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38 廣弘明集-唐-道宣 (SBCK)


[011-1a]
廣弘明集卷第十一
         唐 釋 道 宣 撰
  箴傅奕上廢省佛僧表
臣奕言臣聞羲農軒頊治合李老之風箴曰詩云上/以風化下下
以諷刺上老子在周為守書藏吏如今祕書官/也本非天子有何風化令羲農上帝與之合治虞夏
湯姬政符周孔之教箴曰周公孔子竝是國臣上述/虞夏之教下化澆薄之民亦非
人王不得自為教主豈令虞/夏四君却符周孔之教耶雖可聖有先後道徳不
别君有㳂革治術尚同竊聞八十老父擊壤而歌十
五少童鼓腹為樂耕皆讓畔路不拾遺孝子承家忠
臣滿國然國君有難則徇命以報讎箴曰既國竝忠/臣何得有難田
[011-1b]
常六卿之徒/不應起逆也父母有痾則終身以側侍豈非曾參閔
子之友庠序成林墨翟耿恭之儔相來羽翊箴曰二/十九代
止一曾參漢髙已前獨推閔子成林/之言無實羽翊之奏本虚事太過矣乃有守道含德
無欲無求箴曰州吁叔叚不能守/道夏桀殷紂唯事貪求寵辱若驚職㕘朝
箴曰潘崇羿浞未肯若/驚季氏陽貨亦居朝位荆山鼎上攀附昇龍緱氏
壇邊相從駕鶴瑶池王母之使具禮來朝碧海無夷
之神周行謁帝所以然者當此之時共遵李孔之教
箴曰黃帝昇龍蓋是三皇之世瑶池王母復是周穆/之時計此李老未出之前孔丘無名之日不應返遵
老教却習/孔書者也而無胡佛故也箴曰汝既稱無/佛亦不得有道自漢明夜
寢金人入夢傅毅對詔辨曰胡神箴曰周世不來傳/毅豈知有佛量巳
[011-2a]
先來早有傅氏得知先祖言佛汝/反稱無五逆重殃自貽永劫也後漢中原未之有
箴曰&KR0823/辭太過魏晉夷虜信者一分箴曰禮樂衣冠晉朝/始僃汝既&KR0618言夷虜
中夏是/誰矣笮融託佛齋而起逆逃竄江東吕光假征胡
而叛君峙立西土箴曰時人嫉融&KR0618云結聚吕光征/還符主國破遂居河右霸在涼州
亦不内僧叛/居西土也降斯已後妖胡滋盛太半雜華箴曰慈/悲所熏
出于未劫惡世有/縁得度正在於斯搢紳門裏翻受秃丁邪戒儒士學
中倒説妖胡浪語箴曰搢紳遵忍辱之/服儒士貴金口之談&KR0011蛙歌聽
之喪本臭同&KR0505肆過者失香箴曰發汝蛙聲揚汝&KR0505/肆聽之必知喪本過者
寜不失香仰靣唾天/自受其辱斯言信矣兼復廣置伽藍壯麗非一箴曰/造生
天之業種/脱苦之因勞役工匠獨坐泥胡箴曰爭運身手/儀像聖尊也撞華
[011-2b]
夏之洪鐘集蕃僧之偽衆箴曰鳴百練之神/鐘召三千之聖衆動淳民
之耳目索營私之貨賄箴曰感信心之耳目/發貪癡之貨賄也女工羅
綺剪作淫祀之旛巧匠金銀散雕舍利之&KR0193箴曰女/工羅綺
造續命之旛巧匠金/銀起碎身之塔也秔粱麪米撗設僧尼之會香油
蠟燭枉照胡神之堂箴曰秔粱米麪争陳福田之/會香油蠟燭求照慈悲之堂
削民財割截國貯朝廷貴臣曾不一悟良可痛哉箴/曰
朝廷稽古捨俗歸真/崇敬釋門不同邪見伏惟陛下定天門之開闔更新
寶位通萬物之屯否再育黔&KR0058布李老無為之風而
民自化執孔丘愛敬之禮而天下孝慈且佛之經教
妄説罪福箴曰原教所由示人斷/惡之門開人行善之路軍民逃役剃髮&KR0046
[011-3a]
中不事二親專行十惡箴曰捨二親之恩愛修十善/之仁風忍其小違以成大順
也/已嵗月不除姦偽逾甚臣閲覽書契爰自庖犧至於
漢高二十九代四百餘君但聞郊祀上帝箴曰圓丘/南郊不免
殺牲咎豈如佛戒不殺為/先校量是非斷可知矣官治民察未見寺堂銅像
建社寧&KR0022請胡佛邪教退還天竺箴曰縁感則興事/濟便息來往應物
隱顯/隨時凡是沙門放歸桑梓令逃課之黨普樂輸租避
役之曹恒忻効力勿度小秃長揖國家箴曰昔嚴子/陵不拜天子
趙元叔長揖司空典籍稱其美也況沙門是出世福/田釋氏為物外髙士欲令拜謁違損處深理不可也
自足忠臣宿衛宗廟則大唐廓定作造化之主百姓
無事為羲皇之民箴曰造化之世人不輸柤羲皇之/民鼓腹而卧聖明在上豈信崔皓
[011-3b]
姜斌之/詞者臣奕誠惶誠恐箴曰事君盡忠言而有信聞/奏不實罪有所皈誣㒺國家
終須伏劒豈誠惶/誠恐能了者矣謹上益國利民事十有一條如左
謹言箴曰如汝所奏損/國害民事不可也武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
  對傅奕廢佛僧表并啓釋法琳
沙門法琳等啓琳聞情切者其聲必哀理正者其言
必直是以窮子念達其言勞人願歌其事何者竊見
大業末年天下喪亂二儀黲黷四海沸騰波震塵飛
丘焚原燎五馬絶浮江之路七重有平壘之歌烽燧
時警羽檄竟馳關塞多虞刁斗不息道消德亂運盡
數窮轉輸寔繁頭會箕歛積屍如莽流血為川人不
[011-4a]
聊生物亦勞止控告無所投骸莫從百姓苦其倒懸
萬國困其無主豈圖法輪絶響正教陵夷聖上興弔
俗之心百姓順昊天之命爰舉義旗平一區宇當時
道俗蒙賴華戎胥悦於是叶天地而通八風測隂陽
而調四序和&KR0022國序人倫功蓋補天神侔立極降雲
雨而生育開日月以照臨發之以聲明紀之以文物
恩霑行葦施洽蟲魚方欲重述九疇再敷五教興石
渠之學布庠序之風逺紹軒羲近同文景功業永隆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矣竊見傅奕所上之事
披覽未遍五内分崩尋讀始周六情破裂嗚呼邪言
[011-4b]
惑正魔辯逼真猶未足聞諸下愚況欲上干天聽但
奕職居時要物望所知何容不近人情無辜起惡然
其文言淺陋事理不詳辱先王之典謨傷人倫之風
&KR0100何者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夫子曰一言合理則天
下歸之一事乖常則妻子背叛觀奕所上之事括其
大都窮其始末乃㒺冒闕庭處多毀辱聖人甚切如
奕此意本欲因兹自媒苟求進達實未能益國利人
竟是惑弄朝野然陛下應天順時握圖受籙赴萬國
之心當一人之慶扶危救世之力夷兇静難之功固
以威蓋前王聲髙往帝爰復存心三寳畱意福田預
[011-5a]
是出家之人莫不感戴天澤但由僧等不能遵奉戒
行酬報國恩無識之徒非違造罪致令傅奕陳此惡
言躃踊痛心投骸無地然僧尼有罪甘受極刑恨奕
輕辱聖人言詞切害深恐邪見之者因此行非案春
秋魯莊公七年夏四月恒星不現夜明如日即佛生
時之瑞應也然佛有真應二身權實兩智三明八解
五眼六通神曰不可思議法號心行處滅其道也運
衆聖於泥洹其力也接下凡於苦海自後漢明帝永
平三年夢見金人已來像教東流靈瑞非一具在漢
魏諸史姚石等書至如道安道昱之輩圖澄羅什之
[011-5b]
流竝有高行深解當世名僧盡被君王識知貴勝崇
重自五百餘年已來寺塔遍於九州僧尼溢於三輔
竝由時君敬信朝野歸心像教興行於今不絶者寔
荷人王之力也世間君臣父子猶謂恩澤難酬昊天
不報況佛是衆生出世慈父又為凡聖良醫欲抑而
挫之罪而辱之不可得也仰尋如來智出有心豈三
皇能測力包造化非二儀可方列子云昔商太宰嚭
問孔丘曰夫子聖人歟孔子對曰丘博識强記非聖
人也又問三王聖人歟對曰三王善用智勇聖非丘
所知又問五帝聖人歟對曰五帝善用仁信聖亦非
[011-6a]
丘所知又問三皇聖人歟對曰三皇善用時政聖亦
非丘所知太宰大駭曰然則孰為聖人乎夫子動容
有間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
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若三王五帝必
是大聖孔丘豈容隱而不説便有匿聖之愆以此校
量推佛為大聖也老子西昇經云吾師化遊天竺善
入泥洹符子云老氏之師名釋迦文直就孔老經書
師敬佛處文證不少豈奕一人所能&KR0618讟昔公孫龍
著堅白論罪三王非五帝至今讀之人猶切齒已為
前鑑良可悲夫主上至聖欽明方欲放馬休牛式閭
[011-6b]
封墓興皇王之風開釋老之化狂簡之説尤可焚之
若言帝王無佛則大治年長有佛則虐政祚短者案
堯舜獨治不及子孫夏殷周秦王政數改蕭墻内起
逆亂相尋爾時無佛何因運短但琳預居堯世日用
莫知在外見不便事恐蕃國逺聞謂華夏無識夫子
曰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言之者欲使
無罪聞之者足以自誡傅奕出言不遜聞者悉驚有
&KR0126國風特損華俗謹録丹&KR0323冒以啓聞伏惟大王殿
下天挺英靈自然&KR0302嶷風神穎越器局含弘好善為
樂邁彼東平温易是歡更方西楚加以阿衡百揆式
[011-7a]
序六條徳既褰帷仁兼裂網開康莊之第坐荀卿之
賔起修竹之園醼文雅之客莫不詩極縁情而賦窮
體物信可譽形朝野美貫前英者焉但琳等内顧&KR1009
如方圓寡用念傅奕下愚之甚媿凡僧秃丁之呵惡
之極也罪莫大焉自尊盧赫胥已來天地開闢之後
未有如奕之狂勃也不任斷骨痛心之至謹録奕害
事輒述鄙詞件答如左塵黷威嚴伏增殞絶謹啓
奕云海内勤王者少樂私者多乃外事胡佛内生邪
見剪剃髮膚迴換衣服出臣子之門入僧尼之户立
謁王庭坐看&KR0176下不忠不孝聚結連房且佛在西域
[011-7b]
言妖路逺統論其教&KR0823多實少捨親逐財畏壯慢老
重富强而輕貧弱愛少美而賤耆年以幻惑而作藝
能以矯誑而為宗㫖然佛為一姓之家&KR0017也作&KR0017
兼他族豈可催驅生漢供給死胡賤此明珠貴彼魚
目違離嚴父而敬他人何有跪十箇泥胡而為卿相
置一盆殘飯得作帝王據佛邪説不近人情且佛滑
稽大言不及旃孟奢侈造作罪深桀紂入家破家入
國破國者也對曰夫出家者内辭親愛外捨官榮志
求無上菩提願出生死苦海所以棄朝宗之服披福
田之衣行道以報四恩立德以資三有此其大意也
[011-8a]
若言佛為胡&KR0017道是秃丁者案孔子經書漢魏已來
内外史籍略引孔老師敬佛處文證如左以答邪人
冀其伏罪道士法輪經云若見沙門思念無量願早
出身以習佛真又云若見佛圖思念無量當願一切
普入法門太上清浄消魔寶真安志智慧本願大戒
上品經四十九願云若見沙門尼當願一切明解法
度得道如佛老子昇玄經云天尊告道士張陵使往
東方詣佛受法道士張陵别傳云陵在鶴鳴山中供
養金像轉讀佛經又云東方如來遣善勝大士詣太
上曰如來聞子為張陵説法故遣我來看子語張陵
[011-8b]
曰卿隨我往詣佛所當令子得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陵即禮大士隨往佛所老子西昇經云吾師化遊天
竺善入泥洹智慧觀身大戒經云道學當念旋大梵
流影宫禮佛昇玄經云若有沙門欲來聽經觀齋供
主不得計飲食費遏截不聽當推置上座道士經師
自在其下又云道士設齋供若比丘來者可推為上
座好設供養道士經師自在其下若沙門尼來聽法
者當&KR0046處安置推為上座供主如法供養不得遮止
也化胡經云願採優曇華願燒栴檀香供養千佛身
稽首禮定光又云我生何以晚泥洹一何早不見釋
[011-9a]
迦文心中常懊惱靈寶消魔安志經云道以齋為先
勤行當作佛新本竝改云/勤行登金闕故設大法橋普度諸人物
老子大權菩薩經云老子是迦葉菩薩化遊震旦又
靈寶法輪經云葛仙公生始數日有外國沙門見仙
公禮拜兩手抱持而語仙公父母曰此兒是西方善
思菩薩今來漢地教化衆生當遊仙道白日昇天仙
公自語弟子云吾師姓波閲宗字維那訶西域人也
仙公請問衆聖難經云葛仙公告弟子曰昔與釋道
徴竺法開張太鄭思逺等四人同時發願道徵法開
二人願為沙門張太鄭思逺願為道士仙公起居注
[011-9b]
云于時生在葛尚書家尚書年逾八十始有此一子
時有沙門自稱天竺僧於市大買香市人怪問僧曰
我昨夜夢見善思菩薩下生葛尚書家吾將此香浴
之到生時僧至燒香右遶七帀禮拜恭敬沐浴而止
仙公請問上經云與沙門道士言則志於道上品大
戒經校量功徳品云施佛塔廟得千倍報布施沙門
得百倍報昇玄内教經云或復有人平常之時不肯
作福見沙門道士説法勸善了無從意云/云道士陶
隱居禮佛文一卷智慧本願大戒上品經曰施散佛
僧中食塔寺一錢已上皆二萬四千倍報功少報多
[011-10a]
世世賢明翫好不絶七祖皆得入無量佛國仙公請
問經云復有凡人行是功德願為沙門道士太傅至
後生便為沙門大學佛法為衆法師復有一人見沙
門道士齋静讀經乃笑曰彼向空吟經欲何希耶虚
腹日中一食此罪人也道士乃慈心喻之故執意不
釋死入地獄考毒萬苦仙公請問經云五經儒俗之
業道佛各歎其教大歸善也太上靈寶真一勸誡法
輪妙經云吾歴觀諸天從無數劫來見道士百姓男
子女人已得無上正真之道髙仙真人自然十方佛
皆受前世勤苦求道不可稱計法輪妙經云道言夫
[011-10b]
輪轉不滅得還生人中大智慧明達者從無數劫來
學已成真人髙仙自然十方佛者莫不從行業所致
案周書異記云周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嵗四
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漲井泉並皆溢出宫殿人
舍山川大地咸悉震動其夜五色光氣入貫太微遍
於西方盡作青紅色周昭王問太史蘇由曰是何祥
也由對曰有大聖人生於西方故現此瑞昭王曰於
天下何如由曰即時無他一千年外聲教&KR0013及此土
昭王即遣鐫石記之埋在南郊天祠前當此之時佛
初生王宫也穆王即位三十二年見西方數有光氣
[011-11a]
先聞蘇由所記知西方有聖人處世穆王不達其理
恐非周道所宜即與相國吕侯西入會諸侯於塗山
以禳光變當此之時佛久已處世至穆王五十三年
壬申嵗二月十五日平旦㬥風忽起發損人舍傷折
樹木山川大地皆悉震動午後天隂雲黑西方有白
虹十二道南北通過連夜不滅穆王問太史扈多曰
是何徵也對曰西方有大聖人滅度衰相現耳穆王
大悦曰朕常懼於彼今已滅度朕何憂也當此之時
佛入&KR0314槃也史録曰吳太宰嚭問於孔子曰孰為聖
人乎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
[011-11b]
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奕云僧尼六十已下簡使作民則兵彊人衆對曰夫
形迹易察而真偽難明自非久處未可知矣昔逺法
師答桓玄書云經教所述凡有三科一者禪思入微
二者諷味遺典三者興建福業然有興福之人不存
禁戒而迹非阿練者或有多誦經文諷詠不絶而不
能暢説義理者或有年已宿長雖無三科可紀而體
性貞正不犯大非者以此校量取捨難辨案出家功
德經云度一人出家勝起寶塔至于梵天何者人能
弘道自利利他潔巳立身住持三寶津梁七世資益
[011-12a]
國家請有罪者依法苦治無過者為國行道
奕云寺多僧衆損費為甚絓是寺舍請給孤老貧民
無宅義士三萬户州唯置一寺草堂土塔以安經像
遣胡僧二人傳示胡法對曰法流漢地五百餘年寺
舍僧尼積世已有龕塔堂殿皆是先代興營房宇門
廊都由信心起造或為存歿二親及經生七世求將
來勝報種見在福田咸出彼好心非佛僧課立書云
成功不毁故子産不毀伯夷之廟夫子謂之仁人況
佛為三界良田四生父母唯可供養不可毀除佛雖
去世法付人王伏惟陛下再造生民重興佛道即是
[011-12b]
如來大檀越主請遵漢明永平之化近同文帝開皇
之時
奕云西域胡者惡泥而生便事泥瓦今猶毛臊人靣
而獸心土梟道人驢騾四色貪逆之惡種佛生西方
非中國之正俗葢妖魅之邪氣對曰案史記歷帝紀
王儉目録及陶&KR0046居年紀等云庖犧氏蛇身人首大
庭氏人身牛頭女媧氏亦蛇身人頭秦仲&KR0283鳥身人
靣夏禹生於西羌文王亦生西羌簡狄吞燕卵而生
偰伯禹割母胷背而出伊尹託自空桑元氏魏主亦
生夷狄然竝應天明命或南靣稱孤或君臨萬國雖
[011-13a]
可生處僻陋&KR0305貎鄙麤而各御天威人懐聖德老子
亦託牧母生自下凡何得以所出庸賤而無聖者乎
夫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信哉斯言也僉曰有道
則尊豈簡髙下故知聖應無方隨機而現尋釋迦祖
彌蓋千代輪王之孫刹利王之太子期兆斯赴物感
則形出三千世界之中央南閻浮提之大國垂教設
方但以利益衆生為本若言生在羌胡出自戎虜便
為惡者太昊文命皆非聖人老子文王不足師敬案
地理志西域傳言西胡者但是葱嶺之東三十六國
不關天竺佛生之地若知&KR0301説何罪之深若不知浪
[011-13b]
言死有餘責
奕云庖犧已下二十九代父子君臣立忠立孝守道
履德生長神州得華夏正氣人皆淳朴以世無佛故
也對曰史記淮南等云黃帝時蚩尤銅頭鐵額作亂
天下與黃帝戰于坂泉以登帝位蚩尤逆命復戰涿
鹿之野凡經五十二戰顓頊時龔公作亂頭觸不周
山天柱折地傾危顓頊又誅三苗於左洞庭右彭蠡
&KR0193竹書云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今見有囚堯
城舜又與有苗戰于丹水之浦堯上射九日落其烏
楚詞十日代/出流金鑠石繳大鳯於青丘斬脩蛇於洞庭戮封
[011-14a]
豕於大澤殺九癭於汹水尚書云洪水滔天懐山襄
&KR0058民阻飢百姓昏蟄禹時百姓各以其心而柏谷
子退耕於野三苗不修德政禹親滅之夏桀之居左
河濟右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背其北焚皇圖殺龍
逢囚成湯縱妹喜修政不仁湯放滅之湯凡九征二
十七戰大旱七年河洛竭流銷金爍石髙宗伐&KR0017
三年殷紂辛迷惑妲己恣十惡之害流五虐之刑剖
賢人之心刳孕婦之腹囚文王禁箕子周武王伐紂
於牧野血流漂杵誅之鹿臺王親射紂躬懸頭太白
之旗而夷齊非之不食其粟孔子曰武盡美矣未盡
[011-14b]
善也武王之世三監作亂成王之日二叔流言宣王
六月出征詩云薄伐獫狁至于太原採薇遣戍役云
北有獫狁之難西有昆夷之患採&KR0622又云宣王南征
上來所道竝是三皇已下三王之時必能守道履徳
懐忠奉孝爾時無佛足可清平何為世世興師兵戈
不息至於毒流百姓殃及無辜乃為姚石慕容永嘉
之世豈名蕩蕩無為之時邪見失言一何謬矣
奕云秦起秦仲三十五世六百三十八年對曰史記
云自殷已前諸侯不可得而譜為多失次第年代難
知故尚書但以甲子為次第而無年月者良以史闕
[011-15a]
不記也邪見乃始於秦仲迄于二世有六百餘年者
一往似長出何的證案春秋已前秦本未有春秋已
來始有秦伯當春秋時秦仲時雖漸霸但是周之小
邑孝王之世令非子放馬於汧渭之間不承天命未
有正朔曾孫秦仲宣王之世始受車馬侍御之臣仲
孫襄公以送平王東遷進爵為伯文公已下始見史
記自兹訖滅不過二百餘年史記竹書及陶公年紀
皆云秦無曆數周世陪臣故&KR0046居列之在諸國之下
何因得有年紀續至胡亥史記但從厲公列之一百
一年終于二世縱有年代皆附春秋自無别紀赧王
[011-15b]
之末秦昭襄王因周微弱始滅周國僣號稱王諸史
相承秦唯五世四十九年齊祕書楊玠史目云秦自
始封至滅凡三十五世六百餘年者蓋取始封秦號
經六百餘年非霸統中國經多年也邪見乃延秦短
祚冒上長年一何虗妄哉
奕云帝王無佛則大治年長有佛則虐政祚短自庖
犧已下爰至漢髙二十九代而無佛法君明臣忠國
祚長久對曰夫理貴深據言資實録何故庖犧獨治
不及子孫堯舜二君位居五年堯則翼善傳聖舜亦
仁盛聖明如尚書二典論其化民治道功業最髙民
[011-16a]
無能名則天之明君也堯又廢兄自立其子丹朱不
肖舜則父頑母嚚竝止一身不能及嗣爾時無佛何
不世世相傳遽早磨滅陶&KR0046居年紀云夏禹治九年
羿篡十五年浞篡十二年夏臯十一年夏發十一年
書云舜禹之有天下也巍巍乎其有成功煥煥乎其
有文章大禹謨云禹能卑宫菲食皁帳綈衣而盡力
於溝洫為民治水於民有功若皇天輔德何為天祚
不永治止九年勘年紀云夏后相及少康之世其臣
有窮羿寒浞及風夷淮夷黃夷斟尋等國竝相次作
亂凡二十六年篡夏自立當時無佛篡逆由誰殷湯
[011-16b]
治十三年外丁治三年仲壬治四年太甲治十年沃
丁治十三年太戊治十年外壬治三年沃甲治四年
盤庚治九年小辛治七年湯仁不殺開三靣之&KR0224
夏桀於鳴條之野甚有仁徳爾時無佛何以天曆不
長外丁外壬其年轉促尚書云湯行九伐太甲五征
伊尹立湯子勝又立勝弟仲壬又放太甲于桐宫汲
&KR0193書云伊尹自簒立後太甲潜出親殺伊尹而用其
子既稱忠朴之世爾時無佛何為釁起蕭牆君臣無
道周武王治十一年懿王三年僖王五年頃王六年
匡王六年元王八年烈王七年静王六年貞王八年
[011-17a]
悼王一百一日哀王三月思王五月武王伐紂師渡
孟津白魚入舟應天嘉命謚法曰剋定禍亂曰武民
賴來蘇式閭封墓休牛放馬治致太平汝言無佛年
長何因祚短治十一年懿王僖王更復絶嗣周武滅
佛夀祚更窮子孫披猖須&KR0119運徙秦五世六君四十
九年昭王五年滅周後始稱/王在位五年孝文王一年襄王三年
始皇三十七年胡亥三年子嬰四十六日周顯王五
年秦穆公始霸三十四年秦權周政竹書云自秦仲
之前本無年世之紀陶公竝云秦是簒君不依德政
次第不在五運之限縱年長逺終非帝王以短為長
[011-17b]
指虗為實有何意見秦時北築長城僃胡偽殺扶蘇
矯立二世陳勝蟻聚作亂關東漢高祖十二年惠帝
七年文帝乃高祖第四子非嫡武帝本膠東王景帝
第六子非嫡漢初匈奴入塞烽火照甘泉宫南越不
賔乃習水戰孝景時吳楚七國皆反昭帝崩立兄子
昌邑王即位二十七日凡有一千一百二十七罪霍
光廢之後立宣帝此時無佛何為乃爾後漢凡十二
帝一百九十五年光武三十三年孝明十八年章帝
十三年和帝十七年安帝十九年順帝十九年桓帝
二十一年靈帝三十一年獻帝三十年後漢書云光
[011-18a]
武撥亂反政明帝致治升平民無百里之憂吏無出
門之役麒麟入囿神鳯栖桐赤雀文&KR0027蒼烏白鹿嘉
瑞備臻兆民胥悦慶垂沕汨磅礡之恩布通天漏泉
之澤論衡等書竝云後漢嘉祥不慙周夏汝言有佛
祚短何故長年隱居云自魏皇初元年至蕭齊之末
凡二百八十二嵗拓跋元魏一十七君合一百七十
九年爾時佛來何故年久
奕云未有佛前人民淳和世無簒逆者對曰何故周
烈王弟顯王簒位四十八年悼王立一百一日為庶
弟子朝所害敬王弟哀王治三月思王外哀王弟治
[011-18b]
五月思王殺之孝王復殺思王三王共立一年出陽/玠史
目陶公/年紀
奕云西域胡旦末國兵三百二十人小宛國兵二百
人戎盧國兵三百人渠勒國兵三百人依耐國兵三
百五十人郁立師國兵三百三十一人單相國兵四
十五人孤胡國兵四十五人凡八國胡兵合有一千
八百九十一人皆得紹其王業據其土地自相征伐
屠戮人國況今大唐僧尼二十萬衆共結胡法足得
人心寧可不僃預之哉對曰檢漢書西域傳云旦末
小宛等八國竝是葱嶺已東漢域胡國計去長安不
[011-19a]
經萬里本非天竺佛生之地又無僧尼在中謀逆縱
彼造惡何關此僧但奕狂&KR0017入心外興邪説虚引往
事假&KR0618今賢達者知其浪言愚人必生異見惑亂朝
野深可痛哉
奕云佛來漢地有損無益入家破家入國破國漢明
之時佛法始來者對曰大唐聖朝正信君子論曰諸
佛大人遊&KR0314槃之妙苑住般若之真空不可以言象
求不可以情慮揆形同法性夀等太虚但應物現身
如水中月所以瞿師見三尺之貎羅漢覩丈六之容
大滿虚空小入絲忽隨縁應質化無常儀尋釋迦之
[011-19b]
肇依後漢郊祀晉魏等書及王儉史録費長房三寶
録考校普曜本行等經竝云佛是周時第十五主莊
王他九年癸巳之嵗四月八日乗栴檀樓閣現白象
形從兠率下降中天竺國迦毗羅城刹利王種浄飯
大王第一夫人摩耶之胎至十年甲午二月八日夜
&KR0017宿合時於嵐毗園波羅樹下從摩耶夫人右脇而
生放大光明照三千世界瑞應經云沸星下現侍太
子生本行又云虚空無雲自然而雨左傳云星隕如
雨杜氏注解云蓋時無雲然與佛經符合信知佛生
時也十九出家三十成道四十九年處世説法至周
[011-20a]
匡王四年壬子二月十五日後夜於拘尸城入般&KR0314
槃自滅度已來至大唐武德五年壬午之嵗計得一
千二百二十一嵗滅後一百一十六年東天竺國有
阿育王收佛舍利役使&KR0017兵散起八萬四千寶塔遍
閻浮提我此漢土九州之内竝有塔焉育王起塔之
當此周敬王二十六年丁未嵗也塔興周世經十
二王至秦始皇三十四年焚燒典籍育王諸塔由此
淪亡佛家經傳靡知所在如釋道安朱士行等經録
目云始皇之時有外國沙門釋利防等一十八賢者
齎持佛經來化始皇始皇弗從乃囚防等夜有金剛
[011-20b]
丈六人來破獄出之始皇驚怖稽首謝焉問曰雖有
此説年紀莫知以何為證請陳其決答曰前漢成帝
時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劉向傳云向博觀史籍僃覽
經書每自稱曰余遍尋典䇿往往見有佛經及著列
仙傳云吾捜檢藏書&KR0225尋太史創撰列仙圖自黃帝
已下六代迄到于今得仙道者七百餘人向檢虚實
定得一百四十六人又云其七十四人已見佛經矣
推劉向言藏書者蓋始皇時人間藏書也或云夫子
宅内所藏之書據此而論豈非秦漢已前早有佛法
流行震旦也尋道安所載十二賢者亦在七十四人
[011-21a]
之數今列仙傳見有七十二人案文&KR0651師利般&KR0314
經云佛滅度後四百五十年文&KR0651至雪山中為五百
仙人宣説十二部經訖還歸本土入于&KR0314槃恒星之
瑞即其時也案地理志西域傳云雪山者即葱嶺也
其下三十六國先來屬秦漢以葱嶺多雪故號雪山
焉文&KR0651往化仙人即其處也詳而驗之劉向所論可
為證矣雖遭秦世&KR0353除漢興復出所以荆揚吳蜀扶
風洛陽有寶塔處皆發神瑞具在衆書依檢成帝鴻
嘉三年嵗在癸卯劉向撰列仙傳明矣故知周世佛
法久來生盲人云有佛祚短良可悼矣依經律云釋
[011-21b]
迦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萬年五千年已還四衆
學者得三達智證四道果末法已去猶披袈裟勘周
書異記云穆王聞西方有佛遂乗驊驑八駿之馬西
行求佛因以攘之據此而推同齊時綂上法師答髙
麗使云佛是西周第五主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嵗生
至武徳五年得一千五百七十七年也信穆王之世
法已東行劉向之言益為明證矣又漢武帝鑿昆明
池得黑灰以問東方朔朔云非臣所知可問西域胡
人後外國沙門竺法蘭來因以事問蘭云是劫燒餘
灰也方朔既博識通人生知儁異無問不酬無言不
[011-22a]
答豈容不達逆記胡人蓋是方朔久知佛法興行勝
人必降故有斯對也佛既去世阿難總持一言不失
迦葉結集羅漢千人咸書皮紙竝題木葉致令五百
中國各共奉持十六大王同時起塔逮于漢世東流
二京所經帝王十有六代飜梵經本為漢正言相承
至今垂六百祀是以佛日再曜起自永平之初經像
重興發于開皇之始魏人朱士行沙門衛道安等竝
為記録總其華戎道俗合有一百八十二人所譯經
律論或大小乗三藏雜記等凡二千一百七十一部
總有六千四百四十六卷莫不垂甘露於四魔之境
[011-22b]
流慧日於三有之中汲引將來永傳勝業教人捨惡
行善佛法最先益國利民無能及者汝言破家破誰
家破國破誰國邪見竪子無角畜生夙結豺心久懐
蠆毒無絲髮之善負山嶽之辜長惡不悛老而彌篤
乃以生育之慮忖度聖尊何異尺鷃之笑大鵬井蛙
不信滄海可謂闡提逆種地獄罪人傷而憫之故為
論也尋夫七十二君三皇五帝孔丘李聃漢地聖賢
莫不葬骨三泉横屍九壤未有如佛舍利現瑞放光
火燒不然砧鎚不碎於今見在立試可明且據此一
條足知佛法之神德也震旦諸聖孰與為儔乃欲毀
[011-23a]
而滅之事難容忍傷風敗俗虧損福田誑惑生民汚
㸃朝野實可歎矣
奕云佛法來漢無益世者對曰凖上以談此土先聖
亦未可弘矣至如孔子周靈王時生敬王時卒計其
在世七十餘年既是聖人必能匡弼時主何以十四
年中行七十國宋伐樹衛削迹陳絶糧避桓魋之殺
慙喪狗之呼雖應聘諸國莫之能用當春秋之世文
武道墜君暗臣姦禮崩樂壞爾時無佛何因逆亂滋
甚簒弑由生孔子乃俯俛順時逡巡避患難保妻子
終夀百年亦無取矣或發匏&KR0050之言興逝川之歎然
[011-23b]
復遜詞於季氏傷鳯鳥不至河不出圖及西狩獲麟
遂返袂拭面稱吾道窮雖門徒三千刪詩定禮亦疾
沒世而名不稱吾何以見於後世矣遭盗跖之辱被
丈人之譏校此而論足可知也若以無利於世孔老
二聖其亦病諸何為訥其木舌而不陳彈也
奕云寺饒僧衆妖孽必作如後趙沙門張光後燕沙
門法長南涼道宻魏孝文時法秀太和時惠仰等竝
皆反亂者對曰檢崔鴻十六國春秋竝無此色人出
何史藉茍生誣枉誑惑君王請勘國史知其妄奏案
前後漢書即有昆陽常山靑泥緑林黑山白馬黃巾
[011-24a]
赤眉等數十羣賊竝是俗人不關釋子如何不論後
漢書云沛人道士張魯母有姿色兼挾&KR0017道往來劉
焉之家焉後為益州刺史任魯為督義司馬魯共别
部司馬張修將兵掩殺漢中太守蘇固斷絶斜谷殺
漢使者魯既得漢中又殺張修而幷其衆于時假託
神言黃衣當王魯因與張角等相應合集部衆竝戴
黃巾披道士之服數十萬人賊害天下自據漢中垂
三十載後為曹公所破黃衣始滅爾時無一沙門獨
饒道士何黙不論然漢魏名僧德行者衆益國甚多
何以不説但能揚惡專論人短豈是君子乎魏志曰
[011-24b]
張魯字公旗祖父陵客蜀學道在鶴鳴山造作道書
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米五斗世號米賊陵死子衡
傳業衡死魯復傳之陵為天師衡為嗣師魯為係師
自號三師也素與劉焉善焉死子璋立以魯不順殺
魯母及宗室魯遂據漢中以&KR0017道化民符書章禁為
中其來學者初名&KR0017卒受道者用金帛之物號為祭
酒各領部衆衆多者名治頭有病者令首過大都與
張角相似後漢皇甫嵩傳云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
師奉事黃老行張陵之術用符水祝法以治病遣弟
子八人使於四方以行教化轉相誑惑十餘年間衆
[011-25a]
數十萬自青徐幽冀荆&KR0045兖豫八州之民莫不必應
遂置三十六方方猶將軍號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
千人訛言蒼天死黃天當立嵗在甲子天下大吉以
白土書京邑寺門皆作甲子字中平元年三月五日
内外俱起皆著道士黃服黃巾或殺人祠天于時賊
徒數十萬衆初起潁川作亂天下竝為皇甫嵩討滅
南鄭反漢而蜀亡出魏/書孫思習仙而敗晉出晉/書道育
醮祭因而禍宋出宋/書于吉行禁殆以危吳出吳/書公旗
學仙而誅家出華陽/國志陳瑞習道而滅族事在晉/陽秋魏華
叛夫出靈寶/經序張陵棄婦見陵/傳子登背父衛叔去兄出/神
[011-25b]
仙/傳自陵三世專行&KR0017道符書章醮出自道家禁厭妖
&KR0301談吉凶姦由兹起然吳魏已下晉宋已來道俗
為妖數亦不少何以獨引衆僧不論儒道二教至如
大業末年王世&KR0182李宻建德武周梁師都盧明月李
軌朱粲唐弼薛舉等並是俗人曾無釋氏何為不道
事偏理局黨惡嫉賢為臣不忠明矣
奕云請胡佛邪教退還西域凡是僧尼悉令歸俗者
對曰莊周云六合之内聖人論而不議六合之外聖
人存而不論老子云域中有四大而道居其一考詩
書禮樂之致但欲修序&KR0156倫明忠列孝慈之先意在
[011-26a]
敬事君父縱稱至德唯是安上治民假令要道不出
移風變俗自衛反魯詎述解脫之言六府九疇未宣
究竟之㫖及養生齊物之談龍圖鳯紀之說亦可懷
仁抱信遵厲鄉之志刪經讃象肆闕里之文次曰九
流末云七略案前漢藝文志所紀衆書一萬三千二
百六十九卷莫不功在近益但未暢逺途皆自局於
一生之内非迥拔於三世之表者矣遂使當現因果
理渉旦而猶昏業報吉凶義經丘而未曉故知逍遥
一部猶迷有有之情道德二篇未入空空之境斯乃
六合之寰塊五常之俗謩詎免四流浩汗為煩惱之
[011-26b]
場六趣諠譁造塵勞之業也原夫實相杳冥逾要道
之要法身凝寂出玄之又玄惟我大師體斯妙覺二
邊頓遣萬德俱融不諠不寂安能以境智求非爽非
昧胡可以形名取為小則小也而無内處大則大也
而無外故能量法界而興悲揆虚空而立誓所以見
&KR0126土誕聖王宫示金色之身吐玉毫之相布慈雲
於鷲嶺則火宅燄銷扇慧風於雞峯則幽途霧卷行
則金蓮捧足坐則寶座承軀出則帝釋居前入則梵
王從後左輔宻迹以滅惡為功右弼金剛以長善為
務聲聞菩薩儼若侍臣八部萬靈森然翊衛演&KR0314
[011-27a]
則地現六動&KR0003般若則天雨四華百福莊嚴狀滿月
之臨滄海千光照曜猶聚日之映寶山師子一吼則
外道摧鋒法鼓暫鳴則天魔稽首是故號佛為法王
也豈得與衰周迦葉比徳争衡末世儒童輒相聮&KR0011
者矣是以天上天下獨稱調御之尊三千大千咸仰
慈悲之澤然而理深趣逺假筌蹄而後悟教門善巧
憑師友而方通統其教也八萬四千之藏二諦十地
之文祇園鹿苑之談海殿龍宫之㫖玉諜金書之字
七處八會之言莫不垂至道於百王扇玄風於萬古
如語實語不思議也近則安國利民逺則超凡證聖
[011-27b]
故能形遍六道教滿十方實為世界福田蓋是蒼生
歸處於時敬信之侣猶七曜之環北辰受化之徒如
萬川之投巨海考其神變功業利益人天故無得而
名也既滿恒沙之因故得常樂之果善矣哉不可測
也但以時運未融遂令梵漢殊感所以西方先音形
之奉東國暫見聞之益及慈雲卷潤慧日收光廼夢
金人於永平之年覩舍利於赤烏之嵗於是漢魏齊
梁之政像教勃興燕秦晉宋已來名僧間出或畫滿
月於清臺之側表相輪於雍門之外逮河北翻辭漢
南著録道興三輔信洽九州跨江左而彌殷歴金陵
[011-28a]
而轉盛渭水僃逍遥之苑廬岳總般若之臺深文奥
㫖發越來儀碩學髙僧蟬聮逺至暨梁武之世三教
連衡五乗並騖雖居紫極情契汾陽屏酒正而撤饔
人薰戒香而味法喜恐四流而難拔躬七辯以能持
乃輕衮飾而御染衣捨雕輦而敷草座於時廣創慧
臺之業大啓寶塔之基梁記云東臺西府在位八十/餘年都邑大寺七百餘所僧
尼講衆常有萬人討論内典共/遵聖業孜孜無倦各厭世榮也遂令五都豪族猒冠
冕而歸依四海名家棄榮華而入道自皇王所居之
土聲教所覃之域莫不頂禮迴向五體歸依利物之
深其來久矣孔老垂化安能與京案三十六國春秋
[011-28b]
髙僧名僧牟子等紀傳始後漢永平十年已來佛法
東流政經十代年將六百名僧大德世所尊敬者凡
二百五十七人&KR0342出附見者及燕趙王公齊梁卿相
等凡二百五十一人陳其行業大開十例一曰譯經
二曰義解三曰神異四曰習禪五曰明律六曰遺身
七曰誦經八曰興福九曰興師十曰唱導此例髙僧
皆德効四依功僃三業法傳震旦寔所賴焉邪見&KR0046
而不論但&KR0003五三惡者夫雪山之内本多甘露亦有
毒草大海之中既有明珠亦饒羅刹喻崑嶽缺於片
石鄧林損其一枝耳復何可怪之哉廣弘明集/卷第十一