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90 東里集-明-楊士奇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里文集巻二     明 楊士竒 撰
  記
   石田茅屋記
石田茅屋者刑部尚書大梁趙公以名其宴休之居也
士之有道也不以貴富賤貧而易其所守蓋道内也貴
富賤貧外也主乎内者既定則凡其外者舉不足以奪
之故窮不加損焉達不加益焉顔子有王佐之才使得
[002-1b]
時而行之其心固不改簞瓢陋巷之時而孟子亦稱栁
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蓋惟中之所守確乎不可拔而
以之遇則可以建功不遇亦可以自樂非志於道者不
足語此公少嘗樂于耕讀而有志用世既發身科目事
太祖皇帝為夏官屬超遷浙江參政太宗皇帝臨御徵
為少秋官改冬官又改春官遂進大宗伯改大司馬仁
宗皇帝嗣位惓惓於慎刑罰又改大司冦遭逢列聖敭
厯中外三十餘年預大議輔大政位髙而䘵厚自恒情
[002-2a]
觀之則向之韋布所樂豈復有一毫尚留念慮哉然此
非可以論公也公學愽而識逺志髙而才大推其心蓋
惟天下寜謐朝廷尊安生民樂業邊境無事公之樂也
矧今聖明在位方圗任老成公宜益攄嘉猷以輔建太
平安得慕彼而違此哉而平昔畎畝之不忘于以見其
心非酣溺於富貴其風可以亷貪而敦薄者蓋於士俗
有警焉士竒與公同朝二十餘年相知為舊間嘗屬余
記其石田茅屋余重其可有警也遂為之記
[002-2b]
   常州府廟學重脩記
學校王政之大端民有養而無教則不可與圗治故建
國君民教學為先教道行民知務徳斯風俗可厚人材
可興而治效可得自昔為天下蓋未有去學校而能為
治者我國家自祖宗之世崇重學政皇上纉承大統益
敦飭勵而郡縣奉承有祗有怠故學之振舉有能有否
常有學數百年中厯兵革屢燬屢復洪武初廟學一新
加于舊觀嵗久而敝永樂初撤而再新益加其舊既二
[002-3a]
十年廟學復敝時郡守貳咸闕推官楊誼自監察御史
來獨署郡事進謁先師退就學舘顧瞻嗟咨曰是可後
乎即謀脩葺而計費甚鉅方事營度郡之好義咸願有
助出貲市材諏日鳩工仆者植之傾者正之撤壊去腐
易之以新工善材良既堅既好廟自大成殿東西序㦸
門靈星門學自明倫堂志道據德依仁游藝四齋及賔
客之位㑹饌之舎至於庖廪靡不具完彩繪煥然不浮
于度是役也費不出公顧為之有道民爭勸義經始於
[002-3b]
某年月成於某年月蓋始終皆誼之勤而後知府于文
自山西按察僉事來同知張宗璉自大理寺丞来同志
恊贊用克訖事時大理寺卿胡公槩奉命廵撫蘇常諸
郡亦勤助相蓋政之張弛存乎人郡縣吏有不知究大
體祗德意而旦暮弊弊案牘期㑹以為能趍走迎餞以
為賢者固不能知養民為何事其能知學校教化之為
重哉之數君子皆起家進士知所先務宜其克恊於斯
舉也常自太伯延陵相繼譲大利其人至于今知捐利
[002-4a]
為義也自子游親承孔子之教而率人於學道其遺化
猶在鄉也矧今為畿内郡涵濡聖化之宻且久宜其興
起於善之易也則㳺學於斯必有仰惟聖朝之徳意及
諸君子之用心鄉人長老之勞勤而作其自勵之志将
見教化益行賢才不乏鄉閭禮遜駸駸乎治平之盛者
皆自兹始於是府學教授余學奭等謀記其成而屬江
隂縣學教諭陳孟旦來求文而能道脩學之詳者今禮
部尚書郡人胡公郡人之助義者衆周孟敬朱善慶其
[002-4b]
巨擘歟
   稼軒記
夫務適乎巳而無天下生民之思者凡民耳士以及人
為道道明於已而或退食其力於幽閒無用之地以自
適焉者蓋安命守義不得已者之為而非士之素志也
古之君子往往皆然泰和王行敏通春秋大義志髙才
愽喜譚當世事稠人廣㑹行敏出論説娓娓於視今富
貴有位人當其意者無㡬評泊是非髙下持禮義曲直
[002-5a]
人不少貸然人以義正過行敏率能屈服甚或加之横
逆亦不校也此非其能明於内而豈茍為自髙也哉其
父伯貞先生嘗僉藩憲典大郡有惠利於民弟行儉今
為學士於翰林掌制命天子左右譽望蔚然行敏獨家
食澹泊自適曰士各有命安吾義與命耳買田百餘畝
於邑西半舎許作廬舍田間躬率僮奴治耕堰水為塘
備旱乾其用力勤嵗穫常厚雞豚之畜曰蕃而塘兼魚
鱉菱芰之利曰用所需悉具飽食無事讀書茅簷之下
[002-5b]
聲聞林外天氣晴煦不之舎南之舎北與老農相娛嬉
或數月一入城就其素所知已晤語少頃掉臂遽去
其宴息之居數楹質樸闓爽題曰稼軒軒之前天柱三
顧諸峰蒼然秀拔而大江横其下啓北户而望則武姥
之山巉峭竒特而吏胥一跡不及門嘉客時至野服出
迓相與坐軒中必具酒酒酣擊瓦缶歌古人田園之詩
樂客客或問平居所侣指塘下白鷗及窓外脩竹數千
挺曰何莫非吾侣也蓋終嵗悠然忘世榮辱行儉在京
[002-6a]
師聞之躍躍有欣豔之意巳而其同寮君子聞之皆有
欣豔意相與賦稼軒之詩余竊嘆曰士知命而樂非賢
者不能然命豈一於窮與達哉賢者亦豈自棄夫天之
所予巳者而終不用哉觀行敏所用於巳責於人又豈
幽人處士可以終其身也哉蓋昔人有稼名其軒者矣
彼未必有行敏一日之樂而其惓惓當世之心未嘗巳
也亦其不忍自棄夫天之予巳者也古今人豈相下行
敏有不反而思作而跂乎行儉既稡稼軒之詩寄行敏
[002-6b]
余於行敏非交游一世之好故請以余言書諸軒中使
勉焉
   滁州重建醉翁亭記
三代而下以仁厚為治者莫踰於宋宋三百年其民安
於仁厚之治者莫踰昭陵之世當時君臣一徳若韓范
富歐號稱人傑皆以國家生民為心以太平為巳任蓋
至于今天下士大夫想其時論其功景仰歆慕之無巳
也而當時同朝有君子焉小人焉君子不容於小人不
[002-7a]
能久安於中或暫黜而遽還或屢擯而復用而終能顯
其功名者由其君之明也歐陽文忠公以古文奥學直
言正行卓卓當時其凛然忠義之氣知有君而已知有
道而巳身不暇恤其暇恤小人哉而小人皆不便之故
一斥夷陵再斥於滁既復起厯踐清華從容廟堂與諸
君子坐致國家於磐石之安者非由君之明乎考公在
夷陵嵗餘在滁閲三嵗皆無㡬微遷謫之意方曰務保
民而與民旦莫相親相娛樂若父子然者君子之道固
[002-7b]
無往不自得也我仁宗皇帝在東宫覽公奏議愛重不
已有生不同時之嘆嘗舉公所以事君者勉羣臣又曰
三代以下之文惟歐陽文忠有雍容醇厚氣象既盡取
公文集命儒臣校定刻之永樂庚子冬被召赴北京過
滁登琅琊山問醉翁亭伹見寒蕪荒址惟醉翁亭二賢
堂六字隱隠巖石間顧時滁之守臣無足語者顧其從
臣曰邦先賢之跡棄不治如此其政可知矣太息去之
後六年太僕寺卿趙君至趙君素慕公之賢又知滁之
[002-8a]
人思公不忘也出俸倡其寮及滁人復作醉翁亭而刻
公所為記寘亭中亭後作堂以祀二賢二賢者王元之
及公也元之至道二年自翰林學士出知滁州其文章
及立朝大節與公相望合而祀之因滁之舊也醉翁亭
之前舊有六一泉䟽導加石甃焉百費所需不出於公
而加於舊規於是滁人嵗時謁拜二賢退而歌詠公之
文章又徘徊泉上如親見公之樂乎此也而有以慰其
不忘君子之心焉昔召公布政南國後人思之至不忍
[002-8b]
傷其所息之木而况公嘗樂於此者乎君子之感人心
固自有不能已者而非有賢者倡率於上則亦莫能遂
所欲為此滁人所以有待於趙君也趙君名次進字孝
禮天台人發身科第累任顯官自廣東布政司叅政遷
太僕卿於滁豈弟敦厚明達大體所至為所當為以賢
能稱相斯舉者太僕少卿蘇實龎塤丞楊文達孫暠宋
載劉璧主簿舒伯治及滁人褚士良等十人經始於洪
熙元年四月成於宣徳元年正月於是士良等請文記
[002-9a]
嵗月其成之又明年二月甲子記
   夀徵庵記
永嘉黄思恭先生始春秋七十有二將營夀藏於郡城
之東大羅山先塋之次卜曰之良先生與其族姻故舊
咸往視工先事之夕甘露降兹山凝積松栢之上有鉅
松直所營之竁其積特厚彌布柯葉皎如雪霜掇而食
之甘若飴蜜其姻王止中曰此國家養老之祥殆先生
之夀徵歟或曰瑞圖不云耆老得敬則松栢受甘露意
[002-9b]
者國家將致禮先生者歟止中賦七言長律一章歌以
為先生夀夀藏成之三年先生之子淮時為右春坊大
學士兼翰林侍讀䝉太宗皇帝恩封先生為奉政大夫
右春坊大學士後十有三年淮積官至榮禄大夫少保
户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又䝉仁宗皇帝恩以其所
受散官及三職封先生又從淮奏以少保禄歸養於是
先生春秋九十有三康徤和豫聰明不衰所謂養與敬
者備之矣然後其鄉之人忻悦嗟嘆謂止中與或者之
[002-10a]
言之明且信也夫可欲之物凡出乎人者可以力致惟
出乎天者非人力所能天蓋可以誠動焉人夀富康寜
諸福皆出於天而備於一人之身鮮矣人夀臻於耄期
百有一二焉耄期而兼富康寜蓋千之一二加有两朝
之榮命龍章褒拂秩榮一品朱衣玉帶坐享厚禄之養
為天下所歆豔者求一於萬不易得而黄先生備之何
其盛福也哉易曰視履考祥于以見先生好義之誠恒
久不巳歟詩曰永錫爾極時萬時億又以見福之於善
[002-10b]
人且未嘗不豫定之歟黄氏之祥可徵巳其夀藏之側
作新室若干楹先生所時嬉游者也嘗取止中之言名
其中室曰夀徵之庵淮屬士竒記其嵗月士竒與淮聫
官視先生父執也竊喜聞夀徴事故敬為之記甘露降
於永樂庚寅十月已未庵建於明年辛夘七月甲戌記
作於宣徳丁未七月甲午云
   竹林清隱後記
士能安乎其内而不為外物動即其身所處不間於貴
[002-11a]
富賤貧夷險靡不得焉若是者非其察之審養之素定
不能也西昌陳一敬君其㡬於是哉君䟽達爽朗耿耿
負氣義髫齓時喪其父巳有志務尚曰挟冊從先生學
士講説且學為文章傳道理弱冠出為里塾師以資養
母所居在邑東有竹數萬竿中作小軒為藏脩宴游之
處然少所往来獨深與邑中陳孟省好孟省為人狷介
刻厲學問其疾流俗人不直魑魅鬼魊獨與君交披肝
膽相向莫逆也两人者或一曰不見即其意不釋時孟
[002-11b]
省大父海桑先生以道徳為江以西學者所尊亦甚愛
重君時來其家留坐小軒中為啟析性道或瀹茗或取
酒相酌為樂因名所居曰竹林清隠先生既為文記之
居十餘年平川大夫聞君之賢辟為學博士使者奉書
幣就其家起之西昌之大夫聞平川使者來曰吾邑之
賢者吾不能舉顧令見舉於他邑之大夫吾何名為邑
即躬詣其家請見狀其行義舉送之於朝遂以為荔波
丞又改賀縣丞两縣皆在廣右其民雜夷獠不盡馴服
[002-12a]
君撫之皆得其意至今民意或有所不適即喟然以思
曰安得復見陳侯撫我也君既仕有民人社稷之寄食
有禄出入有輿馬䑓𨽻而其所自處泊然蓋不異昔之
在竹林時也既厯佐两縣輙罷罷輙復窮歸視其家蕭
然操畚鍤治園田布衣蔬食暇則取古人書詩涵泳其
中休休自足視鄉之宦達所得意非有加乎是也夫能
不侈於達者亦不戚於窮世之人一得一失忽而為虎
忽而為䑕不能不動乎中者要皆無所見有所見或無
[002-12b]
所養養之而久久而定定而安則凡觸於外者舉不足
撓乎中也如陳一敬君可謂不撓者歟君嘗與余交其
女兄之子翰林庶吉士余學䕫告余曰舅氏所存如此
不為之書可乎故書所知者以附陳先生記竹林清隠
之後
   樵雪齋記
樵雪齋者吾邑王伯彰藏脩之所也藏脩之所而名樵
雪者著其志也其言曰人之生皆有所業農業於耕将
[002-13a]
厚穫豐歛裕於身而足於家士業於學將徳脩才達聲
譽流而爵位顯推於其他業無不各極其所得也然耕
稼或有水旱之虞富貴或有憂患之干夫為民之業隨
其力所至無大得亦無不得蚤而作夕而休無虞乎水
旱憂患超然而獨樂者其惟樵乎故樵吾之所樂為也
吾又耻夫世之人汨處淟涊溷濁辱其身而不知侈然
以為得故竊有慕乎貞素清節之士而常寡遇焉吾所
居在澄江之東一舎許梅花岡之麓每嵗晏閒暇空山
[002-13b]
大雪上下皎然一色獨處齋中静而玩之以為極天下
之潔清無以踰此蓋有以契乎余心此樵雪所以名吾
齋也於是可以見其志矣夫天下之事茍處之能不戾
乎道不役乎物無不可以安其身而適其心然士之蹈
髙懐潔者往往巻其所畜處衆人之所棄泰然自足視
衆人之所趣不啻一秋毫之輕此雖未必當乎大中然
其所自貴重視夫恌焉竊冒無禆益於時與辱巳而枉
道皆卒之為天下後世僇笑者其相去豈直倍蓰什伯
[002-14a]
哉孟氏有言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則世欲簡求
賢才以為用者必在此而不在彼伯彰磊磊負氣義愽
渉書史有才具尤工於詩歌其果久於在下者耶伯彰
名某王氏居梅岡若干世蓋邑著姓云
   石岡書院記
吾邑蕭自誠先生來京師屬余記其石岡書院余與先
生之子翰林庶吉士省身交嘗聞書院興壊始末石岡
在邑東南半舎許仙槎江之西梁蕭子雲十七世孫諱
[002-14b]
遜者始自峡江徙居之遜七世孫諱儀鳳宋舉漕貢始
即其居之近作書院聚宗族鄉人子弟而教之儀鳳之
子子安為王府掌計從文丞相舉義事敗覆其家書院
亦廢掌計之從子福可明經擅為古文詩賦復作書院
又廢於元季之兵國朝混一海宇福可之孫則善復繼
作之而隠居教授其中蓋先生之父云吾嘗竊謂吾郡
之俗所為可重非他郡所及者其民務義脩禮尚氣節
雖至貧不肯棄詩書不習至賤者能誦孝經論語曉知
[002-15a]
其大義凡城郭閭巷山溪林谷之中無不有學富貴者
遇逢掖士必敬禮之不敢慢易而尤重世族茍其世賤
後雖貴盛人固不願與齒而彼亦不敢以其貴盛加人
吾鄉之俗如此吾何以知其可重也吾嘗下彭蠡泝大
江浮洞庭㳺乎楚郢之間又渉淮道舒而東上下數千
餘里或行數日不聞絃誦聲觀其人之所務朴者事漁
稼智者趍賈販以逐什一之利率資大勢厚者為雄長
不務乎詩書禮義不重乎逢掖之士也不辨乎世族也
[002-15b]
吾未嘗遍厯於天下而齊魯古稱詩書禮義之國今聞
其俗猶不戾於古昔然則論風俗之善惡必由乎教學
之廢興故先王治天下皆拳拳興學於家塾黨庠術序
亦各有制焉石岡書院固古人家塾黨庠之制考其創
建以来雖屢廢之亦隨有賢者起而復之不至乎終廢
吾郡之不廢其學類此故其風俗所以可重者有由也
嗚呼一郡一邑之中不廢其學而俗有可重况於為天
下之拳拳於學也哉是不可以不記
[002-16a]
   齊夀堂記
齊夀堂者翰林庶吉士歐陽俊奉其祖三峯先生祖母
韋孺人之堂也先生生元皇慶初元今九十有八年孺
人生元延祐六年今八十有九矣皆耳目聰明康徤和
豫孫曽繞膝屢受國家養老之澤光榮甚盛此堂之所
以名也後登第授官與脩永樂大典書成請於朝乞歸
省焉且行求余為記其從兄國子助教賢乂為余言三
峰先生及孺人之善曰宜為之記歐陽氏居泰和之西
[002-16b]
蜀江之里其先與宋少保文忠公同出吉州刺史琮其
居蜀江十數世積善累仁其族姓之衍貲産之畜詩書
禮義之習愈逺而愈盛至先生濶達亷重言動率依於
禮法而忠厚以為主恒戒其子孫及其族人曰必飭行
為儒者以無忝我歐陽氏處鄉人必本於忠信蓋歐陽
氏之族有三峯先生而後益敦於徳義文學鄉人有三
峰先生而後益勸於善邑大夫嵗舉鄉飲謀賔必曰三
峰先生孺人歸歐陽氏七十有六年以孝敬事舅姑以
[002-17a]
勤儉佐君子以雍睦處族姻以仁善導子孫此其所由
夀康也歟洪範五福夀為之首禮八十九十曰耄百年
曰期皆夀之至也夫耄期環百里之地有一人焉以為
至異鮮能以两見也或有之不皆出於一鄉一里也而
况出於一家之間又共牢而合卺者哉蓋考其初生皆
當天下無事之時其本所鍾己清寜純固既壮而未老
又遭我國家太平熙洽之運淳厚靈長之氣被於人物
固宜光潤綿永而先生夫婦又承之以和平貞静寛裕
[002-17b]
樂善斯以獨得其厚彌夀彌康聮芳榮於晚嵗沐天澤
於無窮此雖先生伉儷同徳合慶蓋亦國家之澤矣先
生字以忠三峰其别號云
   顔樂堂記
廬陵胡則顔名其所居堂曰顔樂其志固望希於大賢
君子之地乎間求記於余嗟乎其可以易言哉夫顔之
樂極其學之所至心與道一而於出處動静從容安適
無往而不得斯其所為樂也其可以易言乎然顔之樂
[002-18a]
雖樂其在巳者其心蓋未嘗一日而忘利民也孟子稱
禹稷顔子同道道在是即心在是得其心而後可以言
其樂也則顔詩書故家其為人敦厚詳慎外和而内夷
志在利人善醫聞人有急雖風雨寒暑昏莫趨赴恐不
及比以名醫徵詣京師京師士大夫家聞則顔善醫奔
走迎致無虚日則顔為醫不局於一科其所治無不良
效其或一見曰此不可治即不治而去雖更他良醫治
終不治翰林沈脩撰一弟甚愛之忽病目求諸專科之
[002-18b]
醫一醫曰疾本深矣不可責近效藥之半嵗其或庶㡬
也一醫曰當施大藥非百緡直不可言巳皆竟去不顧
沈脩撰懼遍求醫之良得則顔則顔視之曰此風毒所
侵耳即治不過五曰愈藥之五曰愈胡學士女兄之夫
病傷寒時在舟中求他醫往治醫問所病證曰此殆死
也不肯行胡公百方强之且約厚貲謝始行明日還報
曰其果死也更求則顔則顔往脉之曰此病欲觧矣施
两劑而愈繼復病數劑愈司經芮洗馬病目其劇如沈
[002-19a]
氏往求則顔則顔曰此可三日愈藥之三日愈翰林周
編脩得痿疾劇初朝廷命蔣御醫治未㡬蔣有使命出
外他醫弗能繼也則顔繼之竟愈既而周之家人皆疾
他醫皆難之迎則顔則顔皆愈之庶吉士劉孟鐸暴病
亟甚恒所往還親愛者環視之悚然則顔素厚孟鐸脉
之搖手曰易易耳無怪也施數劑愈進士曽用常两足
腫則顔曰當急扶元氣腫不足治也他醫曰當急治腫
曽信他醫則顔爭不得數日卒翰林庶吉士陳孟京始
[002-19b]
得疾則顔視之愴然曰不及矣衆未信之走致數醫治
卒不治余在京師目見其治效彰彰如此每瘉一疾輙
自喜而人徳之與否不計也即知其不可治輙憂形於
面此其心之所存可知矣夫其心之所存與志之所慕
者茍不相倍因是勉勉自脩積誠而不已則大賢君子
之地未有不可㡬及焉者孟子曰顔何人哉則顔歸而
求之可也則顔與余同郡故為記其所能與其所存者
如此使勉焉
[002-20a]
   江隂縣先聖廟學重建記
太祖髙皇帝正大統之三年詔嶽鎮海瀆封號如古制
以山水稱忠臣烈士稱當時初封出於厯代所加者一
切罷去孔子明先王之要道為天下師以濟後世非有
功一方一時者比封爵宜如厯代所尊崇著於令典垂
之千萬年而定鼎之初首建學立廟京師親臨釋奠又
詔通祀於郡縣又詔罷從祀之戾於孔氏者所以揆前
聖之大中而垂永代之洪範也夫孔子之道天之道也
[002-20b]
國家生民不可一曰以無者伏羲神農黄帝堯舜禹湯
文武行斯道於上孔子明斯道於下皆聖人也而使後
之繼伏羲神農黄帝堯舜禹湯文武之位得以行斯道
者孔子之功也論其功而隆其禮明聖之心也列聖相
承益欽益至繇是自京師至於海隅郡縣皆有廟學其
人皆知孔子之道尊且大而况邦畿之内且延陵采邑
先賢禮譲之化未泯其人心嚮慕興起為何如哉江隂
縣學嵗久而弊侍郎周君巡撫過之慨然興歎曰廟不
[002-21a]
飭何以妥明靈致誠敬學不飭何以興教化成賢才忱
奉朝命來事寜有重於此乎謀撤而新之為縣者聞之
悚然曰此吾職也敢不祗承民耆老聞之躍然曰此以
善吾民也吾其可坐視於是相與合謀賃工市材易故
以新作大成殿十有六楹前作東西两廡各若干楹殿
之後為明倫堂若干楹左右為两齋各若干楹庖廪門
垣咸備以固髙敞𢎞麗加於舊規由是縣長貳學官諸
生嵗春秋行禮廟廷對越有嚴秉䖍将事用稱朝廷崇
[002-21b]
祀先師之意而諸生退即於學敬脩所業以求無怍於
古聖賢将上以光國家之用下以厚邦邑之俗所係豈
細故哉訓導嚴頥書來請記廟學之成夫受命在政教
之任而能知本源之意有倡有隨恊志畢力不費於公
不勞於衆以底成功可為無忝而為民父兄於義事奮
起趍赴皆如當然又以見人性之善而王化之被皆可
書也肇斯舉者周君名忱永樂甲申進士累官工部右
侍郎其巡撫江南諸郡適嵗荒歉勞心賑恤民頼以濟
[002-22a]
而所至勤於學事相斯舉者知縣朱應祖主簿胡忠而
忠始終効勤耆民周孟敬朱善慶等皆助資曹宏黄惇
等分董役事經始於宣徳六年二月成於明年六月記
作於十年十有一月嗚呼後之有政教之任於斯為民
父兄於斯者可以鑒矣
   文丞相祠重脩記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知言者盡心知性
而有以究極天下之理浩然之氣即天地之正氣具於
[002-22b]
吾身至大而不可屈撓者知之至養之充而後足以任
天下之大事天下之事莫大於君父文丞相甫冠奉廷
對即極口論國家大計未㡬元兵渡江又上書乞斬嬖
近之主遷幸議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巳氣蓋天下矣
自是而斷斷焉殚力竭謀扶㒹持危以興復為己任雖
險阻艱難百挫千折有進而無退不幸國亡身執而大
義愈明蓋公志正而才廣識逺而器閎浩然之氣以為
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者蓋以天命去宋也雖天命去
[002-23a]
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殺身成仁者
不少論者必以公為稱首公事具宋史而公鄉人劉岳
申撫公所著目録吟嘯集指南録集杜二百首及宋禮
部郎官鄧光薦所述督府忠義傳以作公傳視史加詳
實焉北京之有公祠洪武九年前北平按察副使劉崧
始建於教忠坊今順天府學之右而作塑像焉永樂六
年太常博士劉履節奉命正祀典始有春秋之祭於有
司嵗以順天府尹行事宣徳四年府尹李庸始至謁公
[002-23b]
祠下顧瞻祠宇弊陋弗稱遵用詔㫖葺而新之而凡祀
神之器靡不備具又求劉傳刻石將使人人皆知世之
為臣者光明震動焜焜烈烈有公也於乎忠孝人道之
大節治化所先而崇禮先賢表勵後人尤守令之急務
庸其達為政之本歟庸字執中保定唐縣人寛厚明敏
自太學生授工科給事中上親擢為順天府尹愛人之
心剸繁之才上下皆稱之而盡心學校敬賢尚徳如飭
昌平之狄梁公劉諫議祠而嚴其祀事之類皆其知本
[002-24a]
之務皆可書也因并書之以示来者
   楊氏祠堂復建記
士竒一嵗而孤上賴祖考之佑母夫人之保育教訓用
克成立然素窶既壯而仕積其䘵入始稍理田廬蓋先
廬悉燬於元季之兵而故址在邑之學宫之北者諸父
兄以窶而售之人矣仁宗皇帝臨御進士竒官秩䘵賜
加厚始克以五十餘年寝食不忘之心五倍元售之直
而復故址乃命稷治居焉居之右故有祠堂亦燬於兵
[002-24b]
遺弊室數楹則族父之窶者假息其中厯三世矣族父
之先有故址在邑西為横民所據巳久力不能復至是
代厚貲内據者為復之而使其孫歸治居焉遂命稷循
故復作祠堂古知禮君子營宫室必先祠堂士竒之不
能蓋復之於人者有先後也吾髙祖以前居邑東清溪
之上暨曽祖始徙學宫之北居與祠並作焉作四十年
而燬於兵又二十年而淪於異姓又五十有餘年而余
始克復之既失而得既燬而完雖辛勤積累而非祖宗
[002-25a]
仁厚之澤何以能致哉祠成祀四代嵗時行事悉遵朱
氏禮楊氏繇吉水徙泰和清徳正學代有紹續逮吾曽
祖發而益𢎞有惠及民有傳在史祖考以來或仕或處
履道執行清白之節靡有間焉覆被及余夙夜懔乎荒
墜之懼而今春秋七十矣顧吾之子若孫其可一曰忽
忘先徳而不圖惟敬承之哉承先之道仁與義其要也
學以明之誠以行之而持不息之功若是者豈惟無沗
祭將受福焉蓋明徳者格神之道也父子祖孫本同一
[002-25b]
氣幽明相通不相違也惠之則神歆而福降悖之則否
而皆隂鑒潜察於平居曰用之際矣匪直奠薦灌獻之
頃也凡後之有事於斯堂者不俛思而篤行可乎故書
所以復建祠堂之故而又書所以感格神明之道以示
吾後人堂不易舊規經始於宣徳八年正月成於是年
八月明年正月壬午謹記
 
 東里文集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