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4 浙江通志-清-嵇曾筠 (master)


[279-1a]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雜記上/
  史採稗官書徴謡俗網羅放失自昔為然浙中掌
  故具載遺文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上下千百年
  間璅事竒聞芳程懿誡有足以宣理道而示來兹
  者何可任其没没乎詮次叢言附之末簡亦拾遺
  補闕之一藉云志雜記
[279-1b]
 吳越春秋禹即天子之位五年周行天下歸還大越
  登茅山以朝四方羣臣示天下悉屬禹也乃大會
  計治國之道内美釡山州鎮之功外演聖徳以應
  天心
 述異記昔禹會塗山執玉帛者萬國防風氏後至禹
  誅之今南中有姓防風氏即其後也越俗祭防風
  神奏防風古樂截竹長三尺吹之如嘷三人披髪
  而舞
[279-2a]
 刀劍録夏禹以庚戌八年鑄一劍長三尺九寸後藏
  之會稽秦望山腹上刻二十八宿文有背面面記
  星辰背記山水日月
 左傳定公十四年吳伐越越子句踐禦之陳於檇李
  靈姑浮以戈擊闔閭闔閭傷将指取其一屨還卒
  於陘去檇李七里
 䖷籛&KR2325筆檇李漢書注又作醉李越絶作就李史記
  作雋李
[279-2b]
 蘆浦筆記春秋定公五年書於越入吳注云於發聲
  也史記又書為于越注云與於同然則于於皆越
  語之發聲猶吳人之言句吳耳
 吕氏春秋越王之栖於會稽也有酒投江民飲其流
  而戰氣自倍
 吳越春秋越王句踐五年五月與大夫種范蠡入臣
  於吳羣臣皆送至浙江之上臨水祖道軍陣固陵
  遂登船徑去終不返顧
[279-3a]
 越語句踐之地南至於句無北至於禦兒東至於鄞
  西至於姑蔑廣運百里
 吳越春秋吳封地百里於越東至炭瀆西止宗周南
  造於山北薄於海
 越語越王句踐滅吴返至五湖范蠡辭於王曰臣不
  復入於越國矣遂乘輕舟以入於五湖莫知其所
  終極王命工以良金寫蠡之状而朝禮之浹日而
  令大夫朝之環會稽三百里者以為范蠡地曰後
[279-3b]
  世子孫有敢侵蠡之地者使無終没於越國皇天
  后土四郷地主正之
 水經注句踐霸世徙都瑯琊後為楚伐始還浙東
 吴郡圖經續記禦兒者地名也國語曰句踐曰吾用
  禦兒臨之而俚俗之言以禦為語曰范蠡獻西子
  於吳道中生子至此而能語又從而為之說曰吳
  既亡西子從范蠡以行杜牧亦云西子下吴邦一
  舸逐䲭夷夫蠡之智足以顯君而保躬必不蹈於
[279-4a]
  汚也
 焦氏筆乘越絶書鄭夾漈以為子貢所作殊無據此
  書終篇業具姓名讀者未審耳云以去為姓得衣
  乃成厥名有米覆之以庚禹來東征死葬其疆又
  云文屬辭定自于邦賢以口為姓承之以天楚相
  屈原與之同名去得衣乃袁字米覆庚乃康字禹
  葬會稽是會稽袁康著耳文屬辭定自于邦賢此
  書非康自作口承天是吳字與原同名是平字是
[279-4b]
  邑人吳平所共定
 耆舊續聞史記秦始皇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乃西
  從狹中渡所謂狹中者即今富陽縣絶江而東取
  紫霄宫路是也江流至此極狹去岸纔一二百歩
  水波委蛇始皇正從此渡取暨陽界至會稽山今
  暨陽縣外有始皇祠宇乃經從之處徐廣注史記
  直以為在餘杭非江流之所經也
 越絶書秦始皇帝以三十七年東游之會稽以正月
[279-5a]
  甲戍到大越留舍都亭取錢唐浙江岑石石長丈
  四尺南北面廣六尺東西面廣尺六寸刻文於越
  東山上是時徙大越民置餘杭乃更名大越曰山
  隂
 西溪叢語秦始皇會稽石刻越絶書取浙江岑石刻
  於大越東山其道九曲去越二十里水經云尚在
  山側孫暢之述征記云丞相李斯所篆也梁書始
  皇刻石字皆大篆張守節云會稽山刻是小篆字
[279-5b]
  余常上會稽東山自秦望山之巔並黄茅無樹木
  其山側有三石笋中有水一泓别無他石石笋並
  無字復自小逕别至一山俗名鵝鼻山又云娥避
  山山頂有石如屋大中開插一碑於其中文皆為
  風雨所剝隠約就碑可見闕畫如禹廟没字碑之
  𩔖不知此石果岑石與非始皇之力不能插於石
  中此山險絶罕有至者得一採藥者則至之耳非
  偽碑也或云大篆或云小篆皆不可考
[279-6a]
 史記正義會稽石刻李斯書其字四寸畫如小指圓
  鐫今文字整頓是小篆也
 東齋記事秦始皇下泰山風雨暴至休於樹下因封
  其樹為五大夫初不言其為何樹也後漢應劭作
  漢官儀始言為松五大夫蓋秦爵之第九級如曹
  參賜爵七大夫遷為五大夫是也後人不解遂謂
  松之封大夫者五故唐人松詩有不羡五株封之
  句蓋循襲不考之故紹興上虞縣有村市曰五夫
[279-6b]
  故老云有焦氏墓於此後五子皆位至大夫因名
  近世好事者或異其說曰此秦封松為五大夫之
  地紹興間王十朋為幕官採訪所聞作會稽風俗
  賦有楓挺千丈松封五夫之句疏於下云上虞有
  地名五夫始皇封松為五大夫之處蓋越人但知
  始皇上會稽刻石頌徳不知封松乃在泰山非在
  會稽也而十朋復失於致審余嘗過其處見道旁
  古石塔有刻字可讀乃會昌三年余珠所記云草
[279-7a]
  市曰五夫因焦氏立塋於此孝感上聖而為名乃
  知五夫之名實由焦氏惜乎十朋之不見也
 西溪叢語昔秦王捨舟於餘杭因曰杭州不從舟而
  從木以詩一葦杭之之義
 七脩𩔖稿錢唐之名按史記始皇浮江下丹陽至錢
  唐歴代地志亦有錢唐縣至唐避國號始加土焉
  輟耕録謂唐字從土誤以為以錢易土築塘考之
  釋文唐途也杭地五代以前路止西北一帶逼近
[279-7b]
  於錢湖即西/湖也故謂錢唐耳
 吴郡圖經續記西漢之會稽郡舉今二浙之地皆在
  焉東漢之吴郡舉今浙西之地皆在焉晉之吳郡
  舉今杭秀睦三州之境皆在焉唐之蘓州舉今秀
  州之地皆在焉自錢武肅分蘓以為秀州用自屏
  蔽其隸蘓者合五邑而已
 嬾真子録漢時郡極大即以會稽郡考之吴即蘓州
  也烏傷即婺州也毘陵即常州也山隂即越州也
[279-8a]
  由拳古之檇李即秀州也太末衢州也烏程湖州
  也餘杭杭州也鄞明州也以此考之即今浙東西
  之地乃漢一郡耳
 西京雜記朱買臣為會稽太守懐章綬還至舍亭而
  國人未知也所知錢勃見其暴露乃勞之曰得無
  罷乎遺與紈扇買臣至郡引為上客尋遷為掾史
 嘉興縣志相貝經是朱仲上之嚴助者仲曽受經於
  琴高助為會稽守仲遺以徑寸之貝并致貝經其
[279-8b]
  文甚奇載緯略
 水經注太尉鄭𢎞山隂人少以苦節自居恒躬採伐
  用貿糧膳每出入溪津嘗感神風送之惟憑舟自
  運無杖楫之勞村人貪藉風勢常依隨往還有淹
  留者徒輩相謂汝不欲及鄭公風耶
 泊宅編越州上虞縣曹孝女墓在江岸上有大木二
  株一榮一枯榮者枝幹宛轉枯木外若抱父屍之
  状
[279-9a]
 嘉泰會稽志漢元嘉元年上虞長度尚為石碑屬魏
  朗作碑文久之未就時尚弟子邯鄲淳年二十聰
  明才贍而未知名乃令作之揮筆輒就朗至尚以
  示之朗大歎服蔡邕聞之來觀值夜以手摸其文
  而讀之題曰黄絹幼婦外孫虀臼後魏武帝見之
  謂楊修曰解否曰已解曰卿未可言試我思之行
  三十里而喻乃令修解之修曰黄絹色絲也幼婦
  少女也外孫女之子也虀臼受辛也蓋曰絶妙好
[279-9b]
  辭曰吾亦意此但有智無智較三十里
 晉中興書陸納為吴興太守時衛将軍謝安常欲詣
  納納兄子俶怪納無所備不敢問之乃私蓄十數
  人饌安既至所設惟茶果而已俶遂陳盛饌珍羞
  畢具及安去納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
  奈何穢吾素業
 南史羊欣傳欣父不疑為烏程令欣年十二時王獻
  之為吴興太守甚知愛之欣嘗夏月着新絹裙晝
[279-10a]
  寝獻之入縣見之書裙數幅而去
 能改齋漫錄會稽剡縣沃洲天姥號稱山水奇絶處
  自異僧帛道猷來自西天竺賦詩云連峯數十里
  修竹帶平津茅茨隠不見鷄鳴知有人其後支道
  林之徒相繼而居凡十八僧而名流如戴逵王羲
  之者又十八人蓋道經云兩火一刀可以逃以其
  名山之多可以避世故晉宋之世隠逸之士居多
 䂬溪詩話修禊之會人各賦詩成兩篇者十一人成
[279-10b]
  一篇者十五人詩不成罰觥者凡十六人
 蘭亭考侍郎謝瑰鎮國大将軍掾卞廸行參軍事印
  邱髦王獻之行将軍羊模參軍孔熾劉宻山隂令
  虞谷府功曹勞彝府主簿后綿前長岑令華耆前
  餘姚令謝滕府主簿任儗任城吕系吕本彭城曹
  禮一十六人詩不成罰觥
 徳清縣志晉車騎将軍沈充居縣南之前溪村樂府
  有前溪曲充所製也宋主續為七曲樂府解題曰
[279-11a]
  前溪舞曲是也按縣南有前溪坊後溪坊為南朝
  集樂之處江南聲妓多自此出唐時尚有數百家
  習音樂焉
 徳清縣志陸市在縣之東南晉永嘉中為洪水所没
  至今其處為溪漾下有堦基屋礎甚多每天晴水
  縮厯厯可見舟行篙著其底磗石相擊鏗然有聲
  夏月川浴者或得銅鐵陶瓦之器
 冊府元龜陳文帝梁末避地臨安縣駱牙母觀帝儀
[279-11b]
  表知非常人待之甚厚及即位牙為越州刺史詔
  贈牙母長安國太夫人
 陳書后妃列傳髙祖宣皇后章氏諱要兒吴興烏程
  人本姓鈕父景明為章氏所養因改焉母蘇常遇
  道士以小龜遺已光采五色曰三年有徴及期后
  生紫光照室因失龜所在少美容儀手爪長五寸
  色並紅白每有期功之服則一爪先折高祖先娶
  同郡錢仲方女早卒後乃聘后后善書計能誦詩
[279-12a]
  及楚辭髙祖踐阼立為后后親屬無在朝者唯族
  兄鈕洽官至中散大夫
 全唐詩話賀知章年八十六臥病上表乞為道士還
  郷明皇許之捨宅為觀賜名千秋命其男曽子會
  稽郡司馬賜鑑湖剡川一曲詔令供帳東門百僚
  祖餞御製送詩并序云天寳三年太子賔客賀知
  章鑒止足之分抗歸老之疏解組辭榮志期入道
  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之遊
[279-12b]
  正月五日将歸會稽遂餞東路乃命六卿庶尹大
  夫供帳青門寵行邁也豈惟崇徳尚齒抑亦勵俗
  勸人無令二疏獨光漢冊乃賦詩贈行詩云遺榮
  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環
  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羣英悵别深
  又云筵開百壺餞詔許二疏歸仙記題金籙朝章
  換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
 水一方人劄記大歴間顔魯公真/卿刺湖公務之隙日
[279-13a]
  與羣士討論所編韻海鏡源於州學及放生池有
  長興丞潘述縣尉裴循與焉見魯公杼山妙喜寺
  碑此一丞一尉既解字學又得與名流唱酬定非
  俗吏顧事跡不槩見矣
 泊宅編烏程縣之東數十里有泊宅村昔顔魯公守
  湖州張志和浮家汎宅徃來苕霅閒此乃志和泊
  舟之所也續仙傳云志和越人而唐史以為婺人
 榕隂新檢黄子野字仲唐侯官人也父周行賈於杭
[279-13b]
  州子野年十三從之其父就他郡以子野守舍適
  王伾微時覆舟於羅刹江子野行見之奮臂呼曰
  能生得人者與百金於是漁者得伾子野即予以
  舍中装直百金其後王伾為散騎常侍使人召之
  則亡
 摭言白樂天居/易守杭江東進士多奔杭取解時張祜
  徐凝俱至祜曰僕為解元宜矣凝曰君有何佳句
  祜曰甘露寺詩有日月光先到山河勢盡來金山
[279-14a]
  寺詩有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凝曰善則善矣
  奈無野人句云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
  色祜愕然凝果獲選
 西河詩話錢塘湖中有一隄穿於湖心作志者初稱
  白隄後稱白公隄謂白樂天為刺史時所築及讀
  樂天杭州春望詩云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緑裙腰
  一道斜則未有已所開而反云誰開者且詩下自
  注云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綠時望如裙腰是必
[279-14b]
  前有此隄而故注以証己詩其非初開可知也是
  以張祜詩云樓臺映碧岑一徑入湖心其詩不知
  何時作但樂天出刺杭州在長慶末而陸魯望每
  推祜為元和詩人則此隄非長慶後始築可知嘗
  考此隄名白沙隄樂天錢塘湖春行有云最愛湖
  東行不足綠楊隂裏白沙隄則意此隄本名白沙
  或有時去沙字單稱白隄有時去白字單稱沙隄
  如樂天有詩云十里沙隄明月中是一沙一白遂
[279-15a]
  多誤稱也
 宣室志東陽郡濱於浙江有山周迴數百里江水曲
  而環焉迂滯舟楫人頗病之常侍敬昕太和中出
  守其山一夕雲物曛晦暴風雷電動蕩室廬江水
  騰溢莫不惶惑迨曉方霽人往視之已劈而中分
  相逺數百歩引江流直而貫焉其環曲處悉填以
  石遂無縈繞之患
 桐廬縣志章八元子孝標孫碣三代皆擅詩名其郷
[279-15b]
  稱之曰章邑里因其姓也
 林間録唐宣宗微時武宗數欲殺之宦者仇公武保
  䕶之為薙髪作比邱使佚游至杭鹽官安禪師江
  西馬祖之高弟一見異之故宣宗留鹽官最久
 秀水縣志唐遺事載宣宗為光王時以避害從香嚴
  閑禪師更名瓊俊祝髪為沙門復從閑入吴謁鹽
  官安國師掌書記既而遁迹嘉興水西未幾武宗
  登遐乃為詩曰殿閣連雲接爽溪鐘聲還與鼓聲
[279-16a]
  齊長安若問江南事報道風光在水西書路岐人
  背使徃長安示朝臣由是迎歸即位尋勅水西為
  資聖禪寺寺至今有宣宗遺像暨親書寺額存焉
  予來領事訪得其詩而江浙左丞周公伯溫琦/
  書諸石以垂不朽或以為宣宗之隠乃宣州水西
  非此也然遺事云宣宗即位首建興唐資聖二刹
  於今寺名為合鹽官今為海寧州海寧與嘉興為
  近由是觀之則此為宣宗之隠與建無疑矣宣宗
[279-16b]
  與閑在廬山吟瀑布詩閑得前二句云穿雲透石
  不辭勞地逺方知出處高宣宗應聲續云溪澗豈
  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先後事也故并書之
  使後之覽者得詳焉
 東觀奏記大中十二年宣州叛将康全泰逐觀察使
  鄭薫時蕭寘為浙西觀察使地與宣州接遂擢用
  武臣李瑑代寘特建鎮海軍節鎮撫之
 因話錄李約雅度沖逺有山林之致在湖州嘗得古
[279-17a]
  鐵一片擊之清越又養一猿名山公嘗以自隨
 聞奇錄傅𢎞業宰天台縣有人獵得一獸形如豕仰
  鼻長尾有岐傅識之曰蜼也雨則懸於樹以尾塞
  其鼻後果驗之
 西湖游覽志餘歐陽公五代史敘列國云聞諸故老
  謂吴越嘗稱帝改元而求其事蹟不可得頗疑吴
  越後自諱之宋時王順伯收臨安府故碑有石屋
  崇化寺幢題天寳四年明慶寺幢題天寳五年九
[279-17b]
  里松觀音尊勝幢題寳大二年水月寺幢題寳正
  元年招賢寺幢題寳正二年小明慶金牛瑪瑙等
  九幢皆題寳正貢院橋柱題寳正六年至今寺中
  石塔有吴越王并年號處皆鐫剷糢糊蓋歸宋納
  土時所改爾
 兩湖塵談錢氏建國有州十三軍一杭蘓湖秀衢睦
  婺越明台温處福州也衣錦則軍也鏐在位凡三
  改元曰天寳曰寳正曰寳大具見封落星石刻書
[279-18a]
  與其地金石刻中考其時則朱梁以丁卯簒唐武
  肅是年猶用唐天祐年號次年乃改元至壬申以
  後用梁年號迨後唐革命復改元至壬辰又用後
  唐年號是嵗武肅薨其子孫迄漢周不復改元矣
 吴越備史武肅王以梁開平四年八月築捍海塘怒
  潮急湍晝夜衝激版築不就表告於天云願退一
  兩月之怒濤以建數百年之厚業禱胥山祠云願
  息忠憤之氣暫收洶湧之潮函詩一章置海門云
[279-18b]
  傳語龍王并水府錢塘借與築錢城因採山陽之
  竹令矢人造為箭三千隻羽以鴻鷺之羽飾以丹
  硃鍊剛火之鐵為簇既成用葦敷地分箭六處幣
  用東方青九十丈南方赤三十丈西方白七十丈
  北方黒五十丈中央黄二十丈鹿脯煎餅時果清
  酒棗脯茅香浄水各六分香爐布置以丙夜三更
  子時屬丁日上酒三行禱云六丁神君玉女隂神
  從官兵六千萬人鏐以此丹羽之矢射蛟滅怪渇
[279-19a]
  海枯淵千精百鬼勿使妄干唯願神君佐我助我
  令我功行早就禱訖明日募强弩五百人以射濤
  頭人用六矢每潮一至射以一矢射止五矢潮乃退
 五代史吳越世家開平四年王游衣錦軍作還郷歌
  曰三節還郷兮挂錦衣父老逺來相追隨牛斗無
  孛月無欺吴越一王駟馬歸
 嘉靖臨安縣志錢武肅王衣錦還郷盛燕父老山林
  皆覆以錦故名臨安為十錦衣錦營衣錦山衣錦
[279-19b]
  南郷衣錦北郷錦溪錦橋晝錦堂晝錦坊保錦坊
  衣錦将軍樹
 吹景集吳越備史載錢鏐題湖州嬰蘭堂詩初疑郡
  故有碧瀾堂似傳寫之誤及讀古樂府作蠶絲云
  柔桑感陽風阿那嬰蘭婦蓋江南蠶務獨盛吴興
  唐人或採此名堂耳
 葆光錄寳正中當秋成一旦蝗翳日而飛武肅王䖍
  祝畢投於浙江不可勝紀
[279-20a]
 臨安圖經功臣寺有溝曰千人相傳錢氏役千人一
  日而成
 菽園雜記兩浙田稅畝三斗錢氏國除朝廷遣方䞇
  均兩浙雜稅䞇悉令畝出一斗使還責擅減稅額
  䞇曰以為畝稅一斗者天下之通法兩浙既為王
  民豈宜循偽國之法上從其說故稅畝一斗者自
  方䞇始
 錢氏家乘錢沛字子&KR1480父碩亶於朱梁時贈尚書檢
[279-20b]
  校司空娶陳氏子三曰湛曰滉曰沛沛以武肅功
  贈尚書左僕射娶童氏贈趙國夫人建廟武林子
  二曰宇曰宙宙字遵古喜讀揚子太元卜築於鏡
  山終於錦軍城唐贈太尉子寛開平四年贈太師
 十國春秋荘穆夫人吴氏安國縣人父仲忻浙西觀
  察判官夫人歸室閨門整肅孝敬盡禮武肅性嚴
  急常怡顔以諫之常游奉國寺王命載帛百縑以
  備散施夫人曰妾備嘗機杼之勞遽以游賞靡費
[279-21a]
  非恤民之道遂不受而罷夫人每嵗春必歸衣錦
  軍以為恒武肅王語之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時
  人用其語以為歌曲至今傳之
 十國春秋恭穆夫人馬氏父綽雄武軍節度使綽初
  以舊恩娶武肅王女弟未幾武肅王復為文穆王
  元/瓘娶綽女性聰慧勤於職武肅王常禁中外畜聲
  伎而文穆王年踰三十無子夫人為之請武肅王
  乃聴文穆納諸姬生子夫人皆均養之
[279-21b]
 呉越備史順徳夫人吴氏錢塘人諱漢月中直指揮
  使珂女也幼婉淑奉文穆王性慈惠節儉居常被
  布練每聞王決斷政事有及重刑者夫人常顰蹙
  以仁恕為言諸吴将有遷授皆峻拒之及其入對
  多加訓勵有過必面責故諸吳終夫人之世不甚
  驕恣
 揮塵録吳越忠獻王錢佐薨其弟倧襲位未㡬為其
  大将胡進思所廢時忠懿王俶為台州刺史進思
[279-22a]
  迎立之元豐中王之孫暄知台州其子景臻自郡
  入都選尚仁宗女靖康末南來遂卜居後數年詔
  即州賜第享之二十年壽八十六薨於天台其子
  恬居之又二十年官至少師年亦八十餘少師子
  即處和處和之女又自台被選為王妃處和既為
  執政營甲第南北相望甚夥一家盛事常占此境
 玉壺清話錢昱忠獻王長子也讀書强記在故國與
  贊寧僧錄舉竹事昱得百餘條著竹譜三卷尤善
[279-22b]
  書牘太宗取閱深愛之謂左右曰諸錢筆札多學
  浙僧亞栖書體格浮軟其失仍俗獨此兒不然以
  御書金花扇及行草急就章賜之
 西河詩話寳叔塔一謂僧寳所建塔所叔形悮一謂
  錢王俶入覲民建塔保之呼保俶俶叔聲悮然皆
  無據之言考是塔甚古郡國志云寳石山有七層
  寳塔王僧孺稱其巧絶人工則其來舊矣且是塔
  以山得名寳叔者寳石之誤蓋山本多石有巾石
[279-23a]
  甑石落星石纜船石舊名山足曰石塔頭是也南
  屏山回峰以山勢回抱得名吴越王妃建塔其上
  本名回峰俗作雷峯聲近致誤而淳祐咸淳舊志
  造一雷姓者當之可笑甚矣宋有道士徐立之築
  室塔傍世稱回峯先生此可驗也
 文公談苑錢鏐日釋迦真身舍利塔見於明州鄞縣
  即阿育王所造八萬四千而此震旦得十九之一
  也鏐造南塔以奉安俶在國天火屢作延燒此塔
[279-23b]
  一人奮身穿烈焰登第二級持之而下太平興國
  初太宗命取塔禁中度開寳寺北地造浮圖十一
  級以葬舍利初造塔得浙東匠人喻浩浩不食葷
  先作塔式以獻凡一月而一級成其有梁柱齟齬
  未安者浩周旋視之持挺撞擊數十即皆牢整自
  云此可七百年無傾動人或問其北面稍高曰此
  數十歩乃大河潤氣津浹經一百年則北隅微墊
  而塔正矣浩既而求度為僧數月死世頗疑其異
[279-24a]
 六研齋二筆上虞有舜井相傳舜子生時井為湧泉
  秦始皇封塞起兩墩各高一丈晉宋為佛廬野人
  耕鋤多得古磗甃石吴越寳正三年閏八月十四
  日錢王差人賫火糧畚鍤開掘得䜟記寳物一百
  二十餘件都抽領西都上直廂虞候盛瑗東都上
  直廂虞候孫𢎞西都隨身虞候閭邱稔勾當拜祭
  内直殿十将於軒十六日鑿西井十九日得銀環
  六赤珠一金盒一古文錢二千三百四十琥珀珠
[279-24b]
  一當十大錢三當五十大錢二十四太平錢百直
  百三銖二十四大錢二百五十四五銖錢九百六
  十貨錢二百八十半兩錢三十石獅一鐫其背曰
  重華井天明可開腹内有水精珠一東井得銀塔
  一高一尺高層内有金瓶舍利二顆散金瓶二金
  鈴六銅鈴一銀環六銀鈴一水精珠十四琥珀珠
  九雜珠大小三十五小琥珀獅子三十瑪瑙珠七
  玉人一玉環一銅鏡三銅罏一小瑪瑙珠六玉瓶
[279-25a]
  一以上共三十四件並有石匣盛之題云唐元徽
  四年於此造塔鎮井有重華石一片濶三尺厚九
  寸左右有索痕深二寸官中令造深沙神一軀足
  履四石寳正四年六月廿九日差錢文殷祭神鐫
  石
 宋史后妃列傳李宸妃杭州人祖延嗣仕錢氏為金
  華縣主簿父仁徳終左班殿直妃初入宫荘重寡
  言真宗以為司寝既有娠從帝幸砌臺玉釵墜妃
[279-25b]
  惡之帝心卜釵完當為男子左右取以進釵果不
  毁已而生仁宗封崇陽縣君進才人後為婉容仁
  宗即位冊為順容章獻太后為訪其親屬得其弟
  用和補三班奉職妃嘿處先朝嬪御中未嘗自異
  終太后世仁宗不自知為妃所出也後燕王為仁
  宗言乃追尊為皇太后
 山棲志楊億至道中知處州與李起居書郡齋迥在
  霄漢石磴盤曲䇿馬征登嵐靄滴衣烟霞滿目
[279-26a]
 東軒録鞠詠為進士以文受知於王公化基及王公
  知杭州詠擢第釋褐為大理評事知杭州仁和縣
  将之官先以書及所作詩寄王公以謝平昔奨進
  今復為吏得以文字相樂之意王公不荅及至任
  畧不加禮課其職事甚急鞠大失望於是不復冀
  其相知而専修吏幹後王公入為參知政事首以
  詠薦人或問其故荅曰鞠詠之才不患不達所憂
  者氣峻而驕我故抑之以成其徳耳鞠聞之始以
[279-26b]
  王公為真相知也
 黙記張君房著雲笈七籖乘異記麗情集科名定分
  録潮說脞說知杭州錢塘刋作大字板行世
 青箱雜記天聖中丞相王公隨以給事中知杭州日
  與林逋唱和親訪其廬見其頽陋即出俸錢新之
  逋以啓謝其畧曰伏蒙府主給事差人送到留題
  唱和石一片拜賜軒榮以庇風日衡茅改色猿鳥
  交驚夫何至陋之窮居獲此不朽之盛事竊念頃
[279-27a]
  者清賢鉅公出鎮藩服亦常顧邱樊之側微念土
  木之衰病不過一枉駕一式廬而已未有迂迴玉
  趾歴覽環堵當纓緌之盛集攄風雅之秘思率以
  賡載始成編軸且復構他山之堅潤刋羣言之鴻
  麗珠聫綺錯彫縟相照輦植置立賁於空林信可
  以奪山水之清暉發斗牛之寳氣者矣
 清夜錄范文正公仲/淹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
  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
[279-27b]
  易為春公即薦之
 嚴陵志范文正公既為嚴先生祠堂記以示旴江李
  泰伯李讀之歎咏不已起而言曰公文一出必将
  名世妄意輒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叩之
  荅曰雲山江水之語於義甚大而徳字承之乃似
  趢趚擬換作風字如何公時凝坐額首殆欲下拜
  按孟子論伯夷柳下惠皆以風言風字不可易也
 庚溪詩話蔡天啓肇嘗守睦州到任謝表有曰城譙
[279-28a]
  閴寂一葉落而知秋島嶼縈迴二水合而成字復
  有詩曰疊嶂巧分丁字水臘梅遲見二年花人謂
  能状桐廬郡景物也
 能改齋漫録滕宗諒知湖州興學費民錢數千萬役
  未畢而去或言錢出入不明者通判以下不肯簽
  簿胡武平宿來繼守言曰滕侯所為非是君奚不
  早言俟其去乃非之豈分謗之意乎於是衆慚而
  簽簿卒成其業
[279-28b]
 豹隠紀談吴興之名水晶宫不見圖經刺史楊次公
  九月十五日夜絶句云江南地暖少嚴風九月炎
  凉正得中溪上玉樓樓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後
  林子中聞滕元發得湖州以詩賀曰清風樓下兩
  溪春三十餘年一夢新欲識玉皇香案吏水晶宫
  主謫仙人因為故事
 耆舊續聞陸太傅軫會稽人神采秀異好為方外遊
  七嵗猶不能語一日乳媪擕往後園俄而吟詩曰
[279-29a]
  昔時家住海三山日月宫中屢往還無事引他天
  女笑謫來為吏在人間後仕至兵部郎官力請老
  歸稽山宋元憲公敏/求杜祁公衍/一時名流皆有送
  行詩篇中多及神仙之事蓋公之雅志也嘗視諸
  孫中指農師佃之弟倚曰此兒有仙風道骨
 䝉齋筆談郎簡侍郎與杜祁公極相厚善簡長祁公
  十餘年祁公以兄事之既老謝事居里中築别館
  徑山下善服食得養生之術即徑山澗旁種菖蒲
[279-29b]
  數畝嵗採以自餌山中人目為菖蒲田
 癸辛雜識吴興六老之會慶厯六年集郎簡工部侍
  郎七十九范說司封員外八十六張維衛尉寺丞
  九十一劉餘慶殿中丞九十二周守中大理丞七
  十二時太守馬尋主之胡安定教授湖學為之序
  焉
 夢溪筆談錢塘江錢氏時為石隄隄外又植大木十
  餘行謂之滉柱寳元康定間人有獻議取滉柱可
[279-30a]
  得良材數十萬杭帥以為然既而舊木出水皆朽
  敗不可用而滉柱一空石隄為洪濤所激嵗嵗摧
  決杜偉長為轉運使人有獻說自浙江稅場以東
  移退數里為月隄以避怒水衆水工皆以為便獨
  一老水工以為不然密諭其黨曰移隄則嵗無水
  患若曹何所衣食衆人樂其利從而和之偉長不
  悟其計費以鉅萬而江隄之害仍嵗有之近嵗乃
  講月隄之利濤害稍稀然猶不若滉柱之利但所
[279-30b]
  費至多不復可為
 墨客揮犀孫元規沔/知杭州摘姧發伏號為神明有
  僧元夕市中然頂求化以新寺宇左右施利山積
  公出見立馬不行瞰其情久之入呼僧前詰其姧
  状僧惶恐頓伏又一僧醉臥道上為邏者所擒公
  問其故僧荅曰野性所嗜不能自禁又問復能飲
  酒否曰公家賜酒安敢不飲遂與酒一壺一引而
  盡公戒邏者曰速扶師歸院勿使為羣小侵侮僧
[279-31a]
  明日聲鼓登坐謂衆曰吾西竺人也溷跡於此不
  幸為此子聴識不可復留矣於是結跏趺坐而逝
  其分别淑慝皆此𩔖也
 咸淳臨安志沈括云治平中杭州南新縣民家析柿
  木中有上天大國四字書法𩔖顔魯公有筆力國
  字中間仍排起作大口全似顔筆其横畫即是横
  理斜畫即是斜理其木直剖偶當天字中分而天
  字不破上下兩畫并一脚皆横挺出半指許如木
[279-31b]
  中之節以兩木合之如合契焉予親見之
 湘山野録餘杭熊萬卷者浮屠之真儒有奥學著典
  𩔖一百二十卷居延慶寺在慈塢時儒皆抱經受
  業師居常喜閱唐韻諸生竊笑一日出題於法堂
  楓為琥珀賦諸生不諭請之不說凡月餘檢經史
  百家無見者師曰兹字在東字第三板請詳諸生
  檢之果載楓字注中云黄帝殺蚩尤棄桎梏變為
  楓木脂入池中千年化為琥珀後諸生始敬此書
[279-32a]
 避暑錄話沈文通遘/喜吏事每覺有疾藥餌未驗亟
  取難決詞状連判數百紙落筆如風雨意便欣然
 聞見前録王荆公安/石知明州鄞縣讀書為文章二日
  一治事起隄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貸榖於民立
  息以償俾新陳相易立學校嚴保伍邑人便之
 清波别志蘓文忠公軾/知杭州以私帑金五十兩助
  官緡於城置病坊一所名安樂以僧主之三年醫
  愈千人與紫衣後兩浙漕臣申請自今管幹病坊
[279-32b]
  僧三年滿所醫之數賜紫衣及祠部牒一道從之
  仍改為安濟坊坊原在衆安橋遷於湖上
 春渚紀聞東坡先生臨錢塘日有訴負綾絹錢二萬
  不償者公呼至詢之云某家以製扇為業適今春
  已來所製不售非固負之也公曰姑取汝所製扇
  來吾當為汝市也扇至公取白圑夾絹二十就判
  筆作行草及枯木竹石頃刻而盡即以付之其人
  抱扇謝出始踰府門而好事者爭以千錢取所持
[279-33a]
  立盡遂盡償所逋
 泊宅編楊孝本字行先居處州城西一圃甚幽邃學
  博行高東坡謫惠州過而愛之為留月餘號曰玉
  巖居士生平不娶坡每來謁直造其室嘗戲以元
  徳秀呼之居士曰某乃陽城之裔故坡詩曰衆謂
  元徳秀自稱陽道州皆謂無妻也居士後以經明
  行修得官太學年七十致仕以奉議郎直祕閣領
  宫祠以歸
[279-33b]
 梁溪漫志東坡鎮餘杭遇游西湖多令旌旗導從出
  錢塘門坡則自湧金門從一二老兵汎舟絶湖而
  來飯於普安院徜徉靈隠天竺間以吏牘自隨至
  冷泉亭据案剖決落筆如風雨分爭辨訟談笑而
  辦已乃與僚吏劇飲薄晩則乘馬以歸夾道燈火
  縱觀太守有老僧紹興末年九十餘幼在院為蒼
  頭能言之
 黙記朱先生者失其名杭州人舉進士赴禮部遇異
[279-34a]
  僧慈上座傳以易數且言子當傳吾術足以資身
  不必仕宦蓋子命薄也遂授其術盡驗遂不復省
  試上座别去曰他時見胡釘鉸者知吾所在也後
  章丞相當國必欲致之且入朝薦其學詔特赴殿
  試不得已赴試而犯廟諱特置五甲一日置冠帶
  作帶者有士人風範問之則胡釘鉸也驚問慈上
  座所在曰君既仕宦矣上座不可得而見也先生
  固請徃見曰上座於人纔舉意即知之何可知其
[279-34b]
  處也先生不樂失志得疾還郷而卒其書人猶得
  之號三宫易六遇易
 遯齋閒覽趙閱道抃/寛厚長者與物無忤家於三衢
  所居甚隘弟姪有欲恱公意者厚以值易鄰翁居
  以廣公第公聞不樂曰吾與此翁三世為鄰矣忍
  棄之乎命亟還翁居而不追其值
 筆談熙寧七年嘉興僧道親號通照大師游雁蕩山
  至瑞鹿院見一人衣布襦行澗邉身輕若飛履木
[279-35a]
  葉而過葉皆不動心疑其異人下澗中揖之相與
  坐石上問其氏族閭里年齒皆不荅鬚髮皓白而
  色如少謂道親曰今宋朝第六帝也更後九年當
  有疾汝可持吾藥獻天子此藥人臣不可服服之
  有大責宜善保守乃探囊出一丸指端大紫色重
  如金錫以授道親又曰嵗當大疫吳越尤甚汝名
  已在死籍今食吾藥勉修善業當免此患探囊取
  一柏葉與之老人曰慎守藥至癸亥嵗自詣闕獻
[279-35b]
  之言訖遂去南方大疫兩浙病死者十五六道親
  殊無恙至元豐六年夏夢老人促之曰時已至何
  不獻藥夢中為雷霆驅逐惶懼而起徑詣秀州具
  述本末謁假入京詣尚書省獻之執政親問以為
  妄不受其獻明日奏知上急使人追付内侍省問
  状以所遇對未數日帝果不豫乃使幹當御藥院
  梁從政持御香賜装錢百千同道親乘驛詣雁蕩
  山求訪老人不見於所遇處焚香而還帝尋康復
[279-36a]
 墨荘漫録衢州㕔事下舊有土勢隆起篠本叢生相
  傳云古塜也舊有碑其文云五百年刺史為吾守
  墓以此前後相承皆畏而不敢慢紹聖元年齊安
  孫蕡公素為守問之左右以是對公命毁之官吏
  大恐闔府叩頭以諫公曰藉令土中有賢者骨當
  以禮法遷之乃為文自祭而除之劚深丈餘了無
  他異但有二石峰長五六尺堅痩泔潤又有大木
  之根蟠踞其下羣疑遂定石上刻云乾符五年五
[279-36b]
  月三日安於此押衙徐諷龍山起此石處得二石
  刺史季某題又刻云開寳七年重疊峨嵋山於㕔
  事前於郡齋文會閣移季公之石安置於此刺史
  慎知禮題時公素方修州治南韶光園重建清泠
  臺堂成乃移二石於堂下名曰雙石公素可謂剛
  毅正直自信之君子也
 入蜀記臨平山太師蔡京葬其父凖於此以錢塘江
  為水會稽山為案山形如駱駝葬於駱之耳而築
[279-37a]
  塔於駝之峰蓋葬師云駝負重則行逺也然東坡
  樂府固已云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
  客行則臨平有塔久矣當是蔡氏葬後増築或遷
  之耳京太子少保制云託祝聖而飾臨平之山是
  也
 春渚紀聞余拂君厚霅川人其居在漢銅官廟後溪
  山環合有相宅者言此地當出大魁君厚之父朝
  奉君云與其善之於一家不若推之於一郡即遷
[279-37b]
  其居於後以其地為烏程縣學不二三年君厚為
  南宫魁而莫儔賈安宅繼魁天下
 寳慶四明志政和七年郡人樓异除知隨州陛辭建
  議於明置髙麗司曰來逺局創二巨航百斛舫以
  應辦三韓嵗使且請墾州之廣徳湖為田收嵗租
  以足用既對改知明州復請移温之船場於明以
  便工役創髙麗使行館
 清波雜志政和末有知婺州黄搏獻言六經之治貴
[279-38a]
  未亂兵家之勝貴未戰國家城壁軍旅器械守禦
  獨注意於西北而略於東南臣以謂東南有備則
  西北乃可全勝大觀初嘗詔東南久安兵寡勢弱
  人輕易摇申誡守禦有司奉行失序旋即廢罷且
  東南民物繁富城壁可守十無二三不務増築而
  急於漕粟軍額不足不急於招補而急於更戍臣
  謂宜乘時舒裕講求利害先後之序其切中時病
  如此朝廷但令監司守臣講究而已間不二嵗遂
[279-38b]
  有方臘之變州縣不能制乃命童貫譚稹盡将陜
  西部落勁兵進討閱嵗方克
 鐵圍山叢談錢塘龍華寺有傅大士真身仍藏所謂
  敲門椎誦金剛經相板與藕絲燈三為吴越錢王
  從婺女雙林取來藕絲者梁武帝時物也謬言藕
  絲織成實不然所織紋實華嚴會釋氏設法相状
  凡七即所謂七處七會者是也有天人鬼神龍象
  宫殿之屬窮極幻妙不可名状政和後索入禁中
[279-39a]
  宣和初既大黜釋氏教因復以藕絲燈賜宦者梁
  師成師成籍没而藕絲燈莫知所在
 韻語陽秋宋大觀中吴興人卲宗益剖蚌中有珠現
  羅漢相偏袒右肩矯首左顧衣紋畢具遂奉歸慈
  感寺臨溪流建炎中憲使楊應誠與客傳玩忽越
  檻躍入水中禱佛求之一索而獲
 雞肋編婺州義烏縣有葉鍊師者本蓓蕾村田家女
  隨嫂浣紗於溪中見一巨桃流水上取以遺嫂時
[279-39b]
  方仲冬嫂以其非時又若食餘因棄不取女乃啖
  之歸遂絶粒踰年之後性通慧初不識字乃能操
  筆書有楷法徽宗聞之召至都下入禁中賜號鍊
  師
 崇禎義烏縣志宗忠簡公澤/與同舍生林廸友善林
  先公登第音問不相及者累年官於萊之别邑挈
  家來謁公經旬而去繼以病告公往視之疾已革
  尚能語曰廸死如何曰某任後事曰子女如何公
[279-40a]
  曰嫂當養子當教之女當選佳士歸之後悉如言
  以林女妻修職郎康森又以親女妻森弟劦申愛
  好焉林子懋後從公討賊得官為文登令卒於官
  家貧不能歸公親弔之厚以俸資其行公之行義
  如此者甚衆
 談藪曹泳侍郎妻碩人厲氏餘姚大族女方泳盛時
  郷里奔走恐後獨碩人之兄厲徳斯不然泳怒帥
  越時徳斯為里正泳風邑官脅治百端竟不屈
[279-40b]
 海寧縣志劉一止校浙試欲得通時務者同列患無
  人一止出卷示曰是宜為首啓號乃張九成衆皆
  恱服
 耆舊續聞陸辰州子逸左丞農師佃/之孫太傅公之
  元孫也晩以疾廢卜築於秀野越之佳山水也放
  傲其間不復有榮念對客則終日清談不倦尤好
  語前輩事灑灑傾人聴
 錢塘遺事宋太祖次陳橋從仁和門入高宗由海道
[279-41a]
  過杭聞縣名仁和甚喜曰此京師門名也駐蹕之
  意始此
 鷄肋編臨安府城中有七寳山車駕駐蹕時御史中
  丞辛丙殿中侍御史常同監察御史魏矼明震周
  綱皆居其上人遂呼為五臺山紹興四年大享明
  堂更修射殿以為享基時殿柱大者每條二百四
  十千總木價六萬五千餘貫則壮麗可見
 雲麓漫抄鳯凰山分左右翼大内在山之左腋後有
[279-41b]
  山包之第二包即相府第三包即太廟第四包即
  執政府包盡處為朝天門端誠殿在山之右腋有
  山包之第二包即郊壇第三包即易安齋第四包
  即馬院
 北牕炙輠鄧光祖知嚴州某縣時當紹興中國家方
  創都錢塘所需材木甚大期且急所在鼎沸而光
  祖殊不經意乃徐集諸里正各置之即以朝廷所
  降木色丈尺人一紙令各具其界中凡寺凡廟凡
[279-42a]
  驛凡官道有木與所降色様合者供不得脫一根
  既供乃令匠徃視之皆合遂令里正伐之官特與
  糧不須臾木乃大集所得倍其數他郡縣皆望青
  斬伐所殘人塜墓及民家要害處衆而吏復有夤
  緣求乞於其間所在騷然惟光祖絲毫無侵於民
  且不出一吏所得乃過諸縣
 愧郯錄中興以後浙右大刹如徑山淨慈靈隠天竺
  宫觀如太一開元佑聖皆降勅劄差主首禪席
[279-42b]
 七修𩔖稿餘杭徑山錢塘靈隠淨慈寧波天童育王
  等寺為禪院五山錢塘中竺湖州道場温州江心
  金華雙林寧波雪竇台州國清與福州雪峯建康
  靈谷蘇州萬壽虎邱為禪院十刹錢塘上竺下竺
  温州能仁寧波白蓮等寺為教院五山錢塘集慶
  演福普福湖州慈感寧波寳陀紹興湖心與蘇州
  大善北寺松江延慶建康瓦棺為教院十刹
 蘆浦筆記四明僧廬在六邑總大小二百七十六所
[279-43a]
  只鄞一縣城内二十六城外八十天童日飯千僧
  育王亦不下七八百人行僕稱是天童嵗收榖三
  萬五千斛育王三萬斛
 咸淳臨安志臨安西湖舊傳南北兩山僧寺大小合
  三百六十後為軍營禁苑勢人園圃之所包占今
  存者不滿百
 杭州圖經附郭二邑所營寺院内錢塘二百七十仁
  和六十五合三百三十五所外七邑不與焉
[279-43b]
 楓牕小牘紹興二年五月臨安大火被燬者一萬三
  千餘家六年十二月復火更一萬餘家人皆以為
  中興之始改元建炎致此然周顯徳五年夏四月
  辛酉城南火作延於内城忠懿王避居都城驛詰
  旦且焚鎮國倉王泣禱而滅計一萬九千餘家但
  臨安撲救視汴都為疎東京每坊三百歩有軍巡
  舖又於髙處有望火樓上有人探望下屯軍百人
  及水桶灑箒鈎鋸斧杈梯索之𩔖每發撲救須臾
[279-44a]
  便滅
 葦航紀談紹興庚寅天台水災主簿㕔基衝出一朱
  棺正當㕔治主簿朱公俾令移徃山東掩瘞役夫
  開掘忽見一碣上有字云乾卦吉坤卦凶五百年
  逢朱主簿移我葬山東不知為誰氏遂移葬之
 陶朱新錄紹興乙酉永嘉火災前數日有熊自楠溪
  之江滸躍入小舟渡至城下初不懼人命獵士殺
  之時髙開府世則寓城中謂其倅趙允蹈曰熊字
[279-44b]
  為能火郡中宜慎火已而延燒官民舍什七八獨
  州治存
 桐廬縣志桐廬縣三大字宋徐鉉篆始秣陵刁衎與
  鉉共事江南衎為桐廬宰往京師求於鉉得之掲
  為縣額以其墨蹟藏勅書庫皇祐中縣令劉斁恐
  其壊乃摹其字刻石吴郡張伯玉為記其事於石
  南渡後二刻俱在縣衙而墨跡不存矣
 青箱雜記近世有好事者以潘閬遨遊浙江詠潮著
[279-45a]
  名以輕綃寫其形容謂之潘閬詠潮圖
 西湖遊覽志餘乾道淳熙間壽皇以天下養每奉徳
  壽三殿遊幸湖山御大龍舟宰執從官以至大璫
  應奉諸司及京府彈壓等各乘大舫無慮數百時
  承平日久樂與民同凡遊觀買賣皆無所禁畫楫
  輕舫旁午如織至於菓蔬羮酒關撲宜男戲具閙
  竿花籃畫扇綵旗糖魚粉餌時花泥嬰等謂之湖
  中土宜又有珠翠冠梳銷金綵段犀鈿髹漆織藤
[279-45b]
  窰器玩具等物無不羅列如先賢堂三賢堂四聖
  觀等處最盛或有以輕橈趂逐求售者歌妓舞鬟
  嚴粧自衒以待招呼者謂之水仙子至於吹彈歌
  拍雜劇紛紜撮弄勝花泥丸鼓板投壺花彈蹴踘
  分茶弄水踏滚木撥盆雜藝散耍嘔唱息器教水
  族飛禽水傀儡鬻道術烟火起輪走線流星火爆
  風箏不可指數總謂之趕趂人蓋耳目不暇給焉
 南宋相眼洪皓買一妾東平人其母曽在明節皇后
[279-46a]
  閤中言顯仁皇后生太上時夢金甲神人自稱錢
  武肅王寤而生太上武肅年八十一太上亦八十
  一卜都於此亦非偶然邁又言顯仁會稽人紹聖
  間蘓丞相頌致仕居丹陽有老婢韋出家為尼嘗
  給事蘓相其妹即顯仁也頌攜以入京會哲宗擇
  室女二十人分賜諸王顯仁在選入端王宫暨即
  位一御而生太上
 雪履齋記張俊有愛妾乃錢塘妓張穠也頗渉詩書
[279-46b]
  俊文字穠皆與之柘臯之役俊發書囑穠照管家
  事穠報俊以霍去病趙雲事以堅其心且言今日
  之事惟在宣撫不當以家為念勉報國恩俊以其
  書繳奏上大喜親書奨諭以賜穠仍加封雍國夫人
 南宋相眼紹興壬午七月臨安訪求岳飛墳在錢塘
  門外當時私號賈宜人墳
 養疴漫筆孝宗幸天竺及靈隠有輝僧相隨見飛來
  峰問輝曰既來如何不飛去對曰一動不如一静
[279-47a]
  又看觀音像手持數珠問曰何用曰念觀音經問
  自念則甚曰求人不如求已孝宗大喜
 桃源手聴史越王浩罷相歸里經從慈溪邑宰蒋鶚
  逺迎既見邑吏而下皆羅拜庭下越王荅拜蒋鶚
  跼蹐請免王曰閣下與之有名分某與之為郷曲
 入蜀記秀州崇徳縣有市人吳隠忽棄家寓旅邸終
  日黙坐一室之中惟一臥榻客至共坐榻上或載
  酒過之亦不拒清談竟日隠不學問至是間與人
[279-47b]
  言易數皆造精微亦能先知人吉凶壽夭見者莫
  能測也
 農田餘話李息齋善畫竹嘗為嘉興守故其竹吴下
  多有之子遵道任台州黄巖州知州尤善畫竹木
  優於乃父
 陸象山集楊慈湖簡任富陽主簿乾道八年象山過
  富陽留半月将别去念平時有疑願一見不可得
  復留之夜集雙明閣數提本心二字因問如何是
[279-48a]
  本心陸曰惻隠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
  也辭譲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此即
  是本心簡曰兒時已曉此語畢竟如何象山終不
  易其說次日有一鬻扇者訟至庭簡斷其曲直訖
  又問象山曰適來斷扇訟是者知其為是非者知
  其為非此即君之本心簡忽大省揖而歸拱坐達
  旦質明北面執弟子禮終身師事焉
 入蜀記毛徳昭名文江山人極苦學中年病盲盲後
[279-48b]
  猶終日危坐黙誦六經至數千言不已
 秀水縣志薛元鼎字升雲莆田人淳熙中除户部左
  曹郎有長户部者獻貢籍之說元鼎被㫖徃秀州
  欲以一州嵗計綜覈其盈縮以為天下準平議者
  以為此法果行民受其病元鼎至秀州還以其所
  詳究本末源流敷奏曰但見郡縣窘束不見有餘
  上可其奏曰卿真實才而物議亦愈歸重
 四朝聞見錄慶元元年韓侂胄欲逐趙忠定汝愚因
[279-49a]
  以盡去天下之不附已者名以偽學朱文公去國
  寓西湖靈芝寺送者漸少惟平江水川李君杞獨
  從容叩請得窮理之學
 金華雜識朱晦翁過婺州嘗游武義王臣家書其壁
  云脫凡近以游高明勿為嬰兒之態而有大人之
  志勿為終身之謀而有天下之慮不求人知而求
  天知不求同俗而求同理又扁三槐堂贈之至今
  墨蹟宛然壁間
[279-49b]
 天啓慈谿縣志自慈谿縣夾田橋至西渡頭驛路跨
  十五里計二千三百一十有六丈吴潜創用石板
  砌路濶七尺東西置石牌張寺丞即之題曰相公
  衢
 新定續志郷會所以篤枌榆之誼唯唱第畢郷之位
  於朝與仕於京者張宴湖山為新貴者慶最為盛
  集嚴為恭聖皇后毓慶之郷后兄楊惠節王次山
  字仲甫后姪敏肅王谷字聲之忠憲王石字介之
[279-50a]
  每集必為統盟其後節鉞蟬聫纓紱輝映率繼先
  志今節使蕃孫之子鎮以尚帝姬益貴斯集益有
  光焉
 宋史后妃列傳理宗謝皇后諱道清天台人祖深甫
  為相有援立楊太后功太后徳之理宗即位太后
  命選謝氏諸女后獨在室兄弟欲納入宫諸父攑
  伯不可會元夕縣有鵲來巢燈山衆以為后妃之
  祥乃供送后時賈渉女同在選中理宗意欲立賈
[279-50b]
  太后曰謝女端重宜正中宫遂定立后后既立賈
  貴妃専寵貴妃薨閻貴妃又以色進后處之裕如
  略不介懐太后深賢之開慶初元兵渡江理宗議
  遷都平江慶元后諫不可恐摇動民心乃止度宗
  立尊為皇太后
 宋史后妃列傳度宗全皇后會稽人理宗母慈憲夫
  人姪孫女也幼從父昭孫知岳州開慶初秩滿歸
  道潭州時元兵圍潭州人有見神人衛城者已而
[279-51a]
  潭獨不下逾年事平至臨安會忠王議納妃臣僚
  言全氏侍其父往返江湖備嘗艱險其處貴富必
  能盡警戒相成之道理宗乃詔后入宫問曰爾父
  昔在寳祐間没於王事每念之令人可哀后對曰
  妾父可念淮湖之民更可念也帝深異之語大臣
  曰全氏女言詞甚令宜配冡嫡承祭祀景定二年
  冊為皇太子妃度宗立冊為皇后
 萬柳溪邉舊話尤荘定公焴/嘗築圃臨安之西湖花
[279-51b]
  木不繁而瀟灑度宗游湖上幸其堂御筆題楹間
  曰五世三登宰輔奕朝累掌絲綸蓋實錄也朝紳
  榮之
 癸辛雜識外集昌化章氏昆弟二人皆未有子其兄
  抱育族人子未幾其妻得子弟言兄既有子盍以
  所抱子與我兄告其妻妻曰不然未有子而抱之
  甫得子而棄之人其謂我何不得已寧以吾生者
  與之已而二子皆成立長曰翃次曰栩翃之子樵
[279-52a]
  槱栩之孫鑄鑑皆相繼登第遂為名族
 萬歴義烏縣志朱良祐字元徳積善好修孫杞生九
  子長大任漕貢進士次夢魁咸淳戊辰進士次應
  魁太學内舍正奏名次榮翁浙漕進士次淳咸淳
  庚午進士次叔麒亦戊辰進士次天與廣徳判官
  因有九子七登科之頌杞贈婺州路判官
 崇禎義烏縣志龔氏出自晉大夫堅至陳太建中諱
  孟舒者拜河南觀察使二十一世孫實始遷義烏
[279-52b]
  生六子世宏世隆世廣世恩世昌世英伯仲友善
  俱從吕東萊學為世名儒郷先達喻工部良能目
  為六瑞楊忱中作六瑞堂記孫明之應之愷皆仕
  顯自明之至永吉凡七世衣冠不絶
 嘉靖金華縣志金華在宋時王李潘唐號四大族今
  考太原王氏自登始至七世孫蘭登進士者十有
  四人郷舉十人由諸科襲廕者五十九人晉昌唐
  氏自堯封始至七世孫珪登進士者五人郷貢十
[279-53a]
  二人由諸科者二十五人坦溪鄭氏自卞始至六
  世孫鳯進士一人出仕者四十二人眉山蘇氏自
  遲始至八世孫伯衡仕者一十七人龍門倪氏自
  允才始至六世孫材進士六人出仕者共四十人
  其餘若清崗時氏括蒼潘氏瑯琊王氏未暇盡述
  衣冠門第之盛雖漢楊袁晉王謝唐崔柳不是過
 癸辛雜識倫魁省元同郡自昔以為盛事紹熙癸丑
  省元徐邦憲状元陳亮皆婺人寳慶丙戍省元趙
[279-53b]
  時觀状元王會龍皆天台人淳祐甲辰省元徐霖
  状元留夢炎皆三衢人
 金華府志宋光宗紹熙癸丑状元永康陳亮寧宗嘉
  定庚辰状元金華劉渭度宗咸淳甲戍状元義烏
  王龍澤世稱三魁孝宗淳熙元年右丞相金華葉
  衡淳熙九年左丞相金華王淮理宗嘉熙三年平
  章軍國重事東陽喬行簡淳祐四年左丞相蘭溪
  范鍾世稱四相
[279-54a]
 湛淵靜語陳同甫紹熙癸丑大魁滕强恕第二朱質
  第三喬行簡第五其時三魁與第五名皆婺人
 金華府志東陽南宋五魁厲仲祥紹熙元年進士第
  一周師鏡嘉定元年進士第一杜幼節嘉定十六
  年進士第一俞葵景定三年進士第一俞仲鰲咸
  淳四年進士第一
 山房日記方蛟峯逢辰之得元恩命也方一夔時佐
  賀之以詩云飛鳯翩翩下九閽先生出處重斯文
[279-54b]
  不将鐘鼎易朱紱要臥桐江看白雲處士一生渾
  是晉逸民千載尚為殷皇家恩義如天大定把三
  峯乞與君後蛟峯堅臥不出雖所守素定而前輩
  責善之風亦可想見矣
 朱彝尊洞霄宫提舉題名記杭州洞霄宫自熙寧初
  設有提舉高宗南渡特改内祠崇其體貌以提舉
  受祠祿嵗有其人稽之國史合之野紀其先後倫
  序爵里姓名可得而考也鄧牧心所撰大滌洞天
[279-55a]
  志建炎以後主是祠者均未之載為補錄書之自
  建炎訖咸淳凡一百一十五人龍圖閣直學士将
  樂楊時中立觀文殿學士開封耿南仲晞道述古
  殿直學士上蔡謝克家任伯資政殿學士開封吕
  好問舜徒觀文殿大學士邵武李綱伯紀資政殿
  學士襄邑許翰崧老資政殿學士宋城路允廸公
  弼延康殿學士董耘資政殿學士瑞安許景衡少
  伊徽猷閣學士縉雲詹乂持國資政殿學士任城
[279-55b]
  李邴漢老資政殿學士曲阜顔岐夷仲資政殿學
  士真州吳敏元中觀文殿大學士鄧城范宗尹覺
  民資政殿學士滁州張守子固觀文殿學士祁門
  汪伯彦廷俊端明殿學士河南富直柔季申資政
  殿學士吴興葉夢得少藴顯謨閣學士丹陽翟汝
  文公巽端明殿大學士齊州吕頤浩元直端明殿
  學士安陽韓肖胄似夫資政殿大學士綿竹張浚
  徳逺資政殿學士分寧徐俯師川觀文殿大學士
[279-56a]
  姑蘇朱勝非藏一端明殿學士解梁趙鼎元鎮端
  明殿學士海州胡松年茂老資政殿學士徳清沈
  與求必先端明殿學士雲州折彦質仲古資政殿
  學士儀真劉大中立道資政殿學士上虞李光泰
  發資政殿學士毘陵孫近叔詣端明殿學士餘杭
  何鑄伯壽資政殿學士濟南王次翁慶曽端明殿
  學士浮梁程克俊元籲資政殿學士上饒余堯弼
  致勛端明殿學士寧國章复季常端明殿學士宋
[279-56b]
  樸端明殿學士鄞史才徳夫資政殿學士金壇湯
  鵬舉致逺觀文殿大學士吴興沈該守約資政殿
  大學士建康王綸徳言資政殿大學士浮梁汪澈
  明逺資政殿學士萊州辛次膺起季資政殿學士
  壽昌葉義問審言資政殿學士宜興周葵立義觀
  文殿學士宜興蔣芾子禮資政殿學士仙遊葉顒
  子昂觀文殿學士興化陳俊卿應求觀文殿學士
  壽春魏杞南夫觀文殿學士婺源王炎晦叔資政
[279-57a]
  殿學士鄱陽洪遵景巖觀文殿大學士四明史浩
  直翁資政殿學士鄱陽洪适景伯端明殿學士金
  華葉衡夢錫觀文殿大學士温陵曽懐欽道資政
  殿大學士温陵梁克家叔子資政殿學士徳清李
  彦穎秀叔資政殿學士吴郡范成大致能觀文殿
  大學士金華王淮季海資政殿大學士華亭錢良
  臣師魏資政殿學士臨江蕭燧照鄰資政殿大學
  士侯官黄洽徳潤端明殿大學士永春留正仲志
[279-57b]
  觀文殿大學士吴興葛泌楚輔端明殿學士邵武
  任希夷伯起資政殿大學士上饒施師㸃聖與觀
  文殿學士廬江王蘭謙仲觀文殿大學士餘干趙
  汝愚子直觀文殿大學士龍游余端禮處恭觀文
  殿學士臨海陳騤叔進端明殿學士泉州傳伯夀
  景仁端明殿學士江隂邱崈宗卿端明殿學士崑
  山衛涇清叔觀文殿大學士臨海錢象祖伯同資
  政殿學士嘉興婁機彦發端明殿學士南豐曽從
[279-58a]
  龍君錫資政殿大學士天水趙善湘清臣資政殿
  學士東陽葛洪容父觀文殿大學士鄞鄭清之徳
  源資政殿大學士慶元宣□宗禹資政殿學士邛
  州魏了翁華父端明殿大學士邵武鄒應龍景初
  觀文殿大學士増城崔與之正子資政殿學士浦
  城徐榮叟茂翁端明殿學士永嘉林畧孔英資政
  殿學士餘干劉伯正直卿資政殿學士黄巖杜範
  成已觀文殿大學士蘭谿范鍾仲和觀文殿學士
[279-58b]
  侯官陳韡子華資政殿學士慶元應㒡之道資政
  殿大學士嘉興李曽伯長孺資政殿學士隆州李
  性傳成之端明殿學士金華王埜子文資政殿大
  學士浦城徐青叟直翁觀文殿大學士威州謝方
  叔徳方觀文殿大學士濠州董槐廷植端明殿學
  士建寧蔡抗仲節端明殿學士龍游馬天驥徳夫
  觀文殿學士新安程元鳯申甫資政殿學士閩林
  存以道端明殿學士浦江高定子瞻叔資政殿學
[279-59a]
  士寧國饒虎臣伯武端明殿學士金華厲文翁觀
  文殿大學士溧水吴潛毅夫資政殿學士嘉興沈
  炎若晦端明殿學士閩許應龍恭甫端明殿學士
  都昌江萬里子逺資政殿學士醴陵皮龍榮起霖
  觀文殿學士金華馬光祖荘父資政殿學士眉州
  楊棟元極觀文殿大學士天水趙與籌徳淵資政
  殿學士潼川姚希得逢原觀文殿大學士敘州程
  公許季與資政殿大學士溧水吴淵道父觀文殿
[279-59b]
  大學士樂平馬廷鸞翔仲
 賢奕編趙子固孟堅嘗得姜白石所藏定武不損本
  禊帖乘舟夜汎而歸行至霅之昇山風起舟覆行
  李襆被皆渰溺無餘子固方披濕衣立淺水中手
  持禊帖語人曰蘭亭在此餘不足問也
 至正直記小字蘭亭南渡前未之有也賈秋壑得一
  石枕光瑩可愛賈意欲刻蘭亭人皆難之忽一鐫
  者云吾能蹙其字法縮成小本體製規模當令具
[279-60a]
  在賈甚喜既成果宛如定武本而小耳缺損處皆
  全亦神手也今所傳於世者又此刻之諸孫也世
  亦稱玉枕蘭亭云
 仙里塵談朱希真居嘉禾其家室中懸琴筑阮咸之
  𩔖檐間多育珍禽籃缶貯果實脯醢客至挑取以
  佐杯酌嘗喜弄笛於烟波間其詩云青羅包髻白
  行纒不是凡人不是仙家在洛陽城裏住臥吹鐵
  笛過伊川可想見其風致矣
[279-60b]
 至正直記四明王厚齋尚書博學每以小冊納袖中
  入秘府凡見書籍異聞則筆録之復藏袖中而出
  晚年成困學紀聞
 清溪暇筆五經朱子於春秋禮記無成書慈谿黄東
  發震取二經全為之集解其義甚精備朱子之未
  備附於日抄中其後程端學有春秋本義東滙陳
  澔有禮記集說皆未能有以過之也永樂初修五
  經大全諸儒皆未見日抄故一無所取
[279-61a]
 蘭谿縣志盛夬字正卿市西柳巷人博學有文仕至
  太學博士吴碧溪嘗得宋高宗大字草書桂花詩
  碑本正卿見之能考知其為某年月日賜某人者
  吴師道深歎其博識
 池北偶談宋末浦江吴渭倡月泉吟社賦田園雜興
  近體詩名士謝翺輩第其髙下詩傳者六十人清
  新尖刻别自一家
 戒菴漫筆月泉社吴清翁渭盟詩預於丙戌小春望
[279-61b]
  日以春日田園雜興為題至丁亥正月望日收卷
  月終結局收二千七百三十五卷選中二百八十
  名三月三日掲榜第一名公服羅一縑七丈筆五
  貼墨五笏第二名公服羅一縑六丈筆四貼墨四
  笏第三名公服羅一縑五丈筆三貼墨三笏第四
  名止第十名各春衫羅一縑筆二貼墨二笏第十
  一名止二十名各深衣布一縑筆一貼墨一笏第
  二十一名止三十名各深衣布一縑筆一貼第三
[279-62a]
  十一名止五十名各筆一貼墨一笏吟箋二沓以
  上所送並就縑端筆貼墨銘用月泉詩賞潛齋記
  號通榜仍各送本社新詩一冊
 至正直記宋季錢牌長三寸有奇濶一寸大小不同
  皆鑄臨安府三字面鑄貫文云壹伯之𩔖額有小
  竅貫以致逺
 
 
[279-62b]
 
 
 
 
 
 
 
 浙江通志卷二百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