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25 篁墩文集-明-程敏政 (master)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篁墩文集巻十五    明 程敏政 撰
  記
   婺源胡氏明經書院重脩記
婺源縣北三十里地曰考川胡氏世居之胡之先曰昌
翼者嘗讀書其所居西山之麓唐末舉明經遭亂不仕
終其身鄉人號明經府君署其族曰明經胡氏習稱之
至今元皇慶中府君十四世孫龍泉簿淀暨其弟承事
[015-1b]
郎澄即西山故址建屋捐田以教養其族與其鄉之人
聘其從父雲峯先生炳文入主教事得予額明經書院
𨽻有司而草廬先生吳公實紀其成計一時弦誦之盛
蓋甲于東南元季書院毁于兵經殘教弛者百二十年
府君二十一世孫今鄉貢進士濬慨然思興復之族之
人亦恊謀捐貲以應之者既相與言於知縣丁君祐教
諭陳君簡上于提調學校御史婁君謙廵按御史胡君
漢咸嘉予之而亦樂出俸金以贊之者乃卜日鳩工集
[015-2a]
材中作堂為講道之所左為祠以奉雲峰先生右為室以
居諸生之肄業者前為門屋繚以周垣經始于成化庚
子九月朔日落成于丙午十月望日釋菜之辰衣冠畢
集山川改觀草木增輝而明經書院一旦復焉不替益
隆矣濬與其族之人将圖所以永之者求續書之走嘗
以事至婺源見草廬先生之記刻尚存疑非後學所敢
僣辭之再三弗獲則掇拾所聞於父師者以告曰嗚呼
道原于天性于人具于聖人之六經經也者聖人脩道
[015-2b]
之教而人所以為窮理盡性明善誠身之學者也自性
學既㣲六經常為空言于天下凡師之所以授徒上之
所以取士者亦徒曰明經而經反晦者千餘年至宋兩
程夫子始得聖學于遺經紫陽夫子實嗣其傳其説經
以詔來學於易於春秋於詩皆手筆也於書於禮於樂
則指授其及門之士而學庸語孟四書所以為治經之
階梯者又皆煥乎炳如無復遺憾夫然後天下後世之
人知明經将以復性而足致夫體用一原隐㣲無間之
[015-3a]
極功囬視夫託空言以矜口耳釣聲利於一時者其侮
聖叛經亦云甚矣嗟夫六經明晦而世道之隆汚繫焉
洪惟我朝一以明經用人養士而不雜以他道永樂中
又表彰六經及程朱之書嘉惠學者列聖惓惓思得真
儒以佐化理經之明固有日乎惟程朱之先皆出新安
而朱子又婺産也雲峰先生近私淑之其家學淵源既
有所從來而書院又昉於此乎後之為師為弟子者其
勿堕於俗學之陋為應世之資必窮理明善以求經之
[015-3b]
明盡性誠身以求經之所以明将見真儒復出于程朱
之鄉淑其身以及人躋斯世于唐虞三代為天下先則
明經書院之立為大有功於世教也豈不盛哉走鄉之
末學竊有慕于明經之風不敢不勉故輒書之以附草
廬先生之後既以自愧亦以自幸云
   西湖聨句詩巻後記
予自歙北上京師道淛淛之仕而顯者多故人或同年
友坐是為湖山之遊無虛日憲副張公廷芳獨以行部
[015-4a]
吳興後至廼以三月三日復請予入湖而約大參左君
時翊憲副李君若虛僉憲江君廷緒與俱維時春雨未
收湖光荏苒樓䑓出没于烟雲杳靄之間魚鳥翔泳行
歌相答蔚有殊意殆蘇子所謂晴好而雨亦竒者非虛
語也因請與四君子聮句用紀勝遊約人起一句次苐
為之當五章而廷芳若虚吟興俱鋭必以十為期遂自
蘇堤上孤山踰六橋問靈芝寺憇藕花居抵净慈寺而
返城門燈火相望而吾詩十章無弗成者於是四君子
[015-4b]
請各書一通藏之俾予記其事於簡末惟古人以上已
脩禊於水上而蘭亭之㑹風流至今莫有繼者今兹之
㑹本以為祖道而設適當其時景與心融言由趣發有
不自知其所止者亦豈非一時之勝哉廷芳家山西時
翊若虛家江右廷緒家蜀而予家歙其所居甚逺四君
子者或佐于藩或佐于臬典兵守司學政各有分地而
予亦将有供奉之役于館閣之間宦轍甚異乃得尋一
日之樂於湖上其酬酢也無嫌其笑談也無忌情雖友
[015-5a]
朋親若昆弟則此遊誠不可無詩而此詩誠不可棄也
他日宦成或分陟各方或進陟䑓省而予幸竊禄散地
時展巻讀之如即其景見其人雖不能無聚散離合之
感而考切學問激勵功名之心隠然溢於言外則是詩
也又不獨若留連光景者而已
   遺愛亭記
成化丙午秋有詔徴諸進士之為郡縣有聲者知休寜
縣事安成歐陽君在選中惟時縣之士民悵然如失所
[015-5b]
依庇将請于上攀留之有言于傍者曰聖天子起衆賢
以佐化理霈膏澤于天下君等進用則吾人之幸方有
大焉顧可以一邑之故而乆勞賢者于外哉於是相與
拜送君于縣東門外即其地為亭礱石其中載君之蹟
走書京師請予記予縣人以憂家居目君之政誠有大
過人者不可以謭薄辭蓋君之始至也麥秋未卜而雪
下盈咫民大驩曰天其或者以賢侯福吾人哉相與號
曰随車雪播之詠歌而嵗連熟野無荒萊民無流殍養
[015-6a]
老備凶咸以罔缺君性明敏視篆才兩月而决訟百餘
皆犁然愜人心且主於厚風化崇禮譲雖素譁與强不
義者亦退聴無後言賦冊之上君所部獨親覈不以屬
吏其等差雖有常制而君每稱停之不少徇曰民命所
繫也徽治萬山中盜無從起即起無不獲而近世長民
者務姑息盜以滋蔓無敢發者君毅然因其發根治之
獲二十餘人惟黠者逸其二益嚴捕斬之令卒獲之乃
已瀦其居而隣境亦輯無夜警焉其他若行鄉約之禮
[015-6b]
防回禄之變禁息女之戕規條戒飭皆可為法踰年政
成乃重新學宫政餘坐公館進諸生相與講授而縣人
知君用春秋魁兩試多遣子弟入學君益發燈火筆札
之費佐之二程子先世本休寧舊祠淪廢君復作于孔
殿之東考鄉賢自唐御史中丞程公澐而下二十人名
宦自宋丞相吕公大防而下十六人為兩祠且言于朝
著之祀典又表章宋孝子查待制及尚書金忠肅公之
墓以風鄉人治益閒暇乃更以餘力考訂縣志若干巻
[015-7a]
梓行甫成而君被召不可留矣予每以古循吏之名見
于史者不多得而中世以來號能吏者多刻覈號儒吏
者多迂踈去古益逺若能者無刻覈之為儒者無迂踈
之弊皆吏之難也而况兼之若歐陽君者哉使世吏皆
歐陽君而民生有不遂士風有不興者鮮矣今君進于
朝将有䑓憲之擢振華履亨自今伊始其功名與之俱
升則所謂吾人之幸有大焉者不有驗于異日哉山川
相望輿馬交道過而誦其事者将不慨然有感於斯曰
[015-7b]
此百世之甘棠所在盍相與謹之則一亭雖小而風示
乎四方之為令者大且逺矣君名旦字于相其先與文
忠公同所自出即休寜之政可以得其為人作亭礱石
皆縣人之志而任其役者耆老汪彦從金希傑蘇文彰
輩具其蹟者儒學生吳文䕃陳鰲事得附書
   文㑹軒記
儀賓易水王君司言搆一軒于賜第之東偏其廣不踰
丈虚其四窻而欄檻其兩傍以待坐者其前後皆嘉木
[015-8a]
翠竹晻藹而靚深隔以葦樊帶以蔬畦有山林蕭散之
趣蓋不知闤闠之為喧戚里之為華也司言好文學喜
交遊日從搢紳大夫觴詠其中因題其楣曰文㑹或曰
文㑹者孔子勉人進學之意今司言已貴矣固無待於
學而所㑹者又未嘗從事乎脩詞誦法之間也予曰不
煩於此而有得於彼者其善學乎斯之所來㑹者率賢
人君子所聞者多嘉言懿行閧然以謔而不為虐陶然
以醉而不為湎雅哉其無齷齪之言逹哉其無矯飾之
[015-8b]
容則司言取友之良樂人之善所薫炙以成其器者将
不可勝用矣學止於修詞誦法而已哉司言之父青陽
令君本太學知名士故司言有得乎家庭脱紈綺之習
而敬章甫畧金紫之貴而慕真率雅歌投壺不知聲伎
之為工蔬食豆羮不知粱肉之為侈由是士林愛之日
與之游而不厭也宋駙馬都尉王晉卿讀書能文與蘇
黄諸名公相友善世傳有西園雅集之圖其一時賓從
之盛尚可想也司言於晉卿姓同貴同所好樂亦同惜
[015-9a]
文㑹之説無蘇黄者為發揮之而諉之於予予安能使
斯軒如西園之不朽也哉
   臨安縣牧愛橋記
成化辛丑之秋鄉進士古歙方君早廷授知臨安縣事
臨安蓋杭屬之一邑君之至也嵗比不登官政多廢而
民瘵未蘇君乃舉積弊而一新之撫其民使有所藉而
不困一縣翕然强者以斂弱者以立而再嵗乃登君曰
是亦足為政矣間出劭農于縣東一里許見民之病涉
[015-9b]
良苦進而問之則對曰此為長橋之地上通宣歙下接
餘杭大溪水自天目而下勢駛且延昔人以長橋名地
而實無橋或架以板或濟以航因陋就簡而莫之顧者
君停車憮然乆之時有竹林橋亦且廢矣君乃中分縣
之殷實而好義者諭之意俾㑹工計材以圖兩橋橋可
以興事則又懼董之者有所剥削其中而敗吾役俾矢
于神而後即工時親徃督之以稽其力之勤惰與其工
之精觕者經始于癸夘之夏落成于甲辰之冬而長橋
[015-10a]
以成為石洞凡七既好既堅官不以費下不以勞而舉
盛事成偉觀于乆廢之後也甚易非君有勤政恤民之
心蓋不足致此於是臨安之民駱瑾等感君之惠甚大
請以牧愛名是橋琢石其傍而以記請予徴之地誌臨
安實吳越王錢氏發跡之鄉釋老之宫相望于境當時
縻費以重困民者不啻鉅萬将頽而拯之已隳而興之
又出於後世之所謂良有司者不無也顧一橋之役所
以病者甚乆而無或容心焉何哉聖學既湮王政不作
[015-10b]
士之&KR0681官者徼利益為身計而莫與惠人謹簿書覬官
資而莫與力政其有慕于彼而忽于此無足怪者若方
君之於臨安法所當為者次第舉行不遺餘力又以義倡
其民而民樂應之不惑於流俗之妄而有得於先王拯
溺濟渉之遺意其賢於人也甚逺是宜書之以續於地
誌以告後之為縣者俾繼其志而加葺焉竹林橋者在
縣西一里許為石洞凡九其役與費不下長橋事宜得
附書君與予同出新安故永樂進士湖廣參議懋徳先
[015-11a]
生清德正學可方古人最名有家法而君又濟之俊爽
之資通練之才故施於有政可觀如此名位所到蓋未
艾云
   具慶堂記
績溪處士胡君以德嘗延師於家墊以教其三子甚嚴
曰是或當有成者間得具慶堂三字因掲之楣間盖隐
然有取於進士登科録中語也成化癸卯仲子文光果
以一經領南畿鄉薦遂登甲辰進士第克符處士命名
[015-11b]
之説明年文光遇恩例得賜歸省於績溪将與其兄弟
稱夀於斯堂以昭其初命以記為託予聞昔者王晉公
家有三槐之堂一傳而得仲子魏公卒以勲德顯樂平
程氏有登瀛之閣一傳而得建陽大夫起宗卒以宦學
著企之於前副之於後不爽焉何哉交力於善云爾彼
誠力於善則雖無所企之而天亦豈能恝然不有以副
之哉胡氏之先曰常侍府君當晉東渡來居績溪傳世
既逺族大且蕃至國朝曰彦申嘗領洪武己卯鄉薦未
[015-12a]
仕而卒蓄德不施以貽後昆其子本立嗣德弗墜而處
士益以敬正有聞於鄉與其内君聮德偕老跡是觀之
其先世之力於善也乆矣以堂構取必於天而天契之
也宜矣雖然吾将有進於文光者魏公之相其君也天
下謂之大雅聞其風者變浮薄為厚重人到於今頌之
非士所當志者歟建陽大夫獲見朱子聞聖賢之緒論
朱子稱其寛易愛人而爵之崇庳又不足計非士所當
學者歟勗哉文光尚志而願學焉善其身以及人則二
[015-12b]
親樂之享耄耋期頥之夀荷汪濊貤封之寵胡氏之族
益華而績溪之人益勸安知斯堂之不與三槐登瀛並
稱於百代之上也哉惜乎王氏之堂蘇公子瞻銘之程
氏之閣馬公子才記之髙文盛事足以相當而予言不
工不足為胡氏之重也
   棣萼聮輝樓記
婺源之北二舍許有地曰桃溪潘氏世居之潘之彦曰
瑛者尤以力善聞其鄉兄弟四人子姪十有八人族日
[015-13a]
以蕃而所居日隘以圯於是本其父兄存日之志與二
弟祥珏協議相地於舊廬之西以薙以闢以築以構爰
作樓居四面相環以楹計者六十諏日落成而入居之
髙敞靚深人與屋稱其鄉之長者相與燕賀而嘉嘆曰
非篤友於之義僇力同心蓋不足臻此為題其楣曰棣
萼聮輝而潘氏兄弟求所以發其義者於予予聞諸古人必
有所足法而後有所名非直以資美談示榮觀而已詩
不云乎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又不云乎常棣
[015-13b]
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夫其頌考室而首
及於弟兄與同氣而取象於常棣則詩之意可知矣若
潘氏之樓名之者得善頌之體當之者有求益之心豈
不可尚也哉於戯世之人備嘗辛苦以植門戸者何限
亦豈不欲其後之昌且逺也至其子之兄弟則以和而
興者什一以戾而斁者什九予未始不三復經言而竊
喜潘氏近出於吾鄉也雖然上焉有大衾長枕之樂見
於花萼之樓而弗克終下焉有摛詞繪句之工見於花
[015-14a]
萼之集而不聞道所謂美談榮觀者類如此撫其名而
責之於義何有哉潘之父曰炯資君生朱子之鄉而不
商以求富隠以釣名獨以耕讀遺其子故瑛祥淳朴質
茂可以當孝弟力田之選珏以明經舉進士通朝籍盖
潘氏之居一新而慶益宏名益著豈非兄弟以和而興
之明騐也哉予於進士有一日之長故記而為之語曰
上致味乎古訓中求副乎鄉評而下視儆乎不足法者
則所以為斯樓之重當不止此承先烈啟後昆在潘氏
[015-14b]
弟兄烏可以不自力乎
   太湖縣便民倉記
安慶之屬邑曰太湖舊有便民倉在其隣邑懐寜石碑
之境故尚書周文襄公巡撫時所定也倉距其邑治八
十里距其邑之長寧景寧二鄉三百里征賦之期山河
水涸民不勝負任之勞而轉運之際莅者請者皆不便
焉蓋民數以聞其令與守而乆未有所處也雲中徐君
傑以成化甲辰來知府事方以民瘼下詢而鹽山王侯
[015-15a]
界適為縣新政之餘即以亷是倉之困民矣乃相地之
可徙者得之石山潭去邑治三十里負山面河通舟楫
轉運輸納彼此適均耆舊亦相傳周公蓋嘗属意于此
因請於徐君君諏其詳曰是誠不可己者即上其事於
巡撫都憲南海李公復親履其地顧瞻徘徊而吏民擁
候以千計蓋疑君之尚有所持也君慰諭之而决志以
命王侯掄材鳩工夷其地形繚以坊墉限以門廡每里
倉各一區莅以㕔候有庋廥次不紊職守孔嚴經始於
[015-15b]
丙午夏四月落成於冬十月役人歌呼行者相慶以為
積乆之困一日而蠲之非我賢守令不足致此於是進
士懷寜丁君榮本其父老之志請予記嗚呼私家一物
處非其所則其心焦然弗寜况國之征賦民之財力所
在顧可坐視而不為之地哉昔人固有改作長府見非
聖門然亦謂事之得己者耳若事不獲已權其利害之
重輕可以暫勞而永逸則雖怨生刺興亦不敢恤况出
於民之樂為者哉獨以上下數十年歴守貳與令丞何
[015-16a]
限視民之利病莫或究心非徐君協羣議而主之於上
王侯坐已責而任之於下求其有濟難矣繼之為郡邑
者心其心而謹葺之俾勿壞斯民之惠寜有窮已哉然
則斯倉也去思繫焉誠不可以不書亦使夫新廨宇以
圖便私飾厨傳以取恱過客興釋老之宫以徼福後來
者聞之有警也徐君起進士為刑部主事員外郎介慎
有聲王君起鄉貢筮仕即能副其守以利民皆逺到之
器而其政之可書者當不止此云
[015-16b]
   溪山行樂記
婺源大畈有隠君子曰汪鼎實氏嘗徃來於鱅溪山水
之間行且歌曰鱅之水兮清且紆俯漪漣兮可竿而漁
狎羣鷗以終日兮其樂只且又歌曰鱅之山兮秀而縈
撫石田兮可耒而耕飯吾牛以卒嵗兮樂誰與争歌已
或坐茂樹引壺觴以自適洋洋然有遺世獨立之意或
見而異之曰吾子之遊樂乎然吾竊有以語子者昔阿
衡尚父之未遇而耕釣於莘渭之上也固将有田翁漁
[015-17a]
子相樂終其身其後卒應湯之聘與文之載起而成尊
主庇民之功中世以還仁人志士亦莫不然蓋非徒隐
之云爾吾子喜問學負才識又出於簮纓詩禮之家年
且遲莫矣不思有所立於世而自放於溪山毋乃左乎
汪君曰不然隐顯之跡雖殊而有不可泥者方今明天
子在上薄海内外賢智奮庸彚進偕升不可勝用其何
有於一夫且世方以捷逕為榮詭遇為巧稍知恥者有
所不為而况迂散者哉然則逍遥容與嘯傲乎山之㘭
[015-17b]
水之澨専一丘一壑而有之以歌詠太平為盛世之幸
民其所得不亦侈乎而又何羨乎此樂之不能已也乃
若窺鳶魚之趣適仁智之性以自得於溪雲山月之外
則聖門至樂存焉末學烏足以知之問者莫能詰間以
告予予曰汪君鼎實蓋嘗聞其為人觀其顧名而以梅
軒自掲是豈悠悠者哉殆賢而隠者因述其語以為記
   恩夀堂記
刑部主事祁門孫君德容禄不逮其父而有母在堂無
[015-18a]
恙也成化丁未之夏今天子加隆聖母推恩寰區凡在廷之
臣有親者舉得被貤封之典徳容與焉於是獲贈其父承
直郎如其官母李氏封太安人壽七十矣七月乙卯實初
度之辰徳容以不克歸奉一觴為歉鄉之大夫士在京師者
本其志為扁其堂曰恩壽請予記之而寓歸為太安人慶焉
予觀今之仕者非三載不得推恩而宦績之成斁又不可知
則其親之獲恩者恒難也縱三載宦成而親之年亦不可必
則夫壽與恩㑹者益加鮮矣孰有如徳容之官未兩月而恩
[015-18b]
壽並隆於母氏者哉然觀易之稱慶也本於積善洪範之論
壽也主於好徳世固未有舍徳善而言壽與慶者祁門李氏
族最盛因姓其地曰李源太安人承世澤之餘生有至行
其未嫁也奉其父仕忠處士母葉孺人甚孝率姆訓肄女紅
甚勤為令女仕忠處士鍾愛之不欲以妻凡庸得休寜雙溪
孫氏子文衍而納贅焉即封君也處士器君以家政委之太
安人亦克相之時姑已殁舅所居相隔一舍許嵗時問候
孝養之誠與父均旣老與封君謀所以為久者卜里之
[015-19a]
玉溪之上遷孫氏之族來合居之綜理百務咸得其宜
為淑妻太安人子僅德容一人恒恐其孤弱而無成遣
從明師督教之甚力德容奉命惟謹遂春秋舉進士髙
第克顯其親為智毋惟太安人之賢實過於人故無待
循資不煩於陳乞而受褒嘉之寵開七袠之年於一旦
驗之易範所謂善慶德夀者不誣已鄉人艶之而以恩
夀名堂宜哉矧德容才美而行端名位所加將有大焉
則由太安人以累進於髙品之封由七十而峻躋於上
[015-19b]
夀之域龍章鳯帔光照家庭鶴髪朱顔歡生尊爼使鄉
之為母者有企於太安人之賢為子者有感於德容之
孝其所為斯堂之重者不既大乎予與德容生同郡樂
其有親而又目覩聖朝慈孝之澤之為盛也輒記之不

   臨城縣重修儒學記
臨城縣儒學在正統中嘗一再建取具茍完嵗乆益弊
雖數更其令而莫或究心者成化甲辰之嵗鄉進士婺
[015-20a]
源張君清受命來知其縣事首謁夫子廟退即學宫延
見師生顧而嘆曰是豈可以為故常而諉其責於後人
及此哉首割其常禄以倡興脩邑士夫與好義者聞之
咸樂助以和積嵗餘而材力具足不以勤吏民訌部使
者之聴乃建明倫堂崇二十八尺有畸廣四十五尺有
畸左右為兩齋各十有二楹齋之末為門屋各六楹齋
之後為諸生藏脩之室五十六楹堂之後别為寢室以
備嵗丁齋祓之制繚以垣墉飾以丹堊煥乎炳如地若
[015-20b]
改闢經始丁未春二月訖工於秋八月張君又率師生
舍菜告成觀者如堵以為學宫一新而人才蔚興民俗
美好伊始自今於是教諭鄧君寳具其事以請記予於
張君獲有同鄉之好竊喜其政之知所先也為之言曰
近世之號吏治者可知已一切以文法從事而置風教
於可緩稍有識者亦姑曰士貴乎誦書業文耳其居之
新與弊也何尤若是者尚可與論治邪泮宫作而采芹之
頌出學校廢而子衿之刺興彼誠以為學之隆替而世之
[015-21a]
治忽存焉爾臨城為畿内大邑儼如古子男之國而際
夫重熈累洽之運被列聖之化景先且乆顧可使夫弦
誦之堂有愧於魯哉然非張君之才之識出乎世吏之
上則亦不足以致此雖然學校之所謂重者有本有文
興修者文也其本則何如在士之求復其性而已蓋其
説莫備於曽子之書而學之不以為常談者幾希也
曽子傳之子思曰脩道莫先於率性子思傳之孟氏曰
謹庠序必申之以孝弟其説一也豈若後世徒事乎口
[015-21b]
耳以取足於文辭利逹之間為得哉復其性以基之所
謂文辭者足以明道所謂利逹者足以匡時而天下之治可
以復古矣豈不益有重於新學哉此邦人士之責也張
君生朱子之鄉誦服其遺書不為苟簡之習其治臨城
也律已之嚴接下之誠守之甚固而部使者及大府有
難集之事難决之訟必諉之其於學校又不獨興脩而
已親課諸生為之講授敦諭作興士風益振臨城人以
為百年來未有也鄧君嘗分教朱子之鄉友於張君甚
[015-22a]
稔斯舉也教諭馬君德訓導任君道實相其事而儒
學生王璽趙琦鄉老侯玘張明咸與有勞法得附書是
為記
   友恭堂記
我休寜之人多勤生而務本無浪宕武㫁之習故率以
行義聞東南邑中舊家十餘而胡氏居其一胡氏之先
率韜能不施類欲以安遺後人故卒無以考見其世業
獨其子弟所謂勤生而務本者徃徃有之曰庭華其兄
[015-22b]
庭俊其弟獲以友恭聞鄉人蓋嘗以友㳟名其堂比者
庭俊來京師因語及之而請記焉予徃時獲識庭俊之
大父孟貴翁嘗飲於斯堂翁時年七十餘矣貌肅而言
温市之老成人也其父永端甫尤殷碩簡樸能拓其産
而大之一時巧㨗者多不能及不幸中道物故而庭俊
兄弟實克承之上奉其大父及其母或主於家或客於
外壎倡箎和相好而不相猶蓋邑之善為兄者當不遺
庭華善為弟者當不遺庭俊矣非胡氏賢子弟邪夫家
[015-23a]
之興衰繫於兄弟之和盭尚矣然和而興者什一盭而
衰者什九故見于經則有鶺鴒常棣之詩見於傳則有
䦧墻紾臂之戒見於史則有孝義獨行之名若楊之椿
津崔之孝芬孝暐栁之公綽公權誠落落可數而又况
夫所禀有知愚所遭有幸不幸以大聖而不得於弟若
有庳者不得於兄若管叔者豈非難哉此予記胡氏之
堂不能無憾於斯也雖然秉彛好徳之心命於天性於
人非强之而然則胡氏弟兄相睦之行亦何必有佔畢
[015-23b]
鉛槧之功然後可相習而能有衣纓鍾鼎之華然後可
相觀而善哉跡是論之亦何必有竒絶不可繼之事而
後足以當友恭之名哉見取於鄉評增輝於家乘進而
示勸於旌善之亭若胡氏弟兄者斯可矣予又安能不
為鄉人子弟喜談而樂書之哉竊獨念夫始勤而終忽
者人之常態也故又為友恭堂詩四章既以嘉之亦以
勉之庭俊尚歸語庭華相與敬聴而勿以予言為無當
則鄉人所望於賢者庻㡬其有成也詩云惟兄之友兮
[015-24a]
惟弟之恭兮疾行先長惕爾衷兮弗恭之人抑自暴而
莫予恫兮惟弟之恭兮惟兄之友兮恃長凌弱失爾守
兮弗友之人抑自棄而莫予咎兮惟兄之友兮惟弟之
恭兮既友既恭德之崇兮家之隆兮繄古之人其孰從
兮惟弟之弗恭兮惟兄之弗友兮弗恭弗友德之否兮
家之魗兮彼今之人将焉取兮
   夀慈樓記
歙王村王君友璿之母程孺人出於歙西下濓程氏而
[015-24b]
歸於王村為社生處士之配生友璿而處士卒孺人能
以節義居其身以勤儉殖其家以耕讀訓成其子及其
孫三人蓋姻族稱之無間言而友璿亦孝養備至爰以
成化丙午鼎新其居特為樓以奉母而致其隆焉樓成
之明年孺人夀届八十孟冬六日始生之辰也舉酒於
新堂畢㑹親黨為孺人夀有起而言者曰淇水之澳有慈
竹焉其性孤直不可撓也凌雪霜排風日而色不為之
少變有嵗寒之操焉種之所延實髙且蕃其頭角崢崢
[015-25a]
然世北之龍孫不為過也若程孺人者得無似之乎其
節清以峻其嵗樂以長其𦙍昌以大請比德於是而以
夀慈名其樓可乎衆客讙然以為莫宜於是者流聞京
師予觀古賢婦哲母未有不本於端一貞淑之行渉幽
憂而茹苦辛可以致門閥之新享耄耋之樂受子孫甘
旨之奉者諸君子有尚齒好德之心而以夀慈名王氏
之樓亦可謂稱情矣夫予嘗過王村覧觀林壑之勝獲
友王氏佳子弟而竊聞孺人之賢甚乆且新安之程昔
[015-25b]
祖梁将軍忠壮公忠壮廟食篁墩湖上今數百年而下
濓之地又相望焉然則孺人之所從來者逺矣身益徤
心益休踰八望九而躋於上夀之域嵗舉酒於新堂而
致隆於斯樓者未艾也豈非一鄉之盛事哉禮部司務
方君良弼之子經友璿之壻也請記其事以夀孺人而
予於良弼亦託有姻戚之義輒書之不辭
   瘦石野亭春集圖記
瘦石野亭春集集者十四人集之為主人者鄉進士長
[015-26a]
洲徐中行取而圖之者其友杜身之圖之為人物者其
巾服或官或士或隠其起居或坐或立或行其情之所
適或捉筆而書或展巻而吟或隠几而思或䄂手而觀
或凭欄而顧或相携而語或聴歌而興其侍從之所職
或釣魚或濡墨或随歩或執薫茗或捧壺矢或進巻冊
其林木則有碧松有絳桃有垂楊有叢竹幽花可擷豐草
可藉其居止則有磵流環之有磐石踞之有苔逕縁之
有及肩之牆有容膝之軒有行庖以供有板橋以渡其
[015-26b]
器用則有石床有磁墩有髹几有古罍爵有古彛鼎有
嚢琴有盆峯可憑可憇可觴可爇可撫可翫諦視之則
溪雲之浩浩若可以盪目野水之濺濺若可以清耳又
恍然若與諸君子在花香樹影之間而聞語笑之聲於
溪雲野水之外雖蘭亭之勝西園之雅有不啻過者亦
竒矣哉中行之為人介而癯如削玉如立鶴故以瘦石
自名而其所抱負真有特立獨行之操其為詩又清新
俊逸若可以脱塵鞅而飽風露者故身之為此圖寫其
[015-27a]
一時賓友之盛因以見中行之為人然予之所望於中
行者豈如此而已乎是集也予亦在數故輙為之記
   碧雲深處記
丞狄道縣事洛陽周公之謝政而歸也嘗營别墅於洛
之郊挹嵐翠於軒窻㫁塵氛於戸庭竹樹晻靄連隂無
隙合而題之曰碧雲深處公樂居之甚乆然未有為之
記者於是公夀七十餘矣兩寄詩以為言顧後學小子
不足以窺公而又念老成耆舊勤惓之意不可以終怫
[015-27b]
也則為之言曰古君子之連類取喻豈茍焉者哉殆必
有所為矣彼雲之為物其始也出膚寸而雨天下以澤
羣植君子之進而行其道也其終也斂藏於巖穴舒巻
自如而不言功君子之退而善其身也公以賢良受薦
而興佐一邑之政有及民之惠可計日以進於通顯之
列矣乃厭簿書之勞起尋壑經丘之志髙風峻節出流
輩甚逺其有取於雲以自輔豈不稱情也哉昔靖節君
解彭澤即歸柴桑愛雲之無心出岫而見於詞陶宏景
[015-28a]
隠居勾曲山私雲以自怡説而不以贈人蓋雲之見遇
於名流勝士如此以今觀之公歸自峽以詩酒自娛不
復問世事思置其身於農夫漁父之間蓋有慕於靖節
而年愈髙氣愈健朱顔白髪笑傲溪山又将有得於觀
頥自養之誼如勾曲外史者其夀未艾也此碧雲深處
之所以得名也歟公名端儀故侍御安慶太守公之子
閣老贈太師南陽李文達公之内弟有子瑀選尚親
藩貴主而文達者予之外舅也瑀每以朝賀至京得聞
[015-28b]
公起居而莫獲奉几杖聽教言恒以為歉文逹公子尚
寳卿璋錦衣百戸玠尤為公請記甚力則書以畀瑀用
復於公因以致向仰之私焉
   祁門善和程氏世墳記
我新安之為郡也自昔少兵燹之虞故生其間者樂耕
勤學而重祠墓且其重之也甚力鳩族而守之有定約
合譜而識之有定所或侵焉則併力而訟之積嵗傾家
不直不已其間自唐宋來名大族者邑以十數我程氏
[015-29a]
號最蕃曰篁墩程氏皆祖晉新安太守元譚宗梁将軍
忠壮公靈洗其居祁門者祖唐御史中丞澐宗户部尚
書仲繁仲繁禦黄巢之亂始來居之再徙浮梁蓋篁墩
小宗也居善和里者祖宋中奉大夫令淮還自浮梁中
興其家又祁門之小宗也自中奉大夫以上至太守府
君其祠墓或有司所掌或諸房所業雖相通而莫相一
自中奉以下九世為墓十有二則善和程氏世守之每
嵗時相與展省祀中奉以下於報慈菴蕆事合食長㓜
[015-29b]
咸在自宋迄今然墓多荒而不治者子孫雖蕃莫為之
倡於是曰貫曰元祐曰珪者慨然協議倡族人為之兩
易寒暑以克就工各立石於上識其官爵名諱而以状
來請書之嗚呼禮莫大於報本祠者神靈之所棲墓者體
魄之所藏為子孫者忍坐視其将圯而不加之意哉故
曰君子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也然勢有所不能者
以官為家而墓無所與守親盡則祧而祀無所與共更
代之後兵燹之交傳者蓋不能無疑於舜塜而孔子少孤
[015-30a]
不知其墓問於聊曼父之母乃則合𦵏於防然則為人
後者思有所恃以保其祠墓於數百載上豈非事之所
甚難者哉豈非人之所甚幸者哉是宜有書以示後來
者矣中奉之母胡夫人𦵏里之下東山中奉塟里之楊
坑上塜其子和州僉判津祔津之子十三機宜貴昂𦵏
里之汪村園貴昂之子頴𦵏住後郭背塢口頴之子宿
𦵏里之下村宿之子兟又𦵏汪村園其配余氏𦵏其右
之宋家塢報慈菴在焉兟之子伯彦𦵏楊坑八畆段伯
[015-30b]
彦之子汝弼𦵏伯溪汝霖𦵏巧坑汝訓𦵏伏村皆在邑
八都之境而今之居善和者三房子孫居多且貴蓋汝
弼之後有廣東按察副使宏汝霖之後有韓府長史顯
暨其子河南布政使泰汝訓之後有兵科給事中原佐
暨其弟刑部郎中宗顯貫則泰之弟與元祐珪為羣從
而其子昊亦賜進士出身矣善地所鍾是或一道然非
夲其先之所積則亦莫能致焉後之人履塋域而剪其
荆棘祫祠堂而餕其爼豆将不油然以興愓然以警嗣
[015-31a]
其志而謹葺之以求附於禮不忘其所生之義哉予於
善和之程實同所自出既通譜矣又嘗記其所謂報慈
菴者故於先系不復贅特致詳於墓事凡族人預有勞
費於兹役者悉附名其隂
   懷鳳堂記
北海仇君東之以薦起為訓導有年矣其所居在都城
北甚僻徃還甚寡然數辱過予凡經史所扣擊下至稗
官小説無不立應發而為古文詞力追秦漢及唐宋數
[015-31b]
大家不作近代語其論事後成敗若何悉有見誠使出而
用世必可觀然君性迂且亷故所如輒不合坐以困亦
終不自沮也其學益勇間以懷鳳名所居之堂或者疑
之曰古賢聖之可以尙志者不有大哉乃獨以其姓之
同位之下而於季智乎取之多見其庳且隘也予曰不
然君子之為道也行逺登髙必有所從始豈若世之偃
然不慙驀自附於古人而卒無以副其實哉武侯王者
之佐自比管樂子美詩人顧以稷卨自許天下後世之
[015-32a]
公論豈可誣也而况季智之未可易視哉羣璫柄國
趨者瀾倒顯晦裕如而不以鷹鸇自處獨王渙知之不
敢以枳棘處之自處者世不以為矜處之者世不以為
比季智固不可及而渙亦可為難也然則安知夫世之
人不有如渙之知君者哉知君而以為孔明管樂不知
君而以為子美稷卨其於君也何尤然予獨有感焉鳯
之為物不常有也當虞周時僅一再見顧後世史冊所
書或五見或三十九見何鳳之不憚煩而為世之䙝翫
[015-32b]
若此哉殆有&KR0915鳳焉烏可不懼耶予與君交厚善蓋嘗
坐君之堂壯其志必有所從始以底於髙逺仇氏之真
鳳将未亡耶矧今天子嗣位比德舜文以幾於隆古之
治寤寐英賢若飢渇然則君子之顯晦不有時乎哉其
音足以中律吕其文足以儀殿庭其德足以昭聖人而
興吉士若君輩者行将見之則君之堂且將名於時誦
於後而家世之祥益大矣
   慕椿養萱記
[015-33a]
人子之於親生則養殁則思皆根於性而無待於强焉
者也然有忽於其殁而遺親者矣於是聖人有事亡如
存之教有簡於其生而悖親者矣於是先正有祭豐不
如養薄之警二者交盡然後可以言孝而克盡者恒難
也吾鄉有范禎氏早失其父景純甫追思之不忘與弟
祺禮初䄎養其母趙孺人甚力間來京師語其情於所
知者為顔其堂曰慕椿養萱而以記請殆有所志於孝
者歟然吾聞之慕非徒慕養非徒養而已禮親之所以
[015-33b]
為思者五居處笑語之思其粗也而嗜為切親之所以
為養者二口體之養不可缺而志為大雖古之人邈乎
難及而性之所發今之人豈有異乎患不為耳范氏世
居休寜林塘之右族予不及識景純甫然聞其樂善循
理以友恭自名范之彦也既殁而趙孺人持家有道訓
育五子以不墜其夫君之業賢明人也然則予之升斯
堂也目斯名也因父之所嗜與母之所志随力之可及
以為慕以為養少企於古之人而求副其實俾殁者
[015-34a]
享其致慤而益安生者樂其承順而益夀豈不足為范
之佳子休寜之良士也哉禎生有美質嘗講學於君子
當有所立以顯其親者其從弟祤館甥于予故於范有
姻好而記不以辭也
 
 
 
 
[015-34b]
 
 
 
 
 
 
 
 篁墩文集巻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