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n0001 瑜伽師地論-唐-彌勒菩薩 (TKD)


[15-0658c]
復次初
夜後夜常勤修習覺寤瑜伽者云何
初夜云何後夜云何覺寤瑜伽云何
常勤修習覺寤瑜伽言初夜者謂夜
四分中過初一分是夜初分言後夜
者謂夜四分中過後一分是夜後分
覺寤瑜伽者謂如說言於晝曰分經
行宴坐従順障法淨修其心於初夜
分經行宴坐従順障法淨修其心淨
修心巳出住處外洗濯其足還入住
處右脅而臥重累其足住光眀想正念
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臥至夜後分
速疾覺寤經行宴坐従順障法淨修
其心常勤修習覺寤瑜伽者謂如有
一世尊弟子聽聞覺寤瑜伽法巳欲
樂修學便依如是覺寤瑜伽作如是
念我當成辦佛所聽許覺寤瑜伽發
生樂欲精進勤劬超越勇猛勢力發
起勇悍剛決不可制伏筞勵
[15-0659a]
其心無間相續此中云何於晝日分
經行宴坐従順障法淨修其心言晝
日者謂従日出時至日沒時言經行
者謂於廣長稱其度量一地方所若
徃若來相應身業言宴坐者謂如有
一或於大牀或小繩牀或草葉座結
加跗坐端身正願安住背念所言障
者謂五種蓋順障法者謂能引蓋隨
順蓋法云何五蓋謂貪欲蓋瞋恚蓋
惛沈睡眠蓋掉舉惡作蓋及以疑蓋
云何順障法謂淨妙相瞋恚相黑闇
相親屬國土不死尋思追憶昔時笑
戲喜樂承事隨念及以三世或於三
世非理法思問於經行時従幾障法
淨修其心云何従彼淨修其心答従
惛沈睡眠蓋及能引惛沈睡眠障法
淨修其心爲除彼故於光眀想善巧
精懇善取善思善了善逵以有眀倶
心及有光倶心或於屛處或於露處徃
返經行於經行時隨緣一種淨妙境界
極善示現酄導讃勵慶慰其心謂或念
佛或法或僧或戒或捨或復念天或
於宣說惛沈睡眠過患相應所有正
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二張聽
[15-0659b]
法於此法中爲除彼故以無量門訶
責毁呰惛沈睡眠所有過失以無量
門稱楊讃歎惛沈睡眠永斷功德所
謂契經應頌記別諷誦自說因緣譬
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及以論議爲
除彼故於此正法聽聞受持以大音
聲若讀若誦爲他開示思惟其義稱
量觀察或觀方隅或瞻星月諸宿道
度或以冷水洗灑面目由是惛沈睡
眠緾蓋未生不生巳生除遣如是方
便従順障法淨修其心問於宴坐時
従幾障法淨修其心云何従彼淨修
其心答従四障法淨修其心謂貪欲
瞋恚掉舉惡作疑蓋及能引彼法淨
修其心爲令巳生貪欲緾蓋速除遣
故爲令未生極遠離故結加跗坐端
身正願安住背念或觀靑瘀或觀膿
爛或觀變壞或觀胮脹或觀食噉或
觀血塗或觀其骨或觀其鎖或觀骨
鎖或於隨一賢善定相作意思惟或
於宣說貪欲過患相應正法於此法
中爲斷貪欲以無量門訶責毁呰欲
貪欲愛欲藏欲護欲著過失以無量
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三張聽
[15-0659c]
門稱楊讃歎一切貪欲永斷功德所
謂契經應頌記別乃至廣說爲斷貪
欲於此正法聽聞受持言善通利意
善尋思見善通逵卽於此法如是宴
坐如理思惟由是因緣貪欲緾蓋未
生不生巳生除遣如是方便従順障
法淨修其心於瞋恚蓋法有差別者
謂如是宴坐以慈倶心無怨無歒無
損無惱廣大無量極善修習普於一
方發起勝解具足安住如是第二如
是第三如是第四上下傍布普遍一
切無邊世界發起勝解具足安住餘
如前說於掉舉惡作蓋法有差別者
謂如是宴坐令心内住成辦一趣得
三摩地餘如前說於疑蓋法有差別
者謂如是宴坐於過去世非不如理
作意思惟於未來世於現在世非不
如理作意思惟我於過去爲曾有耶
爲曾無耶我於過去爲曾何有云何
曾有我於未來爲當何有云何當有
我於現在爲何所有云何而有今此
有情従何而來於此殞沒當徃何所
於如是等不如正理作意思惟應正
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四張聽
[15-0660a]
遠離如理思惟去來今世唯見有
法唯見有事知有爲有知無爲無唯
觀有因唯觀有果於實無事不増不
益於實有事不毁不謗於其實有了
知實有謂於無常苦空無我一切
中了知無常苦空無我以能如是如
理思惟便於佛所無惑無疑餘如前
說於法於僧於苦於集於滅於道於
因及因所生諸法無惑無疑餘如前
說又於瞋恚蓋應作是說爲斷瞋恚
及瞋恚相於此正法聽聞受持乃至
廣說於掉舉惡作蓋應作是說爲斷
掉舉惡作及順彼法於此正法聽聞受
持乃至廣說於其疑蓋應作是說爲斷
疑蓋及順彼法於此正法聽聞受持
乃至廣說如是方便従貪欲瞋恚惛
沈睡眠掉舉惡作疑蓋及順彼法淨
修其心是故說言經行宴坐従順障
法淨修其心如是巳說由法増上従
順障法淨修其心復有由自増上及
世増上従順障法淨修其心云何名
爲由自増上謂如有一於諸蓋中隨
起一種便自了知此非善法於所生
蓋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五張

[15-0660b]
不堅執著速疾棄捨擯遣變吐又能
自觀此所生蓋甚可羞恥令心染惱
令慧羸劣是損害品如是名爲由自
増上従順障法淨修其心云何名爲
由世増上従順障法淨修其心謂如
有一於諸蓋中隨一巳生或將生時
便作是念我若生起所未生蓋當爲
大師之所訶責亦爲諸天及諸有智
同梵行者以法輕毁彼由如是世増
上故未生諸蓋能令不生巳生諸蓋
能速棄捨如是名爲由世増上従順
障法淨修其心又爲護持諸臥具故
順世儀故盡夜初分經行宴坐従順
障法淨修其心従順障法淨修心巳
出住處外洗濯其足洗濯足巳還入
住處如法寢臥爲令寢臥長養大種
得増長巳長益其身轉有勢力轉能
隨順無間常委善品加行問以何因
緣右脅而臥答與師子王法相似故
問何法相似答如師子王一切獸中
勇悍堅猛最爲第一比丘亦爾於常
修習覺寤瑜伽發勤精進勇悍堅猛
最爲第一由是因緣與師子王臥法
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六張聽
[15-0660c]
相似非如其餘鬼臥天臥受欲者臥
由彼一切嬾墯懈怠下劣精進勢力
薄弱又法應爾如師子王右脅臥者
如是臥時身無掉乱念無忘失睡不
極重不見惡夢異此臥者與是相違
當知具有一切過失是故說言右脅
而臥重累其足云何名爲住光眀想
巧便而臥謂於光眀想善巧精懇善
取善思善了善逵思惟諸天光眀倶
心巧便而臥由是因緣雖復寢臥心
不惛闇如是名爲住光眀想巧便而
臥云何正念巧便而臥謂若諸法巳
聞巳思巳熟修習體性是善能引義
利由正念故乃至睡夢亦常隨轉由
正念故於睡夢中亦常記憶令彼法
相分眀現前卽於彼法心多隨觀由
正念故隨其所念或善心眠或無記
心眠是名正念巧便而臥云何正知
巧便而臥謂由正念而寢臥時若有
隨一煩惱現前染惱其心於此煩惱
現生起時能正覺了令不堅著速疾
棄捨旣通逵巳令心轉還是名正知
巧便而臥云何名爲思惟起想巧便
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七張聽
[15-0661a]
而臥謂以精進筞勵其心然後寢臥於
寢臥時時時覺寤如林野鹿不應
一切縦放其心隨順趣向臨入睡眠
復作是念我今應於諸佛所許覺寤
瑜伽一切皆當具足成辦爲成辦故
應住精勤最極濃厚加行欲樂復作
是念我今爲修覺寤瑜伽應正發起
勤精進住爲欲修習諸善法故應正
翹勤離諸嬾墯起發具足過今夜分
至眀清旦倍増發起勤精進住起發
具足當知此中由第一思惟起想無
重睡眠於應起時速疾能起終不過
時方乃覺寤由第二思惟起想能於
諸佛共所聽許師子王臥如法而臥
無増無減由第三思惟起想令善欲
樂常無懈廢雖有失念而能後後展
轉受學令無斷絕如是名爲思惟起
想巧便而臥云何至夜後分速疾覺
寤經行宴坐従順障法淨修其心夜
後分者謂夜四分中過後一分名夜
後分彼由如是住光眀想正念正知
思惟起想巧便而臥於夜中分夜四
分中過於一分正習睡眠令於起時
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八張聽
[15-0661b]
身有堪能應時而起非爲上品惛沉
睡眠緾所制伏令將起時闇鈍薄弱
嬾墯懈怠由無如是闇鈍薄弱嬾墯
懈怠暫作意時無有艱難速疾能起
従諸障法淨修心者如前應知如是
廣辯初夜後夜常勤修習覺寤瑜伽
巳復云何知此中略義謂常勤修習
覺寤瑜伽所有士夫補特伽羅略有
四種正所作事何等爲四一者乃至
覺寤常不捨離所修善品無間常委
修善法中勇猛精進二者以時而臥
不以非時三者無染汙心而習睡眠
非染汙心四者以時覺寤起不過時
是名四種常勤修習覺寤瑜伽所有
士夫補特伽羅正所作事依此四種
正所作事諸佛世尊爲聲聞衆宣說
修習覺寤瑜伽云何宣說謂若說言
於晝日分經行宴坐従順障法淨修
其心於初夜分經行宴坐従順障法
淨修其心由此言故宣說第一正所
作事謂乃至覺寤常不捨離所修善
品無間常委修善法中勇猛精進若
復說言出住處外洗濯其足還入住
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九張聽
[15-0661c]
處右脅而臥重累其足由此言故宣
說第二正所作事謂以時而臥不以
非時若復說言住光眀想正念正知
思惟起想巧便而臥由此言故宣說
第三正所作事謂無染汙心而習睡
眠非染汙心若復說言於夜後分速
疾覺寤經行宴坐従順障法淨修其
心由此言故宣說第四正所作事謂
以時覺寤起不過時此中所說住光
眀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臥者
顯由二緣無染汙心而習睡眠非染
汙心謂由正念及由正知復由二緣
以時覺寤起不過時謂由住光眀想
及由思惟起想此復云何由正念故
於善所緣攝斂而臥由正知故於善
所緣若心退失起諸煩惱卽便速疾
能正了知如是名爲由二緣故無染
汙心而習睡眠非染汙心由住光眀
想及思惟起想無重睡眠非睡眠緾
能遠隨逐如是名爲由二緣故以時
覺寤起不過時如是宣說常勤修習
覺寤瑜伽所有略義及前所說廣辯
釋義捻說名爲初夜後夜常勤修習
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十張聽
[15-0662a]
覺寤瑜伽云何名爲正知而住謂如
有一若徃若還正知而住若覩若瞻
正知而住若屈若伸正知而住特僧
伽胝及以衣鉢正知而住若食若飮
若噉若嘗正知而住若行若住若坐
若臥正知而住於覺寤時正知而住
若語若默正知而住解勞睡時正知
而住若徃若還正知住者云何爲徃
云何爲還云何徃還正知而住所言
徃者謂如有一徃詣聚落徃聚落間
徃詣家屬徃家屬間徃詣道塲徃道
塲閒所言還者謂如有一従聚落還
聚落間還従家屬還家屬間還従道
塲還道塲間還所言徃還正知住者
謂於自徃正知我徃及於自還正知
我還於所應徃及非所徃能正了知
於所應還及非所還能正了知於應
徃時及非徃時能正了知於應還時
及非還時能正了知於其如是如是
應徃及不應徃能正了知於其如是
如是應還及不應還能正了知是名
正知彼由成就此正知故自知而徃
自知而還徃所應徃非非所徃還所
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十一張聽
[15-0662b]
應還非非所還以時徃還不以非時
如其色類動止軌則禮式威儀應徃
應還如是而徃如是而還如是名爲
若徃若還正知而住若覩若瞻正知
住者云何爲覩云何爲瞻云何覩瞻
正知而住所言覩者謂於如前所列
諸事若徃若還先無覺慧先無功用
先無欲樂於其中間眼見衆色是名
爲覩所言瞻者謂於如前所列諸事
若徃若還覺慧爲先功用爲先欲樂
爲先眼見衆色謂或諸王或諸王等
或諸僚佐或諸黎庶或婆羅門或諸
居士或饒財寶長者商主或餘外物
房舎屋宇殿堂廊廟或餘世間衆雜
妙事觀見此等是名爲瞻若復於此
覩瞻自相能正了知於所應覩於所
應瞻能正了知於應覩時於應瞻時
能正了知如所應覩如所應瞻能正
了知是名正知彼由成就此正知故
自知而覩自知而瞻覩所應覩瞻所
應瞻於應覩時於應瞻時而正瞻覩
如所應覩如所應瞻如是而覩如是
而瞻如是名爲若覩若瞻正知而住
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十二張聽
[15-0662c]
若屈若申正知住者云何爲屈云何
爲申云何名爲若屈若申正知而住
謂彼如是覩時瞻時若徃爲先若還
爲先或屈申足或屈申臂或屈申手
或復屈申隨一支節是名屈申若於
屈申所有自相能正了知若所屈申
能正了知若屈申時能正了知若如
是屈及如是申能正了知是名正知
彼由成就此正知故於屈於申自知
而屈自知而申於所應屈於所應申
而屈而申於應屈時於應申時而
屈而申如所應屈如所應申如是
而屈如是而申如是名爲若屈若
申正知而住持僧伽胝及以衣鉢
正知住者云何特僧伽胝云何持衣
云何持鉢云何持僧伽胝及以衣鉢
正知而住謂有大衣或六十條或九
条等或兩重刺名僧伽胝被服受用
能正將護說名爲持若有中衣若有
下衣或持爲衣或有長衣或應作淨
或巳作淨如是一切說名爲衣被服
受用能正將護說名爲持若堪受持
或鐵或瓦乞食應器說名爲鉢現充
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十三張聽
[15-0663a]
受用能正將護說名爲持若於如是
或僧伽胝或衣或鉢所有自相能正
了知於所應持或僧伽胝或衣或鉢
或淨不淨能正了知若於此時或僧
伽胝或衣或鉢巳持應持能正了知
若於如是或僧伽胝或衣或鉢應如
是持能正了知是名正知彼由成就
此正知故於所應持或僧伽胝或衣
或鉢自知而持於所應持於應持時
而能正持如所應持如是而持如是
名爲持僧伽胝及以衣鉢正知而住
若食若飮若噉若嘗正知住者云何
爲食云何爲飮云何爲噉云何爲嘗
云何若食若飮若噉若嘗正知而住
謂諸所有受用飮食惣名爲食此復
二種一噉二嘗云何爲噉謂噉餠麨
或飯或糜或羹或臛或有所餘造作
轉變可噉可食能持生命如是等類
皆名爲噉亦名爲食云何爲嘗謂嘗
乳酪生酥熟酥油蜜沙糖魚肉醯鮓
或新果實或有種種咀嚼品類如是
一切總名爲嘗亦名爲食云何爲飮
謂沙糖汁或石蜜汁或飯漿飮或鑚
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十四張聽
[15-0663b]
酪飮或酢爲飮或抨酪飮乃至於水
捻名爲飮若於如是若食若飮若噉
若嘗所有自相能正了知若於一切
所食所飮所噉所嘗能正了知若於
爾時應食應飮應噉應嘗能正了知
若於如是應食應飮應噉應嘗能正
了知是名正知彼由成就此正知故
於自所有若食若飮若噉若嘗自知
而食自知而飮自知而噉自知而嘗
於所應食於所應飮於所應噉於所
應嘗正食正飮正噉正嘗應時而食
應時而飮應時而噉應時而嘗如所
應食乃至如所應嘗如是而食乃至
如是而嘗如是名爲若食若飮若噉
若嘗正知而住若行若住廣說乃至
若解勞睡正知住者云何爲行云何
爲住云何爲坐云何爲臥云何覺寤
云何爲語云何爲默云何名爲解於
勞睡云何於行廣說乃至於解勞睡
正知而住謂如有一於經行處來徃
經行或復徃詣同法者所或涉道路
如是等類說名爲行復如有一住經
行處住諸同法阿遮利耶鄔波拕耶
及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十五張

[15-0663c]
諸尊長等尊長前如是等類說名爲
住復如有一或於大牀或小繩牀或
草葉座或諸敷具或尼師檀結加跗
坐端身正願安住背念如是等類說
名爲坐復如有一出住處外洗濯其
足還入住處或於大牀或小繩牀或
草葉座或阿練若或在樹下或空閑
室右脅而臥重疊其足如是等類說
名爲臥復如有一於晝日分經行宴
坐従順障法淨修其心於初夜分於
後夜分經行宴坐従順障法淨修其
心說名覺寤復如有一常勤修習如
是覺寤於未受法正受正習令得究
竟所謂契經應頌記別廣說如前卽
於如是巳所受法言善通利謂大音
聲若讀若誦或復爲他廣說開示於
時時間與諸有智同梵行者或餘在
家諸賢善者語言談論共相慶慰爲
欲酄勵及求資具如是等類說名爲
語復如有一隨先所聞隨先所習言
善通利究竟諸法獨處空閑思惟其
義籌量觀察或處靜室令心内住等
住安住及與近住調伏寂靜最極寂
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十六張聽
[15-0664a]
靜一趣等持或復於彼毗鉢舎那修
瑜伽行如是等類說名爲默復如有
一於其熱分極炎暑時或爲熱逼或
爲劬勞便生疲倦非時惛寐樂著睡
眠是名勞睡若復於行廣說乃至於
解勞睡所有自相能正了知於所應
行乃至於應所解勞睡能正了知於
應行時乃至於應解勞睡時能正了
知如所應行乃至如所應解勞睡能
正了知是名正知彼由成就此正知
故於其自行乃至於其自解勞睡正
知而行乃至正知而解勞睡若所應
行乃至若所應解勞睡卽於彼行乃
至於彼解於勞睡若時應行乃至若
時應解勞睡卽此時行乃至此時解
於勞睡如所應行乃至如所應解勞
睡如是而行乃至如是而解勞睡如
是名爲於行於住於坐於臥於其覺
寤於語於默於解勞睡正知而住復
次如是正知而住云何次第爲顯何
事謂如有一依止如是村邑聚落亭
邏而住作是思惟我今應徃如是村
邑聚落亭邏廵行乞食如是乞巳出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四苐十七張聽
[15-0664b]
還本處又於如是村邑等中或有居
家我不應徃何等居家謂唱令家或
酤酒家或婬女家或國王家或旃荼
羅羯恥那家或復有家一向誹謗不
可迴轉或有居家我所應徃謂刹帝
利大族姓家或婆羅門大族姓家或
諸居士大族姓家或僚佐家或饒財
家或長者家或商主家又有居家我
雖應徃不應太早太晩而徃若施主
家有遽務時亦不應徃若戲樂時若
有營搆嚴飾事時若爲世間弊穢法
時若忿竸時亦不應徃又如所徃如
是應徃不與暴乱惡象倶行不與暴
乱衆車惡馬惡牛惡狗而共同行不
入鬧叢不蹈棘刺不踰垣牆不越坑
塹不墮山岸不溺深水不履糞穢應
隨月喻徃施主家具足慚愧遠離憍
傲盪滌身心不求利養不希恭敬如
自獲得所有利養心生喜悦如是於
他所得利養心亦喜悦不自高舉不
輕蔑他心懷哀愍又應如是自持其
心徃施主家豈有出家徃
詣他所要望他施非不惠施廣說乃
至要當速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四苐
十八張聽
[15-0664c]
疾而非遲緩又作是心我於今假徃
施主家所受施物應知其量又我不
應利養因緣矯詐虛誑現惑乱相以
利求利得利養巳無染無愛亦不耽
嗜饕餮迷悶堅執湎著而受用之復
於巳徃或正徃時觀見衆色於此衆
色一分應觀或有一分所不應觀於
不應觀所有衆色當攝其眼善護諸
根於所應觀所有衆色應善住念而
正觀察何色類色所不應觀謂諸伎
樂戲笑歡娛或餘遊戲所作歌儛音
樂等事如是復有母邑殊勝幻少盛
年羙妙形色或復有餘所見衆色能
壞梵行能障梵行能令種種諸惡不
善尋思現行如是色類所有衆色不
應觀視何色類色是所應觀謂諸所
有衰老朽邁上氣者身傴僂慿杖戰
掉者身或諸疾苦重病者身腳腫手
腫腹腫面腫膚色萎黃瘡癬疥癩衆
苦逼迫身形委頓身形洪爛諸根闇
鈍或有夭喪死經一日或經二日或經
七日被諸烏鵲餓狗鵄鷲狐狼野千
種種暴惡傍生禽獸之所食噉或命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四苐十九張聽
[15-0665a]
終巳出置高牀上施幰悵前後大衆
或哀或哭以其灰土塵坌身髪生愁
生苦生悲生怨生憂生惱如是等類
所有衆色我應觀察觀是衆色能順
梵行能攝梵行能令諸善尋思現行
不應搖身搖臂搖頭跳躑携手叉腰
竦肩入施主家不應輒坐所不許座
不應不審觀座而坐不應放縦一切
身分不應翹足不應交足不太狹足
不太廣足端嚴而坐不應開紐不軒
不磔亦不褰張而被法服所服法衣
並皆齊整不高不下不如象鼻非如
多羅樹間房穗非如龍首非如豆搏
而被法服不應持鉢預就其食不應
持鉢在飮食上不應置鉢在雜穢處
若坑㵎處若崖岸處又應次第受用
飮食不應以飯覆羹臛上不以羹臛
覆其飯上不應饕餮受諸飮食不應
嫌恨受諸飮食不太麤食不太細食不
應圓搏食不應舐手不應舐鉢不振
手食不振足食不應齧斷而食其食
従施主家還歸住處於晝夜分在自
別人所經行處徃反經行非於他處
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二十張聽
[15-0665b]
非不委處非不恣處非不與處而輒
經行非身劬勞非身疲倦非心掉舉
所制伏時而習經行爲修善品爲善
思惟内攝諸根心不外乱而習經行
不太馳速不太躁動亦非一向專事
徃來而習經行時時進步時時停住
而習經行如是於自所居住處自院
自房自別人處僧分與處非於他處非
不委處非不恣處習經行巳復於大牀
或小繩牀或草葉座或尼師壇或阿
練若樹下塚間或空閑室結加跗坐
端身正願安住背念而習宴坐於夜
中分如法寢息於晝日分及夜初分
修諸善品不應太急如是寢時應如
前說住光眀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
於夜後分速疾覺寤或於語論或於
讀誦勤修加行或爲修斷閑居宴默
思惟法時應當遠離順世典藉綺字
綺句綺飾文詞能引無義不能令證
神通等覺究竟涅槃復於如來所說
正法最極甚深相似甚深空性相應
隨順緣性及諸緣起殷重無間善攝
善受令堅令住令無失壞爲成正行
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二十一張聽
[15-0665c]
不爲利養恭敬稱譽又於是法言善
通利慧善觀察於諠雜衆不樂習近
不樂多業不樂多言於時時間安住
正念與諸有智同梵行者語言談論
共相慶慰樂興請問樂求諸善無違
諍心言詞稱量言詞合理言詞正直
言辭寂靜樂勤爲他宣說正法又應
宴默於惡不善所有尋思不樂尋思
又於非理所有諸法不樂思惟於自
所證離増上慢於少下劣差別證中
不生喜足於上所證中無退屈善能
遠離不應思處時時修習止觀瑜伽
樂斷樂修無間修習殷重修習又於
熱分極炎暑時勇猛策勵發勤精進
隨作一種所應作事勞倦因緣遂於
非時發起惛睡爲此義故暫應寢息
欲令惛睡疾疾除遣勿經久時損減
善品障㝵善品於寢息時或關閉門
或令苾芻在傍看守或毗奈耶隱密
軌則以衣蔽身在深隱處湏臾寢息
令諸勞睡皆悉除遣如是名爲正知
而住先後次第謂依行時及依住時
又於善品先未趣入心興加行如理
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二十二張聽
[15-0666a]
作意俱行妙慧說名正知卽此正知
行時住時一切成辦無所減少如是
名爲正知而住當知此中若徃若還
若覩若瞻若屈若申持僧伽胝及以
衣鉢若食若飮若噉若嘗正知而住
由是名爲於村邑等如法行時正知
而住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習覺寤
若語若默若解勞睡正知而住由是
名爲於其住處如法住時正知而住
如是應知巳廣分別正知而住復云
何知此中略義謂於行時有五種業於
其住時有五種業行時住時正知
而住有四種業如是名爲正知而住
所有略義云何行時有五種業一者
身業二者眼業三者一切支節業四
者衣鉢業五者飮食業如是名爲行
時五業謂若說言若徃若還此言顯
示行時身業若復說言若覩若瞻此
言顯示行時眼業若復說言若屈若
申此言顯示行時一切支節業若復
說言持僧伽胝及以衣鉢此言顯示
行時衣鉢業若復說言若食若飮若
噉若嘗此言顯示行時飮食業云何
名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二十三張

[15-0666b]
爲住時五業一者身業二者語業三
者意業四者晝業五者夜業謂若說
言若行若住若坐此言顯示住時身
業若復說言若語此言顯示住時語
業若復說言若臥若默若解勞睡此
言顯示住時意業若復說言若習覺
寤此言顯示住時晝業夜業身業語
業又若臥者此言顯示住時夜業當
知是名住時五業云何名爲行時住
時正知而住所有四業謂初依彼行
業住業起如是業卽於彼業安守正
念不放逸住當知此業正念所攝不
放逸攝若於是事是處是時如量如
理如其品類所應作者卽於此事此處
此時如量如理如其品類正知而作
彼由如是正知作故於現法中無罪無
犯無有惡作無變無悔於當來世亦
無有罪身壞死後不墮惡趣不生一
切那落迦中爲得未得積習資糧如
是名爲正知而住所有略義前廣分
別今此略義一切捻名正知而住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四
丙午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
瑜伽師地論卷苐二十四苐二十四張聽
[15-0666c]
瑜伽師地論
卷第二十五聽彌勒菩
薩說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
初瑜伽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