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5 道德真經集註(二)--彭耜 (master)


[018-001a]
道德眞經集註卷之十八     長四
    宋 鶴 林 彭 耜 纂 集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先以
其無以易之也
 御註曰易以井喻性言其不改老氏謂水
 幾於道以其無以易之也有以易之則徇
 人而失己烏能勝物惟無以易之故萬變
 而常一物無得而勝之者
 臨川王安石曰天下之物能小而不能大
[018-001b]
 能方而不能圓水則不然因地而爲小大
 隨器而爲方圓不失其常故曰無以易
 王雱曰水方圓曲直隨物萬變而初不易
 己此其所以終能勝物也夫玉石堅强矣
 而持以攻物有時而碎者以其可易耳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柔之力甚大日
 以摩乹馳騁堅而强者皆不能勝之矣
 陳象古曰水之爲功善利萬物入污流下
 非柔而何攻堅强者恃力違順故不能勝
 水之柔也無以易之其理自然故不可改
[018-002a]
 易
 清源子劉驥曰水且尚爾况於道乎道之
 爲物惟恍惟惚至柔至弱也
 黄茂材曰上善若水章言水善利萬物而
 不爭處衆人所惡與此所言大抵略同含
 垢納污水之德也雖爲天下王莫能違之
柔之勝剛弱之勝强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

 御註曰智及之仁不能守之
 碧虚子陳景元曰夫水之滅火陰之制陽
[018-002b]
 舌柔齒剛舌存齒亡此天下之莫不知而
 世俗之所共聞也而迺各師其心莫能行
 其柔弱之道者此老氏所以重嘆息故引
 聖人之言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人非不知而不
 能行者何也以其好强耻弱也
 陳象古曰水衆人之所見非難知之物也
 莫能行則信道不明崇道不篤也
是以聖人言受國之垢是謂杜稷主受國之
不祥是謂天下王
[018-003a]
 碧虚子陳景元曰聖人言者三墳之遺文
 也或老氏之謙也垢穢辱也言人君能含
 受垢穢引萬方之罪在子一人子一人有
 罪無以汝萬方則民仰德美而不離散可
 以常奉社稷而爲至矣又人君能謙虚用
 柔稱孤寡不榖則四海歸仁六合宅心是
 謂天下王矣傳曰山澤納污國君含垢蓋
 近之矣
 涑水司馬光曰含垢納污乃能成其大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杜稷之主如天
[018-003b]
 地之大江海之寬容垢包濁無所不可祥
 者善也自是則人皆非之不自善者人皆
 美之故王天下
 葉夢得曰不祥重於垢故所受彌多所得
 彌大
 程大昌曰百姓有過在子一人小人怨汝
 詈汝則曰朕之愆允若時是受垢也人之
 所惡惟孤寡不穀而侯王以爲稱是受不
 祥也二者皆莊子之所謂謙下濡弱也
正言若反
[018-004a]
 御註曰言豈一端而已反於物而合於道
 是謂天下之至正
 碧虚子陳景元曰夫能行柔弱則爲王爲
 主尚剛强則招禍招咎聖人受垢受惡則
 永保元吉世俗樂美樂榮則終致灾凶正
 言俗意如此乖反明矣
 潁濱蘇轍曰正言合道而反俗俗以受垢
 爲辱受不祥爲殃故也
 王雱曰此可爲智者道爾正言若反反於
 小智之近情而合於大道之至正也
[018-004b]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皆反於俗見故
 曰若反
 陳象古曰似反於正矣受垢爲社稷主受
 不祥爲天下王以言觀之則似非正以理
 觀之則至正矣
 葉夢得曰此正言而人謂之反以其言觀
 之也
 黄茂村曰合於道者反於俗
 程大昌曰若反而實不反也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018-005a]
和大怨者必有餘怨安可以爲善
 御註曰復讎者不折鏌干雖有忮心不怨
 飄瓦故無餘怨愛人者害人之本也偃兵
 者造兵之本也安可以爲善
 碧虚子陳景元曰怨恚也惡也相望也大
 怨者輕生徇死之謂也夫國君不能無爲
 無事謙卑柔弱而民乃多欲好爭奸詐並
 興怨惡相望心氣不平遂使輕生徇死之
 徒攘臂於道術矣而國君設教立法以繩
 之其殺人者死傷人者刑而和報其恚惡
[018-005b]
 怨望也然以事和之則翻濟其怨故知有
 怨而和之者未若無怨而不和也徒知和
 其大怨而不省其大怨之所由興雖和之
 以至公而不免有餘怨若乃大小多少而
 以無心至德報之者幾乎造物哉夫聖賢
 本以刑政和報其怨惡奈何奸詐愈甚而
 怨望益多也如是則安可以爲善
 潁濱蘇轍曰夫怨生於妄而妄出於性知
 性者不見諸妄而又何怨乎今不知除其
 本而欲和其末故外雖和而内未忘也
[018-006a]
 清源子劉驥曰爲治者不能無事無爲至
 於有大怨而後和之必有餘怨安可以爲
 善
 黄茂村曰夫人不怒虚舟不怨飄瓦以其
 無心而已若以爲怨而和之是有心也安
 能無怨不足以爲善
 程大昌曰怨之大者莫大於兩國干戈之
 讎矣聘會以平之詛盟以要之皆求有以
 和之者也然會稽之棲厭然臣妾也而嘗
 膽抱冰藏毒伺釁多歷年所廼始發見則
[018-006b]
 陽浮道以示相平者豈其可信也况夫攻
 奪人之城邑殺戮人之父兄借使敵國之
 君遷延未肯輕動而其人民子弟含痛茹
 耻必且隨事從臾以期報復者人情之常
 也故曰安可以爲善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碧虚子陳景元曰李榮曰古者聖人刻木
 爲契君執於左臣執於右爲信又陸希聲
 曰聖人之心與百姓心猶左右契耳契來
 則合而不責於人故上下相親怨惡不作
[018-007a]
 穎濱蘇轍曰契之有左右所以爲信而息
 爭也聖人與人均有是性人方以妄爲常
 馳驚於爭奪之場而不知性之未始少亡
 也是以聖人以其性示之使之除妄以復
 性待其妄盡而性復未有不廓然自得如
 右契之合左不待責之而自服也然則雖
 有大怨懟將涣然冰釋知其本非有矣而
 安用和之彼無德者乃欲人人而通之則
 亦勞而無功矣
 王雱曰左契取於人右契取人左無事而
[018-007b]
 右主權故古者分契之法如此也聖人執
 左契不從事於物而物自來合吾應其合
 者耳所謂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然則聖
 人常受天下之責而無責人之心是以終
 無怨莊子曰以得爲在人以失爲在己湯
 曰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此之謂也記曰獻
 牛馬者操右契蓋獻者並券以進是知左
 契乃受責者之所執史記曰操右券以責
 事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左陽也契合也
[018-008a]
 左契者天道也天道無私民之善惡自與
 吉凶相契聖人非故責人而或子之或奪
 之但司之而已吉凶禍福皆民自爲之也
 故不私其恩而終無歸其怨
 達眞子曰左者心之所處契者言其合也
 聖人執心以合道而不責於人
 清源子劉驥曰古者結繩以爲治破木以
 爲契君執於左臣執於右契來則合所以
 取信
 黄茂村曰道無求於世待其自至同焉者
[018-008b]
 合而已譬如契有左右執其左契以待其
 來合者何責於人故有德司之
 程大昌曰獻粟者執右契漢之剖竹爲符
 也右留京師左以授守臣謂之左符其意
 度制作皆與此應也
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御註曰樂通物非聖人也無德者不自得
 其得而得人之得方且物物求通而有和
 怨之心焉兹徹也祗所以爲蔽
 碧虚子陳景元曰夫有德者中古之君也
[018-009a]
 無文書法律但刻契合符以爲信約則民
 自從化故稱有德也無德者謂遠古之君
 也德大無名物皆自然而穴處巢居各安
 其分故其君無思無慮朝徹而見獨不爲
 不恃道冥而德淵更無契可司但司其通
 徹而已矣故稱無德焉
 臨川王安石曰司徹通於事則不能無責
 於人不能無責於人則不能使人之無怨
 此其所以爲無德也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司契以天道契
[018-009b]
 於臧否司徹欲以聰明盡其民情而民情
 安能盡之故與則爲恩不子則爲怨
 清源子劉驥曰有德司契亦猶是也有德
 之人眞性内明通玄究微若合符契而不
 求之於人故謂之司契無德之人眞性未
 明博學多識以務通徹而不求之於己
 黄茂村曰徹者通也莊子曰樂通物者非
 聖人也
 林東曰聖人軌左契不從事於物而物自
 來合吾應其合者耳故有德之人司契如
[018-010a]
 右契之合左彼無德者乃欲人人而徹通
 之則亦勞而無功矣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御註曰善則與之何親之有
 碧虚子陳景元曰夫天道無所私唯善人
 是與是謂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是以上善
 之人自然符會何用司契而責於人哉此
 復太古之風也
 潁濱蘇轍曰契之無私亦猶是也惟合者
 則得之矣
[018-010b]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非親而與之而
 善人自與福契此天道也
 清源子劉驥曰契之無私亦猶是也惟合
 者得之
 黄茂材曰天無私親善則與之爲善者非
 特無求於人亦無求於天待其自至而已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
小國寡民
 御註曰廣土衆民則事不勝應智不勝察
 德自此衰刑自此超後世之亂自此始矣
[018-011a]
 老氏當周之末厭周之亂原道之意寓之
 於書方且易文勝之弊俗而躋之淳厚之
 域故以小國寡民爲言蓋至德之世自容
 成氏至于神農十有二君號稱至治者以
 此而已
 碧虚子陳景元曰國小能自守民寡能自
 足可以返乎太古矣
 潁濱蘇轍曰老子生於衰周文勝俗弊將
 以無爲救之故於其書之終言其所志願
 得小國寡民以試焉而不可得爾
[018-011b]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小國民少而事
 務亦簡若數口之家衣食粗足無所用心
 又以小爲大則張大而勞以大爲小則簡
 靜而佚
 葉夢得曰國之不能治以大視之也民之
 不能安以衆視之也夫孰知有以大爲小
 以多爲少之道乎是故國大而以大治之
 民衆而以衆爲之則有終身不能勝者聖
 人之道無他亦曰小國寡民而已普天之
 下不爲不廣率土之濱不爲不多而吾未
[018-012a]
 嘗知其廣且多也
 清源子劉驥曰本在上末在下要在主詳
 在臣天下雖大其本甚小故言小國百姓
 雖多其要甚寡故言寡民
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
 穎濱蘇轍曰民各安其分則小有材者不
 求用於世什伯之器則材堪什夫伯夫之
 長者也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御註曰其生可樂其死可葬故民不輕死
[018-012b]
 而之四方孔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乆矣遠
 徙之謂歟
 涑水司馬光曰愛生安土
 王雱曰樂生遂性故重死安土無求故不
 遠徙無道之世貧薄士多而利欲勝乎好
 生末盛本衰而食求在乎分外故觸刑陷
 險如履平地而車轍足迹交於四方
 此亦亂之極也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千金之下必有
 勇夫故民重利而輕死邦小民寡家給事
 希故樂土而不遷
[018-013a]
 陳象古曰人各自足以全生意故重其死
 少欲寡求不必遠就其利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御註曰山無蹊隧澤無舟梁同乎無知其
 德不離無絶險之迹故雖有舟輿無所乘
 之無攻戰之患故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臨川王安石曰民自足於性分之内則無
 遠游交戰之患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水行則用舟陸
 行則用輿今既樂其土不遷弗遠徙而就
[018-013b]
 利民不相往來故無用大國不侵小國守
 土介胄戈矛不戰安用
 陳象古曰寡欲易足民共不爭故舟輿可
 閑甲兵可偃
 清源子劉驥曰淡然自守不相往來故雖
 有舟輿無所乘之恬然自足不相紛爭故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程大昌曰難於就死則必樂生故無盜無
 盜則甲兵爲虚設安土而無外慕無外慕
 則不他徙故舟輿爲長物也
[018-014a]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碧虚子陳景元曰今將使人忘情去欲歸
 於淳古
 潁濱蘇轍曰事少民樸雖結繩足矣
 清源子劉驥曰彼民各有常性耕而食織
 而衣含哺而熙鼓腹而遊其行填填其視
 顛顛可以同於上古至德之世故使民復
 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
 業鄰國相望鷄犬之音相聞使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
[018-014b]
 程大昌曰莊子備舉此語而致諸伏義神
 農以上且推論後世之失曰今遂使民延
 頸舉踵曰某所有賢者臝糧而趣之足跡
 接乎諸侯之境車軌結乎千里之外是上
 好智之過也好智而無道則天下亂矣故
 夫結繩之可復也其必自民無外慕者始
 也則愚其智使入於無欲者又絶其外慕
 之本也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
 御註曰止分故甘去華故美不擾故安存
[018-015a]
 生故樂
 碧虚子陳景元曰夫君上無欲而民自樸
 嗜好不生民乃知足雖蔬食藜羹之糲而
 飽滿淡味爲甘葛衣鹿裘之粗而温凉無
 文爲美茅茨蓬蓽之陋而風雨不侵爲安
 南炎北沍之苦而水土任適爲樂
 涑水司馬光曰雖疏惡隘陋自以爲甘美
 安樂
 潁濱蘇轍曰内足而外無所慕故以其所
 有爲美以其所處爲樂而不復求也
[018-015b]
 陳象古曰易自足也
鄰國相望鷄犬之聲相聞使民至老死不相
與往來
 御註曰居相比也聲相聞也而不相與往
 來當是時也無欲無求莫之爲而常自然
 此之謂至德
 碧虚子陳景元曰鄰國相望猶今郡縣之
 相接也鷄犬之音相聞謂民豐而境近也
 民至老死言無戰敵而壽終也不相往來
 猶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也此可
[018-016a]
 以同赫胥尊盧之風矣
 穎濱蘇轍曰民物繁夥而不相求則彼此
 皆足故也
 臨川王安石曰夫德之被於民及其極也
 則能使民無知無欲惟知耕而食蠶而衣
 而不知其所以然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沖曰自耕自織不闕
 衣食無與無求往來何益
 清源子劉驥曰古之人有連墻二十年而
 不相謁請者蓋進此矣
[018-016b]
 黄茂村曰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
 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
 氏祝融氏伏義氏神農氏當是時民結繩
 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
 國相望鷄犬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
 來老子之意欲與天下之民同於上古乎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御註曰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貌言華也
 故不足信
[018-017a]
 碧虚子陳景元曰夫信實之言淡乎無味
 其猶水也水淡則能乆不美者以其質而
 苦也美好之言甘而滋溢其猶醴也醴甘
 則易絶不信者以其華而虚也
 潁濱蘇轍曰信則爲實而已故不必美美
 則爲觀而已故未必信
 臨川王安石曰信者性也言近於性則極
 天下之至順故言之信者不美言之美則
 不能近於性矣
 清源子劉驥曰信言合於道美言悦於人
[018-017b]
 黄茂村曰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矣言
 足信於人何用美哉美則不信
 程大昌曰信者誠然也用其誠然者言之
 無所縁飾故不美也所謂道之出口淡乎
 其無味者也美言則涉迹而文如春臺太
 牢者是矣食於母而談其眞者不如此也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涑水司馬光曰吉人寡辭盜言孔甘
 潁濱蘇轍曰以善爲主則不求辯以辯爲
 主則未必善
[018-018a]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其行實善不假
 辯說心行不善自疑而巧說
 黄茂材曰道無問無辯果於善何用辯哉
 辯則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御註曰知道之微者反要而已聞見之多
 不如其約也莊子曰博之不必知辯之不
 必慧
 碧虚子陳景元曰知者謂知其道也明於
 理而知根本得其要而已何必博乎所謂
[018-018b]
 少則得也西升經曰子得一萬事畢博者
 謂博通於物務於事而攻異端不知所極
 所謂多則惑也莊子曰文滅質博溺心
 涑水司馬光曰知者不博一以貫之博者
 不知多歧亡羊
 潁濱蘇轍曰有一以貫之則無所用博學
 而日益者未必知道也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精粹已知而不
 須廣博不知要理徒謂多聞
 葉夢得曰今老氏之爲書使人得以受而
[018-019a]
 味焉則近乎美窮萬物之理而無不至則
 近乎辯察萬事之變而無不該則近乎博
 然固有信而不美善而不辯知而不博者
 存
 黄茂材曰通乎一萬事畢苟知一矣何用
 博哉
聖人無積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

 御註曰有積故不足無藏故有餘莊子曰
 聖道運而無所積
[018-019b]
 涑水司馬光曰聖人不積不私無物既以
 爲人己愈有德智無窮既以與人己愈多
 損之而益
 潁濱蘇轍曰聖人抱一而已他無所積也
 然施其所能以爲人推其所有以與人人
 有盡而一無盡然後知一之爲貴也
 王雱曰聖道運乎無方而我常無滯故以
 至無供萬物之求積而有之所得鮮矣爲
 人者施於事業以治天下也因其勢而利
 之則吾道不虧而事業彌廣矣與人者授
[018-020a]
 之以道也授之以道如天生物吾未嘗費
 而物日以夥既云無積故又明能淡足萬
 物蓋唯無積乃所以能足也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體虚善應
 清源子劉驥曰聖人體道之妙應物之求
 以德分人未嘗費我既以爲人己愈有既
 以與人己愈多萬物皆往資焉而不匱無
 積故也
 黄茂村曰道與天下共也非聖人己私物
 聖人運而無積既以爲人而在己者不加
[018-020b]
 亡故曰愈有既以與人而在己者不加少
 故曰愈多此道所以爲善貸萬物而不遺
 者歟
 程大昌曰此其故何也聖人者道之管也
 道者居於至無而萬有莫不由之以出故
 不待營致藏聚視之不足於見聽之不足
 於聞而用之無時或既莊子曰益之而不
 加益損之而不加損者聖人之所保也淵
 淵乎其若海巍巍乎其終則復始也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
[018-021a]
 御註曰體天而已何爭之有
 穎濱蘇轍曰勢可以利人則可以害人矣
 力足以爲之則足以爭之矣能利能害而
 未嘗害能爲能爭而未嘗爭此天與聖人
 所以大過人而爲萬物宗者也
 葉夢得曰抑嘗觀世之論老氏者矣自漢
 蓋公得其術教曹參以相齊而齊治竇太
 后好之施于文景而天下大安兹非其利
 乎然以清虚而廢實務其流遂至於亡晋
 則不可謂無害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
[018-021b]
 古竊比於我老彭古今所傳以老爲老氏
 信斯言也孔子所不廢兹非其爲乎然有
 病其搥提仁義絶滅禮學以爲有見於上
 而無見於下群起而非之則不可謂無爭
 此二言者老氏之所前知也
 黄茂村曰聖人與天其道一也在天謂之
 利而不害在聖人謂之爲而不爭其實無
 二八十一章雖名道德經始終言道而已
 程大昌曰此二語皆主柔而言也凡其一
 書皆主柔以達所欲而其道原蓋出於天
[018-022a]
 也是以篇終對而言之
 潁濱蘇轍曰凡此皆老子之所以爲書與
 其所以爲道之大略也故於終篇復言之 


道徳眞經集註卷之十八






[018-022b]











[018-023a]
道德直經集註釋文序      長五
甚矣文字之流傳而說者之不一也魯語一
書以何晏所傳校之蔡邕石經已不同矣况
其他乎余於老氏音釋既集李林二家以補
陸德明之未備其經之正文則專據政和御
本而諸家之同異亦互見於其中合爲一書
以繼篇末惟老氏以清虚無爲爲本領其學
與經生學士異固不在乎一句一讀之微然
亦安有辭義之未通而理道之頓悟惟覽者
互考焉鶴林彭耜謹書
[018-02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