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6 文編-明-唐順之 (master)


[030-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編巻三十
            明 唐順之 編
  過秦論賈誼/
秦并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繕津闗據險塞修甲兵而
守之然陳涉以戍卒散亂之衆數百奮臂大呼不用弓
㦸之兵鉏耰白挺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險不守
關梁不闔長㦸不刺強弩不射楚師深入戰於鴻門曾
[030-1b]
無藩籬之艱於是山東大擾諸侯並起豪俊相立秦使
章邯將而東征章邯因以三軍之衆要市於外以謀其
上羣臣之不信可見於此矣子嬰立遂不悟藉使子嬰
有庸主之才僅得中佐山東雖亂秦之地可全而有宗
廟之祀未當絶也秦地被山帯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
自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豈世世
賢哉其勢居然也且天下嘗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當此
之世賢智竝列良将行其師賢相通其謀然困於阻險
[030-2a]
而不能進秦乃延入戰而為之開關百萬之徒逃北而
遂壞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秦小邑并
大城守險塞而軍髙壘毋戰閉關據阨荷㦸而守之諸
侯起於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親其下
未附名為亡秦其實利之也彼見秦阻之難犯也必退
師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疲以令大國之君不患
不得意於海内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為禽者其救
敗非也秦王足巳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
[030-2b]
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惑而終
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
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
卒於口而身為戮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
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諫智士不
敢謀天下巳亂奸不上聞豈不哀哉先王知雍蔽之傷
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其強也
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其削也
[030-3a]
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振
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干
餘歲不絶秦本末並失故不長乆由此觀之安危之綂
相去逺矣野諺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是以君子為
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
之宜去就有序變化應時故曠日長乆而社稷安矣
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有席巻天下包舉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幷吞八荒之心
[030-3b]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備外
連衡而鬭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
沒惠文武昭襄䝉故業因遺䇿南兼漢中西舉巴蜀東
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不愛珍器重寶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
與為一當是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
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寛厚而愛人尊賢重士約
從離衡并韓魏燕趙齊楚宋衞中山之衆於是六國之
[030-4a]
士有寗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
昭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
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朋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
百萬之衆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
遁逃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巳困
矣於是從散約解爭割地而奉秦秦有餘力而制其敝
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乗便宰割天下分
裂河山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
[030-4b]
日淺國家無事及至秦王續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
宇内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捶柎以鞭
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
之君俛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䝉恬北築長城而守藩
籬却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
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墮
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鑄鐻以為金
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後斬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
[030-5a]
丈之城臨不測之谿以為固良将勁弩守要害之處信
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巳定秦王之心自以為關
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秦王既沒餘
威振於殊俗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𨽻之人而遷徙之
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倚頓之富
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什伯之中率罷散之卒将數百
之衆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
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竝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
[030-5b]
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
齊楚燕趙韓魏宋衞中山之君鉏耰棘矜非錟於句㦸
長鎩也適戍之衆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逺慮行軍
用兵之道非及鄉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
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
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乗之權招八州而
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宫一夫
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
[030-6a]
而攻守之勢異也
秦并海内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天下之士靡然
鄉風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乆矣周室卑微五
霸既沒令不行於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彊侵弱衆暴寡
兵革不休士民罷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
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也當
此之時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秦王懷貪鄙之
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
[030-6b]
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
幷兼者髙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
秦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
之守之者異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
王計上世之事竝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後雖有淫驕
之主而未有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
功業長乆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
者利裋褐而饑者甘糟糠天下之嗸嗸新主之資也此
[030-7a]
言勞民之易為仁也鄉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
臣主一心而憂海内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
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虚囹圄而免刑
戮除去收帑汚穢之罪使各返其鄉里發倉廪散財幣
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
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修行各慎其
身塞萬民之望而以威德與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
内皆讙然各自安樂其處惟恐有變雖有狡猾之民無
[030-7b]
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姦止矣
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之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
房宫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
事吏弗能紀百姓窮困而主弗收恤然後姦偽並起而
上下相遁䝉罪者衆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自君
卿以下至於衆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困之實咸不
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
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見
[030-8a]
始終之變知存亡之機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
天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矣故曰安民可與
行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
  封建論柳宗元/
天地果無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
得而知之也然則孰為近曰有初為近孰明之由封建
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聖王堯舜禹湯文武而莫能
去之蓋非不欲去之也勢不可也勢之來其生人之初
[030-8b]
乎不初無以有封建封建非聖人意也彼其初與萬物
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無毛羽莫
克自奉自衞荀卿有言必將假物以為用者也夫假物
者必争爭而不已必就其能斷曲直者而聽命焉其智
而明者所伏必衆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後畏由
是君長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為羣羣之分其爭必大
大而後有兵有徳又有大者衆羣之長又就而聽命焉
以安其屬於是有諸侯之列則其爭又有大者焉德又
[030-9a]
大者諸侯之列又就而聽命焉以安其封於是有方伯
連帥之類則其爭又有大者焉徳又大者方伯連帥之
類又就而聽命焉以安其人然後天下會於一是故有
里胥而後有縣大夫有縣大夫而後有諸侯有諸侯而
後有方伯連帥有方伯連帥而後有天子自天子至於
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聖人
意也勢也夫堯舜禹湯之事逺矣及有周而甚詳周有
天下裂土田而𤓰分之設五等邦羣后布履星羅四周
[030-9b]
於天下輪運而輻集合為朝覲會同離為守臣扞城然
而降於夷王害禮傷尊下堂而迎覲者歴於宣王挾中
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陵
夷迄於幽厲王室東徙而自列為諸侯厥後問鼎之輕
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誅萇𢎞者有之天
下乖戾無君君之心余以為周之喪久矣徒建空名於
公侯之上耳得非諸侯之盛彊末大不掉之咎歟遂判
為十二合為七國威分於陪臣之邦國殄於後封之秦
[030-10a]
則周之敗端其在乎此矣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
邑廢侯衞而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游
攝制四海運於掌握之内此其所以為得也不數載而
天下大壞其有由矣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負
鋤挺謫戍之徒圜視而合從大呼而成羣時則有叛人
而無叛吏人怨於下而吏畏於上天下相合殺守刼令
而並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漢有天下矯秦之
枉狥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數年之間奔命
[030-10b]
扶傷之不暇困平成病流矢陵遲不救者三代後乃謀
臣獻畫而離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國居半時則
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繼漢而帝者雖
百代可知也唐興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為宜也然
猶桀猾時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於州而在於兵時則
有叛将而無叛州州縣之設固不可革也或者曰封建
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適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者
茍其心思遷其秩而巳何能理乎余又非之周之事迹
[030-11a]
斷可見矣列侯驕盈黷貨事戎大凡亂國多理國寡侯
伯不得變其政天子不得變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
一失在於制不在於政周事然也秦之事迹亦斷可見
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
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
役而萬人側目失在於政不在於制秦事然也漢興天
子之政行於郡不行於國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
雖亂不可變也國人雖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
[030-11b]
後掩捕而遷之勒兵而移之耳大逆未彰姦利浚財怙
勢作威大刻于民者無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謂理且安
矣何以言之且漢知孟舒於田叔得魏尚於馮唐聞黄
霸之明審覩汲黯之簡靖拜之可也復其位可也卧而
委之以輯一方可也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朝拜而
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設使漢室盡城
邑而侯王之縱令其亂人戚之而巳孟舒魏尚之術莫
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譴而導之拜受而
[030-12a]
退已違矣下令而削之締交合從之謀周於同列則相
顧裂眦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則削其半削其半民猶瘁
矣曷若舉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漢事然也今國家盡制
郡邑連制守宰其不可變也固矣善制兵謹擇守則理
平矣或者又曰夏商周漢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
所謂知理者也魏之承漢也封爵猶建晉之承魏也因
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聞延祚今矯而變之垂二百祀
大業彌固何繫於諸侯哉或者又以為殷周聖王也而
[030-12b]
不革其制固不當復議也是大不然夫殷周之不革者
是不得巳也蓋以諸侯歸殷者三千焉資以黜夏湯不
得而廢歸周者八百焉資以勝殷武王不得而易循之
以為安仍之以為俗湯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巳非
公之大者也私其力於已也私其衞於子孫也秦之所
以革之者其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已之
威也私其盡臣畜於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夫
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賢者居上不肖者居下
[030-13a]
而後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繼世而理繼世而理者上
果賢乎下果不肖乎則生人之理亂未可知也将欲利
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視聽則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
盡其封略聖賢生於其時亦無以立於天下封建者為
之也豈聖人之制使至於是乎吾固曰非聖人之意也
勢也
  爭臣論韓愈/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於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廣
[030-13b]
而聞多不求聞於人也行古人之道居於晉之鄙晉之
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
為諫議大夫人皆以為華陽子不色喜居於位五年矣
視其德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愈應之曰是
易所謂恒其德貞而夫子凶者也惡得為有道之士乎
哉在易蠱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髙尚其事蹇之六二則
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
之德不同也若蠱之上九居無用之地而致匪躬之節
[030-14a]
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髙不事之心則冒進之患
生曠官之刺興志不可則而尤不終無也今陽子在位
不為不乆矣聞天下之得失不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
為不加矣而未嘗一言及於政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
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於其心問其官則曰諫議
也問其禄則曰下大夫之秩也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
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聞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
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今陽子以為得其言乎
[030-14b]
哉得其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無一可者也陽
子将為祿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為貧而有時乎為貧
謂禄仕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擊
柝者可也蓋孔子嘗為委吏矣嘗為乗田矣亦不敢曠
其職必曰會計當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陽子
之秩禄不為卑且貧章章明矣而如此豈可乎哉或曰
否非若此也夫陽子惡訕上者惡為人臣招其君之過
而以為名者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書曰爾有
[030-15a]
嘉謀嘉猷則入告爾后于内爾乃順之于外曰斯謀斯
猷惟我后之德夫陽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應之曰若
陽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謂惑者矣入則諫其君出不使
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夫陽子
本以布衣隠於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誼擢在此位官
以諫為名誠宜有以奉其職使四方後代知朝廷有直
言骨鯁之臣天子有不僭賞從諫如流之美庶巖穴之
士聞而慕之束帶結髪願進於闕下而伸其辭説致吾
[030-15b]
君於堯舜熈鴻號於無窮也若書所謂則大臣宰相之
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且陽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惡聞
其過乎是啓之也或曰陽子之不求聞而人聞之不求
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變何子過之深
也愈曰自古聖人賢士皆非有求于聞用也閔其時之
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
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後已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
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聖一賢者豈不知自安逸之為
[030-16a]
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聖賢才能豈
使自有餘而已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耳目之於身也
耳司聞而目司見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後身得安焉
聖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時人者聖賢之身也且陽子之
不賢則將役於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則固畏天命而
閔人窮也惡得以自暇逸乎哉或曰吾聞君子不欲加
諸人而惡訐以為直者若吾子之論直則直矣無乃傷
於德而費於辭乎好盡言以招人過國武子之所以見
[030-16b]
殺於齊也吾子其亦聞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
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
為直而加人也且國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盡言於亂
國是以見殺傳曰惟善人能受盡言謂其聞而能改之
也子告我曰陽子可以為有道之士也今雖不能及巳
陽子将不得為善人乎哉
  諫上蘇洵/
古今論諫常與諷而少直其説蓋出於仲尼吾以為諷
[030-17a]
直一也顧用之之術何如耳伍舉進隠語楚王淫益甚
茅焦解衣危論秦帝立悟諷固不可盡與直亦未易少
之吾故曰顧用之之術何如耳然則仲尼之説非乎曰
仲尼之説純乎經者也吾之説參乎權而歸乎經者也
如得其術則人君有少不為桀紂者吾百諫而百聽矣
况虛已者乎不得其術則人君有少不若堯舜者吾百
諫而百不聽矣况逆忠者乎然則奚術而可曰機智勇
辯如古游説之士而巳夫遊説之士以機智勇辯濟其
[030-17b]
詐吾欲諫者以機智勇辯濟其忠請備論其效周衰游
説熾於列國自是世有其人吾獨怪夫諫而從者百一
説而從者十九諫而死者皆是說而死者未嘗聞然而
抵觸忌諱説或甚於諫由是知不必乎諷諫而必乎術
也説之術可為諫法者五理諭之勢禁之利誘之激怒
之隠諷之之謂也觸龍以趙后愛女賢於愛子未旋踵
而長安君出質甘羅以杜郵之死詰張唐而相燕之行
有日趙卒以兩賢王之意語燕而立歸武臣此理而諭
[030-18a]
之也子貢以内憂教田常而齊不得伐魯武公以麋鹿
脅項襄而楚不敢圖周魯連以烹醢懼垣衍而魏不果
帝秦此勢而禁之也田生以萬戸侯啓張卿而劉澤封
朱建以富貴餌閎孺而辟陽赦鄒陽以愛幸悅長君而
梁王釋此利而誘之也蘇秦以牛後羞韓而惠王按劍
太息范雎以無王恥秦而昭王長跪請教酈生以助秦
凌漢而沛公輟洗聽計此激而怒之也蘇代以土偶笑
田文楚人以弓繳感襄王蒯通以娶婦悟齊相此隠而
[030-18b]
諷之也五者相傾險詖之論雖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
何則理而諭之主雖昏必悟勢而禁之主雖驕必懼利
而誘之主雖怠必奮激而怒之主雖懦必立隠而諷之
主雖暴必容悟則明懼則恭奮則勤立則勇容則寛致
君之道盡於此矣吾觀昔之臣言必從理必濟莫若唐
魏鄭公其初實學縱横之説此所謂得其術者歟噫龍
逢比干不獲稱良臣無蘇秦張儀之術也蘇秦張儀不
免為游説無龍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龍逢比干吾取其
[030-19a]
心不取其術蘇秦張儀吾取其術不取其心以為諫法
  諫下蘇洵/
夫臣能諫不能使君必納諫非真能諫之臣君能納諫
不能使臣必諫非真能納諫之君欲君必納乎嚮之論
備矣欲臣必諫乎吾其言之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
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觸神忤雷霆亦明矣聖人
知其然故立賞以勸之傳曰興王賞諫臣是也猶懼其
巽䎡阿諛使一日不得聞其過故制刑以威之書曰臣
[030-19b]
下不匡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風喪心未有避賞而
就刑者何苦而不諫哉賞與刑不設則人之情又何苦
而抗天觸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義不悦賞不畏罪誰
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盡得性忠義者而任之今
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與之臨乎淵
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謂之勇不然為怯彼勇者
恥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與怯者則不能也又告
之曰跳而越者與千金不然則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
[030-20a]
跳而越焉其怯者猶未能也須臾顧見猛虎暴然向逼
則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莊矣然則人豈有勇怯
哉要在以勢驅之耳君之難犯猶淵谷之難越也所謂
性忠義不悦賞不畏罪者勇者也故無不諫焉悦賞者
勇怯半者也故賞而後諫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後
諫焉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賞為千金以刑為猛
虎使其前有所趨後有所避其勢不得不極言規失此
三代所以興也末世不然遷其賞於不諫遷其刑於諫
[030-20b]
宜乎臣之噤口巻舌而亂亡隨之也間或賢君欲聞其
過亦不過賞之而已嗚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淵谷
乎此無他墨刑之廢耳三代之後如霍光誅昌邑不諫
之臣者不亦鮮哉今之諫賞時或有之不諫之刑缺然
無矣茍增其所有有其所無則諛者直佞者忠况忠直
者乎誠如是欲聞讜言而不獲吾不信也
  守道論柳宗元/
或問曰守道不如守官如何對曰是非聖人之言傳之
[030-21a]
者誤也官也者道之器也離之非也未有守官而失道
守道而失官之事者是固非聖人言乃傳之者誤也夫
皮冠者是虞人之物也物者道之凖也守其物由其凖
而後其道存焉茍舍之是失道也凡聖人之所以為經
紀為名物無非道者命之曰官官足以行吾道云爾是
故立之君臣官府衣裳輿馬章綬之數會朝表著周旋
行列之等是道之所存也則又示之典命書制符璽奏
復之文叅伍殷輔陪臺之役是道之所由也則又勸之
[030-21b]
以爵禄慶賞之美懲之以黜遠鞭朴梏拲斬殺之慘是
道之所行也故自天子至於庶民咸守其經分而無有
失道者和之至也失其物去其凖道從而喪矣易其小
者而大者亦從而喪矣古者居其位思死其官可易而
失之哉禮記曰道合則服從不可則去孟子曰有官守
者不得其職則去然則失其道而居其官者古之人不
與也是故在上不為抗在下不為損矢人者不為不仁
函人者不為仁率其職司其局交相致以全其工也易
[030-22a]
位而處各安其分而道達於天下也且夫官所以行道
也而曰守道不如守官蓋亦喪其本矣未有守官而失
道守道而失官之事者也是非聖人之言傳之者誤也
果矣
  六逆論柳宗元/
春秋左氏言衞州吁之事因載六逆之説曰賤妨貴少
陵長逺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六者亂之本也余
謂少陵長小加大淫破義是三者固誠為亂矣然其所
[030-22b]
謂賤妨貴遠間親新間舊雖為理之本可也何必曰亂
夫所謂賤妨貴者蓋斥言擇嗣之道子以母貴者也若
貴而愚賤而聖且賢以是而妨之其為理本大矣而可
捨之以從斯言乎此其不可固也夫所謂遠間親新間
舊者蓋言任用者之道也使親而舊者愚逺而新者聖
且賢以是而間之其為理本亦大矣又可捨之以從斯
言乎必從斯言而亂天下謂之師古訓可乎此又不可
者也嗚呼是三者擇君置臣之事天下理亂之本也為
[030-23a]
書者執斯言著一定之論以遺後代上智之人固不惑
於是自中人而降守以為大據而以致敗亂者固不乏
焉晉厲死而悼公入乃理宋襄嗣而子魚退乃亂貴不
足尚也秦用張禄而黜穰侯乃安魏相成璜而疎吳起
乃危親不足與也苻氏進王猛而殺樊世乃興胡亥任
趙髙而族李斯乃滅舊不足恃也顧所信何如耳然則
斯言殆可以廢矣噫古之言理者罕能盡其説建一言
立一辭則臲[危*瓦]而不安謂之是可也謂之非亦可也混
[030-23b]
然而巳教於後世莫知其所以去就明者慨然将定其
是非則拘儒瞽生相與羣而咻之以為狂為怪而欲世
之多有知者可乎夫中人可以及化者天下為不少矣
然而罕有知聖人之道則固為書者之罪也
  縱囚論歐陽修/
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刑入於死者乃罪大
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茍幸生而視
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録大
[030-24a]
辟囚三百餘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
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
無後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於人
情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
而為君子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
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
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
[030-24b]
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
也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
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德於天下於茲六年矣不
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
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來
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德之致爾
然此必無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
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
[030-25a]
不可為常者其聖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
於人情不立異以為髙不逆情以干譽
  大臣上蘇軾/
以義正君而無害於國可謂大臣矣天下不幸而無明
君使小人執其權當此之時天下之忠臣義士莫不欲
奮臂而擊之夫小人者必先得於其君而自固於天下
是故法不可擊擊之而不勝身死其禍止於一身擊之
而勝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是以春秋之法不待君命
[030-25b]
而誅其側之惡人謂之叛晉趙鞅入於晉陽以叛是也
世之君子将有志於天下欲扶其衰而救其危者必先
計其後而為可居之功其濟不濟則命也是故功成而
天下安之今小人君不誅而吾誅之則是侵君之權而
不可居之功也夫既巳侵君之權而能北面就人臣之
位使君不吾疑者天下未嘗有也國之有小人猶人之
有癭今人之癭必生於頸而附於咽是以不可去有賤
丈夫者不勝其忿而決去之夫是以去疾而得死漢之
[030-26a]
亡唐之滅由此故也自桓靈之後至於獻帝天下之權
歸於内豎賢人君子進不容於朝退不容於野天下之
怒可謂極矣當此之時議者以為天下之患獨在宦官
宦官去則天下無事然竇武何進之徒擊之不勝止於
身死袁紹擊之而勝漢遂以亡唐之衰也其迹亦大類
此自輔國元振之後天子之廢立聽於宦官當此之時
士大夫之論亦惟宦官之為去然而李訓鄭注元載之
徒擊之不勝止於身死至於崔昌遐擊之而勝唐亦以
[030-26b]
亡方其未去是纍然者癭而已矣及其既去則潰裂四
出而繼之以死何者此侵君之權而不可居之功也且
為人臣而不顧其君捐其身於一决以快天下之望亦
已危矣故其成則為袁為崔敗則為何竇為訓注然則
忠臣義士亦奚取於此哉夫竇武何進之亡天下悲之
以為不幸然亦幸而不成使其成也二子者将何以居
之故曰以義正君而無害於國可謂大臣矣
  大臣下蘇軾/
[030-27a]
天下之權在於小人君子之欲擊之也不亡其身則亡
其君然則是小人者終不可去乎聞之曰迫人者其智
淺迫於人者其智深非才有不同所居之勢然也古之
為兵者圍師勿遏窮寇勿追誠恐其知死而致力則雖
有衆無所用之故曰同舟而遇風則胡越可使相救如
左右手小人之心自知其負天下之怨而君子之莫吾
赦也則将日夜為計以備一旦卒然不可測之患今君
子又從而疾惡之是以其謀不得不深其交不得不合
[030-27b]
交合而謀深則其致毒也忿戾而不可解故凡天下之
患起於小人而成於君子之速之也小人在内君子在
外君子為客小人為主主未發而客先焉則小人之詞
直而君子之勢近於不順直則可以欺衆而不順則難
以令其下故昔之舉事者常以中道而衆散以至於敗
則其理豈不甚明哉若夫智者則不然内以自固其君
子之交而厚集其勢外以陽浮而不逆於小人之意以
待其間寛之使不吾疾狃之使不吾慮啖之以利以昏
[030-28a]
其智順適其意以殺其怒然後待其發而乗其隙推其
墜而挽其絶故其用力也約而無後患莫為之先故君
不怒而勢不偪如此者功成而天下安之今夫小人急
之則合寛之則散是從古以然也見利不能不爭見患
不能不避無信不能不相詐無禮不能不相瀆是故其
交易間其黨易破也而君子不務寛之以待其變而急
之以合其交亦巳過矣君子小人雜居而未决為君子
之計者莫若深交而無為茍不能深交而無為則小人
[030-28b]
倒持其柄而乗吾隙昔漢髙之亡以天下屬平勃及髙
后臨朝擅王諸吕廢黜劉氏平日縱酒無一言及用陸
賈計以千金交歡絳侯卒以此誅諸吕定劉氏使此二
人者而不相能則是將相相攻之不暇而何暇及於劉
吕之存亡哉故其説曰將相和調則士豫附士豫附則
天下雖有變而權不分嗚呼知此其足以為大臣矣夫
  伊尹蘇軾/
辦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節者也立天下之大節
[030-29a]
者狹天下者也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動其心則天
下之大節有不足立而大事有不足辦者矣今夫匹夫匹
婦亦知潔廉忠信之為美也使其果潔亷而忠信則其
智慮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惟其所爭者止於簞
食豆羮而簞食豆羮足以動其心則宜其智慮之不出
乎此也簞食豆羮非其道不取則一鄉之人莫敢以不
正犯之矣一鄉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辦一鄉
之事者未之有也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則其所辦
[030-29b]
者愈遠矣讓天下與讓簞食豆羮無以異也治天下與
治一鄉亦無以異也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天下之富
是簞食豆羮之積也天下之大是一鄉之推也非千金
之子不能運千金之資販夫販婦得一金而不知所措
非智不若所居之卑也孟子曰伊尹耕於有莘之野非
其道也非其義也雖禄之天下弗受也夫天下不能動
其心是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臨大事而
不亂古之君子必有髙世之行非茍求為異而巳卿相
[030-30a]
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將以自廣其心使窮達利害
不能為之芥蔕以全其才而欲有所為耳後之君子蓋
亦嘗有其志矣得失亂其中而榮辱奪其外是以役役
至於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孔子叙書至於舜禹臯陶
相讓之際蓋未嘗不太息也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
之讓孔子安取焉取其不汲汲於富貴有以大服天下
之心焉耳夫太甲之廢天下未嘗有是而伊尹始行之
天下不以為驚以臣放君天下不以為僭既放而復立
[030-30b]
太甲不以為專何則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於天下
也彼其視天下眇然不足以動其心而豈忍以廢放其
君求利也哉後之君子蹈常而習故惴惴焉懼不免於
天下一為希濶之行則天下羣起而誚之不知求其素
而以為古今之變時有所不可者亦巳過矣夫
  周公蘇軾/
論周公者多異説何也周公居禮之變而處聖人之不
幸宜乎說者之異也凡周公之所為亦不得巳而巳矣
[030-31a]
若得已而不巳則周公安得而為之成王幼不能為政
周公執其權以王命賞罰天下是周公不得已者如此
而巳今儒者曰周公踐天子之位稱王而朝諸侯則是
豈不可以巳耶書曰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羣叔流言又
曰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召公不説又曰
周公曰王若曰則是周公未嘗踐天子之位而稱王也
周公稱王則成王宜何稱将亦稱王耶將不稱耶不稱
則是廢也稱王則是二王也而周公何以安之孔子曰
[030-31b]
必也正名乎儒者之患患在於名實之不正故亦有以
文王為稱王者是以聖人為後世之僭君急於為王者
耶天下雖亂有王者在而已自王雖聖人不能以服天
下昔髙帝擊滅項籍綂一四海諸侯大臣相率而帝之
然且辭以不德惟陳勝吳廣乃囂囂乎急於自王而謂
文王亦為之耶武王伐商師渡孟津會於牧野其所以
稱先君之命命於諸侯者蓋猶曰文考而巳至於武成
既以柴望告天百工奔走受命於周而後稱曰我文考
[030-32a]
文王克成厥勲由此觀之則是武王不敢一日妄尊其
先君而况於文王之自王乎詩曰虞芮質厥成文王蹶
厥生是亦追稱而已矣史記曰嫗乎采芑歸乎田成子
夫田常之時安知其為成子而稱之故凡以文王周公
為稱王者皆過也是資後世之簒君而為之藉也陳賈
問於孟子曰周公使管叔監商管叔以商叛知而使之
是不仁不知是不智孟子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
之過不亦宜乎從孟子之説則是周公未免於有過也
[030-32b]
夫管蔡之叛非逆也是其智不足以深知周公而巳矣
周公之誅非疾之也其勢不得不誅也故管蔡非所謂
大惡也兄弟之親而非有大惡則其道不得不封管蔡
之封在武王之世也武王之世未知有周公成王之事
茍無周公成王之事則管蔡何從而叛周公何從而誅
之故曰周公居禮之變而處聖人之不幸也
  周公一蘇轍/
伊尹既立太甲不明而放諸桐天下不以為不義武王
[030-33a]
既殁成王幼周公攝天子之位朝諸侯於明堂而召公
不悦管叔蔡叔咸叛天下幾至於不可救二者其故何
也太甲既立矣而不足以治天下則夫伊尹猶有以辭
於後世也蓋周公之事其迹無以異於伊尹然天下之
人舉皆疑而不信此無足怪也何者天下未知夫成王
之不明而周公攝則是周公未有以服天下之心而彊
攝焉以為之上也且夫伊尹之攝其事有不得巳而然
耳太甲雖廢而伊尹未敢有所復立以召天下之亂故
[030-33b]
寧以巳攝焉而待夫太甲之自悔是以天下無疑乎其
心今夫周公之際其勢未至於不得已也使成王拱手
以居天下之上而周公為之佐以成王名號於天下而
輔之以周公此所謂其勢之未至於不得已者矣而周
公不居則夫天下之謗是周公之所自取也然愚以為
不然挾天子以令天下此諸葛孔明之事耳而周公豈
不足以知之蓋夫人臣惟無執天子之權人臣而執天
子之權則必有忠於其心而後可以自免於難何者人
[030-34a]
臣而用天子之事此天子之所忌也以一人之身上為
天子之所忌而下為左右之大臣從而媒孽其短此古
之忠臣所以盡心而不免於禍而世之姦雄之士所以
動其無君之心而不顧者也使成王用事於天下而周
公制其予奪之柄則愚恐成王有所不平於其心而管
蔡之徒乗其隙而間之以至於亂也使成王有天子之
虚名而不得制天下之政則愚恐周公有所不忍於其
中赧然其有不安之心也是以寧取而攝之使成王無
[030-34b]
與乎其間以破天下讒慝之謀而絶其爭權之心是以
其後雖有管蔡之憂而天下不摇使其當時列於羣臣
之間方其危疑擾攘而未决也則愚恐周公之禍非居
東之所能免而管蔡得志於天下成王将遂不立也嗚
呼其思之遠哉
  朋黨論歐陽修/
臣聞朋黨之説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
巳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
[030-35a]
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
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
利盡而交疎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
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
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
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
[030-35b]
下治矣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兠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
元八凱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
元凱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臯䕫
稷契等二十二人竝列於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
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書曰紂有臣
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
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
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後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
[030-36a]
禁之目為黨人及黄巾賊起漢室大亂後方悔悟盡解
黨人而釋之然巳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
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軰清流可投
濁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
莫如紂能禁絶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
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
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
後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
[030-36b]
聖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
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
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夫興亡治亂之迹為人君者
可以鑒矣
  續歐陽子朋黨蘇軾/
歐陽子曰小人欲空人之國必進朋黨之説嗚呼國之
將亡此其徴歟禍莫大於權之移人而君莫危於國之
有黨有黨則必爭爭則小人者必勝而權之所歸也君
[030-37a]
安得不危哉何以言之君子以道事君人主必敬之而
疎小人惟予言而莫予違人主必狎之而親疎者易間
而親者難暌也而君子者不得志則奉身而退樂道不
仕小人者不得志則徼倖復用惟怨之報此其所以必
勝也蓋嘗論之君子如嘉禾也封植之甚難而去之甚
易小人如惡草也不種而生去之復蕃世未有小人不
除而治者也然去之為最難斥其一則援之者衆盡其
類則衆之致怨也深小者復用而肆威大者得志而竊
[030-37b]
國善人為之掃地世主為之屏息譬之斷蛇不死刺虎
不斃其傷人則愈多矣齊田氏魯季孫是已齊魯之執
事莫匪田季之黨也歴數君不忘其誅而卒之簡公弑
昭哀失國小人之黨其不可除也如此而漢黨錮之獄
唐白馬之禍忠義之士斥死無餘君子之黨其易盡也
如此使世主知易盡者之可戒而不可除者之可懼則
有瘳矣且夫君子者世無若是之多而善人亦無若是
之衆也况才智之士鋭於功名而嗜於進取者隨所用
[030-38a]
耳孔子曰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未必皆君子也冉有從
夫子則為門人之選從季氏則為聚斂之臣唐柳宗元
劉禹錫使不陷叔文之黨其髙才絶學亦足以為唐名
臣矣昔欒懷子得罪於晉其黨皆出奔樂王鲋謂范宣
子曰盍反州綽邢蒯勇士也宣子曰彼欒氏之勇也余
何獲焉王鲋曰子為彼欒氏乃子之勇也嗚呼宣子蚤
從王鲋之言豈獨獲二子之勇且安有曲沃之變哉愚
以謂治道去泰甚耳茍黜其首惡而貸其餘使才者不
[030-38b]
失富貴不才者無以致憾将為吾用之不暇又何怨之
報乎人之所以為盜者衣食不足耳農夫市人焉保其
不為盗而衣食既足盗豈有不能返農夫市人也哉故
善除盗者開其衣食之門使復其業善除小人者誘以
富貴之道使隳其黨以力取威勝者蓋未嘗不反為所
噬昔曹叅之治齊曰慎無擾獄市獄市姦人之所容也
知此亦庶幾於善治矣姦固不可長而亦不可不容也
若姦無所容君子豈久安之道哉牛李之黨徧天下而
[030-39a]
李德裕以一夫之力欲窮其類而致之必死此其所以
不旋踵罹仇人之禍也姦臣復熾忠義益衰以力取威
勝者果不可耶愚是以讀歐陽子之説而為君子小人
之戒
 
 
 
 
[030-39b]
 
 
 
 
 
 
 
 文編巻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