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72 禮記析疑-清-方苞 (master)


[020-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記析疑卷二十
          翰林院侍講銜方苞撰
   樂記
 先儒以為公孫尼子所論譔然於荀子論樂篇所取
 過半頗有刪易且不循其節次而分剟以他從則為
 漢初所采集審矣自史記以前文有篇法者惟三傳
 國語國策其他諸子陳義指事意至言從多不可求
[020-1b]
 以篇法况捃摭衆説乎離為十一篇而以意名之是
 以義不安名不當也劉向别録具其名不識作記時
 故有名或向為之名也
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
旄謂之樂
 凡人出言或通情款或道事故其辭意未有不首尾
 相應者辭意相應則其聲之或髙或下或疾或徐自
 然而變者可次以宫商而為之節族即詩歌曲調之
[020-2a]
 所由成故曰變成方謂之音也然後以金石絲竹匏
 土草木比附詩歌之音以為樂章而兼配以文武之
 舞乃謂之樂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
 當作音者樂之所由生也與上下文意義始貫
六者非性也感於物而后動
 感物而動性之欲也非人生而静之初矣故曰非性
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
[020-2b]
 心之感而形於聲人所同也而所感之善惡則異感
 之以正則善心生所謂莫不和敬莫不和順莫不和
 親是也感之者不正則樂心喜心愛心專趨於流蕩
 淫汚哀心怒心亦發於邪辟暴亂故所以感之者不
 可以不慎也凡人之情怒起於惡欲生於愛惟敬心
 則有補於天性有益於人事而於樂聲則難為感故
 聖人為雅頌之音以導之所以感其敬心也敬心作
 則懼心生而五心之感咸得其正矣
[020-3a]
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治民之道有禮樂政刑然後能載之而出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
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
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篇首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言心感於物而聲以之
 生也就一人一事而分言之也此節凡音者生人心
 者也言政感人心而音以之變也合一世一國而統
[020-3b]
 言之也政和則人心安樂而音隨之政乖則人心怨
 怒哀思而音亦隨之故曰聲音之道與政通非政乖
 之極不至於亡國故直言民困不復言政乖也 怨
 以怒猶冀君之一寤政之一改也哀則絶望於是矣
 故惟追思治世之民沐浴於先王之徳教者葢困極
 而不可奈何曹檜之風是也
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
 必君臣民事物皆失其道然後五音迭相陵故可决
[020-4a]
 其滅亡無日也
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
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衆庶是也唯君
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
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
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於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徳徳
者得也
 倫者宫商角徴羽清濁大小之倫也理者君臣民事
[020-4b]
 物得失盛衰之理也生於人心者無定而列於倫理
 者有常故必取其聲之和者以播之樂器然後合於
 倫理而為雅樂也惟有倫理故審之可以知政得之
 可以兼禮君子所用以成徳莫要於此 或曰親踈
 貴賤長㓜男女之理皆形見於樂故曰樂者通倫理
 者也
鐘鼓干戚所以和安樂也
 人當安樂之時而無以和之則荒縱慢易之情生以
[020-5a]
 樂和之周子所謂淡則欲心平和則躁心釋也
四達而不悖
 謂四者之理交相通達而無悖於人情也止就禮樂
 政刑言尚未及民不違悖觀下文則王道備矣可見
樂文同則上下和矣
 自朝廷邦國以及閨門鄉黨皆用雅樂所謂樂文同
 也故正聲感人而順氣應焉若雜以姦聲淫樂則𨗳
 欲增悲而失其和矣
[020-5b]
樂由中出故静
 琴瑟簫笛苟得其傳即能使聽者心静况雅頌徳音
 乎觀煩手淫聲慆堙心耳則知太音希聲之静矣由
 其出於心之和平淡泊故也
合父子之親明長㓜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則
禮行矣
 合父子之親明長㓜之序宇宙之達禮也然必能敬
 四海之内然後儀則可以使民觀感政教足以達其
[020-6a]
 分願不如是則禮不行 以敬四海之内者明於天
 叙天秩乃天子與下民所共禀承必克綏厥猷俾四
 海之内咸得其恒性而後無負於君師之責也
和故百物不失
 樂者天地之和言氣化也故曰百物皆化大樂與天
 地同和言人事也故曰百物不失言不失其性也
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如此則四海之内合敬同愛

[020-6b]
 人之所以不能合敬同愛者以教化不行而隂陽氣
 駮所生多乖戾之人也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理
 本一貫故禮樂之用能行乎隂陽而通乎鬼神聖人
 以節與和者著為教化而氣感隂陽所以陶冶而成
 之者無不粹美此四海之内所以合敬同愛也
禮樂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故事與時並名與功偕
 和與節愛與敬禮樂之情也事與時並名與功偕禮
 樂之文也惟情相沿故文不必相襲也 禮樂之情
[020-7a]
 同非謂禮與樂之情同也五帝不相沿禮三王不相
 沿樂而節以合敬和以合愛之情同故明王以此相
 沿
過作則暴
 不咸不容感以生疾所謂過作則暴也
論倫無患樂之情也
 論即雅頌之樂章也無患者辭義純粹而無疵也倫
 謂律吕之條理也無患者宫羽克諧而不相奪也此
[020-7b]
 作樂之實理故曰樂之情
其治辯者其禮具
 如夏殷以前䘮服則上下各以其親婚姻則族盡不
 復相避至周公辯之而後具是禮也
禮粗則偏矣
 禮之常如曲禮少儀所以事父兄君長之禮無㣲不
 達使稍有疎畧則於其本然之體當然之則不能合
 矣禮之變如曾子所問並遭君與父母之䘮或在君
[020-8a]
 所或歸於家或私事畢而後之公或公事畢而後治
 私其間先後緩急之節毫釐不失然後動而處其中
 凡禮之參差交㑹處皆然觀此則知稍粗必偏矣
樂者敦和率神而從天禮者别宜居鬼而從地
 敦和則人心國政皆得其平而率神其大者也别宜
 則兆民百物皆得其所而居鬼其大者也神者天地
 之氣化樂達天地之和則氣化之行順而不愆如有
 以率之也居鬼者廟社壇兆各有其方也
[020-8b]
禮樂明備天地官矣
 官者得其職也大人舉禮樂以明天地之序達天地
 之和則四時順序三辰不忒而天得其職矣河嶽奠
 安品物暢遂而地得其職矣
動静有常小大殊矣
 天地萬物動静有常而小大之事法之其作動也其
 止静也禮樂之限節政事之張弛以至於日用飲食
 一動一静莫不有自然之理皆所以象天地萬物動
[020-9a]
 静之有常也殊謂動静異宜非謂小與大殊
樂著太始而禮居成物
 史記引古樂書語聖人知天識地之别故從有以至
 未有以得細若氣㣲若聲聖人因神而存之雖妙必
 效情有者天地之形也未有者天地之神所謂太始
 也著者因六律五聲而發著神之存情之效也居成
 物者因已成之物而措置之也君臣父子物之已成
 者也而制禮以明其分誼聨其恩愛所以居之也
[020-9b]
 尊者置之上卑者置之下所謂居成物也
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動者地也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間
也故聖人曰禮樂云
 天地之間一動一静往來而不窮者隂陽鬼神而已
 而禮樂能行乎隂陽而通乎鬼神故聖人所以贊化
 育者必曰禮樂也
大章章之也咸池備矣
 二句辭意以倒轉而相承葢黄帝之咸池徳巳備矣
[020-10a]
 至堯又大而章之也
教不時則傷世
 古聖人之於民也自能食能言以至入小學大學苟
 其聰明志力之所及則教之如不逮焉恐後其時而
 不能補則性命之理虧也一人之教失其時則其人
 不成而有傷矣失教者多則世為之傷矣古者田事
 既畢入學四十五日農工商賈之子弟無不與焉葢
 惟恐失其時也後世小學不行雖或長而聞道其容
[020-10b]
 貌辭氣之安肌膚筋骸之固則有不能强者教與學
 之不時其弊如此况蕩然無所謂教與學哉
壹獻之禮賓主百拜
 賓介主人獻酢相酬之拜有數而合衆賓衆兄弟子
 姓之旅酬則畧計必百拜矣獻酬交錯以次而徧故
 終日飲酒而不得醉也
禮者所以綴淫也
 淫過也舞者有行綴則不可妄動猶禮節之不可過
[020-11a]
 也
哀樂之分皆以禮終
 哀之分以禮終則適至其分而可以節樂之分以禮
 終則少過其分而即為流
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起物
而動然後心術形焉是故志㣲噍殺之音作而民思憂
嘽諧慢易繁文簡節之音作而民康樂粗厲猛起奮末
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亷直勁正莊誠之音作而民肅
[020-11b]
敬寛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流辟邪散狄
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
 有血氣心知之性故易感無喜怒哀樂之常故感之
 者不同則其心亦異正聲雅樂善物也姦聲淫樂惡
 物也以善物感之則應而動者其心術必形於善以
 惡物感之則應而動者其心術必形於惡起物興起
 於物也志㣲噍殺之類所以感也思憂之類心術之
 所形也劉氏謂此申言篇首音之生本在人心之感
[020-12a]
 於物也一條之義又謂樂作而有志㣲噍殺之音則
 民心之哀思憂愁可知皆非也篇首言音之生由人
 心之感於物此六節言樂之作又能感人心而使之
 各以類應也故下文言先王之有樂教取其和聲以
 厚民徳又言禮慝樂淫則滅和平之徳意義葢相承
  心感物而動各有所之猶路之條分也 疏以前
 數事屬君心國政後數字屬樂音觀嘽諧慢易一條
 則知其不可通若君心國政而慢易則萬事隳壊民
[020-12b]
 窮於無告矣尚得康樂乎惟樂音則慢可謂遲緩易
 可謂顯亮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義合生氣之和
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隂而不宻剛氣不怒柔氣
不懾四暢交於中而發作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奪也
然後立之學等廣其節奏省其文采以繩徳厚律小大之
稱比終始之序以象事行使親疎貴賤長㓜男女之理
皆形見於樂故曰樂觀其深矣
[020-13a]
 音之感人如此故先王作樂必本之情性以建中和
 之極然後稽之度數而寓禮義於其中以合造化之
 和氣著生民之常徳然後其聲為正聲樂為和樂以
 之教人可檢束其徳性也所以然者樂之小大終始
 皆象人之行事親疏貴賤長㓜男女之理皆形見於
 此故聽之者心術形於正而不及於邪先王所以感
 人心而天下和平者於樂可以觀其深矣 制之禮
 義謂聲音中倫次如宫商角徴羽象君臣民事物以
[020-13b]
 次降殺而不可相陵之類 陽而不散四句皆言聲
 律之節奏分際非以天地人心言也其音之乍發也
 如陽之動而既往而仍留未嘗散也其音之暫止也
 如隂之静而應節則復作不終宻也音之宏厲者其
 氣剛而不至過暴也音之㓜妙者其氣柔而不至中
 竭也交於中者律之諧乎聲者也作於外者聲之達
 於器者也作樂之始以度數禮義劑其隂陽剛柔之
 分而無不調所謂四暢交於中也是内之安其位而
[020-14a]
 不相奪也由是聲之發也無少乖戾焉是外之安其
 位而不相奪也 廣其節奏如自一成而九成也歌
 咏其聲則有文舞動其容則有采
慢易以犯節流湎以忘本
 音之遲重以赴節也若煩手趨數必慢易而犯其節
 矣音之平中以貴本也若狄成滌濫則流湎而忘其
 本矣 哀而不莊以下皆以樂言不兼禮故以其聲
 貫之如孔子贊易稱蓍龜而所言皆蓍也
[020-14b]
凡姦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
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
 鄭衛之風姦聲也聞之者不覺好濫趨數所謂逆氣
 應之也一國若狂則逆氣成象而淫樂必興矣二南
 之風正聲也聞之者皆思秉禮度義所謂順氣應之
 也上下清明則順氣成象而和樂必興矣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類以成其行姦聲亂色不
留聰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僻之氣不設於身
[020-15a]
體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
 此承上文言萬物之理各以類相動君子欲興和樂
 以導民必先使一身之内有順氣而無逆氣然後能
 辨正聲興和樂以移風易俗下節所陳是也陳氏集
 説此學者修身之法與上下文意義不貫 荀卿曰
 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故必比類乃可以成其
 行
周還象風雨
[020-15b]
 方氏曰周旋者樂之節似與終始象四時無别葢人
 聲絲竹之相比歌聲舞節之相㑹如風雨相依以為
 作止也
五色成文而不亂
 干戚羽毛旌題服物雜用五色各成文理
百度得數而有常
 屈伸俯仰綴兆舒疾之度皆有數以紀之 或曰度
 十二律之尺度也數黄鐘八十一分宫聲八十一之
[020-16a]
 類是也凡樂器皆凖十二律尺度故曰百度凡樂器
 之度皆以十二律五聲之數紀之故曰得數而有常
故樂行而倫清
 親疏貴賤長㓜男女之理皆形見於樂故樂行而倫
 清
徳者性之端也
 五常之徳性之發見者也性渾然中涵有五徳而其
 端倪始可見故曰性之端
[020-16b]
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
 謂徳本於心可也謂性本於心可乎且既曰本於心
 則徳與性為二而不可云三王氏之説非也
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
 情深文明作樂之事氣盛化神用樂之效氣盛如莊
 子所稱在谷滿谷在阬滿阬塗郤守神以物為量是
 也化神如周官大司樂所稱致天神地示人鬼五土
 之物及此記所陳天地訢合煦嫗覆育萬物樂在宗
[020-17a]
 廟族黨鄉里閨門聽者莫不和敬莫不和順莫不和
 親是也
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惟樂不可以為偽
 情之深氣之盛和順積中也文之明化之神英華發
 外也非情深文不能明非氣盛化不能神故惟樂不
 可以為偽
聲者樂之象也
 姦聲正聲感人氣皆應以成象故曰聲者樂之象君
[020-17b]
 子所樂其順而成象者也 或曰清明象天廣大象
 地故聲可以言象
再始以著往復亂以飭歸
 一成有一成之始再始所以著前奏之既往而不相
 混也一成有一成之亂復亂所以示毎奏之有歸而
 謹其終也舊説專以舞言似未安
奮疾而不拔
 樂重在聲故論樂多主聲奮疾而不拔於聲亦然舊
[020-18a]
 説專屬舞亦未安
備舉其道不私其欲
 備舉其道廣樂以成其教也不私其欲聞者皆得以
 蕩滌邪穢也即下文君子好善小人聽過之事
是故情見而義立
 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閨
 門之内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所謂情見而
 義立也感於樂則人之情見事之義立和敬和親情
[020-18b]
 見也而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義由是而立矣
小人以聽過
 樂在宗廟之中聽者莫不勸於和敬則慆慢者亦自
 覺其不類矣族長鄉里之中聽者莫不勸於和順則
 悖慠為患者必自覺其取憎矣閨門之内聽者莫不
 勸於和親則乖戾勃豀者亦自覺其不情矣雖閒居
 習於作非而對衆不能無怍即過此以往未必能改
 而當其時必有動於心馴習既久則自易其惡者必
[020-19a]
 多矣故曰生民之道樂為大也
所謂大輅者天子之車也龍旂九旒天子之旌也青黑
縁者天子之寳龜也從之以牛羊之羣則所以贈諸侯

 疑是明堂位錯簡
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
 情情實也揖讓征誅與夫功徳淺深之情實不可變
 也
[020-19b]
窮本知變樂之情也
 窮本究其聲之感物而動者知變知律吕宫商之變
 也
著誠去偽禮之經也
 喪禮有輕重久暫豈惟責其誠於重者久者亦以去
 其偽於輕者暫者也賓禮有隆殺疎數豈惟效其誠
 於隆者數者亦以去其偽於殺者疎者也故老莊偽
 禮告子外義賊民禍世酷於申韓
[020-20a]
凝是精粗之體
 道體之精者存乎中和敬順位育參贊之㣲惟致禮
 致樂乃能凝之於性命之中道體之粗者見於日用
 飲食往來酬酢之迹惟禮具樂行乃能凝之於事為
 之際故大人舉禮樂然後人紀有節而天地將為昭
 也
君子於是語於是道古
 語謂樂之倫理皆禮義所寓可講議也道古謂古聖
[020-20b]
 王之功徳事行於是可稱述也
獶雜子女不知父子
 自周以前雖桀紂之亂未聞有女樂以昭徳象功無
 縁使女婦參其間也自鄭衛之風作則所歌者本男
 女淫辟之事此女樂所由興也自是見於經傳者齊
 人歸女樂鄭賂晉以女樂二八屈原九歌姱女娼兮
 容與娼女獶雜則必有父子聚麀而不自知者矣孔
 子論為邦首放鄭聲不使接於耳目也
[020-21a]
民有徳而五榖昌疾疢不作而無妖祥
 自春秋以前經傳所載民之死於兵革者甚少即困
 於饑饉者亦小且希以先王之政教未盡亡而民鮮
 悖徳也自戰國秦漢以後兵戈屠戮饑饉連延民之
 死者動數十百萬亂之生也動數百年以民多無徳
 也而民之無徳由於政教之不行政教之不行由於
 君心之多欲故文侯問樂而子夏言五榖之昌疾疢
 妖祥之息皆由於民之有徳使文侯能職思其由則
[020-21b]
 自知溺音之不可好矣其曰君好之則臣為之上行
 之則民從之正為此也
克明克類
 克類者明之極也謂能盡其義類也世有明於此事
 而不明於彼事者不能盡其義類故也傳曰勤施無
 私曰類惟能盡事物之義類乃能勤施無私
克順克比
 克順不逆於民心也克比使民皆親比於上也或曰
[020-22a]
 克順能使民從上之教也克比能使民自相親比也
鄭音好濫淫志宋音燕女溺志衞音趨數煩志齊音傲
辟喬志
 據此則宋自有風而所傳惟頌豈諸侯於魯宋觀禮
 故其君臣不肯以怨刺之風謡達於周大師而惟好
 溺音者傳其曲調與衞與齊之詩不獨淫於色且逆
 於倫其文顯著故兼舉其趨數傲辟以為戒而總之
 曰淫於色而害於徳也
[020-22b]
為人君者謹其所好惡而已矣
 文侯已自言好鄭衞之音故正告之使知臣且為之
 以蠱其心民且從之以敗其俗一國若狂政散民流
 而不可止也引詩而易牖為誘謂不宜誘民於淫辟
 也
此六者徳音之音也
 獨以六者為徳肯之音以其為古帝王始作之樂器
 而鄭衞之音無所用此也後言鐘磬絲竹鼔鼙而不
[020-23a]
 及土木二音者以二音質樸不能感人心而使有所
 思也
鼓鼙之聲讙讙以立動動以進衆
 周官大司馬仲冬教大閲中軍以鼙令鼓鼓人皆三
 鼓故曰讙以立動動以進衆
君子之聽音非聽其鏗鏘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
 卜子在聖門不過文學之科曾子且罪以不能推崇
 夫子之道然觀其對文侯則春秋中國僑羊舌肸無
[020-23b]
 此語言氣象也文侯自言聽古樂則惟恐卧而正告
 以古樂和正以廣文武具備可以修身及家均平天
 下受祉於上帝施及於子孫文侯自言聽鄭衞之音
 則不知倦而正告以是謂溺音推其害至于父子聚
 麀人紀無存臣民殉欲國維盡喪故為人君者不可
 不謹其好惡言徳音所由興則推本於天地之順四
 時之當五榖之昌疾疢妖祥之不作而皆由於民之
 有徳言聽音之有所合則示以欲正朝廷不可無志
[020-24a]
 義之臣欲保衆庶不可無畜聚之臣四方有事不可
 無立武進衆之臣封疆有故不可無守死捍患之臣
 使人君而少知義理必當怵然為戒慎徳求賢日夜
 勞來其民之不暇而暇為溺音之好乎此與孟子好
 貨好色之對異道而同歸皆引君當道志仁之義也
 管夷吾自溺於三歸故任其君好内以蓄禍曾西羞
 與為伍豈虚語哉 所思者五臣而立武進衆死封
 疆居其三以春秋之末列國分爭魏初立國偪介强
[020-24b]
 鄰所最急者莫如武守故導之以所明也人非財不
 聚故思畜聚之臣然非有志義之臣則上無以正君
 徳下無以為民依即子貢問政孔子告以足食足兵
 民信之義也金石匏竹非修禮合樂無所用之琴瑟
 則無時而不在御人君能時思志義之臣則放心邪
 氣不覺其日消矣無信則兵食雖足而民不能立臣
 無志義則府庫之財亦不可託而况封疆之守三軍
 之命哉聖賢之言本末該貫根極義理而未嘗不切
[020-25a]
 於時勢孰謂其迂濶哉
聲淫及商何也對曰非武音也子曰若非武音則何音
也對曰有司失其傳也
 舊說以貪商為義則必樂章之辭意有近焉而後解
 者妄傳之大武之樂章具見周頌與春秋傳所稱無
 是也盖淫者過也商者殺伐之聲祭祀不用大司樂/用宫角
 徴羽而無商朱子謂/無商調非無商聲而舞大武之時樂音之應詩歌
 者或過而入於商聲商調必有司失其傳授耳
[020-25b]
敢問遲之遲而又乆何也
 賈言戒備之久既已聞命而又發問則所疑乃六成
 復綴之後遲之又久而後退也葢至二成滅商之事
 已畢三成以下則歸而敷政施教之事故孔子厯序
 至豐以後諸大政而曰如此則周道四達禮樂交通
 則夫武之遲乆不亦宜乎其遲之又乆正以俟周道之
 達且通也安得仍以舞者未出以前戒備之乆為義乎
久立於綴以待諸侯之至也
[020-26a]
 如謂武王伐紂待諸侯之至則不宜倒序於分夾而
 進事蚤濟也之下按武成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
 修文丁未祀於周廟來相祀者不過邦甸侯衞至大
 誥武成然後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於周則必六成
 而南又久立於綴象既告武成而待庶邦冡君之至
 也葢南國是疆必待諸侯皆至而後制可定周召分
 陜必待諸侯皆至而後事可命祀乎明堂朝覲耕耤
 大射養老必待諸侯皆至而後可使之觀禮事之實
[020-26b]
 言之序本自顯明無可疑者
使之行商容而復其位
 行商容者使西歸於周也使箕子行之者以類相招
 而不敢迫也
理發諸外而民莫不承順
 禮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以理之不可易者施諸事為
 是以莫不承應即下記所云舉而措諸天下者是也
故禮主其減樂主其盈
[020-27a]
 凡禮之行皆是逐節自収斂故曰主其減樂則動盪
 而出故曰主其盈
禮减而進以進為文樂盈而反以反為文
 禮之行也少者賤者必深自抑下老者貴者亦致其
 嚴恭葢主於減也然抑下而無不展之儀嚴恭而有
 必要之節禮之減而進也由是卑者志事必達尊者
 徳譽愈光禮之得其報也禮以進為文易見而樂以
 反為文難明葢物相雜曰文色相問曰文五聲之大
[020-27b]
 小相成八音之作止遞代人聲之欲往而留舞節之
 奮疾不拔皆樂之以反為文也
使其文足論而不息
 文謂樂章也兩漢郊廟樂章音節近古而意義無可
 推尋魏晉以下益不足觀惟二南之風二雅之正商
 周之頌其所以修身及家均平天下者古聖昔賢稱
 引詠嘆老師宿儒詁釋闡明二千餘年其藴終不能
 盡是之謂足論而不息也輯此記者漢儒也智不足
[020-28a]
 以及此必七十子所傳述也
故樂者審一以定和比物以飾節
 一者中聲也審得中聲乃可以定其和物者事也樂
 必比附於郊廟射鄉食饗之事而因以飾其節也
故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人情發於聲音形於動静既不能免非以正聲雅樂
 達天地之命存中和之紀則必為姦聲溺音之所誘
 而入於邪辟矣
[020-28b]
寛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頌廣大而静疏達而信者宜歌
大雅恭儉而好禮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亷而謙者宜
歌風
 雅頌正始之風性與之宜者皆曰静葢樂由中出者
 本静故歌者非静不能直已以畜其徳而合徳音之
 致也
肆直而慈愛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斷者宜歌齊
 肆直者質本能斷以慈愛或有所牽明乎商則能以
[020-29a]
 勇决之温良者質本能讓以能斷或有所執明乎齊
 則能以義裁之
夫歌者直已而陳徳也動己而天地應焉四時和焉星
辰理焉萬物育焉
 必洗濯其心内無不直然後歌咏以陳古人之徳則
 動於己而天地萬物無不應也 孔子習琴操則見
 文王使他人習之自不能見故非直已不能陳徳也
 
[020-29b]
 
 
 
 
 
 
 
 禮記析疑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