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4 浙江通志-清-嵇曾筠 (master)


[262-1a]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藝文四/
  記
  武康縣義倉記       明/黄 淮
國家惠養斯民以固邦本恒恐閭閻阨於饑餒不得以
遂其生上煩聖慮宵旰靡寕重念太祖開國時舊設預
備倉廩歲乆馴致廢弛於是慎簡廷臣授以璽書條畫
[262-1b]
事宜分諸各道以經理之仍命藩憲重臣之亷敏者以
為之佐刑部署郎中事員外郎劉廣衡承命徃浙江偕
右布政使方廷玉按察使副使王豫協修預備之政按
行至湖集郡守趙登暨僚屬同知劉禎知縣丁倬等宣
揚德意仍召區里之長郷之耆民羣聚於庭諄切訓飭
益詳焉邑中富羡之家仰聆玉音感激奮厲願出輪於
官未浹旬得榖五千九百石勅使司同藩憲喜其民之
效義也勞之以酒果榮之以繒綵即日具名以聞既而
[262-2a]
鳩工庀材構倉三十楹以備儲蓄欽遵勅㫖選忠厚公
正耆民及殷富淳良之家嚴慎守兼出納之數府委通
判賀泰縣委主簿夏安總其政申明戒約委曲詳備大
要以絶私為本里社細民皆歡欣感悦仰戴聖恩生成
之賜也郡縣樂其事之有成徴文為記勒石以垂示永
乆粤惟成周縣都皆有委積以衞㐫荒自漢以来常平
社倉義倉大率皆倣周制世殊事異更變不一皇上逺
稽古典近追祖宗成法遣使巡厯修復舊政而光大之
[262-2b]
俾得便宜行事務期民受實惠綸綍渙頒而效義之民
雲集響應倉廩充實賑貸於是而給焉傳曰未有上好
仁而下不好義者此之謂也勅使同心恊義克稱任使
皇華煌赫遐邇具瞻郡邑官僚祗承惟謹不煩而事集
防閑有方侵漁之弊消於法皆當得書其義民姓字俱
刋碑隂庶使觀者視效興起後克有繼也
  梅長者祠堂記       明/方孝孺
天地至和之氣時得之而為春日得之而為煦風得之
[262-3a]
而為薰皆所以長養萬物其化至密其用至醇其在天
德也則為仁為至善之德為惇厚之化為無言之教備
其理者在唐虞為八元在周為仁人在漢始稱長者其
取義以為能長育人才先躬行而尚本質有長盛昌大
之道故善治天下者必貴之漢之大臣惟塞侯張歐皆
以長者稱因其行而求之若曹懿侯之清浄寕謐萬石
君之父子謙謹不譁丙丞相之居德不伐要皆長者之
選長者之為用迂而不曲緩而不滯寛大忠厚得聖人
[262-3b]
之度人主能用之者其國必興後嗣必䝉其利非若才
智之士淺而易窮也彼孑孑然以露其智術任之以事
聲威錯出非不可喜然刻薄少恩行法無餘意而慮民
無隱情喜之者未終而厭苦之者衆矣若商鞅之於秦
王猛之於苻氏曾未旋踵而大亂作豈其才智之不足
歟長厚之道微而人不懷其德也故天下可以無才能
之人不可以無長者不幸而乏才能焉事不過於廢弛
不幸而無忠厚之長者其誰恃而不亡乎長者之用梁
[262-4a]
肉也才智之效藥石也吾以所聞所見推之國有忠厚
之治者後必不衰家之乆存而不墜者必長者之子孫
台之寕海有梅氏考之圖譜昔有諱盛字昌圖者仕晉
為章安令擢南昌别駕知晉將亡即是邑而隱焉常誦
佛書而有靈鳥降其所居之側若諦聴者歲餘始知郡
縣以為鳳集上其事宋文帝聞而下詔褒之上表稱謝
曰此殆覽陛下之德耳臣何與焉帝咨嗟稱為長者仍
命郡縣闢其所居舍為丹丘寺去今八百餘年矣其子
[262-4b]
孫衆多為邑巨家而寺亦不廢宋淳祐中諸孫之學佛
者良阜建重閣像而事之厯年雖乆而未有記其事者
夫以劉宋立國未數年而宋社為墟長者之傳今千載
而猶未艾此其所為之可稱豈特一言之善哉宋文帝
知其為長者而不知長者之為用國之不夀也固宜而
長者之澤至於子孫而益著天之於善人其所施甚逺
矣祠而奉之非特寓乎尊祖之思使聞長者之風者却
去浮薄而趨忠厚豈不足為天下之勸乎然則長者雖
[262-5a]
不獲如塞侯等之有益當時而其遺澤之所及未始不
同也乃為詩以系之
  巾山草堂記        明/方孝孺
踰浙江以東多大山東南極海上尤絶秀其最著者天
台四明雁蕩天姥皆穹窿嵁峻為天下竒觀跡擬乎蓬
閬名播乎區極士之選幽探勝者宜其樂趨之然而居
其旁者徃徃終身未嘗一至豈以其崇高不易援企而
遺之歟台城有小山特立圓秀蒼潤逺望之如人之弁
[262-5b]
冠人因謂之曰巾山其上有樓閣室廬之美高人至郡
者無不徃游凡宅於左右者必構危架迥以挹取朝嵐
夕霏之異態葢其勢邇且卑其所藴易見至而窮之不
難也是以衆樂觀焉盧處士定谷家正與山相面因名
其堂曰巾山草堂定谷知讀書識義理其才智可用而
恬静不競非安於卑近者豈其心有所得鉅小崇卑固
不足較乎夫天下之至崇大者莫過於道而卑且近者
道亦未嘗不在也憚其難而安於淺陋固不可忽細微
[262-6a]
而慕夫高且大者亦烏可哉巾山巖壑之盛視天台四
明固有間焉其有㑹於人心而人樂之不厭者果有異
乎否耶定谷必有以識此矣徃者壬戍七月之望予偕
葉君彞仲張君廷璧林君公輔陳君元采夜登絶頂飲
酒望月縱談千古竟夕不眠予謂葉君曰昔蘓子瞻夜
登黄樓觀王定國諸公登桓山吹笛飲酒乗月而歸以
為太白死三百年無此樂矣斯樂也又子瞻死三百年
後所無也諸君皆大笑追計其時忽十五年今存者獨
[262-6b]
予與張陳耳二君亦將老矣予繋職數千里未得歸然
則予記定谷之草堂能無慨然乎定谷有子曰信慎敏
好文其尚語山靈待吾東歸當約同志重游厯覽海上
諸山以盡宇宙之大觀其樂葢未艾也
  湖州布政分司池亭記    明/左 贊
吳興行省東畔有隙地不五畝先得好事者輦石為山
構亭臨沼可羅坐觴咏沼旁可習射翠竹老檜參錯其
間成化己亥秋予同左布政使杜君益之有事於此公
[262-7a]
餘少憇暢懷發粹曠如也距今五年豐草彌望亭廢怪
問之左右曰按部者歲不一二至至則三五日而去窘
於簿書遑及游息有司亦蔑視之日就荒蕪勢使然也
予暫於亭之故基命在官服役者剷刈叢草畚除瓦礫
已而竹石呈露不亭而麗風約池萍倒輞雲影魚鳥欣
欣若有喜色如人之身自頂放踵爬梳澡雪垢膩浄盡
而精神暢矣嗟夫世之勝區鞠為榛莽如此𩔖者何限
必待人而理之庶可復舊若予斯舉不勞於民又不費財
[262-7b]
昔日光景依然不晦後之君子按部於斯者尚修治之哉
  勅建正學祠記       明/商 輅
正學祠在金華郡城東一里郡守李嗣章勅建以祀先
儒何文定公王文憲公金文安公許文懿公四先生皆
郡人宋元間此地有陶氏所構書院四先生皆講道於
此後陶氏家益落書院尋廢其地已為有力者闢為蔬
圃成化丙戍夏李以郎官出守下車首訪遺跡意圖規
復適浙東道僉憲辛公訪按郡守遂以事白之辛欣然
[262-8a]
曰表章先賢風勵後學吾輩職也且四賢著述有功聖
經固宜從祀孔子况書院乎即具實以聞詔許准龜山
楊氏例立祀郷郡春秋致祭特賜祠額曰正學云守承
命唯謹謀諸同知牛盛輩相與聚材鳩工闢書院舊址
建立祠宇為屋正堂五間中門五間左右廂前門如數
宰牲有厨齋宿有房飾以丹漆繚以垣墉傑閣峥嶸華
扁曅然經始於成化戊子秋九月訖工於是歲冬十月
守卜日落成於是郡邑僚屬庠序師生市郷耆老瞻拜
[262-8b]
之餘皆嘖嘖稱嘆百年文獻至此一新足以見聖天子
崇儒重道之功賢有司興廢舉墜之力自是正學有傳
斯文增光而邦人士亦永有所賴其為彞倫風化之助
豈淺淺哉守以為盛事不可無述因走書求予記惟正
學在天地間猶元氣也元氣運而後歲功成正學明而
後治道著三代以上正學在聖賢治道在天下固無容
言矣三代以下正學在六經治道在人心非有諸儒闡
明之功則天下貿貿焉又惡知孔孟之書為正學之根
[262-9a]
抵治道之軌範歟四先生產東箂吕成公之郷出紫陽
朱子之後觀感興起探討服行師友相成所得多矣考
之郡志如文定力窮伊洛之源文憲身任天下之重文
安踐履篤實文懿素性充澹其操存同也文定有諸書
發揮文憲有讀易等記文安有論孟考證文懿有四書
叢説其著述同也夫正學具於六經原於人心者體也
見於治道者其用也六經既明則人心以正治道以順
而正學之功於斯至矣然則四先生有功於六經即有
[262-9b]
功於正學有功於人心即有功於治道天下後世葢有
隂被其澤者祠而祀之豈非有司之先務哉是舉也宣
上意淑人心厚彞倫勵風俗其功不亦大乎僉憲河南
人郡守廣東人皆名進士其相率為此誠知所重者後
人繼是而葺治之則斯文之傳為弗朽矣予故為之記
  五湖記          明/王 鏊
呉郡之西南有巨浸焉廣三萬六千頃中有山七十二
襟帶三州蘓湖常也東南諸水皆歸焉其最大者二一
[262-10a]
自寕國建康等處入溧陽迤邐至長塘湖并潤州金壇
延陵丹陽諸水㑹於宜興以入今寕國建康之水不由
此矣一自宣歙天目諸山下杭之臨安餘杭湖之安吉
武康長興以入而皆由呉江分流以入海一名震澤書
所謂震澤底定是也一名具區周禮職方揚州之藪曰
具區山海經浮玊之山北堂具區是也一名笠澤左傳
越伐呉呉子禦之笠澤是也一名五湖范蠡乗舟出五
湖口太史公登姑蘓望五湖是也五湖者張勃呉録云
[262-10b]
周行五百里故名虞仲翔云太湖東通長洲松江南通
烏程霅溪西通義興荆溪北通晉陵滆河東連嘉興韭
溪水凡五道故謂之五湖陸魯望云太湖上稟咸池五
車之氣故一水五名然今湖中亦自有五湖莫釐之東
周三十餘里曰菱湖其西北周五十里曰莫湖長山之
東周五十里曰游湖㳂無錫老岸周一百九十里曰貢
湖胥山之西南周六十里曰胥湖五湖之外又有三小
湖夫椒山東曰梅梁湖杜圻之西魚查之東曰金鼎湖
[262-11a]
林屋之東曰東臯里湖而吳人稱謂則惟曰太湖云
  游石佛記         明/黄 綰
石佛在雁蕩之隂路從南閣入行至溪口見大石纍纍
高度百尺餘横亘溪上若無路以入天雨雪同行皆有
倦色余獨興未已猶憇道邊石上遙望大石下洞中白
水流出遂起揭跣沿流步入視洞中崆峒深寂斗折蛇
行其中若楹若防若牐若堰若門若坻水分流其間開
滙為潭泓然澄碧或溢而流或高而堕或曲而奔潨然
[262-11b]
悠然窈然不知其去行且半里復見天宇兩山夾澗水
中流山上怪石聳出雲表不暇覽記又行四五里仰視
巨石兩兩高數百丈上覆復合中空一線僅尺許可數
百步如丹闕開闔於層霄縹緲間曰顯聖門瀑水自門
内絶壁高澗瀉下散布門下流去門右西上有洞深濶
數十丈捫崖而登石髓下滴凝為三像是石佛之所由
名也由此左折上見石碣宋永嘉令葛逢與僧某同游
所記於此縛松梯㯠挽可上北望石峽澗水所從出峽
[262-12a]
中稍進可至常雲俗呼為百□尖有石浴桶天橋飛湫
之竒出則有湖南版藏之勝皆數里之間不可殫也
  遊永康山水記       明/黄 綰
從剡入永康與石門子遊夀巖行見五峯相亞意即夀
巖石門子曰此俗呼為翁㜑巖者請為易之其嶄然而
出者曰天柱其覆而左者曰石鐘其踞而右者曰維摩
臺又左曰石甑又右曰蟾蜍行度一舍沿溪折入見大
石挿空㟴屼不可仰視羣木森茂雜然其間又行從木
[262-12b]
杪見樓閣在石壁中梯石而升弛擔而休倚檻見東南
一峯突起曰鷄鳴少進一峯竦出而俯曰覆釡覆釡之
西一峯尤傑曰桃花北一峯稍低水時時下滴曰瀑布
瀑布左連大石壁下梯石望之高濶數百丈若晴霞爛
然曰固厚壁下皆洞其一即所居樓閣謂之夀巖時日欲
晡谷中有雲氣籠木蓊然蒼碧日穿木葉入照洞中光
景甚佳西上塗堊僅存烟㾗荏苒皆宋元人書遊觀詩
及歲月姓名陳龍川朱晦翁吕子約嘗同遊乃龍川親
[262-13a]
書其上又有兠率臺三字亦云晦翁親書石門子設酒
茗閣上飯罷西行又一洞中置觀音像旁設大士像十
八洞口有四楹楹間有粉壁屢經塗治新故數層見題
詩畫竹皆剥落不全惟胡彦恭詩及特穆爾布哈會兵
識字無恙洞廣而邃可居又西有石峽飛泉直下上有
龍穴祈禱輒應同遊林典卿周鳳鳴應抑之周德純羅
坐其中周晉明周仲噐後至石門子欲即此建麗澤祠
日落歸僧廬宿焉明日去方巖出口見一峯昻首北立
[262-13b]
曰天馬下有村塢石穴中有居民垣竹茨牖儼若太古
踰澗南行谿石窈窕上有一屏名青玊循青玊右行至
一岡坐望方巖如方城向夕餘霞隱映路從削壁升石
堦八九轉未至見崖端中開一門既登如行雉堞樓㯭
間忽而青山蜿蜒中藏寺宇如平埜不知為方巖絶頂
世傳有胡侍郎則嘗讀書其中殁遂為神宋徽宗時睦
賊方臘宼永康郷民皆避於此賊顧絶澗縁大藤將至
赤蛇齧藤中斷賊皆堕死澗中兩石並起百餘丈中僅
[262-14a]
一線名千人藤賊乃縁澗道登據夢神人騎白馬飲泉
明日泉涸賊懼遂降皆謂胡公靈異其民至今崇信寺
後有石洞可坐又隂森巔絶有小石洞為胡公讀書堂
日已暮乃下復至後巖擁蒲燃燈又十餘宿霜風凄急
木葉盡赤諸友漸去應天監趙孟立徐子實相繼復来
論各有得山中小生程梓周玲孫桐皆奮然有志他日
去石鼓寮城舜夫載酒於路邀坐其叔父池亭天欲暮
促行四五里至山口風雨至崖松黝黑白烟横飛窅然
[262-14b]
不知所入遂過靈巖洞在山上南北通明可容千餘人
由洞後石嶺登入黄葉蕭蕭客皆凄然倦即洞草鋪燒
地爐環坐夜乆乃卧明日天晴出洞南仰視洞上蒼峯
矗立崖端栢枯小樹綴石若藤蔓下垂掩映屋瓦丹碧
可愛稍西一門下出崖半棧石為道曰飛橋下望坡田
自成村落東行有井深可百丈僧云昔有龍飛去復由
後嶺下沿溪望北山崖石數松林鬱鬱皆可游不暇顧
再至石鼓寮翠壁參差入谷中小洞邃寂即晦翁欲屋
[262-15a]
吕東萊讀書處也西南見瀑布下注其下有潭泓深澄
黛班魚數尾游揚自得聞人聲即逝石門舜夫鳳鳴列
坐石上皆喜呼童攜酒共酌乆之不忍去又云東萊嘗
買田四十畝今屬方巖寺故籍猶存可考既出僉謂當
紀以俟來者
  濬河記          明/王守仁
越人以舟楫為輿馬濵河而廛者皆巨室也日規月築
水道淤溢畜洩既亡旱澇頻仍商旅日争於途至有鬭
[262-15b]
而死者矣南子乃決沮障復舊防去豪商之壅削勢家
之侵失利之徒胥怨交謗從而謠之曰南子瞿瞿實破
我廬瞿瞿南守使我奔走人曰吾守其厲民歟何其謗
者之多也陽明子曰遲之吾未聞以佚道使民而或有
怨之者也既而舟楫通利行旅歡呼絡繹是秋大旱江
河龜坼越之人收獲輸載如常明年大水居民免於墊
溺逺近稱忭又從而歌之曰相彼舟人矣昔掲以曳矣
今歌以楫矣旱之歊也微南侯兮吾其燋矣霪其彌月
[262-16a]
矣微南侯兮吾其魚鼈矣我輸我獲矣我游我息矣長
渠之活矣惟南侯之流澤矣人曰信哉陽明子之言未
聞以佚道使民而或有怨之者也紀其事於石以詔来

  禹穴記          明/鄭善夫
禹穴在會稽山隂昔黄帝藏書處也禹治水至稽山得
黄帝水經於穴中按而行之而後水土平故曰禹穴世
莫詳其處或曰即今陽明洞是已又云禹既平水土會
[262-16b]
諸侯稽功於塗山尋崩遂葬於會稽之隂故山曰會稽
穴曰禹穴至今窆石尚存或然也後二千餘年而司馬
遷氏来探書禹穴歸而作史記文章煥然為百代冠説
者謂是山川之助也又後千餘年而晉安鄭善夫氏及山
隂朱君節王君琥氏来復探禹穴尋黄帝藏書處乃玩
梅梁摩挲窆石覩先聖王遺像得禹穴於菲井之上徘
徊瞻眺想其卑宫而菲食為之喟然興懐夫自禹跡以
後三千年間游者不知其幾而惟司馬氏顯此山川之
[262-17a]
能發為文章亦惟司馬氏世有不為文章者於山川何取
也自昔至人見轉蓬而造車觀游魚而造舟得河圖而成
卦因洛書而作範咸取諸物也余乃今知所取於山川矣
  登秦望山記        明/董 玘
秦望山在越中最為傑特史記為始皇東巡至此故書
予昔以省覲歸得縱游諸溪山獨歉未及秦望今年冬
仲王邑侯道修除道以邀余游乃與司馬邦柱汪子宿
會至雲門寺命輿而登循麓數百步石泉鏘然折而北
[262-17b]
至小阜疑在霄漢間問樵者曰此未及半里又數十步
石益峻路益縈曲乃攝衣攀援以上至山之絶頂而止
遙望東海渺瀰一白雲起天末隱若島嶼俯瞰郡城迤
邐一帶入山纍纍僅如卷石南接宛委諸峯列若屏障
左右拱峙勢如飛舞禹夔在焉西臨鑑湖烟水浮映帆
影出没有無間葢一郡數百里之土壤與夫千巖萬壑
之競争者皆在履舄下一覽而盡乆之落日漸低暝色
四合林木震動乃尋舊路而下子宿與邦柱相顧歎曰吾
[262-18a]
越人生長於斯有終身弗獲一至焉者今日之游詎非
幸歟予曰傳有之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秦望且爾况所謂泰岱恒華者哉若乃
始皇之事固無足道者而兹山之勝亦非泰所能辱也
  重建忠節祠記       明/吳 鼎
初𢎞治十載巡鹺部使者舒城姚公建忠節坊於杭以
表吳行人伍公唐僕射褚公宋岳武穆王我朝于肅愍
公語具上蔡李相國記中坊左為記石亭亭外壖垣縣
[262-18b]
官地也比歲垣圮亭毁地没鞠為茂圃僅存記石漫漶
而風聲微矣岳氏于氏及郡縣諸生以白按使吉水周
公事下杜倅炳徴諸徃牒暨故老良然已反正其地周
公曰國家以忠義勸士而士節不立其諸宣揚導化者
之責乎余實忝竊其官滅賢大夫之烈不述堕先正所
建余甚懼焉乃營作忠節祠於故侵地會令毁淫祠則
撤其材為堂像設四公於中前重門東序西序後寢各
四楹中門左右各為亭一以覆李公記石暨今記石他
[262-19a]
庖湢周垣率如儀經始嘉靖十有六年冬十月越明年
夏且落成周公去又明年滇府髙公來按鹺政歎是義
激揚甚大而未有紀述告郡太守陳侯曰侵地復歸頼
前記足徴也今已祠而無記後將何考焉相與問於鼎
或曰何祠乎忠節曰祠人臣以忠而反被禍者也伍公
可謂竭忠所事矣褚公可謂正言不諱者矣岳公可謂
主辱臣死者矣于公可謂安社稷為恱者矣舍四公無
死忠者乎曰有有則何祠乎四公或生於斯或没於斯
[262-19b]
者也然四祠載在令甲復祠不近黷乎曰秩祀古今同
德合義益廣風勸春秋與賢者不一而足意也惡乎黷
矧曰有其舉之莫之敢廢者哉是所謂崇國典修舊章
紹聞前人之懿也而或疑未經建白於朝亦過矣爰為
辭四章俾歌以祀四公其辭曰騁余望兮海東靈何為
兮水中靈之來兮潮生化鴟夷兮長虹駕素馬兮朱旟
撫長劍兮&KR0885&KR0885臺有麋兮墓有檟嗟太息兮焉終伍行/人
展吳歌兮越歈魂不歸兮焉如狐死必首丘兮胡不反
[262-20a]
葬於故都靈修化兮媒勞綠衣粲兮愁余奠桂漿兮椒
醑招魂歸來兮南方不可以居禇僕/射鼓鼙兮鐃歌君不
樂兮奈何有酒兮如澠君不飲兮獨醒鐵甲如雲兮蔽
日而來下蚩尤為旗兮元豹為馬攝天矢兮執天槍落
旄頭兮殪天狼嵗既宴兮壮士驚杳冥冥兮懐北征岳/少
保/吉日兮出狩獻公兮椒酒陳鏤簋兮縆朱絃奏黄鐘
兮破瓦缶死從彭咸之居兮生與仲父為友敵何為兮
四裔吾何為兮中原思公功兮未敢言于太/傳
[262-20b]
  雁山圖記         明/陸 深
古稱山河兩戒南戒盡雁蕩山山髙四十里頂上有湖
方可十里雁棲之故曰雁蕩袁采云雁蕩山溫州樂清
縣東北山之通名也去縣九十里山純石沈存中云諸
峯峭險峻怪不𩔖他山當是谷中為大水衝激土盡去
而石獨立爾采為圖序總之云東西四谷西外谷有寺
四曰古塔靈雲寶冠石門其流水自大芙蓉港出纜嶼
其路平夷西谷有寺七曰能仁羅漢飛泉普明天柱華
[262-21a]
巖瑞鹿其水自峽流筋竹澗出清江皆峻嶺自石門來
者曰東嶺自芙蓉來者曰丹芳嶺自筋竹來者曰飛泉
嶺達於東谷曰馬鞍嶺東谷有寺四曰靈巖淨名靈峯
真濟其水自峽流白溪溪上有路通白溪驛東北有嶺
曰謝公嶺達東外谷谷有寺曰石梁東北至雙峯以達
黄巖左有谷曰南北閤北有崇德寺水自蕩頂分流鄭
向文云古樹老藤蔽虧天日林嶺葉隙時見異峯餘波
洩注流為飛泉髙自雲霓懸㵼數道雁山之大畧如此
[262-21b]
其雜記一時之勝者石梁云夕月已没白雲西來如流
水風吹橡栗墮瓦上轉射巖下小屋從瓴中擊地上積
葉鏗鏜宛轉殆非世間金石音靈峯洞云兩大石相倚
如合掌至掌中望見山嶨中青天如懸一片氷靈巖云
巨石孤立如人俯月出正懸東南角星象纍纍下垂四
旁如遊魚噞喁以身為浮游在灝氣上夜色如霜雪諸
峯相向立儼然三四老翁衣冠而偶語能仁云雁山西
南一峯絶髙下視衆山當是大父行舟行南海月餘常
[262-22a]
望見直西北有物如髙髻亂髪纔一握大以為指南西
谷云出南戸望屋上山山圍屋如城府或纍纍如蜂腰
綴下而刳其中淫淫然如燕巢斜罥而部其戸䫜者窊
者仰者歕者羃者訛者傴者喙者掉者俛而窺者騰而
上者如人各具耳目口鼻而無一相似又云從靈雲寺
南入山時時過絶險挽牽懸藤偃木以過日正中僅到
山巔望見永嘉大江如一線白李孝光云比從天台來
入古東甌郡境上望見西南有山相向立如兩浮屠遊
[262-22b]
者咸曰此雁山門戸也深入視羅漢洞東西天柱大龍
湫猶人有眉目十八寺皆肺腑也文人之所次第如此
余聞之土人言秋遊雁蕩以南土溫溽春氣氤氳有毒
螫至草木黄落方可入予將問途有告余者曰雁山循
崖而南百里如畫自樂清道白河芳林逾窰嶴過長□
原經古塔本覺寶冠石門諸寺出白溪驛謂之右路自
黄巖由白若嶺入石梁過靈巖逾馬鞍至能仁出長□
抵窑嶴謂之左路馬鞍嶺其分界云東谷之峯五十有
[262-23a]
三西谷之峯四十有八謂之百一峯有泉五有巖二十
九有石三十三而石行廊為勝有潭七而沐浴為大有
洞十二而道姑為古有溪四而四溪之水為會有嶺七
而丹芳為峻凡四十九盤有障二而平霞最華有橋二
有嶼二有閤二即南北也有菴三而八扇為雅有亭四
而看不足為竒堂一曰資深遊人之所有事也余性喜
登臨中嵗行萬里而勝處必徃嘗至天台獨於雁蕩有
眷眷焉今老矣乃畫為圖聊以資臥遊之適因考論其
[262-23b]
概為記近時陸文量以藩叅出遊具列形勢謂西湖諸
峯為劣至登平霞則獨立四顧疑非人間世也潘三峯
御史加品隲焉謂有勵拔有空洞有雄渾淵澄勵拔如
介空洞如通雄渾淵澄如旁行不流各舉其人𩔖之又
出丹青談笑外矣皆有闗於兹山因并記之
  南泉記          明/陸 深
南泉古靈江也在今台州之臨海越西南諸山天台赤
城之勝含靈蓄秀東盡於海故曰臨海城有二水其在
[262-24a]
城南流者曰靈江或曰澄江上接三江下引海門晚潮
初上若拖白練於紫翠之間諸峯環列可數也王先生
敬則家於其上自號曰南泉子少有大志不屑屑事家
人生産又不喜為舉子業孤岸樸静淡如也年六十不
識官府與人交不為欵曲籠罩之態遇有過必面折之
獨不肯談人隂事有談者必趨而避之人以是稱長者
胷次夷曠若澄淵涇渭甚辨惡穢濁之跡聞官府貪墨
輒拍几大嘯隱隱不能休之泉上睨而嘆曰何以異於
[262-24b]
是清者水之本濁者水之蔽也乃掬而揚之既而仰天
祝曰有不返於本而袪之蔽者非夫也暇日汎舟泉上
倘徉容與出没於鷗波蜃樓間以滌塵坌而游髙明興
酣耳熱從而歌之歌曰泉之清兮俟正命兮泉之濁兮
德斯病兮聲出金石振盪於兩涯風波為湧人望之以
為神仙嘉靖甲申嵗翁就養於子度字律生舉進士第
二甲當官於京朝以獨子請便禄得教授於松郡敦本
復古諸生化焉相率候翁起居於嵗時相謂曰先生之
[262-25a]
教我翁之遺也何可忘乃最其事以告深聞台據山海
之瓌瑋志稱人神壮麗必有異人出於其間今世尤以
氣節亷介聞天下有委身贊國忠烈貫世者其涵濡觀
孚之久不有超出而獨詣者乎夫名山大川為國鎮藪
非徒以峥嶸浩渺之觀也盖輔陽相隂産材育物其降
為偉人鉅公經綸天地之宜修明禮樂之道與國咸休
本朝若有人焉不在其身在其子孫其南泉翁之謂與
諸生張其性輩數百人請書為南泉記因以為翁夀
[262-25b]
  縉雲縣重建丹峯驛記    明/李 建
丹峯介栝婺崇山大陸中不通舟楫行者需於輿馬役
者疲於奔命較壤邑諸驛稍稱難支嘉靖三紀之初海
内涵濡聖化嵗無冦警民有穫資接濟甚敷供億不匱
間值兜牟乾没之弊簿書勾核槩從濶畧時為之也繼
遭倭變甌當其衝栝攖其害兵歉相仍室家告詘丹峯
孔道日不暇應始操竒贏而切課之綜實嗇施徃來惟
棘甚至驛廨頽漶僦民居以棲客使四牡皇華之意浸
[262-26a]
乎其微亦時為之也故一丹峯存廢而全栝昔今之所
感與政體風俗之所宜可以占其機括矣守道徐公澄
湖盖鋭志明作者也涖治逾期威行恵洽絶剽林嘯海
之虞嵗復有秋民用寧宇其洞刷驛遞弊源經用裕而
省約倍者皆公之規指也行部至縉諭令尹梅君淳曰
考時會費驛可新也盍圖諸令尹祇承方畧調劑惟確
鳩飭惟平凡作前廳三間左右厨庫書房七間川堂一
間後堂三間儀門三間翼以右廂房六間大門三間庭
[262-26b]
除軒潔墻垣迥固袪揮霍藻繪之文而制貞於度時工
材匠值之給而衆樂於趨出本道罪贖之需而民無所
取經始於春三月不數時竣事適公入覲令尹告予曰
丹峯終始經畫實公纖悉不遺之治也不可以無紀余
考邑志元季總制孫公炎徙雲塘驛於縣溪南易名丹
峯始建㕔堂洪武元年增馬庫房十年增臺門嗣後繕
修不廢未有若邇嵗頽漶之甚者今規制視昔加隆費
不煩而民不擾政體相維上行下效風俗轉移因之矣
[262-27a]
豈惟闗係一驛然哉軫公私之盈縮揆出入之權衡嚴
兜牟乾没之防而不失四牡皇華之意永永可行則審
時平政者責也慎無斁云
  登石門山記        明/方 鵬
青田石門之勝予嘗聞之然未有以見也嘉靖甲申二
月既望以行縣至其地乃舍舟登陸循兩崖而行中有
小溪廣可二丈愈西愈隘漸聞瀑泉淙淙有聲仰而望
之如蒼龍白蛇下上飛舞於空濛縹緲之間其來若趨
[262-27b]
其去若追未嘗有一息之間使孔轍涖止則川上之歎
當發於兹矣旁有石室幽敞可坐灑灑濺沫沾衣浥面
覺有寒意焉遂起而北有亭翼然碑板四列亭之上有
屋比然實道士故居困於田役逸而不返屋之左有閣
傑然所謂石門洞者適當其下盖山之絶勝處也歸鳥
四集山光向暝知不可留矣乃緩吟而還舟焉夫石門
雜萬山之中人莫之竒也自謝康樂賞識之後唐宋諸
賢相繼有作厥名遂著若康樂者雖謂之知己可也士
[262-28a]
不遇知己則泯没無聞曾兹山之不若予於是有感焉
遂為之記
  仙巖記          明/王叔果
永嘉之山惟大羅山最鉅磅礴數十里其西麓為仙巖
乃天下二十六福地界永瑞二邑境其寺建自唐貞觀
僧慧通者後廢至宋富民陳七宅兹村忽聞地下有鐘
鼔聲遂捨為寺時有僧安楞嚴常騎虎出入號伏虎禪
師大興法塲宋儒陳止齋先生讀書其中朱晦翁亦嘗
[262-28b]
來遊大書溪山第一四字兹山三面環抱惟西口空内
有小溪環繞梅潭水由此出外通大河往年可入小舟
今沙石淤溪矣寺前石坊舊額止鑑空伏虎二大字已
失去今中書舍人趙性魯直扁書仙巖横扁書天下二
十六福地由石坊轉入為虎溪橋覆以亭旁有繫虎石
橋之南屹然而聳者為慧光塔昔傳有銀滿飛燈之異
其東畔列石幢十餘座故有僧舍名外菴今廢度橋而
北則止齋祠在焉乃瑞邑尹劉畿重建祠前有亭扁曰
[262-29a]
流芳則寺僧道憙為劉公作也祠後髙峯数十尋翳以
蘿蔓望之鬱然為積翠峯由止齋祠東行有沙門有佛
殿則國初鎮守内臣重建者甚宏偉嵗久敝壊今漸圖
新焉而獅子峯臥象山則相為環抱者徃大殿東行數
十歩憙上人新創一菴門扁叢林佳趣前為方丈後為
清虚樓樓後駢植花卉亭面之曰挹芳瑞平朱文二令
尹捐貲升構改曰超覽菴門外有亭相並坐其中則雲
峯森列予題曰叅雲榭左方有舊菴今改為安禪之所
[262-29b]
由舊菴東轉折而北有門翼然懸晦翁所書溪山第一
扁前行數十歩為嘉樹臺以古榕樹根盤崖上重䕃交
翠其下甃石為臺臺之東為流觴亭亭八角水環繞流
觴仍注於池池周圍數十尋多植白蓮名曰白蓮池泰
順歐尹益資寺僧作亭池中而問名於予予命曰憇蓮
出流觴亭循崖北行躡級而上為翠微嶺嶺側有石如
屏刻唐吏部侍郎姚揆銘嶺下俯見澄潭志載有三仙
姑謁安禪師一語而悟入潭化去因以名潭前為仰上
[262-30a]
臺以仰而望之則止齋讀書臺在焉臺表西崖髙處有
石如砥方數十丈旁鑿小石盂注水盥手則止齋舊蹟
也由仰止亭北行乃入梅潭正路又折而東崖谷甚異
有洞如室盤旋而通梅潭名通元洞洞之背有亭少師
張文忠公孚敬建名澤潤亭亭之前即梅雨潭潭之勝
在此山為最四面巖壁削立瀑水飛灑潭中空濛若細
雨然潭口兩巨巖相倚中開一空向背亂石堆塞今砌
石為磯正面飛瀑名曰歕玉磯可列二卓坐數人在磯
[262-30b]
上對瀑如處竈門引首自内觀天也潭之四周崖壁竒
絶昔傳有升仙其上者為昇仙巖又有振玉亭在潭上
近西與飛瀑相對乃今瑞邑余尹世儒新建越潭之東
崖稍循澗髙陟為三皇井煉丹井黄帝池其義未詳葢
幻迹云再上為雷潭潭深䆳莫窺其底以巨石投之若
雷鳴又有龍鬚潭在雷潭之上水循崖而下如懸布或
以黄帝乗龍飛升時有鬚墮故名由潭西登則有白雲
上方菴乃憙上人所構即伏虎禪師菴故址菴僅一楹
[262-31a]
望之如斗大而延賓禮佛入定各有其方至庖厠庫湢
之屬亦罔不備憙上人之經制巧矣初上人於此入定
三年不出戸予命其住持仙巖寺始下三菴之上為玉
函潭去梅潭約二三里遊人率至此而返山漸髙峻已
為仙巖絶境矣
  皆可園記         明/茅 坤
沃洲者界天姥石橋之間多長林美壑而古之隱君子
之所托而逃焉者也中丞吕公間稱之以自名其廬予
[262-31b]
為公記之舊矣久之公又擇其林壑之最佳處而懸之
以閣曰可仰閣之隂俯以圖史之室曰可玩左則賓客
數過或嘯或歌投壺博奕飲酒無算懽然適也曰可遊
右則客且忘歸或枕石而臥曰可休前覆之以蘭徑檻
列之以名花而穿竹為亭以自媚焉曰可君閣之西則
又縱之以千百若干尺横之以千百若干尺分畦而樹
椒桂橘柚柰李櫨梨枇杷橪柿丹栗元棗緋桃絳梅石
榴黄楊金櫻銀杏之屬一切竒卉異果若帶而綰也曰
[262-32a]
可圃圃之中矙以曲池引泉而魚因以亭於其上焉曰
可泳亭之北又别為小亭客或選林麓分曹治射曰可
觀其再北則又屏田而庾之以百穀之屬曰可稼當其
四時之勝幽香繁隂刻露嚴霜而無所不可也於是合
而名之曰皆可園大畧倣柳柳州以愚字其溪谷丘泉
池島之勝而名之者也而貽書屬予記之予竊疑幽林
䆳谷飛泉峭壁惟世之沉寂枯槁之士不得志當世者
之所適也而公之位日髙其所席中外之望者日以重
[262-32b]
而公安得移栁柳州所自汙且困者以相附也乎故久
不報公而客或過焉予謂之曰君獨不聞達人者之適
其適而不適於其所適也乎古之豪傑嘗有躡足行伍
而赤松子之隨悲時之陸沉而執㦸於金馬門譬之蟬
方擁樹而吟而其中之蛻也舊矣今公之所席者於此
而其所引而夢思者則於彼葢以所可因以游其所不
可公之所存者逺矣客曰然因記之
  西施山書舍記       明/徐 渭
[262-33a]
西施山去縣東可五里若越絶若吳越春秋並稱土城
後人始易以今名然亦曰土城山葢句踐作宫其間以
教西施鄭旦而用以獻吳又曰恐女樸鄙故令近大道
則當其時此地固鉅麗要津耶更數千年主者不可問
矣商伯子用值若干而有之山髙不過數仞而叢灌疎
篁亦鮮澄可恱上有臺臺東有亭西有書舍數礎舍後
有池以荷東外折斷水以菱而亭之前則仍其舊曰脂
粉塘無所改出東西而山者聳翠不可悉悉名山也遶
[262-33b]
其舍而畝者水者不可以目盡以田以漁以桑者盡畝
與水無不然余少時葢觴於此而樂之兹伯子使余記
余雖以病阻其觴然尚能憶之也嗟夫土城一山耳始
以粉黛歌舞之宫當鉅麗傾都之孔道而今變而且遷
之一旦寥寥然為墟落田夫野老耕釣徘徊於其間或
捨其墮釵於鋤掘迨於隂晦又徃徃詫野火轉燐於夜
歸牧唱之兒童宜無不感而嘘資野人之聚而談者矣
至其易冶以樸易優伎以農桑本業專而謠俗厚則有
[262-34a]
識者又未嘗不忘其悲而為之一笑也伯子聰敏擅文
譽達事變試從讀書之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觸於景
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倘亦一解頤耶伯子
名濬字景哲
  遊五泄記         明/徐 渭
萬厯二年十一月廿有二日偕王圖吳系馬策徃五泄
初宿謝家橋明日雨山行驢不可負暮至楓橋駱君意
舍止焉明日其兄懷逺公驗来又明日飲懐逺罷入化
[262-34b]
城寺又明日陳君心學來又明日飲於陳君止焉又明
日午始霽遂行兩宿而至五泄寺是為至日遂登已而
大霧窮宇内不見寸形渾若未闢忽復霽遂窮五泄下
題鐫寺之石鼓是夕雪明日午復霽徃觀七十二峯攀
捫裸厲陟自西潭以漲甚返又明日陟四泄之對岫觀
四泄下飯於寺遂挈装以歸踰響鐵紫閬長青三嶺日
昃至洞巖寺飯罷已燈僧祖福縛炬請觀洞巖入至第
三洞之鱉口洞故有外屏近為占洞者所壊泥入壅鱉
[262-35a]
口返又明日黎飯復行入湖船一夕而至金家巉甫明
踰兩小嶺午泛離渚日昃抵家是觀也洞巖竒於隂五
泄竒於陽而七十二峯兩壁夾一壑時明時幽時曠時
逼竒於隂陽之間以余評之殆莫勝於五泄借物形容
之終不足蘇長公遊白水佛跡山云山上瀑布三十仞
雷輥電散未易名狀大約似項羽破章邯時庶幾近之
矣是行也去來凡十有三日陸行三百里水行百三十
里宿於駱四夕於途如之於陳一夕於寺再倍於陳余
[262-35b]
墮驢者二越溪而溺者一濡者四五驢蹶於嶺者三諸
子淖而跌者弗論也得詩二十首每作諸子必和之
  西溪湖記         明/徐 渭
虞之為縣壤髙河水東下舊有湖曰西溪者當縣西南
主蓄水以備旱三鄉負郭之田咸頼焉宋末李顯忠既
請其髙者以牧福邸因之遂盡田以莊湖始廢旱輒不
登元尹林希元欲復之不果入明田既稅則湖益不可
復矣萬厯癸未夏旱知是邑者為朱侯既合衆以禱乃
[262-36a]
更求長䇿得湖以請於府若省及分省並得可遂復湖
湖東起湖山麓北邸鄭家堡迤北以西至龍舌嘴前村
之髙阜南盡長港埭從而長得弓可九百二十七衡而
廣損從者三之一周而度者為丈者千七百五十二當
湖為田時計其畝可千六百二十六兹復田為湖宜仍
抵湖以田也而夏葢白馬二湖適得新括浮畝可五百
有竒第都之區曰十二者括地復得隱畝九百餘二百
直買之以抵田而稅有隱羡於某所者若干括得之適
[262-36b]
相當復用以抵稅葢二抵具而湖告復始果他若水道
宜塞者塞之凡七所宜引以佐湖者引之凡三十有六
所閘之以瀦以泄坊一以表築室一以省責其成於里
之正長畚鍤所及計髙廣近遠而課之並有差費取倉
粟庸取募丁閱㡬月而迄事是役也不勞民不耗公取
浮修墜下相地紀上佐天時而中免夏畦之桔橰使吾
虞千萬年之久魃雖苛不能饑殍於吾民也是孰使之
然哉衆謀記於予謹記曰侯名某字某某地人以某支
[262-37a]
干進士來知上虞治亷平而興學奬士尤諄諄云
  鎮海樓記代/        明/徐 渭
鎮海樓相傳為吳越王錢氏所建用以朝望汴京表臣
服之意其基址樓臺門戸欄楯極髙廣壯麗具載别志
中樓在錢氏名朝天門元至正中更名拱北皇明洪武
八年更名來逺時有術者病其名之書畫不祥後果驗
乃更今名火於成化十年再建嘉靖三十五年又火予
奉命總督直浙閩軍務開府於杭而方移師治冦駐嘉
[262-37b]
興比歸始與某官某等謀復之人有以不急病者予曰
樓當府城之中跨通渠截吳山麓其四面有名山大海
江湖潮汐之勝一望蒼茫可數百里民廬舍百萬戸其
間村市官私之景不可億計而可以指顧得者惟此樓
為傑特之觀至於島嶼浩渺亦宛在吾掌股間髙翥長
鶱有俯壓百蠻氣而東夷之以貢獻過此者亦徃徃瞻
拜低徊而始去故四方來者無不趨仰以為觀遊之的
如此者累數百年而一旦廢之使民悵然若失所歸非
[262-38a]
所以昭太平恱逺邇非特如此已也其所貯鐘鼓刻漏
之具四時氣候之榜令民知昏曉時作息寒暑啟閉桑
麻種植漁佃諸如此𩔖是居者之指南也而一旦廢之
使民懵然迷所徃非所以指節序全利用且人謂錢氏
以臣服宋而建此事昭著已久至方國珍時求緩死於
我髙皇猶知借鏐事以請誠使今海上羣醜而亦得如
錢氏事其祈欵如珍之初詞則有補於臣道不細顧可
使其跡湮没而不章耶予職清海徼視今日務莫有急
[262-38b]
於此者公等苐營之母朘徴於民而務先以己於是余
與某官某某等捐於公者計銀凡若干募於民者若干
遂集工材始事於某年月日計所構甃石為門上架樓
樓基疊石髙若干丈尺東西若干歩南北半之左右級
曲而達於樓樓之髙又若干丈凡七楹礎百巨鐘一鼓
大小九時序榜各有差貯其中悉如成化時制劇冦滿
海上予移師徃討日不暇至於今五年冦劇者禽來者
遁居者懾海始宴然而樓適成故從其舊名曰鎮海
[262-39a]
  重修東湖記畧       明/秦鳴雷
台之東湖負郡郭為湖者也以其居於東偏也故名按
志初為水軍營嘉祐中徐守億徙營於城拓而為湖則
熈寧四年錢守暄也湖為閘三中建堂為共樂亭為流
盃規制甚備為一郡之勝焉嗣後遞塞遞開入我國朝
𢎞治丁巳陳守相復為修濬之以迄於今無有踵其美
者湖遂積為習坎灌莽之區曩時之勝人徒想像於暮
煙清波而不可得矣豪民因占墾為田志所載一萬六
[262-39b]
千歩者合二湖而僅存其三之二耳萬厯甲申侍御范
公奉命按兩浙行部至台甫竣事即覽輿圖之勝弔樵
夫之亭徘徊湖側乃喟然曰此湖也漫漶若此於是父
老進曰台負山為郡而形勝獨詘於東偏脫有警則騎
可徑薄城下昔人營水軍於此良有深意比去營而湖
與南津相為環抱亦有限帶封域或龍見而雩順勢導
流則貫畦浮塍為溉奚啻千頃又堪輿家言湖不瀦水
則襟抱虧疏風氣宣洩居人靡寧由斯而言則湖之於
[262-40a]
郡所以固風氣扞冦盗而興民利也敢云無益哉公乃
進郡守張君會宗俾總其成以長令周君孔教俾任其
事且戒曰毋病民毋耗費毋狃目前仍貽其難於後之
人二君奉命惟謹經畫盈縮悉中肯綮力取耕耘之暇
食取公儲之粟而又度程分工均其勞逸民乃大恱不
俟促而自課雲動雷行畚鍤齊舉周君坐署中治事如
他日而以畢事告矣湖之深可通舟其漘則䕶以木柵
以防崩齧其岸則築以髙岡以植桃栁置斗門於前以
[262-40b]
節旱潦徙樵夫祠於北以便妥靈籍占田之入於官以
備修濬中若堂若亭若橋結構如舊制而稍增益之湖
之規制遂大備用夫以工計者六萬九千五百三十有
八用粟以石計者三千三百三十有七云
  平湖縣令題名記      明/沈思孝
平湖令舊未有題名有之自今李侯始宣德四年建置
邑治垂百三十餘年自王君簡以下後先合百三十六
人記乗缺畧姓名爵里或磨滅弗傳况其遺規餘烈墜
[262-41a]
地無徴者乎若余所覩記則楊金鄉亷潔無私劉襄陽
捍城倭患周東阿之執直郭福山之剛簡到今有遺思
焉李侯在事四載考詢舊貫曰前事弗忘後事之師於
於是邑令姓名稽其爵里嵗月之可次者樹石治堂之
左屬某為之記余惟名以表實既著其名盍并所為貽
後之君子乎一日從容問侯曰自余有識來吾邑置城
守矣田賦徭役次第均矣蕪土漸闢人懐固志以公愷
悌臨之於上吾民常若病者乍起尩然猶有瘵色者何
[262-41b]
也物力未完末俗彫敝其或繼公政將何由侯遜讓良
久曰計今以徃額派日增稅將日重東南之患意在斯
矣平湖故海垠鹵壤視諸邑褊小昔以倭副近乃潮淹
欲息之者其無所乎盖余始至按舊籍而索其端委者
累月始知田稅日重所由夫名有美而實不然不可不
察東南郡邑之賦沿於宋末之官田增於偽吳之私籍
一畝之田止獲粟一石耳嵗不必皆穰耕耨之費養老
扶㓜一切在其中今均賦是加賦也均徭徭又加也均
[262-42a]
里甲里甲又加也均役役又加也凡均之皆以加之舉
一畝之入畧去其七八矣未均以前分派各徴民受其
擾此顯出而易見既均以後混入并派殫竭民脂其弊
乃潛入而難究諸凡額外不時差派之數嵗嵗有加無
減莫適為凖或力爭而後止或争之不得而姑徴焉或
不可逭遂加焉自此遂為定例曾見嘉靖十年由帖嵗
額銀止九分米止一㪷今額加日甚矣余既嵗刻漕折
均平三冊與民信守自誓一切寛省庶㡬少補萬分而
[262-42b]
勢常抵捂不得展者十五有如異日者假手胥徒上通
下掩百竇旁借為弊何可勝詰每誦民力竭之官惻惻
有深恫焉余聞而善之因記其語題之石李侯名實蜀
之瀘州人碑刻於萬厯四年丙子十二月朔日
  遊秦望山記        明/張元忭
吾越巖壑之勝甲天下鼓櫂而出遊逺近數十里内其
為竒峯䆳谷怪石好泉者皆是而羣山所宗惟秦望為
最髙環秦望之麓浮屠之宫若明覺普濟廣福天依今
[262-43a]
皆湮於榛莽而自義熈迄今千餘載故址依然惟雲門
為最盛萬厯甲戌予以省覲歸讀書雲門將遂登秦望
而霖雨彌月稍遲勝遊春既暮始霽且和乃偕陳文學
惠上人挈壺榼以徃由石橋折而北數百歩為白乳泉
又三里許抵秦望之足有峯起如削當山之半從者指
曰此錢刑部修真之所陳子與上人歩甚矯先予至予
亦扶掖而行輿歩相半稍後至有石壁立當峯之前上
為龕址鳴泉淙淙遶出其右松桂蓊鬱可恱余乃嘆曰
[262-43b]
昔者八仙子棄妻子焚衣冠巢棲於此者凡八年虎豹
之與羣猿狖之與俱即所學或未合於聖乃其䖍志而
苦行超然壒埃之表可不謂竒男子哉陳子曰然請鐫
其石曰錢公巖自此磴益危徑益窄後先相尾攀蘿葛
而上屢仆屢起屢酌屢憇乃陟其巔巔廣可數丈平衍
無木相與藉茅趺坐俯而四矚萬山羅列其下東望則
宛委香爐之間夏后氏之所藏也西望則鵝鼻茅峴逶
迤相接志稱秦皇之刻石無餘之故都在焉北望則海
[262-44a]
濤如練郡城如帶萬井如鱗臥龍飛來諸山纍纍如塊
慨焉想句踐之雄風慕鴟夷之遐舉南望則雲門諸峯
起伏萬狀若耶一水瀠瀠如綫任公子之所垂釣王謝
何陶諸賢所從處而遨也觀覽既周引觴浮白歌咏交
作須臾有白雲從海上起漸升漸漫歘吸彌四野不辨
上下疑神龍驟至蛟螭羣從俄而風起谷應猿虎競嘯
從者皆怖頃之雲乍開已又合如是者數四忽復爽朗
遂循舊徑而下日方午農者就饁矣是遊也覽山川之
[262-44b]
勝窮雲物之竒既夜而昩猶恍恍然如在層霄之上煙
霧之中也詰旦為記勒之石留雲門方丈中
  天目山記         明/袁宏道
天目幽邃竒古不可言凡山深僻者多荒凉峭削者鮮
迂曲貎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絶少以至山髙水
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天目盈山皆壑飛流淙淙
若萬疋縞一絶也石色蒼潤石骨奥巧石徑曲折石壁
竦削二絶也雖幽谷縣巖菴宇皆精三絶也余耳不喜
[262-45a]
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聼之若嬰兒聲四絶也曉起看雲
在絶壑下白淨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
尖出雲上若萍五絶也然雲變態最不常其觀竒甚非
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山樹大者幾四十圍松形如
葢髙不踰數尺一株直萬餘錢六絶也頭茶之香者逺
勝龍井笋味𩔖紹興破塘而清逺過之七絶也余謂大
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無踰此者
  重修儀鳳青銅二橋記    明/韓 敬
[262-45b]
乗衆之和者必用時之暇古循吏徃徃假此以興千萬
年之利而食其賜者不知也今日州縣之力暇乎不暇
乎自軍需繹騷括索肆出百僚不食禄者久矣加以凌
雲未就柏梁未賡凡山澤之灌輸楩楠之程構窮崖絶
谷咸出其材以應將作之求何况通都大邑垂魚結綬
之倫有不願驅子來以趨大壯者乎烏程馬侯乗是時
而有郭内外兩橋之繕客有疑其不暇者侯笑曰是誠
不暇也弊之襲也有因不襲則不弊圯之飭也有候不
[262-46a]
飭則愈圮吾不忍於圮而獨忍於襲乎今日已不暇矣
豈異日反更有暇乎公帑無可徴私鍰固可捐也閭左
無可煩好義固可勸也下令凡匝月而羣情翕屬緡錢
土石不脛而至黿梁鴈齒翼然俱還舊觀侯所為用衆
以用暇者此其一班矣侯在事五年孱黎得以倚命水
旱㓙穰先事有備四履之外幅&KR0695晏如侯之未明而起
當食而廢者如故也侯日不暇而民始得暇迨績奏矣
俗阜矣引民之暇以為侯暇而侯之所以為暇者一津
[262-46b]
梁一繕置皆其睇睞所及心畫所周也吾邑朴儉橋道
所直無歌亭舞館之繁無畫柱雕欄之飾要以行其上
者貿絲出市不聞追呼之聲棹其下者載薪還家不見
石壕之吏熈熈化日誰實貽之若夫儀鳯之鳴為髙岡
青銅之鑄為水鏡兩橋之名先若為公而設哉侯名思
理號還初閩之長樂人天啓壬戌進士董青銅橋之役
者縣丞丁文炳號斗華貴州人恩貢士董儀鳯橋之役
者主簿童大望號冠楚荆州衛人選貢士例得並書
[262-47a]
國朝
  湖州峴山九賢祠碑記     吳偉業
  記曰凡釋奠必有合有國故則否國故者若唐虞
  之有伯夷后夔周之有周公有則自奠之無則合
  於隣國此郡國得祀其先賢所自始也月令以孟
  秋禱祀山川及古之卿士有益於人者漢元始四
  年舉此禮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應詔書然則
  二千石之重凡有功德於民者可無祀哉湖州地
[262-47b]
  稱西吳自周歴漢為侯國孫吳寶鼎中立為吳興
  郡郡置廢不一其改名湖州則隋仁夀二年始也
  當南渡六朝士大夫之過江者樂其山川吳興遂
  為大府王逸少羲之謝文靖安皆起家郡守栁文
  暢惲仕蕭梁再為吳興守唐大厯十一年詔以顔
  真卿為刺史杜樊川牧授湖州在會昌中宋孫莘
  老覺熈寧四年十一月改湖州蘇子瞻軾以元豐
  二年四月再移湖州王龜齡十朋乾道中任湖州
[262-48a]
  明陳筠塘㓜學以萬厯三十二年守湖州已去復
  留居六載此九賢之載在典冊次第可考者也峴
  山之有祠始於三賢顔氏蘇氏王氏而他弗及峴
  山在襄陽羊叔子所遺愛今巋然於碧浪浮玉之
  間者此名顯山避唐廟諱而改湖人之思太守者
  不啻叔子乃即其地置祠樹之碑以彷彿襄人之
  意祠嵗久散撓居人支釜甑炊焉則以名賢之爼
  豆辱於屠沽庖湢者有之矣
[262-48b]
本朝康熈中廣陵吳公諱綺字園次由工部郎守此郡
  見而歎曰祀以揭䖍可若是其凟耶亟命屬徒鳩
  工重作其事攷湖守之多賢闕而未備乃下教詢
  咨得王逸少而下賢守有六合前匭之藏主定為
  九賢而書其官舍太守無位尊而有德斯土者乎
  曰此祠為賢者而作不得躋於其列禮也於是士
  庶歡忭戒期薦力築牆樹宇改檐易磩丹塗白畫
  有翼有嚴未浹旬而祠成妥神之房合食之几罔
[262-49a]
  不蠲潔都人士秋月之望來遊來觀進而言曰我
  公剗暴去慝逺績前人而庇吾民今又搜揚廢墜
  克有此舉吾儕小人何可不昭所報相與謀作室
  而肖公像焉既兩祠儷美走望交集而峴山於是
  乎益勝越明年三月偉業於太守宗親為曀用兄
  弟來繼舊好宴於兹山為賦甘棠園次再拜辭曰
  某不堪也誠得畀之一言欲焜燿昔賢之令德以
  無忘景行某也實與有寵綏余不揣固陋泚筆作
[262-49b]
  頌爰紀湖人千百年之命祀其辭曰右軍清鯁推
  遷仕進深源以伐憂時强諍東土賑荒為民請命
  省賦輕租名髙計聼龍矯鴻驚入法之聖垂之千
  年傾心萬乗進忤懐祖退諧支遁棲遲名山服食
  養性謝傅沉敏雅量髙風放情丘壑驟致三公顧
  命受遺輯穆元功宣武窺鼎苻秦連烽功濟蒼生
  鎮物雍容經逺無競善譲克終此邦去思西州是
  同播之絲竹東山故封柳氏將家妙解談義文暢
[262-50a]
  好學多才多藝新詩斐然馬射無對尺牘素工圍
  棋尤最焦桐雅奏白蘋髙會感懐父曲清商别製
  苕水洋洋彈琴而治載其清静終古弗替魯公正
  直書法堅凝清溪劖石忠孝收京弟兄死國家廟
  丹青射堂有碣杼山有亭志和釣罷鴻漸詩成清
  風百世緬懐典型白首抗節握爪如生神仙髣髴
  重過山城牧之少年才大卓犖記室風流司勲落
  拓戰論罪言澤潞魏博措置失宜姑息勢弱茍用
[262-50b]
  吾謀足掃河朔晩乞江湖登髙有作水嬉舊游政
  成民樂少陵稷契續彼家學莘老素執左官再簉
  廷諍故人守正不撓為郡作堤以扞水潦振廪勸
  分生民是造政劇才髙賔朋燕笑收拾殘碑築亭
  墨妙故相山中廻車慰勞向爭國事此全友道子
  瞻曠代致主時遭制䇿相才兄弟揮毫齟齬執政
  新法青苖河決禦災湖堤便漕草詔逐奸魑魅安
  逃簿書魚鳥謫仙逍遙道塲禪學碧浪詩豪嶺海
[262-51a]
  﨑嶇衰白歸朝龜齡對䇿晁董天人廷擊殿帥面
  折宰衡奏起老成決䇿用兵符離師潰噂&KR0689繁興
  正色抗言拂衣固爭移守三州禮士愛民溫詔下
  召老猶加恩給扶減拜舊學之臣緬我陳公在明
  中葉三板不没胥為魚鼈築防決渠駕以虹霓畝
  乃一鍾民不病渉豺虎是擒稂莠必㧞夜無吠厖
  枹鼓不設五紀於兹謳吟稚耋祀之太常配食徃
  哲我禾既耔我蠶既絲率彼父老獻韮薦粢濟濟
[262-51b]
  先正顧饗在兹邦人君子是式是思石相為社季
  子置祠東吳舊史作為此詩擊鼓吹笙欲以奏之
  比德告䖍庶無愧辭
  子貢使越祠記        章士斐
  子貢使越祠者介西湖之濱不知始何時頽廢久
  矣布政使新鄉張公更為之徴記於余余曰子貢
  未嘗使越也盖史記之言云爾雖越絶及吳越春
  秋亦云夫夫子之意審在存魯則子貢奉夫子之
[262-52a]
  教以存魯亦魯存焉爾之吳之越之晉何為者耶
  故子貢無使越事也夫子曰夫其亂齊存魯吾之
  初願若彊晉以敝吳使吳亡而越覇賜之說也美
  言傷信慎言哉其言則是也然非夫子言也越之
  圍吳在哀公十三年其滅吳在哀公二十二年哀
  公十六年夏四月書孔子卒固不及見吳亡也攷
  左氏子貢之辭於吳者四見辭於越者一見鄫之
  會辭免康子之召會伐齊也辭州仇拜甲之賜會
[262-52b]
  橐臯也辭免尋盟會於鄖又頼其辭以舍衛侯此
  子貢能言之效然皆公與大夫命之又顓事而已
  其一辭於越非辭於越也哀公二十七年越使后
  庸來聘盟於平陽康子病之言及子貢曰若在此
  吾不及此夫康子不得子貢從越而思子貢嘗時
  之能言必足以免已於盟此則子貢未嘗入越之
  明徴也吳越春秋又言句踐既誅文種求賢聖吾
  夫子奉先王雅琴禮樂徃奏句踐不得志而反越
[262-53a]
  絶亦云不知句踐覇世誅文種距夫子卒又八年
  譌妄至此余又安知後人不託子貢以為能言之
  藉耶越絶一書世名為子貢作乃下及秦漢何也
  故知使越非實矣然會吳代齊實戰艾陵其於黄
  池之會差隔二年必史誤聨為一事而又取說辭
  之䝉子貢者卒信為實若越絶若吳越春秋家語
  又自相舛襲而為之耳雖然當康子越盟媿以不
  得子貢則如子貢誠使越越必藉手以覇無疑况
[262-53b]
  聖賢之道如日星豐其屋蔀其家迺弗見之越人
  茍有如子貢之賢者儼恭祇肅以存於形容雖子
  貢嘗使越可矣祠之其又可也
  三衢文會記         汪 琬
  三衢文會盖元時江浙士子私課之文也其題為
  經疑二易書詩禮春秋本經義各一賦䇿又各一
  所得凡二百十二卷所取自德興余闕而下共六
  十六人司糾者程國表等十三人司盟者劉文瑞
[262-54a]
  而主評者鄭縣丞元善是嵗則延祐六年八月也
  按元史仁宗本紀皇慶二年六月以宋諸儒及故
  中書左丞許衡從祀孔子廟廷十月詔天下以三
  年八月興其賢能充貢有司次年會試京師云云
  其後改三年為延祐元年又五年而斯編遂出是
  時方值尊崇儒術嚮用科目之際為有元極盛而
  江浙又文學淵藪也故科舉之詔既下而南方士
  子莫不聨袵交袂相與刮摩淬厲以俟有司之舉
[262-54b]
  由斯編考之盖舉浙西建康浙東海右四道六路
  之人才皆彚焉抑何彬彬也鄭氏所評具在無讕
  詞無溢語采瑜擿瑕殆不失直諒之遺而諸䇿所
  答周正一說亦皆援据精核敷陳詳贍庶可以見
  其所存矣邇者吳會之間士子既耳剽目竊而凡
  江湖僑客借觚翰以求食者又徃徃撰為淺陋里
  俗□骳不根之文盗取虚譽以相牢籠而後生不
  學者亦復靡然譟而從之此震川先生所謂妄庸
[262-55a]
  人者也以視斯編作者之典贍如彼而評者之直
  諒如此能無赧顔泚顙也哉按輟耕録元反宋金
  餘習初試論賦其後一以經義為本云云及考選
  舉志春秋兩試皆未嘗用論終元之世亦未嘗廢
  賦不用也或有司校閲稍重經疑經義則有之耳
  先儒云經非文無以發明其㫖趣而文不本於六
  經又不足謂之文顧後世乃有畔經而以文自命
  者何也
[262-55b]
  杭城濬河記代廵撫趙士麟/   潘 耒
  杭之城左江而右湖江潮湍悍不可引引湖水注
  城入自清波湧金二門交絡城中由武林艮山以
  出用以疏煩蒸宣底滯猶人之有血脈喉胃也嵗
  久寖廢不治為土壤為室廬故道十失八九斷溝
  絶瀆隘不可舟淺不可汲火災猝起無勺水以救
  杭人病之嵗在甲子余奉
命來撫浙首下教諮民疾苦令十一郡士民各得上書
[262-56a]
  言便宜於是杭人言城河當治者甚衆詢諸鄊大
  夫鄊先生咸以為然顧役鉅費煩無所從出或議
  勸輸於巨室輸足而後戒工或議役瀕河之家楹
  一夫余皆以為不可夫事未有跡而勸輸則民疑
  徴役於閭左則民怨既疑且怨復有不便斯役者
  從而撓之浮言煩興乃敗吾事夫民可與樂成難
  與慮始莫若出私錢倡行之厚直雇民民必樂從
  工既有緒人將不待勸而輸事乃有濟計已定適
[262-56b]
  紹興府判王□以事至省余知其敏練習水利因
  留任以河事□言方冬民暇可即興工迴龍橋在
  城中央淤最甚可先疏治以風示吏民遂出二千
  金付□俾募役役直視常加倍民讙譟即工不旬
  日濬若干歩視向所經度者資加省焉人始知河
  易治於是藩臬以下守土之吏各助若干中朝官
  之有事斯土者各助若干鄉大夫以下若商若民
  各助若干未浹月而貲用大集然後分遣屬吏畫
[262-57a]
  地工程畚鍤如雲鼛鼓四應余時乗肩輿徃來其
  間觴酒豆肉與役夫相勞苦自始事迄畢工役不
  疲勞人無怨讟所治河一以舊址為率廣深有常
  程舟載沙土出諸郭外河兩涯隄以木石必高必
  堅凡七閲月而工成於是城河始復舊蹟疏二門
  水竇納清流注之洋洋焉鱗鱗焉可溯可浮可溉
  可濯盖西湖之水至是而始為杭人用也天下事
  所以不理其初見謂不足為久之又苦其難為當
[262-57b]
  河之始塞也朝一畚泥暮一抔土易禁戢也易疏
  治也惟有司者忽為不足為聽其日積日淤以至
  錮塞比其塞之久也通國之人皆知其當治而憚
  難茍安因循至今今以吾僚屬之勤與士民之助
  智者贊謀强者宣力幸而有成乃知天下事熟計
  而决行之斷無不可為者惟是成功甚難隳之甚
  易謹啓閉嚴隱占隨淤隨浚補救以時毋廢成規
  毋滋前弊則惟後之人是頼矣役始於康熈二十
[262-58a]
  三年甲子仲冬成於次年乙丑季夏河以丈計者
  七千六百二十八以工計者一十三萬二千七百
  八十九費白金以兩計者一萬六千九十六余以
  其費之鉅而工之勤也故備誌之俾後之人有考
  焉
  嚴禁開燔郡南諸山碑記    毛竒齡
  古建邦立社必審察地道以為經營卜食之本如
  宅洛者瞻伊闕都渭者料太乙况吾越為計倪范
[262-58b]
  蠡所相度者其隂陽向背必重為可信明矣相傳
  郡治為句踐建國之所其地祖鵝鼻宋朱華乃由
  陳迦嶺穿茅陽殷假諸山而蜿蜒盤澓分條舒榦
  踵為斯治其間羽飛介伏迴翔偃䕶有似真龍故
  以臥龍名其山載之志書凡府廳縣署城隍祠廟
  以逮薦紳之第宅士民之居廬實憑且頼以故越
  中宦績邦賢較勝他郡非無故也明季崇禎間居
  民無厲者開鑿陳迦嶺山燔其石而燼收之以灰
[262-59a]
  以堊民多災傷郡守王君與推官陳君立為禁絶
  復恐無藉姧民嗜利再鑿隨將籍之蘭字自十二
  號始至二十六號止凡若干號捐帑估贖由在官
  以杜姧慝其先事預防可謂密矣厥後舊禁稍弛
  徒以修葺禹廟之故偶假開燔而一時道府㕔縣
  相繼解綬土冦之延蔓而伏莽者頓起剽掠其徴
  咎之不爽如此乃姧民乗機發鑿於前而土豪之
  射利者遂大開於後燎原不揃幾至燬室按近時
[262-59b]
  申禁一在順治十一年爾時盗偶開鑿而當時發
  覺遽行飭止一在康熈十年爾時以公作所需致
  薦紳士民同起請命不數月間旋已報罷今則盤
  踞焅烈不由公作夫竊據官山為己利盗也椎埋
  剽攻發盖藏毁道隧大盗也今以大盗為大憝而
  其所為民賊者又非止一家一室之禍乃猶相視
  施施不加嚴剔夫鈹木之榦而欲延其英刳人之
  項背而欲其負腑臟以生無是理也况盗官擅利
[262-60a]
  比之鑄山其為官刑方大耶文學某等以其事白
  之是邑邑白之府府白之道使君道使君命勒石
  永禁垂久逺且以告後之守此土者石凡二一植
  府治一植盛塘之上埠邑令髙君郡守何君道使
  許君皆有名氏勒禁末
  湘湖水利永禁私築勒石記   毛竒齡
  蕭山湘湖宋邑令楊公所開湖也公據熈寧大觀
  間縣民殷氏等有請築湘湖之奏而下議未决公
[262-60b]
  决議成之遂開此湖用以灌九鄉田一十四萬六
  千八百餘畝歴南渡髙孝兩朝邑令顧公諱冲者
  以九鄉爭水度地勢髙下定諸鄉放水之則算毫
  釐酌多寡勒石縣門因有劃隄斷臂穴水釱趾之
  令而其後郭公淵明於嘉定之末來宰斯邑則益
  加疏濬凡湖傍山足尺寸皆湖所謂以金線為界
  者謂山足黄土外皆湖水也自明𢎞治間湖豪孫
  全等漸起侵佔鄉官致仕尚書文靖魏公力為恢
[262-61a]
  復而御史何公舜賓繼之不幸御史被害孝子伏
  闕孝宗皇帝親遣給事李舉郎中李時大理寺曹
  亷同外鎮廵官反覆審理置孫全於辟敕邑令楊
  公鐸勒石湖口毋侵毋佃毋私築毋蝕水涘毋倚
  圩傍㟁以漁以草以栽以畜犯則重者辟輕者發
  遼東衛永遠充軍載在實録播諸誌傳彰彰也今
  距向勒石時幾一百八十餘載恪遵舊制無敢越
  者乃忽以秋暵湖涸湖豪孫凱臣等糾集畚鍤一
[262-61b]
  麾而千人不鳴官不暴衆築隄數里自湖西至東
  南兩山之間横跨湖面而攔截之邑君劉君據水
  利衙報文申請而無如阻之者之衆也夫湖職蓄
  洩不職行走况兩山阸塞從非五達揣其用心不
  過為風水計耳夫兩山墳墓下有闗沙水可以動
  世家巨族相助之心而實則倚圩而栽滙巖而漁
  正曩時侵佔所由禁也夫湖分為三其於上湖下
  湖不無偏曲然且放水早晚限有時刻堤截水緩
[262-62a]
  則於頃刻最少者每有水未出堤而即行閘止之
  患然而九鄉泄泄獨澇湖蔣棫等爭先控告會郡
  伯李君初下車惑於阻撓屢飭集議而卒之用予
  末議始飭令剗削榜杻示衆而豪黨多力抗拒官
  法府復據縣申之籓臬二憲司憲司仍下之府縣
  剗削按律且為之永禁以勒之石夫創始之難不
  如守成開之者一時而爭而守之者仍在萬世第
  宋代勅法皆當事主之故洪武祀功尚有楊趙顧
[262-62b]
  郭之祠建於湖濱而入明以來則藉鄉官為力持
  故𢎞治賜祠特勅名德惠以祀楊魏而其後何氏
  父子得祔其傍今鄉人委蛇動多推諉築隄變制
  無一人為之爭執而一二州縣守令儻惑於豪强
  而動多變法此則生斯土者之一大患也夫以宋
  世侵牟雖郡王之尊招討之貴一丞尹持之而有
  餘而縣民一佔即極之尚書御史門生數世之恢
  復而猶不足今遺孽復興㡬壊大事及此不戒將
[262-63a]
  何底止因為布諸石而禁之如右
  兩浙公建育嬰堂碑記     毛竒齡
  王者有慈少之文而時時行恵則春育㓜穉與秋
  養衰老徃徃並布之明堂月令之間此後世漏澤
  之制所由養無告而先以孤也顧曩時有孤大抵
  在保抱以後如孟子所云㓜而無父者而至於胎
  娩之餘甫離毛裏則前此並未及焉
國朝順治初益都馮相國奏開育嬰堂於崇文門外畿
[262-63b]
  輔數百里車擕擔負口哺手綳者日接踵至及益
  都致政還里而宛平相國復繼之其式遂徧於天
  下吾浙育嬰堂舊在吳山之麓地偏而棟陿所輸
  貲糧嘗不足以給日用乳婦各散處無所稽攝廵
  撫張公顧而恤之於公家之暇徃徃咨及而布政
  使馬公遂任其事會方城五達有皇華舊驛本駐
  使節而鞠為茂草久矣乃址而堵之闢堂三楹而
  列甲乙舍於其傍分坏别牖設牀而鋪墼冬爐夏
[262-64a]
  翣料居乳婦於舍間有夫者共棲之使之忘内顧
  之憂凡竹車絮藉所以供兒之坐臥者無勿周具
  且延醫師之良者以䕶其疾其於保字之用心可
  謂極矣然又恐遲久不繼買田數百畝為儲偫需
  而立首事鄊官月稽而日核之嘗讀周書康誥以
  武王之聖康叔之賢治沫邦之地之大而當時分
  封伊始所諄諄告誡者曰如保赤子夫民猶嬰也
  寒煖燥濕飢渴勞佚口所不能言心所不能達而
[262-64b]
  為之上者以己意而宣之達之予所好而棄所惡
  有如嬰然則是合帝王之保大而後可以養一嬰
  極都伯重臣上下經營之全力而後可以保一赤
  推之萬姓亦何異矣康熈壬申三月甫載事而五
  月工竣當事者請為文以布之石使他日繼此者
  有所視因為之記
  重修招寶山寶陀寺記     史大成
  康熈十六年夏四月都督牟公重修招寶山寶陀
[262-65a]
  寺成以書來屬余為記余觀招寶山傑立於定海
  縣城之東與竹山對峙相去不一里為潮汐出入
  所經崩濤激湍雷轟電轉所謂大浹江是也東南
  瀕海之郡皆有水道以通舟楫於海然多浩渺遼
  濶莫可究詰惟大浹江兩山廹束舟行不得並㠶
  銜尾而過猶惴惴然洞心駴目蓋天造地設以為
  吾郡之門戸前明嘉靖時倭冦擾攘盧總戎鏜譚
  憲副綸始築城於山巔名之曰威遠而胡總制宗
[262-65b]
  憲又徙梅岑寶陀寺於其中此寺之所縁始也崇
  堦䆳殿傑閣飛甍蔚為巨觀登而望之其南玉環
  烏沙普陀諸山如浴鳬浮鷗滅没於洪波駭浪中
  而台溫徃來之程指顧可得其北一望陳錢壁下
  為江浙分界蘇松沿海諸郡可以一㠶飛渡其東
  則岑江螺峯固昔時駐兵之所用以控扼海道其
  西循龍山澤山之麓迤邐而轉可達杭越聲息甚
  㨗蓋一寺之中四顧蒼茫而歴歴形勝已在指掌
[262-66a]
  中他若旭日初升波濤盡赤饕風間作蛟龍晝鳴
  抒達士之壯懐供詞人之吟詠又不待言矣顧嵗
  久弗葺風雨侵蝕丹青漶滅公鎮定海之明年隣
  氛既靖海不揚波乃以其暇葺而新之不踰時而
  工就余思是舉也豈欲邀福於大雄氏哉以招寶
  為郡境之咽喉而寶陀又招寶之冠冕使不崇麗
  煒煌無以表兹土之勝令觀者有所竦息且時與
  將佐循闌凭眺則瞭望之逺近控制之疏密運籌
[262-66b]
  決䇿一覽而得此安不忘危之意也昔東魏時滄
  州與遼接壤李允則徙浮圖北原上見三十里而
  敵人不知為望樓也公之意得無類是乎余因樂
  書之俾寺僧刻石以示將來公諱大寅字洪開施
  州衛人
  仙霞嶺天雨菴記       林 璐
  仙霞嶺浙閩之險隘也連峯疉嶂崇岡側阜瀰漫
  不可紀極宋史浩伐山通道甃石為路屈曲左右
[262-67a]
  盤凡數百折始達於嶺嶺之巔為闗重崖峭壁依
  勢成墉為
 國家設險下則天雨菴在焉前此冦伏灌莽窟穴滋
  蔓潛窺隙伺實逼處此者凡數年乃出諸道兵一
  大創之殱厥渠魁嶺嶠肅清於是當闗戍守峙糗
  糧嚴斥堠旌旗壁壘荒天斷雁之中下瞰天雨菴
  表裏若唇齒迄於今門庭晏如四方捧檄銜綸仕
  宦商賈軍裝征戍以及梯航重譯朝貢而至者道
[262-67b]
  出菴下停車息䕃或追嘆徃事低徊瞻拜而去蓋
  嶺之有是菴也猶嶺之有是闗也由來久矣嵗丁
  巳不戒於火守僧懼無以妥神靈息行旅亟以剏
  建為請越明年余捐貲首倡文武將吏士庶佽助
  恐後於是鳩工庀材外奉闗忠義侯像内建佛閣
  悉如舊制僧寮茶舍稱是落成請予為記余惟安
  不忘危古之道也記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况神
  臯奥區形勝所結必有神靈作鎮宅巉巖而肅視
[262-68a]
  聼故浮屠氏所至輙有開必先菴之肇造實惟宋
  始長翥孤鶱俯歴山川之氣者五百有餘歲而忍
  聽其燬諸已乎且吾聞君子之為政也茍可以從
  衆不必其異也茍可以利物不必其出於己也順
  輿情察事理則鼛鼓興焉
國朝受天顯命丕冐九有武功文德逺至邇安由前視
  兹嶺為蠶叢鳥道者不踰時而坦坦周行鋒燧無
  警雖
[262-68b]
天子之威靈亦惟神相之故能奠安鎖鑰以綏疆宇今
  者榱題輪奐有嚴有翼顧瞻廟貎小大稽首即謂
  以是答神庥修享祀版築固其宜也又况徃来行
  旅其君子籃輿而至其小人擔簦以從望是菴焉
  如候人致館舍焉今而後過兹嶺者當知神意亦
  除舊布新與民更始赫赫忠義實式臨之守土者
  當思潔己愛民荷戈者當思同心敵愾擕孥而歸
  貿貸而來者當思徒御不驚室家保聚皆沐浴
[262-69a]
聖朝之教化從此為孝子為順孫為良民善士以歌咏
  太平而毋貽神羞其亦可矣
 
 
 
 
 
 
[262-69b]
 
 
 
 
 
 
 
 浙江通志卷二百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