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19 陳氏尚書詳解-宋-陳經 (master)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詳解卷十五
             宋 陳經 撰
咸有一徳商書/
 孟子曰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與間也惟大人為能
 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伊尹示太甲
 以傳心之要故咸有一徳之書作焉太甲克終允徳
 則其徳固一矣然人心無常苟一念之差則前日之
[015-1b]
 允徳安能保其不變告歸之際猶以是為慮一徳亦
 大矣在堯舜謂之執中在武王謂之皇極在夫子謂
 之忠恕一貫在子思謂之中庸在孟子謂之浩然之
 氣實一物也明乎一徳之理則推而至于用人已一
 也君民一也幽明一也古今一也始終一也將無適
 而非一若人與已君與民幽與明今與古終與始猶
 有毫釐之未合是猶有二者存而非一也故此篇言
 一徳必極于天人之合古今人己之合葢徳之體自
[015-2a]
 當如此亦如中庸之誠其用甚大其所推者甚廣然
 必謂之咸有一徳者以君臣之際皆有此一徳也有
 堯舜為之君必有禹臯為之臣若有一徳之君而無
 一徳之臣皆不足以共治然一徳之臣亦在乎有是
 君足以知之任之而已
伊尹作咸有一徳
伊尹既復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于徳
 咸有一徳之書作史者既言伊尹復政厥辟將告歸
[015-2b]
 乃陳戒于徳其事已顯矣故夫子直叙之曰咸有一
 徳嗚呼人臣進退之節未有如伊尹之兩全者也世
 固有功成而身不退威權震主而卒受赤族之誅者
 亦有功成身退飄然長往不復為國家逺慮者觀伊
 尹相湯伐桀出生民于塗炭保衡之寄輔導太甲卒
 為賢主人臣之功至此極美矣而乃復政告歸前日
 之功一毫不有陳戒其君以一徳愛君之誠惓惓不
 忘此其于人臣之節所以為兩全歟
[015-3a]
曰嗚呼天難諶命靡常常厥徳保厥位厥徳靡常九有
以亡夏王弗克庸徳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監于萬方啟
迪有命眷求一徳俾作神主
 伊尹將言一徳之戒必先以天為言所以啟人主之
 敬心天之所以難信者以其命之無常有從違向背
 于其間也自其從違向背者觀之謂之靡常可也自
 人事觀之常其徳則位可保孰謂天之無常乎常徳
 者即一徳也不一則安能常厥徳匪常則九有以亡
[015-3b]
 若夏王是也夏王不能常其徳則是失其本心矣失
 徳之一者即神也即民也即天也此其理之至一者
 也桀既不能常其徳則是不與神為一矣故慢神不
 與民為一矣故虐民不與天為一矣故天弗保此亦
 理之必然者也天既不與桀則必求夫一徳而與之
 監觀萬方有開𨗳之命眷求一徳之人而俾之為神
 主此所以假手于我成湯以伐桀也
惟尹躬暨湯咸有一徳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
[015-4a]
之師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徳非商求
于下民惟民歸于一徳
 此言湯與伊尹君臣之間皆一徳者也夫徳之一者
 何也其理則根諸心其用則與天地萬物無間至一
 而無二至誠而無偽至精而不雜者是也茍有一毫
 之偽與雜則是二而非一矣所謂天地一元古今一
 時人物一理逺近一貫之一也惟尹湯君臣有此一
 徳則感而遂通天人為一而遂能克享天心受天明
[015-4b]
 命君民為一而遂能有九有之師以革夏正葢天下
 只有一理初無兩様古之聖人齋心服形于屋漏之
 中而日月所照霜露所墜凡有血氣者莫不在此惟
 其至一而已易之所謂至神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
 此理也非天私我有商以其所佑者在徳非商求于
 夏民以其所歸者在徳當其一徳時天之心在此民
 之心亦在此其本同也天有心于私之商有心于求
 之不惟不足以得天人之心而一徳之體亦有虧矣
[015-5a]
 尹有一徳而自言暨湯先已後君者其不失之誇伐
 歟曰尹當太甲未明之時斯言未出也尹當太甲既
 明之後斯言未出也今其告歸之際其心切于為君
 故直言無隱諱無藏匿必欲太甲效法成湯可也時
 湯既沒太甲何以見知是必先已而後湯俾太甲即
 以知湯之一徳也聖賢以公天下為心不事於形迹
 之意如此
徳惟一動罔不吉徳二三動罔不凶惟吉凶不僣在人
[015-5b]
惟天降災祥在徳
 徳惟一動罔不吉當其徳惟一之時粹然無瑕如明月
 之珠如夜光之璧舉動無適而不得其宜此即吉也
 徳二三動罔不凶當其徳二三之時心勞日拙動輒
 窒礙此即凶也然則徳止有一徳奚從而二三也自
 人為之私言之則有二三自天理之公言之即一徳
 也吉凶之所以不差者皆在乎人非于人之外别有
 吉凶天之降災祥者即在乎徳非于徳之外别有災
[015-6a]
 祥六經之所言吉凶禍福者皆自其己求之而非自
 外來也使吉凶禍福而自外至則禍可以禳而去福
 可以祈而得伊尹豈教太甲以倖福而苟免其禍者
 哉則知此言吉凶災祥者就徳而言不誣矣
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徳終始惟一時乃日新任官
惟賢才左右惟其人臣為上為徳為下為民其難其慎
惟和惟一
 此伊尹指示太甲以一徳之要至為親切者也今嗣
[015-6b]
 王新服厥命謂即政之始服此天命矣當維新厥徳
 可也新者對舊而言之舊則有委靡因循而不振之
 意新則純一不已日進無疆也伊尹又慮太甲不知
 所以新厥徳而徒以紛更改為者謂之新故又曰終
 始惟一時乃日新所以謂之新非其紛更改為者之
 謂也終始惟一之中自有新之理存焉盖體常盡變
 之理自當如此終始惟一者誠而不變者也時乃日
 新者其變愈出而其應愈不匱也雖日新之功千變
[015-7a]
 萬狀而吾之至一者未嘗分明乎此則所存者神而
 所過者化實未始有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實未始
 為也至是則徳之盛矣非躬行之至者不足以盡此
 非理明義精者不足以知此惟人君既有此一徳則
 人臣之有一徳者自然能知之知而必能任之故任
 庶官者必惟賢才選左右之大臣者必謹擇其人則
 人臣之有一徳者皆為我用矣然則人臣之所以貴
 乎一徳者盖其任甚重其責匪輕豈可以非徳而居
[015-7b]
 之臣之所以為上者以其為君之徳期于致君者也
 臣之所以為下者以其為民期以澤乎民也君民之
 責聚于人臣之身則君之擇人難于未用之先不可
 以為易而妄進之也謹之于己用之後不可以為忽
 而使小人或間之也既盡其難與謹則所與者必君
 子矣所與者皆君子則自然君臣之間可否相濟而
 為和道同志合而為一此一篇大抵言有一徳之君
 者斯能用一徳之臣也
[015-8a]
徳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于克一俾萬姓咸曰
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綏先王之禄永底烝民之

 上章既言一徳之見于用人矣猶以為未也此章又
 言一徳之見于擇善猶以為未也又言一徳之效騐
 見于萬姓咸曰大哉一哉人君不可以任官賢才左
 右惟其人而遂自止也必當廣而求之惟善是從審
 而擇之惟一是合徳亦何常師之有茍主于善吾從
[015-8b]
 而師之人莫不各有所長能其一不能其二工于此
 或拙于彼惟主于善則寸長者皆在所師其求善者
 無有不廣矣善無常主善有似仁而不為仁似義而
 不為義似忠信而非忠信者自其近似者觀之亦謂
 之善非善之正也必當詳擇而審之以求合于純一
 不變然後可以為善之至其擇善者無有不精矣擇
 善而至于恊于克一自非在已者先有一徳安能如
 是俾萬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此言一徳
[015-9a]
 之效騐也君與民同此一也吾有一徳則民安得不
 稱頌之大哉王言以王言之出皆公天下為心則如
 之何而不大一哉王心因其言以探其心所言在是
 而所行亦在是終始不變如之何而不一咸曰以見
 同然之心又曰以見不已之情使人君自謂有一徳
 而百姓不稱頌之百姓雖稱頌之而未至于咸稱頌
 之百姓咸稱頌之而未至于又稱頌之皆未足以言
 一徳之至也克綏先王之禄永底烝民之生先王之
[015-9b]
 禄如之何而綏安之斯民之生如之何而底致之當
 其一徳之時先王之禄與烝民之生皆在其中矣宗
 廟享之子孫保之而先王之禄自吾一徳而安各安
 其居各樂其業而斯民之生自吾一徳而致一徳之
 效顧不大哉
嗚呼七世之廟可以觀徳萬夫之長可以觀政后非民
罔使民非后罔事無自廣以狹人匹夫匹婦不獲自盡
民主罔與成厥功
[015-10a]
 純一不已而已者非純至誠無息而息者非誠一徳
 者純誠之徳也茍有自怠自足之意則不足為一徳
 矣求之于七世之廟又當求之于萬夫之長又當下
 至于庶民匹夫匹婦之微無不各使之盡其情此則
 不已不息者也七世之廟謂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
 有徳之主則為祖宗其廟不毁故曰可以觀徳是古
 今為一者也萬夫之長謂居民之上為諸侯智足以
 整齊萬夫者故曰可以觀政是人與已為一者也君
[015-10b]
 得民以使民得君以事君民之勢其相須如此之切
 其可不使人盡其情若以己為廣若以人為狹自謂
 有餘而他人莫己若則訑訑聲音拒人千里匹夫匹
 婦苟有寸長者安得自盡乎匹夫匹婦既不得盡其
 情則人主孤立寡聞誰與共成其功乎是君與民又
 故其為一者也此章所言豈以人主既有一徳必須
 觀徳于七廟觀政于萬夫之長求善于匹夫匹婦哉
 葢一徳之體無往而非一古今人己君民猶有二者
[015-11a]
 存焉則不足以為一徳之至矣此伊尹因太甲悔過
 之後可與言而言之與堯舜授受執中箕子為武王
 陳洪範一意也
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單遂訓伊尹事作沃丁伊陟相
太戊亳有祥桑穀共生于朝伊陟贊于巫咸作咸乂四
篇太戊贊于伊陟作伊陟原命仲丁遷于囂作仲丁河
亶甲居相作河亶甲祖乙圯于耿作祖乙
 此數篇皆逸其書其書亡而其序存沃丁太甲之子
[015-11b]
 也伊尹既歿則沃丁以三公之禮葬之其臣咎單遂
 訓述伊尹平生之事守之弗失如曹參守蕭何故事
 然咎單作明居盖司空之官也唐虞以司空宅百揆
 意者商朝亦然則咎單者繼伊尹而相者也伊陟伊
 尹之子也為太戊之相亳有妖祥桑穀之木共生于
 朝朝非木之所生此妖也君臣之間謀所以恐懼修
 省以銷天變故伊陟贊告巫咸謀之于同列而咸乂
 四篇之書作咸乂者以巫咸能作乂王家也太戊贊
[015-12a]
 告于伊陟謀之于臣而伊陟原命之書作原命者原
 臣名既以告伊陟又以告原也惟其君臣恐懼更相
 告戒如此此所以能銷大變而太戊伊陟巫咸卒為
 商之賢君賢臣也仲丁遷于囂河亶甲居相祖乙圯
 于耿歴世未乆而累遷都盖所居近河世有河患則
 其遷也亦視民利而遷不獲已者也
 
 
[015-12b]
 
 
 
 
 
 
 
 尚書詳解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