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5 道德真經集註(二)--彭耜 (master)


[014-001a]
道德眞經集註卷之十四     已九
    宋 鶴 林 彭 耜 纂 集
   以正治國章第五十七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
知其然哉
 御註曰正者道之常奇者道之變無事者
 道之眞國以正定兵以竒勝道之眞無容
 私焉順物自然而天下治矣
 碧虚子陳景元曰其然猶如是也老氏自
 設問答言我何以知天人之意如是哉謂
[014-001b]
 下文也
 潁濱蘇轍曰古之聖人柔遠能邇無意於
 用兵唯不得已然後有征伐之事故以治
 國爲正用兵爲奇雖然此亦未足以取天
 下天下神器不可爲也爲者敗之執者失
 之唯體道者廓然無事雖不取天下而天
 下歸之矣
 葉夢得曰物各有所當治國者必以正用
 兵者必以奇國以奇治之則亂兵詭道用
 之以正亦未免於敗然聖人之奇豈若後
[014-002a]
 世之詐哉敵至而爲之所是以其變不窮
 黄茂材曰夫道無爲而無不爲正也竒也
 無事也非知道者敦能之推而治國用兵
 取天下特其緒餘土苴耳古之人有行之
 者如伊尹太公范蠡張良之徒皆以此
 程大昌曰正者如人之行正路也奇者如
 人之行捷徑也無事者本其當然而不鑿
 不擾也
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
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014-002b]
故聖人云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
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碧虚子陳景元曰忌諱謂禁令也君不能
 無爲而以政教治國禁網繁密民慮抵犯
 避諱不暇弗敢云爲舉動失業日至貧窮
 利器者權謀也君不能安靜而以智變爲
 務上下欺紿則民多權謀偷安其生包藏
 禍心日至昏亂伎巧謂工伎巧妙也君不
 能無事而以機械爲妙志在奢淫則民尚
 雕琢服玩金玉奇怪異物日益滋生古本
[014-003a]
 作民多智慧而邪事滋起法令謂刑法教
 令也君不能無欲而以刑法作威民雖苟
 免其罪然而不足則奸宄生焉故聖人云
 此老氏之謙不敢自專其言故舉聖人之
 云或謂老氏爲周柱下史遍觀上世之遺
 書三墳之古文以證其必然
 穎濱蘇轍曰人主多忌諱下情不上達則
 民貧而無告矣利器權謀也明君在上常
 使民無知無欲民多權謀則其上眩而昏
 矣人不敦本業而趨末伎則非常無益之
[014-003b]
 物作矣患人之詐僞而多爲法令以勝之
 民無所措手足則日入於盜賊矣
 達眞子曰有欲者外也樸之散也無欲者
 内也樸之聚也故曰我無欲而民自樸前
 曰以無爲取天下蓋由此而見矣非體道
 之盡者孰能與此
 黄茂村曰上古之時民如標枝然昩昩而
 行安有忌諱權謀不作安有利器穴居坏
 飲安有伎巧不知君臣上下之分安有法
 令大樸既散人僞日長至於商周之末極
[014-004a]
 矣忌諱尚而民彌貧利器用而國家昏伎
 巧工而奇物起法令煩而盜賊充斥聖人
 將欲舉天下而返於淳樸之俗亦豈有他
 術哉清靜無爲無所事而去其欲而已
 程大昌曰其曰聖人云者古有是語而老
 子援以自主也
   其政悶悶章第五十八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御註曰在宥天下下知有之而無欣欣之
 樂
[014-004b]
 碧虚子陳景元曰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
 人則凋弊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悶悶如天道昏
 昏默默任其自然察察者政教煩細民多
 犯之故缺缺也
 清源子劉驥曰悶悶者不徇於物而恬淡
 無爲也察察以智治國也
 黄茂材曰昏昏默默至道之極窈窈冥冥
 至道之精而以察察爲政者豈足語道哉
 故曰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014-005a]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
 御註曰昭昭生於冥冥有倫生於無形德
 慧術智存乎疢疾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知
 時無止知分無常知終始之不可故則禍
 福倚伏何常之有
 碧虚子陳景元曰若有道之君守之以清
 淨任之以自然不利貨財不近貴富不樂
 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一世之利
 以爲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爲己處顯如是
 則禍福倚伏於何而有
[014-005b]
 陸佃曰天之肇降生民而其福至於淳淳
 其禍至於缺缺豈有他哉繫一人之政而
 已故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清源子劉驥曰其民缺缺則民始惑亂無
 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則禍福倚伏千變
 萬化而未始有極也
其無正邪
 碧虚子陳景元曰禍福倚伏豈無正邪必
 有正耳在乎有道之君無爲無事忘形忘
 物而後正耳若有心爲正其正必復爲奇
[014-006a]
 矣有心爲善其善必復爲妖矣謂下文也
 陳象古曰言物未嘗不存於正道也
正復爲奇善復爲妖民之迷也其曰固已久

 御註曰通天下一氣耳今是而昨非先迕
 而後合神竒臭腐相爲終始則奇正之相
 生妖善之更化乃一氣之自爾天下之生
 久矣小惑易方大惑易性自私之俗勝而
 不明乎禍福之倚伏且復察察以治之民
 安得而反其眞乎
[014-006b]
 碧虚子陳景元曰嗟薄俗不能自正自善
 而乃矯眞爲正逆性爲善而反爲奇爲妖
 迷惑不悟其所由來固已乆矣
 潁濱蘇轍曰天地之大世俗之見有所眩
 而不知也蓋福倚於禍禍伏於福譬如晝
 夜寒暑之相代正之爲奇善之爲妖譬如
 老稚生死之相繼未始有正而迷者不知
 也夫惟聖人出於萬物之表而覽其終始
 得其大全而遺其小察視之悶悶若無所
 明而其民淳淳各全其性矣若夫世人不
[014-007a]
 知道之全體以耳目之所知爲至矣方且
 自以爲福而不知禍之伏於其後方且自
 以爲善而不知妖之起於其中區區以察
 爲明至於察甚傷物而不悟其非也可不
 哀哉
 臨川王安石曰種種分别遂生妄想
 黄茂材曰禍福竒正善妖之在天下如循
 環然敦知其極易稱惟聖人能知進退存
 亡况夫禍福之倚伏奇正之相生妖善之
 更化豈世人所能知哉故曰乆矣
[014-007b]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
而不耀
 御註曰聖人所以正天下者何哉如斯而
 已
 碧虚子陳景元曰劇作穢濁穢也有道之
 君率性清廉使物之自化耳而不以己之
 潔白揚彼之污但使物知勸而洗除穢濁
 矣自此以上皆悶悶之政非察察之治也
 古作劇傷也言聖人廉以自清而不以刑
 物使傷也
[014-008a]
 潁濱蘇轍曰知小察之不能盡物是以雖
 能方能廉能直能光而不用其能恐其陷
 於一偏而不反也此則世俗之所謂悶悶
 也
 臨川王安石曰聖人無方無隅故方而不
 割崖岸而不畏故廉而不劇大直若屈故
 直而不肆用其光復歸其明故光而不耀
 陸佃曰不割彼以爲方不劇彼以爲廉不
 肆彼以爲直不耀彼以爲光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不以廉而彰人
[014-008b]
 之穢不以潔而明人之污
 葉夢得曰民日迷於其間而弗悟聖人固
 當有以救之是故方而不割則有全者存
 廉而不劇則有質者存直而不肆則有屈
 者存光而不耀則有晦者存是以閉而不
 盡用爲悶而不爲察者也
 清源子劉驥曰此四者皆悶悶之政非察
 察之治使民去智與故循天之理
 黄茂材曰夏商以來士守一介不見道之
 大全方則必割廉則必劇直則必肆光則
[014-009a]
 必耀如伯夷叔齊尾生申徒狄之徒而遂
 至於害性傷生亦可悲矣老子時爲柱下
 史非不方也廉也直也光也而人莫知其
 爲老子者不割不劇不肆不耀焉爾故能
 樂其全
 程大昌曰廉者物之稜也陛廉之廉是也
 既曰廉則遂有芒角鋒刃矣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惟嗇是以早復早復謂
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
[014-009b]
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

 御註曰聰明智識天也動靜思慮人也適
 動靜之節省思慮之累所以治人不極聰
 明之力不盡智識之任所以事天此之謂
 嗇
 涑水司馬光曰嗇者省嗇精神也早復者
 不遠復也不遠而復不離於德可以修身
 潁濱蘇轍曰凡物方則割廉則劇直則肆
 光則耀唯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劇直而
[014-010a]
 不肆光而不耀此所謂嗇也夫嗇者有而
 不用者也世患無以服人苟誠有而能嗇
 雖未嘗與物較而物知其非不能也則其
 服之早矣物既已服斂藏其用至於没身
 而終不試則德重積矣德積既厚雖天下
 之剛强無不能克則物莫測其量矣如此
 而後可以有國彼小人有尺寸之柄而輕
 用之一試不服而天下測知其深淺而爭
 犯之雖欲保其國家而不可得也吾是以
 知嗇之可以有國則有國之母也
[014-010b]
 臨川王安石曰夫人莫不有視聽思目之
 能視耳之能聽心之能思皆天也然視而
 使之明聽而使之聰思而使之正皆人也
 然形不可太勞精不可太用太勞則竭太
 用則瘦唯能嗇之而不使至於太勞太用
 則能盡性盡性則至於命早復者復於命
 也
 王雱曰治人在乎正己事天在乎盡性惟
 此兩者一於嗇而已動極而靜則其復晩
 矣惟嗇者不侈於費己其去本也未嘗遠
[014-011a]
 故復靜爲早德不外耗則積於内矣積於
 内而資納無窮則其爲積也積之又積也
 盡性之人蓋將生天生地宰制造化其於
 事物何所不能盡性則大矣大而化之則
 聖矣化則無窮故莫知其極
 陸佃曰嗇者愛養之辭韓非所謂愛其精
 神嗇其知識是也蓋嗇精養神然後可以
 俯治人而仰事天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嗇
 達眞子曰嗇於一心則必斂動而歸靜嗇
 於一性則必斂意而歸無心斂動於靜然
[014-011b]
 後能盡心性斂意於無然後能正性盡其
 心正其性者人道之盡也人道盡則固可
 以治人矣心靜則任其自然性正則安其
 固有任自然安固有者天道之盡也天道
 盡則固可以事天矣是以治人事天莫如
 嗇惟心早復於靜意早復於性則所謂重
 其積德也能内重其積德以至治人則人
 無不順以至事天則天無不符以至應萬
 物則萬物莫不歸以至率萬化則萬化莫
 不盡是謂重積德則無不克母也者爲衆
[014-012a]
 子之莫不從以衆動而歸靜以衆有而歸
 無固不異子之從母也惟衆動而歸靜則
 靜之者無終窮衆有而歸無則無之者無
 極盡故曰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晦庵朱熹曰早服者言能嗇則不遠而復
 重積德者言先已有所積復養以嗇是又
 加積之也如修養者此身未有損失而又
 加以嗇養是謂早服而重積若待其已損
 而後養則養之方足以補其所損不得謂
 之重積矣所以貴早服者早覺未損而嗇
[014-012b]
 之也
 黄茂材曰嗇者守於内不耗於外以之治
 人而人治事天而天應謂之早復復者物
 之初今之道家所謂返本還元是已可以
 成德可以勝群物可以同於無極可以爲
 有國之母
 林東曰嗇雖有慳吝意乃簡損之理人爲
 難治天爲難事能於簡損而早復其德性
 之眞則可以見道既見夫道則人雖奸詐
 天雖難測理不難見治之事之皆基於此
[014-013a]
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乆視之道
 御註曰根深則柢固性復則形全與天地
 爲常故能長生與日月参光故能久視人
 與物化而我獨存此之謂道
 碧虚子陳景元曰杜光庭曰修道之士嗇
 神以安體積氣以全和内固三關而祛萬
 慮百神率服衆行周圓變化莫窮享年長
 乆固蒂於混元之域深根於無何有之鄉
 與夫九老七元差肩接武矣古本作柢本
 也
[014-013b]
 潁濱蘇轍曰孟子曰盡其心養其性所以
 事天也以嗇治人則可以有國者是也以
 嗇事天則深根固蒂者是也古之聖人保
 其性命之常不以外耗内則根深而不可
 拔蒂固而不可脱雖以長生乆視可也蓋
 治人事天雖有内外之異而莫若嗇則一
 也
 陸佃曰根在幽蒂在顯根則以言其命蒂
 則以言其性萬物莫足以測之之謂深惟
 命爲能與於此故曰深根萬物莫足以傾
[014-014a]
 之之謂固惟性爲能與於此故曰固蒂
 黄茂材曰深根固柢長生乆視之道於是
 乎在經云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其道見於
 易之復卦
   治大國章第六十
治大國若烹小鮮
 御註曰事大衆而數揺之則少成功藏大
 器而數徙之則多傷敗烹小鮮而數撓之
 則潰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惑是以治道貴
 清靜而民自定
[014-014b]
 潁濱蘇轍曰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
 不可煩煩則人勞撓則魚爛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寬猛相濟生熟
 得中
 黄茂材曰道無大小治大國烹小鮮同於
 一道
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
不傷民非其神不傷民聖人亦不傷民夫兩
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碧虚子陳景元曰西升經曰所謂爲道自
[014-015a]
 然助之不善於祠鬼自避之此之謂也人
 之不作則妖祥何縁而興人守常德則神
 變無因而傷民河上公曰夫兩不相傷人
 得治於陽鬼得治於陰人得全其性命鬼
 得保其精神故德交歸焉杜光庭曰夫民
 爲邦本本固則邦寧人爲神主主安則神
 享聖人以道爲治既不傷於人鬼神感聖
 人之功亦不害於物兩者交悦二德交歸
 潁濱蘇轍曰聖人無爲使人各安其自然
 外無所求内無所畏則物莫能侵雖鬼無
[014-015b]
 所用神矣非其鬼之不神亦有神而不傷
 人非神之不傷人聖人亦未嘗傷人故鬼
 無能爲耳人鬼之所以不相傷者由上有
 聖人耳故德交歸之
 陸佃曰神無乎不在其在人則聖而不可
 知者也其在鬼則靈而不可知者也故鬼
 之所以不神者非無神也其神不傷而已
 故曰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葉夢得曰詩頌文王之聖至於思齊曰神
 罔時怨繼之曰神罔時恫豈不以鬼無所
[014-016a]
 怨於人則亦無恫於人降之嘉生而禍灾
 不至其有傷之者乎
 晦庵朱熹曰老子謂以道莅天下者其鬼
 不神若是王道修明則此等不正之氣都
 消鑠了
 黄茂材曰有道之世人能養其神不使其
 鬼勝故曰其鬼不神有干越之劍者柙而
 藏之不敢用也寳之至也聖人之不輕用
 其神亦如其劍雖曰神不傷人是亦聖人
 能養其神使不傷人爾故曰兩不相傷德
[014-016b]
 交歸焉
   大國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國者下流
 御註曰人莫不有趨高之心而趨高者常
 蹶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也
 潁濱蘇轍曰天下之歸大國猶衆水之趨
 下流也
 臨川王安石曰大國下流者如衆人之所
 惡也非君子惡居之下流也
[014-017a]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人以謙爲德海
 以容爲量自高者不受於物能下者爲物
 所歸
 清源子劉驥曰一身之設一國之象也身
 之虚而萬物至心之無而和氣歸虚無者
 聖人之所居所謂大國也以其不爭而天
 下莫能與之爭至於萬物之精華無極之
 物自來歸之猶衆水之趨下流也經所謂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此之謂也
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爲
[014-017b]
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
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御註曰天下皆以剛强敵物而我獨寓於
 柔靜不爭之地則人敦勝之者是乃所以
 交天下之道
 碧虚子陳景元曰天下之所交牝者以其
 大國善守雌牝柔靜之德故能攝伏天下
 雄壯之國
 涑水司馬光曰交猶歸聚也
 穎濱蘇轍曰衆動之赴靜猶衆高之赴下
[014-018a]
 也大國下以取人小國下而取於人
 臨川王安石曰交者衆人之會能處衆人
 之所惡則天下之動莫不歸之矣故曰天
 下之交牝蓋天下之交交於牝而已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牝者母也物莫
 不慕其母也牝柔而靜牡剛而動常爲牝
 之驅役故聖人知雄守雌柔而不爭虚而
 處下物皆歸之
 達眞子曰牝者靜也牡者動也以靜爲衆
 動之所歸以牝爲衆牡之所往理固無他
[014-018b]
 以靜爲下故也爲國者體此以靜制動以
 牝制牡故大國以下小國能屈己之勢也
 大國屈己之勢則取小國矣小國以下大
 國能畏彼之勢也小國能畏彼之勢則取
 大國矣以用也以取者力行而取也而取
 者自然而取也大國忘勢難在乎力行故
 曰以取小國趨勢易情之自然故曰而取
 陳象古曰交謂交結而附於己者也
 葉夢得曰取之爲言得其所欲之謂也
 清源子劉驥曰天一生水在人爲精地二
[014-019a]
 生火在人爲神神者陽中之陰故謂之雌
 亦天下之牝也聖人知雄守雌以陰煉陽
 陰極則陽生無爲之妙天地之要變化之
 機也故牝常以靜勝牡焉以靜而爲之下
 靜則群動趨之下則衆高赴之天下常勝
 之道也
 黄茂村曰夫道非徒下之而已雖曰下之
 其終也不有以勝之必有以取之牝柔也
 靜而處下然能勝牡此非下之而終有以
 勝之者歟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湯事
[014-019b]
 葛是也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勾踐事
 吴是也此非下之而終有取之者歟故曰
 或下以取或下而取亦其自然之理本於
 無心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兩
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爲下
 御註曰天道下濟而光明故無不覆地道
 卑而上行故能承天人法地地法天故大
 者宜爲下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大國得小國則
[014-020a]
 益盛小國得大國則遂安各遂所欲大者
 能先下之則小者歸故宜下
 陳象古曰大國恃强鮮能下下今獨言大
 者宜爲下明所難也
 黄茂村曰夫有所欲於人而不能下人則
 不得其所欲大國欲兼畜人小國欲入事
 人能下則得不能下則不得至於道固無
 欲然欲至於道是亦爲有欲也大者道也
 故宜爲下此一篇全是借物眀道
道徳眞經集註卷之十四
[014-0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