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6 文編-明-唐順之 (master)


[048-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編巻四十八
            明 唐順之 編
  移太常博士書劉歆/
昔唐虞既衰而三代迭興聖帝明王累起相襲其道甚
著周室既微而禮樂不正道之難全也如此是故孔子
憂道之不行歴國應聘自衞反魯然後樂正雅頌乃得
其所修易序書制作春秋以紀帝王之道及夫子没而
[048-1b]
微言絶七十子終而大義乖重遭戰國棄籩豆之禮理
軍旅之陣孔子之道抑而孫吴之術興陵夷至于暴秦
燔經書殺儒士設挾書之法行是古之罪道術由是遂
滅漢興去聖帝明王遐逺仲尼之道又絶法度無所因
襲時獨有一叔孫通畧定禮儀天下唯有易卜未有他
書至孝惠之世乃除挾書之律然公卿大臣絳灌之屬
咸介胄武夫莫以為意至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晁錯従
伏生受尚書尚書初出於屋壁朽折散絶今其書見在
[048-2a]
時師傳讀而已詩始萌芽天下衆書往往頗出皆諸子
傳説猶廣立於學官為置博士在漢朝之儒唯賈生而
已至孝武皇帝然後鄒魯梁趙頗有詩禮春秋先師皆
起於建元之間當此之時一人不能獨盡其經或為雅
或為頌相合而成泰誓後得博士集而讀之故詔書稱
曰禮壊樂崩書缺簡脱朕甚閔焉時漢興已七八十年
離於全經固已逺矣及魯恭王壊孔子宅欲以為宫而
得古文於壊壁之中逸禮有三十九篇書十六篇天漢之
[048-2b]
後孔安國獻之遭巫蠱倉卒之難未及施行及春秋左
氏丘明所脩皆古文舊書多者二十餘通藏於秘府伏
而未發孝成皇帝閔學殘文缺稍離其真乃陳發秘藏
校理舊文得此三事以考學官所傳經或脱簡傳或間
編傳問民間則有魯國柏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之遺
學與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識者之所惜閔士君子之
所嗟痛也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絶之闕茍因陋就寡
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信口
[048-3a]
説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於國家將有大事若
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則幽㝠而莫知其原猶欲保殘
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従善服義之公心或懐妬
嫉不考情實雷同相従隨聲是非抑此三學以尚書為
備謂左氏為不傳春秋豈不哀哉今聖上徳通神明繼
統揚業亦閔文學錯亂學士若兹雖昭其情猶依違謙
譲樂與士君子同之故下明詔試左氏可立又遣近臣
奉㫖銜命將以輔弱扶微與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
[048-3b]
廢遺今則不然深閉固距而不肯試猥以不誦絶之欲
以杜塞餘道絶滅微學夫可與樂成難與慮始此乃衆
庶之所為耳非所望士君子也且此數家之事皆先帝
所親論今上所考視其古文舊書皆有徴驗外内相應
豈茍而已哉夫禮失求之於野古文不猶愈於野乎往
者博士書有歐陽春秋公羊易則施孟然孝宣皇帝猶
廣立穀梁春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義雖相反猶並
置之何則與其過而廢之也寜過而立之傳曰文武之
[048-4a]
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今
此數家之言所以兼包大小之義豈可偏絶哉若必専
已守殘黨同門妬道真違明詔失聖意以陷於文吏之
議甚為二三君子不取也
  黄州上文潞公書蘇軾/
軾再拜孟夏漸熱恭惟留守太尉執事台候萬福承以
元功正位兵府備物典冊首冠三公雖曽孫之遇絶口
不言而金縢之書因事自顯真古今之異事聖朝之光
[048-4b]
華也有自京師來轉示所賜書教一通行草爛然使破
甑敝帚復増九鼎之重軾始得罪倉皇出獄死生未分
六親不相保然私心所念不暇及他但顧平生所存名
義至重不知今日所犯為已見絶於聖賢不得復為君
子乎抑雖有罪不可赦而猶可改也伏念五六日至于
旬時終莫能決輙復强顔忍耻飾鄙陋之詞道疇昔之
眷以卜於左右遽辱還答恩禮有加豈非察其無他而
恕其不及亦如聖天子所以貸而不殺之意乎伏讀洒
[048-5a]
然知其不肖之軀未死之間猶可以洗濯磨治復入於
道徳之塲追申徒而謝子産也軾始就逮赴獄有一子
稍長徒步相隨其餘守舎皆婦女幼穉至宿州御史符
下就家取文書州郡望風遣吏發卒圍船搜取老㓜幾
怖死既去婦女恚罵曰是好著書書成何所得而怖我
如此悉取燒之比事定重復尋理十亡其七八矣到黄
州無所用心輒復覃思於易論語端居深念若有所得
遂因先子之學作易傳九巻又自以意作論語説五巻
[048-5b]
窮苦多難夀命不可期恐此書一旦復淪没不傳意欲
寫數本留人間念新以文字得罪人必以為凶衰不祥
之書莫肯收藏又自非一代偉人不足託以必傳者莫
若獻之明公而易傳文多未有力装冩獨致論語説五
巻公退閒暇一為讀之就使無取亦足見其窮不忘道
老而能學也軾在徐州時見諸郡盜賊為患而察其人
多凶俠不遜因之以饑饉恐其憂不止於竊攘剽殺也
輒艸具其事上之㑹有㫖移湖州而止家所藏書既多
[048-6a]
亡軼而此書本以為故紙糊籠篋獨得不燒籠破見之
不覺惘然如夢中事輒録其本以獻軾廢逐至此豈敢
復言天下事但惜此事粗有益於世既不復施行猶欲
公知之此則宿昔之心掃除未盡者也公一讀訖即燒
之而已黄州食物賤風土稍可安既未得去去亦無所
歸必老於此拜見無期臨紙於邑惟冀以時為國自重
  答史諷書蘇軾/
前日蒙訪及以易説一通且欲責某之一言以信之天
[048-6b]
下大非某智力之所能任也某於易嘗學之矣而未之
有得故雖悦足下志意之高辭説之明而不敢㫁其義
之是非則何能推其義以信之天下雖然足下屬我良
重不可以無説葢學者君子之本務而教者聖人之餘
事故學則求之教則應之有餘則應不足則求葢有餘
而求之者有矣未有不足而能應者也葢見求而不應
者矣未有不求而應之者也為足下計亦志於學而已
學足乎已則不有知於上必有知於下不有傳於今必
[048-7a]
有傳於後不幸而不見知於上下而不傳於今又不傳
於後古之人葢猶不憾也知我者其天乎此乃易所謂
知命也命者非獨貴賤死生爾萬物之廢興皆命也孟
子曰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且足下求以誨人者也
道無求而誨之者求人而誨之則喪道喪道以求傳道
則孰取以為道足下其試思之
  答張籍書韓愈/
愈始者望見吾子於人人之中固有異焉及聆其音聲
[048-7b]
接其辭氣則有願交之志因縁幸㑹遂得所圖豈惟吾
子之不遺抑僕之所遇有時焉耳近者嘗有意吾子之
闕焉無言意僕所以交之之道不至也今乃大得所圖
脱然若沈疴去體灑然若執熱者之濯清風也然吾子
所論排釋老不若著書囂囂多言徒相為訾若僕之見
則有異乎此也夫所謂著書者義止於辭耳宣之於口
書之於簡何擇焉孟軻之書非軻自著軻既殁其徒萬
章公孫丑相與記軻所言焉耳僕自得聖人之道而誦
[048-8a]
之排前二家有年矣不知者以僕為好辯也然従而化
者亦有矣聞而疑者又有倍焉頑然不入者親以言諭
之不入則其觀吾書也固將無得矣為此而止吾豈有
愛於力乎哉然有一説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
又懼吾力之未至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吾於聖人
既過之猶懼不及矧今未至固有所未至耳請待五六
十然後為之冀其少過也吾子又譏吾與人人為無實
駁雜之説此吾所以為戯耳比之酒色不有間乎吾子
[048-8b]
議之似同浴而譏裸裎也若商論不能下氣或似有之
當更思而悔之耳博塞之譏敢不承教其他俟相見薄
晚須到公府言不能盡愈再拜
  重答張籍書韓愈/
吾子不以愈無似意欲推而納諸聖賢之域拂其邪心
増其所未髙謂愈之質有可以至於道者浚其源導其
所歸溉其根將食其實此盛徳者之所辭譲況於愈者
哉抑其中有宜復者故不可遂已昔者聖人之作春秋
[048-9a]
也既深其文辭矣然猶不敢公傳道之口授弟子至於
後世然後其書出焉其所以慮患之道微也今夫二氏
之所宗而事之者下乃公卿輔相吾豈敢昌言排之哉
擇其可語者誨之猶時與吾悖其聲嘵嘵若遂成其書
則見而怒之者必多矣必且以我為狂為惑其身之不
能恤書於吾何有夫子聖人也且曰自吾得子路而惡
聲不入於耳其餘輔而相者周天下猶且絶糧於陳畏
於匡毁於叔孫奔走於齊魯宋衞之郊其道雖尊其窮
[048-9b]
也亦甚矣賴其徒相與守之卒有立於天下向使獨言
之而獨書之其存也可冀乎今夫二氏行乎中土也葢
六百年有餘矣其植根固其流波漫非可以朝令而夕
禁也自文王沒武王周公成康相與守之禮樂皆在及
乎夫子未久也自夫子而及乎孟子未久也自孟子而
及乎揚雄亦未久也然猶其勤若此其困若此而後能
有所立吾其可易而為之哉其為也易則其傳也不逺
故余所以不敢也然觀古人得其時行其道則無所為
[048-10a]
書書者皆所為不行乎今而行乎後世者也今吾之得
吾志失吾志未可知竢五六十為之未失也天不欲使
兹人有知乎則吾之命不可期如使兹人有知乎非我
其誰哉其行道其為書其化今其傳後必有在矣吾子
其何遽戚戚於吾所為哉前書謂吾與人商論不能下
氣若好勝者然雖誠有之抑非好已勝也好己之道勝
也非好己之道勝也已之道乃夫子孟軻揚雄所傳之
道也若不勝則無以為道吾豈敢避是名哉夫子之言
[048-10b]
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則其與衆人辨也有矣駮
雜之譏前書盡之吾子其復之昔者夫子猶有所戯詩
不云乎善戯謔兮不為虐兮記曰張而不弛文武不能
也惡害於道哉吾子其未之思乎孟君將有所適思與
吾子别庶幾一來
  上兩制諸公書蘇轍/
轍讀書至於諸子百家紛紜同異之辯後世工巧組繡
鑚研離析之學葢嘗喟然太息以為聖人之道譬如山
[048-11a]
海藪澤之奥人之入於其中者莫不皆得其所欲充足
飽滿各自以為有餘而無慕乎其外今夫班輸共工旦
而操斧斤以遊叢林取其大者以為楹小者以為桷圓
者以為輪挺者以為軸長者擾雲霓短者蔽牛馬大者
擁丘陵小者伏榛莽芟夷蹶取皆自以為盡山林之奇
怪矣而獵夫漁師結網聚餌左彊弓右毒矢陸攻則斃
象犀水伐則執蛟鱓熊羆虎豹之皮毛黿龜犀兕之骨
革上盡飛鳥下及走獸昆蟲之類紛紛籍籍折翅捩足
[048-11b]
鱗鬛委頓縦横滿前肉登鼎俎膏潤砧几皮革齒骨披
裂四出被於器用求珠之工隋侯夜光間以纇玭磊落
的皪充滿其家求金之工輝赫晃蕩鏗鏘交戞遍為天
下冠冕佩帶飲食之飾此數者皆自以為能盡山海之
珍然山海之藏終滿而莫見其盡昔者夫子及其生而
従之遊者葢三千餘人是三千人者莫不皆有得於其
師是以従之周旋奔走逐於宋魯饑餓於陳蔡困厄而
莫有去之者葢顔淵見於夫子而出告人曰吾能知之
[048-12a]
子路子貢冉有出而告人亦曰吾知之下而至於邽巽
孔忠公西輿公西箴此數子者門人之下第者也竊窺
於道徳之光華而有聞於議論之末皆以自得於一世
其後田子方段干木之徒講之不詳乃竊以為虚無淡
泊之説而吴起禽滑釐之類又以猖狂於戰國葢夫子
之道分散四布後之人得其遺波餘澤者至於如此而
楊朱墨翟莊周鄒衍田駢慎到韓非申不害之徒又不
見夫子之大道皇皇惑亂譬如陷於大澤之陂荆榛棘
[048-12b]
茨蹊隧滅絶求以自致於通衢而不可得乃妄冒蒺藜
蹈崖谷崎嶇繚繞而不能自止何者彼亦自以為已之
得之也轍嘗怪古之聖人既已知之矣而不遂以明告
天下而著之六經六經之説皆微見其端而非所以破
天下之疑惑使之一見而寤者是以世之君子紛紛至
此而不可執也今夫易者聖人之所以盡天下剛柔喜
怒之情吉凶得失之際以教天下之趨利避害而世之
説者王氏韓氏至以老子之虚無京房焦貢至以隂陽
[048-13a]
災異之數言詩者不言咏歌勤苦酒食燕樂之際極歡
極慼而不違於道而言五際子午卯酉之事言書者不
言其君臣之歡吁俞嗟嘆有以深感天下而論其魯誓
秦誓之不當作也夫孔子豈不知後世之至此極歟其
意以為後之學者無所據依感發以自盡其才是以説
為六經而使之求之葢又欲其深思而得之也是以不
為明著其説使天下各以其所長而求之故曰仁者見
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而子貢亦曰在人賢者識
[048-13b]
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夫使仁者效其仁智者效其
智賢者推明其大而不遺其小小者樂致其小以自附
於大各因其才而盡其力以求其至微至宻之地則天
下將有終身於其説而無勌者矣至於後世不明其意
患乎異説之多而學者之難明也於是舉聖人之微言
而折之以一人之私意而傳疏之學横放於天下由是
學者愈怠而聖人之説益以不明今夫使天下之人因
説者之異同得以縦觀博覽而辯其是非論其可否推
[048-14a]
其精粗而後至於微宻之際則講之當益深守之當益
固昔者轍之始學也得一書伏而讀之不求其傳而惟
其書之知求之而莫得則反覆而思之至於終日而莫
見而後退而求其傳何者懼其入於心之易而守之不
堅也及既長乃觀百家之書縦横顛倒可喜可愕無所
不讀泛然無所適従葢晚而讀孟子而後徧觀乎百家
而不亂也而世之言者曰學者不可以讀天下之雜説
不幸而見之則小道異術將乘間而入於其中雖揚雄
[048-14b]
尚然曰吾不觀非聖之書以為世之賢人所以自養其
心者如人之弱子幼弟不當出而置之於紛華雜擾此
何其不思之甚也古之所謂知道者邪詞入之而不能
蕩詖詞犯之而不能訐爵禄不能使之驕貧賤不能使
之辱如使深居自閉於閨闥之中兀然頽然而曰知道知道
云者此乃所謂腐儒者也古者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
與不恭是君子之所不為也而孔子曰伯夷叔齊不降
其志不辱其身柳下惠少連降志而辱身言中倫行中
[048-15a]
慮至於孟子惡鄉原之敗俗而知於陵仲子之不可常
也美禹稷之汲汲於天下而知顔氏之自樂之非固也
知天下之諸侯其所取之為盜而知王者之不必盡誅
也知賢者之不可召而知召之役之為義也故士之言
學者皆曰孔孟何者以其知道而已今轍山林之匹夫
何敢自附於孟子然其所以泛觀天下之異説三代以
來興亡治亂之際而皎然其有以折之者葢其學出於
孟子而不可誣也今年春天子將求直言之士而轍適
[048-15b]
來調官京師舎人楊公不知其不肖取其鄙野之文五
十篇而薦之俾與明召之末伏惟執事方今之偉人而
朝之名卿也其徳業之所服聲華之所耀孰不欲一見
以效薄技於左右夫其五十篇之文従中而下則執事
亦既見之矣是以不敢復以為獻姑述其所以為學之
道而執事試觀焉
  上兵部李侍郎書韓愈/
十二月九日將仕郎守江陵府法曹參軍韓愈謹上書
[048-16a]
侍郎閣下愈少鄙鈍於時事都不通曉家貧不足以自
活應舉覓官凡二十年矣薄命不幸動遭讒謗進寸退
尺卒無所成性本好文學因困厄悲愁無所告語遂得
究窮於經傳史記百家之説沈濳乎訓義反復乎句讀
礱磨乎事業而奮發乎文章凡自唐虞已來編簡所存
大之為河海髙之為山嶽明之為日月幽之為鬼神纎
之為珠璣華實變之為雷霆風雨奇辭奥㫖靡不通達
惟是鄙鈍不通曉於時事學成而道益窮年老而智益
[048-16b]
困私自憐悼悔其初心髮秃齒豁不見知已夫牛角之
歌辭鄙而義拙堂下之言不書於傳記齊桓舉以相國
叔向攜手以上然則非言之難為聼而識之者難遇也
伏以閣下内仁而外義行髙而徳鉅尚賢而與能哀窮
而悼屈自江而西既化而行矣今者入守内職為朝廷
大臣當天子新即位汲汲於理化之日出言舉事宜必
施設既有聴之之明又有振之之力寗戚之歌鬷明之
言不發於左右則後而失其時矣謹獻舊文一巻扶樹
[048-17a]
教道有所明白南行詩一巻舒憂娱悲雜以瓌怪之言
時俗之好所以諷於口而聴於耳也如賜覽觀亦有可
采干瀆嚴尊伏増惶恐愈再拜
  答李翊書韓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書辭甚髙而其問
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誰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徳之歸也
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牆而不
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雖然不可不為生言
[048-17b]
之生所謂立言者是也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
矣抑不知生之志蘄勝於人而取於人邪將蘄至於古
之立言者邪蘄勝於人而取於人則固勝於人而可取
於人矣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於
勢利養其根而竢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
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抑又有
難者愈之所為不自知其至猶未也雖然學之二十餘
年矣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
[048-18a]
存處若忘行若遺儼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當其取於
心而注於手也惟陳言之務去戞戞乎其難哉其觀於
人不知其非笑之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猶不改然
後識古書之正偽與雖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黒分
矣而務去之乃徐有得也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汨
汨然來矣其觀於人也笑之則以為喜譽之則以為憂
以其猶有人之説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後浩乎其
沛然矣吾又懼其雜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
[048-18b]
也然後肆焉雖然不可以不養也行之乎仁義之途游
之乎詩書之源無迷其途無絶其源終吾身而已矣氣
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
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髙下者皆宜雖如是
其敢自謂幾於成乎雖幾於成其用於人也奚取焉雖
然待用於人者其肖於器邪用與舎屬諸人君子則不
然處心有道行已有方用則施諸人舎則傳諸其徒垂
諸文而為後世法如是者其亦足樂乎其無足樂也有
[048-19a]
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遺乎今吾誠樂而悲之亟稱
其人所以勸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貶其可貶也問於愈
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為言之愈白
  答陳商書韓愈/
愈白辱惠書語髙而㫖深三四讀尚不能通曉茫然増
愧赧又不以其淺弊無過人知識且喻以所守幸甚愈
敢不吐情實然自識其不足補吾子所須也齊王好竽
有求仕於齊者操瑟而往立王之門三年不得入叱曰
[048-19b]
吾瑟鼓之能使鬼神上下吾鼓瑟合軒轅氏之律吕客
罵之曰王好竽而子鼓瑟瑟雖工如王不好何是所謂
工於瑟而不工於求齊也今舉進士於此世求禄利行
道於此世而為文必使一世人不好得無與操瑟立齊
門者比歟文雖工不利於求求不得則怒且怨不知君
子必爾為不也故區區之心毎有來訪者皆有意於不
肖者也略不辭譲遂盡言之惟吾子諒察愈白
  答劉正夫書韓愈/
[048-20a]
愈白進士劉君足下辱牋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賜且愧
其誠然幸甚幸甚凡舉進士者於先進之門何所不往
先進之於後輩茍見其至寜可以不答其意邪來者則
接之舉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獨有接後輩名
名之所存謗之所歸也有來問者不敢不以誠答或問
為文宜何師必謹對曰宜師古聖賢人曰古聖賢人所
為書具存辭皆不同宜何師必謹對曰師其意不師其
辭又問曰文宜易宜難必謹對曰無難易惟其是爾如
[048-20b]
是而已非固開其為此而禁其為彼也夫百物朝夕所
見者人皆不注視也及覩其異者則共觀而言之夫文
豈異於是乎漢朝人莫不能為文獨司馬相如太史公
劉向揚雄為之最然則用功深者其收名也逺若皆與
世沈浮不自樹立雖不為當時所怪亦必無後世之傳
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賴而用也然其所珍愛者必非常
物夫君子之於文豈異於是乎今後進之為文能深探
而力取之以古聖賢人為法者雖未必皆是要若有司
[048-21a]
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之徒出必自於此不自於循
常之徒也若聖人之道不用文則已用則必尚其能者
能者非他能自樹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來誰不為
文然其存於今者必其能者也顧常以此為説耳愈於
足下忝同道而先進者又常従遊於賢尊給事既辱厚
賜又安得不進其所有以為答也足下以為何如愈白
  答竇秀才書韓愈
愈白愈少駑怯於他藝能自度無可努力又不通時事
[048-21b]
而與世多齟齬念終無以樹立遂發憤篤専於文學學
不得其術凡所辛苦而僅有之者皆符於空言而不適
於實用又重以自廢是故學成而道益窮年老而智愈
困今又以罪黜於朝廷逺宰蠻縣愁憂無聊瘴癘侵加
喘喘焉無以冀朝夕足下年少才俊辭雅而氣鋭當朝
廷求賢如不及之時當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數寸之管
書盈尺之紙髙可以釣爵位循次而進亦不失萬一於
甲科今乃乗不測之舟入無人之地以相従問文章為
[048-22a]
事身勤而事左辭重而請約非計之得也雖使古之君
子積道藏徳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
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若愈之愚不肖
又安敢有愛於左右哉顧足下之能足以自奮愈之所
有如前所陳是以臨事愧耻而不敢答也錢財不足以
賄左右之匱急文章不足以發足下之事業稛載而往
垂橐而歸足下亮之而已愈白
  答尉遲生書韓愈/
[048-22b]
愈白尉遲生足下夫所謂文者必有諸其中是故君子
慎其實實之美惡其發也不揜本深而末茂形大而聲
宏行峻而言厲心醇而氣和昭晰者無疑優游者有餘
體不備不可以為成人辭不足不可以為成文愈之所
聞者如是有問於愈者亦以是對今吾子所為皆善矣
謙謙然若不足而以徴於愈愈又敢有愛於言乎抑所
能言者皆古之道古之道不足以取於今吾子何其愛
之異也賢公卿大夫在上比肩始進之賢士在下比肩
[048-23a]
彼其得之必有以取之也子欲仕乎其往問焉皆可學
也若獨有愛於是而非仕之謂則愈也嘗學之矣請繼
今以言
  與友人論文書栁宗元/
古今號文章為難足下知其所以難乎非謂比興之不
足恢拓之不逺鑚礪之不工頗纇之不除也得之為難
知之愈難耳茍或得其髙朗探其深賾雖有蕪敗則為
日月之蝕也大圭之瑕也曷足傷其明黜其寳哉且自
[048-23b]
孔氏以來兹道大闡家修人勵刓精竭慮者幾千年矣
其間耗費簡札役用心神者其可數乎登文章之籙波
及後代越不過數十人耳其餘誰不欲争裂綺繡互攀
日月髙視於萬物之中雄峙於百代之下乎率皆縦臾
而不克躑躅而不進力䠞勢窮吞志而没故曰得之為
難嗟乎道之顯晦幸不幸繫焉談之辯訥升降繫焉鑒
之頗正好惡繫焉交之廣狹屈伸繫焉則彼卓然自得
以奮其間者合乎否乎是未可知也而又榮古虐今者
[048-24a]
比肩疊跡大底生則不遇死而垂聲者衆焉揚雄没而
法言大興馬遷生而史記未振彼之二才且猶若是況
乎未甚聞著者哉固有文不傳於後祀聲遂絶於天下
者矣故曰知之愈難而為文之士亦多漁獵前作戕賊
文史抉其意抽其華置齒牙間遇事蠭起金聲玉耀誑
聾瞽之人徼一時之聲雖終淪棄而其奪朱亂雅為害
已甚是其所以難也間聞足下欲觀僕文章退發囊笥
編其蕪穢心悸氣動交於胸中未知孰勝故久滯而不
[048-24b]
往也今往僕所著賦頌碑碣文記議論書序之文凡四
十八篇合為一通想令治書蒼頭吟諷之也擊轅拊缶
必有所擇顧鑒視何如耳還以一字示褒貶焉
  答韋珩示韓愈相推以文墨事書栁宗元/
足下所封示退之書云欲推避僕以文墨事且以勵足
下若退之之才過僕數人尚不宜推避於僕非其實可
知固相假借為之詞耳退之所敬者司焉遷揚雄遷於
退之固相上下若雄者如太𤣥法言及四愁賦退之獨
[048-25a]
未作耳決作之加恢奇至它文過揚雄逺甚雄文遣言
措意頗短局滯澁不若退之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若
然者使雄來尚不宜推避而況僕耶彼好奨人善以為
不屈已善不可奨故慊慊云爾也足下幸勿信之且足
下志氣髙好讀南北史書通國朝事穿穴古今後來無
能和而僕稚騃卒無所為但趦趄文墨筆硯淺事今退
之不以吾子勵僕而反以僕勵吾子愈非所宜然卒篇
欲足下自挫抑合當世事以固當雖僕亦知無出此吾
[048-25b]
子年甚少知己者如麻不患不顯患道不立耳此僕以
自勵亦以佐退之勵足下不宣
  答貢士廖有方論文書柳宗元/
三日宗元白得秀才書知欲僕為序然吾為文非茍然
易也於秀才則吾不敢愛吾在京都時好以文寵後輩
由吾文知名者亦為不少焉自遭斥逐禁錮益為輕薄
小兒譁囂羣朋増飾無狀當途人率謂僕垢汚重厚舉
將去而逺之今不自料而序秀才秀才無乃未得嚮時
[048-26a]
之益而受後時之累吾是以懼潔然盛服而與負塗者
處而又何賴焉然觀秀才勤懇意甚久遠不為頃刻私
利欲以就文雅則吾曷敢以譲當為秀才言之然而無
顯出於今之世視不為流俗所扇動者乃以示之既無
以累秀才亦不増僕之詬罵也計無宜於此若果能是
則吾之荒言出矣宗元白
  答吴充秀才書歐陽修/
修頓首白先輩吴君足下前辱示書及文三篇發而讀
[048-26b]
之浩乎若千萬言之多及少定而視焉纔數百言爾非
夫辭豐意雄霈然有不可禦之勢何以至此然猶自患
倀倀莫有開之使前者此好學之謙言也修材不足用
於時仕不足榮於世其毁譽不足輕重氣力不足動人
世之欲假譽以為重借力而後進者奚取於修焉先輩
學精文雄其施於時又非待修譽而為重力而後進者
也然而惠然見臨若有所責得非急於謀道不擇其人
而問焉者歟夫學者未始不為道而至者鮮焉非道之
[048-27a]
於人逺也學者有所溺焉爾葢文之為言難工而可喜
易悦而自足世之學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則曰吾學
足矣甚者至棄百事不闗于心曰吾文士也職於文而
已此其所以至之鮮也昔孔子老而歸魯六經之作數
年之頃爾然讀易者如無春秋讀書者如無詩何其用
功少而至於至也聖人之文雖不可及然大抵道勝者
文不難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書荀卿葢亦晚
而有作若子雲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語此道未足而彊
[048-27b]
言者也後之惑者徒見前世之文傳以為學者文而已
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謂終日不出於軒序
不能縦横髙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雖行
乎天地入於淵泉無不之也先輩之文浩乎霈然可謂
善矣而又志於為道猶自以為未廣若不止焉孟荀可
至而不難也修學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於所悦而溺
於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勵修之少進焉幸甚
幸甚修白
[048-28a]
  代人上王樞宻求先集序書歐陽修/
某月日具位某謹齋沐獻書樞宻相公閣下某聞傳曰
言之無文行而不逺君子之所學也言以載事而文以
飾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見於後世詩書易春秋皆善載
事而尤文者故其傳尤逺荀卿孟軻之徒亦善為言然
其道有至有不至故其書或傳或不傳猶繫於時之好
惡而興廢之其次楚有大夫者善文其謳謌以傳漢之
盛時有賈誼董仲舒司馬相如揚雄能文其文辭以傳
[048-28b]
由此以來去聖益逺世益薄或衰下迄周隋其間亦時
時有善文其言以傳者然皆紛雜滅裂不純信故百不
傳一幸而一傳傳亦不顯不能若前數家之焯然暴見
而大行也甚矣言之難行也事信矣須文文至矣又繫
其所載之大小以見其行逺不逺也書載堯舜詩載商
周易載九聖春秋載文武之法荀孟二家載詩書易春
秋者楚之辭載風雅漢之徒各載其時主聲名文物之
盛以為辭後之學者蕩然無所載則其言之不純信其
[048-29a]
傳之不久逺勢使然也至唐之興若太宗之政開元之
治憲宗之功其臣下又争載之以文其詞或播樂歌或
刻金石故其間鉅人碩徳閎言髙論流鑠前後者恃其
所載之在文也故其言之所載者大且文則其傳也章
言之所載者不文而又小則其傳也不章某不佞守先
人之緒餘先人在太宗時以文辭為名進士以對䇿為
賢良方正既而守道純正為賢待制逢時太平奮身揚
名宜其言之所載文之所行大而可恃以傳也然未能
[048-29b]
甚行於世者豈其嗣續不肖不能繼守而泯没之抑有
由也夫文之行雖繫其所載猶有待焉詩書易春秋待
仲尼之刪正荀孟屈原無所待猶待其弟子而傳焉漢
之徒亦得其史臣之書其始出也或待其時之有名者
而後發其既殁也或待其後之紀次者而傳其為之紀
次也非其門人故吏則其親戚朋友如夢得之序子厚
李漢之序退之也伏惟閣下學老文鉅為時雄人出入
三朝其能望光輝接步武者惟先君為舊則亦先君之
[048-30a]
所待也豈小子之敢有請焉謹以家集若干巻數寫獻
門下惟哀其誠而幸賜之
  上歐陽内翰書蘇洵/
内翰執事洵布衣窮居常竊自歎以為天下之人不能
皆賢不能皆不肖故賢人君子之處於世合必離離必
合往者天子方有意於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為樞宻
副使執事與余公蔡公為諫官尹公馳騁上下用力於
兵革之地方是之時天下之人毛髪絲粟之才紛紛然
[048-30b]
而起合而為一而洵也自度其愚魯無用之身不足以
自奮於其間退而養其心幸其道之將成而可以復見
於當世之賢人君子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富公北執
事與余公蔡公分散四出而尹公亦失勢奔走於小官
洵時在京師親見其事忽忽仰天歎息以為斯人之去
而道雖成不復足以為榮也既復自思念往者衆君子
之進於朝其始也必有善人焉推之今也亦必有小人
焉間之今之世無復有善人也則已矣如其不然也吾
[048-31a]
何憂焉姑養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何傷退而處
十年雖未敢自謂其道有成矣然浩浩乎其胷中若與
曩者異而余公適亦有成功於南方執事與蔡公復相
繼登於朝富公復自外入為宰相其勢將復合為一喜
且自賀以為道既已粗成而果將有以發之也既又反
而思其向之所慕望愛悦之而不得見之者葢有六人
焉今將往見之矣而六人者已有范公尹公二人亡焉
則又為之澘然出涕以悲嗚呼二人者不可復見矣而
[048-31b]
所恃以慰此心者猶有四人也則又以自解思其止於
四人也則又汲汲欲一識其面以發其心之所欲言而
富公又為天子之宰相逺方寒士未可遽以言通於其
前而余公蔡公逺者又在萬里外獨執事在朝廷間而
其位差不甚貴可以呌呼扳援而聞之以言而饑寒衰
老之病又痼而留之使不克自至於執事之庭夫以慕
望愛悦其人之心十年而不得見而其人已死如范公
尹公二人者則四人者之中非其勢不可遽以言通者
[048-32a]
何可以不能自往而遽已也執事之文章天下之人莫
不知之然竊自以為洵之知之特深愈於天下之人何
者孟子之文語約而意盡不為巉刻斬絶之言而其鋒
不可犯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魚黿蛟龍萬
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見其淵然之光
蒼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視執事之文紆餘委備往
復百折而條達踈暢無所間㫁氣盡語極急言竭論而
容與閒易無艱難勞苦之態此三者皆㫁然自為一家
[048-32b]
之文也惟李翺之文其味黯然而長其光油然而幽俯
仰揖譲有執事之態陸贄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當有
執事之實而執事之才又自有過人者葢執事之文非
孟子韓子之文而歐陽子之文也夫樂道人之善而不
為諂者以其人誠足以當之也彼不知者則以為譽人
以求其悦已也夫譽人以求其悦已洵亦不為也而其
所以道執事光明盛大之徳而不自知止者亦欲執事
之知其知我也雖然執事之名滿於天下雖不見其文
[048-33a]
而固已知有歐陽子矣而洵也不幸墮在草野泥塗之
中而其知道之心又近而粗成欲徒手奉咫尺之書自
託於執事將使執事何従而知之何従而信之哉洵少
年不學生二十五嵗始知讀書従士君子遊年既已晚
而又不遂刻意厲行以古人自期而視與已同列者皆
不勝已則遂以為可矣其後困益甚然後取古人之文
而讀之始覺其出言用意與已大異時復内顧自思其
才則又似夫不遂止於是而已者由是盡燒其曩時所
[048-33b]
為文數百篇取論語孟子韓子及其他聖人賢人之文
而兀然端坐終日以讀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
中而惶然博觀於其外而駭然以驚及其久也讀之益
精而其胷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當然者然猶未敢
自出其言也時既久胷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試出
而書之已而再三讀之渾渾乎覺其來之易矣然猶未
敢以為是也近所為洪範論史論凡七篇執事觀其如
何噫嘻區區而自言不知者又將以為自譽以求人之
[048-34a]
知已也惟執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

  上田樞宻書蘇洵/
天之所以與我者夫豈偶然哉堯不得以與丹朱舜不
得以與商均而瞽叟不得奪諸舜發於其心出於其言
見於其事確乎其不可易也聖人不得以與人父不得
奪諸其子於此見天之所以與我者不偶然也夫其所
以與我者必有以用我也我知之不得行之不以告人
[048-34b]
天固用之我實置之其名曰棄天自卑以求幸其言自
小以求用其道天之所以與我者何如而我如此也其
名曰䙝天棄天我之罪也褻天亦我之罪也不棄不褻
而人不我用不我用者之罪也其名曰逆天然則棄天
褻天者其責在我逆天者其責在人在我者吾將盡吾
力之所能為者以塞夫天之所以與我之意而求免乎
天下後世之譏在人者吾何知焉吾求免夫一身之責
之不暇而暇為人憂乎哉孔子孟軻之不遇老於道塗
[048-35a]
而不倦不愠不怍不沮者夫固知夫責之所在也衞靈
魯哀齊宣梁惠之徒不足相與以有為也我亦知之矣
抑將盡吾心焉耳吾心之不盡吾恐天下後世無以責
夫衞靈魯哀齊宣梁惠之徒而彼亦將有以辭其責也
然則孔子孟軻之目將不瞑於地下矣夫聖人賢人之
用心也固如此如此而生如此而死如此而貧賤如此
而富貴升而為天沈而為泉流而為川止而為山彼不
預吾事吾事畢矣竊怪夫後之賢者之不能自處其身
[048-35b]
也饑寒窮困之不勝而號於人嗚呼使吾誠死於饑寒
窮困耶則天下後世之責將必有在彼其身之責不自
任以為憂而我取而加之吾身不已過乎今洵之不肖
何敢以自列於聖賢然其心亦有所不甚自輕者何則
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然及其不成
也求一言之幾乎道不可得也千金之子可以貧人可
以富人非天之所與雖以貧人富人之權求一言之幾
乎道不可得也天子之宰相可以生人可以殺人非天
[048-36a]
之所與雖以生人殺人之權求一言之幾乎道不可得
也今洵用力於聖人賢人之術亦已久矣其言語其文
章雖不識其果可以有用於今而傳於後與否獨怪其
得之之不勞方其致思於心也若或起之得之心而書
之紙也若或相之夫豈無一言之幾於道乎千金之子
天子之宰相求而不得者一旦在已故其心得以自負
或者天其亦有以與我也曩者見執事於益州當時之
文淺狹可笑饑寒窮困亂其心而聲律記問又従而破
[048-36b]
壊其體不足觀也已數年來退居山野自分永棄與世
俗日疎濶得以大肆其力於文章詩人之優柔騷人之
清深孟韓之温淳遷固之雄剛孫吴之簡切投之所嚮
無不如意常以為董生得聖人之經其失也流而為迂
鼂錯得聖人之權其失也流而為詐有二子之才而不
流者其惟賈生乎惜乎今之世愚未見其人也作䇿二
道曰審勢審敵作書十篇曰權書洵有山田一頃非凶
嵗可以無饑力耕而節用亦足以自老不肖之身不足
[048-37a]
惜而天之所與者不忍棄且不敢褻也執事之名滿天
下天下之士用與不用在執事故敢以所謂䇿一道權
書十篇者為獻平生之文逺不可多致有洪範論史論
七篇近以獻内翰歐陽公度執事與之朝夕相従而議
天下之事則斯文也其亦庶乎得陳於前矣若夫其言
之可用與其身之可貴與否者執事事也執事責也於
洵何有哉
  答謝舉廉書蘇軾/
[048-37b]
軾啟近奉違亟辱問訊具審起居佳勝感慰深矣軾受
性剛簡學汙材下坐廢累年不敢復齒縉紳自還海北
見平生親舊惘然如隔世人況與左右無一日之雅而
敢求交乎數賜見臨傾葢如故幸甚過望不敢言也所
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畧如行雲流水初無
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
態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逺又曰辭達而已矣
夫言止於達意則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繫
[048-38a]
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於心者葢千萬人而不一遇也
而況能使了然於口與手者乎是之謂辭達辭至於能
達則文不可勝用矣揚雄好為艱深之詞以文淺易之
説若正言之則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謂雕蟲篆刻者其
太𤣥法言皆是物也而獨悔於賦何哉終身雕蟲而獨
變其音節便謂之經可乎屈原作離騷經葢風雅之再
變者雖與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賦而謂之雕蟲乎
使賈誼見孔子升堂有餘矣而乃以賦鄙之至與司馬
[048-38b]
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衆可與知者道難與俗
人言也因論文偶及之耳歐陽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
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貴賤也紛紛多言豈
能有益於左右愧悚不已所須惠力法雨堂字軾本不
善作大字彊作終不佳又舟中局迫難寫未能如教然
軾方過臨江當往遊焉或僧欲有所記録當為作數句
留院中慰左右念親之意今已至峽山寺少留即去愈
逺惟萬萬以時自爱不宣
[048-39a]
  答李端叔書蘇軾/
軾聞足下名久矣又於相識處往往見所作詩文雖不
多亦足以髣髴其為人矣尋常不通書問怠慢之罪猶
可闕畧及足下斬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舎弟子
由至先䝉惠書又復懶不即答頑鈍廢禮一至於此而
足下終不棄絶遞中再辱手書待遇益隆覽之面熱汗
下也足下才髙識明不應輕許與人得非用黄魯直秦
太虚輩語真以為然耶不肖為人所憎而二子獨喜見
[048-39b]
譽如人嗜昌&KR0870羊棗未易詰其所以然者以二子為妄
則不可遂欲以移之衆口又大不可也軾少年時讀書
作文専為應舉而已既及進士第貪得不已又舉制䇿
其實何所有而其科號為直言極諫故每紛然誦説古
今考論是非以應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
為實能之故譊譊至今坐此得罪幾死所謂齊虜以口
舌得官真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軾為欲立異同則過矣
妄論利害攙説得失此正制科人習氣譬之候蟲時鳥
[048-40a]
自鳴自已何足為損益軾每怪時人待軾過重而足下
又復稱説如此愈非其實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
屨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
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
答自幸庶幾免矣足下又復創相推與甚非所望木有
癭石有暈犀有通以取妍於人皆物之病也讁居無事
黙自觀省回視三十年以來所為多其病者足下所見
皆故我非今我也無乃聞其聲不考其情取其華而遺
[048-40b]
其實乎抑將又有取於此也此事非相見不能盡自得
罪後不敢作文字此書雖非文然信筆書意不覺累幅
亦不須示人必喻此意
  答劉沔書蘇軾/
軾頓首都曹劉君足下䝉示書教及編録拙書文二十
卷軾平生以言語文字見知於世亦以此取疾於人得
失相補不如不作之安也以此常欲焚棄筆硯為瘖默
人而習氣宿業未能盡去亦謂隨手雲散烏没矣不知
[048-41a]
足下黙隨其後綴拾編掇畧無遺者覽之慙汗可為多
言之戒然世之蓄軾詩文者多矣率真偽相半又多為
俗子所改竄讀之使人不平然亦不足怪識真者少葢
従古所病梁蕭統集文選世以為工以軾觀之拙於文
而陋於識者莫統若也宋玉賦髙唐神女其初畧陳所
夢之因如子虚亡是公相與問答皆賦矣而統謂之叙
此與兒童之見何異李陵蘇武贈别長安而詩有江漢
之語及陵與武書詞句儇淺正齊梁間小兒所擬作決
[048-41b]
非西漢文而統不悟劉子𤣥獨知之范曄作蔡琰傳載
其二詩亦非是董卓已死琰乃流落方卓之亂伯喈尚
無恙也而其詩乃云以卓亂故流入於胡此豈真琰語
哉其筆勢乃效建安七子者非東漢詩也李太白韓退
之白樂天詩文皆為庸俗所亂可為太息今足下所示
二十巻無一篇偽者又少謬誤及所示書詞清婉雅奥
有作者風氣知足下致力於斯文久矣某窮困本坐文
字葢願刳形去皮而不可得者然幼子過文益竒在海
[048-42a]
外孤寂無寥過時出一篇見娱則為數日喜寢食有味
以此知文章如金玉珠貝未易鄙棄也見足下詞學如
此又喜吾同年兄龍圖之有後也故勉作報書怱怱不

  與祖擇之書王安石/
治教政令聖人之所謂文也書之策引而被之天下之
民一也聖人之於道也葢心得之作而為治教政令也
則有本末先後權勢制義而一之於極其書之策也則
[048-42b]
道其然而已矣彼陋者不然一適焉一否焉非流焉則
泥非過焉則不至甚者置其本求之末當後者反先之
無一焉不誖於極彼其於道也非心得之也其書之䇿
也獨能不誖耶故書之䇿而善引而被之天下之民反
不善焉無矣二帝三王引而被之天下之民而善者也
孔子孟子書之䇿而善者也皆聖人也易地則皆然某
生十二年而學學十四年矣聖人之所謂文者私有意
焉書之䇿則未也間或悱然動於事而出於詞以警戒
[048-43a]
其躬若施於朋友褊迫陋庳非敢謂之文也乃者執事
欲收而教之使獻焉雖自知明敢自葢邪謹書所為書
序原説若干篇因叙所聞與所志獻左右惟賜覽觀焉
  上人書王安石/
嘗謂文者禮教治政云爾其書諸䇿而傳之人大體歸
然而已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逺云者徒謂辭之不可
以已也非聖人作文之本意也自孔子之死久韓子作
望聖人於百千年中卓然也獨子厚名與韓並子厚非
[048-43b]
韓比也然其文卒配韓以傳亦豪傑可畏者也韓子嘗
語人以文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疑二子者徒語人
以其辭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孟子曰君子欲
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
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孟子之云爾非直施於文而已
然亦可託以為作文之本意且所謂文者務為有補於
世而已矣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誠使巧且
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為
[048-44a]
本以刻鏤繪畫為之容而已不適用非所以為器也不
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
可也某學文久數挾此説以自治始欲書之䇿而傳之
人其試於事者則有待矣其為是非邪未能自定也執
事正人也不阿其所好者書雜文十篇獻左右願賜之
教使之是非有定焉
  答錢公輔學士書王安石/
比蒙以銘文見屬足下于世為聞人力足以得顯者銘
[048-44b]
父母以屬于不腆之文似其意非茍然故輒為之而不
辭不圖乃猶未副所欲欲有所増損鄙文自有意義不
可改也宜以見還而求能如足下意者為之耳家廟以
今法凖之恐足下未得立也足下雖多聞要與識者講
之如得甲科為通判通判之署有池臺竹林之勝此何
足以為太夫人之榮而必欲書之乎貴為天子富有天
下茍不能行道適足以為父母之羞況一科甲通判茍
粗知為辭賦雖市井小人皆可以得之何足道哉何足
[048-45a]
道哉故銘以謂閭巷之士以為太夫人榮明天下有識
者不以置悲歡榮辱于其心也太夫人能異于閭巷之
士而與天下有識同此其所以為賢而宜銘者也至于
諸孫亦不足列孰有五子而無七孫者乎七孫業之
有可道固不宜畧若皆兒童賢不肖未可知列之於義
何當也諸不具道計足下當與有識者講之南去愈逺君
子惟順愛自重
  與蔡君謨求書集古録序書歐陽修/
[048-45b]
修啟曏在河朔不能自閒嘗集録前世金石之遺文自
三代以來古文竒字莫不皆有中間雖罪戾擯斥水陸
奔走顛危困踣兼之人事吉凶憂患悲愁無聊倉卒未
嘗一日忘也葢自慶厯乙酉逮嘉祐壬寅十有八年而
得千巻顧其勤至矣然亦可謂富哉竊復自念好嗜與
俗異馳乃獨區區收拾世人之所棄者惟恐不及是又
可笑也因輒自叙其事庶以見其志焉然顧其文鄙意
陋不足以示人既則自視前所集録雖浮屠老子詭妄
[048-46a]
之説常見貶絶於吾儒者往往取之而不忍遽廢者何
哉豈非特以其字畫之工邪然則字書之法雖為學者
之餘事亦有助於金石之傳也若浮屠老子之説當棄
而獲存者乃直以字畫而傳是其幸而得所託爾豈特
有助而已哉僕之文陋矣顧不能以自傳其或幸而得
所託則未必不傳也由是言之為僕不朽之託者在君
謨一揮毫之頃爾竊惟君子樂善欲成人之美者或聞
斯説謂宜有不能却也故輒持其説以進而不疑伏惟
[048-46b]
幸察
 
 
 
 
 
 
 文編巻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