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64 黃氏日抄-宋-黃震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黄氏日抄卷五      宋 黄震 撰
 讀尚書
  經解惟書最多至蔡九峯參合諸儒要說嘗經朱
  文公訂正其釋文義既視漢唐為精其發指趣又
  視諸家為的書經至是而大明如揭日月矣今惟
  略記一二
  堯典
[005-1b]
欽明
 按堯典始終皆主欽字
東作
 說云春月嵗功方興所當作起之事然以南訛西成
 朔易類之疑平秩主人事而言東作主時至氣應物
 類興起而言作如土膏墳起之類
朞三百六旬有六日
 三百六十日一嵗之常數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
[005-2a]
 分度之一天行速常一日一周而過一度日行遲不
 及一度積三百六十五日有竒而與天會視三百六
 十日多五日有竒名氣盈月行尤遲一日常不及天
 十三度有竒行一月始與日會十二會得全日三百
 四十八有竒視三百六十日虧四日有竒名朔虛合
 氣盈朔虛而生閏蔡觧極精
  舜典
人心惟危一章
[005-2b]
 此章即堯嘗授舜之辭舜申之以授禹而加詳焉耳
 堯之授舜曰允執厥中今舜加危微精一之語於允
 執厥中之上盖所以使之審擇而能執中者也此訓
 之之辭也皆主於堯之執中一語而發也堯之授舜
 曰四海困窮天禄永終今舜加無稽之言勿聼以至
 敬修其可願於天禄永終之上又所以防警之使勿
 至於困窮而永終者也此戒之之辭也皆主於帝堯
 永終數語而發也執中之訓正說也永終之戒反說
[005-3a]
 也正反相因章㫖該貫盖舜以始初所得於堯之訓
 戒併平日所嘗用力於堯之訓戒而自得之者盡以
 授禹使知所以執中而不至於永終耳豈為言心設
 哉近世喜言心學捨全章本㫖而獨論人心道心甚
 者單摭道心二字而直謂即心是道盖䧟於禪學而
 不自知其去堯舜禹授受天下之本㫖逺矣蔡九峯
 之作書傳嘗述朱文公之言曰古之聖人將以天下
 與人未嘗不以治之之法而併傳之可謂深得此章
[005-3b]
 之本㫖者九峯雖亦以是明帝王之心而心者治國
 平天下之本其說固理之正也其後進此書傳於朝
 者乃因以三聖傳心為說世之學者遂指此書十六
 字為傳心之要而禪學者借以為據依矣愚按心不
 待傳也流行天地間貫徹古今而無不同者理也理
 具於吾心而驗於事物心者所以統宗此理而别白
 其是非人之賢否亊之得失天下之治亂皆於此乎
 判此聖人所以致察於危微精一之間而相傳以執
[005-4a]
 中之道使無一亊之不合乎理而皆無過不及之偏
 者也禪學源於莊列滑稽戱劇肆無忌憚之語懼理
 之形彼醜謬而凡聖賢經傳之言理者皆害己之具
 也故以理為障而獨指其心曰不立文字單傳心印
 此盖不欲言理為此遁辭付之不可究詰云耳聖賢
 之學由一心而逹之天下國家之用無非至理之流
 行明白洞逹人人所同厯千載越宇宙有不期而同
 何傳之云縱以舜之授禹有人心道心之說可曰傳
[005-4b]
 心若堯之授舜止云執中未嘗言及於心也又安得
 以傳心言哉俗說浸淫雖賢者或不能不襲用其語
 故僣書其所見如此
  臯陶謨
無教逸欲有邦
 漢王嘉奏封事引書云無敖逸欲有國劉元城疑敖
 字轉冩作教字
  禹貢
[005-5a]
海濵廣斥
 古說以斥為斥鹵蔡觧引許慎云東方謂之斥西方
 謂之鹵而云斥鹵鹹地愚按管子斥者薪芻所生之
 地鹵乃鹹地於斥不相干今嘉興府瀕海人呼産蘆
 之地為斥塹
三江既入
 三江之說極衆程尚書盡闢其說主蘇氏指豫章江
 為南江以足經文中江北江之數愚按豫章江於經
[005-5b]
 未嘗稱江審如其說則三江皆在上流於揚州何預
 焉蔡氏闢其說而主庾仲初呉都賦註松江下七十
 里分流東北入海者為婁江東南流者為東江并松
 江為三江其地名曰三江口呉越春秋所謂范蠡乗
 舟出三江之口者是也蔡之說的矣愚按越絶書云
 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為越伐吳之路五湖既共
 今之太湖則三江豈外於今之松江又秦語云越王
 擒之於三江之浦越語載子胥曰三江環之民無所
[005-6a]
 移及越欲釋呉范蠡諫曰與我争三江五湖之利者
 非呉耶則三江與五湖相連又可知矣然愚嘗泛舟
 松江至海口不見呉都賦註之婁江東江也呉志載
 青龍江白蜆江今皆塞姑録之以翼蔡氏之說
涇屬渭汭
 古註謂水内為汭諸儒皆從之蔡觧獨以涇渭汭三
 者皆水名而汭入於涇愚按若如古說涇入於渭水
 之内而漆沮既從灃水攸同皆主渭言之文意俱協
[005-6b]
 若以汭為一水而入涇則涇屬渭汭者是涇既入渭
 汭又入涇下文漆沮之從灃水之同孰從孰同耶兼
 經云涇屬于渭而乃云汭入于涇文恐相反又下文
 㑹于渭汭若二水則不以㑹言矣恐渭汭合依古說
 也職方氏其川涇汭易氏觧云汭非禹/貢之汭禹貢言汭皆水内此川名
東為北江
 蔡云北江未詳愚恐漢江自北而入大江故云耳非
 他有北江也
[005-7a]
朔南暨聲教
 古註以聲教斷句諸家皆從之余友蔣榮甫云昔徐
 履赴試道渴求水村舍有老士人教四五童䝉以朔
 南暨為句徐言其誤老士人者怒曰獨朔南暨聲教
 而東西無預耶東西皆有所止之地故以海與流沙
 言朔南地廣故以暨言而下文總以聲敎訖于四海
 耳使如衆說當云聲教暨朔南何云暨聲教耶徐用
 其說魁南省
[005-7b]
  𦙍征
惟仲康肇位四海
 林氏謂羿廢太康而立仲康而仲康即位之始即能
 命𦙍侯徂征掌六師以振其兵權使仲康盡失其權
 則羿之簒夏豈待相而後敢耶愚按史記載太康失
 國太康崩弟仲康立若果廢太康而立其弟豈待太
 康之崩耶近世燭湖孫季和主薛常州士龍之說謂
 常州考以地理羿拒太康據其都太康不知所終仲
[005-8a]
 康乃之洛地自立今拱州太康縣是也仲康既在五
 弟之數徯于洛汭不在舊邦不為羿所立明矣是太
 康失邦自在河北仲康别立自在河南仲康没而相
 繼之羿使其子澆侵相於河南相遷于帝邱後竟滅
 之相后方身逃歸有仍生少康夏乃中興此說與經
 文距于河五弟御其母以從之說合林說雖免羿假
 王命攻異己之嫌又不若薛說之為辯
臣扈
[005-8b]
 蒋榮甫謂其伯父尚書嘗聞前軰言扈者啓同姓之
 國見堯舜皆與賢而啓乃繼禹扈不服大戰于丼自
 是終夏之四百年不臣夏至湯伐夏而後扈來臣於
 商故作臣扈之書成湯放桀于南巢巢國不義之終
 商六百年不來朝至武王伐商而後巢伯來朝於周
 故作旅巢命之書是說也嘗於經筵奏先皇帝理宗
 云
  仲虺之誥
[005-9a]
惟有慙徳曰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
 湯不得已而伐夏自以為慙此心如青天白日兹慙
 徳也乃所為實徳歟
纉禹舊服
 古註云繼禹之功統其故服盖指弼成五服之服以
 繼有天下言也蔡觧以為繼禹舊所服行恐亦寄搭
 義理耳本文未必其然合從古註
式商受命用爽厥師簡賢附勢實繁有徒
[005-9b]
 呉氏以用爽厥師簡賢附勢意不貫疑有脫誤愚按
 上言天命湯伐夏下言與夏桀同惡者不樂之也若
 止據兩句似乎不貫若合上下文未嘗不貫何脫誤
 之有
小大戰戰罔不懼于非辜
 愚按湯誓言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是湯之衆安於
 湯之徳謂桀之暴無如我何也此云小大戰戰罔不
 懼于非辜是桀之衆皆疾湯而湯之衆皆震恐也二
[005-10a]
 義正相反盖湯誓者誓衆之辭當時必衆言猶有未
 同者故湯諭之如此仲虺乃寛釋湯慙徳之辭謂夏
 商已勢不相容伐之非湯得已也義各有在不當以
 文害辭
  盤庚
汝何生在上
 古註以上為人上盖指在位言也諸家從之蔡觧以
 上為天愚恐生在天三字為文意未安若主民庻言
[005-10b]
 之以上為指耿邑猶可耳若曰汝今不遷邑且圯矣
 何能生育於其上耶
  說命下
台小子舊學于丼盤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
毫暨厥終罔顯
 古註謂髙宗自言既學而中廢業遯居田野河洲其
 父使居民間知民事故也蘇氏始謂丼盤遯于荒野
 而諸家多從之蔡氏謂無逸言髙宗舊勞于外爰暨
[005-11a]
 小人國語亦言武丁入于河自河徂亳與此皆合若
 以台小子語脉推之蘇氏之說非是此論精矣世猶
 有不喜其說者以暨厥終罔顯非所以言髙宗也愚
 按蔡云髙宗厯叙廢學之因而嘆其學終於無所顯
 明其說亦本古註初非蔡氏自為之說且自言學罔
 顯而下文求傅說爾惟訓于朕志文義極順無可疑
 者若以為甘盤遯去而罔顯則上文既言宅于河又
 言自河徂亳踪跡厯厯甚明豈得言罔顯耶且蘇氏
[005-11b]
 雖以遯野為丼盤而小蘇氏作古史亦以遯野為高
 宗也
  髙宗肜日
天既孚命正厥徳
 髙宗肜祭而有雊雉之異祖已遂訓以天之於民降
 年永不永惟其義如何天既信其命令賞罰無差而
 民猶以為無如我何此民之愚也王之事天正此而
 已豐祀何益此肜日一篇之大㫖而古註得之矣蔡
[005-12a]
 氏疑髙宗之祀如漢武五畤祀祈年請命之事謂孚
 命者天以妖孽而譴告之謂言民者不敢指斥髙宗
 而托民為言恐皆意之耳此書明言典祀無豐于昵
 蔡氏亦明言昵為禰廟豈有若漢武五畤祀之類哉
 近世忽漢唐古註而欲自生義理故或思索之過如
 此
  微子
我舊云刻子
[005-12b]
 王充論衡作我舊云孩子謂識紂惡於孩子之時
  泰誓
觀政于商
 古註與諸家皆謂觀商政之善惡或以為觀兵者非
 矣蔡氏以商書萬夫之長可以觀政為據謂以諸侯
 之向背觀商政之得失恐亦不若古註為徑
商罪貫盈
 貫者串物之名即今錢貫之貫貫盈者積而至盈也
[005-13a]
 古註謂惡貫已滿是矣蔡觧以貫為通恐貫通與貫
 滿各是一義
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古注云民之有過在我教不至蔡觧云過者責也百
 姓責我不正商罪此說雖於伐商為順而在字無歸
 着以語脉當從古注大意不過自任以天下於伐商
 意亦不背
王乃大廵六師
[005-13b]
 蔡氏云天子六師是時武王未備六軍於牧誓叙三
 卿可見此曰六師者史臣之辭也愚按牧誓所叙三
 卿乃指友邦冢君之三卿安得以為證若武王止三
 軍史臣安得增飾為六師而周王于邁六師及之詩
 人又何所指而言耶竊意厯數有歸天人胥應武王
 既可於伐紂何獨不可於六師然世逺莫可考且依
 經文讀之
  洪範
[005-14a]
王省惟嵗止/月之從星一章
 或云此四五紀之文錯簡在八庻徴之後盖九疇皆
 有演辭而四五紀獨無之王省惟嵗以下正叙四五
 紀之說而於庻徴無關移此置彼文義方順
二曰富
 五福不言貴而言富盖三代之法貴者始富言富則
 知其貴所謂禄以馭其富也貧富貴賤離而為四起
 於後世不能制爵禄之失游氏禮記觧云
[005-14b]
五曰惡六曰弱
 古註謂惡醜陋謂弱尫劣蔡以惡為剛之過弱為柔
 之過恐合從古註
  金縢
我之弗辟
 古註辟法也蔡氏本鄭康成音辟為避謂管叔流言
 周公避居東都及成王迎公西歸管蔡懼而反成王
 始命公出東征所以明周公之心善矣但世逺恐難
[005-15a]
 質言爾書云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未見有歸
 後再出東征之次第若居東止是避流言則罪人斯
 得亦不當即繼於居東二年之下鄭氏於七月詩序
 周公遭變亦注云管蔡流言辟居東都正義云周公
 避居東都史傳更無其事愚按管蔡流言之時未有
 東都也不知鄭氏何據而有此說若依古注以辟為
 法辟之辟則蔡仲之命云乃致辟管叔于商正與此
 辟字同
[005-15b]
  康誥
周公初基止/乃洪大誥治
 諸家皆以為成王命康叔以篇首有周公之語也然
 成王而謂叔為小子封謂乃祖文王為文考且稱其
 父為寡兄皆不通今蔡氏以篇首為洛誥錯簡王若
 曰以下為武王命叔文意方合非巨識不及此又謂
 梓材非命康叔之書盖錯簡亦良是盖惟篇首王曰
 封數語為命康叔今王惟曰至子子孫孫永保民皆
[005-16a]
 臣告君之辭甚明
  酒誥
爾大克羞耉惟君
 古說養老君之事蔡云惟君未詳且合從古說
  召誥
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徳
 古註云敬為所不可不敬之徳蔡云所處所也猶所
 其無逸之所王能以敬為所則無徃而不居敬矣古
[005-16b]
 說作一句讀所作虛字說蔡說作兩句讀所作實字
 說然古註不費力
  洛誥
朕復子明辟
 古說成王幼周公代為君辟至是復還於王蔡氏以
 康誥篇首周公作新大邑於東國洛一章為洛誥之
 篇首而以此章為公遣使告於成王復乃復命之復
 明辟乃稱成王之辭成王未嘗一日不居君位何待
[005-17a]
 於復王莾居攝潜移漢鼎皆儒者誤言復辟有以啓
 之愚謂此說不獨考正文義其有功於天下後世名
 義大矣
命公後
 舊說以洛誥命公後之語為公欲明農而成王為公
 立後於魯以留公蔡氏謂成王回鎬京而留周公於
 洛若封魯則已久方周公東征之初已有魯見費誓
 矣舊說多士本書序以為成周既成遷頑民蔡氏謂
[005-17b]
 其遷已久此乃周公治洛而告諭之辭愚按成周即
 今洛陽是為洛邑之下都保釐大臣如君陳畢公皆
 居之畢命之書曰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又曰周
 公克慎厥始君陳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終則周公
 治洛無疑凡皆合從蔡說盖朱文公師友之考訂者
 精矣
  無逸
君子所其無逸
[005-18a]
 近世諸儒皆以所為處所謂君子以無逸為所說理
 雖精愚恐讀得太重於本文似立說生意盖無逸之
 書最為明白終篇無一語埋意用字如後世苦於作
 文者之為此語若曰君子所能無逸者以先知稼穡
 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故雖身居安逸而此心
 終不敢自逸耳所字疑只是虛字平平說過如繼自
 今嗣王則其無滛于觀及時人丕則有愆先儒多以
 則字訓法則之則疑亦皆虛字平心讀之自見其無
[005-18b]
 他也又書中誕字肆字惟字多是古語助辭今誕必
 訓大惟必訓思多有不通而自為之說以形容之惟
 肆字訓故字處多協
惠鮮鰥寡
 古註云加惠鮮於鰥寡之人是鮮訓少鮮為鮮民之
 鮮合作上聲是鮮與鰥寡三字相連恐於文未順諸
 家泛言惠及鰥寡皆置鮮字於不說惟蔡氏云惠鮮
 者鰥寡之人垂首而䘮氣賚予賙給之使之有生意
[005-19a]
 是鮮為鮮活之鮮合作平聲是鮮與惠二字相連於
 文方順然蔡說微近於巧愚按詩云鮮我方將鮮亦
 上聲訓善今仍以惠鮮二字相連不必改為鮮活之
 鮮文義自協
  君奭
故殷禮陟配天
 古說升配天蔡說以陟為升遐恐未安升遐主人而
 言升配主禮而言
[005-19b]
則商實百姓
 古以商實百姓為句云使商家百姓豐實蔡氏以商
 實絶句云國有人則實而以百姓屬之下文王人罔
 不秉徳通為一句遂指百官為著姓王人為㣲臣愚
 按王人本言王者正人求多聞是也謂王人雖微序
 於諸侯之上者後世之說書中無此謂百姓為百官
 者亦後世注堯典之說晦菴已指平章百姓為畿内
 之民而蔡氏用之矣
[005-20a]
  顧命
顧命
 諸說顧回首也回顧而發命愚恐若言回顧即為回
 首而顧凡單言顧者正是目在之耳若顧諟明命顧
 畏民碞之顧亦豈回首者哉成王慿玉几命羣臣羣
 臣在其前成王無回顧之事
  畢命
旌别淑慝
[005-20b]
 殷人心不服周周公征伐定之又分治成周以慰安
 之繼以君陳更三十六年而畢公繼之尚以旌别淑
 慝為政是殷民猶未盡服必俟生長於殷世者老死
 至盡而後人心定耳東坡於多方之觧謂殷湯以下
 七王之徳深矣其論極正我朝兵不血刃以無心得
 天下而一切以恩撫之嗚呼聖哉藝祖待八國降
 王以禮而武王親斬紂使藝祖為周意殷民未必
 若是之乆擾也
[005-21a]
  君牙
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一章
 古說多謂民情難得使人主思其艱而圖其易務恤
 民情耳蔡氏以怨寒暑為小民自傷其生以圖其易
 為衣食之恐局於一端而為君之大徳亦非以衣食
 與人也在學者詳之疑合從古說為平易
  秦誓
番番良士一章
[005-21b]
 蔡氏云良士謂蹇叔勇士謂三帥諞言謂杞子先儒
 皆謂穆公悔用孟明詳其誓意盖深悔用杞子之言
 愚按於良士云我尚有於勇夫云我尚不欲於諞言
 云我皇多有蔡釋云我皇暇多有之哉以上文二尚
 字觀之語脉専歸重於諞言則蔡氏之說精矣盖穆
 公殽之師實杞子啓之也然殽之始禍雖在杞子而
 成之者實在孟明孟明違父誤君再敗秦師焚舟之
 役亦終無寸功自此秦晉連兵數十年不止殽師之
[005-22a]
 一役其罪又重於杞子亦不當以三帥並言蔡氏特
 以釋誓文之意論者不可以是薄孟明之罪
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
 蔡氏云心之所好甚於口之所言愚意若以上文若
 已有之之例似不過謂好人之彦聖如出於我耳冝
 從古說為平
 
 
[005-22b]
 
 
 
 
 
 
 
 黄氏日抄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