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32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唐-義淨 (master)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卷第十六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四門第二子攝頌曰:


「 牆柵尼剃具、
 不著打光衣、
 得少亦平分、
 汝淨儀應識。」



緣在室羅伐城。其給孤長者施寺之後,道俗
諸人來往者眾,長者念曰:「今者寺園便成大
路,我今宜可遍築高牆。」即往佛所白言:「世尊!
今此寺園便成大路,欲安園牆,不知得不?」佛
言:「長者!隨意應作。」長者即於四面悉以牆圍,
至夏雨時其水不出致令淹漬。長者後時來
禮佛足,見其水滿作如是念:「我先築牆不通
水竇致令水滿,佛若許者為竇通出。」白佛,佛
言:「隨意通水。」時諸牛犢揩損其牆或以角觸,
長者見已作如是念:「我雖築牆,未為木柵。」廣
說如上,佛言:「應為木柵。」時有惡人盜木將去,
長者來見柵被賊偷隨處零落,長者以事白
佛:「柵外安塹。」佛言:「隨作。」長者即於柵外周匝
安塹。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尼名曰底灑,頭髮極長,
詣剃髮人處求彼剃髮。彼作是念:「諸釋迦女
強使我作。」廣說如前。苾芻所請,「許尼僧伽得
畜剃髮具等,宜於屏處更相剃髮。」


緣處同前。世尊既許難陀出家,時孫陀羅作
好法衣打治光淨,以牙揩拭寄與難陀。難陀
得已披此好衣,手擎上鉢對諸大眾馳騁而
[016-0276b]
行。苾芻白佛,佛作是念:「由著好衣有如是過。」
告諸苾芻:「此是非法所不應為,難陀癡人著
此衣服,手擎好鉢馳騁眾前是為非法。若有
苾芻著熟打衣,得越法罪。」世尊既制著熟打
衣,有信心婆羅門居士將熟打衣施與苾芻,
苾芻不受,廣如上說:「豈令我等無善資糧趣
於後世?願當受取。」苾芻以緣白佛,佛言:「隨意
受取。既受得已,除去衣光任情受用。」苾芻以
手捼衣光仍不去,佛言:「置於露地,待潤捼
之。」亦不能除,佛言:「以水浸去。」亦不總除,佛
言:「若水浸已,隨意受用,勿生疑惑。若有信心
婆羅門居士等,施與大眾熟打好衣,準上應
用。」


緣處同前。時此城中婆羅門居士等,在於要
處眾集堂中共為言話,告言:「汝等知不?沙門
喬答摩及聲聞弟子,所得利養不共均分不
如外道。」時眾會中有一婆羅門,先無淨信,告
諸人曰:「明日宜共君等親觀喬答摩等是均
平不?」諸人曰:「善!」時婆羅門遂將白疊一雙
入誓多林,即以其疊於上座前施四方僧。
白言:「聖者!我以此疊施與眾僧隨意受用。」上
座報曰:「大婆羅門願無病長壽,汝此布施是
心莊嚴是心資助,善扶勝定得妙菩提,天上
人中受勝衣服。」時婆羅門聞是語已,詐現恭
敬禮辭而去。


爾時世尊告具壽阿難陀曰:「汝可告諸苾芻:
『彼婆羅門故來入寺,欲求瑕隙,施此疊衣。汝
諸苾芻應可均平各取少分,或用補衣、或為
怐紐、或方手許隨用資身。』」時阿難陀受佛教
[016-0276c]
已,告諸苾芻:「世尊有教:『彼婆羅門來求瑕隙。
所施疊布汝等可應平等共分,各取少分,或
用補衣、或為怐紐、或方手許隨用資身。』」苾
芻聞已報尊者曰:「如世尊教,我等奉行。」苾芻
得已,便即平分如前受用。於明日旦彼婆羅
門在城門立,時諸苾芻執持衣鉢,入城乞食。
既至門所,彼婆羅門言:「聖者!我施眾疊仁
等作何受用?」有一苾芻報大婆羅門曰:「眾僧
得已,平等共分,我所分得便補破衣。」一人報
曰:「我所得者用為怐紐。」一人報言:「我所得
者,方如手許,隨身受用。」時婆羅門既聞斯語
便作是念:「我等所說並是虛言,漫相謗說沙
門釋子所得利養不共均分,我今親驗知諸
苾芻是具德者,實是均平心無偏黨,可於此
中而為出家。」時婆羅門起信心已,往詣佛
所頂禮雙足,而白佛言:「唯願世尊慈悲許我
於善說法律而為出家,并受近圓成苾芻性,
於世尊所勤修梵行。」佛告婆羅門:「善哉,善哉!
汝能發此勝上之心而求出家,智者了知諸
出家者有五勝利,廣如下說,乃至世尊及聖
智者悉皆讚歎,當求出家。」世尊即命婆羅門
曰:「善來苾芻!」便是出家即成圓具,策勤正念
勇猛不息,摧破五趣生死之輪,如前廣說,斷
諸煩惱獲阿羅漢果,乃至釋梵諸天悉皆恭
敬。佛告諸苾芻:「濟及餘人、知量而受獲如是
利,是故苾芻若得餅食,乃至極小猶如樹葉,
眾共分張,若得衣物乃至極少堪作燈炷,
眾亦共分。」


緣處同前。時此城中有一婆羅門,常樂清淨
[016-0277a]
希願出家,便作是念:「頗有洗淨愜我心者,當
依彼法而為出家。」其婆羅門遊方求覓,巡歷
外道及婆羅門修行之處,見便利了有不洗
淨,有入池中以百土塊而洗淨者,見斯穢惡
或事繁多,皆不稱心無歸依處。時婆羅門復
作是念:「我皆遍看無遂意者,唯有沙門釋子
未往觀察。」即詣逝多林,乃見具壽舍利子携
君持瓶水可受三升向便利處,見已生念:「此
是沙門喬答摩上首弟子,我且觀察如何洗
淨。」即隨後去。若阿羅漢不入定時,不能觀
察他人意趣。舍利子既見彼人隨從而行,遂
便斂念觀此婆羅門何故隨我?乃知此人心
求潔淨,欲於我所伺其善惡。復觀其人有善
根不?與誰相屬?遂見彼人先有善根,繫屬於
我。作是觀已即於上風安置法服,唯著僧脚
敧及下裙而已,次於一邊甎石之上,置末
土七聚以為一行各如半桃。復於此邊更行
七聚,又於一畔別安一聚。持一籌片并三塊
土。入廁室中不閉其門,方便令彼遠處遙見。
便利既了,籌用拭身,便以左手取其一土向
下洗淨,復取一土洗小便處。既清淨已,次將
一土偏洗左手,右手持瓶至其土處,瓶安左
髀令水斜出若有三叉木者,置上極要
先以七聚一一用洗左手,又取七土一一兩
手俱淨,洗拭兩臂亦令淨潔,又取一土用洗
澡瓶。事了徐去威儀寂靜披著法衣,後更
以水而洗雙足。次至房中取淨瓶水,再三漱
口,方始任情隨所作務。彼婆羅門見是事已,
深起信心便作是念:「善哉要法,餘莫能加。外
[016-0277b]
道設用百土洗淨,不如釋子但須二七。」作是
念已,頂禮舍利子雙足,白言:「聖者!我今願於
尊者之處,善說法律而為出家,并受近圓成
苾芻性,勤修梵行作不放逸。」舍利子報言:「善
哉,善哉!婆羅門!汝能發此殊勝之心斯為善
事,如佛所說諸智慧者見五利故當樂出家。
云何為五?一者出家功德,是我自利不共他有,
是故智者應求出家。二者自知我是卑下之
人被他驅使,既出家後受人供養禮拜稱讚,
是故智者應求出家。三者從此命終當生天
上離三惡道,是故智者應求出家。四者由捨
俗故出離生死,當得安隱無上涅槃,是故智
者應求出家。五者常為諸佛及聲聞眾諸勝
上人之所讚歎,是故智者應求出家。汝今應
可觀斯利益,以殷重心捨諸俗網求大功德。」
說是語已便與出家并十學處,次受圓具,如
法教誡策勵勤修,斷諸結惑證無生法,得阿
羅漢果離三界染,觀金與土平等不殊,刀割
香塗了無二想,如手撝空心無罣礙,能以大
智破無明㲉,三明六通四無礙辯悉皆具足,
於三有中隨處愛著,利養恭敬無不棄捨,帝
釋諸天所共讚歎。舍利子將羅漢弟子親詣
佛所俱禮雙足,具陳上事。佛告舍利子:「汝
能如是以善方便,引導眾生於我法中,因斯
制戒為清淨事福利無邊。」驗斯聖教金口親言,事合奉行理難違逆,但為昔諸
律部文有闕遺,雖復少傳未盡其旨,致令學者無所准憑。遂使七百年中斯法未備,或以筒槽充事,復用
帛拂拭身、或於石上揩手,元無用土之處,此則咸非本法,求淨翻成污染。今既皎鏡灼然,行否任其恭慢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由何緣業,具
壽舍利子以清淨事調伏引攝彼婆羅門,能
[016-0277c]
令出家到圓寂處?」佛告諸苾芻:「非但今日調
伏彼人令得安樂,於往昔時以清淨事,已曾
調攝令捨賊徒,歸依三寶受持五戒。汝等當聽。
乃往古昔,於一聚落有婆羅門,妻誕一女儀
貌端正,年既長大處女在家,有五百群賊夜
劫其村。時彼賊帥渴逼須水,入婆羅門舍見
彼少女,告言:『女子!我今渴逼,有水將來。』女
言:『且待!』即急然燈取水觀察,賊帥問曰:『何
所觀耶?』答言:『觀水。』問曰:『有何可觀?』答言:『恐
有草髮,飲時致患。』報曰:『我是狂賊欲害汝村,
准斯非理應與毒藥,何憂草髮為我患乎?』女
聞是語說伽他曰:


「 「『凡賊所為者,
 枉奪他財物;
 隨君作不作,
 我常依法行。』」



「知水淨已即便授與。是時賊帥飲水既訖,情
生歡喜報言:『少女!汝是我妹,勿起異心。』女曰:
『我實不須如此賊人以為兄弟,常於他物作
劫奪心,物主見時射以毒箭,遭此命過苦痛
難言,我聞兄亡倍生憂慼。仁今若能歸依三
寶持五戒者,我為仁妹。』賊便美語告其女曰:
『汝言甚善,我當作之。』女即為說三歸五戒令
起信心,群賊奉持共尋歸路。汝諸苾芻勿
生異念,往時賊帥即婆羅門是,彼之少女即
舍利子是。昔時觀水為清淨故,令賊受戒捨
惡歸依。今復以其洗淨之法,令生希有,拔
出愛河登涅槃岸,長辭苦海永證無生。」


佛告諸苾芻:「汝等當知!此是常行恒須在
意,如是洗淨有大利益,令身清潔諸天敬奉。
是故汝等從今已去,若苾芻、苾芻尼、學戒女、
[016-0278a]
求寂男、求寂女、鄔波索迦、鄔波斯迦,歸依於
我、以我為師者,咸應洗淨如舍利子。若人不
作如是洗淨者,不應繞塔行道,不合禮佛讀
經,自不禮他亦不受禮,不應噉食不坐僧床,
亦不入眾。由身不淨不如法故,能令諸天見
不生喜,所持呪法皆無効驗。若有犯者得惡
作罪。若作齋供書經造像不洗淨者,由輕慢
故得福寡薄。若晨朝午後不爵齒木,即不合
食亦不成齋,同前得罪。汝等皆應依我言教,
無得自欺作不淨法,懈怠放逸為下品行當
墮惡道。」時諸苾芻聞佛教誨,皆大歡喜如法
奉行。


第四門第三子攝頌曰:


「 緣破須隨替、
 明月聞便領、
 依止知差別、
 三人共坐聽。」



緣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諸苾芻著故舊
衣無心愛惜,時衣邊畔皆悉破落。苾芻白佛,
佛言:「隨所損處以線絡之。」雖復橫絡線復下
垂,更著竪線絡令牢固,佛言:「當觀僧伽胝
服猶若身皮。」時諸苾芻更無餘衣常披大衣,
於其腋下流汗霑污,臭氣不淨令衣疾破。苾
芻白佛,佛言:「可於腋邊別安怗緣。」苾芻不
知如何安怗?佛言:「用物一肘半、闊一張手而
為其怗。」佛言:「不應用白物怗,應以壞色。」彼
用袈裟色,佛言:「不應此乾陀色,恐染餘衣。赤石、赤土染
之。」苾芻縫著,佛言:「應可麁絣。」遂於一邊安
怗,佛言:「兩畔緣邊俱可安怗,顛倒任披。若
有臭氣,時時坼洗。」


緣處同前。有婆羅門娶妻未久便生一女,名
[016-0278b]
為明月,年漸長大,時大世主便度出家與授
近圓。時大世主將五百苾芻尼,往詣佛所禮
雙足已退坐一面,佛為說法乃至默然而住。
時大世主既聞法已,從座而起整衣一肩,合
掌恭敬白言:「世尊已為苾芻說毘奈耶,唯願
慈悲亦為尼說。」佛言:「無有是處,如來大師
親對於尼說毘奈耶法。然於苾芻尼眾,有聞
一遍即能持者我當為說。」時明月苾芻尼在
眾中坐,即起合掌白言:「世尊!唯願為說,望受
尊言一聞領悟。」佛為彼說,一領無遺。佛告諸
苾芻:「於我法中聲聞尼眾,一聞便領者,明月
苾芻尼斯為第一。」佛作是念:「非一切處有明
月可求,及相似者亦不可得,是故苾芻亦應
受持苾芻尼毘奈耶為苾芻尼說,復應教詔、
有問為答。」如是念已告諸苾芻:「如所念事乃
至有問為答。」如世尊說由依戒故、由住戒故
修習於法,若定若慧如理相應。此明月尼隨
順於我。由依戒故、由住戒故,定慧相應發起
勇猛,正勤策勵廣說如前,得阿羅漢果壞五
趣輪出生死海,廣說乃至釋梵諸天皆為供
養。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此明月苾
芻尼曾作何業,彼業異熟,得大聰慧有大辯
才,聞持之中說為第一,於佛教中出家修行,
斷諸煩惱證阿羅漢?」佛告諸苾芻:「此明月尼
曾所作業果報成熟,廣說如餘。汝等苾芻!乃
往古昔九十一劫人壽八萬歲,有佛出世,名
毘鉢尸,十號具足,與六萬二千苾芻,往親慧
城住勝慧林中。時彼城中有一長者,娶妻未
久便生一女,年漸長大。其父信敬,至隨意時,
[016-0278c]
遂便將女往苾芻尼寺,以刀子及針行與尼
眾作隨意施。時彼女子見斯善事,心生歡喜
白其父曰:『我亦隨情與諸尼眾作隨意事。』父
曰:『善哉!隨汝意作。』其女即取刀子及針金銀
珍寶種種異物,奉施尼眾為隨意事,即於眾
首合掌禮拜而發誓言:『願我以此於尼眾中
敬心福施所有善根,於未來世令我獲得大慧
大辯具足聞持。』汝等苾芻勿生異念,往時女
者即明月是。由彼昔日於尼眾中行刀子等
所有善根,復發弘願願我未來得大辯才聞
持具足。由彼業緣今受斯報。又於迦攝波佛
時,出家修行為苾芻尼,乃至盡形持戒無缺
竟無所證。時親教尼於彼佛法中聞持第一,
時彼弟子發如是願:『我親教師於此法中總
持第一。如佛授記於未來世人壽百年,有佛
出世名釋迦牟尼,於彼法中我當出家。佛亦
記我於尼眾中總持第一。』由昔願力今受斯
報。汝等應知,若純黑業得純黑報,廣說如前。
是故汝等應當修學。」


緣處同前。有少年苾芻共老苾芻,人間遊行
至室羅伐。時老苾芻向鹿子母舍,少者詣給
孤獨園,於一苾芻請為依止住少多時,白其
師曰:「阿遮利耶!我於彼寺安置衣鉢,暫往取
來。」報言:「子!隨去速來。」答言:「彼無他事,尋即
旋歸。」禮足而去。既至彼已,眾先有制:「若於一
宿無依止師即不應住。」便詣苾芻而為依止。
既至天明情欲歸去,到師房所扣門而進,白
言:「敬禮阿遮利耶四大安不?」師曰:「不安。」彼便
念曰:「師今有疾,我即棄去是所不應,世尊由
[016-0279a]
斯制須依止互相瞻視,我今宜住待差當行。」
即便供給病遂瘳損,白言:「觀察臥具,我今欲
去。」報言:「子!汝無闕乏不?」答言:「我無闕乏,然我
本心不擬住此,但為暫來取自衣鉢。此眾有
制:『假令一宿亦須依止。』我懼眾法請作依止,
見師有病我作是念:『師有疾病,我今棄去,是
所非宜。』」具陳其意。師曰:「善哉,善哉!具壽!共住
門人於親教師及軌範師,共相瞻侍應如是
作。若有諸餘共住門人,於二師處亦應如是。
增長善法如蓮花出水,斯為善事汝當好去,
常為謹慎勿作放逸。」遂禮師足奉辭而去,漸
至給園到其師處合掌禮敬,師言:「善來具壽!
何故遲遲?」彼便以事具悉白知,師曰:「善哉具
壽!汝能如是,於其師處敬重相看。能令善根
日夜增長如蓮處水。」師作是念:「為前依止為
更授耶?」苾芻白佛,佛言:「有緣暫去即擬還來,
宜依舊師無勞更授。」


緣處同前。有一苾芻專修靜慮,有小苾芻請
作依止,即便為作。生如是念:「如佛所說寧作
屠兒,不與他出家及受近圓而不教誡,共
住既爾,門人亦然。我修禪寂無緣教授,宜付
餘人令教讀誦。」詣一苾芻,報言:「具壽!教此讀
經。」答曰:「共立要期我當教讀。若有乏少能供
承者,我不相違。」答言:「若有闕少,我自供給。」即
便教讀。後於異時彼便染患,其依止師如法
供給遂便瘳差,其依止師復自染患,彼不迴
顧瞻察其師,如是至三竟不看侍,報言:「汝去,
別求依止。」答曰:「蒙作依止,是事流恩,一無闕
乏,今何驅遣?」報曰:「汝無闕乏,我有闕乏。汝
[016-0279b]
之病苦,我自供承。我病至三,不曾迴顧。汝作
如是不恭敬事,若有與汝作依止者可於彼
住。」彼聞默然不能致答。苾芻白佛,佛言:「於依
止師可為供侍,當觀師主與父母無異,違者
得越法罪。」時有教讀阿遮利耶身嬰疾病,受
法弟子不為瞻侍,及其病差還來問經,師曰:
「汝去!我身病苦曾不相看,誰復更能教爾習
讀,可覓餘人共相指示。」復便無對。苾芻白
佛,佛言於依止師應為供侍、於教讀師亦為
供給者,後於異時依止、教讀二俱染患,不知
於誰而為供給?苾芻白佛,佛言:「若其能者二
俱看侍,若無力者可供依止。若無教讀隨處
得住,若無依止不合停居。」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與他出家并受圓具,即
便棄擲人間遊行,於彼弟子不以衣食及法
而相攝養,此便於餘而求依止,其師即以衣
食法共相資助。如世尊說有四攝事,布施、愛
語、利行、同事。時彼門人於其師處,倍生敬重
情無捨離。後於異時其親教師,遊行事周還
來給園,少年苾芻皆起迎接,其年老者咸
唱:「善來。」彼舊弟子見不起座。諸苾芻告曰:「見
尊者來,少皆迎接,老唱:『善來。』因何汝今見本
師來身不移座,豈成合理?」答曰:「豈彼於我出
家近圓,能以衣食及法共相資助,令我憶念
見而迎接?」苾芻報曰:「勿作是語!如佛所說:
『若復有人依託師主,於佛法中剃除鬚髮而
披法服,以淨信心出家修行,彼人於師乃至
盡壽,四事供養未能報恩。』汝作是言非為應
理。」彼便默爾。苾芻白佛,佛言:「弟子門人纔
[016-0279c]
見師時即須起立,若見親教師依止即捨。」如
佛所言見親教師即捨依止者,諸苾芻不知
云何?如下具說。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與一少年而為依止,經
半月已至長淨時,來到師處白言:「阿遮利耶!
我今敬禮有所請白,欲守持長淨。」師言:「賢首!
何因我得是汝之師?」彼云:「我以阿遮利耶而
作依止。」師曰:「如汝傲慢不相敬重,誰與依
止?隨汝意去別覓餘師。」彼便默然。苾芻白佛,
佛作是念:「由諸苾芻日不三時禮敬師主,有
如是過。是故應知弟子門人,每日三時須就
二師而申禮敬。」即告諸苾芻曰:「是故汝等弟
子門人,每日三時應就二師而申禮敬。」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與一少年而為依止,恩
養供給愛念如子。時彼弟子遇有他緣須向
餘處,白其師曰:「阿遮利耶!請為觀察房舍臥
具,我今欲向人間遊行。」師言:「子無闕乏不?」答
言:「阿遮利耶!我無闕乏,然欲人間隨處遊歷,
不久還來。」報言:「子去,若於中路生追悔者即
可迴來。」白言:「甚善!奉教當還。」至中路已便生
追悔,作如是念:「我依止師有所須者悉皆供
給,我棄他行不為應理,今可迴歸。」遂却還住
處。師見問曰:「汝今復來,有所遺忘?」答言:「我
無遺忘,然我路中作如是念:『我依止師有所
須者悉皆供給,更求何事在外遊行?』為此還
來。」師言:「甚善!」師復生念:「即舊依止,為更與耶?」
苾芻白佛,佛言:「若依止師有心顧戀,門人
無顧戀心,是則名為不捨依止。若依止師無
顧戀心,門人有顧戀心,此亦名為不捨依止。
[016-0280a]
若二人俱有戀心,亦不名捨。若二人俱捨,名
失依止。」


緣處同前。有一苾芻為眾導首,有多少年來
從習讀,師於異時忽染時患,諸習讀人曾不
看侍,如是至三皆不顧問。後時病差,弟子皆
來請其師曰:「教我習讀。」或云:「教誦。」師言:「具
壽!我三染患,汝等無人迴顧看我。若有見汝
如此傲慢能相教者,可就於彼而為讀誦。」苾
芻白佛,佛言:「教讀誦師亦應瞻侍。」彼悉皆作
便虧善品,佛言:「應為番次。」是時有一老瘦
苾芻先就依止,餘人報曰:「老人明日當番。」答
言:「何故於師作直供給?汝等安隱我常侍養。」
諸人報曰:「斯為善事,如佛所說:『若看病人即
是看我。』汝善丈夫隨意當作。」彼便供給,因斯
病差。來請師曰:「教我讀經。」報言:「且住!未至汝
番。」後請師曰:「教我闇誦。」答曰:「未至汝番。」答
其師曰:「看承供給是我當番,讀誦授經餘人
巡次。宜當好住,我出他行。」師言:「且住!有所須
者我皆為作。」彼便默爾。苾芻白佛,佛言:「常供
侍者不得同餘,勿令有廢,次及餘人。」時有二
人:一聰、一懞。授聰者時以其文長,懞便事
闕,佛言:「應更次授。」


緣處同前。六眾苾芻向門徒舍,出床令坐六
人同坐,其床遂破一時大笑。餘苾芻見告言:
「具壽!作斯非法,不知慚恥,仍更大笑。」彼共答
曰:「我豈飲酒、瞰葱蒜耶?」報曰:「此亦不久必當
見作。」問曰:「我何非法?」答曰:「豈可不見床重破
耶?」答曰:「豈可木盡、巧匠身亡?」彼便默爾。苾芻
白佛,佛言:「不應一床六人同坐。」彼遂五人,還
[016-0280b]
同前過,四人亦爾,佛言:「不應四人。若於一床
三人得坐,若大木枯兩人同坐,小者唯一。違
者得越法罪。」


第四門第四子攝頌曰:


「 養病除性罪、
 將圓不昇樹、
 王臣不受戒、
 斬手不應為。」



緣處同前。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如佛所說:
『若見病人應供給。』者,用何等物而為供侍?」佛
言:「鄔波離!但除性罪,餘清淨物隨意供給。」


緣處同前。時具壽鄔波難陀有一求寂欲受
近圓,師即為喚作羯磨師及屏教者并餘七
人,遂將求寂并持座物,先至壇中灑掃田
地,敷其座席。諸人未來,鄔波難陀左右顧眄,
見樹開花即命求寂:「汝可取花行與僧眾。」彼
便昇樹墮地傷手廢闕近圓。苾芻白佛,佛言:
「汝等應知!如轉輪王第一太子,將受灌頂次
當王位,於此時中倍加守護。欲近圓人亦復
如是,善加愛護。是故不應令將近圓人輒昇
高樹,令昇樹者得越法罪。」


緣處同前。有一長者名曰廣大,是勝光王
之所委寄,曾於一時因有過失被王訶責,長
者便作是念:「凡是國主,難久祇承,宜應遠
避,我今可去求作出家。」如是念已詣逝多林。
六眾苾芻恒令一人在門邊住,時鄔波難陀
住在門首,見廣大來,即以美語告言:「善來!何
故難覩,猶如初月?」答言:「大德!豈可不聞世
人有語:『希逢致敬,數見便輕。』」問言:「廣大!何緣
得來?」答言:「聖者!凡是國王難久承事,今雖得
意終致滅身,我欲出家頗能濟度?」報言:「賢
[016-0280c]
首!能發此心極為善事,凡出家者有五勝利,
廣如一說,諸佛聲聞及諸智者共所稱讚。今
正是時。」即便引去與出家受圓具。時勝光王
問諸群臣,不見廣大。「為遇病耶?」答言:「彼無患
疹,大王訶責因斯即去,詣逝多林而為出
家。」王曰:「誰作斯事?」答言:「聖者鄔波難陀。」王
聞此語心懷瞋恨,令使往報:「聖者!我所訶者
即度出家,今可度我及惡生太子、勝鬘、行雨
皆與出家,可自稱王統領城邑。」使者至寺具
說王言。鄔波難陀聞王此語,報使者曰:「汝
持我語報汝國王:『可來至寺并將惡生、勝鬘、
行雨悉與出家,我當作王,此亦何損?豈我就
宅詃誘廣大令其出家?彼自來求,我便濟度,
隨時利益獲福無邊。』」王聞此語更起譏嫌。時
諸苾芻以緣白佛,佛作是念:「度王大臣有如
是過,是故不應輒度此等。」告諸苾芻曰:「汝等
當知鄔波難陀是愚癡人!度大臣廣大令王
起嫌,是故苾芻不應度大臣出家,見來求請
應須詰問:『汝非王臣不?』若不詰問與出家者
得越法罪。」佛既制已,時有外國人來無人委
識,又本國王元未聽許,至苾芻所求請出家,
皆生疑慮不與出家,佛言:「若有此輩外國之
人,應與出家,勿生疑惑。」


緣處同前。具壽阿難陀曾於一時新剃鬚髮,
於晨朝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行至街衢。有
一婆羅門是大學士,於好顯敞高堂之處,教
授五百婆羅門子讀四明論。時彼博士傲慢
自高不存禮節,情懷毒害輕蔑於人,見尊者
阿難陀已,命弟子曰:「汝能以手攉此禿沙門
[016-0281a]
頭不?」答言:「我能。」時彼弟子承其師命,即便
以拳攉尊者頭。時阿難陀四望顧視,婆羅門
更加瞋惱,復令弟子更打其頭,尊者念曰:「我
何顧瞻?宜可默去。」既至逝多林飯食訖洗鉢
已,告諸苾芻:「具壽!不應往某街巷處。」問曰:
「有何過患?」答曰:「彼有婆羅門稟性毒害不閑
禮節,教諸弟子讀誦明論,令一弟子拳攉我
頭。」苾芻問曰:「汝何愆犯致彼瞋恨?」答曰:「我是
無過,亦是有過。」問曰:「其事云何?」答曰:「我元
無過彼令攉頭,由我顧瞻重更來打。先是無
過,後是有過。」時鄔波難陀聞已問言:「尊者!
作何言說?」答曰:「有片許事。」鄔波難陀曰:「我向
略聞,願更重說。」即為具說。時鄔波難陀即三
點頭,口中唱諾作如是念:「我今自解治彼小
人。」使剃頭人逆順淨剃,揩摩以油,於晨朝
時著衣持鉢,入室羅伐城。漸次至彼婆羅門
教學之處,彼有餘事未覩苾芻。時鄔波難陀
即在其前經行來去,婆羅門見命一弟子曰:
「汝去攉彼禿頂沙門。」鄔波難陀聞是語已,告
婆羅門曰:「汝無知物,何用遣他,不自來打?」婆
羅門發大瞋心,即便自去拳打其頭。鄔波難
陀即捉其臂,報言:「癡物!鄔波難陀被汝所
打,我今將汝共至王邊。」便捉其臂牽曳前行,
婆羅門發聲大喚弟子俱來,復捉一臂共相
牽挽,餘人續來並皆曳去。鄔波難陀有大氣
力,牽挽婆羅門及五百弟子皆至王門。六眾
法爾,若懷忿怒,至王門時王殿遂動。王覩相
已報左右曰:「出門觀察豈有聖者六眾來耶?」
即便出觀,見鄔波難陀將五百婆羅門子俱到
[016-0281b]
門所,還入白王:「聖者鄔波難陀今在門外。」王
言:「喚入。」彼便面見,問言:「大王!向使聖者阿
難陀不出家者,合受何位?」王言:「聖者!當作力
輪王。」「王作何人?」答言:「我為從者。」又曰:「王先
有制,觀諸苾芻猶如太子,觀苾芻尼事等妃
后,是事放免不並餘人。王於我等俱生愛念,
然有婆羅門違王教勅,輒以拳打聖者阿難
陀頭,彼復懷瞋亦打我頂,其事合不?」王聞大
怒,告近臣曰:「卿今可去斬婆羅門手。」大臣即
將婆羅門到街巷處告眾人知。時彼父母并
餘親族及諸知友,悉皆來至悲啼雨淚,發聲
號哭作如是語:「苦哉我子!苦哉我子!」皆共
前行白法官曰:「善哉大臣!我子有愆,王令斬
手。既犯國憲非是枉刑。然婆羅門以右手
活命,若斬左手斯誠曲恩。」大臣聞之即斬左
手。後於異時婆羅門手瘡漸差,遂掩左手舉
右臂點節誦書。鄔波難陀遙見舉手倍生忿
怒,還至王所白言:「大王!為王之法,勅令無
違,斯成快樂。」王雖知國無如是事,報言:「聖
者!我有何事?」答言:「前時出勅斬婆羅門手,彼
手現全。」王喚臣來問言:「婆羅門何不斬手?」答
言:「斬訖。」「若爾,聖者鄔波難陀見為諸人舉手
教讀。」大臣白言:「見彼父母悲啼相勸,諸婆羅
門右手為活,幸當截左,為此即便截其左手。」
王言:「為彼父母截其左畔,今由我勅更截右
邊。」即便往斬。時婆羅門既無兩手垂臂而住,
後時鄔波難陀在傍而過,問言:「何故垂手不
同昔日來打我頭?」彼聞懊惱默無所對。時諸
婆羅門長者居士并諸人眾,皆生譏恥作如
[016-0281c]
是言:「沙門釋子無有慈悲遣行刑戮,作苦切
事截他人手。」苾芻白佛,佛作是念:「苾芻斬
他手時,有如是過,是故苾芻不應斬截他人
手足。」告諸苾芻曰:「鄔波難陀愚癡之人,作非
沙門法、所不應為,於我法中出家捨俗作斯
惡業。若有苾芻斬人手足者,得吐羅底也
罪。」


是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大德!以何
緣故,具壽阿難陀護彼婆羅門,鄔波難陀意
存酬報?」佛言:「非但今日阿難陀起擁護心,鄔
波難陀行酬報事斬截其手。汝等當聽。乃往
古昔,於一園中花果浴池在處充滿,時有隱
人依止而住,唯食根果飲水自怡,但著皮衣
更無所願,於果樹下加趺而坐思量法義。上
有獼猴攀果令落打破彼頭。爾時隱人說伽
他曰:


「 「『我終不起念,
 令汝苦身亡;
 由汝自作愆,
 當招斷命報。』」



「時彼隱人先共獵師以為知友,獵師因出至
彼林中到果樹下,隱人有事棄此而去,見彼
不在遂於樹下暫時停憩。時彼獼猴便將大
果打獵師頭,時彼獵師頭先無髮,其果纔落
頭遂血流,苦痛纏心舉頭觀樹,遂見獼猴跳
擲枝上,便即援弓射以毒箭,從樹而墮因此
命終。汝等苾芻勿生異念,昔時隱人即阿難
陀是,往日獼猴即婆羅門是,其獵師者即鄔
波難陀是。彼時為阿難陀之所擁護,鄔波難
陀之所酬報,乃至今時亦復如是一護一棄。
由此應知,先業因緣終不亡失,廣說如餘。」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六
[016-028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