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25 篁墩文集-明-程敏政 (master)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篁墩文集卷十八     明 程敏政 撰
  記
   徽州府婺源縣重建廟學記
徽之婺源儒學重建廟學成學之師生相與走不佞請
記以詔來者謝不敢當請益堅則斂衽復曰自虞周建
學逮今餘三千年矣學記一篇尚見戴氏後世之紀學事
者孰加此哉徒見贅爾自堯舜以至孔顔又至周程而
[018-1b]
文公朱子生婺源道化所漸比於鄒魯後世之課學本
者孰加此哉徒取僣爾雖然生朱子之鄉而復其遺規
亦不敢不竭所聞為吾人誦之夫上之育才與士羣居
而受之師者何學哉程子有言言學便以道為志言人
便以聖為志今之人有志於學聖者孰不謂之妄乎然
亦弗思爾士之希聖猶射之向的其中否存乎人惡有
舍的而從事於射者哉太極肇而兩儀分五氣布人眇
然得之以生者而聖人者獨可參天地何也盡其性也
[018-2a]
人失其性而後視所謂聖者不啻天淵然則上之育才
與士所以自養者舍性何以哉夫性之徳具於心心之
為物也易放而其要括之一言曰學學之為術也易舛
而其要括之一言曰敬心非若異端之掃幻即空者也
必具乎寂感學非若俗儒之洽物守陋者也必兼乎博
約敬非若異端之一於攝念俗儒之工於稽狚者也必
貫乎動靜凡此皆以復吾之性而敬也者聖學始終之樞紐
乎推而極之積而不已則其體天徳其用王道用有小
[018-2b]
大而吾之所養者殆無施不可也自堯舜以至孔顔又
至於周子其所謂學者盖如此乃吾窮聖性之原究心
學之妙而歸宿於一敬則程子發之朱子闡焉實有功
於聖門而有大惠於來學者也生朱子之鄉而為師者
以教為弟子者以學其志之所存亦将有出於斯焉否
乎執所業以應上之求者無閡也反躬踐實加之意而
得失利害不撓焉庶乎此道之不孤而學校之興為有
益哉避贅之嫌而不告人以老生之常談懼僣之罪而
[018-3a]
不勉人以希聖之大志自暴自棄者也儒宫鼎新共學
伊始竊願與吾黨之士樂成而究心焉若其學之興仆
自宋以逮皇明具有記其仆則多以回禄之變莫甚今
兹今兹所建者大成殿十二楹㦸門二十八楹兩廡五
十楹神厨宰牲房二十四楹在西明倫堂十二楹門屋
二十八楹兩齋四十楹在東三賢堂㑹饌堂藏書閣射
圃亭師生廨舍及諸庖廩祭器次第就緒繚以髙墉悉
用磚石以備不虞肇工於𢎞治辛亥某月某日訖工於
[018-3b]
是嵗某月某日主兹役者提調學政監察御史王公鑑之
知府李公延夀承委者同知甘公昭而通判王公惟哲
推官李公珍皆協力焉府檢校楊君忠績溪知縣髙君
梁繼署婺源咸與有勞今知縣事常君濟亦作興是念
而前丞李君應鍾今丞石君俊主簿曹君亮則受分委
者也奨助相成者清理戎務監察御史吕公某縣人按
察司副使汪公進知府汪公奎通判孫公冠暨義民陳
原方等五人而鄉貢進士汪嵩王夀暨耆民汪思立等
[018-4a]
七人典其出納尤謹用底於成請記者教諭姚君志仁
訓導潘君紹朱君貞貞盖文公十世孫以特奏來職教
事兼奉祠云
   竹南書舍記
流塘去予南山不一二里而近予毎行溪上見西南山
蔚然深秀有竹林髙出若一島然人輒相指曰此詹氏
世居也恒欲一逕造看竹不果已而識其彦曰貴存中存
中喜問學尤善為古近體詩因相還徃佳時良日命車
[018-4b]
出遊若㫁石村古城巖諸勝處率在流塘上下必存中
與俱倦則必望流塘抵宿酒酣論詩意甚樂也一日存
中指其屋後山上竹曰此植嘗燬而益茂僕於衆卉中
獨愛之近為屋數椽山麓謂其在竹之南也以竹南書
舍名之僕樂遊建陽毎瞻禮考亭遺址窅然有髙山景
行之思而建陽書産也益購古今圗籍以歸置斯舍中
展卷而長吟則此君之聲戞然不已者若我和焉掩卷
而況思則此君之心洞然中虚者若我契焉盖僕之有
[018-5a]
得於竹者如此幸夫子記之一言予曰不能也惟我先
世發跡篁墩而南山竹院子熟憇者近復得北山别墅
竹益蕃而吾曽不能吐一詞以重此君乃欲為子記竹
南之居乎存中曰是有説焉盖聞之人情多不暇於故
常而有得於新見夫子無靳也則告之曰古之人有取
於物者豈徒充玩而已哉将藉以為輔爾夫竹節勁直
而不屈色青而不艶故比徳於君子若其用之可貴則
小足以備器物大足以供簡書調律吕非他草木可比
[018-5b]
子之隠於此也讀書求志而不思其用之在将來者當
何如是未為有得於竹者存中曰不然人之所為有立
於世者亦各循其分而已僕生於斯長於斯其見諸用
者孝弟之外何所事其行耕漁之外何所事其業哉若
吾竹之不生於市朝而生於山林與山林士結嵗寒之
好而不渝者其迹一也夫子謂之何哉予不覺撫掌曰
姑試子爾雖然子喜為詩者也他日當結詩壘於竹南
刳新籜之粉臨風擊節與諸君子為存中賦之
[018-6a]
   耕讀記
宋碩儒竹洲先生吳文肅公家休寜商山其子孫率能
守故業而藏其遺編至於今弗墜若雷亨君則亦一人
焉君間以耕讀自名其壻曰蓀田程陸來請一言記其
事予謝再三曰耕讀之説古矣鄉先逹若秋崖師山二
公所以為吾人發其義者盡矣余復何言哉陸請之不
置則告之曰夫凡世之以耕而讀者為士之常乎則因
有偃然以孰為夫子譏之者矣有毅然以不如老農拒
[018-6b]
之者矣夫若是則将惡乎從而後為得哉是或一道也
荷蓧丈人有激之詞而夫子所以荅樊遲者陋其志也
豈謂稼之真不可學哉豈謂后稷阿衡之不足法哉所
處之地其所值之時有宜不宜爾君以詩禮之胄而生
治世獲與擊壤載芟之人誦先王之詩書禮樂有生於
畎畝以耕讀自名宜哉陸又進曰君少涉江湖今老矣
伉儷無恙子孫有成且年皆六十矣僕将以是夀之何
如曰可也耕讀之樂又何間乎若郤缺之相敬龎公之
[018-7a]
遺安率見録於古之人為美談則吳君夫婦聮徳偕老
而以是夀之不亦善乎或以為郤與龎公皆貧而耕讀
者君富人也不得擬之然予聞君雖富而尚義秉禮思
自好以副文獻之後君子人也夫若是安知其追而與
之同耶然則君之寘意於耕讀者固将兢兢然杜其侈
靡之習警其非僻之念不特勤其身又将以示法子孫
爾豈必服襏襫如東臯之農而後謂之耕乎事鉛槧如
兎園之士而後謂之讀哉陸起拜曰是誠得吳君之所
[018-7b]
以自名者且如先逹之説未始不有發也請識於堂使
後來者有考焉
   李源書院記
李源書院在祁門邑東五十里今徽郡儒學生李汛彦
夫之所剏置也李氏世居李源因姓其地源之人多業
儒至彦夫尤力學有聲塲屋其志盖不止此也乃於所
居之西百舉歩闢地為樓十二楹購古今圗籍其上東
西兩廡各八楹廰事十二楹花卉之屬咸以位置前鑿
[018-8a]
小渠引活水其間種竹數百竿又前為碧照亭亭下随
地鑿兩半月池蒲栁交翠墻外引水環之為橋以通徃來
者澗上曰鏡山萬木森然下照水中蔚有殊意亭因
以名亭右有圃圃中為蓮池結草亭以供吟眺此書院
之大凡也彦夫以其父景瞻君嘗給田二十畆資其學
不敢私作倉二儲粟以膳其族子弟之可教者同志徃
還亦取給焉彦夫以嘗學於予也來請記其事予觀天
地間無適非道亦無適非學學者徒溺於常駭於所不
[018-8b]
可及其去道逺矣水哉之嘆鳶魚之察庭草川花之樂
夫豈逺於事而有所謂道哉誦説之與弦歌藏修之與
游息一也動静交養顯㣲不二知道體之流行者無一
不備於已而大倫大法初不外是豈非善學者哉事佔
畢假聃竺而曰我學在是斯胡子之所謂非襍即陋者
也或曰無適非學固也然必有所從入敬者入道之樞
也今驟語夫道之大者而遺敬豈初學事耶此大不然
敬者主一之謂非終日危坐之恭而力不得自安者也
[018-9a]
當弦歌而弦歌當息游而息游取足以制吾情養吾氣
縝宻而不拘優柔而不踈夫然後見諸誦説藏修者可
以精義焉可以育徳焉積之恒而居之深理既窮而詞
亦逹其於道也㡬矣此善於持敬者也彼以㝠晦入息
為非敬者非也敬何適而可離哉彦夫之書院美矣所
以廣其考君尚學之心而為其族人子弟計逺矣予恐
來者疑其多臨觀之樂而歉於専心壹志之功故語之
以此他日以所學起而取大科躋顯仕未足侈也知道
[018-9b]
在天地間無一不切已而不敢溺於常駭於所不可及
俾其學足以淑身而用世使人稱曰是真紫陽夫子之
鄉人其始無負於斯院也夫其亦無忘於斯言也夫
   重修仁王院記
我髙廟混一初嘗命官考正祀典而釋老二氏之宫獲
存者視前代不啻十之一二若徽之休寜計其額㡬以
百數而獲存者四焉其嚴如此然又私以謂當時亦姑
欲損之云爾廢者何咎存者何功比勘休寜故志而後
[018-10a]
知令甲之非出於適然者也休寜所存者四焉其一為
仁王院在縣北二十五里其鄉安樂其山萬松盖自唐
咸通六年釋惟諒者始乾符中釋道淵號正覺子悟國
師始請於朝得賜額曰護國仁王之院宋寳祐三年釋
紹堅撤其弊而新之勝國元統中釋静恵上智廣銑者
以撫衢及徽郡僧官前後住兹山值嵗旱禱而雨至正
中連旱邑人汪教諭一麟兩奉檄禱立雨迹此觀之則
當時所以存而不廢者庸非出於斯乎自洪武以來院
[018-10b]
日就圯天順中釋徳善再起新之屋宇増崇像設又嚴
亦多出於鄉人好善樂施者之助然未有紀之者今嗣
釋明道恐久而蹟湮乃詣南山勾予記夫佛學之得失
與祀法之應否在先正已詳不必論予獨見天下釋子
之宫多據名山故佛乘其靈多顯蹟為其徒而食其所
出者多材士否則亦苟然而已盖山靈有等差而佛與
其徒隨之為髙下殆亦出於理之所有者非歟若仁王
之佛恒主兹山出雲雨以澤吾民於艱食之秋功載郡
[018-11a]
乘其存而不廢固宜若惟諒紹堅與徳善者居其地食
其所出其材率皆足以有為吾人或難之者其仆而屢
興也亦宜或者聞予言以為佛一也而絲棼之山川著
於祀法而參之以佛無乃舛於禮乎是殆不然佛猶龍
焉龍固有能變化興雷雨以澤物者亦有豢於人而為
其所醢者仁王之佛殆所謂龍之澤物者歟佛猶尸焉
古者夏郊以董伯為尸周公祀岱嶽以召公為尸尸固
無常也仁王之佛殆可以為山之尸者歟或者以予言為
[018-11b]
然曰子之説不獨可以幸一邑之為佛者因書以畀明
道俾刻之庶後來之人嗣其業享其成知兹院出於髙
廟所不廢而著之令甲者其意主於濟嵗拯民而已凡
鄉人預有勞費於兹役者悉附名石隂
   静軒記
婺源汪君坤字文厚以静名其藏修之軒盖顧名思義
而求副其父師之教也不鄙予授簡俾發其意将掲之
以自警焉予聞聖人於易之乾明聖人之學於坤示賢
[018-12a]
人之學其義廣且大矣然坤之道可一言而盡曰静焉
爾履霜而不忽含章而不露括囊而不言内直而外自
方美中而文自見戒其亢爭而利在永貞大抵多静之
義宜文厚之有取乎此而奉以周旋也歟雖然坤至柔
而動也剛至静而徳方疑静不足以盡坤之義而學之
偏勝也奈何是大不然動静不可相無而静者動之基
也静有所養而不昧然後見於動也有所恃而不舛烏
有置其心於糾紛膠轕之中而可以酧酢事變者哉故
[018-12b]
周子曰主静程子以性静為善學學者烏可不首事於
静耶静之何如必從事於中庸之戒謹恐懼大學之誠
意慎獨體之以柔而濟之以剛方至於徳成而業修則
所謂賢人之學而其積之也厚矣由是其行可以不疑
其出可以有終其處可以無咎其含𢎞可以成物其餘
慶可以裕其後之人謂其非静乎得之而克有是哉文
厚勉之汪世居婺源浯溪本越公之後至文厚之髙大
父春坊司直貞一先生為國初名臣盖有志於聖賢之
[018-13a]
學者文厚之父贈監察御史宗煴府君生四子其長子成
都太守文燦公復以忠言直道有聲於時盖文厚於父
兄間得相師友靖重簡黙思淑其身以世其家如此予
子壎實太守之倩故於文厚親且稔而記不以辭
   休寜縣蓀溪程氏忠壯㑹記
我先世祖陳将軍忠壯公以禦菑捍難保境全民之功
在令甲則有祠在子孫則有㑹㑹之在休寜若蓀溪程
氏其一焉㑹之約嵗輪一人為之首以孟春望前二日
[018-13b]
忠壯始生之辰合族人為位於家行奠獻禮禮畢序長
㓜飲福而散盖自其族之諱浩逺者始浩逺之子参亨
又将申定規立常貯為逺圗而具其事以記請夫祀之
有㑹莫知其所從起然易萃之象曰王假有廟用大牲
吉彖曰萃聚也㑹因放於萃之義而為之者歟禮立春
祭先祖儒先曰立春之祭以祫祫合也㑹固有近於禮
之所謂祫者歟祫之名通于諸侯及大夫而先祖之祭又伊
川夫子以義起則忠壯之㑹行於孟春固起於義而非
[018-14a]
所謂僣者歟然則聚一族之精神以假祖考攝衆志豈
徒豆籩之潔豐飲食之充溢而已哉是必有大焉者矣
覩先祏之巍巍後𦙍之蟄蟄與其勲猷徳業文章節義
之表表見於譜而有光於忠壯者何如哉誦其言踵其
跡俾出者為聞人處者為良士與諸族相高庶斯㑹之
無忝也不然㑹之名雖佳而其實則藐焉未之有聞亦
何取乎㑹哉譜忠壯十四世孫澐唐御史中丞歙州都
知兵馬使中丞三世孫迪宋休寜簿云二子長大公諱
[018-14b]
碩次察公諱照同居邑之山斗碩生行仁行仁生諸四
再居蓀溪而浩逺去諸四則十六世矣成化中予作統
宗譜㑹者四十四房山斗子孫自祖其所自出而蓀溪
以事不克㑹故泰亨奉其所藏至正譜請訂於予予訂
之良是因續其𣲖以合於山斗畀譜一編而又記其忠
壯之㑹如此嗚呼世之人方寳田籍重逋劵或致禮於
非族之祀徼福於老子釋氏之宫醵金鳩廪日遑遑而
不為恠也其有能究心力於世譜先祀若蓀溪程氏者
[018-15a]
亦何可多得哉因併書之以告後來者其受譜之詳别
見予所識云
   筠谷幽居記
朱君彦榮所居休寜城北松蘿門下折南以西草徑盤
迴樹林隂翳而竹尤盛盖雖邇闤闠而不聞喧當藴隆
而不知暑因題其屋之楣曰筠谷幽居予時訪君輒坐
語終日曰此非逸人隠士之所樂以終老者耶君一日
過山中請記予謝不能不可曰予之先世曰篁墩子之
[018-15b]
所常居曰南山竹院又近得竹林清溪上善居竹者宜
莫如子矣請必無辭則告之曰竹之為物所以排風雲
傲雪霜比節君子為昔賢之所愛而詠嘆者不容賛矣
賛之徒見其贅爾亦何足以軒輊君竹哉君之先出宋
侍郎子淵之後嘗獲觀其所受誥牒及賜塟處規制巋
然更代猶存盖徽國文公實同所出而侍郎顯髙宗朝
與韋齋相後先今所居猶宋第也閥閱相承不替益隆
過之者尤相指曰此侍郎家也顧君不以此相矜詡欿
[018-16a]
然若不及享園林之勝而名之筠處城郭之中而號之
谷生軒冕故家有輪奐之美而於所居命之幽其髙情
逺識蕭然有逸人隠士之風而不與馳騖者競是誠宜
記哉昔文公所居有雲谷谷之中有竹塢皆杖履所經
為藏修息游之地其見於記於詩者可徴也然則所謂
谷與筠者君家固有之有之而不副其實焉可乎視筠
之節以勵已視谷之虛以受人視居之幽以習静而逺
俗若是者以勗君何如君起謝曰可矣予從子塏委禽
[018-16b]
朱氏故予得與君游嘉其志而記之又從而歌之歌曰
有緑者筠䕃斯谷兮彼居之人媚幽獨兮又歌曰有深
者谷蔽之筠兮孰與之居彼幽人兮君聞之喜而擊節
和之三終遂命侍史書寘之壁
   壺天秋月記
葉君孟竒所居在休寜城北朱紫巷華搆新啟甲於一
隅又取其直前隙地一方數畝周以堊垣中為一軒鑿
池其下環之石䦨因以壺天秋月名之祁門李生彦夫
[018-17a]
雅善君為請一言記之予於孟竒亦善亦每過其軒盖
嘗有詰君者曰壺天秋月之名美矣然不以日而獨有
取於夜不以他時而獨有取於秋無乃不廣乎予曰不
然君子之所得不於其恒於其暫恒者其常暫者其變
也春草之夢夜雨之詩因一時之感而千古以為美談
何哉善取其變而安常處故者不足以知之也君之與
客觴此軒也偶值夫凉秋永夕水空月明之時撫纎塵
之不驚奉一盃以相屬金風徐來沆瀣交下天景劃出
[018-17b]
妙與心期有不知軒之為蓬壺方洲而遺世獨立者矣
此其所以名軒而善取其變者歟或曰孟竒家號饒裕
又嘗旅於四方盖日不暇給而又以専壺天秋月之名
為已有可乎予又曰不然君之所得不以其境以其人
不以其名以其實若孟竒者孝友之行孚於鄉且倡其
族為敬宗修睦之舉而周窮賑乏捐廩弗計也好客而
慎交遇賢人君子必延致請益不倦雖不有壺天秋月
之境而其人可書也雖不署壺天秋月之名而其實可
[018-18a]
與也况兼其境與名而有之者乎雖然人身一壺天也
人心一秋月也逹人觀變有得於言表則所謂境與名
者固無待於外求亦何必取足於一軒而後為得哉或
者憮然曰夫子之言進於道矣請書之軒以夀孟竒俾
得覧觀焉
   梅竹軒記
臨溪吳君尚質構新第於舊居之旁闢一軒以處軒之
前後梅竹森然君玩而樂之因以名之其壻程文杰者
[018-18b]
予族子也為言君之為人嘗與之賦詩矣心以為未足
請廣其説予久不能為之辭盖梅與竹在江南家有之
非難致之物而其髙標雅致出乎古之人愛重品題者
亦略盡矣君則何為有取乎是哉中世以來文勝俗靡
起居服食之間無不求異乎人者若軒齋堂室之扁其尤
也吳以豐碩名其鄉至君益盛當華構鼎新之日宜有
佳稱以自標榜而獨於梅竹乎取之亦惟從其實焉爾
跡是觀之則君之行已處家接人應事之際務實而不
[018-19a]
求異於人豈不從可知哉雖然君之所謂務實者豈茍
焉而已實者吾所有之恒徳而人之不克有者恒鮮觀
於梅以自潔則有以愧夫世之汙不亷者觀於竹以自
植則有以愧夫世之懦不立者是雖謂之異乎人可也然
豈求異於人哉吾又見梅竹之經見者不以韻而以材
不以華而以實與後世詩人文史之論梅竹亦異盖其
大者必可以協箾招之奏供鼎鉉之調而後足貴也豈
徒冩烟梢雨葉之圗吟水香月影之句取足以充玩適
[018-19b]
情而已哉凡新居者必以頌古道也故竊意吳之後必
有興者書以記之而取徴於是軒
   挹秀樓記
休寜邑南四十里曰蓀溪蓀溪有程氏自山斗徙而來
居三百年矣程氏之彦曰泰來氏嘗建樓二十楹於居
之東虛其中以禮賓客髙明爽塏雄冠一鄉一日與其
友黄景初吳雷亨及其塾賔吳以傑馮虚四顧見山之
秀而蔚然以峙者如揖水之秀瑩然以環者如帶烟霏
[018-20a]
出没魚鳥泳翔林巒髙下一覧可以盡得之於是三君
者舉酒相屬曰壯哉斯樓請以挹秀名之越翼日託以
傑來請記予曰是未可記也俟好天良日駕巾車訪
蓀溪之上登其樓覧觀其勝槩而後執茟焉可也㑹予
有召命則語以傑曰吾不獲登斯樓尋&KR0576山水間求一
日之樂矣然記烏可已哉夫山川之以秀名者物産不
足以當則鍾之人盖得其清淑之氣者為才行為文學
為藝能得其長厚之氣者為夀康為富碩為多𦙍理勢
[018-20b]
必然不可誣也休寜邑南數山水之秀者蓀溪與焉而
程氏實鍾之程氏居櫛比鱗次於山之椒水之澨而斯
樓獨擅之則斯樓之以秀名也将以昭程氏人物之盛
豈獨挹之而已哉泰來之父浩逺亦智士有子六人泰
來行七孝弟有聞知尚義秉禮之為貴而産益充泰來
亦有子六人率負幹局分綜其門務之勞而泰來豐頥
偉髯老而益徤非鍾其山川長厚之氣久且多而克有
是哉雖然山川之所以為秀者不但此也泰來之孫曽
[018-21a]
宜數倍於今兹則所謂清淑之氣當不有鍾其人而顯
於世燁然為斯樓之光與山川相峙而髙者乎景初家
五城雷亨家商山於泰來有姻戚之雅而蓀溪之程予
同姓也故記以貽之若其山川之美厭飫之餘臨風賦
之者必盛當悉置樓壁以俟予晚嵗乞身南歸與諸君
登而評焉
   時習齋記
國學鄭君萬里自以其名鵬因號二溟東人間諗於予
[018-21b]
予曰不可是荘生之寓言爾非吾黨所宜自命也君請
更為時習習者鳥數飛也其義於鵬亦近則又諗於予
予曰善哉是可居子矣君因名其齋而以記屬夫魯論
二十萹首學之一言然必繼之時習者豈伸其佔畢而
已乎盖朱子之所以釋此學者炳如而人莫之省也夫
學以復性性者受之天具於人之一心心苟放焉則雖
效於人而妙似之亦何益於我哉出入無時而操存舍
亡於瞬息反手間可畏如此此學所以貴時習而中庸
[018-22a]
之戒慎孟子之收放心其説一也故善學者必首事於
言動加謹於念慮内外交養而窮理以輔之力行以終
之則天之所以相畀者向雖不能不敓於外誘一旦炯
然來復於我善益充學益熟其中心之喜何啻楚弓之
獲趙璧之完而已哉朋來而樂世不我與而不愠斯為
君子人矣積而進之體備用宏而純亦不己之妙亦可
馴致焉豈非時習之極功也哉或曰時習者窮理事也
在大學為格物致知子何得反之嗚呼是心學之晦而
[018-22b]
誦朱傳之不審也古者小學之教嚴人生而為治性養
心之地者蓋什八九矣故大學以格致為始教俾因其已
知者而益明之以求致乎其極云爾小學既廢則人之
為性早已鑿矣而遽先之格致是猶水之原未浚而汲
其流木之本未培而擷其實未有不涸而瘁焉者也然
則後世之學豈不勤勤於時習之訓自以為勞且得哉
髙者堕於訓詁卑者梏於詞章而古人所謂性學者㣲
矣老佛之説烏得不横流於世而幽闇髙明者胥為之
[018-23a]
陷溺哉鄭君與予家同郡元師山先生之裔孫其學有
源負氣節恒思以聖賢為師故因其請而畢其所聞願
相與共勉焉
   古城書屋記
應氏居淳安縣西半里曰古城土僻而境勝有園池之
樂無輪蹄之擾盖可居之地也應之産曰惟善君者構
屋數十楹命子顧藏修其間榜曰古城書屋當是時顧
之孟兄顥歴官南京大理丞而惟善君亦受恩命封御
[018-23b]
史矣其諸兄煥焞暨熔或長區賦或綜其家之有政巋
然鉅宗為邑之望顧其族日繁其舊之居日隘至不可
容而惟善君亦捐館矣顧遂與熔議即古城書屋徙而
居焉時丙申季冬也於今十有八年矣而顧以太學生
授山東陵縣司訓以其昉居古城而有開業起家之責
於将來不可無紀乃以記屬予觀世之人凡卜居者或
喜近城市而取便於貿易或樂就林畝以求足於收穫
皆以為其子孫憂而圗永利者也然商有時而斁農有
[018-24a]
時而歉則所以為永利之圗者反失其故業徃徃有之
若孟母之遷必近學宫書以肯堂肯構責人之子豈非
後世當法者哉今應氏之父以書屋居其子而子定居
之是固有得於孟氏之遺風而能以堂搆為志者歟吾
知應氏之居此者以經史為菑畬以道徳為長府出為
才官處為良士老有養少有教無商斁農歉之足虞則
所以保此書光此屋者寜有既乎斯干之雅著於詩輪
奐之頌善於禮盖凡有所定居而落成者誠不可以無
[018-24b]
紀也矧淳安與吾徽接壤順流而下瞬息可至他日南
歸當拏舟訪古城下求其先之遺書而閱之凡應氏佳
子弟習詩禮而志堂構者必益衆吾将以是卜斯居之
吉而後賦頌之是為記
   香山永安禅寺觀音閣重修記
西山之刹以數百計香山號獨勝層樓疊屋翬飛岌立
於林巒紫翠中若晝圗然觀音閣據寺東隅視諸閣尤
峻慿䦨四顧令人毛髪森聳如將脱塵氛而與造物者遊
[018-25a]
真天下之竒觀也閣久漸圮寺主左善世定皚東白嘗
語中貴諸公擬募修之計兹役之不易舉也太監李公
興陳公冕為之上聞詔賜内帑白金彩幣倡之逺邇聞
者咸樂為助乃以𢎞治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啟工以明
年某月某日竣事觀音之閣巍然復完財力所餘不敢
私有凡所居之狹者闢缺者葺敝者新由是香山之刹
視昔益勝東白以是役之本於上賜與衆力不可冺也
具始末請記予觀浮屠氏與諸公貴人生太平之世受
[018-25b]
國異恩徃徃能捐重貲以舉大役思以祝上釐造民福
事雖邈乎不可致詰其心則亦出於愛君之常無事乎
記獨其所以奉觀音大士疑久無發之者恐其徒亦未
有見解則不可無一言夫佛之為說宏肆演迤莫之可
竟也惟觀音號圓通其法以為身之圓者弗通通者弗
圓獨爾根圓通可以普濟非若目之所極有限而不足
以盡宏慈至願也佛之說如此然西山先生真氏則直
以為寓言作一轉語以利慾熾然為火坑貪愛湛溺為
[018-26a]
苦海一清净烈熖可以成池一警省覺舡可以抵岸災患
纒縳随處而安無怖畏将如械自脫惡人侵凌待以横
逆無忿嫉将如獸自奔西山之言如此則後之登是閣
保是役者即寓境而思寓言所以祝上釐造民福将不
有得於堂構輪奐之外而怳然自失者乎是殆不可無
記東白常熟人宏慈禅師玉磵清公再傳之弟子也季
方曇公與講經古儀縉公皆主是寺古儀以傳東白東
白以傳左覺義宗銈咸以興教贍徒為已責而東白讀
[018-26b]
儒書習詞翰憲廟時嘗被選入内廷率衆書佛經受賚
賞獨優盖一時緇流號有材局者必曰東白云
   勑賜廣恵寺記
崇文闗之東十里而近曰深溝實都城孔道凡中外官
僚之出入與計偕之士輸貢之吏兵民之漕&KR1966商旅之
走集徃來之所必經顧其地也下霖暑不時則泥淖轉
甚行者苦之道傍古刹曰觀音菴莫知所從起天順初
有釋宗喜來葺茅居之浚井以濟渇服衲茹澹節縮其
[018-27a]
所有則具畚鍤以崇其基施衣鉢而易可食之田餘二
十年矣司禮太監黄公司設太監覃公嘗奉詔有事於
外過焉相與健其志而憫其成之囏也乃各捐金相之
拓其地宏其規召工庀材而遣人董其役中為大雄殿
八楹後為大士殿八楹左右為伽藍祖師之堂十有大
楹前為天王殿八楹鐘皷樓各四楹在中門之外方丈
八十楹分峙於西東巍然翬飛爛然綺錯輔之長廊繚
以大墉為山門三為石梁二凡位像之設經幢之飾香
[018-27b]
燈之供法所宜有者咸備罔缺不踰時而得偉觀於荒
墟灌莽之間困者有憇渇者有飲祝聖釐而禱豐嵗者
有歸其繕之精成之亟視出於公者反有所弗逮盖民
之宜佛如此於是覃公具其事以聞憲宗皇帝可之賜
名廣恵寺俾宗喜為住持又以釋宏義為僧録司右覺
義兼住持實成化丁酉春二月八日也宗喜既即世其
徒恵清嗣之始以記請予聞佛之為教非一端其大要
則覬以普濟為事盖凡可以救燔溺而拯疾苦雖捐其
[018-28a]
生弗恤故後世罹災負屈者瀾倒歸之其教至數千年
不替益盛於虖博施濟衆之說堯舜之所病也而况為
瞿曇氏之學者哉追惟先帝大聖至仁恩浹海宇雖一
寺之建亦寵嘉之至以廣恵為義其欲使天下之大無
一物不獲其所從可知也是不可無記黄公覃公在帝
左右富貴尊榮而能推利濟之心捐所有以成兹舉則
申其功以告來者亦宜黃公名賜延平人終於南京守
備覃公名文廣右人今掌御藥房兼惜薪司仍督上林
[018-28b]
苑及南海子為國老成委任益隆宗喜嘗居西山崇化
寺有戒行而恵清淳謹能繼其業圗昭其師於四方事
得附書
   禄養堂記
翰林編修蒋君敬之将請假於上省其母太孺人於湘
源乃前期告予曰冕不佞官史局侍講帷三年獲推恩
老母受顯封而聖製有永綏禄養之言拜稽奉誦感激
無已敬摘以名我奉母之堂幸執事為記之将歸夀以
[018-29a]
獻固譲再三踰嵗矣而請益力則嘉歎曰禄天子所以
養士士資以養親恒典也敬之乃獨以之名堂何哉豈
非侈上恩昭母徳而不敢以恒典例視之哉敬之於是
知所重矣太孺人出鎮南陳氏歸河西令蒋公壼内之
行號稱賢明不幸中嵗而寡殚力茹苦以成諸孤敬之
其中子也年十四舉嶺右鄉試第一人擢進士入翰林
為庶吉士授今官以文名四方其有兹禄也無歉太孺
人夀㡬六十親教子而享其成其有兹養也無愧若是
[018-29b]
者誠君子之所予也而以之名堂示不忘宜哉雖然編
修今從官所受者古中士之禄也君子予之非謂其子
職之稱而親享之足樂哉使實與名盭才不副其官則
上之人雖加以殊禮禄之萬鍾徒足以貽其親之不韙
爾綸綍在堂湛恩汪濊敬之時奉一觴拜起為夀曰此
太孺人之教也太孺人亦将囅然盡觴而喜曰吾誠安
汝之養哉登蒋氏之堂者企敬之之孝而仰太孺人之
慈行賢者益興不及者益勉則一堂雖小而繫風教於
[018-30a]
一鄉亦大豈直歸榮而已耶敬之才器清粹志識冲逺
其功名日新禄日榮則其母夀日臻養日豐誠有如聖
制之所期者矣鄙文惡足以重斯堂獨念敬之相與深
不可無紀太孺人長子昇與弟同年舉進士為南海令
以循良被旌異當召季子冔治經儒學亦有聲塲屋間
堂搆之業盖未艾云
   保翠堂記
凡宇中以晩翠名者在植物為松范魯公所謂鬱鬱晩
[018-30b]
翠者也在峙物為山子朱子所謂翠屏晚對者也故世
之人有矜晚節介晚福者必以是擬之而吾友金君希
傑乃以保翠名其堂豈自以其家特殷盛思保其所有
於晚嵗者耶金君世居邑南為巨室好義秉禮鄉人亟
稱之至君而産益拓族益華巋然一邑老成人尤審交
畏事以豪侈為不足道也鄉飲行有議及賓位者人必
曰金君有司嘗署耆民聴一邑之訟議可當者人又曰
金君君每固巽謝不能人必羣起言部使者部使雅君
[018-31a]
行義亦每固强之君終辭耆民退處於家其髙風逺識
如此年七十謝家事付兩子而以保翠名有以夫君間
以記屬予予盖嘗登君之堂指其輪奐之美而嘆曰盛
矣當不思所以保之乎既而目其堂之顔則又與客頌
曰是誠知保之矣夫仁者樂山故夀而君子之節非松
莫能嫓之也故松之後凋載於聖訓山之不騫詩人頌
焉既節而夀在古為難金君思有以保之将何如其保
之耶毖言行而使其名之不隳也嗇起居而使其身之
[018-31b]
不疵也夫其名之不隳則可與勵世之貪得冐進者矣
其身之不疵則可與警世之忘生徇慾者矣然則後之
登斯堂也行其庭有松焉其翠蓊然可撫也望其門有
山焉其翠矗然可仰也人以物髙物以人勝則安知夫
松之為君乎君之為松乎又安知夫山之為君乎君之
為山乎盖至此而知保翠之義可以名鄉閭憲子孫矣
予雅與君厚善故記之又從而歌之歌曰有晚翠兮松
之堅兮君子保之徳履安兮匪保其翠保其節之凌寒
[018-32a]
兮有翠晚兮屹彼山兮君子保之福履蕃兮匪翠是保
保其夀之不騫兮是為記
   天津重修湧泉寺記
我文廟入靖内難自小直沽渡蹕而南名其地曰天津
置三衛以守則永樂甲申也都北以來兵備加嚴地重
事殷無所責成乃𢎞治辛亥置按察副使一人奉理置
司天津巴渝劉公首被推擇而來適百度之弛也久公
悉厥心以次修舉爰先事城櫓次及閱武塲次及學宫
[018-32b]
不四三年皆告厥成公以毎嵗聖旦令節及元㑹長至四
大禮必先習儀於所謂湧泉寺者寺止舊堂十有二楹
庳陋弗稱且其前地狹容僅百人講肄禮文多不能如
式方嶽入覲者前期集此或拜於舟中展敬而已莫可
致力公惕然曰是亦在我乃募工鳩材拓地若干歩值
他寺在令甲當廢者三悉撤而用之湧泉一為正殿一
為前殿一為伽藍殿而移舊堂於後為具服所僧舍則
聴築於垣外由是習儀之際階墀髙廣宫宇靚深儀衛
[018-33a]
具陳冠裳就列儼乎若六龍當御八佾在縣典謁者有
所藉而周旋入覲者咸得與事而免於苟簡觀者嘖嘖
知禮之當肅也若此於是三衛具寮書來京師請記惟
公治天津總一道兵刑之任而無利權可展布乃能節
縮浮費修城浚隍簡戎器剏樓櫓興文教使櫜鞬之士
兼爼豆之習屹然京師一巨屏又以其暇日修兹梵宫
示人以禮其施之有序為之有法惡可不書之以告來
者俾謹嗣之而毋忘斯役之所自哉或疑釋子之宫非
[018-33b]
吾人所當起廢是亦不然彼徼利而千鬼神破吾民之
力為異教者倡是誠舛矣今所葺者特藉此寛閒清寂
之境伸逺臣敬上之至情其奚不可之有昔韓子謂浮
屠氏有慕吾之道者拘其法而未能入今即其地與其
廷修禮樂之容明上下之等設賛相拜起陟降進退之
即秩乎粲然先王之制而昭代之所因也安知不有如
韓子之説可化其徒使歸聖人之教者哉是亦可書公
名福字天䕶起進士甲科屢更中外以公勤練核著稱
[018-34a]
一時其功名當益有大焉是役也董之者指揮周棨千
戸唐玉佐之者指揮倪雄黄溥吕昂装繪梵像者士人
張俊民等而主是寺者釋某也法得附書
   義塜記
山東按察副使太原陳公奉璽書飭兵備於臨清一再
朞境内輯寜盗訟衰鮮政益精明而有餘力乃令於州
曰臨清南北之衝也兵民襍居商估大集四方之人就
食日滋不幸而死無主者有漏澤園以塟其有主而無
[018-34b]
地或客死無所歸者徃徃寄櫬釋老之居嵗久若忘甚
之有畀水火者暴骼露骴行道嗟憫寃穢所蒸上干時
和自吾之來莅於兹也得罪人所上公楮甚富既以之
糴粟賑吾人之生者餘八萬有畸其令知州事張竲易
亢爽地河東西岸各畝二十繚以崇垣井畫之井方廣
以丈其隅對樹所宜木四而中葬其一櫛比碁布使無
相亂置籍以記死者嵗月竪石以識其姓名州邑竢遷
改焉各剏屋八楹召僧二以守立坊表之曰義塚亦庶
[018-35a]
㡬足安吾人之死者乎其為之毋怠張君聞命奉行惟
謹悉本公志不日告成居者興感聞者加額謂公之固
存恤亡雖古仁人何以踰此於是張君使來請記惟周
六典大司㓂之屬曰蜡氏掌國之骴禁有死於道路則
令埋而置楬書其日月縣其衣服任器於有地之官以
待其人盖先王仁政必窮民是先故死逺外者主維周
恤若此其至恒懼一夫之或失所也而後世缺焉治不
逮古豈一日之積哉陳公起名進士歴監察御史司刑
[018-35b]
外䑓能職思其憂修復周公之遺法廣聖天子仁政於
一州其賢於人逺矣古之君子觀人也由一事而占之
得其大焉夫公楮不留以自殖而捐之人俾生有養死
有藏亷也死者且矜恤之而况其生有不獲焉者乎明
法訓兵以刺貪刻戢奸盗俾枉者平危者安勇也亷以
基之勇以出之非志仁者惡足語此而陳公有焉是可
無書以告後之人而為受詔分司者之義倡哉公嘗以
是楮費重建州學宣聖廟甚偉又造公宇六十四楹養
[018-36a]
壮士五十配以名馬授之甲胄弓矢日肄其間而亭之
曰蓄銳浚鹵井得甘泉而亭之曰潄玉士馬沾足旁可
及家食者殆恵澤之徴也以非與塚事不詳著公名璧
字瑞卿慎操履喜問學屢有正論聞於朝更踐所至不
為勢怵懋勲碩畫在異時有丞轄之望焉張君河隂舉
子自知新樂來為州能副公託以成兹舉亦一時良有
司法得附書
   董子祠堂記
[018-36b]
周衰道否極於秦至漢中葉乃有董子董子生孔孟之
隣封自其少時力學至三年不窺園遂究極斯道獲有
聞於坑焚之餘西京諸儒不及也盖其論道之大原出
子思分義利伯王合孟子對天人三䇿又有得於孔門
體立用宏㣲顯不二之義致君三代比跡伊吕誠有其
具焉顧武帝方喜征伐求神仙相公孫宏等而樂詼俳
詞賦之士有道如董子者惡能舍所好而致之用哉斥
之以相王國於下邑俾不得妨吾之有事豈世運使然
[018-37a]
亦斯民之不幸耶尚論其人雖兩程朱夫子未始不推
尊之以為度越諸子采其緒言為法於學者可考也至
元道否甚秦我髙廟龍興文運復盛洪武乙亥即從行
人司副楊砥請以董子侑食宣聖廟廷憲宗又用輔臣
言追爵廣川伯董子之道益顯而廣川實其故鄉舊屬
平原平原今徳州也有書院在儒學東久廢正統辛酉
知州事韋景元得石碣於廟廷東廡下大書深刻董子
讀書䑓五字急詢其故址復焉繼知州事王縉及分督
[018-37b]
庾事戸部主事畢孝剏祠堂八楹於䑓後合鄉賢以祀
名之曰聚賢則成化癸巳也今山東參政林君按察僉
事鈕君行部徳州以舊宇圯陋且位大儒於叢祠非便
請於巡撫都憲熊公以命濟南府同知王從鼎俾為専
祠八楹寢堂十有二楹門樓八楹前後廂屋十有二楹
仍築䑓樹故碣於寢堂下作亭覆之肇工於𢎞治乙卯
孟夏踰兩月落成凡工料所需皆出規措不以煩官舍
菜之日士民大恱以為盛舉不可無記於是兩君入賀
[018-38a]
京師詣走以請走以謭學辭不獲謹書之俾生於斯學
於斯者嘅鄉邦之先哲當暴秦絶學之後獨為其難者
我乃優游暇豫弦誦之區可致力斯道而忍自負於盛
世耶勗哉其未逹如董子之志毋燕游廢業其既逹如
董子之䇿毋曲學阿世又因以進於程朱上窺鄒魯以
副我列聖主張斯道之盛心庶新祠之成不止於潔豆
登美輪奐而已道泰之徴由一州而占海内可知焉兩
君之功顧不大歟林君名元甫戊戌進士歴吏科左給
[018-38b]
事中鈕君名清辛丑進士歴監察御史並以才行推擇
起為方岳觀此舉可知其政而得其人是為記
 
 
 
 
 
 篁墩文集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