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十
天章一
皇上聖製
賦二首/
序
書事
記
[010-1b]
論
訂譌二首/
[010-2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十
天章
臣/等謹按殷歌元鳥周詠瓜緜所以述祖徳闡
鴻圖凡皆臣子追紀艱難鋪陳光烈未有躬膺
寳籙溯述造邦基命之源勒諸金石昭示奕世
者也我
皇上文思欽命道隆繼述三莅
[010-2b]
盛京永懷建邦唘土之猷追維沐雨櫛風之迹賦有
陪都之製舞成
世徳之辭紀
大勳則書事有
鴻篇懋元功則復封有
特詠
皇輿標注
敬念
[010-3a]
前勞
戰蹟重圖勤思
謨烈葢惟有
丕顯丕承之徳故有
是彛是訓之言至若
㡬餘鏡古三韓訂范史之訛
乙夜紬編諸加正郝書之謬尤足以立羣言之凖則而
垂為萬世之經臣等謹編録歴年
[010-3b]
御製文暨四詣
盛京
御製詩恭次
綸音後謹列為
天章第三
[010-4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十
天章一
皇上聖製
賦二首/
盛京賦有序/
嘗聞以父母之心為心者天下無不友之兄弟以祖
宗之心為心者天下無不睦之族人以天地之心為
[010-4b]
心者天下無不愛之民物斯言也人盡宜勉而所繫
於為人君者尤重然三語之中又惟以祖宗之心為
心居其要焉葢以祖宗之心為心則必思開創之維
艱知守成之不易兢兢業業畏天愛人於是刑兄弟
而御家邦斯以父母之心為心也孔子曰明乎郊社
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宗廟禘嘗之典
固先王繼志述事之大經也然自聖人象大過肇封
樹以來上陵之制漢代已然我國家肇興盛京豳岐
[010-5a]
之地
橋山在焉昔
皇祖六十一年之間三謁
丹陵用展孝敬
皇考在位百度維新日不暇給適西鄙有事徴役已勞又
藩邸時曾奉
皇祖命往謁
祖陵是以十有三年中未舉是典予小子纘承丕基懼徳
[010-5b]
弗嗣深惟
祖宗締構之勤日有孜孜敬奉神器言念盛京為天作之
基
永陵
福陵
昭陵巍然在望不躬親祀事其奚以擄慤忱而示來許爰
以乾隆癸亥秋恭奉
皇太后發軔京師届我陪都孝思以申
[010-6a]
祖武是仰因周覽山川之渾厚民物之樸淳榖土之沃肥
百昌之繁廡洵乎天府之國興王之㑹也昔邠居相
度召頌公劉岐宅作屏周歌太王莫不於
上帝之監觀下民之君宗三致意焉故物以賦顯事以頌
宣既見於斯豈黙於言乎遂作賦曰
嵗大淵獻時旦栁中協律無射辨方庚辛歴吉日以
建旗駕應龍之和鸞紛灕虖蕤蜿蜒旌雄虹橦鳴鳶
周乎神臯之壤届乎箕尾之躔循我留都殺禋
[010-6b]
珠丘懷精氣仰
徳流既備既申迺御黼座而覲臣僚維締造之彌艱撫草
創之鴻圖曰於休哉是葢突載亳之子殷躐宅鎬之
姬周憑虚致譏於東約安處薦誚於西踰下此離為
十二之國合為六七之候鼎立𤓰分者益琑纎旁魄
不足以殚攄而孟堅平子太冲者倫方且豔陳崤函
隴坻之隘鹽池墨井之腴枍詣天梁之麗三條五劇
之區極鋪張以詭辨彼何辭迺稱諸奚侔夫天作之
[010-7a]
皇宅又何藉萇𢎞與魏舒於是諮文獻攷圖册不恧
不文爰賦其畧聚精搆思挂一漏百粤我清初肇長
白山扶輿所鍾不顯不靈周八十里潭曰闥門鴨緑
混同愛滹三江出焉
帝女夭妹朱果是吞爰生
聖子
帝用錫以姓曰覺羅而徽其稱曰愛新是翦是除匪安匪
康乃有葉赫輝發界藩撫順遂築城於遼陽以為東
[010-7b]
國之宗
天篤其祐載恢厥功天命十年相險宅中謂瀋陽為王氣
所聚乃建盛京而俯闗西故言其封域則雖始自秦
漢歴隋唐以迄遼金歟而舉其規模則維新
皇運膺靈祐之獨深也仰符十度之尾實臨析木之津得
雲漢之所垂維北極之所鄰亦何異乎召伯相宅卜
惟洛食奉春建策留侯演成哉於是乎左挾朝鮮右
據山海北屏白山南帯遼水滄溟為池澎湃㵽渨流
[010-8a]
湯湯赴瀰瀰撇渹迴渾渼浴日沃星莫測其始東
盡使犬之部朔連牧羊之鄙啓我漠恵之原擴我俄
朶之址髙燥埤濕原田毎每走大野而拱太室者萬
有餘里其山則鐡嶺繡嶺平頂降龍木查石門東水
南雙矗嵑聚□嵏□兮屴崱嵌兮
峒□兮□嵃
嵂兮嵣嵡蔽虧日月源流湖江既孕竒而盤鬱亦含
秀而隆崇故夫四蹄雙羽之族長林豐草之衆無不
博産乎其中蹄類則虎豹熊羆野馬野騾鹿麞麅
[010-8b]
狼豺封駝狐貍貛貉跳兔婆娑鼢鼯艾虎貂䑕輕嘉其他
牛馬羊豕之資以日用者葢填閭巷而烝寢訛羽類則野
鷄沙鷄鵞鴨青鸛鶴秃鶖維鵜在梁縮脖鳩燕啄木
鵲鶬鷹鷂鵰鶻紅牙啇倉黄鵪䑕化白鴈霜横曰海
東青出黒龍江林擊則天鵝褫魄甸搏則窟兔走僵
其他鴿雀銅嘴桃蟲鴛鴦雜㳫紛泊騰軼翺翔其草
則蒿艾香蒲蘆葦蕭荻章茅水葱紅藍綬虉馬藺知
時木槿紀節厥維人參三椏五葉氣禀地靈功符隂
[010-9a]
隲啇陸茵陳萹蓄葶藶蠡實兔絲均能已疾其林則
五鍼之松萬年之栢重障隠天幽林蔽澤挺崇槐之
曽青䕃栕栁之濃碧大椿以八千為春夀櫟以不材
為徳爛紅杏與緋桃紛白梀與黄蘖山藤柔韌是資
鞭策鷄桑落黄可供蠶織陸珍既牣海錯亦繁鯉魴
鱒鱖鯼鯽鱅鰱鰷鯝鱧鱤鮠鰌鮎鱓比目分合重唇
浮湛劒餙鮫翅桞炙細鱗牛魚之長丈計帯魚之白
韋編烏鰂之鬚粘石渡父之啄矴船他如蛇馬驢狗
[010-9b]
豚獺豹貛出沒乎洶涌潛躍乎㳺淵蒼龍揵鬐而雲
作赤蠄掉尾而波開老蚌含珠九光燭天神竒是韞
瓌瑰是生雖山經與地志𦍑莫得而詳焉懿兹奥區
原隰畇畇厥田上中厥壤維平抱海負葢跨遼欱宣
渾河為帯興京為襟袤複陸而坦坦黋拓落而芸芸
偉嘉禎之萃薈信槖籥之絪緼
帝眷東顧用畀皇清而為萬載之沛豐若其測圭臬度廣
輪依繩尺疏渠川歌經始詠攸寧又可畧聞矣天命
[010-10a]
天聰丕顯丕繼因其舊瀋拓我新制規天矩地嚮明
授時増八門之詄蕩脅九逵之邐迤翼翼俾倪岧岧
堞雉起
圜丘於郊南單埢垣之潔祕欽柴颺槱陳玉薦幣鼓雲和
升栗以邀肸蠁而昭祀事霜露在履春秋聿遷愾
乎僾乎肇禋閟宫滌濯毛炰元酒太羹
文祖
神宗爰歆於斯符帝車之太乙正王宫於未央重三殿之
[010-10b]
實枚表雙闕於闔閭闕名維何文徳武功殿名維何
崇政建中髙樓望氛厥題鳳凰後宫紫極交㤗清寧
闗雎麟趾化洽家邦維樸而安乃鞏而臧豈其工㮰
檻之刻鏤豈其飾榱橑之焜煌豈其疏龍首之㟪嶫
豈其叛鳳翼之昻蔵匪有心於儉約乃潛揆夫陶唐
大政當陽十亭雁行爰諏爰度日贊日襄結君臣之
一徳而擴我闥於八荒正號紀元以受天慶於是定
兩翼之位列八旗之方黄白紅藍有正有鑲法其象
[010-11a]
於河鼓則其數於羲經神其變於三五握其竒於九
宫
大聖創制動恊天象是猶易之書契乃觀蹄迒焉以樹屏
翰馭輕居重本支百世昌我宗潢佐命之勳曰費英
東額都希福績茂蕭張曰有坐謀曰有折衝既彬彬
而濟濟亦赳赳而彭彭其餘附鳳而攀龍者葢車載
與斗量爰制國書興文教演義譯音物取其肖允維
達海克稱檢校雖絶域其必通即纎故其亦貌夫人
[010-11b]
自為戰王者無敵角嚴則百墉失憑旌揮則三邊定
檄義不返顧勇不重壁是以敉四海而莫攖亘千古
而鮮匹故班禄於累世用以酬夫勞績及其斗杓北
指渉冬背秋爰狩中原我戎是修靡虹采梟蜺斿拖
霧纛建雲旗後屬車前導㳺乗我良産屏彼彫輈右
忘歸之箭勁左繁弱之弓柔倩浰而雷動鴻絧而星
流又何必王良執轡纎阿御軥也哉於是帶甲之士
百萬盡發鷹犬而驟驊騮卑㤗山之為櫓跨渤海以
[010-12a]
張罘林林裔裔列列裒裒命地而後中應聲而先掊
散壄麋之羣友剔穴狸之伏留駭巘麢之儦俟讋郊
兎之佻偷既肩惰指倦而麌麌之羣猶縁陵蔽野比
夏草之稠焉爰用三驅示無盡劉更命羽林佽飛之
士手豹尾踞虎頭搏洞熊殱澤䝏觀壯夫之鶴躍快
猛獸之貙膢乃獻我成禽舍彼踐毛擇其上殺允惟
左膘以奉宗廟乾豆烹炰次充賓客乃薦君庖班獲
行賞訖乎輿僚是盖因天地之利習軍旅之勞戰則克
[010-12b]
而祭受福古者蒐苖獮狩之禮所為昭詎其三時
之土榖奪百姓之腴膏蹂桑柘之地廣虞獵之郊如
子虚上林之所嘲也哉將將蕃后䕫夔列君奉贄來
朝齋遫侍晨或稽首而請聘或傾心而納姻於是樂
以九奏饗以八珍邁呼韓之朝天踰頡利之舞庭合
内外為一家自我
祖而已然坰牧之宜曰太凌河亘肥壤之博衍茁靈草之
敷披夏蚊避境春泉漾波是以駉駉之牡蕃孳孔多爾
[010-13a]
其驪驈騅駓騂騏駱驒騮馰驔騧馯□駰騢或眠而
馾或行而□惟致逺之有賴亦揚威之無過畿甸既
闢農桑是咨爰飭田畯爰勵甸師物蚤晚之種辨髙
下之宜男則耕耘是務女則織紝是謀抑工商之末
業勤衣食之本圗故深耕易耨榖用滋也九夏三耘
免汙萊也雨我公田遂及私也庤我錢鏄銍艾時也
我簋斯盛實佳粢也我倉如陵庾如坻也服尚布棉
奚纎美也器用陶匏戒奢靡也土物是愛神降嘉生
[010-13b]
黍維秬秠稻維糯秔粟維穈芑粱維白黄解蠡胡麻
來牟鈴鐺蘇分紫赤豆有豌豇蔬則蕓薹薤蒜蘿蔔
韭葱蔞蒿蒲笋紫堇茴香壺盧蔓菁萵苣葵薑鮮不
斾斾穟穟唪唪幪幪驛驛厭厭綿綿穰穰惟脈土之
獨純斯穡事之孔良農隙教戰守禦相望國以殷富
兵以盛彊鬱葱佳氣盤礴無垠民風噩噩伾侁自然
休有
烈光格於
[010-14a]
皇天
上帝其子之維有歴年是以我
世祖因人心之歸清順天意之厭明掃驅除之閏位統子弟
之精兵無亾矢遺鏃之費而膺圖正位乎燕京葢嘗
考千古之興替稽百代之厯數拒符瑞之難諶信仁
義之堪守斥逐鹿之蠱說審神器之有授乃知
帝命不時眷清孔厚也不有開之何以培之不有作之何
以得之夫其披荆棘冒氛霾歴艱辛躬利害無嬗代
[010-14b]
之迹而受車書之來者葢書所謂于湯有光詩所謂
民之攸歸矣皇矣陪都實惟帝鄉乃命秉鉞之帥乃
置五部之卿民安郡縣旗樂屯莊春秋耕斂我倉我
箱朝㑹朔望躋躋蹌蹌昭萬年之有道卜百世之靈
長乃作頌曰
於鑠盛京維瀋之陽大山廣川作觀萬方虎踞龍蟠
紫縣浩穰爰浚周池爰築長墉法天則地陽耀隂蔵
貨别隧分旗亭五重神基崇峻帝系綿昌周曰邠岐
[010-15a]
漢惟豐沛白水慶善興王之㑹長白隆隆滄溟濊濊
形勝之選奕世永頼俯臨區夏襟控中外休飬百年
既豐而㤗溯其始謀繼序敢懈昔我
皇祖三至斯土棽麗六飛森沈萬旅孔碩九重不遑安處
祗謁
山陵亦臨朝宁置酒故宫用酧父老乃霈恩施逮乎編户匪
勤於廵良慕乎古閔予弗徳實纘丕基嵗時
太廟陟降格思𬗟仰
[010-15b]
鼎湖惟瞻惟依荷
天之龍際時之和駕言徂東絡繹羽儀風舉雲摇鱗萃魚
麗我賓我臣我行是隨載至神鄉載覲
園寢靈鬱崇輝祥凝巨瀋原廟衣冠覇陵衾枕松栢雲縵
溪池流淰盪滌洪鑪陶甄羣品石馬悲風淚泉沾祍
豈必羮墻一氣是禀聿造故宫故宫赫赫聿升太階太階
奕奕無彩之飾惟厚之積皓曜䨲照歙赩烏赤左墄右平
坤闔乾闢土壁葛燈遐哉儉徳詒我孫謀萬年之宅
[010-16a]
乃開南端設席肆筵爰爵周親及彼鵷鸞南陽故舊
洒如言言惟此嘉師
列祖之臣是噢是咻是貽我躬敬之敬之翼翼惴惴於億
萬嵗皇圖永綿
神樹賦有序/
永陵内
肇祖惟謹蔵衣冠
興祖實奉安龍脉正中
[010-16b]
景祖
顯祖昭穆左右
興祖寳鼎前生瑞榆一株輪囷盤鬱圓覆
佳城尊之曰
神樹敬為賦以紀之
懿乎
啟運之為山也分
長白之龍榦結秘
[010-17a]
聖之神丘屏納緑窩集之瑞麓帶蘇克素河之祥流是以
橋山建鼎
原廟蔵旒以祀以禋緜繼繩於奕代卜年卜世揚
光烈於千秋爰生
神樹非栢非松根從天上分來想銀河之歴歴種豈人
間所有鬱佳氣之䓗䓗前乎此者昭靈貺其若彼後
乎此者垂景佑於無窮儼若
帝謂東王木公曰赫圖阿拉
[010-17b]
興王之里山聲告慶繁禔祉乎
丹陵河色呈榮郁英華乎白水宜有嘉䕃圎覆
鼎湖如繖如葢為禎為符木公承命咨之女夷叶/選材去
柘舉瑞得揄是誠兆大清之篤祜庇萬葉而多餘者
也爾其夭矯籠蓯閜砢蟠薄偃仰森沉離披錯落翩
乎軒庭紫鳳翔阿閣偨池䓗蒨緑翠丹黄參差杳藹
雲日風霜又如禹代御龍遊帝鄉夫其貝多菩提建
木蟠桃荒唐謬悠增誕騰嘲至夫樗材散木枯樹浮
[010-18a]
槎玩世狎物寓意興嗟則何如徴實蹟於無斁表庥
應於有遐者哉乃作頌曰
巍巍
永陵
興皇都兮吉雲在上滃扶疎兮與地同久霜露濡兮金幢
玉節布以舒兮䕃暄承閏永刧俱兮數上/聲葉億萬緜
世如兮
[010-19a]
序
盛京尊蔵寶譜序
乾隆十一年春閲交㤗殿所儲諸寶既詳定位置為
文記之其應别貯者分别收貯至其文或複見及國
初行用者為數凡十雖不同於現用之寳而未可與
古玩並列因念盛京為國家發祥地
祖宗神爽實所憑依朕既重繕
列祖實録尊蔵鳳凰樓上覲揚
[010-19b]
光烈傳示無疆想當
開天之始凝受
帝命寶符煥發六合承式璠璵孚尹
手澤存焉記不云乎陳其宗器𢎞璧琬琰陳之西序崇世
守也爰奉此十寶賫送盛京鐍而蔵之而著其縁起
如此
[010-20a]
書事
己未嵗我
太祖大破明師於薩爾滸山之戰書事
葢聞國之將興必有禎祥然禎祥之賜由乎
天而致
天之賜則由乎人予小子於己未嵗我
太祖太破明師於薩爾滸之戰益信此理之不爽也爾時
草剏開基篳路藍縷地之里未盈數千兵之衆弗滿數
[010-20b]
萬惟是
父子君臣同心合力師直為壯荷
天之龍用能破明二十萬之衆每觀
實録未嘗不流涕動心思我
祖之勤勞而念當時諸臣之宣力也謹依
實録叙述其事如左
己未二月明帝命楊鎬杜松劉綎等統兵二十二萬號
四十萬來攻左翼中路以杜松王宣趙夢麟張銓督
[010-21a]
兵六萬由渾河出撫順闗右翼中路以李如栢賀世
賢閻鳴㤗督兵六萬由清河出鴉鶻闗左翼北路以
馬林麻岩潘宗顔督兵四萬由開原合葉赫兵出三
岔口右翼南路以劉綎康應乾督兵四萬合朝鮮兵出
寛甸口期並趨我興京三月朔我西路偵卒遥見火
光馳告甫至而南路偵卒又以明兵偪境告我
太祖曰明兵之來信矣南路駐防之兵有五百即以此拒
之明使我見先南路有兵者誘我兵而南也其由撫
[010-21b]
順闗西來者必大兵急宜拒戰破此則他路兵不足
患矣即於辰刻率大貝勒代善後封禮/親王及衆貝勒大
臣統城中兵出而令大貝勒前行時偵卒又以明兵
出清河路來告大貝勒曰清河之界道途偪仄﨑嶇
兵未能驟至我兵惟先往撫順以逆敵兵遂過扎喀
闗與逹爾漢侍衛扈爾漢後授三等/子世職集兵以待
上之至時
四貝勒即我帝/宗皇 太/以祀事後至謂大貝勒曰界藩山上
[010-22a]
我築城夫役在焉山雖險倘明之將帥不惜士卒奮
力攻之䧟夫役奈何我兵宜急進以安夫役之心大
貝勒等善是言下令軍士盡擐甲日過午至太蘭岡
大貝勒及扈爾漢欲駐隠僻地以待敵
四貝勒艴然曰正宜耀兵列陣明示敵人壯我夫役士卒
之胆俾并力以戰何故令兵列隠僻地耶巴圖魯額
亦都後為一等大臣/追封𢎞毅公曰
貝勒之言是也我兵堂堂正正以向敵人遂督兵前赴界
[010-22b]
藩對明兵營列陣而待初衆貝勒兵未至我國防禦
築城夫役之兵僅四百人伏薩爾滸谷口伺明總兵
杜松王宣趙夢麟之兵過谷口將半尾擊之追至界
藩渡口與築城夫役合據界藩山之吉林崖杜松結
營薩爾滸山而自引兵圍吉林崖仰攻我兵我兵四
百人率衆夫役下擊之一戰而斬明兵百人時我國
衆貝勒甫至見明兵攻吉林崖者約二萬人又一軍
列薩爾滸山巔遥為聲勢四大貝勒與諸將議曰吉林
[010-23a]
崖巔有防衛夫役之兵四百人急增千人助之俾登
山馳下衝擊而以右翼四旗兵夾攻之其薩爾滸山
之兵則以左翼四旗兵當之遂遣兵千人往吉林崖
上至問四大貝勒破敵策四大貝勒具以前議告
上曰日暮矣且從汝等今分右翼四旗之二與左四旗兵
合先破薩爾滸山所駐兵此兵破則界藩之衆自䘮
胆矣再令右二旗兵遥望界藩明軍俟我兵由吉林
崖馳下衝撃時併力以戰是時我國近都城之兵乗
[010-23b]
善馬者先至乗駑馬者後至其數十里外者尚未至
于是合六旗兵進攻薩爾滸山明兵駐營列陣發鎗
礟我兵仰而射之奮力衝擊不移時破其營壘死者
相枕籍而所遣助吉林崖之兵自山馳下衝擊右二
旗兵渡河直前夾擊明兵之在界藩山者短刃相接
我兵縱横馳突無不一當百遂大破其衆明總兵杜
松王宣趙夢麟等皆沒於陣横屍亘山野流血成渠
其旗幟器械及士卒死者蔽渾河而下如流澌焉追
[010-24a]
奔逐北二十餘里至碩欽山時已昏軍士沿途搜勦
者又無數是夜明總兵馬林兵營於尚間崖濬壕嚴
斥堠鳴金鼓自衛我兵見之乗夜馳告於大貝勒翼
旦大貝勒以三百餘騎馳往馬林兵方㧞營見大貝
勒兵至回兵結方營環營濬壕三匝列火器俾習火
噐者立壕外繼列騎兵以俟又潘宗顔一軍距西三
里外營斐芬山大貝勒見之使人馳告於
上時我國逺路之兵亦陸續至與大貝勒兵合明左翼中
[010-24b]
路後營遊擊龔念遂李希泌統歩騎萬人駕大車持
堅楯營於斡琿鄂謨地環營濬壕外列火器
上見之與
四貝勒率兵不滿千人分其半下馬歩戰明兵發火噐拒
敵
四貝勒引騎兵奮勇衝入我歩兵遂斫其車破其盾明兵
又大敗龔念遂李希泌皆陣沒焉㑹大貝勒使人至
知明兵已營尚間崖
[010-25a]
上不待
四貝勒兵急引侍從四五人往日中至其地見明兵四
萬人布陣成列
上趣令我軍先據山巔向下搏擊衆兵方欲登山而馬林
營内之兵與壕外兵合
上曰是將與我戰也我兵且勿登山宜下馬歩戰令大貝
勒往諭時左二旗兵下馬者方四五十人明兵已自
西突至大貝勒代善言於
[010-25b]
上曰兵已進矣即怒馬迎戰直入其陣二貝勒阿敏三貝
勒莽古爾㤗與衆台吉等各鼓勇奮進兩軍搏戰遂
敗明兵斬首捕鹵過當方戰時我六旗兵見之不及
布列行陣人自為戰前後弗相待縱馬飛馳直逼明
營明兵發鳥鎗巨礟我兵衝突縱擊飛矢利刃所向
無前明兵不能支又大敗遁走我兵乗勝追撃明副
將麻岩及大小將士皆陣沒總兵馬林僅以身免滅
迹掃塵案角隴種尚間崖下河水為之盡赤
[010-26a]
上復集軍士馳徃斐芬山攻開原道潘宗顔兵令我兵之
半下馬仰山而攻宗顔兵約萬人以楯遮蔽連發火
器我兵突入摧其揗遂破之宗顔全軍盡沒時葉赫
貝勒錦台什布揚古欲助明與潘宗顔合其兵甫至
開原中固城聞明兵敗大驚而遁是時我軍既擊破
明二路兵
上乃收全軍至固勒班地方駐營而明總兵劉綎李如栢
等由南路進者已近逼興京偵卒馳告
[010-26b]
上遂命扈爾漢先率兵千人往禦翼旦
上復命二貝勒阿敏率兵二千繼之
上率衆貝勒大臣還軍至界藩行凱旋禮刲八牛祭纛告
天大貝勒代善請曰吾先歸從二十騎微行探信祀畢
上徐來
上許諾三貝勒莽古爾㤗亦相繼行
四貝勒馳至
上前請與俱往
[010-27a]
上曰汝兄微行往探汝隨吾後行
四貝勒曰兄獨往吾留此未安也遂亦行日暮大貝勒回
至興京入宫則
皇后内廷等見大貝勒至亟問禦敵策大貝勒曰撫順開
原二路敵兵已破誅戮且盡南來兵已遣將往禦我
待
父皇命當即往破之於是大貝勒復出城迎
上子大屯之野
[010-27b]
上自界藩啓行至興京平明命大貝勒三貝勒
四貝勒統軍士禦劉綎而留兵四千於都城待李如栢賀
世賢等之兵初劉綎兵出寛甸進棟鄂路我居民避
匿深山茂林中劉綎悉焚其柵寨殺其孱弱佐領託
保額爾訥額赫率駐防五百人迎敵劉綎兵圍之數
重額爾訥額赫死之并傷我卒五十人託保引餘兵
與扈爾漢軍合扈爾漢伏兵山隘以待已刻大貝勒
及三貝勒
[010-28a]
四貝勒引兵甫出瓦爾喀什窩集時劉綎所率精銳二萬
人先遣萬人前掠將趨登阿布達哩岡布陣大貝勒欲
引兵先登馳下擊之
四貝勒曰兄統大兵留此相機為援吾先督兵登岡自上
下撃之大貝勒曰善吾引左翼兵出其西汝引右翼
兵登山俾將士下撃汝立後督視勿違吾言輙輕身
入也
四貝勒遂率右翼兵徃先引精騎三十人超出衆軍前自
[010-28b]
山馳下奮撃之兵刃交接戰甚酣後軍隨至衝突而
入大貝勒又率左翼兵自山之西至夾攻之明兵大
潰
四貝勒乗勝追擊與劉綎後隊兩營兵遇綎倉卒不及陣
四貝勒縱兵奮擊殱其兩營兵萬人劉綎戰死是時明海
葢道康應乾歩兵合朝鮮兵營于富察之野其兵執
筤筅長鎗被籐甲皮甲朝鮮兵被紙甲其胄以桞條
為之火器層叠列待
[010-29a]
四貝勒既破劉綎兵方駐軍衆貝勒皆至遂復督兵攻應
乾明兵及朝鮮兵敵兢發火器忽大風驟作走石揚
沙烟塵反撲敵營昏冥晝晦我軍乗之飛矢雨發又
大破之其兵二萬人殱焉應乾遁去先是二貝勒阿
敏扈爾漢前行遇明遊撃喬一琦兵擊敗之一琦收
殘兵奔朝鮮都元帥姜功烈營時功烈據固拉庫崖
衆貝勒復整兵逐一琦遂攻朝鮮營功烈知明兵敗
大驚遂按兵偃旗幟遣通事執旗来告曰此來非吾
[010-29b]
願也昔倭侵我國據我城郭奪我疆土急難之時頼
明助我獲退倭兵今以報徳之故奉調至此爾撫我
我當歸附且我兵之在明行間者已被爾殺此營中
皆髙麗兵也明兵逃匿于我者止遊撃一人及所從
軍士而已當執之以獻四大貝勒定議乃曰爾等降
先令主將來否則必戰功烈復遣使來告曰吾若今
夕即往恐軍亂逃竄其令副元帥先往宿貝勒營以
示信詰朝我率衆降遂盡執明兵擲於山下付我明
[010-30a]
遊擊喬一琦自縊死於是朝鮮副元帥先詣衆貝勒
降翼日姜功烈率兵五千下山降衆貝勒宴勞之送
功烈及所部將士先詣都城
上御殿朝鮮都元帥姜功烈及副元帥等匐匍謁見
上優以賓禮數賜宴厚遇之士卒悉留豢飬四大貝勒既
殱南路明兵四萬人我軍駐三日籍其俘獲人馬輜
重鎧仗而還是役也明以傾國之兵雲集遼藩又招
合朝鮮葉赫分路來侵五日之間悉被我軍誅滅其
[010-30b]
宿將猛士暴骨骸于外士卒死者不啻十餘萬我軍
邀
天佑助以少撃衆無不催堅挫銳迅奏膚功策勲按籍我
士卒僅損二百人自古克敵制勝未有若斯之神者
也時明經畧楊鎬駐瀋陽聞三路兵敗大驚急檄總
兵李如栢副將賀世賢等回兵如栢等自呼蘭路遁
歸我哨兵二十人見之據山上鳴螺繫㡌弓弰揮之
作招集大兵狀已而呼噪下擊殺四十人獲馬五十
[010-31a]
匹明兵奪路而逃相蹂踐死者復千餘人庚寅大軍
還至城都
上顧衆貝勒大臣曰明以二十萬衆號四十七萬分四路
并力來戰今我不踰時破之遂獲全勝各國聞之若
謂我分兵拒敵則稱我兵衆若謂我往來勦殺則服
我兵強傳聞四方孰不懾我軍威者哉嗚呼是由一
戰而明之國勢益削我之武烈益揚遂乃克遼東取
瀋陽王基開帝業定夫豈易乎允因我
[010-31b]
太祖求是于
天復讐乎
祖同兄弟子姪之衆率股肱心膂之臣
親冐矢石授方畧一時
聖嗣賢臣抒勞効悃用成鴻勲我大清億萬年丕丕基實
肇乎此予小子披讀
實録未嘗不起敬起慕起悲媿未能及其時以承
訓抒力於行間馬上也夫我
[010-32a]
祖如此勤勞所得之天下子若孫覩此戰蹟而不思所以
永
天命綿帝圖兢兢業業治國安民凛惟休惟恤之誡存監
夏監殷之心則亦非予子孫而已爾此予覩薩爾滸
之戰所由書事也此予因
實録尊蔵人弗易見而特書其事以示我大清億萬年子
孫臣庶期共勉以無忘
祖宗開創之艱難也
[010-33a]
記
文溯閣記
輯四庫之書分四處以庋之方以類聚數以偶成文
淵文源文津三閣之記早成則此文溯閣之記亦不
可再緩因為之辭曰
權輿二典之賛堯舜也一則曰文思一則曰文明葢
思乃藴於中明乃發於外而胥藉文以顯文者理也
文之所在天理存焉文不在斯乎孔子所以繼尭舜
[010-33b]
之心傳也世無文天理冺而不成其為世夫豈鉛槧
簡編云乎哉然文固不離乎鉛槧簡編以化世此四
庫之輯所由亟亟也兹則首部告成綱紀已定與之
暇以究其核督之勤以防其忽乙夜㡬暇亦亹披覧
怪僻側艶滌濯剗磢犂然理明裒然文顯所餘三部
唯鈔胥之事然而豕亥陶隂猶不可不讐校也四閣
之名皆冠以文而若淵若源若津若溯皆从水以立
義者葢取范氏天一閣之為亦既見於前記矣若夫
[010-34a]
海淵也衆水各有源而同歸於海似海為其尾而非
源不知尾閭何洩則仍運而為源原始反終大易所
以示其端也津則窮源之徑而溯之是則溯也津也
實亦迨源之淵也水之體用如是文之體用顧獨不
如是乎恰於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詩所謂溯澗
求本之義而予不忘
祖宗創業之艱示子孫守文之模意在斯乎意在斯乎
[010-35a]
宋孝宗論
宋孝宗之事髙宗可謂極其孝光宗之事孝宗可謂
極其不孝
天道好還在孝宗不宜有此豈
天未垂鑒乎余謂此正所以
天之垂鑒也葢人君之孝與庶人不同必當思及祖宗不
失其業兹南渡之宋祖宗之業已失其半不思復中
原報國恥而區區於飬志承歡之小節斯可謂之孝
[010-35b]
乎且孝宗奉髙宗遊西湖已獨不共遊乎是託於娛
親而私以行樂是可謂之孝乎又恐髙宗往西湖為勞
於宫内肖其勝斯不更勞民而費財乎光宗受制悍
婦非人類其不孝固不必責而孝宗之所以得此豈
無所以致之之由乎此即
天道好還所以垂鑒也稗官小乗乃謂臨安士庶皆興於
孝何其見之小哉葢此論非予不能言亦不敢言今
嵗秋將携諸皇子往盛京明年春南巡亦必至西湖
[010-36a]
命於兩處各立碑誌之以示天子之孝當以不失祖
業為重而承歡飬志固不在逰山玩景之小節也
[010-37a]
訂譌二首/
三韓訂謬
嘗讀後漢書三韓傳稱辰韓人兒生欲令頭扁皆押
之以石訝其說之悖於理而肆為詭誕以惑世也夫
以石押頭壯夫且不能堪而以施之初墮地之小兒
實非人情所宜有間考三韓建國本末諸史率多牴
牾以方位凖之葢在今奉天東北吉林一帯壤接朝
鮮與我國朝始基之地相近國朝舊俗兒生數日即
[010-37b]
置卧具令兒仰寢其中久而腦骨自平頭形似扁斯
乃習而自然無足為異辰韓或亦類是耳范蔚宗不
得其故從而曲為之解甚矣其妄也且如漢人生兒
常令側卧久而左右角平頭形似狹䝉古人生兒以
韋帯束之木版植立於地長則股形微箕此亦皆習
而自然無足為異藉如蔚宗所言豈漢人䝉古亦皆
以石押之令其頭狹而股箕乎若夫三韓命名史苐
列馬韓辰韓弁韓亦曰/弁辰而不詳所以稱韓之義陳夀
[010-38a]
魏志直云韓地韓王魚豢魏畧且以為朝鮮王凖冐
姓韓氏其為附㑹尤甚葢國語及䝉古語皆謂君長
為汗韓與汗音相混史載三韓各數十國意當時必
有三汗分統之史家既不知汗之為君而庸鄙者至
譌韓為族姓何異扣槃捫籥以喻日哉且中外語言
不通不能強為詮解者勢也今夫天昭昭在上人皆
仰之然漢語謂之天國語謂之阿卜喀䝉古語謂之
騰格里西畨語謂之那木喀回語謂之阿思滿以彼
[010-38b]
語此各不相曉而人之所以敬與天之所以感則無
弗同若必一一以漢字牽附臆度之能乎不能夫韓
與汗音似義殊謬而失之誣猶可也至於以石押頭
之謬實悖於理斯不可也然則余之三韓訂謬之作
烏容已乎哉
夫餘國傳訂謬
近閲四庫全書内元郝經續後漢書所作夫餘國列
傳其官有馬加牛加之名訝其誕詭不經疑有舛誤
[010-39a]
因命館臣覆勘其説實本之後漢書及三國魏志夫
餘傳之文於是歎范蔚宗陳夀之徒不識方言好竒
逞妄疑誤後人而更惜郝經之失於裁擇也其傳曰
國以六畜名官有馬加牛加豬加狗加諸加别主四
出道有敵諸加自戰下户擔糧飲食之信如其言則
所謂諸加者何所取義乎史稱夫餘善飬牲則蓄牧
必蕃盛當各有官以主之猶今䝉古謂典羊之官曰
和尼齊和尼者羊也典馬者曰摩哩齊摩哩者馬也
[010-39b]
典駝者曰特黙齊特黙者駝也皆因所牧之物以名
其職特百官中之一二誌夫餘者必當時有知夫餘
語之人譯其司馬司牛者為馬家牛家遂訛為馬加
牛加正如周禮之有羊人犬人漢之有狗監耳若必
以六畜名官寓相貶則郯子所對少皥氏鳥名官為
鳥師而鳥名又何以稱乎蔚宗軰既訛家為加又求
其說而不得乃强為之辭誠不值一噱總由晋宋間
人與外域道里遼阻於一切音譯素所不通遂若越
[010-40a]
人視秦人之肥瘠率憑耳食為傳㑹甚至借惡詞醜
字以曲肆其詆毀之私可鄙孰甚且蔚宗以附彭城
王義康謀反伏誅陳夀索米為人作佳傳其人皆不
足取其言又何足據乎苐後漢書三國志久經刋行
舊文難以更易因命於續後漢書中改加為家並為
訂其踳謬如右
[010-40b]
欽定盛京通志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