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59 西山讀書記-宋-眞德秀 (master)


[024-1a]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西山讀書記卷二十四
            宋 真徳秀 撰
   禮要指
記禮器經禮三百曲禮三千其致一也
中庸禮儀三百威儀三千
 漢志易曰有夫婦父子君臣上下然後禮義有所措
 帝王質文世有損益至周曲為之防事為之制故曰
[024-1b]
 經禮三百威儀三千及周之衰諸侯將踰法度惡其
 害已皆滅去其籍自孔子時而不具○朱子曰經禮
 即今儀禮但亡逸者多故其篇數不及三百曲禮則
 皆禮之㣲文小節如今曲禮少儀内則玉藻弟子職
 所記事親事長起居飲食容貌辭氣之法制器偹物
 宗廟宫室衣冠車旗之等條而析之亦應不下三千
 有餘云云○愚按鄭氏諸人皆以周禮三百六十官
 為經禮儀禮為曲禮朱子始以臣瓚及葉氏之説辨
[024-2a]
 其不然姑記其畧於此以見經禮曲禮之别云○葉
 氏名夢得
韓子曰予嘗苦儀禮難讀又其行之於今者蓋寡㳂襲
不同莫知其由考於今誠無所用之然文王周公之法
制粗在於是孔子曰吾從周謂其文章之盛也古書之
存者希矣百氏雜家尚有可取況聖人之制度邪於是
掇其大要奇辭奥㫖著於篇學者可觀焉惜乎吾不及
其時進退揖讓於其間嗚呼盛哉
[024-2b]
 愚謂韓子可謂好古矣然以為於今無所用則亦考
 之未詳也
朱子曰儀禮禮之根本而禮記乃其枝葉又曰儀禮經
也禮記傳也
 且如儀禮有冠禮禮記便有冠義儀禮有昏禮禮記
 便有昏義以至燕射之類莫不皆然又曰儀禮載其
 事禮記明其理讀禮記不讀儀禮許多理皆無安着
 處○又曰禮記只是解儀禮如喪服小記便是解喪
[024-3a]
 服傳推之諸篇皆然○問禮書曰惟儀禮是古全書
 若曲禮玉藻諸篇皆戰國之士及漢儒所裒集問儀
 禮傳記是誰作曰傳是子夏作記是子夏以後人作
 又曰漢河間獻王得古禮五十六篇想必有可觀但
 當時君臣間有所不曉遂至無傳故先儒謂聖經不
 亡於秦火而壞於漢儒其説亦好温公論景帝太子
 既亡當時若立獻王為嗣則漢之禮樂制度必有可
 觀又曰今儀禮多是士禮天子諸侯喪祭之禮皆不
[024-3b]
 存其中不過有些小朝聘燕享之禮自漢以來凡天
 子之禮皆是将士禮來増加為之漢河間獻王所得
 禮五十六篇却有天子諸侯之禮故班固謂愈於推
 士禮以為天子諸侯之禮者班固作漢書時此禮猶
 在不知何代何年失了可惜又曰儀禮不是古人預
 作一書如此初間只以義起漸漸相襲行得好至於
 情文極細宻極周緻處聖人見此意思好故録成書
 只㸔古人君臣之際如君臨臣喪坐撫當心要絰而
[024-4a]
 踊今日之事至於死生之際恝然不相關不啻如路
 人恩義安在又曰儀禮舊與六經三傳並行至王介
 甫始罷去其後雖復春秋而儀禮卒廢今士人讀禮
 記而不讀儀禮故不能見本末
問周禮有訛缺否程子曰甚多周公致治之大法亦在
其中須知道者觀之可决是非也
張子曰周禮是的當之書然其間必有末世増入者如
盟詛之類必非周公之意葢盟詛起於王法不行人無
[024-4b]
所取直故要之於神所謂國将亡聽於神也
天官之職須襟懐洪大方看得葢其規模至大若不得
此心欲事事上致曲窮究凑合此心如是之大必不能
得也
 又曰周禮惟大宰之職難㸔葢無許太心胸包羅得
 此復忘彼其混混天下之事當如捕龍蛇搏虎豹用
 心力看方可其他五官便易看止一職也
又曰有麟趾關雎之意然後能行周官之法度
[024-5a]
 或問云云何也朱子曰須是自閨門袵席之㣲積累
 到薰蒸洋溢天下無一民一物不被其化然後可以
 行周官之法度不然則為王莽矣
楊氏曰周官之書先王經世之務也不可不講
朱子曰周禮周公遺典也
 胡氏父子以為王莾令劉歆撰此恐不然○又曰周
 禮乃周家盛時聖賢制作之書又曰周禮一書周公
 所以立下許多條貫皆是從廣大心中流出又曰周
[024-5b]
 官徧布精宻乃周公運用天理熟爛之書又曰説制
 度之書惟周禮儀禮可信禮記便不可深信周禮畢
 竟出於一家謂是周公親筆做成固不可然大綱却
 是周公意思又曰天官之職是總五官者若其心不
 大如何包得許多事且冡宰内自王之飲食衣服外
 至五官庶事自大至小自本至末千頭萬緒若不是
 大其心者區處應副事到面前便且區處不下況於
 先事措置思患預防是着多少精神所以記得此復
[024-6a]
 忘彼佛氏只合下将那心頓下無用處纔動歩便踈
 脱所以吾儒貴窮理致知便須事事物物理㑹過又
 曰五峯以周禮為非周公致太平之書謂如天官冡
 宰却管甚宫閫之事其意只是見後世宰相請託宫
 閫交結近習以為不可殊不知此正人君治國平天
 下之本豈可以後世之弊而併廢聖人之良法美意
 哉又如王后不當交通外朝之説他亦是懲後世弊
 要之儀禮中亦分明自載此禮在至若女祝掌凡内
[024-6b]
 禱祠禬禳之事便後世有此官則巫蠱之事安從有
 哉又曰比閭族黨之法正周公建太平之基本他這
 箇一如碁盤相似枰布定後碁子方有放處舊嘗妄
 意此書大綱是要人主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使天下之民無不被其澤又推而至於鳥獸草木無
 不得其所而已不如是不足以謂之裁成輔相參贊
 天地耳曰是恁地須要識公平意思○周禮一書好
 㸔廣大精宻周家法度在裏許但不敢令學者看又
[024-7a]
 曰學有先後先須理會自家身心合做底學周禮却
 是後一截事問周禮合如何㸔曰也且循註䟽㸔去
 第一要見得聖人是箇公平底意思陳君舉説天官
 之職如膳羞衣服之官皆屬之此是治人主之身此
 説自是到得中間有官屬相錯綜處皆謂聖人有使
 之相防察之意這便不是○按永嘉陳氏君舉有周
 禮説曰周制三公位冡宰則冡宰與王坐而論道者
 也今攷其屬小宰掌外治凡與王左右親習之官𨽻
[024-7b]
 焉内宰掌内治凡與后左右親習之官𨽻焉而他無
 職業凡若是作格君心四篇其一曰凡饔飱田罟薪
 蒸之事醫藥之事酒漿之事幄帟次舎之事甚畀冗
 也甚煩辱也必用命士必皆領於冡宰若王有師田
 之事則大僕而下凡僕馭之官有祭祀之事則大祝
 而下凡巫祝之官有燕樂之事則大師而下凡聲樂
 之官其用命士每官多至四十人往往皆大夫長之
 而屬於卿若夫宿衛非宫正之羣吏則宫伯之士庶
[024-8a]
 子所謂執矛戈立階戺皆冕衣裳者非若後世但以
 兵衞也昔周公作立政大抵汲汲於用賢而以虎賁
 綴衣趣馬携僕列諸左右常伯三事之下常伯三事
 皆大臣也名位尊矣視趣馬綴衣至不等而周公一
 槩言之何也誠以大臣進見有節敷奏有常而朝夕
 與王燕者則斯人也必以士為之則必公卿所自簡
 除所自考課茍非命士則簡除考課不出於朝廷其
 進雜而羣枉至矣是故分𨽻於列卿而冢宰之治特
[024-8b]
 詳書曰昔在文武侍御僕從罔非正人以朝夕承弼
 厥辟由此其選也方周公之教世子也魯公之子伯
 禽衞康叔之子牟齊太公之子伋俱事成王伯禽牟
 伋葢宿衞國子也他日能為顯諸侯而成王與之處
 則相觀而善之益多其後詩人刺皇父曰皇父卿士
 家伯冡宰仲允膳夫蹶維趣馬艷妻煽方處以是數
 人者皆相從於女謁者也由此觀之王之所與燕私
 得其人則太子見徳而成王為賢君不得其人則女
[024-9a]
 謁行而褒姒之禍作自后世子賢否繫焉而周之興
 亡從之如之何其不謹乎○其二曰庖事酒事衣裘
 之事唯王及后有司不敢㑹既不㑹矣而必領於大
 臣何也彼賤有司誠不宜以苛細課校至尊唯大臣
 以道佐人主獨得與人主可否相是非是故領之夫
 富有四海而一人之奉就使無節嵗費幾何方且嘉
 與大臣以自防檢庶幾過差不中九式之度雖有司
 不敢議而大臣盡規所以資啟沃成敬畏也○其三
[024-9b]
 曰嘗讀關雎知三代而上后妃極天下之選矣后妃
 母儀天下而慊慊然有不足配至尊之意當是時夫
 人嬪若干人世婦若干人女御若干人各以其職奉
 上所以共賓祭蕃子姓之官備矣后方惻然遐想幽
 深側陋之間尚有遺賢宜配君子求而不可得則中
 夜不寐展轉嘆息庶幾得之吾當推琴瑟鐘鼔之奉
 與之偕樂而後慊后徳如此則宫掖之政一以聽后
 之所為奚不可者今迺内小臣而下凡閹官九嬪而
[024-10a]
 下凡婦官下至於女奴曉祝者曉書者曉裁縫者必
 屬之大臣則夫員數之増損職掌之廢置祿秩之多
 寡賜予之䟽數皆禀命於朝廷而后不與且使内宰
 得以稽其功緒而賞罰其勤惰茍違有司之禁雖天
 子不得自以為恩是故私謁不行而内政舉古之所
 謂正家者盖如此而非屑屑然也今出房闥而方較
 是非於侵紊之後争予奪於縱弛之餘抑末矣漢太
 尉楊秉䋅中常侍而尚書詰以三公綂外安得越奏
[024-10b]
 近官葢内治不聽於公卿乆矣無怪乎後世之多亂也
 歟○其四曰周之學政不别言王世子而嫁子無王
 姬之法葢天子之元子毋過命士與公卿大夫之子
 共齒於學王姬之車服雖不繫其夫而其肅雝之詩
 曰齊侯之子平王之孫則從夫之序也夫唯王與后
 自牧甚卑則以能下人為家法夫唯能下人而後能
 長有天下自秦人尊君卑臣之令行無惑乎後世之
 疑周禮也○自此而上葢朱子之所是故録之餘不
[024-11a]
 取
程子曰禮記中有聖人格言亦有俗儒乖繆之説乖繆
之説本不能混格言只為學者不能辨别如珠玉之在
泥沙耳聖人文章自然與學為文者不同譬之化工生
物剪裁繪畫雖似相類終不若化工所生者自有一般
生意
禮記儒行經解極害義理又曰儒行之篇如後世遊説
之士以為誇大之説觀孔子平日語言有如是者否
[024-11b]
 朱子亦曰讀禮要人自辨别其間非純是格言如至
 孝近乎王至弟近乎伯全不成義理
禮記除中庸大學唯樂記為最近道學者深思自得之
表記亦近道其言正
朱子曰世謂禮記為漢儒作非也漢儒最純者莫如董
仲舒仲舒之文最純者莫如三䇿曷嘗有禮記中語乎
如樂記所謂天髙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流而不
息合同而化而樂興焉仲舒安能到此
[024-12a]
禮有經有變經者常也變者常之變也先儒以曲禮為
變禮葢曲者委曲之義故以為變禮然毋不敬安定辭
安民哉此三者謂之變可乎先儒以儀禮為經禮然其
中亦自有變又不可一律觀也
問孔子何以問禮於老𣆀曰始疑有兩老𣆀後思之老
子曽為柱下史故知禮之節文所以孔子問之𣆀雖知
禮然其意以為不必盡行行之反以多事故欲絶滅之
禮運所謂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等語亦有此意
[024-12b]
東萊吕氏曰曲禮少儀皆是遜志道理歩趨進退左右
周旋若事事理會必有所不周惟常存此心則自然不
違乎理心有時而不存則禮有時而或失内有毫釐之
礙則外有尋尺之差
 下云如天之於百物根莖枝葉華實條榦豈一一生
 之哉氣至則百物自生若一枝一葉之病則是氣不
 到處也又所謂遜志如徐行後長如洒掃應對如相
 師皆是
[024-13a]
程子曰孟子之時去先王為未逺又載籍未經秦火然
而班爵祿之制已不聞其詳今之禮書皆掇拾於煨燼
之餘而多出於一時之傅會奈何欲盡信而句為之解
乎然則其事固不可一二追復矣
 朱子亦曰古禮難盡行後世茍有作者必須酌古今
 之宜若如古人煩縟如何教今人盡行得古人上下
 習熟不待家至戸曉皆如饑食渇飲故不見其為難
 又曰若聖人有作古禮未必盡用須且是理會本原
[024-13b]
 曽子垂死丁寧説及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孟子答滕
 文公喪禮只説諸侯之禮吾未之學吾嘗聞之矣齊
 衰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達於庶人這便是大原大
 本又如説井田只據詩裏説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後
 面都説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説
 井田只説這幾句是多少好看孟子不去理會許多
 細碎只理會許多大原大本因説如今學問不考古
[024-14a]
 固不得若一向去採摭故事零碎凑合説出來也無
 甚益孟子慨然以天下自任曰當今天下舍我其誰
 哉到説制度處也只説諸侯之禮吾未之學也嘗聞
 其畧也又曰以明堂位觀之周人每事皆添四重虞
 黻不過是一水擔相似夏火殷藻周龍章皆重添去
 若聖賢有作須簡易䟽通使見之而易知推之而易
 行葢文質相生秦漢初已自趨於質了太史公董仲
 舒每欲改用夏之忠不知其初葢已是質也又云孔
[024-14b]
 子曰如用之則吾從先進已厭周之文了又曰行夏
 之時乘殷之輅此意皆可見使有聖賢者作必不盡
 如古之禮必當裁酌從今之宜而為之也
古者禮學是專門名家始終考訂此事故學者有所傳
授終身守而行之凡典禮有疑輒就質問所以上自宗
廟朝廷下至士庶鄉黨典禮各分明漢唐時猶有此意
 以上禮經要指○朱子又曰禮記有王肅經煞好太
 史公書載樂記全文中兼有王鄭二註○鄭康成是
[024-15a]
 个好人考禮名數大有功陸農師禮象陳用之禮書
 亦該博陳又勝似陸後世禮樂無足觀者諸儒議論
 却有可取當别類作一書六朝人多精於禮必竟當
 時此學自專門名家朝廷有禮事便用此等人議之
 如今刑法官專用試法人
   春秋要指
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
孟子公都子問夫/子好辨章世衰道㣲邪説暴行有作臣弑其君
[024-15b]
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朱子曰有作之有/讀為又古字通用
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
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胡氏曰仲尼作春秋以寓王法惇典庸禮命徳討罪
 其大要皆天子之事也知孔子者謂此書之作遏人
 欲於横流存天理於既滅為後世慮至深逺也罪孔
 子者以謂無其位而託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權使
 亂臣賊子禁其欲而不得肆則戚矣
[024-16a]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
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南軒曰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者亂臣賊子之情偽
 畢見而討絶之法著焉施於萬世皆無所遁其跡故
 也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
 朱子曰王者之迹熄謂平王東遷而政教號令不及
 於天下也詩亡謂黍離降為國風而雅亡也春秋魯
[024-16b]
 史記之名孔子因而筆削之始於魯隠公之元年實
 平王之四十九年也
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
 春秋者記事者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時故錯舉以
 為所記之名也古者列國皆有史官掌記時事此三
 者皆其所記冊書之名也
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孔子曰其義則丘竊取之

[024-17a]
 春秋之時五霸迭興而威文為盛史史官也竊取者
 謙辭也公羊傳作其辭則丘有罪焉爾意亦如此葢
 言斷之在已所謂筆則筆削則削游夏不能贊一辭
 者也尹氏曰言孔子作春秋亦以史之文載當時之
 事也而其義則定天下之邪正為百王之大法○此
 又承上章厯叙羣聖因以孔子之事繼之而孔子之
 事莫大於春秋故特言之
孟子曰春秋無義戰彼善於此則有之矣
[024-17b]
 春秋每書諸侯戰伐之事必加譏貶以著其擅興之
 罪無有以為合於義而許之者但就中彼善於此者
 則有之如召陵之師之類是也
征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征也
 征所以正人也諸侯有罪則天子討而正之此春秋
 所以無義戰也
左氏傳君子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
而不汗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修之
[024-18a]
荘子曰春秋經世先王之志也聖人議而不辨
漢上大夫壺遂曰史記索隠曰案遂為詹事/秩二千石故位上大夫也昔者孔
子何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聞之董生服䖍曰/仲舒也
周道廢孔子為魯司冦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時
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
下儀表貶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載
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春秋上明三
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經紀别嫌疑明是非定猶與善善
[024-18b]
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絶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
者也撥亂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春秋文成數萬其指
數千萬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
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
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差以毫釐繆以千里故臣弑君
子弑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漸乆矣有國者不可以不
知春秋前有讒而不見後有賊而不知為人臣者不可
以不知春秋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
[024-19a]
為人君父者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䝉首惡之名為
人臣子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陷簒弑誅死之罪其實
皆以善為之而不知其義被之空言不敢辭夫不通禮
義之指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
則犯臣不臣則誅父不父則無道子不子則不孝此四
者天下之大過也以天下大過予之受而不敢辭故春
秋者禮義之大宗也
文中子曰春秋之於王道是輕重之權衡曲直之繩墨
[024-19b]
也舍則無所折衷矣又曰春秋其以天道終乎故止於
獲麟
程子曰五經載道之文春秋聖人之用五經之有春秋
猶法律之有斷例也律令惟言其法斷例始見法之用
 楊氏曰孔子於六經言其理春秋著其行事若得六
 經之理春秋誠不難知
五經如藥方春秋如用藥治病聖人之用全在此書春
秋一句即一事是非便見於此乃窮理之要學者只觀
[024-20a]
春秋亦可以盡道矣
 所謂不如載之行事深切著明也有重叠言者如征
 伐㑹盟之類葢欲成書勢須如此不可事事各求異
 義但一字有義上下有異則義須别
春秋傳為按經為斷
以傳考經之事迹以經别傳之真偽
 黄聱隅問春秋如何㸔曰云云○按聱隅名晞亦當
 時為古學者
[024-20b]
夫子作春秋為百王不易之大法後世以史視春秋謂
褒善貶惡而已經之大法則不知也春秋大義數十炳
如日星乃易見也惟微辭隠義時措從宜者為難知耳
或予或奪或進或退或㣲或顯而得乎義理之安文質
之中寛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權衡揆道之模範
也夫觀百物而後識化工之神聚衆材而後知作室之
用於一事一義而欲窺聖人之用非上智不能也故學
春秋者必優游涵泳黙識心通然後能造其㣲也傳/序
[024-21a]
又曰自伏羲堯舜厯夏商以至於周或文或質因襲損
益其變既極其法既詳於是孔子參酌其宜以為百王
法度之中制此其所以作春秋也
問春秋書日食如何曰日食有定數聖人必書者葢欲
人恐懼修省
春秋之文一一意在示人如土功之事無大小莫不書
之其意止欲人君重民力也
春秋之法極謹嚴中國而用夷禮則夷之韓子之言深
[024-21b]
得其㫖
邵子曰春秋孔子之刑書也功過不相掩五伯者功之
首罪之魁也先定五伯之功過而學春秋則大意立矣
春秋之間有功者未有大於四國者也有過者亦未有
大於四國者也不先治四國之功過則事無綂理不得
聖人意矣又曰五伯功過不相掩聖人先褒其功後貶
其罪故罪人有功亦必録之
 孫復云春秋有貶而無褒邵子曰春秋禮法廢君臣
[024-22a]
 亂其間有能為小善者安得不進之也況五伯實有
 功於天下安得不與之也
春秋皆因事而褒貶非有意於其間故曰春秋盡性之
書也
春秋為君弱臣強而作故謂之名分之書夫聖人之經
渾然無迹如天道焉春秋録實事而善惡形於其中矣
 春秋書實事而善惡自見此之謂天理之自然而非
 一人之私意也
[024-22b]
張氏曰春秋之書在古無有乃仲尼所自作惟孟子為
能知之非理明義精殆未可學先儒未及此而治之故
其説多鑿
武夷胡氏曰傳春秋者三家左氏叙事見本末公羊穀
梁詞辨而義精學經以傳為按則當閲左氏玩詞以義
為主則當習公糓如載惠公元妃繼室及仲子之歸於
魯即隠公兄弟嫡庶之辨攝讓之實可按而知也當閲
左氏謂此類也若夫來賵仲子以為豫㓙事則誣矣王
[024-23a]
正月之為大一綂及我欲之暨不得已當習公羊氏謂
此類也若母以子貴媵妾許稱夫人則亂矣段弟也弗
謂弟公子也弗謂公子賤段而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
於殺也當習糓梁氏謂此類也若夫曲生條例以大夫
日卒為正則鑿矣萬物紛錯懸諸天衆言淆亂折諸聖
要在反求於心斷之以理精擇而慎取之則美玉之與
碔玞必有能辨之者自晉杜預范寗唐啖助趙匡此數
子者用力甚勤時有所取雖造宫墻之側幾得其門而
[024-23b]
入要皆未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者也故不與七家之

 謂孟荘董文中子程邵張今増孔子自言及左氏傳
 章
七家所造固有深淺獨程氏嘗為之傳然其説甚畧於
意則引而不發欲使後學慎思明辨自得於耳目見聞
之外者也故今傳事按左氏義採公羊糓梁之精者大
綱本孟子而㣲詞多以程氏為證云
[024-24a]
傳序曰古者列國各有史官掌記時事春秋魯史爾仲
尼就加筆削乃史外傳心之要典也而孟氏發明宗㫖
目為天子之事者周道衰㣲乾綱解紐亂臣賊子接迹
當世人欲肆而天理滅矣仲尼天理之所在不以為己
任而誰可五典弗惇己所當叙五禮弗庸己所當秩五
服弗章己所當命五刑弗用己所當討故曰文王既沒
文不在兹乎天之将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
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聖人以天自處斯
[024-24b]
文之興喪在已而由人乎哉故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
見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空言獨能載其理行事然後
見其用是故假魯史以寓王法撥亂世反之正叙先後
之倫而典自此可惇秩上下之分而禮自此可庸有徳
者必褒而善自此可勸有罪者必貶而惡自此可懲其
志存乎經世其功配於抑洪水膺戎狄放龍蛇驅虎豹
其大要則皆天子之事也故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
我者其惟春秋乎知孔子者謂此書遏人欲於横流存
[024-25a]
天理於既滅為後世慮至深逺也罪孔子者無其位而
託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權使亂臣賊子禁其欲而不
得肆則戚矣是故春秋見諸行事非空言此也公好惡
則發乎詩之情酌古今則貫乎書之事興常典則體乎
禮之經本忠恕則導乎樂之和著權制則盡乎易之變
百王之法度萬世之繩準皆在此書故君子以謂五經
之有春秋猶法律之有斷例也學是經者信窮理之要
矣不學是經而處大事决大疑能不惑者鮮矣自先聖
[024-25b]
門人以文學名科如游夏尚不能贊一辭葢立義之精
如此去聖既逺欲因遺經窺測聖人之用豈易能乎然
世有先後人心之所同然一爾茍得其所同然者雖越
宇宙若見聖人親炙之也而春秋之權度在我矣
朱子曰春秋大指其可見者誅亂臣討賊子内中國外
夷狄貴王賤伯而已未必如先儒所言字字有義也又
曰正誼不謀利明道不計功春秋之大指也
 又曰春秋正義明道貴王賤伯尊君抑臣内夏外夷
[024-26a]
 乃其大義而以爵氏名字日月土地為褒貶之例若
 法家之深刻乃傳者之鑿説
又曰春秋傳例多不可信聖人記事安有許多義例
 又曰春秋一事各是發明一例如看風水移歩換形
 但以今人之心求聖人之意未到聖人洒然處不能
 無失也朱子謂得之延平先生者如此
又曰聖人作春秋不過直書其事善惡自見
 又曰春秋之事且據左氏當時大亂聖人且據實而
[024-26b]
 書之其是非得失付諸後世公論葢有言外之意若
 必於一字之間求褒貶所在竊恐不然又曰孔子只
 是要備二三百年之事故取史文畧加修定何嘗云
 某事用某法某事用某例耶且如會盟征伐不過見
 諸侯擅興自肆耳郊禘不過見魯僭禮耳至如三卜
 四卜牛傷牛死是失禮之中又失禮也書不郊猶三
 望是不必望而猶望也書仲遂卒猶繹是不必繹而
 猶繹也如此㸔却分明
[024-27a]
春秋本明道正誼之書今人止較齊晉伯業優劣反成
謀利大義晦矣
春秋是末後事惟理明義精方得見
 又曰春秋是言天下事學者讀書先要理會自己分
 上事
南軒張氏曰春秋即事而明天理窮理之要也觀其書
取其大義數十斷為定論而詳味其抑揚予奪輕重之
宜則有以權萬變矣
[024-27b]
 以上春秋要指○問三傳優劣朱子曰左氏曽見國
 史考事頗精只是不知大義專去小處理會往往不
 曽講學公糓考事甚踈然理義却精二人乃經生傳
 得許多説話往往却不見國史又曰左氏有淺陋處
 如君子曰之類病處甚多又曰左氏之病是以成敗
 論是非而不本於義理之正又曰左氏乃一趨時避
 害之人要置身於穏地而不識道理於大倫處皆錯
 大學論所止便説君臣父子左氏豈知此如云周鄭
[024-28a]
 交質而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正如田客論主而責
 其不請飲茶使孔子論此肯如此否尚得謂與聖人
 同好惡哉又曰左氏傳是箇博記人作只是以世俗
 見識斷當他事皆功利之説○又曰近時言春秋者
 皆是計較利害大義却不曽見如唐陸淳本朝孫明
 復之徒雖未深於聖經然觀其推言治道凛凛可畏
 終是得聖人意思又曰胡文定春秋傳大義正議論
 有開合精神存取此本與後世看縱未能盡得然不
[024-28b]
 中不逺矣又曰劉棨父春秋亦好蘇子由吕居仁亦
 看得平
   語孟要指
程子曰學者當以論語孟子為本論語孟子既治則六
經可不治而明矣讀書者當觀聖人所以作經之意與
聖人所以用心聖人之所以至於聖人而吾之所以未
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晝誦而味之中夜而思
之平其心易其氣闕其疑則聖人之意可見矣
[024-29a]
學者須将論語中諸弟子問作自己問聖人答處便作
今日耳聞自然有得
 雖孔孟復生不過於此教人若能於語孟中深求玩
 味來涵養成甚生氣質
凡學語孟且須熟讀玩味将聖人言語切已不可只作
一場話説
 人只看得此二書切已終身儘多也又曰論孟只剰
 讀着便自意足學者須是玩味若以語言解著意便
[024-29b]
 不足五峯胡氏初見龜山先生問為學之方先生令
 讀論語問何為要曰熟讀初不知異後來方覺此語
 之深切
或問且将語孟𦂳要處看如何曰固是好但終是不浹
洽耳
 問論語須揀緊要底看否朱子曰不可須從頭看無
 精無粗無淺無深都玩味得熟道理自然出若便要
 揀别則孟子一部可刪者多矣聖賢言語粗説細説
[024-30a]
 皆着理會教徹透葢道體至廣大若不盡見必有窒
 礙處
孔子言語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語句句是事實
 尹和靖嘗言近日看論孟似有所見先生曰所見如
 何曰只見句句皆是實語先生首肯之曰善自涵養
又曰學者先讀論語孟子如尺度權衡相似以此去量
度事物自然見得長短輕重
凡讀論語非是要理會言語要識得聖賢氣象讀論語
[024-30b]
孟子而不知道所謂雖多亦奚以為
 又曰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後其中有
 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後知好之者有讀了後直有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又曰今人不會讀書如
 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
 是不曽讀又曰頥自十七八讀論語當時已曉文義
 讀之愈乆但覺氣味深長
論語問同而答異者甚多或因人才性或觀人之所問
[024-31a]
意思而言及所到地位
或問學者之於論孟其用力也奈何朱子曰循序而漸
進熟讀而精思可也曰然則請問循序漸進之説曰以
二書言之則先論而後孟通一書而後及一書以一書
言之則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亂也
量力所至約其程課而謹守之字求其訓句索其㫖未
得乎前則不敢求其後未通乎此則不敢志乎彼如是
循序而漸進焉則意定理明而無踈易陵躐之患矣是
[024-31b]
不惟讀書之法是乃操心之要尤始學者之不可不知
也曰其熟讀精思者何耶曰論語一章不過數句易以
成誦成誦之後反復玩味於燕閒静一之中以須其浹
洽可也孟子每章或千百言反復論辨雖若不可涯者
然其條理踈通語意明潔徐讀而以意隨之出入往來
以十百數則其不可涯者将有以得之於指掌之間矣
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
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至於文
[024-32a]
義有疑衆説紛錯則亦虚心静慮勿遽取舍於其間先
使一説自為一説而隨其意之所之以驗其通塞則其
尤無義理者不待觀於它説而先自屈矣復以衆説互
相詰難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則似是而非者
亦将奪於公論而無以立矣大抵徐行却立處静觀動
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後其節目如解亂繩有所不通
則姑置而徐理之此讀書之法也
 又曰讀孟子非惟看它義理熟讀之便曉作文之法
[024-32b]
 首尾照應血脉貫通語意反覆明白峻潔無一字閑
論語之言無所不包而其所以示人者莫非操存涵養
之要七篇之指無所不究而其所示人者類多體驗充
擴之端
論語中看得有味餘經亦迎刄而解
 聖人之言平易中有精深處不可穿鑿求速成又不
 可茍簡閑看過直須是置心平澹慤實之地玩味探
 索而虚恬省事以養之遲久不懈當自覺其益又答
[024-33a]
 魏元履書云欲為春秋學甚善但前軰以為此學者
 最後一段事葢非理明義精則止是較得失考同異
 心緒轉雜與讀史傳摭故實無異況左右心中本閙
 非所以矯失而趨中也愚意以為不若且看論語
語孟工夫少得效多六經工夫多得效少
近日學者病在好髙讀論語未問學而時習便説一貫
讀孟子未言梁王問利國便説盡心
南軒張氏曰論語日夕玩味覺得消磨病痛稍變氣質
[024-33b]
須是潛心此書乆乆愈見其味
又曰論語首篇所記大抵皆欲畧文華趨本實敦篤躬
行循序而進乃聖人教人之大方從事於此則不差也
 又曰學者潛心孔孟莫先於明義利之辨已見前義
 利篇○以上語孟要指○朱子曰論語一日只看一
 段大致明白底看兩段須是專一自早至莫夜雖不
 讀亦當涵味常在胸次
   詩禮樂附詩書禮/
[024-34a]
語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朱子曰雅常也執守也詩以理性情書以道政事禮
 以謹節文皆切於日用之實故常言之禮獨言執者
 以人所執守而言非徒誦説而已○程子曰孔子雅
 素之言止於如此若性與天道則有不可得而聞者
 要在黙而識之也○此章兼言詩書禮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
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
[024-34b]
學詩
 事理通逹而心氣和平故能言
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
無以立鯉退而學禮
 品節詳明而徳性堅定故能立
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
子之逺其子也
 此章兼言詩禮
[024-35a]
子曰興於詩
 朱子曰興起也詩本性情有邪有正其為言既易知
 而吟咏之間抑揚反覆其感人又易入故學者之初
 所以興起其好善惡惡之心而不能自已者必於是
 而得之
立於禮
 禮以恭敬辭遜為本而有節文度數之詳可以固人
 肌膚之會筯骸之束故學者之中所以能卓然而立
[024-35b]
 而不為事物所揺奪者必於是而得之
成於樂
 樂有五聲十二律更唱迭和以為歌舞八音之節可
 以養人之性情而蕩滌其邪穢消融其查滓故學者
 之終至於義精仁熟而自和順於道徳者必於是而
 得之是學之成也○按内則十嵗學㓜儀十三學樂
 誦詩二十而後學禮則此三者非小學傳授之次乃
 大學終身所得之難易先後淺深也程子曰天下之
[024-36a]
 英才不為少矣特以道學不明故不得有所成就夫
 古人之詩如今之歌曲雖閭里童穉皆習聞之而知
 其説故能興起今雖老師宿儒尚不能曉其義況學
 者乎是不得興於詩也古人有洒掃應對以至冠昏
 喪祭莫不有禮今皆廢壞是以人倫不明治家無法
 是不得立於禮也古人之樂聲音所以養其耳采色
 所以養其目歌詠所以養其性情舞蹈所以養其血
 脉今皆無之是不得成於樂也是以古之成材也易
[024-36b]
 今之成材也難○或問古者之教十年學㓜儀十三
 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二十始學舞大夏今夫子
 之言其序如此乃與教之先後不同何也曰詩者樂
 之章也故必學而後誦詩所謂樂樂葢琴瑟塤箎樂
 之一物以漸習之而節夫詩之音律者也然詩本於
 人之情性有美刺風諭之㫖其言近而易曉而從容
 咏嘆之間所以漸漬感動於人者又為易入故學之
 所得必先於此而有以發起其仁義之良心也至於
[024-37a]
 禮則有節文度數之詳其經至於三百其儀至於三
 千其初若甚難強者故其未學詩也先已學㓜儀矣
 葢禮之小者自為童子而不可闕焉者也至於成人
 然後及其大者又必服習之乆而有得焉然後内有
 以固其肌膚之會筋骸之束而徳性之守得以堅定
 而不移外有以行於鄉黨州閭之間逹於宗廟朝廷
 之上而其酧酢之際得以正固而不亂也至於樂則
 聲音之髙下舞蹈之疾徐尤不可以旦暮而能其所
[024-37b]
 以養其耳目和其心志使人淪肌浹髓而安於仁義
 禮智之實又有非思勉之所及者必其甚安且乆然
 後有以成其徳焉所以學之最早而其見效反在詩
 禮之後也○問興於詩如何程子曰古人自小諷詠
 自然善心生而興起今雖老師宿儒不知詩也○興
 於詩者吟咏性情涵暢道徳之中而歆動之有吾與
 㸃也氣象○又云興於詩是興起人善意汪洋浩大
 皆是此意○南軒曰此學之序也學詩則有以興起
[024-38a]
 其性情之正學之所先也禮者可踐之規矩學禮而
 後有所立此致知力行學者所當兼用其力者也至
 於樂則和順積中而不可以已焉學之所由成也此
 非力之所及惟久且熟而自至焉耳○此章兼言詩
 禮樂
   六經之教
記經解入其國其教可知也
 鄭氏曰觀其風俗則知其所以教
[024-38b]
其為人也温柔敦厚詩教也䟽通知逺書教也廣博易
良樂教也潔静精微易教也恭儉荘敬禮教也屬辭比
事春秋教也
 䟽曰言人君以六經之道各隨其民教之民從上教
 各從六經之性觀民風俗則其教可知也温謂顔色
 温潤柔謂性情柔和詩依違諷諌不指切事故云云
 書録帝王言語舉其大綱事非煩密是䟽通上知帝
 皇之世是知逺樂以和通為體無所不用是廣博簡
[024-39a]
 易良善使人從化是易良易之於人正則獲吉邪則
 獲㓙不為淫濫是潔静窮理盡性言入秋毫是精微
 禮以恭遜節儉齋荘敬慎為本若人能恭敬節儉是
 禮之教屬合也比近也春秋聚合會同之辭是屬辭
 比次褒貶之事是比事凡人君行此等六經之教以
 化於下在下染習其教還有六經之性故云云
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
春秋之失亂
[024-39b]
 失謂不能節其教者也詩敦厚近愚書知逺近誣易
 精微愛惡相攻逺近相取則不能容人近於傷害春
 秋習戰闘之事近亂
其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䟽通知逺
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
也潔静精㣲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恭儉荘敬而不煩
則深於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
 正義曰詩為樂章詩樂是一而教别者若以聲音干
[024-40a]
 戚以教人是樂教也若以詩辭美刺諷諭以教人是
 詩教也此為政以教民故有六經若教國子則唯用
 四術王制曰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是也○
 此章言六經之教○程子論經解説見前然朱子於
 論易則曰易初未有物只是懸空説出當其未有卦
 畫則渾然一太極在人則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一旦
 發出則陰陽吉㓙事事都有在裏人須就至虚静中
 見得這道理周遍通瓏方好若先靠定一事説則滯
[024-40b]
 泥不通此所謂潔静精微易之教也其序吕氏詩記
 亦謂其有意於温柔敦厚之教則朱子之於斯言葢
 深取之注䟽之辭多未粹愚謂古者君臣上下共由
 六經之道上之所以為教者此也下之所以為學者
 此也上因性以為教下亦因學以成性故觀其國之
 俗即知其君之教學詩則能感發其性情之正故其
 為人温和而柔順敦篤而厚重學書則通知古今治
 亂之理故其為人䟽明不滯而所見者逺樂以導和
[024-41a]
 故學之者開廣而博大平易而温良易道簡潔精深
 禮主於恭儉荘敬故學之者各得之而成其徳春秋
 連屬其辭比次其義以寓是非褒貶之指故凡能如
 是者必有得於春秋者也古之學者學一經必得一
 經之用其曰為人則氣質俱化習與性成矣其視後
 世通經之士徒習章句訓義而無益於性情心術者
 何如哉然人各有所偏醇厚者於智或不足故其失
 愚䟽逹者於言或易發故其失誣博大者易以奢廣
[024-41b]
 峻潔者易以深刻恭敬者或煩勞而不安樂屬辭比
 事而不至者則善惡或至繆亂故必矯其失而後有
 以全其得亦如古者教胄之意也曰詩之失書之失
 云者葢言學經者之失非謂經之有失也或謂孔子
 之前六經未備教者何以為教學者何以為學哉曰
 經之書雖未備而經之理已具於人心故以温柔敦
 厚教之者即詩之教以䟽通知逺教之者即書之教
 也其它皆然然六經未備則學者難為功六經既備
[024-42a]
 則學者易為力今之學者學此經則當思有得於經
 者何如學詩矣吾之徳果温柔敦厚矣乎學書矣吾
 之徳果䟽通知逺矣乎必如是而深思焉如是而自
 勉焉庶乎為善學經者不然則章句而已耳訓義而
 已耳其何益哉
   六經之指
荀子曰書者政事之紀也
 楊氏曰書所以紀政事此説六經之意
[024-42b]
詩者中聲之所止也
 詩謂樂章所以節音生乎中而止不使流淫春秋傳
 曰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
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
 禮所以為典法之大分綂類之綱紀類謂禮法所觸
 類而長者猶律條之比附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徳之極禮之敬文也
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㣲也在天地之間者
[024-43a]
畢矣又曰禮樂法而不説
 有大法而不曲説
詩書故而不切
 詩書但謂先王故事而不委曲切近於人
春秋約而不速
 文義隠約不能使人速曉其意○愚謂法而不説謂
 陳列其法使人自悟而無待於論説故而不切謂但
 述已然之得失使人視以為監而不待於迫切
[024-43b]
荘子曰詩以導志書以導事樂以導和易以導陰陽春
秋以導名分
 朱子曰荘子此語後來人如何可及直是如快刀利
 斧劈截将去字字有着落
揚子或問五經有辯乎曰惟五經為辯説天者莫辯乎
易説事者莫辯乎書説體者莫辯乎禮説志者莫辯乎
詩説理者莫辯乎春秋捨斯辯亦小矣
 按戰國以來辯士之説勝而不根諸理流俗惑之至
[024-44a]
 漢猶然故揚子發此論然於五經之指未能大有發
 明也其後班氏作藝文志有云六藝之文樂以和神
 仁之表也詩以正言義之用也禮以明體明者著見
 故無訓也書以廣聽知之術也春秋以斷事信之符
 也五者葢五常之道相須而備故易為之原夫六經
 於五常之道無不包者今以五常分屬於六藝是樂
 有仁而無義詩有義而無仁也可乎哉大率漢儒論
 經鮮有得其指要者反不若荘生之當於理也
[024-44b]
史記孔子去魯凡十四嵗而反乎魯孔子以定公十四年/去魯至哀公時反魯
魯終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時周室衰禮樂廢詩
書缺追迹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
曰夏禮吾能言之把不足徴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
徴也足則吾能徴之矣觀殷夏所損益曰後雖百世可
知也又曰周監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孔子語魯大
師樂其可知也又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
其所古者三千餘篇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於禮義上
[024-45a]
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於袵席故曰
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
廟為頌始三百五篇孔子皆絃歌之以求韶武雅頌之
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之以備王道成六藝孔子晚而
喜易序彖繫象説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絶曰假我數年
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葢三
千焉身通六義者七十有二人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
叔孫氏車子鉏商獲獸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
[024-45b]
之曰河不出圖雒不出書吾已矣夫顔淵死孔子曰天
喪予及西狩見麟曰吾道窮矣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
隠公下訖哀公十四年據魯親周其辭約其㫖博郢楚
之君自稱王春秋貶之曰子踐土之會實召周天子而
春秋諱之曰天王狩於河陽推此類以繩當世貶損之
義後有王者舉而用之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
懼焉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
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024-46a]
 以上總論六經之指
 
 
 
 
 
 
 
[024-46b]
 
 
 
 
 
 
 
 西山讀書記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