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02 祖堂集-南唐- (ZHW)



祖堂集卷第十一石頭下卷第七曹溪第七代法孫
126 保福



[s3-077a] 福和尚,嗣雪峰,在漳州。師諱從展,姓陳,福州福唐縣人也。年十五,便投雪峰出家。十八於大州大中寺受戒。既師子之乳育,乃檀樹之抽芽,片月新生,孤雲出岫,海鵬成羽,望霄漢以騰身,善友臨溟,探摩尼而近掌。
暫遊吳楚,尋復巾瓶,弟子之禮纔施,接示之言便至。雪峰云:「還會摩?」師欲擬近前,雪峰以杖之,師頓契玄要,更無遊心,凡有機緣,悉皆冥契。後以漳州王太傅仰師道德,請轉法輪,師出世一十二年矣。
師上堂云:「有人問話高聲問。」
時有人出來問:「學人高聲問,請和尚高聲答。」
師云:「道什摩?」
學人再申前問,師云:「我不是患聾。」


有人問:「摩騰入漢,一藏分明。達摩西來,將何指示?」
師云:「上座!行腳底事作摩生?」


[s3-078a]

僧云:「不會。」
師云:「會取好,莫傍家取人處分。」
有人問:「纔施三寸,盡涉搽胡。如何示徒,免負於前機?」
師云:「收捨看。」
學云:「大眾咸委。」
師云:「汝也是天津橋上皺眉僧。」
問:「祖祖相傳有何言屬?」
師云:「汝從什摩人邊傳得來?」
進曰:「與摩則學人退一步。」
師云:「你無端進前退後,作什摩有持?」
上堂云:「夜來還有悟底摩?乞个消息;不悟底摩?乞个消息。悟底是?不悟底是?若便悟去,亦不分外;若便不悟去,亦不分外。莫見與摩道,便道非悟非不悟。莫錯好,者風漢與摩道,莫屈著人摩?」


問:「承師有言:『若便悟去,亦不分外;若便不悟去,亦不分外。』未審如何是不悟底事?」
師云:「教我向阿誰道?」

云:「如何是悟底事?」
師云:「悟人即委。」
有人問:「學人欲見和尚本來事時如何?」
師云:「退後。」
進曰:「與摩則
[s3-079a]

非次也。」
師曰:「汝亦知而故犯。」
有人問:「不弁諸塵,如何端的?」
師云:「虧汝問即道。」


進曰:「與摩即學人有賴去也。」
師云:「山鬼屈汝自作得。」
僧問:「不將一物來時如何?」
師云:「莫向這裏污人田地。」
云:「如何免得?」
師云:「如何即不免?」
有僧問:「十二中時如何據驗?」
師云:「恰好據驗。」
云:「學人為什摩不見?」
師云:「不可更捏目也。」
僧問:「至理幽微,如何得到?」
師云:「別更夢見作什摩?」
進曰:「幽微之說猶是夢言,以何所示即得出於夢言?」
師云:「還解怪笑得摩?」

問:「十二分教是背後讚言,請師當讚便讚。」
師云:「當不當。」
云:「還得全也無?」
師云:「莫語好。」
師昔在江外時,欲先歸雪峰,遂問招慶云:「某甲先歸山,山中和尚忽問上座有什信,作摩生祗對?」
招慶云:「不避腥膻,亦有少許。」
師云:「有信道什摩?」
[s3-080a] 慶云:「教某甲分付與阿誰?」
師云:「雖有此語,未必有與摩事。」
慶云:「若與摩,則前呈全在闍梨。」
招慶云:「闍梨先歸山,山中或有異聞底事,乞个消息。」
師云:「設使有,上座還肯摩?」
招慶云:「是什摩心行推人向泥裏著?」
招慶臨赴清源請時,遂命安國與師同遊,山行次,招慶云:「某甲來去山門已經二十八年,此住,心中也足。」
師問:「於二十八年中,山中和尚有什摩樞要處?請和尚不費家才舉一兩則。」
云:「有一則某甲收為方便。」
師云:「什摩處?」
招慶舉首顧視師云:「這个則收為方便,只如宗中事作摩生?」
良久,師云:「教什摩人委?」
招慶云:「闍梨又與摩泥猪疥狗作什摩?」
招慶因舉:「僧問石霜:『如何是一句?』云:『非句無句不是句。』」
師拈問:「古人與摩道,意作摩生?」
答曰:「實即實。」
師云:「還
[s3-081a]

得實也無?」
答曰:「委曲話似人即得。」


師云:「非句無句不是句,
委曲話似人即得,據本分作摩生?」
師曰:「大眾總委兄弟有此問。」
師云:「謝和尚領話。」
招慶因舉:「僧問德山:『從上宗乘,和尚此間如何稟受與人?』德山云:『我宗無語句,實無一法與人。』頭云:『實即實,於唱教中猶交子。』」
師拈問招慶:「頭平生有什摩言教過於德山?」
招慶舉:「頭云:『如人學射,久久方中。』時有人問:『中時如何?』云:『莫不識痛痒?』」
師云:「今日非唯舉話。」
招慶云:「是什摩心行?」
招慶因舉:「佛婆梨尊者從西天來禮拜文殊,逢文殊化人問:『還將得《尊勝經》來否?』云:『不將來。』文殊曰:『既不將來,空來何益?縱見文殊,亦何必識之。』」


拈問招慶:「將得經來,文殊在什摩處?」
慶答云:「恰是。」
慶卻問師:「將得經來,文殊在什摩處?」


[s3-082a]

師云:「互換之機且從,只今作摩生?」
招慶因舉:「古人道:『金屑銀屑雖貴,肉眼裏著不得。』豈況法眼乎?」招慶拈師問:「只如著不得,還著得摩?」
師對云:「未在,更道。」招慶遂喝,師卻喝。
招慶卻問:「闍梨作摩生道?」
師云:「某甲齋後未喫茶。」
師舉:「教中云:『寧說河不入海,不說如來有二種語;寧說羅漢有三毒,不說如來有二種語;不道如來無語,只道如來無二種語。』」師拈問招慶:「作摩生是如來語?」
招慶云:「聾人爭得聞?」


師云:「和尚向第二頭道則得。」
招慶問:「闍梨作摩生道?」
師云:「喫茶去。」
招慶舉:「南泉翫月次,時有僧問:『何時得似這个月?』泉云:『王老僧二十年前亦曾與摩來。』」招慶續起問:「如今作摩生?」
師代云:「近日老邁,且摩過時。」
招慶云:「不因闍梨舉,洎成亡記。」
師云:「宿習難忘。」


[s3-083a]

困山云:「今日可殺寒。」
因舉:「東寺問:『近離什摩處?』云:『近離江西。』東寺云:『還將得馬師真來不?』對云:『只這个是。』云:『背後底?』」
師代云:「洎不到此間。」
招慶云:「太似不知。」
因舉:「長慶云:『我有一个問,卻天下人口。』又云:『汝且作摩生問?』」


師代云:「謝和尚重重相為。」
因舉:「無著和尚到五臺山,見文殊化
寺,共喫茶次,文殊提起茶垸子云:『南方還有這个不?』無著云:『無。』文殊云:『尋常將什摩喫茶?』無著無對。」
師代云:「幾不與摩道。」又代云:「久嚮金毛,今日親見。」
招慶代云:「若與摩,則癡客勸主人請盡茶。」
因舉:「先洞山辭興平,興平問:『什摩處去?』洞山云:『沿流無所止。』興平云:『法身沿流?報身沿流?』洞山云:『總不作如是見解。』」
師代云:「覓得幾个?」
因舉:「耆婆向弟子云:『汝於山中覓不中為藥草歸來。』弟子歸
[s3-084a]

來云:『並無有不中為藥底草。』」
師遂提起問:「這个還中為藥摩?」
對云:「有什摩病敢出頭?」
師不肯,自代云:「有什摩不水消?」


因舉:「鹽官問座主:『《華嚴經》有幾種法界?』對云:『四種法界。』提起拂子,『這个向阿那个法界中收?』無對。」
師代云:「若只禮謝,則著和尚棒。」
因舉:「南泉云:『文殊、普賢昨夜三更各打與二十棒,一時趁出院。』趙州云:『和尚棒教什摩人喫?』」
師代云:「不得不道。」
因舉:「先洞山問雪峰:『入門須得語,不得道早个入門了也。』雪峰云:『某甲無口。』師曰:『無口則且從,還我眼來。』無對。」
師代云:「若問眼和尚,謹隨狀退。」
因舉:「僧問先洞山:『從上幾人得入此門?』洞山云:『實無一人得入此門。』進曰:『與摩道,莫屈人也無?』洞山云:『若實如此,亦不屈著人。』」
時有學人問:「古人還扶入門?不扶入門?」
保福
[s3-085a]

云:「行腳得什摩人力?」


僧舉:「盤山云:『光境俱亡,復是何物?』洞山云:『光境未云,複是何物?』」
「據二彼商量,盡未得勦絕。」師拈問其僧:「作摩生道,得勦絕?」
僧云:「還解怪笑得摩?」
師云:「非常怪笑得。」
學人卻問和尚:「如何道,得勦絕去?」
師云:「兩手扶犁水過膝。」
自後舉似招慶,保福道:「非常怪笑,意作摩生?」
招慶云:「盡法無民。」
因舉曹山三種闡提云:「殺盡一切,名曰闡提;殺一闡提,得福無量。」
僧問:「只如一闡提作摩生殺?」
師云:「不殺。」
進云:「為什摩不殺?」
師云:「若殺,則同於闡提。」


因舉:「雲居示徒云:『
舉得一百个話,不如揀得一个話;揀得一百个話,不如道取一个話;道得一百个話,不如行取一个話。』」
時有僧問:「只如一个作摩生行?」
師云:「不行。」
進云:「為什摩不行?」
師云:「汝須禮拜。」
因舉:「曹山云:『佛
[s3-086a]

既說一言,五百害心生,如何是此言?』」
師云:「冷侵侵地。」
進曰:「既有此言,為什摩卻返怨?」
師云:「汝喚什摩作返怨?」
對云:「唯不喜見父面。」
時有學人問:「父有什摩過?」


師云:「父無過。」
云:「既無過,為什摩不喜見?」
師云:「只為無過,所以不喜見。」
因舉:「南泉問座主:『講什摩經?』座主云:『講《上生經》。』南泉云:『彌勒在什摩處?』對云:『在兜率天。』南泉叱云:『天上無彌勒。』後僧舉似洞山,洞山叱:『地下無彌勒。』」
有人問師:「彌勒在什摩處?」師乃叱之。
因舉:「教中有言:『應真菩薩內外俱作黃金色。』」
時有人問:「直得與摩時,是什摩人分上事?」
師云:「不是兄分上事。」
云:「與摩則有強有弱去也。」
師云:「前話已墮。」
師因舉:「初祖於少林寺裏面壁坐打九年,寺裏三千个聽徒口似懸河,只云此是西天小乘壁觀婆羅
[s3-087a]

門,有什摩雪處?直是有理無雪處。」


時有人問:「既有理,為什摩無雪處?」
師云:「只為如此,所以如此,若不如此,焉知如此?」
僧云:「不如此事作摩生?」
師云:「莫放我打睡。」
師有時云:「不座諸法,還得無過摩?」有時云:「欲得見諸聖,亦從此門入;不欲得見諸聖,亦從此門入。」
師卻問僧:「作摩生是汝入門底事?」
僧云:「當不當。」
師云:「是凡是聖?」
對曰:「未問已前,卻疑和尚。」師叱之。
問:「古人有言:『欲達無生路,應須識本源。』如何是本源?」
師良久,卻問侍者:「適來僧問什摩?」


其僧再舉,師便喝出云:「我不是患聾!」
師患漏次,僧問:「善知識諸漏已盡,為什摩患漏?」
師云:「若是善知識,一物亦不違。」
僧云:「爭奈苦楚何?」
師云:「若見眾
生苦,則同受苦者。」
因小師行腳歸,師問:「汝亂走,還變也未?」
對云:「不是神,不是
[s3-088a]

鬼,變什摩?」
師云:「又亂走作什摩?」
對云:「也要和尚鑒。」
師云:「放汝二十棒。」師代云:「和尚見走到什摩處?」
師問僧:「我尋常道:『莫道道不得,設而道得十成,猶是患謇。』既道得十成,為什摩卻成患謇?」
僧云:「從來豈是道得底事那作摩?」
師抗聲云:「脫卻來!」


其僧別云:「頭上不可更安頭。」
師云:「停囚長智。」
僧辭,師問:「什摩處去?」
對云:「什摩處不是某甲去處?」
師云:「忽然山河大地,又作摩生?」
對云:「喚什摩作山河大地?」
師云:「汝話墮也。」
問:「不問不答時如何?」
師云:「不道。」
進曰:「為什摩不道?」
師云:「你也虛有這个問。」
師上堂云:「此事似个什摩?閃電相似,石火相似,火焰相似,霹靂相似。是你諸人著力,須得趁著始得;若不趁著,喪身失命。」
有人便問:「承師有言:『是你諸人著力,須得趁著始得;若不趁
[s3-089a]

者,喪身失命。』直得趁著,還不喪身失命也無?」

云:「失不失即且置,是你還趁著也無?」
對曰:「若道趁不著,招人怪笑。」
師曰:「是你趁著底事作摩生?」
對曰:「和尚還解怪笑得摩?」
師曰:「汝是惡人。」
僧曰:「何必。」師便打出去。
師舉:「曹山代無著曰:『久承大師劍,何得處在一塵?』」
僧便問:「作摩是文殊劍?」
對曰:「不道。」
「為什摩不道?」
曰:「道則在一塵。」
鼓山問靜道者:「古人道:『這裏則易,那裏則難。』這裏則且從,那裏事作摩生?」


道者曰:「還有這裏那裏摩?」鼓山打之。
師云:「打有道理?打無道理?」
學人云:「於靜道者分上商量則得。」
師云:「古人意作摩生?」
學云:「不可道某甲辜負古人。」
師云:「不辜負古人事作摩生?」
對云:「和尚慣得此便。」
師云:「你也是慣得此便。」
因舉:「彥上座問九峰和尚:『又須道取柏樹子,
[s3-090a]

不得觸著。和尚如何道?』和尚無對。彥上座舉似長慶,長慶卻問上座:『當此問,上座代和尚作摩生道?』上座對云:『不逐四時彫。』」
長慶舉似保福,
保福拈問長慶:「只如上座道:『不逐四時彫。』與摩道,還得勦絕?為當不得勦絕?」
慶云:「爭得勦絕?」


師云:「大眾分明記取,向後舉似作家第一機對。」
困山云:「不是桄榔樹。」
師云:「桄榔樹不是。」
師上堂,因示徒云:「過去如許多諸聖,乃至今時老宿出頭來,盡道我願度一切眾生成道成果,與我無異。灼然吾徒等輩,為不承他先聖方便,今日向什摩處填溝塞壑?然雖如此,於中還有一人具眼也無?」師代云:「汝問天下人怪笑得摩?」
因舉:「古人道:『諸方只有殺人之刀,且無活人之劍。』」
時有學人問:「如何是活人之劍?」
師答曰:「我老大漢不能禮拜汝。」


[s3-091a]

師問僧:「我都置一問,汝作摩生?」
對曰:「與摩即退一步。」
師云:「非時作摩生?」
云:「和尚因什摩龍頭尾?」
師云:「汝是作家。」


對曰:「未在,更道。」
師云:「我不辭向汝道,恐汝會去。」
問:「教中有言:『師子捉象亦全其力。』未審全个什摩力?」
師答曰:「若問全力,我怕。」
進云:「和尚為什摩卻怕學人?」
師云:「為汝有全力。」
問:「承古人有言:『智不到處,切忌道著,道著則頭角生。』和尚如何?」
師答曰:「收。」
進曰:「若向無頭角處收,即招大眾怪笑。」
師云:「失錢遭罪。」
因舉:「《金剛經》云:『一切諸法皆是如義。』」
師卻問僧:「作摩生是如義?」
對云:「和尚問阿誰?」
師云:「忽遇道伴相借問,作摩生向伊道?」


對云:「和尚是什摩心行?」
師不肯,代云:「何處有與摩道伴?」
127 雲門




雲門和尚,嗣雪峰,在韶州。師諱偃禪,蘇州中吳[s3-092a] 府嘉興人也,姓張。年十七,依空王寺澄律禪師下受業。年登己卯,得具尸羅,習四分於南山,聽三車於中道。辭入閩嶺,纔登象骨,直鵬程,三禮欲施,雪峰便云:「何得到與摩?」
師不移絲髮,重印全機,雖等截流,還同戴角,每於參請,闇契知見。後出甌閩,止于韶州靈樹知聖大師,密懷通鑒,益固留連,去世後,付囑住持。南朝欽崇玄化,賜紫,號匡真大師。
問:「如何是透法身之句?」
師云:「看山。」
師上堂云:「汝若不會,三十年後莫道不見老漢。」
師有十二時偈:
半夜子,命似懸絲猶未許,因緣契會剎那間,了了分明一無氣。


鳴丑,一歲孫兒大哮吼,實相圓明不思議,三世法身藏北斗。
平旦寅,三昧圓光證法身,大千世界掌中收,色透髑髏誰得親?


日出卯,嘿說心傳道實教,心
[s3-093a]

心相印息無心,玄妙之中無拙污。
食時辰,恒沙世界眼中人,万法皆從一法生,一法靈光誰是鄰?
禺中巳,分明歷歷不相似,靈源獨曜少人逢,達者方知無所慮。
日南午,一部笙歌誰解舞?逍遙頓入達無生,晝夜法螺擊法鼓。
日昳未,灌頂醍醐最上味,一切諸佛及菩提,唯佛知之貴中貴。
晡時申,三壇等施互為賓,無漏果圓一念修,六度同歸淨土因。
日入酉,玄人莫向途中走,黃葉浮漚賺殺人,命盡慞惶是了手。
黃昏戌,把火尋牛是底物,素體相呈卻道非,奴郎不弁誰受屈?
人定亥,莫把三乘相疋配,要知此意現真宗,密密心心超三昧。
又宗頌曰:
如來一大事,出現於世間。五千方便教,流傳幾百年。
四十九年說,未曾忤出言。如來滅度後,付囑迦葉邊。


西天
[s3-094a]

二十八,祖佛印相傳。達摩觀東土,五葉氣相連。
九年來面壁,唯有喫茶言。
二祖為上首,達摩西天。
六祖曹溪住,衣鉢後不傳。派分三五六,各各達真源。
七八心忙亂,空花墜目前。苦哉明眼士,認得止啼錢。
外道多毀謗,弟子得生天。昔在靈山上,今日獲安然。
六門俱休歇,無心處處閑。如有玄中客,但除人我山。
一味醍醐藥,万病悉皆安。因緣契會者,無心便安禪。
師因把杖打柱問:「什摩處來?」
對云:「西天來。」
師云:「作什摩來?」
對云:「教化唐土眾生來。」
師云:「欺我唐土眾生。」卻問:「大眾還會摩?」
對云:「不會。」
師打柱云:「打你个兩重敗闕。」


師良久,僧問:「何異釋迦當時?」
師云:「大眾立久,快禮三拜!」
問:「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
師云:「蒲州麻黃,益州苻子,同一口吞盡時如何?」
師云:「老僧
[s3-095a]

在你肚裏。」
僧曰:「和尚為什摩在學人肚裏?」
師云:「還我話頭來。」
問:「如何是禪?」
師云:「露柱吞蝦蟆。」
僧云:「如何舉唱則不負於來機?」
師云:「道什摩?」
僧云:「還可來意也無?」
師云:「且款款問。」


師問僧:「諸方行來道我知有,且與我拈二千大千世界向眼上著。」學人應喏。
師云:「錢唐去國為什摩三千里?」
師問僧:「一切聲是佛聲,一切色是佛色,拈卻了與你道。」
對云:「拈卻了也。」
師云:「與摩驢年去。」
128 齊雲




齊雲和尚,嗣雪峰。師諱靈照,東國人也。自傳雪峰密旨,便住浙江,錢王欽重,敬賜紫衣,號真覺大師。初居齊雲,後住鏡清、報慈、龍花,四海玄徒長臻法席矣。師有時上堂云:「盡令去也,如存若亡;私曲將來,礙著老學。與摩相告報,還解笑得我摩?」
時有人問:「請師盡令。」
師云:「吽!吽!」
問:「如何是
[s3-096a]

諸佛出身處?」「
 
師喚少兒名,
 法歸亦慶幸。
僧云:「與摩則只今諱什摩?」
師云:「到京不知有京風。」
問:「此个門風如何繼紹?」
師云:「昔年漢主,今日吾君。」
師住報慈時,開堂日云:「帝子王孫及四眾雲集,金枝玉葉未離王宮,及諸高班君子等,猶在貴居,乃至諸寺大師、大德祇在本寺,正當與摩時,微僧早與相著了也,於中還有省察者摩?諸仁者!纔擬跨門,万里望鄉開,豈況到報慈,何處更有也?與摩語話,莫輕觸上人摩?放過,則万事絕言;若不放過,一場禍事。雖
然如此,不可斷絕。今時於中還有懷疑者摩?快出來!」


時有人出來問:「承師有言:『未離本處,早與相著了也。』未審未離本處,什摩處是師與眾人相著處?」
師云:「阿你若不得我力,爭解形得此問?」
問:「寸絲不露時如何?」

[s3-097a]

云:「隱密。」
僧云:「與摩則無面可露也。」
師云:「林下月彩足人撮。」
問:「諸聖會中還有不排位者也無?」
師云:「諸聖會中則且置,喚什摩作不排位?」
僧云:「與摩則出身無路也。」
師云:「玉不處雪,那辯堅貞?」
因說百丈打侍者因緣,有人拈問:「百丈打侍者,為上座打?為侍者打?」
師云:「理正不了,累及家丁。」
師問招慶:「事須有與摩道,不被人撿點,初機後學又須得力自古先德。苗稼是什摩次第附得?某甲此問,請和尚擇。」
招慶擇云:「放曠長如癡兀人,他家自有通人愛。」
問:「未納問前,請師指示。」
師云:「成什摩道理?」
僧云:「已領師意。」
師云:「獻璧加刑。」
因「措多入古寺,問僧:『此寺名什摩?』其僧不知名額,措多遂作一首詩曰:『此寺何年造?問僧僧不知。繫馬枯松下,拂塵讀古碑。』」有人拈問師:「碑文道什摩?」


[s3-098a]

師云:「三藏入室。」
師問招慶:「作摩生是投機如未肯?」
招慶曰:「遇茶即喫。」
師曰:「適來立久腳痛。」
招慶卻問:「什摩處是成塵處?請兄擇。」


師云:「即此猛提取。」招慶肯之。
師有時上堂,驀地起來,伸手云:「乞取些子!乞取子!」又云:「一人傳虛,万人傳實。」
問:「古人有言:『無言無說,直入不二法門。』文殊與摩道,還稱得長老意無?」
師云:「比擬理國,卻令家破。」

問:「靈山會上,法法相傳,未審齊雲將何付囑於人?」
云:「不可為汝一个荒卻齊雲山。」
僧云:「莫便是親付囑也無?」
師云:「莫令大眾笑。」
師一日見僧上來立次,竪起物問:「你道這个與那个別不別?」僧無對。
師代云:「別則眼見山,不別則山見眼。」
問:「向上一路,千聖不傳,未審是什人則能傳得?」
師云:「千聖也疑我。」


僧云:「莫便是傳底人無?」
師云:「晉[s3-099a] 帝斬嵇康。」
師上堂偏立,告云:「莫不要昇此座摩?」
雲禪大師云:「人義道中。」
自代云:「大眾!還體悉摩?」
師初入龍華,上堂云:「宗門妙理,別時一論,若也大道玄網,包三界為一門,盡十方為正眼。世尊靈山說法之後,付囑摩訶迦葉,祖祖相繼,法法相傳。自從南天竺國王太子捨榮出家,呼為達摩大師,傳佛心印,特置十万八千里過來告曰:『吾本來此土,傳教救迷情。』以經得二千來年,真風不替。我吳越國大祖世皇崇敬佛法,當今殿下敬重三寶,興闡大乘,皆是靈山受佛付囑來。大師令公迎請大士歸朝,入內道場供養,兼宣下造寺功德,以當寺便是彌勒之內菀。寶塔安大士真身,又是令公興建,地久天長,古今罕有,播在於四海,八方知聞。昨者伏蒙聖恩宣賜當
[s3-100a]

寺住持,許聚玄徒,敢不率以焚修,勵一心而報答聖躬許賜?從容有事,近前。」
時有學人問:「只如龍花之會何異於靈山?」


師云:「化城教一級。」
僧云:「與摩則彼彼不相羨也。」
師云:「前言終不虛施。」
僧云:「未審當初靈山合談何法?」
師云:「不見道:世尊不說說,迦葉不聞聞。」
僧云:「與摩則不睹王居殿,焉知天子尊?」
師云:「酌然瞻敬則有分。」
師問僧:「作什摩?」
云:「掃佛身上塵。」
云:「既是佛,為什摩卻
有塵?」僧無對。
自代云:「不見道:金屑雖貴。」
問:「古人有言:『佛有正法眼付囑摩訶迦葉。』如何是正法眼?」
師云:「金屑雖貴。」
僧云:「正法眼又作摩生?」


師云:「也須知有龍花惜人。」
有人問:「某甲下山去,忽有人問:『龍花有什摩消息?』向他作摩生道?」
師云:「但向他道:『馬鳴龍樹白搥下。』」
問:「不二之言請師道。」
帥云:「不
[s3-101a]

遵摩竭令,誰談毗耶理?」
麗天和尚頌無著對文殊話,頌曰:
 清涼感現聖伽藍,
 親對文殊接話談。
言下不通好消息,頭只見翠山嵒。
師和頌曰:
遍周沙界聖伽藍,觸處文殊共話談。
若有門上覓消息,誰能敢道翠山嵒?
問:「古人有言:『中之細,細中之。』如何是中之細?」


師曰:「佛病最難治。」
進曰:「師還治也無?」
師云:「作摩不得?」
僧曰:「如何治得?」
師云:「喫茶喫飯。」
129 永福




永福和尚,嗣雪峰,在福州。師諱從弇,福州閩縣人也,姓陳。於雪峰山出家,依年具戒,密契玄。遍遊吳楚,卻復甌閩。初住漳南報恩,後居永福。閩王欽敬,賜紫,號超證大師。師有時上堂,向繩床一邊立云:「二尊不化。」便歸方丈。
問:「教中有言:『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如何
[s3-102a]

是一乘法?」
師云:「汝道我在這裏為个什摩?」
僧云:「與摩則不知古人去也。」
師云:「雖然如此,卻不辜負汝。」


問:「諸餘則不敢問,省要處乞師垂慈。」
師云:「不快禮拜,更待何時?」
因舉:「長慶上堂云:『盡法則無民。』永福則不然,若不盡法,爭得有民?」
「有人問趙州:『古人道:至道無難,唯嫌棟擇。如何是不擇棟底法?』趙州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僧云:『此猶是棟擇底法。』州云:『田舍奴!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什摩處是棟擇?』」
有人舉問長慶:「如何是不揀擇底法?」
慶云:「還我有異底法來。」
師聞舉,云:「此兩人總在揀擇中收。」
僧便問:「如何是不揀擇底法?」
師云:「今日是幾?」
後長慶聞舉,云:「須道超證有親疏,不無他與摩道。」
130 福清




福清和尚,嗣雪峰,在泉州。師諱玄訥,東國人也。
[s3-103a]


泉州王太尉仰師道德,請轉法輪,敬奏紫衣。問:「如何是人王?」
師云:「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如何是法王?」
師云:「無手指天,無手指地。」
學曰:「人王與法王相去幾何?」
師云:「汝自斷看。」
進云:「學人斷不得,卻請和尚斷。」
師云:「來年更有新條在,惱亂春光卒未休。」
問:「如何是菩提?」
師云:「闍梨失卻半年糧。」
學云:「為什摩失卻半年糧?」
師云:「只為他一斗米。」


問:「圓伊三點人皆信,靈秀家風事若何?」
師云:「靈秀家風也且從,是汝家風作摩生?」
學云:「爭奈學人未現何?」
師云:「阿誰教你不會?」
131 潮山



潮山和尚,嗣雪峰,在吉州。師諱延宗,泉州莆田縣人也。僧問:「和尚是咸通前住?咸通後住?」
師云:「嗄!」
學人再申問,師乃云:「病鳥栖蘆,困魚止泊。」
問:「師久修何業而隱此山?」
師云:「什摩處得這个消
[s3-104a]

息?」學人應喏,師叱之。
問:「如何是學人自己?」
師云:「爭受人謾?」
132 惟勁



惟勁禪師,嗣雪峰,在南般舟道場。生緣福州永泰縣人也。自參見雪峰,便契玄旨。經遊五頂南北藂林,遍探宗師,推為匠伯,後棲南。平生苦節,寰海播名,編《續寶林》、《鏡燈》、《漩澓》、《防邪論》,并《釋贊》,廣流於世。楚王欽仰,迎請出[[place:][]],留駐府廷,為教網之紀綱,作祖天之日月。住持報慈東藏,奏賜紫衣,號寶文大師矣。
師因讚鏡燈頌曰:


偉哉真智士!能開方便津。一燈明一體,十鏡現十身。
身身相映涉,燈燈作互因。層層身土廣,重重理事淵。
儼睹微塵佛,等逢毗目仙。海印從茲顯,帝網義由詮。
一塵說法界,一切塵亦然。五蘊十八界,寂用體俱全。
圓光含鏡像,一異不可宣。
[s3-105a]

達斯無境,鹿那法報圓。
又述象骨偈曰:
象骨雄雄舉世尊,統盡乾坤是一門。
詞鋒未接承當好,莫待言教句裏傳。

擬議終成山海隔,擗面渾機直下全。
 更欲會他泥牛吼,
 審細須聽木馬嘶。
如體禪師雄頌曰:
 古曲發聲雄,
 今古唱還同。
若論第一拍,祖佛盡迷蹤。
長慶拈問僧:「只如祖佛盡迷蹤,成得个什摩邊事?」
對云:「成得个佛未出世時事,黑豆未生芽時事。」
慶云:「只如佛未出世時事,黑豆未生芽時事,成得个什摩邊事?」
對云:「某甲到這裏舉不得,未審和尚如何?」
慶云:「成得个痕縫邊事。」
師又頌曰:
 學道如攢火,
 逢煙且莫休。
直得金星現,歸家始到頭。
有人舉問中招慶:「古人有言:『直得金星現,歸家始到頭。』如何是金星現?」
云:「我道直得金星現,也未是到頭在。」

[s3-106a]

云:
「作摩生?」
慶云:「遇茶喫茶,遇飯喫飯。」
133 越山鑒真



越山鑒真大師,嗣雪峰。錢王欽敬賜紫。師因睹寫真,有偈曰:
 真之本源,
 頂足方圓。
彌淪不壞,實相無邊。
 恒沙劫數,
 古今現前。
漚起漚滅,空手空拳。
 此之相貌,
 三界亦然。
師頌三種病人曰:
盲聾喑格調高,是何境界自擔荷?
昔日曾嚮玄沙道,笑殺張三李四歌。
134 睡龍




睡龍和尚,嗣雪峰,在泉州。師號道溥,姓鄭,福唐縣人也。出家於寶林院,依年具戒,便參見雪峰,密契玄關,更無他
往。後清源王太尉欽仰德高,請住五峰,旋奏紫衣,錫號弘教大師矣。有時僧參次,于時云:「莫道空山無可祗對。」便起歸丈室。
有俗官問黃蘗供養主:「黃蘗和尚驢馬相似,上座作供養主作什摩?」僧無對。
卻歸,舉似黃蘗,黃蘗
[s3-107a]

云:「道薄人微,甚是難消。」
有人舉似南泉,南泉云:「池州麻黃,蜀地當歸。」
有人舉似師,師云:「泉州葛布,好造汗衫。」
問:「古人有言:『含珠不吐,誰知有寶?』含珠則不問,便請吐。」
師云:「看者甚多,弁者甚少。」
問:「如何是學人自己事?」
師云:「不是你自己,是什摩?」
問:「太尉相公送繩床,和尚將何報答?」


師云:「天津橋上無異路,報答之心性不殊。」
僧云:「與摩則相公慇懃,師之不謬。」
師云:「我道毗盧不點頭,你作摩生?」
僧云:「學人到這裏,直得無言可進。」
師云:「饒你與摩,亦與老師較一地。」
問:「學人乍入藂林,乞和尚指示个入路。」師良久,學人禮拜。
師云:「汝禮拜阿誰?」
學云:「禮拜和尚。」
師云:「汝若會,即是汝禮拜汝;汝若不會,即是禮拜老僧。」
問:「如何是古佛心?」
師云:「我委你不問古佛心。」
問:「如何是佛?」


[s3-108a]

師云:「覿面相呈由不識,問佛之人焉能委?」
師頌三種病人曰:


奇哉大師盲聾!善能方便唱真宗。
 為報知音須帶會,
 莫將意句競來通。
問:「教中有言:『羅羅密行。』如何是密行?」
師云:「汝是人,爭得委?」
學云:「和尚還委得也無?」
師云:「不委。」
學云:「和尚為什摩不委?」
師云:「若委,則不密去。」
問:「教中有言:『開方便門,現真實相。』如何是方便門?」
師竪起拳。
「如何是現真實相?」師良久。
學云:「若不置問,焉委得和尚慈悲?」
師曰:「也須進步。」
太尉問:「如何是摩尼珠?」
師云:「明日更獻北禪看。」


太尉云:「非北禪,還有鑒者也無?」
師云:「臣僧有幸,得遇明君。」
又述示學偈曰:
 瞎眼善解通,
 聾耳卻獲功。
一體歸無性,六處本來同。
 我今齊舉唱,
 方便示汝濃。
相傳佛祖印,繼續老胡宗。
因雪峰問玄沙:「汝還識
[s3-109a]

國師無縫塔也無?」
玄沙卻問:「無縫塔闊多少?高多少?」
雪峰顧示玄沙云:「和尚何得自犯?」
僧問師:「玄沙豈不是不諾雪峰?」
師云:「是也。」
僧云:「既然如此,請師代雪峰對玄沙。」
師云:「向後不用修造。」
135 佛日和尚




佛日和尚,嗣雲居,在越州。
師到徑山,徑山問:「伏承長老獨處一方,何得再遊峰頂?」
師云:「朗月當空掛,冰霜不自寒。」
徑山云:「莫是長老家風也無?」
師云:「峭峙万重山,此中含寶月。」
徑山曰:「此猶是文言,長老家風作摩生?」
師云:「今日賴遇佛日。」
師別申一問:「隱密全生,時人知有道得;大省無辜,時人知有道不得。於此二途,猶是時人昇降處。未審長老親道、自道、云何道?」
徑山云:「我家道處無可道。」
師云:「如來路上無私曲,更請玄音和一場。」
徑山云:「任你二輪更互照,碧霄雲外不相干。」


[s3-110a]

師云:「為報白頭無限眾,此中年少莫歸鄉。」
徑山云:「老少同輪無向背,我家玄路莫參差。」
師云:「一言已定,天下四句為誰留?」
徑山云:「汝道有三四,我道其中一亦無。」徑山因此偈曰:
東西不相顧,南北與誰留?
師頌曰:
 遍學窮切抱死屍,
 出身不得病難治。
任汝入海常獻寶,不如自治劍輪飛。
136 水西南臺和尚




水西南臺和尚,嗣雲居,在潭州。問:「祖祖相傳,未審傳个什摩?」
師云:「不因闍梨舉,老僧亦不知。」
137 中曹山



中曹山和尚,嗣曹山,在撫州。師號慧遐,姓黃,泉州莆田縣人也。自造漕源法席,密契玄道,更無他往,而居荷王矣。僧問:「抱璞投師時如何?」


師云:「不是自家珍。」
僧曰:「如何是自家珍?」
師云:「不啄不成器。」
問:「佛未出世時如何?」
師云:「曹山不如。」
曰:「佛
[s3-111a]

出世後如何?」
師云:「不如曹山。」
問:「四山相逼時如何?」
師云:「曹山在裏許。」
僧曰:「還求出離也無?」
師云:「若在裏許,則求出離。」
138 金峰




金峰和尚,嗣曹山,在杭州。師諱從志,福州古田縣人也。自離閩越,便造漕源,頓契玄猷,更不他往。初住金峰山,後
住報恩寺,師號玄明禪師矣。
問:「四海晏清時如何?」
師云:「猶是下漢。」
僧曰:「王還知也無?」
師云:「王不少神。」
問:「如何是禪?」
師云:「不動轉。」
「如何是道?」
師云:「不同万物。」
進曰:「禪與道相去近遠?」
師云:「近則近,遠則遠。」
「如何是近則近?」
師云:「對面弁不得。」

如何是遠則遠?」
師云:「過於兜率。」
問:「古人則調絃以弁為希,只如熊耳與曹溪以何為驗?」
師云:「無紋綵。」
進曰:「既然如此,六葉從何來?」
師云:「豈是有紋綵那作摩?」
僧云:「古人還傳也無?」
師云:「若不傳,爭得到今日?」
僧曰:「既無紋綵,作摩
[s3-112a]

生傳?」
師云:「傳是無紋綵。」
僧曰:「和尚還傳也無?」
師云:「作摩不傳?」
僧云:「古人意如何?」
師云:「曹溪門前力掌,直至如今不忘。」


僧曰:「向後事如何?」
師云:「千囑万囑。」
139 鹿門



鹿門和尚,嗣曹山,在襄州。師諱真禪。問:「如何是得道底人?」
師云:「有口似鼻孔。」
僧曰:「忽有客來,將何祗對?」
師云:「柴戶草門,謝你經過。」
祖堂集卷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