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09 周官總義-宋-易祓 (master)


[021-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官縂義卷二十一    宋 易祓 撰
  秋官司㓂第五
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乃
立秋官司㓂使帥其屬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國
 小宰言秋官其屬六十掌邦刑而此經乃言秋官司
 㓂掌邦禁者何也先王立法止於禁過而已此司冦
 所以掌邦禁而後言刑邦國也然刑所以弼教也㓂
[021-1b]
 則敗其教之成者也縱欲敗類乃教之所棄而刑之
 所取故掌刑者謂之冦而後世亦謂之司敗是刑所
 以懲其敗類者也奚以禁為哉是不然蒙之初六曰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於上九則曰利用禦冦上下順
 也盖用刑之意本以禁暴懲之於未嘗正法之始猶
 之可也致冦而後禦雖以順用斯為末矣使不能明
 威立義俾民不迷防㣲遏萌逆折其始及䧟於罪又
 從而刑之豈為民極之意是知禁過於未然者聖人
[021-2a]
 之本心也刑以濟其禁之所不及者聖人之不得已
 也司冦所掌不先言刑而先言禁其三代本末之序
 也歟
刑官之屬大司冦卿一人小司冦中大夫二人士師下
大夫四人鄉士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
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遂士中士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
徒百有二十人
[021-2b]
縣士中士三十有二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
人徒百有六十人
方士中士十有六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
徒百有六十人
訝士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朝士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司民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三人徒三十人
司刑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021-3a]
司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約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盟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職金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

司厲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犬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賈四人徒十有六人
司圜中士六人下士十有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十有
[021-3b]
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掌囚下士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掌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司隸中士二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五人史十人胥二十
人徒二百人
罪隸百有二十人
蠻隸百有二十人
閩隸百有二十人
[021-4a]
夷隸百有二十人
貉隸百有二十人
布憲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禁殺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禁㬥氏下士六人史三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野廬氏下士六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蜡氏下士四人徒四十人
[021-4b]
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司寤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司烜氏下士六人徒十有六人
條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修閭氏下士二人胥一人徒十有二人
㝠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庶士下士一人徒四人
[021-5a]
穴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翨氏下士二人徒三人
柞氏下士八人徒二十人
薙氏下士二人徒二十人
硩蔟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剪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赤犮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蟈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021-5b]
壺涿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庭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銜枚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伊耆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大行人中大夫二人小行人下大夫四人司儀上士八人
中士十有六人行夫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四人史八人胥
八人徒八十人
環人中士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021-6a]
象胥每翟上士一人中士二人下士八人徒二十人
掌客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掌訝中士八人府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掌交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三十有二人
掌察四方中士八人史四人徒十有六人
掌貨賄下士十有六人史四人徒三十有二人
朝大夫每國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庶子
八人徒二十人
[021-6b]
都則中士一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庶子四人徒
八十人
都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家士亦如之
 秋官刑官也司冦掌刑而士師則掌禁自鄉士以至
 司隸則言其用刑者也自布憲以至銜枚氏則言其
 用禁者也序言用刑而掌戮必在其後序言用禁而
[021-7a]
 禁殺戮必居其先是為政尤惡於用殺也此特刑禁
 之職而已若大行人掌客之類則疑於春官之掌禮
 者也朝士掌交之類則疑於夏官之掌政者也不列
 於春夏二官而必列於司冦刑官之屬者盖刑非所
 以為刑也止其刑於禮文之始制其刑於政治之後
 設官之意如此其聖人折民惟刑之義歟
大司寇之職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詰四方一曰
刑新國用輕典二曰刑平國用中典三曰刑亂國用重
[021-7b]

 大司宼之三典即太宰之刑典典常也舉皇極之道
 而時措於天下故三者皆謂之典以刑邦國則近者
 修刑以正之以詰四方則逺者修辭以詰之逺近不
 同同於三典而已一曰刑新國者新造之國服教未
 乆故其典主乎輕此成王命康叔撫殷民之意二曰
 刑平國者已治之國教化素孚故其典主乎中此成
 王命君陳尹東郊之意也三曰刑亂國者悖亂之國
[021-8a]
 不共王畧故其典主乎重此成王命周公征四國之
 意也是三典者新國亂國或輕或重惟平國獨得輕
 重之中以聖人用刑之意推之則輕者所以進其善
 重者所以懲其惡皆所以為中也書曰咸中有慶
以五刑紏萬民一曰野刑上功紏力二曰軍刑上命紏
守三曰鄉刑上徳紏孝四曰官刑上能紏職五曰國刑
上愿紏㬥
 五刑專主乎刑典而其實則參六典之職盖六卿分
[021-8b]
 職各帥其屬以倡九牧固所以為民極之建然建之
 使必行於天下行之使必範於後世者實大司冦之
 正其刑典者也乃建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
 萬民則用野刑焉野刑雖六遂之刑然田萊溝涂之
 事城郭井邑之事無非闗乎事官之職凡役民以作
 其事者以成功為上也以不致力為紏也故曰上功
 紏力乃建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則用
 軍刑焉軍刑雖軍旅之刑然師田行役之政追胥守
[021-9a]
 禦之政無非闗乎政官之職凡役民以立其政者以
 用命為上也以不死守為紏也故曰上命紏守乃建
 教典以安邦國以教官府以擾萬民則用鄉刑焉鄉
 刑雖六鄉之刑然六徳六行之教五禮六樂之教無
 非闗乎教官之職凡役民以行其教者以成徳為上
 也以不致孝為紏也故曰上徳紏孝乃建治典以經
 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則用官刑焉官刑雖官府
 之刑然攷貳殷輔之治府史胥徒之治無非闗乎治
[021-9b]
 官之職凡役民以立其治者以用能為上也以不稱職
 為紏也故曰上能紏職乃建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
 官以諧萬民則用國刑焉國刑雖王國之刑然君臣
 父子之禮祭祀賔客之禮無非闗乎禮官之任凡役
 民以踐其禮者以恪愿為上也以不致恭為紏也故
 曰上愿紏恭上者各有所上也紏者紏其渙㪚者也
 曾子曰上失其道民㪚乆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
 喜蓋渙散非用刑之時而刑之所紏期於無渙散而
[021-10a]
 已此六典並建於天下而納天下於皇極之域聖人
 制刑之本意也
以圜土聚教罷民凡害人者寘之圜土而施職事焉以
明刑耻之其能改者反于中國不齒三年其不能改而
出圜土者殺
 圜土獄城也罷民則困而不學民斯為下者也過麗
 於法害加於人聚而教之寘於圜土有仁而生之之
 道故謂之教施職事則以其所能而勞苦之耻以明
[021-10b]
 刑明書其罪惡而愧辱之如是而能改則庶㡬乎可
 與為善也故反于中國反于中國者反于鄉里也鄉
 里謂之中國者周以圜土代五流之法有絶於中國
 之義於是乎反于中國三年不齒則雖可與為善而
 未能保其必善當是時也州長屬民而讀法者屢矣
 而罷民不在所聽黨正屬民而飲酒者屢矣而罷民
 不在所序年運而徃亦既乆矣昔之不善固將自化
 然後齒之倫類不為辜民日月至而心不化焉逸而
[021-11a]
 出諸圜土則殺之殺之非不仁措民於必善而已聚
 而教之仁也出而殺之義也聖人之意仁之至義之
 盡也
以兩造禁民訟入束矢於朝然後聼之以兩劑禁民獄
入鈞金三日乃致於朝然後聼之
 獄訟非聖人之得已也故先之以禁禁則止其刑於
 未然奚以兩造兩劑為哉兩造謂各有争辨而皆至
 於公兩劑謂各執其書以相參騐聖人特設是法而
[021-11b]
 已乃所以禁之也或争而不已必至於訟訟而不已
 必至於獄是訟者不特兩造而已必入束矢示其直
 而不曲也不入則是自報其不直故入束矢而後為
 之聼其訟獄者亦不特兩劑而已必入鈞金示其堅
 而不變也不入則是其情猶可變故入鈞金而後為
 之聼其獄聖人之謹於獄訟者如此然訟則入束矢
 而即聼固欲息民之訟獄則入鈞金必待三日而後
 聼猶不忍置民於獄是皆聖人不得已之意也
[021-12a]
以嘉石平罷民凡萬民之有罪過而未麗於灋而害於
州里者桎梏而坐諸嘉石役諸司空重罪旬有三日坐
期役其次九日坐九月役其次七日坐七月役其次五
日坐五月役其下罪三日坐三月役使州里任之則宥
而舍之
 上經云罷民害人而麗於法者此則未麗於法而不
 可以法加者也雖無大罪可寘圜土若舍而弗治則
 亦有害於州里之善俗於是平之以嘉石謂石雖嘉
[021-12b]
 而抑之於外朝之左所以耻之也且桎梏而坐外累
 其形役諸司空内苦其心坐以日計焉已不勝其耻
 况役而進於月者薾然疲困而莫知所自耻而懲也
 至矣使州里任之宥而舍之非特教罷民亦所以勸
 州里
以肺石逹窮民凡逺近惸獨老幼之欲有復於上而其
長弗逹者立於肺石三日士聼其辭以告於王而罪其

[021-13a]
 肺氣之藏也凡人得志則喜失志則悲不得其平則
 鳴皆氣有以使之而實内托於肺者也故逹窮民者
 謂之肺石朝士寘之於外朝九棘之右凡窮民欲有
 復於上而其長弗逹者立於肺石三日士聼其辭而
 告於上而罪其長然大僕建路鼓於大寝之門外而
 欲窮民之速逹且甚於遽令而此則三日而後聴何
 也為罪其長者設也罪其長而不遲之以待其辭之
 定則下瀆其上而上無以信於下矣非此族也速逆
[021-13b]
 以逹何容心焉
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邦國都鄙乃縣刑象之灋于象
魏使萬民觀刑象挾日而歛之
 治教與政皆布之而後歛者也而刑象之法為尤重
 布之而使斯民有逺罪之心歛之而使斯民無黷刑
 之心則聖人重刑尤有甚於治教與政也
凡邦之大盟約涖其盟書而登之于天府大史内史司
㑹及六官皆受其貳而藏之
[021-14a]
 盟約二事也約為之信書而已盟則㰱牲焉大司冦
 兼言之則宜兼掌其事今以盟書為重而不及乎約
 以司約大史見之也大史於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有
 約劑者藏焉以貳六官司約於大約劑書於宗彛小
 約劑書於丹圖若大亂則六官辟藏非不藏其貳於
 六官也畧焉而已矣惟盟書則事大而體重大司冦
 則職嚴而令肅弗信則人弗保也盟於神者其可已
 乎弗敬則神弗福也涖其書者其可已乎於是登乎
[021-14b]
 天府而藏之與玉鎮大寳器同寳於萬世此書之正
 者也史掌官書以賛治司㑹則以攷治為職六官則
 治教政刑禮事之掌又以攷信焉皆受其貳而藏之
 以待其不信者質之是以公而任乎天者也豈約劑
 可以並言哉
凡諸侯之獄訟以邦典定之凡卿大夫之獄訟以邦灋
㫁之凡庶民之獄訟以邦成斷之
 太宰以典待邦國之治以法待官府之治以官成待
[021-15a]
 萬民之治太宰治官之長故以之待其治大司冦刑
 官之長故又以之聼其獄訟也
大祭祀奉大牲若禋祀五帝則戒之日涖誓百官戒于
百族
 王氏詳說援郊特牲曰卜之日王立于澤親聼誓命
 受教諌之義也獻命庫門之内戒百官也太廟之命
 戒百姓也百官云者百執事也百姓云者王之族姓
 也族姓與祭則重於百執事矣故戒百官於庫門之
[021-15b]
 内而戒百姓於太廟之内正所以辨親䟽也然祭之
 前期十日有誓有戒曰誓則重於戒也太宰祀五帝
 則掌百官之誓戒與其具修小宰以法掌祭祀之戒
 具小宰言戒而不及誓則誓之重於戒也明矣夫祭
 莫重於齊齊莫重於誓戒誓百官者太宰也涖其誓
 者大司冦也夫豈以大司冦涖太宰者哉涖者百官
 之聼誓於太宰云爾賈氏以為大司冦不得涖太宰
 遂謂誓者餘小官也失之矣是賈氏有見於太宰而
[021-16a]
 無見於大祭祀也百官言誓而百族言戒則又知百族
 無與於執事有與於從祭此所以聼戒而不聼誓也
 或謂互文見義又失之矣
及納亨前王祭之日亦如之奉其明水火凡朝覲㑹同
前王大䘮亦如之
 大司冦以刑官前王禮也尊天子之威儀一臣下之志
 慮而已納亨及祭尚其嚴也朝覲㑹同尚其肅也大
 䘮尚其哀也此前王之禮所係為甚重然明水火之
[021-16b]
 奉與否者朝覲㑹同䘮紀則以人道言之祭祀之禮
 則以神道言之各當於禮而已矣
大軍旅涖戮于社凡邦之大事使其屬蹕
 軍旅之事用命賞于祖不用命戮于社社隂祀也刑
 隂類也以刑官之長而涖其戮重之也凡邦之大事
 蹕止行者乃其餘事不必親也使其屬而已
小司冦之職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一曰詢國
危二曰詢國遷三曰詢立君其位王南鄉三公及州長
[021-17a]
百姓北面羣臣西面羣吏東面小司冦擯以叙進而問
焉以衆輔志而弊謀
 王朝有三燕朝在路門之内治朝在路門之外外朝
 在庫門之外致萬民而詢外朝之政也詢者咨於人
 者也洪範曰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
 庶人謀及卜筮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
 同謂致萬民而詢者卿士庶人咸在也以致萬民為
 主焉國危則謀安國遷則謀居國立則謀嗣三者國
[021-17b]
 之大事也其利害在君而不在民其可否在民而不
 在君於是而詢焉王南鄉以臨之三公及州長百姓
 北面羣臣西面羣吏東面羣臣羣吏左右其事而已
 上言三公中言州長下言百姓則六鄉之官皆預也
 三公答王者也州長帥民者也百姓則謀之所自出
 者也三年賔興而衆賓在鄉老之後外朝之政而百
 姓在三公州長之後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
 輕得乎天子而為諸侯得乎丘民而為天子於是可
[021-18a]
 見也小司冦擯以叙進而問焉以衆輔志而弊謀則
 又以王志為主而輔之以衆以衆謀為稽而弊之於
 王議其盡天下之心乎
以五刑聽萬民之獄訟附于刑用情訊之至于旬乃弊
之讀書則用灋
 五刑者墨也劓也宫也剕也殺也以是聽獄訟則當
 求其罪之所麗得其所麗之罪未遽用法也特附于
 刑而已然人情之在天下固有隂慝隠惡出於法制
[021-18b]
 之外者亦有法理嚴宻而中心實不然者此貴乎用
 情訊之也至於旬乃弊之則又遲之以乆必欲得其
 情而後已與書言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時同意
 讀書則用法者弊其罪則讀其服罪之書讀其服罪
 之書則用法而已何者以其法之當於情故也
凡命夫命婦不躬坐獄訟凡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
 貴貴親親之義也義見掌囚掌戮
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
[021-19a]
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在心為志感而為情發而為聲此以五聲聽獄訟而
 求民情宜也以辭為聲可也色氣耳目何以謂之聲
 大抵言者心之聲也凢人之不善雖欲揜蓋覆䕶於
 其外而其實不外乎此心形見之間是以心不直者
 其辭枝心不實者其色赧心不誠者其氣亂心不正
 者其耳多惑心不眀者其目多耗聽是四者皆於其
 辭而察之非其辭之寓于色氣耳目也乃其心之不
[021-19b]
 容隠於言而形於色氣耳目也後世知是理者鮮矣
 獄訟滋繁何以得其情乎
以八辟麗邦灋附刑罰一曰議親之辟二曰議故之辟
三曰議賢之辟四曰議能之辟五曰議功之辟六曰議
貴之辟七曰議勤之辟八曰議賔之辟
 君謂之辟制法者也制法而不制於法威福所自出
 故也作威則刑誅之作福則赦宥之刑誅赦宥為未
 定故八法在所可議者謂之辟所謂八辟者即大宰
[021-20a]
 八統是已曰親曰故曰賢曰能曰功曰貴曰勤曰賔
 是八者皆教化之所自出不幸而䧟於罪戾則法有
 所不可加先王何以處之於邦法曰麗於刑罰曰附
 所謂附麗者非取必於法也以八辟議之而已是以
 八辟有大議而不私者君以義制者也庶民有常法
 而不議者臣以事守者也斯可以言惟辟作福惟辟
 作威矣
以三刺斷庶民獄訟之中一曰訊羣臣二曰訊羣吏三
[021-20b]
曰訊萬民聼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
 刺殺也不曰殺而曰刺者刺有探取之義盖獄訟雖
 成而聖人之心猶以為未安必探取乎民情以求至
 當之理焉於是有三刺以斷庶民獄訟之中一曰訊
 羣臣二曰訊羣吏三曰訊萬民而聼民之所刺宥者
 是以訊萬民為主也以訊萬民為主而必先之以羣
 臣羣吏者是臣吏可以逹天下之民情者也由是羣
 臣皆曰可殺羣吏皆曰可殺勿聽萬民皆曰可殺見
[021-21a]
 可殺焉然後殺之群臣皆曰可宥勿聼羣吏皆曰可
 宥勿聼萬民皆曰可宥見可宥焉然後宥之此上服
 下服之刑所由以施也上服服刑之重者也下服服
 刑之輕者也宜殺而服上刑故謂之刺宜殺而服下
 刑斯謂之宥兹非以民情之中為獄訟之中乎
及大比登民數自生齒以上登于天府内史司㑹冡宰
貳之以制國用
 小司徒頒比法而登民數主乎民而言也小司冦於
[021-21b]
 大比而登民數主乎刑而言也蓋至於三年大比則
 民之登耗損益亦已多矣此小司冦所以登萬民之
 數所謂登民數自生齒以上男子八月生齒八嵗而
 齓女子七月生齒七歲而齓民之蕃育於是乎始此
 登民數所以必取乎生齒以上今攷下經司民之職
 曰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於版又曰及三
 年大比以萬民之數詔司冦是司冦受其數於司民
 之官而於孟冬祀司民星之時乃獻其數于王而後
[021-22a]
 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刑官之致重於民數者如此不
 特刑官重之而已冡宰於刑官登民數之後又為之
 貳其數而制國用焉蓋古者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
 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冡宰以三十年通制國用而
 大比之制國用實所以為三十年盈虚歛散之儲也
 内史於此貳之則以其所掌者㑹計之書司㑹於此
 貳之則以其所掌者㑹計之事二官卑而列於始冡
 宰尊而繼於後非以統百官之任而統其成者歟由
[021-22b]
 是觀之民之盛衰係乎刑故司冦登民數於地官大
 比之時財之豐耗出於民故冡宰制國用於刑官登
 民數之後數官聫事而合治皆所以重乎民者也
小祭祀奉犬牲凡禋祀五帝實鑊水納亨亦如之大賓客
前王而辟后世子之䘮亦如之小師涖戮凡國之大事
使其屬蹕
 此皆所以貳大司冦也大司冦奉犬牲於大祭祀之
 時此則於小祭祀奉之大司冦於禋祀五帝則涖誓
[021-23a]
 戒及納亨前王此則為之實鑊水大司冦於朝覲㑹
 同前王此則大賔客前王而加之以辟大司冦於大
 軍旅涖戮此則於小師涖戮卑者任其勞而不敢尸
 其大也若大司冦蹕邦事則通乎國邑此蹕國事則
 止於國中之事其帥屬則一而已
孟冬祀司民獻民數於王王拜受之以圖國用而進退

 此經言獻民數於孟冬祀司民之日而下經司民之
[021-23b]
 職亦曰三年大比以萬民之數詔司冦司冦及孟冬
 祀司民之日獻其數於王其說頗同疑所謂孟冬祀
 司民者即下經三年大比之孟冬祀司民也然下經
 司民之職言大比登民數者與此上經之說合而此
 經别出於上經大比登民數之後則知此所謂孟冬
 祀司民者每嵗之孟冬而已蓋軒轅之角有大民小
 民之星每嵗孟冬祀之當是時也司民雖書生齒以
 上而未之獻小司冦雖獻民數而未登于天府止以
[021-24a]
 為每嵗圖國用之計所謂圖國用而進退之者王制
 曰冡宰制國用必於嵗之杪五榖皆入然後制國用
 用地小大視年之豐耗此亦圖國用之意然王制歸
 之於冡宰而此經屬之於小司冦者小司冦因民數
 而進退之則謂之圖國用其聨事合治一也又至於
 三嵗大比小司冦復於其孟冬祀司民之日取司民
 所獻之民數而獻之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冡宰
 復與内史司㑹貳之以制國用其先後之序如此
[021-24b]
嵗終則令羣士計獄弊訟登中于天府
 羣士者鄉士以下皆掌獄訟之士也然有未成之獄
 訟有已成之獄訟嵗終所令則謂其成者計稽也弊
 斷也稽其一嵗之獄幾何㫁其訟之當否幾何其獄
 訟之已成而合乎法者謂之中羣士入之于小司冦
 小司冦登之于天府與天府之受治中同義重之也
正嵗率其屬而觀刑象令以木鐸曰不用灋者國有常
刑令羣士乃宣布于四方憲刑禁乃命其屬入㑹乃致
[021-25a]

 此經與小宰之帥屬觀治象小司徒之帥屬觀教象
 同意然特憲禁令于王宫與六鄉四郊而已若司冦
 之職本以刑禁詰四方故宣布而憲于四方焉乃命
 其屬入㑹致事者王氏謂官以嵗終入其書獨司冦
 以正嵗入之所以謹其始非也乃者繼事之辭令羣
 士乃宣布于四方以終嵗期之至大宰受㑹之時乃
 命其屬入㑹乃致事所以紀小司冦一職之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