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4 浙江通志-清-嵇曾筠 (master)


[024-1a]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二十四
 城池下/
  紹興府
 紹興府城池山陰會稽/二縣附郭 於越新編句踐都越命范
  蠡築城太平寰宇記隋開皇十一年越國公楊素
  築寶慶會稽續志唐乾寧中錢王鏐重修宋皇祐
  中太守王逵復修并濬池嘉定十六年守汪綱加
[024-1b]
  築兼修諸門城之東曰五雲水門曰都泗東南曰
  稽山水門曰東郭西曰迎恩西南曰常喜南曰殖
  利水門曰偏門北曰三江舊浙江通志元至正十
  三年浙江亷訪僉事圖們特穆爾增築十八年樞
  宻副使吕珍鎮越浚壕明嘉靖二年秋颶風大作
  樓堞半圮知府南大吉修復之三年冬修女牆并
  濬内外池
國朝順治十五年奉檄增高併堵紹興府志康熈六十
[024-2a]
  年知府俞卿修築七百四十九丈其門名皆仍舊
  惟迎恩易為西郭從俗所稱以配東郭云都泗即
  都賜水偏即偏門常禧即常喜昌安即三江殖利
  俗呼南堰門常禧俗呼岸偏門都泗五雲東郭稽
  山四門隸會稽殖利水偏常禧西郭昌安五門隸
  山陰俞卿重修府城記紹興古越州地宋高宗南/渡駐驆於此因易今名郡城周環二十三里
  有竒陸五門曰五雲古雷門也曰稽山曰常禧曰/西郭古臥薪處也曰昌安水六門曰都泗曰東郭
  曰殖利曰水偏曰西郭曰昌安門外月城月城外/八卦城始於越范蠡而開拓於隋楊素嗣後廢興
[024-2b]
本朝不一以來海隅向化太平優游民樂無事城牆傾/ 定鼎
  圯大半譙樓畧有存者門不堪啓閉守土者奚辭/其責哉予以康熙五十一年抵任緣山陰會稽上
  虞三邑海塘易石之役首尾七八年奔馳催督刻/無寧晷六十年八月海塘成用集紳士耆民而告
  之曰城不固奈何衆言非太守修不可曰費無出/又奈何衆鼓舞願助予倡捐二百金山㑹二縣各
  捐一百兩衆曰工役浩繁非二萬金不可予曰無/庸也官不侵漁役不中飽匠不冒破爾等但量力
  樂輸其不足者太守自任之衆皆欣悦工興於六/月不半載告成樓櫓雉堞耳城壕隄以及兵役防
  守之所纖悉具備盡改舊觀計修城七百四十九/丈石料工價銀共七千九百兩零署山邑别駕李
  君天植山陰令丁君𢎞曽稽令張君我觀/縣丞李憑吳學禮均執勞者宜附姓名
[024-3a]
  雍正七年正月總督管巡撫事臣/李衞欽奉
上諭檄紹興府知府顧濟美確勘興修
  三江巡檢司城於越新編在府城北四十里浮山/北麓與三江所城對峙一門西出
  嘉靖年有倭寇始増治之山陰縣志湯和所築方/一里二十步高二丈厚一丈八尺城樓一窩舖四
  女牆三百/六十六
  白洋巡檢司城於越新編在府城西北五十里山/陰境緣白洋山而城之舊浙江通
  志湯和所築方一百一十丈高一丈五尺厚一/丈城門一譙樓一窩舖四女牆一百七十六
  黄家堰巡檢司城紹興府志在府城東北八十里/會稽上虞之界曰纂風鎮為方
[024-3b]
  一百四十丈高一丈三尺厚二丈五尺南北環以/月城城樓一窩舖四女牆一百一十城下有池深
  一丈二尺廣四丈五尺舊在府城東北六十里黄/家堰明洪武二十年徙瀝海所西為海潮所齧𢎞
  治間徙今所/故址尚存
  三江所城於越新編在府城北三十里山陰浮山/之陽踐山背海山陰縣志明洪武二十
  年信國公湯和築方三里二十步高一丈八尺厚/如之水門冇四北門則堵焉城樓四敵樓三月城
  三引河為池可通舟楫兵馬司㕔四/窩舖二十女墻六百五十八墩臺七
  瀝海所城於越新編在府城東北七十里會稽薛/家瀝紹興府志為方三里三十步高二
  丈二尺厚一丈八尺城門城樓角樓敵樓月城各/四池深一丈五尺廣五丈五尺兵馬司㕔四窩舖
[024-4a]
國朝十六女墻六百十一墩臺四楊沛重修/ 雍正八年檄署㑹稽縣知縣
 蕭山縣城池 紹興府志舊經云周一里二百步高
  一丈八尺厚一丈一尺久廢明嘉靖三十二年知
  縣施堯臣剏建周五里高二丈五尺闊二丈二尺
  四門東曰達台南曰拱秀西曰連山北曰静海各
  設月城門各有樓曰近日拙政聽潮修文雉堞二
  千五百八十有五舖舍二十有三下設水門三外
  設弔橋四因取土築城遂以為壕各深一丈五尺
[024-4b]
  廣三丈長計一千五百九十一丈五尺四望臺一
  在北幹山上築城周二十三丈三尺高一丈八尺
  闊一丈二尺雉堞六十有一西為門施堯臣修城/記城基約地
  九里有餘中外俱用石板腹内則以亂石和土築/之基下俱用松樁遇有河池仍以石板叠砌俟與
  地平然後築之工興於癸丑冬十一月完於甲/寅春三月蕭民好義而善幹故其敏事如此
國朝順治十年知縣韓昌先重建東西兩城樓及修葺
  城垣十三年總督李率泰檄各府州縣改築城上
  舊堞知縣黄應宫奉檄計里分工旬日築城計九
[024-5a]
  百一十四垜康熈八年知縣鄒勷修築十年又修
  雍正五年欽奉
上諭檄知縣門鈺重修
 諸暨縣城池 諸暨縣志縣舊有城圍二里四十八
  步高一丈六尺唐開元中縣令羅元開建東北門
  天寶中郭宻之建西南門吳越王錢鏐遣王永修
  築至明初改築圍九里三十步為門五東曰迎恩
  南曰迎薰北曰朝京西曰西施而水門不名後以
[024-5b]
  承平日久民皆據其址為居室嘉靖中知縣林富
  春重築左臨浣水右倚長山圍四里高一丈有八
  尺陸門四東曰禹封玉帛南曰句乘雲物西曰蠡
  湖煙月北曰槩浦禾桑水門三
國朝順治十五年增高併堵
 餘姚縣城池 於越新編始築於吳將朱然圍一里
  二百五十步元至正年方國珍復城之陸門五東
  曰通徳西曰龍泉南曰齊政北曰武勝後永清水
[024-6a]
  門二高明修城記餘姚為鄞郡外屏至正十九年/九月始築城十月畢功凡以里計者九以大
  計者一千四百六十為址二丈其上之廣殺其址/二尺四面之門有五其南北又各立水門通舟楫
  明洪武年信國公湯和遣千戸孫仁增治嘉靖年
  復有倭患乃漸完葺改東門曰澄清舊浙江通志
  四面引江為池
國朝順治十五年增高併堵
  江南城於越新編嘉靖年以倭患建周一千四百/四十丈陸門四東泰西成南明北固小陸
  門二恩波流澤水門二左通右達四門皆有重樓/而北固樓與舊城舜江樓相直通濟橋亘其中南
[024-6b]
  北皆為月城通兩城為一徐階修城記餘姚去海/百里夾江居民數萬家舊有城直江北以署所在
  也測其生齒江以南得三之二焉頃歳倭犯海上/江南人走保城邑不能容則散入山谷間邑人少
  保李公聞之嘆曰今兵興尚未已江以南脫不保/縣城能獨完乎餘姚不完而土崩之勢成矣若益
  城江南豈惟姚民將全浙實屏蔽之議既定有譁/於里者里人邵君陳君等又為疏言天子可之於
  是總督胡公賢典領其事乃會御史王君本固羅/君元真程土物度形勢而經費則督府制之不足
  始助以諸郡贖緡蓋總其費白金鍰計不滿萬者/百有十□石畚鍤無不給焉始於丁巳年九月以
  次年六月成江南北人見城成而不知材之所自/出與役召之及巳也始之譁者乃曰城實生我而
國朝顧謂其厲我以自衛乎用記之/ 順治十五年増修
[024-7a]
  三山所城紹興府志在餘姚縣東北四十里梅川/一都之滸山方三里一百二十八步高
  一丈六尺明永樂十六年增六尺址厚四丈五尺/面二丈二尺陸門四水門一城樓月樓敵樓各四
  月城四池深一丈三尺廣三丈八尺弔橋四兵馬/司㕔三更樓一窩舖六女牆六百三十五墩臺七
  睂山巡檢司城紹興府志舊在餘姚之睂山明洪/武二十年徙孝義二都之湖海頭
  東南去縣四十里方一百八十四丈高一丈八尺/厚二丈城門城樓更樓望海樓各一窩舖四女牆
  一百/二十
  臨山衛城紹興府志明初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徙上虞故嵩城於餘姚西北五十里
  廟山之上並海而城之是為臨山衞初用土石半/其秋指揮同知武瑛督築乃盡用石為方五里三
[024-7b]
  十步高一丈八尺永樂十六年増五尺址厚四丈/五尺面半之陸門四水門一城樓大五小三敵樓
  十四月城三池深一丈五尺廣五丈五尺弔橋四/窩舖三十八女牆九百九十兵馬司㕔七瞭望臺
  一墩/臺九
  龍山所城於越新編在餘姚縣東北一百二十里/方四里陸門三水門一舊浙江通志城
  樓角樓各四月樓三敵樓十七池深一丈二尺廣/三丈五尺窩舖九弔橋四女牆四百六十墩臺五
  三山巡檢司城紹興府志舊在餘姚之金家山明/洪武二十年徙上林一都之破山
  西南去縣六十里為方三百五十丈冇竒高一丈/五尺厚二丈城門一城樓一窩舖四女牆一百二
  十/五
[024-8a]
  廟山巡檢司城紹興府志舊在餘姚廟山明洪武/二十年徙上虞縣五都之中堰東
  南去餘姚縣六十里方一百四十丈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二尺城門一城樓一月城二窩舖四女牆
  一百/一十
 上虞縣城池 上虞縣志縣舊無城府舊志所稱縣
  城周一里九十步者葢縣治之衙城也元至正二
  十四年方國珍據有浙東始建議築城東南平衍
  西北因山為隍西南則跨長者山周迴十有三里
  高二丈有竒厚一丈五尺置樓堞通五門東通明
[024-8b]
  南朝陽西晝錦北豐寧西南金罍水門在通明晝
  錦金罍三門之側明初信國公湯和徙上虞城石
  往築臨山衞城縣城惟存土基嘉靖十八年縣令
  鄭芸因故址興築高厚視舊稍增内外俱甃以石
  仍置樓堞通五門改東曰啟文西曰來慶南曰百
  雲北曰叢桂西南曰通澤三水門如舊南城增便
  水門二以通百雲東西溪之水入城城下留馬路
  六尺内亦如之朱□復修上虞縣石城記嘉靖十/有八年己亥春正月邑侯莆田鄭
[024-9a]
  士馨芸下令復石城就其復於隍者起之侵者歸/堙者崇再旬而土工訖至於秋孟乃外障以石堞
  其巔總高若干丈延袤十里許為城門五為水門/三上咸覆以屋穴水洞二引離坤二溪之流而隍
  則外繞如故為馬道外内惟周越明年三月告績/是役也費移之公而歛勿加勞公諸里而力勿困
  無昔者旁近之佐而計以裕慮不為浮議所奪而/績以底險設勿失其故而勢以寜非虛衷定命致
  勤於民曷觀厥成嗣令君子尚其無隳前績無專/外圉以丕昭先民本末之義庶我邑永永有藉哉
國朝順治三年土寇竊發大兵進勦雉堞僅存康熙八
  年十一月知縣鄭僑重修
 嵊縣城池 於越新編吳賀齊為剡令所築宋守帥
[024-9b]
  劉述古命縣令張誠發修慶元初溪流湍暴知縣
  葉範累石為隄城以全後水決東渡提舉李天性
  增築明秋大水又壞知縣周悦增築明初信國公
  湯和移磚石築臨山衞城由是僅存四門𢎞治中
  知縣臧鳯築隄捍水十一年知縣徐恂又築自是
  城頼以全嘉靖時倭患作知縣吳三畏力請築城
  周一千三百丈為門四東曰拱明南曰應台西曰
  來白北曰望越各有樓有月城東陡門扁曰溪山
[024-10a]
  襟帶亭北有四山閣當學有起鳯亭東門有騰蛟
  亭王畿修城碑記世宗建極之二十九載海氛為/孽浙東羽檄無已嵊知縣吳侯嘆曰是可坐受
  無城之困乎乃請於上官相基度費稽版籍凡五/十餘丁築城一丈計為丈九百有竒因舊址繞山
  帶溪工始九月凡四閱月告竣東西南北四門次/年請布政司五百金成之東陡門北四山閣則取
  諸罰鍰漸成之侯始鳩工钁故址得一磚識云漢/乙卯歲剡長吳三畏記夫吳侯築城於千五百載
  後而與前令姓氏同築/之歲又同嘻亦竒矣
國朝順治十五年重修每堞增高五尺
 新昌縣城池 新昌縣志會稽志新昌舊有土城周
[024-10b]
  十里久廢無考明嘉靖三十一年知縣萬鵬議築
  城民多憚於力役時尚書吕光洵力排羣議匝月
  告成長一千三百七十四丈有竒高一丈七尺闊
  二丈四尺周六里門四東曰應台西曰通會南曰
  仰山北曰濟川萬厯庚戌縣令李應先於東北中
  界開正陽門自東抵西皆引溪為池而西南則面
  山焉吕光洵修城記新昌蓋剡之東境梁開平間/析其十三鄉為縣以其創建也因名新云縣
  舊有城元末廢頃盜起海隅入剽台寧新昌民盡/空其縣走山谷武進萬侯鵬銜命在道聞警亟抵
[024-11a]
  縣乃大集士庶度地相基計工量費西跨澗北計/周一千三百七十四丈表裏俱石而實以土礫蓋
  極堅緻云城東故有捍水石隄城附於堤堤愈堅/城愈壯既銷外侮又禦横流是千載不磨之績也
國朝順治十五年增高併堵
  台州府
 台州府城池臨海縣/附郭 赤城志按舊經周迴一十八
  里始築時不可攷太平興國三年再築慶厯五年
  海溢復大壞太常博士彭思永攝州事命縣令范
  仲溫總其役明年元守絳至增甓之至和元年復
[024-11b]
  大水城不没者數尺孫守礪再加增築嘉祐六年
  大水復壞熙寧四年錢守暄又纍以宻石乾道九
  年火及闉淳熙二年趙守汝愚又繕築焉三年秋
  大雨城幾圯尤守袤復修之按故基東自小鑑湖
  循清心嶺而南縈抱舊放生池直接城山嶺古通
  越門土地廟處葢今湖昔地皆在闉闍中後乃徙
  而之西縮入里餘城今七門各冠以樓南曰鎮寧
  門樓名神秀曰興善門樓名超然東曰崇和門樓
[024-12a]
  名惠風西曰栝蒼門樓名集仙東南曰靖越門樓
  名靖越西南曰豐泰門樓名霞標西北曰朝天門
  樓名興公吕祖謙修城記臨海郡南東西三方岸/江湖秋水時至北限大山蹙不得騁怒
  齧隄足生聚凛凛恃城以為命距海餘百里逋亡/剽俠之所曹惡歲輙睢盱洲漵睥睨郛郭徼警者
  不敢弛柝故閉修之政在是郡為首務葢所以逺/灾害銷奸萌非徒區畫封表備侯邦之制也慶厯
  之水幾不為郡元章簡公絳來守城復立宣和中/盗𤼵仙居闖虚罙入突薄欲登時則有户掾滕君
  膺帥厲吏士禦以方畧寇不為患父老紀焉乾道/九年里旅不戒於火延及郡城堵隤甃弛徑踰無
  禁灾氣未格民譌不寧間一歲太史趙侯汝愚自/信徙鎮暇日循行牆落屬丞掾而告之曰置守所
[024-12b]
  以衞民顧屏蔽廢徹若是其何以待不虞土功於/古雖有常律傳春秋者復出啟塞從時之例豈非
  城闉之啟閉實有邦之大紀隨時築治有不得而/已者耶況壯城之卒月粟歲帛凡以為此益其廪
  而寛其程宜無不可於是軍事判官蘇延壽受役/要司輂輦金榖之稽兵馬都監胡勝督裁巡功察
  其勉與不勉者命羣有司各保其所奠地守傳衆/力埤增卑薄塗塞空郤環城諸門作新者四曰鎮
  寧曰興善曰豐泰曰栝蒼修舊者五曰崇和曰靖/越曰朝天曰順正曰延慶起淳熙二年六月癸酉
  訖閏九月戊辰累日積功凡一萬五千三百七十/有六大抵取具於北城之籍閒民願即工者厚酬
  之不欲勿强會其數眎役兵財十之二鍜斵漫塈/黝堊之工畀僦直如其素醪醴之饋勞來之問相
  及於道其材瓦石甓之用積二十一萬七千九百/錢以貫計米以石計者合四千六百冇竒維侯憂
[024-13a]
  民急病之意既達於下而精知周慮乂足以綜理/之故公無羨費人無留力工無餘技役事首尾歴
  再時版臿並作觀堞崛興而近郊之氓初未常釋/隴畮也始侯之至詔奉計最入朝十月報政之期
  甫半歲而贏或謂是邦特侯假道休沐之地繕營/之鉅者必姑存以須後乃獨於入國阡陌未習之
  時驟舉力政百年之蹟還於指顧邦人徳其賜/而樂其成請書勞於石遂書以諗台之君子
國朝順治十五年增修攝兵道胡文曄署府王陞董其
  事視舊增高三尺垜口併三為一日久漸圮康熙
  五十一年郡守張聨元倡議修築舊制城有七門
  括蒼豐泰二門久塞崇和門初築時即有月城其
[024-13b]
  門南向以受山水趨朝之勢至鎮寧興善靖越朝
  天諸門增築月城舊皆逆水不知何年順水而闢
  因相度形勢於康熙五十七年修復四門盡改向
  逆水復重闢豐泰門興西市仍如舊制雍正七年
  正月總督臣/李衞欽奉
上諭檄行台州府知府江承玠確勘興修
 黄巖縣城池 赤城志按舊志云周邑九里三十步
  唐上元中築台州府志宋元無攷明初永嘉侯朱
[024-14a]
  亮祖重築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城沿海衛所
  撤石料徙之海門嘉靖中知縣高材請城今處因
  委通判傅綰城之洎汪令汝達至始竣事黄巖縣
  志城周七里高二丈址厚三丈為級三為門五東
  曰鎮海南曰迎薰西曰液金北曰拱辰東南曰應
  秀初城北倚長江右瀕西港復於東南鑿河廣十
  丈北入江西達港以環其外
國朝順治十五年署縣事王印昌增高四尺合兩雉為
[024-14b]
  一併三級為二環城鑿壕壕内植木柵藩之雍正
  八年台州府知府江承玠詳勘委知縣韓慧基増
  修
 天台縣城池 赤城志周迴四百步吳永安中築按
  甎刻宣和三年重修有二門東曰應台西曰通越
  台州府志明嘉靖乙卯知縣馮蘭中請建城經始
  於丙辰至丁巳冬知縣鍾鈕訖工有四門東曰應
  台南曰玉笥西曰通越北曰金庭又開小城門四
[024-15a]
  萬厯甲午司理劉啟元署縣事改築南門更名煥
  文
國朝順治十五年增葺加高垜堞
 仙居縣城池 台州府志周十里舊治西郊演武場
  晉令羊欣遷今地唐上元二年始築樂安城僅百
  餘步宋宣和二年吕師囊陷毁綂制姚平仲張思
  正駐兵於此因累土再築明嘉靖丙寅知縣姚本
  崇申請興築未成郡丞毛徳京嗣經理之拓地於
[024-15b]
  西啟五門東曰迎暉南曰來薰西曰慶豐北曰拱
  辰西南小門曰省耕既而霖雨傾圯司理蕭文清
  竣其工
國朝順治七年增修
 寧海縣城池 赤城志周迴六百步舊在海游唐永
  昌元年徙今地四隅各有門後廢令陳宗仁於西
  北驛道立其二曰望台曰朝京寧海縣志明嘉靖
  壬子知縣林大梁重築延袤一千五百四十一丈
[024-16a]
  高二丈四尺廣一丈八尺城有四門東曰靖海南
  曰迎薰西曰登台北曰拱宸又西北設小北門萬
  歴辛卯秋霖城圯知縣曹學程重修舊浙江通志
  境内舊有健跳所城今改設臺寨
 太平縣城池 台州府志周四百七十七步明成化
  五年割黄巖地置縣嘉靖三十一年築城城門六
  東曰迎輝南曰觀海西曰延照北曰仰山西南為
  小南門西北為小西門水門二西為上水洞東為
[024-16b]
  下水洞
國朝順治十五年知縣王道鵬重修康熈十二年知縣
  郭治增置窩舖境内舊有松門衛等城今改設臺
  寨
  金華府
 金華府城池金華縣/附郭 萬厯金華府志舊周九里一
  百步高一丈五尺厚二丈八尺宋宣和四年知州
  范之才重築周十里基三丈面廣三之一高倍之
[024-17a]
  元至正間詔天下隳城防於是羅城盡隳至正十
  二年亷訪副使拜扎納等仍其故址重築厚二尋
  有四尺高二尋有二尺周一萬七千七百九十尺
  城舊有門十一後窒其四今存門七東曰赤松舊/名
  梅/花西曰迎恩舊名蘭溪/乂曰朝天南曰清波舊名/柴埠長仙舊名/水門
  通逺舊名/望門八詠舊名/元暢北曰旌孝舊名義烏作按舊/浙江通志 門八
  北又有/天皇歲久圮萬厯三年知府黄公焯繕修完固
  而防守加宻焉黄潛修金華府城記婺在吳為東/陽郡在梁為金華郡隋肇置婺州
[024-17b]
  國朝即州建路設總管府而郡城之創始靡得而/詳圖志載宋宣和四年知州事范之才重築逮今
  二百有三十年圯壞勿葺非一日矣於是行中書/省用江東浙西列郡之請俾治其故城而新之下
  其事於帥閫令郡府相其便宜而講行修築之政/焉總管太中陳侯巴延布哈亟謀興作僉事特們
  徳爾奉議公適至交賛其議爰頒其役於州縣州/縣之長吏各率所部之民來聽要束資糧既具匠
  傭既集乃揆日以建事大家則量地而賦之中產/則輸財而佐費廧落屛蔽次第就緒然外壕湮塞
  城已高而池未深也由是籍向之役所不及者使/出錢為僦直募閒民來即工而官給其食推求故
  道疏鑿而濬條之城之綿亘悉仍其故址以今昔/之度凖之俱有加於舊縝壯雄峻則昔之所無也
  亡門並啟扄鍵如式而西北二門皆環以甕城甃/石為路累甓為堞屋於門觀之上者七以謹候望
[024-18a]
  屋於雉堞之間者三十有六以嚴徼巡其南因大/溪以為險北東西三面壕之跨以三弔橋遏以三
  石壩壤高水絶則列樹七星樁以防其空郗屋於/壕塹之旁者三十有六而棲戌卒於其中凡城之
  役起至正十二年春閏三月己亥訖其年七月乙/酉壕之役起是年冬十月丁卯迄明年夏五月甲
  申畢/工舊浙江通志雉堞凡二千四百五十有四敵
  臺十五
國朝順治十四年重修康熈年間大雨城壞郡守張藎
  復增繕之雍正七年正月總督臣/李衞欽奉
上諭檄縣重修
[024-18b]
 蘭谿縣城池 萬厯金華府志舊城周二里三百二
  十三步高一丈五尺其門有四東曰上門西曰溪
  門南曰迎麾北曰北門城修於洪武戊戍之歲而
  改其東門為安政南為明徳西為清波北為拱辰
  周七百八十餘丈至乙巳夏城圮同知冀權總修
  繕之役又闢小西門以便出入厥後屢遭洪水城
  西南二隅與城外之市皆沒焉正綂時按察使司
  僉事陶成欲議修築而無址可城乃伐木為柵以
[024-19a]
  補西南二隅之缺東北二隅則因其舊舊浙江通
  志正徳癸酉年守土者尋本城舊跡盡出民所侵
  砌石為陡岸上為女牆又改創南西北城樓
 東陽縣城池 萬歴金華府志舊有土城周十里中
  為子城歲久而圯嘉靖戊午知縣戴廷忞始築石
  城厚二丈高二丈四尺周一千三百三十五丈建
  門四東曰迎陽南曰雙峴西曰瞻婺北曰通江隆
  慶元年知縣陳應春修之改東門為望峴西為朝
[024-19b]
  京南為迎薰北為拱辰東陽縣志隆慶二年署事
  同知蔣夢龍修知縣鄭準繼之萬厯二十年暨二
  十四年再修二十八年署事推官劉文卿增修天
  啟二年知縣貢修齡修崇禎十六年知縣姚孫斐
  修
國朝順治十四年知縣楊丕孟易舊堞式方之計共九
  百九十七垜長一丈二尺高六尺康熈十三年知
  縣胡啟甲增葺二十年知縣俞允撰重修
[024-20a]
 義烏縣城池 萬厯金華府志舊城周三里一十五
  步建門五東曰東陽西曰金華南曰繡川北曰會
  稽東北曰金麟歲久圮嘉靖三十四年知縣曹司
  賢築石門四東曰金鱗南曰南薰西曰迎恩北曰
  湖清又建槐花門於東北義烏縣志崇禎十一年
  知縣熊人霖廓建更築敵樓
國朝康熈三年知縣孫家棟葺十四年知縣辛國隆修
  三十年知縣王廷曾增修
[024-20b]
 永康縣城池 萬厯金華府志舊城吳赤烏八年築
  周一里十九步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五尺宋紹興
  間周三里三十步門七元初隳至正十三年環以
  牆後圮惟北倚山南阻水以為固焉永康縣志明
  崇禎十二年知縣朱露創建東西二門疊石為樓
  東曰在徳西曰多助
 武義縣城池萬厯金華府志舊城周一里一百八
  十步宋紹興間廢門有七東曰八素曰東郭西曰
[024-21a]
  書臺南曰仙巖北曰仰星東南曰綠野曰熟溪武
  義縣志崇禎十三年知縣馮玶重築周十里八步
  門九東曰鎮東南曰來逺又上南曰文興西曰接
  龍北曰迎恩又小門四
 浦江縣城池 萬厯金華府志舊城已圯嘉靖三十
  六年知縣許河築周五里一百二十步建門四東
  曰迎春西曰文昌南曰文明北曰仙華舊浙江通
  志偏門五小東小西小南小北又水門瞿景淳浦/江縣築城
[024-21b]
  記巡撫都御史桐城阮公鶚移檄郡邑有城垣未/備守禦以時興築金華府屬邑浦江令許河至集
  父老詢利病具由申達自總督撫按暨守巡㒺不/俞許子乃躬履山川審方面察形勢計厚薄仭高
  卑定議城制為若干丈有竒均派一邑每丈配丁/糧若干官給文慿對户照支俾民共募工堅築仍
  為之期未及期而傾圯者罰更築令既出民咸趨/工始於丙辰十月某日越戊午某月日告成城凡
  四門各冠以樓詰盜有㕔巡軍有舖條列馬路各/從其方啟閉有時出入有節邑居既壯人情大安
  浦江縣志萬厯三十八年推官洪日觀申議恢拓
  北城明年知縣莊起元成之崇禎十一年知縣吳
  應台重建城垜門樓十二年攝縣事義烏令熊人
[024-22a]
  霖繕修城堞
 湯溪縣城池 萬厯金華府志成化十六年新築土
  城周八百五十五丈湯溪縣志城周三里許高二
  丈厚一丈築以土覆以瓦計八百五十五堵每圖
  額管十堵歲責修葺至嘉靖三十二年知縣劉以
  貞立石為定式焉城東門曰迎旭西門曰通衢南
  門曰履華北郭阻山不通衢路故不闢門尋圯崇
  禎十二年知縣羅洪基請造城樓并砌垜頭高四
[024-22b]
  尺計八十六堵
  衢州府
 衢州府城池西安縣/附郭 嘉靖衢州府志宋宣和三年
  方臘陷衢州知州高至臨始城龜峰高一丈六尺
  五寸廣一丈一尺周迴四千五十步為門六東曰
  迎和南曰禮賢西曰航遠北曰永清小南曰清輝
  小西曰和豐門之上各建樓城之外三面浚壕西
  阻溪紹興十四年大水城圯郡守林待聘修築嘉
[024-23a]
  定三年又圯五之一知州孫子直修築廣袤凡五
  千三十有二尺會侯以奉祠去明年春知州綦奎
  成之十一年知州魏豹文新六門城樓元至正間
  監郡巴延呼圖克因子城舊址築新城周迴九里三
  十步又於迎和通仙光遠拱辰四門外包以月城
  復建層樓於各門之上明𢎞治十二年新城傾圮
  知府沈杰修築引城南石室堰水入壕嘉靖三十
  九年知府楊準修衢州府志萬厯中知府洪纖若
[024-23b]
  天啟初知府林應翔相繼修之崇禎十三年知府
  張文達修城濬壕
國朝順治五年知府韓養醇修十六年總督李率泰又
  修康熈二年朝京樓燬知縣李忱重建十八年總
  督李之芳修西南城樓女牆四十八年知府楊廷
  望修雍正七年正月總督臣/李衞欽奉
上諭檄縣重修
 龍游縣城池 龍游縣志按東陽記云城始肇於姑
[024-24a]
  蔑其地在瀫水南三里東門臨薄溪即今泊宅灘
  城久廢惟存四門隆慶二年按察副使毛綱檄署
  縣事同知陳中烈江山縣知縣余一龍相度基址
  明年知縣傅性敏繼成之延袤六里計一千幾百
  丈雉堞二千八百四十有竒高一丈六尺址一丈
  三尺面省四之一壕深廣一丈有竒門四各有城
  樓東曰永安南曰歸仁西曰太平北曰嚮義外為
  弔橋每門各有便門上覆以屋曰小東小西小南
[024-24b]
  小北萬厯元年知縣余杰增修
國朝康熈十一年知縣許琯重修雍正八年衢州府知
  府郭朝端詳勘委知縣秦文超興修
 常山縣城池 常山縣志明正徳七年知縣沈冕築
  延袤三里崇一丈五尺址廣二丈門各有樓東曰
  文筆西曰西高南曰硯山北曰賢良小東門曰望
  衢小南門曰金川大水門三小水門四隆慶初東
  城樓燬知縣張克文重修
[024-25a]
 江山縣城池嘉靖江山縣志縣故無城礦寇時𤼵
  隆慶元年知縣余一龍始鳩工相度延袤五里高
  二丈有竒厚一丈五尺有竒闢門凡九東曰通昌
  曰通禄曰通寧北曰通安西北曰通化西曰通興
  西南曰通賢南曰通福東南曰通和各設城樓雉
  堞凡五閱月而告竣城左踞文溪右倚西山足恃
  為險故不穿壕然雪泉之水舊由西而入穿街市
  東出築城後拒使外向春澇城每圮天啟二年知
[024-25b]
  縣張鳯翼於通興門左鑿一水竇引之循故道遶
  學宫而東由是風氣迴環城郭完固毛愷新建石/城記邑故無
  城左溪右山完然一聚落耳雖僻在深谷中然南/達閩西抵信東走栝蒼其途葢旁達焉明初至今
  齒日繁滋閭比如櫛葢二百年餘於兹矣往歲邑/有鄰震邑民荷擔束裝終日為避寇計病不朝夕
  城也事已輒復晏然為燕雀之處嘉靖丙寅夏見/田余公宰吾邑朞年政通而民和於焉隠度劑量
  列其必城之畧十餘事牒諸督撫趙公巡按王公/允之又懼財與力之勿贍也則請屢歳之邑餉以
  免加賦請吏察之榜諭以息浮言由是畫地以任/人量費以給值度役以授傭計日以程績懸約以
  示懲勸躬督以覈堅瑕盡黜土灰純用珉石財無/濫支功無茍完經始於隆慶丁卯之十一月訖工
[024-26a]
  於戊辰/之四月
國朝康熈三十七年水竇湮塞知縣朱彩復濬
 開化縣城池 開化縣志開化舊無城明正徳壬申
  知縣楊燦築東臨金溪西倚山阜南北據平壤周
  二千八丈五尺高一丈二尺厚一丈闢門六門各
  建樓南曰迎恩北曰望極東曰金錢曰通濟東南
  曰起鳯東北曰鍾秀水門二窩舍十有四雉堞凡
  二千一百六十嘉靖己亥圮於水庚戌知縣周應
[024-26b]
  奎重修之隆慶戊辰知縣朱諭增築辛未知縣徐
  仲濓築石堤於鍾山之麓長百丈高廣一丈以禦
  龍潭之水天啟癸亥知縣王家彦始甃以石
  嚴州府
 嚴州府城池建徳縣/附郭 嚴陵志一名羅城南臨江西
  南臨湖東北倚山唐中和時刺史陳晟築周十九
  里高二十五尺闊二丈五尺宋宣和三年平方臘
  知州周格重築乃縮而小之周十二里二步城有
[024-27a]
  八門東曰望雲南曰定川曰安流西曰安泰曰和
  平北曰嘉貺東北曰百順西南曰善利善利門舊
  有複城出溪湖間相傳為鳯皇觜格悉平之塞為
  城隅紹興八年知州董□即城隅闢為門還榜舊
  名歲久傾圮嘉定癸酉知州宋鈞復興築越一朞
  有半乃訖工凡東西八百二十有二丈南北三百
  四十有四丈葺補者不與焉自是益堅好累經巨
  浸莫能壞元因之洪武初改築又縮而小之西北
[024-27b]
  移入正東三百五十步正北移入正南八十五步
  正東移出一百六十步周八里二十三步六分高
  二丈四尺闊二丈五尺門有五東曰興仁西曰和
  義南曰澄清北曰拱辰西北曰武定各覆以層樓
  仍築月城以䕶之惟拱辰門附山不設月城為舖
  四十有八東西北為壕各一千一十有五步𢎞治
  四年知府李徳恢重修建徳縣志嘉靖三十七年
  知府韓叔陽遍築敵臺萬厯五年知府楊守仁更
[024-28a]
  修治之崇禎十六年知府胡崇徳加磚五尺
國朝康熈年間知府梁浩然建徳縣知縣項一經修葺
  雍正三年嚴州府知府張芳重修
 淳安縣城池 嚴陵志城南枕新安江北連岡阜輿
  地志云賀齊築迄唐神功閱四百八十九年常為
  郡治其子城周二里二百二十五步今縣乃其舊
  址也舊浙江通志明縣令洪英海瑞相繼建樓門
  四南青溪北石峽東嚴陵西新安
[024-28b]
 桐廬縣城池嚴陵志古城在縣西北十五里唐貞
  觀二十年廢改築於桐廬鄉開元二十六年以邑
  有洪水之患復移城於桐江口即今縣治是也桐
  廬縣志南門宋時名望杭廢久矣嘉靖四十三年
  通判魏大用署縣事循舊址重建萬厯十三年知
  縣楊束建城樓三間崇禎十一年燬後知縣曾守
  意重建名迎薰門東門崇禎六年知縣楊際春建
  名啟明門西門名長庚門北門宋時名東北通衢
[024-29a]
  嘉靖四十三年魏大用署縣事建改拱極門皇南師/中城門
  記睦州之境桐廬最居其要雙溪合流舟車旁午/井閭綺錯古稱佳邑獨城關之守闕焉富春孫公
  景初字叔徴視事踰年狀其可修之利得諸監司/乃相西壟之險據增北隅之舊址取官山之村而
  親董其事未幾二城之門相望而新西曰/通衢北日望杭於是境有所守民實賴之
 遂安縣城池 嚴陵志縣城在木連村溪北唐武徳
  四年徙於五獅山之南是為今治周二里二步而
  溪北之城遂廢舊浙江通志明正徳癸酉縣令容
  九霄築萬厯二年令吳撝謙重修廣袤七百七十
[024-29b]
  七丈有竒為門五東興文西靖武南向明北拱極
  西南小西門各建樓及窩舖
 壽昌縣城池 嚴陵志縣城本在郭邑里屢火徙縣
  東仁豐鄉之白艾里東臨小溪周一里二十步後
  復徙郭邑里舊浙江通志明崇禎十二年縣令阮
  振中築周一里二十步設四門東興仁西宣泰南
  向明北拱辰各建城樓
國朝康熈十年知縣羅在位重修
[024-30a]
 分水縣城池 嚴陵志圖經云周七百四步南距州
  一百九十二里莫詳何時所築舊浙江通志壘石
  為門四各架樓其上東迎恩西納祥南來薰北拱
  辰明嘉靖癸丑令王鑛建
  溫州府
 溫州府城池永嘉縣/附郭 萬厯溫州府志晉明帝大寧
  元年置郡始城悉用石甃東西附山北臨江南環
  會昌湖始議建時郭璞登西郭山望海壇華蓋松
[024-30b]
  臺積穀諸山錯立如北斗謂父老曰若城繞山外
  當驟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於山則寇不入斗
  可長保安逸因跨山為城名斗城時有白鹿銜花
  之瑞故又名鹿城鑿井二十有八以象列宿宋齊
  梁陳隋唐因之後梁開平初錢氏增築内外城旁
  通壕塹宋宣和間方臘圍城敎授劉士英謂城東
  負山北倚江可無患唯西南低薄宜增繕乃取甓
  加築三千九百四十七步建炎間增置樓櫓馬而
[024-31a]
  嘉定間留守元剛重修建十門元禁城郭毋得擅
  修歲久圮至正庚寅冬海寇登岸郡守尊達納實
  哩禦之明年辛卯重築建戰棚窩舖砲座洪武十
  七年指揮王銘增築嘉靖三十七年倭寇併力攻
  城城樓夜燬通判楊岳僃禦有方得免三十八年
  繕治城堞樓櫓一新四面築敵臺八座萬厯二十
  五年郡守劉芳譽又增築敵臺一十五座城周一
  十八里計二千九百七十七丈八尺高三丈五尺
[024-31b]
  址闊一丈二尺廣九百七十六丈四尺袤九百九
  十六丈四尺城門七東曰鎮海俗名/窟門南曰瑞安俗/大
  南/門又曰永寧俗小/南門二門旁俱有水門西南曰來福
  俗三/角門西北曰迎恩俗西/郭門又曰永清俗麻/行門北曰拱辰
  俗雙/門旁有水門曰奉恩今塞城西北有二陸門曰
  安定曰江山今塞東壕長五百七十六丈南臨大
  河為壕五百丈西壕長六百七十丈五尺北臨大
  江為壕五百七十一丈
[024-32a]
國朝順治十五年移總督衙門駐溫州倍加浚築雉堞
  併兩為一城面添闊馬路輦神威火器置各山巔
  雍正七年正月總督臣/李衞欽奉
上諭檄溫州府知府秦炌督縣重修
  寧村塞城萬厯溫州府志寧村所城在永嘉縣三/都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建周六百
  餘/丈
 樂清縣城池 萬厯溫州府志縣治舊以兩溪縈帶
  洪水不時不可城城以木柵至唐天寶三年始築
[024-32b]
  僅周一里元廢洪武六年以備倭議築乃因東西
  兩墖為石城至溪仍用木柵為壕其外水陸各有
  門至二十年沿海列置衞所城乃廢不用正徳間
  邑令林有年始置六門以民壯守之嘉靖壬子倭
  大入黄巖以無城故於是都御史王忬知府龔秉
  徳躬相地命邑令楊鑰城之略如國初而純以石
  東西及墖山之址南拓之至於三橋高二丈四尺
  址厚二丈其門三當溪為洞橋為水門而翼以四
[024-33a]
  寨曰疊巖曰鯉池曰大巖曰東山守稍設矣然一
  面未僃戊午己未倭連歲至慿高幾入㕘將張鈇
  力戰以免於是同知尹尚孔撤民居而城之南仍
  其故東包小河截雲山之北西距西溪凡為門大
  六小四樓櫓悉僃焉溫州府志高二丈東西厚一
  丈三尺南北厚一丈周九里三十步東北貼山無
  壕南附河西附溪為壕門六東南曰鳴陽南曰鎮
  海西曰迎恩西北曰肅清北曰拱辰東曰忠節小
[024-33b]
  門四曰南皐文筆簫臺倉橋萬厯丙午復開翔雲
  門在縣治西六年邑令黄仁榮周城共築敵臺一
  十四座二十一年推官王引麟增築四座
  盤石寨城萬厯溫州府志盤石衞城在茗嶼鄉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建周九里計一
  千五百五十四丈高二丈厚一丈嘉靖間重建增/高三尺壕河一千六百二十八丈闊五丈深九尺
國朝門四水門二窩舖七十二九年展界重築/ 順治十年奉遷城圮康熈
  蒲岐寨城萬厯溫州府志蒲岐千戸所城在瑞應/鄉洪武二十年建周六百丈高二丈二
國朝尺厚二丈門四敵臺十二窩舖二十四修砌如故/ 順治十八年奉遷城壞康熙九年展復
[024-34a]
  大荆城康熈元年立典/史張陞督造
 平陽縣城池 萬厯溫州府志晉太康間築周一里
  高一丈二尺厚八尺元廢至正間郡守周嗣徳重
  築周六百五十三丈高一丈三尺闊一丈一尺洪
  武七年守禦千戸繆美增築周六百三十二丈高
  一丈六尺面闊九尺址闊一丈三尺廣一百丈袤
  二百五十八丈城門東曰挹仙今稱/東門旁有水門南
  曰通濟今稱/南門西曰登瀛今稱/西門北曰迎恩今稱/北門旁有
[024-34b]
  水門東壕深二丈闊五丈南壕深三丈闊七丈西
  壕深三丈闊七丈北壕深二丈闊五丈敵臺舊六
  座萬厯二十年增築二座
國朝康熈十二年知縣石金和重濬城内河道
  金鄉寨城萬厯溫州府志金鄉衛城在金舟鄉周/一千四百二十餘丈洪武二十年信國
  公湯/和立
  宋埠寨城溫州府志民堡改/在平陽縣七都
 瑞安縣城池 萬厯溫州府志舊城周一里二百四
[024-35a]
  步高一丈二尺厚七尺元至正甲辰改拓周九百
  三十七丈六尺洪武三年永樂十五年嘉靖三十
  一年屢增周一千一百四十丈高一丈七尺面闊
  八尺址闊一丈三尺廣三百一十四丈袤三百一
  十三丈城門東曰賔陽又曰武靖西曰永勝南曰
  鎮海北曰瞻闕水門一曰龍波在廣福/寺東萬厯己亥
  邑令傅道唯開築一曰永清在瞻闕/門西偏引西湖水入
  城一曰環璧在東/北隅引東湖水入城東壕長一百四
[024-35b]
  丈西倚山無壕南壕長三百二丈北壕長二百四
  十二丈敵臺十三座石瞭望臺四十四座
國朝順治十五年魯可逺再增垜牆高二尺上壓横石
  拓垜口稍闊以便禦敵
  沙園寨城萬歴溫州府志沙園所城在十七都周/三里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建𢎞沿
  十四年邑令劉琦重築萬厯十六年邑令章有成/重修瑞安縣志周六百三十二丈高二丈五尺面
  闊一丈址闊一丈四尺廣一百三十八丈二尺袤/一百三十七丈五尺城門四座水門一座敵門十
  二座窩舖二十二座東壕長一百五十六丈闊三/丈深七尺西壕同南壕長一百六十六丈闊深並
[024-36a]
國朝同東壕寨/ 改沙園
  梅頭寨城溫州府志在瑞安縣五都後岡明嘉靖/三十八年知縣余世儒築萬厯溫州府
  志萬厯間邑今章有成修瑞安縣志周四百丈高/一丈五尺門樓五座水門樓二座窩舖十二座
  巡檢司城瑞安縣志宋屬管界巡尉至元設巡檢/司明洪武初建於崇泰鄉梅頭二十年
  遷築於清泉鄉東山江口周一百五十五丈高二/丈城門一座嘉靖丙寅朱霑修築增高四尺
國朝順治十八年遷棄界外城圯/ 康熙九年展復拓土修築
 泰順縣城池 萬厯溫州府志泰順舊無城嘉靖六
  年礦寇起九年知府丁瓚議發官銀五千餘兩委
[024-36b]
  同知高美總其事典史鄧鏐董其役未幾知府趙
  錦以代至又給銀八百九十兩有竒竟成之北跨
  鳯凰山南跨霞陽山東北西南皆平地周三里計
  九百餘丈馬路基廣二丈二尺高二丈三十八年
  十月邑令區益增高七尺厚一丈八尺垜子八百
  仍放南城長九十丈城門四東曰宣陽舊名/通瑞南曰
  迎薰舊名/通福西曰受成舊名/永安北曰拱辰舊名/拱恩水門二
  城外池深三尺廣六尺内池深二尺廣三尺敵臺
[024-37a]
  在霞陽山外萬厯二十年邑令林繼志築周二十
  餘丈高二丈八尺
國朝順治六年閩寇圍城叅將王曉力戰却之遂於四
  門外各築月城一區康熙十年知縣林天禎增置
  樓櫓水柵
  處州府
 處州府城池麗水縣/附郭 栝蒼彚紀城高三丈有五周
  七百九十二丈為門六北曰望京東曰巖泉東南
[024-37b]
  曰行春南曰南明西南曰栝蒼西北曰通惠城樓
  六所每所三楹雉堞三千有六守舍六十有九官
  㕔六處月城四區望樓二所敵樓四所初府城在
  今城東七里唐中和間盜盧約竊據是州徙今地
  舊浙江通志相傳約之將徙也訪之三平和尚云
  黄牛臥處好安州遣人視之適有黄牛寢乃遷之
  宋宣和間重修黄裳修城記栝蒼依山為城慿帶/岡阜傍大溪險固而難攻惟東南
  一面形勢稍緩下接平陸有警得專力於一隅要/而易守詢之故老或云僭偽時盧約所築皇宋受
[024-38a]
  命吳越納土民間不見兵戈垂二百年東南城池/因仍頽廢宣和庚子盜發青溪一時羣惡嘯聚遂
  至猖獗攻破杭嚴徽三郡明年遂陷衢婺惟處最/後失守麗水松陽遂昌青田縉雲皆沒於賊而剣
  川獨完制詔守臣浦城黄公即劍川治事以須具/平公間闗赴難與通守會稽石公夙夜究心奉宣
  威令翦滅强梗招攜善良千里之間不戰而屈八/月辛亥賊將洪載以城降又明年境上殘黨悉除
  乃察其流離者還定之自夏徂冬雨暘不愆歲復/小稔官府日益無事先是有㫖東南被賊州郡城
  壁不完其議修築以閒公乃環城按視面勢高下/以工築之繁簡地理之遠近嚴責屬官分而董之
  起仲秋己亥訖於季冬壬申用夫四萬四千用錢/二百四十有五萬歛不及民役不淹時當干戈乍
  息而與後人長慮却顧/之方兹其所以可書也至元二十七年處州路總
[024-38b]
  管沃哷好古萬户舒穆嚕良輔創議修築因舊址之
  半委麗水縣尹韓國寶督役東北掘地為池因土
  為城南以溪為池壅隄為城西就山為城並溪為
  池嘉靖四十二年知府張大韶重修包以采石頗
  稱堅緻壕隍正北望京門外為郡來龍中隆起入
  城處一線不鑿立石知府宅内以誌所重在此東
  偏直下遶巖泉門至行春門抵外敎場築壩而止
  西偏直下遶通惠門至西山下而止西南阻高山
[024-39a]
  南阻大溪各自為險故皆無壕焉舊浙江通志崇
  禎八年五月大水城垣衝塌守朱葵修
國朝順治十五年增築
 青田縣城池 栝蒼彚紀城高二丈八尺厚二丈表
  以四門東曰龍津西曰錦屏南曰行春北曰丹山
  嘉靖三十五年縣丞熊纓築三十八年知縣丁一
  中改築城門黄巾改城門記青田栝東咽喉地也/舊無郭丙辰四月倭自永嘉突犯沙
  埠青以西數百里咸恐恐然懼邑少尹長汀熊君/用諸生鄉老議以築城請之大巡邢臺趙公下其
[024-39b]
  議於府既而大尹吉水李侯楷歸自覲鳩材庀役/計里分築閲十月城成大都因山之形四履有門
  唯龍津丹山二門其地稍下門之外山高聳俯瞰/城中矢石可及時欲改作未遑戊午夏倭復來果
  薄兩門陟山窺我動静設雲樓長梯攻擊七晝夜/乃解明年李侯調去丁侯一中來代甫下車周閱
  城垣議改二門乃出俸金若干為之倡而僚屬鄉/大夫士及民商咸樂助之遂移築丹山門於龜山
  之麓而城因之約九十餘丈增築龍津門於/學宫之北約六十餘丈五閱月而工告竣青田
  縣志萬厯三十七年八月大水城壞三十九年知
  縣方淡然改修天啟三年大水城壞崇禎五年知
  縣翟士傑縣丞胡中龍修
[024-40a]
國朝康熈二十年五月大水城壞門樓圮六月知縣張
  皇輔捐俸修葺如故前臨大溪為池後負丹山左
  以龍門橋水為池右以永濟橋水為池
 縉雲縣城 栝蒼彚紀無城有闗門三東曰東門南
  曰南門北曰北門處州府志明成化十五年縣令
  楊盛以北門一路多盜申文築城防守雲塘居民
  李資遠李中孚等願代輸工費築城長二十餘丈
  高三丈厚二丈五尺上建城樓九間以便防禦二
[024-40b]
  十年縣令劉竑給帖與資遠等子孫免其雜役嘉
  靖十年中孚以子貴受封自此城屋皆雲塘修理
 松陽縣城 栝蒼彚紀闗門四東曰光華南曰濟川
  西曰治平兆曰朝天松陽縣志治平今曰金屏朝
  天今曰鳯臻
 遂安縣城 栝蒼彚紀闗門四東曰迎恩南曰南明
  西曰鎮西北曰朝天舊浙江通志萬厯丁未令辜
  志會重修
[024-41a]
 龍泉縣城 栝蒼彚紀闗門四東曰觀光南曰通越
  西曰奉眞北曰豐盈龍泉縣志觀光門一名朝京
  門正徳間知縣曹倚相築知縣夏舜臣改為寅旭
  門奉眞門在治西四里改為登成門通越門在治
  南三里改為廣惠門豐盈門在治北三里改為望
  宸門
 慶元縣城池 栝蒼彚紀城高一丈三尺厚一丈四
  門東曰仁豐南曰濟川西曰薰阜北曰雲龍嘉靖
[024-41b]
  二十五年知縣陳澤始築陳桓修城記慶元雖小/邑地界閩浙之間其利
  害當東南之半平川陳先生甲辰涖於兹乙巳春/首翦劇黨再滅餘燼一方為安先生曰賊平一時
  幸耳然匪城則衆罔與守非備則賊罔知懼盍城/諸而以土兵備之乎乃聞諸當道以其事下諸郡
  先生乃以廢寺貿價售力為之不三月而成樓堞/門鍵延袤相屬仍籍土兵犀銳者更番守衞由是
  隠然壯一方之勢而閩浙/釁孽之端從此迸息矣慶元縣志東北中建望
  京臺順治五/年燬西北界知縣張應亮從民請增開小
  水門名曰太平西南倚山西北臨河東南鑿池廣
  二丈深一丈東流至北與大溪水合嘉靖四十一
[024-42a]
  年署縣事通判周紳改築西城於西山之巔計六
  十餘丈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五尺萬厯十六年四
  月蜃水夜發衝壞北城七十三丈知縣詹乘龍重
  築崇禎十五年知縣楊芝瑞重修環増磚垜三尺
  建城樓五順治五年/燬其四窩舖一十二東南敵樓各一
國朝康熈七年知縣程維伊重建城樓四十一年再建
  望京臺
 雲和縣城 栝蒼彚紀闗門二東曰賔暘西曰阜民
[024-42b]
  雲和縣志嘉靖壬午知縣胡希詮始設東闗西闗
  門樓各三間
國朝康熙二十七年知縣林汪逺設東西二城門
 宣平縣城 栝蒼彚紀闗門四東曰麗春南曰迎恩
  西曰太平北曰拱北
 景寧縣城 栝蒼彚紀闗門四東曰行春南曰綂政
  西曰毓秀北曰拱辰
  玉環山屬溫台/二府
[024-43a]
 玉環城 太平縣志玉環古城在玉環海島上與楚
  門隔港明一統志玉環山在樂清縣東南二百/里海中山北有楚門峽海艘由此出入
  洪武二十年徙緣海居民於腹裏遂墟
國朝雍正五年浙江總督管巡撫事臣李衞
 題請展復戸部議覆奉
㫖依議遂檄司查議興建城垣動支玉環糧稅出息銀
  兩飭令溫台玉環清軍餉捕同知張坦熊辦料興
  工因玉環東則海塗淤陷西則峻嶺﨑嶇城工石
[024-43b]
  料轉運為艱雍正八年七月雷雨滂沛於洋塘陡
  門之外衝開河道一條直通後□浦口載石巨舟
  悉從是河徑達城下不數月而鉅工畢竣
 
 
 
 
 浙江通志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