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90 東里集-明-楊士奇 (master)


[048-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里續集巻二十    明 揚士竒 撰
  跋
   衞生寳鑑
東垣李氏之徒羅謙甫輯衞生寳鑑廿四巻内藥誤三
巻名方十七巻藥象一巻醫驗三巻末附補遺一巻論
傷寒中暑則後人所述此書精粹明備家不可以闕者
吳中陳有戒寄惠此本故識而藏之
[048-1b]
   用藥真珠嚢詩
澹菴楊公志仁君子也其事上以周孔之道而愛民為
心嘗坐累訟繫閒暇無所用意則著此書盖甚有益學
者昔文王演易羑里陸宣公謫居著方書聖賢處憂患
未嘗忘及人皆同此心吾觀此書益重居位食禄之愧
   㧞萃方
右拔萃方十九巻自鍼經節要至雜方通十九類元杜
思敬集潔古東垣一𣲖傳授以成此編君子論潔古醫
[048-2a]
家之王道謂扶䕶元氣為要也此編固在所重哉吾家
市於書肆析為四冊云
   小兒醫方一集二首/
此書專為小兒醫設凡四巻首巻陳氏痘疹方論後三
巻皆錢氏藥證吾所得者盖斷簡錢氏之說具存陳氏
所述但存目録耳遂求諸醫家録補于後然嘗見朱丹
溪格致餘論極言二家得失盖謂錢氏之書備源流經
絡明表裏虚實陳其活法使人觸類長之可為無窮之
[048-2b]
用陳氏多用燥熱間有偶中之效不思一偏之失故著
論以為世戒吾既得此書遂附載朱說以告慈㓜者
錢陳皆治小兒錢氏不持議論而用藥至當陳氏論議
雖好而用藥多誤人此編閻氏論治傷寒醫家所不取
用藥者皆當知之
   湯液本草二集二首/
此本比後録於盛御醫者脫誤多矣宜對過増入亦有
此本有之而盛本無之者皆當㕘對
[048-3a]
此本録於盛御醫勝於舊所録者多矣然二本互有詳
畧皆當㕘對增入舊録本有丹溪本草衍義補遺宜録
於此此本雖無丹溪補遺然各條下間引丹溪之論又
補遺中所未載者
   東垣内外傷辨
右東垣内外傷辨蘇州有刻板王守真得之以見惠者
韓明善序云其說本内經而補仲景之缺盖為醫者於
究素問難經及越人長沙諸家之書之餘宜必考於此
[048-3b]
   東垣用藥真珠嚢
古之良醫師審病之源明藥之用故臨病制方百發百
中後世淺陋之醫二者皆不能通如之何其有濟也此
書嘉惠後人其功博矣刻板在蘇州余亦得之守真御

   東垣試效方
余患後疾歴數年更五六醫皆不效而愈劇最後求治
於蔣院判用文遂予秦芁白术圓未竟一劑頓愈既而
[048-4a]
併授此方曰此東垣試效方中所出也又從俞嘉言求
得此書用之頗通醫理見余此書甚喜以試無不效者
盖得其論議之精故也世之庸醫不能究病之源不知
醫之理守古方而不通愈差而愈逺夫豈無所自哉
   朱氏三書
右格致餘論局方發揮丹溪醫按三書皆金華朱震亨
彦脩著彦脩儒者同郡許益之髙弟有窮理之功於醫
得傳授之正故所論極精所治多竒效其書近惟兩淛
[048-4b]
為醫者多用之然率祕之永樂乙未東宫殿下命刋印
以賜中外廣仁恩也余時侍經幄最初得賜云
   醫書
右醫書二冊有外科濟隂勞損胎産驚風瘡疹急救諸
科胎産方屢試之屢效急救尤為切用逺鄉僻地猝然
有急患不得醫藥誠得此亦可少濟也刻板在朝天宫
   袖珍方
袖珍方四冊余初至京師時得之鄧尚忠長史分門别
[048-5a]
類古方無所不有茍不明隂陽表裏虚實不諳脉証而
惟執此則非徒無益固將有失焉覽者不可以易也
   三元延壽書
右三元延壽書朝天宫有刻板其間論清心寡欲飲食
避忌之類皆民生日用不可無者吾得之劉淵然云
   外科雜方
右外科雜方録於宗豫學士云皆經驗者後有從余録
之以試亦往往有驗
[048-5b]
   外科精要
吾家舊有江陵十書内外科精義及此書於論外科之
理及掲示治法至精且備不可忽也
   祕傳証治類方
此冊及証治要訣皆得之御史陳嶷陳云戴原禮所輯
雖未有考然論証集方秩秩具有條理
   五運時行證治録
番昜胡秉常閑暇過余相與論五運時行受病脉證治
[048-6a]
法厥有造詣他日特書見遺故志而藏之
   眼科源流一集一首/
吾少時目覩孟堅兄以醫眼往來龍泉萬安二邑皆神
其術迎致無虚月嘗問其所從授葢此書也且語余云
亦在熟之而巳近得之因識其説
近時醫家書刻板多廢往往出於庸人孺子之所抄録
其謬誤不可勝言殊可慨也
   衛生易簡方
[048-6b]
此方禮部尚書胡源潔所輯於醫家所用靡或不備仁
民之心可謂溥矣夫醫必究素難長沙諸書為本而㕘
之近代潔古東垣丹溪之論雖不中不遠此編極多良
方如不識病源不明藥性未可輕用
   海底眼
右王鼒易卦海底眼附以何侁四言獨步專用五行盛
衰生尅制化論事之吉㓙休咎頗為有理視世俗雜以
神煞論者遠矣
[048-7a]
   書法正宗
右書法正宗一冊士竒少時舅氏白水縣丞陳孔立先
生出以見教者也先生教人學書必謹法度曰不精眞
楷不可以趨行草然先生為人卓犖不覊翛然繩檢之
外平生未嘗作楷書而行書特佳士竒嘗以質焉先生
笑曰汝但為魯男子不用說栁下惠也雖一時戱言要
之至理不外是也謾志於此
   書法三昧
[048-7b]
書法三昧余初録於陸伴讀既以與諸姪此本重録於
朱舍人家余少未嘗學書及與陸往還得盡窺其家所
蓄書法甚富陸與余厚又為余言其意頗悉也余雖知
之嘗習之而訖於無成東坡云内外不一心手不相應
不學之過非余之病乎曾南豐論羲之書亦精力所致
非天成也葢凡藝雖有法非熟之則不精獨書學哉陸
名闓字伯陽高郵人朱名古字季寧崐山人皆有能書

[048-8a]
   宋劉次莊法帖釋文
右宋劉次莊法帖釋文附以陳與義刋誤余初録於武
昌尹千户葢童子所寫草草來京師重録之尹名昇余
客武昌時已七十餘致仕閒居與余厚其為人慷慨豁
逹有俠氣好草書明四聲等字之學自著書已板行喜
賔客尤喜接儒者所居直黄鶴樓之北靣大别山江漢
會其前鸚鵡洲帶其左治隙地數十畝為園池作小亭
其中雜植四時花卉爛然不絶而山川隂晴朝莫之景
[048-8b]
出於亭下者一望可數百里實據武昌勝處亭中嘉客
無虚日余亦數日輙一往醉其間然自余去武昌尹亦
往雷州以卒其地遂廢因謾識此併及其人云
   法書考
元盛熈明作法書考八巻首巻評品古書二巻述創字
源流亦間及作字之法三巻至七巻皆論書法末巻附
印章虞揭歐陽皆為之序學書者資於此亦庶幾可以
有得余録於中書舍人南昌陳古訓
[048-9a]
   書史會要
書史會要松江陶九成編葢鈔録史傳及百家雜記所
藏善書之人而為之者也其書無足取至纂述近事尤
謬獨書法一巻稍便初學耳此編廬陵王守真松江還
以見遺者
   碑目
中書舍人陳登思孝好聚古今石刻徧求博訪志其所
出之處以成此編余與用之皆録一本按此而索之亦
[048-9b]
屢有得惜乎其未能悉也
   玉篇
玉篇一冊考其圖書云周陽侯世家葢吾族兄孟堅之
書余得之賔畿弟賔畿得之蕭子英子英孟堅内弟也
孟堅多蓄書既死無子故遺書無為保藏悉散落不存
嘗誦劉長卿生子詩且免琴書與别人之句竊以為無
後者之慨然今世儒之家子孫不肖往往取先人書籍
及所為文章博易所好甚者用易酒食視棄之如棄土
[048-10a]
苴以䧟於不孝而為人所僇笑者吾見之多矣如此亦
何貴乎其有後哉
   廣韻
廣韻一冊洪武庚午余市之其直五百文既為友人持
去後十年復市之其直亦然凡今生民日用之物歴十
年之久率增直十數倍獨書無所增豈售書者其操心
獨亷哉抑好而求之者寡雖欲增而不能耶
   北谿字義
[048-10b]
此書陳北谿先生著先生名淳字安卿朱文公高弟也
近劉伯塤貟外自閩歸惠余二本遂以一寄稷子葢聖
賢教人必先明理理明而後在我者有所持循而行之
不差此編皆理之大而要者初學誠能熟復深究則本
源端正無復有疑於其所行矣
   韻會
歐陽永和在閩中寄惠此書凡五冊於讀書為文其助
益多矣王介甫云人閑暇不若看韻書其有以哉
[048-11a]
   洪武正韻
洪武正韻我太祖皇帝命儒臣刊定之書一洗江左以
來千載拘僻之陋而復諸古盛哉刻板在太學吾家所
有總四冊
   五音集韻
右五音集韻三冊禮部侍郎髙宻儀公所惠此書出北
方學者不獨於音韻易正亦可以多識字
   漢雋
[048-11b]
漢雋十巻天台林鉞著雋以喻其味也刻本在象山縣
學余得之左司直郎王子沂
   翰林要訣
眞書非古鍾王以後上下率用之然亦有法昧者不能
造其至陳繹曾述此所謂法也得其法茍非積功之熟
亦徒然已曾子固言羲之所能亦精力自致非天成也
一藝之學猶必知行兩盡况從事古聖賢之學者哉吾
得此編不欲閟故識此語以示來學
[048-12a]
   文選雙字
宋蘇易簡為此編易簡一代名人而用志於此荆公選
唐百家詩已而嘆曰費日力於此葢愧辭云况此編哉
史志靜得此以見示其之南京也恐累行李遂留於余

   蘭亭樂毅二體二首/
此蘭亭石刻在蜀或云義門鄭楷所刻余得之姑蘇劉
紹葢趙松雪所臨者古人行書惟羲之此帖第一然學
[048-12b]
書者必工楷而後可以及行而松雪所臨羲之楷書又
樂毅第一故附此於後
右蘭亭刻板在蜀或云蜀府伴讀浦江鄭楷家所刻余
得之行人劉紹盖趙松雪所臨者視北京臨本筆氣㣲
勝又得北京樂毅帖於錢習禮檢討亦松雪臨者頗佳
遂附於後云
   絳帖
此帖得之定國徐公宜珍襲之
[048-13a]
   不完絳帖
右不完絳帖數紙洪武庚午在武昌旅邸得於隣舍弊
篋中紙墨已甚昏爛不忍棄也表為一巻視泉汝葢遠
過之
   隂符經
隂符此刻在蜀府余得於本之書法清婉遒麗本之云
相傳為虞永興書余以為宋人書豈蔡忠惠之筆乎當
求識者而質之
[048-13b]
   元瑞鶴記
右瑞鶴記元呉文正公撰虞文靖公書秦定二年所刻
今在北京余得之謝靖眞寺丞呉公此文甚佳而虞公
之書温麗典則亦足以師表後進也
   漢廬江太守范君碑
此碑得之大理寺丞孫時未有碑額其前後及下皆缺
姓氏名字紀年皆不見陳思孝云漢廬江太守范式碑
也然碑云為侍御史冀州刺史亦皆不見於史傳或者
[048-14a]
史之略也碑在今濟寧州學斷裂多矣夾漈鄭漁仲定
為蔡邕書漢碑至今雖斷裂訛缺其僅有者無不佳如
此碑尤為難得也
   漢修孔子廟器碑隂
右漢韓勑修孔子廟器碑隂具載修廟人出錢之數不
盡者又載於碑之兩側出錢或二百三百或五百有至
於三千者而不以所出多寡為先後亦見古人所重不
在乎是也
[048-14b]
   漢郎中鄭固碑
右漢郎中鄭君碑君諱固字伯堅此碑今在濟寧學中
余得之給事中趙惟恭此碑前後無年月其中云延熹
元年拜某官又云年四十二則知為桓靈時所建也但
文字磨滅特甚歐陽公集古録跋尾猶載其中數語今
多漫滅不見也
   漢司隷校尉忠惠魯君碑
右漢司𨽻校尉忠惠魯君碑君諱峻字仲嚴忠惠其諡
[048-15a]
也碑在今濟寧州學鄭夾漈定為蔡邕書碑已斷為二
文字磨滅不可讀者殆四之一此本得之大理孫寺丞
   漢封龍山碑
右封龍山碑在元氏縣漢延熹七年至今千二百餘年
石刻雖頗剥蝕而文字尚可尋究碑首云封龍山者北
岳之英也此本得之劉智安主事
   道因法師碑
唐道因法師碑中臺司藩大夫李儼撰蘭臺郎騎都尉
[048-15b]
歐陽通書通率更令詢之子書法出家學矩矱森嚴意
度飄逸但少含蓄之趣耳
   𤣥祕塔銘
右唐大達法師𤣥秘塔銘裴休文栁公權書石刻在西
安府學會昌元年所建唐法書家前有歐虞褚薛後有
顔栁而栁所論心正則筆正雖一時格君之言要為書
法第一義也
   多寶塔碑銘
[048-16a]
顔魯公書多寳佛塔碑亦在西安府學視他碑特完好
雖書法至顔栁晉人之風幾盡然公書端方剛勁凛然
忠義之氣故為世所貴而學書者必合公眞行觀之乃
得其妙趣
   八關齋碑
右八關齋碑顔魯公書唐河南節度使田神功寢疾宋
州刺史徐向等為禳祈報恩者也唐書神功傳亦概見
其事碑在今歸德州城外僧寺中永樂丁酉秋進士尹
[048-16b]
崇髙奉使河南為余致此本而每行下缺四字葢打碑
時為夏潦所淹也
   元文敏公墓志
右元翰林學士元文敏公墓志中丞馬文貞公文學士
虞文靖公書并篆文敏先待制延祐乙卯座主文貞為
同年而文靖相交處尤深此帖余得之陳中書彝訓宜
珍襲也
   永樂中視學碑後
[048-17a]
視學之明日國子監官上表謝各賜衣一襲遂賜羣臣
宴又明日羣臣請刻碑太學
   晉平西將軍周府君碑
右晉平西將軍孝侯周府君碑陸士衡文王逸少書刻
石在今常州宜興縣府君諱處義興人義興今宜興也
碑後題云唐元和六年義興縣令陳從諌重樹瑯琊承
仕榮鐫葢此碑至唐再翻刻也
   岳麓寺碑二帖二首/
[048-17b]
右岳麓寺碑得諸禮部侍郎胡濙余晚喜北海書最後
得此而凡前之所得者皆不及也近於中書舍人劉素
家見北海秦望山法華寺碑温潤清麗葢又特出也法
華故在紹興府寺及碑皆久燬甚可惜也
岳麓寺碑李邕書石刻在長沙余前後所得十數本皆
紙墨糊塗甚至不可辨識葢打碑必得善工而湖湘善
工尤難遇長沙同知李吉特為余致此本故視前所得
差勝也
[048-18a]
   雲麾將軍碑
李北海雲麾將軍碑永樂丙申用之在北京以寄余者
此碑出良鄉縣北海所書有兩雲麾將軍碑其一在陜
西陜西者李思訓良鄉李秀也陜西者書法差勝然余
畜北海書獨此及岳麓寺碑耳其紙墨又此碑差勝也
   羅池廟迎享送神詩
右東坡書羅池廟迎享送神詩筆意甚佳然較沈傳師
所書碑不同者十數字當以栁碑為正亦得之長吾云
[048-18b]
   陶隱君茅山帖
右華陽陶隱君茅山帖後有廬山曹士冕跋顔魯公大
駕帖米南宫露筋碑文字皆完皆行書之佳者又有南
唐李後主行書望故園賦畧米南宫題十字在後疑皆
士冕家所刻者余客武昌時得之湖廣㕘議呉文家
   四體千文
右周伯温四體千文刻板在鄱陽中書舍人朱季寧仲
子為樂平教官以見貺者也蘇州舊亦有刻板視此頗
[048-19a]
勝元之工篆書者多矣伯温最用功其作字結體葢出
泰山李斯舊碑其著書發明斯義有說文字原六書正
譌云
   九成宫醴泉銘
右唐歐陽率更書九成宫醴泉銘石刻在西安府麟遊
縣缺蝕多矣凡余平生所得數十餘本此本得於給事
中毘陵胡源潔紙墨特勝故獨存也
   哀冊文
[048-19b]
褚河南書太宗哀冊文舊得之先友登州教授郭敬守
先生書家論古名賢遺跡河南傳世之佳者三龕碑兒
寛賛及此帖耳三龕碑未得見嘗見會稽鄧宗經有兒
賛墨跡真妙絶此帖亦今世所罕見者余家諸帖此當
為冠
   手植檜贊
右孔聖手植檜賛宋米芾撰并書碑在孔林余得之衍
聖公彦縉陸伯易常為余言宋人書米為優而余家米
[048-20a]
書獨此與露筋碑為優云
   同知崑山州事楊公墓碑後
右元同知崑山州事楊公墓碑歐陽原功文楊友直書
虞伯生篆崑山諱學文字節文吏部侍郎贑州路總管
諱孖之子廬陵及安成之楊同出靖恭坊此云皆祭酒
膳之後葢與掲曼碩忠節祠記同一誤耳詳見余忠節
祠記跋尾此碑及祠記皆東平州守季琛先生所惠先
生忠襄之世也
[048-20b]
   漢泰山都尉孔君碑
右漢泰山都尉孔君碑孔君名宙宣聖十九世孫此碑
延熹七年其故吏門人所建視漢他碑稍完宙融之父
也見漢書融傳
   泰山李斯篆四帖四首/
右泰山石刻李斯篆今可見者惟此四十六字字畫渾
厚而結體差長余得之山東僉憲洪遵道嘗見應天府
學有石刻宋劉跂泰山秦篆譜跂自序其略曰初宋莒
[048-21a]
公歐陽文忠公得泰山斯刻皆止於五十許字高不過
四五尺形制似方非方四靣廣狹不等所謂五十許字
者在南靣稍平故嘗為人所撫搨其三靣皆殘缺蔽闇
跂始刮摩垢蝕而撫搨之凡篆字二百二十有二可讀
者百四十有六其文起西靣而北而東而南西靣六行
北三行東六行南七行行各十二字其末行制曰可三
字復轉在西南稜上總二十二行跂河間人此譜政和
中所為然今人所得泰山斯刻惟止此四十餘字豈其
[048-21b]
餘今皆已磨滅歟抑復為垢蝕所蔽而士大夫未嘗親
造其處撫搨之工又皆茍且塞責不肯盡力歟故余志
跂所説以見大㮣云
右秦二世東行詔書李斯篆其篆甚佳余在兩京廿餘
年求之不能得比連得於洪遵道而楮墨亦佳京師四
方之所趨也而好古博雅之士皆在其所收畜周秦以
來金石刻皆富然余獨見鄒仲熈髙庭禮陳思孝有此
刻固其難得如此也
[048-22a]
余既得泰山秦篆又求得劉跂此譜遂附於後以見秦
刻在泰山者其未磨滅葢不止於今之所傳墨本也應
天府學有此譜石刻余得之張士謙云
考史記所載始皇東遊頌視劉跂小字譜不同者十字
史記臨位跂作臨立二十跂作廿遠方黎民跂作遠黎
休明跂作著明後世跂作後嗣躬聖跂作躬聽禮順跂
作體順後嗣跂作昆嗣餘皆同鄭文寶及各處嶧山頌
皆出徐鼎臣史記不載其書二世詔史記有之
[048-22b]
   松雪書
與稷文甚佳惜不見其全集此篇亦因松雪書而傳
   寶晉齋帖二帖二首/
右寳晉齋不完法帖余客武昌時得於醫士吾郡曾尚
文者一日陸伯暘過余欣賞再三遂借臨寫伯暘卒其
家不復見歸其弟伯瞻官南京出以示余余語之故而
索焉即閟不復出伯瞻卒於山東此帖竟莫究所在然
時往來余懷也侍講髙穀為余言渠嘗借臨未久歸其
[048-23a]
子後亦不知存否也伯瞻仲子瑄近膺薦來北京余間
詢之亦語之故瑄對曰自幼家笥中未嘗見有也幸得
還鄉里當究索以奉納不敢背德瑄既得官於浙便道
歸從鄉人物色得之因顧謙主事使還寓至一展閲間
恍若隔世葢不見四十有五年矣損壞糢糊不復往昔
之明整葢淪落於俗人久矣欣喜復還繼之感嘆遂重
表而識之若瑄之存心不同乃父尤可識也
無為州舊有寳晉齋帖石刻余索之久未得葢數遇州
[048-23b]
士子及官于彼者皆云無復存矣今年周恂如員外奉
命督賦無為因託往問周還以此見遺葢石刻在州學
今所存唯此廿帖耳皆右軍書又得米方尺𨽻書數字
良快余意今書學雖廢然安有董治教於斯游學於斯
而了不知者世間寶物往往蔽於庸人俗子如此甚可
嘆也
   李北海書麓山寺碑
北海書矩度森嚴筋骨雄勁沉著飛動引筆有千鈞之
[048-24a]
力故可寳也
   𤣥靜先生碑
右唐𤣥靜先生碑栁識譔張從申書李陽氷篆從申書
法出二王而與李北海彷彿昔人評其書獨步江外此
碑在茅山葢唐行書之得名者余得之道録司官袁止

   遺教經
右遺教經及蘭亭序石刻在歸徳州遺教止二十三行
[048-24b]
本六朝人書或以為唐經生書此云王會稽非也余得
之劉士皆因其有汝州之印故附於汝帖之後
   漢穀城長張君碑
右漢穀城長張君碑未有碑額葢中平二年其故吏所
立文辭字畫皆古雅碑在今東平州學余得之宗丈東
平州守季琛先生之子民服云
   虞恭公碑題與翺孫
此碑最宜初學者師法然嵗乆碑石已缺其下三之一
[048-25a]
而字畫甚好今附於此與翺孫習書不可懶惰也
   漢溧陽校官碑
右碑建於靈帝光和四年葢長平人潘乾為溧陽長興
學修教其丞趙勲等為建此碑今在溧水縣學余得於
進士彭琉而字多漫滅不可辨識
   白石神君碑
右白石神君碑得之子啓學士未有碑額葢漢靈帝光
和六年所建文多剥落尚可讀而字畫甚佳
[048-25b]
   夣英千文
右梁周興嗣次韻千文宋釋夣英以篆體書之乾德三
年刻石在今西安府學前此釋之徒以書名者多矣而
以篆古名始見於英也
   扈從西廵詩
羅員外學古得余此詩刻置宣府學舍教授劉凖寄余
此本葢越三月宫車晏駕覽此豈勝永慟因題以授和

[048-26a]
   先曾祖碑銘重刻石後
自元季兵燹楊氏先世文字悉無存者歐陽公此文洪
武乙丑余得之贑錫坑蕭氏葢屢瀕于燬殆有神物䕶
持之洪熈乙已䝉恩贈曾祖祖考皆榮禄大夫少傅華
葢殿大學士曾祖妣祖妣妣皆夫人時復作祠堂遂就
北京買石求吏部郎中兼翰林侍書程君南雲重書此
文刻之還寘祠中用貽我後人而祠堂記附刻諸隂
  鮮于伯幾真草千文後
[048-26b]
鮮于伯幾書當時與趙文敏公齊名兩人相與甚厚而
鮮于蚤沒故其遺跡之傳者甚少此眞草千文刻板今
在南京太學所謂眞草書葢兼行也
   家刊千字文
右翰林侍書程南雲寫昔人有云字壞於晉謂壞六書
之體也此本主六書如障&KR2398鶤亯愯玅之類率正千載
之誤初學所當知也
   勞畧帖
[048-27a]
唐太宗勞略帖余得之郭教授敬守葢曹士冕家所刻
山谷評為佳物殆不虚矣
 
 
 
 
 
 
[048-27b]
 
 
 
 
 
 
 
 東里續集巻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