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90 東里集-明-楊士奇 (master)


[046-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里續集巻十八    明 楊士竒 撰
  跋
   宋名臣言行録
右宋名臣言行録七冊今書坊本得之黄學士宗豫誦
嘉言仰賢範樂余之得師也其間微有錯簡盖傳刻之

   文公家禮
[046-1b]
右朱子家禮一冊今士大夫家多遵用之間亦有置疑
其間者余偶於朱季寧家得張南軒三家禮範後有武
林應本中所識及家禮辨數條其論皆有理因録置于
後云
   圖繪寳鑑
此吳淞人所輯可謂博矣而世次殽亂可笑淞近年又
有輯古今能書者為一編殽亂尤可笑後人作事多忽
畧莫甚於此又可嘅也
[046-2a]
   吳文正公外集
目録有雜詩一巻而巻中無之盖未刻云
   爾雅
爾雅三巻古小學書初無深義世謂周公作非也朱子
曰爾雅取傳註以作後人乃以雅正傳註吾家一冊郭
璞注
   經史動靜字音
經史動靜字音盖以便教㓜學者然今南方學者多忽
[046-2b]
畧不究余在武昌遇之張從善所故特録以歸時洪武
甲戌嵗也又二十有五年月日識
   埤雅
右埤雅二冊總二十巻宋陸佃農師著其子宰為之序
名埤雅者謂為爾雅之輔也贑舊有刻板既廢於兵今
江西憲副林瑜行部過贑訪得之命工重刻於郡學此
書於博物之學盖有助焉
   小學集成
[046-3a]
古人小學之教不行於後世晦菴先生蒐輯傳記以為
此書有功於學者甚大建安何士信纂集諸家之說以
為集成又有功於此書甚切盖義理度數隨在著明不
待以考求也讀小學者必不可無吾家所有共三冊
   吉州進士録
吉州進士録村民先生陳宗舜甫輯使邦人後進得以
考見鄉郡前世文獻之盛而有所興起者此編不為無
助盖吾求之久未得近有傳至北京者永樂乙未曽本
[046-3b]
清赴㑹試遇之録此見遺惜其間姓名頗有錯誤盖轉
相傳寫所致也
   宋名臣言行類編舉要
右宋名臣言行類編舉要一冊余游武昌時得之郭儼
彦莊甫此書吾廬陵鍾堯俞編前後集總十六巻鍾自
序云前集舉言行之體後集發言行之用始終皆有微
意盖取朱子所編及㑹要長編諸書所紀有益於世教
者而類編之以為此書有足觀者堯俞咸淳四年以史
[046-4a]
館編校得㫖赴殿進士出身
   崔豹古今註
崔豹古今註一冊三巻輿服都邑音樂鳥獸蟲魚草木
雜注凡七篇豹晉人字正熊官至太傅丞此書盖博物
志之類有足觀者余得之曹冀成
   羣書考索
羣書考索前後續别四集宋章如愚編此書後出纂録
先儒論說精義特多故便益學者吾所畜十七冊得之
[046-4b]
友人武昌鄧貞存誠
   冊府元龜
冊府元龜宋真宗時楊億王欽若等奉詔類輯分五十
部總一千巻此特詞臣部四巻耳余昔游武昌得之蔣
隱溪云
   吉水楊氏族譜後
右吉水楊氏譜一冊伯父吏部公手筆初公罷官家居
篤志修宗譜時吉水族人有携至此譜者公録之將以
[046-5a]
備㕘考未㡬竟謝世不及修嗚呼惜哉此譜亡弟仲陸
所藏嵗久頗缺落因取綴葺之而志其後
   世說新語
錢塘王羽儀之為禮官與余往還喜收書或嵗餘或數
月不見相見輙有一書見贈盖相知故也此集近代祀
嵩岳還所贈者
   羣書備數
右羣書備數一冊前翰林編修張美和輯臨江有刻板
[046-5b]
余得之庶吉士曽泉美和又嘗輯理學類編二書盖皆
資益小學者也
   木鍾集
木鍾集一冊朱子門人永嘉陳埴器之著余初得於江
夏樊思齊子賢子賢遺余他書尚多後率為親友持去
今獨存此集及韓文耳余弱冠至武昌逆旅與子賢居
相接一見相好如平生時年已七十其少與郡人聶炳
南昌包希魯交厚嘗親見虞掲歐陽原功許可用諸公
[046-6a]
其為學有要領治詩經評論古今人物及忖度事後當
成敗皆有理而浮湛市㕓以賣書為業雖鄉人莫或知
之者獨吳啟公佑時来就之然不知其意也頗喜作中
州樂府以為馮海粟之豪俊張小山之精麗當兼而有
之時有所作輙為余誦焉余一日效其體和數篇見之
愀然不懌曰老夫豈以是望賢者又曰老夫過矣余甚
愧焉自是不復與余言樂府矣可謂愛人以徳者也未
㡬而別別未㡬遂卒惜哉不肖駑劣既無副前輩之望
[046-6b]
獨其拳拳厚意至于今未始一日忽忘之也故因此書
識余之情
   太平廣記
右太平廣記一冊自二百第七巻至第十巻所記書畫
事盖㫁簡也此書得之武昌王玠道原道原本南昌脩
江人從軍在武昌為人落魄喜作詩頗與余往来余家
尚有其詩數篇然極意道家之學亦有著述盖其學不
過言語文字之間非真有所修有所得也後以羸病卒
[046-7a]
卒至今未數年其徒張大之以為得道稱祖師畫像崇
奉近有傳至京師者余不知其何以得此也
   事文類聚
事文類聚六集總二百二十一巻前後續別四集宋祝
穆和父編祝晦菴姻家子嘗及門矣新外二集富大用
時可編皆載官制富不知何時人而元之官制皆具固
知必後出此書以類聚名然其事及文世所共知者往
往闕而不載何也吾家三十冊得之山東李吉李嘗為
[046-7b]
吾邑大夫
   自警編
右自警編刻板在蜀中分為五冊余得之重慶教授彭
孔脩此書有益於人然余欲刪其重複而精擇之又欲
博采諸史所載嘉言善行依此例而通類之皆未暇也
   仕學規範
仕學規範四十巻宋張鎡時可編其目有六曰為學行
已蒞官隂徳作文作詩所録皆宋名賢時可與晦菴先
[046-8a]
生同時先生編宋名臣言行録此書嘗引用之盖二書
皆有益學者士大夫家不可闕吾家規範五冊刻板在
蜀得之黎教授徳讓者也
   策場備要
右策場備要元吉水解觀我先生輯先生名觀一字伯
中邃於易諸子百氏無不該貫一日謁吳文正公適公
與學者論厯法先生備舉先儒之說纎悉不遺而一㫁
以已意公駭曰伯中非今之學者因共講論三日而後
[046-8b]
巳然屢舉不第至正中修遼金宋三史歐陽楚文公掲
文安公交薦之徵至論議不合竟去然其所嘗私録宋
遼金事甚富朝廷得其書悉采用之惜乎其人國史無
聞焉
   考古圖
右考古圖二冊并埤雅二冊皆得之贑守王遂盖其刻
板皆在贑也
   五雲方尺
[046-9a]
右五雲方尺一冊先伯父漁灌府君親録仲殷兄所藏
仲殷兄歿余得之仲基兄冠婚喪祭前軰所重至於書
簡必循守法度如此不如今人之草草也謹藏以示後

   橘亭幽興集
右橘亭幽興集一冊集古棋法也友人鄧存誠數與余
棋余不能勝存誠授余此集自是余頗勝存誠然僅勝
存誠而巳耳未有以勝餘人也始余未習棋授官翰林
[046-9b]
晚退之暇或與光大相聚以此為嬉光大機悟頴敏駸
駸有造詣余不能及也是時同官能棋者頗衆以所造
深淺髙下各相為耦日彰仲益一耦也光大宗豫一耦
也用行民則一耦也崇璧與果之用之與余又各自為
耦希範不及果之而差勝余然喜持論議不屈日彰嘗
戲余曰吾棋如坐十一層塔頂公之棋殆在百尺井底
乎余曰公尚未及李憨子吾豈不勝林和靖哉仲熈曰
既不能及李憨子亦何用勝和靖然仲熈棋猶下而篤
[046-10a]
好特過余數人者遇暇輙造用之及余或邀余兩人者
就其家閉户以奕促婦具酒饌欵客余以疾戒飲則為
粔籹代酒率常至暮或夜二鼓始散然仲熈未嘗一勝
不勝未嘗不樂盖好之而不留意得失者仲熈一人而
已余嘗有詩嘲之云年中欲數輸棊日直自新正到嵗
除時又有好之而不能者若思㓜孜能之而不為者伯
厚也夫叨職侍近荷國榮寵閒暇不能及時進修以自
見乃甘自棄若此且使後生小子視而效之廢學而敗
[046-10b]
徳皆非小過然當國家太平之時吾徒職務之暇得以
從容閒肆適其情者皆上之所賜其安可忘乎故既自
訟吾過又以志幸遇云
   革象新書
考篇内此書盖作於至元辛巳以後
   類林
類林雜說十五巻類書中之𤨏屑者頗有可觀盖今人
所輯刻板在北京國子監
[046-11a]
   古文矜式
古文矜式余年十六七館淘金袁氏塾中時借録於薌
城張子震子震酷嗜積書語余云初未有此書以其家
古錦琴囊易得之盖世以為秘傳希有之書也然士竒
既得之往往用示人有欲借録者輙畀之未嘗秘也其
後所録本失之而嘗從余借録者又録此見遺是亦不
閟之效也盖書籍惟非其人則不可以借如其遇端人
確士槩閟之而不借豈非過乎
[046-11b]
   文章正宗三集三首/
文章正宗二十四巻吾家八冊宋西山先生真文忠公
輯其目有四曰辭命議論叙事詩賦文起左氏公穀止
於韓栁詩起康衢擊壤止於李杜如文章雖闕/而非明
理切用源流之正者不與盖前後集録文章未有謹嚴
若此者學者用志於此斯識趣正而言不倍矣
右文章正宗二十四巻凡七冊今存五冊欠巻一至巻
八不完余客武昌時假館授徒有秦叟者以二子從叟
[046-12a]
耿介豁達賈書為業所畜有十餘年不售者以是坐貧
數月束脩無所入叟曰先生用書惟意所取也為取大
學衍義及陶淵明詩叟以為㢘指所從學十嵗子笑曰
是兒初生時千錢所得耳余曰畜十年不當得萬錢乎
叟曰先生自處厚奈何以薄處我余為再取文章正宗
叟益以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詩孟韋詩皆舊刻特完叟
復顧余笑曰此書亦靜極當動也余既以書去是夜秦
隣家火延秦書肆盡焚之明旦余往弔焉叟曰物成敗
[046-12b]
有定數先日而歸先生以獲全者亦數也余後携書在
京師姪子相登第賜居崇禮坊一日就吾家取衍義一
冊正宗二冊又取陶王孟韋詩及他書歸讀是夜隣舍
火延相家所畜書盡焚之於是余所得於秦叟者惟存
此五冊及衍義三冊如相後一日持去不及於燬然思
叟定數之言固非偶然哉
劉士拯給事廵按交阯留此見惠時余初至北京客窓
書冊甚少有惠書者即以為珎寳此集凡五冊
[046-13a]
   文選
昭明文選六十巻唐六臣注於今學者得見漢魏以来
文章獨賴此編之存刻板在太學吾家三十冊初闕頗
多盖借録踰累年歴十數家猶未能悉補也凡今書板
多闕不獨此書而欲得一書有印裝補録之勞非朝夕
所能成者置書之難如此如後之人有之而不知愛重
亦獨何心
   韓文
[046-13b]
史漢之後文章大家必首稱韓栁余在武昌初得栁文
於吳公佑而韓文未有也樊子賢先軰以此本遺余凡
四冊且為余誦先儒之言曰退之因攻文而見道周程
既明道而發於文君子亦泝流求源耶抑自源徂流耶
余甚感其意盖三十年於今矣忽忽如昨日云者孔子
曰四十五十而無聞不勝媿嘆也
   栁文
栁文四冊余至武昌與吳啟公佑往還時其家賈書籍
[046-14a]
以助日給因取此本見贈洪武巳巳嵗也又二十有五
年三月朔識
   韓栁文
韓栁文各三冊得之建昌秀才黄卓韓文闕外集十巻
栁文闕外集二巻附録一巻今書坊所行多如此其間
用朱㸃抹者依謝疊山本墨㸃抹者羅通齋本通齋名
泰廬陵人范徳機嘗師之
   續文章正宗
[046-14b]
續文章正宗二十巻真文忠公輯其目有二曰論理曰
敘事敘事之下各以類分之皆宋文也歐蘇曽王之作
為多間有范希文李泰伯劉貢父曽肇及秦黄張晁數
篇可謂精矣吾友尹彦璟每不滿其不載司馬温公諫
院題名記此論固當然太極圖說西銘易春秋傳序皆
論理之大者而皆不録何耶豈尊之而不以混於文章
家耶此書末巻有目而無文豈亦未成之書哉今刻板
在太學吾家凡六冊
[046-15a]
   歐文書簡
六一公五世孫伋知饒州日取周益公家歐文本重刻
之余近見饒本比益公本増書簡五十餘篇豈伋所自
得而増之歟因取録置各巻之後
   歐文外集
歐文外集二十五巻二冊録於翰林庶吉士楊勉前有
年譜而行狀墓志祭文附録在後吾家此文及東坡文
録者非一手又皆寡諳文理故多錯謬未得校正也
[046-15b]
   不完韓文
右不完韓文一冊士竒年十二三侍家叔子言先生過
水南段福可得之先生指其中批㸃語士竒曰此先主
簿公手筆也而缺壊多矣遂取歸補完重裝盖於今又
四十年最為吾家舊書也
   蘇老泉文
右老泉詩文三十餘首與用之同讀全集而擇之者也
世之論文章家曰一代不數人一人不數篇觀於此可
[046-16a]
知其難矣
   二范文集
友人監察御史王守真初為蘇州推官奏事京師胥晤
因問郡之先賢其後今何如首云范氏子孫尚衆皆敦
實非公事不入城府保藏先世文集刻板完具如新既
共嘅歎天道於仁人有後如此世之人鑒之而不為仁
者其獨何心又從求得此集文正公文二冊奏議一冊
年譜一冊忠宣公文二冊褒賢碑記等文一冊總七冊
[046-16b]

   蘇東坡文
右蘇東坡六冊録於胡祭酒若思盖所録者東坡集起
二十四巻至四十巻後集起八巻至十巻外集起二十
五巻至九十巻奏疏内外制及詩皆未得録也
   曽南豐文
南豐先生文録本四冊起第九巻至五十巻録於金諭
徳㓜孜闕前八巻詩未録先生之文所為可貴非獨文
[046-17a]
之工言於濂洛之學未著之先而往往相合亦由學之
正也古之君子為文皆本於學學博矣又必貴乎正故
先生之文與蘇氏雖皆傳於世而學則不可以槩論也
   黄山谷刀筆
山谷先生刀筆一冊余得之蘇州秀才蕭湘凡二十巻
不獨書詞之工其論為學作文寫字皆有至理惜此夲
鈔本缺折處多錯謬未得善本正之
   朱文公文集
[046-17b]
晦菴先生文集一百巻先生平昔於四書諸經史傳發
先哲之精藴啟来學之聰明者其書多矣乃其餘力見
諸文章其多又如此而皆至理之所寓也學士君子所
不可無者吾家二十二冊得諸楊庶子勉仁云
   吕東萊文
東萊先生文集十五巻别集十六巻集録十巻外集五
巻又有附録在後吾家八冊得於中書舍人陳彞訓總
題曰文集刻板在北京國子監所闕盖四之一云
[046-18a]
   栟櫚集
栟櫚集者閩沙縣鄧肅志宏所著肅有傳在宋史初為
大學生進花石詩諷徽宗被斥髙宗即位擢左正言數
言國家大計又被斥觀其詩文可以想見其人吾家二
冊得諸肅邑人今吏科給事中陳山云
   録崇古文訣
右録崇古文訣一冊起韓退之毛頴傳訖錢君倚義田
記不完書也前徳安貳守羅先生手筆先生為人整潔
[046-18b]
雖細微事及造次之頃必不苟嘗曰小事不敢茍則於
大事亦不苟矣此編盖避兵亂山谷中所録也
   録吳草廬文
右録草廬先生文一冊余得之晏彦文甫總敘録問答
書說記序一百六十一首皆理致精粹後學所宜盡心

   支言集
右支言集元吳文正公草廬先生所著也刻板在衢州
[046-19a]
常山縣余得之金司直用誠自一巻至三十六巻凡三
冊元之盛際北有許文正公南有先生皆道學大儒其
功在朝廷在學者表然重當時而垂後世文雖先生餘
事然使後學得以窺見先生萬一而私淑焉者獨有頼
於斯先生諸經皆有著述及支言集皆巳板行兵後散
失其家所存惟支言集公五世孫瓘為常山丞能持身
愛民欲重刻支言集而貧無資乃歸賣其家園田為之
刻未畢坐事去官其巳刻者余所得是巳未刻尚多盖
[046-19b]
碑志之類
   支言後集
右草廬先生支言集自三十七巻至一百巻凡二冊余
續得之先生五世孫子常先生元大儒又先待制延祐
甲寅鄊闈座主有通家之舊故余所至聞其後世輙願
見之所遇如常山丞子宣如子常皆敦雅有行義不愧
其世家而此集實子宣子常所恊力而成之者也
   録虞學士文
[046-20a]
録虞學士文六冊傳於周編修崇述家即韓克莊所刻
本也世又有大字刻本歐陽圭齋為序者與此微異二
刻皆不存今書坊本視余家所録缺三之一公以道學
自重而今所傳者文耳讀者可以即此而窺彼也
   録掲文安公文四集四首/
掲文安公篤學清操為文章義正辭潔矩矱森嚴一代
之望也嘗見公文集刻本有二考之皆為授經郎以前
所作余家所録文二冊傳於蔣立恭家比聞僧録司官
[046-20b]
溥洽有公文集十冊詢之巳失其一所存九冊其徒持
歸四明不及得觀也
右掲學士詩及頌表亦舊録於蔣立恭者今書坊所刻
掲詩多此録所無宜補之未暇也
元史掲公傳見公上太平政要四十九冊而無其文凡
余見公文集數本亦無之獨此本舊録於蔣立恭家者
有固當為善本也
右掲文安公曼碩文集十二冊永樂丁酉録於朱中書
[046-21a]
李寧盖得禮部郎中王儀之家藏刻本也凡五十巻而
巳缺十三巻八巻至十四巻十八巻至二十一巻皆詩
二十二巻賦四十巻題跋此十三巻所缺者余舊録本
盖間有之然此集詩文亦有目録雖有而巻内無者不
知如何也
   黄文獻公文二集二首/
黄文獻公溍字晉卿金華人與先待制同登元延祐乙
卯進士第此科得士最盛左右榜通五十六人其文行
[046-21b]
政治國史有傳者歐陽𤣥原功馬永古特祖常伯庸許有
任可用張起巗夢臣于文傳壽道楊載仲𢎞公與先待
制十數人也而兵後文集之存者惟公一人盖亦門人
之力余家六冊得諸王杰文英公之鄊人云
進士嶺南郭瑛為金華令能守身愛民民歸之如父母
有古良吏之風焉其来京師也惠余文獻集及胡仲子
文文獻先曽祖同年進士余所宜重矧郭令所惠乎
   栁待制文
[046-22a]
栁待制文集四冊二十巻金華栁貫道傳所著道傳初
受學金仁山而為文古雅辨博金華故文獻郡元之盛
際道傳及黄晉卿先後而出與虞掲歐陽諸君子齊名
可謂盛矣其文皆有刻板在郡學余皆得之文英初得
晉卿文尚完道傳缺三之一耳至今未數年然聞晉卿
文無復全書而道傳所存僅五之二惜哉此其邦之文
獻固可知乎而亦豈獨金華為然
   劉申齋文
[046-22b]
劉申齋先生名岳申字髙仲吾廬陵人元史有傳與先
待制友善考家集先祖兄弟皆出其門此集一冊余録
於胡學士光大聞今吉水一士人家藏先生親筆文槀
甚富欲求一見無由得造也盖非獨其文髙古於吾郡
故家文獻多可考也
   濂洛諸儒像
濂洛二程紫陽四先生皆道統之正宗萬物之元氣孔
孟以来至矣哉不可尚巳諸先生明聖人之精為之輔
[046-23a]
翼皆盛有功斯道者也紫陽先生贊辭備矣學者瞻仰
徳容涵泳贊辭盖庶乎如及禮義之門而望見道徳之
堂也然所為不可尚與夫盛有功者具在成書學者不
可即此以求至乎易曰知至至之余與克已雖老亦可
以巳哉因拜觀此巻敬書于後
   余青陽文
右余青陽文集一冊得之鄉貢進士柯暹盖近年安慶
所刻附以事蹟及傳誠當然何用以祭文挽詩贅其後
[046-23b]
也挽詩有惡謬者此編刻者之陋盖又甚於南昌刻文
山集也
   李雲陽文
雲陽李祈别號祈字一初茶陵人元至順癸酉進士第
二人官至儒學提舉元亡遂不仕此刻板在永新余近
得之永嘉秀才徐𢎞道
   續潛溪文粹
右續潛溪文粹二冊多缺板本曹兾成家書借余而未
[046-24a]
歸者也對之每興山陽聞笛之歎
   覆瓿集
覆瓿集誠意伯括蒼劉基著其家有刻板余所蓄三冊
得之黄學士宗豫劉之文不減宋潛溪而世獨稱宋者
劉掩於功業耳
   郁離子
郁離子一冊括蒼劉基伯温撰郁離以言其文也刻板
在其家余得之前浙江布政司照磨王仲志
[046-24b]
   胡仲子文
胡仲子文刻板在金華吾家二冊周紀善是修所惠者
仲子名翰一字仲申與宋學士同門洪武初嘗預修元
史其文粹深宋甚推重云
   貝清江集
清江集者檇李貝瓊廷臣著瓊嘗師楊㢘夫洪武初預
修元史仕為國子助教以卒余家三冊洪武乙亥得之
其子楚府紀善季翔云
[046-25a]
   蘇編修文
蘇編修伯衡字平仲宋文定公之裔洪武初文名與宋
潛溪伯仲間潛溪為學士嘗舉以自代此集刻於處州
余家四冊得之王景彰學士
   吳魯客文
閩人吳魯客名海近時閩中之文以魯客為巨擘其徒
王孟楊編刻以傳此冊孟楊為翰林檢討時見贈者也
   鄭氏文集
[046-25b]
右浦江義門鄭氏文集總十二冊翰林檢討叔美所惠
其麟溪集二冊載時賢詩文及譜圖規範葯房集五冊
隨菴集一冊半軒集二冊遂初齋集二冊皆鄭氏先世
之文義門鄭氏聞於四方乆矣其累世徳行文章皆具
於此可以考徵而規範之井然則治家者皆可以為法

   師山文集
師山集者元歙人鄭玉著同郡程以文為之序朝廷嘗
[046-26a]
徵玉為待制以疾辭家居惟日著書為事國朝兵入徽
州守將將要致之曰吾豈事二姓者明日具衣冠北面
再拜自經死見元史忠義傳此集吾得之歐陽允和
   劉文霆集
右劉文霆集文霆名聞安城人元天厯庚午進士官至
沔陽知府文名重當時後以沔陽之節不完故不見稱
於世今其家巳無嗣此集近年其外孫楊嗣慶所編刻
余得之安城尹道冲
[046-26b]
   山隂集
山隂集者清江劉永之仲脩著仲修治春秋學其詩文
清麗古雅尤為當時所重工書法篆楷行草皆有師承
嘗聞之長者始仲修既冠未知學因過婦翁同郡練伯
升翁長子婿也蚤有文譽翁家特異視之而庸衆人視
仲修即發憤歸就學窮日夜不懈親良師友講論切磋
三年學業大進時譽更出伯叔右是以士貴乎立志也
又聞仲修家富貲賖貸施數郡仲修獨泊然布素日靜
[046-27a]
處一室書籍翰墨自娛客至不為盛饌酒數行論文賦
詩焚香鳴琴而巳家事未嘗一留意非逢掖士未嘗一
接言笑也可謂幽貞絶俗者矣此集吾得之右春坊中
允吳君仲平甫云
   靜修文集
大賢君子其身係國家之元氣斯文之命脉實天生之
為世道計初非有出處之異也元之盛際許魯齋劉靜
修其人焉魯齋勛業在朝廷在學者靜修不出而髙風
[046-27b]
清節與之齊駕盖百世之師也靜修之書傳於今者惟
此集學者豈可忽哉
   交州稾
右元天台陳孚剛中交州槀一冊盖至元壬辰奉使安
南所作有玉堂槀附在後士以氣為主有其志無其氣
不能有為志與氣俱而不得乎命亦不能以有為也若
剛中其亦不得於命者歟此集刻板在淛江余舊得之
廬陵王仲志云
[046-28a]
   朱文公年譜二集二首/
朱文公年譜一冊刻板在徽州余得之翰林典籍陳壽
朱子年譜永樂初元得之前江西僉憲吕升視新得者
差明白
   元城先生語録
右元城劉忠定公語録一冊亦黎教授所贈者公之學
得於司馬文正公横浦先生序之的矣學者不可忽也
   穀軒槀後
[046-28b]
平生懶作詩文往往為親朋鄉人所强不得己應之前
年王䆅鍾㫼及康榮甥在京師各為取槀草録出數十
篇遂綴作一帙而題其首曰穀軒槀既不復次第其作
之嵗月其間多錯誤亦不及盡改也寄遺仲子使姑藏
之耳
   崇古文訣
樓迂齋選古文訣雖其去取自有意要之不若真西山
文章正宗之精而粹也吾家四冊市之於張侗中書之
[046-29a]

   金石例
金石例十巻元侍講學士潘文僖公著纂輯古式及例
至詳備文僖名昂霄字景梁號蒼崕先待制延祐乙卯
廷試讀巻官其書固吾所當重惜此冊得之湖廣僉憲
王霖而出於吏人所録不整未有暇力更録也永樂丁
酉九月一日識
   南北史
[046-29b]
李延壽譔南北史南起宋盡陳凡八十巻北起魏盡隋
凡一百巻延壽唐史官為此書先儒多善之所少者於
妖異謡䜟頗繁猥然過舊史逺矣今刻板在福州府學
吾家南史十五冊北史十三冊總二十八冊得之歐陽
允和者也
   吳彦直詩後
此合浦令吳彦直謫居任丘臨終所作二詩一以寄朋
友一念其子之在逺外皆天理民彛之正也余嘗聞翰
[046-30a]
林王侍講時彦道其為學與政盖一時士大夫之賢者
而屬纊之際其所言切而婉整而不亂如此尤足以見
平生之所養彦直臨川文正公之曽孫也可為不辱者

   清類經星分野大畧抄本
右所録郡縣詳畧不同者盖以分野書與今刋行郡縣
參對如全郡所轄州縣星域皆同則但書其目而欲知
其詳則於刋行郡縣中考之如所轄州縣星域不同則
[046-30b]
明著其州某縣庶㡬不紊盖偶遇此書倉卒抄録不能
詳整而為此簡便有暇當録過然聞南京太學有全書
刻板必求史志靜印寄也永樂甲辰四月朔志
 
 
 
 
 東里續集巻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