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25 篁墩文集-明-程敏政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篁墩文集巻一     明 程敏政 撰
  青宫直講
   大學
大學
 大學是古者帝王教人的所在即如今國子監便
 是這一本書是孔子遺留下的専記古者帝王教人
 之法故名大學
[001-1b]
大學之道
 古者人生八嵗上至王公下至庶人之子弟都入小
 學教他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到
 十五嵗自天子之長子衆子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
 與凡民之俊秀都入大學教他修已治人之道如下
 文所説便是
在明明徳
 明是教人用工明徳是天所賦於人之徳性以具衆
[001-2a]
 理而應萬事本自虛靈不昧如明鏡一般但氣禀有
 昏濁又喫物欲蔽了則有時而昏如明鏡被塵埃遮
 了一般人湏要力學用工重新明了自家明徳如明
 鏡去了塵埃一般方好所以大學第一件要明明徳
在親民
 這一箇親字宋儒程子説當作新字舊夲錯寫了民
 是天下之人天下之人也都有這明徳但為氣禀所
 拘物欲所蔽昏了若既自明其明徳又當推以及人
[001-2b]
 使天下之人除去舊染之汚也都自明其明徳所以
 大學第二件要新民
在止於至善
 止是住在箇處所不遷動的意思至善乃事理當然
 之極凡人行事極好處便是至善若既能明明徳又
 能新民這两件又不可茍且便了湏是都造到至善
 所在所謂至善必湏一團天理之公無一毫人欲之
 私方是所以大學第三件要止於至善這已上三件
[001-3a]
 是大學一書之綱領
知止而后有定
 止是所當止之地即指上文至善説定是志有定向
 人若能知道至善所在方才志有定向如射箭的知
 道正鵠一般
定而后能静
 静是心不妄動既志有定向方才心裏有主張不肯
 妄動
[001-3b]
静而后能安
 安是所處而安既心不妄動方才隨所處而安無有
 不自得處
安而后能慮
 慮是處事精詳既所處而安方才處事精詳不肯粗
 畧
慮而后能得
 得是得其所止既處事精詳方才能止於那至善所
[001-4a]
 在
身脩而后家齊
 身是一家的根本人能脩治自已的身件件正當無
 一些差錯那一家的人為父子兄弟夫婦長㓜的便
 㸔著様子都去學好家無有不齊的
家齊而后國治
 家又是一國的根本家既齊了那一國的人便㸔這
 一家的樣子也都去學好國無有不治的
[001-4b]
國治而后天下平
 國又是天下的根本國既治了那天下的人便㸔這
 一國的様子也都去學好天下無有不平的自物格
 而后知至以下七句是大學八條目的功効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爲本
 天子是指人君人君代天理物便如天的兒子一般
 庶人是指百姓每這至於兩箇字包著諸侯卿大夫
 士在裏面壹是觧作一切言上自人君下數到百姓
[001-5a]
 每貴賤雖有不同一切要以脩身做箇根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本是指身末是指家國天下否是不然的意思人的
 一身既不能脩便是根本上亂了却要使家齊國治
 天下平决不可得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厚是指一家所薄是指國與天下未之有是説無
 此理一家有骨肉之親國與天下羣臣百姓多是䟽
[001-5b]
 逺的人自然較薄些若一家骨肉分上既待的薄了
 却望他去優禮臣下愛養百姓必定無此理自天子
 以至于庶人與這一節是説八條目中修身齊家兩
 件最為𦂳要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這兩句詩出在詩經商頌𤣥鳥篇邦畿是京畿地方
 止字解作居字詩言京畿地方周圍有千里之廣乃
 百姓每所居止的去處引此以見凢百事物都有箇
[001-6a]
 至善當止的意思
詩云緡蠻黄鳥止于丘隅
 這兩句詩出在詩經小雅緡蠻篇緡蠻是鳥聲丘隅
 是山髙樹多的去處詩言緡蠻之聲的黄鳥這等微
 物都知道做巢居止在那山髙樹多去處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子是孔子孔子讀這緡蠻兩句詩説黄鳥微物尚能
 知道尋箇好處做巢居止人爲萬物之靈豈可反不
[001-6b]
 如這禽鳥知所當止乎引此以見大凡人不可不知
 箇止至善的意思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誠意是學者自修頭一件事毋解做禁止自欺是自
 家欺謾不肯著實曽子解經文説誠其意者這一句
 只是要人於心上發動時便著實爲善著實去惡常
 常禁止那自家欺謾的意思
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
[001-7a]
 謙字解做快字足字凡惡惡如惡那惡臭一般著實
 怕染些惡在身上好善要如好那好色一般著實要
 得那善在身上這等自家心裏方才快足
故君子必愼其獨也
 獨是指自家心裏説好善惡惡著實與不著實只是
 自家心裏曉得别人不曉得所以君子的人於這等
 去處必要謹愼不可一毫放肆
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
[001-7b]
 閒居是沒人㸔見處小人在那没人㸔見處爲惡無
 一様不做出来
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厭然是皇恐要躱藏的模様小人在背地裏幹了那
 不善的事及至見君子的人不覺皇恐躱藏要遮掩
 惡處顯出他那善來
人之視已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
 視觧做㸔字小人的模様人都㸔出來便如㸔見他
[001-8a]
 肚裏肝肺一般這等小人枉費了這一段詐心有甚
 麽益處
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愼其獨也
 中是心裏外是外面這獨字即是閒居沒人看見處
 曾子説這等小人心裏著實為惡自然露將出來所
 以君子的人以此為戒雖是沒人㸔見處愈加謹愼
 不敢一毫放肆
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
[001-8b]
 諺是俗語曽子引俗語説那溺愛的人偏不明他兒
 子雖有不肖處也不知道只是説好
莫知其苖之碩
 苖是田苖碩是茂盛的意思俗語又説那貪得的人
 偏不足他那田苖雖是長得茂盛了也不知道只説
 不大長盛
此謂身不脩不可以齊其家
 這一句是總結上文之意言身不脩不可以齊家葢
[001-9a]
 身是一家的根本一身既壊家裏諸事都做不成了
右傳之八章釋脩身齊家
 右是前面説大學傳的第八章是解釋經文中脩身
 齊家的意思
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逺矣未有學養
子而后嫁者也
 康誥是周書篇名赤子是初生的子曽子引周書説
 人君保愛百姓當如保愛初生的子一般又解説道
[001-9b]
 那初生的子飢便思乳寒便思衣只不㑹説話那為
 母的把至誠心去求他雖是有些不著那赤子的意
 也不逺了不曾有人學了養子的法才去嫁人的可
 見慈母愛子的心是出于自然所以那赤子雖不㑹
 説話以誠心求之也得其意何况百姓每㑹説話的
 若反不得其意只是不曽把誠心去求他
一家仁一國興仁
 人能使一家之中都孝順父母盡了仁的道理則一
[001-10a]
 國的人㸔著様子自然孝順父母而興於仁
一家讓一國興讓
 人能使一家之中都敬事兄長盡了讓的道理則一
 國的人㸔著様子自然敬事兄長而興於讓
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一人指君説若為人君的不仁不讓只要貪財所行
 違背于道理則一國的人不肯心服便生出禍亂來
其機如此
[001-10b]
 一國的人仁讓本於一家一國的人作亂本於一人
 其機括所係如此
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
 所以古人説道一句言語説的不好便壊無數的事
 一箇人行得好便能安定一國
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
 堯舜是古時兩位聖君尭舜在當時倡帥天下以仁
 愛的道理因此那百姓每都依從著他也興於仁愛
[001-11a]
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
 桀紂是古時兩箇無道之君桀紂在當時倡帥天下
 以暴虐的事務因此那百姓每也都依從着他以暴
 虐相尚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
 人君施號令於天下要百姓每都為善自家却不好
 善這便是所令反其所好天下百姓豈肯信從他
是故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
[001-11b]
 有諸已是有善於己君子之人要教百姓每為善須
 要自家先有這善行如自家能孝父母敬兄長方可
 責人去盡孝弟事
無諸已而后非諸人
 無諸已是無惡於已君子之人要禁百姓每為惡湏
 要自家先沒有這惡行如自家没有不孝不弟的事
 方可去正那不孝不弟的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001-12a]
 人若自家身上藏著不善却要教别人為善自家藏
 著惡却要禁别人為惡這便是不恕不恕的人曉喻
 百姓每能遵守號令决無此理
故治國在齊其家
 這一句是總結上文説要整理那一國的百姓必先
 要整齊這一家的人可見齊家是治國的根本
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
 詩是詩經小雅南山有䑓篇樂是懽喜的意思只是
[001-12b]
 助語詞曽子引詩説可喜可樂在上位的君子便是
 百姓每的父親母親一般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好是喜好惡是憎惡曽子解詩説百姓每心裏所喜
 好的是飽煖安樂君子之人都順著他的心常恐奪
 其所好百姓每心裏所憎惡的是飢寒勞苦君子之
 人也都順著他的心不肯把可惡的事加與他
此之謂民之父母
[001-13a]
 君子之人於那當好的當惡的都順著人心如此是
 愛百姓每如愛自家兒子一般所以百姓毎愛他亦
 如愛自家的父母一般以此見得為人上者不可徇
 私情好惡拂逆了下頭的人心
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
 康誥是周書篇名命是天命曽子引康誥説只有天
 命去就無常全㸔人君所行如何又解書説人君若
 賤貨貴徳所行都是好事則人心歸向便得了天命
[001-13b]
 若貪貨敗徳所行都是不好的事則人心離叛便失
 了天命這一節是言上文引文王詩的意思
楚書曰楚國無以爲寳惟善以爲寶
 楚書是楚國史官所記的書楚書説晉大夫趙簡子
 曽問楚大夫王孫圉説你楚國的寶物如何王孫圉
 對他我楚國不以金玉為寶只是賢臣便當做寶
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舅犯是晉文公的母舅晉文公做公子時出亡在外
[001-14a]
 其後他父獻公薨逝了秦穆公勸他歸國舅犯教文
 公對説出亡在外的人無可以爲寳只以愛親為寳
 若不能孝思其親且去争國圖利便不是了這兩節
 申明不外本而内末的意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
有容焉
 秦誓也是周書篇名一个是挺然獨立的意思斷斷
 是誠一的模様技是材能休休是易直好善的意思
[001-14b]
 秦誓説如有一个挺然獨立的大臣爲人誠一也無
 别様材能只是他心裏易直好善無比的有度量容
 得人
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
口出寔能容之
 彦聖是有美徳的人不啻猶言不但若大臣見那人
 有材能的便像他自家有這材能一般見那人有美
 徳的心裏著實喜好不但像口裏稱道他這等實是
[001-15a]
 他度量寛洪能容那有材有徳的人
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
 利是利益若任用了這好賢樂善的人必能保我子
 孫常享富貴保我百姓常安生業如此庶㡬有益於
 國家
人之有技媢疾以惡之人之彦聖而違之俾不通寔不
能容
 媢疾是妬忌若大臣見那人是有才能的專一妬忌
[001-15b]
 憎嫌他見那人是有美徳的便與他不合阻隔他使
 他到不得君上的跟前這等實是他度量窄狹不能
 容那有才有徳的人
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殆是危殆若用了這嫉賢妬能的人必不能保安我
 的子孫與我的百姓國家豈不危殆
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
 放流是發去逺方便像而今流罪一般迸是斥逐的
[001-16a]
 意思曽子又説只有仁者之人曉得這嫉賢妬能的
 人最為國家大害深惡痛絶他務要發去逺方斥逐
 到外夷地面去不容在中國恐怕貽害於人
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
 曽子又引孔子這兩句言語説只為仁者之人至公
 無私所以他愛的惡的都得其正如斥逐那妨賢病
 國的小人便是能惡人小人去了君子進用百姓才
 得安樂便是能愛人
[001-16b]
   中庸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
 舜是古時聖君知是人的見識孔子説舜是箇有大
 見識的聖人非常人可及
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
 邇言是淺近的説話惡是説得不好的善是説得好
 的舜雖是聖人他心裏常喜懽咨問人人的言語雖
 是淺近也喜懽去審察不肯輕忽説得不好的便掩
[001-17a]
 匿了説得好的便播揚於衆以此人都喜把那善言
 告與他
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兩端是衆論不同之極致如小大厚薄之類人的説
 話雖是好了其中却有兩端不同處舜又把這兩端
 的説話自家酌量㸔那箇合乎中道然後取用他
其斯以爲舜乎
 這一句結上文説這等取衆人的見識合為自己的
[001-17b]
 見識若非大舜聖人誰能如此
右第六章
 前面説的這一段是中庸第六篇書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
辟也
 罟是網擭是機檻陷阱是坑坎這三様都是人設下
 揜取禽獸的辟是迴避孔子説人人都自家説我有
 見識其實常不知不覺陷在禍機裏面也不知道便
[001-18a]
 如禽獸被人趕逐在網裏機檻裏坑裏全不知道逥
 避一般豈是有見識
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擇是揀擇的意思期月是一箇月孔子又説人人都
 自家説我有見識曉得揀擇尋究那大中至正日用
 常行的道理却不知這道理既曉得了須要守著行
 若行時不能持守得一月之久便與那不曉得的一
 般豈是有見識這一段是將那知禍而不知避的人
[001-18b]
 比那能擇而不能守的人都不得爲知
右第七章
 前面説的這一段是中庸第七篇書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
 均是平治的意思孔子説天下國家人情不齊最是
 難整理的若資質明敏的人他立起紀綱定起法度
 來使人人遵守奉行天下國家便也可以平治了故
 曰天下國家可均也
[001-19a]
爵禄可辭也
 爵是官爵禄是俸禄爵禄最是人難捨的若資質亷
 潔的人見上頭人待得他禮貌不誠或是言不聽計
 不用便飄然去了不愛他官爵也不受他俸禄故曰
 爵禄可辭也
白刃可蹈也
 白刄是鋒利的刀劍最是人難犯的若資質勇敢的
 人他或遇著國家有些危急骨肉有些患難便捨了
[001-19b]
 身命向前去救䕶就在刀劍上過也不肯躱了故曰
 白刃可蹈也
中庸不可能也
 中庸是日用常行恰好的道理若凡事都處得停停
 當當無一些過處也無些不及處便呌做中庸看著
 雖是容易其實非積學工夫到那極處無有一毫人
 欲一團都是天理的人如何做得蓋三者看著難其
 實易中庸看著易其實難故曰中庸不可能也
[001-20a]
右第九章
 前面説的這一段是中庸第九篇書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
 孝是孝順父母孔子説帝舜他是箇大孝的人與尋
 常人孝順不同下靣説的五件便是他大孝的事
徳為聖人
 大凢人誰不要有賢子惟帝舜他有聖人的徳性無
 所不通天下人都不如他豈不是大孝
[001-20b]
尊為天子
 大凢人誰不要有貴子惟帝舜他以聖徳受天命帝
 堯傳位與他爲天下君豈不是大孝
富有四海之内
 大凢人誰不要有子致富惟帝舜他有天下了自西
 自東自南自北四海之内都做臣妾都来貢獻他豈
 不是大孝
宗廟饗之
[001-21a]
 大凢人誰不要祖宗光顯惟帝舜他用天子禮樂立
 了七廟四時祭饗又把祖父来配饗天地豈不是大
 孝
子孫保之
 大凡人誰不要子孫長久惟帝舜他恩徳在人深了
 不止在當時子孫做諸侯後来夏商周三代也都封
 他子孫把賔客来待他如虞思陳胡公之屬守著祭
 祀綿綿不絶豈不是大孝
[001-21b]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
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其字是指先王孔子説人君身之所踐履的是先王
 之位行的禮數是先王之禮奏的音樂是先王之樂
 一行一動都依著不敢有所更改祖宗是先王尊敬
 的也尊敬他不敢有所怠慢子孫臣庶是先王親愛
 的也親愛他不敢有所憎惡先王雖已死奉之恰如
 生時一般先王雖已亡奉之恰如存時一般人君事
[001-22a]
 其先王這等様繼志述事可謂極其孝矣
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
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郊是祭天社是祭地宗廟之大祭謂之禘四時秋祭
 謂之嘗孔子又説郊社的禮所以祭昊天上帝及后
 土報其生物成物之功宗廟四時的禮所以祭祖宗
 盡報本追逺之意人君這等祭天地祭祖宗其中有
 許多禮數又有許多義理若全曉得這禮義那治國
[001-22b]
 家的道理即此而在如㸔自家的手掌一般這等易
 見葢幽明無二理都只在仁孝誠敬上故曰治國其
 如示諸掌乎
右第十九章
 前面説的這一段是中庸第十九篇書
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
其人亡則其政息
 哀公是魯國之君方策是古時的史書其人指當時
[001-23a]
 君臣説昔魯哀公問為政之道於孔子孔子對他説
 比先周文王武王所行的政事至今一件件都在方
 䇿上明白可見若有那比先的君臣這政事便都舉
 行若無那比先的君臣這政事便都息滅了
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蘆也
 敏字解做速字蒲蘆即蒲葦最是易生之物孔子又
 説以人立政如以地種樹其成甚速然政之易舉只
 像那蒲葦一般朝種夕生其成尤速這一段是説人
[001-23b]
 存政舉之易如此
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脩身以道脩道以仁
 人是賢臣身指君身道是人所共由的道理仁是人
 心之全徳孔子又説人君為政惟在得賢臣能用了
 賢臣則政事無有不舉的故曰為政在人取用賢臣
 又當把自家身子来做箇凖則能脩其身則所取用
 的都是賢人不誤認小人為君子故曰取人以身若
 要脩身又當以道為本能於君臣父子夫婦長㓜朋
[001-24a]
 友這五件道理盡了身豈有不脩的故曰脩身以道
 若要脩道又當以仁為要能使一心之中全是天理
 無一些人欲道豈有不脩的故曰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
賢之等禮所生也
 人指人身説人有了這身子具此生理便自然有箇
 惻怛慈愛的意思這便是仁之性故曰仁者人也仁
 的道理必先親愛至親故以親親為大宜是事理各
[001-24b]
 有箇當然處人具此生理靈於萬物自然能分别那
 事理的當然處這便是義之性故曰義者宜也義的
 道理必先尊敬賢人故以尊賢為大親親中間又有
 不同如在父母當孝敬在宗族當和睦自有箇隆殺
 尊賢中間也有不同有當尊做師傅的有當把做朋
 友的自有箇等級這隆殺等級乃是人禀得禮之性
 生發出來故曰禮所生也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001-25a]
 這一句本在後面因傳寫差了重在這裏
故君子不可以不脩身思脩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
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承上文説為政全在得人取人的凖則又在君身故
 曰君子不可以不脩身脩身必須以仁道為要仁莫
 先於愛親故曰思脩身不可以不事親人若常與賢
 人在一處則親親的道理越講究得明白若與那不
 肖的在一處必至辱其身害及於親故曰思事親不
[001-25b]
 可以不知人親親有隆殺尊賢有等級都是自然天
 理若不知這天理豈能辨人的賢否故曰思知人不
 可以不知天
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脩身也
 這一段以下是説九經的事齊明是齊潔自家的心
 思盛服是整肅自家的衣冠非禮不動是不肯做不
 合禮的事人君常能齊明以一其内盛服以肅其外
 凡事都依著禮法行這便是脩身的道理
[001-26a]
去讒逺色賤貨而貴徳所以勸賢也
 讒是顛倒是非的小人色是美色貨是財利徳指賢
 人君子説人君常能斥退小人不使讒謗得行踈逺
 美色不使政事妨悞輕賤財利不使百姓傷害只是
 貴重賢人君子這便是勸賢的道理
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
 位是爵位禄是俸禄人若常能體念宗室不問踈戚
 都與髙爵使他貴與厚禄使他富心裏好的與他同
[001-26b]
 好心裏惡的與他同惡這便是勸親親的道理
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
 官盛任使謂官屬衆多足以備使令葢大臣不當親
 細事人君常優禮他使凡事只總箇大綱其餘庶務
 自有屬官分頭整辦這便是勸大臣的道理
忠信重禄所以勸士也
 忠信是待之誠重禄是養之厚人君於羣臣若相待
 不誠則心志不相孚俸禄不厚則不足以飬其父母
[001-27a]
 妻子若待之既誠養之又厚這便是勸士的道理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九經即前面修身以下九件事一即是誠孔子説人
 君治天下國家有這九件經常的事行這九經又本
 乎一誠葢誠則實不誠則虛若有九經的名無九經
 的實便都是虛文如何能治天下國家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凡事指前面達道達徳九經説豫是素定的意思凡
[001-27b]
 達道逹徳九經這許多事若平日都把一箇誠為主
 講的明行的熟遇著事到靣前便做將去無有不成
 立的若無箇素定臨時旋去安排倉卒茍且豈不壊
 事
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
則不窮
 跲比如人走路跌倒一般困是窘束的意思疚是病
 大凡言語有箇素定開口時便句句著實無有跌蹉
[001-28a]
 處故曰言前定則不跲事務有箇素定當行時便件
 件處置了不被他窘束故曰事前定則不困孝弟忠
 信之行若涵養有素則所行都在禮法中自無疵病
 可指故曰行前定則不疚萬事萬物之理若都曽理
 㑹過事至物来雖千變萬化也只管應答酬酢去了
 故曰道前定則不窮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獲乎上是得君的意思大凢在下位的人要行其志
[001-28b]
 須是得在上的人信任方才可行若在上的不信任
 他雖有才幹要施為人也不聴從他故曰不獲乎上
 民不可得而治矣
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
 人要在上的人信任他又不在阿諛取容上自有箇
 道理只㸔朋友分上如何若平日立心行已沒有好
 名頭朋友每都不稱道他在上的人如何得知故曰
 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
[001-29a]
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
 人要得朋友每相信又不在便佞茍合上也自有箇
 道理只㸔父母分上如何若平日不孝順父母不喜
 懽便是大節上欠了朋友必然見疑故曰不順乎親
 不信乎朋友矣
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
 人要得父母喜懽又不在阿意曲從上也自有箇道
 理只㸔誠身如何若囬頭自家身上所存所行全不
[001-29b]
 著實外面做了孝順的事内却沒有孝順的心如何
 得父母喜懽故曰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
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人要自家做箇表裏如一至誠的人又非是一時間
 可以襲取強為的也自有箇道理只㸔明善如何若
 不能格物致知上用功著實曉得那天理至善所在
 他好善惡惡處都不免内欺心外欺人了如何做得
 表裏如一至誠的人故曰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001-30a]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此因前面誠字説下來誠是真實無有虛妄天道只
 是一箇實理如寒暑晝夜百千萬年常是如此生出
 人物來百千萬様各得其性並無一些差繆可見天
 理自然真實無妄故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是用
 力要真實無妄人的正性也只是一箇實理但氣質
 有偏往往被私慾壊了須是用力求到那真實無妄
 處不要有些虛假這是人為的道理當如此故曰誠
[001-30b]
 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
 真實無妄的人他原禀的氣質好徳性渾然都是天
 理不消勉強自然中節不消思索自然曉得一件件
 都從容合著道理這便是聖人自是真實無妄也與
 天道一般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擇善是事理中揀擇那善處固執是堅固把捉的意
[001-31a]
 思未至於聖人的必須辨别天下的事那箇是善那
 箇是不善務要中間揀擇那善的出來既知道了又
 堅固把捉著這道理行不為私慾所奪這是未能真
 實無妄而求其如此即是人道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博是廣博人於天下萬事萬物的道理都當要理㑹
 過若有一件不知道便欠闕了故曰博學之學既博
 了心裏不能無疑須要去問人問人時必須仔細不
[001-31b]
 要粗畧務使那師傅朋友每都得盡情講論方可解
 那疑惑故曰審問之既問了人又須自家去思索思
 索時必須反求諸心不要泛濫也不要穿鑿方才見
 得道理精故曰慎思之思索既是有得遇著事務到
 根前是的不是的一分一毫都據理去㫁他務使明
 白故曰明辨之學問思辨這四件於道理上著實知
 得透徹不可只做一塲説話須要見諸行事著實用
 力做將去務要到箇至處不可半上落下故曰篤行
[001-32a]
 之這五件是擇善固執的條目學聖賢須從這五件
 做工夫要理天下也須從這五件做工夫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誠是天地人物公共的實理如天有此實理方成此
 天地有此實理方成此地人有此實理君臣方成得
 君臣父子方成得父子物有此實理草木鳥獸方成
 得草木鳥獸若有一毫虛假安排造作便不成了故
 曰誠者自成也道是實理見於日用事物之間的實
[001-32b]
 理雖是物之所以自成然見於日用事物間則在人
 當自行如君臣有義之理為君臣的當自行此義父
 子有親之理為父子的當自行此親夫婦長㓜朋友
 有序别信之理為夫婦長㓜朋友的當自行此序别
 信故曰而道自道也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天地人物其成必有箇起頭其壊必有箇窮盡徹首
 徹尾都是這實理所為蓋有這物便有這實理無這
[001-33a]
 實理便無這物了故曰誠者物之終始然在天無有
 不實的理在人却有不實的心如君之仁臣之敬有
 一些不實便無這仁敬父之慈子之孝有一些不實
 便無這慈孝故曰不誠無物所以君子人重在這一
 箇誠字上要以實心為貴
誠者非自成已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人能盡得這一段實理不止成就自家一已做箇好
 人天下人都同此心同有此理教養起來都自然有
[001-33b]
 箇成就推到極處便天地可位萬物可育故曰誠者
 非自成已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已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徳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時措
之宜也
 人能成已則所存都是實理無一毫私偽豈不是仁
 又自然因物成就各得其宜豈不是知然仁知二者
 非是從外面來的即是人所禀天性中固有之徳也
 非是判然二物只是仁為體知是用若存於中的無
[001-34a]
 有不仁發於外的便無有不知故曰性之徳也合外
 内之道也仁知兼全由體達用則事不論難的易的
 隨時措置自然都合道理事至物來豈有不停當處
 所以説故時措之宜也
右第二十五章
 前面説的這一段是中庸第二十五篇書子思推明
 人道的意思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001-34b]
 仲尼是孔夫子的字祖述憲章上律下襲都是效法
 的意思子思説夫子能體這中庸的道理如堯舜二
 帝其道已至極處夫子逺宗他所行之道文武二王
 其法最為詳備夫子近守他所制之法上而天時有
 春夏秋冬夫子能法他自然之運如論語中説夫子
 遇着不時之物不食遇着迅雷風烈必變又如他一
 生仕止乆速各當其可便是他律天時處下而水土
 有東西南北夫子能因他一定之理如禮記中説夫
[001-35a]
 子在魯地上便穿縫掖的衣在宋地上便戴章甫的
 冠又如他一生用舎行藏所遇而安便是他襲水土
 處
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
日月之代明
 辟是比喻載如船載之載幬是帳幔之類錯是交迭
 的意思代是輪流的意思天如箇帳幔覆盖著萬物
 故曰覆幬地如箇舟船収載著萬物故曰持載子思
[001-35b]
 説夫子能盡中庸之道其徳之廣博深厚便如地之
 収載萬物一般徳之髙大光明便如天之覆蓋萬物
 一般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四時交迭往來不息
 故曰錯行日升則月沉月升則日沉晝夜輪流照耀
 不已故曰代明子思又説夫子之徳博厚髙明都極
 其悠逺長久便如四時交迭往來一般又如日月輪
 流照耀一般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徳川流大徳
[001-36a]
敦化
 四時日月流行處即是道子思又説天覆地載之間
 元化運行凡諸般物類不問洪纎髙下飛潜動植生
 的自生長的自長都各不相妨故曰萬物並育而不
 相害春生夏長秋収冬藏只管循環將去日明乎晝
 月明乎夜也只管循環將去都各不相亂故曰道並
 行而不相悖小徳如説小節即是不相害不相悖處
 大徳如説全體即是並育並行處子思又説天地之
[001-36b]
 道就他小節上㸔萬物都各止其所生生不息如川
 中的水一般千支萬𣲖只管流得去無有停住故曰
 小徳川流天地之道就他全體上㸔萬物雖是散殊
 都是這元化做根本惟其根本敦厚盛大所以發出
 來無有窮盡故曰大徳敦化
此天地之所以爲大也
 子思又總結這一句説天地之道極其至大如此可
 見夫子能盡有其小徳大徳正與天地一般
[001-37a]
右第三十章
 前面説的這一段是中庸第三十篇書子思就聖人
 上推明天道的意思
 
 
 
 
 
[001-37b]
 
 
 
 
 
 
 
 篁墩文集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