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三十四
津梁附船艦/
奉天府
錦州府
吉林
黑龍江
糧船附載
[034-2a]
欽定盛京通志
津梁
臣/等謹案夏令十月成梁言橋梁也爾雅方舟
乗泭言舟渡也王政利涉自古先之
盛京為岐豐重地我
太宗文皇帝創修叠道遼河大岸遂成坦途
列聖纉緒䋲武我
皇上
[034-2b]
翠華四詣凡橋梁津渡添建修葺四民懽忭免厲揭之
勞臣/等釐考各屬橋渡臚注於篇謹志津梁第
十四
[034-3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三十四
津梁
奉天府各屬
興京
石提木橋雍正九/年設在
啓運山/ 西
赫穆哩渡城北蘇子河額設槽/船二隻水手十三名
[034-3b]
呼勒渡呼勒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巻亦在蘇子河/額設槽船二隻水手十二名 以上二渡
係開原/縣管理
斡瑚穆渡蘇子河西北渾河上流額/設槽船二隻水手十四名
穆喜渡穆喜國語解見闗郵巻在蘇子河西南額/設槽船二隻水手十二名 以上二渡係
鐵嶺縣/管理
承徳縣
馬官橋城東二/十里
䕶城河橋城西門又有一/在城北門外
[034-4a]
轉灣橋城西二/十里
永安橋城西三十里蒲河經其下俗又名大石橋/
敕建本朝崇徳六年/ 初我
太祖始定瀋陽以西路道途沮洳命修叠道一百二十里/太宗時復建此橋以便行旅至今賴之康熙二十一年
聖祖東巡過此有一首恭載/御製永安橋口占
聖製門乾隆八年有/ 皇上東巡過此
御製雪中過永安橋詩二首十九年有/御製再咏永安橋詩四十三年有
御製題永安橋詩疊道詩四十八年有/御製疊道疊戊戌韻詩均恭載
[034-4b]
天章門/
渾河橋城南/十里
白塔舖橋城南二/十里
北橋城北邊/門外
蒲河木橋城北二/十五里
李岡屯橋城北三/十五里
大窪橋城北四/十里
泥溝舖橋城北五/十里
[034-5a]
范家橋城北九/十里
桑林橋城東南/二十里
白蒿溝橋城東南/三十里
石橋城東南三/十五里
奉集堡橋城東南四/十五里
板橋城西南三/十五里
巨流河浮橋城西南一百里經以上共橋十九座/乾隆四十三年 商民捐修一次
石廟子渡城東二十里舊設渡船二隻乾隆五年/奉裁改設槽船二隻額設水手十二名
[034-5b]
七間房渡城東六十里雍正十年設渡船二隻/額設水手三十二名乾隆五年奉裁
遼河渡城西一百里舊設渡船二十二隻額/設水手五十七名乾隆五年奉裁
十方寺渡城西遼河上係承徳鐵嶺交界/處額設渡船二隻水手十二名
渾河渡城南十里額設渡船二隻水手四十名又/有渡船四隻係巨流河浮橋船乾隆十九
年撥至渾河渡口額/設水手二十四名
遼陽州
昇仙橋城東/門外
鎮逺橋城西/門外
[034-6a]
昇平橋城西/門外
安定橋城南門/外已圯
萬寶橋城北四十五/里蛤蜊河上
梁水橋城東北三里座/以上共橋六
太子河渡城東北十五里額設渡/船二隻水手十二名
海城縣
沙河橋城西/十里
利涉橋城西四/十里
[034-6b]
三岔河橋城西六/十里
事蹟
謹稽
實録天命六年春三月我兵既克遼陽城辛未
太祖命台吉徳格類齋桑古率八旗大臣引兵一千安撫
人民併閲三岔河橋至海州城中官吏及殷富之
家張鼓樂肩輿來迎兩台吉攬轡傳令禁軍士不
得奪民財物登城宿勿入民家既入城兩台吉宿
[034-7a]
公廨軍士俱屯城上次日所遣閲視三岔河之人
來曰橋已拆斷亦無舟楫遂安撫人民而還
三里橋城北/五里
土河橋城北十/五里
八里橋城西南/八里
夾河橋城西南/三十里
楊家橋城西南/七十里
橋頭橋城西南/七十里
[034-7b]
散水橋城西北三十里/以上共橋十座
三岔河渡城西六十里額設渡/船二隻水手二十名
蓋平縣
聖旭橋城東/門外
惠風橋城南/門外
清河橋城南/門外
堝頭河橋城南二/十五里
仙水橋城南四十里俗名張果老橋石上/有掌指及驢跡狀今圯猶存石址
[034-8a]
仙人橋城南五十里已/圮猶存基址
新安河橋城南六/十里
熊岳河橋城南六/十里
淤泥河橋城北五十五里/俗名大石橋
小石橋城西南二十里/以上共橋十座
開原縣
和陽橋城東門外久圯乾/隆三十一年重修
廣順橋城東六/十里
[034-8b]
慶雲橋城西/門外
馬鬃河橋城西三/十里
亮子河橋城西五/十里
清河橋城南/門外
太平橋城南門/外今圯
八里橋城南八里/頭臺子東
三山橋城南三/十里
安逺橋城北門外今圯/以上共橋十座
[034-9a]
扣河渡城東三十里雍正五年設渡船二隻係奉/天府各州縣派撥水手擺渡𨽻開原縣驛
丞管/理
清河渡城南二里舊設槽船二隻水手十二名又/有渡船二隻係乾隆十九年由巨流河撥
至四十一年因渡口水/淺移送遼河口濟渡
鐵嶺縣
遼海橋城南十/五里
柴河橋城北/三里
周勝橋城北十/里今圮
[034-9b]
范河橋城西南范/河南一里
小橋范河南/三里
清河橋城西南懿路城南門/外 以上共橋六座
麒麟渡城西額設渡船二/隻水手二十名
范河渡城南三十里額設槽船二隻水手/二十名係承徳縣撥入就近管理
復州
真武橋城東/門外
沙河橋城南/八里
[034-10a]
公王壩橋城南八/十里
北清渡橋城西南四十里/以上共橋四座
寜海縣
卦符橋城北三/十里
岫巖城
葉和尚橋城西南一/百八十里
錦州府
錦縣
[034-10b]
雙楊店橋城東二/十里
十三山石橋城東八/十五里
小凌河橋城西/門外
高橋城西五/十里
葛王碑橋城北十/八里
利涉橋城東南三十里在星聚屯康熙/十六年建 以上共橋六座
小凌河渡城東十五里額設渡/船二隻水手三十名
大凌河渡城東四十里額設渡/船一隻水手五十名
[034-11a]
寧逺州
募建石橋城西南中右/所城南門外
小石橋中右所西南/土城門外
石橋城西南中前所/城東二十里
五里橋城西南二十五里亂石/山下 以上共橋四座
廣寧縣
通濟橋城中鼓/樓南
經濟橋城内/東隅
[034-11b]
會流橋經濟橋南城内長春/大惠二水至此合流
鄰泮橋城内儒學/西今圯
大惠橋城東門内大/惠水經其下
迎秀橋城西/門内
長春橋城西門内長/春水經其下
新廣濟橋城南/門外
秀水橋城南/門外
新橋城北/門外
[034-12a]
拱辰橋城北門外教/塲南今圯
觀瀾橋城東南/門外
羊膓河橋城東三/十五里
火石橋城東三/十五里
平逺橋城東湖溝/舖東三里
柳河溝橋城東二百二十里雍正九年募修堤道/隨水勢建木橋數座乾隆四十三年經
商民捐修添建石/橋一座木橋六座
四塔橋城南九十/里今圯
[034-12b]
平洋橋城東南高平/驛東五十里
廣濟橋城東南盤山驛東五十里/ 以上共橋二十五座
義州
閲武橋城南/門外
通逺橋城南門/外今圯
凌河橋城北門外座以/上共橋三
吉林各屬
吉林
[034-13a]
遵法橋城内將軍/公署南
珠嚕多觀河橋珠嚕多觀國語解俱見吉林山川/卷城東二百九十里相傳為任和
尚募建二以/上共橋 座
烏拉渡烏拉國語解見建置沿革卷城西十里康/熙十一年設渡船六隻二十五年添設渡
船二隻乾隆五年奉裁/四隻現額設渡船四隻
松花江渡城東南康熙三十三年設渡船八隻雍/正二年移二隻於阿勒楚喀現在額設
渡船/六隻
葉河渡城西南與開原縣交界處額設渡船二隻/係奉天府各州縣𣲖撥水手擺渡𨽻開原
[034-13b]
驛丞/管理
寧古塔
石甸子橋城西一百餘里黑石甸子空/處相傳亦為任和尚募建
阿勒楚喀
阿勒楚喀渡城東北雍正二年自松花江移設渡/船二隻 以上諸渡俱係吉林將軍
管/理
黑龍江各屬
齊齊哈爾
[034-14a]
呼倫河渡呼倫䝉古語解見吉林山川卷/城東六百里額設渡船二隻
嫩江渡城西五里額設渡船/二隻係水師營所轄
塔拉爾河渡塔拉爾蒙古語解見闗郵卷城東北/六十里舊設渡船二隻雍正五年移
設一隻于墨爾根嫩江渡口現在/額設一隻係黒龍江站官管理
墨爾根
訥黙爾河渡訥黙爾國語蒙古語解見疆域形勝/卷城南一百六十里額設渡船二隻
嫩江渡城西北一里雍正五年自/塔哈爾河移設渡船一隻
黑龍江
[034-14b]
黑龍江渡城東額設渡船二隻乾隆十四年添設/ 以上三渡俱係黒龍江水師營管理
糧船附載
奉天運糧船八十隻康熙三十三/年造後裁
遼河運糧船一百隻康熙二十二/年造後裁
伊屯河槳船二十隻康熙二十二年造運糧船一/百隻二十九年改造槳船二
十/隻
混同江運糧船三十隻康熙二十二年原造五十/隻二十三年添造三十隻
五十八年裁去五十隻現存三十隻/額設水手修船夫役共三百三名
[034-15a]
齊齊哈爾運糧船四十隻康熙三十八年自墨爾/根撥來五十隻三十九
年撥往黑龍江十/隻現存四十隻
墨爾根運糧船六十六隻康熙二十八年自黒龍/江撥來二十九年裁去
十六隻三十八年/盡撥往齊齊哈爾
黑龍江運糧船六十隻康熙二十二年自船厰撥/來一百三十二隻三十八
年撥往墨爾根六十六隻三十九年/自齊齊哈爾撥來十隻現存四十隻
呼倫運糧船十隻乾隆五年添造三以上共額設/水手修船夫役 百名 按以
盛京上各處船隻過應修理俱於/ 工部支銀辯理
[034-15b]
聖祖仁謹案康熙二十二年二月輓維艱/ 皇帝念烏拉水陸重鎮輸
特命盛京刑部侍郎噶爾圖防守協領音建琿相視可達/ 混同江河道繪圖進呈復遣噶爾圃等乗小舟自
遼河遣烏拉副都統斡哩瑚等自伊屯口測其水/道淺深覆奏奉
旨設倉四處内地設于巨流河之開城邊外設于鄧子村/ 烏拉設于伊屯門及伊屯口農隙時運米貯于開
城倉内以春秋二季舟運至鄧子村交卸自鄧子/村至伊屯門百里無水路車運至伊屯門倉内由
伊屯河舟運出伊屯口竟達混同江其遼河伊屯/河俱造運船百隻以瀛臺白剪油船為式俱加長
三丈五尺濶七尺高二尺五寸毎隻載米六十倉/石為率其混同江用大船八十隻接運毎船載米
二百石為率其遼河運丁滿兵三百名奉天所屬/各州縣分派水手六百名毎名月給銀一兩仍免
[034-16a]
具丁地伊屯河及混同江水手俱由寧古塔將軍/分派嵗以為常嗣後各鎮開墾既廣儲峙有素無
事輸粟之勞運船積於無用臣等謹稽始末仰見/我
祖軫念民瘼有備無患之至意且以見/ 經畫之事隨時異宜謹詳識馬
[034-16b]
欽定盛京通志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