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三十三
闗郵
奉天府闗隘
錦州府闗隘
吉林邊隘
黒龍江邊隘
各路城站
[033-1b]
各路舖遞
[033-2a]
欽定盛京通志
闗郵
臣/等謹案易曰重門擊柝周禮有司闗而行人
掌傳遽野廬氏掌達國路所以稽出入便往來
通商惠工胥於是在
盛京右據山海左挾朝鮮北屏白山南帶遼水極邉
巖徼防禦綦重至於星軺絡繹喀倫臺站釐然
詳備各有條理臣等載考輿圖敬於奉天各屬
[033-2b]
舊設門闗與驛政各事宜詳加編考謹志闗郵
第十三
[033-3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三十三
闗郵
奉天府闗隘
興京
頭道闗城西四十里即雅爾哈闗川雅/爾哈國語解見奉天府山 卷
二道闗城西四十一里即代岷闗卷代/岷國語解見奉天府山川
三道闗城西六十三里即扎喀闗卷扎/喀國語解見奉天府山川 我
[033-3b]
太祖髙皇帝天命四年征葉赫部命大貝勒等率兵五千/ 守扎喀闗以防禦明兵即此 以上三闗皆因
山為闗明一統志稱撫順所東二十里有撫順/闗葢即此三闗之總名其設自何代無考乾隆
皇上東十九年有/ 巡過此
御製三闗詩四十三年有事詩四十八年有/御製過三闗因成長句紀
御製過三闗得句詩俱恭載/天章門
古闗城南一百里又有一闗/在城南二百里相傳
國初設闗於此今俱/ 廢其名無考
鹻厰邊門城南一百/四十里
[033-4a]
旺清邊門城東南三十里於以上邊門俱設有防/禦等官駐防統
盛京兵部詳見/ 兵防卷
承徳縣附部無/闗隘
遼陽州
西闗正南門外今廢/未詳何代所置
剌榆闗方輿紀要闗在都司城南一百七十/里按之當在今州境内久廢無考
鎮相闗城北三里/久廢無考
海城縣
[033-4b]
梁房口闗城西南七十里明一統志闗在葢州衛/西北九十里當時海運之舟由旅順口
達者於此入途河今/𨽻海城縣界闗廢
三岔闗舊志謂在海城縣境内明時以三岔河北/與三衡駐牧故即於三岔界内設闗以限
之今闗已廢基/址未詳所在
葢平縣
石門闗城東七十里明時/設官軍戍守今裁
連雲島闗城西十五里明時設此闗以控/海濱之險亦有官軍戍守今裁
青雲嶺闗城北十二里山勢綿亘鑿山通路迤南/為形勝險隘之處縣境出入必由之路
[033-5a]
明時所設闗上/猶刻神宗年號
開原縣
來賓闗城西四十里即度雲堡上有石坊題/曰來賓明昕亦設官軍戍守今裁
新安闗城西六十里方輿紀要闗在䖍雲堡北/明時亦設官軍戍守今闗廢基址無考
英峩邊門英峩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卷城東二百/十里有城邉門外為圍埸界舊設有防
盛京禦等官駐防統於乾隆八年/ 兵部詳見兵防卷
皇上東巡過此有十九年有/卻製入黄峩門詩
御製過英峩門詩恭載/天章門
[033-5b]
威逺堡邊門城東北三十里為吉林等處往來孔/道舊設有防禦等官駐防統於
盛京兵部詳見/ 兵防卷
發庫邊門國語發庫魚池也城西北一百里邊門/外為䝉古科爾沁界
本朝康熙元年設有防禦等官駐防/ 並統於奉天將軍詳見兵防卷
鐵嶺縣
山頭闗城北二十里按明時設山頭闗在三萬衛/南六十里當在今縣界内久廢無考
本朝順治十五年於城北山頭舖設闗康熙十年移/ 置關原今裁
復州
[033-6a]
欒古闗城南六十五里以近欒古山而/得名明時設有官軍戍守今裁
寧海縣
哈斯罕闗國語哈斯罕木柵也方輿勝覽闗在金/州衛南十八里金時設闗於此元至正
中屯田其地/今廢址無考
旅順口闗城南一百二十里明時所設有城一統/志云海運舟達金州衛者至此登岸設
有中左千/户所今裁
事蹟
謹稽
[033-6b]
實録天聰七年夏六月己邜
太宗命貝勒岳託徳格類大臣楞額哩葉臣伊勒登昂阿
喇率左右翼兵總兵官石廷柱率舊漢兵都元師
孔有徳總兵官耿仲明率新附兵合步騎萬餘征
明旅順口先是有徳仲明由登州泛海來降明總
兵黄龍於旅順口以水師阻截復合朝鮮兵躡追
至鎮江我貝勒濟爾哈朗阿濟格杜度時方督修
岫巖蘭磐通逺堡三城奉
[033-7a]
命迎有徳等已率兵駐鎮江岸明兵及朝鮮兵不敢近而
退有徳等乃登岸來歸至是遂以為嚮𨗳破其城
黄龍戰敗自剄死俘獲人口五千餘金二十二兩
銀二萬餘兩人葠八箱裘服等物無算岳託班師
㽞葉臣伊勒登率毎旗官二員兵二千五百名逰
擊佟圖賴率備禦二員舊漢兵百名駐守之
蕭家島闗城東北一百五十里明時/於此設官軍戍守今裁
岫巖城相近處/無闗隘
[033-7b]
鳯凰城
連山闗城西北一百七十里以近連山故名明時/設闗為朝鮮入貢往來之道置官軍戍守
今闗廢設/站於此
鴉鶻闗方輿紀要闗在都司城東南三百三十/里按之當在今城西北境久廢無考
大片嶺闗明一統志闗在海州衛東一百十里/按之當在今城西北境久廢無考
靉河邊門亦名愛哈門城北一百二/十里 國語愛哈琉璃也
鳯凰城邊門城西南十里瀕海為朝鮮入貢之道/ 以上二邊門俱設有防禦等官駐
盛京防統於見兵防卷/ 兵部詳 按/
[033-8a]
盛京邊墻起自鳯凰城北至開原折而西至山海闗/ 按邊週圍一千九百餘里共十七邊門名為老
皇上東邊乾隆四十三年四十八年/ 巡過此有
御製老邊詩恭載/天章門
錦州府闗隘
錦州附/郭
老虎闗城西北八十里未詳何代所設/今廢址猶存俗名為老虎關
長嶺山邊門城西南九十里/舊設邉於此
本朝康熙三十六年/ 展邉闗因廢
[033-8b]
松嶺子邊門城西北/九十里
本朝康熙十四年設有防禦等官駐/ 防統於奉天將軍詳見兵防卷
寧逺州
黑山口邊門城西一百十里舊/設邉門於此今廢
髙臺邊門城西一百六十里舊/設邊門於此今廢
新臺邊門城西北七十里舊設於芹菜溝在城西/北四十里
本朝康熙十四年展邉二道河三十六年移置/ 於此有守尉官兵駐防統於奉天將軍
梨樹溝邊門城西北一百里舊有碾盤溝門在城/西北七十里
[033-9a]
本朝康熙三十六年展邉移置於此乾隆/ 五年添設官兵駐防統於奉天將軍
平川營邊門城西北一百十里舊/設邊門於此今廢
白石嘴邊門城西北一百二十/里舊接髙臺邉門
本朝順治八年初設水口康熙十四年展邉髙臺堡/ 二十五年展邉移至城西北一百里名寛邦門
三十六年又移設於此改/今名設有守尉官兵駐防
明水堂邊門城西北一/百六十里
本朝康熙十八年設派兵駐防係白石嘴/ 邉門守尉兼轄仍統於奉天將軍
廣寧縣
[033-9b]
分水嶺闗城北八里方輿紀要/闗上有鎮北樓今廢
魏家嶺闗城西北七/十里今廢
彰武臺邊門城北一百/七十里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設有守尉/ 官兵駐防統於奉天將軍
義州
白土厰邊門城北一百/四十五里
本朝康熙十五年設乾隆/ 五年添設官兵駐防
清河邊門城東北五/十六里
[033-10a]
本朝康熙十五年設/ 有官兵駐防
九官臺邊門城西北/三十里
本朝康熙十五年設有官兵駐防雍正十一年後置/ 設同知駐此 以上三門俱統於奉天將軍
吉林邊隘
吉林
法特哈邊門法特哈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城北/一百五十里即巴延鄂佛羅邉門為
白都納黒龍江往來孔道東北以額塞哩河為/界邉外皆䝉古科爾沁等諸部地舊設有官兵
駐防俱巴延鄂佛囉國/語解 見疆域形勝卷
[033-10b]
伊屯邊門城西北一百九十里舊設有官兵駐防/雍正六年復増設佐領乾隆十九年
皇上東巡過此有詩恭載/御製入伊屯邉門
天章門/
克爾素邊門克爾素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巻城西/北四百六十七里舊設有官兵駐防
布爾徳庫蘇巴爾罕邊門蘇巴爾罕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城西北五百
六十八里即半拉山邉門舊設有官兵駐防林/以上四邊門皆統於吉林將軍所轄東自吉
北界西抵開原縣威逺堡邉門長六百九十餘/里遮羅奉天北境揷桞結繩以定内外謂之栁
皇上東條邉亦名新邊乾隆十九年/ 巡過此有
[033-11a]
御製栁條邉詩恭載/天章門
寜古塔
白都訥
三姓
阿勒楚喀
琿春
打牲烏拉以上諸處/俱無闗隘
黒龍江並無闗隘境内俱設喀倫所以/防禦俄羅斯即古之邉徼也
[033-11b]
齊齊哈爾
特穆徳赫喀倫
温托渾喀倫温托琿國語解見/黒龍江山川巻
多鼐喀倫
塔勒哈喀倫塔勒哈國語解見/黒龍江山川卷
古魯喀倫國語古魯純/也又樸素也
烏蘭諾爾喀倫二處烏蘭䝉古語解見黒龍/江山川卷諾爾池也
托馨喀倫托馨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巻
[033-12a]
四家子喀倫
阿拉克㤗喀倫䝉古語阿拉克/泰花花搭搭也
拜塔拉喀倫國語拜塔/拉用之也
以上喀倫十一處俱設有兵丁/駐防稽察統於黒龍江將軍
拉哈鄂佛羅喀倫拉哈鄂佛羅國語解/俱見彊域形勝卷
温徳亨喀倫温徳亨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
蘇克台蘇蘇喀倫䝉古語蘇克斧也台有也蘇/蘇國語解見黒龍江山川卷
以上和倫部喀倫三處俱設有官兵駐防稽察/統於黒龍江將軍和倫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巻
[033-12b]
分界石碑城西北二千五百里/吉爾巴濟河口東岸
命大木朝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丙子久逺勒滿漢字及/ 臣與俄羅斯議定邉界立石以垂
大清俄羅斯拉梯諾䝉古字於上其文曰碑一將由/ 國遣大臣與俄羅斯國議定邉界之
北流入黒龍江之綽爾諾即烏倫穆河相近吉/爾巴齊河為界循此河上流不毛之地有石界
興安以至於海凡山路一帶之溪河盡屬俄羅/斯一將流入黒龍江之額爾古訥河為界河之
南岸屬於中國河之北岸屬於俄羅斯其南岸/之黙勒肯河口所有俄羅斯房舍遷徙北岸一
將雅克薩地方俄羅斯所修之城盡行除毁雅/克薩所居俄羅斯人民及諸物用盡行撤往察
罕汗之地一凡獵户人等斷不許越界如有一/二小人擅自越界抽獵偷盗者即行擒拿送各
[033-13a]
地方該管官照所犯輕重懲處或十人或十五/人相聚持械捕獵殺人搶掠者必奏聞即行正
法不以小故阻壞大事仍與中國和好毋起争/端一從前一切舊事不議外中國所有俄羅斯
之人及俄羅斯所有中國之人仍留不必遣還/一今既永相和好以後一切行旅有准令往來
文票者許其貿易不禁一和好㑹盟之後有逃/亾者不許收留即行遣還 吉爾巴齊國語解
俱已見疆域形/勝山川等卷
墨爾根
諾敏河巴延和羅喀倫諾敏巴延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卷和羅解見奉天府
山川/卷
[033-13b]
甘河啇和哈逹喀倫甘國語解見黒龍江山川巻/啇和䝉古語抓髻也哈逹解
見京/城巻
伊拉喀喀倫國語伊拉/喀花開也
喀穆尼喀倫喀穆尼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巻
博爾多喀倫博爾多國語觧/見建置沿革卷
拉哈哈倫拉哈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卷
寜年喀倫
塔拉爾哈倫䝉古語塔拉/爾枉為也
[033-14a]
以上喀倫八處俱設有兵丁/駐防統於墨爾根副都統
塞楞額山喀倫䝉古語塞楞額/承上接下也
喀穆尼峯喀倫喀穆尼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卷
以上和倫喀倫二處俱設有官兵駐防統於/於墨爾根副都統仍歸黒龍江將軍統轄
黒龍江
巴拉畢喇昂阿喀倫畢拉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昂阿解見奉天府山川巻
伊瑪畢拉昂阿喀倫伊䝉䝉古語解見黒龍江山/川巻畢拉昂阿已見前注
精竒哩江喀倫
[033-14b]
烏魯蘇穆丹喀倫烏魯蘇國語解見黒龍江山川/巻穆丹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
科洛爾喀倫國語科洛爾/□韈寛曠也
喀塔竒喀倫
庫墨勒喀倫
額葉爾喀倫䝉古語額葉/爾魚油也
以上喀倫八處俱設有兵丁駐防係/黒龍江副都統所轄仍歸將軍統轄
紐勒們河喀倫紐勒們國語解見/黒龍江山川卷
遜河口喀倫遜國語解見黒/龍江山州卷
[033-15a]
訥黙爾河源喀倫訥黙爾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卷
以上和倫喀倫三處俱設有官兵駐防/係黒龍江副都統所轄仍歸將軍統轄
呼倫布雨爾
庫爾徳勒河喀倫䝉古語庫爾熱/閘也徳勒袍也
特爾墨勒津河喀倫
特尼河喀倫特尼國語解見/黒龍江山川卷
崇古林口喀倫
黙勒肯河口喀倫黙勒肯國語解見/黒龍江山川巻
[033-15b]
阿爾噶圖河口喀倫䝉古語阿爾噶/法術也圖有也
錫蘭鄂索河口喀倫國語錫蘭鄂/索今接續也
薩爾竒特山喀倫
開拉哩河翁昆喀倫開拉哩國語解見/黒龍江山川卷
開拉哩河温都爾額埒蘇喀倫䝉古語温都爾髙/也額埒蘇沙子也
烏蘭昂阿喀倫國語烏蘭昂/阿溝嘴也
布拉克圖喀倫布拉克䝉古語解/見黒龍江山川卷
摩該圖舍哩哈倫摩該圖䝉古語解見黒龍江山/川巻舍哩國語解見奉天府山
[033-16a]
川/卷
托勒輝圖舍哩喀倫
鄂勒圖舍哩喀倫䝉古語鄂勒土著也/圖舍哩已見前注
以上喀倫十五處従東境至北境所以防禦俄/羅斯俱設有官兵駐防係呼倫布雨爾副都統
所轄仍歸黒龍/江將軍統轄
喀布齊哈圖喀倫
阿拉勒圖喀倫阿拉國語解/見京城卷
扎拉喀倫國語扎拉/媒人也
[033-16b]
布拉克喀倫布拉克䝉古語解/見黒龍江山川卷
瑚爾哈圖喀倫瑚爾哈䝉古語解見吉/林山川卷圖已見前注
哈薩圖喀倫
音辰喀倫
阿嚕布拉克喀倫阿嚕國語解見奉天府山川卷/布拉克䝉古語解見黒龍江山
川/卷
穆敦哈薩圖喀倫
札穆呼都克喀倫國語札穆蘼果也呼都克/䝉古語解見黒龍江山川卷
[033-17a]
布雨爾布隆徳爾蘇喀倫
鄂爾遜河烏蘭昂阿喀倫烏蘭昂阿解/見本巻前注
額布都克喀倫䝉古語額/布膝也
拉們哈布爾都哩喀倫拉們國語解見/奉天府山川卷
烏黙克依布拉克喀倫䝉古語烏黙臭泉也克依氣也/布拉克已見前注
納爾蘇圖喀倫䝉古語爾蘇皂李/子也圖已見前注
以上喀倫十六處自西境至南境所以防禦喀/爾喀車臣汗俱設有官兵駐防係呼倫布雨爾
副都統所轄仍歸/黒龍江將軍統轄
[033-17b]
各路程站
奉天東至
興京站道
第一站在城内凡奉天各路站道各/由此起額設驛馬七十匹
七十里至噶布拉村站噶布拉國語解見/奉天府山川卷
七十里至薩爾滸站薩爾滸國語解見/奉天巻山川巻
八十里至穆喜站國語穆喜/牛様子也
四十里至
[033-18a]
興京額以上三站毎站/ 設馬十五匹
奉天西至山海闗站道
六十里至老邊站亦名舊/邉寨
四十里至巨流河站廣寜縣界
七十里至白旗堡站
五十里至二道井站
五十里至小黒山站
七十里至廣寜站按廣寜縣城東南五十里有/盤山驛明時設驛於此今廢
[033-18b]
八十里至十三山站錦縣界按錦縣東北一百十/四百有閭陽驛明時
本朝置驛於此官駐防後移置十三山站裁閭陽驛/ 初設佐領
五十四里至小凌河站
五十四里至髙橋站
六十二里至寜逺站寜逺州界按寜逺城西南有/曹莊髙嶺二驛明
明設驛/今廢
六十二里至東闗站
六十三里至涼水河站
[033-19a]
七十五里至山海闗額以上各站每站/ 設驛馬五十匹
奉天南至朝鮮站道
六十里至十里河站即明時虎/皮驛我
大祖髙皇帝天命六年三月攻取遼/ 陽進師虎皮驛駐營即此
七十里至迎水寺站遼陽州界
七十里至浪子山站
五十里至甜水站鳯凰城界
四十里至連山闗站
[033-19b]
五十里至通逺堡站
六十里至雪裏站
四十里至鳯凰城站過此即為朝鮮界十以上八/站毎站額設驛馬 三匹
奉天北至吉林寜古塔站道
七十里至懿路站即挹婁/城故址
七十里至髙麗屯站鐵嶺界
七十五里至開原站開原縣界外接吉林界棉花/街站五十五里
以上三站毎站額/設驛馬五十匹
[033-20a]
奉天北至發庫邊門站道發庫國語解見本卷/前自巨流河分路
七十里至嚴千户屯站開原縣界
六十里至發庫站過此即為䝉古界匹以上二站/毎站額設驛馬十 按以上二
盛京十九站俱係設有闗防官管理康熙五十九年/ 兵部所轄舊
盛京准於司員内㨂選正副監督各二員管理驛站/ 五部
事務一年一換雍正元年定例三年一換又每/站設立驛丞一員毎年
盛京兵部會同錦州副都統分别考騐原設馬一千/ 三百七十五匹雍正四年六年共裁馬三百八
十六匹現額設馬九百八十九匹例於十匹馬/内嵗補三匹每補馬一匹給銀九兩凡僱車輛
[033-20b]
盛京毎里給價一分凡應付公費照勘合火牌俱於/ 户部咨領年終報銷
吉林西南至奉天站道
尼什哈站尼什哈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即烏拉/站城西十里凡吉林各路站道皆由此
起額設壯丁五十名/馬五十匹牛五十頭
七十里至蒐登站
七十里至伊勒們站伊勒們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
五十五里至蘇斡延站即雙楊站蘇斡延國語/解見奉天府山川卷
六十里至伊巴丹站即驛馬站伊巴丹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
[033-21a]
六十里至阿勒坦額墨勒站即大孤山站阿勒坦額/墨勒䝉古語解見吉
林山/川巻
六十里至克爾素站克爾素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卷
八十里至葉赫站葉赫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
四十里至棉花街站即䝉古和羅過此五十里即/為開原縣界 以上八站毎
站額設壮丁四十名/馬四十匹牛四十頭
吉林東至寜古塔站道
九十里至額赫茂站額赫茂國語解俱/見吉林山川巻
[033-21b]
九十里至額音楚站即拉發站國語/額音楚異也
六十五里至圖伊屯站即安巴多觀站過此五十/里有依克蘇小站 以上
三站毎站額設壮丁二十名馬二十匹牛二十/頭安巴國語解見奉天府山川卷多觀解見吉
林山/川巻
一百一十里至鄂摩和索羅站寜古塔界過此七/十里有
塔拉小站林搭拉國/語解見吉 山川巻
一百四十里至畢爾罕畢喇站畢爾罕畢喇國語/解俱見吉林山川
巻十以上二站每站額設壮丁/三 名馬三十匹牛三十頭
[033-22a]
七十里至沙蘭站
八十里至寜古塔十以上二站每站額設壮丁二/ 名馬二十匹牛二十頭自尼
什哈站至此俱係西路管站官所轄吉林至三/姓站道亦由此出乾隆四十四年
奏准於鄂摩和畢爾罕二站内各撥馬五匹牛五頭/ 額赫茂等五站内各撥馬四匹牛四頭分置薩
庫哩等/八站
吉林西北至白都訥站道
五十里至金州鄂佛羅站即哲/松站
六十里至舒蘭河站
[033-22b]
四十五里至法特哈站法特哈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巻 出法持哈邉門即
為白都/訥界
四十五里至騰額爾哲庫站國語騰額爾哲庫/外乾内濕地也
四十五里至䝉古站
四十五里至圖賴昭站䝉古語國賴代/替也昭百數也
四十五里至遜札布站即五家子站國語遜/扎五數也布給也
三十五里至蒿子站
六十里至舍哩站舍哩國語解見/奉天府山川卷
[033-23a]
七十里至白都訥站三以上十站每站額設壮丁/ 十名馬三十匹牛三十頭
係東路管站官所轄吉林/至黒龍江站道亦由此出
吉林東北至三姓站道
自騰額爾哲庫站分道而東北三十里至䝉古喀
倫站騰額爾哲庫國/語解見本巻前
三十里至拉林多觀站拉林國語解見建置沿革/巻多觀解見吉林山川巻
以上二站係西路管站官所轄乾隆九年増/ 設毎站額設壯丁十名馬十匹牛十頭
三十里至薩庫哩站過此二十餘里/即阿勒楚喀城
[033-23b]
八十里至費克圖站費克圖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卷
一百里至塞勒佛特庫站國語塞勒佛特/庫鐡耳挖也
四十里至佛斯亨站佛斯亨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巻
五十里至富爾琿站國語富爾/琿恩恵也
五十里里至崇古爾庫站
八十里至鄂爾多穆遜站鄂爾多國語解見奉天/府山川巻穆遜䝉古語
解見黒龍/江山川卷
一百十里至廟屯站過此二十里即為三姓城所/以上八站係東路管站官
[033-24a]
轄乾隆二十四年増設毎站額設壮丁十名馬/十匹牛十頭於各站内酌量撥給乾隆四十四
奏准年吉林至寜古塔七站内撥馬三十八匹牛三/ 由
十八頭分置於此品按吉林三十六站統於吉/林將軍所轄有六 官二員管理驛站事務每
站原設及陸續添設筆帖式一員領催一名壮/丁共八百五十名馬共八百五十匹牛共八百
五十頭例於十匹馬内嵗補三匹毎匹給價九/兩十頭牛内嵗補四頭每頭給價七兩俱於年
終報/銷
齊齊哈爾東北由墨爾根至黒龍江站道
布克依站城内凡齊齊哈爾各路站道皆由此起/額設壮丁二十九名馬四十匹牛三十
[033-24b]
頭/
六十里至塔拉爾站塔拉爾䝉古語/解見本卷前
七十五里至寜年站馨以上三站係墨/ 管站官所轄
八十里至拉哈站墨爾根界拉哈國語解/已見前注
六十里至博爾多站博爾多國語解見建置沿革/卷 過此而西即為布特哈
界/
四十三里至喀穆尼站喀穆尼國語解/已疆域形勝巻
四十二里至伊拉喀站伊拉喀國語/解見本前卷
[033-25a]
七十里至墨爾根站墨爾根國語解/見建置沿革巻
七十五里至科洛爾站科洛爾國語/解見本巻前
七十六里至喀爾喀圖站喀爾喀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巻
八十五里至庫穆楞站
三十五里至額葉爾站額葉爾䝉古語/解見本卷前
七十八里至黒龍江站過此三十二里即黒龍江/城 以上十二站係墨爾
根管站官听轄康熙二十五年設毎站額設壯/丁二十六名馬二十匹牛三十頭乾隆三十一
年奉裁牛三頭現在毎/站額設牛二十七頭
[033-25b]
齊齊哈爾西南至白都訥站道
五十五里至特穆徳赫站
七十五里至温托琿站温托琿國語/解見前卷注
七十五里至多鼐站
七十五里至塔勒哈站塔勒哈國語/解已見前注
六十七里至古魯站古魯國語解/見本巻前
五十五里至烏蘭諾爾站即新站烏蘭䝉古語解/見黒龍江山川巻諾爾
見本/巻前
[033-26a]
四十五里至墨馨站過此即為白都訥界所以上/七站係墨馨管站官 轄康
熙二十五年原設六站雍正五年以古魯至墨/馨一站相距遥逺添設烏蘭諾爾一站每站額
設壮丁二十六名馬二/十六匹牛二十七頭
齊齊哈爾東南至呼蘭站道
自烏蘭諾爾站分道而東一百里至博爾濟哈站
一百十里至察布齊勒站
一百里至鄂多爾圖站
七十五里至布拉克站布拉克䝉古語解/見黒龍江山川卷
[033-26b]
八十里至札喀和碩站札喀國語解見奉天府/山川巻和碩方隅也
五十五里至呼蘭站呼蘭國語解見京城巻過此/三十里即為呼蘭城守尉駐
防處丁以上六站係墨馨管站官所轄毎站額/設壮 九名馬五匹牛五頭乾隆三十一年准
於毎站添設/領催一名
齊齊哈爾西至呼倫布雨爾臺站
一百里至錫爾特臺
八十五里至噶齊克臺
七十里至䝉古烏爾楚克臺
[033-27a]
七十里至額赫昂阿臺額赫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巻昂阿國語解見奉天府
山川/巻
六十五里至巴林臺
七十五里至雅爾博克托臺
八十里至和羅竒臺和羅竒國語解見/黒龍江山川巻
七十里至烏蘇哩臺
六十五里至札敦昂阿臺
八十里至濟爾瑪沁臺過此即為呼倫布雨爾界/ 以上十臺站原孫齊齊
[033-27b]
哈爾布特哈呼倫布雨爾三處撥兵值班雍正/十二年准於博爾多兵内撥𣲖毎站額設兵十
名馬二十匹牛三十頭呼倫布雨爾副都統派/官一員管理臺站事務 按齊齊哈爾三十六
站統於黒龍江將軍所轄設有六品官二員管/理驛站事務其布克依等二十六站毎站原設
筆帖式一員康熙三十年毎站添設闗防筆帖/式一員領催一名額設壮丁共五百七十七名
其錫爾特十臺站額設兵共一百名馬共六百/九十二匹牛共八百七十三頭乾隆三十六年
奏准墨馨等十六站例於十匹馬内嵗補三匹十頭/ 牛内嵗補二頭墨爾根等十站牛馬俱嵗補十
之三毎馬給銀九兩牛給銀七兩其十臺站牛/馬嵗補十之二毎馬給銀六兩牛給銀五兩毎
臺額設車十輛毎輛給修費五錢又毎臺逓/送公文夫役
給米二石俱於年終報銷
[033-28a]
奉天府舖遞
承徳縣
西路在城舖兵一名
三十里大石橋舖兵二名
三十里老邊舖兵二名
三十里孤家子舖兵一名西與廣寜縣巨/流河舖接界
南路在城舖兵一名
三十里火石橋舖兵二名
[033-28b]
三十里十里河舖兵一名與遼陽州/各設一名
北路在城舖兵一名
三十里蒲河舖兵二名北與鐵嶺縣懿路舖接界/ 以上舖兵共十三名乾
隆二年添設十名六年奉裁二/十名現設三名分逓三路文報
遼陽州
南路在城舖兵一名
三十里沙河舖兵二名
三十里鞍山驛舖兵一名與海城縣各設一名於/按鞍山驛明時設驛
[033-29a]
此今/裁
北路在城舖兵一名
三十五里爛泥舖兵二名
二十五里十里河舖兵一名與承徳縣各設一名/ 以上舖兵共八名
海城縣
南路在城舖兵一名
三十里塔山舖兵二名
三十里耀州舖兵一名與葢平縣/各設一名
[033-29b]
北路在城舖兵一名
三十里甘泉舖兵二名
三十里鞍山驛舖兵一名與遼陽州各設一名/ 以上舖兵共八名
葢平縣
南路在城舖兵一名
三十里簸箕寨舖兵二名
三十五里頭臺子舖兵一名南與後州李/官舖接界
北路在城舖兵一名
[033-30a]
三十里博囉舖兵二名博囉䝉古語解/見吉林山川巻
二十五里鐵嶺舖兵二名北與海城縣耀州舖接/界 以上舖兵共九名
開原縣
南路在城舖兵一名
三十里清水溝舖兵二名與鐵嶺縣邉門舖接界/ 以上舖兵共三名原
設乾隆五年奉栽二名現/在額設一名逓南路文報
鐵嶺縣
南路在城舖兵一名
[033-30b]
十里范河舖兵二名
二十里懿路舖兵一名南與承徳縣/蒲河舖接界
北路在城舖兵一名
二十里邊門舖兵二北與開原縣清水溝舖接/界 以上之舖兵共七名
復州
南路在城舖兵一名
三十里麻河舖兵一名
三十里欒古舖兵一名南與寜海縣/長店舖接界
[033-31a]
北路在城舖兵一名
二十五里核桃舖兵一名
二十五里永寜監舖兵一名
三十五里李官墳舖兵一名北與益平縣頭臺子/舖接界 以上舖兵
共七/名
寧海縣
北路在城舖兵一名
三十里舖兵一名
[033-31b]
四十里長店舖兵一名北與復州欒古舖接界/ 以上舖兵共三名
錦州府舖逓
錦縣
西南路在城舖兵一名
五十里髙橋舖兵二名
三十里連山舖兵二名西南與寜/逺川接界
東北路在城舖兵一名
四十里大凌河舖兵二名
[033-32a]
三十里十三山站舖兵一名
四十里閭陽驛舖兵一名與廣寜縣各設一名乾/以上舖兵共十一名
隆四年奉裁七名現設/四名分逓四路文報
寧逺州
西南路在城舖兵一名
三十里沙後所舖兵二名
五十里中後所舖兵二名
五十里前屯衛舖兵二名
[033-32b]
三十五里中前所舖兵二名
三十五里山海舖兵二名西南與直𨽻山/海闗舖接界
東北路在城舖兵一名與錦縣速山舖接界隆以/上舖兵共十二名乾 四
年奉裁八名現設四/名分遞四路文報
廣寜縣
西南路在城舖兵一名
五十里閭陽驛舖兵一名與錦縣各/設一名
東北路在城舖兵一名
[033-33a]
三十里沙河舖兵二名
三十里小黒山舖兵二名
二十里胡家窩舖兵二名
三十里二道井舖兵二名
五十里白旗堡舖兵二名
三十里黄旗堡舖兵二名
三十里巨流河舖兵一名東北與承徳縣孤家子/舖接界 以上舖兵共
十七名乾隆四年奉裁十/二名現設五名分逓文報
[033-33b]
義州
東路在城舖兵一名
三十五里大榆樹舖兵二名
三十二里閔隆社舖兵二名東與廣寜/縣接界
南路在城舖兵一名
二十里大嶺舖兵二名
十七里七里河舖兵二名南與錦縣接界隆以上/舖兵共十名乾 四年
奉裁八名現額設二/名分逓二路文報
[033-34a]
吉林黑龍江舊無設立舖兵
[033-34b]
欽定盛京通志卷之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