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e0078 證治準繩-明-王肯堂 (WYG)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證治準繩卷五
            明 王肯堂 撰
 準繩
  諸氣門
   積聚
内經論積 有寒氣客于小腸募原之間絡血之中血
泣不得注於大經血氣稽留成積謂之瘕者 有小腸
[005-1b]
移熱於大腸為伏瘕為沉者 有脾傳腎為疝瘕者
有任脈為病女子瘕聚者 有厥陰司天溏泄瘕水閉
者 有二陽三陰脈並絶浮為血瘕 有腎脈小急亦
為瘕 有伏梁二其一謂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裹
大膿血居腸胃之外其二謂氣溢于大腸而著於盲盲
之原在臍下故環臍而痛 靈樞經言積皆生於風雨
寒暑清濕喜怒喜怒不節則傷藏藏傷則病起于陰陰
既虚矣則風雨襲陰之虚病起于上而生積清濕襲陰
[005-2a]
之虚病起于下而成積 虚邪中人始于皮膚皮膚緩
則腠理開開則邪從毛髮入入則抵深深則毛髮立毛
髮立則淅然故皮膚痛留而不去傳舍於絡脈則痛於
肌肉其痛之時息大經乃代傳舍於經則灑淅善驚傳
舍於輸則六經不通四肢則肢節痛腰脊乃强傳舍於
伏衝之脈則體重身痛傳舍於腸胃則賁響腹脹多寒
則腸鳴餐泄食不化多熱則溏出麋傳舍於腸胃之外
募原之間已上數端皆邪氣襲虛留而不去以次相傳/未曾留著無有定所若留著而有定所則不
[005-2b]
能傳矣下/文是也留系於脈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積不一其處
 或著系絡之脈者往來移行腸胃之間水湊滲注灌
濯濯有音有寒則䐜滿雷引故時切痛 或著於陽明
之經者則挾臍而居飽食則益大饑則益小 或著于
緩筋者似陽明之積飽食則痛饑則安 或著于腸胃
之募原者痛而外連於緩筋飽食則安饑則痛 或著
於伏衝之脈者按之應手而動發手則熱氣下於兩股
如湯沃之狀 或著於膂筋在腸後者饑則積見飽則
[005-3a]
積不見按之不得 或著於輸之脈者閉塞不通津液
不下孔竅乾壅此邪氣之從外入内從上下也此謂風/雨襲陰
之虚病起于/上而積生也 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也厥氣
生足悗足悗生脛寒脛寒則血脈凝濇血脈凝濇則寒
氣上入於腸胃入於腸胃則䐜脹䐜脹則腸外之汁沫
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積卒然多食飲則腸滿起居不節
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衂血
陰絡傷則血内溢血内溢則後血腸胃之絡傷則血溢
[005-3b]
於腸外腸外有寒汁沫與血相搏則并合凝聚不得散
而積成矣卒然外中於寒若内傷於憂怒則氣上逆氣
上逆則六輸不通温氣不行凝結藴裹而不散津液濇
滲著而不去而積皆成矣此謂清濕襲陰之虛/病起于下而成積也 内經
言積始末明且盡矣 難經五積不過就其中析五藏
相傳分部位以立其名 金匱要畧以堅而不移者為
藏病名曰積以推移而不定者為府病名曰聚然而二
者原其立名之由亦不過就其盲膜結聚之處以經脈
[005-4a]
所過部分屬藏者為陰陰主静静則牢堅而不移屬府
者為陽陽則推蕩而不定以故名之耳又有槃氣者即
飲食之氣滲注停積之名也 巢氏病原于積聚之外
復立癥瘕之名謂由寒温不調飲食不化與藏氣相搏
結所生其病不動者癥也雖有癖而可推移者瘕也瘕
者假也虚假可動也 張子和謂五積者因受勝己之
邪而傳於己之所勝適當旺時拒而不受復還於勝己
者勝己者不肯受因留結為積故肝之積得於季夏戊
[005-4b]
巳日云云此皆抑鬱不伸而受其邪也豈待司天克運
然後為鬱哉故五積六聚治同鬱斷如伏梁者火之鬱
火鬱則發之是也復述九積丸 食積酸心腹滿大黄
牽牛之類甚者礞石巴荳 酒積目黄口乾葛根麥蘖
之類甚者甘遂牽牛 氣積噫氣痞塞木香㯽榔之類
甚者枳殻牽牛 涎積咽如拽鋸硃砂膩粉之類甚者
瓜蒂甘遂 痰積涕唾稠粘半夏南星之類甚者瓜蒂
藜蘆 癖積兩脇刺痛三稜廣茂之類甚者甘遂蝎稍
[005-5a]
 水積足脛脹滿郁李商陸之類甚者甘遂芫花 血
積打撲肭瘀產後不月桃仁地榆之類甚者蝱蟲水蛭
 肉積&KR0146瘤核癧膩粉白丁香砭刺出血甚者硇砂阿
魏 每見子和辯世俗之訛必引内經為証若此者論
病是從難經五積之名論治立九積丸是從病源攻其
所食之物内經之義則未有發明 然則用内經之義
而治當何如曰内經分六淫六邪喜怒飲食起居房勞
各有定治之法今既論積瘕由内外邪所傷豈不以諸
[005-5b]
邪之治法盡當行於其間乎邪自外入者先治其外邪
自内生者先治其内然而天人之氣一陰陽也是故人
氣中外之邪亦同天地之邪也從手經自上而下者同
司天法平之從足經自下而上者同在泉法治之從五
藏氣之相移者同五運鬱法治之從腸胃食物所留者
則奪之消之法菀陳莝也若氣血因之滯者則隨其所
在以疏通之因身形之虚而邪得以入客稽留者必先
補其虚而後瀉其邪大抵治是病必分初中末三法初
[005-6a]
治其邪入客後積塊之未堅者當如前所云治其始感
之邪與留結之客者除之散之行之虚者補之約方適
其主所為治及乎積塊已堅氣鬱已久變而為熱熱則
生濕濕熱相生塊日益大便從中治當袪濕熱之邪其
塊之堅者削之鹹以耎之比時因邪久湊正氣尤虚必
以補瀉迭相為用若塊消及半便從末治即住攻撃之
劑因補益其氣兼導達經脈使榮衛流通則塊自消矣
凡攻病之藥皆是傷氣損血故經曰大毒治病十去其
[005-6b]
五小毒治病十去其七不得過也 潔古云壯人無積
虚人則有之皆由脾胃怯弱氣血兩衰四時有感皆能
成積若遽以磨堅破結之藥治之疾似去而人已衰矣
乾漆硇砂三稜牽牛大黄之類得藥則暫快藥過則依
然氣愈消疾愈大竟何益哉故善治者當先補虚使血
氣壯積自消如滿座皆君子則小人自無容地也不問
何藏先調其中使能飲食是其本也 東垣云許學士
云大抵治積或以所惡者攻之所喜者誘之則易愈如
[005-7a]
硇砂阿魏治肉積神麴麥糵治酒積水蛭䖟蟲治血積
木香檳榔治氣積牽牛甘遂治水積雄黄膩粉治痰積
礞石巴荳治食積各從其類也若用羣隊之藥分其勢
則難取效須要認得分明是何積聚兼見何證然後增
加佐使之藥不爾反有所損要在臨時通變也治積當
察其所痛以知其病有餘不足可補可瀉無逆天時詳
藏府之高下如寒者熱之結者散之客者除之留者行
之堅者削之强者奪之鹹以耎之苦以瀉之全真氣藥
[005-7b]
補之隨其所積而行之節飲食慎起居和其中外可使
必已不然遽以大毒之劑攻之積不能除反傷正氣終
難復也可不慎歟 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脇下如覆
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嘔逆或兩脇痛牽引小腹足寒
轉筋久則如瘧宜大七氣湯煎熟待冷却以鐵器燒通
紅以藥淋之乘熱服兼吞肥氣丸 肺之積名曰息賁
在右脇下大如覆杯氣逆背痛或少氣喜忘目瞑膚寒
皮中時痛如蝨緣鍼刺久則咳喘宜大七氣湯加桑白
[005-8a]
皮半夏杏仁各半錢兼吞息奔丸 心之積名曰伏梁
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煩心腹熱咽
乾甚則吐血宜大七氣湯加石菖蒲半夏各半錢兼吞
伏梁丸 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大如覆杯痞塞不
通背痛心疼饑減飽見腹滿吐泄久則四肢不收發黄
疸飲食不為肌膚足腫肉消宜大七氣湯下紅丸子兼
吞痞氣丸 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若豚
狀或下或上無時饑見飽減小腹急腰痛口乾目昏骨
[005-8b]
冷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宜大七氣湯倍桂加茴
香炒楝子肉各半錢兼吞奔豚丸 雜積通治萬病紫
苑丸局方温白丸厚朴丸 熱積寒取之千金硝石丸
醋煮三稜丸神功助化散聖散子 寒積熱取之雞爪
三稜丸硇砂煎丸紅丸子 胃弱少食勿與攻下二賢
散常服塊亦自消 驚風成塊者妙應丸加穿山甲炒
鼈甲燒各三錢𤣥胡索蓬术各四錢每五十丸加至七
十丸以利為度 脇痛有塊龍薈丸加薑黄桃仁各半
[005-9a]
兩蜜丸 龍薈丸加白鴿糞大能消食積或入保和丸
 肉積阿魏丸 有正當積聚處内熱如火漸漸徧及
四肢一日數發如此二三日又愈此不當攻其熱 又
有原得熱病熱留結不散遂成癥癖此却當用去熱之
劑 有病癥瘕腹脹純用三稜莪术以酒煨服下一物
如黑魚狀而愈或加入香附子用水煎多服取効 又
有病此者用薑蘇湯吞六味丸六味者乃小七香丸紅
丸子小安腎丸連翹丸三稜煎理中丸六件等也 有
[005-9b]
飲癖結成塊在脇腹之間病類積聚用破塊藥多不效
此當行其飲宜導痰湯五飲湯何以知為飲其人先曾
病瘥口吐涎沫清水或素來多痰者是也 又多飲人
結成酒癖肚腹積塊脹急疼痛或全身腫滿肌黄少食
宜十味大七氣湯用紅酒煎服 腹中似若瘕癖隨氣
上下未有定處宜散聚湯若氣作痛遊走心腹間攻刺
上下隠若雷鳴或已成積或未成積沉香降氣散戴用/全蝎
一個劈破煎湯/調蘇合香丸 已上磨積之藥必用補氣血藥相兼
[005-10a]
服之積消及半即止若純用之致死乃醫殺之也
貼塊三聖膏 琥珀膏 大黄朴硝各等分為末大蒜
搗膏和勻貼 熨癥方吳茱茰碎之以酒和煮熱布裹
熨癥上冷更炒更番用之癥移走逐熨之候消乃止
婦人血塊 加減四物湯 當歸丸 牡丹散
息積 乃氣息痞滯於脇下不在藏府榮衛之間積久
形成氣不干胃故不妨食病者脇下滿氣逆息難頻歲
不已 化氣湯
[005-10b]
倒倉法 用肥嫩黄牡牛肉二十斤必得三十斤方可/寧使多勿使不及
切成小塊去筋膜長流水煮糜爛以布濾去滓取浄汁
再入鍋中慢火熬至琥珀色則成矣令病人預先斷慾
食淡前一日不食晩飯設宻室令明快而不通風置穢
桶及瓦盆貯吐下之物置一磁盆盛所出之溺至日病
者入室以汁飲一鍾少時又飲一鍾積數十鍾寒月則
重湯温而飲之任其吐利病在上者欲其吐多病在下
者欲其利多上中下俱有者欲其吐利俱多全在活法
[005-11a]
而為之緩急多寡也連進之急則逆上而吐/多緩則順下而利多矣視其所出
之物必盡病根乃止吐利後必渇不得與湯以所出之
溺飲之名輪迴酒非惟可以止渇抑且可以浣濯餘垢
行後倦睡覺饑先與稠米湯飲次與淡稀粥三日後方
與少菜羮次與厚粥軟飲調養半月或一月覺精神煥
發形體輕健沉痾悉安矣其後忌牛肉數一作/五年夫牛
坤土也黄土之色也以順為性而效法乎乾以為功者
牡之用也肉者胃之樂也熟而為液無形之物也横散
[005-11b]
入肉絡由腸胃而滲透肌膚皮毛爪甲無不入也積聚
久而形質成依附腸胃回薄曲折處以為棲泊之窠臼
阻礙津液氣血熏蒸燔灼成病自非刮腸剖骨之神妙
可以銖兩丸散窺犯其藩墻户牖乎肉液之散溢腸胃
受之其厚皆倍於前有似乎腫其回薄曲折處肉液充
滿流行有如洪水泛漲浮槎陳朽皆推逐蕩漾順流而
下不可停留表者因吐而汗清道者自吐而湧濁道者
自泄而去凡屬滯礙一洗而空牛肉全重厚和順之性
[005-12a]
盎然渙然潤澤枯槁補益虚損寧無精神煥發之樂

霞天膏 即倒倉法有人指授韓懋天爵投煎劑治痰
而遂推廣之 黄牯牛一具選純黄肥澤無病纔一二
歲者右洗淨取四腿項脊去筋膜將精肉切作塊子如
栗大秤三十斤或四五十斤於靜室以大銅鍋或新鐵
鍋加長流水煮之不時攪動另以一新鍋煮沸湯旋加
常使水淹肉五六寸掠去浮沫直煮至肉爛如泥漉去
[005-12b]
滓却將肉汁以細布漉入小銅鍋用一色桑柴文武火
候不住手攪不加熟水只以汁漸如稀𩛿滴水不散色
如琥珀其膏成矣此節火候最要/小心不然壞矣大段每肉十二斤可
煉膏一斤磁器盛之 用調煎劑初少漸多沸熱自然
溶化 用和丸劑則每三分攙白麫一分同煮為糊或
同煉蜜 寒天久收若生黴用重湯煮過熱天冷水窨
之可留三日
診 細而附骨為積寸口見之積在胸中㣲出寸口積
[005-13a]
在喉中關上積在臍旁上關下積在心下㣲下關積在
少腹尺中積在氣街脈出在右積在右脈出在左積在
左脈左右兩出積在中央 沉而有力為積 脈浮而
毛按之辟易脇下氣逆背相引痛為肺積 沉而芤上
下無常處胸滿悸腹中熱名心積一弦而細二脇下痛
邪走心下足腫寒重名肝積 沉而急苦腎與腰相引
痛饑見飽減名腎積 浮大而長饑減飽見腹滿泄嘔
脛腫名脾積 寸口沉而横脇下及腹有横積痛左手
[005-13b]
脈横癥在左右手脈横癥在右脈頭大者在上頭小者
在下 脈弦腹中急痛為瘕 脈細微者為癥 脈沉
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癥脈左轉而沉重者氣癥在胃
中右轉出不至寸口者内有肉癥也 脈細而沉時直
者身有癰若腹中有伏梁 脈沉小而實者胃中有積
聚不下食食即嘔吐 脈沉而𦂳者心下有寒時痛有
積聚 關上脈大而尺寸細者必心腹冷積 遲而滑
中寒有癥結 弦而伏者腹中有癥不可轉也必死不
[005-14a]
治 虚弱者死堅强急者生
   痰飲
痰皆動於脾濕寒少而熱多 濕在肝經謂之風痰
濕在心經謂之熱痰 濕在脾經謂之濕痰 濕在肺
經謂之氣痰 濕在腎經謂之寒痰 風痰脈弦面青
四肢滿悶便溺秘澀心多躁怒水煮金花丸川芎防風
丸 熱痰脈洪面赤煩熱心痛唇口乾燥多喜笑小黄
丸小柴胡湯加半夏 濕痰脈緩面黄肢體沉重嗜卧
[005-14b]
不收腹脹而食不消白术丸局方防己丸 氣痰脈澀
面白氣上喘促洒淅寒熱悲愁不樂玉粉丸局方桔梗
湯 寒痰脈沉面色黧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心多恐
怖薑桂丸局方胡椒理中丸金匱吳茱茰湯 心下痞
悶加枳實五錢 身熱甚加黄連五錢 體重加茯苓
白术各一兩 氣逆上加苦葶藶五錢 氣促加人參
桔梗各五錢 浮腫加郁李仁杏仁各五錢 大便秘
加大黄五錢以上本出咳𠻳/門咳𠻳當叅看
[005-15a]
痰分五色 色白西方本色 色黄逆而之坤 色紅
甚而之丙金受火囚為難治 青色受風之羈絆 黑
如烟煤點順而之北方不治自愈
經曰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
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安有所謂
痰者哉痰之生由于脾氣不足不能致精于肺而淤以
成焉者也故治痰先補脾脾復健運之常而痰自化矣
然停積既久如溝渠壅遏淹久則倒流逆上瘀濁臭穢
[005-15b]
無所不有若不疏決溝渠而欲澄治已壅之水而使之
清無是理也 金匱云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轆轆
有聲謂之痰飲當以温藥和之又云心下有痰飲者桂
苓甘术湯主之 飲後水流在脇下咳唾引痛謂之懸
飲十棗湯主之此藥大峻以小胃丹代之/差緩然虚人切不可用 飲水流行
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當發
其汗大青龍湯小青龍湯主之 咳逆倚息短氣不得
卧其形如腫謂之支飲又云嘔家本渇今反不渇心下
[005-16a]
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又云心下有支飲其人苦
冒眩澤㵼湯主之 通用海藏五飲湯局方倍术丸
丹溪曰痰之源不一有因痰而生熱者有因熱而生痰
者有因氣而生者有因風而生者有因驚而生者有積
飲而生者有多食而生者有因暑而生者有傷冷物而
成者有脾虚而成者有嗜酒而成者其為病也驚痰則
成心包痛顛疾熱痰則成煩躁頭風爛眼燥結怔忡懊
憹驚眩風痰成癱瘓大風眩暈暗風悶亂飲痰成脇痛
[005-16b]
四肢不舉每日嘔吐食痰成瘧痢口出臭氣暑痰中暈
眩冒黄疸頭疼冷痰骨痺四肢不舉氣刺痛酒痰飲酒
不消但得酒次日又吐脾虚生痰食不美反胃嘔吐氣
痰攻注走刺不定婦人於驚痰最多蓋因產内交接月
事方行其驚因虚而入結成塊者為驚痰必有一塊在
腹發則如身孕轉動跳躍痛不可忍按熱痰用黄連利
膈丸當下者用妙應丸加盆硝等分每服三兩丸亦可
用滚痰丸驚痰用妙應丸加硃砂二錢全蝎三錢每用
[005-17a]
八九丸常與之三五服去盡驚氣成塊妙應丸加穿山
甲炒鼈甲燒各三錢𤣥胡索蓬术各四錢每服五十丸
加至七十丸以利為度寒痰妙應丸加胡椒丁香蝎桂
各等分每服二十五丸風痰袪風丸導痰丸酒痰妙應
丸加雄黄全蝎各二錢每服十丸飲痰小胃丹食痰保
和丸暑痰消暑丹 龎安常有言人身無倒上之痰天
下無逆流之水故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
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並宜蘇子降氣湯導痰湯各
[005-17b]
半貼和煎或小半夏茯苓湯加枳實木香各半錢吞五
套丸或以五套丸料依分兩作飲子煎服亦好 平居
皆無他事只有痰數口或清或堅宜二陳湯小半夏茯
苓湯痰多間進青州白丸子和來復丹名來白丸如和
以八神來復丹即名青神丸此非特治痰飲尤甚療喘
𠻳嘔逆翻胃 痰飲流入四肢令人肩背痠疼兩手軟
痺醫誤以為風則非其治宜導痰湯加木香薑黄各半
錢大凡病痰飲而變生諸證不當為諸證牽掣妄言作
[005-18a]
名且以治飲為先飲消則諸證自愈故如頭風眉稜角
疼累以風藥不效投以痰藥收功如患眼赤羞明而痛
與之凉藥弗瘳畀以痰劑獲愈凡此之類非一而足散
在各證門中不復繁引 有陰血不足陰火上逆肺受
火侮不得清肅下行由是津液凝濁生痰不生血者此
則當以潤劑如門冬地黄枸杞子之屬滋其陰使上逆
之火得返其宅而息焉而痰自清矣投以二陳立見其
殆 腎虚不能納氣歸原出而不納則積積而弗散則
[005-18b]
痰生焉八味丸主之 脈來細滑或緩痰涎清薄身體
倦怠手足痠軟此脾虚挾濕六君子湯或補中益氣加
半夏茯苓 脈來結澀胸膈不利或作刺痛此挾氣鬱
宜七氣湯越鞠丸 有人坐處率吐痰涎滿地其痰不
甚稠粘只是沫多此氣虚不能攝涎不可用利藥宜六
君子湯加益智仁一錢以攝之 丹陽云魯菴年七十
餘膈間有痰不快飲食少思初無大害就醫京口投以
越鞠丸清氣化痰丸胸次稍寛日日吞之遂不輟口年
[005-19a]
餘困頓不堪僦舟來就予診治則大肉已脫兩手脈如
游絲太谿絶不至矣見予有難色因曰吾亦自分必死
但膈間脹不可忍大便秘結不通誠為寛須㬰即死瞑
目矣固强予疏方以至親難辭教用大劑人參白术煎
湯進之少頃如厠下積痰數升胸膈寛舒更數日而殁
   咳𠻳附肺痿/ 肺脹/
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𠻳謂無聲而有痰
脾濕動而為痰也咳𠻳是有痰而有聲葢因傷於肺氣
[005-19b]
而欬動於脾濕因咳而為𠻳也經言藏府皆有咳𠻳咳
𠻳屬肺何為藏府皆有之葢咳𠻳為病有自外而入者
有自内而發者風寒暑濕外也七情饑飽内也風寒暑
濕先自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故雖外邪欲傳藏府
亦必先從其合而為𠻳此自外而入者也七情饑飽内
有所傷則邪氣上逆肺為氣出入之道故五藏之邪上
蒸于肺而為𠻳此自内而發者也然風寒暑濕有不為
嗽者葢所感者重徑傷藏府不留於皮毛七情亦有不
[005-20a]
為嗽者葢病尚淺止在本藏未即上攻所以傷寒以有
嗽為輕而七情饑飽之𠻳久而後見治法當審脈證三
因若外因邪氣止當發散又須原其虚實冷熱若内因
七情則隨其部經在與氣口脈相應當以順氣為先下
痰次之有停飲而欬又須消化之方不可用烏梅罌粟
酸澀之藥其寒邪未除亦不可便用補藥尤忌憂思過
度房室勞傷遂成瘵疾宜養脾生肺也 仁齋直指云
感風者鼻塞聲重傷冷者淒清怯寒挾熱為焦煩受濕
[005-20b]
為纒滯瘀血則膈間腥悶停水則心下怔忪或實或虚痰
之黄白唾之稀稠從可知也治𠻳大法肺脈浮為風邪
所客以發散取之肺脈實為氣壅内熱以清利行之脈
濡散為肺虚以補肺安之其間久𠻳之人曾經解利以
致肺胃俱寒飲食不進則用温中助胃加和平治嗽之
藥至若酒色過度虚勞少血津液内耗心火自炎遂使
燥熱乘肺咯唾膿血上氣涎潮其嗽連續而不已唯夫
血不榮肌故邪在皮毛皆能入肺而自背得之尤速此
[005-21a]
則人參芎歸所不可無一種傳注病渉邪惡五藏反尅
毒害尤深近世率用蛤蚧天靈葢桃栁枝丹砂雄黄安
息香蘇合香丸通神之劑然則咳𠻳證治於此可以問
津索途矣抑猶有說焉肺出氣也腎納氣也肺為氣之
主腎為氣之本凡咳嗽暴重動引百骸自覺氣從臍下
逆奔而上者此腎虚不能收氣歸元也當以破故紙安
腎丸主之毋徒從事於寧肺 感風而𠻳者惡風自汗
或身體發熱或鼻流清涕其脈浮宜桂枝湯加防風杏
[005-21b]
仁前胡細辛 感寒而嗽者惡寒發熱無汗鼻流清涕
其脈𦂳宜杏子湯去乾薑五味加紫蘇乾葛或二陳加
紫蘇葛根杏仁桔梗 暴感風寒不惡寒發熱止是咳
𠻳鼻塞聲重者寧𠻳化痰湯 薛新甫云春月風寒所
傷咳𠻳聲重頭疼用金沸草散咳𠻳聲重身熱頭痛
用局方消風散葢肺主皮毛肺氣虚則腠理不宻風邪
易入治法當解表兼實肺氣肺有火則腠理不閉風邪
外乘治宜解表兼清肺火邪退即止若數行解散則重
[005-22a]
亡津液邪藴而為肺疽肺痿矣故凡肺受邪不能輸化
而小便短少皮膚漸腫咳嗽日增者宜用六君子湯以
補脾肺六味丸以滋腎水 夏月喘急而嗽面赤潮熱
其脈洪大者黄連解毒湯熱躁而咳梔子湯欬唾有血
麥門冬湯俱吞六味丸壯水之主以制陽光而保肺金
 秋月咳而身熱自汗口乾便赤脈虚而洪者白虎湯
身熱而煩氣高而短心下痞滿四肢困倦精神短少者
香薷飲若病邪既去宜用補中益氣湯加乾山藥五味
[005-22b]
子以養元氣柴胡升麻各二分以升生氣 冬月風寒
外感形氣病氣俱實者宜華葢散加減麻黄湯所謂從
表而入自表而出若形氣病氣俱虚者宜補其元氣而
佐以解表之藥若專於解表則肺氣益虚腠理益踈外
邪乘虚易入而其病愈難治矣 活法機要云夏月𠻳
而發熱者謂之熱痰嗽小柴胡湯四兩加石膏一兩知
母半兩用之冬月嗽而發寒熱謂之寒𠻳小青龍加杏
仁服之 感濕而嗽者身體痛重或有汗或小便不利
[005-23a]
此多乘熱入水或冐雨露或浴後不解濕衣致有此患
宜白术酒 熱𠻳咽喉乾痛鼻出熱氣其痰嗽而難出
色黄且濃或帶血縷或出血腥臭或堅如蠣肉不若風
寒之嗽痰清而白宜金沸草散去麻黄半夏加薄荷枇
杷葉五味杏仁桑根白皮貝母茯苓桔梗入棗子一個
同煎仍以辰砂化痰丸或薄荷煎八風散含化 有熱
嗽諸藥不效竹葉石膏湯去竹葉入粳米少加知母多
服五味杏仁枇杷葉此必審是伏熱在上焦心肺間可
[005-23b]
用 冷熱嗽因增減衣裳寒熱俱感遇乍寒亦嗽乍熱
亦嗽飲熱亦𠻳飲冷亦嗽宜金沸草散消風散各一貼
和煎或應夢人參散或欵冬花散以薄荷代麻黄或二
母散仍以辰砂化痰丸八風丹吞化 七情饑飽嗽無
非傷動藏府正氣致邪上逆結成痰涎肺道不理宜順
氣為先四七湯一貼加杏仁五味子桑白皮人參阿膠
麥門冬枇杷葉各一錢 有飲冷熱酒或飲冷水傷肺
致嗽俗謂之湊肺宜紫菀飲 有嗽吐痰與食俱出者
[005-24a]
此葢飲食失節致肝氣不利而肺又有客邪肝濁道肺
清道清濁相干宜二陳湯加木香杏仁細辛枳殻各半
錢 食積痰嗽發熱二陳湯加𤓰蔞萊菔子山查枳實
麴糵 機要云痰而能食者大承氣㣲下之痰而不能
食者厚朴湯主之 𠻳而失聲潤肺散或清音丸戴云
有熱嗽失聲咽疼多進冷劑而聲愈不出者宜以生薑
汁調消風散少少進之或只一味薑汁亦得冷熱嗽後
失聲者尤宜嗽而失聲者非獨熱嗽有之宜審其證用
[005-24b]
藥佐以橄欖丸含化仍濃煎獨味枇杷葉㪚熱服 聲
啞者寒包其熱也宜細辛半夏生薑辛以散之亦有痰
熱壅於肺者金空則鳴必清金中邪滯用清咽寧嗽湯
 勞嗽有因久嗽成勞者有因病勞乃嗽者其證寒熱
往來或獨熱無寒咽乾嗌痛精神疲極所嗽之痰或濃
或淡或時有血腥臭異常語聲不出者薏苡仁五錢桑
根白皮麥門冬各三錢白石英二錢人參五味子欵冬
花紫苑杏仁貝母阿膠百合桔梗秦艽枇杷葉各一錢
[005-25a]
薑棗粳米同煎去渣調鍾乳粉亦宜蛤蚧散或保和湯
知母茯苓湯紫苑散寧嗽湯 經年累月久嗽不已服
藥不瘥餘無他證却與勞嗽不同戴用三抝湯青金丸
予謂其不妥獨宜保肺而已一味百部膏可也 衍義
云有婦人患肺熱久嗽身如炙肌瘦將成肺勞以枇杷
葉木通欵冬花紫苑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減半各
如常製治訖同為末蜜丸如櫻桃大食後夜卧各含化
一丸未終劑而愈 有風寒者可用薰法有熱者可用
[005-25b]
枳殻湯有實積者可用欵氣丸利膈丸馬兠鈴丸脾胃
如常飲食不妨者加味人參清肺湯參粟湯 素問云
咳嗽煩寃者是腎氣之逆也八味丸安腎丸主之 有
暴𠻳服諸藥不効或教之進生料鹿茸丸大兔絲子丸
方愈有本有標却不可以其暴嗽而疑遽補之非所以
易愈者亦覺之早故也 時行嗽發熱惡寒頭痛鼻塞
氣急狀如傷冷熱連咳不已初得病即伏枕一兩日即
輕俗呼為蝦蟆瘟用參蘇飲加細辛半錢 潔古云咳
[005-26a]
而無痰者以辛甘潤其肺蜜煎生薑湯蜜煎橘皮湯燒
生薑胡桃皆治無痰而嗽者本事方補肺法生地黄二
斤淨洗杏仁二兩生薑蜜各四兩搗如泥入瓦盆中置
飯上蒸五七度每五更挑三匙嚥下 金匱方咳而上
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黄湯主之 咳嗽喉中作聲一
味白前妙 千金有白前湯 一男子五十餘歲病傷
寒咳嗽喉中聲如齁與獨參湯一服而齁聲除至二三
貼咳嗽亦漸退凡服二三斤病始全愈 丹溪云上半
[005-26b]
日𠻳多屬胃中有火午後嗽多屬陰虚黄昏嗽多此火
氣浮於肺不宜用凉藥宜斂而降之 有一咳即出痰
者脾濕勝而痰滑也有連咳十數不能出痰者肺燥勝
痰濕也滑者宜南星半夏皂角灰之屬燥其脾若利氣
之劑所當忌也澀者宜枳殻紫蘇杏仁之屬利其肺若
燥肺之劑所當忌也 形肥或有汗或脈緩體重嗜卧
之人咳者脾濕勝也宜白术蒼术茯苓之屬燥之形瘦
或夏月無汗或脈澀之人咳者肺燥勝也宜杏仁瓜蔞
[005-27a]
之屬潤之 凡咳嗽面赤胸腹脇常熱唯於足乍有凉
時其脈洪者熱痰在胸膈也宜小陷胸湯礞石丸之類
清膈降痰甚而不已者宜吐下其痰熱也面白悲嚏或
脇急脹痛或脈沉弦細遲而欬者寒飲在胸腹也宜辛
甘熱去之半夏温肺湯 丹溪治飲酒傷肺痰嗽以竹
瀝煎入韭汁就吞瓜蔞杏仁青黛黄連丸按此恐太寒
閉遏熱氣不得發舒不若先以辛散之而後以酸收之
甚者吐之後與五苓甘露勝濕去痰之劑 喫醋搶喉
[005-27b]
咳嗽不止用甘草二兩去赤皮作二寸段中半劈開用
猪膽汁五枚浸三日取出火上炙乾為細末煉蜜丸每
服四十丸茶清吞下臨卧服 鹹物所傷哮嗽不止用
白麫二錢砂糖二錢通搜和用糖餅灰汁捻作餅子放
在爐内煠熱剗出加輕粉四錢另炒畧熟將餅切作四
亞摻輕粉在内令患人喫盡吐出病根即愈
肺欬之狀欬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麻黄湯 心欬之
狀欬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痺桔梗湯
[005-28a]
 肝欬之狀欬而兩脇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
下滿小柴胡湯仲景云咳引脇痛為懸飲宜十棗湯丹/溪云咳引脇痛宜疏肝氣用青皮枳殻
香附子等實者/白芥子之屬脾欬之狀欬則右脇下痛隠隠引肩背
甚則不可以動動則欬劇升麻湯 腎欬之狀欬則腰
背相引而痛甚則欬涎麻黄附子細辛湯 五藏之久
嗽乃移於六府脾欬不已則胃受之胃欬之狀欬而嘔
嘔甚則長蟲出烏梅丸 肝欬不已則膽受之膽欬之
狀欬嘔膽汁黄芩加半夏生薑湯 肺欬不已則大腸
[005-28b]
受之大腸欬狀欬而遺矢赤石脂禹餘糧湯桃花湯不
止用猪苓分水散 心欬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欬狀
欬而失氣氣與欬俱失芍藥甘草湯 腎欬不已則膀
胱受之膀胱欬狀欬而遺溺茯苓甘草湯 久欬不已
則三焦受之三焦欬狀欬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於
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錢氏異功散
肺痿 仲景云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肺痿之病從
何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渇小便利數
[005-29a]
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肺痿咳
吐涎沫不止咽燥而渇生薑甘草湯主之生薑五兩人
參二兩甘草四兩大棗十五枚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
三服 炙甘草湯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用
甘草一味水三升煮半升分温三服 桂枝去&KR0410藥加
皂莢湯治肺痿吐涎沫桂枝生薑各三兩甘草一兩大
棗十枚皂莢十枚去皮弦炙焦水七升㣲火煮取三升
分三温服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渇必遺尿
[005-29b]
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
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温之甘草炙四兩乾薑炮
二兩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若服湯口渇屬
消渇 肺痿欬唾咽燥欲飲水者自愈自張口者短氣
也 欬而口中自有津液舌上胎滑此為浮寒非肺痿
也 肺痿或欬沫或欬血今編欬沫者於此欬血者入
血證門
肺脹 仲景云欬而上氣此為肺脹脈浮大者越脾加
[005-30a]
半夏湯主之 又云肺脹欬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
心下有水小青龍湯加石膏主之 丹溪治主收斂用
訶子為主佐以海石香附童便浸/三日瓜蔞仁青黛半夏麴
杏仁薑汁蜜調噙之 肺脹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
痰夾瘀血礙氣而病宜飬血以流動乎氣降火疏肝以
清痰四物湯加桃仁訶子青皮竹瀝韭汁之屬壅遏不
得眠者難治
診 浮為風 𦂳為寒 數為熱 細為濕 浮𦂳則
[005-30b]
虚寒 沉數則實熱 弦濇則少血 洪滑則多痰
濇為房勞 右關濡傷脾 左關弦短傷肝 浮短傷
肺 脈出魚際為逆氣喘息 弦為飲欬而浮四十日
已 咳而眩實者吐之愈 欬而脈虚必苦冒 脈沉
不可發汗 脾脈㣲為欬 肺脈㣲急為咳唾血 浮
直而濡者易治 喘而逆上氣脈數有熱不得卧難治
 上氣喘面浮腫肩息脈浮大者死 久嗽脈弱者可
治實大數者死 上氣喘息低昻脈滑手足温者生脈
[005-31a]
濇四肢寒者死 欬而脫形身熱脈小堅急以疾是逆
也不過十五日死 咳嗽羸瘦脈形堅大者死 咳嗽
脈沉𦂳者死浮直者生浮軟者生小沉伏匿者死 欬
而嘔腹滿泄弦急欲絶者死
   喘
喘者促促氣急喝喝息數張口擡肩搖身擷肚短氣者
呼吸雖數而不能接續似喘而不搖肩似呻吟而無痛
呼吸雖急而無痰聲逆氣者但氣上而奔急肺壅而不
[005-31b]
下宜詳辨之 或問喘病之源何如曰嘗考古今方論
自巢氏病源稱為肺主氣為陽氣之所行通榮藏府故
氣有餘俱入於肺或為喘息上氣或為咳嗽因此至嚴
氏謂人之五藏皆有上氣而肺為之總由其居於五藏
之上而為華葢喜清虚而不欲窒礙調攝失宜或為風
寒暑濕邪氣所侵則肺氣脹滿發而為喘呼吸促迫坐
卧不安或七情内傷鬱而生痰脾胃俱虚不能攝養一
身之痰皆能令人發喘治之之法當究其源如感外邪
[005-32a]
則袪散之氣鬱則調順之脾胃虚者温理之聖濟方又
云呼隨陽出氣於是升吸隨陰入氣於是降一升一降
陰陽乃和所謂上氣者葢氣上而不下升而不降痞滿
膈中氣道奔迫喘息有音者是也本於肺藏之虚復感
風邪肺葉張舉諸藏又上衝而壅遏此所以有上氣之
候也歴代醫者用此調氣之說以為至當無復他論及
觀劉河間原病式則以喘病叙於熱淫條下謂火熱為
陽主乎急數故熱則息數氣麤而為喘也與巢氏所云
[005-32b]
氣為陽有餘則喘較之則劉氏之言為勝何則陰陽各
因其對待而指之形與氣對則以形為陰氣為陽寒與
熱對則以寒為陰熱為陽升與降對則以降為陰升為
陽動與静對則以静為陰動為陽巢氏不分一氣中而
有陰陽寒熱升降動静備於其間一皆以陽為說致後
人止知調氣者調其陽而已今劉氏五運所主之病機
則是一氣變動而分者也其病機如何曰不獨病之有
機於化生者亦有之知生化之機則可以知為病之機
[005-33a]
也葢一氣運行升降浮沉者由生氣根於身中而神居
之主陰陽動静之機也其機動而清静者則生化治動
而煩擾者則苛疾作矣其動有甚衰以致五行六氣勝
負之變作故内經至真大要篇立病機一十九條而統
領五運六氣之大綱如喘者謂諸喘皆屬於上注注以
上乃上焦氣也炎熱薄爍心之氣也承熱分化肺之氣
也又謂諸逆衝上皆屬于火是故河間叙喘病在熱淫
條下誠得其㫖矣曰喘病之綱屬熱屬火則聞命矣亦
[005-33b]
有節目之可言者乎曰予嘗考之内經靈樞諸篇有言
喘喝有言喘息有言喘逆有言喘嗽有言喘嘔有言上
氣而喘諸喘之形狀或因熱之㣲甚或邪之所自故也
其獨喘者内經逆調篇謂卧則喘是水氣之客也經脈
篇謂夜行喘出于腎淫氣病肺有所墮恐喘出于肝淫
氣害脾有所驚恐喘出于肺淫氣傷心渡水跌仆喘出
于腎與骨痺論謂肺痺者煩滿喘嘔腸痺者中氣喘争
大竒論篇謂肺癰者喘而兩胠滿至真大要論謂太陰
[005-34a]
司天客勝首面胕腫呼吸氣喘太陰陽明篇謂邪入六
府身熱喘呼不得卧脈解篇謂陽明之厥則喘而惋惋
則惡人連藏則死連經則生其言喘喝者喝謂大呵出
聲生氣通天篇謂陽氣者因于暑煩則喘喝五常政篇
堅成之紀喘喝胸滿仰息靈樞本神篇肺實者喘喝胸
滿仰息經脈篇謂肺所生病則上氣喘喝煩心胸滿腎
是動病者喝喝而喘坐而欲起其言喘息者玉機真藏
篇謂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内痛引
[005-34b]
肩項身熱脫肉破䐃真藏見十月死註云是脾藏也皆
以至其月真藏脈見乃予之期日又謂秋脈不及其氣
來毛而微其病在中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
下聞病音註云音是肺中喘息之聲也舉痛篇謂勞則
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氣耗矣逆調篇起居如故而息
有音息而惡風口乾善渇不能勞事竒病篇謂有病癃
一日數十溲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
此有餘也太陰脈㣲細如髪此不足也病在太陰其盛
[005-35a]
在胃頗在肺病名厥死不治繆刺篇謂邪客手陽明之
絡令人氣滿胸中喘息而支胠胸中熱刺其井痿論篇
謂肺者藏之長為心之葢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
肺鳴鳴則肺熱葉焦發為痿蹷註云鳴者喘息之聲也
陰陽别論篇謂陰争于内陽擾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
起起則熏肺使人喘鳴又二陽之病發心脾傳為息賁
死不治註云息奔者喘息而上奔脾胃腸肺及心互相
傳尅故死靈樞五邪篇謂邪在肺上氣喘汗出本藏篇
[005-35b]
謂肺高則上氣肩息肝高則上支賁切脇悗為息賁經
筋篇謂太陰筋病甚成息賁脇急其言上氣而喘逆者
經脈篇謂太陽獨至厥喘虚氣逆是陰不足陽有餘至
真大要論謂陽明在泉主勝則腰重腹痛少腹生寒寒
氣上衝胸中甚則喘不能久立痺論篇謂心痺者煩則
心下鼓暴上氣而喘脈解篇謂嘔咳上氣而喘者陰氣
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故也東垣解以此
論秋冬之陰陽也經氣之燥寒在上陽也藏氣之金水
[005-36a]
在下陰也所為上喘而為水者陰氣下而復上邪客藏
府間故為水也脈要篇謂肝脈搏堅而長當病墜若搏
因血在脇下令人喘逆其言喘咳者藏氣法時篇謂肺
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又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
寢汗憎風刺熱篇謂肺熱病者惡風寒舌上黄身熱熱
争則喘咳痛走胸膺背頭痛汗出而寒五常政篇謂從
革之紀發喘咳氣交變篇謂歲火太過肺金受邪少氣
喘咳血溢血泄嗌燥中熱肩背熱歲金太過甚則火氣
[005-36b]
復之喘咳逆氣肩背痛咳逆甚而血溢歲水太過害在
心火病在中上下寒甚則腹大脛腫喘咳寢汗出憎風
六元正紀篇謂少陰司天三之氣大火行病氣厥心痛
寒熱更作咳喘終之氣燥令行餘火内格腫於上咳喘
甚則血溢内作寒中至真大要論篇謂少陰司天胸中
熱胠滿寒熱喘咳唾血少陰司天客勝少氣發熱甚則
胕腫血溢咳喘靈樞經脈篇謂肺是動病肺脹滿膨膨
而喘咳缺盆中痛其言喘嘔者痺論篇謂肺痺者煩滿
[005-37a]
喘而嘔至真大要篇謂少陰司天喘嘔寒熱其言喘咳
上氣者調經篇謂風有餘喘咳上氣玉機篇謂肺脈不
及喘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夫諸篇節目之多
如此然猶是設為凡例者耳何則葢聖人之言舉一邪
而諸邪具舉一藏而五藏具用是推之其陰陽之變百
病之生莫不各有所窮其理之極致唯張仲景得其㫖
在傷寒證中諸喘證者皆因其邪動之機以致方藥務
不失其氣宜若夫從後代集證類方者不過從巢氏嚴
[005-37b]
氏之說而已獨王海藏辯華佗云肺氣盛為喘活人云
氣有餘則喘氣盛當認作氣衰有餘當認作不足肺氣
果盛與有餘則清肅下行豈復為喘以其火入於肺炎
爍真氣衰與不足而為喘焉所言盛與有餘者非肺氣
也肺中之火也此語高出前輩發千古所未發惜乎但
舉其端未盡乎火所兼行之氣何則如外感六淫鬱而
成火者則必與六淫相合因内傷五邪相勝者亦必與
邪相併遂有風熱暑熱濕熱燥熱寒熱之分諸逆衝上
[005-38a]
之火亦然而有所從之氣在焉葢相火出于肝腎厥陽
之火氣起于五藏夫火生于動五藏主藏精宅神乃火
也至若陰精先有所傷而虚不能閉藏其氣遇有妄動
其神至則火隨發而炎起起于腎者本藏寒水之氣從
之起于肝者本藏風木之氣從之起于脾者濕氣從之
起于心者熱氣從之起于肺者燥氣從之所從者得以
附火之炎而逆也諸逆之氣盛先入于所勝之藏甚而
至于上焦或因火而徑衝于肺此亦火之合併藏氣五
[005-38b]
邪者也此外復有心火因逆氣不得下降奔迫于上者
有藏氣之俱不足其火浮溜于上而虚者有離其宫室
而務于取勝反自虚者更有人之稟素弱者有常貴後
賤之脫營常富後貧之氣離守者夫如是之病雖有當
攻之實亦不重瀉大抵必從病機大要治法曰謹守病
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虚者責之
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凡處治虚實
之法盡在此數語矣予今獨引内經靈樞諸篇綱目之
[005-39a]
詳如此條者葢欲令人知是集之百病盡有綱目之當
察因書以為例 丹溪云喘因氣虚火入于肺有痰者
有火炎者有陰虚自小腹下起而上逆者有氣虚而致
氣短者有水氣乘肺者戴復菴云痰者凡喘便有痰聲
火炎者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已則喘大㮣胃中有實
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墜下稠痰喘即止稍久食已入胃
反助其火痰再升上喘反大作俗不知此作胃虚治以
燥熱之藥以火濟火也一人患此諸醫作胃虚治之不
[005-39b]
愈後以導水丸利五六次而愈此水氣乘肺也若氣短
喘急者呼吸急促而無痰聲有胃虚喘者擡肩擷肚喘
而不休是也葢肺主清陽上升之氣居五藏之上通榮
衛合陰陽升降往來無過不及何病之有若内傷于七
情外感于六氣則肺氣不清而喘作矣 外感風寒暑
濕脈人迎大于氣口必上氣急不得卧喉中有聲或聲
不出審是風寒者局方三抝湯華葢散三因神祕湯審
是濕者滲濕湯審是暑者白虎湯通用秘傳麻黄湯
[005-40a]
加減麻黄有汗不去節無汗去根節川升麻北細辛桑
白皮桔梗生甘草各等分熱加瓜蔞根濕加蒼术薑葱
煎温熱服或加川芎乾葛則羣隊矣暑喘勿用 仲景
云上氣喘而躁者屬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又云咳
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
半夏湯主之又云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
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主之 東垣麻黄定喘湯 麻
黄蒼术湯以上皆/外因 七情鬱結上氣喘急宜四磨湯四
[005-40b]
七湯内/因 羅謙甫治石憐吉歹元帥夫人年踰五十身
體肥盛時霖雨不止又飲酒及潼乳過腹脹喘滿聲聞
舍外不得安卧大小便澀滯氣口脈大兩倍于人迎關
脈沉緩而有力此霖雨之濕飲食之熱濕熱大盛上攻
于肺神氣躁亂故為喘滿邪氣盛則實實者宜下之故
製平氣散以下之一服減半再服喘愈止有胸膈不利
煩熱口乾時時咳𠻳再與加減㵼白散全愈内外/俱因 仲
景云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
[005-41a]
𦂳得之數十日醫吐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虚者即愈
實者三日復發與不愈者宜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
芒硝湯主之 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㵼肺湯主之
雲岐云四七湯治痰涎咽喉中上氣喘逆甚效 風痰
作喘千緡湯半夏丸 經驗方定喘化痰猪蹄甲四十
九個淨洗控亁每個指甲内入半夏白&KR0552各一匙裝罐
子内封閉勿令煙出火煅通赤去火毒細研入麝香一
錢七糯米飲下 人參半夏丸化痰定喘婁全善云予
[005-41b]
平日用此方治久喘未發時服此丸已發時用沉香滚
痰丸㣲下累効 槐角利膈丸亦可下痰 婁全善云
凡下痰定喘諸方施之形實有痰者神効若陰虚而脈
浮大按之濇者不可下下之必反劇而死以上治/痰例 初
虞世云火喘用白虎湯加瓜蔞仁枳殻黄芩神効 雙
玉散治痰熱而喘痰湧如泉寒水石石膏各等分為細
末人參湯下三錢食後服以上治/實火例 經云歲火太過炎
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少氣咳喘又熱淫所勝病寒熱
[005-42a]
喘咳宜以人參麥門冬五味子救肺童便炒黄蘖知母
降火 平居則氣平和行動則氣促而喘者此衝脈之
火用滋腎丸 仲景云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
麥門冬湯主之 保命天門冬丸以上治/虚火例 丹溪云喘
須分虚實久病是氣虚用阿膠人參五味補之新病
是氣實用桑白皮葶藶㵼之 金匱云無寒熱短氣不
足以息者實也或又曰實喘者氣實肺盛呼吸不利肺
竅壅滯右寸沉實宜瀉肺虚喘者腎虚先覺呼吸氣短
[005-42b]
兩脇脹滿左尺大而虚宜補腎邪喘者由肺受寒邪伏
于肺中關竅不通呼吸不利右寸沉而𦂳亦有六部俱
伏者宜發散則身熱退而喘定三因又云肺實者肺必
脹上氣喘逆咽中逆如欲嘔狀自汗肺虚者必咽乾無
津少氣不足以息也永類鈐方云右手寸口氣口以前
陰脈應手有力肺實也必上氣喘逆咽塞欲嘔自汗皆
肺實證若氣口以前陰脈應手無力必咽乾無津少氣
此肺虚證右分虛實例從前皆㵼實/例今述補虚例于後邊 東垣云肺脹膨
[005-43a]
膨而喘咳胸膈滿壅盛而上奔者于隨證用藥方中多
加五味子人參次之麥門冬又次之黄連少許 如甚
則交兩手而瞀者真氣大虚也若氣短加黄茋五味子
人參氣盛去五味子人參加黄芩荆芥穗冬月去荆芥
穗加草荳蔲仁 丹溪云氣虚者用人參蜜炙黄蘖麥
冬地骨皮之類 本草治咳嗽上氣喘急以人參一味
為末雞子清投新水調下一錢昔有二人同走一含人
參一不含俱走三五里許其不含者大喘含者氣息自
[005-43b]
如此乃人參之力也 婁全善治一婦人五十餘歲素
有痰嗽忽一日大喘痰出如泉身汗如油脈浮而洪似
命絶之狀速用麥門冬四錢人參二錢五味子一錢五
分煎服一貼喘定汗止三貼後痰亦漸少再與前方内
加瓜蔞仁一錢五分白术當歸芍藥黄芩各一錢服二
十餘貼而安此實麥門冬五味子人參之功也如自汗
兼腹滿脈沉實而喘者裏實也宜下之以上治/氣虚例 丹溪
云喘有陰虚自小腹下火起而上者宜四物湯加青黛
[005-44a]
竹瀝陳皮入童便煎服 有陰虚挾痰喘者四物湯加
枳殻半夏補陰降火愚謂歸地泥膈生痰枳半燥泄傷
陰不如用天門冬桑皮貝母馬兜鈴地骨皮麥門冬枇
杷葉之屬以上治/陰虚例 東垣曰病機云諸痿喘嘔皆屬於
上辯云傷寒家論喘嘔以為火熱者是明有餘之邪中
于外寒變而為熱心火太旺攻肺故屬于上又云膏粱
之人奉養太過及過愛小兒亦能積熱于上而為喘咳
宜以甘寒之劑治之脈經又云肺盛有餘則咳嗽上氣
[005-44b]
喘喝煩心胸滿短氣皆衝脈之火行于胸中而作也係
在下焦非屬上也故雜病不足之邪起于有餘病機之
邪自是標本病傳多說飲食勞役喜怒不節水穀之寒
熱感則害人六府皆由中氣不足其䐜脹腹滿咳喘嘔
食不下皆以大甘辛熱之劑治之則立已今立熱喘寒
喘二方于後 人參平肺散治心火刑肺傳為肺痿咳
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悶咽嗌不利 參蘇温肺湯
治形寒飲冷則傷肺喘煩心胸滿短氣不能宣暢 調
[005-45a]
中益氣湯加減法如秋冬月胃脈四道為衝脈所逆并
脇下少陽脈二道而反上行病名曰厥逆其證氣上衝
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加茱茰五分或一錢湯
洗去苦觀厥氣多少而用之如夏月有此證為大熱也
葢此證隨四時為寒熱温凉宜以酒黄連酒黄蘖酒知
母各等分為細末熟湯丸如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白湯
送下空心服仍多飲熱湯服畢少時便以美膳壓之使
不得胃中停留直至下元以瀉衝脈之邪也大抵治飲
[005-45b]
食勞倦所得之病乃虚勞七損症也當用温平甘多辛
少之藥治之是其本法也如時止見寒熱病四時症也
又或將理不如法或酒食過多或辛熱之食作病或寒
冷之食作病或居大寒大熱之處益其病當臨時制宜
暫用大寒大熱治法而取効此從權也不可以得効之
故而久用之必致夭横矣黄帝針經曰從下上者引而
去之上氣不足推而揚之葢上氣者心肺上焦之氣陽
病在陰從陰引陽宜以入腎肝下焦之藥引甘多辛少
[005-46a]
之藥使升發脾胃之氣又從而去邪氣于腠理皮毛也
又曰視前痛者當先取之是先以繆刺㵼其經絡之壅
塞者為血凝而不流故先取之而後治他病以上分/寒熱例
胃絡不和喘出于陽明之氣逆陽明之氣下行今逆而/上行古人以通利為戒
如分氣紫蘇飲指迷七氣湯加/半夏二陳湯加縮砂施之為當 真元耗損喘生于腎
氣之上奔真陽虚憊腎氣不得歸元固有以金石鎮墜/助陽接真而愈者然亦不可峻驟且先與安
腎丸八味丸輩否則人/參煎湯下養正丹主之 肺虚則少氣而喘經云秋脈
者肺也秋脈不及則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
[005-46b]
病音其治法則門冬五味人參之屬是也 肺痺肺積
則久喘而不已經云淫氣喘息痺聚在肺又云肺痺者
煩滿喘而嘔是肺痺而喘治法或表之或吐之使氣宣
通而愈也 難經又云肺之積名息賁在右脇下如杯
久不已令人喘咳發肺癰治法則息賁丸以磨其積是
右治肺/喘例 胃喘則身熱而煩經云胃為氣逆又云犯
賊風虚邪者陽受之陽受之則入六府入六府則身熱
不時卧上為喘呼又云陽明厥則喘而啘啘則惡人或
[005-47a]
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厥逆連藏則死連經則生
是也啘王註謂熱内鬱而煩凡此胃喘治法宜加減白
虎湯之類是也右治胃/喘例 腎喘則嘔咳經云少陰所謂
嘔咳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
從故嘔咳上氣喘也東垣治以瀉白散是也右治腎/喘例
喘不得卧 凡喘而不得卧其脈浮按之虚而濇者為
陰虚去死不遠慎勿下之下之必死宜四物加童便竹
瀝青黛門冬五味枳殻蘇葉服之 素問逆調論夫不
[005-47b]
得卧卧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夫水者循經液而流也
腎者水藏主津液主卧與喘也東垣云病人不得眠眠
則喘者水氣逆行上乘于肺肺得水而浮使氣不流通
其脈沉大宜神秘湯主之 仲景云咳逆倚息不得卧
小青龍湯主之支飲亦喘不得卧/加短氣其脈平也青龍湯下已多唾口
燥寸脈沉尺脈㣲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衝胸咽手足
痺其面翕然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冒者
與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湯治其氣衝 衝氣即低而
[005-48a]
反更咳胸滿者用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薑
細辛各三兩以治其咳滿 咳滿即止而更復渇衝氣
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渇而渇反止
者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納半夏
以去其水於桂苓甘草五味湯中去/桂加乾薑細辛半夏是也 水去嘔止其人
形腫者加杏仁半升主之其證應納麻黄以其人遂痺
故不納之若逆而納之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
黄發其陽故也用茯苓四兩甘草乾薑細辛各三兩五
[005-48b]
味子半夏杏仁去皮尖各半升右煎去渣温日三服
若面熱如醉此胃為熱所衝熏其面加大黄三兩以利
之 素問逆調論不得卧而息有音是陽道之逆也足
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陽明者胃脈也
胃者六府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
得卧也下經曰胃不和則卧不安此之謂也治法已見前
哮 與喘相類但不似喘開口出氣之多如聖濟總錄
有名呷嗽者是也以胸中多痰結於喉間與氣相繫隨
[005-49a]
其呼吸呀呷于喉中作聲呷者口開呀者口閉乃開口
閉口盡有其聲葢喉嚨者呼吸之氣出入之門也㑹厭
者聲音之户也懸雍者聲之關也呼吸本無聲胸中之
痰隨氣上升沾結于喉嚨及于㑹厭懸雍故氣出入不
得快利與痰引逆相擊而作聲也是痰得之食味鹹酸
太過因積成熱由來逺矣故膠如漆粘于肺系特哮出
喉間之痰去則聲稍息若味不節其胸中未盡之痰復
與新味相結哮必更作此其候矣 丹溪云哮主于痰
[005-49b]
宜吐法治哮必用薄滋味不可純作凉藥必帶表散
治哮方用雞子畧撃破殻不可損膜浸尿缸内三四日
夜煮喫效葢雞子能去風痰 又方用猫屎燒灰沙糖
湯調下立效 哮喘遇冷則發者有二證 其一屬中
外皆寒治法乃東垣參蘇温肺湯調中益氣加茱茰湯
及紫金丹刼寒痰者是也 其二屬寒包熱治法乃仲
景丹溪用越婢加半夏湯等發表諸劑及預於八九月
未寒之時先用大承氣湯下其熱至冬寒時無熱可包
[005-50a]
自不發者是也 遇厚味即發者清金丹主之
産後喘 産後喉中氣急喘促者因所下過多榮血暴竭
衛氣無主獨聚肺中故令喘也此名孤陽絶隂為難治陳無
擇云宜大料芎歸湯或用獨參湯尤妙 若惡露不快
散血停凝上熏於肺亦令喘急宜奪命丹參蘇飲血竭
散 若因風寒所傷宜旋覆花湯 若因憂怒鬱結用
小調經散以桑白皮杏仁煎湯調服 婁全善治浦江
吳輝妻孕時足腫七月初旬產後二月洗浴即氣喘但
[005-50b]
坐不得卧者五個月惡風得煖稍寛兩關脈動尺寸皆
虚百藥不効用牡丹皮桃仁桂枝茯苓乾薑枳實厚朴
桑白皮紫蘇五味子𤓰蔞仁煎湯服之即寛二三服得
卧其痰如失葢作汚血感寒治之也 若傷鹹冷飲食
而喘者宜見睍丸
診 喘者肺主氣形寒飲冷則傷肺故其氣逆而上行
衝急喝喝而息數張口擡肩搖身滚肚是為喘也 喘
逆上氣脈數有熱不得卧者難治 上氣面浮腫肩息脈
[005-51a]
浮大者危 上氣喘息低昻脈滑手足温者生脈澀四
肢寒者死 右寸沉實而𦂳為肺感寒邪亦有六部俱伏者宜
發散則熱退而喘定 右寸沉實為肺實左尺大為腎虚
   短氣
短氣者氣短而不能相續似喘而非喘若有氣上衝而
實非氣上衝也似喘而不搖肩似呻吟而無痛 金匱
云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丹溪治白雲許/先生脾疼胯疼
短氣用大吐大下者二十餘日凡吐膠痰一/大桶如爛魚腸或如桕油條者數碗而安 仲景論
[005-51b]
短氣皆屬飲金匱云夫短氣有㣲飲當從小便去之苓
桂术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又云咳逆倚息短氣不
得卧其形如腫謂之支飲又云支飲亦喘而不得卧加
短氣其脈平也又云膈上有留飲其人氣短而渇四肢
歴節痛脈沉者有留飲又云肺飲不弦但苦喘短氣其
治法危急者小青龍湯脹滿者厚朴大黄湯冒眩者苓
桂术甘湯及澤瀉湯不得息葶藶大棗湯吐下不愈者
木防己湯之類是也 胸痺胸中氣寒短氣茯苓杏仁
[005-52a]
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 胸痺喘息咳唾胸背
短氣括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磨積孫兆正元散治氣
不接續氣短兼治滑泄及小便數蓬莪术一兩金鈴子
去核二錢半為末入硼砂一錢揀過研細和勻每服二
錢塩湯或温酒調下空心服 補虚東垣云胸滿少氣
短氣者肺主諸氣五藏之氣皆不足而陽道不行也
氣短小便利者四君子湯去茯苓加黄茋以補之如腹
中氣不轉者更加甘草一半 肺氣短促或不足者加
[005-52b]
人參白&KR0410藥中焦用白&KR0410藥則脾中陽升使肝膽之邪
不敢犯之 如衣薄而短氣則添衣于無風處居止氣
尚短則以沸湯一椀薰其口鼻即不短也 如厚衣于
不通風處居止而氣短則宜減衣摩汗孔令合于漫風
處居止 如久居高屋或天寒陰濕所遏令氣短者亦
如前法薰之 如居周宻小室或大熱而處寒凉氣短
則就風日 凡短氣者宜食滋味湯飲令胃氣調和
戴復菴云短乏者下氣不接上呼吸不來語言無力宜
[005-53a]
補虚四柱飲术香減半加黄茋山藥各一錢若不勝熱
藥及痰多之人當易熟附子作生附在人活法餘皆倣
此藥輕病重四柱飲不足取効宜于本方去木香加炒
川椒十五粒更不効則用椒附湯上焦亁燥不勝熱藥
者宜于椒附湯中加人參一錢尋常病當用薑附而或
上盛燥熱不可服者唯此最良 氣短乏力之人於進
藥之外選一盛壯男子吸自己之氣噓入病人口中如
此數次亦可為藥力一助此法不特可治虚乏尋常氣
[005-53b]
暴逆致呃者用之良驗 針灸靈樞云短氣息短不屬
動作氣索補足少陰去血絡
診 寸口脈沉胸中短氣 陽脈㣲而𦂳𦂳則為寒㣲
則為虚㣲𦂳相搏則為短氣
   少氣
少氣者氣少不足以言也 素問云三陽絶三陰㣲是
為少氣又云怯然少氣者是水道不行形氣消索也又
云言而㣲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其治法則生脈散
[005-54a]
獨參湯之屬是也 運氣少氣有二 一曰火熱經云
火鬱之發民病少氣又云少陰之復少氣骨痿又云少
陽之復少氣脈痿治以諸寒是也 二曰風濕經云太
陽司天之政四之氣風濕交争風化為雨民病大熱少
氣是也 針灸少氣有三 一曰補肺經云肺藏氣氣
不足則息㣲少氣補其經隧無出其氣又云肺虚則少
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取其經太陰足太陽之外厥陰
内血者是也 二曰補腎經云少氣身漯漯也言吸吸
[005-54b]
也骨痠體懈惰不能動補足少陰是也 三曰補氣海
經云膻中者為氣之海其輸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
于人迎氣海不足則氣少不足以言審守其輸調其虚
實所謂柱骨之上者葢天容穴也人迎者結喉兩旁之
脈動處也乃取天容人迎二穴補之也
診 魚際絡青短者少氣也 脾脈摶堅而長其色黄
當病少氣 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曰少氣 尺堅
大脈小甚少氣悗有加立死謂尺内堅而脈反/小而少氣悗如也
[005-55a]
 
 
 
 
 
 
 
 
[005-55b]
 
 
 
 
 
 
 
 證治準繩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