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09 周官總義-宋-易祓 (master)


[029-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官總義卷二十九    宋 易袚 撰
陶人爲甗實二鬴厚半寸脣寸盆實二鬴厚半寸脣寸
甑實二鬴厚半寸脣寸七穿鬲實五觳厚半寸脣寸庾
實二觳厚半寸脣寸
 陶所以凝土而爲器者也古之所尚者瓦器所謂有
 虞氏尚陶是已後世之文靡矣然陶復陶穴見於興
 王之初泰尊山罍不忘反始之意此陶人所由設也
[029-1b]
 甗無底而用之以蒸者也盆分物而用之以盛者也
 甑有底而亦用以蒸者也鬲用以烹者所以通水火
 之氣也庾用以量物所以共蒸烹之用也鬲獻其氣
 甗能受焉故無底以爲用鬲通水火之氣而甑能通
 火氣焉故有底而爲七穿其深淺厚薄陶人皆有定
 制鬴者傳以四區爲鬴則鬴之所容六㪷四升也甗
 甑與盆皆實二鬴則倍於六㪷四升矣觳者經以爲
 豆實三而成觳則觳之所容三㪷也鬲實五觳則爲
[029-2a]
 十五㪷庾實二觳則爲六㪷矣惟庾之實經傳多異
 據經庾實二觳爲六㪷若孔子言與之庾而馬註以
 爲十六㪷申豐言粟五千庾而杜註亦以爲十六㪷
 即爾雅所謂二釡有半謂之庾者也要之庾有二灋
 不可以一律論
旄人爲簋實一觳崇尺厚半寸脣寸豆實三而成觳崇

 簋以盛黍稷簠以盛稻粱稻粱加膳也而貴者用之
[029-2b]
 黍稷常食也而上下通用之掌客之待諸侯用簠有
 差而簋皆十有二其别如此此旊人所以獨言爲簋
 以其爲常用之器故也簋實一觳繼以豆實三而成
 觳者豆謂瓦豆非金木之豆周家金木之豆皆四升
 即齊晏子所言與醢人言四豆之實是也惟梓人之
 瓦豆爲十升以旊人所言爲梓人十升之瓦豆豆實
 三而成觳則簋實一觳爲所容三㪷矣
凡陶旊之事髺墾薜㬥不入市器中膞豆中縣膞崇四
[029-3a]
尺方四寸
 搏埴之功柔則坯剛則甈貴於剛柔得中而已髺如
 髪之髺言其聚而亂墾如土之墾言其𤼵而分薜言
 其破裂而不全㬥言其墳起而不堅皆非剛柔之得
 中者也於是器欲中膞豆欲中縣膞者植木於鈞之
 旁既拊泥而轉其鈞則擬度以爲灋欲其與膞相應
 此器之所以爲正若夫爲豆則其本在柄縣繩於其
 側欲其柄之直與繩相應此豆之所以爲善然中縣
[029-3b]
 易見而中膞難知不可過於崇亦不可過於方故曰
 膞崇四尺方四寸
梓人爲筍虡天下之大獸五脂者膏者臝者羽者鱗者
宗廟之事脂者膏者以爲牲臝者羽者鱗者以爲筍虡
外骨内骨卻行仄行連行紆行以脰鳴者以注鳴者以
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胸鳴者謂之小蟲之屬
以爲雕琢厚脣弇口出目短耳大胸燿後大體短脰若
是者謂之臝屬恒有力而不能走其聲大而宏有力而
[029-4a]
不能走則於任重宜聲大而宏則於鍾宜若是者以爲
鍾虡是故擊其所縣而由其虡鳴鋭喙決吻數目顅脰
小體騫腹若是者謂之羽屬恒無力而輕其聲清揚而
逺聞無力而輕則於任輕宜其聲清揚而逺聞於磬宜
若是者以爲磬虡故擊其所縣而由其虡鳴小首而長
摶身而鴻若是者謂之鱗屬以爲筍
 禮書曰植者爲虡横者爲筍筍之上有崇牙所以縣
 之也虡之上設業以象業成於上而樂作於下也業
[029-4b]
 之上植羽以羽爲南方之屬而禮樂文明之象也詩
 所謂設業設虡崇牙樹羽是已盖樂之在天下笙管
 之屬其聲尚鳥鼓鏞之屬其聲尚獸非特其聲也其
 形然也是故天下之大獸五脂者膏者臝者羽者鱗
 者脂凝而膏釋即牛羊與豕之屬其味可以祭故取
 以爲牲而用之於宗廟梓人必先言脂與膏者所以
 别臝與鱗羽之爲筍虡也臝者先儒以爲虎豹貔&KR2269
 之屬或以爲毛物而非臝物然以下經考之則正謂
[029-5a]
 虎豹貔&KR2269之屬以至羽者爲禽鳥之屬鱗者爲龍魚
 之屬三者皆施之筍虡以致其飾又不特此三者而
 已凡天下之㣲而謂之小蟲者外骨龜之屬内骨鼈
 之屬卻行螾衍之屬仄行蠏之屬連行螘之屬紆行
 蛇之屬脰鳴鼃黽之屬注鳴精蛚之屬旁鳴蜩蜺之
 屬翼鳴𤼵皇之屬股鳴蚣蝑之屬胸鳴榮原之屬皆
 極其工巧而見於雕琢之用亦足以見其樂之至和
 者無㣲而不備也此經既詠言筍虡之飾故復詳言
[029-5b]
 所以爲筍虡之制鍾者樂器之重者也非其聲之大
 而宏恒有力而任重者宜不足以稱之故臝物以爲
 鍾虡磬者樂器之輕者也非其聲之清揚而逺聞恒
 無力而任輕者宜不足以稱之故取羽物以爲磬虡
 筍之横貫於虡之中者欲其纎而圓也非小首而長
 摶身而鴻者不足以稱之故取鱗物以爲筍夫筍虡
 之制既象鳥獸之形及擊其所縣則亦若鳥獸之聲
 與之相應昔后夔之言樂曰鳥獸蹌蹌及樂之成則
[029-6a]
 又曰鳯凰來儀百獸率舞雖至和所感如此亦其樂
 制之善以類感類宜爾哉
凡攫閷援簭之類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深其
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則於眡必撥爾而怒苟撥爾而
怒則於任重宜且其匪色必似鳴矣爪不深目不出鱗
之而不作則必穨爾如委矣茍穨爾如委則加任焉則
必如將廢措其匪色必似不鳴矣
 梓人之爲筍虡必飾以鳥獸之形者取其形也亦取
[029-6b]
 其聲焉盖鳥獸之聲出於天機之自然而非人力之
 所能爲今擊其所縣而由其虡鳴則虡之鳴與樂相
 應此攫閷援簭之類古人必審其形而不苟於制作
 也攫言其便捷而攫物閷言其纖利而閷物援言其
 力之攀而取簭言其吻之嚙而食深其爪則爪必長
 而曲出其目則目必露而瞪作其鱗之而則頰&KR1867
 間其勢起而直如是則勇敢摯速之狀與夫踴躍奮
 迅之勢盖已黙寓於制作之間及其用之非特其力
[029-7a]
 足以任重且其匪然之色著見於文采則擊其所縣
 而必似鳥獸之鳴非果鳴也制作侔乎造化則物之
 無聲者亦疑於有聲者矣
梓人爲飲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獻以爵而酬以觚
一獻而三酬則一豆矣食一豆肉飲一豆酒中人之食
也凡試梓飲器鄉衡而實不盡梓師罪之
 飲器所以行禮也勺言其所受也故曰勺一升爵言
 資於尊者也故曰爵一升惟觚之說先儒以為觶盖
[029-7b]
 引韓詩之說曰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苟以
 爲觚則一獻三酬不足以當一斗之數故改觚爲觶
 其說誠當且天下之禮主獻賔賔酢主人主人復酬
 賔今止言一獻三酬爲一斗之實而不及酢者專以
 待賔為義且為中人之食設也盖中人之食以一獻
 三酬為一斗不當言豆故先儒改豆為斗此却不必
 改也古之為豆有三有以金為之者有以木為之者
 有以瓦爲之者以金爲豆其實四升齊晏子所言是
[029-8a]
 也以木爲豆其實亦四升醢人四豆之實是也惟考
 工記所言以瓦爲豆者與金木不同其實乃至十升
 旊人言豆實三而成觳是也梓人之豆十升即瓦豆
 矣先儒不知瓦豆之制異於金木之豆而或者又泥
 於旊人十升之說且謂金木之豆皆十升尤非通論
 是知十升之瓦豆誠天下之中制所以爲中人之食
 不可過也不可不及也凡試梓飲器鄉衡而實不盡
 梓師罪之者梓師梓人之長也衡平也向口既平而
[029-8b]
 中之所實尚不盡則其制必不中乎度梓師罪之求
 其器之善而已矣
梓人爲侯廣與崇方參分其廣而鵠居一焉上兩个與
其身三下兩个半之上綱與下綱出舌尋縜寸焉
 梓人爲侯者三射之侯也古者天子之禮有燕射有
 賔射有大射而梓人所言者主乎大射之侯何以知
 之以其言鵠而知之也鄭康成曰大射之侯用鵠賔
 射之侯用正燕射之侯用質不言賔射之正燕射之
[029-9a]
 質而獨言大射之鵠舉一以該三者也廣與崇方謂
 侯中也以大射九十弓言之六尺爲弓合九十弓則
 天子虎侯凡五丈四尺取弓之二寸以爲侯中則凡
 丈有八尺高與廣等故三分其廣而鵠居一鵠棲侯
 中以爲的者也以皮爲之居侯中三分之一則鵠凡
 六尺矣上兩个與其身三下兩个半之者身即躬也
 个即幹也鄉射禮曰倍中以爲躬倍弓以爲左右舌
 下舌半上舌即所以爲兩个也身在中而居一分兩
[029-9b]
 个在左右而居二分故曰與其身三倍中以爲躬則
 躬之廣凡三丈有六尺倍弓以爲左右舌則上兩个
 之廣凡七丈二尺侯之制上廣而下狹上兩个各出
 丈八尺下兩个半之各出九尺除兩畔之丈八尺正
 合五丈四尺之制則躬夾中个夾躬在上下各一幅
 先儒謂用布三十六丈是已此以天子虎侯爲言者
 也若夫糝侯七十弓則其中爲丈四尺其躬爲二丈
 八尺其兩个爲五丈六尺其鵠爲四尺三分寸之二
[029-10a]
 豻侯五十弓則其中爲丈其躬爲二丈其兩个爲四
 丈其鵠爲三尺三寸三分寸之一矣非特大射三侯
 爲然雖賔射燕射之侯用正用質之不同而其廣狹
 短長皆可以類推之若夫上綱與下綱出舌尋縜寸
 焉者此又三射之後與夫三侯二侯一侯之所同也
 綱所以持侯而繫於植縜所以持綱而繫於侯上綱
 與下綱出舌皆八尺者以象人張臂之義縜寸者以
 象人伸指之義盖臂爲尋而指爲寸皆近取諸身者
[029-10b]
 也至於侯制上廣下狹後鄭亦以爲取象於人張臂
 八尺張足六尺是矣
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張五采之侯則逺國屬張獸
侯則王以息燕
 此正言三射之侯也大射謂之皮侯者司裘所謂熊
 虎豹之類是已賔射謂之五采之侯者射人所謂五
 正之類是已燕射謂之獸侯者鄉射記所謂天子熊
 侯白質諸侯麋侯赤質之類是已於皮侯而棲鵠則
[029-11a]
 知五采之侯其中為朱獸侯之中爲熊麋虎豹鹿豕
 之象方其春之擇士於射宮也以觀諸侯貢士之實
 其春以功歟方其行賔射以待諸侯之朝覲也以示
 吾文德洽四國之意其逺國屬歟至於燕射而用獸
 侯也以見去天下之害而享天下之樂其王以息燕
 歟餘見司裘大射義
祭侯之禮以酒酺醢其辭曰惟若寜侯毋或若女不寜
侯不屬於王所故抗而射女強飲強食詒女曾孫諸侯
[029-11b]
百福
 侯之爲侯非止射侯而已内能受矢外能蔽人者爲
 射之侯屏蔽王室所愾者亦爲天子之侯使諸侯而
 安其爲侯則幾矣其或不能安其爲侯不能奉承乎
 王命則司馬九伐之法在所必及故託其辭於祭侯
 曰抗而射女爾諸侯可不知所戒乎誠能安其爲侯
 謹守臣節則富貴可以長守故曰強飲强食詒女曽
 孫諸侯百福然天子能與人以福而不能與人以非
[029-12a]
 所當福諸侯能𫉬福於天子而不能違分以求福此
 詒女百福雖曰詒之自上而所謂惟若寜侯者實諸
 侯之自求多福者也
廬人爲廬器戈柲六尺有六寸殳長尋有四尺車㦸常
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
 兵有五而弓矢不與焉曰戈曰殳曰㦸曰酋矛曰夷
 矛凡五也先王之軍制五人爲伍即一伍之中而五
 兵具焉若弓矢則夫人皆有之字說云凡伍用兵逺
[029-12b]
 則弓矢射之近則矛者勾之勾之矣然後殳者擊之
 戈㦸刺之則弓矢爲五兵之用可知矣夫弓矢之官
 在夏官則有司弓矢掌之在攷工則有弓人矢人爲
 之其兵車則又輿人輪人輈人等為之其五兵則又
 有攻金之工冶氏等爲之今廬人雖言五兵六建然
 廬器非兵車亦非專言五兵也特爲五兵之廬器而
 巳廬器謂柲也柲柄也序言秦無廬而鄭氏謂秦多
 細木善作矜柲賈氏亦謂柄之長短皆通刄爲尺數
[029-13a]
 而言八尺曰尋倍尋曰常皆約車有六等之數以四
 尺爲差而知之也凡利兵莫短於戈莫長於夷矛故
 戈柲六尺有六寸車㦸常則丈有六尺矣矛所以勾
 則宜長於㦸故酋矛常有四尺則其長二丈矣夷矛
 三尋則其長二丈四尺矣殳持以擊則長短宜適中
 故長尋有四尺酋言就也以夷矛三尋爲長之極酋
 矛之長則近而就之矣故曰酋矛夷言傷也以夷矛
 極長句則有及而傷物爲易故曰夷矛此有夷矛而
[029-13b]
 不言車軫故輿人同謂之六建序言車軫而不言夷
 矛故輿人同爲六等之數是序言其用而廬人言其
 制也惟廬人言其制故五兵無一之不備惟序言其
 用故迤其戈柲以寓止戈之意去其夷矛以示無傷
 人之心由是推之先王豈樂於用五兵哉
凡兵無過三其身過三其身弗能用也而無已又以害
人故攻國之兵欲短守國之兵欲長攻國之人衆行地
逺食飲飢且渉山林之阻是故兵欲短守國之人寡食
[029-14a]
飲飽行地不逺且不渉山林之阻是故兵欲長
 五兵之制必其器有便於人而安於其用也故人長
 八尺自戈柲既建而迤之上皆以四尺爲差至夷矛
 三尋而後三其身故云無過三其身此定制也不及
 乎此則人不便於器過乎此則器反爲人之害其長
 短不可易矣今此言攻國守國復有長短之制非於
 定制之中而復有増損於其間也兵莫短於戈與殳
 故攻國者用之兵莫長於㦸與矛故守國者用之各
[029-14b]
 欲其器之便於人而已
凡兵句兵欲無彈刺兵欲無蜎是故句兵椑刺兵摶&KR0795
兵同彊舉圍欲細細則校刺兵同彊舉圍欲重重欲傅
人傅人則宻是故侵之
 句兵指矛而言也刺兵指戈㦸而言也&KR0795兵指殳而
 言也鄭氏以戈㦸爲句兵以矛爲刺兵復謂&KR0795兵爲
 改句言&KR0795其失甚矣字說曰矛者句之殳者&KR0795之戈
 㦸者刺之盖舉此經所謂句兵&KR0795兵刺兵而言之也
[029-15a]
 句兵欲無彈彈謂掉也掉則不能引之使來故欲無
 彈刺兵欲無蜎蜎謂撓也撓則不能中之使深故欲
 無蜎惟欲無彈故句兵椑謂方而隋圓者也惟欲無
 蜎故刺兵搏謂圎而不滯者也至於殳則又謂之&KR0795
 兵以長丈有二尺而上無刄焉止可以&KR0795人故曰&KR0795
 兵&KR0795兵同彊者謂上下及中央皆同於堅勁也所謂
 舉圍者又自人之所操用者言之操細以&KR0795則便而
 能敵校者能敵之謂也操重以刺則着而無失傅言
[029-15b]
 其着也密言其無失也是故侵之侵之者勝之也廬
 器至此可謂其制精其用利矣
凡爲殳五分其長以其一爲之被而圍之參分其圍去
一以爲晉圍五分其晉圍去一以爲首圍凡爲酋矛參
分其長二在前一在後而圍之五分其圍去一以爲晉
圍參分其晉圍去一以爲刺圍
 此經言殳與酋矛而不言戈㦸夷矛以類推之而已
 鄭氏以廬器爲矜柲柲言其柄而矜言所執之地也
[029-16a]
 凡爲殳五分其長以其一爲之被而圍之正其所執
 之地以手所被故曰被其實矜也以殳之被爲所執
 之地則酋矛之三分其長二在前一在後而圍之者
 亦所執之地也圍之者圜之也於此圜之則非所執
 之地其不圜也明矣非所執之地而不圜即鄭氏所
 謂凡矜八觚是也舉殳與酋矛之圜則戈也㦸也夷
 矛也其圜亦可知即鄭氏所謂戈㦸之矜所圍如殳
 夷矛如酋矛是也殳之被圍二尺四寸矣三分去一
[029-16b]
 以爲晉圍則一尺六寸矣矛與戈㦸雖長短不同皆
 可以是推焉所謂晉圍者指其在下言之也所謂首
 圍者指其在上言之也所謂刺圍者指其上銳者言
 之也於殳言首以其上無刄直指其首而已於矛言
 刺以上有所入故以銳名之鄭氏以矛爲刺兵其誤
 正本諸此晉之爲言進也其用在下故以爲名記曰
 進戈者前其鐏進矛㦸者前其鐓不以刄向人也銳
 底曰鐏平底曰鐓其實皆晋也知此則五兵皆可知矣
[029-17a]
凡試廬事置而揺之以眡其蜎也灸諸墻以眡其橈之
均也横而摇之以眡其勁也六建既備車不反覆謂之
國工
 考工言車有六等之數而後言察車之道廬人言六
 建既備言試廬之事其實一也置猶植也植於地而
 以手揺之所以審其體之橈也灸猶柱也柱諸兩墻
 之間所以審其體之勻也横執其首而摇之所以審
 其體之堅勁與否也五兵與人既建於車而無反覆
[029-17b]
 之患非常工之所能爲也故曰國工與輪人所謂國
 工同
匠人建國水地以縣置槷以縣眡以景爲規識日出之
景與日入之景畫參諸日中之景夜攷之極星以正朝夕
 匠人建國主王國而言也大司徒之建國以土圭之
 灋測土深以正日景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
 此則贊大司徒求地中而已水地以縣置槷以縣者
 此二縣字有先後之序先於造成之處以求平地於
[029-18a]
 四旁立四柱以䋲縣之其䋲附柱不偏量其四旁適
 均則其地平矣方於中立八尺之表表即槷也復以
 繩縣之其繩附柱不偏而後眡表之景又於四旁之
 地爲規圜之勢畫以識之日出於東其景在西則識
 其出景之端日入於西其景在東則識其入景之端
 景之兩端既定中屈其所量之繩而兩者相合則地
 中可騐又慮其所規之不正也復以出入之景與日
 中之景三者相參故曰參又慮其所參之或偏也復
[029-18b]
 以日中之景與極星之度兩者相考且極星之度何
 與於日中之景凡以騐日景之中而已盖夏至日在
 南陸躔於東井去極六十六度有竒而其景尺有五
 寸冬至日在北陸躔於牽牛去極一百一十六度有
 竒而其景丈有三尺春分日在西陸躔於婁秋分日
 在東陸躔於角去極九十一度有竒而其景均焉觀
 日躔去極之逺近以騐四時攷四時日影之短長以
 求地中則東西可正故曰以正朝夕朝夕東西也經
[029-19a]
 所謂行人之儀不朝不夕記所謂為朝夕必因日月
 是已東西既正然後度日景兩交之間屈其繩之半
 以指槷而求合乎規圜之勢則南北亦正矣
匠人營國方九里
 匠人建國者建城於始也匠人營國者營宮室於後
 也皆所以相成也方九里則總言王國之制皆開方
 之九里然成周天子制度無適而非十二之數天子
 用十二則上公九命其數用九典命曰上公九命為
[029-19b]
 伯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九爲節則營國
 方九里者乃上公之制非天子之制也何謂非天子
 之制詩言文王曰築城伊淢笺謂方十里曰成淢其
 溝也文王為西伯築城豐邑其方十里與淢同其制
 大於諸侯小於天子言小於天子則知天子為十二
 里言大於諸侯則知上公為九里鄭氏亦謂公之城
 盖方九里侯伯七里子男五里并據文王有聲詩箋
 差之天子當十二里此云九里者按下經有夏殷則
[029-20a]
 此九里通異代也然殷之季世文王之城十里言小
 於天子之制則殷天子之制亦十二里或者禹卑宮
 室而九里其夏后氏之制乎要之考工記出於秦火
 之餘非周家之全書或取異代之灋似未可信
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
 城之一旁為三門四旁凡十二門也每旁之門各有
 涂則男由左女由右車從中央每門又有三涂焉每
 門三涂則旁之三門凡九涂矣南北之道為經則其
[029-20b]
 涂為九經東西之道為緯則其涂為九緯九經九緯
 言四旁之道路縱横皆九也所謂經涂九軌者軌即
 轍之廣也盖六尺有六寸之輪其崇與輿廣同車輿
 外旁出輿兩箱各七寸則取於軫轛七寸之數兩箱
 共尺有四寸則軌廣凡八尺九軌則積七丈二尺矣
 言經涂九軌則緯涂亦九軌可知涂而度以軌者車
 從中央亦因其車之行而定其制者也
左祖右社靣朝後市市朝一夫
[029-21a]
 左右前後據王宮而言也古者建國王宮居中左者
 人道所親故立祖廟於王宮之左右者地道所尊故
 立國社於王宮之右朝者義之所在必靣而鄉之故
 立朝於王宮之南市者利之所在必後而背之故立
 市於王宮之北左右前後之位皆建國之定灋也若
 夫市朝一夫則方各百歩以開方言之則四方各百
 歩為百畆此固一夫之地而為市朝之制然朝者官
 吏之所㑹市者商賈之所集處以一夫之地則為太
[029-21b]
 狹矣或曰此經既言夏后氏之制則禹之卑宮室而
 盡力乎溝洫是一夫之地在溝洫為甚利在市朝不
 為不足是固然也不亦幾於太卑乎盖嘗謂王朝有
 三市亦有三朝燕朝在路門之内治朝在路門之外
 外朝在庫門之外此三朝之别也大市居中則日昃
 而市朝市居東則朝時而市夕市居西則夕時而市
 此三市之别也以三朝三市各一夫之地庶乎可矣
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廣四修一五室三四歩四三尺
[029-22a]
九階四旁兩夾窻白盛門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人重
屋堂修七尋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
筵東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
 明堂之中有世室有重屋夏曰世室殷曰重屋周曰
 明堂各舉其一而言之先儒徒見記之言曰魯公之
 廟文世室也武公之廟武世室也以魯之世室為夏
 之世室遂謂世室為宗廟又謂重屋為王居正堂之
 路寢明堂為布政教之堂説者亦謂世室以事神為
[029-22b]
 尚重屋以安身為尚明堂以接人為尚抑不思三代
 之制一也豈於事神安身接人而有異尚乎故嘗以
 世室重屋考之二者皆有所謂堂則知其為明堂也
 於夏言堂修廣而不言崇於殷言堂修崇而不言廣
 夏周不言四阿殷周不言階窻白盛互明其制而巳
 然屋則不止乎室也堂則不止乎屋也夏之世室殷
 之重屋周之明堂其地彌大故也且夏度以歩則歩
 凡六尺也所謂堂修二七者為十有四歩是堂之南
[029-23a]
 北其修為八丈四尺也所謂廣四修一者以十有四
 歩四分而増一為十有七歩半是堂之東西其廣為
 十丈五尺也所謂五室三四步者言五室南北之修
 其中為四歩其旁各三歩也所謂四三尺者言五室
 東西之廣其中四歩則增四尺其旁各三歩則各増
 三尺也盖五室所以象五行木室於東北火室於東
 南金室於西南水室於西北土室於中央惟土室居
 中央號大室其制為最大四旁之室皆於土室外接
[029-23b]
 四角而為之其中四歩而旁各三歩為十歩是南北
 之三室其修為六丈也若五室東西之廣其中四歩
 増四尺其旁各三歩各增三尺共增十尺是東西之
 三室其廣為七丈也所謂九階者非九等之階盖世
 室以南靣為正如明堂位所謂中階之前阼階之東
 西階之西是南靣三階而餘三靣各二階也所謂四
 旁兩夾窻者窻助户以為明每室四户每户夾以兩
 窻則凡八窻也所謂白盛者以蜃灰堊其墻壁而飾
[029-24a]
 之也所謂門堂三之二者言門側之堂取數於正堂
 之制正堂之南北其修為十有四歩三分取二則門
 側之堂其修為九歩二尺正堂之東西其廣為十七
 歩半三分取二則門側之堂其廣為十一歩四尺此
 門堂之制也所謂室三之一者言門堂之室取數於
 正室之制正室之南北其修為十歩三分取一則門
 堂之室其修為三歩二尺正室之東西其廣為十一
 歩有四尺三分取一則門堂之室其廣為三歩五尺
[029-24b]
 三寸三分寸之一此門室之制也夏后氏之制如此
 而殷人則倣而為之殷人度以尋則尋凡八尺也世
 室之制大抵南北狹東西長知堂之南北其修七尋
 為五丈六尺則知堂之東西其廣九尋為七丈二尺
 也所謂堂崇三尺者言其等之高也所謂四阿重屋
 者言重屋之四柱皆重也殷人之制如此而周人則
 又倣而為之周人度以筵則筵凡九尺也東西九筵
 則堂之廣為八丈一尺南北七筵則堂之修為六丈
[029-25a]
 三尺堂崇一筵則其高凡九尺五室凡室二筵則每
 室深廣皆方丈有八尺與夏殷異也夏之世室殷之
 重屋周之明堂雖深淺廣狹之不同而其大概則堂
 室階窻其制則一然其丈尺廣袤之制則有可疑者
 且一夫受五畆之宅以二畆半為廬舎以二畆半為
 保城是二畆半之地為二百五十歩凡一百有五十
 丈一夫所居其制如此何世室重屋明堂曽不及其
 數今言夏之世室其中為二丈四尺其旁為丈八尺
[029-25b]
 東西所加者亦不過一尺至周人明堂則每室修廣
 皆丈有八尺夫宗廟所以行祼獻之禮丈有八尺之
 地其不能容也必矣鄭氏但執禹卑宮室之說謂明
 堂崇九尺重屋崇三尺世室崇一尺無所經見抑何
 卑宮室之甚耶案書傳云周人路寢南北七雉東西
 九雉室居二雉以雉長三丈言之則南北之修為二
 十一丈東西之廣為二十七丈矣此路寝之制也古
 人寝不踰廟則世室重屋明堂之制固宜大於路寝
[029-26a]
 之制今路寝之制且極六丈孰謂世室重屋明堂之
 室而止於丈八尺乎此鄭氏諸儒所以不能無疑至
 陸氏則欲廣三代之制謂周人明堂東西九筵南北
 七筵言其一靣也即堂之内左右各取二筵為室内
 虚五筵其說非經之明文要之考工一編非周之全
 書在他經無所騐不可臆說
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宮中度以尋野度以歩涂度
以軌廟門容大扄七个闈門容小扄參个路門不容乘
[029-26b]
車之五个應門二徹參个
 此一節據周而言故其文備於周而畧於夏殷盖夏
 殷尚質夏度以歩殷度以尋無他制也至周人尚文
 則各因其物之宜以為度之所起慿几而坐者宜於
 室故室中度以几用筵而行禮者宜於堂故堂上度
 以筵人之張臂為八尺此八尺之尋宜於宮中故宮
 中度以尋人之舉足為六尺此六尺之歩宜於野故
 野度以歩涂有三道車從中央而車軌廣八尺故涂
[029-27a]
 度以軌大扃者牛鼎之扃先儒約以漢制其長三尺
 廟門宜於大扃故容大扃七个則其廣凡二丈一尺
 也小扃者膷鼎之扃先儒約以漢制其長二尺闈門
 宜於小扃故容小扃參个則其廣凡六尺也路門者
 大寝之門乘車行焉乘車廣六尺六寸五个則為三
 丈三尺言不容乘車之五个則路門不及三丈三尺
 也應門者正朝之門乘車行焉乘車二徹之内其廣
 凡八尺言二徹三个則應門為二丈四尺也然嘗疑
[029-27b]
 之明堂之室止於丈八尺而廟門乃二丈一尺應門
 乃至二丈四尺路門乃幾於三丈三尺則其制為大
 廣鄭氏疑其說以為路門不容乘車五个乃兩門共
 容三丈三尺則是路門為丈有六尺五寸其制反小
 於應門且非經之明文是必有差學者畧其長短之
 數而取其因物擬物之度斯可矣
内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内外之九室指王宮后宮相對而言也在后宮則九
[029-28a]
 嬪上賛三夫人以佐后下則帥世婦以及女御故九
 嬪居於内之九室在王宮則九卿上賛三公以佐王
 下則帥大夫以及士故九卿居於外之九室言九嬪
 而不及三夫人言九卿而不及三公以三公三夫人
 在周官皆不列於職事此所以獨言九卿九嬪也九
 室之義於經未詳
九分其國以為九分九卿治之
 周制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而不言三孤是三孤
[029-28b]
 與六卿同謂之九卿故同於六命然六卿分六職三
 孤無正職貳公宏化而已安得分九卿而且言九分
 其國耶以經之文意攷之恐有衍文要之攷工非成
 周之全書取其營國之大槩可也
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經
涂九軌環涂七軌野涂五軌門阿之制以為都城之制
宮隅之制以為諸侯之城制環涂以為諸侯經涂野涂
以為都經涂
[029-29a]
 此總言營國之制也盖諸侯之制降於天子都鄙之
 制降於諸侯而其降殺皆以兩焉嘗以天子之制攷
 之雉髙一丈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則其髙凡五丈矣
 以至宮隅之七雉為七丈城隅之九雉為九丈髙下
 之制也軌廣八尺經涂九軌則其廣凡七丈二尺矣
 以至環涂之七軌為五丈六尺野涂之五軌為四丈
 廣狹之制也此天子之制曰五曰七曰九各適其宜
 而已若夫諸侯之國降乎天子故有取乎數之七以
[029-29b]
 宮隅之七雉為諸侯之城制則知諸侯之宮隅為五
 雉以環涂之七軌為諸侯之經涂則知諸侯之環涂
 為五軌此諸侯之制兼五而止於七也至於公卿大
 夫之都鄙則又降乎諸侯故有取乎數之五以門阿
 之五雉為都之城制以野涂之五軌為都之經涂此
 都鄙之制所以止於五也然亦有可疑者周制天子
 之數皆用十二而此何以言九雉九軌之制典命曰
 上公九命侯伯七命而此何以例言七雉七軌之制
[029-30a]
 又曰三公八命卿六命大夫四命而此何以例言五
 雉五軌之制若然則天子之九雉九軌反下同於上
 公之命數乎五命之子男用七雉七軌則其數反過
 於八命之三公六命之孤卿乎八命之三公用五雉
 五軌則其數反下於七命之侯伯五命之子男乎先
 儒疑之皆不得其說以天子既用九為數遂謂七為
 上公之制而非侯伯子男之制五為大都之制而非
 小都之制且言諸侯則侯伯子男與焉何止於上公
[029-30b]
 言都則小都與焉何止於大都其說亦非經見不足
 據也盖嘗謂古者之制近君者其勢屈逺君者其勢
 伸都鄙在王畿之中近乎君者也雖有八命六命四
 命之不同而其制例以五諸侯在王畿之外逺乎君
 者也雖有九命七命五命之不同而其制例以七雖
 然此亦異代之制而已若夫成周之制則上公九命
 侯伯七命子男五命其國家宮室各眂其命之數三
 公八命孤卿六命大夫四命其宮室亦眂其命之數
[029-31a]
 其制與匠人不合益信其非成周之全書也若夫天
 子之九雉九軌則見於上經營國方九里之義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