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c0004 三朝北盟會編-宋-徐夢莘 (master)


[246-1a]
欽定四庫全書
 三朝北盟㑹編卷二百四十六
            宋 徐夢莘 撰
 炎興下帙
  起紹興三十一年十二月一日己亥盡五日癸夘
十二月一日己亥朔趙樽克蔡州趙樽屯于麻城也被
命依前駐軍蔡州㑹鄂州都統吴拱荆南都統李道進
取中原初樽離蔡州日留李詢為知州而偽刺史蕭楙
[246-1b]
德入蔡州詢遁去樽取新息縣拱與道之信息皆不通
金人游騎日相望樽謂若駐軍以待二都統甚善然曠
日持乆非兵家必勝之道萬一金人増兵雖欲復取蔡
州必難不如長驅而入之率兵疾趨迫城下楙德聞樽
至披城為寨相拒兩日不出戰己亥夜漏未盡樽將士
潛師入城楙德遂遁樽既再得城與衆將議曰蔡州形
勢之地敵所必爭且陷偽久無樓櫓雉堞荒榛如堤岸
蕭楙徳棄之去者知其不可守也今吾衆不過曰朝廷
[246-2a]
有命使守之金人必再謀攻我在我者宜有以待之於
是稍加修治樽遂以復李詢依舊為知州 知通州崔
邦弼降官放罷知通州崔邦弼聞金人陷秦州刼掠罄
盡又欲棄城遁去恐百姓不從己亥夜二更後遣人入
城内外縱火三十餘處乗諠閙出城渡江往福山通判
趙不悔已先期而遁料角統領官盛佺所統人隨邦弼
出城因而潰去先是提舉茶鹽司得朝㫖存留海門浄
海兩縣船為料角探望及搬運錢糧而邦弼不悔占留
[246-2b]
裝載宅庫兵吏家屬後為提舉王班暗發邦弼不悔各
降兩官放罷時邦弼已致仕盛佺亦降兩官 吳拱等
收復鄧州新除湖北京西北路招討使吳拱荆南駐劄
御道諸軍都統制李道主管京西南路安撫司公事郝
最黄旗走報遣發將官劉革等十二月一日到鄧州新
野鎮地名龍鼻刼金兵寨柵殺死金兵棄頭不砍其帥
投寨退走入鄧州至十二月六日敵衆棄城逃遁收復
鄧州了當革等統押軍馬㑹合忠義首領孫顯等粘蹤
[246-3a]
追襲外委是勝捷
二日庚子得金國公牒報班師通好是日金國牒云大
金國都督府牒南宋鎮江府正隆無道獨意起兵以致
廢殞别立新主正議班師依舊通好邊上知此報御營
修衞使太傅和議郡王楊存忠侍衞馬軍御前諸軍都
統制成閔中書舍人督視江淮荆襄參議軍事虞允文
總領淮東軍馬錢粮朱夏卿劉奉以聞既而北壘亦具
亮之死狀來求和 金國移牒三省樞密院大金大都
[246-3b]
督府牒宋國三省樞密院國朝自太祖皇帝創業開基
奄有天下迄今四十餘年其間講信修睦兵革寢息百
姓安業不意正隆失德師出無名使兩國生靈皆被塗
炭今奉新天子明詔已從廢殞大臣將帥方議班師赴
闕各宜戢兵以修舊好須議移牒具如前事須牒宋國
之三省樞密院照騐大定元年十一月三十日牒銀青
榮禄大夫左領軍督監開國公富察龍虎衛上將軍右
領軍都監圖克坦右領軍監軍崇進左領軍監潘國公圗
[246-4a]
克坦儀同三司右領軍副都督亟國公銀青榮禄大夫右
領軍大都督開國公太保左領軍大都督齊國公 都
督府回金國牒牒云今月一日承來牒照騐廢殞事除
已繳奏外須議移文牒請照㑹紹興三十一年一日侍
衞馬步御前諸軍都統制成閔御營宿衞使太傅和義
郡王楊存忠大夫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葉義問
 晁公忞敗盟記曰是時行都府視江淮荆襄軍馬而
云督視諸路者以金人稱大都督來議和故我不可示
[246-4b]
之以弱也
三日辛丑督府發捷旗到行在帝曰金亮既㓕餘皆南
北之民驅迫而來彼復何罪令即日襲逐固可使隻輪
不反然多殺何為但檄諸將迤邐進師㑹合京畿收復
故疆撫定吾民足矣 召虞允文赴行在允文既至入
見上殿慰勞有加允文奏曰此廟社神靈陛下英㫁將
士用命臣何力焉上嘉賞再三有旨論功行賞張振時
俊王琪盛新戴臯以功烈顯著人轉三官其將士亦以
[246-5a]
次推恩允文奏曰昨來采石事勢危急臣於振等行陣
間許以重賞振等効死力戰以三官恐未足酬其勞乞
回臣在身官職推賞振等上曰向江上得諸校致力其
功豈可忘尋改張振等正任承宣使觀察使虞允文王
繼論奏車駕進發而敵尚有在淮東西者今當督淮上
之兵㫁敵之歸路發鎮江建康之兵為掩襲之舉可無
噍類上深然之命淮上措置而諸軍已先過江 御製
完顔亮畫贊金主曰亮獨夫自大弑君殺母敗盟犯寨
[246-5b]
殘虐兩國屢遷必敗皇天降罰為無道戒
四日壬寅成閔收復楊州 禁止州郡科斂獻納之弊
臣寮上言竊以國家不得已而用兵調度費固不貲
陛下愛惜民力不忍一毫取之於民盡出内帑以佐國
用恩至渥也昨因臣僚援卜式故事乞風州富民使得
輸財以助邊困可其請而行之今州縣長吏不務體此
乃科斂五等人户或以物力高下或計田畝多寡出作
本州獻納以為己功是豈知朝廷之意哉此風不止為
[246-6a]
擾未已臣愚欲望聖慈特賜宥旨如諸路州軍欲助軍
興者不得輒科于民若上户自獻助具以名聞當議推
賞以示旌勸使富者鋭于樂輸貧者免于横斂則天下
幸甚從之 邊臣賀表表曰金人背盟方恣行于兵革
皇天震怒俾極就于誅夷宗社増休邇遐多慶中/賀竊以
朔方之患古今所同唯其空國而來必有塗炭之敗然
淝水之戰纔快斬于苻融而澶淵之師乃獨殱于達蘭
至獨夫之遭戮實曠古之罕聞恭惟皇帝陛下德備聖
[246-6b]
神資全勇智本大國而事小國蓋自下以兼容體至仁
而伐不仁果何憂於弗克豈期跋扈敢肆憑陵悉驅畨
漢之民入撓江淮之地毒流南北憤激人神爰假手於
羣凶用倒戈于元惡風驅電掃行浄洗于邊塵地闊天
開期盡還於禹迹遂使車書之混一訖興禮樂于昇平
臣等猥守藩條豫聞邊事方敵尚在曷勝臣子之憂今
王載寧永同天下之喜 賜新復州軍赦尚書省牒刑
部門下朕以涼薄之資履艱難之運披圖慨歎念未清
[246-7a]
九縣之夷瞻仰焦勞詎敢忘一食之頃然而誠不足以
孚强敵德不足以保遺黎致承平之故區寖隔絶於異
域列聖之境未復兩宫之狩莫囘恨抱終天悲纒率土
痛心疾首隕涕汗顔兹金亮之干誅幸上天之悔禍爰
整濯征之旅往揚耆定之功羣豪唱義以雲從列郡聞
風而嚮應扶杖而須德化率多羸老之餘簞食以迎王
師復喜威儀之見遂日闢于百里曽不煩于一兵元惡
就屠餘黨悉潰願賈將率之餘勇盡還祖宗之舊疆重念
[246-7b]
中原之區乆淪朔方之俗墜衣冠于塗炭變禮義于淪
湑頭顱莫保于淫刑閭里悉空于重斂矧用脅從之暴
豈無詿誤之人宜推存宥之恩誕布惟新之令可大赦
新復州軍並限赦書到日以前罪人無輕重已發覺未
發覺已結正未結正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祖宗皇
后陵寢自經隔絶久失展省本路招討使到日同本處
官吏躬親前去朝謁如法修舉務在嚴潔以稱朕孝思
追慕之意淵聖皇帝梓官及天眷尚在沙漠抱恨無窮
[246-8a]
若中原與諸國人能津致扶䕶來歸者賜銀絹五萬疋
兩如願補授官資竟與推恩勘㑹白溝河忻代等處一
帶係本朝舊界仰諸路招討使統率大軍到日不得越
境於戯天開地闢允臻恢復之期雲施雨行式慰來蘇
之望尚賴邇遐之衆咸懐忠義之誠共集大勲永清四
海 林栗上宰相剳子允進軍恢復剳子曰某昨日獲
見敵中闗牒退而深念金人於我有不戴天不反兵之
仇今又渝盟稱兵踐蹂兩淮荼毒生靈暴骸滿野潛師
[246-8b]
海道視我為机上之肉憑凌顛蹶亘古未聞禍極凶殫
自貽屠裂揆之常理其衆若不投身歸命便宜奔潰逃
歸今乃按兵江壖議立新主從容移檄令我戢兵以愚
觀之其説有二一者諸將翫兵之罪二者同乗舟遇風
之勢何謂諸將玩兵之罪兩軍相持唯伺間隙設其國
中内亂千里之外勢猶可乗今相距一江而彼有弑逆
之釁倉惶顛沛之間縱兵掩擊殄其渠魁然後可以謝
兩淮無辜之民洗國家積年之憤今淹留累日顧望不
[246-9a]
前使之成謀復來修好是將愚弄本朝猶以故吾待我
邊臣見此文書又非降欵為其受納已墮計中傳送朝
廷意將何待欲辭玩兵之罪其受納已無可觧何謂同
舟遇風之勢亮之凶虐家怨親離欲與俱忘固非一旅
然預謀弑逆不過數人覆手相殘勢當未已若去國未逺
旦夕可歸縱加刑誅豈能禁遏今已深入吾地結為死
仇京東河北山西陜右皆吾舊民久懐響應聞亮之死
已倒戈所未下者特其帥長尚有未真之人勢亦不能
[246-9b]
久立則亮之餘衆退無所歸雖欲來降懼不免死茍相
推奉以冀生全共為文移緩我師旅萬一其計得行是
一亮死一亮生也死亮凶殘人所同棄生亮方急與人
同居為吾之患不又多乎此則同舟遇風勢當然也詳
其闗牒尚有兩名不書則其中同惡亦未監定經此數
日或走或降變故萬端難以預度但在朝廷所以應之
如何耳辟如觀奕遇其敗勢不能進攻兩眼既成還須
自救利害之形豈不相逺昔赤眉偶入長安所過殘賊
[246-10a]
鄧禹西討久不進師光武勅之曰司徒堯也亡賊桀也
長安吏民遑遑無所依歸宜以進討禹猶執前意遂致
挫衂帝乃勅之曰赤眉無穀當自來東吾折箠笞之非
諸將憂也乃遣侯進屯新安耿弇屯宜陽勅曰賊若東
走可遣宜陽兵㑹新安賊若南走可遣新安兵㑹宜陽
及聞馮異澠池之捷帝乃自幸宜陽盛兵以邀其走路
赤眉忽遇大軍驚震乞降曰盆子將百萬兵降陛下何
以待之帝曰待汝以不死耳及降帝令縣厨賜食十餘
[246-10b]
萬人皆得飽飫而已豈復有他望哉愚謂今日待敵人
計當出此宜勅諸將進軍臨之别遣重兵分出泗亳穎
夀規取汴京截其歸路勿與之戰使之前無所進退無
所歸然後開以生還之路示以再生之信諸軍但以受
納降欵若只是通好文字不得收接仍賜敵人軍前詔
曰本朝至仁兼愛南北完顔亮稱兵背約自取滅亡汝
等久苦暴居不保朝夕出于迫急實行天誅令窮困無
歸朕豈忍殺已勅所在軍府受汝投降詔到宜悉解甲
[246-11a]
放兵自詣軍門降首各給本貫公憑聽汝歸業若其中
尚敢拒命聽相捕斬前來依格支給賞賜如係金國契
丹渤海諸國人並令有司䕶送出境元有官資者量高
下授與職任不願任者亦聽從便若更猜疑理無容貸
諸軍尅日㑹合屠剿朕雖赦汝恐無及矣昔漢光武受
銅馬之降親行其營以安反側朕今自往為汝涵覆勿
復有疑我專為仁彼專為暴孟子有言率其子弟攻其
父母未有能濟者也如此則無敵于天下無敵于天下
[246-11b]
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今日之事又何疑焉
若失此時縱其北渡是禄山薨而慶緒興思明弑而朝
義立中原塗炭不知何時而已也愚者千慮不勝拳拳
唯廟堂諸公埀聽而擇其中幸甚幸甚
五日癸卯詔戒飭羣臣詔曰朕以逆亮渝盟侵犯王畧
肆頒詔㫖躬往視師乆已戒嚴屬兹進發凡逺邇股肱
之郡小大文武之臣宜體朕心各惕爾職毋縱奸宄毋
虐善良無事征求無擾獄市内則輯寧于封部外則式
[246-12a]
遏於邉疆共濟大勲永底丕乂 成閔自鎮江府渡江
追襲 遺史曰先是成閔在京西承金字牌令䇿應建
康成閔喜於得歸兼程疾馳士卒冒大雨糧食不時多
死於道路湖北轉運司以舟船載錢糧馬料差漢陽軍
監酒務楊某隨軍而軍人自張家渡渡江遵陸皆不及
支初閔自行在率軍馬戍京西湖北也沿路犒設之物
不可勝計盡以歸已不散士卒及回至鎮江也有軍中
子弟號康保義者因酒後曽顯言於市中或告閔閔遣
[246-12b]
人捕康保義至即命斬之完顔亮之死也閔大軍猶在
鎮江不渡又七日乃渡駐於楊子橋之樞密行府閔遣
使臣李彪探伺金人回軍動静閔令彪速囘報樞密行
府曰成閔大軍在楊子橋相持來日當大戰矣彪不聽
且曰必當到揚州城下探其動息方敢回閔力止之是
時金人已取天長路歸閔之意欲作大戰虚張其功績
耳路人喧傳金人已歸揚州空虚故閔之詐不行乃以
馬軍司兵追襲李捧亦以神勇軍追襲然不敢與金人
[246-13a]
相近是時泗州已被夏侯焚燒棄城而南故金人先遣
千户至泗州拆民居為三浮橋頃刻而成翌日軍到皆
下馬乗橋而過馬不卸鞍皆涉淮而渡望之如雲既渡
絶閔軍到盱眙排列于淮之南岸聲喏之金人笑曰傳
語成太尉有勞相送金人在泗州住七日有三百人長
者一人告千户曰三百人各有歸心不可彈壓奈何千
户曰郎主雖死豈無王法千户之弟曰兄言失矣郎主
且死兄何不只在揚州而須北歸邪彼各有父母妻子
[246-13b]
人心難留豈可以强繩之兄以為然三百人皆上馬即
時馳去由是西城之兵皆上馬爭門馳出不可遏俄而
夾城人亦去成閔知金人盡去也乃列兵于淮之南岸
鳴金鼓教兵示耀武而還聞之者莫不大笑是時龜山
沿路有金人遺棄粟米山積往往是京東河北科配民
户令赴浙西州軍送納者猶有布袋盛貯者各題冩起
發州縣及平江府秀州諸處送納官軍糧送不繼賴以
給軍而統制將官歸已者亦多矣成閔之衆多福建江
[246-14a]
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者不下二三百人 差隨
軍轉運使韓彦直為京東西路河北東路淮北泗宿州
招討使司隨軍轉運副使襲濤為浙東西路通泰海州
沿淮制置京東東路招討使隨軍轉運使司向軍權京
畿河北西路招討使司隨軍轉運判官呂擢兼京西北
路招討使司隨軍轉運判官
 
 
[246-14b]
 
 
 
 
 
 
 
 三朝北盟㑹編卷二百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