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6 文編-明-唐順之 (master)


[035-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編卷三十五
            明 唐順之 編
  論秦伯用孟明左傳/
文三年秦伯伐晉濟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晉人不出遂
自茅津濟封殽尸而還遂霸西戎用孟明也君子是以知
秦穆公之為君也舉人之周也與人之一也孟明之臣
也其不解也能懼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舉善
[035-1b]
也詩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
有焉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詒厥孫謀以燕翼
子子桑有焉
  邾黑肱來奔左傳/
昭三十一年冬邾黑肱以濫來奔賤而書名重地故也
君子曰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夫有所有名而不如其
已以地叛雖賤必書地以名其人終為不義弗可滅巳
是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或
[035-2a]
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彰懲不義也齊豹為衛司冦
守嗣大夫作而不義其書為盗邾庶其莒牟夷邾黑肱
以土地出求食而巳不求其名賤而必書此二物者所
以懲肆而去貪也若艱難其身以險危大人而有名章
徹攻難之士将奔走之若竊邑叛君以儌大利而無名
貪冒之民将寘力焉是以春秋書齊豹曰盗三叛人名
以懲不義數惡無禮其善志也故曰春秋之稱微而顯
婉而辯上之人能使昭明善人勸焉淫人懼焉是以君
[035-2b]
子貴之
  論初獻六羽公羊傳/
隠五年初獻六羽初者何始也六羽者何舞也初獻六
羽何以書譏何譏爾譏始僭諸公也六羽之為僭奈何
天子八佾諸公六諸侯四諸公者何諸侯者何天子三
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餘大國稱侯小國稱伯子男
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則何以三自陜
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陜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處乎内
[035-3a]
始僭諸公昉於此乎前此矣前此則曷為始乎此僭諸
公猶可言也僭天子不可言也
  孔父公羊傳/
桓公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與夷及其大夫
孔父及者何累也弑君多矣舍此無累者乎曰有仇牧
荀息皆累也舍仇牧荀息無累者乎曰有有則此何以
書賢也何賢乎孔父孔父可謂義形於色矣其義形於
色奈何督将弑殤公孔父生而存則殤公不可得而弑
[035-3b]
也故於是先攻孔父之家殤公知孔父死已必死趨而
救之皆死焉孔父正色而立於朝則人莫敢過而致難
於其君者孔父可謂義形於色矣
  桓公救衛公羊傳/
僖二年春王正月城楚邱孰城城衛也曷為不言城衛
滅也孰滅之蓋狄滅之曷為不言狄滅之為桓公諱也
曷為為桓公諱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天下諸侯有相滅
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也然則孰城之桓公城
[035-4a]
之曷為不言桓公城之不與諸侯專封也曷為不與實
與而文不與文曷為不與諸侯之義不得專封諸侯之
義不得專封則其曰實與之何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天
下諸侯有相滅亡者力能救之則救之可也
  荀息不食言公羊傳/
僖十年春晉里克弑其君卓子及其大夫荀息及者何
累也弑君多矣舍此無累者乎曰有孔父仇牧皆累也
舍孔父仇牧無累者乎曰有有則此何以書賢也何賢
[035-4b]
乎荀息荀息可謂不食其言矣其不食其言奈何奚齊
卓子者驪姬之子也荀息傅焉驪姬者國色也獻公愛
之甚欲立其子於是殺世子申生申生者里克傅之獻
公病将死謂荀息曰士何如則可謂之信矣荀息對曰
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則可謂信矣獻公死奚
齊立里克謂荀息曰君殺正而立不正廢長而立㓜如
之何願與子慮之荀息曰君嘗訊臣矣臣對曰使死者
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則可謂信矣里克知其不可與
[035-5a]
謀退弑奚齊荀息立卓子里克弑卓子荀息死之荀息
可謂不食其言矣
  毛伯來求金公羊傳/
文九年毛伯來求金毛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
稱使當喪未君也踰年矣何以謂之未君即位矣而未
稱王也未稱王何以知其即位以諸侯之踰年即位亦
知天子之踰年即位也以天子三年然後稱王亦知諸
侯於其封内三年稱子也踰年稱公矣則曷為於其封
[035-5b]
内三年稱子緣民臣之心不可一日無君緣始終之義
一年不二君不可曠年無君緣孝子之心則三年不忍
當也毛伯來求金何以書譏何譏爾王者無求求金非
禮也然則是王者與曰非也非王者則曷為謂之王者
王者無求曰是子也繼文王之體守文王之法度文王
之法無求而求故譏之也
  世室壊公羊傳/
文十三年自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世室屋壊世室者
[035-6a]
何魯公之廟也周公稱太廟魯公稱世室羣公稱宫此
魯公之廟也曷為謂之世室世室猶世室也世世不毁
也周公何以稱太廟於魯封魯公以為周公也周公拜
乎前魯公拜乎後曰生以養周公死以為周公主然則
周公之魯乎曰不之魯也封魯公以為周公主然則周
公曷為不之魯欲天下之一乎周也魯祭周公何以為
牲周公用白牲魯公用騂犅羣公不毛魯祭周公何以
為盛周公盛魯公燾羣公廩世室屋壊何以書譏何譏
[035-6b]
爾久不修也
  晉納接菑不克公羊傳/
文十有四年晉人納接菑于邾婁弗克納納者何入辭
也其言弗克納何大其弗克納也何大乎其弗克納晉
郤缺帥師革車八百乘以納接菑于邾婁力沛若有餘
而納之邾婁人言曰接菑晉出也貜且齊出也子以其
指則接菑也四貜且也六子以大國壓之則未知齊晉
孰有之也貴則皆貴矣雖然貜且也長郤缺曰非吾力
[035-7a]
不能納也義實不爾克也引師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弗
克納也此晉郤缺也其稱人何貶曷為貶不與大夫專
廢置君也曷為不與實與而文不與文曷為不與大夫
之義不得專廢置君也
  季札讓國公羊傳/
襄二十九年吳子使札來聘吳無君無大夫此何以有
君有大夫賢季子也何賢乎季子讓國也其讓國奈何
謁也餘祭也夷昧也與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
[035-7b]
弟皆愛之同欲立之以為君謁曰今若是迮而與季子
國季子猶不受也請無與子而與弟弟兄迭為君而致
國乎季子皆曰諾故諸為君者皆輕死為勇飲食必祝
曰天茍有吳國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謁也死餘祭也立
餘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季
子使而亡焉僚者長庶也即之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
爾闔廬曰先君之所以不與子國而與弟者凡為季子
故也将從先君之命與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如不從先
[035-8a]
君之命與則我宜立者也僚惡得為君乎于是使專諸
刺僚而致國乎季子季子不受曰爾殺吾君吾受爾國
是吾與爾為簒也爾殺吾兄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
殺終身無巳也去之延陵終身不入吳國故君子以其
不受為義以其不殺為仁賢季子則吳何以有君有大
夫以季子為臣則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吳季子之名也
春秋賢者不名此何以名許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季子
者所賢也曷為不足乎季子許人臣者必使臣許人子
[035-8b]
者必使子也
  許世子止弑其君公羊傳/
昭十有九年秋齊髙發帥師伐莒冬葬許悼公賊未討
何以書葬不成于弑也曷為不成于弑止進藥而藥殺
也止進藥而藥殺則曷為加弑焉耳譏子道之不盡也
其譏子道之不盡奈何曰樂正子春之視疾也復加一
飯則脫然愈復損一飯則脫然愈復加一衣則脫然愈
復損一衣則脫然愈止進藥而藥殺是以君子加弑焉
[035-9a]
耳曰許世子止弑其君買是君子之聴止也葬許悼公
是君子之赦止也赦止者免止之罪辭也
  論隠公不書即位穀梁傳/
隠元年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焉成之言君之不
取為公也君之不取為公何也将以讓桓也讓桓正乎
曰不正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隠不正而成之何
也將以惡桓也其惡桓何也隠将讓而桓弑之則桓
惡矣桓弑而隠讓則隠善矣善則其不正焉何也春秋
[035-9b]
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揚父之美不揚父
之惡先君之欲與桓非正也邪也雖然既勝其邪心以
與隠矣巳探先君之邪志而遂以與桓則是成父之惡
也兄弟天倫也為子受之父為諸侯受之君已廢天倫
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若隠者可謂輕千乘之
國蹈道則未也
  武氏子來求賻穀梁傳/
隠三年秋武氏子來求賻武氏子者何也天子之大夫
[035-10a]
也天子之大夫其稱武氏子何也未畢喪孤未爵未爵
使之非正也其不言使何也無君也歸死者曰賵歸生
者曰賻曰歸之者正也求之者非正也周雖不求魯不
可以不歸魯雖不歸周不可以求之求之為言得不得
未可知之辭也交譏之
  築王姬之館穀梁傳/
荘元年夏單伯逆王姬單伯者何吾大夫之命乎天子
者也命大夫故不名也不言如何也其義不可受於京
[035-10b]
師也其義不可受於京師何也曰躬君弑於齊使之主
婚姻與齊為禮其義固不可受也秋築王姬之館於外
築禮也於外非禮也築之為禮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
門出於廟則巳尊於寝則巳卑為之築節矣築之外變
之正也築之外變之為正何也仇讐之人非所以接婚
姻也衰麻非所以接弁冕也其不言齊侯之來逆何也
不使齊侯得與吾為禮也
  㑹王世子于首止穀梁傳/
[035-11a]
僖五年夏公孫兹如牟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
許男曹伯㑹王世子于首戴及以㑹尊之也何尊焉王
世子云者唯王之貳也云可以重之尊焉尊之也何重
焉天子世子世天下也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戴無中事
而復舉諸侯何也尊王世子而不敢與盟也尊則其不
敢與盟何也盟者不相信也故謹信也不敢以所不信
而加之尊者桓諸侯也不能朝天子是不臣也王世子
子也塊然受諸侯之尊巳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桓不
[035-11b]
臣王世子不子則其所善焉何也是則變之正也天子
微諸侯不享覲桓控大國扶小國統諸侯不能以朝天
子亦不敢致天王尊王世子於首戴乃所以尊天王之
命也世子含王命㑹齊桓亦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
受之可乎是亦變之正也天子微諸侯不享覲世子受
諸侯之尊巳而天王尊矣世子受之可也
  閽弑吳子餘祭穀梁傳/
襄二十九年閽弑吳子餘祭閽門者也寺人也不稱名
[035-12a]
姓閽不得齊于人不稱其君閽不得君其君也禮君不
使無恥不近刑人不狎敵不邇怨賤人非所貴也貴人
非所刑也刑人非所近也舉至賤而加之吳子吳子近
刑人也閽弑吳子餘祭仇之也
  論項羽史記/
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
豈其苗裔耶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
傑蠭起相與並争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
[035-12b]
畝之中三年遂将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
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
背關懐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難矣自矜功
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
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淮南衡山史記/
詩之所謂戎狄是膺荆舒是懲信哉是言也淮南衡山
[035-13a]
親為骨肉疆土千里列為諸侯不務遵蕃臣職以承輔
天子而專挾邪僻之計謀為畔逆仍父子再亡國各不
終其身為天下笑此非獨王過也亦其俗薄臣下漸靡
使然也夫荆楚僄勇輕悍好作亂乃自古記之矣
  論孔子史記/
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郷徃之余
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
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
[035-13b]
于賢人衆矣當時則榮没則巳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
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
謂至聖矣
  老子申韓史記/
老子所貴道虚無因應變化于無為故著書辭稱微玅
難識荘子散道徳放論要亦歸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
于名實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皆
原于道徳之意而老子深逺矣
[035-14a]
  孫武吳起史記/
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
弗論論其行事所設施者語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
言之者未必能行孫子籌䇿龎涓明矣然不能早救患
于被刑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徳然行之于楚以刻
暴少恩亡其軀悲夫
  論平原君虞卿史記/
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鄙語曰利
[035-14b]
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兵四十餘萬
衆邯鄲㡬亡虞卿料事揣情為趙畫䇿何其工也及不
忍魏齊卒困于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况賢人乎然虞
卿非窮愁亦不能著書以自見于後世云
  藺相如史記/
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
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
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
[035-15a]
謂兼之矣
  䝉恬史記/
吾適北邊自直道歸行觀䝉恬所為秦築長城亭鄣塹
山堙谷通直道固輕百姓力矣夫秦之初滅諸侯天下
之心未定痍傷者未瘳而恬為名将不以此時彊諫振
百姓之急養老存孤務修衆庶之和而阿意興功此其
兄弟遇誅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脈哉
  韓信史記/
[035-15b]
吾如淮隂淮隂人為余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衆
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髙敞地令其旁可置萬
家余視其母冢良然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已功不
矜其能則庶㡬哉于漢家勲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
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巳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
不亦宜乎
  列子古史/
劉向論列子書穆王湯問迂誕恢詭非君子之言今觀
[035-16a]
穆王與化人遊若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而夏
革所言四海之外天地之表無極無盡此固後世仙佛
之常言理之當然而漢之儒者未聞焉耳孟子稱楊氏
為我其害至于無君楊朱之說不見于世而列子時取
之蓋其所以為我者必有聞于大道而失于偏故列子
荘子時取其合者載焉若楊朱之篇以愛身故至于遺
禮義毁名節無所復顧此則孟子所謂無君者矣雖列
子亦無取焉耳列子之徒不知其師之詳以為朱之言
[035-16b]
皆不可棄而并録之過矣
  戾太子漢書/
巫蠱之禍豈不哀哉此不唯一江充之辜亦有天時非
人力所致焉建元六年蚩尤之旗見其長竟天後遂命
将出征畧取河南建置朔方其春戾太子生自是之後
師行三十年兵所誅屠夷滅死者不可勝數及巫蠱事
起京師流血僵尸數萬太子子父皆敗故太子生長于
兵與之終始何獨一嬖臣哉秦始皇即位三十九年内
[035-17a]
平六國外攘四夷死人如亂麻暴骨長城之下頭盧相
屬于道不一日而無兵由是山東之難興四方潰而逆
秦秦将吏外畔賊臣内發亂作蕭牆禍成二世故曰兵
猶火也弗戢必自焚信矣是以蒼頡作書止戈為武聖
人以武禁暴整亂止息兵戈非以為殘而興縱之也易
曰天之所助者信也君子履信思順自天祐之吉無不
利也故田千秋指明蠱情章太子之寃千秋材知未必
能過人也以其銷惡運遏亂原因衰激極道迎善氣傳
[035-17b]
得天人之祐助云
  蕭曹漢書/
蕭何曹參皆起秦刀筆吏當時錄錄未有竒節漢興依
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謹守管籥參與韓信俱征伐天下
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順流與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
内淮隂黥布等已滅唯何參擅功名冠羣后聲施後世
為一代宗臣慶流苗裔盛矣哉
  蒯通等漢書/
[035-18a]
仲尼惡利口之覆邦家蒯通一說而喪三雋其得不烹
者幸也伍被安于危國身為謀主忠不終而詐讐誅夷
不亦宜乎書放四罪詩歌青蠅春秋以來禍敗多矣昔
子翬謀桓而魯隠危欒書搆郤而晉厲弑豎牛奔仲叔
孫卒郈伯毁季昭公逐費忌納女楚建走宰嚭譛胥夫
差喪李園進妹春申斃上官訴屈懐王執趙高敗斯二
世縊伊戾坎盟宋痤死江充造蠱太子殺息夫作姦東
平誅皆自小覆大繇疎陷親可不懼哉可不懼哉
[035-18b]
  司馬相如漢書/
司馬遷稱春秋推見至隠易本隠以之顯大雅言王公
大人而徳逮黎庶小雅譏小已之得失其流及上所言
雖殊其合徳一也相如雖多虚辭濫說然要其歸引之
于節儉此亦詩之風諫何異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
而風一猶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巳戲乎
  東方朔漢書/
劉向言少時數問長老賢人通于事及朔時者皆曰朔
[035-19a]
口諧倡辯不能持論喜為庸人誦說故今後世多傳聞
者而揚雄亦以為朔言不純師行不純徳其流風遺書
蔑如也然朔名過實者以其詼達多端不名一行應諧
似優不窮似智正諫似直穢徳似隱非夷齊而是柳下
惠戒其子以上容首陽為拙柱下為工飽食安歩以仕
易農依隠玩世詭時不逢其滑稽之雄乎朔之詼諧逢
占射覆其事浮淺行于衆庶童兒牧豎莫不眩耀而後
世好事者因取竒言怪語附著之朔故詳錄焉
[035-19b]
  司馬遷漢書/
自古書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載籍博矣至孔氏纂之上
繼唐堯下訖秦繆唐虞以前雖有遺文其語不經故言
黄帝顓頊之事未可明也及孔子因魯史記而作春秋
而左邱明輯其本事以為之傳又纂異同為國語又有
世本錄黄帝以來至春秋時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
出春秋之後七國並爭秦兼諸侯有戰國䇿漢興伐秦
定天下有楚漢春秋故司馬遷據左氏國語采世本戰
[035-20a]
國䇿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訖于大漢其言秦漢詳矣
至于采經摭傳分散數家之事甚多疎畧或有抵梧亦
其涉獵者廣博貫穿經傳馳騁古今上下数千載間斯
以勤矣又其是非頗謬于聖人論大道則先黄老而後
六經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姦雄述貨殖則崇埶利而
羞貧賤此其所蔽也然而劉向揚雄博極羣書皆稱遷
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
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録嗚呼以遷之博
[035-20b]
物洽聞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極刑幽而發憤書亦信
矣迹其所以自傷悼小雅巷伯之倫夫唯大雅既明且
哲能保其身難矣哉
  劉向漢書/
仲尼稱材難不其然與自孔子後綴文之士衆矣唯孟
軻荀況董仲舒司馬遷劉向揚雄此数公者皆博物洽
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於世傳曰聖人不出其間必有
命世者焉豈近是乎劉氏鴻範論發明大傳著天人之
[035-21a]
應七畧剖判藝文總百家之緒三統厯譜考歩日月五星
之度有意其推本之也嗚虖向言山陵之戒于今察之哀
哉指明梓柱以推廢興昭矣豈非直諒多聞古之益友與
  揚雄漢書/
雄之自序云爾初雄年四十餘自蜀來游至京師大司
馬車騎将軍王音奇其文雅召以為門下史薦雄待詔
嵗餘奏羽獵賦除為郎給事黄門與王莽劉歆並哀帝
之初又與董賢同官當成哀平間莽賢皆為三公權傾
[035-21b]
人主所薦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簒位談說
之士用符命稱功徳獲封爵者甚衆雄復不侯以耆老
久次轉為大夫恬于埶利乃如是實好古而樂道其意
欲求文章成名于後世以為經莫大于易故作太𤣥傳
莫大于論語作法言史篇莫善于倉頡作訓纂箴莫善
于虞箴作州箴賦莫深于離騷反而廣之辭莫麗于相
如作四賦皆斟酌其本相與放依而馳騁云用心于内
不求于外于時人皆曶之唯劉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譚
[035-22a]
以為絶倫王莽時劉歆甄豐皆為上公莽既以符命自
立即位之後欲絶其原以神前事而豐子尋歆子棻復
獻之莽誅豐父子投棻四裔辭所連及便收不請時雄
校書天祿閣上治獄使者來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
從閣上自投下㡬死莽聞之曰雄素不與事何故在此
間問其故乃劉棻嘗從雄學作竒字雄不知情有詔勿
問然京師為之語曰惟寂寞自投閣爰清浄作符命雄
以病免復召為大夫家素貧嗜酒人希至其門時有好
[035-22b]
事者載酒肴從游學而鉅鹿侯芭常從雄居受其太𤣥
法言焉劉歆亦嘗觀之謂雄曰空自苦今學者有祿利
然尚不能明易又如𤣥何吾恐後人用覆醤瓿也雄笑
而不應年七十一天鳯五年卒侯芭為起墳喪之三年
大司空王邑納言嚴尤聞雄死謂桓譚曰子常稱揚雄
書豈能傳於後世乎譚曰必傳顧君與譚不及見也凡人
賤近而貴逺親見揚子雲祿位容貌不能動人故輕其
書昔老聃著虚無之言兩篇薄仁義非禮學然後世好
[035-23a]
之者尚以為過于五經自漢文景之君及司馬遷皆有
是言今揚子之書其義至深而論不詭于聖人若使遭
遇時君更越賢知為所稱善則必度越諸子矣諸儒或
譏以為雄非聖人而作經猶春秋吳楚之君僣號稱王
蓋誅絶之罪也自雄之殁至今四十餘年其法言大行
而𤣥終不顯然篇籍具存
  吳漢後漢書/
論曰吳漢自建武世常居上公之位終始倚愛之親諒
[035-23b]
由質簡而彊力也子曰剛毅木訥近仁斯豈漢之方乎
昔陳平智有餘以見疑周勃質朴忠而見信夫仁義不
足以相懐則智者以有餘為疑而朴者以不足取信矣
  鄧訓隲後漢書/
論曰漢世外戚自東西京十有餘族非徒豪横盈極自
取災故必于貽釁後主以至顛敗者其數有可言焉何
則恩非已結而權以先之情疏禮重而枉性圖之來寵
方授地既害之隙開勢謝讒亦勝之悲哉隲悝兄弟委
[035-24a]
逺時柄忠勞王室而終莫之免斯樂生所以泣而辭燕

  竇憲後漢書/
論曰衛青霍去病資強漢之衆連年以事匈奴國耗太
半矣而匈奴未之勝後世猶傳其良将豈非以身名自
終耶竇憲率羌人邉雜之師一舉而空朔庭至乃追奔
稽落之表飲馬北鞮之曲銘石負鼎薦告清廟列其功
庸兼茂于前多矣而後世莫稱者章末釁以降其實也
[035-24b]
是以下流君子所甚惡焉夫二三子得之不過房幄之
間非復搜揚仄陋選舉而登也當青病奴僕之時竇将
軍念咎之日乃庸力之不暇思鳴之無晨何意裂膏腴
享崇號乎東方朔稱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䑕信矣以
此言之士有懐琬琰以就煨塵者亦何可支哉
  龎參橋𤣥後漢書/
論曰任棠姜岐世著其清結甕牖而辭三命殆漢陽之
幽人乎龎參躬求賢之禮故民恱其政橋𤣥厲邦君之
[035-25a]
威而衆失其情夫豈力不足歟将有道在焉如令其道
可忘則彊梁勝矣語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子
貢曰寧喪千金不失士心昔段干木踰牆而避文侯之
命泄柳閉門不納穆公之請貴必有所屈賤亦有所伸

  樊英後漢書/
論曰漢世之所謂名士者其風流可知矣雖弛張趣舍
時有未純于刻情修容依倚道蓺以就其聲價非所能
[035-25b]
通物方𢎞時務也及徴樊英楊厚朝廷若待神明至竟
無他異英名最高毁最甚李固朱穆等以為處士純盜
虚名無益于用故其所以然也然而後進希之以成名
世主禮之以得衆原其無用亦所以為用則其有用或
歸于無用矣何以言之夫煥乎文章時或乖用本乎禮
樂適末或疎及其陶搢紳藻心性使由之而不知者豈
非道邈用表乖之數跡乎而或者忽不踐之地賖無用
之功至乃誚譟逺術賤斥國華以為力詐可以救淪敝
[035-26a]
文律足以致寧平智盡于猜察道足于法令雖濟萬世
其将與夷狄同也孟軻有言曰以夏變夷不聞變夷于
夏况有未濟者乎
  馮衍後漢書/
論曰夫貴者負勢而驕人才士負能而遺行其大略然
也二子不其然乎馮衍之引挑妻之譬得矣夫納妻皆
知取詈已者而取士則不能何也豈非反妒情易而恕
義情難光武雖得之于鮑永猶失之于馮衍夫然義直
[035-26b]
所以見屈于既往守節故亦彌阻于來情嗚呼
  丁鴻後漢書/
論曰孔子曰太伯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孟子曰
聞伯夷之風者貪夫亷懦夫有立志若乃太伯以天下
而違周伯夷率絜清以去國並未始有其讓也故太伯
稱至徳伯夷稱賢人後世聞其讓而慕其風狥其名而
昧其致所以激詭行生而取與妄矣至夫鄧彪劉愷讓
其弟以取義使弟受非服而已厚其名于義不亦薄乎
[035-27a]
君子立言非茍顯其理将以啓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
獨善其身将以訓天下之方動者言行之所開塞可無
慎哉原丁鴻之心主于忠愛乎何其終悟而從義也異
夫數子類乎狥名者焉
  馬融後漢書/
論曰馬融辭命鄧氏逡巡隴漢之間将有意于居貞乎
既而羞曲士之節惜不貲之軀終以奢樂恣性黨附成
譏固知識能匡欲者鮮矣夫事苦則矜全之情薄生厚
[035-27b]
故安存之慮深登高不懼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
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歸于所安而巳矣物我異觀亦
更相笑也
  烏震五代史/
嗚呼忠孝以義則兩得吾既巳言之矣若烏震者可謂
忠乎甚矣震之不思也夫食人之禄而任人之事事有
任專其責而其國之利害由已之為不為為之雖利于
國而有害于其親者猶将辭其禄而去之矧其事衆人
[035-28a]
所皆可為而任不專已又其為與不為國之利害不繫
焉者如是而不顧其親雖不以為利猶曰不孝况因而
利之乎夫能事其親以孝然後能事其君以忠若烏震
者可謂大不孝矣尚何有于忠乎
  燕蘇轍/
燕召公之後立國于蠻貊之間禮樂微矣春秋之際未
嘗出與諸侯㑹盟至于戰國亦以耕戰自守安樂無事
未嘗被兵文公二十八年蘇秦入燕始以縱横之事說
[035-28b]
之自是兵交中國無復寧嵗六世而亡吳自太伯至壽
夢十七世不通諸侯自巫臣入吳教吳乘車戰射與晉
楚力爭七世而亡燕吳雖南北絶逺而興亡之迹大略
相似彼說客策士借人之國以自快于一時可矣而為
國者因而狥之猖狂恣行以速滅亡何哉夫起于僻陋
之中而奮于諸侯之上如商周先王以徳服人則可不
然皆禍也至太子丹不聴鞠武而用田光欲以一匕首
斃秦雖使荆軻能害秦王亦何救秦之滅燕而况不能
[035-29a]
哉此又蘇秦之不取也
  趙蘇轍/
趙于戰國彊國也非大失計未遽亡也孝成王貪上黨
之利不聴趙豹而聴趙勝以致秦怒一失矣使亷頗拒
秦長平聴秦之間而使趙括代頗再失矣趙括既敗邯
鄲被圍虞卿請以重寶附楚魏以援國示秦則秦媾可
合王不能用而聴趙豹使鄭朱入秦求媾諸侯由此莫
肯救趙三失矣積此三失以致大敗僅能自存由此觀
[035-29b]
之非獨秦能敗趙而趙之所以自敗者多矣故善為國
者必先定計慮計慮既定雖有禍敗不至亡國也
  蘇秦蘇轍/
秦彊而諸侯弱游談之士為横者易為功為從者難為
力然而從成則諸侯利而秦病横成則秦帝而諸侯虜
要之二者皆出于權譎而從為愈歟蘇秦本說秦為横
不合而激于燕趙甘心于其所難為之期年㰱血于洹
水之上可不謂能乎然口血未乾犀首一出而齊趙背
[035-30a]
盟從約皆破蓋諸侯異心譬如連雞不能俱棲勢固然
矣而太史公以為約書入秦秦人為之閉函谷者十五
年此說客之浮語而太史公信之過矣
  穰侯蘇轍/
秦誅商君逐穰侯君臣皆失之矣彼二子者知得而不
知喪雖智能霸秦而不能免其身蓋無足言者而惠王
以怨誅鞅至誣以叛逆昭王以逼遷冉至出老母逐弱
弟而不顧甚矣其少恩也彼公子䖍方欲報怨固不暇
[035-30b]
為國慮矣而范雎欲毁人以自成而至于是可畏也哉
  䝉恬蘇轍/
䝉氏為秦吞滅諸侯其所殘暴多矣子孫以無罪戮死
此天意也恬以長城之役竭民力斷地脈自知當死而
毅以忠信事上自許無罪死而不厭夫偷合取容咎亞
李斯此其所以不免者哉然始皇病于瑯琊使毅還禱
山川至于沙邱而崩使毅尚從則趙高李斯廢適之謀
殆不能發嗚呼天之廢人謀固無所復施耶
[035-31a]
  荀彧蘇轍/
荀文若之于曹公則漢高帝之子房也董昭建九錫之
議文若不欲曹公心不能平以致其死君子惜之或以
為文若先識之未究或以為文若欲終致節于漢氏二
者皆非文若之心也文若始從曹公于東郡致其算略
以摧滅羣雄固以帝王之業許之矣豈其晚節復疑而
不予哉方是時中原略定中外之望屬于曹公矣雖不
加九錫天下不歸曹氏而将安徃文若之意以為刼而
[035-31b]
取之則我有力爭之嫌人懐不忍之志徐而竢之我則
無嫌而人亦無憾要之必得而免爭奪之累此文若之
本心也惜乎曹公志于速得不忍數年之須以致文若
之死九錫雖至而禪代之事至子乃遂此則曹公之陋
而非文若之過也
 
 
 文編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