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e0078 證治準繩-明-王肯堂 (WYG)


[039-1a]
欽定四庫全書
 證治凖繩卷三十九
            明 王肯堂 撰
 傷寒
  總例上
   四時傷寒不同/ 不可汗  傳變/ 汗下大法/ 可汗/
四時傷寒不同隂陽大論云春氣温和夏氣暑熱秋氣
清涼冬氣冷冽此則四時正氣之序也 冬時嚴寒萬
[039-1b]
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冐之者乃名傷寒耳
 其傷於四時之氣皆能為病即下文時/行之氣以傷寒為毒
者以其最成殺厲之氣也 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
即病寒毒藏于肌膚至春變為温病至夏變為暑病暑
病者熱極重於温也内經曰先夏至日為温病後夏至/日為暑病温暑之病本傷于寒而
得之故太醫均/謂之傷寒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熱病者皆由
冬時觸寒所致非時行之氣也活人云夏月發熱惡寒/頭痛身重肢節疼痛其
脈洪盛者是也冬傷於/寒因暑氣而發為熱病 凡時行者春時應煖而反大
[039-2a]
寒夏時應熱而反大涼秋時應涼而反大熱冬時應寒
而反大温此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歳之中長㓜之
病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此辨傷寒/時氣之異 夫欲候知
四時正氣為病及時行疫氣之法皆當按斗厯占之
四時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候決病法
 立春正月節斗指艮 雨水正月中指寅 驚蟄二
 月節指甲 春分二月中指夘 清明三月節指乙
  穀雨三月中指辰 立夏四月節指㢲 小滿四
[039-2b]
 月中指己 芒種五月節指丙 夏至五月中指午
  小暑六月節指丁 大暑六月中指未 立秋七
 月節指坤 處暑七月中指申 白露八月節指庚
  秋分八月中指酉 寒露九月節指辛 霜降九
 月中指戌 立冬十月節指乾 小雪十月中指亥
  大雪十一月節指壬 冬至十一月中指子 小
 寒十二月節指癸 大寒十二月中指丑二十四氣/節有十二
 中氣有十二五日為一候氣亦同合有/七十二候決病生死此湏洞解之也
[039-3a]
九月霜降候宜漸寒向冬大寒至正月雨水節後宜解
也所以謂之雨水者以氷雪解而為雨水故也至二月
驚蟄節後氣漸和煖向夏大熱至秋便涼此為四/時正氣 從
霜降以後至春分以前凡有觸冐氷雪體中寒即病者
謂之傷寒也九月十月寒氣尚㣲為病則輕十一月十
二月寒冽已嚴為病則重正月二月寒漸將解為病亦
輕此以冬時不調適有傷寒之人即為病也此為四時/正氣中而
理病/者也 其冬有非節之煖者名曰冬温冬温之毒與傷
[039-3b]
寒大異冬温復有先後更相重沓亦有輕重為治不同
證如後章此為時行之氣前云冬時應寒而反大温者/是也 冬温應常紀者有三歲少隂司天之
政五之氣陽明司天之政終之氣厥隂司天之政終之/氣皆病冬温其不應常紀而反常者則不可候之而隨
時變/易也 從立春節後其中無暴大寒又不氷雪而有人
壯熱為病者此属春時陽氣發於外冬時伏寒變為温
此為温病也内經曰冬傷於寒春必病温外邪喚出/内邪也 春温應常紀者有四嵗少陽司天之政初
之氣太陽司天之政初之氣陽明司天之政終之氣太/隂司天之政二之氣皆病温其不應常紀而反常者不
可候之而隨/時變易也 從春分以後至秋分節前天有暴寒者
[039-4a]
皆為時行寒疫也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時陽氣尚弱
為寒所折病熱猶輕五月六月陽氣已盛為寒所折病
熱則重七月八月陽氣已衰為寒所折病熱亦㣲其病
與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此辨時行與傷寒相似/治法不同要在辨其病
原寒熱温三者之異則用/藥冷熱之品味判然矣 十五日得一氣於四時之
中一時有六氣四六名為二十四氣也 然氣候亦有
應至而不至或有未應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過者皆
成病氣也素問六㣲㫖大論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過何也岐伯曰至而至者和
[039-4b]
至而不至來氣不及也未至而至來氣有餘也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何如岐伯曰應則順否則逆逆則變
生變生則病有金匱要略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及 至而太過何故也師曰冬至之後甲子
夜半少陽起少隂之時陽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
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天大寒不解此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時此為至而太過
也/ 但天地動静隂陽鼔撃者各正一氣耳是以彼春
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是故冬至之後一
陽爻升一隂爻降也夏至之後一陽氣下一隂氣上也
斯則冬夏二至隂陽合也春秋二分隂陽離也隂陽交
[039-5a]
易人變病焉此君子春夏養陽秋冬養隂順天地之剛
柔也小人觸冒必嬰暴疹須知毒烈之氣留在何經而
發何病詳而取之是以春傷於風夏必飱泄夏傷於暑
秋必病瘧秋傷於濕冬必欬嗽冬傷於寒春必病温此
必然之道可不審明之 傷寒之病逐日淺深以施方
經曰未滿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滿三日者可泄而已 今世人傷寒或始不早
治或治不對病或日數久淹因乃告醫醫人又不依次
第而治之則不中病皆宜臨時消息制方無不效也
[039-5b]
今採仲景舊論錄其證候診脈聲色對病真方有神驗
者擬防世急也仲景之書逮今千年而顯/用于世者王叔和之力也 又土地温
涼高下不同物性剛柔飡居亦異是故黄帝興四方之
問岐伯舉四治之能以訓後賢開其未悟者臨病之工
宜須兩審也龎叔和非醫方圓機孰能臻此也如桂枝/湯自西北二方居人四時行之無不應驗
自江淮間地偏煖處惟冬及春可行之自春末及夏至/以前桂枝麻黄青龍内宜加黄芩也自夏至以後桂枝
内又須隨證増知母大青石膏升麻輩取汗也若時行/寒疫及病久虚寒者正用古方不待加減矣夏至以後
雖宜白虎湯自非新中暍而變暑病乃汗後解表藥耳/ 白虎未能驅逐表邪故也或有冬及始春寒甚之時
[039-6a]
人患斯病因汗下後偶變狂躁不解須當作内熱治之/不拘於時令也南方無霜雪之地不因寒氣中人地氣
不藏蟲須泄毒嵐瘴間作不用此治法别有方也又一/州之内有山居者為居積隂之所盛夏氷雪其氣寒腠
理閉難傷於邪其人夀其有病者多中風中寒之疾也/有平澤居者為居積陽之所嚴冬生草其氣温腠理疎
易傷於邪其人夭其有病/者多中温中暑之疾也
 王夫傷於寒有即病者焉有不即病者焉即病者發
 於所感之時不即病者過時而發於春夏也即病謂
 之傷寒不即病謂之温與暑夫傷寒温暑其類雖殊
 其所受之原則不殊也由其原之不殊故一以傷寒
[039-6b]
 而為稱由其類之殊故施治不得以相混以所稱而
 混其治宜乎貽禍後人以歸咎於仲景之法而委廢
 其大半也吁可謂溺井怨伯益失火怨燧人矣夫法
 也方也仲景專為即病之傷寒設不兼為不即病之
 温暑設也後人能知仲景之書本為即病者設不為
 不即病者設則尚恨其法散落所存不多而莫能禦
 夫麤工妄治之萬變果可憚煩而或廢之乎今人雖
 以治傷寒法治温暑亦不過借用耳非仲景立法之
[039-7a]
 本意也雖然豈特可借以治温暑而已凡雜病之治
 莫不可借也今人因傷寒治法可借以治温暑遂謂
 其法通為傷寒温暑設吁此非識流而昩源者與請
 以證之夫仲景之書三隂經寒證居熱證什之七八
 彼不即病之温暑但一於熱耳何由而為寒哉夫惟
 後人以仲景書通為傷寒温暑設遂致諸温劑皆疑
 焉而不敢用韓祗和雖覺桂枝湯之難用但謂今昔
 之世不同然未悟仲景書本為即病之傷寒設也且
[039-7b]
 其著㣲㫖一書又純以温暑作傷寒立論而即病之
 傷寒反不言及又以夏至前胸膈滿悶嘔逆氣塞腸
 鳴腹痛身體拘急手足逆冷等證視為温暑謂與仲
 景三隂寒證脈理同而證不同遂别立温中法以治
 夫仲景所叙三隂寒證乃是冬時即病之傷寒故有
 此證今欲以仲景所叙三隂寒症求對於春夏温暑
 之病不亦惽乎以余觀之其胸膈滿悶嘔逆氣塞等
 證若非内傷冷物則不正暴寒所中或過服寒藥所
[039-8a]
 變或内外俱傷於寒之病也且祗和但曰寒而當温
 然未嘗求其所以為寒之故能求其故則知温暑本
 無寒證矣朱奉議作活人書累數萬言於仲景傷寒
 論多有發明其傷寒即入隂經為寒證者諸家不識
 而奉議識之但惜其亦不知仲景專為即病者立法
 故其書中每每以傷寒温暑混雜議論竟無所别況
 又視傷寒論為全書遂将次傳隂經熱證與即入隂
 經寒證牽合為一立說且謂大抵傷寒陽明證宜下
[039-8b]
 少隂證宜温而於所識即入隂經之見又未免自相
 悖矣夫陽明證之宜下者固為邪熱入胃其少隂證
 果是傷寒傳經熱邪亦可温乎況温病暑病之少隂
 尤不可温也自奉議此說行而天下後世蒙害者不
 無矣迨夫成無已作傷寒論註又作明理論其表章
 名義纎悉不遺可謂善羽翼仲景者然即入隂經之
 寒證又不及朱奉議能識況即病立法之本旨乎宜
 其莫能知也惟其莫知故於三隂諸寒證止隨文解
[039-9a]
 義而已未嘗明其何由不為熱而為寒也至於劉守
 真出亦以温暑作傷寒立論而遺即病之傷寒其所
 處辛涼解散之劑固為昩者有中風傷寒錯治之失
 而立葢亦不無桂枝麻黄難用之惑也既惑於此則
 無由悟夫仲景立桂枝麻黄湯之有所主用桂枝麻
 黄湯之有其時矣故其原病式有曰夏熱用桂枝麻
 黄之類熱藥發表須加寒藥不然則熱甚發黄或斑
 出矣此說出於龎安常而/朱奉議亦從而和之殊不知仲景立麻黄湯桂
[039-9b]
 枝湯本不欲用於夏熱之時也茍悟夫桂枝麻黄湯
 本非治温暑之劑則羣疑氷判矣何也夫寒之初客
 於表也閉腠理鬱陽氣而為熱故非辛温之藥不能
 開腠理以泄其熱此麻黄湯之所由立也至於風邪
 傷表雖反疎腠理而不能閉然邪既客表則表之正
 氣受傷而不能流通故亦發熱也必以辛甘温之藥
 發其邪則邪去而腠理自密矣此桂枝湯之所由立
 也其所以不加寒藥者葢由風寒在表又當天令寒
[039-10a]
 冷之時而無所避故也後人不知仲景立法之意故
 有惑於麻黄桂枝之熱有犯於春夏之司氣而不敢
 用於是有須加寒藥之論夫欲加寒藥於麻黄桂枝
 湯之中此乃不悟其所以然故如此耳若仲景為温
 暑立方必不如此必别有法但惜其遺佚不傳致使
 後人有多岐之患若知仲景傷寒論專為即病傷寒
 作則知麻黄桂枝所以宜用之故除傳經熱證之外
 其直傷隂經與太陽不鬱熱即傳隂經諸寒證皆有
[039-10b]
 所歸著而不復疑為寒藥誤下而生矣若乃春夏有
 惡風惡寒純類傷寒之證葢春夏暴中風寒之新病
 非冬時受傷過時而發者不然則或是温暑将發而
 復感於風寒或因感風寒而動乎久鬱之熱遂發為
 温暑也仲景曰太陽病發熱而渇不惡寒者為温病
 觀此則知温病不當惡寒而當渇其惡寒而不渇者
 非温病矣仲景雖不言暑病然暑病與温病同但復
 過一時而加重於温病耳其不惡寒而渇則無異也
[039-11a]
 春夏雖有惡風惡寒表證其桂枝麻黄二湯終難輕
 用勿泥於發表不逺熱之語也於是用辛涼解散庶
 為得宜茍不慎而輕用之誠不能免夫狂躁斑黄衂
 血之變而亦無功也雖或者行桂枝麻黄於春夏而
 効乃是因其辛甘發散之力偶中於萬一斷不可視
 為常道而守之今人以敗毒散參蘇飲通解散百解
 散之類不問四時中風傷寒一例施之雖非至正之
 道較之不慎而輕用麻黄桂枝於春夏以致變者則
[039-11b]
 反庶幾然敗毒散等若用於春夏亦止可治暴中風
 寒之證而已其冬時受傷過時而發之温病暑病則
 不宜用也用則非徒無益亦反害之矣若夫仲景於
 三隂經每用温藥正由病之所必須與用之有其時
 耳若㮣以三隂寒證視為雜病而外之得無負於仲
 景濟人利物之至仁而誤後世乎自近代先覺不示
 傷寒温暑異治之端緒但一以寒涼為主而諸温熱
 之劑悉在所畧致使後之學者視仲景書欲仗焉而
[039-12a]
 不敢以終決欲棄焉則猶以為立法之祖而莫能外
 甚則視為文具又甚則束之高閣而謂其法宜於昔
 而不宜於今由治亂動静之殊治静屬水亂動屬火
 故其温熱之藥不可用於今屬火之時也噫斯言也
 其果然耶否耶但能明乎仲景本為即病者設法則
 桂枝麻黄自有所用諸温熱之劑皆不可略矣若謂
 仲景法不獨為即病者設則凡時行及寒疫温瘧風
 温等病亦通以傷寒六經病諸方治之乎傷寒例曰
[039-12b]
 冬温之毒與傷寒大異為治不同又曰寒疫與温及
 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是則温暑及時行寒疫温瘧
 風温等仲景必别有治法今不見者亡之也觀其所
 謂為治不同所謂温瘧風温温毒温疫脈之變證方
 治如說豈非亡其法乎決不可以傷寒六經病諸方
 通治也叔和搜采仲景舊論之散落者以成書功莫
 大矣但惜其既以自已之說混於仲景所言之中又以
 雜脈雜病紛紜並載於卷首故使玉石不分主客相
[039-13a]
 亂若先備仲景之言而欲附已說明書其名則不致
 惑於後人而累仲景矣余嘗欲編類其書以傷寒例
 居前而六經病次之相類病又次之差後病又次之
 診察治法治禁治誤病解未解等又次之其雜脈雜
 病與傷寒有所闗者采以附焉其與傷寒無相闗者
 皆刪去如此庻幾法度純一而玉石有分主客不亂
 矣然有志未暇姑叙此以俟他日
 傷寒温病熱病說有病因有病名有病形辨其因正
[039-13b]
 其名察其形三者俱當始可以言治矣且如傷寒此
 以病因而為病名者也温病熱病此以天時與病形
 而為病名者也由三者皆起於感寒 或者通以傷
 寒稱之夫通稱傷寒者原其因之同耳至於用藥則
 不可一例而施也何也夫傷寒葢感於霜降後春分
 前然不即發鬱熱而發於春夏者也傷寒即發於天
 令寒冷之時而寒邪在表閉其腠理故非辛甘温之
 劑不足以散之此仲景桂枝麻黄等湯之所以必用
[039-14a]
 也温病熱病後發於天令暄熱之時怫熱自内而達
 於外鬱其腠理無寒在表故非辛涼或苦寒或酸苦
 之劑不足以解之此仲景桂枝麻黄等湯獨治外者
 之所以不可用而後人所處水解散大黄湯千金湯
 防風通聖散之類兼治内外者之所以可用也夫即
 病之傷寒有惡風惡寒之證者風寒在表而表氣受
 傷故也後發之温病熱病有惡風惡寒之證者重有
 風寒新中而表氣亦受傷故也若無新中之風寒則
[039-14b]
 無惡風惡寒之證故仲景曰太陽病發熱而渇不惡
 寒者為温病温病如此則知熱病亦如此是則不渇
 而惡寒者非温熱病矣然或有不因新中風寒亦見
 惡風惡寒之證者葢病人表氣本虛熱達於表又重
 傷表氣故不禁風寒非傷風惡風傷寒惡寒也但衛
 虚則惡風榮虚則惡寒耳且温病熱病亦有先見表
 證而後傳裏者葢怫熱自内達外熱鬱腠理不得外
 泄遂復還裏而成可攻之證非如傷寒從表而始也
[039-15a]
 或者不悟此理乃於春夏温病熱病而求浮𦂳之脈
 不亦疏乎殊不知𦂳為寒脈有寒邪則見之無寒邪
 則不見也其温病熱病或見𦂳脈者乃重感不正之
 暴寒與内傷過度之冷食也豈其本然哉又或者不
 識脈形但見弦便呼為𦂳斷為寒而妄治葢脈之盛
 而有力者每每兼弦豈可錯認為𦂳而斷為寒夫温
 病熱病之脈多在肌肉之分而不甚浮且右手反盛
 於左手者誠由怫熱在内故也其或左手盛或浮者
[039-15b]
 必有重感之風寒否則非温病熱病自是暴感風寒
 之病耳凡温病熱病若無重感表證雖間見而裏病
 為多故少有不渇者斯時也法當治裏熱為主而解
 表兼之亦有治裏而表自解者余每見世人治温熱
 病雖誤攻其裏亦無大害誤發其表變不可言此足
 以明其熱之自内達外矣其間有誤攻裏而致大害
 者乃春夏暴寒所中之疫證邪純在表未入於裏故
 也不可與温病熱病同論夫惟世以温病熱病混稱
[039-16a]
 傷寒故每執寒字以求浮𦂳之脈以用温熱之藥若
 此者因名亂實而戕人之生名其可不正乎又方書
 多言四時傷寒故以春夏之温病熱病與秋冬之傷
 寒一類視之而無所别夫秋冬之傷寒真傷寒也春
 夏之傷寒寒疫也與温病熱病自是兩塗豈可同治
 吁此弊之來非一日矣雖然傷寒與温病熱病其攻
 裏之法若果是以寒除熱固不必求異其發表之法
 斷不可不異也況傷寒之直傷隂經與太陽雖傷不
[039-16b]
 及鬱熱即傳隂經為寒證而當温者又與温病熱病
 大不同其可妄治乎或者知一不知二故謂仲景發
 表藥今不可用而攻裏之藥乃可用嗚呼其可用不
 可用之理果何在哉若能辨其因正其名察其形治
 法其有不當者乎彼時行不正之氣所作及重感異
 氣而變者則又當觀其何時何氣參酌傷寒温熱病
 之法損益而治之尤不可例以仲景即病傷寒藥通
 治也
[039-17a]
傳變凡傷於寒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内經曰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
畢直皮膚閉而為熱是傷寒為病熱也鍼經曰多熱者/易已多寒者難已是熱雖甚不死 内經熱論甚詳宜
熟玩/之若兩感於寒而病者必死表裏俱病/謂之兩感 尺寸俱浮
者太陽受病也當一二日發以其脈上連風府故頭項
痛腰脊强太陽多血少氣為三陽之長其氣浮於外故/尺寸俱浮是邪氣初入皮膚外在表也當一
二日發風府穴名也項中央太陽之脈從巔入絡腦還/出别下項是以上連風府其經循肩膊内俠脊抵腰中
故病頭項/痛腰脊強 尺寸俱長者陽明受病也當二三日發以
其脈俠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疼鼻乾不得卧陽明血氣/俱多尺寸
[039-17b]
俱長者邪併陽明而血氣淖溢也太陽受邪不已傳於/陽明是當二三日發其脈俠鼻者陽明脈起於鼻交額
中絡於目陽明之脈正上䪼額還出繋目系身熱者陽/明主身之肌肉鍼經曰陽明氣盛則身以前皆熱目疼
鼻乾者經中客邪也不得卧者胃氣逆不/得從其道也内經曰胃不和則卧不安 尺寸俱弦
者少陽受病也當三四日發以其脈循脇絡於耳故胸
脇痛而耳聾内經曰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少血多氣/春脈弦尺寸俱弦者知少陽受邪也二三
日陽明之邪不已傳於少陽是當三四日發胸脇痛而/耳聾者經壅而不利也 髙文荘本作脈從巔入絡腎
還出别下項夾脊抵腰中凡太陽傳至厥隂自表至裏/其汗下必因次第有不經三陽便自少隂太隂厥隂者
詳後則各依/本經治之 此三經皆受病未入於府者可汗而已
[039-18a]
三陽受邪為病在表法當汗解然三陽亦有便入府者/入府則宜下故云未入於府者可汗而已 按府字素
問作藏字理勝葢府為陽藏為隂/也又況傳陽明者非入府而何
尺寸俱沈細者太隂受病也當四五日發以其脈布胃
中絡於嗌故腹滿而嗌乾陽極則隂受之邪傳三陽既/遍次乃傳于隂經在陽為在
表在隂為在裏邪在表則見陽脈邪在裏則見隂脈陽/邪傳隂邪氣内陷故太隂受病而脈尺寸俱沈細也自
三陽傳於太隂是當四五日發也邪入于隂/則漸成熱腹滿而嗌乾者脾經壅而成熱也 尺寸俱
沉者少隂受病也當五六日發以其脈貫腎絡於肺繋
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渇少隂腎水也性趨下少隂受病/脈尺寸俱沈也四五日太隂之
[039-18b]
邪不已至五六日則傳於少隂也是少隂病當五六日/發人傷於寒則為病熱謂始為寒而終成熱也少隂為
病口燥舌乾而渇邪傳入裏熱氣漸深也不活人云經/云一二日少隂者謂初中病時便入少隂 經三陽也
太抵傷寒發於陽則太陽也發于隂則少隂也凡病一/日至十二三日太陽證不能罷者俱治太陽有初得病
便見少隂證者宜攻少隂亦不必先自巨陽葢寒/入太陽即發熱而惡寒入少隂即惡寒而不熱 尺
寸俱㣲緩者厥隂受病也當六七日發以其脈循隂器
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緩者風脈也厥隂脈欲緩者邪/傳厥隂熱氣已劇近於風也當
六七日發以少隂邪傳于厥隂煩滿而囊縮者熱氣聚/于内也婁煩滿謂少腹煩滿也下文云十二日厥隂病
隂囊縮少腹㣲下謂向者囊之縮者/今復病少腹之煩滿故令㣲下也 此三經皆受病
[039-19a]
已入於府可下而已三隂受邪為病在裏於法當下然/三隂亦有在經者在經則宜汗故
云已入於府者可下而已經曰臨病之工宜須兩審不/按已入於府二句恐是陽明經條下之錯簡葢素問
如此說但曰三隂三陽五藏六府皆受病榮衛不行五/藏不通則死矣葢三隂經汗下温三法俱有不特可下
而已/也若兩感於寒者一日太陽受之即與少隂俱病則
頭痛口乾煩滿而渇二日陽明受之即與太隂俱病則
腹滿身熱不欲食讝語三日少陽受之即與厥隂俱病
則耳聾嚢縮而厥水漿不入不知人者六日死若三隂
三陽五藏六府皆受病則榮衛不行府藏不通而死矣
[039-19b]
隂陽俱病表裏俱傷者為兩感以其隂陽兩感病則兩/證俱見至於傳經則亦隂陽兩經俱傳也始得一日頭
痛者太陽口乾煩滿而渇者少隂至二日則太陽傳於/陽明而少隂亦傳於太隂身熱讝語者陽明腹滿不欲
食者太隂至三日陽明傳於少陽而太隂又傳於厥隂/耳聾者少陽嚢縮而厥者厥隂水漿不入不知人者胃
氣不通也内經曰五藏已傷六府不通榮衛不行如是/之後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陽明者十二經脈之長也
其血氣盛故云不知人三日其氣乃盡故死矣謂三日/六經俱病榮衛之氣不得行於内外府藏之氣不得通
於上下至六日府藏之氣俱盡榮衛之氣俱絶則死矣/ 按太隂可傳於少隂少隂不可傳於太隂逆故也此
說未善葢太陽為膀胱少隂為腎腎與膀胱為合太隂/為脾陽明為胃胃與脾合少陽為膽厥隂為肝肝與膽
合隂道從陽譬之妯娌但以/夫年為次不以已齒為序也
[039-20a]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静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
脈數急者為傳也太陽主表一日則太陽受邪至二日/當傳陽明若脈氣㣲則不傳陽明胃
經受邪則喜吐寒邪傳裏者則變熱若頗欲吐若/煩躁脈急數者為太陽寒邪變熱傳於陽明也 傷
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傷寒二三日/無陽明少陽
證知邪不傳止/在太陽經中也
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隂為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
此為三隂不受邪也四日表邪傳裏裏不和則不能食/而嘔今反之故知不傳隂但在陽
也/
[039-20b]
問曰傷寒三日脈浮數而㣲病人身温和者何也荅曰
此為欲解也以夜半脈浮而解者濈然汗出也脈浮而
解者必能食也脈不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 三日少
陽脈小欲已也論見口/苦舌乾
其不兩感於寒更不傳經不加異氣者至七日太陽病
衰頭痛少愈也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少歇也九日少陽
病衰耳聾㣲聞也十日太隂病衰腹減如故則思飲食
十一日少隂病衰渇止舌乾已而𡁲也十二日厥隂病
[039-21a]
衰嚢縱少腹㣲下大氣皆去病人精神爽慧也 太陽
病頭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行其經盡故也若欲再傳
經者針足陽明使不傳則愈
六七日脈至皆大煩而口噤不言躁擾者必欲解也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此為陽去入隂故也
若過十三日已上不間間謂/病已尺寸陷者大危
若更感異氣變為他病者當依舊壊證而治之 若脈
隂陽俱盛重感於寒者變為温瘧尺寸俱盛先熱後寒/宜小柴胡先寒後熱
[039-21b]
宜加桂但寒柴胡加桂薑湯但熱白虎加桂湯有汗多/煩渇小便赤澁素有瘴氣及不服水土嘔吐甚者五苓
散/ 陽脈浮滑隂脈濡弱者更遇於風變為風温風温/主四
肢不収頭疼身熱常自汗出不解氣喘尺寸/俱浮嘿嘿欲睡治在少隂厥隂不可發汗 陽脈洪
數隂脈實大者遇温熱變為温毒為病最重也温毒必/發斑
 陽脈濡弱隂脈弦𦂳者更遇温氣變為温疫以冬傷
於寒發為温病脈之變證方治如說見後條/
 戴傷寒先犯太陽以次而傳此特言其概耳然其中
 變證不一有發於陽即少隂受之者有夾食傷寒食
[039-22a]
 動脾脾太陰之經一得病即腹滿痛者亦有不循經
 而入如初得病徑犯陽明之類不皆始於太陽也亦
 有首尾止在一經不傳他經亦有止傳一二經而止
 者不必盡傳諸經也至如病之踰越不可泥於次序
 當隨證施治所以傷寒得外證為多仲景云日數雖
 多有表證者猶宜汗日數雖少有裏證者即宜下
海陽中之隂水太陽是也為三陽之首能循經傳亦能
越經傳 陽中之陽土陽明是也陽明為中州之主主
[039-22b]
納而不出如太陽傳至此名曰循經傳也 陽中之陽
木少陽是也上傳陽明下傳太隂如太陽傳至此為越
經傳 隂中之隂土太隂是也上傳少陽為順下傳少
隂為逆如傳少隂為上下傳也如太陽傳太隂為誤下
傳也 隂中之陽火少隂是也上傳太隂為順下傳厥
隂為逆如太陽至此乃表傳裏也 隂中之隂木厥隂
是也上傳少隂為實再傳太隂為自安
海太陽者巨陽也為諸陽之首膀胱經病若渇者自入
[039-23a]
于本也名曰傳本 太陽傳陽明胃土者名曰循經傳
為發汗不盡利小便餘邪不盡透入于裏也 太陽傳
少陽膽木者名曰越經傳也為元受病脈浮自汗宜用
麻黄湯而不用故也 太陽傳太隂脾土者名曰誤下
傳為元受病脈緩有汗當用桂枝而反下之所致也當
病腹痛四肢沈重 太陽傳少陰腎水名曰表傳裏
為病急當下而反不攻不發所以傳裏也 太陽傳厥陰
肝木者為隂不至於首惟厥隂與督脈上行太陽相接
[039-23b]
名循經得度傳
吳夫傷寒六經為病隂陽虚實或冷或熱者無非客邪
之所為也内經言人傷於寒則為病熱者言常而不言
變也仲景謂或寒或熱而不一者備常與變而弗遺也
葢陽邪傳者常也隂邪傳者變也且夫陽邪以日數次
第而傳者一二日太陽二三日陽明三四日少陽四五
日太隂五六日少隂六七日厥隂也七日經盡當汗出
而解七日不解為之再經二七日不解為之過經過經
[039-24a]
不解則為壊病華佗云傷寒一日在皮二日在膚三日
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在腹六日入胃乃傳裏也其治例
曰在皮膚者汗之在肌肉者和之在胸者吐之在腹入
裏者下之也傷寒賦曰一二日可發表而散三四日可
和解而痊五六日便實方可議下其例頗同也殊不知
此皆大約之法言常而不言變也葢寒之傷人初無定
規或中於隂或中於陽也經言一二日發熱脈沈者少
隂病也又一二日口中和背惡寒者少隂病也此皆直
[039-24b]
中隂經之寒非常而為變也活人書曰凡寒邪自背而
入者或中太陽或中少隂自面而入者則中陽明之類
亦不專主於太陽也又曰寒邪首尾只在一經而不傳
者有之有間傳一二經者有傳過一經而不再傳者亦
有足經寃熱而傳入手經者有誤服藥而致傳變者者多
矣故經曰一日太陽受之脈静者為不傳也若脈數急
躁煩欲吐者傳也又曰二三日陽明少陽病不見者為
不傳又曰太陽病脈浮𦂳身疼痛發熱七八日不解此
[039-25a]
表證仍在當發其汗又少隂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
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此皆不以日數而言也守真曰
誰敢二三日便以大承氣下之葢聖人書不盡言言不
盡意說其大概而已葢太陽為諸經之首傳變居多且
熱邪乗虚之經則傳也若經實則不受邪而不傳也且
夫太陽水傳陽明土乃妻傳夫謂之㣲邪陽明土傳少
陽木亦曰妻傳夫乃㣲邪也少陽本傳太隂土乃夫傳
妻謂之賊邪太隂土傳少隂水亦曰夫傳妻乃賊邪也
[039-25b]
少隂水傳厥隂木母傳子謂之虚邪太陽水間傳少陽
木乃母傳子亦曰虚邪也太陽水越經而傳太隂土謂
之㣲邪又曰誤下傳也太陽水傳少隂水此乃隂陽雙
傳即兩感也太陽水傳厥隂木乃母傳子謂之虚邪又
曰首尾傳也夫傷寒傳至厥隂肝經為尾葢厥者盡也
正氣将復而邪氣将解水升火降寒熱作而大汗解也
若正氣不復邪無從解隂氣勝極則四肢厥冷舌卷耳
聾囊縮不知人而死矣趙氏曰大抵邪在陽經則易治
[039-26a]
傳入隂經則危殆葢陽㣲而隂盛正虚而邪實也況誤
下内陷汗虚别經則壞異傾危可立而待凡治傷寒之
要須讀仲景之書求其立法之意不然則疑信相雜未
免通此而礙彼也熟讀詳玩其例自見則治法不差矣
若不得其例而執論專方膠柱鼓瑟謬誤其可免哉許
氏有曰讀仲景書用仲景法未嘗守仲景方可謂得古
人心矣學者可不於片言隻字玩索其意與幸相與勉
之 陶氏曰傷寒傳足不傳手經者俗醫之謬論也夫
[039-26b]
人之氣自平旦㑹于膻中朝行手太隂肺以次分布諸
經所以一脈愆和則百脈皆病彼云傳足不傳手者何
所據乎葢傷寒者乃冬時感寒即病之名也在時則足
太陽少隂正司其令觸冒之者則二經受病其次則少
陽厥隂繼冬而司春令而亦受傷何也葢風木之令起
於大寒節正當十二月中至春分後方行温令故風寒
亦能傷之足陽明太隂中土也與冬時無預而亦傷之
何也紫陽朱子曰土無定位無成名無專氣寄旺于四
[039-27a]
季能終始萬物則四時寒熱温涼之氣皆能傷之也況
表邪傳裏必歸於脾胃而成燥糞用承氣湯以除去之
胃氣和矣手之六經主於夏秋故不傷之足之六經葢
受傷之方分境界也若言傷足不傷手則可以為傳足
不傳手則不可也況風寒之中人先入榮衛晝夜循環
無所不至豈間斷於手經哉發明曰傷寒受病之由皆
出熱論一篇而已何獨傳足而不傳手何也葢傷寒病
冬月得之足太陽膀胱為首次至足厥隂肝經為尾此
[039-27b]
病惟傷北方及東方與戊土上有足陽明胃濕之專位
兼丑上有足太隂脾土之專位葢足之六經皆在東北
之方經云冬傷于寒即發者為傷寒春發為温病夏發
為温疫為病最重此之謂也仲景云無竒經則無傷寒
緣竒經皆附足六經不附手經是以寒邪只傷足經也
長夏為大熱病者夏火既旺火之方與秋之分皆手經
居之水方與春之分皆足經不足及夏火旺客邪助于
手經則不足者愈不足矣故所用之藥皆泄有餘而非
[039-28a]
足經藥何者泄有餘則不足者補矣此傷寒先言足經
而不言手經也大意如此至于傳手經者亦有之矣
此事難知曰傷寒傳至五六日間漸變神昏不語或睡
中獨語一二句目赤唇焦舌乾不飲水稀粥與之則嚥
終日不與則不思六脈細數而不洪大心下不痞腹中
不滿大小便如常或傳十日已來形貌如醉人醫見神
昏不已多用承氣湯下之誤矣葢不知此熱傳手少隂
心經也然又未知自何經而來答曰本太陽經傷風風
[039-28b]
為陽邪陽邪傷衛隂血自燥熱畜膀胱壬病逆傳于丙
丙丁兄妹由是傳心心火自上迫而熏肺所以神昏也
謂肺為清虚之藏内有火邪致令神昏宜梔子黄芩黄
連湯若脈在丙者導赤散脈在心者瀉心湯若悞用涼
膈散乃氣中之血藥也如左手寸脈沈滑有力者則可
用之或用犀角地黄湯近于是也本方所說若無犀角
以升麻代之是陽明經藥也此解陽明經血中熱藥若
脈浮沈俱有力者是丙丁中俱有熱也可以導赤㵼心
[039-29a]
各半服之則宜矣此證膀胱傳丙足傳手經也下傳上
也丙傳丁也表傳裏也壬傳丁者坎傳離也越經傳也
又謂府傳藏也活人云傷寒傳足不傳手此言不盡意
也有從足經而傳手經者何以知之經云傷寒或止傳
一經或間傳一二經不可拘以始太陽終厥隂也但慿
脈與外證治之此活法也與食則嚥者邪不在胃也不
與則不思者以其神昏故也熱邪既不在胃誤與承氣
湯下之其死也必矣 按傷寒本只傳足經已上又例
[039-29b]
傳手經之義可謂發病機之秘矣葢只是邪藴日久因
足經實手經虚故寃熱耳有因汗下差悞而傳有因七
情或勞倦等而致者有之大抵傳手經必有所因所以
古人有救逆復脈等法豈但切中病情實啟後人之義
例耳
汗下大法凡傷寒之病多從風寒得之始表中風寒入
裏則不消矣未有温覆而當不消散者不在證治擬欲
攻之猶當先解表乃可下之若表已解而内不消非大
[039-30a]
滿猶生寒熱則病不除若表已解而内不消大滿大實
堅有燥屎自可除下之雖四五日不能為禍也若不宜
下而便攻之内虚熱入脇熱遂利煩躁諸變不可勝數
輕者困篤重者必死矣 夫陽盛隂虚汗之則死下之
則愈陽虚隂盛汗之則愈下之則死夫如是則神丹安
可以誤發甘遂何可以妄攻虚盛之治相背千里吉凶
之機應若影響豈容易哉況桂枝下咽陽盛即斃承氣
入胃隂盛以亡死生之要在乎須㬰視身之盡不暇計
[039-30b]
日此隂陽虚實之交錯其候至㣲發汗吐下之相反其
禍至速而醫術淺狹懵然不治病源為治乃誤使病者
殞沒自謂其分至令寃魂塞於㝠路死屍盈於曠野仁
者鑒此豈不痛歟 凡兩感病俱作治有先後發表攻
裏本自不同而執迷用意者乃云神丹甘遂合而飲之
且解其表又除其裏言巧似是其理實違夫智者之舉
錯也當審以慎愚者之動作也必果而速安危之變豈
可詭哉世上之士但務彼翕習之榮而莫見此傾危之
[039-31a]
敗惟明者居然能䕶其本近取諸身夫何逺之有焉
凡發汗温暖湯藥其方雖言日三服若病劇不解當促
其間可半日中盡三服若與病相阻即便有所覺病重
者一日一夜當晬時觀之如服一劑病證猶在故當復
作本湯服之至有不肯汗出服三劑乃解若汗不出者
死病也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復與桂枝湯如
前法 發汗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活人/云凡
發汗病證仍在者三日内可二三汗之令腰已/下周徧為度 按此等處極要精審不可孟浪 凡服
[039-31b]
湯藥發汗中病即止不必盡劑吐下亦如之
 許記一鄉人傷寒身熱大便不通煩渇鬱冒醫者用
 巴豆下之頃得溏利宛然如舊予觀之陽明結熱在
 裏非大柴胡承氣不可巴豆止去積不能蕩滌邪熱
 藴毒亟進大柴胡等三服得汗而解嘗謂仲景一百
 一十三方為丸者有五理中陷胸抵當烏梅麻仁是
 以理中陷胸抵當皆大如弹子煮化而服與湯散無
 異至於麻仁治脾約烏梅治濕䘌皆用小丸以達下
[039-32a]
 部其他逐邪毒破堅僻導瘀血潤燥糞之類皆慿湯
 劑未聞用巴豆小丸藥以下邪氣也既下而病不除
 不免重以大黄芒硝下之安能無損也哉
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隂陽自和者必自愈
重亡津液則不能作/汗故必待自和乃愈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
若温針仍不解者此為壊證桂枝不中與也觀其脈證
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活未滿三日可汗而已滿三日者可泄而已此大略
[039-32b]
 言之耳凡病人有虚有實邪氣傳受遲速不同豈可
 拘以日數仲景云日數雖多但有表證而脈浮者猶
 宜發汗日數雖少若有裏證而脈沈者即宜下之正
 應隨脈治之又況六氣之邪乗虚之經皆自背得之
 則入太陽或入少隂自面感之則入陽明之類不必
 皆始於太陽也兼寒邪有首尾止在一經或間傳一
 二經不可以一理推但視脈與外證治之此活法也
 假令有人脈浮頭項强痛發熱而惡寒每日如此不
[039-33a]
 以日數多少正是太陽經受之其餘經皆倣此大抵
 傷寒惟慿脈與外證以汗下之若過日多脈尚大浮
 數按之不足者尚責太陽也可發汗而愈若按之實
 者汗之必死須下之而愈也若始病脈沈細數外證
 或腹滿咽乾或口燥舌乾而渇為熱正責屬裏可下
 之而愈若無此證表熱脈沈誤下者必死須用麻黄
 附子甘草麻黄細辛附子湯少發汗以治之此皆仲
 景之確論也
[039-33b]
 戴傷寒要𦂳處在分表裏而為汗下有病人自汗自
 下者有醫用藥汗之下之者中間節目頗多汗藥宜
 早下藥宜遲此亦大綱之論耳且如失血家不可發
 汗淋家不可發汗如此等類豈宜遽用表劑當徐徐
 解散茍或不當汗而强汗則津液耗竭變生百病因
 兹夭傷豈可一以汗藥宜早為說陽明汗出而多宜
 急下少隂下利而渇宜急下厥隂舌卷囊縮宜急下
 如此等證當用速利之劑茍或當下而不下則熱毒
[039-34a]
 轉深遂致失下不可救療豈可一以下藥宜遲為說
 潔傷寒之法先言表裏及有緩急三陽表當急裏當
 緩三隂表當緩裏當急又曰脈浮當汗脈沈當下脈
 浮汗急而下緩謂三陽表也脈沈下急而汗緩謂三
 隂裏也麻黄湯謂之急麻黄附子細辛湯謂之緩内
 經云有清形以為汗謂汗之緩裏之表也又云在皮
 者汗而發之謂汗之急表之表也急汗者太陽緩汗
 者少隂是藏府之輸應也假令附子麻黄細辛湯是
[039-34b]
 少隂證始得發熱脈沈裏和無汗故漬形為汗今麻
 黄湯是太陽證頭項痛項脊强脈浮無汗裏和是也
 在皮者汗而發之可也經曰治主以緩治客以急此
 之謂也麻黄湯方/見太陽病
 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三部脈俱弦
 而浮惡寒裏和清便自調麻黄湯内加羌活防風各
 三錢謂肝主風是膽經受病也大便閉或泄下赤水
 無數皆裏不和也 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乾
[039-35a]
 善笑其尺寸脈俱浮而洪惡寒裏和清便自調麻黄
 湯内加黄芩石膏各三錢謂心主熱是小腸受病也
  假令得脾脈其外證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尺寸脈
 俱浮而緩裏和惡寒麻黄湯内加白术防風各三錢
 謂脾主濕是胃經受病也 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
 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尺寸脈俱浮而濇裏和惡
 寒麻黄湯内加桂枝生薑各三錢謂肺主燥是大腸
 受病也 假令得腎脈其外證面黑善恐欠尺寸脈
[039-35b]
 俱沈而裏和惡寒麻黄湯内加附子生薑各三錢謂
 腎主寒是膀胱受病也
 已上五證皆表之表也謂在皮者急汗而發之皆府
 受病也表之裏者下之當緩謂隨藏表證外顯尺寸
 脈俱浮而復有裏證謂發熱飲水便利赤色或洩下
 赤水其脈浮按之内實或痛麻黄湯方去麻黄杏仁
 隨藏元加藥同煎分作五服每下一證初一服加大
 黄五分如邪未盡又加大黄一錢未盡再加大黄一
[039-36a]
 錢半直候邪盡則止此先緩而後急是表之裏宜下
 之當緩也
 假令得肝脈其内證滿悶淋瀝便難轉筋其尺寸脈
 俱沈而弦裏和惡寒肝經受病麻黄附子細辛湯内
 加羌活防風各三錢 假令得心脈其内證煩心心
 痛掌中熱而噦其尺寸脈俱沈洪裏和惡寒心經受
 病於前湯内加黄芩石膏各三錢 假令得脾脈其
 内證腹滿脹痛不消怠惰嗜卧其尺寸脈俱沈緩裏
[039-36b]
 和惡寒脾經受病加白术防己各三錢 假令得肺
 脈其内證喘嗽洒淅寒熱其尺寸脈俱沈濇裏和惡
 寒肺經受病加生薑桂枝各三錢 假令得腎脈其
 内證泄㵼下重足脛寒而逆其尺寸脈俱沈裏和惡
 寒此腎經受病加薑附各三錢
 已上五證裏之表也宜漬形以為汗皆藏受病也裏
 之裏者下之當急謂隨藏内證已顯尺寸脈俱沈而
 復有表證謂小便赤大便秘澁或㵼下赤水或㵼或
[039-37a]
 欬不能飲食不惡風寒發熱引飲其脈俱沈按之内
 實而痛此謂裏實宜速下之麻黄附子細辛湯内去
 麻黄隨藏元加藥同煮分作三服每下一證初一服
 加大黄三錢邪盡即止如邪未盡第二服加大黄二
 錢又未盡第三服加大黄一錢此先急而後緩是裏
 之裏也宜速下之
可汗大法春夏宜汗 凡發汗欲令手足俱周時出似
漐漐然一時間許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若病不解當
[039-37b]
重發汗汗多者必亡陽陽虚不得重發汗也 凡服湯
發汗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凡云可發汗無湯者丸
散亦可用要以汗出為解然不如湯隨證良驗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 脈浮而數者
可發汗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㣲惡寒者表未解也可
發汗 夫病脈浮大問病者但言便鞭耳設利者為大
逆鞭為實汗出而解何以故脈浮當以汗解 傷寒其
脈不弦𦂳而弱弱者必渇被火必讝語弱者發熱脈浮
[039-38a]
解之當汗出而愈病人煩熱汗出即解又如瘧狀日晡
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浮虚者當發汗 病常自汗出
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
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
也先其時發汗則愈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
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未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
 太隂病脈浮者可發汗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
[039-38b]
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一云大/便清知不在裏續在
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衂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
痛者先温其裏乃攻其表 下利後身疼痛清便自調
者急當救表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寒者 太
陽中風陽浮而隂弱陽浮者熱自發隂弱者汗自出嗇
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 太陽病發
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 太
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 以上並屬桂枝湯證
[039-39a]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却與
桂枝湯則愈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
發奔豚氣從小腹上撞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
加桂湯 太陽病下之㣲喘者表未解也宜桂枝加厚
朴杏子湯
脈浮而𦂳浮則為風𦂳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榮榮
衛俱病骨節煩疼可發其汗 傷寒脈浮𦂳不發汗因
致衂者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 太陽病脈浮𦂳
[039-39b]
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當復發汗服
湯已㣲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衂衂乃解所以然者
者陽氣重故也 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 太陽病頭
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 太陽
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 陽明中風脈但浮無餘證
者 太陽病十日以去脈但浮者 以上並屬麻黄湯
證 少隂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沈者麻黄附子細辛湯
 少隂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湯㣲發汗以二
[039-40a]
三日無證故㣲發汗也
太陽中風脈浮𦂳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
大青龍湯主之若脈㣲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
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
重乍有輕時無少隂證者可與大青龍湯發之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喘欬或渇或利或
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滿宜小青龍湯 傷寒心下有水
氣欬而㣲喘發熱不渇服湯已渇者此寒去欲解也宜
[039-40b]
小青龍湯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反汗出惡風者宜桂枝加葛根湯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者宜葛根湯 太陽
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不嘔者宜葛根湯 太陽與陽
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宜葛根加半夏湯 太陽病桂
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
者宜葛根黄芩黄連湯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
[039-41a]
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難有
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過十日脈續
浮者與小柴胡湯 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而細嗜卧
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脇痛者與小柴胡湯 中風往來
寒熱傷寒五六日以後胸脇苦滿嘿嘿不欲飲食煩心
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渇或腹中痛或胸下痞鞭或
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渇身有㣲熱或欬者宜小柴胡
湯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温而
[039-41b]
渇者宜小柴胡湯 傷寒六七日發熱㣲惡寒支節煩
疼㣲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脈浮小便不利㣲熱消渇者與五苓散利小便發汗
 張仲景之書曲盡其妙凡為汗證闗防無所不備且
 如太陽中風桂枝湯主之加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
 湯主之几几有汗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若形
 如瘧狀日二三度發者桂枝麻黄各半湯主之日再
 發者桂枝二麻黄一湯主之脈㣲弱者不可汗桂枝
[039-42a]
 二越婢一湯主之至於傷風几几無汗惡風者葛根
 湯主之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黄湯主之復加煩躁者
 大青龍湯主之隨其所感輕重具衆理以應之可見
 汗證中間其周詳整密無所不至矣
 活傷寒脈浮而𦂳身體拘急惡寒無熱寒多熱少面
 色慘而不舒腰脊疼痛手足四末㣲厥此麻黄證也
  傷寒脈浮而緩寸大而尺弱自汗體熱頭疼惡風
 寒多熱少其面光而不慘煩躁手足不冷此桂枝證
[039-42b]
 也 傷寒者脈𦂳而濇傷風者脈浮而緩傷寒無汗
 傷風有汗傷寒畏寒不畏風傷風畏風不畏寒大抵
 太陽病者必脈浮發熱惡風惡寒惡寒者不當風而
 自憎寒惡風者當風而憎寒也 六經皆有傷風傷
 寒其證各異太陽脈浮有汗為中風脈𦂳無汗為傷
 寒陽明善飢為中風不食為傷寒少陽兩耳聾目赤
 胸滿而煩為中風口苦咽乾目眩為傷寒若三隂傷
 風無變異形證但四肢煩疼餘證同三陽也 傷風
[039-43a]
 見寒脈者發熱惡風煩躁手足温而脈反浮𦂳葢發
 熱惡風煩躁手足温為中風候脈浮𦂳為傷寒候也
  傷寒見風脈者寒多熱少不煩躁手足㣲厥而脈
 反浮緩葢多熱少寒不煩躁手足㣲厥為傷寒候脈
 浮緩為中風候也傷風見寒傷寒見/風大青龍證也
 婁傷寒發表須當隨證輕重而汗之故仲景有發汗
 者有和解者發汗如麻黄湯桂枝湯大青龍湯是也
 和解如小青龍湯桂枝麻黄各半湯白虎湯桂枝二
[039-43b]
 越婢一湯柴胡桂枝之類是也後人不能深究寒和
 淺深藥性𦂳慢一概用藥因致夭傷其間縱或生全
 往往汗後虚乏遂致勞復或變成百病淹引歲月卒
 至不救此皆由汗下過度隂陽並竭血氣羸損以致
 此禍如遇病輕但當和解之所謂和其榮衛以通津
 液令其自解可也 丹溪治傷寒表證用補中益氣
 湯發散海藏用神术湯白术湯九味羌活散發散此
 皆和解之意不使真氣散失也
[039-44a]
 傷寒連服湯劑而汗不出者如中風法蒸之使温熱
 之氣於外迎之無不得汗其法用薪火燒地良久掃
 去以水洒之取蠶砂栢葉桃葉糠麩皆鋪燒地上可
 側手厚上鋪席令病人當上卧温覆之移時汗立至
 候周身至脚心漐漐乃用温粉撲之汗止上床最得
 力者蠶砂桃栢葉也糠麩乃助其厚多少隨用
 凡感冒風寒頭痛憎寒拘急者用葱白連根一握生
 薑五片陳皮一塊細茶一撮白梅一個用水二鍾煎
[039-44b]
 至一鍾乘熱薰頭目飲下以衣温覆取汗如急用以
 白沸湯泡葢定候味出服之亦佳或葱白一握淡豆
 豉半合湯泡服之佳或紫蘇葱白生薑湯亦可或只
 一味紫蘇煎湯與之亦能發汗也 又方七沸湯用
 水七碗燒鍋令赤熱投水于中取起再燒熱又以水
 投之如此七次取湯一碗乘熱飲之取衣被温覆取
 汗神効 治傷寒汗不出搐脚法用海蛤粉烏頭各
 二兩穿山甲三兩為末酒糊和丸大一寸許揑扁置
[039-45a]
 患人足心下擘葱白葢藥以帛纒定於煖室取熱湯
 浸脚至膝下久則水温又添熱水候遍身汗出為度
 凡一二日一次浸脚以知為度
不可汗脈沈為在裏而反發其汗則津液越出大便難
表虚裏實久則譫語也論見/譫語 脈浮𦂳者法當身疼痛
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之以榮
氣不足血少故也活人云先以小建中湯加黄茋如尺/脈尚遲再作一劑却服柴胡桂枝二
越婢一湯其湯分/小劑和解之愈
[039-45b]
 許一鄉人丘生者病傷寒發熱頭疼煩渇脈雖浮數
 無力尺以下遲而弱予曰此雖麻黄證而尺遲弱仲
 景云尺中遲者榮氣不足血氣㣲少未可發汗予於
 建中湯加當歸黄茋令飲翼日脈尚爾其家煎迫日
 夜督發汗藥幾不遜矣余忍之但只用建中調榮而
 已至五日尺部方應遂投麻黄湯啜二服發狂須㬰
 稍定略睡已中汗矣信知此事誠難仲景雖云不避
 晨夜即宜便治醫者亦須顧其表裏虚實待其時日
[039-46a]
 若不循次第暫時得安損虧五藏以促夀限何足貴
 哉南史載范雲病傷寒恐不得預武帝九錫之慶召
 徐文伯診視以實懇之曰可便得愈乎文伯曰便瘥
 甚易但恐二年後不復起耳雲曰朝聞道夕死猶可
 况二年乎文伯以火燒地布桃葉設席置雲於其上
 頃刻汗解撲以温粉翌日果愈雲甚喜文伯曰不足
 喜也後二年果卒夫取汗先期尚促夀限況不顧表
 裏不待時日便欲速效乎每見病家不耐病未三四
[039-46b]
 晝夜促汗醫者隨情順意鮮有不敗事者予故書此
 以為戒
少隂病脈細沈數病為在裏不可發汗 少隂病脈㣲
不可發汗亡陽故也 脈濡而弱弱反在闗濡反在巔
㣲反在上濇反在下㣲則陽氣不足濇則無血陽氣反
㣲中風汗出而反躁煩濇則無血厥而且寒陽㣲發汗
躁不得眠 動氣在右不可發汗發汗則衂而渇心苦
煩飲即吐水 動氣在左不可發汗發汗則頭眩汗不
[039-47a]
止筋惕肉瞤 動氣在上不可發汗發汗則氣上衝正
在心端 動氣在下不可發汗發汗則無汗心中大煩
骨節苦疼目運惡寒食則反吐穀不得前 咽中閉塞
不可發汗發汗則吐血氣㣲絶手足厥冷欲得踡卧不
能自温 諸脈得數動㣲弱者不可發汗發汗則大便
難腹中乾一云小便/難胞中乾胃躁而煩其形相象根本異源
脈濡而弱弱反在闗濡反在巔弦反在上㣲反在下弦
為陽運㣲為隂寒上實下虚意欲得温㣲弦為虚不可
[039-47b]
發汗發汗則寒慄不能自還 欬者則劇數吐涎沫咽
中必乾小便不利心中飢煩睟時而發其形似瘧有寒
無熱虚而寒慄欬而發汗踡而苦滿腹中復堅 厥脈
𦂳不可發汗發汗則聲亂咽嘶舌萎聲不得前 諸逆
發汗病㣲者難瘥劇者言亂目眩者死一云讝言目/眩睛亂者死
将難全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状發熱惡寒熱多
寒少其人不嘔清便續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㣲而惡
寒者此隂陽俱虚不可更發汗也 太陽病發熱惡寒
[039-48a]
熱多寒少脈㣲弱者無陽也不可發汗 咽喉乾燥者
不可發汗 亡血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慄而振 衂家
不可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脈急𦂳直視不能眴不得眠
 汗家不可發汗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隂疼宜禹
餘糧丸方本/闕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 瘡家雖
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痙 下利不可發汗汗出必
脹滿 欬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發汗汗出則四
肢厥逆冷 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前厥
[039-48b]
者後必熱厥深者熱亦深厥㣲者熱亦㣲厥應下之而
反發汗者必口傷爛赤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
少陽少陽不可發汗 傷寒頭痛翕翕發熱形象中風
常㣲汗出自嘔者下之益煩心懊憹如飢發汗則致痙
身强難以屈伸熏之則發黄不得小便久則發咳唾
太陽與少陽併病頭項强痛或眩胃時如結胸心下痞
鞭者不可發汗 太陽病發汗因致痙 少隂病欬而
下利讝語者此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以强責少隂
[039-49a]
汗也 少隂病但厥無汗而强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
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永類鈴方云傷寒發汗有四難凡發熱頭痛有汗而
 非無汗惡風而非惡寒例發其汗汗不止為漏風間
 有發而為痙者此分外證發汗之一難也至於發熱
 頭痛尺脈遲者為榮虚血少不可發汗發熱頭痛脈
 弦細屬少陽不可汗汗則譫語此分脈發汗之二難
 也動氣在左不可汗汗則頭眩汗不止則筋惕肉瞤
[039-49b]
 動氣在右不可汗汗則衂而渇心煩飲則吐水動氣
 在上不可汗汗則氣衝心動氣在下不可汗汗則無
 汗心煩骨節疼此分内證發汗之三難也春宜汗不
 可大發以陽氣尚㣲冬不大汗以陽氣伏藏汗之必
 吐利口爛生瘡此知時發汗之四難也
 雲太陽證非頭痛項强不可發汗 非身熱惡寒不
 可發汗 非脈浮不可發汗
 活其脈㣲弱或尺脈遲者不可表 其人當汗而衂
[039-50a]
 血者不可表 壞病者不可表 婦人經水適來者
 不可表 風温者不可表 濕温者不可表 虚煩
 者不可表 病人腹間左右上下有築觸動氣者不
 可表
 太陽咽乾鼻衂淋漓小便不利皆不當汗已經發汗
 不得重發如無已上忌證雖經發汗邪氣未盡亦當
 重發之 當汗不汗則生黄其證為風寒所傷陽氣
 下陷入内而與寒水上行於經絡之間本當發汗以
[039-50b]
 徹其邪醫失汗之故生黄也脾主肌肉四肢寒濕與
 内熱相合故生黄也 不當汗而汗為畜血之證燥
 火也當益津液為上而反汗以亡之其毒擾陽之極
 則侵隂也故燥血畜于胸中也 當汗而發汗過多
 腠理開泄汗漏不止故四肢急難以屈伸也
 
 
 證治準繩卷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