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59 西山讀書記-宋-眞德秀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西山讀書記卷十
            宋 真徳秀 撰
   禮義
書仲虺之誥以義制事以禮制心
 此仲虺稱湯之詞
記冠儀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
容體齊顔色順辭令容體正顔色齊辭令順而後禮義
[010-1b]
備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
後禮義立
孟子曰非禮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
 朱子曰察理不精則有二者之蔽大人則隨事而順
 理因時而制宜豈為是哉○南軒曰非禮之禮非義
 之義謂其事雖本是禮義而施之不當一過其則則
 為非禮義矣故程子曰恭本為禮過於恭是非禮之
 禮也以物與人為義過於與是非義之義矣推是類
[010-2a]
 可見矣盖禮義本於天而著於人心各有其則而不
 可過乃天下之公而非有我之所得私也一以己意
 加之則是私情而已故其事雖以禮義而君子謂之
 非禮之禮非義之義也
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
 言非禮義謂之自暴見前仁義篇
張子曰天之生物便有尊卑大小之象人順之而已此
所以為禮也學者有專以禮出於人而不知禮本於天
[010-2b]
之自然告子專以義為外而不知所以行義由内也皆
非也當合内外之道
    右兼言禮義
   禮樂
周禮大司徒以五禮防萬民之偽而教之中以六樂防
萬民之情而教之和
 鄭氏曰禮所以節正民之侈偽使其行得中鄭司農
 云五禮謂吉凶賔軍嘉樂所以蕩正民之情思使其
[010-3a]
 心應和也司農云六樂謂雲門咸池大韶大夏大濩
 大武
大宗伯以天産作隂徳以中禮防之以地產作陽徳以
和樂防之
 按此義在周禮最為難通者也先鄭氏以隂徳為男
 女之情既未適當而康成則曰天産者動物謂六性
 之屬地產者殖物謂九榖之屬隂徳隂氣在人者隂
 氣虚純之則劣故食動物作之使動過則傷性制中
[010-3b]
 禮以節之陽徳陽氣在人者陽氣盈純之則躁故食
 殖物作之使靜過則傷性制和樂以節之如是然後
 隂陽平性情和而能育其類後鄭之說如此正義從
 之亦未見其必然更詳之
以禮樂合天地之化百物之產以事鬼神以諧萬民以
致百物
 禮濟虚樂損盈並行則四者乃得其和能生非類曰
 化生其種曰產○正義曰言四者謂天地之化百物
[010-4a]
 之產共為一以事鬼神為二諧萬民為三以致百物
 為四知化產為一者以其化與產氣類相似故為一
 也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
 朱子曰先進後進猶言前輩後輩野人謂郊外之民
 君子謂賢士大夫也程子曰先進於禮樂文質得宜
 今反謂之質朴而以為野人後進之於禮樂文過其
 質今反謂之彬彬而以為君子葢周末文勝故時人
[010-4b]
 之言如此不自知其過於文也
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用之謂用禮樂孔子既述時人之言又自言其如此
 葢欲損過以就中也○孔子窮而在下所用禮樂固
 是從周若達而在上須更損益○南軒曰文勝而過
 質則於禮樂之實反有害故聖人思反本而有從先
 進之言程子曰若用於時救文之弊則吾從先進小
 過之義也或曰然則從周之說奈何葢文莫備於周
[010-5a]
 大體固當從周而其末流文勝之弊則不可以不正
 也從先進與從周各有義耳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皷云乎哉
 朱子曰敬而將之以玉帛則為禮和而發之以鐘皷
 則為樂遺其本而專事其末則豈禮樂之謂哉○程
 子曰禮只是一箇序樂只是一箇和只此兩字含蓄
 多少義理天下無一物無禮樂且如置此兩椅一不
 正便是無序無序便乖乖便不和又如盜賊至為不
[010-5b]
 道然亦有禮樂葢必有總屬必相聽順乃能為盜不
 然則叛亂無統不能一日相聚而為盜也禮樂無處
 無之學者須要識得○黄氏曰程子朱子曰言樂則
 同主於和至於言禮則朱子主於敬程子主於序二
 說不同何也曰不但敬與序之不同雖言和則同而
 所以為和亦不同也集註之敬與和主人心而言也
 程子之序與和主事理而言也然有人心之敬與和
 則見於事理者始有序而和矣
[010-6a]
記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樂所以修内也禮所以修
外也禮樂交錯於中發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
温文
 正義曰樂是喜樂之事喜樂從内而生和諧性情故
 云所以修内也禮是恭敬之事恭敬是正其容體故
 云所以修外也樂雖由中從中而見外禮雖由外從
 外而入中是中之與外皆有禮樂故云禮樂交錯於
 中發形於外也
[010-6b]
樂由陽來者也禮由隂作者也隂陽和而萬物得
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
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
 上文云樂之隆非極音也食饗之禮非致味也清廟
 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唱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大饗之
 禮尚𤣥酒而爼腥魚大羮不和有遺味者矣云云○
 正義曰以𤣥酒腥魚大羮非極口腹也以朱弦疏越
 非極耳目也
[010-7a]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
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内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
理滅矣
 鄭氏曰理猶性也
物之感人無窮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
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也於是有悖逆詐偽之
心有淫泆作亂之事是故强者脇弱衆者暴寡知者詐
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其所此大亂之
[010-7b]
道也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人為之節衰麻哭泣所以節
喪紀也鐘皷干戚所以和安樂也昏姻冠笄所以别男
女也射鄉食饗所以正交接也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
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
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樂勝則流禮
勝則離合情飾貌者禮樂之事也
 鄭氏曰欲其並行斌斌然○正義曰樂主和統同禮
 主序辨異又恒相須也勝猶過也若樂過和同而無
[010-8a]
 禮則尊卑混一而鮮區别禮過殊隔而無和樂則親
 屬離析而無復骨肉之愛唯須禮樂兼有所以為美
 故語云禮之用和為貴是也
樂由中出
 鄭氏曰和在心也
禮自外作
 敬在貌也
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
[010-8b]
 文猶動也
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
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
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
 鄭氏曰言順天地之氣與其數
和故百物不失
 不失其性
節故祀天祭地
[010-9a]
 成物有功報焉
明則有禮樂
 教人者也
幽則有鬼神
 助天地成物者○正義曰天地氣和而生萬物大樂
 之體順隂陽律吕生養萬物是與天地同和也天地
 之形各有髙下大小為限節大禮辨尊卑貴賤與天
 地相似是與天地同節也易上繫曰精氣為物遊魂
[010-9b]
 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註云精氣謂七八遊魂謂
 九六遊魂謂之鬼物終所歸精氣謂之神物生所信
 言木火之神生物東南金水之鬼終物西北詳見後
 卷○問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程子曰鬼神只是
 一箇造化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鼓之以雷霆潤之以
 風雨是也○問云云朱子曰禮主減樂主盈鬼神亦
 只是屈伸之理禮樂鬼神一理在聖人制作處便是
 禮樂在造化處便是鬼神
[010-10a]
如此則四海之内合敬同愛矣禮者殊事合敬者也樂
者異文合愛者也禮樂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
 沿猶因述也○正義曰尊卑有别是殊事俱行於禮
 是合敬也宫商别調是異文無不歡愛是合愛也禮
 樂之狀質文雖異樂情主和禮情主敬致治是同以
 其致治情同故明王所以相因述也
故鐘皷管磬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
樂之文也簠簋爼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升降上下周
[010-10b]
還裼襲禮之文也
 鄭氏曰綴謂酇舞者之位兆其外營域也正義曰綴
 者舞者行位相連綴也周謂行禮周曲回旋也裼謂
 袒上衣而露裼也襲謂掩上衣也禮盛者尚質故襲
 不盛者尚文故裼
故知禮樂之情者能作識禮樂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謂
聖述者之謂明明聖者述作之謂也
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
[010-11a]
故羣物皆别
 鄭氏曰化猶生也别謂形體異也
樂由天作禮以地制
 言法天地也○朱子曰樂由天作屬陽故有運動底
 意禮以地制如田地不可移易
過制則亂過作則暴明於天地然後能興禮樂也
 正義曰此一節申明禮樂從天地而來王者必明于
 天地然後能興禮樂樂者調暢隂陽是天地之和也
[010-11b]
 禮明貴賤是天地之序也樂主於陽是法天而作禮
 主於隂是法地而制
論倫無患樂之情也欣喜歡愛樂之官也
 倫猶類也患害也官猶事也
中正無邪禮之質也莊敬恭順禮之制也
 質猶本也
若夫禮樂之施於金石越於聲音用於宗廟社稷事乎
山川鬼神則此所與民同也
[010-12a]
 言情官質制先王所專也○正義曰論倫云云者樂
 主和同論說等倫無相毁害是樂之情也言樂之本
 情欲使倫等和同無相損害也欣愛云云者賀瑒曰
 八音宜諧使物歡欣此樂之事迹也在心則倫類無
 害故為樂情在貌則欣喜歡愛故為樂事也中心云
 云者謂内心中正無有邪僻是禮之本質也莊敬云
 云者外貌莊敬恭慎是禮之節制也
所安皆樂故可以為樂此禮樂之本也
[010-12b]
 劉向請興辟雍胡氏論之曰向之論美矣而未循其
 本也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不
 仁之人心非已有視聽舉履皆迷其當而何以為禮
 樂云云彼庠序之羣處雅頌之聲音揖讓之威儀特
 其具耳無本而有其具則舉此教人祗益趨於虚偽
 之域不若不行之愈也
天髙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
而樂興焉春作夏長仁也秋斂冬藏義也仁近於樂義
[010-13a]
近於禮
 言樂法陽而生禮法隂而成
樂者敦和率神而從天禮者别宜居鬼而從地
 敦和樂貴同也率循也從順也别宜禮尚異也鬼神
 謂先聖先賢
故聖人作樂以應天制禮以配地禮樂明備天地官矣
 正義曰此一節申明禮樂配於天地若禮樂備具則
 天地之事各得其宜○天髙地下不同故人倫尊卑
[010-13b]
 有異其間萬物各散殊塗禮者别尊卑定萬物是禮
 之法制行矣天地萬物流動不息合㑹齊同而變化
 者也樂者調和氣性合徳化育是樂興也樂主和同
 故云興禮主異故云行仁主仁愛樂主和同故仁近
 於樂義主斷割禮主節限故義近於禮○或問天髙
 地下二段朱子因歎此數句意思極好非孟子以下
 所能作其文如中庸左傳子太叔亦論此夫禮天之
 經地之義民之行云云只是說得麤文意不溜亮不
[010-14a]
 如此說之純粹通暢他只是說人做這箇去合天之
 度數如云為六畜五牲三犧以奉五味云云之類都
 是做這箇去合那天都無自然之理如云天髙地下
 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樂興
 焉皆是自然合當如此○愚按易曰上天下澤履君
 子以辨上下定民志此禮之制因乎自然之序也又
 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徳殷薦上帝以配祖
 考此樂之作因乎自然之和也天髙而居上地卑而
[010-14b]
 居下生物萬類有大有小分散而差殊聖人因之制
 為之禮君父在上臣子在下即天髙地下之象昆弟
 夫婦師友賔主下及於輿臺皂𨽻等級分明不相混
 亂即萬物散殊之象此禮制之所自行也隂陽五行
 之氣流行於天地之間未嘗止息相摩相盪若雷霆
 之鼓動風雨之散潤二氣和合故能化生而不窮聖
 人因之作為之樂有五聲有十二律角徴陽也宫羽
 隂也六律陽也六吕隂也混合無間而樂成焉故能
[010-15a]
 與天地之和相應此樂之所由興也知乎此然後識
 禮樂之原矣春作夏長氣之伸也陽之屬也秋斂冬
 藏氣之屈也隂之屬也樂本陽主乎流動故曰敦和
 率神而從天禮本隂主乎凝定故曰别宜居鬼而從
 地所謂鬼神者屈伸而已註疏以聖人賢人之神主
 之恐非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髙已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小
大殊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則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
[010-15b]
在地成形如此則禮者天地之别也
 鄭氏曰卑髙謂山澤也位矣尊卑之位象山澤也動
 靜隂陽用事小大萬物也大者常存小者隨陽出入
 方謂行蟲也物謂殖生者也性之言生也命生之長
 短也象光輝也形體貌也
地氣上齊天氣下降隂陽相摩天地相蕩鼓之以雷霆
奮之以風雨動之以四時煖之以日月而百化興焉如
此則樂者天地之和也
[010-16a]
 齊讀為躋升也摩猶迫也蕩猶動也奮迅也百化百
 物化生也○正義曰地氣上躋者齊升也謂地氣上
 升天氣下降者謂降下與地氣交合隂陽相摩者
 摩謂迫切天地相蕩者蕩動也言天地之氣相感動
 鼓之以雷霆者雖以氣生而物未發故用雷霆以鼓
 動之奮之以風雨者萬物得風雨奮迅而出也動之
 以四時者言萬物生長隨四時而動也煖之以日月
 者萬物之生必須日月煖照之自鼓之以雷霆至煖
[010-16b]
 之以日月皆以天地相蕩細别言之耳○朱子嘗舉
 此章再三嘆息愚按此章葢詳析前章之㫖自天尊
 地卑至貴賤位矣是言天髙地下之義也自動靜有
 常至在地成形是言萬物散殊之義也地氣上躋至
 百化興焉是言流而不息合同而化之義也合二章
 而觀其理煥然矣動靜言物之性有動者有靜者方
 以類聚猶燥濕之異趨物以羣分猶飛走之殊類凡
 皆為散殊而言註疏之說恐非
[010-17a]
樂著大始而禮居成物
 著之言處也大始百物之始生也
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動者地也
 著猶明白也息猶休止也
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間也
 間謂百物也
故聖人曰禮樂云
 言禮樂之法天地也樂靜而禮動其並用事則亦天
[010-17b]
 地之間爾正義曰此一節盛說禮樂之大樂象於天
 天為生物之始著猶處也是樂處大始禮法於地言
 禮以禀天氣以成於物故曰禮居成物著謂顯著言
 顯著明白運生不息者是天也故乾象曰天行健顯
 著養物不移動者地也故坤彖曰安貞吉言樂法於
 天動而不息禮象於地靜而不動也一動一靜天地
 之間也者動者或一物飛走蠢動感天之陽氣也靜
 者或一物安伏而止靜感地之隂氣也天地之間也
[010-18a]
 者言此一動一靜在天地之間所有百物也○愚按
 此章亦推廣前章之㫖樂著大始禮居成物註疏得
 之但禮以禀天氣以成於物一句辭義不明似有舛
 誤當云禮法於地地禀天之氣以成物故云禮居成
 物樂著大始註訓著為處著不息云云則訓著為明
 白愚謂三著字皆當訓處而音同著尊之著著之為
 言處也葢處乎上而不息者天也處乎下而不動者
 地也此天地之定體前章所謂天地之序也而隂陽
[010-18b]
 二氣一動一靜循環於兩間者此天地之妙用前章
 所謂天地之和是也葢必有自然之序然後有自然
 之和故聖人曰禮樂云而不曰樂禮周子所謂禮先
 而樂後程子所謂無序則不和皆此意也
夫豢豕為酒非以為禍也而獄訟益繁則酒之流生禍

 鄭氏曰以糓食犬豕為豢為作也言豢豕為酒本以
 立祀養賢而小人飲之善酗以致獄訟
[010-19a]
是故先王因為酒禮壹獻之禮賔主百拜終日飲酒而
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備酒禍也
 壹獻士飲酒之禮百拜以喻多
故酒食者所以合歡也樂者所以象徳也禮者所以綴
淫也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禮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禮
以樂之哀樂之分皆以禮終
 分扶簡反大事謂死喪也
樂也者聖人之所樂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
[010-19b]
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
 著立也謂立司樂以下使教國子正義曰士之饗禮
 唯有一獻言所獻酒少也從初至末賔主相答而有
 百拜言拜數多也是意在於敬不在酒也終日飲云
 云謂饗禮也以其恭敬示飲而已故不得醉也綴止
 也人君制禮以教天下所以綴止淫邪也其感人云
 云者言樂本從民心而來故感動人深也○愚按有
 喪事而無禮則哀必過有大福而無禮則樂必淫哀
[010-20a]
 樂之分皆以禮終所以約其情使合於中也禮之為
 用大矣哉
君子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致樂以治心則易直子諒
之心油然而生矣
 鄭氏曰油然新生好貌也
易直子諒之心生則樂樂則安安則乆乆則天天則神
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而威致樂以治心者也致禮
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中心斯須不和不樂而鄙
[010-20b]
詐之心入之矣
 鄙詐入之謂利欲生
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故樂也者動
於内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樂極和禮極順内和而
外順則民瞻其顔色而弗與爭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
易慢也故徳輝動於内而民莫不承聽理發諸外而民
莫不承順故曰致禮樂之道舉而措之天下無難矣
 朱子曰易直子諒韓詩作易直慈良為是○又曰聖
[010-21a]
 賢之教無一言一句不是入徳門户如所謂禮樂不
 可斯須去身者尤為深切真當佩服存省以終其身
 也○或問鄙詐易慢非心之本然也今曰鄙詐之心
 易慢之心何邪愚謂中心不和不樂則鄙詐入而為
 之主外貌不莊不敬則易慢入而為之主既為主乎
 内非心而何
樂也者動於内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故禮主其減
樂主其盈禮減而進以進為文樂盈而反以反為文
[010-21b]
 鄭氏曰進謂自勉强也反謂自抑止也文猶美也善
 也
禮減而不進則銷樂盈而不反則放故禮有報而樂有

 放淫於聲樂不能止也報讀為褒褒猶進也
禮得其報則樂樂得其反則安禮之報樂之反其義一

 程子曰禮樂進反之間便得性情之正○朱子曰禮
[010-22a]
 如凡事儉約如收斂恭敬便是減須當著力向前去
 做便是進故以進為文樂如歌詠和樂便是盈須當
 有箇節制和而不流便是反故以反為文禮減而却
 進前去樂盈而却反退來便是得性情之正○禮以
 謙遜退貶為尚故主減然非人情之所樂故須勉强
 做將去方得樂以發揚蹈厲為尚故主盈然樂只管
 充滿而不反則又不可故須反方得○主減者當進
 須力行將去主盈者當反須回顧身心
[010-22b]
樂也者施也禮也者報也
 鄭氏曰樂出而不反禮有往來
樂樂其所自生而禮反其所自始樂章徳禮報情反始

 自由也○正義曰樂也者云云言作樂之時衆庶皆
 聽之而無反報之意但有恩施而已禮也者云云禮
 尚往來受人禮事必當報之也樂樂其云言王者正
 樂歡樂其已之所由生若武王民樂其武徳武王由
[010-23a]
 武功而生王業即以武為樂名以受施處立名無報
 反之義也而禮反云云言王者制禮必追反其所由
 始祖若周由后稷為始祖即追祭后稷報其王業之
 由是禮有報也樂章徳云云者樂但施恩不望其報
 是樂章明其盛徳也禮者報也言行禮者他人有恩
 於己己則報有情但先祖既為始於子孫則反報其
 初始以人意言之則謂之報情以父祖子孫言之則
 謂之反始其實一也
[010-23b]
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
統同禮辨異
 鄭氏曰同同和合也異異尊卑也
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
 管猶包也
窮本知變樂之情也著誠去偽禮之經也禮樂偩天地
之情達神明之徳降興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體領
父子君臣之節
[010-24a]
 偩猶依象也降下也興猶出也凝成也精粗謂萬物
 大小焉領猶理治也
是故大人舉禮樂則天地將為昭焉
 言天地將為之昭明也○正義曰樂也者云云樂出
 於心聽之則歡悅是情之不可變也禮也者云云禮
 見於貌行之則恭敬理事也言事之不可改易也樂
 出於心故曰情禮在於貌故云理樂統同云云統領
 也言樂主相親是主領其同禮殊别貴賤是分别其
[010-24b]
 異也禮樂所說義理包管於人情也窮本云云者樂
 本出於人心心哀則哀心樂則樂是可以窮原極本
 也若心惡不可變惡為善是知變也著誠云云者誠
 謂誠信也偽謂虚詐也言顯著誠信退去虚偽是禮
 之常也若人内心虚詐則外貌敖狠唯禮知之故云
 云也偩猶依象也禮出於地尊卑有序是偩依地之
 情也樂出於天逺近和合是偩依天之情也禮樂出
 於人心與神明和㑹故云云也降興云云者興猶出
[010-25a]
 也禮樂原與天地相合用之以祭故能降出上下之
 神謂降上而及下也凝猶成也是謂正也精粗謂萬
 物大小也言禮樂之所成就正其萬物大小之形體
 也領猶理治也言禮樂理治父子君臣之限節而樂
 主於和聽之則上下相親禮定貴賤長幼是禮能領
 父子君臣也
仲尼燕居子張子貢言游侍縱言及於禮云云子曰禮
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
[010-25b]
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譬如終夜有求於
幽室之中非燭何見若無禮則手足無所措耳目無所
加進退揖讓無所制是故以之居處長幼失其别閨門
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鬼神失其饗喪紀失其
哀如此則無以祖洽於衆也
 鄭氏曰凡言失者無禮故也言失禮無以為衆倡如
 無以合和衆
子曰慎聽之女三人者吾語女禮猶有九焉大饗有四
[010-26a]
焉茍知此矣雖在畎畝之中事之聖人已兩君相見揖
讓而入門入門而縣興揖讓而升堂升堂而樂闋下管
象武夏籥序興陳其薦爼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如此而
后君子知仁焉行中規還中矩和鸞中采齊客出以雍
徹以振羽是故君子無物而不在禮矣入門而金作示
情也升歌清廟示徳也下而管象示事也是故古之君
子不必親相與言也以禮樂相示而已
 鄭氏曰大饗謂饗諸侯來朝者也四者謂金再作升
[010-26b]
 歌清廟下管象也事之謂立置於位也聖人已者是
 聖人也縣興金作也金再作者獻主君又作也下謂
 堂下也象武武舞也夏籥文舞也序更也堂下吹管
 舞文武之樂更起也知仁焉知禮樂所存也采齊雍
 振羽皆樂章也振羽振鷺及雍金作示情也賔主人
 各以情相示也金性内明象人情也示徳相示以徳
 也清廟頌文王之徳示事相示以事武象武王之大
 事也○正儀曰四者謂賔初入門而縣興揖讓而升
[010-27a]
 堂主人獻賔賔飲訖而樂闋是一也賔酢主人金奏
 作主人飲畢而樂闋是二也至工入升堂歌清廟是
 三也歌畢堂下管象武是四也行中規至徹以振羽
 是大饗四禮之外加此五事總為九也○按雖在畎
 畆之中事之聖人已鄭氏云事之謂立置於位聖人
 已者是聖人也正義推說謂茍能知此四事雖在畎
 畆衆人奉之立置於位戴以為君本㫖恐不如此近
 世慈湖楊氏有閒居解此一節云畎畆之中無兩君
[010-27b]
 相見之禮也而即兩君相見之禮也無金聲之樂也
 而即金聲之樂也無管象夏籥也而管象夏籥之音
 舞未嘗不日奏於其前而昧者不知也又曰學道者
 率以言而離黙而近此兩君相見之禮不親相與言
 也以禮樂相示而已禮樂即吾之言也内外一物動
 靜一體離物我裂語黙判本末者不足以語此也楊
 氏之說頗有意味姑附此以俟講論○君子知仁鄭
 氏曰知禮樂所存愚謂兩君相見禮樂並興敬而文
[010-28a]
 和而節於此可以知其禮樂之妙故曰知仁焉葢禮
 樂之中有仁而仁不在禮樂之外也
子張問政子曰師乎前吾語汝乎君子明於禮樂舉而
措之而已子張復問子曰師爾以為必備几筵升降酌
獻酬酢然後謂之禮乎爾以為必行綴兆興羽籥作鐘
皷然後謂之樂乎言而履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君子
力此二者以南面而立夫是以天下太平也
孔子閒居子夏侍子夏曰敢問詩云凱弟君子民之父
[010-28b]
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
達於禮樂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横於天下四方
有敗必先知之此之謂民之父母矣
 鄭氏曰原猶本也横充也敗謂禍災
敢問何謂五至曰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亦
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樂之所至哀亦至焉哀樂相
生是故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傾耳而聽之不
可得而聞也志氣塞乎天地此之謂五至敢問何謂三
[010-29a]
無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敢問
何詩近之曰夙夜其命宥宻無聲之樂也威儀逮逮不
可選也無體之禮也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無服之喪也
君子之服之也猶有五起焉無聲之樂氣志不違無體
之禮威儀遲遲無服之喪内恕孔悲無聲之樂氣志既
得無體之禮威儀翼翼無服之喪施及四國無聲之樂
氣志既從無體之禮上下和同無服之喪以畜萬邦無
聲之樂日聞四方無體之禮日就月將無服之喪純徳
[010-29b]
孔明無聲之樂氣志既起無體之禮施及四海無服之
喪施於孫子
 鄭氏曰詩讀其為基聲之誤也基謀也密靜也言人
 君夙夜謀為政教以安民則安樂之此非有鐘皷之
 聲也逮逮安和之貌言君之威儀安和逮逮然則民
 傚之此非有升降揖遜之禮也救之賙卹之言君於
 民有喪有以賙卹之則民傚之此非有衰絰之服五
 起謂君子習讀此詩起此之義其說有五也○正義
[010-30a]
 曰此五節從輕漸至於重
周子曰禮理也樂和也
 朱子曰禮隂也樂陽也
隂陽理而後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
婦萬物各得其理然後和故禮先而樂後
 此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之意程子論敬則自然
 和樂亦此理也學者不知持敬而務為和樂鮮不流
 於慢者○朱子曰禮樂固必相須然所謂樂者亦不
[010-30b]
 過謂胸中無事而自和樂爾非是著意放開一路而
 欲其和樂也然欲胸中無事非敬不能故程子曰敬
 則自然和樂而周子亦以為禮先而樂後此可見也
致堂胡氏曰仁者所行皆理故可以為禮所安皆樂故
可以為樂此禮樂之本也
 劉向請興辟雍胡氏論之曰向之論美矣而未循其
 本也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不
 仁之人心非已有視聽舉履皆迷其當而何以為禮
[010-31a]
 樂云云彼庠序之羣處雅頌之聲音揖遜之威儀特
 其具耳無本而有其具則舉此教人益趨于虚偽之
 域不若不行之愈也
    右兼言禮樂
   智禮
易大傳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徳而廣業
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
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010-31b]
 朱子曰窮理則知崇如天而徳崇循理則禮卑如地
 而業廣○知是知處禮是行處知儘要髙行却自近
 起○知崇是智識超邁禮卑是須就切實處行知識
 髙便是象天行切實便是法地大學所說格物致知
 是知崇之事所說誠意正心修身是禮卑之事○地
 至卑無物不載所謂徳言盛禮言卑是要極卑故無
 物事無箇禮雖至微至細底事皆當畏謹惟恐失之
 這便是禮卑處曲禮曰毋不敬自上東階先左足上
[010-32a]
 西階先右足羮之有菜者用挾無菜者不用挾正謂
 此也○知崇者徳之所以崇禮卑者業之所以廣才
 有些子不到處這業便是有欠闕便不廣了地雖極
 卑無有欠闕故廣○知識貴乎髙明踐履貴乎著實
 知既已明須是放低著實做去顏子以能問於不能
 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虚犯而不校曽子三省其
 身惟恐謀之不忠交之不信傳之不習其智之崇如
 彼而禮之卑如此豈有一毫自滿自是强辯取勝之
[010-32b]
 心乎○成性只是一箇渾淪之性存而不失便是道
 義之門○成性與成之者性只些子不同成之者性
 便從上說來言成這个物成性是說己成底性如成
 徳成說相似○成性如言明徳如堯徳相似○成性
 猶言見成底性這性元自好了但知崇禮卑則成性
 便存存○成性不曽作壊底存謂常在這裏○横渠
 言纎惡必除善斯成性矣其言成性猶言踐形性說
 不是性是本然已成之性豈待習而後成邪此說與
[010-33a]
 孔子之意不相似
    右兼言智禮
   智聖
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栁下惠聖
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
 張子曰無所雜者清之極無所異者和之極勉而清
 非聖人之清勉而和非聖人之和所謂聖者不勉不
 思而至焉者也孔氏曰任者以天下為己責愚謂孔
[010-33b]
 子仕止乆速各當其可葢兼三子之所以聖者而時
 出之非如三子之可以一徳名也或疑伊尹出處合
 乎孔子而不得為聖之時何也程子曰終是有任底
 意思在
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
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
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
 此言孔子集三聖之事而為一大聖之事猶作樂者
[010-34a]
 集衆音之小成而為一大成也成者樂之一終書所
 謂簫韶九成是也金鐘屬聲宣也如聲罪致討之聲
 玉磬也振收也如振河海而不洩之振始始之也終
 終之也條理猶言脉絡指衆音而言也知者知之所
 及聖者徳之所就也葢樂有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
 木若獨奏一音則其一音自為始終而為一小成猶
 三子之所知偏於一而其所就亦偏於一也八音之
 中金石為重故特為衆音之綱紀又金始振而玉終
[010-34b]
 詘然也故並奏八音則於其未作而先擊鎛鐘以宣
 其聲俟其既闋而後擊特磬以收其韻宣以始之收
 以終之二者之間脉絡通貫無所不備則合衆小成
 而為一大成猶孔子之知無不盡而徳無不全也金
 聲玉振始終條理疑古樂經之言故倪寛云惟天子
 建中和之極兼總條貫金聲而玉振之亦此意也
智譬則巧也聖譬則力也由射於百步之外也其至爾
力也其中非爾力也
[010-35a]
 中去聲○此復以射之巧力發明智聖二字之義見
 孔子巧力俱全而聖智兼備三子則力有餘而巧不
 足是以一節雖至於聖而知不足以及乎時中也○
 此章言三子之行各極其一偏孔子之道兼全於衆
 理所以偏者由其蔽於始是以缺於終所以全者由
 其知之至是以行之盡三子猶春夏秋冬之各一其
 時孔子則太和元氣之流行於四時也
    右兼言智聖
[010-35b]
   禮義信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
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
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
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朱子曰禮義信大人之事也情實也敬服用情葢皆
 以其類而應○南軒曰小人云者為其所見者小人
 之事耳夫上之所好下之所從也上好禮則篤於恭
[010-36a]
 讓故民視之而莫不尊敬焉上好義則動而得宜故
 民心為之厭服焉上好信則誠意所孚故民亦用其
 情而無敢欺焉感應之機固不逺也葢好徳者人之
 公心視遲之欲下從農圃之事以得民者其亦逺矣
    右兼言禮義信
   信禮義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逺恥辱也因不
失其親亦可宗也
[010-36b]
 朱子曰信約信也義者事之宜也復踐言也恭致敬
 也禮節文也因猶依也宗猶主也言約信而合其宜
 則言必可踐矣致恭而中其節則能逺恥辱矣所依
 者不失其可親之人則亦可以宗而主之矣此言人
 之言行交際皆當謹之於始而慮其所終不然則因
 仍茍且之間將有不勝其自失之悔矣○或問約信
 而合其宜則言必可踐何也曰人之約信因欲其言
 之必可踐也然其始也或不度其宜焉則所言將有
[010-37a]
 不可踐者矣以為義有不可而遂不踐則失其信以
 為信之所在而必踐焉則害於義二者無一可也若
 約信之始而必求其近於義焉則其言無不可踐而
 無二者之失矣或曰然則葉公所謂復言非信者何
 耶曰此特為人之不顧義理輕言而必復者發以開
 其自新之路耳若信之名則正以其復言而得之也
 今不察其言不近義之差於前而責其必復其言之
 失於後顧與信之所以得名者而亂之則是矯枉過
[010-37b]
 其真矣或者乃引之以釋此句以為信不近義則言
 有不可復者是乃使人不度於義而輕發其言以開
 誕謾欺偽之萌其弊且將無所不至非聖賢所以垂
 世立教之㫖也曰為恭而中節則能逺恥辱何也曰
 致敬於人固欲其逺於恥辱然不合於節文則或過
 或不及皆所以自取恥辱惟致恭而必求其近於禮
 焉則其可逺恥辱也必矣或曰先儒又有以為恭而
 近禮然後君子行之以逺恥辱若非禮之恭則寧身
[010-38a]
 被困辱而不為也其說何如曰此其意善矣然亦非
 有子之意也有子之意本為謹其言行以防後患於
 未然之前所謂言必慮其所終行必稽其所敝者也
 豈使人不戒於初而徐計之於己然之後崎嶇反側
 如或者之言也哉曰因不失其所親則為可宗何也
 曰此章前有孝弟謹信而親仁之說厚重忠信而友
 勝己之說後又有不求安飽敏行謹言而就正有道
 之說其與此章之意亦相表裏也因猶依也宗猶主也
[010-38b]
 言人欲有所依必度其人之賢而後依之則在我不
 失其所親而彼亦可以為宗主矣○問云云曰須是
 合下要約時便審令近義○要去致敬那人合當拜
 却長揖則為不及於禮禮數不及人必怒之豈不為
 辱合當與那人相揖却去拜他便是過於禮禮數過
 當被人不答豈不可恥所依者不失其可親之人亦
 可以宗而主之一般人來薦我合下須知得那人如
 何便當謹所擇若失其可親之人而宗之將來必生
[010-39a]
 出悔吝○陳了翁曽受蔡卞之薦後來擺脫不得乃
 是所因失其所當親者也○與人交際當謹之於始
 若其人下來不可宗主則今日便莫要親他○宗主
 也所宗者可以乆而宗主之如孔子於衛主顏讎由
 則是可親之人若主癰疽瘠環則是不可親之人○
 愚按因不失其親如擇師友結昏姻之屬皆是
    右兼言信義禮
   徳禮
[010-39b]
易大傳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徳
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徳言盛禮言恭謙也者
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朱子曰釋謙九三爻義言徳欲其盛禮欲其恭也
    右兼言徳禮
   忠信
易乾九三子曰君子進徳修業忠信所以進徳也修辭
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010-40a]
 程子曰内積忠信所以進徳也擇言篤志所以居業
 也○朱子曰徳是就心上說業是就事上說忠信是
 心中真實修辭立其誠是說處真實○忠信進徳修
 辭立誠與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分屬乾坤葢取健順
 之體修辭立誠有剛健主立之體敬義便有靜順之
 體○忠信所以進徳是乾健工夫葢是剛健粹精日
 進而不自己如活龍然精形氣焰自有不可及者直
 内方外是坤順工夫葢是固執持守依文按本做將
[010-40b]
 去故以為學者事○伊川說内積忠信見得積在此
 而未見於事之意○内積忠信是實心擇言篤志是
 實事○問忠信所以進徳本義云忠信主於心者無
 一念之不實則是成徳恐非進徳之事曰忠信者無
 一毫之不實如捕風捉影更無下工處何由進須是
 表裏皆實無一毫之偽然後有以為進徳之地徳方
 日新矣○問乾之忠信與他書所謂忠信正猶夫子
 之忠恕與子思所謂違道不逺之忠恕相似曰不然
[010-41a]
 此非有等級也但地頭各别耳正如伊川所謂無妄
 之謂誠不欺其次也不欺也是誠但是次於無妄耳
 ○問易之忠信莫只是實理曰此說實理未得只是
 實心有實心則進徳自無窮已實心便是學者之關
 中河内必先有此而後可以有為若無此則若存若
 亡而已烏能有得進者日新而不已居者一定而不
 易○忠信只是實若無實如何㑹進如播種相似須
 是實有種子下在地中方㑹日日發生若把个空殻
[010-41b]
 下在裏面如何㑹發生忠信所以為實者且如孝須
 實是孝方始那孝之徳一日進一日如弟須實是弟
 方始那弟之徳一日進一日若不實却自無根了如
 何㑹進○立其誠誠依舊是上面忠信居業是常常
 如此不少間斷徳是得之於身業是見之於事徳則
 欲日進業要終始不易○問修辭也是舉一端曰言
 者行之表故就言上說忠信心也修辭事也然藴於
 心者所以見于事修於事者所以養其心此聖人之
[010-42a]
 學所以内外兩進而非判然兩事也○或人以修辭
 名齋其意主於為文朱子告之曰易之文言於乾九
 三實明學之始終而其所謂忠信所以進徳者欲吾
 之心實明是理而真好惡之若好好色而惡惡臭也
 所謂修辭立誠以居業者欲吾之謹夫所發以致其
 實而尤先於言語之易放而修治之其曰修辭豈作
 事之謂哉今或者以修辭而名左右之齋吾固未知
 其所謂然設若盡如本㫖則猶恐此事當在忠信進
[010-42b]
 徳之後而未可以遽及若以為文辭而已則恐其於
 朝乾夕惕之意又益逺而不相似也
曽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
不信乎傳不習乎
 朱子曰盡已之謂忠以實之謂信餘見後卷○或問
 程子所謂盡己之謂忠以實之謂信何也曰盡己之
 心而無隠所謂忠也以其出乎内者而言也以事之
 實而無違所謂信也以其騐乎外者而言也然未有
[010-43a]
 忠而不信未有信而不出於忠者故又曰發已自盡
 謂忠循物無違謂信表裏之謂也亦此之謂而加宻
 焉耳曰程子又謂忠信者以人言之要之則實理何
 也曰信之為信實有之理也凡性之所謂仁義禮智
 皆實有而無妄者也所謂實理者是也其見於用則
 出於心而自盡者謂之忠以其物而無違者謂之信
 而凡四端之發皆必以是為主焉所謂以人言之者
 是也葢五行之氣各居一方而王一時惟土無不在
[010-43b]
 故居中央而分王於四季是乃天理之本然而人之
 所禀以生者莫不象之此人之所以克肖天地而為
 萬物之靈也○忠信一也但發於心而自盡則為忠
 驗於理而不違則為信忠是信之本信是忠之發○
 忠信只是一事而相為内外始終本末存於己為忠
 見於物為信○發已自盡謂凡出于己者必自竭盡
 而不使其有茍簡不盡之意循物無違謂信謂言語
 之發循其物之真實而無所背戾如大則言大小則
[010-44a]
 言小循於物而無所違爾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見為學章
主忠信
 朱子曰人不忠信則事皆無實為惡則易為善則難
 故學者必以是為主焉程子曰人道惟在忠信不誠
 則無物而且出入無時莫知其鄉者人心也若無忠
 信豈復有物乎
[010-44b]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並見後篇
 游氏曰忠信所以進徳也如甘之受和白之受采故
 善學者其心以忠信為主不言則已言則必忠信也
 故其言為徳言不行則已行則必忠信也故其行為
 徳行止而思動而為無時而不在是焉則安往而非
 進徳哉故為仁不主於忠信則仁出於姑息為義不
 主於忠信則義必出於矯抗操是心以往則禮必出
[010-45a]
 於足恭智必出於行險安往而非敗徳哉而何進徳
 之有焉譬之欲立數仞之墻而浮埃積沫以為基亦
 沒世不能立矣故主忠信者學者之要言也
子張問崇徳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徳也
 朱子曰主忠信則本立徙義則日新
禮記忠信之人可以學禮
 詳已見前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㤗以失之
[010-45b]
 詳見後大學篇
    右兼言忠信
   善信
浩生不害問曰樂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何謂善何謂信曰可欲之謂善
 朱子曰天下之理其善者必可欲其惡者必可惡其
 為人也可欲而不可惡則可謂善人矣
有諸已之謂信
[010-46a]
 凡所謂善者皆實有之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是則可
 謂信人矣○張子曰志仁無惡之謂善誠善於身之
 謂信
充實之謂美
 力行其善至於充滿而積實則美在其中而無待於
 外矣
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
 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發於
[010-46b]
 事業則徳業至盛而不可加矣
大而化之之謂聖
 大而能化使其大者冺然無復可見之迹則不思不
 勉從容中道而非人力之所能為矣張子曰大可為
 也化不可為也在熟之而已矣
聖而不可知之謂神
 程子曰聖不可知謂聖之至妙人所不能測非聖人
 之上又有一等神人也
[010-47a]
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葢在善信之間觀其從于子敖則其有諸己者或未
 實也張子曰顏淵樂正子皆知好仁矣樂正子志仁
 無惡而不致於學所以但為善人信人而已顏子好
 學不倦合仁與智具體聖人獨未至聖人之止耳○
 程子曰士之所難者在有諸己而已能有諸己則居
 之安資之深而美且大可以馴致矣徒知可欲之善
 而若存若亡焉則能不受變於俗者鮮矣○尹氏曰
[010-47b]
 自可欲之善至於聖而不可知之神上下一理擴而
 充之至于神則不可得而名之矣善人只是一箇渾
 然好人都是可欲更無些可嫌處○問可欲之善曰
 為君仁為臣敬為父慈為子孝是也○有諸己之謂
 信謂真箇有此善若不有諸己則不可謂之信○有
 諸己韓文公所謂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徳是也有
 待於外底如伊川所謂富人多寶貧子借看之喻是
 也○程子曰乾聖人之分也可欲之善屬焉坤賢人
[010-48a]
 之分有諸己之信屬焉一是自然一是做工夫積習
 而至又曰善信美大聖神是六等人可欲之謂善是
 說資禀好欲是别人以為可欲有諸己之謂信是說
 學○南軒曰云云人雖本有是善而為氣習所蔽莫
 之能有惟其存之乆而後能實有之未有之如他人
 之物有諸己而後為己物也自是而不已焉則進乎
 充實之地充實者充盛篤實也美者美在其中也美
 之所積者厚則光輝之所發者充塞而不可揜矣故
[010-48b]
 謂之大然猶有大之可名至於大而化則大不足以
 名之程子謂未化者所操尺度以量物用之尚未免
 於有差至於化則己即是尺度尺度即已葢成乎天
 者也若夫神則是聖人之妙人不可得而測者不疾
 而速不行而至是也非聖之外復有所謂神也○問
 大而化之之謂聖横渠謂大可為也化不可為也在
 熟之而已矣此則與易之擬議以成其變化同或說
 大猶有迹化謂使充實光輝者冺然無形迹之可見
[010-49a]
 竊疑與釋氏銷礙入空之說相似不知如何先生答
 曰孟子說化字與易之變化不同後說得之然非銷
 礙入空之謂更分别之自可見矣
 此章言善信美大聖神凡六等今獨摘善信二字為
 題者葢善信者美大聖神之本而美大以上皆善信
 之積故也
    右兼言善信
   順信
[010-49b]
易曰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
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
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
 朱子曰釋大有上九爻義
    右兼言順信
 
 
 西山讀書記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