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72 禮記析疑-清-方苞 (master)


[027-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記析疑卷二十七
         翰林院侍講銜方苞撰
  經解
 此記中間所述多荀卿語疑出於漢之中葉傳荀氏
 之學者為之也三代盛時國不異政家無殊俗詩書
 禮樂布在庠序以為四術降至春秋王道雖微而周
 禮未改孔子贊易作春秋其徒守之陵夷至於戰國
[027-1b]
 百家放紛儒術大絀焉有一國而専立一經以為教
 者哉遭秦滅學至漢景武之間諸老師各抱一經以
 授其徒於是齊魯燕趙鄒梁之學興承其學者復以
 教於鄉邑各自為方不能相通而其人之性質行能
 亦漸摩於經說而别異焉記者既列教之所由分並
 其說之有所失而又念一道徳而同風俗非羣儒之
 私教所可冀也所以養君徳施政教正俗化莫急於
 禮而禮非天子不能行禮之興然後君徳可成而百
[027-2a]
 官得其宜萬事得其序和仁信義得其質宗廟朝廷
 得其秩室家鄉里得其情禮之廢則君臣父子夫婦
 長幼恩薄道苦序失行惡其亂百出而不可禁禦凡
 此皆荀氏之學所謂原先王本仁義禮正其經緯蹊
 徑不道禮憲而求之於詩書不可以得之之本指也
 夫六經火於秦並出於漢而禮之廢則自漢始河間
 獻王獻古邦國禮五十六篇武帝不用而沿襲秦故
 以定宗廟百官之儀其士禮之僅存者亦未布頒以
[027-2b]
 為民紀自是以來學者循誦易詩書春秋之文而虗
 言其義有得有失一如記所稱而禮則湮沉殘闕每
 至郊廟大議衆皆冥昧而莫知其原閭閻士庶䘮祭
 賓婚蕩然一無所守而競於滛侈記所云以舊禮為
 無用而去之者意在斯乎學者可習其讀而弗察與
  經本無弊解者失其意而愚誣賊亂之弊生此篇
 别其教並著其失故以經解名
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027-3a]
 春秋屬辭必與其事相比故義皆曲當有得於春秋
 之教者亦然
詩之失愚
 詩可以興但性情之感發或樂之過而溺於所愛哀
 之過而毁以滅性憂懼之過而懾隘以傷生則其失
 也愚
書之失誣
 通達事理者或強不知以為知逺慕上古之事或以
[027-3b]
 後世為可復行是之謂誣
樂之失奢
 玩心於歌舞則凡可以娛情志悅耳目者必備致而
 後慊則漸流於侈肆而不自覺矣
禮之失煩
 記者意主於禮故言禮之失與諸經異蓋諸經義失
 則人心或為所蔽陷禮則人之儀則所當服行雖過
 於煩無他害也
[027-4a]
春秋之失亂
 辭與事比事同而辭異則義必異矣若妄起義例而
 失聖人之本指則大亂經常之道如公羊氏祭仲知
 權不以父命辭王父命之類是也 秦以易為卜筮
 之書而不焚則自秦以前未有國立易教者眀矣春
 秋絶筆於獲麟又二年而孔子殁即七十子有傳之
 其徒者孔子不及見也况與詩書禮樂並立為教而
 一國之人性質皆為之移易哉為此記者乃西漢武
[027-4b]
 宣以後之老儒眀矣
天子者與天地參故徳配天地兼利萬物與日月並眀
眀照四海而不遺微小其在朝廷則道仁聖禮義之序
燕處則聴雅頌之音行步則有環佩之聲升車則有鸞
和之音居處有禮進退有度百官得其宜萬事得其序
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此之謂

 荀子曰學至乎禮止矣禮者法之大分羣類之綱紀
[027-5a]
 也是謂道徳之極此記上言諸經之失惟禮無大疵
 以下則極言禮為道徳之極羣類之綱紀也天子當
 立人極與天地參必徳配天地利兼萬物明並日月
 然後可而非禮無由致此也居處言動一式於禮然
 後身可正正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
 以正萬事詩所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隆禮由禮之
 謂耳 徳配天地利兼萬物聖人之仁也與日月並
 明眀照四海聖人之智也然非以禮檢身無一不式
[027-5b]
 於度亦不足以為表儀而正四國即身能秉禮而所
 以治百官制萬事者毫末不在於禮亦不能盡得其
 宜得其序此與論語所云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
 之而動之不以禮猶未為善義可相發
發號出令而民說謂之和上下相親謂之仁民不求其
所欲而得之謂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謂之義義與信和
與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無其器則不成
 信義和仁之本在知仁而其實用在禮最上者如聖
[027-6a]
 人之徳配天地眀並日月動容周旋中禮以為民極
 其次必知信義和仁非禮無以達之而謹禮以為正
 國之器是猶執權衡而不可欺以輕重陳繩墨規矩
 而不可欺以曲直方圓也最下者則以舊禮為無所
 用而去之則亂人紀敗國維如大防之隳坐視奔流
 之潰敗决裂而不可振救矣 康成鄭氏曰義信和
 仁皆存乎禮是也號令有禮然後順於民心政教有
 禮然後上下相親而各得所欲兵刑有禮然後天地
[027-6b]
 之害可除 荀子書多並舉王霸故記者因之
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規
矩之於方圜也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
可欺以曲直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君子審禮不可
誣以姦詐
 荀子曰禮之所以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
 於曲直也規矩之於方圓也又曰繩墨誠陳則不可
 欺以曲直衡誠縣則不可欺以輕重規矩誠設則不
[027-7a]
 可欺以方圓君子審禮則不可欺以詐偽
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不隆禮不由禮謂之無
方之民敬讓之道也
 方猶所也萬事百物凖以天理皆有一定之方所即
 物之則心之矩也不知有禮則其心之所嚮身之所
 處傾側反覆而無方所之可求矣 荀子曰隆禮雖
 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辨散儒也又曰不法禮不
 足禮謂之無方之民法禮足禮謂之有方之士 敬
[027-7b]
 讓之道也上應有闕文
以舊禮為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
 春秋之末列國君臣皆以舊禮為無所用而去之戰
 國益甚及秦遂盡廢先王之禮故大敗天下之民俗
 未有如秦而君臣身受亂亡之禍亦未有如秦者盖
 禮既亡則縱横權變姦詐百出而不可窮而一時君
 臣皆不知有禮故無從而辨之也
故昏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
[027-8a]
 廢非謂六禮之不備也將嫁教於公宫宗室既昏三
 月而後廟見婦之去留一聴於舅姑而子之宜與否
 不得以自專夫是以家節正而子婦皆安以和也廢
 禮而任情則婦或無道以苦其夫夫或無道以苦其
 婦而入於淫辟者必多矣
䘮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衆矣
 子之不忘兄弟族婣以父母之恩不可倍也臣之不
 忘嗣君民社以先君之恩不可倍也觀春秋所書列
[027-8b]
 國臣子之薄於君父者衆矣前此胡未之聞也以先
 王之禮教尚未盡廢也
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氂繆以千里此之謂也
 禮與法皆所以禁民為非然使任法而不由禮則風
 教之所積民氣之所感差若豪釐繆以千里矣故君
 子必慎其始
 
 禮記析疑卷二十七
[027-9a]
欽定四庫全書
 禮記析疑卷三十七
         翰林院侍講銜方苞撰
  閒傳
朝一溢米莫一溢米
 有人居兄之喪父母憫之臨視而食以肉因不敢要
 節哭踊痞結膈噎踰年不能飲食髙淳張彞嘆曰先
 王之節喪食非獨哀死亦以衛生也哭泣辟踊所以
[027-9b]
 動體安心下氣非愚陋邪淫之人而抑其哭踊強以
 肉食患必生為人父母者宜知之
始食肉者先食乾肉
 山隂鍾晼母喪既禫以未𦵏不肉食者又數月及食
 肉輒腹疾乃食乾肉久之乃復常禮之無微不達如
 此
又期而大祥居復寢
 大祥居復寢謂外寢齋喪所居也禫而從御吉祭而
[027-10a]
 復寢謂燕寢婦人進御之所也喪服傳既練舎外寢
 謂堊室也
斬衰三升齊衰四升五升六升大功七升八升九升小
功十升十一升十二升緦麻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縷
無事其布曰緦
 舊説惑於雜記大夫士異服之謬而曲為之説曰衰
 同而布之粗細異不知五服中既分為十一等若更
 於其間増减升數以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之
[027-10b]
 别則毎等中又分為數等不惟煩碎難得其宜而縷
 數所争無㡬其精粗亦不可復辨矣若升數同則生
 麻為縷更無術以别精粗盖未知雜記此數條皆莽
 歆所偽亂也
斬衰三升既虞卒哭受以成布六升冠七升為母疏衰
四升受以成布七升冠八升
 大功以上有受服者古者衰不脱非易衰不能服以
 終喪也小功以下無受服者喪期近而衰布密緻不
[027-11a]
 必易也
期而小祥練冠縓緣
 朱軾曰至大祥麻衣反不黄裏縓緣者大祥去衰非
 若練衣為承衰中衣也
又期而大祥素縞麻衣中月而禫
 親喪外除二十四月畢二十五月之首舉大祥之祭
 既祭服素縞麻衣至此月之末或踰月之首舉禫祭
 自祥至禫中間一月所謂中月而禫也如此則與二
[027-11b]
 十五月而畢及踰月則其善也俱不相悖
既練遭大功之喪麻葛重
 服問曰麻之有本者變三年之葛練時前喪首絰既
 除又變腰葛為麻是重麻也又曰三年之喪既練期
 之喪既𦵏則帶其故葛帶絰期之絰大功亦如之是
 既𦵏又重葛也注據此為義 以記本文推之包者
 以新麻加舊葛之外也兼服亦然盖斬衰初喪至既
 虞卒哭未久也雖輕者亦不可去惟以後喪之麻包
[027-12a]
 之齊衰之喪既虞卒哭而遭大功之喪其義亦然惟
 斬衰既練遭大功之喪而重麻則竟脱去斬衰之葛
 盖以後喪既𦵏仍反前喪之葛故葛帶可暫脱又雖
 加絰易帶而前喪之衰不易也此記雖舉斬衰以服
 問參之為母齊衰三年易葛反葛之節亦然服問殤/長中變
 三年之葛終殤之月/筭而反三年之葛所謂易服易輕者麻之有本者
 變三年之葛即以包為變易非脱去也所謂反三年
 之葛即以除後喪之麻為反
[027-12b]
齊衰之喪既虞卒哭遭大功之喪麻葛兼服之
 疏據男子以婦人齊衰終喪不葛帶也盖為父母舅
 姑恩義本重故卒哭後不易要之麻絰 兼服知非
 首腰皆加大功之麻者以下曰服重者則易輕者也
兼服之服重者則易輕者也
 知易輕為包而非變者以上斬衰之喪既虞卒哭遭
 齊衰之喪輕者包重者特也
 禮記析疑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