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國朝藝文十三/
記一/
[127-2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國朝藝文十三/
記
勅建䕶國寺墖記崇徳庚辰/ 剛 林
夫幽谷無私有至斯響洪鐘虚受無叩不鳴而况
於法身圓對規矩㝠立一音稱物宫商潛運故如
來利見迦維託生王室憑五衍之軾拯溺㳺川開
[127-2b]
八正之門大庇交䘮法力維持乎八極慈威鎭攝
乎羣魔大智靜㴠靈源普挹
聖主道濟蒼生化隆無外念兹功徳允合瞻依
特敕工部遴委喇嘛錫伯札綽爾吉弼勒圖朗蘓相為度
鳩工
盛京四面各建莊嚴寳寺每寺中大佛一尊左右佛
二尊菩薩八尊天王四位浮屠一座東為慧燈朗
照名曰永光寺南為普安衆庶名曰廣慈寺西為
[127-3a]
䖍祝
聖夀名曰延夀寺北為流通正法名曰法輪寺各立穹碑
永垂來禩銘曰
皇圖肇啓寳域宏開仰兹佛日躋扵春臺雨暘時叙國
無祲災三途靡忒五福斯來
銀岡書院記康熈乙夘/ 郝 浴
鐵嶺古銀州也浴甲午九月謫奉天戊戌五月下
嶺卜築扵南門之右方十許畝中為書屋三間前
[127-3b]
有圃種蔬後有園種花左壁吾卧室也右壁一帯
皆吾友連屋而居也屋中造甓床一丈風月之夕
吾友畢來登牀趺坐床下鑽火烹茶漉酒縱談名
理至夜分不散架揷天下古今圖書恣吾友展玩
有化人來則焚香晤對參騐竺乘屋後一岡隱然
龍卧所謂銀岡者也雨後登之見郭外羣山紫翠
交冩其北山錦亘西繞而東山迤邐南屬簇擁萬
狀中控一背是為鐵嶺然總維於一線之銀岡殆
[127-4a]
物之鼻祖者乎吾岡下所種桃李皆數度開花而
成實矣所舉二三子亦裒然冠而似丈夫矣吾歸
之嵗嵗徳在邜西牕北有杏一株發花數十蓓如
蠟撚白梅香色䨇絶而花枝婉轉皆回頸西視是
皆不足記獨念吾霜天雪夜一燈炳照大靜之餘
徹四壁扵環海晤羣聖扵斯須截然有覺心目為
豁於戲非吾銀岡吾安得有此一日也非吾
至尊又安得有此銀岡之一日也泣撫銀岡留為書院有
[127-4b]
踵至吾岡而黙識浴一日之㫖者浴即近待於數
十年逺待於千百世心皎然如一日也
封長白山記康熈丁巳/ 方象瑛
康熈十有六年四月望日
上以長白山發祥要地
特命内大臣覺羅武穆訥一等侍衛兼親隨侍衛費雅什
一等侍衛塞䕶禮等扵大暑前馳驛往五月四日
啓行十四日至
[127-5a]
盛京二十三日至烏拉宣
諭鎮守將軍等召村莊獵户皆無知長白者都綂尼雅罕
族祖岱穆布魯世採獵以老退閒自言祖居額赫
額音聞其父嘗云獵鹿長白山負以歸四日可抵
家以此度之長白與額音距當不逺因問額音路
幾何獵户噶拉達額赫等曰陸行十日水路乗小
舟二十日乃命獵人喀喇前導各持三月粮又慮
食盡馬乏不能歸也期將軍巴海載米一舟候於
[127-5b]
額音於是噶拉達額赫等由舟覺羅武穆訥率薩
布素由陸六月三日啓行經温徳亨河防虎山庫
勒訥林竒爾薩河温都河布爾堪河納丹佛勒地
方輝發江發河穆敦林巴克坦河納爾琿河敦敦
山扎倫果河几數十處抵額音而噶拉達額赫等
亦至葢自江逆溯由呼努瑚河至佛多和河復順
流來㑹纔七日耳十一日發額音一望林莾迷不
得路薩布素率旂甲二百人伐木開道十二日悉
[127-6a]
衆行是日薩布素遣顧愫等先後馳報前進約百
數十里登一山升樹而望遥見逺峯白光片片殆
長白山也因留噶拉達額赫等督米珠蚌十四日
與薩布素等㑹密樹茂林揣摩開路十六日黎明
聞鶴鳴六七聲雲霧迷漫不復見山乃從鶴鳴處
覔徑得鹿蹊循之以進則山麓矣始至一處樹木
環密中頗坦而圓有草無木前臨水林盡處有白
樺木宛如栽植香木叢生黄花爛漫隨移駐林中
[127-6b]
然雲霧漫漫無所見也衆惶惑前誦
綸音禮甫畢雲披霧捲歴歴可覩莫不歡呼稱異遂攀躋
而上有勝地平敞如臺遥望山形長濶近視頗圓
所見白光皆氷雪也山高約百里五峯環繞慿水
而立頂有池約三四十里無草木碧水澄清波紋
蕩漾繞池諸峯望之摇摇若墜觀者駭焉南有峯
稍低宛然如門池水不流山間則處處有水左流
為松阿哩烏拉河右流為大小額音河瞻眺之頃
[127-7a]
峯頂遊鹿一羣皆駭逸惟七鹿忽墜落衆喜曰神
賜也葢登山適七人時正乏食拜而受之回首望
山倐復雪霧遂扵十八日南回至前登山高望處
一氣杳㝠并不見有山光矣二十一日至二額音
河合流處二十五日至阿嚕河則額音東流合處
也二十九日由阿嚕庫河厯色克騰圖畢赫噶爾
罕噶達琿薩滿薩克錫法克錫松阿哩多觀大江
險絶處凡九七月二日次烏拉十二日抵寜古塔
[127-7b]
遍閲㑹寜諸府八月二十一日還京具疏
聞
上以發祥之地竒蹟甚多山靈宜加封號下内閣禮部議
封為長白山之神嵗時享祀如五嶽焉夫封山之
典肇始唐虞然報祀嶽瀆非有闗扵鍾祥之自也
志稱長白山横亘千里高二百里巔有潭周八十
里南注為鴨緑北流為混同
國家龍興所自然至今無知其處者
[127-8a]
睿慮周詳穆然念
祖宗所由興專官訪求備厯險異卒光大典以答
神庥其享天心而致靈貺宜哉謹摭原䟽綴葺為記用
志千萬世無疆之盛云
奉天府文廟志康熈己未/ 梁拱辰
嘗讀班史有曰文徳者帝皇之利器武功其輔也
余則以為武功者帝皇之利器所以開治者也文
徳所以保治者也武功之所定者逺文徳之所化
[127-8b]
者深漢唐以來莫不皆然我
太祖高皇帝之起於東陲也始以武功定全遼扵學校未
遑也
太宗文皇帝修建廟學而文敎聿興
世祖章皇帝平定方夏首崇文治改衛為
盛京設立師儒以訓子弟
今皇帝即位多士克生先後繼美文明之化日隆而文廟
漸起前後京兆以請時兵餉方殷増華有待猶眷
[127-9a]
眷不忘特
諭守臣設法修建至康熈十八年秋拱辰再奉
命尹兹土乃奉行前
㫖率二府二州七縣之官儒紳士捐俸出財修治之於是
聖殿櫺星門暨四周垣墻皆鼎新焉師儒得以瞻仰人
士得以矜式豈非武功定而文徳興乎然予觀詩人
所言景員之祥發扵殷土生民之慶本扵姜嫄則
本朝之肇基必有出扵武功之先者也今也武功已
[127-9b]
定文敎復興人才扵是軰出治化扵是休隆矣然
予願司敎者之求其實也夫詩書禮樂非徒以飭
容觀琴瑟笙簧非徒以美聲律要以調習其性情
消釋其鄙戾使之居家處鄉則有孝恭禮遜之行
服官蒞政則有公忠亷仁之節斯學校為育才之
區人士有治平之任不然雖實枚其磨礱閟洫其
宫宇亦何益乎若溺扵文辭習扵佻達此又人才
風俗所由敗壊者不可不豫為防也
[127-10a]
逰遼陽千山記康熈壬戌/ 張玉書
康熈二十一年嵗在壬戌海㝢削平慶典具舉春
三月
車駕至
盛京告成功於
列祖
三陵畢謁
巡蒞邊塞
[127-10b]
特敕扈
蹕部院諸臣留都祗候臣玉書叨與侍從自
興京奉
命返轡時日休暇將徧厯州邑諏訪舊聞㑹積雨中阻不
獲逺渉遼陽城南五十里為千頂山迤邐盤互夙
擅竒勝望後十日持襆被杖䇿以行比過遼城獲
覩
太祖髙皇帝駐師築壘㩀河克敵之遺蹟又延問故老得
[127-11a]
年八十以上者二人指述舊事尤詳越宿冐雨入
山既至風日開霽恣覽縱陟往返凡八日山多竒
峰㠝坑稠疊不可指屈故名千頂僧寺最著者五
曰祖越龍泉中㑹大安香巖志無紀載或曰唐貞
觀中征高麗曾駐軍扵此語多附㑹據元皇慶中
直學士陳景元撰僧雪庵塔記言僧自毉巫閭駐
馬大安後移居鴨緑江復還香巖具有異蹟今香
巖寺西有雪菴塔而諸山所傳名勝亦往往以雪
[127-11b]
庵著則五寺舊址雖不可考而其創建在元以前
興起在皇慶以後亦可信矣夫遼陽為
國家肇基重地
陵宫相望百有餘里此山蟺蜒瑰異嫓之往代當在東都
瀍澗西京灞杜之間而闗塞遼逺輪蹄罕及致使
靈峯鷲嶺鬰而不彰臣玉書來觀欣嘆希覯隨跡
所至用志梗概山不勝紀仍以五寺繫焉循遼城
而南里許山色凝碧籬落類江左至八里村有梨
[127-12a]
數百株雨後吹白如雪踰石門度七嶺東南行湯
泉泉近濁可滌不可飲也入山經邢崖徑路逼仄
萬峯回互烏鳴樹底雜卉蓊翳梨最盛彌漫溪谷
七八里不絶過南塔有官亭遺址勝國時將吏宴
㳺休暇之地又數武至祖越寺寺環山而搆面俯
背倚左右拱揖高輙數百仞巒岩洞石各各肖形
有神人仙佛蓮月盂鉢螺髻獅象之屬惜無高人
勝流持擇評品雖稱名近鄙仍而不變也由寺東
[127-12b]
縁磴而上脱㡌杖藜盤薄沙礫數百歩得巨石石
形如丸圍徑以丈許兀踞峯頂凌虚聳特不欹不
仄石上為松坡為石佛崖為羅漢洞洞對峙曰振
衣岡磨崖大書蒼潤可愛名氏已蕪蝕畧見彷彿
而已又里許厯危磴數百級至巔鑿壁為斗室顔
曰無梁昔有老僧精梵律者常棲宿其地他僧處
之或觸鬼物或虎嘯扵側中夜惴慄輙携軍持而
下僧浩然云自祖越折而西可五百歩兩崖夾峙
[127-13a]
劃然如門既入泉流潨激泠泠如操石琴溯流而
上一徑盤紆古木間植達龍泉寺聞竹鼓聲遥與
泉聲應而軥輈鳥語雜㳫其中泉出寺後彌勒峯
峯左有石洞方幅數尺珠光噴湧穿澗而溢寺僧
截木承之刳腹類竹引入牖下有若懸溜凡祖越
所見西北諸峯皆在寺東峯勢詭異險幻正側殊
狀逰者心目駭蕩不諦視不能辨也寺延袤僅數
畝其築室架壑皆依山偃仰有清越環映之致故
[127-13b]
山徑峭窄而取境特竒寺為故相國范文肅公舊
逰地其子忠貞公所書字存藏經閣中寺僧寳而
藏之出以示客結搆嚴泠如見其人龍泉距中㑹
不十里山徑曠衍林隩暢蔚虎跡交錯竟日無行
人晨興循龍泉東麓折而南有牝鹿十數注坂徐
下僧曰此鹿就飲溪澗水耳畋獵罕至故與人狎
時墮虎口至中㑹寺寺前為水閣方廣半畝夏秋
之交霪潦演溢九峪之水滙注扵下閣因是得名
[127-14a]
其盛時水石交映禽鳴魚沫頗極登臨瞻眺之勝
今閣久廢僅存石址而水勢亦湮塞尋所謂九谷
水故道無識其源流者可為太息中㑹在五寺為
簡寂禅宇剥落無復舊觀僧恥若遼陽人有學行
築室數楹書史盈案龍泉西南諸山皆倚室東隅
而松苔峯西峙與粥魚庵故址相望嵐氣環匝視
靜而聽逺坐移時窅然深也出中㑹行十里許草
樹藂宻溪流鏘然水穿石中時露時伏是為大安
[127-14b]
寺山址又里許徑路盤紆下馬拾級而上行五百
餘歩徑漸平復騎距寺半里許竒峯疊嶂聳出雲
表如立如踞如拱如戴孤挺峭厲率去地數千尺
寺枕山之中前俯後仰萬象盤鬰入寺憇五峯丈
室閣鈴松韻時發異響坐久之邀兩僧導㳺人授
一藤杖循百佛堂過薛菴至瓔珞峯峯突兀無梯
膝行而上有泉出石旁如盎既下入萬松林逶迤
里許隱蔽日月野卉數十本色丹而妍錯互於古
[127-15a]
松之隂幽麗特甚自此山益竒徑益偪沙礫雜糅
積葉盈數尺怪石怒攫下視無際心𢥠然而危乃
令兩僧前挈後掖䇿杖其中同行七人穿叢莽排
株朽纍纍然趾背之相錯也行十餘里至羅漢洞
洞深五六丈懸崖後阻蘚壁對峙有明嘉靖中華
學士察題石出洞口折而西遥望石穴如牖為雲
封洞背雲封過馬蹄㠗當衆山之中南而通明北
俯中㑹若襟帯然又百餘歩經石門渡嶺天風乍
[127-15b]
起山木盡號仰睇仙人臺一峯斗絶空際疑不可
即循磴道徐上約數十尋至臺址左深潭右絶壁
環顧諸山盡在肘腋之下臺距趾二丈許上布石
枰桞桞州記仙奕山庶幾似之而其矗立萬仞之
巔崚嶒竒詭飛鳥垂翼虎豹却顧海内諸山所罕
覯也此峯居大安中㑹香巖之間山脈之所薈萃
故逰大安者指為盡境折而下則去香巖為近於
時夕陽在山隂氣慘肅不及還大安遂尋香巖而
[127-16a]
西距仙人臺二百歩有徑東南行孤峯旁突為觀
音閣閣久廢而其地特勝衆山環列蒼靄畢㑹蔚
然巨觀又東為夾峯元僧雪庵棲息之地峯下為
洞洞口正黑傾亞不能措手足捫一穴僅容兩膝
兩石離立横木其中背石履木下見深塹側身而
入攀穴而出極山行之險甫出穴復對立一峯架
木為梁闊僅踰尺引絙乃度夾峯之名以此峯頂
有巨石有古屋有斷碑峯外道絶仍觸險出洞口
[127-16b]
厯鸚鵡石雨花臺循錦繡坡至香巖日已暝矣僧
言深夜常聞虎嘯繞佛閣數匝而去遂墐户就宿
曉起捫石碑得元直學士陳景元撰雪庵塔記碑
覆土中百餘年掘土得之苔蘚瘢胝雜以塵垢字
畫漫漶不可辨强起衆僧鉤剔滌除纎翳盡去所
刓缺者纔七八字文載雪庵始末甚詳字體亦遒
潤諸寺碑版之文此居第一由山後循舊徑度嶺
又尋别峯東過䨇井撫朝陽寺碣折入松林經大
[127-17a]
安而返千頂勝概以大安為最而山徑竒特實在
香巖大安交㑹之介以道出諸山之背邃奥深隱
故多見側勢登覽者惮其僻逺往往避險而就夷
皆未能窮極兹山之勝者也
廣寜縣義學記康熈庚申/ 項 蕙
蕙以庚申正月莅廣寜再閲月規治東隙地將誅
茅為舍招邑子弟而延師敎之邑之父老似有疑
而議者蕙悉其狀集諸公廨而問之曰吾儕小人
[127-17b]
誠不知治要竊見號神君者雖多殊績大抵不過
急所當急緩所當緩而已矣我公下車勵精圖治
以休息民力為心乃聞割清俸誅茅為舍以敎邑
子弟是近迂非所望扵我公也余曰必何務之為
急曰敎民稼穡力作貿易使勿興訟而耗財余曰
若軰何知急其所緩正以急其所急也試畧言之
吏治衰則民風敝而民風之敝不敝扵椎魯鄙模
之氓而敝扵聰明才智之士椎魯鄙樸者或農或
[127-18a]
工或商即上之人不以督迫亦從事焉唯聰明才
智者敎之農或越其畔敎之工或躍其冶敎之商
或折其本彼之聰明才智心有所弗屑也其父兄
初或溺而縱之繼雖不欲縱業已成習放蕩不可
收拾呼朋引類忘三餐所自來視六愽為正業招
尤啓釁蕩産傾家其為害一也又煽惑彼椎魯鄙
樸者為其所為相率而從惡以致夫不之督迫而
業農業工業商者竟日加督迫而不農不工不商
[127-18b]
矣游惰滿街滛酗成俗究厥病源實為戎首其為
害二也况又不但不農而為之辭曰地瘠不但不
工而為之辭曰力殫不但不商而為之辭曰貧無
母曷子焉久則地不糞真成瘠矣力不用坐成殫
矣家無以為生貧果徹骨矣夫乃縁餬口之艱難
致輸公之濡滯為乾餱之過失起雀䑕之忿爭其
為害三也嗟乎幸而生聰明才智之子弟是人所
禱祀而求者而其為害至此無他不學之過亦不
[127-19a]
使之學之過也使之學則彼方澤身禮義之林奮
志勲名之路翹翹自命曰吾士也向被其煽惑者
榮其若是亦欲從為士而不可得不得不歸而各
業其業從此四民莫不見義而遷家給人足比户
可封矣蕙之欲為舍以敎邑子弟者職是故也在
所緩耶急耶諸父老乃悦欲子來其事余不可爰
興工於三月十二日乙丑落成扵三十日己未舍
三楹苫以蘆垣以甓西依縣治東面龍山弁其門
[127-19b]
曰義學而典史邢君式巡檢秦君涵亦與有力焉
異日者踵事増華尤余所望也因筆其經營之始
事而勒諸石
奉天府學兩廡記康熈壬戌/ 高爾位
國家以人才為本而人才以敎化為先自古培植人
才靡不以學校為亟亟况
龍興發祥之地將相名臣先後蔚起則宫牆爼豆之規
有司又安敢不加之意哉位自順治丁亥叨列仕
[127-20a]
籍歴躋京尹膺豊沛之重任思廣植户口以培元
氣凡無藝之征侵漁之弊以次釐剔夙夜兢兢與
諸僚屬飲水茹蘗庶幾杜苞苴而絶耗羡仰報
皇上加惠元元至意恭惟我
太祖高皇帝以武功肇基遼左逮
太宗文皇帝纘承鴻業建修文廟
世祖章皇帝撫御區夏以瀋陽為
盛京設京兆立州縣置師儒扵時從龍碩彦彬彬濟
[127-20b]
濟我
皇上臨雍誦學尊禮
先師可稱盛矣惟是奉天文廟肇創之初大殿雖已告
成而兩廡尚未營構夫崇祀先哲所以式後進也
恢宏廡廟所以肅瞻觀也邇者
皇威赫濯干羽兩階聲敎四訖行見比户絃歌盛扵曩時
式廓前規尤在今日顧念長吏俸入僅足養亷文
武青衿率多貧士又難以營度之功重煩我父老
[127-21a]
子弟於是獨捐薄俸飭材庀工補建兩廡各三楹
列諸賢之主而祭器亦具焉多士瞻仰之餘庶其
景行往哲濯磨砥礪以襄
聖天子升平之治乎是役也肇扵壬戌七月至九月告竣
謹勒諸貞石用垂不朽
開原縣文廟記康熈壬戌/ 周志煥
厯觀世之盛也比户絃歌崇儒明道必自學校始
鄉學三代異名國學遞仍其號鄉學即今之郡縣
[127-21b]
學也論道明倫接洙泗之淵源續斯文扵不墜養
老而敎射尚徳而毓才無不出於是也典最盛矣
值今
聖天子稽古右文
躬親釋奠
經筵講學博徴碩儒聖賢之道昭明于世誠唐虞三代之
時也近又奉
俞㫖敕滇黔諸省各官創建學宫使山陬蠻瘴之區得沾
[127-22a]
聲敎矧
畿輔近地
鑾輿臨幸若開原者而文廟茅茨不翦土階湫隘豈所以
尊崇
先聖之意乎但斯邑建立未久前任何公金序披荆剪
棘剏茅屋三楹奉祀先賢繼任劉公超凡復立櫺
星門外置左右二坊規模已備惟兩廡神牌俱未
之設煥司牧是邦踰越二載心懐修葺力不能逮
[127-22b]
今敬捐資購工以瓦易茅餙
聖殿而重新之置四配十哲兩廡先賢先儒神位葢
欲為荒邑尚斯文之統以覲揚我
皇上文治之盛即瞻仰宫牆者或亦有所感發焉
重修奉天府學宫記康熈己丑/ 廖騰煃
王化非聖道不行聖道非王化不久王化洽則孔
子之道益尊聖道尊則王者之化大啟故建學明
倫所以崇道統正人心而廣治化於無窮者也粤
[127-23a]
稽奉天自
太祖高皇帝神武建基
太宗文皇帝式廓隆業創興學校
世祖章皇帝統一區夏文命誕敷今
皇上天縱聖神徳威翔洽無逺弗届仁義漸摩無思不服
編户之子釋耒横經羽林之士投戈講藝詩書禮
樂之盛四方郡國皆然矧奉天為
發祥首善之地設學以來雖規制漸増而二十餘年未
[127-23b]
遑修葺其何以仰副我
皇上崇文重道之至意顧念遼左沃野千里生聚日滋騰
煃以謭劣材承乏京兆亦惟是勞來拊循之不暇
其又何忍以兹役重煩我父老子弟為爰捐俸入
不足謀之同事諸鉅公不足謀之諸長吏謀之諸
紳士僉樂相予志遂鳩工庀材自聖殿而啓聖祠
而兩廡而廟門而明倫堂胥巍然煥然此皆昔圮
而今修者也殿以外繚垣奕奕廟以前㦸門峩峩
[127-24a]
又皆昔無而今有者也經始於康熈四十八年七
月十三日落成扵康熈四十九年閠七月初十日
計工五千三百有竒計費一千一百二十兩有竒
役成而遊聖人之門者共知聖道之大將伯之助
其可冺歟夫明政刑正風俗者
天子之化也謹庠序飭倫紀者孔子之敎也今學校之振
興若此滿漢士子服習其中優㳺徳敎人文蔚起
不將與鎬京鐘鼓並美千古而不朽哉謹彚襄事
[127-24b]
諸賢鐫之扵石俾後有可考因并記之以詔學者
重修銀岡書院記康熈乙未/ 屠 沂
復陽郝中丞留居時所築室為書院公之自記備
矣重修者誰邑今焦君釐正之宋令光大之也余
惟天下之書院多矣惟嵩陽白鹿嶽麓石鼓四書
院以大稱豈高閣周建長廊四起云爾哉葢大其
人故大其書院也余讀公之文章想公之行事而
有以識公矣公學探理窟才蔚國華嶽嶽懐方不
[127-25a]
移不屈前後厯任政績昭然而直言敢諌則吕獻
可之先見范景仁之勇决殆又兼之矣顧公﨑嶇
龍塞二十餘年讀書深造味道之腴有大過人者
觀公之自記非眞聞道者而能言之乎後人登公
之堂因依手澤有能識公之旨證公之心或聞風
興起薰其徳而善良鄒魯文物近在海隅以成
聖天子夀考作人之化則是公有大造於此邦也兹鐵嶺
片石即與嵩陽白鹿嶽麓石鼓四大書院而五焉
[127-25b]
奚不可也夫興行敎化守土之責也表彰前哲後
學之事也今余忝京兆後又與司空中美君為同
垣友扵公為子姪行故因宋令之修復書院為文
以記之宋令者誰江西鄉進士一驤也有善政與
邑廣文何師曾者共襄斯舉則其人可知矣
錦州府文廟記康熈丙申/ 馬鍾華
錦郡之有學葢即明之中左屯衛學也攷之誌書
創建扵正統元年繼増修扵成化隆慶間嗣是廢
[127-26a]
修無常泊明季兵燹之餘學宫遂湮沒扵荒烟蔓
草中矣今
上龍飛之三年以錦州為府而府學復設郡伯宋公因遺
址而重建焉凡殿廡祠堂門坊池橋之屬釐然具
舉但厯年已久棟摧瓦解砂礫滿地蓬茨盈堦過
者每興茂草之嘆余下車之始目覩心傷每與錦
令周君議欲更新之適年值荒䘲物力維艱姑少
待焉前大司成尹公入廟瞻禮不禁歎息曰廟貎
[127-26b]
傾圮若是非所以重道而崇
先聖也遂慨然有捐修之志夫致仕者尚鋭意從事况
余職守兹土則是役烏可已乎爰率諸僚屬與縉
紳士庶或捐財或輸力無不踴躍從事經始扵戊
戌之仲夏越次年秋告成構正殿三楹因舊規而
加増其制兩廡各三楹啟聖祠三楹明倫堂五楹
又拓㦸門坊砌亞字墻界之櫺星門舊制卑隘今
易以木下實上空中高旁低壯若牌樓兩旁砌八
[127-27a]
字牆規模嚴整左右建坊峙耀通衢他如泮橋拜
臺靡不盡制入其門者仰宫牆之巍煥睹芹藻之
青葱而釋菜鼓篋講學行禮俾人勃勃然有希賢
希聖之思洵陶鑄人才而振興斯文之盛地也是
役也倡之者尹公和之者余而至於程工飭材營
建措置則錦今周君之功居多云
海城縣文廟記雍正戊申/ 張士毅
海邑文廟舊在縣治西南今明倫堂其故址地地
[127-27b]
既僻凹又經風兩剥蝕差不肅觀士毅以中州末
學來令兹土每逄祗謁仰止庭除徘徊悚息即有
更新之志恭惟我
國家崇儒重道逺軼漢唐矧海邑為
龍興盛地王化所昭廟貎不肅其何以振興文學對揚
休命也乎越嵗丁未廣文齊公王謨秉鐸縣庠雅意襄贊
並詢諸闔邑紳士等僉有同志而移建之議遂决
因卜建扵新城厝石山陽逺山如屏近水若帯池
[127-28a]
擅龍蟠之勝峯環虎踞之竒地滿百弓力輸衆助
工始扵是嵗八月越戊申嵗九月告成自照壁八
字牆起内建櫺星門三間東西廡各三間大成殿
三間因舊明倫堂為啟聖宫周圍紅牆八十餘丈
越翼日迎位扵廟用特士毅偕諸紳士人等拜奠
堂下朱楹丹渥廷陛崇高視諸舊制頗肅觀焉至
扵祭器樂府尚須完整新甫徂徠容俟栽培不具
論敬以事之始訖勒之扵石
[127-28b]
奉天試院記雍正癸丑/ 吕耀曽
拔士之必有試院非僅以壯觀瞻崇體統也葢欲
覘其學者必令有以盡其長而欲盡其長者必先
有以安其所奉天為
國家發祥之地體重
留都故與直𨽻共省而不與他府埒嵗科兩試學政
之事亦屬府丞示有别也第裒集生徒每考與試
不過數百人又不若直省之衆多是以昔之日未
[127-29a]
建試院皆臨期架木設棚遇風雨則不免淋衣汚
卷多致草率成篇或有未盡其長之慨焉
今天子御極之十有一年予䝉
恩特簡來尹兹土而同榜族兄果初先生先予來視學建
院之議已有成規即丞署之東偏崇舊基而廣之
堂分前後塲列東西門楹井竈吏舍鼓亭三閲月
而告竣葢已煥然而可觀矣約其費八百餘金果
初首先捐俸各屬官紳及生童慕義者均有助而
[127-29b]
治中王柱國承徳今蔡書升則力贊而捐助為多
錦府一屬亦聞風興起同時建一試院云憶壬辰
嵗予世父司農坦菴公視學於此樂育人才刋有
文萃一編一時紙貴猶未獲創興斯舉今果初毅
然而成之夫豈非不朽之業歟予新承
上恩命以左副都仍管尹事吏治民生尚需整頓仕而未
優遑敢言學而不虞不文以為之記者以果初之
創是學也葢欲多士之安其所而盡其長非僅以
[127-30a]
壯觀瞻崇體統已也果初行將内調甘棠之愛固
能信其不朽且樂多士之相礪於有成也而予也
更將竟果初之志置學田以給供膳矣
[127-30b]
欽定盛京通志卷一百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