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6 文編-明-唐順之 (master)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編巻十三
            明 唐順之 編
  凖詔言事上書歐陽修/
月日臣修謹昧死再拜上書于皇帝陛下臣近準詔書
許臣上書言事臣學識愚淺不能廣引深逺以明治亂
之原謹採當今急務條為三弊五事以應詔書所求伏
惟陛下裁擇臣聞自古王者之治天下雖有憂勤之心
[013-1b]
而不知致治之要則心愈勞而事愈乖雖有納諫之明
而無力行之果斷則言愈多而聽愈惑故為人君者以
細務而責人專大事而獨斷此致治之要術也納一言
而可用雖衆說不得以沮之此力行之果斷也知此二
者天下無難治矣伏見國家自大兵一動中外騷然陛
下思社稷之安危念兵民之疲弊四五年來聖心憂勞
可謂至矣然而兵日益老賊日益彊併九州之力討一
西戎小者尚無一人敢前今又北戎大者違盟而動其
[013-2a]
將何以禦之從來所患者西夏今西夏叛矣所惡者盗
賊今盗賊起矣所憂者水旱今水旱作矣所賴者民力
今民力困矣所須者財用今財用乏矣陛下之心日憂
於一日天下之勢嵗危於一嵗此臣所謂用心雖勞不
知求致治之要者也近年朝廷開發言路獻計之士不
下數千然而事緒轉多枝梧不暇從前所採衆議紛紜
至於臨事誰䇿可用此臣所謂聽言雖多不如力行之
果斷者也伏思聖心所甚憂而當今所尚闕者不過曰
[013-2b]
無兵也無將也無財用也無禦戎之䇿也無可任之臣
也此五者陛下憂其未有而臣謂今皆有之然陛下未
得而用者未思其術也國家創業之初四方割據中國
地狹兵民不多然尚能南取荆楚收偽唐定閩嶺西平
兩蜀東下并潞北窺幽燕當時所用兵財將吏其數幾
何惟善用之故不覺其少何况今日承百年祖宗之業
盡有天下之富彊人衆物盛十倍國初故臣敢言有兵
有將有財用有禦戎之䇿有可任之臣然陛下皆不得
[013-3a]
而用者其故何哉由朝廷有三大弊故也何謂三弊一
曰不慎號令二曰不明賞罰三曰不責功實此三弊因
循於上則萬事弛慢廢壞於下臣聞號令者天子之威
也賞罰者天子之權也若號令不信賞罰不當則天下
不服故又須責臣下以功實然後號令不虛出而賞罰
不濫行是慎號令明賞罰責功實此三者帝王之竒術
也自古人君英雄如漢武帝聰明如唐太宗皆知用此
三術而自執威權之柄故所求無不得所欲皆如意漢
[013-3b]
武好用兵則誅滅四夷立功萬里以快其心欲求將則
有衛霍之材以供其指使欲得賢士則有公孫董汲之
徒以稱其意唐太宗好用兵則誅突厥服遼東威振夷
狄以逞其志欲求將則有李靖李績之徒入其駕馭欲
得賢士則有房杜之徒在其左右此二帝者可謂所求
無不得所欲皆如意無他術也惟能自執威權之柄耳
伏惟陛下以聖明之姿超出二帝又盡有漢唐之天下
然而欲禦邊則常患無兵欲破賊則常患無將欲贍軍
[013-4a]
則常患無財用欲威服四夷則常患無䇿欲任使賢材
則常患無人是所求皆不得所欲皆不如意也其故無
他由不用威權之術也自古帝王或為强臣所制或為
小人所惑則威權不得出於已今朝無强臣之患旁無
小人偏任之溺内外臣庶尊陛下如天愛陛下如父傾
耳延首願陛下之有為然何所憚而不為乎若一日赫
然執威柄以臨之則可使萬事皆辦何患五者之無奈
何為三弊之因循一事之不集臣請言三弊夫言多變
[013-4b]
則不信令頻改則難從今出令之初不加詳審行之未
久尋又更張以不信之言行難從之令故每有處置之
事州縣知朝廷未是一定之命則官吏或相謂曰且未
要行不久必須更改或曰備禮行下畧與應破指揮旦
夕之間果然又變至於將吏更易道路疲於送迎符牒
縱横上下莫能遵守中外臣庶或聞而歎息或聞而竊
笑歎息者有憂天下之心竊笑者有輕朝廷之意號令
如此欲威天下其可得乎此不慎號令之弊也用人之
[013-5a]
術不過賞罰然賞及無功則恩不足勸罰失有罪則威
無所懼雖有人不可用矣太祖時王全斌破蜀而歸功
不細矣犯法一貶十年不問是時方討江南故黜全斌
與諸將立法太祖神武英斷所以能平定天下者其賞
罰之法皆如此也昨關西用兵四五年矣大將以無功
罷者依舊居官軍中見無功者不妨得好官則諸將誰
肯立功矣禆將畏懦逗畱者皆當斬罪或暫貶而尋遷
或不貶而依舊軍中見有罪者不誅則諸將誰肯用命
[013-5b]
矣所謂賞不足勸威無所懼賞罰如此而欲用人其可
得乎此不明賞罰之弊也自兵動以來處置之事不少
然多有名而無實臣請畧言其一二則其他可知數年
以來㸃兵不絶諸路之民半為兵矣其間老弱病患短
小怯懦者不可勝數是有㸃兵之虚名而無得兵之實
數也新集之兵所在教習追呼上下民不安居主教者
非將領之材所教者無旗鼔之節徃來州縣愁歎嗷嗷
旣多是老病小怯之人又無訓齊精練之法此有教兵
[013-6a]
之虛名而無訓兵之實藝也諸路州軍分造器械工作
之際已勞民力輦運般送又苦道塗然而鐵刃不剛筋
膠不固長短大小多不中度造作之所但務充數而速
了不計所用之不堪經歴官司又無檢責此有器械之
虛名而無器械之實用也以草草之法教老怯之兵執
鈍折不堪之器械百戰百敗理在不疑臨事而悟何可
及乎故事無大小悉皆鹵莽則不責功實之弊也臣故
曰三弊因循於上則萬事弛慢廢壞於下萬事不可盡
[013-6b]
言臣請言大者五事其一曰兵臣聞攻人以謀不以力
用兵鬭智不鬭多前代用兵之人多者常敗少者常勝
漢王尋等以百萬之兵遇光武九千人而敗是多者敗
而少者勝也苻堅以百萬之兵遇東晉二三萬人而敗
是多者敗而少者勝也曹操以三十萬青州兵大敗於
呂布退而歸許復以二萬人破袁紹十四五萬是用兵
多則敗少則勝之明驗也况於夷狄尤難以力爭只可
以計取李靖破突厥於定襄只用三千人其後破頡利
[013-7a]
於隂山亦不過一萬葢兵不在多能以計取爾故善用
兵者以少為多不善用者雖多而愈少也為今計者添
兵則耗國减兵則破賊今沿邉之兵不下七八十萬可
謂多矣然訓練不精又有老弱虚數則十人不當一人
是七八十萬之兵不當七八萬人之用加之軍無統制
分散支離分多為寡兵法所忌此所謂不善用兵者雖
多而愈少故常戰而常敗也臣願陛下赫然奮威勑勵
諸將精加訓練去其老弱七八十萬中可得五十萬數
[013-7b]
古人用兵以一當百今旣未能但得以一當十則五十
萬精兵可當五百萬兵之用此所謂善用兵者以少而
為多古人所以少而常勝者以此也今不思實効但務
添多耗國耗民積以年嵗賊雖不至天下已困矣此一
事也其二曰將臣又聞古語曰將相無種故或出於奴
僕或出於軍卒或出於盗賊惟能不次而用之乃為名
將耳國家求將之意雖勞選將之路太狹今詔近臣舉
將而限以資品則英豪之士在下位者不可得矣試將
[013-8a]
材者限以弓馬一夫之勇則智畧萬人之敵皆遺之矣
山林竒傑之士召而至者以其貧賤而薄之不過與一
主簿借職使其怏怏而去則古之屠釣飯牛之傑皆激
怒而失之矣至於無人可用則寜用龍鍾跛躄庸懦暗
劣之徒皆授之兵柄天下三尺童子皆為朝廷危之前
日澶淵之卒幾為國家生事此可見也議者不知取將
之無術但云當今之無將臣願陛下革去舊弊奮然精
求有賢豪之士不須限以下位有智畧之人不必試以
[013-8b]
弓馬有山林之傑不可薄其貧賤惟陛下能以非常之
禮待人人臣亦將以非常之効報國此二事也其三曰
財用臣又聞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䖏善救弊者必
尋其起弊之源今天下財用困乏其弊安在起於用兵
而費大故也漢武好窮兵用盡累世之財當時勒兵單
于臺不過十八萬尚能困其國力况未若今日七八十
萬連四五年而不罷所以罄天地之所生竭萬民之膏
血而用不足也今雖有智者物不能增而計無所出矣
[013-9a]
惟有减冗卒之虚費練精兵而速戰功成兵罷自然足
矣今兵有可减之理無人敢當其事賊有速擊之便無
將敢奮其勇後時敗事徒耗國而耗民此三事也其四
曰禦戎之䇿臣又聞兵法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契丹
與朝廷通好僅四十年不敢妄動今一旦發其狂謀者
其意何在葢見中國頻為元昊所敗故敢啟其貪心伺
隙而動爾今若勑勵諸將選兵秣馬疾入西界但能痛
敗昊賊一陣則吾軍威大振而敵計沮矣此所謂上兵
[013-9b]
伐謀者也今論事者皆知契丹與西賊通謀欲併二國
之力窺我河北陜西今若我能先擊敗其一國則敵勢
减半不能獨舉此兵法所謂伐交者也元昊地狹賊兵
不多向來攻我傳聞契丹常有助兵今若虜中自有㸃
集之謀而元昊驟然被擊必求助於契丹契丹分兵助
昊則可牽其南宼之力若不助昊則二國有隙自相疑
貳此亦伐交之䇿也假令二國剋期分路來寇我能先
期大舉則元昊蒼皇自救不暇豈能與契丹相為表裏
[013-10a]
是破其素定之約乖其剋日之期此兵法所謂親而離
之也亦伐交之䇿也元昊叛逆以來幸而屢勝常有輕
視諸將之心今又見朝廷北憂契丹方經營於河朔必
謂我師不能西出今乘其驕怠正是疾驅急擊之時此
兵法所謂出其不意者此取勝之上䇿也前年西將有
請出攻者當時賊氣力方盛我兵未練朝廷尚許其出
師况今元昊有可攻之勢此不可失之時彼方幸吾憂
河北而不虞我能西征出其不意此可攻之勢也自四
[013-10b]
路分帥今已半年訓練恩信兵已可用故近日屢奏小
㨗是我師漸振賊氣漸衂此可攻之勢也茍失此時而
使二虜先來則吾無䇿矣臣願陛下詔執事之臣熟議
而行之此四事也其五曰可任之臣臣又聞仲尼曰十
室之邑必有忠信况今文武列職徧於天下其間豈無
材智之臣而陛下總治萬幾之大既不暇盡識其人故
不能躬自進賢而退不肖執政大臣動拘舊例又不敢
進賢而退不肖審官吏部三班之職但掌文簿差除而
[013-11a]
已又不敢越次進賢而退不肖是上自天子下至有司
無一人得進賢而退不肖者所以賢愚混雜僥倖相容
三載一遷更無旌别平居無事惟患太多而差遣不行
一旦臨事要人常患乏人使用自古任官之法無如今
日之繆也今議者或謂舉主轉官為進賢犯罪黜責為
退不肖此不知其弊之深也大凡善惡之人各以類聚
故守亷慎者各舉清幹之人有贓汙者各舉貪濁之人
好徇私者各舉請求之人性庸暗者各舉不材之人朝
[013-11b]
廷不問是非但見舉主數足便與改官則清幹者進矣
貪濁者亦進矣請求者亦進矣不材者亦進矣混淆如
此便可為進賢之法乎方今黜責官吏豈有澄清糾舉
之術哉惟犯贓之人因民論訴者乃能黜之耳夫能舞
弄文法而求財賂者亦强黠之吏政事必由已出故雖
誅剥豪民尚或不及貧弱至於不材之人不能主事衆
胥群吏共為奸欺則民無貧富一時受弊以此而言則
贓吏與不材之人為害等耳今贓吏因自敗者乃加黜
[013-12a]
責十不去其一二至於不材之人上下共知而不問寛
緩容姦其弊如此便可為退不肖之法乎賢不肖旣無
别則宜乎設官雖多而無人可用也臣願陛下明賞罰
責功實則財皆列於陛下之前矣臣故曰五者皆有然
陛下不得而用者為有弊也三弊五事臣既已詳言之
矣惟陛下擇之天下之務不過此也方今天文變於上
地理逆於下人心怨於内四夷攻於外事勢如此矣非
是陛下遲疑寛緩之時惟願為社稷生民畱意臣修昧
[013-12b]
死再拜
  上仁宗皇帝書蘇洵/
嘉祐三年十二月一日眉州布衣臣蘇洵謹頓首再拜
冒萬死上書皇帝闕下臣前月五日蒙本州錄到中書
劄子連牒臣以兩制議上翰林學士歐陽修奏臣所著
權書衡論幾䇿二十二篇乞賜甄錄陛下過聽召臣試
䇿論舍人院仍令本州發遣臣赴闕臣本田野匹夫名
姓不登於州閭今一旦卒然被召實不知其所以自通
[013-13a]
於朝廷承命悸恐不知所為以陛下躬至聖之資又有
群公卿之賢與天下士大夫之衆如臣等輩固宜不少
有臣無臣不加損益臣不幸有負薪之疾不能奔走道
路以副陛下搜揚之心憂惶負罪無所容處臣本凡才
無路自進當少年時亦嘗欲僥倖於陛下之科舉有司
以為不肖輒以擯落葢退而處者十有餘年矣今雖欲
勉彊扶病戮力亦自知其疎拙終不能合有司之意恐
重得罪以辱明詔且陛下所為千里而召臣者其意以
[013-13b]
臣為能有所發明以庶幾有補於聖政之萬一而臣之
所以自結髪讀書至於今兹犬馬之齒幾已五十而猶
未敢廢者其意亦欲效尺寸於當時以快平生之志耳
今雖未能奔伏闕下以累有司而猶不忍黙黙卒無一
言而已也天下之事其深逺切至者臣自惟疎賤未敢
遽言而其近而易行淺而未見者謹條為十通以塞明
詔其一曰臣聞利之所在天下趨之是故千金之子欲
有所為則百家之市無寧居者古之聖人執其大利之
[013-14a]
權以奔走天下意有所嚮則天下爭先為之今陛下有
奔走天下之權而不能用何則古者賞一人而天下勸
今陛下增秩拜官動以千計其人皆以為己所自致而
不知戮力以報上之恩至於臨事誰當効用此由陛下
輕用其爵祿使天下之士積日持久而得之譬如傭力
之人計工而受直雖與之千萬豈知德其主哉是以雖
有能者亦無所施以為謹守繩墨足以自致髙位官吏
䌓多溢於局外使陛下皇皇汲汲求以處之而不暇擇
[013-14b]
其賢不肖以病陛下之民而耗竭大司農之錢穀此議
者所欲去而未得也臣竊思之葢今制馭天下之吏自
州縣令錄幕職而改京官者皆未得其術是以若此紛
紛也今雖多其舉官而逺其考重其舉官之罪此適足
以隔賢者而容不肖且天下無事雖庸人皆足以無過
一旦改官無所不為彼其舉者曰此亷吏此能吏朝廷
不知其所以為亷與能也幸而未有敗事則長為亷與
能矣雖重其罪未見有益上下相蒙請託公行涖官六
[013-15a]
七考求舉主五六人此誰不能者臣愚以為舉人者當
使明著其迹曰某人亷吏也嘗有某事以知其亷某人
能吏也嘗有某事以知其能雖不必有非常之功而皆
有可紀之状其特曰亷能而已者不聽如此則夫庸人
雖無罪而不足稱者不得入其間老於州縣不足甚惜
而天下之吏必皆務為可稱之功與民興利除害惟恐
不出諸已此古之聖人所以驅天下之人而使爭為善
也有功而賞有罪而罰其實一也今降官罷任者必奏
[013-15b]
曰某人有某罪其罪當然然後朝廷舉而行之今若不
著其所犯之由而特曰此不才貪吏也則於朝廷安肯
以空言而加之罪今又何獨至於改官而聽其空言哉
是不思之甚也或者以為如此則天下之吏務為可稱
用意過當生事以為己功漸不可長臣以為不然葢聖
人必觀天下之勢而為之法方天下初定民厭勞役則
聖人務為因循之政與之休息及其久安而無變則必
有不振之禍是以聖人破其茍且之心而作其怠惰之
[013-16a]
氣漢之元成惟不知此以至於亂今天下少惰矣宜有
以激發其心使踴躍於功名以變其俗况乎冗官紛紜
如此不知所以節之而又何疑於此乎且陛下與天下
之士相期於功名而毋茍得此待之至深也若其宏才
大略不樂於小官而無聞焉者使兩制得以非常舉之
此天下亦不過幾人而已吏之有過而不得遷者亦使
得以功贖如此亦以示陛下之有所推恩而不惟艱之
也其二曰臣聞古者之制爵祿必皆孝悌忠信脩潔博
[013-16b]
習聞於鄉黨而達於朝廷以得之及其後世不然曲藝
小數皆可以進然其得之也猶有以取之其弊不若今
之甚也今之用人最無謂者其所謂任子乎因其父兄
之資以得大官而又任其子弟子將復任其孫孫又任
其子是不學而得者常無窮也夫得之也易則其失之
也不甚惜以不學之人而居不甚惜之官其視民如草
芥也固宜朝廷自近年始有意於裁節然皆知損之而
未得其所損此所謂制其末而不窮其原見其粗而未
[013-17a]
識其精僥倖之風少衰而猶在也夫聖人之舉事不惟
曰利而已必將有以大服天下之心今欲有所去也必
使天下知其所以去之之說故雖盡去而無疑何者恃
其說明也夫所謂任子者亦猶曰信其父兄而用其子
弟云爾彼其父兄固學而得之也學者任人不學者任
於人此易曉也今之制茍幸而其官至於可任者舉使
任之不問其始之何從而得之也且彼任於人不暇又
安能任人此猶借資之人而欲從之匄貸不已難乎臣
[013-17b]
愚以為父兄之所任而得官者雖至正郎宜皆不聽任
子弟惟其能自修餙而越錄躐次以至於清顯者乃聽
如此則天下之冗官必大衰少而公卿之後皆奮志為
學不待父兄之資其任而得官者知後不得復任其子
弟亦當勉彊不肯終老自棄於庸人此其為益豈特一
二而已其三曰臣聞自設官以來皆有考績之法周室
既亡其法廢絶自京房建考課之議其後終不能行夫
有官必有課有課必有賞罰有官而無課是無官也有
[013-18a]
課而無賞罰是無課也無官無課而欲求天下之大治
臣不識也然更歴千載而終莫之行行之則益以紛亂
而終不可考其故何也天下之吏不可以勝考今欲人
人而課之必使入於九等之中此宜其顛倒錯繆而不
若無之為便也臣觀自昔行考課者皆不得其術葢天
下之官皆有所屬之長有功有罪其長皆得以舉刺如
必人人而課之於朝廷則其長為將安用惟其大吏無
所屬而莫為之長也則課之所宜加何者其位尊故課
[013-18b]
一人而其下皆可整齊其數少故可以盡其能否而不
謬今天下所以不大治者守令丞尉賢不肖混淆而莫
之辨也夫守令丞尉賢不肖之不辨其咎在職司之不
明職司之不明其咎在無所屬而莫為之長陛下以無
所屬之官而寄之以一路其賢不肖當使誰察之古之
考績者皆從司㑹而至於天子古之司㑹即今之尚書
尚書既廢唯御史可以總察中外之官臣愚以為可使
朝臣議定職司考課之法而於御史臺前立考課之司
[013-19a]
中丞舉其大綱而屬官之中選彊明者一人以專治其
事以舉刺多者為上以舉刺少者為中以無舉刺者為
下因其罷歸而奏其治要使朝廷有以為之賞罰其非
常之功不可掩之罪又當特有以償之使職司知有所
懲勸則其下令守丞尉不容復有所依違而其所課者
又不過數十人足以求得其實此所謂用力少而成功
多法無便於此者矣今天下號為太平其實逺方之民
窮困已甚其咎皆在職司臣不敢盡言陛下試加採訪
[013-19b]
乃知臣言之不妄其四曰臣聞古者諸侯臣妾其境内
而卿大夫之家亦各有臣陪臣之事其君如其君之事
天子此無他其一境之内所以生殺予奪富貴貧賤者
皆自我制之此固有以臣妾之也其後諸侯雖廢而自
漢至唐猶有相君之勢何者其署置辟舉之權猶足以
臣之也是故太守刺史坐於堂上州縣之吏拜於堂下
雖奔走頓伏其誰曰不然自太祖受命収天下之尊歸
之京師一命以上皆上所自署而大司農衣食之自宰
[013-20a]
相至於州縣吏雖貴賤相去甚逺而其實皆所與比肩
而事主耳是以百餘年間天下不知有權臣之威而太
守刺史猶用漢唐之制使州縣之吏事之如事君之禮
皆受天子之爵皆食天子之祿不知其何以臣之也小
吏之於大官不憂其有所不從惟恐其從之過耳今天
下以貴相髙以賤相諂奈何使州縣之吏趨走於太守
之庭不啻若僕妾唯唯不給故大吏常恣行不忌其下
而小吏不能正以至於曲随諂事助以為虐其能中立
[013-20b]
而不撓者固已難矣此不足怪其勢固使然也夫州縣
之吏位卑而禄薄法於民最近而易以為姦朝廷所恃
以制之者特以厲其亷隅全其節槩而養其氣使知有
所耻也且必有異材焉後將以為公卿而安可薄哉其
尤不可者今以縣令從州縣之禮夫縣令官雖卑其所
負一縣之責與京朝官知縣等耳其吏胥人民習知其
官長之拜伏於太守之庭如是之不威也故輕之輕之
故易為姦此縣令之所以為難也臣愚以為州縣之吏
[013-21a]
事太守可恭遜卑抑不敢抗而已不至於通名賛拜趨
走其下風所以全士大夫之節且以儆大吏之不法者
其五曰臣聞為天下者必有所不可窺是以天下有急
不求其素所不用之人使天下不能幸其倉卒而取其
祿位惟聖人為能然何則其素所用者緩急足以使也
臨事而取者亦不足用矣傳曰寛則寵名譽之人急則
用介胄之士今者所用非所養所養非所用國家用兵
之時購方略設武舉使天下屠沽健武皆能徒手攫取
[013-21b]
陛下之官而兵休之日雖有超世之才而惜斗升之祿
臣恐天下有以窺朝廷也今之任為將帥卒有急難而
可使者誰也陛下之老將曩之所謂戰勝而善守者今
亡矣臣愚以為可復武舉而為之新制以革其舊弊且
昔之所謂武舉者葢疎矣其以弓馬得者不過挽强引
重市井之麤材而以䇿試中者亦皆紀錄章句區區無
用之學又其取人太多天下之知兵者不宜如此之衆
而待之又甚輕其下第者不免於𨽻役故其所得皆貪
[013-22a]
汙無行之徒豪傑之士耻不忍就宜因貢士之嵗使兩
制各舉其所聞有司試其可者而陛下親䇿之權畧之
外便為弓馬可以出入險阻勇而有謀者不過取一二
人待以不次之位試以守邊之任文有制科武有武舉
陛下欲得將相於此乎取之十人之中豈無一二斯亦
足以濟矣其六曰臣聞法不足以制天下以法而制天
下法之所不及天下斯欺之矣且法必有所不及也先
王知其有所不及是故存其大略而濟之以至誠使天
[013-22b]
下之所以不吾欺者未必皆吾法之所能禁亦其中有
所不忍而已人君御其大臣不可以用法如其左右大
臣而必待法而後能御也則其疎逺小吏當復何以哉
以天下之大而無可信之人則國不足以為國矣臣觀
今兩制以上非無賢俊之士然皆奉法供職無過而已
莫肯於繩墨之外為陛下深思逺慮有所建明何者陛
下待之於繩墨之内也臣請得舉其一二以言之夫兩
府與兩制宜使日夜交於門以講論當世之務且以習
[013-23a]
知其為人臨事授任以不失其才今法不可以相徃來
意將以杜其言謁之私也君臣之道不同人臣惟自防
人君惟無防之是以歡欣相接而無間以兩府兩制為
可信耶當無所請屬以為不可信耶彼何患無所致其
私意安在其相徃來耶今兩制知舉不免用封彌謄録
既奏而下御史親徃涖之凛凛如鞫大獄使不知誰人
之辭又何其甚也臣愚以為如此之類一切徹去彼稍
有知宜不忍負若其猶有所欺也則亦天下之不才無
[013-23b]
耻者矣陛下赫然震威誅一二人可以使天下姦吏重
足而立想聞朝廷之風亦必有倜儻非常之才為陛下
用也其七曰臣聞為天下者可以名器授人而不可以
名器許人人之不可以一日而知也久矣國家以科舉
取人四方之來者如市一旦使有司第之此固非真知
其才之髙下大小也特以為姑收之而已將試之為政
而觀其悠久則必有大異不然者今進士三人之中釋
褐之日天下望為卿相不及十年未有不為兩制者且
[013-24a]
彼以其一日之長而擅終身之富貴舉而歸之如有所
負如此則雖天下之美材亦或怠而不修其率意恣行
者人亦望風畏之不敢按此何為者也且又有甚不便
者先王制其天下尊尊相髙貴貴相承使天下仰視朝
廷之尊如泰山喬嶽非扳援所能及茍非有大功與出
群之才則不可以輕得其髙位是故天下知有所忌而
不敢覬覦今五尺童子斐然皆有意於公卿得之則不知
愧不得則怨何則彼習知其一旦之可以僥倖而無
[013-24b]
難也如此則匹夫輕朝廷臣愚以為三人之中茍優與
一官足以報其一日之長舘閣臺省非舉不入彼果不
才者也其安以入為彼果才者也其何患無所舉此非
獨以愛惜名器將以重朝廷耳其八曰臣聞古者敵國
相觀不觀其於山川之險士馬之衆相觀於人而已髙
山大江必有猛獸怪物時見其威故人不敢褻夫不必
戰勝而後服也使之常者所忌而不敢發使吾常有所
恃而無所怯耳今以中國之大使夷狄視之不畏甚者
[013-25a]
敢有煩言以凟亂吾聽此其心不有所窺其亦安能如此
之無畏也敵國有事相待以將無事相觀以使今之所
謂使者亦輕矣曰此人也為此官也則以為此使也今
嵗以某來嵗當以某又來嵗當以某如縣令署役必均
而已矣人之才固有所短而不可彊其專對捷給勇敢
又非可以學致也今必使彊之彼有倉皇失次為夷狄
笑而已古者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國家利社稷則專之
今法令太宻使小吏執簡記其旁一揺足輒随而書之
[013-25b]
雖有竒才辯士亦安所效用彼夷狄觀之以為樽俎談
燕之間尚不能辦軍旅之際固宜其無人也如此將何
以破其姦謀而折其驕氣哉臣愚以為奉使宜有常人
惟其可者而不必均彼其不能者陛下責之以文學政
事不必彊之於言語之間以敗吾事而亦稍寛其法使
得有所施且今世之患以奉使為艱危故必均而後可
陛下平世使人而皆得以辭免後有緩急使之出入死
地將皆逃耶此臣又非獨為出使而言也其九曰臣聞
[013-26a]
刑之有赦其來逺矣周制八議有可赦之人而無可赦
之時自三代之衰始聞有肆赦之令然皆因天下有非
常之事凶荒流離之後盜賊垢汙之餘於是有以沛然
洗濯於天下而猶不若今之因郊而赦使天下之凶民
可以逆知而僥倖也平時小民畏法不敢趦趄當郊之
嵗盜賊公行罪人滿獄為天下者將何利於此而又糜
散帑廪以賞無用冗雜之兵一經大禮費以萬億賦歛
之不輕民之不聊生皆此之故也以陛下節用愛民非
[013-26b]
不欲去此矣顧以為所從來久逺恐一旦去之天下必
以為少恩而凶豪無賴之兵或因以為辭而生亂此其
所以重改也葢事有不可改而遂不改者其憂必深改
之則其禍必速惟其不失推恩而有以救天下之弊者
臣愚以為先郊之嵗可因事為辭特發大號如郊之赦
與軍士之賜且告之曰吾於天下非有惜乎推恩也惟
是凶殘之民知吾當赦輒以犯法以賊害吾良民今而
後赦不於郊之嵗以為常制天下之人喜乎非郊之嵗
[013-27a]
而得郊之賞也何暇慮其後其後四五年而行之七八
年而行之又從而盡去之天下晏然不知而日以逺矣
且此出於五代之後兵荒之間所以姑息天下而安反
側耳後之人相承而不能去以至於今法令明具四方
無虞何畏而不改今不為之計使姦人猾吏養為盜賊
而後取租賦以啖驕兵乘之以饑饉鮮不及亂矣當此
之時欲為之計其猶有及乎其十曰臣聞古者所以採
庶人之議為其疎賤而無嫌也不知爵祿之可愛故其
[013-27b]
言公不知君威之可畏故其言直今臣幸而未立於陛
下之朝無所愛惜顧念於其心者是以天下之事陛下
之諸臣所不敢盡言者臣請得以僣言之陛下擢用俊
賢思致太平今幾年矣事垂立而輒廢功未成而旋去
陛下知其所由乎陛下知其所由則今之在位者皆足
以有立若猶未也雖得賢臣千萬天下終不可為何者
小人之根未去也陛下遇士大夫有禮凡在位者不敢
用䙝狎戯嫚以求親媚於陛下而讒言邪謀之所由至
[013-28a]
於朝廷者天下之人皆以為陛下不疎逺宦官之過陛
下特以為耳目玩弄之臣而不知其隂賊險詐為害最
大天下之小人無由至於陛下之前故皆通於宦官珠
玉錦繡所以為賂者絡繹於道以間關齟齬賢人之謀
陛下縱不聽用而大臣常有所顧忌以不得盡其心臣
故曰小人之根未去也竊聞之道路陛下將有意去而
疎之也若如所言則天下之福然臣方以為憂而未敢
賀也古之小人有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為天下之禍
[013-28b]
者臣毎痛傷之葢東漢之衰宦官用事陽球為司𨽻校
尉發憤誅王甫等數人磔其尸於道中常侍曹節過而
見之遂奏誅陽球而宦官之用事過於王甫之未誅其
後竇武何進又欲去之而反以遇害故漢之衰至於掃
地而不可救夫君子之去小人惟能盡去乃無後患惟
陛下思宗廟社稷之重與天下之可畏既去之又去之
既疎之又疎之刀鋸之餘必無忠良縱有區區之小節
不過幃闥掃灑之勤無益於事惟能務絶其權使朝廷
[013-29a]
清明而忠言嘉謨易以入則天下無事矣惟陛下無使
為臣之所料而後世以臣為知言不勝大願曩臣所著
二十二篇略言當世之要陛下雖以此召臣然臣觀朝
廷之意特以其文采詞致稍有可嘉而未必其言之可
用也天下無事臣每每狂言以迂闊為世笑然臣以為
必將有時而不迂闊也賈誼之䇿不用於孝文之時而
使主父偃之徒得其餘論而施之於孝武之世夫施之
於孝武之世固不如用之於孝文之時之易也臣雖不
[013-29b]
及古人惟陛下不以一布衣之言而忽之不勝越次憂
國之心效其所見且非陛下召臣臣言無以至於朝廷
今老矣恐後無由復言故云云之多至於此也惟陛下
寛之臣洵誠惶誠懼頓首頓首謹書
  上神宗皇帝書蘇軾/
熈寧四年二月日具位臣蘇軾謹冐萬死再拜上書皇
帝陛下臣近者不度愚賤輒上封章言買燈事自知瀆
犯天威罪在不赦蓆藁私室以待斧鉞之誅而側聽逾
[013-30a]
旬威命不至問之府司則買燈之事尋已停罷乃知陛
下不惟赦之又能聽之驚喜過望以至感泣何者改過
不吝從善如流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彊而力行秦漢以
來之所絶無而僅有顧此買燈毫髪之失豈能上累日
月之明而陛下翻然改命曾不移刻則所謂智出天下
而聽於至愚威加四海而屈於匹夫臣今知陛下可與
為堯舜可與為湯武可與富民而措刑可與彊兵而伏
戎虜矣有君如此其忍負之惟當披露腹心捐棄肝腦
[013-30b]
盡力所至不知其他乃者臣亦知天下之事有大於買
燈者矣而獨區區以此為先者葢未信而諫聖人不與
交淺言深君子所戒是以試論其小者而其大者固將
有待而後言今陛下果赦而不誅則是旣已許之矣許
而不言臣則有罪是以願終言之臣之所欲言者三願
陛下結人心厚風俗存紀綱而已人莫不有所恃人臣恃
陛下之命故能役使小民恃陛下之法故能勝伏彊暴
至於人主所恃者誰歟書曰予臨兆民凛乎若朽索之
[013-31a]
馭六馬言天下莫危於人主也聚則為君臣散則為仇
讎聚散之間不容毫釐故天下歸徃謂之王人各有心
謂之獨夫由此觀之人主之所恃者人心而已人心之
於人主也如木之有根如燈之有膏如魚之有水如農
夫之有田如商賈之有財木無根則槁燈無膏則㓕魚
無水則死農夫無田則饑商賈無財則貧人主失人心
則亡此必然之理也不可逭之災也其為可畏從古以
然茍非樂禍好狂輕易失志詎敢肆其胷臆輕犯人心
[013-31b]
乎昔子産焚載書以弭衆言賂伯石以安巨室以為衆
怒難犯專欲難成而孔子亦曰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
以為厲已也惟商鞅變法不顧人言雖能驟致富彊亦
以召怨天下使其民知利而不知義見刑而不見徳雖
得天下旋踵而亡至於其身亦卒不免負罪出走而諸
侯不納車裂以狥而秦人莫哀君臣之間豈願如此宋
襄公雖行仁義失衆而亡田常雖不義得衆而彊是以
君子未論行事之是非先觀衆心之向背謝安之用諸
[013-32a]
桓未必是而衆之所樂則國以乂安庾亮之召蘇峻未
必非而勢有不可則反為危辱自古及今未有和易同
衆而不安剛果自用而不危者也今陛下亦知人心之
不悦矣中外之人無賢不肖皆言祖宗以來治財用者
不過三司使副判官經今百年未嘗闕事今者無故又
創一司號曰制置三司條例使六七少年日夜講求於
内使者四十餘輩分行營幹於外造端宏大民實驚疑
創法新竒吏皆惶惑賢者則求其說而不可得未免於
[013-32b]
憂小人則以意而度於朝廷遂以為謗謂陛下以萬乘
之主而言利謂執政以天子之宰而治財商賈不行物
價騰涌近自淮甸逺及川蜀喧傳萬口論説百端或言
京師正店議置監官夔路深山當行酒禁拘収僧尼常
住减剋兵吏廪祿如此等類不可勝言而甚者至以為
欲復肉刑斯言一出民且狼顧陛下與二三大臣亦聞
其語矣然而莫之顧者徒曰我無其事又無其意何恤
於人言夫人言雖未必皆然而疑似則有以致謗人必
[013-33a]
貪財也而後人疑其盜人必好色也而後人疑其滛何
者未置此司則無此謗豈去嵗之人皆忠厚而今嵗之
士皆虛浮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曰必也
正名乎今陛下操其器而諱其事有其名而辭其意雖
家置一喙以自解市列千金以購人人必不信謗亦不
止夫制置三司條例司求利之名也六七少年與使者
四十餘輩求利之器也驅鷹犬而赴林藪語人曰我非
獵也不如放鷹犬而獸自馴操網罟而入江湖語人曰
[013-33b]
我非漁也不如捐網罟而人自信故臣以為消讒慝而
召和氣復人心而安國本則莫若罷制置三司條例司
夫陛下之所以創此司者不過以興利除害也使罷之
而利不興害不除則勿罷罷之而天下悅人心安興利
除害無所不可則何苦而不罷陛下欲去積弊而立法
必使宰相熟議而後行事若不由中書則是亂世之法
聖君賢相夫豈其然必若立法不免由中書熟議不免
使宰相此司之設無乃冗長而無名智者所圖貴於無
[013-34a]
迹漢之文景紀無可書之事唐之房杜傳無可載之功
而天下之言治者與文景言賢者與房杜葢事已立而
迹不見功已成而人不知故曰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
豈惟用兵事莫不然今所圖者萬分未獲其一也而迹
之布於天下已若泥中之鬬獸亦可謂拙謀矣陛下誠
欲富國擇三司官屬與漕運使副而陛下與二三大臣
孜孜講求磨以嵗月則積弊自去而人不知但恐立志
不堅中道而廢孟子有言其進銳者其退速若有始有
[013-34b]
卒自可徐徐十年之後何事不立孔子曰欲速則不逹
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使孔子而非聖人則此言亦不可
用書曰謀及卿士至於庶人翕然大同乃底元吉若逆
多而從少則靜吉而作凶今上自宰相大臣既已辭免
不為則外之議論斷亦可知宰相人臣也且不欲以此
自汚而陛下獨安受其名而不辭非臣愚之所識也君
臣宵旰幾一年矣而富國之效茫如捕風徒聞内帑出
數百萬緡祠部度五千餘人耳以此為術其誰不能且
[013-35a]
遣使縱横本非令典漢武遣繡衣直指桓帝遣八使皆
以守宰狼籍盜賊公行出於無術行此下䇿宋文帝
元嘉之政比於文景當時責成郡縣未嘗遣使至孝武以
為郡縣遲緩始命臺使督之以至蕭齊此弊不革故景
陵王子良上疏極言其事以為此等朝辭禁門情態即
異暮宿州縣威福便行驅迫郵傳折辱守宰公私煩擾
民不聊生唐開元中宇文融奏置勸農判官使裴寛等
二十九人並攝御史分行天下招擕戸口檢責漏田時
[013-35b]
張說楊瑒皇甫璟楊相如皆以為不便而相繼罷黜雖
得户八千餘萬皆州縣希㫖以主為客以少為多及使
百官集議都省而公卿以下懼融威勢不敢異辭陛下
試取其傳而讀之觀其所行為是為否近者均稅寛恤
冠葢相望朝廷亦旋覺其非而天下至今以為謗曾未
數嵗是非較然臣恐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且其所遣
尤不適宜事少而員多人輕而權重夫人輕而權重則
人多不服或致侮慢以興爭事少而員多則無以為功
[013-36a]
必須生事以塞責陛下雖嚴賜約束不許邀功然人臣
事君之常情不從其令而從其意今朝廷之意好動而
惡靜好同而惡異指趣所在誰敢不從臣恐陛下赤子
自此無寧嵗矣至於所行之事行路皆知其難何者汴
水濁流自生民以來不以種稻秦人之歌曰涇水一石
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何嘗曰長我粳稻耶今
欲陂而清之萬頃之稻必用千頃之陂一嵗一淤三嵗
而滿矣陛下遽信其說卽使相視地形萬一官吏茍且
[013-36b]
順從真謂陛下有意興作上縻帑廪下奪農時隄防一
開水失故道雖食議者之肉何補於民天下久平民物
滋息四方遺利葢畧盡矣今欲鑿空訪尋水利所謂即
鹿無虞豈惟徒勞必大煩擾凡所擘畫利害不問何人
小則随事酬勞大則量才錄用若官私格沮並重行黜
降不以赦原若材力不辦興修便許申奏替換賞可謂
重罰可謂輕然並終不言諸色人妄有申陳或官私誤
興功役當得何罪如此則妄庸輕剽浮浪姦人自此爭
[013-37a]
言水利矣成功則有賞敗事則無誅官司雖知其疎豈
可便行抑退所在追集老少相視可否吏卒所過雞犬
一空若非灼然難行必須且為興役何則格沮之罪重
而誤興之過輕人多愛身勢必如此且古陂廢堰多為
側近冐耕嵗月旣深已同永業茍欲興復必盡追收人
心或揺甚非善政又有好訟之黨多怨之人妄言某䖏
可作陂渠規壞所怨田産或指人舊業以為官陂冒佃
之訟必倍今日臣不知朝廷本無一事何苦而行此哉
[013-37b]
自古役人必用鄉戸猶食之必用五穀衣之必用桑麻
濟川之必用舟楫行地之必用牛馬雖其間或有以他
物充代然終非天下所可常行今者徒聞江浙之間數
郡僱役而欲措之天下是猶見燕晉之棗栗岷蜀之蹲
鴟而欲以廢五糓豈不難哉又欲官賣所在坊場以充
衙前僱直雖有長役更無酬勞長役所得既㣲自此必
漸衰散則州郡事體憔悴可知士大夫捐親戚棄墳墓
以從官於四方者宣力之餘亦欲取樂此人之至情也
[013-38a]
若凋弊太甚厨傳蕭然則似危邦之陋風恐非太平之
盛觀陛下誠慮及此必不肯為且今法令莫嚴於御軍
軍法莫嚴於逃竄禁軍三犯廂軍五犯大率處死然逃
軍常半天下不知僱人為役與廂軍何異若有逃者何
以罪之其勢必輕於逃軍則其逃必甚於今日為其官
長不亦難乎近者雖使鄉户頗得僱人然至於所僱逃
亡鄉户猶任其責今遂欲於兩稅之外别立一科謂之
庸錢以備官僱則僱人之責官所自任矣自唐楊炎廢
[013-38b]
租庸調以為兩稅取大厯十四年應於賦歛之數以定
兩稅之額則是租調與庸兩稅既兼之矣今兩稅如故
奈何復欲取庸聖人立法必慮後世豈可於常稅之外
生出科名哉萬一不幸後世有多欲之君輔之以聚歛
之臣庸錢不除差役仍舊使天下怨毒推所從來則必
有任其咎者矣又欲使坊郭等第之民與鄉戸均役品
官形勢之家與齊民並事其說曰周禮田不耕者出屋
粟宅不毛者有里布而漢世宰相之子不免戍邊此其
[013-39a]
所以藉口也古者官養民今者民養官給之以田而不
耕勸之以農而不力於是乎有里布屋粟夫家之征而
民無以為生去為商賈事勢當耳何名役之且一嵗之
戍不過三日三日之僱其直三百今世三大戸之役自
公卿以降無得免者其費豈特三百而已矣大抵事若
可行不必皆有事故若民所不恱俗所不安縱有經典
明文無補於怨若行此二者必怨無疑女戶單丁葢天
民之窮者也古之王者首務恤此而今陛下首欲役之
[013-39b]
此等茍非戸將絶而未亡則是家有丁而尚㓜若假之
數嵗則必成丁而就役老死而没官富有四海忍不加
恤孟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春秋書作丘甲用田賦
皆重其始為民患也青苗放錢自昔有禁今陛下始立
成法毎嵗常行雖云不許抑配而數世之後暴君汚吏
陛下能保之歟異日天下恨之國史記之曰青苗錢自
陛下始豈不惜哉且東南買絹本用見錢陜西糧草不
許折兊朝廷既有著令職司又每舉行然而買絹未嘗
[013-40a]
不折鹽糧草未嘗不折鈔乃知青苗不許抑配之說亦
是空文只如治平之初揀刺義勇當時詔㫖慰諭明言永
不戍邊著在簡書有如盟約於今幾日議論已揺或以
代還東軍或欲抵換弓手約束難恃豈不明哉縱使此
令决行果不抑配計其間情願人戸必皆孤貧不濟之
人家若自有贏餘何至與官交易此等鞭撻已急則繼
之以逃亡逃亡之餘則均之隣保勢有必至理有固然
且夫常平之為法也可謂至矣所守者約而所及者廣
[013-40b]
借使萬家之邑已有千斛而穀貴之際千斛在市物價
自平一市之價既平一邦之食自足無操瓢乞丐之弊
無里正催驅之勞今若變為青苗家貸一斛則千戸之
外孰救其飢且常平官錢常患其少若盡數収糴則無
借貸若畱充借貸則所糴幾何乃知常平青苗其勢不
能兩立壞彼成此所喪愈多虧官害民雖悔何逮臣竊
計陛下欲考其實則必然問人人知陛下方欲力行必
謂此法有利無害以臣愚見恐未可憑何以明之臣頃
[013-41a]
在陜西見刺義勇提舉諸縣臣嘗親行愁怨之民哭聲
震野當時奉使還者皆言民盡樂為希合取容自古如
此不然則山東之盗二世何縁不覺南詔之敗明皇何
緣不知今雖未至於斯亦望陛下審聽而已昔漢武之
世財力匱竭用賈人桑𢎞羊之說買賤賣貴謂之均輸
於時商賈不行盜賊滋熾幾至於亂孝昭既立學者爭
排其說霍光順民所欲從而予之天下歸心遂以無事
不意今者此論復興立法之初其說尚淺徒言徙貴就
[013-41b]
賤用近易逺然而廣置官屬多出緡錢豪商大賈皆疑
而不敢動以為雖不明言販賣然既已許之變易變易
既行而不與商賈爭利者未之聞也夫商賈之事曲折
難行其買也先期而與錢其賣也後期而取直多方相
濟委曲相通倍稱之息由此而得今官買是物必先設
官置吏簿書廪祿為費已厚非良不售非賄不行是以
官買之價比民必貴及其賣也弊復如前商賈之利何
縁而得朝廷不知慮此乃捐五百萬緡以與之此錢一
[013-42a]
出恐不可復縱使其間薄有所獲而征商之額所損必
多今有人為其主牧牛羊不告其主而以一牛易五羊
一牛之失則隱而不言五羊之獲則指為勞績陛下以
為壞常平而言青苗之功虧商稅而取均輸之利何以
異此陛下天機洞照聖畧如神此事至明豈有不曉必
謂巳行之事不欲中變恐天下以為執徳不一用人不
終是以遲留嵗月庶幾萬一臣竊以為過矣古之英主
無出漢髙酈生謀撓楚權欲復六國髙祖曰善趣刻印
[013-42b]
及聞留侯之言吐哺而罵曰趣銷印夫稱善未幾繼之
以罵刻印銷印有同兒戲何嘗累髙祖之知人適足以
明聖人之無我陛下以為可而行之知其不可而罷之
至聖至明無以加此議者必謂民可與樂成難與慮始
故陛下堅執不顧期於必行此乃戰國貪功之人行險
僥倖之說陛下若信而用之則是狥髙論而逆至情持
空名而邀實禍未及樂成而怨已起矣臣之所謂願結
人心者此之謂也士之進言者為不少矣亦嘗有以國
[013-43a]
家之所以存亡厯數之所以長短告陛下者乎夫國家
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徳之淺深而不在乎彊與弱厯數
之所以長短者在風俗之厚薄而不在乎富與貧道德
誠深風俗誠厚雖貧且弱不害於長而存道徳誠淺風
俗誠薄雖彊且富不救於短而亡人主知此則知所輕
重矣是以古之賢君不以弱而亡道徳不以貧而傷風
俗而智者觀人之國亦必以此察之齊至彊也周公知
其後必有簒弑之臣衛至弱也季子知其後亡吳破楚
[013-43b]
入郢而陳大夫逄滑知楚之必復晉武既平吳何曾知
其將亂隋文既平陳房喬知其不久元帝斬郅支朝呼
韓功多於武宣矣偷安而王氏之釁生宣宗収燕趙復
河隍力彊於憲武矣銷兵而龎勛之亂起臣願陛下務
崇道徳而厚風俗不願陛下急於有功而貪富彊使陛
下富如隋彊如秦西取靈武北取燕薊謂之有功可也
而國之長短則不在此夫國之長短如人之壽夭人之
壽夭在元氣國之長短在風俗世有尫羸而壽考亦有
[013-44a]
盛壯而暴亡若元氣猶存則尫羸而無害及其已耗則
盛壯而愈危是以善養生者慎起居節飲食導引關節
吐故納新不得已而用藥則擇其品之上性之良可以
久服而無害者則五臓和平而壽命長不善養生者薄
節慎之功遲吐納之效厭上藥而用下品伐真氣而助
彊陽根本已危僵仆無日天下之勢與此無殊故臣願
陛下愛惜風俗如䕶元氣古之聖人非不知深刻之法
可以齊衆勇悍之夫可以集事忠厚近於迂闊老成初
[013-44b]
若遲鈍然終不肯以彼而易此者知其所得小而所䘮
大也曹參賢相也曰慎無擾獄市黄覇循吏也曰治道
去泰甚或譏謝安以清談廢事安笑曰秦用法吏二世
而亡劉晏為度支專用果銳少年務在急速集事好利
之黨相師成風徳宗初即位擢崔祐甫為相祐甫以道
德寛大推廣上意故建中之政其聲翕然天下想望庶
幾貞觀及盧杞為相諷上以刑名整齊天下馴至澆薄
以及播遷我仁祖之御天下也持法至寛用人有叙專
[013-45a]
務掩覆過失未嘗輕改舊章然考其成功則曰未至以
言乎用兵則十出而九敗以言其府庫則僅足而無餘
徒以徳澤在人風俗知義是以升遐之日天下如䘮考
妣社稷長逺終必賴之則仁祖可謂知本矣今議者不
察徒見其末年吏多因循事不振舉乃欲矯之以苛察
齊之以智能招來新進勇銳之人以圖一切速成之效
未享其利澆風已成且天時不齊人誰無過國君含垢
至察無徒若陛下多方包容則人材取次可用必欲廣
[013-45b]
置耳目務求瑕疵則人不自安各圖茍免恐非朝廷之
福亦豈陛下所願哉漢文欲用虎圈嗇夫釋之以為利
口傷俗今若以口舌㨗給而取士以應對遲鈍而退人
以虚誕無實為能文以矯激不仕為有德則先王之澤
遂將散微自古用人必須歴試雖有卓異之器必有巳
成之功一則使其更變而知難事不輕作一則待其功
髙而望重人自無辭昔先主以黄忠為後將軍而諸葛
亮憂其不可以為忠之名望素非關張之倫若班爵遽
[013-46a]
同則必不恱其後關侯果以為言以黄忠豪勇之姿以
先主君臣之契尚復慮此而况其他世嘗謂漢文不用
賈生以為深恨臣嘗推䆒其旨竊謂不然賈生固天下
之竒才所言亦一時之良䇿然請為屬國欲係單于則
是處士之大言少年之鋭氣昔髙祖以三十萬衆困於
平城當時將相羣臣豈無賈生之比三表五餌人知其
踈而欲以困中行説尤不可信矣兵㐫器也而易言之
正如趙括之輕秦李信之易楚若文帝亟用其説則天
[013-46b]
下殆將不安使賈生嘗歴艱難亦必自悔其説用之晚
嵗其術必精不幸䘮亡非意所及不然文帝豈棄才之
主絳灌豈蔽賢之士至於晁錯尤號刻薄文帝之世止
於太子家令而景帝既立以為御史大夫申屠賢相發
憤而死紛更政令天下騷然及至七國發難而錯之術
亦窮矣文景優劣於此可見大抵名器爵祿人所奔趨
必使積勞而後遷以明持久而難得則人各安其分不
敢躁求今若多開驟進之門使有意外之得公卿侍從
[013-47a]
跬步可圖其得者既不肯以僥倖自名則不得者必皆
以沉淪為恨使天下常調舉生妄心耻不若人何所不
至欲望風俗之厚豈可得哉選人之改京官常須十年
以上洊更險阻計析毫釐其間一事聱牙常至終身淪
棄今乃以一人之薦舉而予之猶恐未稱章服随至使
積勞久次而得者何以厭服哉夫常調之人非守則令
員多闕少久已患之不可復開多門以待巧進若巧者
侵奪已甚則拙者迫怵無聊利害相形不得不察故近
[013-47b]
嵗朴拙之人愈少而巧進之士益多惟陛下重之惜之
哀之救之如近日三司獻言使天下郡選一人催驅三
司文字許之先次指射以酬其勞則其數年之後審官
吏部又有三百餘人得先占闕常調待次不其愈難此
外勾當發運均輸按行農田水利已振監司之體各懐
進用之心轉對者望以稱㫖而驟遷奏課者求為優等
而速化相勝以力相髙以言而名實亂矣惟陛下以簡
易為法以清浄為心使奸無所縁而民徳歸厚臣之所
[013-48a]
願厚風俗者此之謂也古者建國使内外相制輕重相
權如周如唐則外重而内輕如秦如魏則外輕而内重
内重之失必有奸臣指鹿之患外重之弊必有大國問
鼎之憂聖人方盛而慮衰當先立法以救弊國家租賦
籍於計省重兵聚於京師以古揆今則似内重㳟惟祖
宗所以深計而預圖固非小臣所能億度而周知然觀
其委任臺諫之一端則是聖人過防之至計歴觀秦漢以
及五代諫諍而死葢數百人而自建隆以來未嘗罪一
[013-48b]
言者縱有薄責旋即超陞許以風聞而無官長風采所
繫不問尊卑言及乘輿則天子改容事關廊廟則宰相
待罪故仁宗之世議者譏宰相但奉行臺諫風㫖而已
聖人深意流俗豈知擢用臺諫固未必皆賢所言亦未
必皆是然須養其銳氣而借之重權者豈徒然哉將以
折奸臣之萌而救内重之弊也夫奸臣之始以臺諫折
之而有餘及其既成以干戈取之而不足今法令嚴宻
朝廷清明所謂奸臣萬無此理然養猫所以去鼠不可
[013-49a]
以無鼠而養不捕之猫畜狗所以防奸不可以無奸而
畜不吠之狗陛下得不上念祖宗設此官之意下為子
孫立萬世之防朝廷綱紀孰大於此臣自㓜小所記及
聞長者之談皆謂臺諫所言常随天下公議公議所與
臺諫亦與之公議所擊臺諫亦擊之及至英廟之初始
建稱親之議本非人主大過亦無禮典明文徒以衆
心未安公議不允當時臺諫以死爭之今者物論沸騰
怨讟交至公議所在亦可知矣而相顧不發中外失望
[013-49b]
夫彈劾積威之後雖庸人亦可以奮揚風采消委之餘
雖豪傑有所不能振起臣恐自兹以徃習慣成風盡為
執政私人以致人主孤立紀綱一廢何事不生孔子曰
鄙夫可與事君也歟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
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臣始讀此書疑其太過
以為鄙夫之患失不過備位而茍容及觀李斯憂蒙恬
之奪其權則立二世以亡秦盧杞憂懐光之數其惡則
誤德宗以再亂其心本生於患失而其禍乃至於䘮
[013-50a]
邦孔子之言良不為過是以知為國者平居必常有忘
軀犯顔之士則臨難庶幾有徇義守死之臣茍平居尚
不能一言則臨難何以責其死節人臣茍皆如此天下
亦曰殆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如和羮同
如濟水故孫寳有言周公大聖召公大賢猶不相恱著
於經典兩不相損晉之王導可謂元臣每與客言舉坐
稱善而王述不恱以為人非堯舜安得毎事盡善導亦
歛袵謝之若使言無不同意無不合更唱迭和何者非
[013-50b]
賢萬一有小人居其間則人主何縁知覺臣之所謂願
存紀綱者此之謂也臣非敢歴詆新政茍為異論如近
日減皇族恩例刋定任子條式修完器械閱習鼓旗皆
陛下神算之至明乾剛之必斷物議既允臣敢有辭然
至於所獻之三言則非臣之私見中外所病其誰不知
昔禹戒舜曰無若丹朱傲惟慢遊是好舜豈有是哉周
公戒成王曰無若商王受之迷亂酗於酒徳哉成王豈
有是哉周昌以漢髙為桀紂劉毅以晉武為桓靈當時
[013-51a]
人君曾莫之罪而書之史冊以為美談使臣所獻三言皆
朝廷未嘗有此則天下之幸臣與有焉若有萬一似之
則陛下安可不察然而臣之為計可謂愚矣以螻蟻之
命試雷霆之威積其狂愚豈可屢赦大則身首異處破
壞家門小則削籍投荒流離道路雖然陛下必不為此
何也臣天賦至愚篤於自信向者與議學校貢舉首違
大臣本意已期竄逐敢意自全而陛下獨然其言曲賜
召對從容久之至謂臣曰方今政令得失安在雖朕過
[013-51b]
失指陳可也臣即對曰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不患
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斷但患求治太速進人太銳聽
言太廣又俾具述所以然之狀陛下頷之曰卿所獻三
言朕當熟思之臣之狂愚非獨今日陛下容之久矣豈
有容之於始而不赦之於終恃此而言所以不懼臣之
所懼者譏刺既衆怨仇實多必將詆臣以深文中臣以
危法使陛下雖欲赦臣而不得豈不殆哉死亡不辭但
恐天下以臣為戒無復言者是以思之經月夜以繼日
[013-52a]
書成復毁至於再三感陛下聽其一言懐不能已卒進
其說惟陛下憐其愚忠而卒赦之不勝俯伏待罪憂恐
之至臣軾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書
  上皇帝書蘇軾/
元豐元年十月日尚書祠部員外郎直史館權知徐州
軍州事臣蘇軾謹昧萬死再拜上書皇帝陛下臣以庸
材備員冊府出守兩郡皆東方要地私竊以為守法令
治文書赴期㑹不足以報塞萬一輙伏思念東方之要
[013-52b]
務陛下之所宜知者得其一二草具以聞而陛下擇焉
臣前任宻州建言自古河北與中原離合常係社稷存
亡而京東之地所以灌輸河北缾竭則罍耻唇亡則齒
寒而其民喜為盜賊為患最甚因為陛下盡所以待盜
賊之䇿及移守徐州覧觀山川之形勢察其風俗之所
上而考之於載籍然後又知徐州為南北之襟要而京
東諸郡安危所寄也昔項羽入關既燒咸陽而東歸則
都彭城夫以羽之雄略捨咸陽而取彭城則彭城之險
[013-53a]
固形便足以得志於諸侯者可知矣臣觀其地三面被
山獨其西平川數百里西走梁宋使楚人開關而延敵
材官騶發突騎雲縱真若屋上建瓴水也地宜粟麥一
熟而飽數嵗其城三面阻水樓堞之下以汴泗為池獨
其南可通車馬而戲馬臺在焉其髙十仞廣袤百步若
用武之世屯千人其上聚櫑木砲石凡戰守之具以與
城相表裏而積三年糧於城中雖用十萬人不易取也
其民皆長大膽力絶人喜為剽掠小不適意則有飛揚
[013-53b]
䟦扈之心非止為盜而已漢髙祖沛人也項羽宿遷人
也劉裕彭城人也朱全忠碭山人也皆在今徐州數百
里間耳其人以此自負㓙桀之氣積以成俗魏太武以
三十萬人攻彭城不能下而王智興以卒伍庸材恣睢
於徐朝廷亦不能討豈非以其地形便利人卒勇悍故
耶州之東北七十餘里即利國監自古為鐵官商賈所
聚其民富樂凡三十六冶冶戶皆大家藏鏹巨萬常為
盜賊所窺而兵衛寡弱有同兒戲臣中夜以思即為寒
[013-54a]
心使劇賊致死者十餘人白晝入市則守者皆棄而走
耳地既産精鐵而民皆善鍛散冶户之財以嘯召無賴
則烏合之衆數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順流南下辰
發已至而徐有不守之憂矣不幸而賊有過人之才如
呂布劉備之徒得徐而逞其志則京東之安危未可知
也近者河北轉運司奏乞禁止利國監鐵不許入河北
朝廷從之昔楚人亡弓不能忘楚孔子猶小之况天下
一家東北二冶皆為國興利而奪彼與此不已隘乎自
[013-54b]
鐵不北行冶戸皆有失業之憂詣臣而訴者數矣臣欲
因此以征冶戸為利國監之捍屏今三十六冶冶各百
餘人採鑛伐炭多飢寒亡命强力鷙忍之民也臣欲使
冶戸毎冶各擇有材力而忠謹者保任十人籍其名於
官授以郤刃刀槊教之擊刺毎月兩衙集於知監之庭
而閱試之藏其刃於官以待大盜不得役使犯者以違
制論冶戶為盜所擬久矣民皆知之使冶出十人以自
衛民所樂也而官又為除近日之禁使鐵得北行則冶
[013-55a]
戸皆恱而聽命奸猾破膽而不敢謀矣徐城雖嶮固而樓
櫓敝惡又城大而兵少緩急不可守今戰兵千人耳臣
欲乞移南京新招騎射兩指揮於徐此故徐人也嘗屯
於徐營壘材石既具矣而遷於南京異時轉運使分東
西路畏餽餉之勞而移之西耳今兩路為一其去來無
所損益而足以為徐之重城下數里頗産精石無窮而
奉化廂軍見闕數百人臣願募石工以足之聽不差出
使此數百人者常採石以甃城數年之後舉為金湯之
[013-55b]
固要使利國監不可窺則徐無事徐無事則京東無虞
矣沂州山谷重阻為逋逃淵藪盜賊毎入徐州界中陛
下若採臣言不以臣為不肖願復三年守徐且得兼領
沂州兵甲廵檢公事必有以自效京東惡盜多出逃軍
逃軍為盜民則望風畏之何也技精而法重也技精則
難敵法重則致死其勢然也自陛下置將官修軍政士
皆精銳而不免於逃者臣嘗考其所由葢自近嵗以來
部送罪人配軍者皆不使役人而使禁軍軍士當部送
[013-56a]
者受牒即行徃返常不下十日道路之費非取息錢不
能辦百姓畏法不敢貸貸亦不可復得惟所部將校乃
敢出息錢與之歸而刻其糧賜以上下相持軍政不修
博奕飲酒無所不至窮苦無聊則逃去為盜臣自至徐
即取不係省錢百餘千别儲之當部送者量逺近裁取
以三月刻納不取其息將吏有敢貸息錢者痛以法治
之然後嚴軍政禁酒博比朞年士皆飽暖練熟技藝等
第為諸郡之冠陛下遣勑使按閲所具見也臣願下其
[013-56b]
法諸郡推此行之則軍政修而逃者寡亦去盜之一端
也臣聞之漢相王嘉曰孝文帝時二千石長吏安官樂
職上下相望莫有茍且之意其後稍稍變易公卿以下
轉相促急司𨽻部刺史發揚隂私吏或居官數月而退
二千石益輕賤吏民慢易之知其易危小失意則起離
畔之心前山陽亡徒蘇令從横吏士臨難莫肯仗節死
義者以守相威權素奪故也國家有急取辦於二千石
尊重難危乃能使下以王嘉之言而考之於今郡守之
[013-57a]
威權可謂素奪矣上有監司伺其過失下有吏民持其
長短未及按問而差替之命已下矣欲督捕盜賊法外
求一錢以使人且不可得盜賊㐫人情重而法輕者守
臣輙配流之則使所在法司覆按其狀劾以失入惴惴
如此何以得吏士死力而破奸人之黨乎由此觀之盜
賊所以滋熾者以陛下守臣權太輕故也臣願陛下稍
重其權責以大綱濶畧其小過凡京東多盜之郡自青
鄆以降如徐沂齊曹之類皆慎擇守臣聽法外處置强
[013-57b]
盜頗賜緡錢使得以布設耳目畜養爪牙然緡錢多賜
則難常少又不足於用臣以為毎郡可嵗别給一二百
千使以釀酒凡使人緝捕盜賊得以酒予之敢以為他
用者坐贓論賞格之外嵗得酒數百斛亦足以使人矣此
又治盜之一術也然此皆其小者其大者非臣之所當
言欲黙而不發則又私自念遭值陛下英聖特達如此
若有所不盡非忠臣之義故昧死復言之昔者以詩賦
取士今陛下以經術用人名雖不同然皆以文詞進耳
[013-58a]
考其所得多吳楚閩蜀之人至於京東西河北河東陜
西五路葢自古豪傑之場其人沈鷙勇悍可任以事然
欲使治聲律讀經義以與吳楚閩蜀之人爭得失於毫
釐之間則彼有不仕而已故其得人常少夫惟忠孝禮
義之士雖不得志不失為君子若徳不足而才有餘者
困於無門則無所不至矣故臣願陛下特為五路之士
别開仕進之門漢法郡縣秀民推擇為吏考行察廉以
次遷補或至二千石入為公卿古者不專以文詞取人
[013-58b]
故得士為多黄覇起於卒史薛宣奮於書佐朱邑選於
嗇夫邴吉出於獄吏其餘名臣循吏由此而進者不可
勝數唐自中葉以後方鎮皆選列校以掌牙兵是時四
方豪傑不能以科舉自逹者皆爭為之徃徃積功以取
旄鉞雖老奸巨盜或出其中而名卿賢將如髙仙芝封
常清李光弼來瑱李抱玉段秀實之流所得亦已多矣
王者之用人如江河江河所趨百川赴焉蛟龍生之及
其去而之他則魚鼈無所還其體而鯢鰍為之制今世
[013-59a]
胥史牙校皆奴僕庸人者無他以陛下不用也今將用
胥史牙校而胥史行文書治刑獄錢穀其勢不可廢鞭
撻鞭撻一行則豪傑不出於其間故凡士之刑者不可
用用者不可刑故臣願陛下採唐之舊使五路監司郡
守共選土人以補牙職皆取人材心力有足過人而不
能從事於科舉者祿之以今之庸錢而課之鎮稅場務
督捕盜賊之類自公罪杖以下聽贖依將校法使長吏
得薦其才者第其功閥書其嵗月使得出仕比任子而
[013-59b]
不以流外限其所至朝廷察其尤異者擢用數人則豪
傑英偉之士漸出於此塗而奸猾之黨可得而籠取也
其條目委曲臣未敢盡言惟陛下留神省察昔晉武平
吳之後詔天下罷軍役州郡悉去武備惟山濤論其不
可帝見之曰天下名言也而不能用及永寧之後盜賊
蜂起郡國皆以無備不能制其言乃驗今臣於無事之
時屢以盜賊為言其私憂過計亦已甚矣陛下縱能容
之必為議者所笑使天下無事而臣獲笑可也不然事
[013-60a]
至而圖之則已晚矣干犯天威罪在不赦臣軾誠惶誠
恐頓首頓首謹言
  上神宗皇帝書蘇轍/
熈寧二年三月日具位臣蘇轍謹冐萬死再拜上書皇
帝陛下臣官至踈賤朝廷之事非所得言然竊自惟雖
其勢不當進言至於報國之義猶有可得言者昔仁宗
親䇿直言之士臣以不識忌諱得罪於有司仁宗哀其
狂愚力排羣議使臣得不遂棄於世臣之感激思有以
[013-60b]
報為日久矣今者陛下以聖徳臨御天下將大有為以
濟斯世而臣材力駑下無以自效竊聽之道路得其一
二思致之左右茍懲創前事不復以聞則其思報之誠
没世而不能自達是以輙發於狂言而不知止臣聞善
為國者必有先後之次自其所當先者為之則其後必
舉自其所當後者為之則先後並廢書曰欲升髙必自
下欲陟遐必自邇世未有不自下而能髙不自近而能
逺者然世之人常鄙其下而厭其近務先從事於髙逺
[013-61a]
不知其不可得也詩曰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思逺人
勞心忉忉以為田甫田而力不給則田茀而不治不若
不田也思逺人而德不足則心勞而無獲不若不思也
欲田甫田則必自其小者始小者之有餘而甫田可啟
矣欲來逺人則必自其近者始近者之既服而逺人自
至矣茍由其道其勢可以自得茍不由其道雖彊求而
不獲也臣愚不肖葢嘗試妄論今世先後之宜而竊觀
陛下設施之萬一以為所當先者失在於不為而所當
[013-61b]
後者失在於太早然臣非敢以為信然也特其所見有
近於是者是以因其近似而為陛下深言之伏惟陛下
即位以來躬親庶政聰明睿知博達宏辯文足以經治
武足以制斷重之以勤勞加之以㳟儉凡古之帝王曠
世而不能有一焉者陛下一旦兼而有之矣夫以天縱
之姿濟之以求治之心施之於事宜無為而不成無欲
而不遂今也為國歴年於兹而治不加進天下之弊日
益於前世天下之人未知所以適治之路災變横生川
[013-62a]
原震裂江河湧沸人民流離災火繼作歴月移時而其
變不止此臣所以日夜思念而不曉疑其先後之次有
所未得者也夫今世之患莫急於無財而已財者為國
之命而萬事之本國之所以存亡事之所以成敗常必
由之昔趙充國論備邊之計以為湟中穀斛八錢糴三
百萬斛羌人不敢動矣諸葛亮用兵如神而以糧道不
繼屢出無功由是觀之茍無其財雖有聖賢不能自致
於跬步茍有其財雖庸人可以一日而千里陛下頃以
[013-62b]
西夏不臣赫然發憤建用兵之䇿招來横山之民將奪
其險阻破壞其國而後已方是之時夏人殘虐失衆横
山之民厭苦思漢而又乘其洊饑茍加之以兵此非計
之失者也然而㳂邊無數月之糧關中無終嵗之儲而
所興之役有莫大之費陛下方且泰然不以為憂以為
萬舉而有萬全之功既而邊臣失律先事輕發亦既入
踐其國係虜其民矣然而陛下得其地而不敢収獲其
人而不敢臣雖有成功而不能繼也其終卒致於廢黜
[013-63a]
謀臣而講和好夫陛下謀之於朞年之前而罷之於既
發之後豈以為是失當而悔之哉誠無財以善其後爾
且夫財之不足是為國之先務也至於鞭笞四夷臣服
異類是極治之餘功而太平之粉飾也然今且先之此
臣所以知其先後之次有所未得者也今者陛下懲前
事之失出秘府之財徙内郡之租賦督轉漕之吏使備
㳂邊三嵗之畜臣以此疑陛下之有意乎財矣然猶以
為未也何者秘府之財不可多取而内郡之民不可重
[013-63b]
困可以紓目前之患而未可以為長久之計此臣所以
求效其區區而不能自已也葢善為國者不然知財之
最急而萬物賴焉故常使財勝其事而事不勝財然後
財不可盡而事無不濟財者車馬也事者其所載物也
載物者常使馬輕其車車輕其物馬有餘力車有餘量
然後可以涉塗泥而車不僨登坂險而馬不躓今也四
方之財莫不盡取民力屈矣而上用不足平居惴惴僅
能以自完而事變之生復不可料譬如弊車羸馬而引
[013-64a]
丘山之載幸而無虞猶恐不能勝不幸而有隂雨之變
陵谷之險其患必有不可知者故臣深思極慮以為方
今之計莫如豐財然臣所謂豐財者非求財而益之也
去事之所以害財者而已矣夫使事之害財者未去雖
求財而益之財愈不足使事之害財者盡去雖不求豐
財然而求財之不豐亦不得也故臣謹為陛下言事之
害財者三一曰冗吏二曰冗兵三曰冗費冗吏之說曰
請原古之所以置吏之意有是民也而後有是官有是
[013-64b]
官也而後有是吏量民而置官量官而求吏其本凡以
為民而已是以古者即其官以取人郡縣之職缺而取
之於民府寺之屬缺而取之於郡縣出以為守令入以
為卿相出入相受中外相貫一人去之一人補之其勢
不容有冗食之吏近世以來取人不由其官士之來者
無窮而官有限極於是兼守判知之法生而官法始壞
浸滛分散不復其舊是以吏多於上而士多於下上下
相窒譬如决水於不流之澤前者未盡來者已至填咽
[013-65a]
充滿一陷於其中而不能出故布衣之士多方以求官
已仕之吏多方以求進下慕其上後慕其前不愧詐偽
不耻爭奪禮義消忘風俗敗壞勢之窮極遂至於此夫
人情紓則樂易樂易則有所不為窘則懣亂懣亂則無
所不至今使衆人相與皆出於隘足履相躡肩肘相逮
傍徨而不得進又將禁其奔走而爭先者茍將禁之則
莫如止來者而闢其隘今也驅市人而納之不勝其多
也設險於中塗而艱難之是以法愈設而爭愈甚惟陛
[013-65b]
下以時救之下哀痛之書明告天下以吏多之故與之
更立三法其一使進士諸科增年而後舉其額不增累
舉多者無推恩其説曰凡今之所以至於不可勝數者
以其取之之多也古之人其擇吏也甚精人知吏之不
可以妄求故不敢輕為士為士者皆其修潔之人也今
世之取人誦文書習程課未有不可為吏者也其求之
不難而得之甚樂是以羣起而趨之凡今農工商賈之
家未有不捨其舊而為士者也為士者日多然而天下
[013-66a]
益以不治舉今世所謂居家不事生産仰不養父母俯
不恤妻子浮游四方侵擾州縣造作誹謗者農工商賈
不與也祖宗之世士之多少其比於今不能一二也然
其削平僣亂創制立法功業卓然見於後世今世之士
不敢望其萬一也士之多不及於今世而功則過之無
足怪者取之至少則人不敢輕為士其所取者皆州郡
之選人也故為是法使人知上意之所向十年之後無
實之士將不黜而自減且夫設科以待天下之士葢將
[013-66b]
使其才者得之不才者不可得也吾則取之而彼則不
能得猶曰雖不能得而累舉多者必取無棄則是以官
狥人也且累舉之士類非少年矣耳目昏塞筋力疲勌
而後得之數日而計之知其不能有所及也則其為政
無所賴矣今有人畜牛羊而求牧既取其壯者又取其
老者取其壯者曰吾取其力也取其老者曰吾憐其老
也如憐其老而已則曷為以累牛羊哉茍誠以為有遺
才焉則今所謂遺逸之書有以収之矣其二使官至於
[013-67a]
任子者任其子之為後者世世禄仕於朝襲簮紱而守
祭祀可以無憾矣然而為是法也則必始於二府法行
於賤而屈於貴天下將不服天下不服而求法之行不
可得也葢矯失以救患者必有所過而後濟臣非不知
二府之不可以齒庶官也其三使百司各損其職掌而
多其出職之嵗月其説曰百司臣不得而盡詳也請言
其尤甚者莫如三司三司之吏世以為多而不可損何
也國計重而簿書衆也臣以為不然主大計者必執簡
[013-67b]
以御䌓以簡自處而以䌓寄人以簡自處則心不可亂
心不可亂則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以䌓寄人則事
有所分事有所分則毫末不遺而情偽必見今則不然
舉四海之大而一毫之用必㑹於三司故三司者案牘
之委也案牘既積則吏不得不多案牘積而吏多則欺
之者衆雖有大利害不能察也夫天下之財下自郡縣
而至於轉運轉相鈎
[013-68a]
不可獨信而必三司之可任則三司未有不責成於吏
者豈三司之吏則重於轉運使歟故臣以為天下之財
其詳可分於轉運使而使三司嵗攬其綱目既使之得
優游以治財貨之源又可頗損其吏以絶亂法之弊茍
三司猶可損也而百司可見矣然此三法者皆世之謂
拂世戾俗召怨而速謗者也今且將行之臣非敢犯衆
人之怒而行此危事也以為有可行之道焉何者自臺
省六品諸司五品一郊而任一人自兩制以上一嵗而
[013-68b]
任一人此祖宗百年之法相承而不變者也而仁宗之
世則損之三載而考績無罪者遷其官自唐以來亦未
始有變者也而英宗之世則增之此二者夫豈便於世
俗哉然而莫敢怨者以為吏多而欲損者天下之公議
其不欲者天下之私計也以私計而怨公議其為怨也
不直矣是以善為國者循理而不䘏怨非不䘏怨知其
無能為也且今此三法者固未嘗行也然而天下亦不
免於怨何者士之出身為吏者損其生業棄其田里以
[013-69a]
盡力於王事而今也以吏多之故故積勞者久而不得
遷去官者久而不得調又多為條約以沮格之減罷其
舉官破壞其次第使之窮窘無聊求進而不遂此其為
怨豈減於布衣之士哉均之二怨皆將不免然使新進
之士日益多國力匱竭而不能支十年之後其患必有
不可勝言者故臣願陛下親斷而力行之茍日增之吏
漸於衰少則臣又將有以治其舊吏使諸道職司毎嵗
終任其所部郡守監郡各任其屬曰自今以前未有以
[013-69b]
私罪至某贓罪正入巳至若干者二者皆自上鈞其輕
重而裁之巳而以他事發則與之同罪雖去官與赦不
降也夫以私罪至某贓罪正入巳至若干其為惡也著
矣而上不察則上之不明亦可知矣故雖與之同罪而
不過今世之法任人者任其終身茍有其罪終身鈞坐
之夫任人之終身任其未然之不可知者也任人之嵗
終而無過任其已然之可知者也臣請得以較之任其
未然之不可知雖聖人有所不能任其已然之可知雖
[013-70a]
衆人能之今也任之以聖人之所不能既不敢辭矣而
况任之以衆人之所能顧不可哉且按察之吏則亦不
患其不知也患其知而未必皆按曰是無損於我而徒
以為怨云爾今使其罪及之其勢將無所不問陛下誠
能擇奉公疾惡之臣而使行之陛下勵精而察之去民
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則其以私罪至某贓罪正入已至
若干者非復過誤適陷於深文者也茍遂放歸終身不
齒使姦吏有所懲則冗吏之弊可去矣冗兵之說曰臣
[013-70b]
聞國朝創業之初四方割據中國地狹兵革至少其後
蕩滅諸國拓地既廣兵亦隨衆雍熈之間天下之兵僅
三十萬方此之時屯戌征討百役並作而兵力不屈未
嘗有兵少之患也自咸平景徳以來契丹内侵繼遷叛
逆毎有警急將帥不問得失輙請益兵於是召募日增
而兵額之多遂倍前世其後寳元慶厯之間元昊竊發
復使諸道㸃民為兵而㳂邉所屯至七八十萬自是天
下遂以百萬為額雖復近嵗無事而關中之兵至於二
[013-71a]
十八萬舉雍熈天下之衆適以備方今關中一隅之用
兵多之甚於此見矣然臣聞方今宿遷之兵分𨽻堡障
戰兵統於將帥者其實無幾毎一見賊賊兵常多我兵
常少衆寡不敵毎戰輒敗徃者將帥失利未有不以此
自解者也夫祖宗之兵至少而常若有餘今世之兵至
多而常患於不足此二者不可不察也兵法有之曰興
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内外
騷動怠於道路者七十萬家而愛爵禄百金不能知敵
[013-71b]
之情者不仁之至也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重於
間間者三軍之司命也臣竊惟祖宗用兵至於以少為
多而今世用兵至於以多為少得失之原皆出於此何
以言之臣聞太祖用李漢超馬仁瑀韓令坤賀惟忠何
繼筠等五人使備契丹用郭進武守琪李謙溥李繼勲
等四人使備河東用趙賛姚内斌董遵誨王彦升馮繼
業等五人使備西羌皆厚之以關市之征饒之以金帛
之賜其家屬之在京師者仰給於縣官貿易之在道路
[013-72a]
者不問其商稅故此十四人者皆富厚有餘其視棄財
如棄糞土賙人之急如恐不及是以死力之士貪其金
錢捐軀命冐患難深入敵國刺其隂計而效之至於飲
食動靜無不畢見每有入冦輙先知之故其所備者寡
而兵力不分敵之至者舉皆無得而有䘮是以當此之
時備邉之兵多者不過萬人少者五六千人以天下之
大而三十萬兵足為之用今則不然一錢以上皆籍於
三司有敢擅用謂之自盜而所謂公使錢多者不過數
[013-72b]
千緡百須在焉而監司又伺其出入而繩之以法至於
用間則曰官給茶綵夫百餅之茶數束之綵其不足以
易人之死也明矣是以今之為間者皆不足恃聽傳聞
之言採疑似之事其行不過於出境而所問不過於熟
戸得有籍口以欺其將帥則止矣非有能知敵之至情
者也敵之至情既不可得而知故常多屯兵以備不意
之患以百萬之衆而常患於不足由此故也陛下何不
權其輕重而計其利害夫關市之征比於茶綵則多而
[013-73a]
三十萬人之奉比於百萬則約衆人知目前之害而不
知嵗月之病平居不忍棄關市之征以與人至於百萬
則恬而不知怪昔太祖起於布衣百戰以定天下軍旅
之事其思之也詳其計之也熟矣故臣願陛下復修其
成法擇任將帥而厚之以財使多養間諜之士以為耳
目耳目既眀雖有强敵而不敢輒近則雖雍熈之兵可
以足用於今世陛下誠重難之臣請陳其可減之實何
者今世之彊兵莫如㳂邊之土人而今世之惰兵莫如
[013-73b]
内郡之禁旅其名愈髙其廪愈厚其廪愈厚其材愈薄
徃者西邊用兵禁旅不堪其役死者不可勝計羌人每
出聞多禁軍輒舉手相賀聞多土兵輒相戒不敢輕犯
以實較之土兵一人其材力足以當禁軍三人禁軍一
人其廪給足以贍土兵三人使禁軍萬人在邊其用不
能當三千人而常耗三萬人之畜邊郡之儲比於内郡
其價不啻數倍以此權之則土兵可益而禁軍可損雖
三尺童子知其無疑也陛下誠聽臣之謀臣請使禁軍
[013-74a]
之在内郡者勿復以戍邊因其老死與亡而勿復補使
足以為内郡之備而止去之以漸而行之以十年而冗
兵之弊可去矣冗費之說曰世之冗費不可勝計也請
言其大與臣之所知者而陛下以類推之臣聞事有所
必至恩有所必窮事至而後謀則害於事恩窮而後遷
則傷於恩昔者太祖太宗敦睦九族以先天下方此之
時宗室之衆無幾也是以合族於京師久而不别世歷
五聖而太平百年矣宗室之盛未有過於此時者也祿
[013-74b]
廪之費多於百官而子孫之衆宫室不能受無親疎之
差無貴賤之等自生齒以上皆養於縣官長而爵之嫁
娶䘮葬無不仰給於上日引月長未有知其所止者此
亦事之所必至而恩之所必窮者也然而未聞所以謀
而遷之古者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而七以人子
之愛其親推而上之至於其祖由祖而上至於百世冝
無所不愛則宜無所不廟茍推其無窮之心則百世之
祖皆廟而後為稱也聖人知其不可故為之制七廟之
[013-75a]
外非有功德則迭毁春秋之祭不與莫貴於天子莫尊
於天子之祖而廟不加於七何者恩之所不能及也何
獨至於宗室而不然臣聞三代之間公族有以親未絶
而列於庶人者兩漢之法帝之子為王王之庶子猶有
為侯者自侯以降則庶子無復爵土葢有去而為民者
有自為民而復仕於朝者至唐亦然故臣以為凡今宗
室宜以親䟽貴賤為差以次出之使得從仕比於異姓
擇其可用而試之以漸凡其禄秩之數遷叙之等黜陟
[013-75b]
之制任子之令與異姓均臨之以按察持之以寮吏威
之以刑禁以時察之使其不才者不至於害民其賢者
有以自效而其不任為吏者則出之於近郡官為廬舎
而廪給之使得占田治生與士庶比今聚而養之厚之
以不訾之禄尊之以莫貴之爵使其賢者老死鬰鬰而
無所施不賢者居處隘陋戚戚而無以為樂甚非計之
得也昔唐武徳之初封從昆弟子自勝衣以上皆爵郡
王太宗即位疑其不便以問大臣封徳彛曰爵命崇則
[013-76a]
力役多以天下為私奉非至公之法也於是䟽屬王者降
為公夫自王而為公非人情之所樂也而猶且行之今
使之爵禄如故而獲治民雖有内外之異宜無有怨者
然臣觀朝廷之議未嘗敢言及此何者以宗室之親而
布之於四方懼其啓姦人之心而生意外之變也臣竊
以為不然古之帝王好疑而多防雖父子兄弟不得尺
寸之柄幽囚禁錮齒於匹夫者莫如秦魏然秦魏皆數
世而亡其所以亡者劉氏項氏與司馬氏而非其宗室
[013-76b]
也故為國者茍失其道雖胡越之人皆得謀之茍無其
釁雖宗室誰敢覬者惟陛下蕩然與之無疑使得以次
居外如漢唐之故此亦冗費之一端也臣聞漢唐以來
重兵分於四方雖有末大之憂而饋運之勞不至於太
甚祖宗受命懲其大患而畧其細故歛重兵而聚之京
師根本既强天下承命而服然而轉漕之費遂倍於古
凡今東南之米毎嵗遡汴而上以石計者至五六百萬
山林之木盡於舟楫州郡之卒弊於道路月廩嵗給之
[013-77a]
奉不可勝計徃返數千里飢寒困迫每毎侵盜雜以他
物米之至京師者皆非完物矣由此觀之今世之法直
以其力致之而不計其患非法之良者也臣願更為之
法舉今毎嵗所運之數而四分之其二即用舊法官出
船與兵而漕之凡皆如舊其一募六道之富人使以其
船及人漕之而所過免其商稅能以若干至京師而無
所欺盜敗失者以今二司軍大將之賞與之方今濱江
之民以其船為官運者不求官直葢取官之所入而不
[013-77b]
覆較者得其贏以自潤而富民之欲仕者徃徃求為軍
大將以此推之宜有應募者其一官自置場而買之京
師京師之兵當得米而不願者計其直以錢償之夫物
有常數取之於南則不足於北捨之於東則有餘於西
此數之必然而不可逃者也今官欲買之其始不免於
貴貴甚則東南之民傾而赴之赴之者衆則將反於賤
致賤必以貴致貴必以賤此亦必然之數也故臣願為
此二者與舊法皆立試其利害而較其可否必將有可
[013-78a]
用者然後舉而從之此又去冗費之一端也臣聞富國
有道無所不䘏者富之端也不足䘏者貧之源也從其
可䘏而収之無所不収則其所存者廣矣從其無足䘏
而棄之無所不棄則其所亡者多矣然而世人之議者
則不然以為天下之富而顧區區之用此有司之職而
非帝王之事也此說之行於天下數百年於兹矣故天
下之費其可已者常多於舊臣不敢逺引前世請言近
嵗之事自嘉祐以來聖人迭興而天下之吏京秩以上
[013-78b]
再遷其官天下郡守職司再補其親戚自治平京師之
大水與去嵗河朔之大震百役並作國有至急之費而
郊祀之賞不費於百官自横山用兵供億之未定與京
西流民勞徠之未息官私乏困日不暇給而宗室之䘮
不候嵗月而葬臣以此觀之知朝廷有無足䘏之義臣
誠知事之既徃無可為者然茍自今從其可䘏而救之
則無益之費猶可漸減此又去冗費之一端也臣不勝
拳拳私憂過計為是三冗之說以獻伏惟陛下思深謀
[013-79a]
逺聽斷詳盡於天下之事無所不矚臣之所陳何足言
者然臣愚以為茍三冗未去要之十年之後天下將益
衰耗難以復治陛下何不講求其原而定其方略擇任
賢俊而授之以成法使皆久於其官而後責其成績方
今天下之官泛泛乎皆有欲去不久之心侍從之臣逾
年而不得代則皇皇而不樂今雖不能使之盡久然至
於諸道之職司三司之官吏㳂邊之將佐此皆與天子
共成事者也天下之事將責成之而不久其任開其源
[013-79b]
者不見其流發其謀者不見其成功此事之所以不得
成也陛下誠擇人而用之使與二府皆久於其官人知
不得茍免而思長久之計君臣同心上下恊力磨之以
嵗月如此而三冗之弊乃可去也然而為此猶有所患
何者今世之士大夫惡同而好異疾成而喜敗事茍不
出於已小有齟齬不合則羣起而排之借如今使按察
之官任其屬吏嵗終而無過此其勢必將無所不按得
罪者必將多於其舊然則天下之口紛然非之矣不幸
[013-80a]
而有一不當衆將群指以罪法一不當不能動不幸而
至於再三雖上之人亦將不免於惑衆人非之於下而
朝廷疑之於上攻之者衆而持之者不堅則法從此敗
矣葢世有耕田而以其耕殺人者或者因以耕田為可
廢夫殺人之可誅與耕田之不可廢此二事也安得以
彼而害此哉故夫按人而不以其實者罪之可也而法
之是非則不在此茍陛下誠以為可行必先能破天下
之浮議使良法不廢於中道如此而後三冗之弊可去
[013-80b]
也三冗既去天下之財得以日生而無害百姓充足府
庫盈溢陛下所為而無不成所欲而無不如意舉天下
之衆惟所用之以攻則取以守則固雖有西戎北敵不
臣之國宥之則為漢文帝不宥則為唐太宗伸縮進退
無不在我今陛下不事其本而先舉其末此臣所以大
惑也臣不勝憤懣越次言事雷霆之譴無所逃避臣轍
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書
 文編巻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