KR3d0010 欽定授時通考-清-鄂爾泰 (master)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授時通考卷九
 土宜
  辨方
尚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平秩東作
 傳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稱暘谷嵗起于東而始就
 耕謂之東作東方之官平均次序東作之事以務農
 也
[009-1b]
又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
 傳南交言夏與春交訛化也掌夏之官平秩南方化
 育之事
又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平秩西成
 傳日入于谷而天下𠖇故曰昧谷秋西方萬物成平
 序其政助成物
又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
 傳都謂所聚也易謂歲改易于北方平均在察其政
[009-2a]
 以順天常
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厥田惟中中
 傳堯所都也無塊曰壤田之髙下肥瘠九州之中為
 第五疏冀州帝都于九州近北故首從冀起九章算
 術穿地四為壤五壤為息土則壤是土和緩之名此
 色白而壤雍州色黄而壤豫州直言壤不言色盖州
 内之土不純一色故不得言色也鄭康成云田著髙
 下之等者當為水害備也則鄭謂地形髙下為九等
[009-2b]
 也王肅云言其土地各有肥瘠則肅定其肥瘠以為
 九等也如鄭之義髙處地瘠出物既少不得為上如
 肅之義肥處地下水害所傷出物既少不得爲上故
 孔云髙下肥瘠共相參對以為九等田土異者鄭康
 成云地當隂陽之中能吐生萬物者曰土據人功作
 力競得而田之則謂之田蔡傳夏氏曰敎民樹藝與
 因地制貢不可不先辨土然辨土之宜有二白以辨
 其色壤以辨其性曽氏曰冀州之土豈皆白壤土㑹
[009-3a]
 之法從其多者論也
又濟河惟兗州厥土黒墳厥草惟繇厥木惟條厥田惟
中下
 傳東南據濟西北距河色黒而墳起田第六疏八州
 發首言山川者皆謂境界所及也繇是茂之貌條是
 長之體言草茂而木長也宜草木則地美而田非上
 者為土下濕故也集說陳氏大猷曰兖徐揚居河濟
 江淮下流水未平則為下濕水既平則為沃衍于草
[009-3b]
 木尤宜故三州言草木
又海岱惟青州厥土白墳海濱廣斥厥田惟上下
 傳東北據海西南距岱濱涯也說文云東方謂之斥
 田第三疏舜為十二州分青州為營州營州即遼東
 也海畔迥闊地皆斥鹵故云廣斥集說林氏之竒曰
 此州土有二種平地之土色白而惟墳海濱之土彌
 望皆斥鹵
又海岱及淮惟徐州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厥田惟上
[009-4a]

 傳東至海北至岱南及淮土黏曰埴田第二疏考工
 記用土為瓦謂之摶埴之工是埴為黏土蔡傳埴膩
 也粘泥如脂之膩也周有摶埴之工老氏言埏埴以
 為器惟土性粘膩細宻故可摶可埏也漸進長也包
 叢生也集說王氏樵曰埴土性之美者也而又墳起
 最宜于生物故草木漸包胡氏瓚曰土禀冲和之氣
 故壤為上太燥者不凝故墳次之墳膏起也
[009-4b]
又淮海惟揚州篠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喬厥土惟
塗泥厥田惟下下
 傳北據淮南距海地泉濕田第九蔡傳篠箭竹簜大
 竹敷布也少長曰夭喬髙也塗泥水泉濕也下地多
 水其泥淖說文曰泥黑土在水中者也集說王氏炎
 曰南方地煖故草木皆少長而木多上竦河朔地寒
 雖合抱之木不能髙也兗徐言草木皆居厥土之下
 凡土無髙下燥濕其性皆然兼山林言之若揚之塗
[009-5a]
 泥惟言沮洳之多山林不與故先草木也土塗泥故
 其田下下大抵南方水淺土薄不如北方地力之厚
 也金氏曰古人尚黍稷田雜五種故雖水潦旱乾而
 各有所收塗泥之土其田獨宜稻故第為最下自唐
 以来則江淮之田號為天下最
又荆及衡陽惟荆州厥土惟塗泥厥田惟下中
 傳北據荆山南及衡山之陽田第八
又荆河惟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壚厥田惟中上
[009-5b]
 傳西南至荆山北距河水髙者壤下者墳壚田第四
 疏壚黒剛土也蔡傳土不言色者其色雜也壚疏也
 顔氏曰𤣥而疏者謂之壚集說吕氏不韋曰凡耕之
 道必始于壚為其寡澤而後枯王氏炎曰下土下等
 之土也壤則沃墳壚則為瘠金氏曰其壤者無塊而
 柔其下者或膏而起或剛而疏如今轘轅之濘淖汜
 闗之沙陷皆所謂下土者
又華陽黒水惟梁州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
[009-6a]
 傳東據華山之南西距黒水色青黒而沃壤田第七
 疏孔以黎為黒故云色青黒其地沃壤言其美也王
 肅曰青黒色黎小疏也集說吳氏澄曰土不言質質
 不一也傅氏寅曰獨言色青黒而不及其性則非壤
 非墳可知使其果為沃壤如孔氏之説則田宜上品
 而顧乃止居下上何耶金氏曰梁土色青故生物易
 性疏故㪚而不實
又黒水西河惟雍州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
[009-6b]
 傳西距黒水東據河龍門之河在冀州西田第一蔡
 傳黄者土之正色集說林氏之竒曰物得其常性者
 㝡貴雍州之土黄壤故其田非他州所及陳氏櫟曰
 土黄壤最貴故雍田上上塗泥㝡下故揚田下下
周禮地官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
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日東則景夕多風日西
則景朝多陰
 注土圭所以致四時日月之景也晝漏半而置土圭
[009-7a]
 表陰陽審其南北景短于土圭謂之日南是地于日
 為近南也景長于土圭謂之日北是地于日為近北
 也東于土圭謂之日東是地于日為近東也西于土
 圭謂之日西是地于日為近西也集說陳氏仁錫曰
 其景短于土圭則其地在日南而多暑其景長于土
 圭則其地在日北而多寒景夕謂日中時景已如夕
 也如此則其地多風景朝謂日中時景尚如朝也如
 此則其地多陰
[009-7b]
又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
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

 注土圭之長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
 景適與土圭等謂之地中集說陳氏仁錫曰以其地
 當天地之中故曰合交者四時皆協其候也會者風
 雨以序而至也和者陰陽調而不乖也百物阜安有
 生者遂有形者育
[009-8a]
 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
 以觀妖祥
 注星土星所主之土也封猶界也鄭司農説星土以
 春秋傳曰參為晉星商主大火國語曰嵗之所在則
 我有周之分野之屬是也康成謂大界則曰九州之
 中諸國中之封域于星亦有分焉十二次之分星紀
 吳越也𤣥枵齊也娵訾衞也降婁魯也大梁趙也實
 沈晉也鶉首秦也鶉火周也鶉尾楚也夀星鄭也大
[009-8b]
 火宋也析木燕也此分野之妖祥主用客星彗孛之
 氣為象疏按春秋緯文耀鈎云布度定紀分州繫象
 華岐以西龍門積石至三危之野雍州屬魁星大行
 以東至碣石王屋砥柱冀州屬樞星三河雷澤東至
 海岱以北兗州青州屬機星蒙山以東至南江㑹稽
 震澤徐揚之州屬權星大别以東至雷澤九江荆州
 屬衡星荆山西南至岷山北嶇鳥䑕梁州屬開星外
 方熊耳以至泗水陪尾豫州屬揺星此九州屬北斗
[009-9a]
 星有七州有九但兖青徐揚幷屬二州故七星主九
 州也
夏官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
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
榖六畜之數要周知其利害
 注天下之圖如今司空輿地圖也四八七九五六周
 之所服國數也財用泉榖貨賄也利金錫竹箭之屬
 害神奸鑄鼎所象百物也
[009-9b]
又乃辨九州之屬使同貫利
 注貫事也疏釋曰職方主九州之事故須分别九州
 之國使同其事利不失其所也
又東南曰揚州其穀宜稻
 疏釋曰自此以下陳九州之事總為三道陳之先從
 南方起蓋取尊其陽方周改禹貢以徐梁二州合之
 于雍青分冀州地以為幽幷東南曰揚州次正南曰
 荆州周之西南不置州綂屬雍州即次河南曰豫州
[009-10a]
 為一道也次正東曰青州次河東曰兗州次正西曰
 雍州為二道又次東北曰幽州次河内曰冀州次正
 北曰幷州為三道集說易氏祓曰稻生于水澤之地
 經言稼下地是已揚州居東南之極及支川下流之
 所歸厥土為塗泥為沮洳故其榖宜稻
又正南曰荆州其穀宜稻
又河南曰豫州其穀宜五種
 注五種黍稷菽麥稻疏此州東與青州相接青州有
[009-10b]
 稻麥西與雍州相接雍州有黍稷故知有此四種但
 此州不言麻與菽及苽鄭必知取菽者蓋以當時自
 驗而知故添為五種也
又正東曰青州其榖宜稻麥
又河東曰兗州其穀宜四種
 注四種黍稷稻麥疏以其東與青州相接青州有稻
 麥西與冀州相接冀州有黍稷故知也
又正西曰雍州其榖宜黍稷
[009-11a]
 疏雍州宜麥不言者但黍稷麥並宜以黍稷為主云
又東北曰幽州其榖宜三種
 注三種黍稷稻疏西與冀州相接冀州皆黍稷幽州
 見宜稻也
又河内曰冀州其榖宜黍稷
又正北曰幷州其榖宜五種
 注五種黍稷菽麥稻也疏若饋用六榖則兼有苽若
 民之要用則去苽故知是此五者六榖之内三種已
[009-11b]
 上即言種二者則指榖名云
邍師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墳衍邍隰之名
 注地名謂東原大陸之屬集說陳氏仁錫曰地之廣
 平曰邍四郊之地名如禹貢冀之太原大陸徐之東
 原雍之原隰是也
冬官考工記天有時地有氣橘踰淮而北化為枳此地
氣然也
山海經西南黒水之間有廣都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
[009-12a]
黍膏稷百穀自生
詩緯含神霧大齊之地處孟春之位海岱之間土地汚
泥流之所歸利之所聚
春秋元命苞五星流為兗州鉤鈐星别為豫州昴畢㪚
為冀州分為趙國箕星㪚為幽州分為燕國營室流為
幷州分為衞國參伐流為益州虚危流為青州天氐流
為徐州軫星㪚為荆州牽女流為揚州
春秋說題辭西乃金之位米為陽之精故西合米為粟
[009-12b]
稻太陰精含水漸洳江旁多稻乃其宜也
管子黄帝得太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龍而辨于東方得
祝融而辨于南方得大封而辨于西方得后土而辨于
北方
又常山之東河汝之間蚤生而晚殺五穀之所蕃孰也
四種而五穫
 注四種謂四時皆種五穫謂五穀皆宜而有所穫
越絶書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𤣥冥治北方白
[009-13a]
辯佐之使主水太皥治東方袁何佐之使主木祝融治
南方僕程佐之使主火后土治中央后稷佐之使主土
並有五方以為綱紀是以易地而輔萬物之常
吳越春秋越地肥美其種甚嘉
淮南子星部地名角亢鄭氐房心宋尾箕燕斗牽牛越
須女吳虚危齊營室東壁衛奎婁魯胃昴畢魏觜嶲參
趙東井輿鬼秦柳七星張周翼軫楚嵗星之所居五榖
豐昌其對為衝星嵗乃有殃
[009-13b]
又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
土正西弇州曰幷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
土正北濟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隐土正東陽州曰申

注農神之所經緯沃盛也稼穡盛張滔大也五穀
 成大幷猶成也百穀成熟冀大也四方之主故曰中
 薄猶平也氣所隐藏申復也隂氣盡于北陽氣復起
又汾水濛濁而宜麻濟水通和而宜麥河水中濁而宜
[009-14a]
菽雒水輕利而宜禾渭水多力而宜黍江水肥仁而宜
稻平土之人慧而宜五榖
又東方川谷之所注日月之所出其地宜麥南方陽氣
之所積暑濕居之其地宜稻西方髙土川谷出焉日月
入焉其地宜黍北方幽晦不明天之所閉也寒水之所
積也蟄蟲之所伏也其地宜菽中央四達風氣之所通
雨露之所㑹也其地宜禾
釋名青州在東取物生而青也徐州徐舒也土氣舒緩
[009-14b]
也揚州州界多水水波揚也荆州取名于荆山也荆警
也豫州地在九州之中京師東都所在常安豫也凉州
西方所在寒凉也雍州在四山之内雍翳也幷州其州
或幷或設故因以為名也幽州在北幽昧之地也冀州
亦取地以為名也其地有險有易帝王所都亂則冀治
弱則冀强荒則冀豐也兗州取兗水以為名也司州司
𨽻校尉所主也益州益阨也所在之地險阨也古有營
州齊衛之地于天文屬營室取其名也
[009-15a]
又燕宛也北方沙漠平廣地在涿鹿山南宛宛然以為
國都也宋送也接淮泗而東南傾以為殷後若云滓穢
所在送使隨流東入海也鄭町也其地多平町町然也
楚辛也其地蠻多而人性急數有戰爭辛楚之禍也周
地在岐山之南其山四周也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
也晉進也其土在北有事於南則進而南也又取晉水
以為名其水迅進也趙朝也本小邑朝事於大國也魯
魯鈍也國多山水民性樸魯也衛衛也既滅殷立武庚
[009-15b]
為殷後三監以守衛之也齊齊也地在渤海之南渤齊
之中也呉虞也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之於此虞其志
也越夷蠻之國度越禮義無所拘也此十二國上應列
宿各以其地及於事宜制此名也
又秦置郡縣隨其所在山川土形而立其名漢就而因
之河南在河之南也河内河水從岐山而南從雷首而
東從譚首而北郡在其内也河東在河水東也河西在
河水西也上黨之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髙故曰上也潁
[009-16a]
川因潁水為名也汝南在汝水南也汝隂在汝水隂也
東郡南郡以京師方面言之也北海海在其北也西海
海在其西也南海在海南也宜言海南欲同四海名故
言南海東海海在其東也濟南濟水在其南也濟北濟
水在其北也義亦如南海也南陽在國之南而地陽也
凡若此類郡國之名取號於此其餘可知也縣邑之名
亦如之
崔寔政論三輔左右及凉幽州内附近郡皆土曠人稀
[009-16b]
厥田宜稼
博物志東方少陽日月所出山谷清西方少隂日月所
入其土窈冥南方太陽土下水淺北方太隂土平廣深
中央四析風雨交山谷峻
廣雅神農度四海内東西九十萬里南北八十一萬里
帝堯所治九州地二千四百三十萬八千二百四頃其
墾者九百一十萬八千二十四頃
史記貨殖列傳山西饒材竹榖纑山東多魚鹽漆絲江
[009-17a]
南出柟梓薑桂闗中自汧雍以東至河華膏壤沃野千
里好稼穡殖五榖地重重於稼/穡也巴蜀亦沃野地饒巵薑
竹木之器天水隴西北地上郡畜牧為天下饒三河在
天下之中土地狹小民人衆故其俗纎儉習事中山地
薄人衆民俗懁急仰機利而食燕有魚鹽棗栗之饒綰
穢貉朝鮮真番之利齊帶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
多文綵布帛魚鹽鄒魯濵洙泗頗有桑麻之業無林澤
之饒堯作㳺成陽舜漁於雷澤湯止於亳其俗好稼穡
[009-17b]
致其畜藏淮北沛陳汝南南郡地薄寡於積聚江陵故
郢都有雲夢之饒陳在楚夏之交通魚鹽之貨呉有海
鹽之饒三江五湖之利江南卑濕多竹木總之楚越之
地地勢饒食無饑饉之患以故啙窳偷生無積聚而多
貧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沂泗水
以北宜五榖桑麻地小人衆數被水旱之害民好蓄藏
故秦夏梁魯好農而重民三河宛陳亦然齊趙設智巧
仰機利燕代田畜而事蠶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芋/也
[009-18a]
至死不饑
又地理志巴蜀廣漢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
疏食果實之饒
又溝洫志平原東郡左右其地形下而土疏惡
又東方朔列傳汧隴以東商雒以西厥壤肥饒天下陸
海之地有秔稻黎栗桑麻竹箭之饒故豐鎬之間號為
土膏
又東夷列傳夫餘於東夷之域最為平敞土宜五榖把
[009-18b]
婁古肅慎之國有五榖麻布土氣極寒常為穴居東沃
沮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榖善田種馬韓人知田蠶辰
韓土地肥美宜五榖
又南蠻列傳牂牁地多雨潦句町縣有桄榔木可以為
麫百姓資之益州郡有池周回二百餘里水源深廣而
末更淺狹有似倒流故謂之滇池河土平敞有鹽池田
漁之饒汶山郡土氣多寒在盛夏氷猶不釋土地剛鹵
不生榖粟麻菽惟以麥為資而宜畜牧武都土地險阻
[009-19a]
有麻田
又西羌列傳大小榆谷土地肥美
又雍州之域厥田惟上沃野千里榖稼殷積又有龜玆
鹽池以為民利水草豐美土宜産牧
又伊吾地宜五榖桑麻蒲萄其北又有柳中皆膏腴之

又烏桓列傳其土地宜穄及東墻東墻似蓬草實如穄
子至十月而熟
[009-19b]
帝王世紀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一名須女曰星紀
之次于辰在丑謂之赤奮若于律為黄鍾斗建在子今
吳越分野自婺女八度至危十六度曰𤣥枵之次一名
天黿于辰在子謂之困敦于律為大呂斗建在丑今齊
分野自危十七度至奎四度曰豕韋之次一名娵訾于
辰在亥謂之大淵獻于律為大簇斗建在寅今衛分野
自奎五度至胃六度曰降婁之次于辰在戌謂之閹茂
于律為夾鍾斗建在卯今魯分野自胃七度至畢十一
[009-20a]
度曰大梁之次于辰在西謂之作噩于律為姑洗斗建
在辰今趙分野自畢十二度至東井十五度曰實沈之
次于辰在申謂之涒灘于律為仲呂斗建在已今晉魏
分野自井十六度至柳八度曰鶉首之次于辰在未謂
之協洽于律為㽔賓斗建在午今秦分野自栁九度至
張十七度曰鶉尾之次于辰在已謂之大荒落于律為
夷則斗建在申今楚分野自軫十二度至氐四度曰夀
星之次于辰在辰謂之執徐于律為南吕斗建在酉今
[009-20b]
韓分野自氐五度至尾九度曰大火之次于辰在卯謂
之单閼于律為無射斗建在戌今宋分野自尾十度至
斗七度百三十五分而終曰析木之次于辰在寅謂之
攝提格于律為應鍾斗建在亥今燕分野
隋書地理志正西曰雍州上當天文自東井十度至栁
八度為鶉首于辰在未得秦之分野安定北地上郡隴
西天水金城六郡之地勤于稼穡梁州于天官上應參
之宿漢中之人多事田漁豫州其在天官自氐五度至
[009-21a]
尾九度為大火于辰在卯宋之分野屬豫州自栁九度
至張十六度為鶉火于辰在午周之分野屬三河則河
南淮之星次亦豫州之域梁郡好尚稼穡兖州其于天
官自軫十二度至氐四度為夀星于辰在辰鄭分野冀
州其于天文自胃七度至畢十一度為大梁屬冀州自
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為析木屬幽州自危十六度至
奎四度為娵訾屬并州自栁九度至張十六度為鶉火
屬三河則河内河東也淮之星次本皆冀州之域信都
[009-21b]
清河河間博陵恒山趙郡武安襄國其俗務在農桑長
平上黨人多重農桑河東絳郡文城臨汾龍泉西河土
地沃少瘠多正東曰青州其在天官自須女八度至危
十五度為𤣥枵于辰在子齊之分野多務農桑徐州自
奎五度至胃六度為降婁于辰在戌賤商賈務稼穡揚
州在天官自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于辰在丑
吳越得其分野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魚與稻宣城毗
陵吳郡㑹稽餘杭東陽數郡州澤沃衍有海陸之饒豫
[009-22a]
章之俗勤耕稼自嶺已南二十餘郡大率土地下濕荆
州上當天文自張十七度至軫十一度為鶉首于辰在
已楚之分野
宋史地理志京東路兖豫青徐之域當虚危房心奎婁
之分西抵大梁南極淮泗東北至于海有鹽鐡絲石之
饒其俗勤耕絍營丘號稱富衍物産尤盛京西路冀豫
荆兗梁五州之域而豫州之壤為多當井栁星張角亢
氐之分東暨汝潁西被陜服南畧鄢郢北抵河津絲枲
[009-22b]
漆纊之所出而洛邑為天地之中民性安舒然土地𥚹
薄迫于營養汝蔡率多曠田太宗遷晉雲朔之民于京
洛鄭汝之地墾田頗廣河北路兗冀青三州之域而冀
兗為多當畢昴室東壁尾箕之分南濱大河北際幽朔
東瀕海岱西壓上黨繭絲織絍之所出土平而近邊置
方田以資軍廩河東路冀雍二州之域而冀州為多當
觜參之分其地東際常山西控黨項南盡晉絳北控雲
朔當大行之險地有鹽鐡之饒勤農織之事業寡桑柘
[009-23a]
而富麻苧陜西路雍梁冀豫四州之域而雍州全得焉
當東井輿鬼之分西接羌戎東界潼陜南抵蜀漢北際
朔方有絲枲林木之饒其民慕農桑好稼穡鄠杜南山
土地膏沃二渠灌溉兼有其利兩浙路揚州之域當南
斗須女之分東西際海西控震澤北濱于海有魚鹽布
帛秔稻之産淮南路荆徐揚豫四州之域而揚州為多
當南斗須女之分東至于海四抵濉渙南濱大江北界
清淮土壤膏沃有茶鹽絲帛之利江南東西路揚州之
[009-23b]
域當牽牛須女之分東限七閩西畧下口南抵大庾北
際大江川澤沃衍有水物之饒永嘉東遷茗荈治鑄金
帛秔稻之利嵗給縣官用度盖半天下之入焉荆湖南
北路荆州之域當張翼軫之分東界鄂渚西接溪洞南
抵五嶺北連㐮漢其土宜榖稻南路有袁吉壌接者其
民往往轉徙自占深耕穊種北路農作稍惰多曠土福
建路盖古閩越之地其地東南際海西北多峻嶺抵江
有茶鹽海物之饒民安土樂業川源浸濯田疇膏沃無
[009-24a]
凶年之憂而土田迫陿生藉繁夥雖磽确之地耕耨殆
盡川峽四路梁雍荆三州之地而梁州為多天文與秦
同分南至荆峽北控劍棧西南接蠻夷土植宜柘繭絲
織文纎麗者窮于天下地狭而腴民勤耕作無寸土之
曠嵗三四收廣南東西路荆揚二州之域當牽牛婺女
之分南濱大海西控夷洞北限五嶺宋初人稀土曠儋
崔萬安三州地狹户少
金史食貨志中都西京北京上京遼東臨潼陜西地寒
[009-24b]
稼穡遲熟夏稅限以七月為初
通鑑注太行為河北脊其山脊諸州皆山險至太行山
盡頭地始平廣田皆腴美俗謂小江南古所謂覃懐也
海槎餘錄儋耳境山百倍于田土多石少雖絶頂亦可
耕植
農政全書三吳古稱澤國其西南翕受太湖陽城諸水
形勢尤卑而東北際海岡隴之地視西南特髙髙者田
常苦旱旱者田常苦澇
[009-25a]
又中州濱河之區歲苦馮夷銜齒闗中引涇通渭并州
西南若汾若沁盡可引注為農田用三楚漢沔西来大
江中貫開渠建閘在在沃壤廣南沿海多淤沙饒沃容
有未興之利八閩江右畝窄人稠
 
 
 
 
[009-25b]
 
 
 
 
 
 
 
欽定授時通考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