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次云何識薀差別此亦五種應知
一由安住故二由雜染故三由所依
故四由住故五由異相故
云何安住謂習欲者欲界諸識執外
色塵名
執内名色名倶安住無色界識唯執
内名名名安住是名識安住差別
云何雜染差別謂諸愚夫由二種門
識被染汙一於現法中由受用境界
門二於後法中由生老等門是名識
雜染差別
云何所依差別謂六所依諸識隨轉
謂依眼等六處六識身轉如世間火
依糠牛糞薪礼等轉是名識所依差別
云何住差別謂四識住如經言有四
依取以爲所緣令識安住謂識隨色
住緣色爲境廣說如經乃至我終不
說此識徃於東方乃至四維然我唯
[15-0925b]
說於現法中必離欲影寂滅寂靜清
涼清淨如是巳顯經中如來所說諸
識住相従此以後我當宣說此相差
別謂此經中略顯識住及因緣相識
住因緣二種邊際識住因緣二種寂
止當知此中若諸煩惱事若屬彼煩
惱說名依取應知此二亦名所緣所
緣性故有所緣故由彼貪愛爲煩惱
緣名趣所執事由貪欲等四種身繫
爲發業緣名緣所緣事彼二隨眠所
隨逐故名建立事若諸異生補特伽
羅未得猒離對治喜愛由所潤識能
取能滿當來内身由此展轉能取能
滿不能棄捨諸異生性以於内身能
取能滿故於流轉中相續決定是名
爲住餘住因緣如前應知是名略說
住及因緣相有色界識有來有去无
色界識有死有生又此二住乃至壽
盡又復此二生長増益及廣大義如
前應知
緣邊際若復異此而施設者當知唯
有文字差別非義差別由所餘義境
界無故若他正詰不知何答亦由餘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四卷第二張惡
[15-0925c]
義境界无故或復有能於後自然如
理觀察便自迷悶謂我愚癡作如是
說若聰慧者於諸色愛乃至行愛所
攝貪緾能永斷離於煩惱分所攝發
業四身繫緾亦能永斷所以者何由
在家衆依貪欲瞋恚二繫發起諸業
攝受境界爲因故損害有情爲因故
若出家衆依戒禁取此實執取二繫
發起諸業以戒禁取猶如貪欲求生
天故此實執取猶如瞋恚謗涅槃故
當知四身繫唯在意地分別所生故
従此以後由多修習勝對治故復能
永斷貪愛身繫二種隨眠由此斷故
煩惱所緣色受等境亦不相續以究
竟離繫故由此所緣不相續故有隨
眠識究竟寂滅於色受等諸識住中
不復安住由對治識永清淨故是名
識住因緣寂止又由當來因緣滅故
於内身分不取不滿決定无有流轉
相續是名識住寂止又復對治所攝
淨識名無所住由彼因緣故名不生
長由善修習空解脫門故名无所爲
由善修習無願解脫門故名爲知足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四卷第三張惡
[15-0926a]
由善修習无相解脫門故名爲安住
如是不生長故乃至安住故名極解
脫又於行等都不執著我及我所由
此因緣色等壞時亦不恐怖由此相
貌顯彼自體巳得清淨又由彼識永
清淨故不待餘因任運自然入於寂
滅此識相續究竟斷故
復流轉於命及死不希求故名永離
欲又所有受是識樹影彼於爾時不
復有故名永離影諸有漏識於現法
中畢竟滅盡故名寂滅諸无漏識隨
其次第有學解脫名爲寂靜無學解
脫名曰清涼餘依永滅故說清淨又
復諸識自性非染由世尊說一切心
性本清淨故所以者何非心自性畢
竟不淨能生過失猶如貪等一切煩
惱亦不獨爲煩惱因緣如色受等所
以者何以必無有獨於識性而起染
愛如於色等是故唯識不立識住是
名識薀由住差別
云何異相差別謂有貪心離貪心有
瞋心離瞋心等如經廣說乃至不解
脫心極解脫心是名一門異相差別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四卷第四張惡
[15-0926b]
復有約界異相差別謂欲界有四心
善心不善心有覆无記心無覆无記
心色界有三心除不善无色界有三
心亦除不善無漏有二心有學及无
學又欲界善心有二種謂加行及生
得無覆無記心有四種異熟生心威
儀路心工巧處心及變化心此唯是
生得謂天龍藥叉等然无修果心於
色界中無工巧處心無色界亦爾當
知善心如下上亦爾一切處有又有
約種異相差別謂欲界有五心一見
苦所斷心二見集所斷心三見滅所
斷心四見道所斷心五修道所斷心
如欲界有五心如是色无色界各有
五心幷無漏心捻爲十六初異相心
差別義我當分別一切有情略有三
品一未發趣定品二雖巳發趣未得
定品三巳得定品此復二種一
淨二極清淨於初品中或時起染汙
心由貪等緾繞彼心故或時起善無
記心由貪等緾暫遠離故第二品中
或時令心於内靜息或時失念於五
妙欲其心馳散或時極靜息故便爲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四卷第五張惡
[15-0926c]
惛沈睡眠緾覆其心或時爲斷彼故
於淨妙境安處其心或時於彼不正
安處心便掉舉若正安處便不掉舉
由沈掉蓋未斷滅故於彼二品倶不
寂靜由斷滅故心得寂靜若由如理
作意巳得根本靜慮名定心若未得
者名不定心道究竟故名善修心斷
究竟故名極解脫心與此相違名下
善修心及不解脫心従定心巳來當
知是第三品是名識薀異相差別
復次云何諸薀次第謂說差別此復
五種應知一生起所作二對治所作
三流轉所作四住所作五安立所作
生起所作者謂眼色爲緣能生眼識
乃至意法爲緣能生意識此中先說
色薀次說識薀此則是諸心所所依
由依彼故受等心所生故次經言三
和故觸觸緣受等是名諸薀生起所
作宣說次第對治所作者爲欲對治
四顚倒故說四念住謂於不淨計淨
顚倒於苦計樂顚倒於無我計我顚
倒於無常計常顚倒此中先說色薀
次說受薀次說識薀後說想行二薀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四卷第六張惡
[15-0927a]
是名對治所作宣說次第流轉所作
者根及境界爲依止故於現法中由
二種薀受用境界起諸雜染謂領納
境界及彩畫境界由一種薀造作一
切善不善業於後法中起生老等一
切雜染一是
者由四識住及識次第而說是名住
所作安立所作者謂諸世間㸦相見
巳先了其色是故先立色薀次由受
薀知彼進退或苦或樂是故次立受
薀次由想薀知彼如是名如是類如
是性等是故次立想薀次由行薀知
彼如是愚癡如是聰叡是故次立行
薀後由識薀安立内我謂於諸薀中
安立所了有苦有樂隨起言說及愚
智等是名諸薀安立所作宣說次第
又復依止我衆具事及我事故應知
諸薀宣說次第謂我依身於諸境界
受用苦樂於已於他隨起言說謂如
是名如是種類如是性等此之二種
依法非法方得積集如是應知我衆
具事當知最後薀是我事
復次色薀攝幾薀幾界幾處幾有支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四卷第七張惡
[15-0927b]
幾處非處幾根耶如色薀如是乃至
識薀謂色薀攝一薀全十界十處全
一界一處少分六有支少分處非處
少分七根全受薀攝一薀全一界一
處少分一有支全三有支少分處非
處少分五根全三根少分想薀攝一
薀全一界一處少分三有支少分處
非處少分不攝諸根行薀攝一薀全
一界一處少分四有支全五有支少
分處非處少分六根全三根少分識
薀攝一薀全七界全一處全一有支
全四有支少分處非處少分一根全
三根少分如是有六種攝所謂薀攝
乃至根攝由此相攝道理展轉相攝
如應當知
謂諸薀等各自種子所攝二者相攝
謂諸薀等自相共相所攝三種類攝
謂諸薀等遍自種類所攝四分位攝
謂諸薀等順樂受等分位所攝五不
相離攝謂諸薀等由一一法及諸助
伴攝一切薀等六者時攝謂諸薀等
過去未來現在各自相攝七者方攝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四卷第八張惡
[15-0927c]
謂諸薀等在此方轉或依此生卽此
方攝八者全攝謂諸薀等五等所攝
九少分攝謂諸薀等各各差別少分
所攝十勝義攝謂諸薀等眞如相所
攝如是諸薀一切攝義捻有十六如
薀乃至根亦爾又由三法攝一切法
謂色薀法界意處復次依止幾處色
薀轉耶依止幾處名所攝四薀轉耶
謂依止六處色薀轉一建立處二覆
藏處三資具處四根處五根住處六
有威德定所行處依止七處名所攝
四薀轉一樂欲二希望三境界四尋
伺五正知六清淨方便七清淨諸受
用欲者依止四處住律儀者精進行
者依止一處巳得近分定者依止一
處安住根本定者依止一處如是七
處略有四位應知復次我當先說分
別色薀一一別義然後分別
名四薀義云何分別色薀嗢拕南曰物
極微生起安
立與流業刹那獨所行餘相雜最後
問色薀中眼幾物所攝答若據相攝
唯有一物謂眼識所依清淨色若據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四卷第九張惡
[15-0928a]
不相離攝則有七物謂卽此眼及與
身地色香味觸若皆據界攝則有十
物卽此七物界及水火風
鼻舌當知亦爾此中差別者謂耳耳
識所依清淨色鼻鼻識所依清淨色
舌舌識所依清淨色餘如前說若身
當除眼等四何以故由遠離彼獨可
得故此相者謂身識所依清淨色若
於外色香味觸彼所行相中除一切
根餘一切如前應知聲及聲界不恒
有故今當別說若於是處有聲當知
此處復増其一應知聲界一切處増
復次色等所緣境界如本地分巳廣
分別若觸處中所說造色滑乃至勇
當知卽於大種分位假施設有謂於
大種清淨性假立滑性於大種堅實
性假立重性於大種不清淨不堅實
性假立歰性及輕性於大種不清淨
慢緩性假立軟性由水與風和合生
故假立有冷由闕任持不平等故假
立飢渴及弱力由無所闕无不平等
故假立强力及飽由不平等變異錯
乱不平等故假立病由時分變異不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四卷第十張惡
[15-0928b]
平等故假立老由命根變異不平等
故假立死由血有過患不平等故假
立癢由惡飮食不平等故假立悶絕
由地與水和合生故假立黏由徃來
勞倦不平等故假立疲極若遠離彼
由平等故假立憩息由除垢等離萎
顇故假立勇銳如是一切說諸大種
捻有六位謂淨不淨位堅不堅位慢
緩位和合位不平等位平等位如是
六位復開爲八若八若六平等平等
復次一切色乃至觸皆二識所識謂
自識所識及意識所識或漸或頓眼
等五根一意識所識
以故此二皆是叚食攝故由无此二
鼻舌二識亦無此就現行說非就
界說
如是一切色薀所攝色中九種是實
物有觸所攝中四大種是實物有當
知所餘唯是假有墮法處色亦有二
種謂實有假有若有威德定所行境
猶如變化彼果彼境及彼相應識等
境色是實物有若律儀色不律儀色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四卷第十一張惡
[15-0928c]
皆是假有又定所行色若依此繫定
卽由此繫大種所造又此定色但是
世間有漏無漏由定而生非出世間
由此定色有戲論行定爲因故又非
一切所有定心皆有能生此色㓛能
唯一類有如能起化謂不思惟但由
先時作意所引離諸闇昧極善清淨
明了現前當知是定乃能生色若定
力勵數數思惟假勝解力而得見者
當知不能生起此色又復此色雖非
出世定之所行然由彼定増上
力故有一能現當知此事不可思議
問欲色二界實物有色何差別耶答
色界諸色清淨最勝能發光明又極
微細下地諸根所不行故又無有苦
依彼諸
色苦受不生故欲界不爾是名差別
復次色薀略由六相應知一自相二
共相三能依所依相屬相四受用相
五業相六微細相自相者謂地等以
堅等爲相眼等以各別清淨色爲相
共相者謂一切色皆變㝵相能依所
依相屬相者大種爲所依造色是能瑜
伽師地論第五十四卷第十二張惡
[15-0929a]
依受用相者爲内色處有所受用増
聚唯有堅生或唯有濕或唯有煖或
唯有動或和合生爲欲隨順内諸色
處受用差別故業相者謂地等諸大
種以依持攝受成熟増長爲相復有
餘業後當廣說微細相者謂極微相
復次微細性略有三種一損減微細
性二種類微細性三心自在轉微細
性損減微細性者謂分析諸色至最
細位名曰極微種類微細性者謂風
等色及中有色心自在轉微細性者
謂色無色二界諸色如經說有等心
諸天曾於人中如是如是資熏磨瑩
其心隨此修力住一毛端空量地處
展轉更㸦不相妨㝵如是等輩應當
思惟觀察色薀物類差別問諸極微
色由幾種相建立應知答略說由五
種相若廣建立如本地分何等爲五
一由分別故二由差別故三由獨立
故四由助伴故五由無分故分別建
立者謂由分別覺慧分析諸色至極
邊際建立極微非由體有是故極微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四卷第十三張惡
[15-0929b]
無生无滅亦非色聚集極微成差別
建立者略說極微有十五種謂眼等
根有五極微色等境界亦五極微地
等極微復有四種法處所攝實物有
色極微有一獨立建立者謂事極微
建立自相故助伴建立者謂聚極微
所以者何於一地等極微處所有餘
極微同聚一處不相捨離是故依此
立聚極微問何因緣故諸有對法同
處一處不相捨離而不說名无對性
耶答隨順轉故由彼展轉
不相妨㝵又由如是種類之業増上
所感如是而生何以故一切色聚一
切色根共受用故若異此者一切聚
中非有一切地等諸色不相捨離若
爾眼等諸識境界便不遍滿一切聚
中如是應无遍滿受用是故當知定
有諸色同一處所不相捨離又有諸
色或於是處㸦相妨㝵或於是處不
相妨㝵如中有色等而彼諸色非无
對性此中道理當知亦爾无分建立
極微者謂非彼極微更有餘分非聚
性故諸聚極微可有細分若極微處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四卷第十四張惡
[15-0929c]
卽唯此處更無細分可以分㭊
問如是所說五相極微復有五眼所
謂肉眼天眼聖慧眼法眼佛眼當言
幾眼用幾極微爲所行境答當言除
肉眼天眼所餘眼用一切極微爲所
行境何以故以彼天眼唯取聚色中
表上下前後兩邊若明若闇必不能
取極微處所由極微體以慧分析而
建立故
問何故說極微无生無滅耶答由諸
聚色最初生時全分而生最後滅時
不至極微位中間盡滅猶如水滴
復由五相應知名不如理思議極微
謂於色聚中有諸極微自性而住應
知名初不如理思議極微或謂極微
有生有滅或謂極微與餘極微或合
或散或謂衆色於極微量積集而住
或謂極微能生別異衆多色聚應知
名後不如正理思議極微故應方便
以如理思思議極微斷此五種非理
思
復次建立極微當知有五種勝利謂
由分析一合聚色安立方便於所緣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四卷第十五張惡
[15-0930a]
境便能清淨廣大修習是初勝利又
能漸斷薩迦耶見是第二勝利如能
漸斷薩迦耶見如是亦能漸斷憍慢
是第三勝利又能漸伏諸煩惱緾是
第四勝利又能速疾除遣諸相是第
五勝利如是等類應當如理思惟
極微
復次略說色物生當知有五種何等
爲五一依止生二種子生三勢引生
四攝受生五損減生
云何依止生謂於所依大種處所有
餘所造色生故如是說由四大種造
所造色是同一處攝持彼義又若於
此色積聚中有彼大種及所造色自
相可得當知此中卽有彼法若於此
處彼法自相都不可得當知此處无
有彼法是名捻建立有非有相若有
說言於此處所彼法自相雖不可得
然必有者今應問彼此不可得與可
得者爲物是等爲不等耶若物等者
物旣是等而不可得不應道理若不
等者爲卽此量說物不等爲據威勢
說不等耶若卽此量說不等者少分
瑜伽師地論苐五十四卷苐十六張惡
[15-0930b]
自相亦不可得不應道理若據威勢
說不等者離彼自相有餘威勢不可
得故不應道理如是等類當知名依
止生
云何種子生謂所有色各従自種子
所生如堅硬聚或時遇緣便生流濕
流濕遇緣復生堅硬不煖生煖煖復
生冷不動生動
惡色等差別應知由如是等雖无自
相然有其界従彼彼聚彼彼色法差
別而生如是等類當知名種子生
云何勢引生謂内色根増上力故外分
差別相續而生謂器世界等又由先
業勢所引故内諸色處差別而生又
復諸天或現前欲或不現前欲及北
拘盧洲所有資具當知多分勢引而
生差別而轉人中相續生者唯有器
世界如是等類當知名勢引生云
何攝受生謂遇彼彼攝受緣故彼彼
色法展轉増益勝上而生猶如水等
潤萌芽等如是等類名攝受生與此
相違應知名損減生復
次諸聚色生時如種種物石磨爲瑜
伽師地論苐五十四卷第十七張惡
[15-0930c]
末以水和合團雜而生非如苣蕂麦
豆等聚何以故隨彼生因増上力故
如是而生爲有用故
問若一切行皆自種子所生何因緣
故說諸大種造所造色答由彼變異
而變異故彼所建立及任持故由三
因緣大種變異令所造色變異而轉
一士夫用故二業所作故三由勝定
故士夫用者謂由地大所打觸故器
差別故田差別故令所造色變異可
得或由水所潤等火所熟等風所燥
等令所造色變異可得當知是名由
彼大種士夫用故令所造色變異而
生業所作者隨業勢力先大種生後
隨彼力色變異生是名業所作故由
勝定者勝定力故先起
色變異而生當知是名由勝定故大
種變異因此造色變異而生
復次略由五緣所有大種令其異果
轉成異果何等爲五一大種力故二
士夫用力故三明呪力故四神通力
故五業所作力故
問従此沒巳何因何緣中有色聚續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四卷第十八張惡
[15-0931a]
得生耶答當知此色用自種子爲因
感生業爲緣
問何因得知有中有耶答従此沒巳
若無所依諸心心所无有道理轉至
餘方故不應如響唯惑乱故不應如
影彼不滅故亦不應說如取所緣非
行徃故由如是等所說譬喻不應道
理是故當知定有中有如是等類應
當思惟色薀生起
復次色薀生時誰爲先首據其處所
依此處所餘色轉耶當知大種先據
處所後餘造色依此處轉唯諸大種
於此處所現前障㝵所餘造色自相
遍滿當知由彼勢力任持有所據㝵
復次地等諸四大種隨其次第麤顯
應知謂地界及果能持最勝水火風
等流潤燒然動搖等業依止彼故方
得流轉
復次諸聲纔宣發巳尋卽斷滅故於
色聚中不恒相續又此音聲依質生
時質處及外倶頓可得隨所聞處於
此處所遍滿頓起如焰光明非漸漸
生展轉徃趣
瑜伽師地論苐五十四卷苐十九張惡
[15-0931b]
復次風有二種謂恒相續不恒相續
諸輪行風名恒相續在空行者名不
恒相續在物行者名恒攝受又當知
風機関運轉名恒相
恒相續
問何等名空界答明闍所攝造色說
名空界此亦二種一恒相續二不恒
相續若諸有情所居處所常闇常明
名恒相續餘不爾處非恒相續當知
此亦依止色聚又此空界光明攝者
名爲清淨隟穴攝者名不清淨
問諸長短等所說形色當言實有爲
假有耶答當言假有何以故積集而
住故名爲形唯有衆色積集可得餘
形色相不可得故又必相得相得之
法有自性者彼法便有雜乱過失又
如車等彼覺可壞故
復次法處所攝勝定果色中當知唯
有顯色等相何以故於彼香等生因
闕故又無用故如是於空行風中无
有倶生香等唯有假合者又離輪外
所發光明所餘大種及與香等皆不
可得又法處所攝勝定果色當知此
瑜伽師地論苐五十四卷苐二十張惡
[15-0931c]
色唯依勝定不依大種然従緣彼種
類影像三摩地發故亦說彼大種所
造非依彼生故名爲造
問於色薀中幾法由有見有對故住
幾法由無見有對故住幾法由无見
無對故住答一由二種謂眼所行餘
唯有對除法處所攝色當知此色无
見無對如是等類應當思惟色薀安立
復次色薀由幾種流而相續轉謂由
三種一等流流二異熟生流三長養
流初等流流復有四種一異熟等流
流二長養等流流三變異等流流四
本性等流流異熟流者復有二種一
者最初二者相續謂業生異熟乃異
熟所生謂卽従彼
時轉者長養流者亦有二種一處寬
遍長養流二相増盛長養流初長養
流唯色長養當知由食睡眠梵行等
至長養諸色餘長養流當知亦由食
故彼所依故修勝作意故長時淳熟
故而得長養諸有色法由二長養之
所長養諸無色法唯相増盛說名長
養人欲界色具由四食及餘一切長
瑜伽師地論苐五十四卷苐二十一張惡
[15-0932a]
養因緣而得長養色界諸色不由叚
食睡眠梵行而得長養又諸色根當
知由二種流而得流轉以諸色根離
異熟長養相續流外無別等流流問
異熟相續有時亦有増長廣大可得
何故異熟攝流非卽長養耶答由別
有長養相續能攝能持異熟等流流
故現有増長等若非根所攝色當知
具三種流諸心心所有等流流異熟
生流第二長養所長養流法處所攝
色無異熟生流餘如心心所應知又
欲界中具有内外諸色成熟於色界
中遠離香味又欲界中諸色根成熟
或具不具於色界中必具諸根又諸
聲界亦有異熟非聲如是等類應當
思惟色薀流義復次色薀所攝地界
能爲幾業乃至風界能爲幾業當知
一切皆爲五業謂地界能爲打觸變
壞業建立業與依止業違損業攝受
業水界能爲流潤業攝持業漑灌業
違損業攝受業火界能爲照了業成
熟業燒然業違損業攝受業風界能
爲發動業隨轉業消燥業違損業攝
瑜伽師地論苐五十四卷苐二十二張惡
[15-0932b]
受業又諸大種於所生造色當知能
作五業謂生起業依止業建立業任
持業増長業
首故變異生巳與彼爲處不相捨離
能爲依止故攝受損害安危共同能
建立彼故持彼本量令不損減故能
任持令彼積集増進廣大故能増長
問眼耳所行善不善色彼何因緣成
善等性非餘色耶答若略說由軟中
上品三種思差別故一加行思二決
定思三等起思由此能起若善不善
身語表業當知上品思爲依止故能
發善不善業
問依止聚色而有運動當言與彼異
不異耶答當言不異何以故於彼處
所若生不生或滅不滅而有運動皆
有過失可得故問有何過失答若言
生而有動便越刹那相若言不生便
應無動若言滅者應與餘等若言不
滅便越行相又於異處生起因緣分
明可得是故當知無別運動實物可
得如是等類應當思惟色薀作業
復次一切色薀當言皆是刹那滅性
瑜伽師地論苐五十四卷苐二十三張惡
[15-0932c]
何以故諸行纔生尋卽壞滅現可得
故又不應謂能生之因卽是滅因其
相異故又法生巳餘停住因不可得
故是故當知一切諸行皆任運滅由
此道理刹那義成若謂火等是滅壞
因不應道理何以故由彼大等與彼
諸行倶生倶滅現可得故唯能爲彼
變異生緣說有作用又謂壞滅是壞
滅因不應道理何以故與彼倶生不
應理故若彼生時卽有壞滅便成相
續斷壞過失又唯自性滅壞說名爲
滅而言能爲滅因不應道理若言別
有滅壞自性離彼法外別有滅相畢
滅助伴方能滅者於燈電等及心心
所任運滅中不可得故不應道理若
謂生彼有別別功能此差別不可得
故不應道理若謂二種於一處所有
滅功能卽應二種倶於兩分有滅功
能或無功能有過失故不應道理如
是等類應當思惟色薀刹那滅義謂
由任運壞滅因故遮計火等爲滅因
故遮計滅相爲滅因故遮計二種爲
瑜伽師地論苐五十四卷苐二十四張惡
[15-0933a]
滅因故如是等類盡當了知又一切
行是心果故當知如心皆刹那滅
復次所造色於諸大種當言有異相
耶當言無異相耶謂有異相何以故
異相可得故此中異相者謂異根所
行故所以者何由餘色根能取大種
復由餘根取所造色故又可運轉不
可運轉現可得故謂従衆花運轉香
氣置苣蕂中世現可得非彼堅等而
可運轉又變異不變異現可得故謂
煎酥等中有色味等變異差別可得
非彼堅等是故當知大種造色其相
有異若於異相而執爲一於諸大種
亦應爾耶由諸大種其相展轉㸦相
異故若許爾者應當唯有一大種耶
是故當知諸所造色望彼大種定有
異相如是等類應當思惟諸大種色
獨非獨相
復次諸色所攝法幾是根性幾是所
行性謂五是根性六是所行性問何
等所行境是根所行耶答若根不壞
等如本地分中巳廣說謂由依處故
或由相故或由方故或由時
瑜伽師地論苐五十四卷苐二十五張惡
[15-0933b]
明了不明了故或由全事一分事故
問由幾因緣說諸根壞及不壞耶答
由二因緣一由羸損故二由全壞故
與此相違當知不壞又略由四緣諸
根變異一由外緣所生謂由受用攝
受損壞外境界故或由他輩所損益
故二由内緣所生謂由各別不如理
作意所生貪等諸緾煩惱故或由如
理作意所生三摩鉢底等故三由業
緣所生謂由先業増上緣力感得端
正醜陋等故四由自體變異所生謂
被諸根自相差別故問由幾因緣意
根壞耶答由四因緣一由蓋所作謂
於五蓋中隨由一蓋覆蔽其心二由
散乱所作謂由鬼魅嬈乱其心三由
未證所作謂彼内心猶未證得靜慮
無色勝品功德然於其中强發作意
四由未解所作謂於多聞工巧等事
心未純熟强施方便
云何色等境界望彼諸根名爲現前
謂色於眼非合非闇非極細遠亦非
有障名爲現前要唯有見有明無障
在可行處乃名現前又於一眼雖闇
瑜伽師地論苐五十四卷苐二十六張惡
[15-0933c]
障色亦名現前聲於耳根亦必非合
非極細遠得名現前有障无障若明
若闇在可行處皆名現前香味觸三
於鼻舌身唯合能取在可行處乃名
現前所行境界若諸天眼唯照有見
有障無障若明若闇若近若遠皆名
現前然在可行處非不可行處若聖
慧眼一切種色皆是所行
問如本地分說六種所行性此何差
別耶答
色及器世間所攝色第二所行性謂
由三自性自性差別故相差別故作
用差別故分位差別故色相差別者
謂靑黃赤白等乃至廣說作用差別
者謂有表無表律儀不律儀非律儀
非不律儀所攝作用分位差別者謂
可意不可意色及順捨處色聲相差
別者謂執受大種爲因非執受大種
爲因執受非執受大種爲因作用差
別者謂語表業分位差別者如前應
知香相差別者謂根莖皮實花葉果
香作用差別者謂香味觸皆无作用
分位差別如前應知味相差別者謂
瑜伽師地論苐五十四卷苐二十七張惡
[15-0934a]
甘苦等如前巳說觸相差別亦如前
說多種應知第三所行性謂東南西
北等方維差別應知第四所行性謂
過去未來現在差別應知第五所行
性謂取實不實差別應知第六所行
性謂取一分事或遍滿事差別應知
如是等類是名諸色境界現前差別
應知
云何名爲能生作意謂由所依不壞
故境界現前故所起能引發心所如
是等類應當思惟色薀所行相
復次在欲界者依欲界身發起色界
大種現前彼諸大種云何與下界色
共住爲異處耶非異處耶當言如水
處沙非住異處如是等類應當思惟
色薀㸦相雜住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四
勅雕造
瑜伽師地論苐五十四卷苐二十八張惡
[15-0934b]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五惡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五
如是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