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38 廣弘明集-唐-道宣 (SBCK)


[018-1a]
廣弘明集卷第十八
         唐 釋 道 宣 撰
 法義篇第四寳乗獨運攝度是津/得其趣者心照遐舉
  序
夫法者何邪所謂憑准修行清神洗惑而為&KR0208也義
者何邪所謂深有所以千聖不改其義萬邪莫&KR0326
致者也俗法五常仁義禮智信也百王不易其典衆
賢贊翼而不墜者也道法兩諦謂真俗也諸佛之所
由生羣有因之而超悟者也然則俗保五常淪惑緜
亘道資兩諦勝智增明故真俗為出道之階基正法
[018-1b]
為入空之軌躅者也故論云非俗無以通真非真無
以遣俗又云諸佛說法常依二諦斯則大畧之成教
也至於大小半滿之流三篋八藏之典明心塵之顯
晦曉業報之殊途通慧解以鏡&KR0041心了世相以光神
照也若斯以叙謂之法義也至於如說修行思擇靈
府者則四依法正創究識於倒情八直明道䇿淨心
於妄境三學開其玄府一貫統其真源漸染基搆自
當得其涯也但以幽關難啓匠石易迷匪藉言方莫
&KR0155附所以自古道俗同而問津踈瀹精靈陶練心
術或著論而導其解或談述而冩其懷因言而顯聖
[018-2a]
心寄迹而揚玄理者也昔梁已叙其致今唐更廣其
塵各有其志明代代斯言之不絶也
  釋疑論 晉戴安公安處子問於玄明先生曰葢聞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又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斯
乃聖逹之格言萬代之宏標也此則行成於巳身福
流於後世惡顯於事業獲罪乎幽冥然聖人為善理
無不盡理盡善積宜歷代皆不移行無一善惡惡相
承亦當百世俱闇是善有常門惡有定族後世修行
復何益哉又有束修履道言行無傷而天罰人楚百
[018-2b]
羅僃嬰任性恣情肆行㬥虐生保榮䝿子孫繁熾推
此而論積善之報竟何扗乎夫五情六欲人心所常
有斧藻防閒外事之至苦茍人&KR0017無尤於趣舍何不
順其所甘而强其苦哉請釋所疑以祛其惑先生曰
善哉子之問也史遷有言天之報施善人何如哉荀
悅亦云飾變詐而為姦詭者自足乎一世之間守道
順理者不免飢寒之患二生疑之於前而未能辨吾
子惑之於後不亦宜乎請試言之夫人資二儀之性
以生禀五常之氣以育性有修短之期故有彭殤之
殊氣有精麤之異亦有賢愚之别此自然之定理不
[018-3a]
可移者也是以堯舜大聖朱均是育瞽叟下愚誕生
有舜顔回大賢早夭絶嗣商臣極惡令胤克昌夷&KR0361
至仁餓&KR0174窮山盗跖肆虐富樂自終比干忠正斃不
旋踵張湯酷吏七世珥貂凡此比&KR0011不可稱數驗之
聖賢既如彼求之常人又如此故知賢愚善惡修短
窮達各有分命非積行之所致也夫以天地之玄逺
陰陽之廣大人在其中豈唯稊米之在太倉毫末之
於馬體哉而匹夫之細行人事之近習一善一惡皆
致冥應欲移自然之彭殤易愚聖於朱舜此之不然
居可識矣然則積善積惡之談葢施於勸教耳何以
[018-3b]
言之夫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性
欲既開流宕莫檢聖人之救其弊因神道以設教故
理妙而化敷順推遷而抑引故功玄而事適是以六
合之内論而不議鑚之而不知所由日用而不見所
極設禮學以開其大朦名法以束其形跡賢者倚之
以成其志不肖企及以免其過使孝友之恩深君臣
之義篤長幼之禮序朋執之好著背之則為失道之
人譏議以之起向之則為名教之士聲譽以之彰此
則君子行已處心豈可須&KR0119&KR0111善哉何必循教責
實以期應報乎茍能體聖教之幽旨審分命之所鍾
[018-4a]
庶可豁滯於心府不祈驗於冥中矣安處子乃避席
曰夫理藴千載念&KR0374一生今聞吾子大通之論足以
釋滯疑祛幽結矣僕雖不敏請佩斯言
  與逺法師書
安公和南弟子常覽經典皆以禍福之來由於積行
是以自少束修至于白首行不負於所知言不傷於
&KR0011而一生艱楚荼毒僃經顧景塊然不盡唯已夫
冥理難推近情易纏每中霄幽念悲慨盈懷始知修
短窮逹自有定分積善積惡之談蓋是勸教之言耳
近作此釋疑論今以相呈想消息之餘脫能尋省戴
[018-4b]
安公和南
  答戴處士書 釋慧逺
釋慧遠頓&KR0545省君别示以為慨然先雖未善相悉人
物來往亦未始暫&KR0111分命窮逹非常智所測然依&KR0342
大宗似有定檢去秋與諸人共讀君論並亦有同異
觀周郎作答意謂世典與佛教粗是其中今封相呈
想暇日能力尋省
  難釋疑論 周道祖近見君釋疑論葢即情之作料檢理要殆乎有中但
審分命之守似未照其本耳福善莫驗亦僕所常惑
[018-5a]
雖周覽六籍逾深其滯及覩經教始昭然有歸故請
以先覺語當今之學者也君子為審分命所鍾可無
祈驗於冥中餘慶之言存於勸教請審分命之旨為
當宅情於理任而弗營耶為&KR0111懷闇昩直置而已耶
若宅情於理則理未可喻善惡紛互逆順莫檢茍非
冥廢豈得弗營若直置而已則自非坐忘事至必感
感因於事則情亦&KR0155降履信獲祐何能不慶為惡弗
罰焉得無怨雖欲&KR0111懷其可得乎靖求諸已其効明
矣又勸教之設必&KR0342實而動直為訓之方不可一塗
而盡故或若反而後㑹或曉昩於為言是以塗車芻
[018-5b]
靈堂室異詔或顯其逺或微其近令循敎之徒不茍
求於分表飲和之士自守足於仁義故深淺並訓而
民聽不濫而神明之&KR0296藴於妙物豈得顯稱積善正
位履霜而事與教反理與言違夷齊自得於安忍顔
冉長悲於履和恐有為之言或異於此若謂商臣之
徒敎所不及汲引之端葢中智已還而安于懷仁不
沒其身臧㑹以僣有後魯國則分命所鍾於何而審
玄明之唱更為疑府矣是以古之君子知通否之來
其過非新賢愚壽夭兆明自昔楚穆以福濃獲没蔡
靈以善薄受禍郄宛以釁深莫救宋桓以愆微易唱
[018-6a]
故洗心以懷宗練形以聞道拔無明之沈根翳貪愛
之滯網不祈驗於冥中影響自徴不期存於應報而
慶罰已彰故能反歩極水鏡萬有但微明之道理隔
常域堯孔拯其麤宜有未盡史遷造其門而未踐乎
室惜其在無聞之世故永悲以窮年君既渉其津亦
應不逺而得此乃幽明之所寄豈唯言論而已乖敘
多年聊以代勤來論又以為天地曠逺人事細近一
善一惡無關冥應然則天網恢恢疎而遂失耶莫見
乎隱莫顯乎微但盈換藏於日用交賒昩乎理縁故
或乖於視聽耳山崩鍾應不以路遠䘮感火澤革性
[018-6b]
不以同象成親詳檢數端可以少悟矣
  重與逺法師書 戴安
安公和南間作釋疑論以寄其懷故呈之匠者思聞
啟誨既辱還告開示宗轍幷送周郎難甚有&KR0208致但
理本不同所見亦殊今重伸鄙意答周復以相呈㫖
誠可求而辭不自暢想脫覽省戴公和南
  答周居士難釋疑論
閒以暇日因事致感脱作釋疑以呈法師既辱還告
并送來難辭喻清贍致有㫖歸但自覺雖先觀者莫
悟所見既殊孰是能正茍懷未悟請共盡之僕所謂
[018-7a]
能審分命者自呼識拔常均妙鑒理宗校練名實比
驗古今者耳不謂淪溺生&KR0174之域欣慼失得之徒也
茍能悟彭殤之壽夭則知修短之自然察堯舜於朱
均以得愚聖之有分推淵商之善惡足明冥中之無
罰等比干盗跖可識禍福之非行既能體此難事然
後分命可審不祈冥報耳若如來難宅情於理則理
未可喻靖求諸已其明効矣此乃未喻由於求己非
為無理可喻也若舍己而外鑒必不逺而復矣
難曰勸敎之設必&KR0342實而動直為訓之方不可以一
塗而盡僕豈謂聖人為敎反真空設耶答曰夫善惡
[018-7b]
生於天理是非由乎人心因天理以施教順人心以
成務故幽懷體仁者挹玄風而載悦肆情出轍者顧
名教而内掬功玄物表日用而忘其惠理藴冥寂濤
之不見其宗非違虛教以眩於世也是以前論云因
神道以設教故理妙而化敷順推遷而抑引故功玄
而事適者也
難曰安于懷仁不沒其身臧會以僣有後魯國則分
命所鍾於何而審玄明之唱更為疑府矣答曰斯乃
所以明善惡之有定不由於積行也若夫仁者為善
之嘉行安于懷之而受福僣者反理之邪事臧會為
[018-8a]
之而獲後良由分應沒身非履仁之所移命當為後
非行僣之能罰豈異比干忠正而嬰割心之戮張湯
酷吏而獲七世之祐哉茍斯理之不殊則知分命之
先定矣乃同玄明之有分非為成疑府也
難曰古之君子知通否之來其過非新賢愚壽夭兆
明自昔楚穆以福濃獲沒蔡靈以善薄受禍郄宛以
釁深莫救宋桓以愆微易唱答曰夫通否非新壽夭
自昔信哉斯言是僕所謂各有分命者也若夫福濃
獲沒釁深莫救此則報應之來有若影響蔡靈以善
薄受禍商臣宜以極逆罹殃宋桓以愆微易唱邾文
[018-8b]
應用行善延年而罪同罰異福等報殊何明鑒於蔡
宋而獨昧於楚邾乎君所謂不祈驗於冥中影響自
徴不期在於應報而慶罰以彰於斯躓矣
難曰然則天網恢恢疎而遂失耶莫見乎隱莫顯乎
微但盈換藏於日用交賒昩於理緣答曰夫天理冥
昩變狀難明且當推已兆於終古考應報之成跡耳
至於善惡禍福或有一見斯自遇與事會非冥司之
真驗也何以明之若其有司當如之治國長之一家
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必罰使修行者保其素履
極逆者受其酷禍然後積善之家被餘慶於後世積
[018-9a]
不善之家流殃咎乎來世耳而今則不然或惡深而
莫誅或積善而禍臻或履仁義而亾身或行肆虐而
降福豈非無司而自有分命乎若以盈換藏於日用
交賒昩於理緣者但當報對遲晚不切目前耳非為
善惡舛錯是非莫驗推斯而言人之生也性分夙定
善者自善非先有其生而後行善以致於善也惡者
自惡非本分無惡長而行惡以得於惡也故知窮逹
善惡愚智壽夭無非分命分命玄定於冥初行跡豈
能易其自然哉天網不失隱見微顯故是勸教之言
耳非玄明所謂本定之極致也既未悟妙推之有宗
[018-9b]
亦何分命之可審乎將恐向之先覺還為後悟矣言
靣未日聊以讜敘
  答戴處士書 周道祖
見重申釋疑論辭理切驗善乎校實也但僕意猶有
不同乃卽欲更言所懷一日侍法師坐粗共求君意
云氣力小佳當自有酬因君論㫖兼有所見也僕是
以不復稍厝其爝火須成㫖因上君云審分命者乃
是體極之人既非所同又僕所立不期存於應報而
慶罰已彰亦不如君所位也書不盡言於是信矣其
中小小亦多未喻付之未遇
[018-10a]
  與戴處士書 釋慧逺
見君與周居士往復足為賔主然佛教精微難以事
詰至於理玄數表義隱於經者不可勝言但恨君作
佛弟子未能留心聖典耳頃得書論亦未始暫忘年
衰多疾不暇有答脫因講集之餘粗綴所懷今寄往
試與同疑者共尋若見其族則比干商臣之流可不
思而得釋慧逺頓&KR0545
  答逺法師書 戴安
安公和南辱告并見三報論㫖喻弘逺妙暢理宗覽
省反復欣悟兼懷弟子雖伏膺法訓誠信彌至而少
[018-10b]
遊人林遂不渉經學往以艱毒交&KR0374聊寄之釋疑以
自攄散此葢情發於中而形於言耳推其俗見之懷
誠為未盡然三報曠逺難以辭究弟子尋當索歸必
覲展冀親承音㫖益祛其滯諸懷寄之周居士戴安
公和南
  報應問 何承天
西方説報應其枝末雖明而即本常昩其言奢而寡
要其譬迂而無徴乖背五經故見棄於先聖誘掖近
情故得信於季俗夫欲知日月之行故假察於琁璣
將申幽冥之信宜取符於見事故鑑燧懸而水火降
[018-11a]
雨宿離而風雲作斯皆逺由近驗幽以顯著者也夫
鵞之為禽浮清池咀春草衆生蠢動弗之犯也而庖
人執焉尠有得免刀俎者燕翻翔求食唯飛蟲是甘
而人皆愛之雖巢幕而不懼非直鵞燕也羣生萬有
往往如之是知殺生者無惡報為福者無善應所以
為訓者如彼所以示世者如此余甚惑之若謂燕非
蟲不甘故罪所不及民食芻豢奚獨嬰辜若謂禽豸
無知而人識經教斯則未有經敎之時畋漁網&KR0328
無罪也無故以科法入中國乃所以為民陷穽也彼
仁人者豈其然哉故余謂佛經但是假設權敎勸人
[018-11b]
為善耳無關實敘是以聖人作制推德翳物我將我
享寔膺天祐固獲三品賔庖也焉若乃見生不忍&KR0174
聞聲不食肉固君子之所務豫竊願髙明更加三思
  答何衡陽書 劉少府
敬覽髙話辭切證明所謂彼上人者難為酬對者也
然如來窮理盡性因感成敎故五善思啓戒品為之
設六蔽待祛般若為之照薰以十善淨以無漏畢竟
解脫至菩提而已矣斯末之所以明而本之不昩者
耶孔以致孝為務則仁被四海釋以大慈為首則化
周五道導物之迹非乃冥耶但應有麤精終然自殊
[018-12a]
耳凡覽般若諸經不以無孔為疑何獨誦丘之書而
有見棄之言乎以龍&KR0017之陋尚感聖而至誘掖得信
豈季俗而已哉足下據見在之敎以詰三世之辨奢
迂之怪固不待言若許因果不謬猶形之與影徴要
之効如合符也若日月之行幽明之信水火之降風
雲之作皆先因而後果不出感召之道故緣起鑑能
致水緣滅燧不招火一切諸法從緣起滅耳若鵞之
就斃味登俎鼎燕之獲免無取鹽梅故鵞殺於人猶
䖝死於燕鵞䖝見世受人燕未來報報由三業業有
遲疾若人入孝出悌揚于王庭君親無將將而必誅
[018-12b]
此見報之疾著乎視聽者也若忠為令德剖心沈淵
劫掠肆殺有幸而免此後報之遲疎而不失者也善
惡之業業無不報但過去未來非耳目所得故信之
者寡而非之者衆耳科法清淨滌塵開慧中國弗思
謂為陷穽非我無謀秦弗用也勸人為善誠哉斯言
然權者謂實非假設也故文王廢伯邑考而立武王
權也周適非王發有天命禮是疎制理固從實伯邑
廢立實也各從其實德用交歸自非大智孰能預之
經云善權方便亦復如是耳夫民生而殺性之欲也
飲血席毛在上皇之世矣聖人去殺非教殺也但民
[018-13a]
敎未盡而化宜漸損雖將享三品尊薦厚賔然湯開
其網孔釣不綱詩翼五豝禮弗身踐據兹而觀作者
之心見矣今忍不食誠已慈之心若推不忍於視聽
之表均不食於見聞之内其至矣哉其至矣哉祗藉
來誶伸以管窺實相無言言成戲論既不自是想亦
同非若高明之譬請俟諸君子
  與諸道人辨宗論 謝靈運
同遊諸道人並業心神道求解言外余枕疾務寡頗
多暇日聊伸由來之意庶定求宗之悟釋氏之論聖
道雖逺積學能至累盡鑒生不應漸悟孔氏之論聖
[018-13b]
道既妙雖顔殆庶體無鑒周理歸一極有新論道士
以為寂鑒微妙不容階級積學無限何為自絶今去
釋氏之漸悟而取其能至去孔氏之殆庶而取其一
極一極異漸悟能至非殆庶故理之所去雖合各取
然其離孔釋矣余謂二談救物之言道家之唱得意
之說敢以折中自許竊謂新論為然聊答下意遲有
所悟
法勗問敬覽清論明宗極雖微而一悟頓了雖欣新
剖竊有所疑夫明逹者以體理絶欲悠悠者以迷惑
嬰累絶欲本乎見理嬰累由於乖宗何以言之經云
[018-14a]
新學者離般若便如失明者無導是為懷理蕩患於
兹顯矣若渉求未漸於大宗希仰猶累於塵垢則永
劫劬勞期果&KR0225邈既懷猶豫伏遲嘉訓初答道與俗
反理不相關故因權以通之權雖是假㫖在非假智
雖是真能為非真非真不傷真本在於濟物非假不
遂假濟物則反本如此之劫無為空勤期果有如皎
日勗再問案論孔釋其道既同救物之假亦不容異
而神道之域雖顔也孔子所不誨實相之妙雖愚也
釋氏所必教然則二聖建言何乖背之甚哉再答二
教不同者隨方應物所化地異也大而校之華民易
[018-14b]
於見理難於受教故閉其累學而開其一極夷人易
於受教難於見理故閉其頓了而開其漸悟漸悟雖
可至昩頓了之實一極雖知寄絶累學之冀良由華
人悟理無漸而誣道無學夷人悟理有學而誣道有
漸是故權實雖同其用各異昔向子期以儒道為壹
應吉甫謂孔老可齊皆欲窺宗而況真實者乎勗三
問重尋答以華夷有險易之性故二聖敷異同之教
重方附俗可謂美矣然淵極朗鑒作則於上愚民&KR0041
昩伏從於下故作則宜審其政伏從必是其宗今孔
廢聖學之路而釋開漸悟之逕筌蹄既已紛錯羣黎
[018-15a]
何由歸真三答冬夏異性資春秋為始末晝夜殊用
緣辰暮以往復況至精之理豈可逕接至粗之人是
&KR0342漸悟者所以密造頓解倚孔教者所以濳成學
聖學聖不出六經六經而得頓解不見三藏而以三
藏果筌蹄歷然何疑紛錯魚兔既獲羣&KR0058以濟
僧維問承新論法師以宗極微妙不容階級使夫學
者窮有之極自然之無有若符契何須言無也若資
無以盡有者焉得不謂之漸悟耶初答夫累既未盡
無不可得盡累之弊始可得無耳累盡則無誠如符
契將除其累要須&KR0342教在有之時學而非悟悟在有
[018-15b]
表託學以至但階級教愚之談一悟得意之論矣維
再問論云悟在有表得不以漸使夫渉學希宗當日
進其明不若使明不日進與不言同若日進其明者
得非漸悟乎再答夫明非漸至信由教發何以言之
由教而信則有日進之功非漸所明則無入照之分
然向道善心起損累出垢伏伏似無同善似惡乖此
所務不俱非心本無累至夫一悟萬滯同盡耳維三
問答云由教而信則有日進之功非漸所明則無入
照之分夫尊教而推宗者雖不永用當推之時豈可
不暫令無耶若許其暫合猶自賢於不合非漸如何
[018-16a]
三答暫者假也真者常也假知無常常知無假今豈
可以假知之暫而侵常知之真哉今暫合賢於不合
誠如來言竊有微證誣臣諫莊王之言物賒於己故
理為情先及納夏姬之時已交於物故情居理上情
理雲互物已相傾亦中智之率任也若以諫日為悟
豈容納時之惑耶且南為聖也北為愚也背北向南
非停北之謂向南背北非至南之稱然向南可以至
南背北非是停北非是停北故愚可去矣可以至南
故悟可得矣
慧驎演僧維問當假知之壹合與真知同異初答與
[018-16b]
真知異驎再問以何為異再答假知者累伏故理暫
為用用暫在理不恒其知真知者照寂故理常為用
用常在理故永為真知驎三問累不自除故求理以
除累今假知之一合理實在心在心而累不去將何
以去之乎三答累起因心心觸成累累恒觸者心日
昬教為用者心日伏伏累彌久至於滅累然滅之時
在累伏之後也伏累滅累貌同實異不可不察滅累
之體物我同&KR0111有無壹觀伏累之狀他已異情空實
殊見殊實空異已他者入於滯矣壹無有同我物者
出於照也
[018-17a]
驎維問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赤縣四部多於户
口七寳妙於石沙此亦方有小大故化有逺近得不
謂之然乎初答事理不同恒成四端自有小大各得
其宜亦有賢愚違方而處所謂世同時異物是人非
譬割雞之政亦有牛刀佩璽而聽豈皆唐虞今謂言
游體盡於武城長世皆覃於天下未之聞也且俱稱
妙覺而國土精粗不可以精粗國土而言聖有優劣
景迹之應本非所徴矣維再問論云或道廣而事狹
或事是而人非今不可以事之大小而格道之粗妙
誠哉斯言但所疑不在此耳設令周孔實未盡極以
[018-17b]
之應世故自居宗此自是世去聖逺未足明極夫降
妙數階以接羣粗則粗者所不測然數階之妙非極
妙之謂推此而言撫世者於粗為妙然於妙猶粗矣
以妙求粗則無住不盡以粗求妙則莫覩其源無往
不盡故謂之窮理莫覩其原故仰之彌高今豈可就
顔氏所崇而同之極妙耶再答今不藉顔所推而謂
之為極但謂顔為庶幾則孔知機矣且許禹昌言孔
非本談以堯則天體無是同同體至極豈計有之小
大耶維三問凡世人所不測而又昌言者皆可以為
聖耶三答夫昌言賢者尚許其賢昌言聖者豈得反
[018-18a]
非聖耶日用不知百姓之迷&KR0041唯佛究盡實相之崇
髙今欲以崇髙之相而令迷&KR0041所知未之有也茍所
不知焉得不以昌言為信既以釋昌為是何以孔昌
為非耶
竺法綱問敬披高論探硏宗極妙判權實存㫖儒道
遺敎孔釋昌言折中&KR0098然新論可謂激流導源瑩拂
發暉矣詳複答勗維之問或謂因權以通或學而非
悟爾為玄句徒設無關於胷情焉竊所未安何以言
之夫道形天隔幾二險絶學不漸宗曾無髣髴馳騁
有端思不出位神崖曷由而登機峯何從而超哉若
[018-18b]
勤務於有而坐體於無者譬猶揮毫鍾張之則功侔
羿養之能不然明矣蓋同有非甚礙尚不可以翫此
而善彼豈況乎有無之至背而反得以相通者耶又
云累既未盡無不可得盡累之弊始可得無耳論曰
夫膏肓大道摧輈玄路莫尚於封有之累也蓋有不
能袪有袪有者必無未有先盡有累然後得無也就
如所言累盡則無爾為累之自去實不無待實不無
待則不能不無故無無貴矣如彼重闇自晞無假火
日無假火日則不能不設亦明無尚焉落等級而竒
頓悟將於是乎躓矣暇任之餘幸思嘉釋
[018-19a]
釋慧琳問三復精議辨㦎二家斟酌儒道實有懷於
論矣至於去釋漸悟遺孔殆庶蒙竊惑焉釋云有漸
故是自形者有漸孔之無漸亦是自道者無漸何以
知其然耶中人可以語上久習可以移性孔氏之訓
也一合於道場非十地之所階釋家之唱也如此漸
絶文論二聖詳言豈獨夷束於教華拘於理將恐斥
離之辨辭長於新論乎勗道人難云絶欲由於體理
當謂日損者以理自悟也論曰道與俗反本不相關
故因權以通之物濟則反本問曰權之所假習心者
亦終以為慮乎為曉悟之日與經之空理都自反耶
[018-19b]
若其永背空談翻為末說若始終相扶可循教而至
不答維驎假知中殊為藻豔但與立論有違假者以
旋迷喪理不以鑽火致惑茍南向可以造越背北可
以棄燕信燕北越南矣慮空可以洗心捐有可以祛
累亦有愚而空聖矣如此但當勤般若以日&KR0111瞻郢
路而驟進復何憂於失所乎將恐一悟之唱更躓於
南比之譬耶
  答綱琳二法難并書
披覽&KR0031難欣若暫對藻豐論博蔚然滿目可謂勝人
之口然未厭於心聊伸前意無由言對執筆長懷謝
[018-20a]
靈運和南
   答綱公難
來難云同有非甚閲尚不可以翫此而善彼豈況乎
有無之至背而反得以相通者耶此是拘於所習以
生此疑耳夫專翫筆札者自可不工於弧矢弧矢既
工復翫筆札者何為不兼哉若封有而不向宗自是
封者之失造無而去滯何為不可得背借不兼之有
以詰能兼之無非惟鍾胡愧射於更李羿養慚書於
羅趙觸類之躓始充巧厯之歎今請循其本夫憑無
以伏有伏久則有&KR0111伏時不能知知則不復辨是以
[018-20b]
&KR0111日損之談近出老莊數緣而滅經有舊說如此
豈累之自去實無之所濟且明爲晦新功在火日但
火日不稱功於幽闇般若不言惠於愚蠢耳推此而
往詎俟多云
   答琳公難
孔雖曰語上而云聖無階級釋雖曰一合而云物有
佛性物有佛性其道有歸所疑者漸教聖無階級其
理可貴所疑者殆庶豈二聖異塗將地使之然斥離
之歎始是有在辭長之論無乃角弓耶難云若其永
背空談翻與末說若始終相扶可循教而至可謂公
[018-21a]
孫之辭辯者之囿矣夫智為權本權為智用今取聖
之意則智即經之辭則權&KR0342權以為檢故三乗咸蹄
筌既意以歸宗故般若為魚兔良由民多愚也教故
迂矣若人皆得意亦何貴於攝悟假知之論㫖明在
有者能為逹理之諫是為交賒相傾非悟道之謂與
其立論有何相違燕北越南有愚空聖其理既當頗
獲於心矣若勤者日&KR0111瞻者驟進亦實如來言但勤
未是得瞻未是至當其此時可謂向宗既得既至可
謂一悟將無同轡來馳而云異轍耶
  問謝永嘉 王弘
[018-21b]
論曰由教而信有日進之功非漸所明無入照之分
問曰由教而信而無入照之分則是闇信聖人若闇
信聖人理不關心政可無非聖之尤何由有日進之

論曰暫者假也真者常也假知無常常知無假又曰
假知累伏理暫為用用暫在理不恒其知問曰暫知
為假知者則非不知矣但見理尚淺未能常用耳雖
不得與真知等照然寧無入照之分耶若暫知未是
見理豈得云理暫為用又不知以何稱知
論曰教為用者心日伏伏累彌久至於滅累問曰教
[018-22a]
為用而累伏為云何伏耶若都未見理專心闇信當
其專心唯信而已謂此為累伏者此是慮不能並為
此則彼廢耳非為理累相權能使累伏也凡厥心數
孰不皆然如此之伏根本末異一倚一伏循環無已
雖復彌久累何由滅弘曰一悟之談常謂有心但未
有以折中異同之辨故難於厝言耳尋覽來論所釋
良多然猶有未好解處試條如上為呼可容此疑不
既欲使彼我意盡覽者泠然後對無兆兼當造膝執
筆增懷真不可言王弘敬謂
  答王衞軍問并書謝靈運
[018-22b]
問曰由教而信而無入照之分則是闇信聖人耶若
闇信聖人理不關心正可無非聖之尤何由有日進
之功答曰顔子體二未及於照則向善已上莫非闇
信但教有可由之理我有求理之志故曰關心賜以
之二回以之十豈直免尤而已實有日進之功問曰暫知爲假知者則非不知矣但見理尚淺未能
常用耳雖不得與真知等照然寧可謂無入照之分
耶若暫知未是見理豈得云理暫爲用又不知以何
稱知答曰不知而稱知者正以假知得名耳假者爲
名非暫知如何不恒其用豈常之謂既非常用所以
[018-23a]
交賒相傾故諫人則言政理悅已則犯所知若以諫
時為照豈有悅時之犯故知言理者浮談犯知者沈
惑推此而判自聖已下無淺深之照然中人之性有
崇替之心矣
問曰教為用而累伏為云何伏耶若都未見理專心
闇信當其專心唯信而已謂此為累伏者此是慮不
能並屬此則彼廢耳非為理累相推能使累伏也凡
厥心數孰不皆然如此之伏根本未異一倚一伏循
環無已雖復彌久累何由滅答曰累伏者屬此則廢
彼實如來告凡厥心數孰不皆然亦如來㫖更恨不
[018-23b]
就學人設言而以恒物為譏耳譬如藥驗者疾易痊
理妙者吝可洗洗吝豈復循環疾痊安能起滅則事
不侔居然已辨但無漏之功故資世俗之善善心雖
在五品之數能出三界之外矣平叔所謂冬日之陰
輔嗣亦云逺不必&KR0157聊借此語以況入無果無阻隔
靈運白一悟理質以經誥可謂俗文之談然書不盡
意亦前世格言幽僻無事聊與同行道人共求其衷
猥辱髙難詞徴理析莫不精究尋覽彌日欣若暫對
輒復更伸前論雖不辨酬釋來問且以示懷耳海嶠
岨迥披敘無期臨白增懷眷歎良深謝靈運再拜
[018-24a]
  重答謝永嘉書 王弘
更尋前答起悟亦不知所以為異正當爾耳已送示
生公此間道人故有小小不同小涼當共面盡脫有
厝言更白靣寫未由寄之於此所散猶多
  答王衞軍書 竺道生
究尋謝永嘉論都無間然有同似若妙善不能不以
為欣檀越難㫖甚要切想尋必佳通耳且聊試略取
論意以伸欣悅之懷以為茍若不知焉能有信然則
由教而信非不知也但資彼之知理在我表資彼可
以至我庸得無功於日進未是我知何由有分於入
[018-24b]
照豈不以見理於外非復全昩知不自中未為能照

  與安成矦姚嵩義述佛書 後秦主姚興
吾曾以已所懷疏條摩訶衍諸義圖與什公評詳厥
哀遂有哀故不復能斷理未久什公尋復致變自爾
喪戎相尋無後意事遂&KR0111棄之近以當遣使送像欲
與卿作疏箱篋中忽得前所條本末今送示卿徐徐
尋撫若於卿有所不足者便可致難也見卿來日並
可以當言笑吾前試通聖人三逹觀以諮什公公尋
有答今并送往諸此事皆是昔日之意如今都無情
[018-25a]
懷如何矣
  通三世論諮什/法師
曾問諸法師明三世或有或無莫適所定此亦是大
法中一叚處所而有無不泮情每慨之是以忽疏野
懷聊試孟浪言之誠知知孟浪之言不足以會理然
胷襟之中欲有少許意了不能黙已輒疏條相呈匠
者可為折衷余以為三世一綂循環為用過去雖滅
其理常在所以在者非如阿毗曇注言五隂塊然喩
若足之履地真足雖往厥跡猶存常來如火之在木
木中欲言有火耶視之不可見欲言無耶緣合火出
[018-25b]
經又云聖人見三世若其無也聖無所見若言有耶
則犯常嫌明過去未來雖無眼對理恒相因茍因理
不絶聖見三世無所疑矣
  答後秦主姚興書 鳩摩羅什
雅論大通甚佳去來定無此作不通佛說色隂三世
和合總明為色五隂皆爾又云從心生心如從榖生
榖以是故知必有過去無無因之咎又云六識之意
識依已滅之意為本而生意識又正見名過去業未
來中果法也又十方中第二力知三世諸業又云若
無過去業則無三塗報又云學人若在有漏心中則
[018-26a]
不應名為聖人以此諸比固知不應無過去若無過
去未來則非通理經法所不許又十二因緣是佛法
之深者若定有過去未來則與此法相違所以者何
如有榖子地水時節芽根得生若先已定有則無所
待有若先有則不名從緣而生又若先有則是常倒
是故不得定有不得定無有無之説唯時所宜耳以
過去法起行業不得言無又云今不與昔對不得言
有雅論之通甚有佳致又大品所明過去如不離未
來現在如未來現在如亦不離過去如此亦不言無
也此實是經中之大要俟得髙對通復盡之
[018-26b]
  通不住法住般若 後秦主姚興
衆生之所以不階道者有著故也是以聖人之教恒
以去著爲事故言以不住般若雖復大聖玄鑒應照
無際亦不可著著亦成患欲使行人&KR0111彼我遺所寄
汎若不繫之舟無所倚薄則當於理矣
  通聖人放大光明普照十方
聖人之教玄通無涯致感多方不可作一途求不可
以一理推故應粗以粗應細以細應理固然矣所以
放大光明現諸神變者此應十方諸大菩薩將紹尊
位者耳若處俗接麤復容此事耶阿含經云釋氏之
[018-27a]
處天竺四十餘載衣服飲食受諸患痛與人不别經
又云聖人亦入鹿馬而度脫之當在鹿馬豈異於鹿
馬哉若不異鹿馬應世常流不待此神變明矣每事
要須自同於前物然後得行其化耳
  通三世
衆生歷渉三世其猶循環過去未來雖無眼對其理
常在是以聖人尋往以知往逆數以知來
  通一切諸法空
大道者以無為為宗若其無為復何所有耶
  謝後秦主姚興珠像表 姚嵩
[018-27b]
臣言奉珠像承是皇后遺囑所建禮覲之日永慕罔
極伏惟感往增懷臣言先承陛下親營像事每注心
延望遲冀暫一禮敬不悟聖恩垂及乃復與臣供養
此像既功寳並重且於制作之理擬若神造中來所
見珠像誠當奇妙然方之於此信復有間瞻奉踊躍
實在無量夫受乾施者無報蒙恩隆者無謝雖欲仰
陳愚誠亦復莫知所盡臣言
  上後秦主姚興佛義表
臣言奉陛下所通諸義理味淵玄詞致清勝間詣踰
於二篇妙盡侔乎中觀詠之翫之紙已致勞而心猶
[018-28a]
無厭眞可謂當時之高唱累劫之宗範也但臣頑闇
思不參玄然披尋之日眞復詠歌弗暇不悟弘慈善
誘乃欲令參致問難敢&KR0111愚鈍輒位敘所懷豈曰存
難直欲諮所未悟耳臣言上通三世甚有深致既已
逺契聖心兼復抑正衆説宗塗亹亹超絶常境欣悟
之至益令賞味增深加為什公硏覈該僃實非愚臣
所能稱盡正當銘之懷&KR0573以為心要耳臣言上通不
住法住般若義云衆生所以不階道者有著故也聖
心玄詣誠無不盡然至乎標位六度而以無著為宗
取之於心誠如明誨即之于事脫有未極夫無著雖
[018-28b]
妙似若有不即真兩冥有不即真兩冥恐是心&KR0111
謂耳竊尋玄教如更有以謹牒成言以攄愚見故經
云以無所捨法具足檀波羅蜜以此三事不可得故
三者既冥有無無當無當之理即同幻化以此而推
恐不住之致非真&KR0111彼我遺所寄而已
詔云放大光明諸神變者此自應十方諸大菩薩將
紹尊位者耳斯理之玄固非庸近所參然不已之情
猶欲言所未逹夫萬有不同精麤亦異應彼雖&KR0651
聖心恒一恒一故圓以應之不同故權以濟之雖鹿
馬而未始乖其大雖現神變而未始遺其細故淨名
[018-29a]
經云如來或以光明而作佛事或以寂寞而作佛事
顯黙雖異而終致不二然則於小大之間恐是時互
説耳如華手經初佛為徳藏放大光明令諸衆生普
蒙其潤又思益經中網明所問如來三十三種光明
一切遇者皆得利益法華經云佛放眉間相光亦使
四衆八部咸皆生疑又云處闇衆生各得相見苟有
其緣雖小必益茍無其因雖大或乖故般若經云若
有衆生遇斯光者必得無上道又以神變令三惡衆
生皆生天上以此而言至於光明神變之事似存平
等敢緣慈顧輒竭愚思若復哀矜重開導者豈直微
[018-29b]
臣獨受其賜
詔云大道者以無為為宗若其無為復何所為耶至
理淵淡誠不容言然處在渉求之地不得不尋本以
致悟不審明道之無為為當以何為體若以妙為宗
者雖在帝先而非極若以無有為妙者必當有不無
之因因稱俱未冥詎是不二之道乎故論云無於無
者必當有於有有無之相譬猶修短之相形耳無理
雖玄將恐同彼斷常常猶不可況復斷耶然則有無
之津乃是邉見之所存故中論云不破世諦故則不
破真諦又論云諸法若實則無二諦諸法若空則無
[018-30a]
罪福若無罪福凡聖無泮二茍無泮道何所益由臣
闇昩未悟宗極唯願仁慈重加誨諭
  答安成矦姚嵩 後秦主姚興
卿所難問引喻兼富理極深致實非庸淺所能具答
今為當都格以相酬耳卿引般若經云若有衆生遇
斯光者必得無上道即經所言未聞有凡流而得見
光明者如釋迦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當斯之時經不
言有羣品而得見其怪而異之者皆是普明之徒以
斯言之定不為羣小也卿若以衆生為疑者百億菩
薩豈非衆生之謂耶然經復云普明之詣釋迦皆與
[018-30b]
善男子善女人持諸華香來供養釋迦及致供養之
徒自應普蒙其潤也但光明之作本不為善男子善
女人所以得蒙餘波者其猶蠅附驥尾得至千里之
舉耳卿又引神變令三惡衆生得生人天若在鹿為
鹿在馬為馬而度脱之豈非神變之謂耶華手思益
法華諸經所言若云放大光明自應與大品無異也
若一一光明以應適前物此作非人天所通夫光明
之與寂寞此直發意有參差其揆一也卿引經言施
者受者財物不可得與不住法不住般若未有異二
者直是始終之教也綂而言之俱是破著之語耳何
[018-31a]
者罪不罪施者受者及財物都不可得若都不可得
復何所著是勸無所著明矣卿又問明道之無為為
當同諸法之自空為妙空無以成極耶又引論中二
諦之間言意所不及道之無為所寄耶吾意以謂為
道止無為未詳所以宗也何者夫衆生之所以流轉&KR0174者皆著欲故也若欲止於心即不復生&KR0174既不
生死濳神玄漠與空合其體是名&KR0314槃耳既曰&KR0314
復何容有名於其間哉夫道以無寄為宗若求寄所
在恐乃惑之大者也吾所明無為不可為有者意事
如隱尋求或當小難今更重伸前義卿所引中論即
[018-31b]
吾義宗諸法若不空則無二諦若不有亦無二諦此
定明有無不相離何者若定言有則無以抜髙士若
定明無則無以濟常流是以聖人有無兼抱而不捨
者此之謂也然諸家通第一義廓然空寂無有聖人
吾常以為殊太逕廷不近人情若無聖人知無者誰

  重上後秦主姚興表 姚嵩
臣言奉賜還詔誨喻周僃伏尋之日欣踊無量陛下
爰發德音光闡幽極拓道義之門演如來之奥冥宗
隱而復彰玄扉掩而再敞文外之㫖可謂朗然幽燭
[018-32a]
矣夫理玄者不可以言稱事妙者固非常詞之所讃
雖欲心口仰詠亦罔知所盡由臣愚鈍而猥蒙陛下
襃飾之美誠復欣戴殊眷實赦比仰味微言硏詠彌
至其為蒙悟豈唯過半之益但臣仍&KR0182外役無由親
承音㫖每望雲遐慨實在罔極不勝延係謹以申聞
臣嵩言
  重答安成矦姚嵩
得表具一二吾常近之才加多事昬塞觸事靣牆不
知道理安在為復以卿好樂玄法是以聊復孟浪以
言之耳而來喩過美益以不安
[018-32b]
  析疑論 唐釋慧浄太子中舍辛諝學該文史誕傲自矜心存道術輕弄
佛法染翰著論詳略釋宗時有對者諝必碎之于地
謂僧中之無人也慧淨法師不勝其侮乃裁論以擬
之曰披覽髙論博究精微㫖贍文華驚心眩目辯超
炙輠理跨聮環幽難㪍以縱横掞藻紛其駱驛非夫
哲士誰其溢心瞻彼上人固難與對輕持不敏寧酬
客難來
論云一音演說各隨&KR0011解蠕動衆生皆有佛性然則
佛陀之與大覺語從俗異智慧之與般若義本玄同
[018-33a]
習智覺若非勝因念佛慧豈登妙果答曰大哉斯舉
也深固幽逺理渉嫌疑今當為子略陳梗槩若乃問
同答異文郁郁於孔書名一義乖理明明於釋典若
名同不許義異則問一不得答殊此例既&KR0155彼並自
沒如有未喻更為提撕夫以住無所住萬善所以兼
修為無不為一音所以齊應豈止絶聖棄智抱一守
雌冷然獨善義無兼濟較言優劣其可倫乎二宗既
辨百難斯滯
論云必彼此名言遂可分别一音各解乃翫空談答
曰誠如來㫖亦須分别竊以逍遙一也鵬鷃不可齊
[018-33b]
乎九萬榮枯同也椿菌不可齊乎八千而況爝火之
侔日月浸灌之方時雨寧有分同明潤而遂均其曜
澤哉至若山豪一其小大彭殤均其壽夭莛楹亂其
横豎施厲混其妍媸斯由相待不定相奪可&KR0111莊生
所以絶其有封非謂未始無物斯則以余分别攻子
分别子亾分别即余亾分别矣君子劇談幸無虗論
一言易失駟馬難追斯文誡矣深可慎哉論云諸行無常觸&KR0011縁起後心有待資氣渉求然則
我淨受於熏修慧定成於繕剋答曰無常者故吾去
也縁起者新吾來也故吾去矣吾豈常乎新吾來矣
[018-34a]
吾豈斷乎新故相傳假熏修以成淨美惡更代非繕
剋而難功是則生滅破於斷常因果顯乎中觀斯寔
莊釋玄同東西理會而吾子去彼取此得無謬乎
論云續鳧截鶴庸詎真如草化蜂飛何居弱䘮答曰
夫自然者報分也熏修者業理也報分已定二鳥無
羡於短長業理資緣兩蟲有待而飛化然則事像易
疑沈冥難曉幽求之士論或罔息至乃道圓四果尚
昧衣珠位隆十地猶昬羅縠聖賢固其若此而況庸
庸者乎自非鑒鏡三明雄飛七辯安能妙契玄極敷
究幽微貧道藉以受業家門朋從是寄希能擇善敢
[018-34b]
進芻蕘如或鏗然願詳金牒於是辛氏頂受斯文頓
裂邪網斯擬前周沙門姚道安二教論/已有成解但未見者謂辛草創
  廣析疑論 釋法琳
有李逺問舍人者曾讀斯論意所未詳便以示沙門
法琳請更廣其義類琳乃答曰蒙示辛氏與淨法師
齊物論大約兩問詞㫖宏贍理致幽絶既開義府特
曜文鋒舉佛性平等之談别羣生各解之說陳彼此
之兩難辨玄同之一門非夫契彼寰中孰能震斯高
論美則美矣疑頗疑焉何者尋上皇朝徹始流先覺
之名法王應物爰標佛陀之號智慧者蓋分别之小
[018-35a]
術般若者乃無知之大宗分别緣起所以彊稱先覺
無知性寂於是假謂佛陀分别既於外有數無知則
於内無心於外有數分别之見不亾於内無心誘引
之功莫匱甚秋毫之方巨嶽踰尺鷃之比大鵬不可
同年而語矣莊生云吾亾是非不亡彼此庸詎然乎
所以小智不及大智小年不及大年惟彭祖之特聞
非衆人之所逮也況三世之理不差二諦之門可驗
是以聖立因果凡夫有得聖之期道稱自然學者無
成道之望從微至著憑繕剋而方硏乗因趣果藉熏
修而始見彼既知而故問余亦述而略答詳夫一音
[018-35b]
普被弱䘮由是同歸四智廣覃真如以之自顯自顯
也者唯微唯彰同歸也者孰來孰去蓋知隨業受報
二鳥不嫌其短長因濕致生兩蟲無擇於飛化不存
待與無待明即待之非待矣請試論之昔闞澤有言
孔老法天諸天法佛洪範九疇承天制用上方十善
奉佛慈風若將孔老以匹聖尊可謂子貢賢於仲尼
跛鼈陵於駿驥欲觀渤澥更保涓流何異蔽目而視
毛端却行以求郢路非所應也非所應也且王導周
顗宰輔之冠蓋王濛謝尚人倫之羽儀次則郗超王
謐劉璆謝容等並江左英彦七十餘人皆學綜九流
[018-36a]
才映千古咸言性靈真要可以持身濟俗者莫過于
釋氏之教及宋文帝與何尚之王玄保等亦有此談
如其宇内並遵斯要吾當坐致太平矣尚之又云十
善暢則人天興五戒行則&KR0017畜絶其實濟世之玄範
豈造次而可論乎中舍學富才髙文華理切秦懸一
字蜀挂千金法琳徒礪鈆刀何以當兹奇麗也不量
管見輕陳鄙俚敢此有酬示麻續組耳李舍人得琳
重釋渙然神解重疑頓消仍以斯論廣于視聽故得
二文&KR0031顯各其志乎
[018-36b]
廣弘明集卷第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