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19 陳氏尚書詳解-宋-陳經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詳解卷二
             宋 陳經 撰
舜典虞書/
觀舜典一篇自慎徽五典而下至巡狩考制度分州濬川
 等事記之如此其詳與堯典異者葢堯老舜攝位堯所
 以行者舜申之堯之所欲行而未行者舜推廣之臣道
 也子道也故曰舜典一篇當知舜所以盡臣道者此也
[002-1b]
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歴試諸難作舜典
 聰明者君徳之大仲虺曰惟天生聰明時乂𫝊説曰
 惟天聰明惟聖時憲武王曰亶聰明故序書者稱舜
 之徳惟曰聰明側微草野之中而聰明之徳上達于
 堯堯自信之矣而天下未之信堯自知之矣而天下
 未之知以天下與人望實未孚而使人猶未之知未
 之信則不惟人情有所不安雖舜亦不敢安故將使
 嗣位則必歴試諸難曰歴試曰諸難則其所以試之
[002-2a]
 者非一事也舉諸難則足以該一篇之義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于帝濬哲文明溫恭允塞𤣥
徳升聞乃命以位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于帝此見明兩作離聖人
 繼出不謀而合不約而同堯謂之勲舜謂之華聖人
 表裏如一勲華即其可見而言之也濬深也哲智也
 文華也明達也溫和也恭敬也允信也塞實也自内
 而形之外則濬哲之𤼵固所以為文明由外而本乎
[002-2b]
 内則溫恭之實乃所以為允寒其實一徳也而異名
 也與堯之欽明文思允恭克讓者初無以異特稱之
 之辭自不同𤣥幽隠也幽潛之徳升聞於堯乃命之
 以官位此二五大人交相見之時也有堯之欽明文
 思自然光被四表有舜之濬哲文明自然升聞于堯
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于百揆百揆時敘賔于四門四
門穆穆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
 此以下皆歴舉舜之事常人之情得其一未得其二
[002-3a]
 知于此不知于彼以舜之聖無所不能葢其濬哲文
 明溫恭允塞之徳其功用如此慎敬也徽美也君臣
 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人所常行謂之五典舜能敬五
 典之美而五倫無不順從左氏謂無違教也百揆者
 揆度百官之事堯時宰相之職納于百揆則百揆之
 事井井有條而不紊左氏謂無廢事也賔迎也四門
 者四方諸侯來朝而舜賔迎之莫不穆穆而和左氏
 謂無凶人也感化之速與帝堯之九族既睦百姓昭
[002-3b]
 明同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納于大麓按史記堯
 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而弗迷觀此則知事出
 非常變起意外葢卒然臨之而不驚不震者也險夷
 一節自非誠之至者其孰能然
帝曰格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底可績三載汝陟帝位舜
讓于徳弗嗣
 堯呼舜而來謂謀汝以事考汝之言既能致其功矣
 帝堯雖號知人亦不以空言取士既詢事以考言又
[002-4a]
 因言以責其功則舜之所以言于堯者皆其胸中之
 規畫素定終身所行無一不合者韓信北取燕趙東
 擊齊南絶楚之粮道范文正公上宰相書皆以一言
 决定他日之所為而况舜犬聖人而言有不合于所
 行者乎三載汝陟帝位唐虞考績例以三考九載而
 此云三載者葢九載常法也以舜之歴試諸難隨試
 隨效天與人歸有不可已豈常法之所能拘哉舜讓
 于徳弗嗣非備禮而為此謙讓誠以神器之重而不
[002-4b]
 敢以輕易而居而舜之度徳亦不敢自以為足也徳
 冠一世而不自以為徳能葢天下而不自以為能舜
 之讓于徳者豈非誠之不已者乎
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肆𩔖于
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羣神輯五瑞既月乃日
覲四岳羣牧班瑞于羣后
 堯既不聽舜之遜舜亦不可得而辭矣正月上日猶
 曰朔日也受終于文祖乃堯受終也終始之義甚重
[002-5a]
 使帝堯在位政事有闕民物失所有私毫之愧心則
 不足為善始善終今也由即位而至于今日無一不
 盡其善帝堯之責塞矣文祖者堯之祖廟有文徳故
 謂之文祖堯於此而受終則舜於此而受始可知曰
 受者如有所受然非己之所得專也璿璣玉衡正天
 文之器如後世之渾儀璣可以運轉衡如簫管之狀
 璿玉者天象尊嚴以珠玉為飾七政日月五星在天
 之政也在察也璿璣玉衡觀七政之運循其常度無
[002-5b]
 有差錯此所謂齊也人君為天地星辰之主君有闕
 政則日月薄蝕星辰變動安得而齊其意與堯典欽
 若厯象同肆𩔖于上帝肆遂也𩔖者祀昊天上帝併
 與五帝而祀之其牲其器各依其方之色故曰𩔖禋
 于六宗者精意以享也六宗三昭三穆天子七廟祀
 五帝時其祖已配天矣故只言六宗先儒之説不一
 歐陽及大小夏侯云上不謂天下不謂地旁不謂四
 方在六者之間助隂陽變化實一而名六孔光劉歆
[002-6a]
 則云乾坤六子孔安國則云四時寒暑日月星水旱
 賈逵則云日月星河海岱馬融則云天地春夏秋冬
 鄭康成則云星河司中司命風師雨師惟張髦則以
 為三昭三穆今以文勢考之舜即位之初上告天神
 中告人鬼下告地祗則六宗當從張髦之説望于山
 川者天子祭四望名山大川五嶽四瀆既逺則望而
 祭之徧于羣神則不特以死勤事能禦大災者祀之
 雖祀典不載如祭法謂有天下者祭百神皆徧及之
[002-6b]
 也曰𩔖曰禋曰望曰徧各隨其宜也輯五瑞而下所
 以覲諸侯之事也人君為神人之主即位之初既致
 告于神矣故自此覲諸侯以理人事五等諸侯所執
 之玉如桓圭信圭之𩔖曰五瑞輯斂也既月盡正月
 也乃日覲四岳羣牧日日朝覲四岳羣諸侯欲其上
 下情親以觀羣諸侯之能否其果皆賢無所貶黜也
 于是以五瑞復還之故曰班既輯之復班之予奪自
 我故也此一段自在璿璣而下見舜之不敢自專也
[002-7a]
 舜不自專一聴命于天地鬼神諸侯不自專一聽命
 于君之輯瑞班瑞然後見有天下有一國者皆循天
 理而無一毫之私矣
嵗二月東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覲東后協
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
如五器卒乃復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如岱禮八月西
巡狩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狩至于北岳如西
禮歸格于藝祖用特
[002-7b]
 自此以下舜巡狩四岳之事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
 皆取四時之中正二月而東五月而南八月而西十
 一月而北以其四方順其四時以見聖人舉動無一
 而不則天與堯命羲和東作西成以殷仲春以正仲
 夏同義巡狩東方至于岱山之下東岳岱山為衆山
 之所尊也故曰岱宗燔柴以告至若武成所謂柴望
 告武成既燔柴告天乃望東方山川而祭之秩序也
 五岳牲禮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其餘視伯子男各
[002-8a]
 有次序故曰秩肆覲東后柴望既畢乃見東方之諸
 侯先神而後人也協時月正日而下皆所以正諸侯
 之法度時月正日者正朔之所自出律度量衡者制
 度之所自始五禮者名分上下之所由以正中庸曰
 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公羊春秋王正月為
 大一統天無二日民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道
 無二致政無二門言致治者欲令政事皆出于一而
 變禮易樂革制度國異政家殊俗者流放竄殛貶
[002-8b]
 削之以刑隨其後此國政之歸于一也故舜之巡狩
 時月必協之日必正之葢積日而成月積月而成時
 日于時月為詳故特言正度者分寸尺丈量者龠合
 升斗衡者銖兩斤鈞度量衡皆本於律葢度起于黄
 鍾之長量起于黄鍾之龠衡起于黄鍾之重也律度
 量衡皆欲其同五禮吉凶軍賔嘉因而修之凡此皆
 欲制度出于一則上下無異政而臣民無二心故也
 五玉者即五等諸侯所執之玉三帛者諸侯世子公
[002-9a]
 之孤附庸之君所執二生者卿執羔大夫執鴈一死
 者士執雉玉帛生死所以為贄五器即五玉禮畢復
 還之其餘皆受之所以際其禮意五器復之所以昭
 儉徳也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即衡山也西巡至于
 西岳即華山也北巡至于北岳即恒山也如岱禮如
 初如西禮皆古人作文之法初無他義歸格于藝祖
 即文祖也歸而告至則一出而必告可知矣用特一
 牛也事神之禮貴簡不貴繁觀其事神如此則舜之
[002-9b]
 道途所以供給者皆簡易可知文中子曰舜一嵗而
 巡狩四岳國不費而民不勞何也儀衛少而徴求寡
 也古之聖人以一嵗之間而徧行四方其意欲以省
 方觀民考察風俗正其制度豈于以逞已之侈心哉
 後世不明此意借指聖經以文其侈封泰山禪梁父
 以是為告成功千乗萬騎望蓬萊望太乙其失聖人
 之意亦逺矣
五載一巡守羣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002-10a]
 天子五年一巡守諸侯四年而各一朝唐虞分天下
 為五服畿内甸服之諸侯執事于王庭朝夕見焉無
 俟于朝至于侯服當朝一年綏服朝二年要服朝三
 年荒服朝四年羣后四朝之禮既畢而天子復出巡
 守是五年之間天子與諸侯之相見者凡二然後君
 臣上下之情得以交通浹洽無有間隔朝廷之徳意
 志慮下達而無𨼆情郡國之休戚利害上聞于朝廷
 而無壅蔽所謂山東之禍二世不覺南詔之敗明皇
[002-10b]
 不知者無有也然則巡守朝覲豈徒為是禮哉帝舜
 于其中又有以使之敷奏以言而明試其功葢有言
 者必有功亦有徒能言而無功者聖人責實之政不
 使夫人以利口空言者𫉬進必因言以試其功焉言
 在是而功在是然後錫之以車服以顯其可用詩云
 路車乗馬又云𤣥衮及黼葢車服者彰著人之耳目
 古之所以錫有功者皆以是讀四牡之詩有以見成
 周之臣所以展布四體盡心于國者抑有由矣其道
[002-11a]
 路之勤苦人情之曲折無不周知有功者既悦于見
 知則無功者愈知所愧有功者愈知所勸聖人礪世
 磨鈍之具葢在此觀此一章又當知聖人處治安之
 世人情怠惰之時其考察之精振勵之嚴如此葢世
 治無虞則天子養尊羣臣養安人情既久而易玩玩
 則弛弛則紀綱法度廢而不舉者多矣聖人憂其玩
 而弛弛而不舉也于是時時有以振作時時有以警
 厲使人情不敢有所玩弛則治可以常治安可以常
[002-11b]
 安成周之制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時巡考制
 度明黜陟至撫萬邦巡侯甸征弗庭其與帝舜之制
 一也泰之九二言治泰之道曰包荒用馮河不遐遺
 朋亡得尚于中行當泰之時治泰之道若立志之不
 勇而事有所遐遺則泰安可保哉觀虞周之治則知
 所以用馮河不遐遺者矣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濬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
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欽哉
[002-12a]
欽哉惟刑之恤哉
 九州之説其來已久至舜而始分十有二州此水土
 既平之後也禹貢之書乃在堯時故以九州制貢至
 舜時知冀青二州其境土濶逺難以總攝故分冀為
 幽為并分青為營封十有二山取其十二州之山至
 大者以為封域若職方所載揚州其山鎮曰㑹稽之
 𩔖是也濬川謂深其十二州之川以通其流使無壅
 塞之患如所謂滌源是也分州封山濬川皆聖人防
[002-12b]
 患之意為後世慮也象以典刑舜于此始輕刑也吕
 刑曰刑罰世輕世重自堯至舜民盡於變俗皆可封
 罔干予正不犯有司則刑可措矣于是制為輕刑以
 待其有時而麗于法若下文所謂流鞭扑贖是也典
 刑謂墨劓剕宫大辟之常刑也常刑既不用則象以
 示乎民然則舜以流鞭扑贖而輕其五刑則五刑可
 以去矣曷為象示乎民葢民習乎刑之重耳之所聞
 目之所見者在是一旦而驟去之得無啓姦人之心
[002-13a]
 而自去其隄防也哉于是象示乎民使知所畏而不
 敢驟去于是尤見聖人思慮周宻其愛民之至如此
 刑之輕重葢無常時聖人因時以為政自舜輕刑之
 後至于夏有亂政而作九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是
 夏商之刑又重于唐虞也周公因之猶未之改至于
 穆王享國百年始復唐虞之法而名訓夏贖刑是夏
 商之刑至穆王而始輕也流宥五刑者宥寛也設為
 五流之法以寛其五刑隨其情而為之逺近也在官
[002-13b]
 者之刑以其罪未入于五刑則為鞭以警之教者之
 刑以其罪未入于五刑則為之扑以警之情之可疑
 者置之刑則不忍釋之則不可于是乎有金以贖之
 隨其罪而為之輕重多寡吕刑所謂百鍰千鍰之𩔖
 是也眚災肆赦怙終賊刑此二句該括上面四五句
 謂舜之所以用刑者大㮣不出此眚災肆赦宥過無
 大也怙終賊刑者則刑故無小也無目曰眚天災曰
 災凡有災眚皆出于過故肆赦怙恃也恃其終于為
[002-14a]
 害者刑之可也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曰欽曰恤作
 書者所以形容帝舜用刑之心謂舜之輕刑如此原
 情以定罪如此而欽恤之念未嘗忘欽者敬也以言
 其不敢忽也恤者憂也以言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也吕刑曰朕敬于刑又曰朕言多懼皆此意也然則
 刑之用豈聖人得己而不已也哉觀此一章又當知
 舜之于堯雖是襲其爵循其道重其華至于事有損
 益可益則益之如堯時九州舜肇十二州可損則損
[002-14b]
 之如堯時五刑舜則輕之而為鞭扑流贖初非徇其
 陳迹祖其故事而後謂循堯道襲堯爵重堯華也文
 王耕者九一周公則更為徹文王闗市譏而不征周
 公則征之武王克商乃反商政政由舊至周公而制
 禮作樂前日之政安在哉聖人觀時㑹通以行典禮
 前人之所以望于後人者亦欲其如此也
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
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002-15a]
 流放竄殛不必皆死刑也特置之逺方使不與中國
 齒也何以知之左氏曰投諸四裔而此經上文言象
 以典刑欽哉惟刑之恤則知舜當輕刑之際猶懐欽
 恤之念四凶雖劇惡豈遽致之死哉此四凶者左氏
 所載甚詳幽州崇山三危羽山即四裔也堯不能去
 至舜而始去之以見帝堯聖明在上四凶之姦謀邪
 心不敢𤼵露而才謀知畧足以立功及舜以匹夫而
 為天子四凶乃于此時忌嫉之心生而奸邪𤼵露不
[002-15b]
 能掩其惡故也四罪而天下咸服舜之心即天下之
 心也舜以公天下為心而無所容其私可罪者在彼
 而舜無與焉天下雖欲不服烏得而不服舜攝位之
 初車服以庸則賞足以勸善四罪而天下咸服則罰
 足以懲惡此舜所以為能用其權也或曰不賞而民
 勸不怒而民威于斧鉞聖人之極至也以舜之聖
 固足以潛消姦宄而興起斯人之善心又何以賞罰
 為曽不思聖人之威天下本不以兵革也而弧矢之
[002-16a]
 利未嘗廢聖人之固國本不以山谿之險也而王公
 設險以守國者未嘗廢聖人之化民本不以聲色也
 而三令五申者未嘗廢嗚呼此聖人吉凶與民同患
 難之心必如是而後道與法並行化與政並立不然
 則亦徒善而已矣
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宻
八音
 舜歴試三年而堯始遜位舜攝位二十八年而堯始
[002-16b]
 崩百姓追慕堯之徳如父母三年四海皆止絶八音
 其情之傷痛于中至于如此一以見堯之徳澤存人
 為甚深一以見舜于二十八載之間其號令政事無
 時而不稟命于堯亦無徃而不稱道堯之徳意以達
 于下所以堯雖退而自忘天下葢未始忘堯也堯自
 即位以至于殂落其壽數之永先儒論之詳矣故不
 復敘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詢于四岳闢四門明四目達四
[002-17a]

 此堯崩舜服喪三年已畢而即位者也月正元日即
 正月之初一也國君踰年改元必于正月之初示謹
 始之義或曰月正上日或曰月正元日或月正朔旦
 其實一也作史者欲備衆義作文之體自如此可見
 其簡古也格至也舜于是至文祖之廟而告即位觀
 書者當於自此以前識得堯之盡君道自此以後識
 得舜之所以盡臣道葢君臣各有體自此以前堯猶
[002-17b]
 在上舜方攝位故其事不得不詳自此以後舜己為
 君故其事不得不簡詢于四岳者四岳朝之大臣故
 有事則必先與之謀闢四門者四方之門所以來天
 下之賢開衆正之路也明四目者舜不以一己之明
 為明而以四方之目為明達四聰者舜不以一己之
 聰為聰而以四方之耳為聰此帝舜即位之初首通
 下情其事有次第故必先謀之四岳而後闢四門以
 至明目達聰也唐虞之世君臣上下已無𨼆情則下
[002-18a]
 情未嘗不通舜亦不恃其既通而遽忘之也以舜之
 聰明有餘智慮有餘四門四方之賢與夫四目四聰
 必非有加乎舜也舜之意若曰吾自恃其聰明智慮
 而使夫人不得以盡其情則門庭萬里主勢萬鈞天
 下之利害休戚安危豈予一人所能周知徧覽今也
 退然自處于無所能無所聞見之地使在朝及四方
 凡有所能所聞見焉者咸造焉則天下之利害休戚
 安危可以灼見不出户而知天下坐于室而見四海
[002-18b]
 者用此道也竊嘗觀古之治天下者莫不以是為要
 道葢使吾身立于無蔽之地如人之養生然闗節脈
 理必欲其無所凝滯一節不通則身受其病矣古之
 王者所以使工執藝瞽誦詩士傳言庶人謗商旅議
 者亦欲使天下之匹夫匹婦不得𨼆其情然後君臣
 上下得以無壅以漢之武帝觀之其征伐其重斂其
 好大喜功不减于秦皇而得為七制之主所以與秦
 皇異者徒以下情通故也觀主父之徒上書者朝奏
[002-19a]
 暮召輪臺之詔其所以敗亡者無不悉之以此見通
 下情乃治國家之要道也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時柔逺能邇惇徳允元而難任
人蠻夷率服
 舜之時在朝則有百官在外則有十二州之諸侯可
 謂衆矣舜于内則特詢之四岳于外則咨十二牧而
 百官諸侯無與焉葢四岳者百官之長而十二牧者
 諸侯之長也吾從其長而責成委任則其長之屬者
[002-19b]
 自舉矣此見唐虞之制上下相維大小相制體統相
 承人主之治至簡至要而不繁者也國以民為本民
 以食為天十二牧之職在于養民養民之急務莫先
 于食故戒之以食惟時知所以重民之食則知所以
 不奪民之時柔逺能邇者五服諸侯自綏服之外有
 要荒焉要荒之服葢與戎狄蠻夷相接者也故戒以
懐柔逺人之道在于能邇逺謂之柔則來者不拒去者
 不追邇謂之能則無所不盡其力下云惇徳允元而
[002-20a]
 難任人蠻夷率服即柔逺能邇之道也有徳者惇厚
 之元善者允信之任佞之人則難拒之使不得進自
 古蠻夷所以不服者常生于中國之不振小人乗間
 得以邀功生事妄開邊隙今也惟徳之厚惟善之信
 而任人不得進焉不惟示之以好惡使蠻夷知所趨
 向則小人雖欲生事以開邊釁者無之矣此蠻夷所
 以率服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而幽王之世小雅
 盡廢則四夷交侵誰謂中國安强無釁可乗而變夷
[002-20b]
 得以侵陵之哉觀此數句而諸侯所以安民所以懐
 逺之道先後之序該括無遺矣
舜曰咨四岳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
僉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禹
拜稽首讓于稷契暨臯陶帝曰俞汝徃哉
 自此以下皆舜之命九官故言舜曰所以别堯奮起
 也庸功也熙廣也帝堯也載事也舜之事皆堯之事
 以見順天理之當然非有一毫之私意也雖是熙廣
[002-21a]
 帝堯之事亦非闒茸委靡無志者之所能為必得奮
 起治功者乃能為之故舜之意謂有能奮庸熙帝之
 載者吾將使之宅百揆以亮采惠疇百揆者宰相之
 職亮明也采事也惠順也疇類也明其事謂掌治典
 者掌教典者掌禮典者吾能明之順其𩔖謂使率其
 屬治官有治官之屬教典禮亦有教典禮之屬宰相
 之職無所不統故曰亮采惠疇論相本人主之職故
 舜于此咨四岳以求夫宅百揆之人是論一相也僉
[002-21b]
 曰伯禹作司空衆人同辭而對曰伯禹在堯時已為
 司空主平水土已有功矣其人則可以宅百揆禹之
 治水也隨山濬川行其無事以之宅百揆固所優為
 雖然禹之賢聖舜豈不知而必問焉何也葢舜于此
 不敢以一己之意用人必欲詢之于衆采之公論所
 謂天命有徳者也帝曰俞然其所舉之人于是咨禹
 汝平水土惟時懋哉循前功以命之也汝既有平水
 土之功今使汝宅百揆汝猶當加勉懋哉之言舜所
[002-22a]
 以勉禹也使禹自恃其平水土之功無自勉之志則
 前功盡廢後患未已何足以為禹又何足以居百揆
 之任堯舜皆以司空居百揆亦猶周制以六卿兼三
 公然禹拜手稽首讓于稷契暨臯陶此見更相汲引
 濟濟相讓不矜己以忌人不抑人以揚己人之有善
 若己有之安有稷契臯陶之賢而禹不讓之哉帝曰
 俞汝徃哉然其所遜不許其所辭謂汝當宅百揆之
 任哉
[002-22b]
帝曰棄黎民阻饑汝后稷播時百穀帝曰契百姓不親
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寛帝曰臯陶蠻夷猾
夏冦賊姦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
宅三居惟明克允
 舜因禹薦此三人遂稱前功而申命之棄者名也后
 稷官也黎民當洪水未平其險阻艱難者在于饑故
 曰阻饑汝后稷為能教民稼穡使之得其粒食百姓
 所以不相親睦為其五品不遜故也君臣父子兄弟
[002-23a]
 夫婦朋友其品有五謂之五品五品不遜順謂為父
 子者不知有父子之理而至于相殘為兄弟者不知
 有兄弟之理而至于相賊此皆不遜也汝契為司徒
 之官教以人倫處己者敬不敢怠忽其事教人者寛
 優㳺而不迫也葢不敬則誠不足以感人不寛則急
 迫而使人難從敬于己寛于人而敷教之道盡矣蠻
 夷猾亂中國羣行攻刼曰㓂殺人曰賊在外曰姦在
 内曰宄此皆蠻夷亂華之惡汝臯陶為士師之官掌
[002-23b]
 刑以治之五刑有服服從也犯某罪者服某刑故曰
 有服五服三就就其所在也大罪于原野大夫于朝
 士於市故曰三就五流有宅宅處也五刑之流各有
 以處之故曰五流有宅五宅三居謂五流之宅各有
 三居大罪四裔其次九州之外其次千里之外故曰
 三居觀聖人制為五刑之外既有五宅又有三就三
 居如是纎悉者皆所以曲盡人情未嘗執一定之法
 以律人之罪也惟明克允汝臯陶之用刑也惟明為
[002-24a]
 能允當人之罪葢不明則輕重大小顛倒錯謬安足
 以允當人情易之卦言用刑如噬嗑如賁如旅或言
 明慎用刑或曰折獄致刑或曰無敢折獄其象皆有
 取于離則用刑者惟明為要可知矣此三段雖是因
 禹之薦而申命之亦有先後次序富而後教倉廩實
 而知禮節使民救死不贍奚暇治禮義故先教民播
 百穀而後敷五教天下不能從吾教而有强梗不服
 者焉教之不從聖人不如是而止也必有刑以輔教
[002-24b]
 然後斯民見所畏而知所愛見所當避而知所當趨
 故先敷五教而後明五刑此為治之序也余考此三
 段見古之聖人不以法之已至者為樂常以治之未
 至者為憂不以其常事為可喜而以非常之變為可
 慮堯舜之時既曰民於變如民可封者今也有所謂
 阻饑者焉有所謂五品不遜者焉有所謂猾夏為冦
 為賊為姦為宄者焉雖大無道之世亦不過于此也
 何為堯舜之時乃有此非常之變也曰堯舜之時如
[002-25a]
 於變如可封者特常事耳于其常事之中而忽有此
 等之變故舜以為慮遺其常事以為不足喜舉其非
 常者以為可慮聖人曷常以是為諱哉後世之君嘉
 祥美瑞則喜稱樂道之以為非常之事惟恐羣臣之
 不稱賛已至于水旱逆賊之變諱而不言作史者亦
 記其嘉祥美瑞以為治世之盛事又豈知後世之所
 謂非常者乃堯舜之所謂常事也哉
帝曰疇若予工僉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其工垂拜稽
[002-25b]
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帝曰俞徃哉汝諧帝曰疇若予上
下草木鳥獸僉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
首讓于朱虎熊羆帝曰俞徃哉汝諧
 帝舜于此問其誰能順我百工之事者葢一人之身
 百工之所為備宫室城郭各有其制車服器械各有
 其度順之者循其制謹其度是也其有不順是者或
 至于竒技滛巧以蕩上心者有之漆器不止以金玉
 者有之此百工之事所以貴于順而舜所以深致意
[002-26a]
 焉者也衆人同辭而舉以垂可以勝其任帝于是咨
 垂汝當共謹百工之事垂不敢當讓于殳斨暨伯與
 三臣帝然其所遜不與其辭曰徃哉汝諧謂百工之
 事惟汝之所宜諧和也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
 誰能順我山澤草木鳥獸之事上者山也下者澤也
 草木鳥獸自有草木鳥獸之性何與于聖人今也命
 官而順之葢王者之政斧斤以時入山林數罟不入
 汙池斷一木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以見草木鳥
[002-26b]
 獸一視同仁無所不愛然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
 焚之禽獸逃匿是得為順其性乎曰此所以順其性
 也使鳥獸與草木為中國生民之害益烏可不驅之
 焚之哉衆人同辭而舉伯益以為能勝其任帝咨益
 汝作朕之虞益拜稽首讓于朱虎熊羆四臣帝曰俞
 徃哉汝諧朕虞之職惟汝能諧之或曰工之與虞至
 微至賤之事聖人若不必加之意也殊不知精粗本
 末初無二致聖人以天下為一體豈有身外之事其
[002-27a]
 為精者本也其為粗者末也哉不然則工曰予工是
 天下無一事非君之事草木鳥獸曰予上下草木鳥
 獸是天下無一物非君之物也唐虞稽古建官惟百
 而百官之大者莫如九官至簡要也工虞之職至與
 百揆三禮者同其命則知自古聖人未始以是為微
 賤而忽畧之也後世百工之官猶或知之朕虞之官
 葢視之以為不切廢而不舉者多矣余考虞廷諸臣
 自禹而下皆全才備徳非尋常之流葢亦無施而不
[002-27b]
 可者也舜之命禮樂刑教與夫予工朕虞終身而不
 易其業後之人才不逮古間有一能一節之可取者
 其君喜而用之今日俾之掌禮未㡬而更命以刑今
 日俾之掌刑未㡬而更命以教前之職方習之而未
 精後之官又齟齬而不熟求如古之命官鮮矣自舜
 之命垂以共工也而竹矢之巧至成周千有餘年而
 猶且傳寳之則其法度之巧妙可知天下之事一則
 精否則雜吾于舜命九官而見之
[002-28a]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
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讓于䕫龍帝曰
俞徃欽哉
 舜之命九官或咨四岳或不咨四岳葢事有輕重故
 也百揆之任宰相之職也秩宗之任三禮之所係也
 其事不可以為與工虞並故必咨四岳之大臣稷契
 臯陶夔龍之所掌者亦不輕也何以不咨四岳曰稷
 契臯陶既出于禹之所薦夔龍既出于伯夷之所薦
[002-28b]
 則其人已可信矣于此苟復咨焉則禹與伯夷之所
 薦不足信而君臣之間未免疑猜也舜豈其然三禮
 者即祀天神祭地祗享人鬼舜問四岳有典主朕之
 三禮僉舉伯夷帝曰咨伯汝作秩宗秩宗官名也宗
 尊也三禮者人之所尊秩者祭之有次序也如周官
 謂之宗伯夙夜惟寅直哉惟清戒之之詞也寅者敬
 而不敢慢直者敬而無所曲清者簡㓗以致其誠如
 清心簡事之清三禮之重典祭祀之大事以一言戒
[002-29a]
 為未足又以一言戒之所以謂之寅又謂之直謂之
 直足矣又謂之清夙夜者或早或暮無時而不寅無
 時而不直不清也古之祭者器用陶匏牲用特牲蘋
 蘩可薦也潢潦之水可用也無非所以薦其誠而已
 豈徒為繁文末節多儀備物之為貴哉觀夙夜惟寅
 直哉惟清想其精神端正簡㓗純一不變此時之心
 即天神地祗人鬼之心也其于典三禮也豈不足以
 感格鬼神而教民敬哉觀吕刑稱伯益降典折民惟
[002-29b]
 刑則知伯益之典禮足以起民之敬心而使不犯于
 刑矣伯拜稽首讓于夔龍二臣帝曰俞徃欽哉伯夷
 當徃敬其事無他辭可也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寛而栗剛而無虐簡
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
奪倫神人以和
 唐虞三代之世仕于朝者皆天子之族與世臣巨室
 之家孔氏曰胄長也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周官
[002-30a]
 大司樂掌教國子以中和孝友祗庸以見古人掌樂
之官皆兼于教國子葢樂者廣大和易𤼵揚蹈厲以感
 人也深孔子曰興於詩是也然樂之大要本于中和
 直而溫寛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徳之中和也將
 教人以中和之徳而必導人以中和之樂人之氣質
 有剛柔緩急之不同舜命夔教胄子使導達其氣質
 一歸于中和直寛剛簡四者氣質之自然直而教之
 溫則不失之直情徑行好訐以為直寛而教之栗則
[002-30b]
 不失之縱放剛而教之無虐則不至于暴簡而教之
 無傲則不至于忽此徳之中和也然徳之中和何自
 而𤼵哉以資乎樂之中和故詩言志歌永言者所以
 本之性情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者所以稽之度
 數本之性情樂所由生稽之度數樂所由成闗睢之
 敘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𤼵言為詩情動于
 中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
之由性情之正𤼵而為詩故曰詩言志由是詩而見于
[002-31a]
 歌詠故曰歌永言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貴人聲也古
 之作樂者先歌於堂上故五聲各依其永言葢人聲
 之𤼵有洪纎髙下則有宫商角徴羽故樂器亦依之
 而作聲有洪纎髙下苟無以為之凖則五聲或失之
 過而樂不和矣故以十二律和之律有常數數有常
 度聲之洪纎髙下咸取則于此此謂之律和聲八音
 克諧者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單出者為聲雜比者為
 音八音之諧無至以奪其倫理則純如皦如繹如而
[002-31b]
 樂成矣神人安得而不和葢天下同此一和也神有
 此人有此物亦有此今以樂之和遂足以感人之和
 與神之和樂之功如此胄子之徳安得不歸于中和
 哉
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此夔極言作樂之效舜謂神人以和而夔言樂之至
 不但和神人而已葢八音之中惟石為難和詩云依
 我磬聲特言磬者以石磬之難和也萬物之中亦惟
[002-32a]
 獸為難格今也和其所難和則亦能格其所難格鼓
 琴而馬仰秣鼓瑟而魚出聴端有此理此一段説者
 以為益稷之文脫簡在此
帝曰龍朕堲䜛説殄行震驚朕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
納朕命惟允
 堲惡也䜛説者巧言憸佞之人絶君子之行者惟此
 等人為能以無為有以是為非震恐朕之師衆故命
 龍作納言之官出納朕命所以通上下之情防壅蔽
[002-32b]
 之患使䜛説者不得乗間納言者納下之言于上使
 在上者有以知臣民之情如歌謳風刺之類無不周
 知之也出納朕命者出上之言于下使在下者有以
 知君之情如徳意志慮無不下達之也納下之言既
 謂之納矣出上之命而亦謂之納葢君之命有是非
 故民有從違納言之官復以民之從違者而納之上
 故亦謂之納而其官則以納言為主然或出或納非
 信不可也使出納之人非信則託諸民言以誣其上
[002-33a]
 者有之詐稱君命以罔其下者有之出納之人既不
足信則何以使君民之相信哉大抵䜛說之人無世無
 之雖以唐虞之極治君子在位而巧言令色孔任者
 猶在所可畏豈可謂唐虞之世遂無此輩第觀聖人
 所以處之如何耳苟君民之情一有壅而不通則䜛
 説者得以投其隙今也既有納言之臣以通上下君
 民相信無間可乗無隙可投雖有䜛説殄行將安所
 施舜命九官惟禹與伯夷與益則相遜餘人則不相
[002-33b]
 遜者何也稷契臯陶則前已任此職矣固無俟於遜
 若夔龍則新命以官何以不相遜耶葢知其人而不
 遜固不可也未知其人而强遜特以備禮而非其真
 情在廷之臣如垂益如稷契臯陶既舉而在位而殳
 斨伯與朱虎熊羆之流其姓名已達于上矣其他人
 才或有未盡善者夔龍豈得而强遜之哉堯舜之君
 臣惟其真情而已至若伯禹伯夷所薦之人舜既從
 其言而命之垂益所薦之人舜則不命之何也曰此
[002-34a]
 當以職之小大而觀人才之小大也伯禹所宅者百
 揆之任伯夷所典者三禮之職此其事大而體重者
 其所薦之人才豈尋常之才故因其所薦而隨以命
 之可也垂之共工益之朕虞此其事之小者其所薦
 之人雖有可用之才而舜未暇命之也乃若命之之
 辭如曰汝徃哉如曰徃欽哉如曰徃哉汝諧此特其
 辭之異同初無他義不必過為穿鑿可也觀舜典一
 篇當與堯典相參而觀之放齊之舉朱驩兠之舉其
[002-34b]
 工四岳之舉鯀堯皆曰吁四岳之舉禹僉之舉垂舉
 益舉伯夷舜皆曰俞豈堯之朝皆小人而舜之朝皆
 君子豈堯朝之臣皆黨惡附奸而舜朝之臣皆推賢
 揚善也耶葢此二篇皆記聖人知人之事智愚賢否
 皆不逃二聖之所見有堯之吁然後有舜之俞四凶
 在堯朝姦惡之大者自堯之吁而小人不得志及舜
 攝位取夫向之所吁者而流放竄殛之至此則小人
 退而君子進衆賢和於朝其所遜者皆賢所俞者亦
[002-35a]
 無一而非賢觀書者當於舜之俞知其原則自于堯
 則知君子小人消長進退可得而見矣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欽哉惟時亮天功三載考績三
考黜陟幽明庶績咸熙分北三苗
 舜前既分命之此又合而告之如堯典命羲和既曰
 分命申命又曰咨汝羲暨和二十二人即禹垂益伯
 夷夔龍六人新命有職者合四岳十二牧為二十二
 人欽哉惟時亮天功功事也亮明也時者不失其宜
[002-35b]
 之謂各因時而明天之事葢非人私意所能為者皆
 天也典天敘也禮天秩也刑天罰也服天命也即此
 以觀則凡其工朕虞無非天之事也既謂之天功則
 不可以人參焉苟一事之不得其時而怠心生焉是
 人慾也非天理也一事之不敬而慢心生焉是人慾
 也非天理也惟致其敬又得其時循乎天之理以明
 夫天之事汝二十二人者職掌雖不同而欽哉惟時
 亮天功之意則一而已此舜告戒在廷之臣如成王
[002-36a]
 作周官之書以告有官君子然舜之命官曰咨禹汝
 平水土曰咨益汝作朕虞曰咨伯汝作秩宗以至命
 汝典樂汝作納言皆以一言而命一官至成周之世
 戒有官君子則有周官一篇之書又何其詳複也觀
 此亦可以見唐虞之簡古而成周之庶事大備風俗
 之變聖人不得不因時而為之也三載考績三考黜
 陟幽明此唐虞考績之法以三年之久而後一考其
 功及九年三考然後按其功罪而黜陟之明者或舉
[002-36b]
 而加之上位或賜之車服以顯其功此明也幽者或
 黜之幽𨼆之地使不得以顯揚者此幽也然則三年
 亦足矣又何必更加九年葢事以久而後定法以久
 而後精如使人主求治太速責效太早則姦人得勉
 强矯拂以肆其欺而善人以積久而見功者不幸而
 見黜矣事何自而定法亦何從而精哉今也既寛之
 以三年又持之以九載則奸人雖欲勉强矯拂以肆
 其欺者能欺人于暫而終不能掩其惡于乆安之日
[002-37a]
 善人以積久而見功者雖不能責辦于一時而終必
 能成功于後至此而黜陟則善惡得其實矣周官嵗
 終則冡宰受㑹三嵗大計羣吏之治而誅賞之亦此
 意也考周官之法受其㑹者冡宰而三嵗詔王以誅
 賞者亦冡宰也竊意唐虞考課之法亦必宅百揆者
 為之雖此篇不可考然舜以無為而治内之事責之
 百揆外之事責之十二牧豈以考課之法而重煩人
 主之所為也以成周之法觀唐虞之法意其必如此
[002-37b]
 後世如漢之上計亦其遺意然郡國毎嵗上計則其
 久近視虞周之法已逺矣又况天子親受計甘泉避
 課欺慢至頒詔書督責以一人之聰明又安足以周
 知羣有司之事哉庶績咸熙可見舜朝皆君子矣分
 北三苗者自考績黜陟之後庶績皆熙咸廣而明惟
 三苗之惡不悛故從而分北之始也竄于三危竄其
 君也今也分北者分北其黨也説者以謂聖人南面
 聽天下分而北之使之知所向化宻邇清光如成周
[002-38a]
 之遷頑民于洛邑然分别淑慝之類分其善惡使不
 得雜處也聖人感移變化之機端有深意存焉視天
 下之人均在所愛而其不率教者亦憫之而已何嘗
 有忿疾之心哉故凡有賢而用之有善而褒之愛也
 有罪而刑之有惡而黜之亦愛也自非大姦及巨惡
 怙終不改者然後誅殺之然殺一人而千萬人畏殺
 之者不一二而生之者衆矣皆所以為聖人之愛心
 也然則分北三苗者豈直為是擯棄誅絶之哉亦以
[002-38b]
 使之為善趨于有生之路而已聖人之用心其仁矣
 乎
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
 舜生三十是在側微時也徴庸三十謂歴試三年攝
 位二十八年在位五十載謂堯崩服喪三年其一年
 已在三十之數又在位為天子者五十年是為舜壽
 其一百一十二嵗也陟方乃死先儒以為升道南方
 謂舜在蒼梧之野或又疑東南不可謂之升葢升遐
[002-39a]
 曰陟如惟新陟王是也乃死者作書者以是而釋陟
 方二字姑闕其疑大㮣則作書者述舜之始終謂自
 側微而至徴庸至在位為天子始終之間一無所憾
 無有虧缺不足之玷陟方乃死此春秋書公薨于路
 寢之意也不然則放勲殂落與陟方乃死者何為而
 悉記之耶人情莫不以死為諱而不知君子以是為
 謹其終曽子啓手足而後知免又曰吾得正而斃斯
 已矣嗚呼斯以為順受其正歟
[002-39b]
帝釐下土方設居方别生分𩔖作汨作九共九篇槀飫
 方設居方别生分𩔖此帝所以理天下之道也釐理
 也方設居方則隨其方而設其居方之法五方之民
 言語不通嗜慾不同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異俗
 故居方之法所以居民如禮記所謂量地制邑度地
 居民地邑民居必參相得是也别生分𩔖者天子建
 徳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别其生使知所以
 尊祖分其𩔖使知所以合族此聖人經理天下各隨
[002-40a]
 其宜者若此其事則載于汨作與九共九篇與槀飫
 之書此三句即此數篇之序也其書既亡其義不可
 得而强通
 
 
 
 
 
[002-40b]
 
 
 
 
 
 
 
 尚書詳解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