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25 篁墩文集-明-程敏政 (master)


[028-1a]
欽定四庫全書
 篁墩文集巻二十八   明 程敏政 撰
  序
   贈刑科給事中吕君使安南序
聖天子既嗣統改元遣使班恩四方而安南素稱文物
不與諸夷等詔禮部上文學侍從之臣可使者於是刑
科給事中新昌吕君丕文實副翰林侍講安成劉君景
元賜一品服以行陛辭之日或諗於予曰安南境越裳
[028-1b]
古南交之地雖世有文采足飾其國之逺陋而其人實
狡焉弗恭阻海為險每偵中國之政為向背當周之盛
也重譯獻白雉而宋之中葉則大入作露布以聲青苗
助役之罪其所以為向背者類如此使其國者不亦難
乎予曰不然偵之而為向背者雖出於狡焉之戎心然
以徳則服以虐則叛固夫人所同也安南之為國在我
朝最先内附至文考章聖以義滅之而以仁復之今百
年矣懐徳畏威之餘雖有戎心無自而啓矧今天子初
[028-2a]
政㧞去讒衺登崇俊良誅異端屏婦寺而放斥貨利之
臣虚心聽納以圖治功不底於堯舜之盛不已也慶澤
之敷刑書之布如風行雷厲兩浃旬而遍天下天下之
人無不舉手加額思自放于太平之域而况交人之善
於偵事者哉吾知其有仰于聖徳也深矣計天使之下
臨也有日拜跽頫伏思傾其忠順之心以藉逹于九重
之聽也審矣然則吕君於使事之成也何有君通經學
古舉進士而官瑣闥之間以端謹直諒聞更化之際數
[028-2b]
與同列進讜言以定國是固有大於此者將屬之君而
况宣命下國哉予獨聞之詩曰載馳載驅周爰咨諏言
為使者非詢訪不足以副上命也君自北而南䟦涉萬
里所過郡縣不下數十百民情苦樂吏治緩急與其人
之賢不肖皆目擊而非耳聞者比歸而告於上弛張之
進黜之豈不益有裨於新政而為使華之重也哉於是
君同寅長洲陳君玉汝廣陽趙君良度醵以餞君而請
予序其事以贈
[028-3a]
   奉贈南京吏部尚書王公序
聖天子嗣統未兩月首從廷議進户部侍郎毘陵王公
為尚書蒞任南京去未三月復有詔進吏部皆異恩也
然猶有嘖嘖于旁者曰王公當景帝初舉第一甲進士
入翰林歴英宗憲考為太史為宫僚為學士祭酒卿佐
于兩京幾四十年負衆望而簡列聖之心久矣被召入
朝柄用漸隆士方以為慰乃今一再有南京之命何居
予曰不然我髙廟定鼎於南文皇徙都於北皆據形勝
[028-3b]
臨四方為萬世計勢均體敵不可以重輕而南京王業
所基也自髙廟凖周制升六卿罷丞相之官而尚書政
本所自出也矧吏部六卿之首在周為太宰掌六典以
佐王治邦國周公之任也而周公則嘗分陕矣聖天子
所以用公之意不出于此乎人固嘖嘖於公而公未始
不乾乾焉求所以稱上之眷任者矣上之嗣統也登英
俊放憸衺而聽納忠言斥玩好屏異端嚴宫府之禁者
不少假求治之心若飢渴然懐憂國致主之誠者無不
[028-4a]
感説思自効而公碩學髙文卓乎不茍必思起古人而
與之上下其論議赫然儒宗也諳練當世之務而宏才
逺識足以濟其用非嘗試以取倖一朝者比隠然吏師
也則所以幹政本振士風以比迹周公而仰成聖天子
𢎞治之意公能不中分其責哉公豈若唐東都宋西京
之諸老以自暇自逸為得者哉户部尚書㐮城李公侍
郎南海李公淮陽葉公惜公之南不得共政而又以首
任異恩為公之榮請所以贈者予不佞承乏詞林實從
[028-4b]
公後辱公之愛也深輙以是為説若夫聖天子念均勞
之義徵夢卜之祥而引之以自輔且有日矣然不敢以
之瀆公也
   半山亭後序
廬江丁君繼仁嘗卜居其縣治之西北一舍許黃銅山
下又自其山之西南循麓而升二里許得平石一區兩
山環其旁嘉木蔭其上雖盛夏亭午無暑氣磵水潺潺
出堰中其聲鏘然若金石君顧而異之為亭焉據其勝
[028-5a]
又上而抵其顛攅峯列巘争竒競秀于逺近者應接不
暇以至于漁舟樵彴之往來叢祠古刹鐘磬之隠響互
答轉盻之間率有殊意盖攬之不能飫其清圖之不能
盡其妙也君與客徜徉于亭或觴或詠往往抵日之夕
而忘歸焉因題其楣曰半山志其地也又副題之曰盛
世逸樂志其遊之所從得也君之子鉷嘗居京師以告
搢紳士搢紳士聞而嘉予之得半山詩若干篇俾予序
其後或疑宋丞相王臨川自號半山老人後世習稱之
[028-5b]
而丁君之亭適與之同者予以為不然古幽人韻士之
所以自喜者或觸景而得或會心而名是何必同也而
又何必其不同邪彼臨川之學術相業固在所不論獨
其罷歸築第蔣山卒無嗣以守至棄之寺盖顯而為人
之所訾議者是一半山也丁君生國家全盛之時以布
衣而享山林之福無簮組之累有子如鉷足承其後而
養其志盖隠而為人之所稱詡者是一半山也亦何同
之為嫌亦何必其不同之為隘又安知夫諸君子之詩
[028-6a]
不遂傳於後世使此之或勝於彼者是誠有不可懸㫁
者矣予往嵗奉詔歸省夜抵濠梁問前途所如往或請
道定逺以趨巢縣或請道滁陽以趨江浦曉入定逺山
中甚愛其有臨觀之美然非孔道無以給傳寓一宿返
趨滁陽而定逺之山固往來于心也今觀丁君之為亭
與鉷之所自叙則廬江之林壑誠佳勝矣安得一往登
君之亭從其山中人坐磐石酌磵水而和小山叢桂之
篇之為快乎予不及識丁君因呉地官彦華以識鉷知
[028-6b]
君盖幽貞博雅之士而鉷亦俊頴稱其為子且又與予
同出南畿有鄉好焉故序之不辭
   前御史劉君受封編修贈行序
士之出而仕也行與世忤則逺謫不辭事與心違則求
歸不暇夫豈便其身之私圖哉不敢悖其所學故也君
子知其然故於其逺謫也申救之於其有所託而去也
留之夫豈有所私其人而為之地哉知得士之為難不
敢不為公家計爾若劉君應乾之行予烏得不有感於
[028-7a]
斯邪君巴人取成化己丑進士今二十年矣中間嘗知
餘姚麻城兩縣召入為監察御史奉璽書勾稽邊餉於
湖湘出按山東以劾其長吏之貪縱者忤㫖謫判鬱林
州盖其循良之蹟激揚之風無愧其所學非便其身之
私圖者也今天子嗣統澤霈四方詔量移言官之被謫
者君進知新淦未獲命而奉表入賀得除自喜曰是亦
足以有為矣苐某有七十之母在去家萬里不得朝暮
膝下乃更作縣以茍禄為便私計邪再上疏乞歸養不
[028-7b]
許會君之子春舉第一甲進士為翰林編修用徽號恩
遂就其封以歸初君之就封也鄉人多沮之者曰若明
於春秋之學髙才逺識他日當有所樹立以見於世為
聞人乃遽休焉毋乃太早計邪然計不可留也乃相與
請贈言于予予固惜君之行者則為之言曰夫君之歸
而承其親之懽也享其子之成也皆世之至願極樂而
不可兼得者然君子獨不為公家計哉天下之大人才
之衆豈以君一人加少而君則有所試矣以有所試之
[028-8a]
人而去於羣賢彚進之時此予之所為有感與蜀多佳
山水君方壯年奉親之暇日與故舊登眺飲燕自適于
功名富貴之外固可與厲世之貪得冐進者則君之歸
亦無愧其所學哉編修君清才妙器屹然一時其名位
與日俱積所以為君之榮者將有大焉特於此乎昉之
盖天之惜才祐善每昭昭乎事久論定之餘雖樸直者
不可得而辭巧力者不可倖而致也
   送邢揮使襲職還莅嚴州序
[028-8b]
我朝著令凡武選則都督府引諸武臣子孫陛見請大
將軍試其騎射稱比之能試已則兵部覈其世次勲庸
具等威以聞惟時上御奉天門召兵部于黼座下面命
之是日皇城門西東鼓樂喧闐𨗳蔭襲者歸第儀從甚
都道傍觀者嘖嘖歎賞以為紆青拖紫不勞而致報功
之典之盛如此𢎞治紀元秋當武選昭勇將軍指揮使
邢公子志尹預焉志尹世為畿内良鄉人其祖忠歴武
功至京衛千户以才略出蒞嚴州守禦正統中從大將
[028-9a]
討閩㓂累進指揮使既老授其子尚義尚義早以俊秀
被選為庠生折節師友謙恭若寒士博窮諸子史而邃
於詩凡七上秋試弗偶也其治戎務盖不勞而辦部使
者每舉以勵人為稱首晚被薦總備倭之師于金鄉海
寕諸衛以疾卒于軍志尹亦自諸生起無紈綺之習而
習於庭訓有象賢濟美之志焉夫以朝廷嵗武選凡六
七一選不下數百人其受蔭之榮雖同然克振前烈以
不負報功之典者寡矣若志尹之先祖父子孫簮弁相
[028-9b]
承悉有勲庸冊于天府而櫜鞬之餘不忘俎豆庶幾説
禮樂敦詩書慕古儒將之為則校諸當時求之同行尤
可謂難矣然則志尹得受代之命以歸寕不惕然思自
樹於功名之塲以圖報國恩篤世忠使山城無宵警之
嚴營屯享嵗成之利以益大其鞶金襲綺之業而為其
先人之光也哉予家新安每道出嚴州尚義必迎候觴
詠之樂往往傾倒而嚴又有江山之勝古名蹟居多臨
觀之餘志尹方以子弟在侍盖與尚義别五六載而存
[028-10a]
歿離合之感有不勝其慨於中者矣故因其鄉之仕於
朝者請言以贈兼致故人之私云
   英國太夫人稱壽序
太傅兼太子太師英國張公之母太夫人呉氏世為呉
郡人自其考君選侍晉邸生太夫人於太原明淑莊静
及笄而事太師定興忠烈王得古賢女奉君子之義雖
不及事其舅河間忠武王然嵗時奉祀執事唯謹生今
太傅訓育兼隆不底于徳器之成不已故今太傅奉慈
[028-10b]
訓以周旋而不敢失簡知列聖進總六師陪廟謨領國
史位冠元樞寵兼懿親識者謂河間王有孫定興王有
子將足以昭前聞而名後世使天下知本兵之重四夷
仰中國之尊非天祐世勲育秀毓靈不能有此而太夫
人之功於是大矣然太傅之事太夫人左右備至雖壽
已髙而心豫體康比於壯者盖其揄揚閫徳則有天語
之褒厭飫鼎烹則有宫膳之錫輝煌命服則有内帑之
頒諸孫八人自勲衛欽錦衣千户銘以下長者幼者皆
[028-11a]
嶷然膝下如鸞鵠之停峙所謂稱其家者然太夫人不
以貴而忘謙不以富而忘儉不以有所恃而忘教殆庶
乎箕範之所謂好徳閟宫之詩之所謂純嘏者其福又
可謂盛矣然孰不以謂太夫人之功以太傅之賢益著
而其壽以太傅之孝益臻可頌也而予竊有感焉維昔
二王當文考南渡及英皇踐祚之時先後以忠聞天下
夫忠人臣之大閑而不可一日忽焉者也然豈仁人志
士之所願見哉天之祐之有由然已則今太傅之忠賢
[028-11b]
誠孝與太夫人之盛福遐壽豈非其先王以身徇國之
遺澤食其報而不能自已者乎夫其遺澤益長則太夫
人之壽益增由兹而踰八望九以底于期頥之域享悠
久盛大之福不替而益隆也可知矣矧今天子嗣統適
國家太平極盛之時薄海向化邊圉益寕則太傅之所
以圖養者益備肖子哲孫繼繼不匱而益培其忠孝之
業垂之史編知我朝有世臣如是而太夫人名與之俱
豈特張氏一家之盛而已哉嵗之九月二日實太夫人
[028-12a]
設帨之辰於是春秋七十有五矣史館諸君若大理寺
副于君淵李君通鴻臚主簿胡君清光禄署正陸君華
偕請予文道所以慶之者予久辱太傅知且善故書之
而不以鄙樸辭焉
   慶封翰林侍讀學士成齋李先生暨其配宜人
    徐氏序
憲考之二十三年祗上太母徽號禮成詔廷臣之有親
者許貤封不拘于常令維時翰林侍讀學士李君世賢
[028-12b]
之父成齋先生夫婦與焉暨明年上嗣統之八月綸命
始頒凡在令者皆朝服拜受而出雲錦絢溢于街衢奎
畫昭回于室堂無不感激二聖之誠孝下逮臣隣其輝
赫若此於是成齋先生自翰林編修文林郎進侍讀學
士奉訓大夫其配徐氏自孺人進宜人誥詞有敦徳履
仁讀書尚義及勤儉孝慈儀範閨壼之褒盖嘉其行之
成且克成其子云爾豈非盛典哉凡與學士君進士同
年者樂君之有親歆豔企慕謂小子亦在榜下俾道所
[028-13a]
以慶之意竊聞天下之事恒以善而成以不善而斁故
易稱積善曰餘慶書稱作善曰降祥皆先民成説不可
誣也李先生世居海虞以善聞其鄉以成榜其蔵修之
所用自朂焉而又得慈賢靖淑之配若徐宜人者相成
於内其致慶之與祥也固宜矧學士君清才妙器博學
髙文居法從甚久上重其舊學而進之俾長青坊侍經
幃㕘國史為柄用之漸推本泝源恩典有加而先生夫
婦徳善之素又足迓承焉實有如綸命之所褒者豈非
[028-13b]
上得於易書之説而不負其齋之所以名者哉今先生
壽七十有五宜人壽七十有一矣目其子之宦成則其
為善之心益力而體益康由七十以並躋於期頥之域
受學士君之貤封益顯以上底於六卿三事之列巋然
一鄉老成人使海虞之士覩先生夫婦之光榮益思以
裕其後覩學士君之養志益思以顯其親成者法之而
斁者愧焉且知夫致慶與祥者非有聖天子御極歛福
而𢎞敷錫之仁則亦莫能自遂也然則學士君又烏可
[028-14a]
不自力以助成皇徳為志而求所以報稱哉記往時嘗
為先生解成字之義請教於下執事盖二十年矣其説
滋驗則今之所以致慶考成于先生者固當執筆而不
可辭也
   慶太僕丞方君序
鄒孟氏之言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盖觀人之
法莫切于此夫士居而學出而仕也皆不可不以此宅
心不以此宅心則一切以嵬瑣從事所立者不定所施
[028-14b]
者不良而望其有為惡可得哉若吾友方君維新誠有
可與者君始以戴氏之學當天順壬午舉于鄉謂功名
可拾取也而君偃蹇不得意凡六上禮部未嘗少貶以
徇人其學益邃行益篤當成化戊戌始第進士于廷其
有為之志若此已而出知台之臨海畧以所藴施諸百
里之間凡所謂興學劭農舉利鋤害者無一不具獨不
能善事權貴人至以事動君而君泰然處毅然應卒銷
其變焉臨海之民則仰君如慈母如良師有不可一日
[028-15a]
去者台多聞人若今黃侍郎世顯謝侍講鳴治故陳方
伯士賢皆稱道君不置口兩司之賢者報君之政亦必
以㢘幹為詞所謂有不為而後可有為者觀吾方君豈
不較然出乎流輩者哉於是君政成被召有風憲之擢
矣會拘于嵗年而止論者必以部曹期之乃進補太僕
丞或有所不滿焉予則以為是何足介介者哉士之居
而學出而仕者固不以官内外秩崇卑為重輕特視吾
所立與所施何如耳矧軍國重務莫甚於馬緩之則責
[028-15b]
有所叢急之則民不堪命吾見太僕之難為而君之有
所為者當復見於斯也雖然以太僕為歉於臺部者市
見也夫太僕秩三品其丞必擇而後授入朝遇大事則
服緋與省部大臣相鱗比而結銜居署則佐其卿据一
堂之上有事相可否京府環衛之臣悉聽約束遇薦而
升非大府之長則巨藩之佐等而上之則次卿或都憲
可馴致而得焉其視臺部之属分曹而署抱案而請言
有所不得盡志有所不得伸則人之所願亦固有在此
[028-16a]
而不在彼者哉吾又見太僕之尊且重而私為吾方君
喜之也乃次其言與鄉人在京師者致之君以為慶亦
非特桑梓之好而已君子將於是乎觀人焉
   送辨上人詩序
方外友辨公居京師隆福寺十五年矣開館授徒以詩
鳴叢林予毎見其服弊衲行吟道間遇友人輙出詩稿
嚢中相倡和為樂暇日摘園蔬手葅之為食品味倍于
常時分其餘以惠吾黨吾黨食必相顧大噱曰此辨公
[028-16b]
菜邪其髙懐雅韻視世之紫衣玉食者漠然若將凂焉
今年秋忽動歸興去主其故鄉頥浩寺告别於所還往
得詩若干篇属予序惟昔名僧之耽詩者若惠勤參寥
皆號正眼法蔵而六一眉山相與結翰墨縁于山水間
上下其論議至今談者尚之若吾辨公殆將有慕于兩
師而予之荒謭則豈足以副相託之意哉姑序而歸之
辨公號如海别號訥菴嘉禾人嘗住徑山
   𤓰祝倡和詩序
[028-17a]
西涯李學士賔之家有蔬圃種絲𤓰嵗結實甚盛偶分
以餽友人之未有子者取綿之義而祝以詩適友人得
男以𤓰祝為驗自是凡未有子者必徯其餽石城李學
士世賢適未有子西涯餽而祝之一乳兩男由是益自
神其𤓰與詩詩出必要人和不肯但已士友間相傳為
嘉話而石城之卷自西涯倡之和者數十其事在成化
已亥庚子之間時予方抱憂居新安山中不與聞也癸
卯之夏予還京師石城以序見属未幾其兩男者失其
[028-17b]
一予每撫卷為戚然久之石城復得男亦終未有以應
者又踰年予獲歸田屏居暇日乃盡讀諸君子之詩而
撫掌曰有是哉絲𤓰蔬族之賤者倐然品題而使之貴
則如獲拱璧人有子否何與于𤓰而祝之孰不謂妄邪
閧然附和而使之真則如合左契其初本出善謔推之
世事則夫貴賤真妄之不常可以愕然驚冁然喜者何
限然烏特此哉蓮之為君子槿之為小人其於世教何
與顧談者不敢廢則又何嘖嘖于𤓰祝之有矧三百篇
[028-18a]
出比興者過半𤓰又綿詩所從出事固貴乎有徵云爾
然則斯卷之傳連類引喻雖儗諸古風人比興之遺響
將不可乎哉西涯才名滿天下經史之餘時出善謔最
醖藉一時名流多樂從之𤓰祝其最雅者因序而歸之
石城
   金坡稿序
昔者朱子謂歐陽公知政教出于一而不知道徳文章
之不可二因筆之以詔學者真不易之論哉夫天下之
[028-18b]
理一而已矣藴之為道徳發之為文章皆是物也而岐
之則為異端為小技學非其學而不得罪孔子之門者
幾希我髙廟以聖武起南服滅前元還中國古帝王之
政教于一旦列聖相承道化益隆士習益純以備自洪
武以來鴻生碩儒後先相望而鏡川楊先生起近代文
名滿天下而尤以道徳為志功名富貴未嘗縈其心盖
先生世家四明自其大父棲芸先生得慈湖心學之傳
至先生益大發之遂取髙科入翰林三十餘年凡朝廷
[028-19a]
稽古代言之事必與執筆有諷有規不為譁世取寵之
作侍經幄則正言不諱總史事則直言無隐典文衡則
因言考行收士最多而群從子弟得于家庭以經術發
身掇魁元官侍從服金紫者六七人先生退食自公恬
澹怡愉日以品題風月為樂不自知其身之在散地廹
晚境也遇今天子登極恩始自學士進拜吏部侍郎於
是年六十餘矣感上之知首進讜言屢騰辭牘上眷留
之再三人以是知先生之文誠有志于道徳而不茍為
[028-19b]
空言者哉先生不鄙棄走每有所得輙以見示走實不
足副先生之知而先生以其所著金坡稿若干卷俾序
其首走得而讀之曰休哉是所謂文焉者乎其體裁不
一一主于理不求合于時好盖嘗僣評之其論政也首
格君則可以位丞弼其論財也究民瘼則可以為計相
其論兵也悉邉防則可以督元戎其論刑也務洗寃則
可以當士師其論法也先去讒則可以總憲度誦其文
而未識其人者必以為有魁梧不可狎之姿有懸斡不
[028-20a]
可窮之辨有橫逸不可羈之才而先生素多疾鶴立蒼
髯山澤之臞若不勝衣靖黙之性若不能言擇足而動
務合䋲矩若處子若韋布之士盖惟徳之飽而以道為
腴故其所藴者深而粹所發者正而昌視世之規規于
求工以為伎者固霄壌之異哉今天子日勤聖學益明
習天下事計當崇王道黜霸功使政教出于一如古帝
王之盛而先生年益髙徳益邵位益尊其文之所發必
蔚乎炳然于大制作大政令之間所謂道徳文章之不
[028-20b]
可二者行當見之又不但如兹稿所存者而已顧走方
以庸猥見屏于時其言不為世重輕而先生命序不已
然使異時讀者開卷之際謂走以無似而知頌先生之
文若此徳明才辨之士鄉仰歆慕從可知焉則雖不慙
而序之可也先生所著别有諸經私鈔皆擴前賢所未
發使及朱子之門必有起予之歎後此亦必將輔朱傳
行世不在集中
   東軒十事詩引
[028-21a]
隆福徴起宗上人自號東軒列其日用起居之常為十
事曰試香曰品茶曰勘書曰課詩曰臨帖曰鑒畫曰談
碁曰理琴曰翫占曰製藥為賦詠之者甚盛然有疑上
人為西方不立文字之教不宜如此多事者有因其事
而為上人道其本色語以調之者予皆以為非也上人
雖從釋氏學然博通儒書能文章尤長於詩視唐九僧
宋契嵩恵勤之流志将與之下上則所謂十事之目者
亦将發舒其閒曠自得之懐以愧夫世之沉酣於寵利
[028-21b]
陷溺於葷飲聲色者耳吾黨或疑之或調之豈知上人
者哉上人與予往還為文字交深以不得予詩為歉顧
予悟世網之不早為時所擯斥方有愧於上人烏能為
之賦他日上人飛錫而南遍歴名勝得胥㑹於青山之
中澄江之上相與話弛擔息肩之樂於掀髯一笑之頃
或當為上人倚歌而和之此姑與之訂約𢎞治二年己
酉春二月望歸田學士程敏政書於潞河旅次
   葆貞堂序
[028-22a]
予每過鎮江率聞人道喜節婦事心識之而莫與究其
詳者節婦子春以儒為醫間因其所善識予始克知而
為之賛久之春奉其郡人丁易洞所立傳楊石淙所為
葆貞堂記附以諸君子詩致書一通請序之而傳焉未
有所復也會予蒙恩去歸其鄉道出鎮江春復以請則
知節婦已去世而旌門之典亦垂下矣嗚呼盖棺事定
而况其行之焯焯不可掩焉者乎共姜之節風於詩人
列女之名傳於劉向中古以来君子言壼事者誦法焉
[028-22b]
良以治化之成必自家始好徳之心夫人所同非盡
出彌文以夸世也若喜節婦事班之乎一鄉求之乎一
時又豈多得哉諸君子詠而傳之誠懼其名跡之或湮
而世莫與為善者雖間有所藉以副仁人孝子之心然
實有聞其風而激烈奮興為之執筆不能自已者矣閭
里有所倡而上其事以為異郡縣有所感而覈其行以
為實上之人有所憑而旌其門以為難吾以是知節婦
之烈足以自昭其徳而諸君子之言出於一時所謂好
[028-23a]
徳者固不可少也雖然推節婦之平生而考其心亦不
過盡在已者耳豈有所要譽規利而為之顧天之報施
炳焉不爽予之子以興其家予之名以華其躬與之全
歸以完其節視彼行汚而名随之雖或富有子且夀弗
齒於人乃與草木同盡則天所以厚節婦而為世勸亦
昭昭矣諸君子之言於是益騐序而傳之豈獨繫其一
家之私也哉節婦姓法氏鎮江丹徒人其先徙自大名
為處士用寛之女蚤有至性隣弗戒於火節婦方樓居
[028-23b]
幾不免有宋伯姬之貞長適郡名士喜一華不及其舅
畢力事其姑有栁家婦之孝歸喜僅四閲嵗而夫死當
是時春方週嵗含悲茹苦卒底於成有曹令女之節春
嘗得遺金以奉節婦節婦亟命物色還之有崔氏母之
介盖其羣行多可稱述類此而獨以節名舉其重也葆
貞名堂亦此意而丁楊兩君慎許可其言當必有徴焉
故予不復致詳一堂事而獨取其大者書之為序
   謝令君張公禱雨活民序
[028-24a]
𢎞治已酉夏六月不雨稲之早者将敗而不實晚者将
萎而不秀低田戽塘水以蘇旦暮而塘以涸髙田龜拆
将遂不可以復拯米價翔踴物色憔悴民老穉告急於
令君張公張公曰噫是誠在我於是合僚屬進吏民以
是月十九日悉齋於公禁市中勿殺以斁和氣禱於山
川之神不雨則又禠衣免冠徒跣行禱以示罪已越翼
日雨又越翼日大雨霶霈不止逺近霑足早稲遂登晚
稲勃興塘水溢增米價斗落如戰北而勝如病危而生
[028-24b]
耆民金希傑等相與慶曰惟聖天子錫賢侯以福吾民
上天假賢侯之誠以活吾民不可不知也請頌令君之
徳而責之予予方蒙恩被放還里中盖有耕鑿之役於
令君之野亦方以旱為憂乃更以雨為慰則為之言曰
天人之際雖若懸絶然所以感通之則有道焉不越乎
心而已心仁則天為之昭假予之以福心酷則天為之
震怒畀之以盭必然之理也前代之為令者何如其人
哉固有因旱而卧積薪欲自焚以捄民饑者矣亦有指
[028-25a]
庭樹葉未枯而笞告旱者矣此其心之所存仁酷之異
何啻霄壌乃謂神理有靈否民心有愛憎或怨天而尤
人豈不過哉若張公之所以假神感民豈獨一時修省
之誠而已盖其平日之心思以仁民為治本求不負其
所學故其誠之所致在天為甘霖在地為嘉穀在人為
豐年如執左符不約而同吾以是知天人之際可畏如
此而頌聲不作其何以昭令君之功而為長民者之勸
哉張公名錞字汝器定州人起名進士為休寧予不及
[028-25b]
其初政暨南歸而嵗無麥民以饑告公親發廪以貸貧
者走四鄉冒大暑廢常餐或篝燈呼召至夜分不倦惟
恐畸人寡婦病翁弱子有一之失所饑民歡呼如得慈
父而公又勤於職務日不暇給方未雨之前憂不及視
政既雨之後常一日省遣八十餘事皆予所目睹者間
嘗推其所學授諸生經親督教之當賔興之期士之就
試南都者作興尤力盖其教養兼舉政刑兩優當為一
時州縣巨擘循良之旌臺憲之徴可屈指也故因禱雨
[028-26a]
一事而並著之以為異日去思之張本云
   林泉養浩詩序
吾友汪思恭氏将夀其親家程景厚氏廼為長巻題曰
林泉養浩乞諸名人詩之而屬予言其故於首予久未
之應也夫予與思恭景厚皆夙相好者顧豈有所靳其
説哉殆亦有不可易言者矣夫林泉士之適乎其外者
養浩士之充乎其中者有所適乎其外則官府之尊市
㕓之富不足儗之有所充乎其中則聲色之美口體之
[028-26b]
甘不足動之凡此皆世所不能及所不敢當者今取而
歸之一人是豈可易言哉既而思之事固有不可執一
論者夫以聖歸之人則孰不為之駭視而却走邪然能
吟者謂之詩聖能書者謂之草聖能飲者謂之酒聖則
聖亦有時而可以歸之人矣景厚為人豐斡而偉髯敦
實而謙虚雖處闤闠之間其所適者往往有林壑之勝
所謂充其中者雖未敢儗諸孟氏之云然仁者見之謂
仁智者見之謂智其所有者将不得比於詩聖草聖酒
[028-27a]
聖者之所謂聖哉吾聞景厚明年夀六十矣思恭以是
為之貺其諸異乎人之所為慶頌者歟蘧伯玉行年六
十而六十化進徳修業之心不以老而衰也于于而行
兢兢而言雍雍而處年與徳俱業與時亨安知景厚之
不有所進於浩浩者歟或者疑思恭厚於所親予以為
不然士初昏用大夫墨車奠鴈之禮士入學歌宵雅鹿
鳴四牡皇華之詩盖古之人忠厚類多以逺大期諸人
也思恭之意何以異此矧詩人於魯公祝之耆艾而比
[028-27b]
之乎岡陵豈真岡陵哉欲其介夀而昭其徳者也思恭
於景厚儗之山林而期之乎養浩非欲其進徳而致諸
夀者歟程汪徽舊家予皆嘗序其譜故於二氏家世之
詳不復贅特誦其詩而序之
   道一編序
朱陸二氏之學始異而終同見於書者可攷也不知者
往往尊朱而斥陸豈非以其早年未定之論而致夫終
身不同之説惑於門人記録之手而不取正於朱子親
[028-28a]
筆之書耶以今攷之志同道合之語著於奠文反身入
徳之言見於義䟦又屢自咎夫支離之失而盛稱其為
已之功於其髙第弟子楊簡沈煥舒璘袁爕之流拳拳
敬服俾學者往資之廓大公無我之心而未嘗有芥蔕
異同之嫌兹其為朱子而後學所不能測識者與齋居
之暇過不自揆取無極七書鵞湖三詩鈔為二卷用著
其異同之始所謂早年未定之論也别取朱子書札有
及於陸子者釐為三卷而陸子之説附焉其初則誠若
[028-28b]
氷炭之相反其中則覺夫疑信之相半至於終則有若
輔車之相倚且深有取於孟子道性善收放心之兩言
讀至此而後知朱子晚年所以推重陸子之學殆出於
南軒東萊之右顧不攷者斥之為異是固不知陸子而
亦豈知朱子者哉此予編之不容已也編後附以虞氏
鄭氏趙氏之説以為於朱陸之學盖得其真若其餘之
紛紛者殆不足録亦不暇録也因總命之曰道一編序
而蔵之𢎞治二年嵗己酉冬日長至新安程敏政書
[028-29a]
   水晶宫客詩引
吾邑汪君廷器自號水晶宫客客多遺之詩者間持視
予予觀諸詩人之意大率以為呉興苕霅二水之勝聞
天下宋楊次公登明月樓賦詩有溪上玉樓樓上月清
光合作水晶宫之句呉興以此得名至元趙魏公居呉
興又自號水晶宫道人鍥之印章廷器以嘗客於斯也
亦因以自名焉然予考之水晶宫無所見獨唐逸史謂
盧丞相未第時遇異人引入藥蘆中若夢然第覺其身
[028-29b]
在碧霄之上見宫闕樓臺晃朗照耀有女子曰此水晶
宫也其説出乎怪誕然唐人習言之疑宋元人所謂水
晶宫者當本於此則因以詰廷器曰世之人以幻為真
而或啟妄者之慕倡隘者之争子知之乎盧相之事如
此魏公之號如彼安知不有僧孺之紀安石之墩啟而
倡之或慕焉或争焉真幻相尋於無窮而子之所謂水
晶宫者将得為已有乎将不得為已有乎廷器曰不然
盧相所見者碧霄之上吾所遊者罨畫之間吾豈若僧
[028-30a]
孺之所謂慕者矧魏公於呉興為世家吾於呉興為旅
寓亦非若安石之所謂争者且人之生也籧廬天地瞬
息古今亦孰非客哉古之人固有居異鄉而自號曰蜀
山友先正而自題曰陶菴者矣吾客呉興而曰水晶宫
客獨不可乎予為之撫掌曰逹哉子之志可以語矣因
讀其詩而序之廷器名鎰喜書史雖間出遊江湖有鴟
夷子皮之風遇文人韻士鑒别古法書名畫觴詠竟日
惟恐失之盖其情致清灑足稱其名非盡出於好事之
[028-30b]
舉也
   新安送别詩序
臨川曹璉宗器以星命之學遊新安三十年矣其為人
内慧而外樸有林野之風其為學兼通諸家如詞翰之
類亦時能出其長與名士角以故新安名世家多延致
之而與吾汉口宗人用光尤厚善一日謂用光曰子之
宗彦學士公運将晦而不佳急為歸計庶其免夫聞者
率咎之曰公方嚮用於時而獨為此語是不宜聽然用
[028-31a]
光雅重宗器即具書勸予省人事謝應酬并以宗器之
説聞書未逹予果得咎荷天子聖明不加竄殛畀去歸
其鄉出城三日得書則為之憮然曰中古以來貢諛以
内交聞佞而自詡有如用光宗器為人謀而忠者豈可
多得哉因賦一詩志喜以報用光然猶以未識宗器為
歉既抵家宗器來見予於南山與之語諒其為有識之
士而用光之能審交也宗器将歸臨川以詩贈予謂且
有後福噫吾方求入山益深入林益宻事樵牧以畢餘
[028-31b]
生尤懼側目者未巳而子乃云云吾懼子之言将不驗
於異時并其前之驗者而棄之乎因述其語以為行巻
序宗器将有味於予言
   梁園賞花詩引
京師養花人聨住小城南古遼城之麓其中最盛曰梁
氏園園之牡丹芍藥幾十畆每花時雲錦布地香苒苒
聞里餘論者疑與古洛中無異成化戊子春夏交予以
詩約同寅汪伯諧彭敷五倪舜咨李賔之宋爾章五太
[028-32a]
史及同年張汝弼駕部倡為兹遊是日諸君子以予詩
分韻各當四章而飲宴歌呼相與竟日故詩或成或不
成或半成既歸久之而詩案卒不能了也癸巳之夏再
往遊焉會者同年商懋衡陸廉伯李世賢三太史章元
鎰張天瑞二給事復以向所零韻各分四章而詩之所
得畧如戊子盖更兩會卷弗克成豈景物之都未易以
盡而亦出於休沐之隙奪於匆遽之餘将為樂不暇故
莫能役志於斯耶𢎞治戊申冬予被放還江南束裝而
[028-32b]
得是巻念當時遊者惟伯諧舜咨賔之廉伯世賢五人
者在而天瑞出佐外藩敷五汝弼爾章懋衡元鎰皆已
作土中人感歎久之輙請五人者或重書或補作而向
之卷始成盖自戊子至戊申俯仰二十一年矣辛亥之
夏山居病起因命童子曝書册繙閲之際此卷在焉追
想帝都風物之美與一時朋遊之盛不可復得而予之
去國又三年矣撫流光之易邁歎佳會之不常序而蔵
之姑紀嵗月云爾是嵗五月二十有一日留暖道人程
[028-33a]
敏政克勤書於水南山房
   竹洲文集序
昔我兩夫子倡此道於河洛間門牆之士比於鄒魯盖
自龜山三傳得文公朱子自上蔡三傳得南軒張子而
東萊吕氏自榮公以來世受程學一時及門者與河洛
相望若吾邑竹洲先生呉文肅公其一人焉先生初在
太學即有志當世而於俗學之陋蔑如也龍川陳公稼
軒辛公咸竒其人而友之先生盖不以自足又與止齋
[028-33b]
陳公水心葉公石湖范公上下其議論而參請於東萊
為歸宿遂舉紹興二十七年進士第歴官知邕州時南
軒方經畧嶺右而先生獲受教焉既終更南軒薦之朝
手書論語之剛中庸之强孟子之勇三章為贈又以胡
子知言相付曰此程氏正脉也先生之當對也即上論
天下大計在恢復朝廷大事在近習不當與政其言甚
壯南軒書報文公稱其忠義果斷而文公亦曰聞其對
語不茍真不易得然獨恨世之不能盡所長而用之也
[028-34a]
晚見知孝宗寖鄉用矣先生以親老固請為崇道祠官
以歸築室縣南竹洲上學者雲集先生一以所聞於南
軒東萊及文公者轉相授受盖自南渡以來號多士必
曰乾淳而左右私淑若先生輩實與有力焉先生既沒
曾孫資深始裒其遺文為二十巻上之得易名之典兵
燹數更板刻亡矣今十世孫雷亨始取家藏本嗣刻之
俾其從子俊來属為之序走觀其間彚次欠審恐不足
以盡先生之大致因重加校訂以授俊而序之曰嗚呼
[028-34b]
是豈可以才人韻士之作例視之哉本之嚴正之資濟
之明碩之學故其見於言者皆民彞物則之餘而無枉
已徇人之意盖其所得於先正者粹且深矣先生之道
既不獲行於時地逺位下又不獲登名史册獨其往返
之札稱許之詞見於考亭諸書者昭如日星不可掩也
四方之士取而讀之因其言語文字之所存考其師友
淵源之所自使河洛之墜緒可尋而斯道不為空言於
天下則如先生之文亦何可少哉雖然今去宋逺矣文
[028-35a]
章道徳之士與先生相後先者計多有之而不得如先
生有賢嗣人引其遺響於無窮不又可慨也哉走程氏
逺裔幸與先生皆出文公之邦而於斯文獲與討論之
役不揣蕪陋僣書其事以諗觀者如此先生初名偁字
益恭以避國諱更名儆世居休寧上山其兄俯字益章
仕至國學録亦有文一巻附其後云
 
 
[028-35b]
 
 
 
 
 
 
 
 篁墩文集巻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