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64 黃氏日抄-宋-黃震 (master)


[043-1a]
欽定四庫全書
 黃氏日抄卷四十三    宋 黃震 撰
 讀本朝諸儒書
  延平李先生師弟答問
承喻涵養用力處但常存此心勿為他事所勝即欲惡
 非僻之念自不作矣
父母惟其疾之憂舊説孝子不妄為非惟疾病然後使
 父母憂恐熹言父母慈愛其子無所不至疾病人所
[043-1b]
 不免猶恐其有之以為憂則餘可知也為人子者知
 此而以父母之心為心則奉承遺體求免於虧辱者
 豈一端而已此曾子戰戰兢兢唘手足而後知免焉
 者也不逺遊遊必有方不登髙不臨深皆是此意先
 生曰所説得之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别乎熹謂犬馬不能自
 食待人而食故畜犬馬者必有以養之但不敬爾然
 則養其親而敬有所不至不㡬於以犬馬視其親乎
[043-2a]
 敬者尊敬而不敢忽怠之謂非特恭謹而已也人雖
 至愚孰忍以犬馬視其親者然㡬微之間尊敬之心
 一有不至則是所以視其親者實無以異於犬馬而
 不自知也聖人之言警乎人子未有若是之切者然
 諸家之説多不出此先生曰此恐當時只以能養為
 孝故夫子警切以告之使反諸心也苟推測至此孝
 敬之心一不存焉即䧟於犬馬之養矣孟子又有養
 口體養志之説似亦説破學者之未察處
[043-2b]
問子張學干祿先生曰古人干祿之意非後世之干祿
 也蓋胷中有所藴亦欲發泄而見諸事爾此為已之
 學也然求之有道苟未見所以求之之道一萌意焉
 則外馳矣故夫子以多聞見而闕疑殆告之又使之
 愼其餘則反求諸已也切矣
問亦足以發之義先生曰顔子深潜淳粹聞夫子之言
 即黙識心融觸處洞然自有條理故終日言但見其
 不違如愚而已退省其私則於語黙日用動容之間
[043-3a]
 皆足以發明夫子之道坦然由之而無疑也
問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
 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蓋夫子之道
 不離乎日用之間自其盡已而言則謂之忠及其及
 物而言則謂之恕莫非大道之全體雖變化萬殊於
 事為之末而所以貫之者未嘗不一也然則夫子所
 以告曾子曾子所以告其門人豈有異㫖哉而或者
 以為忠恕未足以盡一貫之道曾子姑以違道不逺
[043-3b]
 者告其門人使知人道之端恐未曽盡曾子之意也
 先生曰伊川先生有言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忠也乾
 道變化各正性命恕也體㑹於一人之身不過只是
 盡已及物之心而已曽子於日用處夫子自有以見
 之恐其未必覺此亦是一貫之理故率然問曰參乎
 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於是領㑹而有得焉輙應之曰
 唯忘其所以言也至於答門人之問止是發其心爾
 豈有二耶若以謂聖人一以貫之之道甚精微非門
[043-4a]
 人之問所可告姑以忠恕答之恐聖人之心不如是
 之支也如孟子稱堯舜之道孝弟而已人皆足以知
 之但合内外之道使之體用一源顯微無間精粗不
 二渾同盡是此理則非聖人不能是也中庸曰忠恕
 違道不逺提起此以示人相近處然不能貫之則忠
 恕自是一忠恕爾
大凢人理義之心何嘗無唯持守之即在爾若於旦晝
 間不至梏亡則夜氣存矣夜氣存則平旦之氣未與
[043-4b]
 物接之時湛然虛明氣象自可見此孟子發此夜氣
 之説於學者極有力
大率吾輩立志已定若看文字心慮一澄然之時略綽
 一見與心㑹處便是正理若更生疑即心滯礙
某曩時從羅先生學問終日相對靜坐只説文字未嘗
 及一雜語先生極好靜坐某時未有知退入室中亦
 只靜坐而已先生令靜中看喜怒哀樂未發之謂中
 未發時作何氣象此意不惟於進學有力兼亦是養
[043-5a]
 心之要
嘗愛黃魯直作濂溪詩序云舂陵周荗叔人品甚髙胸
 中洒落如光風霽月此句形容有道者氣象絶佳胸
 中洒落即作為盡洒落矣
某嘗以謂遇事若能無毫髪固滯即此心廓然大公無
 彼已之偏倚庶㡬於理道一貫
仁即是理當理而無私心即仁矣又曰仁字極難講説
 只看天理統體處便是心字亦難指説惟認取發用
[043-5b]
 處是心又曰仁者人也人之一體便是天理無所不
 備具
吾儕在今日止可於僻寂處草衣木食苟度嵗月又曰
 處此時唯儉德避難更加韜晦為得所又曰當今之
 時茍有修飭之士須大叚涵養韜晦始得
  愚按程門髙弟如謝上蔡楊龜山末流皆不免略
  染禪學惟尹和靖堅守不變其後龜山幸三傳而
  得朱文公始裒萃諸家而辨析之程門之學因以
[043-6a]
  大明故愚所讀先儒諸書始於濓溪終於文公所
  傳之勉齊以究正學之終始焉次以龜山上蔡以
  見其流雖異而源則同焉又次以和靖以見源雖
  異而其流有不變者焉次以橫浦三陸以見其源
  流之益别焉然上蔡龜山雖均為畧染禪學而龜
  山傳之羅仲素羅仲素傳之李延平延平亦主澄
  心靜坐乃反能救文公之㡬䧟禪學一轉為大中
  至正之歸致知之學毫釐之辨不可不精蓋如此
[043-6b]
  故又次延平於此以明心學雖易流於禪而自有
  心學之正者焉此書文公所親集延平之學以涵
  養為工夫以常在心目之間為效驗以脱然洒落
  處為超詣之地文公之問多本論語多先孝弟此
  皆學者所當熟味序此書者廖德明載文公之言
  謂先生隱居不仕燕閒體察黙而成之非他人能
  及若夫經綸天下之大經措諸事業時有勞逸之
  殊遇故二程因發明敬字合内外貫動靜敬附錄
[043-7a]
  云
  延平李先生行狀
先生諱侗字愿中南劔州劔浦人曾祖幹屯田郎中祖
 纁朝散大夫父渙朝奉郎先生聞郡人羅仲素先生
 得河洛之學於龜山楊文靖公之門遂往學焉從容
 潜玩有㑹于心盡得其所傳之奥退而屏居山田結
 廬水竹之間謝絶世故餘四十年簞瓢屢空怡然自
 適既以二子舉進士試吏旁郡車請迎養先生不得
[043-7b]
 已為一行㑹閩帥玉山汪公以書禮車乗來迎將講
 所疑至之日疾作卒于府治之館舎年七十一隆興
 元年十月十有五日也
 初龜山先生唱道東南士之遊其門者甚衆然語其
 潜思力行任重詣極如羅公蓋一人而已先生既從
 之學講論之餘兀坐終日以驗夫喜怒哀樂未發之
 前氣象為何如而求其所謂中者若是者既久之而
 知天下之大本者端有在乎是也蓋天下之理無不
[043-8a]
 由是而出既得其本則凡出於此者雖品節萬殊曲
 折萬變莫不該攝洞貫以次融釋而各有條理如川
 流脉絡而不可亂大而天地之所以髙厚細而品彚
 之所以化育以至經訓之微言日用之小物折之於
 此無有不得其衷者焉由是操存益固涵養益熟精
 明純一觸處洞然泛應曲酬發必中節故其言曰學
 問之道不在於多言但黙坐澄心體認天理若見雖
 一毫私欲之發亦退聽矣又其言曰讀書知其所言
[043-8b]
 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則凡聖賢之所至而吾
 所未至者皆可勉而進之以故未嘗為講解文書沙
 縣鄧廸語及先生曰愿中如氷壺秋月瑩徹無瑕非
 吾曹所及也嗚呼先生之道德純備學術通明求之
 當世殆絶倫比然不求知於世而亦未嘗輕於語人
 蓋所謂遯世不見知而不悔者先生庶㡬焉門人具
 位朱熹狀
  右錄其要也始文公之父吏部公與延平先生俱
[043-9a]
  事羅先生故文公於延平為通家子文公幼孤從
  屏山劉公問學及壯以父執事延平而已至於論
  學蓋未之契而文公每誦其所聞延平亦莫之許
  也文公簿領同安反復延平之言若有所得者於
  是盡棄其學而師事焉此嘉定甲戍黃巖趙師夏
  題卷末之畧云
  延平先生語録
羅先生少從審律先生吳國華學從見龜山乃知舊學
[043-9b]
 之差三日驚汗浹背曰㡬枉過了一生於是謹守龜
 山之學數年後方心廣體胖
以踐履為聞知
人之持身當以孔子為法孔子相去千餘載既不可得
 而親之所可見者獨論語耳
  右延平語錄羅仲素先生之從孫羅慱文所編本
  名欽佩錄然其所載多髙深間又造語如諸子之
  立論者視朱文公所編答問似不同姑錄其便初
[043-10a]
  學者一二
 
 
 
 
 
 
 
[043-10b]
 
 
 
 
 
 
 
 黃氏日抄卷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