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09 周官總義-宋-易祓 (master)


[026-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官總義卷二十六    宋 易袚 撰
  冬官考工記第六
 冬官非火于秦也其亡久矣蓋自周轍既東之後諸
 侯惡其害已而滅去其籍是以太平鉅典不聞于孔
 門學者之傳習亦不見于先秦傳記之所紀載遺言
 湮沒誠可於邑其亦幸而煨燼既息復出于漢也其
 又不幸而編帙散逸冬官空焉河間獻王以千金求
[026-1b]
 之弗𫉬于是以考工記補其闕或曰考工記非周書
 也言周人上輿而有梓匠之制言周人明堂而有世
 室重屋之制言溝洫澮川而非遂人之制言旂旗旟
 旐而非大司馬司常巾車之制其眡周典誠大不類
 而不知三代有異制以意逆之而已書曰司空掌邦
 土居四民時地利而百工即四民之一也况其制度
 纎悉靡不備舉而其文亦䆳偉閎麗足以𤼵聖經之
 秘學者遺其迹而探其本則其于冬官也亦思過半
[026-2a]
 矣
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或坐而論道或作而行之或
審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異以資
之或飭力以長地財或治絲麻以成之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自王公以至農婦是已百
 工則並列於其間而本末精粗備焉貴賤不同均以
 利天下為事故曰國有六職六職非先王之制記考
 工者專為百工設也於是言百工居一而復序列六
[026-2b]
 職之義觀先後之序而工之為利博矣或坐而論道
 莫尊於王公或作而行之莫貴於士大夫而百工乃
 居王公士大夫之次或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莫急
 於商旅或長地材而治絲麻莫切於農婦而百工乃
 居商旅農婦之首何也荀卿曰精於道者兼物物精
 於物者以物物王公士大夫職於道者也故視百工
 為先商旅農婦職於物者也故視百工為後惟守之
 世謂之工者雖不過乎物而百工之事皆聖人所作
[026-3a]
 則實進乎道蓋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而
 百工之職兼大人小人之事記考工者以百工而與
 居六職之一其意深矣哉
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審曲面
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通四方之珍異以資
之謂之商旅飭力以長地財謂之農夫治絲麻以成之
謂之婦功
 坐論謂之王公論治國平天下之道也作行謂之士
[026-3b]
 大夫行王公所論之道也上言王公下言士大夫而
 不言孤卿舉上下以見其中則孤卿可知矣五財謂
 金也木也水火土也傳所謂天生五材是已五材而
 加以皮玉設色則為八材經所謂百工飭化八材是已
 皮玉設色有非民用者故曰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
 之百工珍異則非地官之所謂珍異也質人言市之
 珍異㕓人言膳府之珍異場人言場圃之珍異而鄭
 氏皆以為四時食物此非食物也凡民用所關則賤
[026-4a]
 者可以為珍而常者可以為異先王必有以通之故
 曰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飭力以長地財
 者平地山澤之農皆與焉故言長地財絲可以為帛
 麻可以為布而皆出於五畝之宅嬪婦化治而已故
 言治絲麻以成之長者長於始也成者成於終也
粤無鎛燕無函秦無廬胡無弓車粤之無鎛也非無鎛
也夫人而能為鎛也燕之無函也非無函也夫人而能
為函也秦之無廬也非無廬也夫人而能為廬也胡之
[026-4b]
無弓車也非無弓車也夫人而能為弓車也
 聖人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而器非人之所能為也專
 設百工之職是以工精其業而器便於人若舉國之
 人而皆能為之則非百工之常其性習然也粤居東
 南之極土多塗泥金錫生焉田器尤盛此夫人所以
 能為鎛則何以謂之無鎛燕居東北之極迫近邊境
 人善禦敵鎧甲尤精此夫人所以能為函則何以謂
 之無函秦處西陲汧隴涇渭之間地多細木善作矜
[026-5a]
 柲此夫人所以能為廬則何以謂之無廬胡為北夷
 即獯鬻玁狁匈奴之屬初無屋宅田獵畜牧逐水草
 而居此夫人所以能為弓車則何以謂之無弓車四
 者謂之無非果無也名生於不足而亦泯於有餘四
 國之人皆能為是器則有之名不立故爾
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
之作也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器雖百工之事
[026-5b]
 而聖人之道於是乎在惟天下之知者能明聖人之
 道而創其物又得天下之巧者運其心術而述知者
 之所創然後為百工者得以專習其爇而世守巧者
 之所述就其三者而言之以知視巧則知為精以巧
 視工則工為粗曰知曰巧曰工雖精粗不同要之所
 創者不出乎物所述所守者亦此所創之物皆百工
 之事而已記考工者推本乎聖人之所作則知形而
 下者之器皆形而上者之道也易曰備物致用立成
[026-6a]
 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
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作車以行陸作舟以行水此
皆聖人之所作也
 此經所以證上經也所言不過四者之事何足以盡
 聖人之所作記考工者蓋以理而推之太極動而為
 隂陽布而為五行是五行者天地生成自然之理鯀
 汨之而彝倫斁禹次之而彞倫敘此五行所以居九
 疇之初一今考工記所述刃之以金為體者以火為
[026-6b]
 用故於金言爍器之以土為體者以水為用故於土
 言凝水行乘舟以濟不通陸行乘車以任重致逺則
 木之為用無往而不利記考工者舉此四者以推五
 行造化之理以明聖人器用之制使天下因物以窮
 理則又不特此四者而已
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
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
 此四者無一不備然後可以為器用之良或闕一焉
[026-7a]
 則又有重輕存乎其間世固有材美工巧而或至於
 不良者不時不得地氣也時若冬析幹春液角夏治
 筋秋合三材是已地氣若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呉
 粤之劒是已就其重輕而言則天時地氣為先材美
 工巧次之要不若合四者之為良也
橘踰淮而北為枳鸜鵒不踰濟貉踰汶則死此地氣然
也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呉粤之劒遷乎其地而弗能
為良地氣然也燕之角荆之幹妢胡之笴呉粤之金錫
[026-7b]
此材之美者也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
有時以死石有時以泐水有時以凝有時以澤此天時

 百工之事貴乎巧而事有非人力之所能致則工巧
 亦不可以專尚要必以天時地利材美為本此記考
 工者所以詳言此三者之事蓋斥鹵之地不能使草
 木之生植宜乎橘踰淮而北為枳鸜鵒不踰濟貉踰
 汶則死也倡優之所不能使鐵劒之銛利宜乎鄭之
[026-8a]
 刀宋之斤魯之削呉粤之金錫遷乎其地而弗能為
 良也櫟杜之樗不能使之中規矩宜乎燕之角荆之
 幹妢胡之笴呉粤之金錫所以獨稱乎材之美也善
 耕者不能使冬種而春穫宜乎天有時以生殺草木
 有時以生死石有時以泐水有時以凝澤無非因乎
 天之時然也蓋天時有隂陽之異候地氣有燥濕之
 異齊而其材有疏稹堅柔之異質三者備而後工得
 以施其巧此經雖不詳言工巧而善用之三者則無
[026-8b]
 非工巧之事故曰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
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設色之工五
刮摩之工五摶埴之工二攻木之工輪輿弓廬匠車梓
攻金之工築冶鳬㮚段桃攻皮之工函鮑韗韋裘設色
之工畫繢鐘筐㡛刮摩之工玉楖雕矢磬摶埴之工陶

 考工記之言工者其數凡三十然攻木之工七而外
 復有輈人之職其實則八也設色之工五而畫繢分
[026-9a]
 為二其實則四也析而言之其數若差合而言之皆
 三十而已然有以人名者有以氏名者有以事名者
 惟畫繢一職獨言所職之事其他如輪人輿人之類
 則以人名之謂工以巧為能不必責之世守也如築
 氏冶氏之類則以氏名之謂官有世功族有世業必
 世習之為貴也言人則上經所謂工有巧是已言氏
 則上經所謂守之世謂之工是已然攻木無稱氏者
 攻金摶埴無稱人者蓋制木必以巧而金土實貴乎
[026-9b]
 世習寧非記者深得先王制作之意乎
有虞氏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輿
 上之為言尚也昔者聖人逆推世變之所趨而為之
 黙制其變所謂一代之制初非偏尚之為狥世儒泥
 考工之説則曰四代各有所尚殊不知有虞氏之泰
 尊則固尚陶矣而夏后氏之山罍則亦未始不尚陶
 夏后氏之世室則固尚匠矣而殷人屋用重檐則亦
 未始不尚匠殷之崇牙則固尚梓矣而夏后氏之龍
[026-10a]
 簨簴周人之璧翣則亦未始不尚梓周之乘路則固
 尚輿矣而有虞氏之鸞車夏后氏之鉤車殷之大路
 則亦未始不尚輿由是言之設一官制一器固不足
 以盡四代之所尚而捨是亦不足以推世變之所寓
 要之考工之說特舉一代所專尚者言之耳
故一器而工聚焉者車為多
 故者繼上文而言也上經言周人尚輿而工之所聚
 為多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設色之工五刮摩之
[026-10b]
 工五摶埴之工二惟攻木之工獨居七焉七者之中
 弓廬匠梓各居其一而輪人輿人車人者乃居其三
 又於三者之中輿人居其一輪人析而二車人析而
 三其外又有輈人為輈是車之三工又别而為七此
 一器而工多惟車為最以周人所尚故也
車有六等之數車軫四尺謂之一等戈柲六尺有六寸
既建而迆崇於軫四尺謂之二等人長八尺崇於戈四
尺謂之三等殳長尋有四尺崇於人四尺謂之四等車
[026-11a]
㦸常崇於殳四尺謂之五等酋矛常有四尺崇於㦸四
尺謂之六等車謂之六等之數
 此兵車也詩曰伯也執殳為王前驅鄭氏引此文箋
 之是車之六等為前驅所建可知矣所謂車軫四尺
 者兵卓之輪六尺有六寸軹崇三尺有三寸加軫與
 轐之七寸則為四尺也是軫去地四尺矣自軫以上
 皆差以四尺其數凡六故六等之數軫一人二之外
 其兵有四曰戈柲曰殳曰車㦸曰酋矛皆揷而建之
[026-11b]
 於車戈柲六尺有六寸既建而迆止戈為武之義也
 殳長尋有四尺卓㦸常酋矛常有四尺皆置之車旁
 備而不用之義也出則先刃入則後刃言不以刃向
 國有國者之所宜逺也觀兵車之制而先王不急於
 用兵可推矣
凡察車之道必自載於地者始也是故察車自輪始凡
察車之道欲其樸屬而微至不樸屬無以為完久也不
微至無以為戚速也
[026-12a]
 古者觀轉蓬而為輪然後因物生智而為車車之有
 輪所以利轉故察之之道一曰必自載於地者始二
 曰欲其樸屬三曰欲其微至車之材衆矣然載於地
 而衆力之所資焉者輪而已故察車自輪始其次則
 輪之用以完久為固軫之行以戚速為利樸屬者言
 其附著於地則堅而不浮所以為完久也微至者言
 其踐行於地則微而不滯所以為戚速也是三者皆
 察之以道故曰察車之道言道則超乎形數之表蓋
[026-12b]
 有非目力之所能給者矣
輪已崇則人不能登也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
 已太也甚也崇髙也庳下也終古猶言常也阤阪也
 古人制器内窮天下之理外盡天下之法故大不踰
 尋丈小不踰方寸所謂輪崇六尺有六寸天下之中
 制也輪過於崇則其軫亦過於四尺矣故軫為太髙
 而人之力有所不能登輪或已庳則其軫亦不及四
 尺矣故軫為太下而馬之力有所不能引人不能登
[026-13a]
 則其力怠馬不能引則常若登阪而倍用其力此非
 車之善者也
故兵車之輪六尺有六寸田車之輪六尺有三寸乘車
之輪六尺有六寸
 此以馬之髙下為節也兵車革路也田車木路也乘
 車玉路金路象路也兵車乘車駕國馬田車駕田馬
 然兵車乘車之輪皆六尺有六寸而田車之輪獨六
 尺有三寸亦可以推先王緩急輕重之意矣
[026-13b]
六尺有六寸之輪軹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軫與轐焉四
尺也人長八尺登下以為節
 輪之中為轂轂之末為軹輿後之橫木謂之軫軸上
 之伏兎謂之轐伏兎尾後即所以銜軸上載車軫者
 也自軫而上即車輿也輪崇六尺有六寸則軹居其
 中得三尺有三寸加軫與轐之七寸則車輿去地四
 尺矣人長八尺則與車輿去地之尺適得其半其長
 短升降適相稱焉故曰登下以為節
[026-14a]
輪人為輪斬三材必以其時三材既具巧者和之轂也
者以為利轉也輻也者以為直指也牙也者以為固抱
也輪敝三材不失職謂之完
 察車之道必自輪始而輪之為體不過三者而已轂
 也輻也牙也輪人何以察之斬三者之材因乎冬夏
 隂陽之時固有得乎天之時材之美者矣三材既具
 又必欲得夫工之巧者和之和之義亦有三轂當輪
 之中以虚受轊以實受輻則有取乎利轉輻上凑乎
[026-14b]
 轂而下實乎輪之圍則有取乎直指牙周乎輪之四
 圍以固轂輻之利則有取乎固抱合是三者則輪人
 之制可謂不苟矣雖歴時之久不能無弊既弊矣而
 三材各居其所猶不失職故謂之完
望而眡其輪欲其幎爾而下迆也進而眡之欲其微至
也無所取之取諸圜也望其輻欲其揱爾而纎也進而
眡之欲其肉稱也無所取之取諸易直也望其轂欲其
眼也進而眡之欲其幬之亷也無所取之取諸急也
[026-15a]
 輪雖一物而備轂輻牙之三體此經言望其轂望其
 輻而不言望其牙者蓋望而眡其輪則牙在焉輪之
 制取乎圜故欲其幎爾而下迆又欲其微至幎爾而
 下迆者謂如中之幂物下直而不倚微至者謂微著
 於地周流而不滯此所以為圜也輻之制取乎易直
 故欲其揱爾而纎又欲其肉稱揱爾而纎者謂如人
 手之削而其下有殺小之勢肉稱者又如人體之壯
 而小大有相稱之勢此所以為易直也轂之制取乎
[026-15b]
 急故欲其眼又欲其幬之廉眼如人之眼𨼆然而起
 幬之亷者以革鞔之欲其負幹而亷隅自見此所以
 為急也望者逺而眡之也進者近而眡之也惟輪獨
 貴乎望而眡者以察車自輪始加詳焉故耳
眡其綆欲其蚤之正也察其菑蚤不齵則輪雖敝不匡
 菑謂輻入轂中者也蚤謂輻入牙中者也綆謂輪箄
 也下經言六尺有六寸之輪綆三分寸之二是已蓋
 鑿牙之始以三分寸之二為輻骹外箄輻骹外箄則
[026-16a]
 車行安帖而不掉故曰眡其綆欲其蚤之正以輪之
 鑿孔取其正也輻入牙中者既眡之而欲其正則輻
 入轂中者又察之而欲其與蚤不相齵賈氏謂齒牙
 參差謂之齵今菑與蚤一一相當而無參差齟齬之
 患若是則輪以久而不能無弊故雖敝其用不匡匡
 方也不方則轉無所膠矣
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隂陽陽也者稹理而堅隂也者疏
理而柔是故以火養其隂而齊諸其陽則轂雖敝不藃
[026-16b]
 斬轂之道猶察車之道言道之無乎不寓散在萬物
 雖察車斬轂皆有道存焉故也必矩其隂陽者陽木
 稹理而堅隂木疏理而柔使所斬之材各具堅柔疏
 稹之性則取其陽者去其隂者初何待於矩惟一木
 之性或有中堅稹而外疏柔者或有堅柔疏稹之相
 間者不以矩而辨則器之成也必有緩急偏勝之弊
 故輪人之斬轂於是有矩之之道所謂矩者初非方
 矩之矩而以方矩之法察之轂之材貴乎堅以火養
[026-17a]
 其隂則疏理而柔者雖不能必其稹理而其堅則可
 以齊乎陽也故曰轂雖敝不藃藃暴也言矩得其道
 而轂材堅宻無暴起之患也
轂小而長則柞大而短則摯
 柞狹也摯危也小大欲其稱而已
是故六分其輪崇以其一為之牙圍
 田車之輪六尺有三寸乘車兵車之輪六尺有六寸
 今以乘車兵車之輪言之六分其輪崇以其一為之
[026-17b]
 牙圍則牙圍尺有一寸當分為兩面鄭氏不分兩面
 只就一面尺有一寸上便說三分牙圍而漆其二若
 是則輪圍兩面為牙圍共二尺二寸矣實與經意不
 合今以兩面牙圍共一尺一寸言之則每面各得五
 寸半共為尺有一寸如此而後合六分取一之數
參分其牙圍而潻其二
 牙圍每面五寸半今先以四寸半三分之每分得一
 寸半是漆其二者為三寸其一不漆者為一寸半外
[026-18a]
 餘一寸三分之是漆者得三分寸之二兼上三寸共
 為三寸三分寸之二不漆者得三分寸之一兼上一
 寸半以半寸為十五分三分寸之一作十分是不漆
 者共為一寸三十分寸之二十五鄭氏謂不潻其踐
 地者也如牙厚一寸三分寸之二之說此以意推之
 非經之正文皆有所不取
椁其漆内而中詘之以為之轂長以其長為之圍
 先鄭云椁兩漆之内相距之尺寸也舊注云牙厚一
[026-18b]
 寸三分寸之二餘二寸分於内外面故各一寸是六
 尺有六寸之輪漆内六尺四寸此說無所據若謂牙
 厚一寸三分寸之二便為漆内則非矣既曰漆内安
 可便以牙厚計之漆内之制未明則轂長三尺二寸
 圍徑一尺三分寸之二亦非也今以經之文意推之
 除不漆其踐地者只據漆者三寸三分寸之二則兩
 面為七寸三分寸之一兼上輪崇六分之五為五尺
 五寸是漆内共得六尺二寸三分寸之一中詘之為
[026-19a]
 三尺一寸三十分寸之五此轂之長也亦所以為圍
以其圍之阞捎其藪
 捎除也阞三分之一也藪謂壺中衆輻所趨之地而
 容輻菑者也老子曰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
 用注無有謂空虚轂中空虚輪得行以一轂之圍得
 三尺一寸三十分寸之五而為三十輻之所凑茍藪
 孔稍廣則轂之力弱而有不勝任之患故三分其圍
 而除一為藪圍三尺一寸三十分寸之五以此三分
[026-19b]
 之三尺得一尺尚餘一寸三十分寸之五以一寸為
 三十分又三之為九十分以三十分寸之五為十五
 分共得一百五分三分之一則為三十五分是藪之
 制得一尺九十分寸之三十五藪中大小穿皆以金
 錮其内而貫輻焉
五分其轂之長去一以為賢去三以為軹
 上經言轂空壺中此言轂之大小兩頭也賢大穿也
 軹小穿也轂長三尺一寸三十分寸之五圍三徑一
[026-20a]
 則圍三尺者得徑一尺尚餘一寸三十分寸之五以
 一寸為三十分又三之為九十分又以五分三之為
 十五分共得一百五分三分之一為三十五是轂之
 徑亦得一尺九十分寸之三十五與藪相稱焉五分
 去一以為賢以一尺五分而去一得八寸以九十分
 寸之三十五而三之為二百七十分寸之一百五五
 分去一則得二百七十分寸之八十四是賢徑為八
 寸二百七十分寸之八十四去三以為軹則半賢之
[026-20b]
 數是軹徑為四寸二百七十分寸之四十二然賢徑
 倍於軹則大穿為太大鄭氏疑其誤以去一宜為去
 二理或然也然則大穿去五分轂長之二亦得六寸
 二百七十分寸之六十三
容轂必直陳篆必正施膠必厚施筋必數幬必負幹既
摩革色青白謂之轂之善
 容者形容也如凡為甲必先為容是已容轂不直則
 非利轉之勢故必欲其直篆者轂約也采以約之謂
[026-21a]
 之篆如詩所謂約軧是已轂之有約以待施筋施膠
 幔革之用茍或不正則幬何以負幹故必欲其正篆
 既正矣然後施膠以附麗之則必欲其厚施筋以固
 結之則必欲其數然後幬以幔轂則必欲廉之外見
 而負於幹是以轂革相應而無嬴不足之患五者固
 必欲其善而古人猶為未焉幔轂必將漆之先以骨
 丸之待乾乃以石摩之其色青白則為善之徵故曰
 轂之善
[026-21b]
參分其轂長二在外一在内以置其輻
 上經皆論制轂此以下詳言輻之制鄭氏謂轂長三
 尺二寸者令輻廣三寸半則輻内九寸半輻外一尺
 九寸且經文既言三分轂長則當復除輻廣三寸半
 謂轂長三尺二寸亦未為當今以經之文意攷之則
 知轂長三尺一寸三十分寸之五以三尺言之二在
 外則得二尺矣尚餘一寸三十分寸之五以一寸為
 三十分又三之為九十分又以五分三之為十五分
[026-22a]
 共為一百五分是二在外者得二尺九十分寸之七
 十其一在内者得一尺九十分寸之三十五於二在
 外一在内之中而置輻焉
凡輻量其鑿深以為輻廣輻廣而鑿淺則是以大扤雖
有良工莫之能固鑿深而輻小則是固有餘而强不足
也故竑其幅廣以為之弱則雖有重任轂不折
 鑿深者言轂之深足以受輻之入也輻廣者言輻之
 廣足以稱轂之所受也注云輻廣三寸半量其鑿深
[026-22b]
 以為輻廣則鑿深亦三寸半兩者相應則其固足以
 相任反是則非輻之善矣輻廣而鑿淺鑿不應於輻
 也則是以大扤雖有良工莫之能固扤言其動摇之
 甚也鑿深而輻小輻不應於鑿也則是固有餘而强
 不足固有餘言鑿之深强不足言輻之小也善為輪
 者必竑其輻廣以為之弱則其力相稱而足以任重
 竑言度其廣狹也弱菑也輻入轂中者也度其輻廣
 以為之菑則雖有重任轂不折矣
[026-23a]
參分其轂之長而殺其一則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參
分其股圍去一以為骹圍
 參分其轂之長而殺其一者鄭氏曰假令輻除入轂
 之中其外長三尺則殺一尺以向牙其尺寸之長特
 假其說以言之此不必泥然凡為輻近轂則欲豐而
 近牙則欲殺牙所以行地於近骹而殺其參分之則
 向下利而泥弗黏也蓋輻近轂曰股入轂曰菑近牙
 曰骹入牙曰蚤在股則豐若人之髀股在骹則殺若
[026-23b]
 人脛近足之骹以輻三分之長殺一以向牙以股三
 分之圍去一以為骹圍則大小稱矣
揉輻必齊平沈必均直以指牙牙得則無𣙗而固不得
則有槷必足見也
 水火無心之物也古人善用之而已揉輻以火所以
 齊曲直沈輻以水所以均輕重齊曲直者取其易直
 也均輕重者取其肉稱也然輻直則為倨牙曲則為
 句輻牙雖有倨句至於鑿内必正正則直以指牙而
[026-24a]
 與牙相得故無用於𣙗而自固不得則雖用𣙗以固
 然輪摇動則𣙗出而足見矣
六尺有六寸之輪綆參分寸之二謂之輪之固
 綆輪箄也鑿牙之時其孔向外侵三分寸之二使輻
 骹外箄則車行不掉是謂輪之固
凡為輪行澤者欲杼行山者欲侔杼以行澤則是刀以
割塗也是故塗不附侔以行山則是摶以行石也是故
輪雖敝不甐於鑿
[026-24b]
 為輪有常制用之於平地者也行山行澤而拘乎常
 制則遇險必僨遇坎必蹶矣故或損或益而從其宜
 焉行澤者以薄為利故欲杼杼言削薄其踐地者則
 是刀以割塗而塗不附山石地也行山者以厚為利
 故欲侔侔言上下之適等則是摶以行石雖石齧之
 而不能動其鑿此古人備物致用而深得夫變通之
 宜者也
凡揉牙外不廉而内不挫旁不腫謂之用火之善
[026-25a]
 火剛而善變故制器者資之以揉物若曰揉輻必齊
 則曲者直焉若曰以火養其隂而齊諸其陽則柔者
 堅焉揉牙亦然順其自然之性而已或逆其性則外
 亷而絶理内損而挫折旁腫負而起惟巧者無此三
 患是謂用火之善
是故規之以眡其圜也萭之以眡其匡也縣之以眡其
輻之直也水之以眡其平沈之均也量其藪以黍以眡
其同也權之以眡其輕重之侔也故可規可萭可水可
[026-25b]
縣可量可權也謂之國工
 萭或作矩匡或作方此又總括輪人一篇之意大抵
 注目而視方圓不如付諸規矩之為公謄口而議平
 直不如付諸凖繩之為審援手而度多寡輕重不如
 付諸權量之為當六者設則天下之為方圓平直多
 寡輕重者皆不能外是固不容加毫末於其間者也
 故可規可萭可水可縣可量可權也謂之國工也固
 宜非特百工之事為然凡成順利於天下者亦此理
[026-26a]
 而已矣
輪人為蓋達常圍三寸桯圍倍之六寸信其桯圍以為
部廣部廣六寸部長二尺桯長倍之四尺者二十分寸
之一謂之枚部尊一枚弓鑿廣四枚鑿上二枚鑿下四
枚鑿深二寸有半下直二枚鑿端一枚
 蓋取乎圓輪亦取乎圓蓋以二十八弓而凑於部輪
 以三十輻而凑於轂類相似也故以輪人為蓋蓋之
 為制上為部中為達常下為桯非部無以納弓於其
[026-26b]
 旁非桯無以含達常於其中蓋達常小於桯而桯小
 於部所謂達常圍三寸桯圍倍之六寸不言可知也
 信其桯圍之六寸以為部廣之六寸不言可知也部
 長二尺桯長倍之四尺者二為八尺亦不言可知也
 若十分寸之一謂之枚則枚為一分部尊一枚則蓋
 斗之上穹然而髙者一分也弓鑿廣四枚則鑿孔之
 廣所以容弓者四分也鑿上二枚以其在上無所受
 而不用力故二分也鑿下四枚以其在下有所受而
[026-27a]
 用力為多故四分也鑿深二寸有半上言部廣六寸
 達常圍三寸則達常入部其徑一寸是達常兩畔猶
 有五寸則鑿深二寸有半正合兩畔五寸之數而弓
 鑿不侵逹常也下直二枚者謂鑿下四分弓入鑿而
 曲二分則下直二分也鑿端一枚則鑿之狹一分也
 夫一枚為一分部廣六寸圍三之則尺有八寸其數
 十過百八十分而止弓鑿四分而二十八弓已占一
 百一十二分外止於六十八分則部中實少而虚多
[026-27b]
 又以弓鑿一百一十二分其深各二寸有半而共凑
 於達常一寸之徑其數似不相合然古人深察物理
 上下相制自然堅固縝密而非常工之所能測識者
 矣
弓長六尺謂之庇軹五尺謂之庇輪四尺謂之庇軫
 軹轂末也輪崇與車廣同輿廣六尺有六寸並兩軹
 六尺二寸三分寸之一總一丈二尺八寸三分寸之
 一又以乘輿七寸為軌故旁軌内七寸則減尺四寸
[026-28a]
 入輿下其餘一丈一尺四寸三分寸之一也故六尺
 之弓倍之加部廣六寸凡丈二尺六寸又有宇曲之
 減則止可以覆軹若輪之廣則又小於軹軫之廣則
 又小於輪而弓之庇亦以一尺為差故五尺謂之庇
 輪四尺謂之庇軫
參分弓長而揉其一參分其股圍去一以為蚤圍
 蓋弓近部者謂之尊近外而長則為宇曲三分弓長
 而揉其一則六尺之弓揉而為宇曲者二尺矣參分
[026-28b]
 弓長以一為尊則六尺之弓平而近部者亦二尺矣
 近部謂之股猶輻近轂之為股也宇曲之末謂之蚤
 猶輻入牙謂之蚤也股欲大蚤欲細三分其股圍去
 一以為蚤圍以弓鑿廣四分而方圍之則股圍一寸
 六分去其一以為蚤圍則蚤一寸十五分寸之一蚤
 圍在末而股圍近部謂之尊則與部尊同
參分弓長以其一為之尊上欲尊而宇欲卑上尊而宇卑
則吐水疾而霤逺蓋已崇則難為門也蓋已卑是蔽目
[026-29a]
也是故蓋崇十尺良蓋弗冒弗紘殷畆而馳不隊謂之
國工
 上欲尊謂近部之二尺也宇欲卑謂下為宇曲之四
 尺也蓋桯并達常一丈故宇曲之四尺者垂二尺部
 上髙則其勢隆宇下卑則其勢俯此所以吐水疾而
 霤逺也至於蓋崇十尺其中正也謂以宇二尺并人
 長八尺則於十尺為稱過乎十尺則蓋已崇而難為
 門不及乎十尺則蓋已卑而反以蔽人之目是以蓋
[026-29b]
 之崇必十尺古之所謂良蓋者不以衣覆之故曰弗
 冒不以絲繫之故曰弗紘如是平畝而馳有殷其震
 地之聲宜若墜矣而不墜是弓之入於部者固而不
 可摇也故謂之國工與輪人為輪之國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