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25 篁墩文集-明-程敏政 (master)


[022-1a]
欽定四庫全書
 篁墩文集巻二十二   明 程敏政 撰
  序
   贈三氏學録孔君序
成化丁酉春衍聖孔公上䟽言三氏學官闕員族人公
璜有行有文請注為學録上京師吏部以聞詔可公璜
字輔文宣聖五十八代孫也治任東歸凡姻於孔氏者
醵而餞之又過余請贈之言謝不敏不獲則告之曰聖
[022-1b]
人之言具在方策學者所共習也雖得之有淺深小大
皆足為教養之資顧余之蕪陋縱强之有辭亦輔文之
所前知者矣將何言仰惟我列聖於宣聖之宗子世胙
為公開府置官屬得自辟三氏學其一焉學之為師者
不考績為諸生者不貢試優游卒歳視諸王府近世始
更著令考績貢試比於郡縣學提學按察官得臨之盖
因時制宜勢不得不然則今之為學録者視昔加難矣
且郡縣學之師徒誦法孔氏云爾非其後之人諸生亦
[022-2a]
雜出於兵民子弟不必皆聖賢之裔或一不副其職人
尚得訾議之曰非孔氏之徒也而况輔文乎如使聖賢
之裔有一之違越禮法學行後於庸衆人則人責備其
師矣又况主鬯者聞其賢而舉之則夫酬酢事變周旋
禮文固將挾之自輔以求立於無過之地不思其難可
乎輔文之考經伯正統中為學録曾祖克堅仕元逺祖
頴逹仕唐俱為祭酒而安國仕漢為慱士皆師儒之官
其聲光播於史牒家乘者炳如也輔文淳行篤學雖漸
[022-2b]
漬乎其先世者有素是職之舉無難焉然未可以自足
也踵芳邁烈由考而祖又上之以闖於頴逹安國之堂
奥使禮庭之訓勃然一新於鄒魯之間斯下無負聖孫
之推薦上無負明天子崇儒右文之優渥矣經不云乎
惟斆學半此贈言者之意也輔文勉哉
   山川鍾秀圖詩序
新安山川甲於東南而婺源又一郡之勝晦菴先生文
公朱子之闕里在焉初文公父子生時有紫白二氣出
[022-3a]
家之井中宋號曰虹井建亭其上其後韋齋因仕而家
於閩迨元至政暨國朝洪武有司皆請還其子孫一人
於婺源俾奉祠墓曰湛者距文公八世矣用長子檼貴
封户部主事檼起進士歴浙江都轉運使景泰中詔禄
朱子後於是居閩者曰梴世為翰林五經博士居婺源
者曰楙世為國子生楙於檼梴兄弟也歴餘杭永年丞
兩𣲖並顯於時而推其慶之所繇來則婺源其祖也考
之朱氏家集韋齋常以紫陽書堂鍥其印章紫陽盖新
[022-3b]
安之名山又聞之長老淳熈中文公歸展祖墓慨然思
返其故廬因挾西山蔡氏與俱蔡氏雖精於堪輿之説
而實則閩産力勸文公還閩則二先生平日眷眷於新
安之山水可知已噫大賢君子之生其身繫天下後世
斯道之絶續其後之昌否皆天也豈悉假於一郡縣之
山川哉然尼山禱而得宣聖有賢嗣人世不失爵則地
之靈或相之亦理之所有者吾以是訊井虹之説焉雖
然陟降於廟庭行視其丘壟使觀者指其父子兄弟紆
[022-4a]
金拖綬相望於松楸爼豆之間而曰斯山也斯川也其
秀之所鍾如此則未也賢者之後固有在彼而不在此
者夫朱氏之言著於書而行傳於史天下後世人知誦
習之而况其子孫也哉矧簿尉茶鹽之職二先生皆嘗
為之迹其舉措無非道之所在茍為子孫者言行不失
其世守則豈惟名位之進足以榮一時將赫然增輝於
故鄉山水而大賢君子流澤之長所以出乎天者愈可
徴矣湖廣按察僉事汪君希顔於朱為婣家既作山川
[022-4b]
鍾秀之圖以贈永年又託諸公賦詠之而以走新安諸
生也請為之序
   送孔君廷佐知環縣序
環於前代為邉州宋至以重臣開府控諸路以扞夏金
國初天下平一西土歸於職方乃易州為縣属慶陽盖
自是令於斯者晏然與其民相忘號為善地中世以來
有敵騎潜於河間入我西鄙而邉人燕安敵稍得志以
蔓於内地若環則亦嘗有小警焉𣙜募既興奔走不暇
[022-5a]
由是繼令者始以環為難今天子嗣位十有四載屢勤
兵於闗陜諸將遂以㨗告而敵益衰環益壮鄧之孔君
廷佐以諸生待次吏部而得令於環余與尚寳丞李君
士欽皆於廷佐有葭莩之好則相與慶其行曰甚矣廷
佐之宜於環也何哉業本於世守而才成於積學廷佐
之先家靈璧其曾大父烏舍府君從髙帝起江左自將
五千人北渡取鄧州而城之創宫府綏流人戢羣盗掌
兵民之政者十五年後雖去之而鄧人懐惠禮其子孫
[022-5b]
之留寓者不衰廷佐在諸孫中翹然秀頴得諸其家者
既深而又發跡庠校通經術友國士以充其所未竟使
環如昔者之難且將易之而况戎馬載旋河外無事治
環之蹟固有不煩於旁求逺睨而得之者矣雖然居安
思危相古所戒廷佐徃哉劭農飭吏之餘按行其山川
與其故砦遺城之下進其父老以考知前代扞守之宜
暨我朝更化以來治狀難易之故凡事力可及者罷行
之其大者或專逹或舉以副行部者之周諏使因廷佐
[022-6a]
而有取焉以福環之人則究其所施以無媿於祖武者
將不止乎一令矣廷佐勉哉
   贈覺義祖庭上人序
我國家董正治官於内外文武諸司悉准古制又以釋
老二氏前代處之無定法而禄其徒也無定貟故或尊
禮之太勤以至於速咎或偏重之升彼抑此使不相能
之二者皆非也於是定京師置僧道二録司𨽻禮部秩
視六品又置僧綱道紀司於諸府二正司於州二會司
[022-6b]
於縣並𨽻二録司俾率其徒事其事以自别於齊民盖
髙帝之仁如天地之覆載雖荒裔之逺外者思有以綏
之俾無一夫不獲其所而况老子中國人釋氏之先本
慕中國而來者乎故不問其説之何似一切以官府處
之由是二氏之徒得相安於徳教之下而無過寵之虞
偏重之厄者我髙帝之仁也祖庭上人良家子不樂昏
宦而從釋氏者游其師曰翠岩仕為僧録右講經翠岩
之師曰本宗仕為僧録左闡教皆以能官名於時上人
[022-7a]
既得衣鉢之傳遂出游四方廣其見聞以求所以嗣其
二師之業者既乃浩然返於京師於時御用太監傅君
方肇建大刹於都城之北西湖渠請於上賜其額曰廣
慈又特薦上人為僧録右覺義使兼住持上人於是可
謂能嗣其師之業者歟雖然正會率其州縣之僧以聴
於綱綱率其府之僧以聴於録猶令率其民以聴於守
守率其民以聴於中朝之大臣也其秩雖甚懸絶而正
已率下以求盡其所當為則皆然已反是豈有不干憲
[022-7b]
於官府者哉上人朂之仰思我髙帝之仁以無替上之
寵命則庶幾乎有光於所師而不忝其所舉者哉錦衣
户侯趙君廣本太監公之客將而余赴兩試之館人也
將合所知者以慶上人固請余為之序
   送湖廣布政司參議林君序
今之升朝官惟戶部所理諸場廪帑藏自京畿以逹四
方其事比諸曹為繁難子部十有三計官屬常五六十
人其轉遷比諸曹為濡滯故仕者憚居之居之而有成
[022-8a]
績被顯擢則其人可知也以余所識若林君允吉其一
人焉允吉以一經試魁其鄉既而舉進士為工部主事
天順中覈羣工於荆湖荆湖之人稱之至今其在户部
自主事進員外郎中課其績盖二十年矣部長貳任之
不疑而寮宷推遜之無後言其有所歛敬通融終其去
而下人罔敢嘵嘵者其為人如此成化戊戌之秋吏部
舉之遂拜湖廣布政司右參議奉璽書專督區賦焉盖
吏部之不忘其前政也者懼朝廷用枉其才也允吉將
[022-8b]
陛辭就道其同官主事任君文遂合鄉人出祖之請余
言為之贈余觀布政司古方伯之任自使以下皆尊官
然其徃莅率以部牒行惟兵馬食貨繫國用之大者置
官專領則特降敇以告諭其人焉盖重之也昔文王罔
攸兼於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訓用違而尤謹於吉士
之求憸人之戒我朝之任法與人盖體諸此然則允吉
之膺慎選其不思有以副之可乎荆湖地數千里視諸
司最大又多羨腴之田其民樂土而厭他徙獨其西南
[022-9a]
境二廣貴州者屯控蠻之師西北境陜雒者多流人其
間盖不能無坐食之費轉饋之勞則起而為之所者非
允吉乎其誰属之允吉閩人外若長厚而内亷隅處事
精覈其於職務之難易繁簡與其進之遲速小大盖無
容心焉久矣其去之荆湖固當益修其平生堅其守宏
其施以不隳其舊望而卒有以副乎上下也他日績成
而來加再命三命之寵焉以増輝其鄉邦而成余之論
亦固有可以前卜者哉
[022-9b]
   贈同知徽州府事張君序
同知徽州府事張君拜命之明日余徃候之國門之外
之寓舎君留欵焉語馴而色温心竊幸之曰豈弟之君
子也我徽之民庶幾其有瘳乎時通政參議李君和在
坐屢顧余曰張君昔判我彰徳其政也不亟以困民不
徐以廢事彰徳之人頌之至今今去而佐徽子郡之幸
也敢竊以為賀又明日行人洪君漢與徽之仕者相率
而過余曰漢嘗奉使道出黄州識張君盖及其境則士
[022-10a]
民相與誦其倅之公平漢謹識之今起而佐徽我郡之
幸也敢請所以賀余不敢當曰我聞張君之治彰徳也
巡撫都憲廣平賈公上其政於朝其治黄州也巡撫都
憲太平吳公江右劉公又相繼上之盖更兩任踰十年
前後不易其守故吏部長貳重其人奏其最加大夫之
命焉以幸我徽人則張君之功名固已升諸廟堂通於
天子可以聞四方為後勸其賀之也亦奚假於余言雖
然我輩皆徽人也若徽之詳則豈非張君之所欲聞者
[022-10b]
哉夫徽南畿之一郡耳僻處萬山之中非往來通逵無
迎送之擾征役之繁其四民各安其業而良賤秩然有
等差無游惰之習陵犯之風若上之人以無事臨其下
則下之人以無事應其上而徽之政成矣失繁簡之宜
篾良賤之序一切拂其下之心以求異政則徒見其紛
紛惟日不足而曰徽不易治此豈徽之罪哉張君連治
二劇郡有聲焉其何有於徽而我軰獨不能自已者愛
助之意也張君其終聼之君名英字廷傑陜之金州人
[022-11a]
其先君子嘗為浙江都司都事君侍學焉遂以鄉貢進
士入仕而後此名位之來者盖未艾也
   東谷遺稿序
東谷君死西事之又明年余從其壻錦衣指揮使孫璉
求其平生之稿得所謂五雲漫稿風雅遺音蛙池鼓吹
演雅秋聲東谷集者若干帙大抵皆零落之本也云自
其家東歸時失之而又間亡於借者之手故所存止此
以余平日所見東谷詩文之可傳者盖多不在焉其亦
[022-11b]
有可惜者矣臨巻憮然為就其中詮擇之得諸體詩若
干篇文若干篇釐之為十五巻付錦衣君與東谷繼子
府軍衞鎮撫齊俾刻以傳未幾兩人者相繼物故鎮撫
所生父𦙍嗣東谷之母弟也來自江南為即其工焉余
觀東谷君邁徃之氣髙世之才當其抵掌䧺談奮髯長
嘯謂世事無足為者固自以為一代之人豪矣而志卒
不遂以身徇邉於此盖有遺恨焉豈獨以是稿為輕重
哉或乃以東谷之可傳者在此而不在彼何也豈旁觀
[022-12a]
者有定見而厚善者固有所不知邪雖然是非不定於
身後而尤有望於千百世之下則其人可知已余於是
盖有感焉東谷姓湯氏諱𦙍勣字公讓濠梁人故開國
功臣東甌襄武王之曾孫初用周文襄公薦入京師又
有胡忠安公薦迎裕陵於沙漠晩受知於李文逹公歴
僉都指揮事充參將守禦延綏西路以終
   椿萱齊夀堂詩序
人生之最可樂者盖莫如具慶若既賢且貴而又偕老
[022-12b]
於一堂之上不尤難哉元楊仲宏夀饒國吳公之詩盖
具有此意味其詞想其人亦可謂善頌者已三山林太
史亨大析其首句十四字為韵與搢紳大夫各為一詩
以夀户部員外郎葉亨叔通之父母莆田呉太史汝賢
又總十四韻為一詩離而倡之鏗乎其金之始也合而
和之戛乎其玉之終也諸君子其又可謂善頌者哉叔
通之獲是詩也將萃為一軸馳歸為親夀以詩必有序
請余為之叔通之先徽之休寜人迨其祖始以客遊而
[022-13a]
家於閩故登科之記猶署其籍曰休寜云余家亦休寜
也與叔通相識於京師而知其世之詳盖叔通之父仁
甫君最孝友嘗追慕其親作官林風木之圖人重其志
為詠歌之嚴事其兄凡資槖能少取而多讓然愛育其
從子與子埒無厚薄也别墅之間有古松數株引泉作
磵徜徉其中自號松磵道人其髙情逸韻談者尚之而
其配林君復以敬正慈淑之徳佐成其家盖凡閩之為
父母者有不如志輒相與歎曰安得有賢如葉翁林姥
[022-13b]
而家之不淑者邪其後叔通以進士歴官户曹當成化
乙未之嵗用考績書最恩受敇封父為承徳郎母為宜
人奉品服以華其身積郎大夫之禄以供其養而兩君
俱年六十無恙在堂盖凡鄉之為子者有不如志輒相
與歎曰安得有才如葉氏子而親之不樂者邪所謂具
慶而賢而貴而夀備一家盖一鄉樂如葉氏者誠寡諸
君子之詩其果謂之善頌不誣者已叔通方以其學術
進於用名位之來益髙則二君受封命之榮益多夀益
[022-14a]
臻徳益邵其樂當益有大焉能言之士聞其風而播之
渢渢乎益且有不能自已者哉余聞之莊子大椿以兩
八千歳為一春秋本寓言至宋人有一椿五桂之句乃
始以之况父而兼致夀意詩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背北
堂也禮婦洗在北堂而醫書又稱萱草為宜男萱之况
母殆取諸此然萱諼實不可以相通説文萱一作蕿盖
自唐改古文六經説今文而遂易蕿為諼也不知者乃
謂諼為本字萱為俗書豈其然哉因序此堂而并及之
[022-14b]
盖先義意而後訓詁亦著述之體所不廢哉
   慶通政使司右參議王君序
靈壁王君必照與余同舉丙戌進士第出知江西樂安
者三年其政有成吏部請於上而召之還授監察御史
一日奏事奉天門下音吐鴻暢舉止不愆上為之動容
既退朝薦紳大讙輒相與問奏事者為誰盖王君之名
一日播諸朝而聞四方久之鴻臚以少卿缺聞上注意
焉不果成化戊戌通政以參議缺聞上復注意而吏部
[022-15a]
適以君名上遂拜命焉廷謝之日薦紳又相與嘖嘖曰
宜哉王君當是時吾榜之士為御史者最盛於是楊君
維禎屠君朝宗合諸同官之意請余言致其私余不得
辭則告之曰虞廷九官龍為納言中古以來置門下省
與中書尚書分宰相之責葢即今之通政也夫中外百
司章奏文移叢至山委一一審之以告於上而下之所
司又受其成一一審之而後行天下嚴矯偽之防謹功
緒之稽固非一二人所能理者故有參議兩人分日莅
[022-15b]
事以副其長貳其出入謀議進退恩禮率與六部均茍
非其人則固不足以當上心恊士論而王君通經學古
為名進士律己愛民為良吏守法盡職為才御史其聲
稱在人非一日也蒙知遇而被顯擢固所宜有豈獨以
其言語之暴於外者哉然竊聞之舜命龍之詞葢深懼
夫讒説殄行震驚朕師而望其出納之允則其責任之
難可知已今之通政古之納言其職雖稍不同而士君
子抱體用之學懐致澤之志則固無所徃而不究心焉
[022-16a]
矧於食大夫之禄日對揚於天子之庭者哉王君勉之
崇階楙恩所以待成績於異時者盖未艾也
   存思四詠序
存思四詠一編薦紳大夫士為無錫人華春所作者也
初春之祖源長有至性嘗刲股以愈其母顧氏之疾不
幸年二十有六以卒鄉人稱為孝子源長之卒也以子
屬其母而不及其婦鄒氏鄒以夫之未諒乃心也乘其
疾未革潜入室自經時年二十有二鄉人稱為節婦遺
[022-16b]
孤本常才三歳賴顧氏教育之比成而顧亦去世矣本
常以早失怙恃而不克竟其祖母之養又不克顯其母
之節題其所居之堂曰存思感憤終其身計華氏自顧
以迨春盖更四世歴數十年音容不接亦已久矣而春
方且拳拳焉思慕之不忘亦可謂之賢也已四詠者其
一曰託孤撫𦙍所以著顧之慈其二曰舎生明志所以
著鄒之節其三曰烏鳥私情著本常之好其祖也其四
曰陟岵瞻慕著本常之孝其親也慈節孝義萃於一門
[022-17a]
在朝家當被之旌典以勸一鄉在史氏當為之立傳以
風一代固不以四詠為重輕然朝典史傳其所繫在一
鄉一國者公法也非其子孫之所得為也旁求名公碩
儒之詠歌播其事於後以存其思者家法也豈非子孫
之所當為者哉豈曰補家乘之闕而示人美觀者哉余
嘗考南齊書有華孝子寳方八歳時其父當戍長安與
之約曰俟歸為爾上頭其後長安陷寳年七十不冠人
問之輙號痛彌日盖凡無錫之華皆出寳後而源長之
[022-17b]
髙祖鉉仕元為都功徳司都事早世其配陳至老不奪
志當時旌其里曰貞節之門然則華氏之慈節孝義所
以開於先者非一日矣宜其繼於後者代不乏人焉如
此記云致愛則存致慤則著詩云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其華氏之謂乎春淑慎好文有故家謹厚之風盖華之
佳子弟云
   西巡紀行詩序
詩有六義而風居其首焉故先王五年一巡守命太師
[022-18a]
陳詩以觀民風因其聲之正變以求俗之澆淳而國之
治忽從可知已中古以來巡守之禮不行乃有繡衣直
指採訪觀察諸名猶號觀風之使國朝歳命監察御史
十有五人巡按四方所以酌古今之宜廣求治之端也
我外舅御史公志徳先生以成化丁酉出巡山西盖自
其始至黜吏之不法者若干人破獄之不决者若干事
恤民之隠興俗之善所以罷行之者不遺餘力盖山西
之仕者服其公而行者歌其化居者恐其去而幸其復
[022-18b]
來也先生既受代東歸走伏拜於邸第得其紀行詩一
帙於槖中而讀之則仰而歎曰此先生之所為有得於
西人者與記節候之過續道山川之險易與其閭閻畎
畆之苦樂豐歉盖凡耳之所聞目之所擊口之所咨諏
者一寓之詩雖近代之聲不能不互出於正變而忠君
體國之念藹然詞意之表可以觀民風察吏治不必工
而自工者也彼世之言詩者率不過流連光景嘲咏風
月其弊至於蠱善人而壊雅俗則先王陳詩之制如之
[022-19a]
何其可廢哉有編皇明正音者擇此巻之詩而附入之
以備六義之一體當必有識者為之監賞小子烏足以
知之謹為序以授公子珍俾什襲而藏焉
   送湖廣按察僉事汪君詩序
成化丁酉之秋吾友婺源汪君希顔以山西按察僉事
服闋改湖廣刑部員外郎黄君宗器行人汪君仁夫於
希顔有鄉族之雅約薦紳賦詩道其行而余為之序焉
湖廣楚地延袤數千里視諸司最大所轄府州十七衞
[022-19b]
所三十有六而按察者得以時刺其吏之勤惰平其刑
罷舉其事之利害士君子至此亦可謂得志之秋矣雖
然䝤峒蠻區相望於境内而荆襄故地又易以變朝廷
長宿重兵簡命内外文武之臣彈壓之悉開幙府與三
司共治武昌則為三司者職務繁勞亦不可不謂之難
已夫蠻夷盗賊恒起於訟之不平政之不理與吏之不
得其人嗣歳以來方以征苖之㨗告而盗起岳鄂之間
至燔刼官府戕殺其吏民勢以滋蔓明天子盖不無南
[022-20a]
顧之憂跡是論之則湖廣四境之責按察首事無所與
辭者希顔以春秋舉進士歴刑部主事員外郎嘗奉詔
治獄於四方亟有聲稱又嘗試其能於山之西其於湖
廣固優為之然古君子恒恐不得盡其忠而時之難易
事之繁簡已之勞逸弗計也吾於是知希顔矣當其提
印分巡專制一道慨然恥其四郊之多壘而周思其職
務益佐其長官以飭乎其所部文武之下吏使其訟清
其政平蠻夷不興盜賊用寜而廟堂益無事乎兵豈不
[022-20b]
庶幾與古君子同其功名哉受薦而升循次而遷皆無
足為希顔道者考諸公之詩意亦多與余合盖不待序

   無逸子詩序
句容有凌永澄先生者躬孝弟之行而旁力於衆善至
於老弗衰因自號無逸子其鄉之人無問旄倪亦合口
一辭稱之曰無逸子翰林學士丘瓊山方職太史采其
事為之立傳好事者聞江南之有是人也多為無逸子
[022-21a]
詩由是無逸子之名益暴無逸子之子鄉貢進士傳上
禮部以其所得編次成巻奉以見余余讀之竟則為之
憮然良久曰世降俗偷人之去道也益逺故有逸於其
身而勞其心者有勞於其身而逸其心者身心之勞逸
相乘而人之徳偽繫之矣若無逸子則固勞其身以逸
其心者與余竊怪夫世之頌無逸子者皆徒知其無逸
而不知其有逸存焉爾周武王受丹書之戒退而銘諸
几席諄諄乎敬怠義欲之間衛武公作抑戒之詩以自
[022-21b]
箴而尤致力於慎出話敬威儀考之當時二武皆年九
十餘而不自暇逸者如此此其卒皆以聖稱而記禮編
詩者謹取之以垂訓後世者也無逸子少而為士喜誦
法詩禮今年且八十其有得於斯乎否耶夫既以施諸
身又以成其子而不失其令名其心休休焉其資固近
於道矣宜乎聞之者有取於其人而詠歌之也彼利趨
而欲征以求逸其身而勞其心者讀無逸子之詩考無
逸子之行其不慨然有感於是編者幾希
[022-22a]
   戚里重慶録序
今戚里中以敦睦好文稱者曰孫氏孫氏之耆彦曰夀
樂翁為之父雪亭君為之子當成化戊戌秋八月丁巳
夀樂翁年七十而雪亭君亦年五十矣雪亭之子頥奉
其父與其母周淑人舉酒於堂為翁夀甚樂已而親黨
畢集以次稱慶彌月未巳相與嘉羡歆慕其祖孫父子
一時慈孝之盛因大書其堂曰重慶頥徴諸聞人而得
賦詠若干篇彚次成帙題曰戚里重慶録鋟梓以行而
[022-22b]
以序屬余孫氏世家山東鄒平夀樂者翁别號也名續
宗字光裔故贈會昌侯諸孫太師安國㳟憲公第四子
聖烈慈夀皇太后之母弟昆季子姓自太傅大總戎而
下以勲戚並進官禁衞服金緋者十餘人翁歴事宣宗
英宗曁今上皇帝官錦衣僉都指揮事巋然叔舅之尊
而不驕當宣宗臨御日奉宸扈蹕翁必在行賜賚駢蕃
不可殫紀其大則龍敇鳯詔蠎衣繡鎧番國之貢刀秘
府之圖籍内地之嘉畛名園翁必預賜隱然與國之富
[022-23a]
而不侈翁嘗侍射上林馳馬左右發皆中宣宗稱之曰
竒才而英宗復辟翁兄弟擁佑之功居多嘗一將命徃
訊臨川王入奏稱㫖居然良將之能而不伐盖翁之所
得如此故慶之鍾其身則既夀且康衍於後則由子及
孫非偶得倖致者比名堂之意於是為稱而賦詠之作
不可無傳也雖然慶本於善之積夀富康寜主於徳之
好然非上有膺乾錫福之君則亦烏足致之是編之行
使居戚里者知皇太后以備徳盛福誕重華之主啓重
[022-23b]
熈之運推一人之慶而錫萬邦其聖善所積逺且大焉
如此孫氏獲際其盛而尤於夀樂翁父子見之誦其詩
想其人益思秉禮奉法為植身保族之基而以驕侈矜
伐為戒則是詩雖出於一時嘉羡歆慕之餘其所以範
子孫警流軰而興起其尚齒好徳之心將不有大焉者
哉豈徒著觴詠之樂而已翁性清簡喜儒素種竹甲於
京師余每過之必留欵凉陰蒼翠中竟日逰從歌嘯之
適不自知其身之貴且老也雪亭君名瑛字廷璧其官
[022-24a]
為錦衣指揮使以雪亭自名思與文人韻士角而逺外
聲利所以承翁之慶而啓其後者未艾也頥字養正益
敦睦好文如其父且拳拳於是編尤可謂孫氏佳公子

   篁墩十二詠序
凡我程氏在新安者其先出梁將軍忠壮公公之生也
甚異嘗手殪妖蜃以奠民居起鄉兵以拒侯景遂為大
將屢破魏周之師而卒於軍其卒也尤異鄉人感其全
[022-24b]
郡活命之功相與祠焉水旱疾疫靈應如響自宋以來
遂奉以王爵而神事之今千餘年矣子孫益盛鄉人之
祈報益嚴禮所稱以勞定國以死勤事而兼有禦菑扞
患之義者殆公之謂乎公本居休寜篁墩後割其地以
畀歙凡窀穸壇壝之所奉與一臺池之所遺一木石之
所峙居人過客尚能歴歴指其處於山之椒水之澨類
有川靈河伯為之呵守禁衛而莫敢䙝焉其盛烈在人
如此走不佞邇者獲請於朝來展墓於故鄉始克伏拜
[022-25a]
祠下顧瞻徘徊得遺跡十二處病其散出無統也各為
一詩而繫之事奉以質諸大人大人甚喜俯而和之諸
昆弟子姓與鄉人寓公聞之亦羣起而有作焉遂成巨
編人書一通藏之家以示來者嗚呼公之盛烈豈待小
子有所稱述而後煥然於世哉特其存殁之間所以獲
乎天而巋然炳靈獨異乎庸衆人者或逸於史氏而未
書或登於郡乘而弗備或相傳於故老而失真者取是
詩以訂之將有禆於故實之萬一云爾成化十四年嵗
[022-25b]
次戊戌冬十有二月哉生明三十四世孫敏政拜手書
   贈朱克紹處士序
徽歙大夫以成化已亥春正月望日舉鄉飲之禮於學
中而歙之人有朱克紹處士者與焉屬酒之際介僎相
與遜其坐郡縣大夫相與嘉其來學官弟子相與樂其
食禮成又將相率而致敬於其廬則使伻來請曰願有
辭焉以勸於故鄉之老者時余方以賜假省親南還盖
未及識處士而得之人曰朱氏世居環溪之上有希生
[022-26a]
君者以文行稱於時號止足構亭以居而佚老焉故大
司㓂楊公實銘之處士其孫也性淑慎喜問學嘗出逰
西京以及呉楚齊魯之邦浩然來歸却掃一軒以事琴
號友桐聞之者曰雅哉朱君治親之䘮盡禮斥浮屠法
不用結廬墓側號慕菴見之者曰孝哉朱君夷甃黄茆
嶺及徐潭諸畏途以濟徃來割汪村林地以瘞貧者號
義塚過之者曰義哉朱君由是處士之賢隱然盖諸乎
一鄉故鄉飲之行也郡縣大夫禮之莫敢後焉夫鄉飲
[022-26b]
之禮所以示敬讓而明教化者也敬一人而民不偷讓
一人而民不爭不偷不爭教行化成其繫於王政也甚
大使夫齒徳之爽者一或位其上當其人則幾何其不
為虚文也哉觴豆之間可敬可讓若朱處士者其無愧
矣學官弟子從而張之是故君子與人為善之意與孔
子曰吾觀於郷而知王道之易易也由一郡以占海内
則我朝列聖涵煦滋久教化聿興當不有大老者含哺
擊壤以歌太平於春風土屋之下者乎輒因處士而置
[022-27a]
思焉處士凡九男其為郡學弟子員者兩人曰祺祐皆
淳謹好修當顯其家於異日云
   夀汪君尚愉夫婦六十序
余以舊嵗冬請於上得省祭歸新安抵家之三日即伏
謁先世祖梁忠壮公廟於篁墩行視墓田所在則程氏
子有居長翰山者以所居甚邇世掌其入長翰之程雖
多有名瑞者能歴歴指示忠壮射蜃禦㓂諸遺跡盖不
負吾族子矣明日又進謁唐越國汪公廟於烏聊山盖
[022-27b]
二公者皆有大功於新安故廟至今子孫繁盛亦畧相
等嗣歳之春余還京師諸族人子弟多送至浦口别去
獨瑞依依有不釋然者又明日至淳安拜請曰瑞之外
舅尚愉汪君亦出越公後其人以好禮尚義聞鄉閭鄉
閭人謂之長者今年盖六十矣其生在五月十有二日
外姑鄭氏進士永清令行簡之女與外舅同庚其生在
十二月十有五日偕老一堂樂有子女之奉而無衣食
之憂願宗長賜之一言盖程汪世姻家余平生所為致
[022-28a]
慶者惟汪氏得文字最多自余之南歸也以賜假甚逼
諸應酬之作皆謝絶之獨以瑞尾舟而來其情真其請
篤故莫能辭焉新安在萬山中其人樂耕而務學歳歉
不轉徙良賤有等差故大家世族得相保而不散若程
汪其尤也山川四塞風氣厚完人食其土以有生者多
夀以余所聞見考之若濳口汪氏横岡胡氏之老皆以
九十被冠服之寵又有節婦葉氏至百歳乃旌其門其
夀盖不獨聞於鄉而遂通名於朝堂之上如此况於先
[022-28b]
世積累既厚而已之徳又足以迓續之者乎吾知尚愉
夫婦之夀由六十而踰七以望八九又或至於期頥盖
未可知也因書以授瑞俾書以張其堂為稱觴者先云
   志雲先生集序
志雲詩集若干巻錢唐方先生之所著也先生名冕字
元服别號志雲雖家錢唐而居金陵最久少嘗有志為
世用中弗利於場屋乃盡棄其所習大肆力為古文辭
有聲搢紳間正統中翰林侍讀學士石溪周公以其文
[022-29a]
行薦於朝不報先生益濳心六籍以及百代之書開門
授徒無復用世之志時周公分院南京職務清簡約先
生數人者為詩社日徜徉乎白下山水之間故先生雖
諸制作皆擅所長而尤莫如詩也平江侯陳莊敏公受
詔留守南京雅知先生復薦之俾授諸子經於是始有
訓導之命莊敏既沒先生亦且秩滿其嗣子平江伯陳
公懼先生一旦去已失所師資上書請留於是再有教
諭之命成化初公視師二廣既又以漕運之節駐淮揚
[022-29b]
凡易兩鎮先生皆在行由是南渉湘踰五嶺下蒼梧以
盡百粤之地北渡大江歴重湖徃來徐邳以極楚之故
疆所與皆名公碩儒所聞既廣所見益壯而詩益昌足
以鳴一時之盛矣公於治戎之暇取先生之藳各以類
從輯為是編將刻梓以傳屬余序余閱之累日而得其
大端其詞豐其語鬯其格調皆有所從來非茍作者然
竊聞之三百篇而後若楚之騷若漢魏之選邈乎不可
及矣叔世以來詩愈變而格愈卑惟唐杜子美力追古
[022-30a]
作號為正宗其次則楊伯謙所輯唐音詮擇精審成一
家之言談者尚之先生風神清峻性資淵頴而又加以
學問之功固自以唐為師法思有以薄騷選上求風雅
之遺極其才力所到遂超作者之域有如此者良可傳
已然子美夙與嚴挺之善挺之子武為劔南節度使子
美在館武厚遇之而未嘗事以執友公世勲之胄貴為
大將於先生執弟子禮益恭過武逺甚觀其分閫於外
懋著聲猷凡入朝有所論建一皆剴切可舉而行退坐
[022-30b]
幕府徃徃進其遺老講求民瘼或從賔客雅歌投壺以
適其所適依然古儒將之風考其淵源所自其有得於
父兄師友者深矣跡是觀之先生之所為可傳者豈獨
詩哉雖然詩心聲也讀其詩逆其志可知其人此公所
為拳拳於是編者與昔有評子美者謂其入蜀晩年之
詩尤精盖渉歴之多也今先生年七十矣平生足跡亦
不為不逺精力方健應酬不衰異日詩之所成余惡可
得而窺之哉
[022-31a]
   恩養堂八詠送王世英員外南還序
皇明以孝治天下凡庭臣之離親久者許歸省親老而
無他子者許歸養著於令盖曠典也户部員外郎王君
世英家於閩有父年八十在堂無他子而閩又去京師
最逺音問孔艱乃以情上得如令拜恩而南且預以恩
養扁其堂盖志喜也同年友禮部侍郎施君彦厚而下
九人私世英者亦為之喜本其意賦恩養堂八詠道其
行而退余序之余聞諸孟氏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
[022-31b]
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以天下養者天子之孝等而
下之則諸侯以其國養卿大夫以其家養可也自封建
之法廢而諸侯無食邑卿大夫無采地則以上之恩為
養者孝不已至乎世英嘗以考最恩受褒封養其親之
志又積有郎大夫之禄養其親之口體其恩養也固矣
而猶為未足務觧其宦鞅而退侍親側欲奉其晚歳之
懽如嬰孺之為者使其親慰悦之而夀益増身益健乃
為盡其平生之心噫是心也推而極之可以光四海通
[022-32a]
神明盖公台不足為之榮陶猗不足為之有士大夫徃
徃能言之而求如世英之行者無幾也世英早以春秋
魁多士登甲第入翰林為庶吉士歴户部主事員外郎
同考禮闈者一總覈東廣兩淛錢榖之事者再文名政
蹟表表一時而此舉尤足以占其大節是雖天資之高
學力之勇有過人者而我朝孝治涵煦之深老人庭訓
之篤斯亦不可誣已世英歸哉閩之人有登斯堂而諷
斯詩者其必仰而誦曰聖天子能體羣臣不遺其親之
[022-32b]
心而施恩於人之父子如此又必俯而歎曰世英之忠
於其職而獲乎上遂得養親以恩如此有父善教而致
其子之恩養如此殆於世教有補矣雖然古之善治者
必責忠臣於孝子吾知異時有起於子部之下名位聿
升播人口而當上心者其必在吾世英也夫
   夀封刑科給事中怡菴楊先生八十序
走每讀前史見孝友獨行之士言若訥而不能出口行
若椎鈍無以踰人至考其平生則其信順足以大維世
[022-33a]
教其忠厚足以隂利人之家國視彼能言㨗行之人雖
足以快意取名一時而君子終不以此下彼我祖宗以
來若文華殿大學士權謹起孝子禮部尚書鄭沂起義
門皆自布衣受官秩不次百餘年來風俗人心未甚底
於乖盭者豈非先朝有以倡率之歟走之友淮人楊君
貫之之父怡菴先生盖庶幾士之所謂孝友獨行者矣
先生性謹飭讀書明理不為口耳之習早失怙居嘗授
徒養母母亡廬墓三年部使者及郡守相與上其事於
[022-33b]
朝大書旌其里曰孝子楊某之門中䘮其偶劉獨挈二
孤教養之不再婚恐繼者之非人也盖鰥居三十年長
子貫之奉訓力學惟謹遂舉進士歴官大理左寺丞嘗
貤恩封先生為刑科給事中云貫之迎先生就養京師
走嘗候風采聆緒言再拜堂下曰是每讀前史思見其
人而不可得者也成化已亥六月二十有三日實先生
初度之辰於是年八十矣凡納交貫之者多作為歌詩
以夀先生俾走序之竊聞之詩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
[022-34a]
之秉彞好是懿徳而傳又云仁者夀世豈有好徳如先
生而不獲髙年享盛福者哉世降俗移民徳不厚寸長
片善侈然自多而况受旌門之典被貤恩之令夀踰耄
耋慶延子孫幸而得之其侈必甚先生方且言若訥而
不能出口行若椎鈍無以踰人此其所為不可幾及者
歟矧有子如貫之其徳性醇朴而不華其才猷雋永而
不露駸駸乎執政之途權鄭二公之業固有在此而不
在彼者天之報施善人固如是哉謹序其事以俟且為
[022-34b]
稱觴者先云
   送南京户部主事汪惟中序
士必有所試而後天下無難處之事矣今士之發身者
盖莫如令之難中外鉅官臨之於上民恃命於下秩卑
而事繁令試之有成斯其人可大受也已歙人汪惟中
令福建之長樂將六年民徳之不捨上官才之薦諸朝
吏部覈之曰是也請於上如例旌其政召還擢南京户
部江西司主事秩尊矣而事加繁然余則意惟中於此
[022-35a]
無難處者有所試焉故也惟中少以春秋取進士不熱
中於朝貴而安於縣久之不病人之詘已也不逺外其
民而子惠之可謂逹政之體已矧泉榖者令之常乎雖
然一縣之泉榖耳南京户部江西列郡之泉榖在焉易
視之不可也符歴山委衡量在庭務俾人之輸者輸之
人者交頌之曰是不加以釣名損以負公者也長官禮
其屬而譽之曰處分精悍有所試者也豈不副旌召之
寵哉抑未也國朝之制六部諸司聞其清吏結銜清者
[022-35b]
士之常也非一試為之者也惟中之為令也清矣進於
子部將大受之昉於此乎克終焉鄉人之所覬也
 
 
 
 
 
 篁墩文集巻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