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4 浙江通志-清-嵇曾筠 (master)


[080-1a]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八十
 漕運上/
  揚州運道紀於禹貢轉漕之政厯代加詳至元明
  而其制益備顧弊或滋焉
聖朝勤恤民隱白糧則併歸軍運嵗漕則以次
恩蠲時而緩徵時而改折每於惟正之供屢
沛非常之澤是以輸輓及期倉儲豐積為前古所未有
[080-1b]
  葢所以裕本計者至深逺矣志漕運
 尚書禹貢揚州沿於江海達於淮泗玉海水轉運曰/漕禹貢州末繫
  河先儒以為運道揚達泗至河此正裴耀卿節級/轉般之法大學衍義補朱子曰冀州三面距河其
  建都實取轉漕之利故九州之終皆言達河以紀/其入帝都之道按禹貢於各州之下列貢賦之後
  而叙其各州之水逹河之路逹於河即達帝都也/當時貢賦皆駕舟筏浮水路以達於河葢亦後世
  漕運之法但未/明言其為漕耳
 通鑑綱目大業元年開通濟渠引汴水開邗溝文獻/通考
  發河南諸郡民開通濟渠自西苑引榖洛水達/於河又引河通於淮海自是天下利於轉輸
[080-2a]
  謹按禹貢揚州貢道夏時江淮未通故有㳂江海/達淮泗之文吳於䢴江築城穿溝東北通射陽湖
  西北至宋口入淮而運道始通然漢時漕山東之/粟特兖豫青徐四州江淮雖通未嘗以之為運道
  也自大業開通濟渠引汴水開䢴溝而河通於淮/利於轉輸東南運道興焉故志浙江漕運斷自隋
  始/
 唐書食貨志唐都長安轉漕江南之粟高祖太宗時
  用物有節而易贍水陸漕運嵗不過二十萬石故
  漕事簡髙宗後嵗益増多
  謹按浙省之漕前史無明文考唐地理志浙西隸/江南東道則唐時所漕江南之粟固兼浙漕而言
[080-2b]
  也/
 資治通鑑開元二十二年以裴耀卿為江淮河南轉
  運使於河口置輸場唐書裴耀卿傳秋雨害稼帝問/耀卿耀卿曰國家大本在京師
  徃貞觀永徽時祿廩者少嵗漕粟二十萬畧足今/用度寖廣運數倍且不支為國大計臣願廣陜運
  道使京師常有三年食雖水旱不足憂且江南租/船候水始進吳工不便河漕處處停留易生隱盜
  請置倉河口以納東租然後官自僱載分水河洛/度三門東西各築敖倉自東至者東倉受之三門
  迫險則傍河鑿山以開車道運數十里減費鉅萬/天子然其計於是置河隂集津三門倉引天下租
  繇盟津泝河而西三年積七/百萬石省運費三十萬緡
[080-3a]
 舊唐書韋堅傳天寳元年擢韋堅為陜郡太守水陸
  轉運使截灞滻水東注永豐倉合於長安城東望春
  樓下穿廣運潭以通舟楫取小斛底船三二百隻
  置於潭側其船皆署牌表之㑹稽郡船羅吳綾絳
  紗通鑑綱日堅督江/淮租運嵗増巨萬
 唐書食貨志廣徳二年以劉晏顓領東都河南淮西
  江南東西轉運凡漕事皆決於晏晏分吏督之隨
  江汴河渭所宜故時轉運船繇潤州陸運至揚子
[080-3b]
  斗米費錢十九晏命囊米而載以舟減錢十五繇
  揚州距河隂斗米費錢百二十晏為歇艎攴江船
  二千艘每船受千斛十船為綱每綱三百人篙工
  五十自揚州遣軍將部送至河隂上三門號上門
  填闕船斗米減錢九十調巴蜀襄漢麻枲竹篠為
  綯挽舟以朽索腐材代薪物無棄者未十年人人
  習河險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
  南之運積揚州汴河之運積河隂河船之運積渭
[080-4a]
  口渭口之運入太倉嵗轉粟百一十萬石無升斗
  溺者
 唐書食貨志貞元中増江淮之運浙江東西嵗運米
  七十五萬石詔浙江東西節度使韓滉運至東西
  渭橋倉
  謹按漢唐皆都闗中俱引東南之粟以給京師漢/元封間運漕六百萬石唐天寳稱為極盛而韋堅
  僅運至四百萬石至德以後不過百萬餘石而已/而貞元中江淮之運浙江東西竟運至七十五萬
  石是兩浙之粟在唐時漕運已視諸道獨多矣然/貞元時之浙西道固領潤江常蘇杭湖睦七州不
[080-4b]
  止於今浙西之/杭嘉湖三府也
 宋史食貨志太平興國初兩浙既獻地嵗運米四百
  萬石
 文獻通考宋定都於汴漕運之法分為四路江南淮
  南浙東西荆湖南北六路之粟自淮入汴至京師
 玉海至道元年楊允恭為江淮兩浙發運使籍三路
  舟江浙所運止於淮泗由淮泗輸京師行之一嵗
  上供者六百萬
[080-5a]
 宋史食貨志大中祥符初至七百萬石江南淮南兩
  浙荆湖路租糴於真揚楚泗州置倉受納分調舟
  船泝流入汴以達京師置發運使領之玉海天聖/四年臣僚
  吳耀卿言咸平景徳中嵗漕江淮米不過四百五/十萬石近年増至六百五十萬請約舊數立為中
  制詔嵗課六百萬石注沈括曰發運/使嵗六百萬石兩浙一百五十萬石
 玉海嘉祐三年詔曰國家建都河汴仰給江淮六路
  所供之租各輸於真楚度支所用之數悉集於京
  師以發運司總其綱條以轉運使幹其嵗入荆湖
[080-5b]
  舟楫囬載海鹽淮汴舳艫不涉江路方冬閉塞役
  卒少休近嵗因循兹事遂廢令諸道據年額赴真
  楚泗州轉般倉復運鹽歸本路發運一司其制始/於淳化而備於皇
  祐之後權六路豐凶而行平糶之法一員在真州/督江淮等路糧運一員在泗州趣自真州至京糧
  運/焉
  謹按轉般之法始於裴耀卿成於劉晏宋朝舊制/江湖運舟至儀真入轉般倉復載鹽以歸又以運
  舟自儀真漕河由汴達於都邑六路八十四州漕/京師凡六百萬石然則浙東西路之米固入轉般
  倉而復以運舟由/漕河入汴者也
[080-6a]
 宋史河渠志浙西運河自臨安府北郭務至鎮江江
  口牐六百四十一里淳熙十一年臣僚言運河之
  濬自北闗至秀州杉青各有牐堰自可瀦水惟沿
  河上塘有小堰數處積久低陷無以防遏水勢兼
  沿河下岸涇港極多其水入長水塘海鹽塘華亭
  塘由六里堰下私港散漫悉入江湖以私港深運
  河淺也若修固運河下岸一帶涇港自無走泄
  謹按運河即江南河也隋大業中將東巡㑹稽乃/發民開江南河自京口至餘杭八百餘里後代因
[080-6b]
  而修之以為轉輸之道宋孝宗淳熙八年浚行在/至鎮江運河時定都臨安尤以漕渠為先務也
 續通鑑綱目元至元十九年始海運元史食貨志元/都於燕去江南
  極逺百司庶府之繁衛士編民之衆無不仰給於/江南初巴延平宋時嘗命朱清張瑄等以宋庫藏
  圗籍自崇明州從海道載入京師而運糧則自浙/西涉入江淮由黄河逆流至中灤陸運至淇門入
  御河以達於京又開濟州泗河自淮至新開河由/大清河至利津河或開膠萊河道通海勞費無成
  至元十九年巴延追憶海道載宋圖籍之事以為/海運可行於是請於朝廷命上海總管羅璧朱清
  張瑄等造平底海船六十艘運糧/四萬六千餘石從海道至京師
  謹按元初行海運時原合江南江東湖廣江西等/處之糧共運後以江東寜國池饒建康運糧率令
[080-7a]
  海船從揚子江逆流而上江水湍急又多石磯走/沙漲淺糧船俱壊嵗嵗有之而湖廣江西之糧運
  至真州洎入海船船大底小亦非江中所宜於是/以嘉興松江秋糧并江淮江浙財賦府嵗辦糧充
  運嘉興浙省大府而松江在元初為華亭府乃嘉/興屬邑而升為府者是海漕之利惟浙中之粟獨
  多觀順帝至正時海漕不至徵粟於張士誠方國/珍更可見矣則元時海運其為浙江之漕運無疑
  也/
 續文獻通考至元二十年罷新河事海運立萬户府
  二以朱清為中萬户張瑄為千户蒙古岱為萬户
  府達嚕噶齊元史食貨志至元十九年立京畿江/淮都漕運司司仍各置分司以督綱
[080-7b]
  運二十年又用王積翁議令阿巴齊等廣開新河/然新河候潮以入船多損壊而蒙古岱言海運之
  舟悉皆至焉於是罷新/河事海運立萬户府
 元史世祖紀至元二十八年罷江淮漕運司併於海
  船萬戶府由海道漕運元史食貨志二十四年立/行泉府司專掌海運増置
  萬戶府二總為四府二十八年用朱清張瑄之請/併四府為都漕萬户府止令清瑄二人掌之其屬
  有千户等官分為/各翼以督嵗運
 續資治通鑑大徳五年増明年海運糧百二十萬石
 續文獻通考大徳七年以江浙年穀不登減海運糧
[080-8a]
  四十萬石
 元史武宗紀大徳十一年中書省奏常嵗海運糧百
  四十五萬石今江浙嵗儉不能如數請仍舊例湖
  廣江西各輸五十萬石並由海道達京師從之
 續文獻通考皇慶元年増江浙海漕二十萬石
 元史兵志延祐元年樞密院官奏中書省言江浙春
  運糧八十三萬六千二百六十石取日開洋前來
  直沽請預差軍人鎮遏詔依年依調軍一千名命
[080-8b]
  右衛副都指揮使巴延往鎮遏之三年海運至直
  沽樞密院官奏調軍士五百名巡鎮從之
 續文獻通考延祐五年増海漕四十萬石
 元史英宗紀至治三年減海道嵗運二十萬石續資/治通
  鑑拜珠以海運糧視世祖時頓増數倍今江南/民力困極而京倉充滿奏乞減二十萬石從之
 續文獻通考泰定二年海運江南糧一百七十萬石
  直至於京師時廷議海漕事康里回以廩積方饒
  奏減糧數以紓東南民力可其奏
[080-9a]
 元史文宗紀天厯二年命江浙行省明年漕運糧二
  百八十萬石赴京師
 續文獻通考至順元年江浙行省言今嵗夏秋霖雨
  大水没民田甚多稅糧不滿舊額明年海運本省
  止可二百餘萬
 元史文宗紀至順二年中書省臣言明年海運糧二
  百四十萬石已令江浙運二百二十萬河南二十
  萬今請令江浙復増二十萬從之續文獻通考凡/運糧毎石有脚
[080-9b]
  價鈔至元二十一年給中統鈔八兩五錢至大三/年以浙東船户至平江載糧者道逺費廣増為至
  元鈔一兩六錢香糯一兩七錢四年又増為二兩/香糯二兩八錢稻榖一兩四錢延祐年間斟酌逺
  近復増其價溫台慶元船運糙粳香糯每石十兩/五錢紹興浙西船毎石一十一兩白粳價同稻穀
  每石八兩黒豆每石依糙白糧給焉元史食貨志海/初海運之道自平江劉家港入海經揚州路通州
  門縣黄連沙頭萬里長灘開洋沿山㠗而行抵淮/安路鹽城縣歴西海州海寜府東海縣密州膠州
  界放靈山洋投東北路多淺沙行月餘始抵成山/計其水程自海上至楊村馬頭凡一萬三千三百
  五十里至元二十九年朱清等言其路險惡復聞/生道自劉家港開洋至撐脚沙轉洋觜至三沙洋
  江過匾擔沙大洪又過萬里長灘放大洋至青水/洋又經黒水洋至成山過劉家島至之罘沙門島
[080-10a]
  放萊州大洋抵界河口其道差為徑直明年千户/殷明畧又開新道從劉家港入海至崇明州三沙
  放洋向東行入黒水大洋取成山轉西至劉家島/又至登州沙門島於萊州大洋入界河當舟行風
  信有時自浙西至京師不過旬/日而已視前二道為最便云
 元史順帝紀至元四年江浙海運糧數不足撥江西
  河南五十萬石補之
 續通鑑綱目至正十九年江南海漕不通遣兵部尚
  書巴延特穆爾徵海運糧於張士誠巴延特穆爾
  至杭州命張士誠輸粟方國珍具舟丞相達實特
[080-10b]
  穆爾總督之運粟十一萬至京師
  謹按元自世祖用巴延之言嵗漕東南粟由海道/以給京師江浙之糧分為春夏二運始自至元十
  九年至於天厯至順由四萬石増而為三百萬以/上民無輓輸之勞國有儲蓄之富論者稱為一代
  良法然風濤不測無嵗無之順帝至元以後嵗運/之數漸不如舊至正元年江浙所運僅二百八十
  萬石三年又僅二百六十萬石且海運之舟不至/大都者數年十九年巴延特穆爾徴海運於江浙
  張士誠輸粟一十一萬石二十年赴京是年復遣/王宗禮至江浙二十一年運糧赴京如上年之數
  二十二年運糧赴京視上年僅加二萬二十三年/仍運糧十有三萬石赴京是年再遣博囉特穆爾
  往徴而粟竟不復運由是江浙海漕遂止於是嵗/焉又按元之海漕其船有仙鶴哨船每船三十隻
[080-11a]
  為一綱大抵船九百餘隻漕米三百餘萬石船户/八千餘人又分其綱為三十每綱設押綱官二人
  以常選正八品為之其行船者又僱募水手移置/揚州光加教習領其事者則設專官秩三品而任
  之又專任之於朱清張瑄輩/加秩而不易其人立法甚備
 續文獻通考明洪武十三年海運糧七十萬石於遼
  東二十二年令海運糧米六十萬石以給遼東三
  十年海運糧七十萬石於遼東名山藏洪武中海/運給遼左七十五
  萬石凡役官軍八萬餘人運軍悉許附載已物資/私用航海侯張赫舳艫侯米壽皆以海運功封
  謹按元時海運浙西秋糧之外或以江淮財賦府/嵗糧充運洪武十三年海運惟直隸江南諸府秋
[080-11b]
  糧時嘉湖二府尚屬直隸未屬浙江故知海運之/粟兼嘉湖二府在内也自洪武十五年以後及永
  樂中海運赴北京之粟皆/蘇松常嘉湖五府居多
 明從信錄洪武三十年停遼東海運
 明法傳錄永樂元年命平江伯陳瑄督海運糧赴北
  京
 憲章𩔖編成祖即位凡江南運舟派為二道一由江/入海出
  直沽口白河運至通州為海運一由江入淮入黄/河至陽武縣陸運至衛輝府運至薊州為陸運
 續文獻通考永樂六年海運糧六十五萬一千二百
[080-12a]
  二十石於北京
 明史紀事本末永樂八年以舊額漕運二百五十萬
  石不足給國用特令江浙湖廣三省各布都官自
  行督運共三百萬石有竒
 名山藏永樂九年㑹通河成何喬逺宋禮傳㑹通河/者元至元中以壽張尹
  韓仲暉言自東平安民山鑿河至臨清引汶絶濟/屬之衛河為轉漕道然岸狹水淺不能重載故終
  元世海運為多成祖時濟寜州同知潘叔正上言/舊㑹通河四百五十餘里淤者乃三之一濬之便
  命禮往治之禮以㑹通之源必資汶水乃用汶上/老人白英策築堽城及載邨壩横亘五里遏汶流
[080-12b]
  使無南入洸而北歸海滙諸泉之水盡出汶上至/南旺分為二道南流接徐沛十之四北流達臨清
  十之六又相地置閘以時蓄洩自分水北至臨清/地降九十尺置閘十有七而達於衛南至沽頭地
  降百十有六尺閘二/十有一而達於淮
 通漕𩔖編永樂十二年令北京直隸等衛俱選官軍
  運糧
  謹按此為改官軍運漕之始自濬㑹通河後命都/督賈義尚書宋禮以舟師運以海船大者千石工
  窳輙敗乃造淺船以千艘運糧百萬以當海運之/數平江伯陳瑄繼之於湖廣江西造平底淺船三
  千艘分遣官軍就近輓運淮安等倉名曰支運嵗/凡四次可三百餘萬而海陸二運皆罷又按洪武
[080-13a]
  時海船有一千料有四百料名鑽風海船永樂中/改海運遂改四百料為淺船淺船者因海船得名
  也/
 通漕𩔖編永樂十三年令浙江杭嘉湖秋糧除存留
  并起運南京供内府等項外其餘原坐太倉海運
  之數盡改撥淮安倉交收仍令淺河船於㑹通河
  以三千隻支淮安糧運至濟寜倉以一千隻支濟
  寧糧運赴通州
  謹按一嵗之中通運四次所謂支運/者是也自是以後海運不復行矣
[080-13b]
 續文獻通考永樂十三年令浙江都司分官軍於淮
  安運糧至徐州置倉收囤
 明㑹典永樂十六年令浙江布政司税糧令糧里自
  備船隻運赴通州河西務等處上倉從信錄初/令民運
 明㑹典宣徳四年令浙江民運糧貯淮安倉令官軍
  支運從信錄改轉運為支運明漕運志尚書黄福/同陳瑄趣漕糧建議淮安倉厫具在宜復使
  官軍支運乃令浙江民運糧於淮安倉復令官軍/支運民運既就近入倉力大減省乃量地近逺糧
  多寡抽民船十/一以給官軍焉
[080-14a]
 明泳化𩔖編宣徳六年令浙江僉撥民丁及軍多衛
  所添撥軍士與見運軍士分班更替儹運漕運考/儹運之
  初皆/攴運
 續文獻通考宣徳七年始立兑運法明漕運志陳瑄/言江南民運糧
  詣倉往返㡬一年悞農業而浙江官軍毎嵗以船載/至淮安載糧若令江南民對撥附近衛所官軍運
  至京給與路費耗米則軍民兩便帝遣侍郎王佐/往淮安與瑄及黄福議皆以為可行復命羣臣㑹
  議吏部尚書蹇義等條上官軍兑運民糧加耗則/例以地逺近為差毎石浙江七斗民有運至淮安
  兑與軍運者止加四斗如有兑運不盡仍令民自/運赴倉不願兑者亦聽其自運兑軍既加耗又給
[080-14b]
  輕齎銀為洪閘盤剝之費且得附載他物以資軍/軍皆樂從事而民亦多以逺運為艱於是兑運者
  多而支運者少矣從/信錄改民運為兌運
 續文獻通考正統元年令兑運糧加耗浙江民自運
  至𤓰州兑運者三斗七升淮安者三斗
 海鹽縣圖經正統六年命江南巡撫周忱兼撫嘉湖
  二府奏立民與軍兑運之法彭韶周文襄傳嘉湖/二府往時裏河運糧
  軍民相半軍則官為打造淺船分長短中三運長/運於淮安常盈倉中運於徐州廣運倉短運於臨
  清廣積倉支米一尖一平下船民則自行僱船裝/運正糧一石該平米二石又船錢一石經年往返
[080-15a]
  多失農業忱先創立耗米之法亦曰平米毎正糧/一石收平米一石七斗候起運時酌量文撥至是
  奏立民與軍於淮安𤓰洲等處水次對船交兌衛/所出給通闗付還銷繳在淮安正糧一石兌與平
  米一石五斗𤓰洲兌與平米一石五斗五升各處/運船官軍未曽過江者抵倉交兌加與過江船錢
  米二斗豐年米賤兌與加七五升凶年米貴兌與/加六五升襯墊蘆蓆折米五合支撥羡餘存積在
  倉號曰餘米次年餘多則令加六徴收又次年益/多止令加五除依前撥運外有所餘乃令各縣造
  倉一所名曰濟農將遞年撥運剩米運入以備/賑濟及農民缺食運夫遭風被盜者人皆稱便
 萬厯杭州府志正統七年巡撫侍郎周忱修築浙江
  下塘堤岸新運河在武林門外北新橋之北通蘇/杭常鎮并浙之嘉湖等府宋淳祐七年
[080-15b]
  大旱乾涸安撫趙與&KR0696疏言下塘水道有二一自/東遷至北新橋今已斷流一自徳清至苕溪入奉
  口至北新橋間有積水以致商旅不行米價騰貴/乃僱募鄉之壯民開濬自北新橋至狗𦵏開濶三
  丈深四丈自狗𦵏至奉口開濶一丈民間稱便至/是通判易輗條上利害忱便宜措備自北新橋迤
  北而東至崇徳縣界修築塘岸一萬三千二百七/十二丈四尺以䕶風水又為橋七十有二水陸通
  行漕艘更便/今名下塘焉
 續文獻通考正統十三年令浙江加耗毎石三斗六升
 明㑹典正統十三年令白糧船編置字號送沿河各
  官催督民運規則浙江供用庫白粳米三萬二千/石本色酒醋麵局白糯米六千七百石本
[080-16a]
  色光祿寺白粳米一萬九千石本色九分折色一/分毎石折銀一兩白糯米八千五百石本色八分
  折色二分毎石折銀一兩一錢明漕運志浙江漕/糧之外嘉湖二府輸運内府白熟粳糯米府寺糙
  粳米令民運/謂之白糧船
 萬厯杭州府志景泰五年浙江按察使陳璇奏以軍餘
  儹運先是杭嘉湖三府民運艱辛璇奏乞將浙江各/衛軍餘儹運軍餘不足於操守屯田軍内選補
  事下户部議除屯田軍不動其餘宜允所議移文/浙江兵部尚書孫原貞等務在處置得宜從之
 通漕㑹編天順六年立交兌法户部題准一州一縣止/許與一衛交兊兌支不
  盡方許兊與别衛分派水次不許將一州一縣分作三四/衛亦不許將一衛分作三四州縣及以逺派近以近派逺
[080-16b]
 明漕運志運船之數永樂至景泰大小無定為數至
  多天順以後定船萬一千七百七十官軍十二萬
  人許令附載土宜免徵稅鈔通漕㑹編浙江都司/二千四十六隻内杭
  州右二百四十三隻杭州前二百二十三隻台州/二百八十九隻一分寧波三百一十隻五分温州
  二百九十三隻處州二百五十隻紹興二百七十/七隻寜海五十隻四分金華二十五隻五分衢州
  五十二隻嚴州一百隻五分海寧三十四隻湖/州六十四隻土宜初限一石後加至六十石
 續文獻通考成化六年令浙江加耗每石四斗
 明㑹典成化六年令運糙白糧米係官造船隻毎船
[080-17a]
  僉撥納户五六名多不過十名領駕來京行收糧
  衙門驗無糠穀沙土免其曬揚即與收受憲章𩔖/編户部
  議漕運事宜一蘇松常嘉湖五府輸運内府白熟/粳糯米并各府部糙粳米每嵗十六萬石俱官給
  以船今沿途甎厰鈔闗必欲如民船帶甎納鈔兼/遇水涸守閘又為運軍凌逼及抵揚村等處則攬
  頭包攬巧肆刻剝是以畱滯日久困於負貸請罷/帶甎納鈔之例及禁包攬之害仍移文總漕官令
  軍民船皆魚貫而行其有漂流糧米以該納/京倉者改納通州省脚價以補其數從之
 吾學編成化七年罷江南民運續文獻通考都御史/滕昭議罷𤓰淮兊運
  裏河官軍僱江船於江南水次交兊民加過江之/費浙江等處毎正糧米一石外加過江米一斗從
[080-17b]
  信錄兊運變而為/長運遂為定制
 續文獻通考成化八年定儹運糧每嵗四百萬石明㑹典/嵗運米
  四百萬石北糧七十五萬五千六百石南糧三百二十/四萬四千四百石内兊運三百三十萬石浙江六十萬
  石毎石加耗米六斗六升又兩尖米一斗共七斗六升/内除四斗隨船作耗餘米三斗六升折銀一錢八分名
  三六輕齎後於三斗六升内減二升止徴三斗/四升改為三四輕齎於内仍扣留銀二分
  謹案成化八年以前漕運嵗額未定宣徳八年儹運五/百餘萬石正統二年儹運四百五十六萬石景泰二年
  儹運四百二十三萬五千石景泰七年官軍兊運二百九十/二萬九千五百五十石三斗天順四年儹運四百三十五萬
  石直省多寡不同浙江儹運數目無從稽考至是年定儹運/糧毎嵗四百萬石内浙江六十萬石自是而嵗額定矣
[080-18a]
 明泳化𩔖編成化十年始立改兊法通漕𩔖編先是應/天蘇松浙江江西
  等處糧民自運上納淮徐臨徳四倉官軍赴倉支領/運送京通二倉至是議抽支運米七十萬石改令官
  軍各赴水次交兌明㑹典改兌七十萬石浙江三萬/石毎石加耗米四斗二升内折米二升易銀一分名
  折易輕齎凡改兊無尖米盤剝之費折易輕齎如不/敷於本總名下各衛所兊運輕齎銀内挖貼應用
 明㑹典成化十一年罷民運淮安等倉糧令軍船
  竟赴水次領兌運送京通二倉此改兊/之始
  謹按歴代漕運各視道里逺近以為凖明初都金/陵貢賦由江以達京師道近而易自永樂北遷道
  里遼逺法凡三變始海運次海陸兼運至漕運而/制定漕運凡三變初支運次兊運支運相叅至支
[080-18b]
  運悉變為改兊而制定然白糧則/仍以民運終明之世未之有易也
 名山藏成化間定衛所船軍漕糧為十二總十二總/者湖廣
  江西浙江直隸中都山東各一南京江北直隸各/二并遮洋一總為十二總以文武大臣各一人表
  襄督之總有把總官轄諸衛所諸衛所有指者/揮等官領其軍軍船十人十人内又選有力
  一人為旗甲以統運自永樂至此制乃大定通漕斗/𩔖編浙江總運糧六十六萬五千三百十一石三
  四升浙西總屬四衛三所杭州前軍二千二百七十/七人淺船二百七艘領漕七萬一千五百八十三
  石一斗杭州右軍二千四百九十七人淺船二百/二十七艘領漕七萬八千四百九十九石三斗四
  升紹興軍二千七百六十一人淺船二百五十一艘/領漕八萬六千七百九十八石八斗三升海寜軍
[080-19a]
  一百三十二人淺船一十二艘領漕四千一百四/十九石七斗四升二合嚴州所軍一千一人淺船
  九十一艘領漕三萬一千四百六十八石九斗二/升湖州所軍六百六十人淺船六十艘領漕二萬
  七百四十八石七斗三升海寜所軍六百四十九/人淺船五十九艘領漕二萬四百二石九斗七升
  浙東總屬四衛二所寜波軍三千一百七十九人/淺船二百八十九艘領漕九萬三千六十七石七
  斗台州軍二千八百八十二人淺船二百六十二/艘領漕八萬四千三百七十二石八斗溫州軍二
  千七百九十四人淺船二百五十四艘領漕八萬/一千七百九十六石四斗八升處州軍二千九十
  人淺船一百九十艘領漕六萬一千一百八十六/石四斗金華所軍三百八十五人淺船三十五艘
  領漕一萬一千二百七十一石二斗八合衢州所/軍六百八十二人淺船六十二艘領漕一萬九千
[080-19b]
  六十六/石一斗
  謹按成化改兌既定之後造船視/原額漸増故船數與天順年不同
 明㑹典成化二十一年令各司府州縣正官并守巡
  管糧等官將原㑹兌軍糧米徵完俱限十二月運
  赴原定水次倉交兌民糧已到領兌官軍來遲或
  刁蹬者領兌官一體候兌完日叅問
 明㑹典𢎞治五年令運糧官旗借貸係三年以前者
  盡革罷近年者止照律出息果有窮困衛所缺少
[080-20a]
  脚價者許於太倉量借銀兩完納下年送還
 續文獻通考𢎞治八年令各處兌運每嵗布按二司
  及府州縣管糧官督屬徵收年終赴運水次候正
  月交兌其各該分巡分守管糧官員以十分為率
 明㑹典𢎞治十三年令各處兌運衙門解送様米浙
  江限七月以内到部
 明㑹典𢎞治十七年令浙江領運官行糧限十二月
  以内俱於本處照數放支如本處缺糧就於杭嘉
[080-20b]
  湖三府該兌糧米闗支如亦缺布政司每石折銀
  四錢給散運軍
 名山藏漕撫李蕙請以齎餘貯庫聽來年缺者貸而
  償之著為令
  謹按𢎞治中議定折耗輕齎銀其法兼算耗銳稍/贏縮而剖之大抵米以備逺涉及顯加之耗銀以
  備傭僦鋪墊之用要之正米無缺而止正外諸/羨盡歸旗卒官無利焉自蕙之請而法漸變矣
 明實錄正徳二年疏通水次倉儲漕運考漕運官言/往時民運至淮徐
  臨德四倉以待衛軍支運後改附近州縣水次交/兌已并支運七十萬石亦令改兌但七十萬石之
[080-21a]
  外猶有交兌不盡者民仍運赴四倉久無支銷以/致陳腐請將浙江江西湖廣正兌糧三十五萬石
  折銀解京而令三省衛軍赴臨徳等倉支運如所/折之數則諸倉米不腐三省漕士便於支運嵗漕
  額外又得三十五萬折銀一舉而/數善具矣命部臣議如其所請
  謹按𢎞治十八年詔漕運米以十分為率内二分照/例折銀以蘇民困至是則三省議折三十五萬石焉
 通漕𩔖編正徳五年令漕運衙門以漕運水程日數列
  為圖格給與各幫官收掌逐日將行止地方填註一
  格同原給幫票送部查考事完送總漕衙門查繳
 續文獻通考正徳十年令輕齎銀兩各司府州縣每
[080-21b]
  年各隨正糧一併兊完方許出給通闗
 明㑹典嘉靖元年令民運白糧照兌運事例每十月
  終徵完委官十二月以裏運至瓜洲聽儹運郎中
  催儹
 明㑹典嘉靖三年令運軍行糧浙江總衛所每糧三
  十石七斗二合扣軍一名查各運正糧若干照數
  支與
 續文獻通考嘉靖八年令浙江坐派起運内府各監
[080-22a]
  局及吏部等衙門細熟白糙粳糯米等每年十月
  終徵足差官十二月以内開船前來交納又令兌
  軍民糧交納蘆蓆以三分為率二分納本色一分
  折銀每領折銀一分又每米二千石納楞木一根
  松板九片亦以三分為率二分納本色一分納銀
  每板一片折銀二錢五分俱隨糧收受出給通闗
  其銀太倉銀庫另貯以備修倉等項支用
 明㑹典嘉靖八年令輕齎銀兩解赴漕司驗兌每幫
[080-22b]
  先給十分之三備沿途起剝支費其七分鞘封到
  京候完扣算名山藏世宗初漕總兵楊宏奏輕齎/隨軍軍人緩急有濟若貯於漕庫比
  至始給當其未給軍人所費已多而又羡之為扣/夫輕齎亦耗米耳故為輕運舟便僦費乃取其羨
  米懸之籌非法也科道官交章駁之以為將開奸/人冒破之端户部為兩可其說請銀至之日騐費
  給領如故第勿扣其羨以抵船料兼充諸什物之/需大學士費宏言外衛軍士終嵗勒勞給京軍幸
  有羨宜與之詔皆給軍軍驩然久之倉入復以八/升鋭為一時浥潤費貯倉嵗耗無出也户部尚書
  孫交酌請加三升為嵗耗一升盡三升而/止未三嵗支者入實額待用命著為例
 明㑹典嘉靖八年令浙江官軍兌運者限三月以内
[080-23a]
  過淮
 通漕𩔖編嘉靖十七年令運軍月糧各該撫按官先
  將應徵存留糧斛依期徵給如徵不及或災傷停
  免聽各倉庫别項錢糧通融處給其行糧例該本
  處闗支者雖派别省兌運仍舊本處支給若原議
  水次隨支者俱要預期徵完同正糧併兌不許先
  儘正糧將行糧落後
 明㑹典嘉靖二十四年以旱災詔浙江所屬州縣及
[080-23b]
  諸衛所田糧改徵折色有差
  謹按漕運嵗額既定之後例無/改折浙江改徵折色始於是年
 萬厯杭州府志嘉靖三十二年南闗抽分工部主事
  劉秉仁議漕艘規則南闗榷事書本厰兼督浙總/漕艘成法具在但各船所用
  物料未有定數每年雖經布政司委府佐估計惟/於船完之日將各項價值漫為増減且船式不一
  有礙責成議將船身長短廣狹板木厚薄分寸料/價多寡數目酌為定則呈詳漕運衙門立石船厰
  永為定法仍利書名漕艘規則凡該管官旗商匠/人給一帙使互相稽察上下有所持循於漕政甚
  有裨/益
[080-24a]
  謹按運船價料正徳十四年令軍辦三分民辦七/分嘉靖二十四年將軍三民七船料令有司依期
  徵扣八月以内給發興工浙省遵行/而船式不能畫一至是始有定則
 明㑹典嘉靖三十八年令浙江糧船於北新闗設厰
  工部抽分主事兼理打造
 明㑹典嘉靖四十四年令官軍行糧雖派别省兌運
  仍舊本處闗支如徵收不齊浙江每石折銀五錢
  許於庫貯别項銀兩借支補還
 明實錄隆慶元年於南直隸浙江杭嘉湖添差御史
[080-24b]
  一員專管漕運
 續文獻通考隆慶元年令浙江都司僉書專任一員
  督理漕務漕運都御史張瀚奏西浙漕運近多失/期乞將東西把總二員合而為一每嵗
  更番一員領運一員豫備次年運務户部覆浙江/轉漕視别省倍加繁劇兩總分任似難變更惟浙
  江都司僉書職事頗閒且委/任一員賜之專勅督理運務
 明實錄隆慶二年御史蒙詔條上漕運事宜允行一/專
  責成謂西浙新増都司官與把總職守相闗臨事/莫肯專任宜責都司以先期料理責把總以及時
  督率一議私兌謂浙直士夫近設自兌之法明犯/禁令抑困漕軍宜令各仍舊官民公兌便一足船
[080-25a]
  兌數謂漕制每船不過正耗米四百七十二石邇/來船數滋多或一艘并受七八百石又益以私貨
  倍之致多敗溺宜盡數清補一重民運謂江南糧/長之役有三害在家則苦催徵在途則苦逼勒抵
  京則苦完掣宜令京漕二解户通融抵數互相代/運為便載米任僦輕舸不必拘以大號長船糧長
  各給小批俾得/完報不得牽累
 續文獻通考隆慶三年令兩浙巡鹽御史兼督浙江
  杭嘉湖三府漕務
 明實錄隆慶三年以杭嘉湖三府水災改折湖州漕
  糧六分杭嘉三分
[080-25b]
 明實錄隆慶四年户部覆漕運都御史陳炌等㑹議
  漕政事宜報可一疏濬浙江海寧崇徳等處河道/一清補每船缺軍務足原額十名
  之數凡行月二糧及鈔賞等項俱使得䝉實惠以/安其心一嚴督淺夫日伺河下助挽漕舟以免運
  軍僱募之苦一湖州府縣地/僻山阻宜移置各倉於府城
 明實錄隆慶五年漕運都御史王宗沐奏優恤運軍
  從之宗沐奏漕糧漂欠雖因河決亦多有貧軍侵/耗鑿舟自沈者宜先議優恤凡各運船輕齎
  銀兩在浙江原議三六者改為三三令有司各將/扣下米數給軍其各軍兌完起運之後責令五船
  同坐庻人皆樂用而漂/損可漸少也户部覆行
[080-26a]
 明㑹典隆慶六年令民運白糧責令糧長設處船隻
  同運官幫次開程過淮洪入閘漕務叅政督催與
  軍船一體輓拽明漕運志禮科給事中陸樹徳言/軍運以兌軍儲民運以充官祿人
  知軍運之苦不知民運尤苦也船户之求索運軍/之欺凌洪閘之守候入京入倉厥弊百出以白糧
  令軍帶運甚便部議申禁令而已不能從也通漕/𩔖編王宗沐議改折疏云國家財賦仰給東南然
  兌軍之糧六省同供而白糧之困則惟蘇松常嘉/湖五府為重乞每年坐將十萬石分布五府照白
  糧之多寡分攤而改折之以稍休其重累著為定/規如䝉勅下户部再加查議將此二十萬四千七
  百八十三石八斗定為改折以處此數郡在朝廷/不過居四十分之二而在列郡則誠得一分之寛
[080-26b]
  今新條派撥責在漕司容臣將此二十萬石零輪/流歇運以恤無軍無船之衛所而休息之則不惟
  郡民之供運者獲省數萬之利而衛總之疲/困者亦䝉休養之恩此所謂一舉兩得者也
 通漕𩔖編萬厯元年令官軍兌糧浙江限二月過淮
  謹按漕運開倉開幫過淮俱有定限隆慶四年開/倉定限十月兌完開幫定限十二月終至過淮嘉
  靖八年浙江限三月以内是年復限以二月自/後漕運有冬兌冬開之例而過淮日期不易也
 通漕𩔖編萬厯元年令民運白糧照軍運每船許量
  帶土宜四十石經過鈔闗免其納稅
 續文獻通考萬厯四年令浙江樣米限四月頭幫解
[080-27a]
  送總督衙門收候運糧到日轉發各倉比對
 萬厯杭州府志萬厯五年督理浙江糧儲右叅政滕
  伯輪撰船糧規制書嘉靖四十四年改糧道督造/淺船凡僉選旗甲支發糧科
  徵收兌運弊端蝟集伯/輪悉心計畫著為此書
 續文獻通考萬厯七年令輕齎銀兩照議單分為三
  七以三分給本幫備船沿途穵貼等費其羨餘兌
  給回南旗軍一分餘候完掣通闕之日查無掛欠
  亦便與運官領回分給不必扣貯
[080-27b]
 通漕𩔖編萬厯七年令每白糧一石裏河脚價銀一
  分五釐水脚價銀九釐經紀銀五釐扣省銀四釐
  五毫解銀庫
 明㑹典萬厯九年令每嵗解京白糧務㸃殷實糧户
  正身解納船隻許令糧長自僱五百料中船每百
  石定給銀三十三兩經過鈔闗土宜免其納稅糧
  至丁字沽以北河西務主事即照軍糧所定脚價
  撥船起剝經紀搬掆過壩不許仍前寄囤糧完之
[080-28a]
  日解户批單發部運官領回𩔖繳
 續文獻通考萬厯九年令浙江漕船先因瓜洲車壩
  將雜木作底五年一更後因建閘得免車盤改限
  七年今改楠木計價一百二十七兩必駕運十年
  方許另造
 續文獻通考萬厯十二年令兩浙巡鹽御史仍帶管
  漕糧止行文督催免其押送鎮江
 明㑹典萬厯十三年令浙江二總輕齎餘銀原議每
[080-28b]
  船三兩今増一兩共四兩其扣省銀兩照舊扣除
 通漕𩔖編萬厯十五年令將原派浙東浙西總下寧
  波處州衢州杭前杭右嚴州六衛所原運淮揚二
  府兌改正糧四萬九千四百七十四石三升軍船
  一百五十隻俱改回本省照數撥運其錦衣總下
  廣洋龍江右豹韜左三衛原兌浙糧軍船照數改
  運蘇州府吳江嘉定二縣漕糧
 續文獻通考萬厯二十八年巡漕佴祺陳漕政五事
[080-29a]
  從之一議水次併幫以便責成原定運糧一州一/縣止許於一衛交兌兌支不盡方許兌於别
  衛不許將一州一縣分作三四衛亦不許將一衛/分作三四州縣及以逺派近以近派逺庶無顧此
  失彼之患一議處置漕船以便新運漕船係轉輸/首務今軍衛有司等官或以料銀缺乏為辭或以
  底板不到為諉耽延誤運今宜嚴催料銀勒限補/追每年運糧過淮之日各該把總通將見運及存
  衛船數呈送查核料理新運一申飭科斂常例漕/運總兵官專一咨訪總運各官科斂旗軍情弊不
  許狥情容縱一申飭押空糧船漕儲道選完糧才/力指揮一二員填寫長坐委令隨幫押回有間道
  潛歸及在途貿易為非者即以棄運私逃事例坐/之一申飭行月二糧前項糧銀除扣留解幫人標
  外其餘并一應錢糧務候船到盡數給領倘/一時正餉不全即於庫貯别項錢糧借給
[080-29b]
 歸安縣志萬厯三十六年浙西水災湖州知府陳幼
  學具疏請䘏令改折漕糧
 歸安縣志崇禎十三年湖郡水災知府陸自巖奏請
  蠲折從之
 江南通志崇禎十六年應天巡撫黃希憲請改運白
  糧黄希憲請改運白糧疏白糧為上供急需遞年/僉㸃糧解舂辦兌納相沿久矣邇因百弊叢生
  求為恤民裕國之長策莫善於均徵米而官運之/官運則民無僱倩之費一便也官無僉役之難二
  便也錢糧既自官支吏胥無從抽扣三便也在船/皆官役船户無敢凌虐四便也催儹皆官事沿途
[080-30a]
  無敢抛撇五便也況米屬均徵則苦樂之形不立/巧拙之情自化糧不必詭寄飛灑差不必就易避
  難六便也然其中有當議者五焉凡白糧正耗舂/辦夫船等米一槩算入平米之内派之此派糧之
  公可行也原編耗米之外另編加二以補沿途之/消損以平米一石訃之不過合勺而已此加耗之
  輕可行也民間辦糧盡數交倉無此漕彼白之分/縣官就完米中擇其乾潔者交協部官動支舂辦
  交割總部完辦開船啓行先可免漕艘阻壓之患/此徵辦之速可行也運船向係民僱官運則必用
  官船計每船管船頭柁水手各安家衣食等項以/及買辦包索遇淺起剝遇溜添䉡等項計每船用
  米五十石用銀三百二十五兩以原編夫船貼役/米計之除支外米尚有餘以原編夫船貼役銀計
  之除儘支外銀尚不足以有餘之米當不足之銀臨/時調劑是經費不煩増設矣至於管押起交侵盜
[080-30b]
  漂失每船各有責成遇有虧欠勒限賠補懸大法/以繩其後蓋既不可以復問糧里則責成自有在
  矣/
 
 
 
 
 
 浙江通志卷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