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25 篁墩文集-明-程敏政 (master)


[024-1a]
欽定四庫全書
 篁墩文集巻二十四   明 程敏政 撰
  序
   贈福建按察副使胡公序
淛江按察副使臨江胡公希仁以服闋至京師陛見不
數日而有閩憲之命將陛辭矣監察御史陳君叔振合
閩之仕於朝者餞之以古者行必有言以贈乃因詞林
舊誼來屬之余初胡公以景泰甲戌進士授户科給事
[024-1b]
中最以文學鳴兩僉憲於廣東一副憲於淛江皆奉璽
書提學有聲今兹之閩也乃始莅提刑之任焉由是士
夫間有以釋教養之勞而獲考訊之權為公喜者余竊
以為不然經律之不相能於世也久矣吏之詆儒者曰
專經而迂儒之詆吏者曰任法而俗皆非也淑人之心
以求治與刑人之身以弼教其澤恒均二者盖相為用
而經者本也經明而餘無所難理者矣士君子安可輕
此而有取於彼哉余嘗道淛江見胡公廸士之勤律士
[024-2a]
之嚴閱士之公心愛重其人以為由淛窺之則廣人之
所感慕可知矣然則胡公教成於兩藩十餘年化行不
啻數千里經生學子之出而授政於中外者彬彬焉斯
不亦難乎為之難若是則烏有本立而末之不舉者乎
閩自常衮興學人知向方而宋之南渡也子朱子産於
其邦政教之説所以繼絶學開至治者隨其力之所及
而為之必效也遺言昭晰可舉而行胡公亦既講之數
矣矧加之通練之才英發之氣推平生之學以副聖天
[024-2b]
子之明命使閩人被政教之澤而士君子収儒吏之&KR1441
功不在兹行也哉余於胡公嘗獲交徃同議論知其人
盖深於經律者故竊以解提學之難而得提刑之易為
公喜也於是乎言
   贈錢揮使序
成化十九年冬五軍大將伏闕言天下武臣子集京師
者請大閱之如令詔遣中外文武近臣徃監莅之得雋
者若干人大同中屯衛指揮錢鐸警時預焉凡與警時
[024-3a]
有親好者相率請余贈之一言警時之内余之從弟也
愛莫助之亦烏能靳不一言惟國朝之制武臣得世官
然自諸衛以上都司都府官雖尊而不克世衛自使以
下諸部屬雖克世而非崇階若服金紫食萬户之禄而
世不失尊者惟衛使為然官及衛使官亦美矣世官之
功在洪武為開國在永樂為靖難其出於近代非一途
惟開國者上佐髙廟却戎敵以清中原萬世之功也功
預開國功亦&KR1441矣世官之傳或一再或止其身至於削
[024-3b]
秩投荒者比比也有傳其子若孫五世世其官若禄百
有餘年非其祖考積慶何以致之慶至累世慶亦𢎞矣
官之美功之儁慶之𢎞斯三者皆世之所難也而錢氏
則庶幾乎錢之先鳯陽臨淮人自永寜府君以鄉人子
仗劍從髙廟渡江起虎賁幢主累官明威將軍僉指揮
事南收吳楚閩粤北戰山西遼東畧地摧堅所向有功
而卒於閩葬懿文園特禄其長子於錦衣親軍未幾繼
逝而弟代之改大同中屯永樂初移戍河間從文廟北
[024-4a]
狩卒於軍而子代之子老而孫代之即警時之父也警
時年未三十而襲先世之美官承先世之雋功享先世
之𢎞慶又褎然得雋於天子閱武之場如此宜諸君子
歆豔之而思有以張大之也雖然今之號武臣子者坐
有先禄為著令其弊多驕人恃其先勞可自逭其弊多
玩法負其先殖以從事於聲色其弊多虐下斯三者皆
有家之大忌也而武臣子恒甘心焉寡學故也古者文
武無二道俎豆櫜鞬動必相資非若後世之恝然兩途
[024-4b]
不相能也警時為人外和易而内亷隅喜讀書嚴於奉
法無紈綺之習樂從賢士夫㳺伈伈若諸生先少保尚
書襄毅公暨仲父瀋陽使君咸愛重之兹之還任也振
祖烈報國恩知三難之不易獲而三忌之不可少徇也
益進修於問學而不與凡子伍以無負館甥之心與諸
君子之厚望語位語功必有大焉者矣警時朂哉以無
忘於斯言
   贈南京太僕少卿唐君序
[024-5a]
邇者聖天子以北人假息塞下數勤邉吏以動京師詔
發兵擊之而國馬以時平多耗於是下令修馬政而兩
京太僕適以少卿員闕聞有詔吏部推擇一二臣名以
上俟親擢焉於是尚寳丞河間唐君章受簡命之南京
士夫交慶以為得人有嘖嘖於傍者曰唐君起家經術
取進士歴禮科都給事中職封駁者十餘年以才以能
佐臺省長藩臬無弗宜者乃轉丞尚寳屈為郎者數年
拔滯而通奮跡以興足自慰矣乎余曰不然唐君豈遽
[024-5b]
以職之大小為戚欣者哉南京實祖宗定鼎之地兵備
不可一日闕而馬者兵之本也聖天子不惜左右近侍
之臣俾徃任夫攻駒考牧之事豈直以君勞而姑以厚
禄慰之者哉起廢墜於積久之餘振事功於維新之日
此聖意所望於臣下者唐君其知之矣古者問國君之
富數馬以對而大司馬以馬名官誠以馬之増耗而兵
勢之强弱國計之豐匱繫焉其重如此今兩京太僕之
臣終嵗勤勤奔走四出非不求舉其官而馬不加多何
[024-6a]
哉上臨之以姑息下應之以文具雖天下之事常然而
馬政又其甚焉者爾雖然恭儉惟徳無載爾僞此有官
者之法守也如有能恭以奉職儉以律已上下一於誠
而不敢欺且肆焉天下之事可從以理而况馬政乎迹
是觀之馬政之舉不舉亦存乎其人爾唐君辨博警敏
於天下事固嘗論諫於廷又親見聖天子赫然詰戎兵
以揚大烈兹之徃也固將佐其長倡其屬善於其職如
唐貞觀開元之盛以副一時之慎選與士夫之厚望斯
[024-6b]
非君之可慶者與若夫貳九卿於留都服金紫安坐以
食中大夫之禄雖君之榮而非所以慰君也君勉之南
京太僕治江北滁州盖出髙廟所親定謂其地沃衍宜
馬故不與在京諸司相屬先尚書襄毅公天順中嘗莅
之其後余省覲南歸亦道滁過太僕治所望瑯琊之深
秀勺醸泉之甘冽探醉翁醒心諸遺蹟之佳勝立馬道
傍徘徊不能去者久之蓋至今徃來於心猶一日也唐
君於余家同鄉進同年又素為先公所器愛名位所極
[024-7a]
將先後之而未可量也余故因其同寅諸君子之請序
其事以贈蓋於上之所以用君與君所得於人余所望
於君者三致意焉
   贈馮君克逺知建安縣詩序
馮君克逺世家徽之績溪少以俊秀為儒學生業尚書
有功蓋一鄉之談經者莫或尚之然以是經赴南畿秋
試輙不利最後以貢入太學始克以成化甲午舉於京
闈赴禮部試又輒不利乃就吏部銓以甲辰夏廷授知
[024-7b]
建安縣事以去初君不利於兩試而退修於家也以其
經授之徒蓋不數年而舉於鄉者六人舉進士於廷者
三人其餘待㨗者又若干人故君之罷試也多以大器
晩成之説為君留者其入銓也又多以不與府佐州正
之列為君惜者君不色動曰是有命焉吾知安之爾由
是君子知君之所業久所得必精且深蓋不獨淑其身
及其徒而又將推之以澤民也與夫君子之學成已成
物而已成已難成物益不易而君則知志乎此矣矧建
[024-8a]
安在閩中為壮縣有先正徽國文公之寓宅在焉而君
又徽産也淳樸而靖恭碩大而疏通誦其詩讀其書仰
其遺風而施令於其邦其所志將不伸於公乎傳曰守
令者民之師帥帥所以長民師所以教人闕一不可也
以君之資而加之經術施諸其徒者既如此兹之徃也
均賦以厚民生興道以善民俗嵗時俎豆進趨於鄉先
正之庭而無愧焉則成已成物之效益大於前而名之
興位之進不卜可知矣雖然君知命人也因其業而究
[024-8b]
其成豈役志於名位者哉獨以三百篇風雅之間所望
乎其人者非譽聞之淑則寵禄之光也豈不謂名者實
之賔而位者徳之章乎君學徒胡進士光方裒諸君子
餞别之詩以余同郡人以序請故輙道君之出處與君
之志而致逺大之望焉亦將使後之人樂君之政成而
相與取驗於發軔之初者於是乎有考也
   贈崔君廷佩判歸徳州序
我髙廟制報功之典文蔭武襲著於令甲澤厚而禮均
[024-9a]
將俾世守焉其後令格莫知所從起竊意當文廟渡江
後有司者不能以時建請之過與成化初始下建請者
議廷臣三品以上許一子入太學如例授官自鹽山王
忠肅公而下三十六人聖明仁厚思還舊制以勵羣臣
預者感激聞者興起戴恩圖報之心惟恐或後豈非一
時之盛與蓋於今十有八年矣廣宗崔莊敏公嗣子珂
始獲廷授判歸徳州事珂字廷佩在衆中特醇謹無紈
綺之習種學績文屢入秋試弗偶莊敏公訓育之甚勤
[024-9b]
公位冢宰總百官於兩京兼贊留務責重望隆不得顧
其私於是綜家政應賔客廷佩惟所命而不失公之捐
館也奉襄事無違禮又翼成其弟璿請於上得中書舎
人之禄以守公祀孝友清白之風求諸大臣元老之後
若莊敏公者豈不鮮哉歸徳開封支郡也領縣五有衛
兵雜處其間地大事殷號稱難理判之上有守有貳其
下也有幕有屬又時臨之以藩臬大府之臣仰承俯御
而中處之必有道焉廷佩平日所得於父師者必熟宜
[024-10a]
無待余言者然余聞之禮以蒞官不敬為非孝則廷佩
於此宜必有所從入乎夫公徃矣公之盛徳所暴白於
天下後世者莊敏爾莊以律己而弗肆焉體之立也敏
以應事而弗滯焉用之行也二者不可偏廢也大用之
則大成小用之則小成亦不可諉之為難能也廷佩勉
之下不墜故家文獻之傳上以答聖天子優崇耆俊勲
賢之典且使公卿家得相視其賢否為勸戒此余之望
也若官之内外職之崇庳豈君子所足計哉先襄毅公
[024-10b]
典兵於兩京實與莊敏公同時又先後領留務交莫逆
余弟敏徳入太學復於廷佩同齋舘聨硯席通家之好
非一日也故於其别有愛莫助之之歎特序以贈之
   文昌坊程氏族譜序
文昌坊程氏族譜一帙為巻者九為圖者二十有二為
詩若文附見者凡若干篇故湖口令叔武之所編今儒
學生昭之所續而儒士弁之所参訂者也江南程氏莫
盛新安新安之程實出廣平又上出安定安定之得姓
[024-11a]
以周大司馬程伯休父廣平之著望以趙忠誠君嬰迨
新安則晉本郡太守元譚以其政顯陳將軍忠壯公靈
洗以其勲顯姓益昌族益蕃而望益有聞於天下其詳
則具於宋都官祁之世譜休寜為新安屬邑程視他姓
為多市道之間村落之交若櫛比然皆程氏而居文昌
坊者其一焉考其譜謂忠壯十六世孫秔周顯徳中為
東宻巖將捍休寜有功定居臨溪四世孫秦宋宣和中
避方臘之亂遷泰塘子康建炎初知泗州嘗續都官譜
[024-11b]
中失於兵燹泗州三世孫克明生煒煒再世生應護通
譜於歙宗人丞相文清公此則叔武所據以為編者煒
弟烜生可績遷麋村可績四世孫叔恩元至正末避紅
巾之亂又遷五都湖村叔恩生二子以安以善始定居
文昌坊以安二子長志逺次宗逺始以尚義得官子孫
復多㳺庠序間此盖昭所據以為續者二譜參訂出於
弁而汊口宗儒隠預討論焉要自以為覈矣志逺子五
人宗逺子四人皆淳謹有立志思亢其宗蓋不踰時而
[024-12a]
良産華構將甲於一邑昭之兄景厚嘗及見先尚書襄
毅公公甚嘉之故其昆季於余甚厚間以此譜相屬而
為禮甚恭以勤則為之序曰譜之於人大矣然豈獨以
昭門閥博昏宦以誇世俗如魏晉隋唐之際之所為哉
明昭穆以崇孝敬廣恩義則雖無譜也奚患焉使有譜
而本之不立則雖賢聖之後人且賤之亦何貴乎譜譜
固不可無亦不可恃也昭兄弟知譜之足貴矣而不求
所以大斯譜者可乎哉讀為良儒耕為良農出㳺而為
[024-12b]
良賈力其本焉弗怠使昭穆以明孝敬以崇恩義以廣
則文昌坊之族將以徳善名其家豈徒見重於文字之
間而已余不肖亦幸出忠壯後嘗會諸房作統宗譜刋
布之惜此帙晩出不及會以遡其原而要其歸又因以
念新安之程如文昌坊者計尚有之顧宗法不行於世
莫能盡其親踈離合之由益可嘅也
   王同守贈行詩序
成化甲辰秋朝廷有事於北邉議者請發畿内山東河
[024-13a]
南之粟以濟師各責其上佐一人董之而同知廣平府
事王君原常實預是行原常董其所部諸縣之粟凡若
干石親跨馬屬櫜鞬謹其茇次而撫其勞瘁出居庸以
逹龍門又走大同致命於大司徒青神余公惟時余公
方受詔督諸路兵得專閫以便宜從事而戎装所需莫
良於陜擇知兵者一人徃辦之而原常世居熈河為大
司馬戇菴先生之子又特有是行焉過京師告别於所
還徃得詩若干章而余為之序曰若原常之行可謂壯
[024-13b]
哉矣夫古者文武一道而士之有文事武備者其常也
中世以來始稱横槊賦詩下馬草露布者為難得蓋士
之齪齪者不足語此而號儒者亦諱言兵士之失職久
矣原常以精悍出羣之姿加以倜儻用世之才濟以家
庭三禮發身之學所養既𢎞所閱既熟故一出而以書
生集難辦之事以有司成佐軍之功超乎等夷而無忝
於為士者如此諸君子壯其為人播之聲詩以為行李
之華而備離筵歌吹之奏宜哉雖然董軍儲於北邉預
[024-14a]
有賢勞以禆國計者臣道也治戎装於關西便途歸覲
以夀雙親者子道也二者兼盡則忠孝之端也士之大
節不可一日而不求所以充焉者也戇菴先生以三朝
元老還政家居正色昌言聞者興起况其愛子得於耳
濡目染者有素亦何藉於人言兹行也喜於暫會而樂
之必深念其遄歸而誨之益切原常敬受而加勉焉壯
嵗功名當不止此則是詩亦不可以不序而留以取驗
於異時也先尚書襄毅公於戇菴先生為同寅交相孚
[024-14b]
而不比故通家之好余得以兄事原常而原常壯哉之
志則余瞠乎莫知其所從矣
   贈周君徳中同知蘇州府詩序
初成化乙酉之秋安陽周君徳中舉河南鄉試第一人
京師傳誦其程試之文而歎曰中州竒才也然徳中數
竒弗偶凡七上禮部退而好修不懈久之年幾可以服
官政矣門生子弟多舉於鄉試於廷矣甲辰之夏乃入
吏部銓復舉銓試第一人尚書以下覆其文而歎曰制
[024-15a]
科遺才也奏授同知蘇州府以行於是薦紳能言之士
善徳中者分韻賦詩以餞而余為之序曰士之負卓越
不羣之才見用於時者其自待必重而君子亦必有以
嘉予之燕之以飲食贈之以車馬而或貽之以聲詩其
禮勤其意周然飲食以適口也車馬以佚身也其予之
也淺詩也者所以作其氣而感其心也其予之也深此
三百篇多贈行之什學者誦法之至今而莫之敢廢也
今天下東南大藩莫如淛大郡莫如蘇國家財賦所自
[024-15b]
出而蘇以一郡敵淛之一藩劇可知矣徳中一發解於
鄉士再擢冠於選人其才亦可謂卓越不羣者矣以卓
越不羣之才佐財賦最劇之郡位相值而力相當其舉
錯之權出内之等利病之策所以厭人心紓民力而大
有為於句吳之區以増輝於古循良之傳不有日哉矧
其家食之日長而學益精出宦之日遲而事益練其自
待之重久矣亦何俟乎人言然君子成人之美者愛莫
助之則禮勤意周而予之深者非詩亦莫能致之也况
[024-16a]
諸公之詩或頌焉或規焉亦安知其詞之温醇意之忠
厚不有脫凡近而上得古詩人之風㫖可傳者乎徳中
為故鴻臚卿拙逸先生之子江西左布政使徳明之弟
今駙馬都尉徳章之兄門第之華文獻之盛甲於一時
然貴而不矜富而不侈皆士之常不敢以是取足於徳
中也故不著
   贈宋君廷貴知泰安縣序
太學生宋君廷貴於國賔王公司言有鄉曲之雅公因
[024-16b]
聘主其塾訓其𦙍子焉余數過王公識其人蓋君名在
吏部銓籍甚久將注官矣然君念有母八十在堂毎對
人語及之必與涕俱一旦束行李告所知將徃省於故
鄉或沮之不可行且有日而吏部忽得請揀府佐縣正
其法甚嚴君裒然在選中廷授知秦安縣事以行聞者
嘖嘖曰舎宦鞅而急親闈若宋君者孝矣哉天不負之
命與事會不徒一慰倚門之情而遂司百里之民社為
母榮得七品之禄食為母養計君之為心視毛義之喜
[024-17a]
殆有甚焉然使宋君前期而行則人必為君後時而悔
於是王公歎異而嘉樂之請余序其事以贈噫忠者孝
之推也而鬱之久者發必宏君誠孝矣又所業者三百
篇之經上秋試十有一科不利於有司而學益充授之
以政宜其逹矣而余竊有所進焉者今關中劇旱民饑
荐興廟堂蓋不能無西顧之憂勉哉宋君促駕以徃拯
秦安之人於溝壑之中而措之袵席之上為諸邑先以
無負遴選之公昭宿學之成答故人之厚望不在兹行
[024-17b]
歟諒矣忠孝之相為用而士不可以偏廢也先是有著
令勲戚大臣必進修於太學宋君嘗與恭順侯者聨硯
席諸公亦相率友宋君而禮之故餞君以酒贈君以言
王公倡之而諸公悉附名其後云
   封奉直大夫知薊州汪先生七十夀詩序
汪氏在新安六邑最盛率祖唐越公華而越公實始居
績溪之登源故登源之汪尤盛曰裕清先生者仁厚人
也以儒醫鳴其鄉嘗用薦為績溪醫學官以奉其父甚
[024-18a]
謹父安其養年九十有二及見五世孫無恙在堂而先
生亦今年七十矣先生訓育其子孫甚力諸子曰溥起
鄉進士守薊州曰瀅起進士尹玉山諸孫曰度繼舉於
鄉而先生亦受誥命封奉直大夫如溥官矣奉耄耋之
親於堂見曾𤣥之孫於家而又迭享牲鼎之養於官顯
受綸綍之命於朝有一於此皆世之大慶而獲備於裕
清先生之身亦可謂難矣頌聲不作其何以昭世徳而
風鄉人於是其婣友上林苑丞程君京輩告諸搢紳播
[024-18b]
諸詠歌將寄夀先生而謂詩必有序以見作者之意爰
屬之余余聞宣聖論夀必歸諸仁易賛家慶必本於積
善盖不易之理也汪先生始以醫起家夀其親及其身
推之以活其鄉黨宗族甚衆其仁之施善之積不已厚
乎而又兩子競爽為國家司民命於大郡名邑之間仁
聲淑聞足以最考功之書膺宣室之召語善與仁益又
大焉則宜其夀開於先者將底於期頥幾於人瑞而迓
續敬承其後者殆不可量也哉先生誕辰在嵗之九月
[024-19a]
二十有二日張筵於庭長㓜咸集稱慶之際命童子歌
諸公之詩以侑觴吾知先生心益休體益康禄養恩封
與夀俱進鄉之人顧瞻咨嗟又必以為仁人長者其所
獲如是有景仰企慕之心則此詩於尚齒好徳之勸不
既多乎余嘗過績溪訪登源拜越公之廟而裵徊於丘
壟亭榭之隅崇山複嶺秀㧞環峙大溪水經其前盤廽
百折而後出竊以為地靈所鍾必有異人况盛徳之後
實家於此庶幾見之以為快乎蓋今得汪氏而後知人
[024-19b]
境之足以相當也是為序
   户部郎中官君輓詩序
平度官君汝清與余同治尚書就天順壬午之試君魁
山東余亦繆魁畿北蓋相聞而未相識也既舉進士成
化初先婦翁太師李文逹公卒君以工部主事受命徃
治葬於南陽始識君而未悉其人也戊戌嵗大侵君以
户部主事奉璽書賑河間余亦得請省覲還新安乘傳
而南適與之遇見君規畫舉措不遺餘力所活數萬人
[024-20a]
心竊異之既又訪余公館聴君言弭災六事鑿鑿可行
其一論水患尤切云河間界滹沱中堡二水地最下有
九河故道疏其委以入於衛河河道久而淤為腴田則
民據之或舉而歸之貴近勲戚之家知利而不知害也
由是水無所洩加以霖潦則四潰浸淫以壊民田嵗以
為常誠使水有所歸則嵗入當倍且疏濬視賑貸其費
不啻什一而議者或病於難集蓋世之樂因循而憚興
作者常多也余家中世自新安寓河間嘗考圖籍詢故
[024-20b]
老按形勢得其説而莫可語者聞君言為之驚喜曰吾
人自是其有瘳乎君亟草奏言於朝而議者果以為難
事竟沮然畿北人感君紓國之心裕民之策口之不置
而有遺憾焉余既遭先少保襄毅公之䘮與君契濶甚
久癸邜夏始上京師道諏君出處則已進郎中再奉璽
書督儲於薊其所建白益多聲望益振余方覬其再見
相與傾倒而君不幸已矣嗚呼悲夫世固未始乏才而
求夫好古之學經世之務可以備將來大用之選若君
[024-21a]
者蓋屈指可數奈何其年之弗永才之弗究而余亦安
能不為世道之惜也哉君捐舘時年四十有一有弟曰
賢亦學於鄉長子曰熈載方為儒學生能收君之遺文
狀君之遺行又告哀於所還徃得輓詩若干章奉以視
余余既悼君之早世又幸君有佳子弟足以引其有餘
不盡之澤而益長也序而歸之俯仰今昔有不勝其泫
然者矣
   贈葉君茂卿通判廣平府序
[024-21b]
成化甲辰冬十月葉君茂卿得入吏部銓廷授通判廣
平府事凡同出新安而寓京師者相與榮之又從而餞
之俾余有言以重君余於君交久勢不可以無説乃諗
於衆曰世率以地南北異宜人馴悍異性治之所施者
寛猛異法若君之行何如哉君生江南𦕈然一儒者筮
仕而佐大郡於北方將孰不以為難乎余則曰否夫難
者勢也而有不難者存理也學足以明理則舉措之間
無施不可其何有膠於一偏而不相能者哉廣平古晉
[024-22a]
趙之境號漳河間一都會風氣剛勁士多義俠若程杵
之忠亷藺之烈望諸君之風槩清河崔氏之孝友遺風
習俗千載猶新而例以北方為難馴欲一切以猛從事
亦烏可哉君學道三禮於王制之詳民志之辨皆已素
定又數屈於禮部齒益健學益䆳人情世態閱歴之益
多兹之徃也將大展其所藴佐其長率其屬綏迪其士
人地之北猶南也民之悍可馴也寛猛相濟而政無不
成也矧君以歙人莅廣平皆帝都輔郡何南北之不相
[024-22b]
通被仁義禮樂之澤最先何馴悍之不相化政令之頒
建白之上朝發夕至何寛猛之不相為用而私憂豫計
之哉竊有所告於君者比嵗以來暵荒民饑江以北為
甚廣平其一焉雖聖天子憂勤屢有明詔問民所疾苦
而有司奉行力不力恒均也若是者將誰之責歟夫建
官以為民也民不被其澤而安居以享禄食循資以待
遷擢儒者之恥也君學術老成宦途云始舉而措之將
必有出乎常情者哉願與鄉人共拭目焉
[024-23a]
   贈平江伯陳公還鎮詩序
平江伯合肥陳公志堅將漕運兵十餘嵗矣嵗一朝京
師以為常乃成化甲辰冬上書乞解印就第優詔不許
於是節鉞還鎮有期凡搢紳内交於公者咸賦詩贈之
推余為序惟我朝文廟徙都北京國計悉仰於東南特
遣文武重臣建牙淮水之陽以經制之而公之曾大父
恭襄公首膺是任論者以為中興計臣第一人其大功
盟於册府其遺愛存乎廟食者不替益隆也公以元勲
[024-23b]
世胄起而繼之兵强食足為諸鎮之冠而又識逹政體
每有建白利病之策昌言於朝以是主上嘉其忠勤慰
諭勉留而搢紳懐憂國愛士之心不能已於言者如此
余竊觀召虎征淮南之夷而周人有江漢之思李愬平
淮右之賊而唐人有方城之雅傳之後世以為美談今
國家承平兩淮晏然非叔季可比雖連丁嵗侵得公坐
鎮其地拯之輯之不遺餘力休兵恤士以收足國裕民
之功視虎與愬殆無愧焉矧江漢之詩必舉公奭方城
[024-24a]
之雅亦頌西平視公之於恭襄又將以濟美並稱於百
代之上盛矣哉世臣之足為國重有如是者然則諸搢
紳之作雖比之江漢之詩方城之雅亦何讓哉公少承
其父莊敏公之訓喜問學隆師親友迨今不衰每士夫
道淮必禮接之或就而問政有古儒將之風故人樂與
之言而余交公尤稔輒為道所以作者之意雖然出入
均勞盛世所以優大臣也公之勞於外也久矣上下之
屬望於公者厚矣不日召還留衛天子建封侯之業以
[024-24b]
増輝於家乘史册之間諸搢紳嘉予之者又將不止乎
此協聲律被管絃以鳴國家之盛豈特公一身之榮而

   怡雲錢翁六十夀序
先民之夀大率以百二十嵗為期六十則夀之始也出
而仕於朝五十服官政六十則指使處而飲於學五十
者立六十者坐示將以漸而致其隆焉蓋先王所以優
六十之人如此而况子之於親乎當喜懼之交而致夫
[024-25a]
耄耋期頥之祝固情之不能已邪無錫有怡雲錢翁者
本呉越武肅王之裔自其祖父伯叔以來世以尚義聞
至翁益篤於孝友盡父之喪隆母之養推讓田宅以與
兩弟而又屢矜其不立三撫其遺孤雖已産藉是以日
朘而不恤也方且延師以誨子捐粟以濟饑輯其先世
遺文為襲慶編以傳世而翁亦年六十矣於是翁三子
因余所善户部趙夢麟主事以請曰願有言焉以為翁
夀余不及識翁而得觀其所謂襲慶編者又及識翁之
[024-25b]
從子所謂鴻臚君楷者知翁上顯其宗祊而下成其子
姓不遺餘力盖孝友人也語不云乎孝弟也者其為仁
之本與仁則夀矣翁雖不仕而以尚義恩授承事郎又
以徳善重其鄉鄉之為介為賔且自兹始跡是觀之其
心休其體豫由六十而底於上夀不庶幾乎雖然蘧伯
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進徳之功不以老而倦也豈惟
六十哉萊子年七十而孺慕申公伏生皆年八九十而
傳經張蒼年百餘為漢計臣多著述古之人年彌髙徳
[024-26a]
彌劭者如此翁思古之人益策其所未至而不强其所
不能使年與徳俱進祝以漸而致隆將有不一之書余
言則其兆也翁名會字孟津别號怡雲始生在嗣嵗之
元旦後八日其配長洲徐氏少翁十嵗賢而偕老三子
曰本相榦皆孝謹克世其家云
   吕母太夫人夀序
走少以童子執灑掃之役於嘉禾吕文懿公先生之門
先生以清徳正學輔英宗退而執經以授今天子蓋蚤
[024-26b]
莫汲汲畢力於公而弗顧其私凡區畫家政一出於太
夫人徐氏太夫人淑慎之姿貞靜之徳賢明之行可方
古人蓋一時卿大夫家率自以為弗如也走獲與及門
之士從公子今主客郎中秉之以歳時升堂拜舞為夀
太夫人推愛子之心以及諸生由是諸生自幸為得所
依庇率事先生如父事太夫人如母迨今幾三十年而
先生不可作久矣太夫人居嘉禾故第無恙在堂而春
秋亦六十餘矣及門之士或顯或隠多以星散而走於
[024-27a]
秉之得侍同朝篤世講焉雖無復向時展敬修謁之勤
而此心蓋未始一日忘慈煦之澤也成化己亥春走自
新安省親還朝過淛始獲拜太夫人於堂癸邜夏復自
新安起復而來又獲拜焉凡再見而太夫人體益彊徳
益劭内政益修而明僮僕益恪而嚴蓋不以老而怠其
家者如此然獨念秉之不置曰庶幾王事有間乎其遂
迎我我將從之撫諸孫以為樂乎人以是知太夫人之
慈走之至三月秉之果以太夫人故力請檄而南將便
[024-27b]
道奉板輿北上遂天倫之私而不廢乃公人以是又知
秉之之孝夫慈與孝皆出於天而性於人順之則為福
斁之則為盭若太夫人之慈歆其子之孝而有不獲福
焉者寡矣吾知其心之廓如身之胖如將夀之隆如不
可以言贊也走之先尚書襄毅公於先生為同年母夫
人於太夫人有娣姒之義方迎養於京聞秉之之行喜
不可遏知二母之相見有日而獲伸其私也輙先序其
事以貽之請為歸夀之獻
[024-28a]
   驄馬行春詩序
成化乙巳春監察御史姑蘇奚公克新奉命出按於南
畿搢紳大夫作驄馬行春圖賦詩贈之而以序屬余余
竊觀國朝著令每嵗必遣憲臣分行天下以飭吏事恤
民隠其責最重而在南北兩畿者為尤甚蓋畿内郡縣
地逼而事殷地逼則毁譽易逹事殷則舉措不遑誠非
一藩省逺外之地可比奚公少以明經領天順已邜鄉
書久之舉成化壬辰進士有起家之學筮仕知青州樂
[024-28b]
安縣凡三年有及民之政受薦而入為御史嘗奉勅理
鹽法於河東又奉勅綜邉務於居庸諸路有奏最之績
兹之徃也固將有所罷行而適於緩急之宜有所糾薦
而明於賢不肖之察使七郡之吏民畏而懷之非議不
興而廢政畢舉如是則亦何責任之重之足慮哉昔桓
典為御史時人有行行止避之謠蓋予之也鮑宣為司
𨽻時人有三入再入之歌盖期之也今送公之詩多出
名卿才士之口予之深期之逺亦皆本於善善之公可
[024-29a]
以附古風人之義而傳者行臺瀞深職事有暇時取而
諷之固將惕然思有以副之而莫能已乎不日還朝風
裁益増而名益振天子益寵嘉之將有進擢之命以比
跡於桓鮑且有徴於是詩俾一時號良憲臣者曰有奚
公焉豈不韙哉
   贈守禦滄州正千户趙良玉詩序
滄州為河間支郡古燕齊孔道而其境東極於海擅魚
鹽之利盗出不時蓋嘗宿重兵委將吏號横海軍節度
[024-29b]
使國朝既一海内於滄州罷兵置牧專蒞其民民相安
而莫相恃者餘百年矣成化乙未朝廷始用議者言徙
河間衛一軍於滄州號守禦千户所以漸復前代之舊
有牧以養有兵以衛民有所恃以無恐而益安盖修廢
之良策經始之逺圖也維時武進趙君恂以正千户將
其兵以行至則畫疆界立營壘開屯田而建牙於州中
不遺餘力以成偉觀庶幾一時良武弁乎而間以勞役
得未疾久之弗瘳乃遣其子瑛請代於朝許之瑛字良
[024-30a]
玉余季父之壻也其為人通頴而識事謹愿而好文余
嘗器之而愛莫助之也青宫直講之暇為請於同官得
詩十章以華其行且序而告之曰守禦之官誠美矣顧
知夫朝廷所以不憚徴調之煩規措之費者何哉凡以
為民耳夫兵民一體勢若輔車政扞則上之毁生情否
則下之怨興而亦何有於守禦之設哉如使莅民者曰
兵所以衛民也吾民不可以不勞典兵者曰民所以養
兵也吾兵不可以不戢如此則情相孚政相濟而為滄
[024-30b]
人之慶也大矣良玉自曽大父以來預有開國靖難之
功載於冊書而其父又以老成膺選擇首事於滄州者
也良玉繼之而年甚壯志甚勇他日不有以邁前烈拓
後效以答世將之寵而無忘於搢紳大夫與進之盛心
是豈所望於舘甥者哉然則良玉亦安肯取足於是而
不加勉與
   張氏世美集序
涪人有雲菴張先生者以易名家嘗魁正統辛酉鄉薦
[024-31a]
有㨗髙科取顯仕之地而先生念失其父也早獨頼母
守節訓之成欣然就乙榜以去又援就禄之令而得蜀
之廣安學正自署其堂曰榮養虀鹽之樂不必鍾鼎也
既而親終改陜西華州九年升山東濟南教授凡三主
師席門生多列官中外而先生亦年才五十一耳毅然
引疾西歸或署其堂曰恬退盖先生之出也可以勵禄
養之子其去也可以勵患失之臣豈非一時忠孝人哉
今兵科都給事中本謙其長子也本謙世其經舉成化
[024-31b]
丙戌進士官瑣闥久之受貤封之寵且得請歸覲於涪
維時張氏子弟以輸粟賑饑而為義官者三人以執經
入學而為儒生者四五人或署其堂曰恩榮而先生未
嘗以喜本謙奉璽書覈邉廩於湖廣貴州兩藩袪宿弊
杜私謁竟為譁者所誣訟謫判陜西耀州將署其堂曰
遂休而先生未嘗以戚蓋先生飭其躬以淑諸人而施
諸其家有如此者本謙懼弗克承之將取四堂所得名
公記序詩歌類為巨編刻梓以傳或者為題曰張氏世
[024-32a]
美集間以序屬余久無以應也會本謙上疏伸雪荷特
恩進今官而母訃又適至則是編之託余豈可以無説
哉惟古人號世濟其美者蓋有之矣而美之小者不足
言若忠孝則美之大者然亦必不以外至者為戚欣而
後能之若雲菴先生殆有見於斯乎先生通經學古且
聞道於至人徃徃有脫屣世塵之意宜其芥視軒冕進
退從容而先立乎其大者如此朂哉本謙尚以平日所
聞於家庭者充大而光敭之使功名焯焯於盛時上報
[024-32b]
天子知遇而下昭先生之徳於無窮他日所以世其美
者將比迹古人而無愧當世名流所以嘉予之者亦寧
止乎是哉先生名𤣥字成功封兵科給事中雲菴其别
號本謙名善吉余同榜進士云
   贈知婺源縣事董君序
知婺源縣事董君惟和既受命將之官而婺源之仕者
大理評事汪君守貞合一郡之人在京師者徃餞之而
以贈言托余余亦素相還徃其何言之贈而為有益於
[024-33a]
董君哉雖然則嘗聞之矣為政者必悉其土地人物而
後可與言治不悉其土地人物而惟吾意之所如其治
之有成者鮮矣徽之為郡也領縣六而婺源獨於前代
嘗為州五嶺奠之其峻極天水之東出者為淛源西出
者入鄱湖山川相帶風氣孔完其土地沃矣忠賢之臣
史不絶書節孝之坊門巷相望而子朱子之闕里巋然
中處道徳之澤萬世一時其人物偉矣夫惟其土地之
沃則有所資給而民易足其人物之偉則有所漸被而
[024-33b]
民易化使為縣者知其然易足者安之而弗朘易化者
導之而弗尼如是而吾治之弗成者亦鮮矣董之先蓋
淛之鄞人永樂初方占籍北京鄞山水之勝甲東南計
與婺等而君又喜問學負才力從禮部尚書箐齋周公
㳺周公器之中成化辛邜鄉舉舉進士凡五不偶年益
壯學益成閱歴益多且熟筮仕而得婺源其治之有餘
地也可必矣董君行哉履其山川而考其題名前代之
為縣有去思與人所弗錄者為誰奠於先正之堂而服
[024-34a]
其遺書求夫為令者之所當勉與所當懲者何在切問
近思而無待於外求則其舉錯之宜好惡之審事上撫
下之節必有可觀以無愧於為士其較夫走阡陌繙案
牘而役精神於僕僕之間者相去逺矣竊誦所聞以答
諸搢紳致之董君以為少益而終聴之則庶幾婺人之
慶也哉
   贈麻城縣丞張君序
故華蓋殿大學士贈太師南陽李文逹公中子錦衣户
[024-34b]
侯士敬嘗求塾師而未得以語國賔易水王公司言王
公憮然曰吾友太學生成都張君孟誠其人也哉士敬
即日禮於其廬而致諸賜第之塾中以教其二子鏞銓
焉張君學顓而行馴二子者受教惟謹士敬之兄曰尚
寳公士欽每語而器之曰此殆蜀才之遺者乎久之當
上吏部遂以成化乙巳春廷選為湖廣麻城縣丞士敬
過余曰子獨可無一言以惠張君之行哉惟不佞執經
文逹公之門且託有姻好凡所以愛厚君者蓋與士敬
[024-35a]
同顧夫平日飲燕過從之間有會必俱服官行已之方
亦畧傾倒矣又何俟乎離觴繾綣之際而後有所譊譊
哉雖然士敬之請堅矣則亦無已而為之説曰子之欲
得良師與民之欲得良吏一也是故師不良而子無所
成者一家之憂也吏不良而民無所仰者一邑之仇也
出處仕學之道烏有二乎哉夫丞佐令者也過則有犯
分之嫌不及則有曠官之議而麻城又故楚之劇縣境
多秀民尤長於春秋非其人政之公行之亷求有能足
[024-35b]
乎一縣之望者鮮哉張君之大父子英以布衣被徴為
蜀府寳賢堂訓讀父宗器以鄉進士歴官同知河東轉
運司然則君得諸家庭深且久矣處為良師出為良吏
以弗墜其先烈有餘地矣余言不足以輔君君行哉不
自足而益求盡夫在我者固君子之志也歟
   贈監察御史汪府君孺人江氏輓詩序
新安諸汪共祖唐越國公其居婺源浯村者在國初有
春坊司直蓉峰先生號最盛諸汪皆莫之及江氏祖梁
[024-36a]
宗室云梁亡避地更姓今不能復而獨署其族曰蕭江
以自别於土著所居曰江灣皆碩宗也汪府君宗煴出
浯村六嵗喪母十嵗喪父能自立以不墜其先而振其
後配江氏出江灣又能佐其夫拓其田宅而訓成其家
人賢翁姥也府君卒年七十有二江氏卒年六十有七
當昇平之世而偕老獲全歸之樂其生也府君贈文林
郎監察御史江氏贈孺人受天子之寵命於身後足以
發潛徳昭令名其終也長子奎舉進士職風憲出按於
[024-36b]
兩淮七閩皆有聲嘗抗䟽論天下事不以利害動聞者
壯之餘三子坦圻坤亦相與承其父兄之志力善而無
弗肖者長婦為太師徽國文公世孫諸婦亦皆出良家
其後也府君夫婦之喪告哀於逺邇逺邇之人無不䀌
傷有奠有輓聨編累帙上足以勸人之親下足以勵人
之子其徳之徴也夫其生於碩宗動有師法而無過舉
故其累行之賢由一身以及一家名一鄉至於如此而
人言之可徴者固不可無述也不佞獲與今御史君同
[024-37a]
年進士有交承之誼蓋嘗過江灣入浯村望其山水之
勝而敬弔府君夫婦之賢讀其哀詩竊有感焉故因其
請而不辭有説以告來者尚徳之義也
 
 
 
 
 
[024-37b]
 
 
 
 
 
 
 
 篁墩文集巻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