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59 西山讀書記-宋-眞德秀 (master)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西山讀書記卷十一
            宋 真徳秀 撰
   父子
書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從
書臯陶謨天敘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
五禮有庸哉
 孔氏曰敘次勑正惇厚秩序也○張子曰生有先後
[011-1b]
 所以為天敘小大高下相並而相形焉是謂天秩知
 序然後經正知秩然後禮行○蘇氏曰父義母慈兄
 友弟恭子孝皆出於民性之自然為此敘者非天乎
 我特從而正之使益厚耳此論當矣其論五禮則以
 鳥獸悲歡言之是雜以情言也今不取○又按五禮
 孔子以為公侯伯子男先儒又以為吉凶軍賔嘉近
 世蔡氏曰敘者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倫敘秩
 者尊卑貴賤等級隆殺之品秩於義為得
[011-2a]
孝經子曰父子之道天性君臣之義父母生之續莫大
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
悖徳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朱子曰君臣之義下當有錯簡○愚按此章蓋謂父
 子之道本於天性之自然父子之道即君臣之義也
 父母生我者也我則嗣續乎父母者天性之恩孰大
 焉君之臨臣父之臨子所以治而教之也其厚乎我
 孰重焉合君親而並言以見父子君臣其義一也世
[011-2b]
 以父子為天君臣為人者誤矣下文獨言親者蓋指
 天性之最切者知愛敬乎親則知愛敬乎君矣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
其良知也
 朱子曰良者本然之善也程子曰良知良能皆無所
 由乃出於天不係於人
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

[011-3a]
 孩提二三嵗之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愛親敬長所
 謂良知良能者也
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言親親敬長雖一人之私然逹之天下無不同者所
 以為仁義也○南軒張氏曰良云者有本然之義有
 善之義蓋其本然者無非善也不學而能不慮而知
 則無一毫人為加乎其間天之所為而性之所有也
 孩提知愛其親及長知敬其兄此其知豈待於慮乎
[011-3b]
 其能豈待於學乎此所謂良知良能也然下文獨言
 知者蓋知常在先也愛敬者良心之大端蓋親親為
 仁敬長為義人道不越是而已能存是心而達之則
 仁義之道不可勝窮矣○愚按達之天下二先生之
 説少異當詳之
莊子孔子曰天下有大戒二命也義也子之愛親命也
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
天地之間
[011-4a]
 朱子曰莊周云云古今以為名言然以予觀之父子
 之仁君臣之義莫非天賦之本然民彛之固有彼乃
 獨以父子為自然而謂君臣之相屬特出於事勢之
 不得已夫豈然哉一按莊子之引孔子蓋假設之詞
 又朱子曰程子所謂性中只有仁義禮智曷嘗有孝
 弟來蓋父子之親兄弟之愛在性中只謂之仁君臣
 之分朋友之交在性中只謂之義推此言之曰禮曰
 智無不然者○愚按仁義禮智信之性古人謂之五
[011-4b]
 常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道古人亦謂之五常
 以性之體而言則曰仁義禮智信以性之用而言則
 曰君臣之義父子之仁夫婦之别長幼之序朋友之
 信其實則一而已天下豈有性外之理哉後世儒者
 乃曰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禮六親有紀非天之
 所為乃人之所設而近世復有以為事君父兄出於
 聖人之所使而制為拜跪之禮以率之者其昧於本
 原不亦甚哉○以上言天性之本然
[011-5a]
晏子曰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
婦聽禮也君令而不違臣共而不貳父慈而教子孝而
箴兄愛而友弟敬而順夫和而義妻柔而正姑慈而從
婦聽而婉禮之善物也
 愚按令者出令者也不能出令則非君矣然必不違
 於理然後可行臣之事君以共為本又必秉心誠一
 然後可貴令而違則有悖入之患共而貳則有飾貌
 之偽父慈而不能教則陷子於敗子孝而不能箴則
[011-5b]
 陷父於惡兄能愛弟矣又必有切磋之益如朋友然
 弟能敬兄矣然禮勝則離故以順濟之夫本剛故貴
 以和若柔懦暗弱反受制於婦人不得謂之和矣故
 又主之以義妻本於柔必守之以正而後無邪僻之
 失從謂姑從其婦聽謂婦聽於姑自父子至夫婦皆
 二徳相濟惟姑一於慈而從婦一於聽而婉婦姑相
 與外此則他道也此十者於禮為至善晏子之言真
 有闗於世教哉
[011-6a]
禮運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
忠十者謂之人義
中庸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
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
勇三者天下之達徳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朱子曰達道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即書所謂五
 典孟子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
 序朋友有信是也知所以知此也仁所以體此也勇
[011-6b]
 所以强此也謂之達徳者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也
 一則誠而已矣達道雖人所共由然無是三徳則無
 以行之達徳雖人所同得然一有不誠則人欲間之
 而徳非其徳矣程子曰所謂誠者正是誠實此三者
 三者之外更别無誠
大學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
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朱子曰父所以慈子所以孝蓋父子本同一氣只是
[011-7a]
 一人之身分成兩箇其恩愛相屬自有不期然而然
 者其他大倫皆然皆天理使之如此豈容强為哉
 以上通論
孔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弟故順可
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故行成於内而名立
於後世矣
 此章言事親事兄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
[011-7b]
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朱子曰賢人之賢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誠也致
 猶委也委致其身謂不有其身也四者皆人倫之大
 者而行之必盡其誠學求如是而已故子夏言有能
 如是之人茍非生質之美必其務學之至雖或以為
 未嘗學我必謂之已學也○此章兼言事君親交朋
 友
欒共子曰民生於三亊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
[011-8a]
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一事之唯
其所在則致死焉報生以死報賜以力人之道也
 按國語晉武公伐翼殺哀侯止欒共子曰茍無死吾
 以子見天子令子為上卿制晉國之政辭曰成聞之
 云云臣敢以私利廢人之道君何以訓矣遂鬭而死
 韋氏曰欒共子晉哀侯大夫共叔成也如一服勤至
 死也族類也一事之事之如一也在君父為君父在
 師為師賜惠也○愚按生之族也謂君之養已師之
[011-8b]
 教已與生我之恩同類也報生以死謂君父師報賜
 以力謂他人之有賜於我者
曲禮曰事親有隱而無犯左右就養無方服勤至死致
喪三年
 鄭氏曰隱謂恐傷親意情有不盡無犯顔而諫左右
 謂扶持之方猶常也子則然勤勞辱之事致謂戚容
 稱其服也凡此以恩為制
事君有犯而無隱左右就養有方服勤至死方喪三年
[011-9a]
 無隱君臣尚義雖盡情以諫可也有方不可侵官方
 喪資於事父凡此以義為制
事師無犯無隱左右就養無方服勤至死心喪三年
 無犯無隱言雖盡情猶微而婉心喪戚容如父而無
 服凡此以恩義之間為制○以上言事父君師
父之讎弗與共戴天
 鄭氏曰父者子之天殺已之父與共戴天非孝子也
 行求殺之乃止
[011-9b]
兄弟之讎弗反兵
 恒執殺之備
交遊之讎弗同國
 讎不吾避則殺之交遊或為朋友又周禮調人凡和
 難父之讎辟諸海外兄弟之讎辟諸千里之外從父
 兄弟之讎不同國國君之讎眂父師長之讎眂兄弟
 主友之讎眂從父兄弟○鄭氏曰和之使辟於此不
 得就而仇之主大夫君也蓋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
[011-10a]
 諧和之故有讎者使之相避是又一義也
檀弓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讎如之何夫子曰寢
苫枕干不仕
 鄭氏曰雖除喪居處猶若喪也
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鬬
 言雖適市朝不釋兵
曰請問居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仕弗與共國銜君命而
使雖遇不鬬
[011-10b]
 為負而廢君命
曰請問居從父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為魁主人能則
執兵而陪其後
 魁猶首也○以上言復君父昆弟之讎
程子曰學者先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皆
仁也
 下文云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不須防檢不須
 窮索若心懈則有防心茍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
[011-11a]
 故須窮索存久自明安待窮索此道與物無對大不
 足以明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萬物皆備於
 我須反身而誠乃為大樂若反身不誠則猶是二物
 有對以已合彼終未有之又安得樂訂頑意思乃備
 言此體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必有事焉而勿正心
 勿忘勿助長未嘗致纎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若存
 得便合有得蓋良知良能元不喪失以昔日習心未
 除故須存養此心久則可奪舊習此理至約惟患不
[011-11b]
 能守既能體之而樂亦不患不能守也○朱子曰明
 道學者須先識仁一段説話極好只是説得太廣學
 者難入
程子曰觀雞雛可以觀仁
 或問云云何也朱子曰凡物皆可觀此偶見雞雛而
 言耳小小之物生理悉具○問雞雛如何是仁道夫
 曰先生嘗謂初與嫩底便是先生曰如此看較分明
 蓋當是時飲啄自如未有所謂爭鬭侵陵之患只此
[011-12a]
 便是仁也
切脈最可體仁
 人問何也朱子曰脈理周流於一身仁之理亦是恁
 地
孝經仲尼閒居曽子侍坐子曰參先王有至徳要道以
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女知之乎曽子避席曰參
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徳之本教之所由生也復
坐吾語女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毁傷孝之始也立
[011-12b]
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
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
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徳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
蓋天子之孝也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
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富貴
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人民蓋諸侯之孝
也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
王之徳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
[011-13a]
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
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資於事父以事
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亊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
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
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爵禄而守其祭祀蓋
士之孝也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
庻人之孝也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庻人孝無終始而患
不及者未之有也
[011-13b]
 朱子曰此一節夫子曽子問答之言而曽氏門人之
 所記也疑所謂孝經者其本文止如此其下則雜引
 傳記以釋經文乃孝經之傳也經之首統論孝終始
 中乃敷陳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庻人之孝而其末結
 之曰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庻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
 者未之有也其首尾相應次第相承文勢連續脈絡
 通貫同是一時之言無可疑者而後人妄分以為六
 七章又増子曰及引詩書之文以雜乎其間使其文
[011-14a]
 意分斷間隔而讀者不復得見聖言全體大義故今
 合為一章而刪去子曰者二引書者一引詩者四凡
 六十一字以復經文之舊云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
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
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争則兵此三者不除雖日用三
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011-14b]
 愚謂子之事親一毫有所未盡皆不可以言致故五
 者皆以致言致者用力而極其至也與中庸致中和
 之致同驕亂爭三者皆惡徳有一焉皆足以危辱其
 親為人子不能謹行至於危辱其親則其不孝大矣
 共養之末奚足道哉
論語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
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
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011-15a]
 朱子曰無違謂不背於理○生事葬祭事親之始終
 具矣禮即理之節文也人之事親自始至終一於禮
 而不茍其尊親也至矣是時三家僭禮故夫子以是
 警之然語意渾然又若不專為三家發者所以為聖
 人之言也胡氏曰人之欲孝其親心雖無窮而分則
 有限得為而不為與不得為而為之均於不孝所謂
 以禮者為其所得為而已矣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011-15b]
 朱子曰言父母愛子之心無所不至惟恐其有疾病
 常以為憂也人子體此而以父母之心為心則凡所
 以守其身者不容於不謹矣豈不可以為孝乎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
養不敬何以别乎
 朱子曰甚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或問父母至
 尊親犬馬至卑賤聖人之言豈若是其不倫乎曰此
 設戒之言也故特以其尊卑懸絶之甚者明之所以
[011-16a]
 深警夫能養而不敬者之罪也○坊記子云小人皆
 能養其親君子不敬何以辨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
曽是以為孝乎
 朱子曰事親之際惟色為難服勞奉養未足為孝○
 程子曰告懿子告衆人者也告武伯者以其人多可
 憂之事子游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
 温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
[011-16b]
 同也
孔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朱子曰逺遊則去親遠而為日久定省曠而音問疎
 不惟已之思親不置亦恐親之念我不忘也遊必有
 方如已告云之東則不敢更適西欲親知己之所在
 而無憂召已則必至而無失也○范氏曰子能以父
 母之心為心則孝矣○内則曰親在出不易方復不
 過時
[011-17a]
禮記凡為人子之禮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醜夷
不争
 正義曰朋儕等輩喜争勝負亡身及親故誡之以不
 争示民不敢專也
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鄭氏曰告面同爾反言面者從外来宜知親之顔色
 安否
所遊必有常所習必有業恒言不稱老
[011-17b]
 廣敬
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
 謂與父同宫者也不敢當其尊處室中西南隅謂之
 奥道有左右中門謂棖闑之中央正義曰奥者室内
 西南隅也室嚮南戸近東南角則西南隅隱奥無事
 常推尊者於閑樂無事之處故尊者居必主奥也既
 尊者所居則人子不宜處之也共坐則席端為上獨
 坐則席中為尊尊者宜獨不與人共則坐常居中故
[011-18a]
 卑者坐不得居中也尊者常正路而行卑者故不得
 也中央有闑闑旁有棖棖闑之中尊者所行故人子
 不得當之而行又曰凡上四事皆謂與父同宮者若
 命士以上父子異宮則不禁所以爾者有命既尊各
 有臣僕子孫應敬已故也
食饗不為槩
 槩量也不制待賔客饌具之所有正義曰由尊者所
 裁子不得限量多少
[011-18b]
祭祀不為尸
 尊者之處為其失子道然則尸卜筮無父者
聽於無聲視於無形
 常若親之將有教使然
不登高不臨深不茍訾不茍笑
 為其近危辱也
孝子不服闇不登危懼辱親也父母存不許友以死
 為忘親也死為報讎
[011-19a]
不有私財
坊記云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財示民有上下

父母在饋獻不及車馬
父召無諾
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諾手執業則投之食在口則吐之
走而不趨
子云父母在不言老言孝不言慈閨門之内戲而不嘆
[011-19b]
 鄭氏曰孝上施言慈則嫌下流也戲謂人子言笑者
 也孟子曰舜五十而不失孺慕之心歎謂有憂戚之
 聲○愚按言孝不言慈謂人子以孝自勉而不敢以
 慈望其親故言不及之戲而不歎老萊子是也
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
色者必有婉容
 朱子曰愛根於心故其形見於外如此
孝子如執玉如奉盈洞洞屬屬然如弗勝如將失之
[011-20a]
 上言愛下言敬故曰愛敬盡於事親
嚴威儼恪非所以事親也
 四者容貌非事親之體事親當和順卑柔
曽子曰孝子之事親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
其寢處以其飲食忠養之是故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
母之所敬亦敬之至於犬馬盡然而况於人乎
 鄭氏曰上言其近親者下言親所愛敬者○張子曰
 親之故舊所喜者當極力招致以悦其親凡於父母
[011-20b]
 賔客之奉必極力營辦不計家之有無又須使親不
 知其勉强勞苦茍使見其為而不易則亦不安矣
孔子曰仁人之事親也如事天事天如事親
 鄭氏曰事親事天孝敬同也
孟子曰曽子養曽晳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餘
必曰有曽晳死曽元養曽子必有酒肉將徹不請所與
問有餘曰亡矣將以復進也此所謂養口體者也若曽
子則可謂養志也事親若曽子者可也
[011-21a]
 程子曰事親若曽子可也未嘗以曽子之孝為有餘
 也蓋子之身所能為者皆所當為也○以上言事親
 大意
后皇命冢宰降徳於衆兆民子事父母
 司馬氏曰孫事祖父母同
雞初鳴咸盥漱
 朱子曰咸皆也盥謂洗手漱謂漱口
櫛縰筓緫拂髦冠緌纓
[011-21b]
 櫛梳也縰黑繒韜髮而結之也筓者横施於髻中以
 固髮也緫裂練繒以束髮也拂謂振去塵也髦用髮
 為之象幼時鬢纓者結之頷下以固冠結之餘者散
 而下垂謂之緌
端韠紳搢笏
 端𤣥端士服也庻人深衣韠蔽膝也以韋為之與裳
 同色上繫之革帯紳大帯也搢猶扱也扱笏於紳笏
 所以記事也○温公曰今用帽子衫帶
[011-22a]
左右佩用
 紛帨刀礪觹燧之屬備尊者使令也
偪屨著綦
 偪行縢也綦屨繫也屨頭施繫以為行戒
婦事舅姑
 温公曰孫婦亦同
如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櫛縰筓緫衣紳左右佩用衿
纓綦屨
[011-22b]
 衿其鴆反○衿猶結也婦人有纓示繫屬也温公曰
 今田冠子背子
以適父母舅姑之所及所下氣怡聲問衣燠寒疾痛疴
癢而敬抑搔之
 怡悦也疴疥也抑按也搔摩也温公曰丈夫唱喏婦
 人道萬福問侍者夜安否則侍者以告晨興復問則
 侍者以告此即禮之晨昏也顔延之曰父子之嚴不
 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
[011-23a]
 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異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
 癢痛懸衾篋枕此不簡之教也
出入則或先或後而敬扶持之
 先後隨時便也
進盥少者奉槃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
 槃承盥水者巾以帨手
問所欲而敬進之柔色以温之父母舅姑必嘗之而後
退
[011-23b]
 温於運反○所欲如饘粥酒醴飲食之類温藉也承
 尊者必和顔色温公曰父母舅姑起子供藥物婦具
 晨羞尊長舉箸子婦乃各退就食注曰藥物乃闗身
 之切務人子當親自檢數調煮供進不可但委婢僕
 脫若有誤即其禍不測晨羞俗謂㸃心易曰在中饋
 詩云惟酒食是議凡烹調飲膳婦人之職也近年婦
 女驕倨皆不肯入庖厨今縱不親執刀匕亦當檢校
 監視務令精潔
[011-24a]
男女未冠筓者雞初鳴咸盥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皆
佩容臭昧爽而朝
 總角收髮結之容臭香物也以纓佩之為迫尊者給
 小使也昧爽欲明未明之時
問何食飲矣若已食則退若未食則佐長者視具
 具饌也
凡内外雞初鳴咸盥漱衣服歛枕簟灑掃室堂及庭布
席各從其事父母舅姑將坐奉席請何鄉將袵長者奉
[011-24b]
席請何趾少者執牀與坐
 此總論子婦之外僕𨽻之等袵即席也將袵謂更卧
 處順尊者所安也
御者舉几歛席與簟縣衾篋枕歛簟而襡之
 襡音獨○早旦親起侍御之人舉几以進使馮之篋
 謂以篋貯之襡謂以襡韜之須卧而鋪之也
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杖屨祗敬之勿敢近
敦牟巵匜非餕莫敢用與恒食飲非餕莫之敢飲食
[011-25a]
 敦音對牟木侯反巵音支匜羊支反餕音俊○傳移
 也謂此數者每日置之有常處子與婦不得輒移置
 他處杖屨服御之重者彌須恭敬勿敢迫近也敦今
 盃盂也牟土釜也今以木為器象土釜之形巵酒器
 也匜盛酒漿之器餕尊長食餘也與及也恒常也旦
 夕之常食也
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應唯敬對進退周旋慎齊升
降出入揖遊不敢&KR0938噫嚏咳欠伸跛踦睇視不敢唾洟
[011-25b]
寒不敢襲癢不敢搔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渉不撅
 &KR0938於月反噫於界反嚏音帝咳苦愛反洟音替撅居
 衛反○&KR0938嘔逆之聲咳嗽聲也氣乏則欠體疲則伸
 睇視傾視也洟鼻液也敬事如習射之類袒露臂也
 裼去上衣也習射則袒裼若以勞倦而袒裼則為不
 敬也撅揭衣也惟渉水可撅若不渉水而撅則為不
 敬也
䙝衣衾不見裏父母唾洟不見少事長賤事貴共帥時
[011-26a]
 帥循也時是也○以上言事親節文
子婦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若飲食之雖
不嗜必嘗而待加之衣服雖不欲必服而待
 待者待父母復命而後去之也
加之事人代之己雖不欲姑與之而姑使之而後復之
 姑且也言尊者以事授己而又使人代己之勞己雖
 不欲其妨己業且與為之待其休解而後復業於己
 身
[011-26b]
舅没則姑老冡婦所祭祀賔客每事必請於姑
 婦雖受傳猶不敢專行也
介婦請於冡婦
 以其代姑之事介婦衆婦
舅姑使冡婦無怠
 雖有勤勞不敢怠倦
不友無禮於介婦
 衆婦無禮冡婦不友之也善兄弟為友姊姒猶兄弟
[011-27a]
 也○朱子曰友當作敢字之誤也言不敢恃舅姑之
 命而無禮於介婦也
舅姑若使介婦毋敢敵耦於冡婦
 雖有勤勞不敢相較計今按下文三句亦是
不敢並行不敢並命不敢並坐
 下冡婦也並命並有教令之命
凡婦不命適私室不敢退
 婦待舅姑者也
[011-27b]
婦將有事大小必請於舅姑子婦無私貨無私畜無私
器不敢私假不敢私與
 家事統於尊也
婦或賜之飲食衣服布帛佩帨茝蘭則受而獻之舅姑
舅姑受之則喜如新受賜若反賜之則辭不得命如更
受賜藏以待乏
 待姑舅之乏
婦若有私親兄弟將與之則必復請其故賜而後與之
[011-28a]
 以上兼言婦事舅姑之禮
曽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公明儀
問於曽子曰夫子可以為孝乎曽子曰是何言與是何
言與君子所謂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參直養者
也安得為孝乎
 唐孔氏曰先意謂父母將欲發意孝子則預前逆知
 父母之意而為之承志父母已萌其志孝子則須體
 貼父母之志而承之諭父母於道曉諭父母歸於正
[011-28b]
 道也○愚按孝者順徳本無優劣其尊親不辱能養
 則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而言也故又云先事
 曉諭置父母於道皆人子之所當自致其餘次第放
 此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曾子
曰敢問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
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天下諸侯有爭臣
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
[011-29a]
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
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弗爭於父臣不可以弗
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愚按無道而不失天下國家者蓋有爭臣爭子則於
 失道必爭之雖失而旋復所以免於危亡也與
禮記曾子曰父母愛之喜而弗忘父母惡之懼而無怨
父母有過諫而不逆
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諫若不入起敬起孝
[011-29b]
 鄭氏曰子事父母有隱無犯起猶更也
説則復諫不説與其得罪於鄉黨州閭寧熟諫
 朱子曰謂殷勤純熟而諫得罪謂使父母得罪
父母怒不説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
 以上言諫過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
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
[011-30a]
中矣
 朱子曰父子相隱天理人情之至也故不求為直而
 直在其中○謝氏曰順理為直父為子隱子不為父
 隱於理順邪瞽瞍殺人舜竊負而逃遵海濵而處當
 是時愛親之心勝其於直不直何暇計哉○邢氏引
 律大功以上得相容隱告言祖父者入十惡以為得
 此意善乎其推言之也
子云善則稱親過則稱已則民作孝
[011-30b]
 坊記○以上言隱過
易蠱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程子曰初六雖居最下成卦由之有主之義居内在
 下而為主子幹父蠱也子幹父蠱之道能堪其事則
 為有子而其考得無咎不然則為父之累故必惕厲
 則得終吉也處卑而尸尊事自當惕厲以六之才雖
 能巽順體乃陰柔在下無應而主幹非有能濟之義
 若以不克幹而言則其義甚小故專言為子幹蠱之
[011-31a]
 道必克濟則不累其父能厲則可以終吉乃備見為
 子幹蠱之大法也
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
 子幹父蠱之道意在承當於父之事也故祗敬其事
 以置父於無咎之地常懐惕厲則終得其吉也盡誠
 於父事吉之道也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
 九二以剛陽為六五所應是以剛陽之才在下而幹
[011-31b]
 夫在上陰柔之事也故取子幹母為義二巽體而處
 柔順義為多幹母之蠱之道也夫子之於母當以柔
 巽輔道之使得於義不順而致敗蠱則子之罪也從
 容將順豈無道乎以婦人言之則陰柔可知若伸已
 剛陽之道遽然矯拂則傷恩所害大矣亦安能入乎
 在乎屈已下意巽順將承使之身正事治而已故曰
 不可貞謂不可貞固盡其剛直之道如是乃中道也
 以剛陽之臣輔柔弱之君義亦相近
[011-32a]
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無大

 三以陽剛之才居下之上主幹者也子幹父之蠱以
 陽處剛而不中剛之過也然而在巽體雖剛過而不
 為無順順事親之本也又居得正故無大過以剛陽
 之才克幹其事雖以剛過而有小小之悔終無大過
 咎也然有小悔已非善事親矣
象曰幹父之蠱終无咎也
[011-32b]
 以上言幹蠱
書堯典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聞如何
岳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
 東萊吕氏曰四岳稱舜可以當天下之實獨以家庭
 中言之何也蓋舜瞽瞍之子父既頑母既嚚象復傲
 自居死亡之地而舜克諧以孝方其始也怨怒忌克
 乖爭凌犯一家之中無所不有克諧之後悉變為和
 順雍穆之風烝烝二字舜之工夫在此烝烝者有薫
[011-33a]
 灌之意詩曰烝之浮浮如甑之炊炊然薪燃不斷火
 薪相續則自然烝烝以至於熟舜處頑父嚚母傲象
 之間茍非孝誠薰灌工夫源源安能至於不格姦之
 地孔氏曰仁覆閔下謂之旻天言舜為父母所疾日
 號泣于旻天及父母克己自責不責於人載事也䕫
 䕫悚懼貌舜負罪引惡敬以事見于父悚懼齊莊父
 亦信順之言能以至誠感頑父
大禹謨益贊于禹曰帝初于歴山往于田日號泣于旻
[011-33b]
天于父母負罪引慝祗載見瞽瞍䕫䕫齋慄瞽亦允若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將歸已視天下悦而歸已猶草芥
也惟舜為然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
為子
 朱子曰言舜視天下之歸已如草芥而惟欲得其親
 而順之也得者曲為承順以得其心之悦而已順則
 有以諭之於道心與之一而未始有違尤人所難能
 也為人蓋泛言之為子則愈宻矣
[011-34a]
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底豫瞽瞍底豫而天下化瞽瞍
底豫而天下之為父子者定此之謂大孝
 瞽瞍至頑嘗欲殺舜至是而底豫焉書所謂不格姦
 亦允若是也蓋舜至此而有以順乎親矣是以天下
 之為人子者知天下無不可事之親顧吾所以事之
 者未若舜耳於是莫不勉勉而為孝至於其親亦底
 豫焉則天下為父者亦莫不慈所謂化也子孝父慈
 各止其所而無不安其位之意所謂定也為法於天
[011-34b]
 下可傳於後世非止一身一家之孝而已此所以為
 大孝○李氏曰舜之所以能使瞽瞍底豫者盡事親
 之道共為子職不見父母之非而已昔羅仲素語此
 云只為天下無不是底父母了翁聞而善之曰唯如
 此而後天下之為父子者定彼臣弑其君子弑其父
 者常始於見其有不是處耳
萬章問曰舜往于田號泣于旻天何為其號泣也孟子
曰怨慕也萬章曰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勞而
[011-35a]
不怨然則舜怨乎曰長息問於公明髙曰舜往于田則
吾既得聞命矣號泣于旻天于父母則吾不知也公明
高曰是非爾所知也夫公明髙以孝子之心為不若是
恝我竭力耕田共為子職而已矣父母之不我愛於我
何哉
 于父母言呼父母而泣也恝無愁之貌於我何哉自
 責不知己有何罪耳非怨父母也○楊氏曰非孟子
 深知舜之心不能為此言蓋舜唯恐不順於父母未
[011-35b]
 嘗自以為孝也若自以為孝則非孝矣
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倉廩備以事舜於畎畝
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為不
順於父母如窮人無所歸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
而不足以解憂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
解憂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憂貴人之所
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人悦之好色富貴無足以
解憂者惟順於父母可以解憂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
[011-36a]
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
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
 言常人之情因物有遷惟聖人為能不失其本心也
 言五十者舜攝政時年五十五十而慕則其終身慕
 可知矣○此章言舜不以得衆人之所欲為己樂而
 以不順乎親之心為己憂非聖人之盡性其孰能之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胡氏曰父母兄弟稱其孝友人皆信之無異詞者蓋
[011-36b]
 其孝友之實有以積於中而著於外故夫子嘆而美
 之○韓詩外傳子騫早喪母父娶後妻生三子疾惡
 子騫以蘆花衣之父察知之欲逐後母子騫啓曰母
 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父喜之而止母悔改之後至
 均平遂成慈母○以上言事難事之親曽閔以孝並
 稱於聖門曽子之父晳亦幾難事者也鋤𤓰誤傷而
 撻以大杖蓋可見矣而曾子援琴而鼓唯恐傷親之
 心也斯其所以為孝歟然孔子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011-37a]
 之言尤人子所當知也伯竒亦類此韓文公履霜操
 曰兒罪當笞逐兒何為蓋得伯竒之心者張子西銘
 曰勇於從而順令者伯竒也其指尤深為人子者不
 幸而事難事之親則於大舜曽閔伯竒之事可不勉
 而師之乎
凱風美孝子也衞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
安其室故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
爾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011-37b]
 毛氏曰興也南風謂之凱風樂夏之長養棘難長養
 者夭夭盛貌○孔氏曰凱樂也風性樂養萬物○王
 氏曰棘心至於夭夭則風之為力多矣此母氏劬勞
 之譬○朱子曰此詩以凱風比母棘心比子之幼時
 蓋曰母生衆子幼而育之其劬勞甚矣本其始而言
 以起自責之端也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興也毛氏曰棘棗也可以為薪聖叡也鄭氏曰令善
[011-38a]
 也○朱子曰棘可以為薪則成矣然非美才故以興
 子之壯大而無善也○長樂劉氏曰自言七子之中
 有一令善之人則母亦不舍之而去也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興也毛氏曰浚衛邑也○陳氏曰寒泉在浚之下邑
 人賴之以生養今子七人反不能養一母而使母勞
 苦求嫁也○朱子曰母以淫風流行不能自守而諸
 子自責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勞苦為詞婉詞幾諫不
[011-38b]
 顯其親之惡可謂孝矣
睍睆黄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朱子曰興也睍睆清和圓轉之意○言黄鳥猶能好
 其音以悦人而我七子獨不能慰悦母心哉○曽氏
 曰凱風盛於夏時黄鳥鳴於夏木寒泉亦夏所宜寒
 泉能使人甘之有子而使母勞苦黄鳥能使人樂之
 有子而莫慰母心○愚按此又處事親之變而能盡
 其道者也故以次於前章之後
[011-39a]
公孫丑問曰髙子曰小弁小人之詩也孟子曰何以言
之曰怨
 朱子曰髙子齊人也小弁小雅篇名周幽王娶申后
 生太子宜臼又得褒姒生伯服而黜申后廢宜臼於
 是宜臼之傅為作此詩以叙其哀痛迫切之情○按
 小弁詩所謂民莫不榖我獨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
 何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凡皆怨
 辭也
[011-39b]
曰固哉髙叟之為詩也有人於此越人闗弓而射之則
已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其兄闗弓而射之則已埀
涕泣而道之無他戚之也小弁之怨親親也親親仁也
固矣夫髙叟之為詩也曰凱風何以不怨曰凱風親之
過小者也小弁親之過大者也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
疏也親之過小而怨是不可磯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磯
亦不孝也
 磯水激石也不可磯言㣲激之而遽怒也
[011-40a]
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言舜猶怨慕小弁之怨不為不孝○趙氏曰生之膝
 下一體而分喘息呼吸氣通於親當親而疏怨慕號
 天是以小弁之怨未足為愆也○或問五十而慕何
 必舜武夷胡氏曰所謂慕者不變其初心也初心者
 赤子之心也為舜父母日欲殺舜與他人父母不同
 故獨言舜耳此一節文當與前章參玩云○又晉獻
 公將廢太子申生里克諫不聽太子曰吾其廢乎里
[011-40b]
 克曰子懼不孝不懼不得立修已而不責人則免於
 難君子曰善處父子之間季武子立其愛子悼子而
 以長子公鉏為馬正公鉏愠而不出閔子馬見之曰
 子無然禍福無門唯人所召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
 無所敬共父命何常之有若能孝敬富倍季氏可也
 姦囘不軌禍倍下民可也公鉏然之敬共朝夕恪居
 官次季孫果喜而厚之為人子者不幸而處愛憎興
 廢之間則於里克閔子馬之言可不念之哉
[011-41a]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南軒曰以年之盛衰察氣之强弱亦人子盡其心於
 親之一事也
曽子曰親戚不悦不敢外交近者不親不敢求逺小者
不審不敢言大故人之生也百嵗之中有疾病焉有老
幼焉故君子思其不可復者而先施焉親戚既没雖欲
孝誰為孝年既耆艾雖欲悌誰為悌故孝有不及悌有
不時病加於小愈禍生於懈惰孝衰於妻子察此四者
[011-41b]
慎終如始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楊子曰父母子之天地與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
不得而久者事親之謂也孝子愛日
 以上三章大指畧同皆欲及時以致養
禮記父母有疾冠者不櫛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
肉不至變味飲酒不至變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
復故
 矧齒本也曲禮下同
[011-42a]
君有疾飲藥臣先嘗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嘗之醫不三
世不服其藥
親癠色容不盛此孝子之疏節也
 鄭氏曰言未足為至孝也○愚按此特末節而猶不
 能盡其為不孝可知以上言侍疾又按春秋昭十九
 年夏五月戊辰許世子止弑其君買胡氏曰左傳許
 悼公瘧飲世子止之藥卒書曰弑其君者止不嘗藥
 也古者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夫子之所謹者三疾居
[011-42b]
 其一季康子饋藥子曰丘未達不敢嘗敬謹其身如
 此也而於君父可忽乎君有疾飲藥臣先嘗之父有
 疾飲藥子先嘗之蓋言謹也止不擇醫而輕用其藥
 藥不先嘗而誤進於君是有忽君父之心而不慎矣
 此簒弑之萌堅氷之漸而春秋之所謹也故加以大
 惡而不得辭此春秋除惡於㣲之意也又曽幾言許
 世子弑君事如律造御舟誤不牢合御藥誤不如本
 方皆死胡氏曰極是○程子曰事親者不可以不知
[011-43a]
 醫○司馬氏曰凡父母舅姑有疾子婦無故不離側
 親調嘗藥餌而供之父母有疾子色不滿容不戲笑
 不宴游捨置餘事專以迎醫檢方製藥為務顔氏家
 訓曰父母有疾子拜醫以求藥蓋以醫者親之存亡
 所繫豈可忽也
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國迫而數侵削役乎大國
父母兄弟離散而作是詩也陟彼岾兮瞻望父兮父曰
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
[011-43b]
 陳氏曰岵也屺也岡也皆山之髙處可以瞻望○孔
 氏曰我欲行之時父教戒我曰嗟我子從軍行役之
 時當早起夜寐無得已止○蘇氏曰上猶尚也孝子
 登髙以望其父而不見則思其將行之戒以自慰○
 朱子曰尚庻幾慎之哉猶可以來歸無止於彼而不
 來蓋生則必歸死則止而不來矣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上慎
旃哉猶來無棄
[011-44a]
 毛氏曰季少子也無寐無耆寐○王氏曰尤愛憐少
 子者婦人之情○呂氏曰母尚恩故曰無棄言無棄
 母而不歸也
陟彼岡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
旃哉猶來無死
 蘇氏曰必與同役者偕無獨行也○魏風
鴇羽刺時也昭公之後大亂五世君子下從征役不得
養其父母而作是詩也肅肅鴇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
[011-44b]
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
 毛氏曰肅肅鴇羽聲也鴇之性不樹止也又曰鴇似
 雁而大無後趾集止也孔氏曰物叢生曰苞毛氏曰
 叢也孔氏曰栩柞櫟也其子為皂可以染毛氏曰盬
 不攻緻也孔氏曰盬與蠱字異義同左氏於文皿蟲
 為蠱糓之飛亦為蠱然則蠱害器以敗糓者皆謂之
 蠱是盬不堅牢不攻緻之意也蓺樹也稷黍禾屬毛
 氏曰怙恃也鄭氏曰曷何也君子久從征役以王事
[011-45a]
 之靡盬致子職有缺不能播種五糓我父母何所怙
 恃而得養悠悠蒼天何時使我得其所乎不得已則
 告天也
肅肅鴇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
悠悠蒼天曷其有極
 蘇氏曰極止也范氏曰曷其有極言勞役之無已也
肅肅鴇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父母何嘗
悠悠蒼天曷其有常
[011-45b]
 蘇氏曰行列也朱氏曰嘗食也范氏曰思得休息以
 反其常也○唐風
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已勞于王事而不得養
其父母焉其一章曰陟彼北山言采其把偕偕士子朝
夕從事王事靡盬憂我父母
 李氏曰把枸把也毛氏曰偕偕彊壯貌朱氏曰大夫
 從役陟彼北山采把而食也毛氏曰士子有王事者
 也鄭氏曰朝夕從事言不得休息朱氏曰言以王事
[011-46a]
 而貽親憂也二章以下皆言役使不均之意今不録
蓼莪刺幽王也民人勞苦孝子不得終養爾
 李氏曰凱風母不安其室之詩也小弁太子見棄之
 詩也蓼莪孝子不得終養之詩也故其咎責怨慕哀
 痛如此茍不為母所棄為父所逐不困於行役而得
 終養則其歡欣可知矣觀詩者當以此類求之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毛氏曰蓼蓼長大貌歐陽氏曰周人苦於勞役不得
[011-46b]
 養其父母者見彼蓼蓼然長大者非莪即蒿皆草木
 之㣲者其茂盛如此曰天地生育之功也思我之生
 也父母之養育我者亦劬勞矣而我不得終養以報
 也○呂氏曰莪蒿不能離天地之生育猶人子不能
 報父母之劬勞也孟郊詩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
 暉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鄭氏曰瘁病也
[011-47a]
缾之罄矣維罍之耻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
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毛氏曰缾小而罍大王氏曰缾譬則民也罍譬則君
 也缾之罄則罍之耻民之窮則君之羞○呂氏曰鮮
 猶窮獨之義言窮獨而從役其生不如死也○孔氏
 曰所以然者以無父何所依怙無母何所倚恃也
 劉氏曰出則銜無窮之憂曾氏曰入則靡至無所歸
 投也○孔氏曰已無父母則中心銜憂旋來入門則
[011-47b]
 堂宇空曠不復覩見是其所以悲恨也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
入腹我欲報之徳昊天罔極
 毛氏曰鞠養也孔氏曰拊拊循也朱氏曰畜亦養也
 鄭氏曰育覆育也顧旋視也復反覆也腹懷抱也父
 兮生我者本其生氣也○李氏曰拊我畜我而下皆
 重言生育之恩也朱氏曰父母之恩如此欲報之以
 徳而父母之恩如天之無窮不知所以為報也
[011-48a]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糓我獨何害
 王氏曰烈烈氣之寒毛氏曰發發疾貌鄭氏曰糓善
 也蘇氏曰虐政之病人如大寒之視南山而聞飄風
 王氏曰民莫不糓我獨何害傷已獨不得終養也朱
 氏曰我獨何為遭此害也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糓我獨不卒
 王氏曰南山之勢律律蓋崒律之謂也毛氏曰律律
 猶烈烈也弗弗猶發發也○鄭氏曰卒終也我獨不
[011-48b]
 得終養父母重自哀傷也○以上四詩皆為行役不
 得養親而作然陟岵鴇羽北山親猶在也若蓼莪則
 父母已終無所復及矣故其辭悲痛特甚焉晉王裒
 以父不得其死隱居教授廬於墓側攀栢悲號樹為
 之枯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未嘗不三復流涕
 門人受業者為廢蓼莪之篇詩之感人蓋如此古之
 君子迫於王事不得盡力於其親故形之歌咏極其
 慘愴後世兵民既分自非行伍之士無長征逺戍者
[011-49a]
 優游親側足以自竭顧乃有不知劬勞之當報者亦
 獨何哉誦此詩者可以悚然知媿矣
孝經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
 唐𤣥宗注曰氣竭而息聲不委曲
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㫖不甘此哀慼
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毁不滅性此聖人
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
之陳其簠簋而哀慼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
[011-49b]
而安厝之為之宗廟以鬼饗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
事愛敬死事哀慼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
之事親終矣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
 朱子曰期周年也
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恐居喪不習而崩壊也
舊糓既没新糓既升鑚燧改火期可已矣
[011-50a]
 没盡也升登也燧取火之木也改火春取榆柳之火
 夏取棗杏之火夏季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
 取槐檀之火亦一年而週也已止也言期年則天運
 一週時物皆變喪至此可止也尹氏曰短喪之説下
 愚且耻言之宰我親學聖人之門而以是為問者有
 所疑於心而不敢强焉爾
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
 禮父母之喪既殯食粥麤衰既塟疏食水飲受以成
[011-50b]
 布期而小祥始食菜菓練冠縓縁要絰不除無食稻
 衣錦之理夫子欲宰我反求諸心自得其所以不忍
 者故問之以此而宰我不察也
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㫖不甘聞樂不樂居處
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
 此夫子之言也㫖亦甘也初言女安則為之絶之之
 辭又發其不忍之端以警其不察而再言女安則為
 之以深責之也
[011-51a]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
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
父母乎
 宰我既出夫子懼其真以為可安而遂行之故深探
 其本而斥之言由其不仁故愛親之薄如此也懷抱
 也又言君子所以不忍於親而喪必三年之故使之
 聞之或能反求而終得其本心也○范氏曰喪雖止
 於三年然賢者之情則無窮也特以聖人為之中制
[011-51b]
 而不敢過故必俯而就之非以三年之喪為足以報
 其親也所謂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特以責在我
 之無恩欲其有以跂而及之爾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南軒曰人於他事未能自盡於親喪豈可不自盡乎
 若於此不能自盡則何事能盡若於此能自盡則於
 其他亦推是心而已
禮記始死充充如有窮既殯瞿瞿如有求而弗得既塟
[011-52a]
皇皇如有望而弗至
 鄭氏曰皆憂懼在心之貌○檀弓
顔丁善居喪始死皇皇焉如有求而弗得及殯望望焉
如有從而弗及既塟慨然如不及其反而息
縣子曰三年之喪如斬期之喪如剡
 鄭氏曰言其痛之惻怛有淺深也○雜記
孔子曰少連大連善居喪三日不怠三月不懈期悲哀
三年憂東夷之子也
[011-52b]
 鄭氏曰言其生於夷狄而知禮也愚謂夫子言此所
 以警中國之不知禮者○雜記
高子臯之執親之喪也泣血三年未嘗見齒君子以為
難○檀弓
曾申問於曾子曰哭父母有常聲乎曰中路嬰兒失其
母焉何常聲之有○雜記
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孔子曰哀則哀矣而難為
繼也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檀弓
[011-53a]
曾子謂子思曰伋吾執親之喪也水漿不入口者七日
子思曰先王之制禮也過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
而及之故君子之執親之喪也水漿之不入口者三日
杖而后能起
樂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
用吾情吾烏乎用吾情○檀弓
居喪之禮毁瘠不形視聴不衰
 鄭氏曰為其廢喪事形謂骨立
[011-53b]
升降不由阼階出入不當門隧
 常若親存隧道也
居喪之禮頭有創則沐身有瘍則浴有疾則飲酒食肉
疾止復初不勝喪乃比於不慈不孝
喪食雖惡必充飢飢而廢事非禮也飽而忘哀亦非禮
也視不明聴不聰行不正不知哀君子病之○雜記
毁而死君子謂之無子○同上
喪不慮居為無廟也毁不危身為無後也
[011-54a]
 檀弓○皆為親非為己也合前後數章而觀則居喪
 之道可知矣
子思曰喪三日而殯凡附於身者必誠必信勿之有悔
焉耳三月而塟凡附於棺者必誠必信勿之有悔焉耳
 鄭氏曰言其日月欲以盡心修備之附於身謂衣衾
 附於棺謂明器之屬○檀弓下同
子游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無子游曰有無惡乎齊
夫子曰有毋過乎禮茍亡矣斂首足形還塟
[011-54b]
 鄭氏曰形體還之言便也言已斂塟不待三月
縣棺而封人豈有非之者哉
 不設碑繂不備禮樂當為窀穸下棺也
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也孔子曰
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斂首足形還塟而無槨稱
其財斯之謂禮
孟子曰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
 朱子曰事生固當愛敬然亦人道之常耳至於送死
[011-55a]
 則人道之大變孝子之事親舍是無以用其力矣故
 尤以為大事而必誠必信不使少有後日之悔也
孟子自齊塟於魯反於齊止於嬴充虞請曰前日不知
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嚴虞不敢請今願竊有請也木
若以美然曰古者棺椁無度中古棺七寸椁稱之自天
子達於庶人非直為觀美也然後盡於人心不得不可
以為悦無財不可以為悦得之為有財古之人皆用之
吾何為獨不然且比化者無使土親膚於人心獨無恔
[011-55b]

 朱子曰比猶為也化者死者也恔快也言為死者不
 使土近其肌膚豈不快然無所恨乎
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
 送終之禮所當得而不自盡是為天下愛惜此物而
 薄於吾親也○又魯平公將見孟子嬖人臧倉者曰
 禮義由賢者出孟子之後喪踰前喪君無見焉公曰
 諾樂正子入見曰君奚為不見孟軻也曰或告寡人
[011-56a]
 曰孟子之後喪踰前喪是以不往見也曰何哉君所
 謂踰者前以士後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後以五鼎與
 曰否謂棺椁衣衾之美也曰非所謂踰也貧富不同
 也○今按子思必誠必信以下數章及孟子此章之
 指則聖賢之於其親心無不盡而其禮則以貧富有
 無為别學者觀此知所取法矣○按司馬氏論塟曰
 孝經云卜其宅兆而安厝之謂卜地决其吉凶耳非
 若今隂陽家相其山岡風水也國子高曰塟者藏也
[011-56b]
 又曰死則擇不食之地而塟我焉明無地不可塟也
 古者天子七月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踰月而塟蓋
 以會塟者逺近有差不得不然也然禮文多云三月
 而塟蓋舉其中制而言之按春秋己丑塟敬嬴雨不
 克塟庚寅日中而克塟丁巳塟定公雨不克塟壬午
 日下昃乃塟何嘗擇年月日時也塟於北方北首何
 嘗擇地也今世俗信塟師之説以為子孫之貧富貴
 賤賢愚夀夭盡繫於此議論紛紜不决至有終身不
[011-57a]
 塟累世不塟者使殯塟實能致人禍福為子孫者豈
 忍暴露其親而自求利耶悖禮傷義無過於此然孝
 子之心慮患深逺恐淺則為人所指深則濕潤速朽
 故必擇土厚水深之地而塟之所擇必數處者以備
 卜之不吉故也或曰世人久未塟者非盡以陰陽拘
 忌之故亦以貧故也予曰孔子有云斂首足形還塟
 而無椁稱其財之謂禮又子游問喪具孔子云云昔
 亷范千里負喪郭原平自賣營墓豈待豐富而後塟
[011-57b]
 哉在禮未塟不變服食粥居倚廬寢苫枕塊蓋閔親
 之未有所歸故寢食不安奈何舍之出仕食稻衣錦
 不知其何以為心哉而程子則曰卜其宅兆卜其地
 之美惡也地美則其神靈安其子孫盛然則曷謂地
 之美者土色之光潤草木之茂盛乃其驗也而拘忌
 者或以擇地之方位决日之吉凶甚者不以奉先為
 計而專以利後為慮尤非孝子安厝之用心也惟五
 患者不得不謹須使異日不為道路不為城郭不為
[011-58a]
 溝池不為貴勢所奪不為耕犂所及一本所謂五患
 者溝渠道路避村落逺井窑合二先生之言觀之以
 安親為心則地不可以不擇其擇也不可以太拘擇
 焉而不至於太拘則塟不患其不時矣然世人多遷
 延不塟者以昆若弟各懷自利之心而野師俗巫又
 從而誰惑之甚至偏納其賂而結之以私已愚而無知
 者安受其欺而弗悟也夫某山强則某支富某山弱
 則某支貧非惟禮義所不當問雖近世隂陽家書亦
[011-58b]
 有深排其説者惟野師俗巫則張皇煽惑以為取利
 之資擇地者必先破此謬説而後無太拘之患為人
 子者所當深察也○南史何子平以兵饑未塟其母
 者八年晝夜號哭常如袒括之日事在小學之書當
 攷
親喪外除
 日月已竟而哀未忘
兄弟之喪内除
[011-59a]
 日月未竟而哀已殺○雜記
免喪之外行於道路見似目瞿聞名心瞿弔死而問疾
顔色戚容必有以異於人也如此而後可以服三年之
喪其餘則直道而行之是也
 雜記○似謂容貌似其父母也
孟獻子禫縣而不樂比御而不入夫子曰獻子加於人
一等矣
 入謂復寢○檀弓下同
[011-59b]
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曰
鯉也夫子曰其甚也伯魚聞之遂除之
子夏既除喪而見予之琴和之而不和彈之而不成聲
作而曰哀未忘也先王制禮而不敢過也子張既除喪
而見予之琴和之而和彈之而成聲作而曰先王制禮
不敢不至焉
 檀弓○見謂見孔子
魯人有朝祥而莫歌者子路笑之夫子曰由爾責於人
[011-60a]
終無已夫三年之喪亦已久矣夫子路出夫子曰又多
乎哉踰月則其善也
 以上言喪塟祥除其制度節文别見
父没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母没而杯圏不能
飲焉口澤之氣存焉爾
 鄭氏曰孝子見親之器物在側不忍用也
曾晳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
 朱子曰曾子以父嗜之父没之後食必思親故不忍
[011-60b]
 食也
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曰膾炙哉公孫丑
曰然則曾子何為食膾炙而不食羊棗曰膾炙所同也
羊棗所獨也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
 南軒張氏曰曾子不忍食羊棗之意愛敬之篤不死
 其親者也親之所嗜見之而不忍食焉推是一端則
 凡其日用之間所以感發於其親者多矣常人於其
 親日逺而日忘矣惟君子則不然親雖日逺而其心
[011-61a]
 不可泯也故雖事事物物之間親心之所存吾亦存
 之未嘗忘而況於其言行乎此之謂不死其親或曰
 屈到嗜芰於其終也命家老我死必薦芰而屈建命
 去之然則非邪蓋於親之所嗜而不忍食此其愛親
 之心也至於祭祀則有常物事親之禮不可以素建
 不敢以私意事其親而祭之以禮未為失也然使建
 也而能體曾子不食羊棗之意則其不薦也義固當
 然其精㣲曲折之間必更有以處者觀其命去之之
[011-61b]
 辭則傷於大勁而於親愛亦未免為有害也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没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
謂孝矣
 朱子曰父在子不得自專而志則可知父没然後其
 行可見故觀此足以知其人之善惡然又必三年無
 改於父之道乃見其孝不然則所行雖善亦不足為
 孝矣○尹氏曰如其道雖終身無改可也如其非道
 何待三年然則三年無改者孝子之心有所不忍故
[011-62a]
 也游氏曰三年無改亦謂在所當改而可以未改者
 耳或問此章之指猶有可取者乎曰晁氏洪氏之説
 亦善晁氏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此觀行之一節也
 洪氏曰父没雖可以行其志然改父之道於三年之
 中則無愛親之心而其行亦不足觀矣曰所取尹游
 之説何也曰尹氏得其用心之本游氏得其制事之
 宜二説相須為不可易矣曰必若尹游之説則夫子
 之説得無有不盡者乎曰為人子者本以守父之道
[011-62b]
 不忍有改為之心至其所遇之不同則隨其輕重而
 以義制之耳三年而改者意其有為而言也其不可
 改則終身不改固不待言其不可以待三年者則又
 非常之變亦不可以預言矣善讀者推類而求之或
 終身不改或三年而改或甚不得已則不待三年而
 改顧其所遇之如何但不忍之心則不可無耳或曰
 昔謝方明承前代人不易其政其必宜改則以漸變
 之使無迹可尋為人子者不幸而父之道有當必改
[011-63a]
 者以是為法而隱忍遷就於理義之中不亦可乎曰
 吾嘗聞之師曰以為此其意則固善矣然用心每每
 如此即駸駸然所失多矣若不得已但當至誠哀痛
 以改之而已何必隱忍遷就之云乎至哉此言足以
 儆學者用心之㣲矣○南軒曰舊説以為父在能觀
 其志而承順之父没觀其行而繼述之此説文理為
 順按二先生之説不同姑兩存之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
[011-63b]
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朱子曰孟莊子魯大夫名速其父獻子名蔑獻子有
 賢徳而莊子能用其臣守其政其他孝行雖有可稱
 皆不若此事之為難○或問鄧子之説如何曰鄧氏
 之言曰獻子歴相三君五十年魯人謂之社稷之臣
 則其臣必賢其政必善矣莊子年少嗣立又與季孫
 宿同朝宿父文子忠於公室宿皆不能守而改之莊
 子乃獨能不改其父之臣與父之政而終身焉是孔
[011-64a]
 子之所謂難也若父之臣與父之政有不善則是成
 其父之惡耳惡得為孝哉
子云君子弛其親之過而敬其美
 鄭氏曰弛猶棄忘也孝子不藏識父母之過
論語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不以已善駁親之過○坊記○以上言無改父道之
 孝按書蔡仲之命爾尚蓋前人之愆惟忠惟孝人子
 不幸如大禹之承鯀蔡仲之承蔡叔又當思所以蓋
[011-64b]
 之故治水功成而鯀配夏郊率徳改行而蔡仲世祀
 豈非孝之大乎後世如沈充叛臣也其子勁以死節
 著李義府姦臣也其子湛以忠義聞若勁與湛可謂
 能蓋其父之愆矣○又糓梁傳孝子成父之美不成
 父之惡故魏顆從治命君子是之魯隠與桓春秋弗
 取是亦不可不知也
論語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程子曰祭祭先祖也祭神祭外神也祭先主於孝祭
[011-65a]
 神主於敬朱子曰此門人記孔子祭祀之誠意
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朱子曰又記孔子之言以明之言已當祭之時或有
 故不得與而使他人攝之則不得致其如在之誠故
 雖已祭而此心歉然如未嘗祭也○范氏曰君子之
 祭七日戒三日齋必見其所祭者誠之至也是故郊
 則天神格廟則人鬼享皆由已以致之也有其誠則
 有其神無其誠則無其神可不謹乎吾不與祭如不
[011-65b]
 祭誠為實禮為虛也
曾子曰慎終追逺民徳歸厚矣
 朱子曰慎終者喪盡其禮追逺者祭盡其誠民徳歸
 厚謂下民化之其徳亦歸於厚也
禮記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
謂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
 鄭氏曰皆謂感時念親也霜露既降禮説在秋此無
 秋蓋脱爾○祭義下同
[011-66a]
致齋於内散齋於外齋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
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齋三日乃見其所為齋者
 程子曰凡祭必齋齋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此孝
 子平日思親之心非齋也齋不容有思有思則非齋
 三日見其所為齋者此非聖人語齋者湛然純一方
 能與鬼神接能事鬼神此是上一等人
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見乎其位
 僾然㣲見貌
[011-66b]
周還出戸
 謂專設時
肅然必有聞乎其容聲出戸而聴愾然必有聞乎其嘆
息之聲
 無戸者闔戸若食間則有出戸而聴之
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聲不絶乎耳心志嗜欲
不忘乎心致愛則存致慤則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
不敬乎君子生則敬養死則敬享思終身弗辱也
[011-67a]
唯聖人為能饗帝唯孝子為能饗親
 鄭氏曰謂祭之能使之饗也
饗者鄉也鄉之然後能饗焉
 言中心鄉之乃能使其祭見饗
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
哀稱諱如見親祀之忠也如見親之所愛如欲色然其
文王與
 鄭氏曰思死者如不欲生言思親之深也如欲色者
[011-67b]
 以時人於色厚假以喻之
詩云明發不寐有懷二人文王之詩也祭之明日明發
不寐饗而致之又從而思之祭之日樂與哀半饗之必
樂已至必哀
 坐不寐謂夜而至旦也祭之日謂繹日也言繹之夜
 不寐也二人謂父母
孝子將祭慮事不可以不豫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虚
中以治之
[011-68a]
 比時猶先時虛中不兼念餘事
宫室既修墻屋既設百物既備夫婦齋戒沐浴盛服奉
承而進之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如將失之其孝敬之
心至也與薦其樽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奉承而進之
於是諭其志意以其恍惚以與神明交庶或饗之庻或
饗之孝子之志也
 諭謂使祝祝饗及侑尸也或猶有也想見其彷彿来
孝子之祭也盡其慤而慤焉盡其信而信焉盡其敬而
[011-68b]
敬焉盡其禮而不過失焉進退必敬如親聴命則或使
之也
 如居父母之前將受命而使之
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詘
 詘充詘形容喜貌也
其進之也敬以愉
 謂進血腥
其薦之也敬以欲
[011-69a]
 薦之謂進熟欲婉順貌
退而立如將受命已徹而退敬齊之色不絶於面
父母既没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謂能終孝子將
祭祀必有齊莊之心以慮事以具服物以修宫室以治
百事及祭之日顔色必温行必恐如懼不及愛然
 鄭氏曰如懼不及見所愛然
其奠之也容貌必温身必詘如語焉而未之然
 如有所以語親而未見答
[011-69b]
宿者皆出其立卑静以正如將弗見然
 宿者皆出謂賔助祭者事畢出去也如將弗見然祭
 事畢而不知親所在思念之深如不見出也
及祭之後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
 思念既深如覩親將復入也陶陶遂遂相隨行之貌
是故慤善不違身耳目不違心思慮不違親結諸心形
諸色而術省之孝子之志也
 術為當作述
[011-70a]
夫祭者非物自外至也自中出生於心也心怵而奉之
以禮是故唯賢者能盡祭之義賢者之祭也必受其福
非世之所謂福也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
順之謂備言内盡於己而外順於道也忠臣以事其君
孝子以事其親其本一也
 祭統下同
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没則喪喪畢則祭養
則觀其順也喪則觀其哀也祭則觀其敬而時也盡此
[011-70b]
三道者孝子之行也既内自盡又外求助昏禮是也故
國君取夫人之辭曰請君之玉女與寡人共有敝邑事
宗廟社稷此求助之本也夫祭也者必夫婦親之所以
備外内之官也
及時將祭君子乃齊齊之為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也
防其邪物訖其嗜欲耳不聴樂故記曰齊者不樂言不
敢散其志也心不茍慮必依於道手足不茍動必依於
禮是故君子之齊也專致其精明之徳也故散齊七日
[011-71a]
以定之致齊三日以齊之定之之謂齊齊者精明之至
也然後可以交於神明也
君子之祭也必身親涖之有故則使人可也
 張子曰事親奉祭豈可使人為之
君子將營宫室宗廟為先廏庫為次居室為後凡家造
祭器為先犧賦為次養器為後無田禄者不設祭器有
田禄者先為祭服君子雖貧不粥祭器雖寒不衣祭服
為宫室不斬於丘木
[011-71b]
 曲禮○鄭氏曰廣敬鬼神也粥賣也丘壠也○又按
 程子曰冠昏喪祭禮之大者今人都不理會豺獺皆
 知報本今士大夫多忽此厚於奉養而薄於先祖甚
 不可也某嘗修六禮大畧家必有廟廟必有主月朔
 必薦新時祭用仲月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祖季秋
 祭禰忌日迎主祭於正寢凡事死者皆當厚於生者
 人家得此數件雖㓜者可使漸知禮義
大夫祭器不假祭器未成不造燕器
[011-72a]
 王制○以上言祭享大意其始死之奠與虞袝練祥
 時祀之儀别見○又程子家治喪不用浮屠在洛亦
 有化之者司馬氏闢之尤嚴然彼之教得行由吾之
 禮先廢使今之居喪者始死有奠朔有殷奠虞祔祥
 禫皆有祭既足以盡人子追慕之情則於世俗之禮
 且將不暇為之矣不復祭禮而徒曰勿用浮屠使居
 喪者倀倀然無以報其親未見其可也
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忌日不用非不祥也言
[011-72b]
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盡其私也
 祭義○鄭氏曰忌日親亡之日忌日者不用舉他事
 如有時日之禁也○近世大儒有忌日以黲巾墨衰
 受弔者或疑之答曰禮不云君子有終身之喪乎前
 世名家嫁女其篋中有墨衰一稱以為忌日慰舅姑
 之服皆可法也○又程子曰人無父母生日當倍悲
 痛更安忍置酒張樂以為樂若具慶者可矣愚謂人
 子之於生日茍無父母當以忌日之禮自處唐太宗
[011-73a]
 以萬乘之主能行之况學者而可昧此乎故附於忌
 日之下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啓予足啓予手詩云戰戰兢兢
如臨深淵如履薄氷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朱子曰曾子平日以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毁
 傷故於此使弟子開其衾而視之戰戰恐懼兢兢戒
 慎臨淵恐墜履氷恐陷也曾子以其所保之全者示
 門人而言其所以保之之難如此至於將死而後知
[011-73b]
 其得免於毁傷也○程子曰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君
 子保其身以没為終其事也故曾子以全歸為免矣
 尹氏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曾子之啓手足
 為是故也○范氏曰身體猶不可虧也况虧其行以
 辱其親乎○曾子奉持遺體無時不戒慎恐懼直至
 啓手足之時方得自免這箇身已直是頃刻不可自
 安如所謂孝非止尋常奉事而已念慮之㣲有毫髮
 差錯便是悖理傷道便是不孝只看一日之間内而
[011-74a]
 思慮外而應接事物這箇心畧不檢㸃便差失了至
 危者無如人心所以曾子常常恁地戰戰兢兢如臨
 深淵如履薄氷○朱子語
禮記曰父母雖没將為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將為不
善思貽父母羞辱必不果○内則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
乎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涖官不敬非孝
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陳不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烖及
[011-74b]
於親敢不敬乎亨熟羶薌嘗而薦之非孝也養也君子
所謂孝也者國人稱願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謂孝也
已衆之本教曰孝其行曰養養可能也敬為難敬可能
也安為難安可能也卒為難父母既没慎行其身不遺
父母惡名可謂能終矣
 祭義下同○南軒張氏曰必如曾子全而歸之然後
 可謂之能終而世之昧者顧以富貴利達為足以顯
 其親曾不知枉道茍得戕賊天性莫此之甚而負乘
[011-75a]
 播惡恥加遺體若撻市朝其得失為何如哉是則行
 身以其道則雖處貧賤而其所為事親者未嘗不得
 不以其道則雖窮富極貴而所為辱親者益以滋甚
 矣
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數月不出猶有憂色門弟子
曰夫子之足瘳矣數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樂正子春
曰善如爾之問也善如爾之問也吾聞諸曾子曾子聞
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養無人為大父母全而生
[011-75b]
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
矣故君子頃歩而不敢忘孝也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
有憂色也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
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壹出言而不敢忘父
母是故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不辱其身不羞
其親可謂孝矣
 程子曰士大夫受職尚期盡其職事况受身於父母
 安可不盡其道按此亦歸全之義
[011-76a]
孟子曰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
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
吾未之聞也
 朱子曰守身持守其身使不陷於不義也一失其身
 則虧體辱親雖日用三牲之養亦不足以為孝矣
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事親孝則孝可移於君順可移於長身正則家齊國
 治而天下平
[011-76b]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
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
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
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鬬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以上言謹身乃孝之終也或問父母既終如何行孝
 武夷胡氏曰何嘗一歩離其言有味故附此
曾子曰樹木以時伐焉禽獸以時殺焉夫子曰斷一樹
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
[011-77a]
 此章又以一事未善皆非所以為孝孝又非但謹身
 而已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朱子曰不親教也
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
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
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
 夷傷也教子者本為愛其子也繼之以怒則反傷其
[011-77b]
 子矣父既傷其子子之心又責其父曰夫子教我以
 正道而夫子之身未必自行正道則是子又傷其父
 也
古者易子而教之
 易子而教所以全父子之恩而亦不失其為教
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王氏曰父有爭子何也所謂爭者非責善也當不義
 則争之而已矣父之於子也如何曰當不義則亦戒
[011-78a]
 之而已矣
又曰章子子父責善而不相遇也
 匡章齊人上文公都子曰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夫
 子與之遊又從而禮貌之敢問何也孟子曰世俗所
 謂不孝者五云云章子有一於是乎
責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
 賊害也朋友當相責以善父子行之則害天性之恩
 也○此章言父子不責善子之諫父已見前幾諫等
[011-78b]
 章父之不教子獨見於此然則子有未善一付之師
 友而父不問焉可乎曰父未嘗不教子也鯉趨而過
 庭孔子告之以學詩學禮此非教而何特不深責以
 善耳然君子之教以身不以言故公明宣學於曾子
 三年不讀書曾子曰宣而居參之門三年不學何也
 公明宣曰安敢不學宣見天子居庭親在叱咤之聲
 未嘗至於犬馬宣説之學而未能宣見夫子之應賔
 客恭儉而不懈惰宣説之學而未能宣見夫子之居
[011-79a]
 朝廷嚴臨下而不毁傷宣説之學而未能宣安敢不
 學而居夫子之門乎古之君子其以身教也如此豈
 必諄諄然命之而後謂之教耶夫子教我以正而夫
 子未出於正此正以言教不以身教之罪也説苑曰
 父母正則子孫孝慈孔子家兒不識怒曾子家兒不
 識罵為人父者其可不知此義邪
    右明父子之親
 
[011-79b]
 
 
 
 
 
 
 
 西山讀書記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