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64 周易集說-宋-兪琰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集説卷十四
             宋 俞琰 撰
 彖傳一
  文王之辭謂之經孔子之辭謂之傳傳者所以釋
  經之辭也經有彖辭即文王所繫於卦下之辭孔
  子釋文王卦下之辭而傳述其意故謂之彖傳古
  者經與傳各為一書自費直以傳解經而後鄭𤣥
[014-1b]
  以彖傳連經文然猶若今乾卦次序至王弼乃自
  坤卦而始每卦以彖傳移綴於彖辭之後又加以
  彖曰兩字冠之後之人遂不謂之彖傳而直謂之
  彖夫以孔子之彖傳為彖則文王之彖辭當復謂
  之何哉魏晉而下去古日逺訛以傳訛至今讀者
  習以為常弗察也先儒謂西漢時六經與傳皆别
  行逮東漢諸儒作注始合經傳為一如春秋三傳
  之文不與經連故石經公羊傳皆無經文藝文志
[014-2a]
  所載毛詩故訓傳亦與經别及馬融為周禮注乃
  云欲省學者兩讀故具載本文而就經為注鄭𤣥
  與馬融同時𤣥以易傳連於易經蓋倣融例而弼
  又援𤣥例也乃若杜預分左氏傳連於經范望散
  太𤣥測於八十一首之下皆欲取便於學者之誦
  覽故也唐太宗詔名儒定九經正義孔穎達奉詔
  與諸儒參議於易則獨取王弼自唐至宋著為定
  論不本正義者以為異説於是後之學者惟王弼
[014-2b]
  是從竟莫敢移動吕汲公王原叔晁以道李巽巖
  吕東萊朱紫陽皆以分經合傳非古吳仁傑税與
  權編周易古經亦皆極論王弼之失讀易者要當
  審其是不可狃於舊説而復以彖傳為彖云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紫陽朱子曰此專以天道明乾義又曰此一節首釋
 元義愚謂彖辭云元亨利貞不過謂大亨而利於正
 彖傳分而為四又以元為重故特賛之曰大哉乾元
[014-3a]
 物有氣斯有形始者氣之元生者形之元形雖資坤
 而生氣則資乾而始故曰萬物資始夫乾之元亨利
 貞析之以配四時固皆天之德若獨論乾元之大則
 元者生意也亨者生意之長利者生意之遂貞者生
 意之成亨利貞之三者皆屬元之所統故曰乃統天
 統者以一該衆無所不總之謂大莫大於天而元統
 之則天亦萬物中之物耳元其大矣哉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014-3b]
 紫陽朱子曰此釋乾之亨也愚謂乾之亨乃陽氣亨
 通而物皆暢達之時是時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凡
 昔之凝滯者皆至此而流動昔之潛伏者皆至此而
 形見故曰雲行雨施品物流形施去聲始豉反前言
 萬物此言品物萬與品同歟異歟曰元為禀氣之始
 未可區别故總謂之萬亨則流動形見而洪纎高下
 各有區别故特謂之品或謂孔子賛乾四徳獨不言
 亨何也誠齋楊氏曰言元言利言貞而不言亨非不
[014-4a]
 言亨也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即亨也節齋蔡氏曰雲
 行雨施亨之見乎氣也品物流形亨之見乎形也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乗六龍以御天
 終謂下乾之終九三是也始謂上乾之始九四是也
 九三九四乃乾下乾上之交接處一乾方終一乾又
 始則生意於此續而不絶故不曰始終而特曰終始
 説卦云終萬物始萬物亦是此意彼言艮東北丑寅
 之交此則言兩乾上下之交也或以初為始上為終
[014-4b]
 初上乃一卦之始終非此之謂也或以元為始貞為
 終元貞乃四德之始終非此之謂也大明終始謂聖
 人大明天道之終始以示人也六位卦之六畫也易
 六畫而成卦一畫有一畫之位一位有一位之時乾
 六位各以時成則乾道於是乎備矣乾而止於三畫
 則終而无繼豈生生之謂易哉所謂大明終始所謂
 六位時成皆發明重乾六畫之義六龍乾之六爻也
 六位言六畫之定分六龍言六爻之變象六位乃諸
[014-5a]
 卦之所同六龍則純乾之所獨也時乗六龍以御天
 謂聖人當此之時乘六陽之亨通以行天道與天道
 同一亨通也紫陽朱子曰此言聖人之元亨也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
 紫陽朱子曰此言乾道變化无所不利而萬物各得
 其性命以自全以釋利貞之義也愚謂乾道天之道
 也變化隂陽之變化也隂變為陽陽化為隂寒暑之
 往來是也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一往一來而不
[014-5b]
 已是之謂道天道之所以為變化者何變化萬物也
 萬物蓋隨四時之推移而為之變為之化也天所賦
 為命物所受為性物受天之所賦自形自色自生自
 長莫不小遂其小大遂其大是為各正性命謂各得
 其性命之正也大音泰大和即元氣也保謂保全而
 无虧合謂合聚而不散物皆斂華就實而保合大和
 則又為來春發生之地也乃利貞者由是而利貞也
 承上文之意推本元亨而言也蓋自元而亨亨而利
[014-6a]
 利而貞貞則又元不貞則无以為元元乃物之萌芽
 初出時亨乃物之長茂時利乃物之收斂時貞乃物
 之結實而歸宿處唯有此歸宿處是以貞下起元靜
 極而復動冬極而復春生意常周流而不絶若使元
 亨而不利貞春夏而不秋冬則元氣磔裂發散无餘
 而乾道或幾乎熄矣何變化之有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紫陽朱子曰此言聖人之利貞也愚謂聖人聰明睿
[014-6b]
 知冠乎羣倫超出庶物足以有臨足以表正萬邦而
 天下皆得其所安故曰首出庶物萬國咸寧首即元
 也萬國願戴聖人為首亦猶萬物資始於乾之元也
 孔子賛乾之利貞而又言首其意亦可見矣蓋曰貞
 不終於貞而貞之後又繼以元也聖人體乾之元出
 而君臨萬國是為萬國之元首萬國各有其君則又
 各為其國之首蓋推廣乾元之大以見生生之道无
 窮也乾彖傳三言物初言萬物次言品物又言庶物
[014-7a]
 何其異耶曰萬物偕天而言也品物以在地而言也
 庻物即品物對人君而言則謂之庶庶者衆也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乾天道也坤地道也天尊地卑故乾元稱大坤元稱
 至至義差緩雖不若大之盛然乾之所至坤亦至焉
 坤元蓋與乾元同其大也孔子嫌於兩大同稱故變
 文而賛坤之元曰至哉所以尊乾也聖人於尊卑之
 辨謹嚴如此萬物資乾元以始有氣而未有形資坤
[014-7b]
 元以生乃有形父母之道也是故天氣不下降於地
 則地亦不能生物地之生物乃順而承天之施也承
 受也奉也坤順乾而受乾之施下奉上之道也
坤厚載物德合无疆含𢎞光大品物咸亨
 順與厚皆坤德順而承天之施所以生物厚而合天
 之无疆所以載物乾德之大无不覆幬而无此疆爾
 界之限坤德之厚無不持載亦无此疆爾界之限是
 之謂合夫坤其靜也翕翕則含𢎞其動也闢闢則光
[014-8a]
 大含𢎞如此光大如此是以品物咸得亨通也或曰
 陽明而隂暗陽大而隂小光大者乾之德坤安得光
 大曰坤之德含容𢎞博而與乾合則亦光明盛大也
 孔子賛坤之德不曰大而曰至蓋以尊无二上而不
 可與乾並稱次賛坤之亨乃曰含𢎞光大則坤德之
 大實與乾同不然坤何以為乾之配
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
 龍行天之物故以象天馬行地之物故以象地坤順
[014-8b]
 而承天是以博厚載物而合乾无疆牝馬柔順而類
 地是以引重致逺而行地无疆彖辭云利牝馬之貞
 孔子加以柔順二字而釋之曰柔順利貞何也彖辭
 云君子有攸往自連下文孔子併及之而釋之曰君子
 攸行又何也曰孔子所以錯綜其辭者蓋又發明文
 王言外之意而謂君子所行柔順而貞則宜柔順而
 不貞則不宜也孝經云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
 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
[014-9a]
 令又焉得為孝乎坤臣子之道也臣子之事君父唱
 則必應固不可不柔順然倡之不以道而亦應焉則
 過於柔順而不貞矣過於柔順而不貞則柔為小人
 之善柔順為小人之阿順豈君子之所宜哉
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
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坤不能自行順乾之健而行君子有攸往先則迷而
 失其道後則順而得其常西南兌離巽皆坤朋乃與
[014-9b]
 類行東北雖喪其朋然隂當從陽乃終有得主之慶
 慶叶韻平聲音羌君子之出處隨地而安隨地而貞
 不限西南東北皆吉故曰安貞之吉應地无疆方其
 在西南則安於西南猶女子在室則安於父母家及
 其往東北則安於東北猶女子嫁而從夫則安於夫
 家在此亦貞而吉在彼亦貞而吉君子無入而不自
 得焉或者乃謂惟當貞於陽方不當貞於隂方則拘
 於一而與應地无疆之義背馳矣坤彖傳凡三言順
[014-10a]
 三言无疆順坤德无疆則乾德也坤合乾之无疆則
 地亦无疆是故馬之無疆類地君子之无疆應地
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
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易六十四卦惟乾坤二卦純剛純柔无所謂上下之
 乗承亦无所謂内外之配應其餘六十二卦則皆剛
 柔錯雜乃有乗承配應既有乗承配應則其説千變
 萬化而無窮矣剛謂乾之九柔謂坤之六始交謂乾
[014-10b]
 之初交坤而成震難生謂坎水之險在前此合上下
 二體釋卦之名義也動者震之德險者坎之德震在
 坎中是謂動乎險中此雖具上下卦二體之德並言
 其意則在初九初九蓋屯之主爻也大釋元字大亨
 貞謂屯之時動則可以出險而大亨固不容不動然
 又不可遽動唯以貞道固守則利也陽在隂中則激
 而為雷隂陽和洽則烝而為雨雷雨之動滿盈謂震
 雷坎雨閉固鬰塞必至於滿盈而後動以象屯道艱
[014-11a]
 難而未能遽通也天造時運也草震象謂雜亂而未
 定也昧坎象謂幽暗而未明也屯之時如此豈宜有
 所往唯宜建侯建侯所以濟難也不寧不遑寧處也
 難生故不寧侯未建則難未解欲寧處得乎
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
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蒙卦下坎水上艮山退則困於坎水之險而不可處
[014-11b]
 進則閡於艮山之止而不可往進退莫知所之是之
 謂蒙山下有險言卦象險而止言卦德蒙言卦名自
 此以下皆言卦義以亨行者蒙以亨而後行未亨則
 止既亨則行也蒙豈能遽亨所以亨者時也當其可
 之謂時蓋不憤則不啟不悱則不發也時中者於其
 可亨之時而亨之不先時不後時也志謂五之志應
 謂應二也二以剛明之賢處下五以童蒙之君居上
 非是二求五蓋五之志應於二也伊川程子曰賢者
[014-12a]
 在下豈可自進以求於君茍自求之必无信用之理
 古之人所以必待人君致敬盡禮而後往者非欲自
 為尊大蓋其尊德樂道不如是不足與有為也剛中
 指九二以其剛而得中則告而有節乃可决人之疑
 也瀆蒙謂告之不一則其説煩亂而愈滋其惑也是
 不惟問者瀆告者亦瀆也夫童蒙求我之初其志蓋
 專一也吾當盡誠以告之不告則失人至於再至於
 三則煩數而其志不專一矣不若不告告則失言也聖
[014-12b]
 者无所不通之謂童蒙之時便當以正道涵養其正
 性是乃作聖之功也古之人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大
 人之所以為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而已童蒙之
 時情竇未開天真未散粹然一出於正所謂赤子之
 心是也蓋涵養正性全在童蒙之時若童蒙之時无
 所養而失其正則他日欲望其作聖不可得矣文王
 曰初筮告孔子釋之曰以剛中也文王曰再三瀆瀆
 則不告孔子釋之曰瀆蒙也文王曰利貞孔子釋之
[014-13a]
 曰蒙以養正聖功也孔子蓋發明文王言外之意故
 其意又加詳焉或曰亨行二字羡文
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
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渉大川往有功也
 須待也險在前謂前遇坎水之險也剛健而不陷謂
 乾不陷於坎也坎雖險乾以剛健能需而不躁進則
 无陷溺之憂矣揆之以義蓋不至於困窮也卦互兌
 兌為澤坎水在兌澤之上則澤有水而其象亦為不
[014-13b]
 困窮也位乎天位謂以九居五也上五兩爻皆屬天
 位而五為天之正位故言天位正中謂正得其中也
 需之時剛明之君與剛明之臣同德相孚五也又能
 以正道固守而其剛明之德不為二隂所揜是以亨
 且吉也正中以明有孚與貞位乎天位以明光亨與
 吉往有功謂需極則當往往則有難濟之功蓋无不
 往而坐待險平之理也此卦彖傳先以卦德釋卦名
 義而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
[014-14a]
 矣蓋合二體而言次曰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
 以正中也蓋賛九五之主爻終曰利渉大川往有功
 也蓋又合二體之德言或曰需之為卦以乾遇坎而
 為之辭故乾雖剛健而以險難在前不能不為之需
 乃若遇巽則其剛健為隂小所畜遇艮則其剛健為
 陽大所畜各因其所遇而為之辭也同是坎也以震
 遇之則動乎險中而能濟難屯卦是也以艮遇之則
 見險而能止不犯於難蹇卦是也需則知險難在前
[014-14b]
 遂不躁進又有剛健濟難之才遂不即止必有待焉
 而後進與屯蹇異矣
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
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渉大川
入于淵也
 上剛指乾下險指坎在上者恃其剛以陵下在下者
 懐其險以伺上一剛一險訟之由也險者狡而工於
 爭健者強而力於爭險而健是以訟也夫上剛下險
[014-15a]
 分兩體之上下而以彼此言險而健則合兩體為一
 而總言之也若使險而不健亦不能訟健而不險亦
 不生訟唯險而又健則内懐險惡而多蓄智謀外恃
 壯健而不畏敲扑訟之所以成也此以卦德釋卦名
 義也健字句絶乃及於訟或以健訟相連誤矣剛來
 而得中指九二九二蓋成卦之主爻也自彼而此謂
 之來訟乃需之倒體需主爻在五訟主爻在二向為
 需之主則剛處於五今為訟之主則剛來於二也或
[014-15b]
 謂訟為四陽卦自遯來而九三降為九二非也得中
 謂居下體之中也訟不可成謂非吉德得已則已不
 得已而為之亦不可極其終也中正指九五訟唯中
 正而有理則宜見中正之人故曰利見大人尚中正
 也淵指坎水訟之時人情乖違深入險地必遭陷溺
 故曰不利渉大川入于淵也伊川程子曰據卦才而
 言更取成卦之由為義者此是也卦義不取成卦之
 由則更不言所變之爻也據卦辭二乃善也而爻中
[014-16a]
 不見其善蓋卦辭取其有孚得中而言乃善也爻則
 以自下訟上為義所取不同也
師衆也貞正也能以衆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
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師者衆也周禮以五人為伍五伍為兩二十五人也
 四兩為卒百人也五卒為旅五百人也五旅為師二
 千五百人也卦唯一陽而有五隂之衆故曰師衆也
 正謂兵出而有名也書武成云將有大正于商注云
[014-16b]
 大正以兵征之蓋謂武王伐紂以有道誅無道是為
 大正也孟子云征之為言正也能役天下之衆而以
 之討亂禁暴弔民伐罪然後謂之正不正則兵出無
 名人心不服何以王天下今興師動衆而名正言順
 可以王天下矣故曰貞正也能以衆正可以王矣九
 二剛得中而无過為上與六五柔中之君相應故曰
 剛中而應行此危險之道而上順天理下順衆心故
 曰行險而順夫兵者不祥之器用之則傷財害民是
[014-17a]
 毒天下也蓋蠻夷寇賊毒害於民聖人不得已而伐
 之用兵乃所以去其害猶用瞑眩之毒藥以攻毒疾
 疾既毒則其用藥亦不容不毒也如此而民皆從之
 既吉而又無咎之者以其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也故
 曰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不然則雖欲
 无咎且不可得而况吉哉涑水司馬公曰夫治衆不
 以剛則慢而不振用剛而不獲中則暴而无親上无
 應於君下无應於民則身危而功不成所施不在於
[014-17b]
 順則衆怒而民不從四者非所以吉而无咎也吉而
 无咎則唯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乎
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无咎以剛中也
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
 紫陽朱子以比吉也三字為衍文郭京以比吉兩字
 為彖辭但誤増也字凡彖傳先舉彖辭後以義結彖
 辭下並无也字姑蘇潘氏曰比輔者臣親其君也下
 順從者民親其君也愚謂比以九五為主輔謂六四
[014-18a]
 不憚其勞而輔己也下順從謂在下三隂皆順而從
 已也近有六四順而為之輔下有三隂順而无不從
 此九五所以為比之吉也坤順也初至四皆坤畫有
 衆皆順從之象上六不與焉今但曰下順從而不及
 上蓋斥上六在外也剛中謂九五剛而得中也卦有
 内外二體筮法先成者為内卦後成者為外卦故蒙
 以内卦為初筮比以外卦為原筮孔子釋蒙之初筮
 曰以剛中也釋比之原筮亦曰以剛中也蒙之剛中
[014-18b]
 乃九二比之剛中則九五是也剛則所守者固中則
 无過為此所以原筮元永貞无咎也厚齋馮氏曰萃
 之與比下體坤地則同而上體水澤之象亦不相逺
 萃以九四一爻有分權之勢故元永貞於五言之若
 比下无分其權者故元永貞言之於彖義各有在也
 上下應謂九五與初二三上下之情相通也衆方歸
 附之初上下之情蓋猶未通四居其間不憚其勞以
 下之意達於上又以上之意達於下然後上下之情
[014-19a]
 通故曰不寧方來上下應也上六處比之極有不得
 其比之象窮而无所歸故曰後夫凶其道窮也
 
 
 
 
 
 
[014-19b]
 
 
 
 
 
 
 
 周易集説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