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19 陳氏尚書詳解-宋-陳經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詳解卷三
             宋 陳經 撰
大禹謨虞書/
 序書者曰皋陶矢厥謨禹成厥功後之君子亦由
 禹以功皐陶以謨不聞禹之有謨也今此篇之書以
 大禹謨名篇而詳觀所載又皆非大禹之言不過曰
 克艱與六府三事數語而已然則何也禹之所謂功
[003-1b]
 者非其不能言之謂皐陶之所謂謨者非無功之謂
 禹之謨即言其所能行皐陶之功即行其所能言言
 其所能行謂之成厥功可也行其所能言謂之矢厥
 謨可也故作書者以大禹謨名篇可見聖賢之徳不
 可以一端求之况此篇雖伯益皐陶與帝舜反復其
 言而大要則皆因禹而更唱迭𤼵也典謨之書先賢
 嘗以為難讀㸔大禹謨皐陶謨益稷三篇之書無非
 君臣相與警戒説者以為保治之意未足以盡帝王
[003-2a]
 君臣用心聖人之徳自當如此茍須臾而不警則有
 間斷非純乎天徳者也詩曰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於
 乎不顯文王之徳之純孔子曰我學不厭而教不倦
 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知此意則可
 以觀此書
皐陶矢厥謨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皐陶謨益稷
 此夫子序此三篇之大㫖也謀之已定者曰謨皐陶
 矢陳其謨如知人安民是也禹成厥功如決九州濬
[003-2b]
 畎□是也二臣各因其職各隨其能及其謨與功既
 顯而舜猶且申之申之云者有重復之意謂皐陶不
 可以謨而自恃禹亦不可以功而自足也時乃功懋
 哉又曰予懋乃徳此皆申之之意皐陶乃居禹之上
 何也曰此聖人之深意以禹之功猶不得以居矢謨
之臣之上則知文墨議論之臣謀王事斷國論者固不
 可以功臣加之也由此觀之諸將之功安能處蕭何
 之右李愬之功豈可躐處裴度之先哉作大禹謨皐
[003-3a]
 陶謨益稷此三篇之書所由以作也舜以不得禹皐
 陶為己憂禹皐陶同功一體之人而益稷者特附大
 禹以成功而亦得以命篇繼之禹皐之後則功何必
 争名何必擅哉苟懐至公之心共成天下之務而名
 與功自顯矣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祇承于帝曰后克艱
厥后臣克艱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徳
 文命敷於四海者作史者述禹之徳若堯之放勲舜
[003-3b]
 之重華文命者謂文徳教命敷布於四海以此而敬
 奉於堯舜之帝葢堯舜之所望禹者亦欲其文命敷
 四海爾禹能使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
 訖則所以祇承之道盡矣曰后克艱厥后臣克艱厥
 臣政乃乂黎民敏徳此即禹所陳之謨一篇之綱領
 也為君難為臣不易君知所以難而盡克艱之道臣
 知所以不易而亦盡克艱之道則君臣各盡其分各
 止其所政乂而民敏徳此自然之理也如使君臣之
[003-4a]
 際安於其所僅足怠心一萌出其位而虧其分則施
 於有政必有廢而不舉者民何所觀望而能速於為
 徳哉惟君臣上下均以克艱為念日在憂勤警畏之
 中則政事無缺合於公理當於人心黎民自然感化
 之速而敏於為徳也聖賢所言皆合内外之道不分
 夲末不分精粗政乃乂黎民敏徳只在君臣克艱之
 中非君臣克艱之外自有政乂而黎民敏徳也由此
 形彼根同體同惟知道者能黙識之
[003-4b]
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咸寧稽於
衆舎己從人不虐無告不廢困窮惟帝時克
 禹之心克艱之心也舜之心亦克艱之心也惟舜禹
 同此一克艱故禹所言與舜相契所以聞克艱之戒
 既然之又信之謂然哉禹之言信乎其若此矣使舜
 於此無克艱之念則雖禹諄諄言之舜猶不聞也猶
 不知也必曰我雖不敏請嘗試之必曰君且止矣我
 將思之俞允若兹之言奚自而𤼵哉惟舜既有以然
[003-5a]
 禹之言而信之遂見帝堯之心亦此克艱之心何以
 知之堯之時公道盛行下情無壅忠嘉之言無所𨼆
 伏矣賢者在位能者在職而野無遺棄之賢矣六合
 同風九州共貫而萬邦無不寧之虞矣當此之時堯
 若可以自足而且猶不足焉稽考衆言舍己而不自
 用從他人之所長意者惟恐衆人之有所長者不得
 以盡其情也無告者易虐而不敢虐困窮者易廢而
 不敢廢意者惟恐斯民有不得其所人才之陸沉於
[003-5b]
 下有不得以盡伸也葢此心惟堯能之堯之心何心
 哉不自足之心也克艱之心也使堯於此自謂嘉言
 罔伏矣野無遺賢矣萬邦咸寧衆人之所長不必稽
 而從之無告困窮者不必加之意則堯為自恃為怠
 惰為不敬安足以為堯哉孔子曰博施濟衆堯舜其
 猶病諸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此足以形容
 堯之心矣後之學者不學堯舜則已如欲學堯舜但
 能兢兢能業業能小心翼翼能懼不睹恐不聞則堯
[003-6a]
 舜雖逺即吾心而見之
益曰都帝徳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
四海為天下君
 此伯益申美帝堯也此一章當與前一章相參而觀
 之體用互相𤼵明有前一章無後一章不足以盡堯
 之徳自常情觀之堯於天下已安已治之後兢兢然
 不自足如此宜若無優㳺舒緩氣象殊不知堯徳之
 廣運聖神文武隨所寓而名豈若是急迫之為哉廣
[003-6b]
 而無方運而不窮以其大而化之則謂之聖而不止
 於聖以其聖而不可知則謂之神而不止於神以其
 戡定禍亂則謂之武而不止於武以其經天緯地則
 謂之文而不止於文堯之徳其不可一定名也如此
 有至大之徳則必膺至大之任皇天眷顧之命之以
 奄有四海為天下君固其宜也天非有私於堯堯非
 有求於天徳與天同則命不期而至理之必然者也
禹曰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
[003-7a]
 禹因伯益述堯之徳於是廣其意而為吉凶之說謂
 堯之所以聖神文武而遂得天之眷命者以其惠迪
 而有吉也惠順迪道也順道而行之則吉非順道之
 外有所謂吉也從其逆者而行之則凶非從逆之外
 有所謂凶也當順道之時返已無愧心廣體胖其吉
 孰大焉外此而言吉是僥倖於非望之福也當從逆
 之時十目所視心勞日拙其凶孰甚焉外此而言凶
 是其禍可得而逭也故六經言吉凶禍福無不自己
[003-7b]
 求之曽不於一己之外而言禍福以啟人倖得苟免
 之心此其為應也豈不猶影響於形聲哉葢形之中
 自有影聲之中自有響也
益曰吁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遊於逸罔淫於樂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疑謀勿成百志惟熙罔違道以干
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從己之欲無怠無荒四夷來王
 伯益見禹有順迪而吉之言遂得儆戒之機謂人君
 所以順道而不從逆者皆自夫儆戒者得之故先吁
[003-8a]
 而後戒欲使聞者之專其聽也儆戒無虞當天下無
 事可虞之事人情之所忽而聖主之所畏也滿盈之
 為累倚伏之不常人主當於此時儆畏而戒懼然則
 當無虞之時懷儆戒之念當何如哉曰法度不可失
 也逸樂不可過也勿貳勿疑勿成罔違罔咈無怠無
 荒可也有一身之法度有一家之法度有一國之法
 度口容止足容重無故不去琴瑟此一身之法度也
 女正乎内男正乎外此一家之法度也禮樂刑政井
[003-8b]
 井有敘此一國之法度也有法度則有隄防有準則
 失法度則是去其隄防壊其準則身不喪家國不敗
 者未之有也宫室臺榭之侈田獵之好此遊於逸也
 安於縱放而難於拘檢此淫於樂也罔遊逸不可過
 乎逸罔淫樂則亦不可過乎樂知其賢而任之必專
 不可以有所貳知其邪而去之必決不可以有所疑
 君子難進而易退小人易進而難退儻於此或貳或
 疑則君子引身而退小人乘隙而進矣就此數句觀
[003-9a]
 之亦不能無先後苟逸樂之心肆然無忌則吾心為
 逸樂所汨安知其賢而任之安知其邪而去之哉疑
 謀者謀之未定者也進退猶豫足以為此心之累故
 斷然勿成之如此則百為之志既廣且明何向不濟
 何施不可哉順于道者必有美名若違道以干譽是
 好名也合百姓之心者必能適已之欲若咈百姓以
 從己是縱欲也好名而縱欲是以私而害公矣故戒
 以罔違罔咈怠惰也荒忽也若于是數者自以為己
[003-9b]
 足而怠心生自以為己能而荒心生則雖儆戒猶不
 儆戒也故以無怠無荒者終之根本既固則枝葉必
 盛自心而身身而家家而國國而四夷同此一本也
 四夷來王亦理之必然合内外之道也余考此一章
 有以見唐虞之盛聖君本無過天下本無事而大臣
 告戒之辭常若禍患之踵于後葢惟聖君然後可以
 受盡言下于此者言語必有所巽入而後可又有以
 見古人諫諍之法不纎悉于細務末節惟先有以正
[003-10a]
 其本原本原既正萬事自得其理伯益之戒豈特為
 舜言哉千萬世為君之法莫不在此因是而上遡帝
 之心堯之稽于衆此心也舜之兢業此心也大禹之
 克勤不伐此心也湯之慄慄危懼文之不敢盤于逰
 田武之夙夜祗畏亦此心也惟純而後不已而已者
 非純惟誠而後不息而息者非誠齊桓公以葵丘之
 㑹而驕晉文公以踐土之盟而驕晉悼公以蕭魚之
 㑹而驕人之度量如此其相逺耶
[003-10b]
禹曰於帝念哉徳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穀惟
修正徳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
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壊
 此一章亦與前一章相為表裏前一章乃徳之見于
 治身後一章乃徳之見于養民故禹之戒舜先嘆而
 後戒謂帝念之而不可忘也養民之功雖已成使帝
 于此斯須而不念則已成者復虧矣所謂徳者何自
 而見之惟于善政可以見之也此二句惟以養民為
[003-11a]
 主指其徳之實用言之下云六府三事者皆言養民
 也天生五材民並用之洪範謂之五行此謂之六府
 者洪範以土爰稼穡合而言之大禹謨以養民為主
 故土穀分言之謂之府者以其財貨之所聚也惟修
 則六者貴得其敘而不亂正徳者正民之徳如身正
 于上民化于下此正徳也利用者利民之用如佃漁
 取離宫室取大壯之𩔖也厚生者厚民之生如輕徭
 薄賦厚而不困是也謂之三事是則斯民有所事乎
[003-11b]
 此也惟和則三者得其平而不垂六府以養民之身
 三事以養民之心合之而為九功則九者得其敘矣
 謂之九敘九功之徳皆可敘也謂之九歌九功之徳
 皆可歌也可敘可歌則無之不成矣雖然當功之未成
 也人猶知所以艱難勤苦以要其成及其既成也則
樂于放肆而不復有艱難勤苦之意此人之情也故聖人
 于此又為戒之董之勸之之術焉休者美也福也戒
 之意若曰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九者之功無時而忘
[003-12a]
 則身安而室家長享其樂此戒之用休也威者福也
 以其可畏也董之意若曰生于憂患而死于逸樂憂
 勤則有生之理安樂則有死之道使九者之功一時
 而或忘則饑寒日至放僻邪侈日䧟于罪此董之用
 威也戒之使之心有所慕董之使之心有所畏然畏
 慕有時而忘又不若使之心有所樂樂則無時而忘
 也故勸勉之以九功之歌使之手舞足蹈感𤼵其善
 心蕩滌其邪慮及善心油然而生則所謂九歌者有
[003-12b]
 得于中心之誠然則非有勉强矯拂之意凡此三者
 皆所以使其功之勿壊而已自徳為善政而下至于
 九敘惟歌此養民之政必欲其備也自戒之用休而
 下至于俾勿壊此防民之具尤欲其詳也聖人之養
 民也于六府三事之外又有以維持保全之若此則
 斯民之得所養又安知聖人之力哉勸之以九歌觀
 豳風七月之詩可見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
[003-13a]
 帝舜聞禹之言深信于心而然之且歸其功于禹地
 平者水土得其平也天成者四時寒暑得其成也六
 府三事允治者謂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正徳利用厚
 生惟和信乎其治也然則禹有平水土之功矣而及
 于天時與六府三事者何哉葢天所以生長萬物而
 不得人以裁成輔相之則無自而成使水未平則天
 之所以生萬物者不逺矣使水未平則所謂金也火
 也木與土穀也三事也皆無所措矣禹治水其功至
[003-13b]
 于平成而六府三事皆治此所以萬世永賴之也隨
 山濬川而後世無滔天之患田賦一定而後世無虐
 取于民之患歌之于詩者謂之澧水東注維禹之績
 奕奕梁山維禹甸之見河洛者猶思其功謂之萬世
 永賴豈不信然禹自言其功而舜復歸其功君臣之
 間各言其所當言不事形迹如此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于勤汝惟
不怠總朕師禹曰朕徳罔克民不依臯陶邁種德德乃
[003-14a]
降黎民懐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釋兹在兹名言兹在兹
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自此以下乃舜欲禪位之事來汝禹朕居帝者之位
 三十有三載矣舜年六十二始即位至此三十三年
 壽九十五嵗矣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頥當耄期
 之年已倦于勤矣有强有弱者血氣也無强無弱者
 心也舜之心葢與天行健者同而舜之血氣則衰矣
 汝惟不怠故可以攝我之衆古之聖人豈常以位為
[003-14b]
 樂哉倦勤者不可以居此位則可以居此位者惟不
 怠而已禹曰朕徳罔克民不依有徳者民所歸也于
 民心之從違可以卜其徳之至與否至誠而不動者
 未之有也朕徳無所能故民不依歸皐陶逺種其徳
 民歸之則可以受帝之禪者惟在皐陶常人之種徳
 也近朝種而暮穫皐陶之種徳也厚施而不求其報
 故其種也逺惟其種之逺積之厚如此故徳之下也
 民皆懐之且皐陶之所掌者刑而已刀鋸之慘斧鉞
[003-15a]
 之威徳何在焉葢至威之中有愛存焉慈祥豈弟哀
 矜惻怛之意雖刑而實徳也以見古人之所謂刑者
 即其所謂徳後之世而刑與徳始分為二矣禹與皐
 陶葢同功一體之人故禹之所遜者必在皐陶舜非
 不知有皐陶也以有禹在焉固當先禹無禹則舜之
 所禪位必在臯陶矣帝念哉念兹在兹此禹以皐陶
 能種徳黎民懐之若此因以戒舜謂舜之于徳亦不
 可不念念者念之而不少忘也當其念念不忘時則
[003-15b]
 徳固在此及其念之既熟則造次顛沛從容周旋不
 期于念而徳亦不忘也故釋兹而徳亦在兹形于名
 言而徳亦在兹不言而信出于心者徳亦在兹釋也
 名言也允出也以見徳無適而不在其始則實根于
 一念之微故皐陶之種徳者此念也舜之所當戒者
 亦在此念也惟帝當知念之之功如此
帝曰皐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
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無刑民協于中時乃功懋哉
[003-16a]
 此舜因禹之遜皐陶而歸功于皐陶者也惟此臣庶
 無有犯我之正理葢天下之正理舜以身體之是以
 天下為一身者也天下之有過則亦在其君故曰百
 姓有過在予一人天下之不犯于正者亦在其君故
 曰罔干予正既不干予正則人人有士君子之行矣
 此皆汝作士明刑弼教之功也古之所謂刑者豈為
 殘民之具哉輔五教而已故不孝者有刑不弟者有
 刑不睦者有刑使民知有所避故因以知所趨而已
[003-16b]
 期于予治者期于五教之行也刑期于無刑者期于
 不違此五教也民協于中者協此五教也期于予治
 刑期于無刑者君子無用刑之心然猶有期之之意
 存焉民協于中者君子無用刑之功至于民自協中
 者則不待有所期矣葢中即五教也出中則入于五
 刑出刑則入于中矣既曰正又曰中葢中可以兼正
 正不可以兼中罔干予正者乃所以為趨中之路也
 時乃功懋哉此雖汝皐陶之功若自以為功而不加
[003-17a]
 懋勉則前之功烏保其不虧故舜既稱其功而美之
 復因前功而勉之
皋陶曰帝徳罔愆臨下以簡御衆以寛罰弗及嗣賞延
于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
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徳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皐陶得舜之歸美不敢自居其功復歸美于舜此一
 段前後亦相𤼵明有皐陶之明刑無舜好生之徳不
 可有舜好生之徳非有皐陶之明刑亦不可故皐陶
[003-17b]
 所稱者皆歸于舜之徳謂帝之徳無有所過皆中也
 既謂之寛謂之簡罰則不及嗣賞則延于世宥過則
 無大刑故則無小罪疑從輕功疑從重疑若非中也
 而謂之罔愆何哉曰此乃以為中也聖人之心惟近
 厚而已使用心而過乎薄豈所以為中哉近厚即中
 也臨下貴乎知所簡要不簡則失之苛御衆貴乎知
 所寛恕不寛則失之暴臨有統攝之意御有制御之
 意居敬行簡者可以臨民居上不寛者有不足觀則
[003-18a]
知寛與簡皆為上之道罰止其身而不及嗣惡惡也短
 賞不止于身而延及于世善善也長過悞為之雖大
 罪亦在所宥以其情之輕在所可恕也故意為之雖
 小罪亦在所刑以其情之重在所不當恕也觀刑故
 無小一句亦可見聖人于仁心之中自有義非姑息
 之謂也宥過刑故以其情之已定可得而知之者也
 故宥之刑之功罪之疑以其情之未定不可得而知
 者也故從輕從重可以罪可以無罪罪之疑也罰
[003-18b]
 疑從去故惟輕可以賞可以無賞功之疑也賞疑從
 予故惟重左傳曰賞僭則懼及淫人刑濫則懼及善
 人寧僭無濫亦此意也與其殺無罪之人寧若失不
 常之典失不經未甚害也而殺不辜使無罪者受戮
 則其害多矣凡此皆聖人好生之徳天地大徳曰生
 一陽方復于建子之月雷在地中而易以為見天地
 之心則天地之心者皆所以生物也聖人好生然洽
 于民心者洽浹也聖人推愛人之心及其浹洽則民
[003-19a]
 心亦知所自愛民既自愛豈有輕其身而犯有司之
 法哉皐陶之意以謂明刑者特一有司之職民之所
 以自愛而重犯法豈有司之所能及皆舜之徳也舜
 以罔干予正而歸功于皐陶皐陶以不犯于有司而
 歸功于舜君臣之際可謂盛哉
帝曰俾予從欲以治四方風動惟乃之休
 帝復美皐陶之徳俾我之治得以從予所欲而使四
 方風動者皆汝之美也四方風動乃舜之所甚欲也
[003-19b]
 人君孰不欲四方之民順上之化如草之應風而毎
 毎不遂其欲者葢不得其人以道達其徳意志慮今
 也皐陶能推廣帝舜好生之徳民至于罔干予正不
 犯有司則皆為君子之歸矣豈非皐陶之美乎且皐
 陶所掌者刑之事也第見斬艾殺戮刀鋸斧鉞之威
 而已何以能使四方至于風動又何以為休耶以此
 知皐陶所掌者雖刑而實徳也古人不以刑視刑而
 以徳視刑故舜謂之從欲謂之風動謂之休亦如穆
[003-20a]
 王謂之有慶祥刑也豈若後世專事殺戮而至于不
 忍言也哉
帝曰來禹洚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賢克勤于邦克儉
于家不自滿假惟汝賢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
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予懋乃徳嘉乃丕績天之厯
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后
 舜以位遜禹禹曰朕徳罔克舜至此兼述其功徳以
 命之來禹洚水儆予孟子曰洚水者洪水也水性潤
[003-20b]
 下而至于逆行此變異也天所儆戒我也洪水乃在
 堯時與舜何與焉今舜引以歸已葢天下無一物而
 非聖人之身故一物不得其性則聖人自以為己之
 責此恐懼修省之意也惟此意弗嗣而後漢世以災
 異而免三公當災異之時三公自以為不任其職引
 身而退則可人主以此責三公則不可若人主以是
 而責三公是移過于臣而已不知懼者也豈所以謹
 天戒者哉當水之為患也禹既能成允成功允信也
[003-21a]
 禹先有以自信于己若韓信之舉燕趙擊齊若耿弇
 之取涿郡收富平皆是規模素定信其必能成功也
 惟先有以成允故能成功此禹之賢也克勤于邦克
 儉于家勤如三過其門而不入是也儉如菲飲食卑
 宫室是也心無兩用為公者必忘其私為國者必忘
 其家邦既克勤則家自然儉約矣滿盈也假大也不
 以勤儉之徳而自盈自大此禹之賢也成允成功所
 以言禹之有功勤儉不自滿假所以言禹之有徳禹
[003-21b]
 有此徳未嘗自有其徳乃不矜也禹有此功而未嘗
 自有其功乃不伐也葢矜伐者豈必暴露所長誇耀
 于人然後謂之矜伐哉禹之心茍自知其有功有徳
 即為矜伐矣惟禹之心視之如未嘗有焉已雖不矜
而天下遜其能已雖不伐而天下遜其功能者忌之媒
 功者爭之漸吾有矜伐之心則夫人亦皆有爭功爭
 能之心以吾之不矜不伐而起天下之不矜不伐則
 是能與功也天下不以歸禹而歸誰哉余嘗考聖賢
[003-22a]
 盡性之學以謂天命之性萬善具備無有虧缺不足
 之處聖賢所謂孜孜汲汲者惟欲盡此而已初無分
 外之事孟子知此意故曰舜盡事親之道又曰事親
 若曽子可也初未嘗以舜曽子為過外葢以其分所
 當為之事能盡此者方能免其責耳尚何矜伐之有
 使聖賢而有過外之事為人所不得為則矜伐可也
 聖賢無過外之事如禹之功皆是禹所當然故禹自
 不見其為功徳也汝有此徳而吾復懋勉之使之不
[003-22b]
 已汝有此功吾復加美之而不敢忘天之厯數當在
 汝之身汝當升元后之位也厯數者聖人作厯以歩
 其數裁成輔相之道也天之厯數猶言裁成輔相之
 人當在汝矣天人一理也聖人所見處自然與天合
 舜以禹為可禪則天意亦在是也况舜當倦勤之年
 商均既不肖不可以任其責廷臣又未有出禹之右
 者此天意可見矣聖人以任事而卜天意何必以圖
 命符䜟之説自為怪誕者哉
[003-23a]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無稽之言勿
聴弗詢之謀勿庸可愛非君可畏非民衆非元后何戴
后非衆罔與守邦欽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願四海困
窮天禄永終惟口出好與戎朕言不再
 此堯舜萬三聖傳心之要㫖也堯典不載命舜事而
 大禹謨載舜命禹之辭可見堯舜禹一心惟夫子得
 之故于堯曰篇首云堯曰咨爾舜天之厯數在爾躬
 舜亦以命禹天下之大事物之繁人主苟不得其要
[003-23b]
 則將見用力愈勞而愈無功其要者安在曰中是也
 事事物物皆有其中吾能執其中則出而應事物之
繁無一而不適其宜不當其理然中為難識故舜于是
 有人心道心之辨使其于人欲天理之差從而審擇
 焉人心人欲也故危而難安道心天理也故微而難
 見惟其天理微而難見故微得以勝欲而人心每每
 為道心之累然則孰從而求之曰精而不雜一而不
 二精者如求金于沙沙盡則金可見一者如水之流
[003-24a]
 止東西不失其平如此則危者去微者復中可得而
 執矣中即道心也以其無過不及之失則謂之中道
 之大原出于天堯傳之舜舜傳之禹謂之中禹傳之
 湯謂之咸有一徳湯傳之文武為皇極孔子謂之忠
 恕一貫子思謂之誠孟子謂之浩然之氣皆一物也
 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所以守䕶此中而勿
 失也無稽考之言易以惑人則勿聽之弗詢于衆人
 之謀謂其不合人情者易以敗人之事則勿用之舜
[003-24b]
 之意謂雖已得此中矣若夫聽言用謀之不審使邪
 說得乗間而入則向之所謂中者不可保矣孔子告
 顔子以四代之禮樂必終戒之以放鄭聲逺佞人孟
 子所以言養氣必先以知言葢邪說易惑必閑邪可
 以存誠也民視君為命得非可愛乎君失道則民叛
 之得非可畏乎君之所以可愛者以衆非元后則無
 所仰戴故也民之所以可畏者以君非得衆則無以
 守邦也君之與民並言之以見其𫝑之均也亦與后
[003-25a]
 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同意雖足君民之𫝑均而書
 之所言大率先君而後民名分所在當以君為重也
 然則孟子何以謂民為貴而君為輕倒置如此葢書
 所言者萬世之常法而孟子所言者特救時之弊為
 時君鄙薄其民之故也夫子作春秋將尊師衆則曰
 某帥師大夫與師敵也將卑師衆則曰某師師為重
 也至于君將不言帥師君見𫉬不言師敗績以君重
 于師也春秋正名分為萬世法與書所言亦同欽哉
[003-25b]
 慎乃有位為人君者當致其敬以位為憂勤而不可
 借是以為逸樂此慎乃有位也敬修其可願可願與
 可欲之謂善同人君之可願者願為善不願為惡願
 天下治安不願為危亂敬以修之于此而不謹不敬
 則四海困窮而天禄止于此矣天命視民心為從違
 民心得則天命可以長享葢能敬修其可願故也民
 心去而至于困窮無告則天禄亦于是而終葢不能
 敬修故也詳復此數語治天下之要盡在是矣故舜
[003-26a]
 宻以授禹惟口出好興戎朕言不再出好者賞善興
 戎者罰惡口者命令所自出賞善罰惡存焉則言豈
 可再謂我之所以命禹者其言一定不可變易汝禹
 安得而辭哉使禹得而辭之是舜于賞善罰惡之言
 可更變矣
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從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
于元龜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從卜不
習吉禹拜稽首固辭帝曰母惟汝諧
[003-26b]
 觀下文龜筮協從卜不習吉則舜之命禹葢嘗卜
 筮矣禹又曰枚卜功臣先儒以為帝與朝臣私謀私
 卜禹不預謀故更欲卜也枚卜謂歴歴而卜之就功
 臣之中惟其吉而從之可也何必專命禹此禹有謙
 遜不敢當之意也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
 龜昆後也朕志既先定矣詢于衆人之謀又同矣故
 鬼神之從見于龜筮亦無不協者洪範七稽疑曰汝
 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
[003-27a]
 葢人謀鬼謀雖欲其合大率以人謀為先就人謀之
 必以己心為之主設若己之志不定而徒信他人之
 謀惑于鬼神之説其可哉先斷之以心故詢謀者所
 以參吾身之所見鬼神者又以驗吾心之所見而實
 非詢于鬼神為主也今也舜之命禹舜之所見即天
 人之所見也己自無間矣所謂先天而天弗違者也
 必至理之固然幽明無二宜乎朕志之定而詢謀亦
 于是而同龜筮亦于是而協也卜不習吉再三凟凟
[003-27b]
 則不告豈有再卜而再吉也哉禹拜稽首固辭辭之
 之堅也帝曰母母者禁止之詞惟汝能諧其事不許
 其辭也前此宅百揆禹嘗遜稷契皐陶未聞辭之如
 此其峻今也既辭之又辭之以見神器之重可重而
 不可輕又非宅百揆之比也觀禹之遜如此聖賢之
 有天下何嘗容心哉宜乎舜視棄天下猶敝屣然孟
 子曰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
 焉
[003-28a]
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
 正月朔旦與正月上日月正元日同與春秋書春王
 正月公即位同神宗者舜之宗文祖堯之祖繼世者
 必受之于祖故堯授舜必告于文祖禪位者必受之
 于所禪之君故舜授禹必告于神宗神宗者堯廟也
 祭法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率百
 官若帝之初亦如舜攝位之初在璿璣而下是也聖
 人所為善葢有不約而同不求合而自契葢以循乎
[003-28b]
 天理而已非大禹事事欲求其同舜而為之也
帝曰咨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禹乃㑹羣后誓于師
曰濟濟有衆咸聽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賢
反道敗徳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肆
予以爾衆士奉辭伐罪爾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勲三旬
苗民逆命
 甚矣有苗之頑也自堯時鰥寡有辭于苗葢嘗遏絶
 之矣舜即位之後又嘗竄其君矣又嘗分北其黨矣
[003-29a]
 至于此又且弗率是其怙終之惡罪在不赦芟夷蕰
 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植宜不為過而舜之命禹
 特曰惟時有苗弗率徂征詳味聖人優㳺和緩之意
 未嘗有忿戾之心聖人之量與天地同其大一物之
 失其和豈不傷天地之仁而天地生物之心當自若
 也有苗之惡特其氣稟之昏濁爾其畏威寡罪之性
 葢與人同舜方且哀矜憐憫之竄之分之征之皆所
 以使之畏威寡罪求以生全之而已矣何忍疾其惡
[003-29b]
 遂至于棄絶之哉禹㑹羣后㑹羣諸侯之師也當用
 兵嚴戒之日不聞羽檄交馳轉輸之費調度之廣以
 大臣自將特曰㑹羣后而已嗚呼何其從容整暇如
 此意者政刑明于閒暇之時戎器除于不虞之日不
 待事至而後圖也誓于師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故行
 師則有誓命祭祀則有誓戒皆所以謹重其事而不
 敢忽也説者以謂誓誥不及五帝然則帝者之世雖
 曰不言而人已信亦曷嘗廢言語哉余嘗讀典謨之
[003-30a]
 書以其簡嚴寛大事事畢備書有六體典謨訓誥誓
 命是也至于典謨之書六體皆具與他書不同如與
 益儆戒之詞皆訓也如欽哉惟時亮天功之辭皆誥
 也如禹㑹羣后誓師之辭皆誓也如命汝作納言皆
 命也誰謂誓誥不及五帝者哉濟濟者衆之盛也咸
 聽朕命者欲其衆志之一也蠢兹有苗謂有苗蠢然
 至微而無知者也昏迷謂其昏塞而不知有恭敬之
 道惟其不知恭敬故侮慢而自以為賢敬則自然合
[003-30b]
 于道而順于徳不敬則宜反其道而敗其徳也敬則
 能用君子退小人下自然為民所歸上自然為天所
 與不敬則君子所以退小人所以進民所以棄之而
 不安之天所以降之咎而不宥其罪皆原于不恭敬
 之故肆我以爾衆士奉其可罰之辭伐彼之罪爾庶
 㡬一乃心力無或有異志則能成功矣三旬苗民逆
 命以師臨之一月苗民猶有辭而逆命則其昏塞也
 亦甚矣
[003-31a]
益賛于禹曰惟徳動天無逺弗届滿招損謙受益時乃
天道帝初于歴山徃于田日號泣于旻天于父母負罪
引慝祗載見瞽瞍夔夔齋慄瞽亦允若至誠感神矧兹
有苗
 此一段乃聖賢自反之意孟子曰有人于此其待我
 以横逆君子必自反也曰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
 横逆猶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曰我必不仁也必無禮
 也此物奚宜至哉聖賢責己嘗多責人嘗少然則舜
[003-31b]
 之此舉無乃有過歟曰聖人無過舉也使舜于此自
 謂無過舉而徒有責夫三苗則舜亦㡬于自滿矣聖
 人雖無不盡處嘗若有未盡然益之賛禹者謂禹亦
 有此意從益而賛助也天雖逺矣而徳可以動之是
 無逺而不届者也自滿者適以招損自謙者必受益
 此天理也天道虧盈而益謙自盡而人無不從自滿
 而人多不服此即損益也帝初于歴山舉舜初年之
 事帝之耕于歴山也徃于田號泣于旻天于父母以
[003-32a]
 謂父母之不我愛于我何哉天地之于物無不愛
 父母之于子亦無不愛父母之所以不愛其子者必
 其子有未盡也舜之號泣于旻天者豈常有怨父母
 之心特怨慕耳謂吾何為而得罪于父母也舜本無
 罪負罪以歸己舜本無慝引慝以歸己祗載者敬其
 事也敬其事以見瞽瞍夔夔者慄懼不已之貌齋莊
 而畏慄以此見舜之心舜之敬誠無所極紀瞽瞍雖
 頑而舜敬之至亦足以感𤼵之故瞽瞍以從而信順
[003-32b]
 至諴感神諴和也和之至可以感鬼神而况有苗乎
 凡此皆極言感應之道謂盡其在已者自無不應于
 彼莫逺于天而徳能動之莫頑于瞽瞍祗載能格之
 莫微于鬼神而至諴能感之有苗之頑亦豈有不可
 感𤼵之理舜禹第反求諸己可也
禹拜昌言曰俞班師振旅帝乃誕敷文徳舞干羽于兩
階七旬有苗格
 舜禹君臣何其從善之敏也孟子曰禹聞善言則拜
[003-33a]
 又曰舜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
 禦也伯益言中其機故禹聞之而拜昌言舜聞之而
 敷文徳曽無吝惜之意前日徂征之舉舜與禹隨即
 氷釋所過者化矣嗚呼君臣之際何其同心同徳也
 如此自常情觀之舜命禹以徂征而益之心似若有
 阻君命者宜告之舜而反告之禹禹受舜命既無成
 功聽益言而還似若專于進退者宜告之舜而反不
 告舜之意欲征有苗既有成命而二臣若此疑貳加
[003-33b]
 罪于二臣可也而且誕敷文徳以此見君臣之際兩
 無疑情益之意謂禹猶已也禹之意謂舜猶已也此
 豈後世之所能及哉誕敷文徳何自而見之豈未征
 苗之前文徳獨不敷及苗之逆命而始敷文徳耶曰
 舞干羽于兩階此即文徳也當其徂征也干戈用之
于行陣及其班師振也干羽用之於舞蹈以見無事于
 用武矣無事于用武即文徳也誠意之所孚精誠之
 所感宜乎七旬之久而有苗自格也有苗之所以格
[003-34a]
 者豈能囬心向道遽革其舊習也哉特畏威寡罪耳
 革道之終小人革面則亦足矣抑余嘗論感應之理
 謂天下之理一而已矣惟其一故感彼應此不疾而
 速不行而至者也自夫人反躬之未至天理不明人
 欲昏塞故物我為二天人為二内外彼此為二障蔽
 日深動輒窒礙何自而能感哉山下有澤君子以虛
 受人聖賢所謂物我者初無異理惟能私意消釋天
 地皆吾同體自然有感有應所謂正已而物正篤恭
[003-34b]
 而天下平其身正而天下歸之皆此理也干羽舞而
 有苗格髙宗夢而𫝊説來成王悟而天反風春秋成
 而麟至亦此理也後之學者當横逆之來且先自處
 以為吾忠矣吾仁矣吾禮矣不知自反而專于責人
 忿疾一萌悔吝百出又安知聖賢之功用哉雖然説
 者謂結繩之政不足以理暴秦之亂干羽之舞不足
 以解平城之圍謂當排難解紛之際干羽之舞誠無
 用也曽不思道固有並行而不悖者舜之舞干羽固
[003-35a]
 足以格有苗矣使舜之威命不行師旅不整征討不
 加而徒曰吾將以誠意感之彼其謂我不能師也不
 㡬于起侮乎天下之事惟權之在我者然後可以用
 吾誠苗之服舜也意其必曰天威之可畏如此今也
 威不加吾而且退而修徳吾其可不服哉是舜有其
 威權而不自用其威權故誠意所感足以使人來格
 者有賁育之勇而揖遜則揖遜足以使人服三尺童
 子以揖遜服人人將謂童子弗能而且侮之矣明乎
[003-35b]
 此則徂征之舉與誕敷文徳者皆並行而不相悖也
 不然則宋襄公以不鼓不成列而取敗陳餘以仁義
 之師而取敗反執舞干羽之説是亦腐儒耳
 
 
 
 
 尚書詳解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