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4 欽定續文獻通考-清-嵇璜 (WYG)


[106-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
 樂考
  律吕制度
遼道宗太康中以秬黍所定升斗定律
 初用周黍尺九寸管空圍三分為本太康中詔行秬
 黍所定升斗嘗定律矣其法大抵用古律焉大樂四
 旦二十八調則不用黍律以琵琶弦叶之
[106-1b]
金章宗明昌五年置所講議禮樂尺律仍用宋大晟樂

 詔用唐宋故事置所講議禮樂有司謂雅樂自周漢
 以來止存大法魏晉而後更造律度訖無定論至後
 周保定中得古玉斗於地中以造尺律其後牛𢎞以
 為不可止用蘇綽鐡尺至隋亦用之唐興因隋樂不
 改黄巢之亂樂縣散失太常博士殷盈孫以周法鑄
 鎛鐘編鐘處士蕭承訓等校石磬合而奏之至周顯
[106-2a]
 徳以黍定律議者謂比唐樂髙五律宋初亦用王朴
 所置樂時和峴以周顯徳律音近哀思乃依西京銅
 望石臬尺重造十二管取聲下王朴一律景祐初李
 照取黍累尺成律以其聲猶髙更用太府布帛尺遂
 下太常樂三律皇祐中阮逸胡瑗改造止下一律或
 謂其聲弇鬱不和依舊用王朴樂元豐間楊傑參用
 李照鐘磬加四清聲下王朴樂二律以為新樂元祐
 間范鎮又造新律下李照樂一律而未用至崇寧間
[106-2b]
 魏漢津以范鎮知舊樂之髙無法以下之乃以時君
 指節為尺其所造鐘磬即今所用樂是也然以王朴
 所制聲高屢命改作李照以太府尺制律人習舊聽
 疑於太重其後范鎮等論樂復用李照所用太府尺
 即周隋所用鐡尺牛𢎞等以為近古合宜者也今取
 見有樂以唐初開元錢校其分寸亦同則漢津所用
 指尺殆與周隋唐所用之尺同矣漢津用李照范鎮
 之説而恥同之故用時君指節為尺使衆人不敢輕
[106-3a]
 議其尺雖為詭說其制乃與古同而清濁髙下皆適
 中非出於法數之外私意妄為者也葢今之鐘磬雖
 崇寧之所製亦固隋唐之樂也閲今所用樂律聲調
 和平無太髙太下之失可以乆用唯辰鐘辰磬自昔
 數缺宜補鑄辰鐘十五辰磬二十一通舊各為二十
 四簴帝曰嘗觀宋人論樂以為律主於人聲不當泥
 於其器要之在聲和而已於是命禮部符下南京取
 宋舊工更鑄辰鐘十有二又以舊鐘姑洗夷則皆髙
[106-3b]
 五律無射髙二律别鑄以補之乃協又琢辰磬各十
 有二以其半少劣擇其諧者用之
元世祖時杜瑛著律歴禮樂襍志三十卷
英宗時翰林學士承㫖趙孟頫著樂原琴原
 孟頫于律吕之樂尤精深得古人不傳之妙著琴原
 樂原各一篇
 樂原篇曰樂本於律律始於數正於度度曷從而正
 之曰以候氣正之何以知其然也古者有絫黍之法
[106-4a]
 黍之為物也大小不齊就取其中者從絫之而然横
 絫之而否是故不可以為定法也必擇土中使善歴
 者候氣焉氣應則律正律正則度正矣較之絫黍之
 為顧不亦善乎律之長短鄭氏之法不可易也是其
 上下之所以相生也所以隨時而變易也夫音之清
 濁定于管之長短凡其空圍則一而已矣非有大小
 之異也先儒制律有大小之異者非愚之所知也律
 不可以徒律徒律不可以為樂必施之于音而後樂
[106-4b]
 生焉用之而天地應鬼神格人民和故曰移風易俗
 莫善于樂世衰道微流為賤工之事為士者益恥之
 豈特不以為己任而已哉然樂之所以動天地感鬼
 神移風易俗者不可毫厘差也禮運曰五音六律十
 二管還相為宫謂律之各自為宫而商角徴羽從之
 也仲冬之月律中黄鐘夫黄鐘為宫則太蔟為商姑
 洗為角&KR0331賓為變徴林鐘為徵南吕為羽應鐘為變
 宫此自然之理也還之于律而七音備矣被之于器
[106-5a]
 而八音諧矣大吕而下亦猶是也今之樂以四清混
 于七音之中不亦謬乎黄鐘為衆律之祖宫聲為衆
 音之君皆尊而無二者也惟其然也是以有清聲焉
 此聖人作樂之妙用也還宫之法黄鐘之均無清聲
 謂黄鐘為宫則商角徴羽以漸而清自然順序不待
 用清聲也大吕為宫則黄鐘為變宫還宫之法宫為
 濁變宫為清若乃大吕均以黄鐘為變宫則是變宫
 反濁于大吕宫矣是上陵之漸也而可乎于是以黄
[106-5b]
 鍾之清聲代之夫清聲者豈于十二律之外他有所
 謂清聲者哉黄鐘之律九寸半之為四寸二分寸之
 一是黄鐘之清聲也長短雖不同而不失黄鐘之中
 聲故曰黄鐘之清聲也豈惟黄鐘為然十二律皆有
 之今也不然四清之外無有也必欲復古則當復八
 清八清不復而欲還宫以作樂是商角徴羽重于宫
 而臣民事物上陵于君也此大亂之道也
 琴原篇别見絲屬門
[106-6a]
熊朋來著律論
 其說謂黄鐘流行諸律本無間斷也算法之起殆因
 律管有長短此算家因律以命術非强律以命算也
 猶之方田焉田生五榖豈知我為圭箕弧環律和五
 聲豈知我為正變倍半皆算家命之耳故古之為鐘
 律者以耳齊其聲後人不能始假聲以正其度此所
 以雅樂之不可復與聲音之不可傳也又言周禮有
 聽律之官無算律之法遷固淮南上下生且不定何
[106-6b]
 以算律哉葢&KR0331賓重上生與大吕在陽則倍其法一
 耳紛紛爭較何益于樂
  元史儒學傳曰熊朋來為福建廬陵兩郡教授所
  至考古篆籀文字調律吕協歌詩以興雅樂制器
  定詞必則古式學者化焉每燕居鼓瑟而歌以自
  樂嘗著瑟賦二篇至治中英宗鋭意制作翰林學
  士元明善以朋來薦未及召而卒
泰定時太史院使齊履謙請候氣定律
[106-7a]
 元立國百有餘年而郊廟之樂沿襲宋金未有能正
 之者履謙謂樂本于律律本于氣而候氣之法具載
 前史可擇僻地為宻室取金門之竹及河内之葭莩
 候之上可以正雅樂薦郊廟和神人下可以同度量
 平物貨厚風俗列其事上之適遷他官事遂寢有志
 者惜之
  臣/等謹按元代於律吕無所改作惟遵用宋崇寧
  樂吳萊闢之甚詳附録于後
[106-7b]
  吳萊張氏大樂元機賦論題後曰鄉余北遊京師
  聞太常所用樂本大晟之遺法也自東都不守大
  樂氏奉其樂噐北趨燕都燕都喪亂又徙汴蔡汴
  蔡䧟没而東平嚴侯獨得其故樂部人國初有㫖
  徴樂東平太常徐公遂典樂向日月山奏觀乞増
  宫縣登歌文武二舞令舊工教習以備大祀故今
  樂戶子孫猶世籍河汴間僅能肄其鐘鼔鏗鏘不
  復能䆒其義矣予因考求前代議樂自和峴以下
[106-8a]
  更六七鉅公而議論莫之有定前日之宿縣者本
  謂樂和曾未幾時倐已改鑄或云樂失之清或云
  樂過於濁樂工冶卒且深厭其爐鞲鼓鑄之勞則
  或自取其樂之協時和銅齊以濟之當軒臨試雖
  以老師宿儒終不能必悟其銅齊之輕重而徒論
  其銅律之清濁也迨夫崇寧之世魏漢津乃以蜀
  一黥卒為造大晟樂府遂頒其樂書於天下葢謂
  古之制樂者惟黄帝夏禹得樂之正何則聖主之
[106-8b]
  禀賦上與天地隂陽為一體聲則為律身則為度
  故夫黄帝夏禹之制樂實自其身而得之臣今請
  以聖主中指三節三寸定黄鐘之律中指之徑圍
  又即㩀而定為度量權衡樂以是制則臣將見其
  合天地之正備隂陽之和而得夫金石清濁之宜
  矣當是時惟丞相蔡京最神其説先鑄帝鼐八鼎
  復造金石鐘簴雕幾刻&KR0866蓋極後世之選已然以
  崇寧之指尺既長而樂律遂髙雖漢津亦自知之
[106-9a]
  嘗私謂其弟子任宗堯曰樂律髙北方元鼎水又
  溢出律髙則聲過哀而國亂水溢出則國有變而
  境土喪没是不久矣鳴呼漢津所制豈復有加于
  和峴以下諸人所論之樂哉然且至今沿襲相承
  未聞有所改作樂殊不可以草創茍且而遽定也
  雖然崇寧之樂亦可變矣葢古之論樂者一曰古
  雅樂二曰俗部樂三曰胡部樂古雅樂更秦亂而
  廢漢世惟采荆楚燕代之謳稍恊律吕以合八音
[106-9b]
  之調不復古矣晉宋六朝以降南朝之樂多用吳
  音北國之樂僅襲北俗及隋平江左魏三祖清商
  等樂存者什四世謂為華夏正聲葢俗樂也至是
  沛國公鄭譯復因龜茲人白蘇袛婆善胡琵琶而
  翻七調遂以制樂故今樂家猶有大石小石大食
  般渉等調大石等國本在西域而般渉即是般瞻
  華言羽聲隋人且以是為太蔟羽矣由是觀之漢
  世徒以俗樂定雅樂隋氏以來則以胡樂定雅樂
[106-10a]
  唐至元宗胡部坐俗部立樂工肄樂坐技不通然
  後為立技立技不精然後使教雅樂天下後世卒
  不復知有古雅樂之正聲矣自唐歴宋大抵皆然
  當大晟樂書之行教坊色長張俁曽制大樂元機
  賦論七音六十律八十四調本不脱乎龜茲白蘇
  袛婆之舊正行四十大曲常行小令四部絃管猶
  或上循乎大唐五代梨園法曲之遺此非胡與俗
  之雜行者乎冝雅樂之未易遽復也古來律歴二
[106-10b]
  事更相為用大史郭公一嘗定歴誠曠世所未有
  予謂宜依古法緹室葭灰隨月候氣天地之中氣
  既應則鐘律之中聲當無有不應者要在久而後
  驗樂殊不可以草創茍且而遽定也嗚呼崇寧之
  樂亦可變矣吾又安得夫伶倫榮猨之徒而與之
  共論樂哉
明太祖洪武初命冷謙定律
 謙議用四清聲故編鐘編磬皆為十六成一代完樂
[106-11a]
  律吕精義曰宋李照范鎮魏漢津所定律大率依
  宋太府尺黄鐘長九寸空徑三分積六百三十六
  分聲比古黄鐘低二律即無射倍律國初冷謙所
  定律用今工部營造尺黄鐘長九寸空徑三分四
  釐六毫積八百四十六分比古黄鍾低三律即南
  吕倍律微高謙及蔡元定十二律管算法皆同謙
  律聲比元定下五律餘失之盎緩元定比謙高五
  律餘失之焦殺
[106-11b]
  又曰徃年與善琴者論古今雅樂髙下聞其説曰
  冷謙之樂乃古無射調也俗呼為清商調以第二
  絃為宫音少者歌之則拽不出失之太下恐非中
  和也蔡元定之樂乃古夾鐘調也俗呼為清徴調
  以第四絃為宫音老者歌之則揭不起失之太高
  亦非中和也所謂中和者古之正調是也俗呼為
  清角調軒轅氏之所造以第三絃為宫音比冷謙
  高一調比蔡元定低一調老者歌之不揭少者歌
[106-12a]
  之不拽不髙不下是名為中和也時典樂尤世賢
  亦知音者以所帯來神樂觀笙吹其所習舊樂章
  譜與琴譜相校所論不虚也
  禮樂箋曰説者論大晟樂為宋方士魏漢津所製
  此未考本末不知樂律者也宋濓議漢津製樂為
  亂世之音宋濓孔子廟堂議曰釋奠有樂今則襲/用魏漢津所製大晟之樂乃先儒所謂
  亂世之音也/其可乎哉在洪武四年而冷謙所定樂舞為洪
  武之六年樂章猶宋之舊而樂音非宋之音矣以
[106-12b]
  何知之以律而知之葢謙所製者為太蔟之羽巾
  吕調也漢津所製其迎神初奏為南吕之角大吕
  變調也與謙之樂如参辰黔晳之不相合矣葢謙
  之七均自太蔟夷則夾鐘無射中吕皆正調也惟
  清黄清林巧為變調然此二變音也固無妨于變
  也漢津之林鐘為宫者僅商角二音為正調其徴
  羽變宫變徴皆屬變調是七均之中而變者居四
  矣南宫為宫者僅商音為正調其徴羽角變宫變
[106-13a]
  徴皆屬變調是七均之中而變者居五矣又况漢
  津之律即李照之律下古樂二律所謂黄鐘者僅
  中太蔟則其林鐘之宫僅中南吕南吕之宫僅中
  應鍾應鐘管長四寸六分有竒而商角以下六均
  無一不出于變矣君則其細已甚而臣民事物靡
  然不振哀淫怨咽此真亡國之音也豈可與謙之
  樂同年而語哉大抵樂律樂章本為二道由宋以
  降樂章屢易而所用者皆王朴之律也政和以降
[106-13b]
  樂章屢易而所用者皆漢津之律也至冷謙定樂
  樂章無改而所用者則非宋元之律也改其律而
  不變其章者聲音道微政合嚴重律正其元曲襲
  其舊此謙之所以為明哲也謙舊有樂書在南太
  常
  樂書曰律止于十二是矣然十二者律之本聲而
  四者應聲也本聲重大為君為父應聲輕清為臣
  為子故四聲曰清聲即夾鐘大吕黄鐘太蔟之應
[106-14a]
  也茍不用四清聲是有本而無應矣冷謙議用四
  清聲故編鐘編磬皆為十六豈非洞達音律者哉
𢎞治中李文利著律吕元聲獨宗吕覽黄鐘三寸九分
之説
 文利為思南府教授著律吕元聲據吕氏春秋長孫
 無忌隋志劉恕通鑑外紀所載黄帝命伶倫取竹制
 律斷兩節間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黄鐘之宫曰含
 少因而詳加考證以三寸九分正司馬遷黄鐘九寸
[106-14b]
 之誤以太極隂陽五行由一生二由少及多見黄鐘
 数少為極清以正宫聲為極濁之誤以左右對待各
 得一百二十九分正三分損益上生下生至仲吕而
 窮之誤以正徴循環無窮正隔八相生徃而不返之
 誤畫圖立説凡六卷嘉靖三年其門人御史范永鑾
 進之朝
 律吕元聲黄鐘章曰黄鐘長三寸九分空圍九分為
 聲氣之元其時子半其數極少其聲極清音屬正宫
[106-15a]
 一陽方動其卦為復日南至而始反北也 按此即
 黄帝命伶倫所造之黄鐘也黄鐘之尊在于氣清上
 行不在數多清者數少濁者數多數少者貴數多
 者賤宫聲極清黄鐘實為正宫其數極少故為君臣
 数多于君故商為臣民数多于臣故角為民事多于
 人故徴為事物多于事故羽為物皆原于黄鐘之生
 生不已也以氣言之其初至清至靜清以生濁靜以
 生動動則萬物生矣其至清至靜者實為之主也以
[106-15b]
 數言之其初為一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生十六
 十六生三十二三十二生六十四皆由一以始之也
  宫聲三十九絲其聲清越微妙為君至聲微妙而
 衆聲宗之猶人君至徳淵微而天下應矣故宫為聲
 氣之元 漢儒以黄鐘九寸則黄鐘為宫極濁聲極
 下管極長長則聲濁因謂宫聲亦極濁夫宫為君聲
 極清且上行至角羽之聲乃下降重濁而為民物古
 人比類取象毫釐不爽 漢儒只聞得黄鐘為諸律
[106-16a]
 之本又聞得律長九寸遂錯認以九寸為黄鐘之長
 唐宋以下有志于樂者遂以為法不敢變也葢不知
 九寸為黄鐘之終數乃黄鐘益数之極而為㽔賓之
 管也由是損之以漸而短至應鐘而極皆原于黄鐘
 之損益也三代以下獨韋昭以九寸為黄鐘之變雖
 不明言黄鐘幾寸亦庻乎有見矣 如黄鐘九寸為
 宫至應鐘四寸六分竒為變宫乃不及黄鐘半律音
 節不屬如無射為宫則黄鐘為商長四寸一分音節
[106-16b]
 亦不屬故有用半律子聲之説是不得已而强遷就
 之也造化果如是耶
 㽔賓章曰㽔賓長九寸空圍九分為聲氣之極其時
 午半其数極多其聲極濁音屬正羽六陽既亢其卦
 為姤日北至而始反南也 按西漢司馬遷誤以此
 為黄鐘之律也葢陽性動動者数三三者数之始也
 三而三之而䆒于九九者数之終也故陽数其始也
 不離于三其極也不離于九三寸九分三涵九也其
[106-17a]
 終于九者九具三也涵九者九之少也具三者九之
 老也以子之半至夘之半為日九十元之九也夘之
 半至午之半為日九十亨之九也午之半至酉之半
 為日九十利之九也酉之半至子之半為日九十貞
 之九也月有三十日時有九十日月始于三時極于
 九亦三九之數也 司馬遷以長九寸為黄鐘葢徒
 聞律長九寸遂以九寸為黄鐘不知九寸是黄鐘升
 數之極而為&KR0331賓之管也遷既定著于史漢唐以下
[106-17b]
 諸儒遂以為真遷就補凑以成其術不勝繁弊終莫
 有覺其謬者
 黄鐘升陽歸陽章曰十二律紀陽也陽升起于子半
 極于午半陽降起于午半極于子半極則復升循環
 不窮矣 按子月一陽動其律為黄鐘聲極清故黄
 鐘之宫為正宫諸律之本也由是漸升至午半則九
 陽既亢数多聲濁實為正羽極則復反陽氣由是漸
 縮至子半則一陽又生数竒聲清復為正宫世儒謂
[106-18a]
 黄鐘相生徃而不返不識黄鐘故也
 律吕三分損益章曰黄鐘漸益以升陽又漸損以歸
 陽終則復始循環無端一伸一縮生生不已以運五
 行叙四時冝八方之氣黄鐘子之半也陽復而未奮
 由是一氣丑初為小寒又一氣丑半為大寒其律大
 吕大寒隂氣猶壯陽雖進而尚㣲故止升六分也大
 寒以後已向于春故太蔟以後各益九分至於&KR0331
 得九寸焉&KR0331賓午之半也隂始而未盛由是一氣未
[106-18b]
 初為小暑又一氣未半為大暑其律林鐘大暑隂氣
 未行陽雖退而尚隆故止降六分也大暑以後已向
 于秋故夷則以後各損九分至于應鐘得四寸八分
 則黄鐘㽔賓二律子午為經十律為緯黄鐘以左諸
 律比右律各損三分㽔賓以右諸律比左律各益三
 分所謂三分損益乃陽氣升降微著之序也 按先
 儒以黄鐘相生徃而不返不識黄鐘故也不識黄鐘
 生成之数故不知黄鐘生諸律損益之理數豈人乎
[106-19a]
 哉理豈鑿乎哉一天道之自然也損益自損益隔八
 自隔八唐宋儒者以相生損益専在隔八上故必遷
 就分數長短參差大失本原實背天道 黄鐘益六
 生大吕大吕至㽔賓皆益九分㽔賓損六生林鐘林
 鐘至應鐘皆損九分大吕以下比右律各損三分林
 鐘以下比左律各益三分隔八求損益誤矣 三分
 損益分隂陽也子以後自大吕至仲吕為陽黄鐘之
 升也午以後自林鐘至應鐘為隂黄鐘升極為降也
[106-19b]
 毎月律升九分今黄鐘升六分以生大吕㽔賓降六
 分以生林鐘則隂律陽律俱弱三分升降之交故也
  損益是冬至後左律與夏至後右律丑亥己未相
 對左各損三分右各益三分天然定数則損益自見
 不必以損益推生律也
 隔八正徴隂陽相生章曰律有雌雄間列十二辰均
 隂陽也周氣候也作樂之道得隂陽備雌雄聲乃可
 和宫商角徴羽聲止五而辰有十二以聲恊辰黄鐘
[106-20a]
 為宫隔一生律則徴在七辰律當㽔賓羽在九辰律
 當夷則是律生律有雄無雌陽氣孤也且接黄鐘尚
 有三律聲氣不屬故設變徴于午退正徴于未羽于
 酉變宫于亥則徵得林鐘羽得南吕二雌鳴隂陽乃
 備還宫同也 隔八相生續氣候也黄鐘生太蔟太
 蔟生姑洗皆隔一律姑洗生林鐘南吕生黄鐘乃隔
 二律諸旋宫/亦然故設變徴變宫以均分數平隂陽三律
 必尋二吕三吕必尋二律隂陽之交必隔八乃可生
[106-20b]
 也隔八相生此之謂也若不隔八則律自生律吕自
 生吕隂陽不均氣節不周無以當期也故曰隔八以
 正徵言蔡季通主俗説上生下生終于仲吕為隔八
 又用上生下生以求三分損益胥失之矣 按以隔
 八三分損益之数至仲吕再生黄鐘只得八寸七分
 有竒不成黄鐘正聲故諸儒以黄鐘生諸律徃而不
 返京房妄生執始南事四十八律以足六十律之數
 聲氣無據真為謬妄至何承天劉焯病房之病又欲
[106-21a]
 増林鐘以下十一律之分使至仲吕返至黄鐘仍得
 九寸之數而十一律三分損益之數又不合王朴則
 虚其宫而不用然則添律以代黄鐘増十一律之分
 以就黄鐘與論黄鐘生律徃而不返虚宫不用亦可
 見其術之窮矣則就隔八相生以求三分損益由以
 黄鐘之長九寸其誤必至于是也
[106-22a]


[106-23a]
 黄鐘分寸法章曰黄鐘分寸皆以十分算不可以九
 九除之夫以十絲名毫十毫名釐十釐名分十分名
 寸十寸名尺鐘律長數終于九寸不滿一尺故曰九
 寸是九寸不可以名尺而九分豈可以名寸九釐豈
 可以名分九毫豈可以名釐九絲豈可以名毫若九
 可以名分毫釐絲則鐘長九寸亦可以一尺名而以
 九除之其誤也明矣 按劉恕通鑑外紀載黄帝命
 伶倫造律之事乃古史之全文也其律長三寸九分
[106-23b]
 是寸以十算而零又有九分也 一黍為分十黍為
 寸三十九黍為黄鐘之長九十黍為㽔賓之長十黍
 與中人中指中節外寸同中節内寸與周尺同外寸
 盡兩頭止内寸以兩横文止
 隂陽對律得數左為生數/右為成數章曰黄鐘㽔賓二律子午
 隂陽對律生數成數共成一百二十九分 黄鐘生
 數三十九分㽔賓成數九十分共得一百二十九分
  大吕林鐘二律丑未隂陽對律生數成數共成一
[106-24a]
 百二十九分 大吕生數四十五分林鐘成數八十
 四分共得數同前 太蔟夷則二律寅申隂陽對律
 生數成數共成一百二十九分 太蔟生數五十四
 分夷則成數七十五分共得數同前 夾鐘南吕二
 律夘酉隂陽對律生數成數共成一百二十九分
 夾鐘生數六十三分南吕成數六十六分共得數同
 前 姑洗無射二律辰戌隂陽對律生數成數共成
 一百二十九分 姑洗生數七十二分無射成數五
[106-24b]
 十七分共得數同前 仲吕應鐘二律己亥隂陽對
 律生數成數共成一百二十九分 仲吕生數八十
 一分應鐘成數四十八分共得數同前 生成之數
 各得寸十有二當期也零各得九分終天之數也隂
 陽對律數具上損益圖内
 定證黄鐘章曰劉恕通鑑外紀載黄帝命伶倫造律
 吕取竹于嶰谿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間長
 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黄鐘之宫制十二筩以聽鳳
[106-25a]
 凰之鳴而别十二律隋志長孫無忌曰傳稱黄帝命
 伶倫斷竹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黄鐘之宫曰含
 少吕氏春秋亦載三寸九分之數按此三人所引之
 文乃真傳也 後漢鄭康成月令註曰凡律空圍九
 分孔潁逹疏曰諸律雖長短有差其圍皆九分為限
 空圍九分葢是九方分/毎長一分容十三黍竒
 候氣章曰冬至黄鐘三寸九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
 去地面五寸一分大寒大吕四寸五分律底入地九
[106-25b]
 寸律口去地面四寸五分雨水太簇五寸四分律底
 入地九寸律口去地面三寸六分春分夾鐘六寸三
 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去地面二寸七分糓雨姑洗
 七寸二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去地面一寸八分小
 滿仲吕八寸一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去地面九分
 夏至㽔賓九寸律底入地九寸律口與地面平大暑
 林鐘八寸四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去地面六分處
 暑夷則七寸五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去地面一寸
[106-26a]
 五分秋分南吕六寸六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去地
 面二寸四分霜降無射五寸七分律底入地九寸律
 口去地面三寸三分小雪應鐘四寸八分律底入地
 九寸律口去地面四寸二分律皆直樹正立短律隨
 律口深淺為仰凹寛四五寸所謂内庳外髙是也
 諸儒候氣之説皆以諸律管上頭俱與地面齊下頭
 長律入地深短律入地淺子月氣深黄鐘最長故先
 得氣似也夫毎月之氣升降不能過一寸不應亥子
[106-26b]
 二月氣之升降相去四寸有竒二律音調且又不能
 相接大抵皆以黄鐘九寸誤之也葢黄鐘極短以次
 而長至㽔賓而極又漸而短以接黄鐘候氣之法以
 次各置其律皆齊其下不齊其上入地俱九寸惟㽔
 賓一律上口與地面平其十一律隨長短庳其内與
 律口齊深凹如仰甌狀子月氣升纔黄鐘之管其灰
 飛其上去孔口地面尚五寸一分大吕太蔟以漸而
 升至五月盛極出地靣則㽔賓灰飛管通自此陽氣
[106-27a]
 日降至應鐘而極極則復升循環不窮矣如此纔與
 内庳外髙相應天運之數亦不違矣今候氣者皆取
 律上口齊則無内庳外高故斜放以應内庳外髙之
 文可謂不知而作矣 候氣之法緹室中去其&KR0126
 以淨土築平如砥用圎木十二塊俱長九寸上頭濶
 六寸下頭濶四寸各置十二方位以淨黄土通築與
 木塊上頭平看如平地一般掃光淨然後各㧞出木
 塊各孔深廣皆同安黄鐘于子位一孔取中管底著
[106-27b]
 地管旁取淨黄上粉填實以手按𦂳至三寸九分與
 律口齊便住管口先以物蔽勿令粉土入内然後揭
 開依法實葭灰大抵候氣必待時和氣正世治甚少
 候亦少驗今存其法以俟知者
  王邦直律吕正義曰候氣之法蔡氏以律口與地
  面齊是齊其上而不齊其下也李氏以律底口皆
  入地九寸上隨其管之長短為仰凹之狀是齊其
  下而不齊其上也二説李氏為優葢隂陽之氣距
[106-28a]
  地各有淺深子月丑月陽氣藴伏錮而未發豈能
  遽逹于地上哉必至建巳之月陽氣畢逹隂氣將
  絶然後逹于地上故朱子曰天氣都從地中透上
  來此氣升降當分為六自冬至下面第一層生起
  至四月六陽足便消下面隂氣便生以律吕合氣
  候之可見亦是此意蔡氏以木為案毎律各一案
  内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是以木案為底以
  律加于木上而以土埋之上平于地李氏則以淨
[106-28b]
  土築平如砥加律其上不用木案亦當依李氏葢
  以木為底其氣之升不無隔越不如律管著地其
  氣之升為自然也諸儒謂管當斜埋地下入地處
  卑出地處髙故云内卑外髙黄鐘埋于子位上頭
  向南諸管可悉知李氏謂律皆直樹正立隨律口
  淺深為仰凹所謂内卑外髙是也二説皆有所未
  盡葢管雖正立亦當㣲斜雖當㣲斜亦不可使其
  管口各内向當以十二辰合宫取之相向可也如
[106-29a]
  子與丑向寅與亥向之類所以然者葢律隨斗柄
  左旋而其氣與日月之㑹常相合律在于子則日
  月㑹于丑律在于丑則日月㑹于子也律管必以
  合宫相向者取日月㑹合之氣也劉氏曰日者太
  陽之精凡天之氣以日為主焉月者太隂之精凡
  地之氣以月為主焉故日月㑹于上則隂陽合于
  下自隂生至于冬至凡六管之長短者皆陽氣入
  地之淺深而始與隂合也隂合于陽上進而葭灰
[106-29b]
  飛動者皆其日之中氣也陽生至于夏至凡六管
  之長短者皆隂氣入地之淺深而始于陽合也陽
  合于隂上進而葭灰飛動者皆其月之中氣也故
  日月交㑹于上以成次則隂陽交㑹于下以成時
  取其管以為聲天地之中聲也取其律以候氣隂
  陽之和氣也非聖人其能與于此乎
 黄鐘九寸辨章曰先正以黄鐘九寸則不得不以黄
 鐘為極濁以黄鐘為極濁則不得不以宫聲亦極濁
[106-30a]
 以黄鐘長九寸乃數之極也極則不可以復益則自
 黄鐘而下又不得不損之以至于應鐘而極短故又
 不得不以羽聲為最清既以黄鐘極長應鐘極短二
 律之間長短隔絶音調不屬故又不得不用半律子
 聲清聲及以黄鐘相生徃而不返為説夫陽以為主
 隂以為輔天地間一陽聲流行耳若不返則陽氣絶
 矣姤復之道消矣豈造化生生之妙與厯數同哉
  季本律吕别説曰近日莆田李教授文利著律吕
[106-30b]
  元聲専主黄鐘三寸九分之説葢本吕氏春秋仲
  夏適音篇其言曰黄帝令伶倫自大夏之西阮隃
  之隂取竹嶰谿之谷空竅厚匀者斷兩節間其長三
  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黄鐘之宫次制十二筒以聽
  鳳凰之鳴以别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
  以比黄鐘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鐘之宫律
  吕之本宋劉恕作外紀書黄帝令伶倫造律亦載
  此文原恕之意不過博采古書以備三皇之事耳
[106-31a]
  而三寸九分之説則未暇詳求其義焉然吕氏季
  夏六月紀又曰黄鐘生林鐘林鐘生太蔟太蔟生
  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應鐘應鐘生㽔賓㽔賓
  生大吕大吕生夷則夷則生夾鐘夾鐘生無射無
  射生仲吕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
  去其一分以下生黄鐘大吕太蔟夾鐘姑洗仲吕
  㽔賓為上林鐘夷則南吕無射應鐘為下其法固
  與史記漢書上下相生三分損益者同而黄鐘之
[106-31b]
  宫實起九寸也吕氏之説前後不同亦自相牴牾
  矣夫史記漢書雖未為得古人制律之意然比之
  三寸九分之説猶有可推而其數亦似自然若以
  三寸九分為黄鐘如吕氏上下相生之法而損益
  之至于應鐘止長一寸八分四釐八毫八絲何以
  成聲耶竊意長三寸九分當為長九寸空徑三分
  之誤也故漢書引此語削去長三寸九分五字葢
  有以知其為非矣隋志亦偶未察而復述此以論
[106-32a]
  和聲亦欲備古義踵其誤而不覺耳終亦以上下
  相生三分損益為古人易簡之法而黄鐘之為九
  寸者皆仍漢舊未有改也若韋昭註國語而曰黄
  鐘陽之變本為黄鐘而言其曰管長九寸徑三分
  圍九分亦言黄鐘之圍徑長短而于㽔賔則固曰
  管長六寸二分八釐但舉成數而曰六寸三分耳
  非以九寸本㽔賓之律而為黄鐘之變也豈可據
  三寸九分之謬説以為黄鐘之定數哉文利之意
[106-32b]
  本以律吕之數徃而不返非隂陽消長徃來之理
  故以三寸九分起數循環升降自大吕以至㽔賓
  五陽辰皆以陽升而進九分惟黄鐘陽氣尚㣲故
  止進六分自林鐘以至黄鐘五隂辰皆以隂降而
  退九分惟林鐘隂氣未盛故止退六分此其差也
  然陽之進也氣則從㣲至著以漸而盈隂之退也
  氣則從盛反衰以漸而縮隂陽進退盈縮適均不
  應陽之始進以六分而後則五辰皆進九分隂之
[106-33a]
  始退以六分而後則五辰皆退九分也其意雖善
  而數亦强排且非吕氏上生下生之本法也則亦
  臆説而已既以三寸九分為黄鐘因謂黄鐘之尊
  在于清氣上行不在數多清者數少濁者數多數
  少者貴數多者賤黄鐘為宫聲極清而上行至角
  徴羽乃下降重濁而為民事物盡斥諸儒言黄鐘
  長九寸之非殊不知禮有以多為貴者如獻數天
  子十二上公九侯伯七子男五卿大夫三士一豆
[106-33b]
  數天子二十六諸公十六諸侯十二上大夫八下
  大夫六佾數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之類各
  隨所重以别尊卑未嘗執一端以為典要也故數
  多管長則聲濁而為宫有持重深沉之意焉何害
  其為貴數少管短則聲清而為羽有飛越輕佻之
  意焉何害其為賤商角徴之聲亦因是而上下之
  此君臣民事物所以序也凡天之道體靜而用動
  君也者以静制動者也自商以下皆以動而制于
[106-34a]
  靜者也古人立法亦隨所用而各有意義何必務
  為新竒以成其臆説哉今律吕大象章既以子黄
  鐘為正宫丑大吕亥應鐘為宫寅太蔟戌無射為
  商夘夾鐘酉南吕為角辰姑洗申夷則為徴巳仲
  吕未林鐘為羽午㽔賔為正羽以配君臣民事物
  之等則明以三寸九分之黄鐘以次而至于九寸
  之㽔賓也其定五聲生數次第則曰宫聲五十商
  聲八十角聲九十徴聲七十羽聲六十商角則自
[106-34b]
  宫而加多徴羽則自角而减少或加三十或加一
  十或减二十或减一十其参差不齊又不知其何
  所本耶夫宫土聲也以土當河圖之五數十乗之
  而為五十徴火聲也以火當河圖之七數十乘之
  而為七十羽水聲也以水當河圖之六數十乗之
  而為六十猶可説也商金聲也而以當河圖之八
  數十乗之而為八十則木而非金矣角木聲也而
  以當河圖之九數十乗之而為九十則金而非木
[106-35a]
  矣其視律吕大象章所差之次又何其舛錯耶又
  以變宫五十變徴七十為二變以備七音是又襲
  七始七同之舊也故其對調旋宫之圖悉從律吕
  新書毎均七聲之數而蔡氏相去一律則音節和
  相去二律則音節逺之説亦併用之然止用全聲
  不用半聲其數皆不因上生下生而得徒以雌雄
  和鳴之故陽律三為宫商角則隂吕二為徴羽隂
  吕三為宫商角則陽律二為徴羽其長短亦不皆
[106-35b]
  一一順序也亦安在其為均哉至于六十調圖雖
  本律吕新書而新書之意乃以一律為五調故毎
  律皆立五均今以其逆行而正之以從左旋而每
  五調之後又列一宫揑與大司樂奏歌之説相凑
  其雙宫對調之圖則止據奏歌二律分配而互換
  更畨也此本不知律吕新書之意而妄意為之其
  勞拙亦甚矣其正五音章以喉舌齒唇牙分屬宫
  商角徴羽則别為一義葢喉舌齒唇牙字音也字
[106-36a]
  亦有清濁半清半濁之分故借宫商角徴羽以名
  之而非以字音分六律所正之五音也如沈括所
  謂字則有喉唇齒舌當使字字舉皆輕圎而聲中
  無字又宫聲字而曲合用商聲則能轉宫為商使
  字中有聲則可若謂字聲即合歌聲則不可以歌
  聲即同字聲是又一牽扯也至引蘇祗婆七聲之
  説正是秦漢以來五聲二變之義但在西域其名
  異耳安得執此以為聲清之證哉其為此書止有
[106-36b]
  以先儒不識黄鐘生成之數一節足以破徃而不
  返之失其餘諸論今不今古不古以法象則無取
  以度數則不論無一合於理者也孔子曰葢有不
  知而作之者其此類也夫
  律吕精義曰李文利所見之偏何瑭李文察皆辨
  之惟金谿黄積慶宗信其説著書名曰樂律管見
  與律吕元聲並行于世
  經濟録曰李教授文利作律吕元聲范副使輅等
[106-37a]
  信其説從受學楊學士亷愛其書以為天授而王
  尚書廷相韓尚書邦竒皆大儒通觧音律皆不謂
  然廷相駁之謂古人制為五音非徒然無所本者
  宫本喉商本齒角本牙徴本舌羽本唇故凡人呼
  而出聲不論歌唱言說必自宫而徵而角而商而
  羽角者氣之平聲音之中也故宫音始而濁羽音
  極而清落而收于角清濁平焉此聲氣自然之妙
  非人力强而能者今曰黄鐘宫為清則黄鐘之管
[106-37b]
  九寸重濁而不合故有黄鐘三寸九分之説嗚呼
  其大謬矣夫上古鐘律之調簡矣而不求備也故
  周禮三鐘十二律皆足考撃若必欲盡五音之調
  非加以十二子聲不可何也清之分數少也故古
  之編鐘編磬有一架二十四枚之設葢通正聲子
  聲並撃之也晉宋以來十二律之外止加四清聲
  以補其不及故作徴調終不能成何也清之分數
  少也聲之道順而易逆而難者也濁之役清也常
[106-38a]
  有餘清之役濁也常不足故備清濁之道非子律
  不可今曰取聲不用半律是不用子律矣即徴羽
  之調終不可成令平公欲聽清商雖師曠何自而
  撃之謂子律可廢乎哉夫正變二十四律則五音
  各正之調畧備必如京房六十調之説則清律極
  短其聲焦殺而不成調雖有其名初無實用蔡氏
  不深致思亦信其説而衍之况後學哉或曰然則
  十二律還相為宫果何謂乎曰此非六十調之謂
[106-38b]
  也凡調以一律為主其餘律皆比而和之始終出
  入不離首律故曰旋相為宫言各律旋各自為首
  也如黄鐘為主律則必以林鐘為徴太蔟為商南
  吕為羽姑洗為角其音以次而平若以他律雜之
  元非相次之管必至清濁凌犯而後已由是言之
  一律主一調合正與子而二十四調生焉雖缺其
  一音而調亦足考矣故自周至漢至唐至宋雅俗
  樂流傳千百世者大抵宫調獨多而商角次之其
[106-39a]
  徴羽二調止三之一此足以見聲音之道濁者常
  有餘清者常不足而京房氏所謂六十調者論説
  雖美而實無所用也後學不察而傳衍之謬矣且
  以為李氏之説既不逹五音之清濁又不及作樂
  之節度其論律吕樂職樂噐樂容之考證皆長樂
  陳氏樂書之緒餘豈閩人無喉中之音故遂以唇
  舌不正之音而誤撰定之與其詆之如此大都黄
  鐘冲氣無所不在而十二律之損益皆從出其中
[106-39b]
  如君無不統如天無不覆也故九寸為之宫諸少
  涵焉豈極清哉故君子慎變古也
  樂書曰近世儒者乃言黄鍾非九寸之管而引外
  紀吕氏春秋所載含少之説為證曰黄鐘音始也
  象則君也其律宜短其氣宜微其聲宜清者也夫
  黄鐘以八十一分為管而吹三十九分以為聲故
  謂之含少乃遂以三寸九分為黄鐘之律而執含
  少以為清管焉是此律一差大吕而下十二律皆
[106-40a]
  無由取正矣
韓䢴竒著苑洛志樂其論律宗蔡元定之説
 邦竒謂律雖非生于累黍然古樂既亡律管非累黍
 亦何由定予謂亦須自九十黍累為九寸然後依蔡
 氏之説多截竹管或長一分或半分或十分分之一
 以至于九或短一分或半分或十分分之一以至于
 九中間必有適之者自隋唐以來律皆造作用金刀
 剖削而成非本然之管恐傷元氣且律吕絲忽所爭
[106-40b]
 若非良工剖削之際安能適中予謂多取竹管其從
 長未免用刀㫁之必求徑三分四釐六毫周廣十分
 三釐六毫者而後用之庻得聲氣之元矣大抵八音
 之數惟絲為自然其七音皆倚此而起數宫商角徴
 羽借此五字為母五字即五聲也又謂㽔賔隔八若
 益一分上生大吕與損一分下生大吕倍其數長短
 不差絲毫然不如下生為自然于十二律之序為順
 審思乃見著苑洛志樂二十卷首律吕直解
[106-41a]
 律吕直觧黄鐘第一 解曰此黄鐘之體數也十分
 為寸分釐毫絲並同斷用之九以為十何以十自然
 之數也 長九寸空圍九分積八百一十分 解曰
 從長九寸寸者十分黄鍾之長通有九寸也空圍九
 分分者十分寸之一黄鐘之管滿於圍中容九方分
 也積實八十一分黄鐘之管從長九寸寸十分黄鐘
 九十分空圍中九分毎長一分圍必九分以九十因
 之則八百一十分也
[106-42a]
 員田術三分益一得十二分 解曰三分為一分三
 分九分也又益一分共四分十二分也以九方分平
 置又三分益一分共十二方分
 
 
 
 
 
[106-42b]
 以開方法除之 解曰以上一分分割為四片毎片
 二釐五毫貼於九方分四面又毎片除一毫九絲二
 忽為角毎片止得二釐三毫八忽
[106-43a]
 得三分四釐六毫强為實徑之數 解曰中九方分
 四面各得三分外四面各二釐三毫八忽東與西四
 釐六毫一絲六忽南與北亦然是其縱横又得三分
 四釐六毫一絲六忽為實徑之數 不盡三毫八絲
 四忽 解曰此補四角之數也本以一分割作四片
 毎片二釐五毫兩面該五釐合九方分該三分五釐
 徑今毎片取一毫二絲九忽補角兩面該三毫八絲
 四忽徑止得三分四釐六毫一絲六忽猶餘三毫八
[106-44a]
 
 
 
 
 
 
 
 
[106-44b]
 今求員積之數 解曰謂圍員之數并内積之數也
  以徑三分四釐六毫自相乗 解曰不用一絲六
 忽毎一分得三分四釐六毫毎一釐得三釐四毫六
 絲毎一毫得三毫四絲六忽分吕三乗釐吕四乗毫/吕六乗 補註分以三
 乗者三三九分三四一分二釐三六一釐八毫共/如下註十分三釐八毫釐以四乗毫以六乗倣此
 得十一分九釐七毫一絲六忽 解曰若用一絲六
 忽時正十二方分惟不用一絲六忽故止得如此以
 上所乗計之分之所得者十分三釐八毫釐之所得
[106-45a]
 者一分三厘八毫四絲毫之所得者二釐六絲十六
 忽總計所得十一方分零九釐七毫一絲六忽 加
 以開方不盡之數二毫八絲四忽 解曰此不盡之
 數與上不同上不盡之數乃是以三分四釐六毫一
 絲六忽為徑此不盡三毫八絲四忽除去補四角成
 十二方分此不盡之數乃是以三分四釐六毫為徑
 於十二方分中餘得此數 得一十二分 解曰以
 十一分九釐七毫一絲六忽合二毫八絲四忽共得
[106-45b]
 十二方分如前開方之數以管長九補註以管長/九四字疑衍
 以管長九寸補註寸字衍葢九十分乗/十二分便得一千八十分十分乗之得
 一千八十分為方積之數 解曰毎管一分該十二
 分積九十分而計之共一千八十分為方積之數徑
 三分四釐六毫一絲六忽周方共十三分八釐四毫
 六絲四忽 四分取三為員積之數得八百一十分
 以解曰以一千八十分作四分則一分該二百七十
 分四分中取三分為員積之數該八百一十分以九
[106-46a]
 方分積中計之徑三分四釐六毫一絲六忽周員十
 分八釐三毫四絲八小忽八秒蔡十分三厘八毫則/少彭十分八厘七毫
 則多厘補註或云以宋祖冲之密率乗除當得徑三/分三 八毫四秒四忽零周員十分六厘三毫六秒
 八忽零/附參 彭氏曰黄鐘律管有從長有面羃有空圍
 有周有徑有積實 解曰從長者只以黄鐘管上下
 言之不以積論也二管二九寸三九十分四九百釐
 五九千毫六九萬絲面羃者止論黄鐘管面上中郛
 之數也空圍者論圍員中所容之數合面羃積實之
[106-46b]
 數也以方分計之一分整四分有餘四分不足以有
 餘補不足毎長一分當有九方分充滿於黄鐘之管
 周廣者九方分之郛黄鐘管周員之數也當有十分
 八釐三毫四絲零八小忽八秒徑者論黄鐘管直徑
 之數也以管三分得一當有三分四厘六毫一絲六
 忽内積者論黄鐘管上下空圍中之數也七九為絲
 法八九十為毫法九九百為厘法十九千為分法十
 一九萬為寸法十二八十一萬為黄鐘之實通計黄
[106-47a]
 鐘之實一管九寸九十分乘空圍九分八百一十分
 八十一萬釐八萬萬一千萬毫八千萬一百萬萬絲
  積黍 解曰一為一分黄鐘之管長九十分立九
 十黍毎一分空圍中可容十三黍又三分黍之一以
 九十因之可容千二百黍矣夫黄鐘之管一黍為一
 分黄鐘之實止八百一十方分何以能容千二百黍
 哉葢方與員不同方無空員有空以員頂對員頂則
 一為一分若縱横補塞其空充滿黄鐘之管可容千
[106-47b]
 二百黍九十分之則毎分該十三黍又三分黍之一
 矣用羊頭山黍以篩子篩之去其大者小者而用中
 者若管既定則隨大小之宜而實其數尤為至當
 黄鐘之寔第二 解曰此黄鐘之用數也九分為寸
 分釐毫絲並同約體之十以為九何以九因三分損
 益而立也若以十則三分不盡其數必有餘剰之數
 且難推算約之為九既不失其十之長又無餘剰之
 數易于推算矣又置一而三三徃而九間之亦理之
[106-48a]
 自然也補註約體之十以為九長九寸該九十分以/十分為寸體之立也内容九方分乗九十分
 九九八百一十分用之行也外直而内員徑一圍三/隂體陽用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非强約十為九止
 取其易于/推算也 又著起調則例及全半倍正子則例又
 言冬至祀天神降神之樂宜用黄鐘九變葢冬至陽
 生十一月子黄鐘冬至應候之管為子十一月之律
 天為陽之尊黄鐘九寸九乃陽之極故祀天用黄鐘
 圜丘圍三用全三三九也黄鐘一調九變黄鐘用五
 聲五聲用黄鐘一大調備也補註祀天用黄鐘九變/比周禮用圜鐘六變其
[106-48b]
 説較長葢天生于子黄/鐘子辰冬至陽生之始樂用曰黄鐘為宫無射之商
 夷則之角仲吕之徴夾鐘之羽靁鼓靁鼗孤竹之管
 雲和之琴瑟大韶之舞冬至日于地上之圜丘奏之
 若樂九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舞用雲門者樂/雖與周樂異然
 舞節隂辰陽辰則一/也同一俯仰進退夏至祭地&KR0344之樂宜用㽔賔六
 變葢夏至隂生五月午㽔賔應候之管五月之律地
 為隂之尊㽔賔乃隂之極祭地用㽔賔方澤圍四用
 半三二六也㽔賔一調六變㽔賔用五聲五聲用㽔
[106-49a]
 賔一大調備矣補註祀地用㽔賔六變比周禮函鐘/八變其説亦長葢㽔賔午用夏至隂
 生之/始樂用曰㽔賔為宫姑洗之商太蔟之角應鐘之
 徴南吕之羽靈鼔靈鼗孫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大韶
 之舞夏至日于地中之方澤奏之則地&KR0344皆出可得
 而禮矣舞用/咸池四時享人鬼降神之樂宜用太蔟八變
 葢人生于寅太蔟寅月之律故享人鬼用太蔟寅月
 之中上去子陽六十日下去午隂一百二十日太蔟
 上戴乎天六十日陽一也一六十也下履乎地一百
[106-49b]
 二十日隂二也二六十也太蔟位乎中有人象焉于
 天缺其一于地多其二故太蔟一調八變太蔟用五
 聲五聲用太蔟一大調備矣補註享人鬼用太蔟八/變比周禮用黄鐘九變
 其説亦長葢太蔟/寅辰人生于寅也樂用曰太蔟為宫黄鐘之商無射
 之角林鐘之徴仲吕之羽路鼓路鼗隂竹之管龍門
 之琴瑟大韶之舞于宗廟之中奏之若樂八變則人
 鬼皆格可得而禮矣
  其門人楊繼盛序之曰先生有志樂之作曰志云
[106-50a]
  者先生自謙之辭也非徒志而已也是故律生聲
  鐘生律馬遷著之矣而律經聲緯之遞變體十用
  九之明示則未之及也圍九分積八百一十分班
  固著之矣而管圓分方旋宫環轉乘除規圓之圖
  則未之及也六十調八十四聲蔡子著之矣而起
  調則例及正變全半子倍之交用調均首末長短
  相生之互見則未之及也六變八變九變之用周
  禮載之矣而以黄鐘祀天神以㽔賔祭地&KR0344以太
[106-50b]
  蔟享人鬼一造化之自然以黄鐘一均之備布之
  于朝廷宫闈實古今之絶唱則又有出乎周禮之
  外者也
  明書樂律志曰韓邦竒作志樂時保定楊繼盛夙
  究律吕學為兵曹郎見其書得其所為數則曰樂
  體于理而用于聲有器而後有聲有聲而後理可
  從寄也有理而無器如聲何乃搆桐竹絲漆手製
  管吹之而和製琴瑟簫笙塤簴奏之而又和合奏
[106-51a]
  之若一邦竒見之喜繼盛曰技有進于是乎邦竒
  曰吾欲製十二律之管管各備五音七聲而成調
  也君有意乎繼盛退凝思廢食寢者三日夜夢大
  舜坐堂上以金鐘使考之曰此黄鐘也醒而汗流
  浹背恍然有悟起篝燈趨制管迨明而成者六已
  皆成邦竒見之欣然曰得之矣未幾邦竒去國繼
  盛為嚴嵩譛殺遂失其傳
  定聲録曰宋蔡元定律吕新書作六十律圖兼註
[106-51b]
  變半倍半于其間明尚書韓邦竒舖張其法欲遞
  用之圜丘方澤太廟社稷諸祀與咸池雲門諸樂
  一奏再奏一變再變左旋右旋東轉西轉徧註黄
  鐘鐘黄鐘磬黄鐘工尺以為極備而當時世宗迂
  濶好復古禮樂然日陳其説無一可通乃自行所
  著名為律吕新書直觧世鮮顧者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