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30 西河集-清-毛奇齡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西河集巻五
          翰林院檢討毛奇齡撰
  奏疏
  翰林院檢討臣毛奇齡/
 奏為恭
 進韻書事臣竊惟古王三重一在考文周官六書首
  重韻學葢審音定律一代之典文繫焉自古韻不
[005-1b]
  作魏晉以降各創為律韻行世雖其間遞有沿革
  然因陋就簡往往標之作一代法式故唐用切韻
  與五經同頒科塲而宋造禮部韻略特照九經例
  頒行天下眀初甫定鼎即命詞臣宋濂等輯洪武
  正韻一書著為律令夫國家大經大法豈無更重
  于此者而於此急加意哉誠以同文之治大權所
  在不可忽也
 今天下車書一家滿文漢字昭然畫一上自章牘下
[005-2a]
  逮券契皆歴歴遵守獨於韻學多未定者今所傳
  韻書共指為沈韻非沈韻也又指為唐韻非唐韻
  也沈韻與唐韻失傳久矣竊考今本係宋南渡後
  平水劉淵所作而理宗朝為之頒行名壬子新刋
  禮部韻略乃自元迄今不知何故竝傳為沈韻唐
  韻而遵行至四百餘年以訛傳訛從無刋正其是
  非者我
皇上聰眀首出開闢景運於四征勿庭之日即為文徳
[005-2b]
  修來之舉
 命中外大臣各舉文學而
 親試之一倣唐宋制科舊例分别等第悉授舘職較
  之有司鄉㑹諸科頗為鄭重乃臣/等菲薄濫叨
 盛典即當日所試文韻或有失押重煩我
皇上親為指摘如旗旂蓬逢諸字無不立加剔發升降
  甲乙是
皇上生知天縱萬㡬躬親尚於學問嫌微所在剖析毫
[005-3a]
  末而臣/等以庸妄當之寧不自愧因於奉
 命修史之暇纂成韻書壹冊悉仍平水舊本而叅訂
  之擬名康熙甲子史舘新刋古今通韻其曰康熙
  者尊
 朝廷也猶之明韻冠洪武也曰甲子者記時也與宋
  韻之稱壬子無異也曰新刋新正也宋韻稱禮部
  新刋金韻稱泰和重刋皆是也其曰古今則謂律
  韻與古韻也亦猶元之稱古今韻㑹也第臣/纂此
[005-3b]
  書非敢自信祗以考律審聲古今所重謬承著作
  豈可私行因恭呈
睿覽上求審定儻萬㡬之暇一經指析將見七政所照
  六幽盡發闢千古之妄定百世之準昭一代之典
  將見中庸之所為三重周官之所為六書互相炳
  曜以垂於無窮此亦補裨教化贊襄文治之一端
  也若夫考核多疏引據未備明知因端竟委全藉
  踵事惟是遭逢
[005-4a]
聖明千載罕覯當此堯舜之世而不使蒭蕘一得及時
  奉獻徒濫厠從官虚縻嵗月豈不可惜因冒昧呈
 進謹將抄謄所撰韻書分為十巻裝成肆冊共壹函
  隨本同上惟祈
皇上裁擇施行
  翰林院檢討今在籍臣毛奇齡/
 奏為恭
 進樂書事臣/竊聞聲音之道與政相通故王者功成
[005-4b]
  樂作則必辨析宫商考定律吕以求聲音之所在
  凡以為中和之氣所以格天人而和上下非偶然
  也自古樂淪亡聲音之不講西京以還于今㡬千
  年矣臣/幼時聞臣/
 敕贈徴仕郎翰林院檢討臣鏡/每言從祖汀州府同
  知臣公毅/往從新建伯王守仁征寧庶人時所俘
  樂工得唐時五調歌譜其中稍稍言五音七律四
  清二變九聲十二管諸法無非皆聲音之事與舊
[005-5a]
  朝所載樂書徒存備數者大不相同而惜其書在
 王師下江南時方馬遺孽各東渡焚刼而其書遂亡
  顧臣/父臨殁猶執臣/兄手嘆曰聖人生古樂興今
聖人已御世三十年後當必有起而興古樂者汝其識
  之暨臣/倖通籍謬叨從官嘗于侍班之次得竊聽
 殿上中和樂聲暨黄門皷吹今所稱丹陛樂者刻記
  其音節而未之析也㑹西南蕩平
皇上命詞臣改定樂章時掌院學士曾以樂章配音樂
[005-5b]
  下詢臣/具議一通但論篇次而未嘗一及歌詠之
  法然臣/嘗于入直之暇竊入太常乞觀宫縣諸法
  物親得跪睹
世祖章皇帝所改塤篪二器并得聞樂工竊言
皇上曾以籥&KR1055器色中髙字未清為器不中法深嘆
聖人聲律身度其能審聲知樂且因律辨器如此歸邸
  踴躍謂
聖人既出先臣/之言已驗惜其法不傳不能備述以當
[005-6a]
  一得且日見
皇上朝䖍夕惕萬㡬不暇或不宜以制作大事重肆溷
  擾故待罪十年以至乞疾終不敢有所妄獻而罷
  第乞疾之夜夣臣亡兄仁和教諭臣萬齡/忽呼臣/
  曰大招云二八四上樂之經也汝知之乎臣/醒而
  記大招則原有二八接舞四上競氣之文而不眀
  其說或者謂鐘磬二八笛色四上可以正樂然究
  不知呼臣之意之何所為也今年三月臣/就醫㑹
[005-6b]
  城伏讀邸抄知
皇上御門偶與左右儒臣示空圍之準指損益之理辟
  蔡孟三九之有差補遷固八生之未盡所云四上
  即一三也徑一不足而圍三有餘則四以上也所
  云二八即復八也隔八相生而至八而復還其始
  則二其八也
聖人將出則鬼神通之
皇言欲發則鬼神先吿之覺考律算數茫昧千年而先
[005-7a]
  使舊朝之殘譜暗啓其機審律定聲運㑹將開遂
  令羣臣百姓天下後世並得聞
皇上之話言以大昌其說此固
黄虞並見之秋古樂再興之候也夫因端啓廸而必集
  羣策以共成之者王者之體也承在上之意而務
  推大而闡揚之以期至于盡為人臣者之職也今
聖諭煌然宜有所承而微臣/之職又忝在記述雖病臥
  里閻而心縣
[005-7b]
 魏闕槖筆摛文未敢少諉因祗奉
皇言而由繹之惟尺&KR1371有不齊則于是無截管之疑惟
  宻率有不符則于是無累黍之弊惟相生之在聲
  而不在數則于是有四清二變五聲七律之調惟
  推律之可言而不可行則于是有十九宫二十四
  調六十律一千八聲之誤則是
皇言一出而其聲已定雖微臣/謭陋不足以測髙深之
  萬一而據所傳聞合之
[005-8a]
聖謨若于斯有相發眀者因于伏牀之頃口授臣/男庚
  午科舉人臣逺宗/把筆編次析作八巻裝成二冊
  共一函名為
皇言定聲錄恭呈
睿覽并鑒可否乃臣/則更有進者從來創建之興闗乎
  運世曩者五㑹遞乘勝國在土準之鄒衍相勝之
  數則
 本朝以木徳王何則木尅土也若以劉向相生之數
[005-8b]
  推之則宜用金徳以金者土所生也乃
 開國之初發祥東北於方為木於位為震於律為太
  簇而金以西行而與木相抵故商為金而太簇本
  木位而仍為商音則是木徳金徳正與
 開王之所基兩兩相合然而震為雷雷者聲音之發
  商為金金者聲音之成而太簇以人聲而綂隂陽
  該金木以兼綜乎聲音之要是古樂必興固開闢
  以來一大元㑹也至若
[005-9a]
皇上神眀天授原為開闢以來集大成之聖金聲玉振
  端在今日因將所録樂書謹匄掌院學士臣張英/
  代為呈
 進臣/臨呈不勝屏營激切之至
  翰林院檢討今在籍臣毛奇齡/
 奏為恭
 進
聖孝合錄事臣/自本年正月十日接得府縣官吏傳帖
[005-9b]
  恭迎
太皇太后哀詔即隨將軍巡撫各衙門以下暨在籍鄉
  官一同設
 位叩頭發哀禮畢臣/復于草次俯伏哭問
皇帝陛下起居備知
聖孝無涯求醫步禱感動
天地爾時即有里巷人民北嚮號泣恭紀其事者嗣後
  百日以内咸遵
[005-10a]
 制詔但漸聞官吏居憂商農輟業
皇上日侍帷宫哀毁踰禮却啜卧苫唾涕見血
 傳諭終服斷以三年羣臣交爭堅不可奪暨乎步送
 郊園親衛舁校宫門幕居較過廬次然後
 諸王大臣暨各部院司寺衙門以及太學生徒跪
 闕舉幡合請即吉上念
天地
祖宗付託之重下軫九州四海民物之大斟古酌今勉
[005-10b]
  從衆請是
皇上大孝盡哀盡禮既不泥古又不隨俗百凡因革皆
  有確斷制作之聖與繼述之孝兩兩皆見然猶于
  四月七日躬上虞衞
山陵奉安諸禮竭盡誠敬在
聖人大孝方畏人知而至徳感物㨗于影響臣/嘗于即
  吉之後朔望詣學聽講
 諭讀法外首宣
[005-11a]
聖孝以宏教化紳士翹首轉相傳導隨有揚頌諸詞敷
  陳嗚咽臣/因衆哀慕謹為彚輯旬日之間漸成巻
  帙竊思
 大孝性成超文軼舜近傷
太皇太后撫育之恩即追念
慈和太后襁褓之痛苦心哀思原有未可以示人者且
  孝治所及不闗播誦草野俚諺亦何能仰道百一
  惟恐凟冒
[005-11b]
聖聽反取罪戾獨是周文維則久列詩章大舜克諧亦
  傳虞史况臣/職司記述分在敷文當此
 孝治煌煌溥天哀感之時而不為之導揚極盛反加
  諱匿是冒昧之情輕壅閟之罪大也因臚次諸詞
  去其草野媟嫚者合得頌若干首賦若干首詩文
  若干首雜體詞若干首彚成一書竊名
聖孝合錄謹抄謄裝潢共若干冊匄兩浙巡撫部院臣/
  代為呈
[005-12a]
 進伏惟
睿鑒採擇施行
 
 
 
 
 
 
[005-12b]
 
 
 
 
 
 
 
 西河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