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4 欽定續文獻通考-清-嵇璜 (WYG)


[117-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七
 樂考
  樂舞
宋寧宗廟室奏大安之舞
遼文舞六十四人武舞六十四人
  臣/謹按遼文武二舞史闕其名不可考矣
大樂舞用二十人分四部曰景雲樂舞慶雲樂舞破陣
[117-1b]
樂舞承天樂舞詳樂/制門
金熙宗皇統間定文舞曰仁豐道洽之舞武舞曰功成
治定之舞
貞元儀改文舞曰保大定功之舞武舞曰萬國來同之

世宗大定十一年又有四海㑹同之舞
  臣/等謹按禮志云大定七年正月上尊號受册寶
  禮畢上夀文舞奏保大定功之舞武舞奏萬國來
[117-2a]
  同之舞樂志則云文舞奏功成治定之舞武舞奏
  四海㑹同之舞禮志又云大定十一年十一月郊
  前朝享文舞奏仁豐道洽之舞武舞奏功成治定
  之舞樂志亦云是月郊祀文武奏仁豐道洽之舞
  武舞奏功成治定之舞然又云是月行册禮奏功
  成治定之舞四海㑹同之舞夫貞元改仁豐道洽
  為保大定功功成治定為萬國來同若大定七年
  上夀所用如禮志所載則既沿用之矣如樂志所
[117-2b]
  載則又獨復功成治定之舊而别改四海㑹同之
  名也四海㑹同義與萬國來同不殊且功成治定
  本属武舞復舊名而移用之文舞於一時觀聴亦
  恐未宜况所復者止及其半耶至十一年郊祀及
  郊前朝享並奏仁豐道洽功成治定是又全革貞
  元之制而復皇統之舊乃同時行册禮所用又作
  功成治定四海㑹同二志自相牴牾駁雜為甚若
  樂志所云大定十一年又有四海㑹同之舞其説
[117-3a]
  尤疎葢此舞已見大定七年不自十一年始也
定二舞先後先文後武
 命太常議文武二舞所當先後太常議按唐宋郊廟
 之禮並先文後武本朝自行禘祫之禮亦然惟唐韋
 萬石建議謂先儒相傳以揖讓得天下則先奏文以
 征伐得天下則先奏武當時雖從㝷復改之其以開
 元禮先文後武為定
 凡大祀設宫縣樂立八佾二舞表於樂前文舞八佾
[117-3b]
 立於縣前表後武舞八佾各為四佾立於縣宫左右
 引舞執纛等在前
 文舞所執籥翟各六十四武舞所執朱干玉戚各六
 十四引舞所執旌二纛二牙杖二單鼗二單鐸二雙
 鐸二金鐃二金錞二金鉦二相鼓二雅鼓二
元世祖至元三年定宗廟樂舞名文舞曰武定文綏之
舞武舞曰内平外成之舞
成宗大徳九年定郊祀樂舞名文舞曰崇徳之舞武舞
[117-4a]
曰定功之舞
郊祀樂舞
 降神文舞崇徳/之舞乾寧之曲六成圜鍾宫三成始聴三
 鼓一聲鐘一聲鼓/凡三作後倣此一鼓稍前開手立二鼓合手退後
 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二聲鐘/一聲鼓一鼓稍前舞蹈
 二鼓舉左手收左揖三鼓舉右手收右揖四鼓髙呈
 手五鼓兩兩相向蹲六鼓稍前開手立七鼓退後俯
 伏八鼓舉左手收左揖九鼓舉右手收右揖十鼓稍
[117-4b]
 前開手立十一鼓合手退後躬身十二鼓伏興仰視
 十三鼓舞蹈相向立十四鼓復位交籥正蹲十五鼓
 躬身受終聴三鼓止/黄鍾角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
 前舞蹈二鼓合手退後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
 一鼓稍前舞蹈二鼓髙呈手三鼓兩兩相向蹲四鼓
 舉左手收左揖五鼓舉右手收右揖六鼓稍前開手
 七鼓復位正揖八鼓兩兩相向交籥正蹲九鼓復位
 立十鼓稍前開手立十一鼓合手退後躬身十二鼓
[117-5a]
 伏興仰視十三鼓舉左手收開手正蹲十四鼓舉右
 手收開手正蹲十五鼓躬身受終聴三鼓止/太簇徵
 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立二鼓合手退後三
 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稍前舞蹈二鼓復位
 躬身三鼓髙呈手四鼓舉左手收左揖五鼓舉右手
 收右揖六鼓兩兩相向交籥正蹲七鼓復位躬身八
 鼓舞蹈相向立九鼓復位俯伏十鼓舉左手收左揖
 十一鼓舉右手收右揖十二鼓伏興仰視十三鼓舞
[117-5b]
 蹈相向立十四鼓復位交籥正蹲十五鼓躬身受終
 聴三鼓止/姑洗羽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立
 二鼓合手退後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稍
 前舞蹈二鼓復位正揖三鼓髙呈手四鼓推左手收
 左揖五鼓推右手收右揖六鼓兩兩相向交籥正蹲
 七鼓復位俯伏八鼓舞蹈相向立九鼓復位躬身十
 鼓伏興仰視十一鼓舉左手收左揖十二鼓舉右手
 收右揖十三鼓舞蹈相向立十四鼓復位交籥正蹲
[117-6a]
 十五鼓躬身受終聽三鼓止/
 昊天上帝位酌獻文舞崇徳/之舞明成之曲黄鍾宫一成
 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立二鼓合手退後三鼓相
 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稍前舞蹈相向立二鼓復
 位相顧蹲三鼓復位開手立四鼓合手正揖五鼓舉
 左手收左揖六鼓舉右手收右揖七鼓兩兩相向交
 籥正蹲八鼓復位正揖九鼓稍前開手立十鼓退後
 俯伏十一鼓稍前開手立十二鼓推左手收十三鼓
[117-6b]
 推右手収十四鼓三叩頭拜舞十五鼓躬身受終聴
 三鼓止/
 皇地祗酌獻文舞大吕宫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
 開手立二鼓合手退後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
 一鼓稍前舞蹈相向立二鼓復位正揖三鼓舉左手
 收左揖四鼓舉右手収右揖五鼓髙呈手六鼓兩兩
 相向交籥正蹲七鼓復位俯伏八鼓舞蹈相向立九
 鼓復位躬身十鼓交籥正蹲十一鼓兩兩相向開手
[117-7a]
 正蹲十二鼓伏興仰視十三鼓舞蹈相向立十四鼓
 三叩頭拜舞十五鼓躬身受終聴三鼓止/
 大祖位酌獻黄鍾宫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
 立二鼓合手退後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
 稍前舞蹈二鼓復位正揖三鼓舉左手收左揖四鼓
 舉右手收右揖五鼓髙呈手六鼓兩兩相向交籥正
 蹲七鼓復位俯伏八鼓舞蹈相向立九鼓復位躬身
 十鼓交籥正蹲十一鼓兩兩相向開手正蹲十二鼓
[117-7b]
 伏興仰視十三鼓合手正揖十四鼓叩頭拜舞十五
 鼓躬身受終聴三鼓止/
 亞獻酌獻武舞定功/之舞黄鍾宫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
 前開手立二鼓合手退後按腰立三鼓相顧蹲三鼓
 畢間聲作一鼓稍前左右揚干戚二鼓退後相顧蹲
 三鼓舉左手收四鼓舉右手収五鼓左右揚干戚相
 向立六鼓復位相顧蹲七鼓呈干戚八鼓復位按腰
 立九鼓刺干戚十鼓復位推左手收十一鼓推右手
[117-8a]
 收十二鼓稍前開手立十三鼓左右揚干戚十四鼓
 復位按腰相顧蹲十五鼓躬身受終聴三鼓止/
 終獻武舞黄鍾宫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立
 二鼓合手退後按腰立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
 一鼓稍前左右揚干戚二鼓退後髙呈手三鼓復位
 相顧蹲四鼓左右揚干戚相向立五鼓復位舉左手
 收六鼓舉右手收七鼓面向西開手正蹲八鼓呈干
 戚九鼓復位按腰立十鼓刺干戚十一鼓兩兩相向
[117-8b]
 立十二鼓復位左右揚干戚十三鼓退後相顧蹲十
 四鼓三叩頭拜舞十五鼓躬身受終聴三鼓止/
宗廟樂舞
 至元三年八室時享文舞武定文/綏之舞降神來成之曲九
 成黄鍾宫三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立二鼓退
 後合手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稍前舞蹈
 次合手而立二鼓正面髙呈手住三鼓退後收手蹲
 四鼓正面躬身興身立五鼓推左手右相顧左揖六
[117-9a]
 鼓推右手左相顧右揖七鼓稍前正面開手立八鼓
 舉左手右相顧左揖九鼓舉右手左相顧右揖十鼓
 稍退後俯身而立十一鼓稍前開手立十二鼓合手
 相顧蹲十五鼓正面躬身受終聴三鼓止/大吕角二
 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立二鼓退後合手三鼓
 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稍進前舞蹈合手立二
 鼓舉左手住收右足三鼓舉右手住收左足四鼓兩
 兩相向而立五鼓稍前髙呈手住六鼓舞蹈退後立
[117-9b]
 七鼓稍前開手立八鼓合手退後蹲九鼓正面歸佾
 立十鼓推左手収右足推右手收左足十一鼓舉左
 手收右足舉右手收左足十二鼓稍進前正面仰視
 十三鼓稍退後相顧蹲十四鼓合手俯身立十五鼓
 正面躬身受終聴三鼓止/太簇徵二成始聴三鼓一
 鼓稍前開手立二鼓退後合手三鼓相顧蹲三鼓畢
 間聲作一鼓稍進前舞蹈次合手立二鼓俯身而正
 面揖三鼓稍進前髙呈手立四鼓收手正面蹲五鼓
[117-10a]
 舉左手住收右足六鼓舉右手收左足收手七鼓兩
 兩相向而立八鼓稍前髙仰視九鼓稍退收手蹲十
 鼓舉左手住而蹲十一鼓舉右手收手而蹲十二鼓
 正面歸佾舞蹈十三鼓俯身正揖十四鼓交籥翟相
 顧蹲十五鼓正面躬身受終聴三鼓止/應鍾羽二成
 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立二鼓退後合手三鼓相
 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稍進前舞蹈次合手立二
 鼓兩兩相向立三鼓舉左手収右足左揖四鼓舉右
[117-10b]
 手収左足右揖五鼓歸佾正面立六鼓稍進前髙呈
 手住七鼓収手稍退相顧蹲八鼓兩兩相向立九鼓
 稍前開手蹲十鼓退後合手對揖十一鼓正面歸佾
 立十二鼓稍進前舞蹈次合手立十三鼓垂左手而
 右足應十四鼓垂右手而左足應十五鼓正面躬身
 受終聴三鼓止/
 初獻酌獻烈祖第一室文舞開成之曲無射宫一成
 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立二鼓稍退合手三鼓相
[117-11a]
 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稍進前舞蹈合手立二鼓
 稍退俯身開手立三鼓垂左手住收右足四鼓垂右
 手收左足五鼓左側身相顧左揖六鼓右側身相顧
 右揖七鼓正面躬身興身立八鼓兩兩相向合手立
 九鼓相顧髙呈手住十鼓收手舞蹈十一鼓舞左而
 收手立十二鼓舞右而收手立十三鼓揚左手相顧
 蹲十四鼓揚右手相顧蹲十五鼓稍前正面躬身受
 終聴三鼓止/ 太祖第二室文舞武成之曲無射宫
[117-11b]
 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立二鼓退後合手三
 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稍前舞蹈次合手立
 二鼓正面髙呈手住三鼓兩兩相向而對揖四鼓正
 面歸佾舞蹈次合手立五鼓稍前開手蹲收手立六
 鼓稍退合手蹲收手立七鼓舉左手而左揖八鼓舉
 右手而右揖九鼓推左手住而正蹲十鼓推右手正
 蹲十一鼓開手執籥翟正面俯視十二鼓垂左手收
 右足十三鼓垂右手收左足十四鼓稍前正面仰視
[117-12a]
 而立十五鼓稍前正面躬身受終聴三鼓止/ 太宗
 第三室文舞文成之曲無射宫一成始聴三鼓一鼓
 稍前開手立二鼓退後合手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
 聲作一鼓稍進前舞蹈二鼓兩相向而髙呈手立三
 鼓稍前開手立相顧蹲四鼓退後合手立相顧蹲五
 鼓垂左手而右足應六鼓垂右手而左足應七鼓推
 左手住左揖八鼓推右手住右揖九鼓稍前仰視正
 揖十鼓舉左手住收右足十一鼓舉右手住收左足
[117-12b]
 十二鼓稍前舞蹈十三鼓稍前開手而相顧立十四
 鼓退後合手立十五鼓稍前正面躬身受終聴三鼓
 止/ 皇伯考卓沁第四室文舞弼成之曲無射宫一
 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立二鼓退後合手三鼓
 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稍進前舞蹈二鼓合手
 俯身相顧蹲三鼓正面髙呈手住四鼓稍前舞蹈次
 合手立五鼓垂左手右相顧收手立六鼓垂右手左
 相顧收手立七鼓稍前髙仰視收手正面立八鼓再
[117-13a]
 退髙執籥翟相顧蹲九鼓舞蹈次合手而立十鼓舉
 左手住收右足十一鼓舉右手住收左足十二鼓稍
 前開手立收手蹲十三鼓稍前退後合手立十四鼓
 俯身合手而立十五鼓稍前正面躬身受終聴三鼓
 止/ 皇伯考察罕台第五室文舞協成之曲無射宫
 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立二鼓退後合手三
 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稍進前舞蹈次合手
 立二鼓開手相顧蹲三鼓合手相顧蹲四鼓稍前髙
[117-13b]
 呈手住五鼓舉左手右相顧左揖六鼓舉右手左相
 顧右揖七鼓推左手住収右足八鼓推右手住収左
 足九鼓稍前舞蹈次合手立十鼓開手正蹲收合手
 立十一鼓稍前正面仰視立十二鼓交籥翟相顧蹲
 十三鼓各盡舉左手而住十四鼓各盡舉右手収手
 立十五鼓稍前正面躬身受終聴三鼓止/ 睿宗第
 六室文舞明成之曲無射宫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
 前開手立二鼓退後合手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
[117-14a]
 作一鼓稍前舞蹈二鼓稍前開手立三鼓退後合手
 立四鼓垂左手相顧蹲五鼓垂右手相顧蹲六鼓稍
 前正面仰視立七鼓舞左手住收右足收手八鼓舞
 右手住收左足收手九鼓兩相向合手而立十鼓推
 左手推右手十一鼓皆舉左右手十二鼓正面髙呈
 手立十三鼓退後合手俯身十四鼓開手髙呈籥翟
 相顧蹲十五鼓正面稍前躬身受終聴三鼓止/ 定
 宗第七室文舞熙成之曲無射宫一成始聴三鼓一
[117-14b]
 鼓稍前開手立二鼓退後合手三鼓相顧蹲三鼓畢
 間聲作一鼓稍前舞蹈二鼓兩相向髙呈手立三鼓
 垂左手而右足應四鼓垂右手而左足應五鼓稍前
 開手立相顧蹲六鼓退後合手立相顧蹲七鼓舉左
 手住收右足八鼓舉右手住收左足九鼓推左手左
 揖十鼓推右手右揖十一鼓稍前舞蹈十二鼓退後
 正揖十三鼓稍前開手相顧立十四鼓退後合手立
 十五鼓稍前正面躬身受終聴三鼓止/ 憲宗第八
[117-15a]
 室文舞威成之曲無射宫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
 開手二鼓退後合手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
 鼓進前舞蹈次合手立二鼓髙呈手住三鼓舉左手
 右顧四鼓舉右手左顧五鼓推左手右揖六鼓推右
 手左揖七鼓兩相向交籥翟立八鼓正面歸佾合手
 立九鼓稍前舞蹈收手立十鼓退後正揖十一鼓俯
 身正面揖十二鼓髙仰視十三鼓垂左手十四鼓垂
 右手十五鼓正面躬身受終聴三鼓止/
[117-15b]
 亞獻武舞内平外/成之舞順成之曲無射宫一成始聴三鼓
 一鼓側身開手二鼓合手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
 作一鼓皆稍進前舞蹈次按腰立二鼓按腰相顧蹲
 三鼓左右揚干戚收手按腰右以象㓕王罕四鼓稍
 退舞蹈按腰立五鼓兩兩相向按腰立六鼓歸佾開
 手蹲七鼓面西收手按腰立八鼓側身擊干戚收立
 右以象破西夏九鼓正面歸佾躬身次興身立十鼓
 稍進前舞蹈次按腰立十一鼓左右推手次按腰立
[117-16a]
 十二鼓跪左膝叠手呈干戚住右以象克金國十三
 鼓手收按腰興身立十四鼓兩相向而相顧蹲十五
 鼓正面躬身受終聴三鼓止/
 終獻武舞順成之曲無射宫一成始聴三鼓一鼓側
 身開手立二鼓合手按腰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
 作一鼓稍進前舞蹈次按腰立二鼓開手正面蹲收
 手按腰三鼓面西舞蹈次按腰立四鼓面南左右揚
 干戚收手按腰五鼓側身擊干戚收手按腰立右以
[117-16b]
 象収西域定河南六鼓兩兩相向立七鼓歸佾正面
 開手蹲收手按腰八鼓東西相向躬身受右以象收
 西蜀平南詔九鼓歸佾舞蹈退後次按腰立十鼓推
 左右手躬身次興身立十一鼓進前舞蹈次按腰立
 右以象臣髙麗服交趾十二鼓兩兩相向按腰蹲十
 三鼓歸佾左右揚手按腰立十四鼓正面開手俯視
 十五鼓收手按腰躬身受終聴三鼓止/
 泰定十室樂舞迎神文舞思成之曲黄鍾宫三成始
[117-17a]
 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立二鼓合手退後三鼓相顧
 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稍前舞蹈二鼓髙呈手三鼓
 舉左手收左揖四鼓舉右手收右揖五鼓退後相顧
 蹲六鼓兩兩相向立七鼓復位俯伏八鼓舉左手開
 手正蹲九鼓舉右手開手正蹲十鼓稍前開手立十
 一鼓合手退後躬身十二鼓伏興仰視十三鼓舞蹈
 相向立十四鼓復位交籥正蹲十五鼓躬身受終聴
 三鼓止/大吕角二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舞蹈二鼓
[117-17b]
 合手退後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稍前舞
 蹈二鼓舉左手収左揖三鼓舉右手收右揖四鼓髙
 呈手五鼓兩兩相顧蹲六鼓稍前開手立七鼓復位
 正揖八鼓兩兩相向交籥正蹲九鼓復位正揖十鼓
 舉左手收左揖十一鼓舉右手收右揖十二鼓伏興
 仰視十三鼓舞蹈相向立十四鼓復位立十五鼓躬
 身受終聴三鼓止/太簇徵二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
 開手立二鼓合手退後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
[117-18a]
 一鼔稍前舞蹈二鼓復位躬身三鼓髙呈手四鼓兩
 兩相向交籥正蹲五鼓復位立六鼓舞蹈相向立七
 鼓舉左手收左揖八鼓舉右手收右揖九鼔稍前舞
 蹈十鼓退後俯伏十一鼓稍前開手立十二鼓推左
 手收十三鼓推右手收十四鼓三叩頭拜舞十五鼓
 躬身受終聴三鼔止/應鍾羽二成始聴三鼔一鼓稍
 前開手立二鼓合手退後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
 作一鼓稍前舞蹈二鼓復位正揖三鼓髙呈手四鼓
[117-18b]
 稍前開手立五鼓退後躬身六鼔推左手收七鼓推
 右手收八鼓舞蹈相向立九鼓復位躬身十鼓交籥
 正蹲十一鼓兩兩相向開手正蹲十二鼓舉左手收
 左揖十三鼓舉右手收右揖十四鼓三叩頭拜舞十
 五鼔躬身受終聴三鼓止/
 初獻酌獻太祖第一室文舞開成之曲無射宫一成
 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立二鼓合手退三鼔相顧
 蹲三鼔畢間聲作一鼓稍前舞蹈相向立二鼓復位
[117-19a]
 正揖三鼓推左手收四鼓推右手收五鼓三叩頭拜
 舞六鼓兩兩相向交籥正蹲七鼓復位立八鼓稍前
 舞蹈九鼓復位俯伏十鼓髙呈手正揖十一鼓兩兩
 相向蹲十二鼓復位開手立十三鼓合手正揖十四
 鼓伏興仰視十五鼓躬身受終聴三鼔止/ 睿宗第
 二室文舞武成之曲無射宫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
 前開手立二鼓合手退後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
 作一鼓稍前舞蹈二鼓復位正揖三鼓髙呈手四鼓
[117-19b]
 稍前開手立五鼓退後躬身六鼓舉左手收左揖七
 鼓舉右手收右揖八鼓舞蹈相向立九鼓復位立十
 鼓推左手收十一鼓推右手收十二鼓伏興仰視十
 三鼓兩兩相向蹲十四鼓復位交籥正蹲十五鼓躬
 身受終聴三鼓止/ 世祖第三室文舞混成之曲無
 射宫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立二鼓合手退
 後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稍前舞蹈二鼓
 髙呈手三鼓交籥正蹲四鼓兩兩相向開手正蹲五
[117-20a]
 鼓伏興仰視六鼓舉左手收左揖七鼓舉右手收右
 揖八鼓退後躬身九鼓稍前開手立十鼓舉左手収
 左揖十一鼓舉右手收右揖十二鼓髙呈手正揖十
 三鼓舞蹈相顧蹲十四鼓三叩頭拜舞十五鼓躬身
 受終聴三鼓止/ 裕宗第四室文舞昭成之曲無射
 宫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立二鼓合手退後
 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稍前舞蹈二鼓退
 後髙呈手三鼓舉左手收左揖四鼓舉右手收右揖
[117-20b]
 五鼓稍前開手立六鼓退後躬身七鼓兩兩相向交
 籥正蹲八鼓伏興仰視九鼓推左手收左揖十鼓推
 右手收右揖十一鼓稍前舞蹈十二鼓退後相顧蹲
 十三鼓髙呈手十四鼓三叩頭拜舞十五鼓躬身受
 終聴三鼓止/ 顯宗第五室文舞徳成之曲無射宫
 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立二鼓合手退後三
 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稍前舞蹈相向立二
 鼓復位正揖三鼓舉左手收四鼓舉右手收五鼓伏興仰
[117-21a]
 視六鼓兩兩相向立七鼓復位交籥正蹲八鼓退後
 躬身九鼓稍前開手立十鼓舉左手收左揖十一鼓
 舉右手收右揖十二鼓髙呈手十三鼓復位正蹲十
 四鼓三叩頭拜舞十五鼓躬身受終聴三鼓止/ 順
 宗第六室文舞慶成之曲無射宫一成始聴三鼓一
 鼓稍前開手立二鼓合手退後三鼓相顧蹲三鼓畢
 間聲作一鼓稍前舞蹈二鼓復位相顧蹲三鼓稍前
 開手立四鼓合手正揖五鼓舉左手收左揖六鼓舉
[117-21b]
 右手収右揖七鼓兩兩相向交籥正蹲八鼓復位立
 九鼓稍前開手立十鼓伏興仰視十一鼓舉左手收
 相顧蹲十二鼓舉右手收相顧蹲十三鼓髙呈手正
 揖十四鼓三叩頭拜舞十五鼓躬身受終聴三鼓止/
  成宗第七室文舞守成之曲無射宫一成始聴三
 鼓一鼓稍前開手立二鼓合手退後三鼓相顧蹲三
 鼓畢間聲作一鼓稍前舞蹈二鼓退後躬身三鼓舉
 左手收左揖四鼓舉右手收右揖五鼓伏興仰視六
[117-22a]
 鼓兩兩相向交籥正蹲七鼓復位正揖八鼓髙呈手
 九鼓舉左手收左揖十鼓舉右手收右揖十一鼓開
 手立十二鼓合手正揖十三鼓稍前舞蹈十四鼓三叩
 頭拜舞十五鼓躬身受終聴三鼓止/ 武宗第八室
 文舞威成之曲無射宫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
 手立二鼓合手退後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
 稍前舞蹈二鼓復位正揖三鼓髙呈手四鼓稍
 前開手立五鼓退後躬身六鼓舉左手収左揖七鼓
[117-22b]
 舉右手収右揖八鼓舞蹈相向立九鼓復位立十鼓
 舉左手収左揖十一鼓舉右手収右揖十二鼓伏興
 仰視十三鼓兩兩相向立十四鼓復位交籥正蹲十
 五鼓躬身受終聴三鼓止/ 仁宗第九室文舞歆成
 之曲無射宫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立二鼓
 合手退後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稍前舞
 蹈相向立二鼓復位正揖三鼓髙呈手四鼓推左手
 收五鼓推右手收六鼓稍前開手立七鼓退後躬身
[117-23a]
 八鼓兩兩相向立九鼓復位交籥正蹲十鼓舉左手
 推左揖十一鼓舉右手收右揖十二鼓稍前舞蹈十
 三鼓復位正揖十四鼓伏興仰視十五鼓躬身受終
 聴三鼓止/ 英宗第十室文舞獻成之曲無射宫一
 成始聴三鼓一鼓稍前開手立二鼓合手退後三鼓
 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稍前舞蹈相向立二鼓
 舉左手收左揖三鼓舉右手收右揖四鼓髙呈手五
 鼓伏興仰視六鼓兩兩相向蹲七鼓退後俯伏八鼓
[117-23b]
 復位交籥正蹲九鼓稍前開手立十鼓復位躬身十一
 鼓稍前舞蹈十二鼓復位正揖十三鼓舞蹈兩兩相
 向立十四鼓三叩頭拜舞十五鼓躬身受終聴三鼓
 止/
 亞獻武舞肅寧之曲無射宫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
 前開手立二鼓合手退按後腰立三鼓相顧蹲三鼓
 畢間聲作一鼓稍前左右揚干戚二鼓退後相顧蹲
 三鼓髙呈手四鼓左右揚干戚五鼓呈干戚六鼓復
[117-24a]
 位按腰立七鼓刺干戚八鼓兩兩相向開手正蹲九
 鼓復位舉左手收十鼓舉右手收十一鼓稍前開手
 立十二鼓退後按腰立十三鼓左右揚干戚相向立
 十四鼓復位按腰相顧蹲十五鼓躬身受終聴三鼓
 止/
 終獻武舞肅寧之曲無射宫一成始聴三鼓一鼓稍
 前開手立二鼓合手退後按腰立三鼓相顧蹲三鼓
 畢間聲作一鼓稍前左右揚干戚二鼓退後高呈手
[117-24b]
 三鼓舉左手收四鼓舉右手收五鼓面向西開手正
 蹲六鼓復位左右揚干戚七鼓躬身受八鼓呈干戚
 九鼓復位按腰立十鼓刺干戚十一鼓兩兩相向立
 十二鼓復位按腰立十三鼓退後相顧蹲十四鼓三
 叩頭拜舞十五鼓躬身受終聴三鼓止/
 天厯三年新製樂舞明宗酌獻文舞永成之曲無射
 宫一成始聴三鼓一鼓合手稍前開手立二鼓退後
 立三鼓相顧蹲三鼓畢間聲作一鼓向前舞蹈相向
[117-25a]
 立二鼓復位三叩頭拜舞三鼓兩兩開手正蹲四鼓
 復位俯伏五鼓交籥正蹲六鼓伏興仰視七鼓躬身
 八鼓稍前開手立九鼓復位正揖髙呈手十鼓舉左
 手收左揖十一鼓舉右手收右揖十二鼓正揖十三
 鼓兩兩交籥相揖十四鼓復位十五鼓躬身受終聴
 三鼓止/
 祀前一日宿縣於庭中立四表於横街之南稍東設
 舞位於縣北文郎左執籥右秉翟武郎左執干右執
[117-25b]
 戚皆六十有四人享日與工人先入就位舞師二人
 執纛二人引文舞分立於表南武舞及執器者俟立
 於宫縣之左右器鼗二雙鐸二單鐸二鐃二錞二二/錞
 用六/人鉦二相鼓二雅鼓二凡二十人文舞進舞師二
 人執旌二人引武舞進立其處文舞還立於縣側
 凡宗廟之樂九成舞九變黄鍾之宫三成三變大吕
 之角二成二變太簇之徵二成二變應鍾之羽二成
 二變圜丘之樂六成舞六變夾鍾之宫三成三變黄
[117-26a]
 鍾之角一成一變太簇之徵一成一變姑洗之羽一
 成一變
 舞師四人皆執梃執纛二人執旌二人祭則前舞以
 為舞容舞人從南表向第一表為一成則一變從第
 二至第三為二成從第三至北第四表為三成舞人
 各轉身南向於北表之北還從第一至第二為四成
 從第二至第三為五成從第三至南第一表為六成
 若八變者更從南北向第二為七成又從第二至第
[117-26b]
 三為八成若九變者又從第三至北第一為九成
 舞師二人舒脚幞頭黄羅繡抹額紫服金銅荔枝帶
 皁□各執仗牙仗/也執旌二人平冕前後各九旒五就
 青生色鸞袍黄綾帶黄絹袴白絹襪赤革履平冕鸞/袍皆倣
 金制惟冕之旒數不/同金以五元以九執纛二人青羅巾餘同執旌舞
 人青羅生色義花鸞袍緣以皁綾平冕冠冠前後有
 旒青白硝石珠相間
 文舞器 纛二制若旌幢髙七尺杠首刻象牛首下
[117-27a]
 施朱繒葢為三重以導文舞 籥六十有四木為之
 象籥之制舞人所執 翟六十有四木柄端刻龍首
 飾以雉羽綴以流蘇舞人所執
 武樂器 旌二制如纛杠首栖以鳳以導武舞 干
 六十有四木為之加以彩繪舞人所執 戚六十有
 四制若劍然禮記註戚斧也/今制與古異舞人所執 金錞二
 金鉦二 金鐃二 單鐸二 雙鐸二 雅鼓二
 相鼓二 鼗鼓二以上並詳/金革之屬
[117-27b]
 舞表 表四木杆鑿方石樹之用以識舞人之兆綴
 樂隊樂音王隊元旦/用之引隊大樂禮官二員冠展角幞
 頭紫袍塗金帶執笏次執戱竹二人同前服次樂工
 八人冠花幞頭紫窄衫銅束帶龍笛三杖鼓三金鞚
 小鼓一板一奏萬年歡之曲從東階升至御前以次
 而西折繞而南北向立次二隊婦女十人冠展角幞
 頭紫袍隨樂聲進至御前分左右相向立次婦女一
 人冠唐㡌黄袍進北向立定樂止念致語畢樂作奏
[117-28a]
 長春栁之曲次三隊男子三人戴紅髪青面具雜彩
 衣次一人冠唐㡌緑襴袍角帶舞蹈而進立於前隊
 之右次四隊男子一人戴孔雀明王像面具披金甲
 執叉從者二人戴毗沙神像面具紅袍執斧次五隊
 男子五人冠五梁冠戴龍王面具繡氅執圭與前隊
 同進北向立次六隊男子五人為飛天夜叉之像舞
 蹈以進次七隊樂工八人冠霸王冠青面具錦繡衣
 龍笛三觱篥三杖鼓二與前大樂合奏濟爾噶雅之
[117-28b]
 曲次八隊婦女二十人冠廣翠冠銷金緑衣執牡丹花
 舞唱前曲與樂聲相和進至御前北向列為九重重
 四人曲終再起與後隊相和次九隊婦女二十人冠
 金梳翠花鈿繡衣執花鞚稍子鼓舞唱前曲與前隊
 相和次十隊婦女八人花髻服銷金桃紅衣揺日月
 金鞚稍子鼓舞唱同前次男子五人作五方菩薩梵
 像揺日月鼓次一人作樂音王菩薩梵像執花鞚稍
 子鼓齊聲舞前曲一闋樂止次婦女三人歌新水令
[117-29a]
 沽美酒太平令之曲終念口號畢舞唱相和以次而
 出夀星隊天夀節/用之引隊禮官樂工冠服並同樂音王
 隊次二隊婦女十人冠唐巾服銷金紫衣銅束帶次
 婦女一人冠平天冠服繡鶴氅方心曲領執圭以次
 進至御前立定樂止念致語畢樂作奏長春栁之曲
 次三隊男子三人冠服舞蹈並同樂音王隊次四隊
 男子一人冠金漆弁冠服緋袍塗金帶執笏從者二
 人錦㡌繡衣執金字福禄牌次五隊男子一人冠捲
[117-29b]
 雲冠青面具緑袍塗金帶分執梅竹松椿石同前隊
 而進北向立次六隊男子五人為烏鴉之像作飛舞
 之態進立於前隊之左樂止次七隊樂工十有二人
 冠雲頭冠銷金緋袍白裙龍笛三觱栗三札鼓三和
 鼓一板一與前大樂合奏山荆子帶袄神急之曲次
 八隊婦女二十人冠鳳翹冠翠花鈿服寛袖衣加雲
 肩霞綬玉佩各執寶葢舞唱前曲次九隊婦女三十
 人冠玉女冠翠花鈿服黄銷金寛袖衣加雲肩霞綬
[117-30a]
 玊佩各執㯶毛日月扇舞唱前曲與前隊相和次十
 隊婦女八人服雜綵衣被檞葉魚鼓簡子次男子八
 人冠束髪冠金掩心甲銷金緋袍執㦸次為龜鶴之
 像各一次男子五人冠黒紗㡌服繡鶴氅朱履䇿龍
 頭藜杖齊舞唱前曲一闋樂止次婦女三人歌新水
 令沽美酒太平令之曲終念口號畢舞唱相和以次
 而出
 禮樂隊朝㑹/用之引隊禮官樂工大樂冠服並同樂音王
[117-30b]
 隊次二隊婦女二人冠黒漆弁冠服青素袍方心曲
 領白裙束帶執圭次婦女一人冠九龍冠服繡紅袍
 玉束帶進至御前立定樂止念致語畢樂作奏長春
 栁之曲次三隊男子三人冠服舞蹈同樂音王隊次
 四隊男子三人皆冠捲雲冠服黄袍塗金帶執圭次
 五隊男子五人皆冠三龍冠服紅袍各執劈正金斧
 同前隊而進北向立次六隊童子五人三髻素衣各
 執香花舞蹈而進樂止次七隊樂工八人皆冠束髪
[117-31a]
 冠服錦衣白袍龍笛二觱栗三杖鼓二與前大樂合
 奏新水令水仙子之曲次八隊婦女二十人冠籠巾
 服紫袍金帶執笏歌新水令之曲與樂聲相和進至
 御前分為四行北向立鞠躬拜興舞蹈叩頭山呼就
 拜再拜畢復趂聲歌水仙子之曲一闋再歌青山口
 之曲與後隊相和次九隊婦女二十人冠車髻冠服
 銷金藍衣雲肩佩綬執孔雀幢舞唱與前隊相和次
 十隊婦女八人冠翠花唐巾服錦繡衣執寶葢舞唱
[117-31b]
 前曲次男子八人冠鳳翅兠牟披金甲執金㦸次男
 子一人冠平天冠服繡鶴氅執圭齊舞唱前曲一闋
 樂止次婦女三人歌新水令沽美酒太平令之曲終
 念口號畢舞唱相和以次而出
 説法隊引隊禮官樂工大樂冠服並同樂音王隊次
 二隊婦女十人冠僧伽㡌服紫襌衣皁絛次婦女一
 人服錦袈裟餘如前持數珠進至御前北向立定樂
 止念致語畢樂作奏長春栁之曲次三隊男子三人
[117-32a]
 冠服舞蹈並同樂音王隊次四隊男子一人冠隠士
 冠服白紗道袍皁絛執麈拂從者二人冠黄包巾服
 錦繡衣執令字旗次五隊男子五人冠金冠披金甲錦
 袍執㦸同前隊而進北向立次六隊男子五人為金
 翅鵰之像舞蹈而進樂止次七隊樂工十有六人冠
 五福冠服錦繡衣龍笛六觱栗六杖鼓四與前大樂
 合奏金字西畨經之曲次八隊婦女二十人冠珠
 子菩薩冠服銷金黄衣纓絡佩綬執金浮屠白傘葢
[117-32b]
 舞唱前曲與樂聲相和進至御前為五重重四人曲
 終再起與後隊相和次九隊婦女二十人冠金翠菩
 薩冠服銷金紅衣執寶葢舞唱與前隊相和次十隊
 婦女八人冠青螺髻冠服白銷金衣執金蓮花次男
 子八人披金甲為八金剛像次一人為文殊像執如
 意一人為普賢像執西畨蓮花一人為如來像齊舞
 唱前曲一闋樂止次婦女三人歌新水令沽美酒太
 平令之曲終念口號畢舞唱相和以次而出
[117-33a]
明太祖洪武元年定樂舞之制
 樂生仍用道童舞生改用軍民俊秀子弟文武各六
 十四人文生唐帽紫大袖袍執羽籥武生唐帽絳大
 袖袍執干戚俱革帶皁靴㝷改用幞頭緋紫袍靴帶
 仍舊
  輿服志曰明初郊社宗廟用雅樂協律郎幞頭紫
  羅袍荔枝帶樂生緋袍展脚幞頭舞士幞頭紅羅
  袍荔枝帶皁鞾文舞生紅袍武舞生緋袍俱展脚
[117-33b]
  幞頭革帶皁鞾
  樂志曰郊丘廟社洪武元年定武舞生六十二人
  引舞二人各執干戚文舞生六十二人引舞二人
  各執羽籥舞師二人執節以引之共一百三十人
  朱載堉律吕精義曰宋太祖建隆元年二月兼太
  常寺竇儼上言請改周崇徳舞曰文徳之舞象成
  舞曰武功之舞國朝用宋竇儼所擬舞名武曰武
  功之舞文曰文徳之舞
[117-34a]
洪武三年九月定朝㑹宴享樂舞之數
 凡宴㑹用九奏三舞武舞曰平定天下之舞象以武
 功定禍亂也用舞士三十二人皆左執干干長三尺
 五寸上濶一尺下廣六寸朱質上畫雉羽中畫升龍
 雲氣右秉戚長二尺五寸朱紅漆柄金裝戚斧分為
 四行毎行八人舞作發揚蹈厲坐作撃刺之狀皆冠
 黄金束髪冠紫絲纓青羅生色畫舞鶴花様窄袖衫
 白生絹襯衫錦領紅羅銷金大袖&KR0449袍紅羅銷金裙
[117-34b]
 皁生色畫花縁襈白羅銷金汗袴藍青羅銷金縁紅
 羅擁項紅結子紅絹束腰塗金束帶青絲大絛錦臂
 鞲緑雲頭皁鞾舞師二人執旌以引之旌長七尺五
 寸朱紅漆柄金龍吞口懸五彩羽九層每層用塗金
 寶葢紅絲絛穿末垂絲結子皆冠黄金束髪冠紫絲
 纓青羅大袖衫白絹襯衫錦領塗金束帶緑雲頭皁
 鞾文舞曰車書㑹同之舞象以文徳致太平也舞士
 三十二人左執籥籥長一尺五寸朱紅漆筀竹為之
[117-35a]
 上開三竅右秉翟翟長三尺五寸朱紅漆柄金龍吞
 口上綴雉羽五層每層用塗金寶葢紅絲絛穿末用
 紅絲結子分為四行毎行八人舞作進退舒徐揖讓
 升降之狀皆冠黒漆描金方山冠青絲纓衣素紅羅
 大袖衫紅生絹襯衫錦領紅羅擁項紅結子塗金束
 帶白絹大口袴白綾韈茶褐鞋舞師二人執翿以引
 之翿長七尺五寸朱紅漆柄金龍吞口懸白鷺羽九
 層毎層用塗金寶葢紅絲絛穿末垂紅絲結子冠服
[117-35b]
 與舞士同惟大袖衫用青羅不用紅羅擁項紅結子
 四夷舞曰撫安四夷之舞象以威徳服逺人也舞士
 十六人東夷四人椎髻於後繫紅銷金頭繩紅羅銷
 金抹額中綴塗金博山兩旁綴塗金巾環明金耳環
 青羅生色畫花大袖衫紅生色領袖紅羅銷金裙青
 銷金裙縁紅生絹襯衫錦領塗金束帶烏皮鞾西戎
 四人間道錦纒頭明金耳環紅紵絲細摺襖子大紅
 羅生色雲肩緑生色縁藍青羅銷金汗袴紅銷金縁
[117-36a]
 繋腰合鉢十字泥金數珠五色銷金羅香囊紅絹擁
 項紅結子赤皮鞾南蠻四人綰朝天髻繋紅羅生色
 銀錠紅銷金抹額明金耳環紅織金短襖子緑織金
 細摺短裙絨錦袴間道紵絲手巾泥金項牌金珠瓔
 珞綴小金鈴錦行纒泥金獅蠻帶緑銷金擁項紅結
 子赤皮鞾北狄四人戴單于冠貂䑕皮簷雙垂髻紅
 銷金頭繩紅羅銷金抹額諸色細摺襖子藍青生色
 雲肩紅結子紅銷金汗袴繋腰合鉢皁皮鞾四夷各
[117-36b]
 為一行舞作拜跪朝謁喜躍俯伏之狀舞師二人執
 幢以引之幢長七尺五寸朱紅漆柄金龍吞口懸五
 彩羅幢五層每層綴五色銷金吹帶末垂紅絲結子
 皆戴白捲簷氊帽塗金帽頂一撒紅纓紫羅帽襻紅
 緑金繡襖子白銷金汗袴藍青銷金縁塗金束帶緑
 擁項紅結子赤皮鞾凡三舞皆有樂文武二舞用樂
 工一十人笙&KR0793橫管杖鼓各二人大鼓一人板一人
 冠服與大樂工同四夷舞用樂工十六人腰鼓琵琶
[117-37a]
 胡琴箜篌頭管𦍑笛&KR0793各二人水盞板各一人戴蓮
 花帽衣諸色細摺襖子白銷金汗袴紅銷金縁紅緑
 絹束腰紅羅擁項紅結子花鞾每宴㑹和聲郎四人
 二人執麾總掌樂舞立樂工前之兩旁二人押樂立
 樂工後之兩旁皆戴皁羅濶帶巾衣青羅大袖衫紅
 生絹襯衫錦領塗金束帶皁鞾樂工舞士人等各服
 其服執樂器舞器立於丹墀之西伺殿上陳設既畢
 和聲郎二人執麾由兩階升立於御酒案之左右北
[117-37b]
 向二人引歌工樂工由兩階升立於丹陛上之兩旁
 東西相向舞師二人執旌引武舞士立於西階下之
 南舞師二人執翿引文舞士立於東階下之南舞師
 二人執幢引四夷舞士立於武舞之西南俱北向引
 大樂二人執戯竹引大樂工陳列於丹陛之西文武
 二舞樂工列於丹陛之東四夷舞樂工列於四夷舞
 之北俱北向
  㑹典曰大祀慶成大宴萬國來朝隊舞纓鞭得勝
[117-38a]
  隊舞萬夀聖節大宴九夷進寶隊舞夀星隊舞冬
  至大宴讚聖喜隊舞百花聖朝隊舞正旦大宴百
  戲蓮花盆隊舞勝鼓採蓮隊舞
九年正月定王國樂舞之制
 王國宗廟樂樂生三十六人鐘磬各一瑟二琴一塤
 箎簫笛各二笙四柷敔各一搏拊二歌工八舞生七
 十二人文舞三十六人各執羽籥武舞如文舞之數
 各執干戚中各以二人為引舞樂工例設二十七户
[117-38b]
 於各王境内撥與供用至十五年六月又定樂工樂
 器冠服之制凡朝賀用大樂樂工二十七人樂器用
 戯竹二頭管四杖鼓十二大鼓一花棃木拍板一冠
 服用紅絹彩畫胸背方花小袖單袍有花鼓吹冠錦
 臂韝皁鞾抹額用紅羅彩畫束腰用紅絹宴禮七奏
 樂樂工八人樂器用紫竹簫二紫竹笙二&KR0793二花棃
 木拍板一冠服同前迎膳大樂樂工八人樂器用戯
 竹二笛二杖鼓二小鼓一花棃木拍板一冠服亦同
[117-39a]
 前其餘樂工冠服用綠絹彩畫胸背方花小袖單袍
 無花鼓吹冠抹額以紅絹彩畫束腰以紅絹
永樂間定殿内侑食樂樂舞之制
 一奏上萬夀之曲奏平定天下之舞引舞二人皆服
 青色巾青紅綠玉色羅銷金胸背襖子渾金銅帶紅
 羅褡䙏皂雲頭鞾青綠羅銷金色臀舞人三十二人
 服色與引舞樂工同二奏仰天㤙之曲奏撫安四夷
 之舞引舞樂工二人皆服紅氊帽紅羅銷金項帕紅青
[117-39b]
 綠羅銷金襖子紅羅褡䙏紅青綠羅銷金色臀皂雲
 頭鞾髙麗舞四人皆服笠子青羅銷金胸背襖子
 銅帶白碾光絹間道踢袴皂皮鞾北畨舞四人皆服
 狐帽青紅紵絲銷金襖子銅帶伍魯速回回舞四人
 皆服青羅帽北里罕棉花手巾銅帶皂鞾三奏感地
 徳之曲奏車書㑹同之舞舞人三十四人皆服皂羅
 頭巾青綠玉色皂沿邊襴茶褐線縧皂皮四縫鞾四
 奏民樂生之曲奏表正萬邦之舞引舞二人皆執紅
[117-40a]
 纓纛服青羅色巾紅羅銷金項帕紅生絹錦領中單
 紅生絹銷金通袖襖子青絛銅帶織錦臂鞲皂雲頭
 鞾各色羅銷金色臀紅絹褡䙏舞人樂工六十四人
 皆執干一小鉞斧一服色與引舞同五奏感皇㤙之
 曲奏天命有徳之舞引舞二人俱執紅纓纛服䝉紗
 如意冠紅生絹錦領中單紅生絹大袖袍各色絹綵
 畫直纒黑角偏帶藍絹綵皂雲頭皮鞾白布襪舞人
 樂工六十四人皆執紅漆羽籥雉雞尾服色與引舞
[117-40b]
 樂工同六奏慶豐年之曲七奏集順應之曲八奏永
 皇圖之曲九奏樂太平之曲
 大祀慶成纓鞭得勝外國隊舞萬夀聖節九裔進寶
 隊舞冬至節讚聖喜隊舞正旦節百戱蓮盆隊舞
世宗嘉靖五年七月世廟用文徳之舞㝷増武舞
 時建世廟成費宏等議獻皇帝生長太平初不以武
 功為尚其三獻皆當用文徳之舞帝從之遂去武舞
 生及引舞者六十六人其樂生及文舞生如太廟制
[117-41a]
 已而太常請添用武舞帝命禮部㑹張璁議且曰以
 朕論之不用武功之舞所以尊讓太廟也不為缺典
 璁言樂舞以佾數為降殺未聞以文武為偏全若必
 以武功定天下者得兼用武舞則禹以揖讓得天下
 而大禹謨曰舞干羽於兩階此可見古之天子兼用
 矣詩曰簡兮簡兮方將萬舞記曰壬午猶繹萬入去
 籥萬者舞之總名可見列國諸侯皆兼用矣議者繆
 引漢景之詔為証夫既不知漢人所謂文始昭徳者
[117-41b]
 固未嘗無武舞又不知國朝制度雖王國宗廟亦未
 嘗去武舞使八佾之制用其文而去其武則兩階之
 容得其左而闕其右是皇上舉天子禮樂而自降殺
 之矣天子父不得享天子禮樂何以式四方垂後世
 帝覽奏囅然曰卿據經推論甚明乃從璁議仍用二
 舞
嘉靖九年定文武舞生服制圜丘服青紵絲方澤服黒
緑紗朝日壇服赤羅夕月壇服玉色羅
[117-42a]
  春明夢餘録曰夕月壇在阜城門外繚以垣墻嘉
  靖九年建東向為制一成祭用牲玊獻舞如朝日
  儀惟樂六奏
 樂典大司樂義畧曰凡文舞雲門咸池大韶在庭阼
 階之左武舞大夏大濩大武在庭賓階之右位為六
 列施英韶而舞之各有四表表距四歩為酇綴各六
 十四合用三百八十四人此所以必致諸子而後足
 也夫樂在耳為聲在目為容而後節奏不忒故先王
[117-42b]
 之制舞也必協於歌焉歌一曲為舞一變六變用六
 九變用九然聲應可聞而不可覩也羽籥干戚以表
 其容發揚蹈厲以見其意盡筋骸之力以要鐘鼓拊
 㑹之節皆由耳目聰明心思頴悟均聲之長短合舞
 之疾徐然後聲容選和始終有序而後六樂備矣葢
 樂有八音以行八風是以舞佾與鐘聲數俱用八而
 堂上歌詩者四歌瑟者四一唱三嘆亦用八人歌奏
 雖分實相聨絡羽籥起黄鍾大吕應以姑洗南吕是
[117-43a]
 謂辰酉以南為南風而夷則中吕皆為清角文合於
 武也干戚起㽔賓函鍾應以無射夾鍾是為戌夘以
 北為北風而大簇應鍾皆為流徵武合於文也北入
 於南隂入於陽以合生&KR0148之和道五常之行其即納
 音與隔八而娶歸衝為同甲子之於乙丑壬申之於
 癸酉庚辰之於辛巳皆金也而甲午乙未壬寅癸夘
 庚戌辛亥如之葢金商音也太師審商而分之也丙
 子丙午以水至於壬子壬午以木其娶而同猶甲子
[117-43b]
 甲午也則對待流行始終條理分而必合成十六音
 矣大抵陽紀之音角羽在前律隂紀之音商徵在後
 律必先角羽並起而後反商下徵則宫常主角往而
 必反商常主徵離而必合也宫雖主角然必有角之
 羽羽之角焉商雖主徵然亦必有角之羽羽之角焉
 但聲相應則角為徵爾角羽所統者琴瑟尚宫也角
 之羽者鍾尚羽也羽之角者石尚角也還相為宫宫
 一羽一角一十五鼓而五聲之變成焉季春之月律
[117-44a]
 中姑洗辰為角日在大梁位酉為羽羽角氣合以歌
 南風故大合樂以舞大韶為主變起於角羽從宫羽
 水也徵火也六府三事是為九徳之歌九變而角
 韶徵韶成焉亦惟舞容合聲以取象耳然則季秋之
 月大饗帝律中無射位戍㽔賓之角也日在大火位
 夘㽔賓之羽也奏無射歌夾鍾其必主於舞大武與
 大司樂掌之以教國子弟必設官分職焉樂師教舞
 籥師舞羽司干授器大胥掌學士之版以待致諸子
[117-44b]
 春入學舍菜合舞將以養老於辟雍也秋頒學合聲
 將以饗帝於明堂也曰合舞則大合六樂而舞矣曰
 合聲則㑹大樂而歌奏矣必曰以六樂之㑹正舞位
 以序出入舞者比樂官展樂器何也六樂之㑹文武
 以聲合矣羽籥九成干戚六成行列得正而不愆所
 以正舞位也出象揖遜先後有倫而不亂所以序出
 入舞也樂官則比叙其所教之人以考其藝之精粗
 樂器則展眂其所用之器以審其聲之完否人與器
[117-45a]
 俱善則樂舞可知矣小胥則廵舞列而撻其怠慢者
 正樂縣之位焉列與縣俱應則聲容可知矣至於舞
 位四表文武雖同而舞服各異焉文舞服皮弁左執
 籥右秉翟分八佾於南表前二工執旌引前衣冠同
 之正立定位堂長歌以咏於是播鼗導舞自南第一
 表至第二表為一成至第三表為再成至第四表為
 三成覆身却行至第三表為四成至第二表為五成
 復至南第一表為六成五成為五變則五物五祇可
[117-45b]
 致六成為六變則象物天神可致更從南頭北向第
 二表為七成又從第二至第三表為八成則地祗皆
 出矣又從第三至北表為九成則人鬼皆格矣武舞
 服韋弁左執干右執戈亦分八佾於南表前二工執
 旌居前執鐸者左右夾振之次擊鼓以金錞和之以
 金鐲節之自一成至六成雖與文舞同然其終也為
 兵還振旅之狀廢鐲鳴鐃而舞畢記曰天子冕而總
 干葢古者人君自舞大武故服冕而執干戚八佾用
[117-46a]
 萬為擊刺之容則舞人執干戈何則冕非學士所宜
 服則玉戚亦非撃刺之所宜用也然則文武之成曷
 為異歟自一三五為九而乾用之參天之數也二與
 四為六而坤用之兩地之數也文舞陽也成以參天
 武舞隂也成以兩地節序自然之符也曰簫韶九成
 大武六成而又謂之變者何居曰在樂音謂之變在
 樂舞謂之成其實一也
 
[117-46b]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